直接融资的例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41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1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升级是重要的内容,中国经济正在从依赖资源粗放投入的传统制造产业转向集约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均衡的产业结构,普遍特征是从重资产转向轻重资产并存,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和有形资产并存,经济领域的这些动向产生了多样化的资金需求。现有的银行融资体系习惯于资本密集、重资产的工业企业,企业往往需要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而且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以确保还本付息,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支持,但是收效并不显著,特别是在当前保持货币政策紧缩的大环境之下,与历史状况对比,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在2011年表现更为明显。传统银行信贷渠道支持力度的减弱使得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融资渠道,民间利率显著上升,明显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负担,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金融结构上的缺陷放大了中小企业承受的紧缩压力。

在银行信贷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大量中小企业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融资,使得“影子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份额日益提升。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上,“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指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等。由于正规信贷渠道的压缩,影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日益提升。按照央行社会融资总量口径,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已经达到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意味着除人民币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已经有了明显的拓展,这其中表外融资业务(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的融资总额达到3.85万亿元,占到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48.4%,已经成为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

客观来讲,“影子银行”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实际上可能部分实现了中国金融体系一直没有有效突破的改革目标:利率市场化和融资渠道多元化。在一般的“影子银行”融资业务中,银行往往不再担任间接融资机构,而是成为直接融资中的中介机构,表外融资业务总额接近同期贷款的一半,直接融资比例也获得了突破。在中国目前间接融资比例仍然较高、对银行信贷依赖较大并且信贷价格仍然没有充分市场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往往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上以高杠杆率和低透明度运作的影子银行体系所并不具备的一个重要功能。换言之,与其严厉打击这些事实上发挥融资功能的“影子银行”体系,还不如积极规范,促使其发挥促进金融转型的积极作用,例如发挥融资租赁、信托、典当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对现有担保企业进行规范化,鼓励担保企业实行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提高担保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扩大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信息覆盖面,完善征信体系建设,降低银行展业成本,提高展业效率等等。

除了规范现有的“影子银行”业务来短期丰富融资渠道之外,继续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同样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融资多元需求、促进经济金融转型的根本方向之一。利用资本市场汇集流动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资本化,分散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助推经济向自主创新方向转变。创业板的推出,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难得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的支持。即使在短期内存在部分公司估值高企、企业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但是创业板总体看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有利于激励企业家创新。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2

但是,这一次中央到底要在温州改什么东西,试验什么东西,很值得我们探讨。国务院批复温州的“十二条”主要任务非常庞杂,包括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研究个人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等,涵盖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很多方面,但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很多都属于一些原则性意见。比如说其中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其实在之前的各类中央文件和部委文件中都已经出现过了,而且在“十二条”中,大概有半数以上的条目,现在看来是很难在温州一带进行率先尝试的。

在“十二条”里最具亮点的一条是,允许在温州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这意味着温州人如果开展这个试验,对外的人民币直接投资将不再受现在的人民币管控,可以拥有更大规模的资金。现在我们了解到的初步方案是,每人每年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可以达到两亿美元,几乎可以说是开放了人民币的直接境外投资。这个改革从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层面来讲,意义非常大,因为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利率要走向市场化,允许中国公民的海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前锋性探索。但是,接下来我们也许会问一个问题:如果中国公民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只在温州一地进行实验,那会不会有很多的外省人竞相在温州建立壳公司,然后通过这一个渠道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政府如何管控有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向混乱?

很多需要实际操作的问题现在还没有看到细则,需要具体进行研究,比如在“十二条”里面还有一条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国务院提出鼓励和支持温州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依法建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民间资本在区域性金融机构中的作为会大大增加。

但是,如果这种想法从法律上来看会面临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当一个地方的金融机构向民间开放时,必须要考虑到它的风险边界,这个风险边界需要有两个法律的规范才能够进行执行,第一个是放贷人条例,第二个是金融机构破产转型条例。这两个条例在过去四年的全国“两会”上一再地被讨论和修正,最后却没有被通过。如果中央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的放贷人条例和金融机构破产转型条例,那民间资本参与到这些金融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又可能产生很大的法律风险。所以,“十二条”虽然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大的新意,看到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曙光,但是它所存在的很多政策和法律风险,以及需要规范的地方更值得我们在未来加以关注。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3

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应对同业竞争、降低系统风险,然而,由于政策限制,当前银行大多采用借道投资的间接参与方式。各种模式各有利弊,因此建议:监管当局要做好商业银行股权直投制度设计,商业银行也要完善内部管理,共同推动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股权投资;收益风险;融资渠道;金融混业经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引言

2015年,17家商业银行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审核,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2016年2月,新闻媒体报道我国年内将允许部分商业银行建立股权投资载体,直接入股科技企业。央行与银监会领导层也在多种场合鼓励创新投贷联动融资方式支持创新企业。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限制将逐步松绑。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中介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中介是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基础性的制度安排。Gurley&Shaw(1956)、BenstonGeorge(1976)和Fama(1980)指出,金融中介一般是通过存单等形式向居民投资者和其他部门募集资金,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和其他债权等所谓的一级证券,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换。由此可见,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中,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包含了股权投资。Benston&Smith(1976)的交易费用模型认为,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具有节约交易费用、分散风险以及专业化优势。Leland&plye(1977)的信号传递模型认为,金融中介作为信息生产者,可以化解投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有利于对股票等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定价。Diamond(1984)的受托监控模型认为,金融中介可以实时监测被投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经营情况,甚至可直接向借款人派驻监事,有利于提高投资的安全性。Saunders(1985)、Rajan(1996)认为商业银行拥有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营销网络优势,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提高投融资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allen&Santomero(1997)指出金融中介投资股权可以为客户减少金融产品的学习成本、交易成本以及参与成本。Saunders(1985)、Litan(1987)和JordiCanals(1997)则从风险分析角度指出,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不仅可以促进其业务多元化,提高银行利润,而且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破产的可能性。

merton&Bodie(1993,1995)的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监管成本以及参与成本大幅下降,金融中介逐渐被金融市场的制度性安排所替代。因此,他们认为金融机构的形式应该随功能而变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业务需要互相融合,各种金融中介都可以从事包括存贷款、证券买卖等业务。然而,由于上世纪90年代银证关系的混乱,中止了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也中断了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路径。当时,商业银行通过假回购、真拆借将自有资金放大杠杆后进入股票市场,甚至通过国库券假保管单等形式把企业生产资金、居民存款骗入市场,操纵股价,吹大泡沫。这种乱象极大提高了金融系统风险,直接导致1995年出台《商业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直接从事股权投资业务。《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随着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日益完善,监管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产生的混业风险已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放开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为管理者和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必要性

(一)经济转型需要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由于人口红利消失、储蓄率下降等内生性因素以及海外经济衰退、国内环境负载过重等外生性因素的制约,GDp增速由过去的10%台阶式下行到6.9%左右,经济增长压力明显加大。以投资驱动、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10年前的30%下降到现在10%,出口增速更是出现负增长。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投资驱动、出口拉动为主向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需要从总需求管理为主向总供给管理为主转变,金融支持方式也要从债权融资为主向股债联动转变。这是因为初创企业往往资产轻、风险大、资产负债表不健全,与传统信贷业务模式匹配度不高,很难获得信贷支持。与锦上添花而不雪中送炭的债权融资相反,股权融资奉行“同舟共济、利益共享”的融资文化,更可能支持初创企业。最近几年,虽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是资金大多淤积在金融系统里空转,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无法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就是证明。与此同时,当前居高不下的债务导致的高杠杆已成为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2014年,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①已达到123.10%,全社会杠杆率②更是高达235.70%,而2015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被动扩张,社会总债务又进一步加重。因此,为了改善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化解当前庞大的债务规模,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必然需要允许拥有大量沉淀资金的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不断提高股权投资力度,有效降低杠杆率。

(二)同业竞争倒逼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化解产能过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打破银行在融资体系的垄断地位。在投资拉动时期,银行作为资金投放的主要渠道,在投融资体系中具有垄断地位。在创业创新时代,银行信贷文化变得不太适应,银行业的垄断地位不断受到蚕食。在资产端,银行业务不断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网络支付等业务日益蚕食银行贷款规模。在负债端,伴随监管竞争以及居民财富意识觉醒,券商、基金、信托、保险财富管理功能日益增强,不断侵蚀商业银行负债来源。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占资管规模仅为25%左右(见表1)。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向银行业混业经营业务转移的同时,银行业务必须向股权投资等非信贷业务进军,提高综合金融功能和投资收益,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冲击。

(三)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当前,受商业银行法等政策限制,银行无法直接参与投资股权,只能借道信托、基金、券商、理财等通道迂回投资。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一般隐藏在伞形信托、集合信托计划、基金专户、分级基金、私募基金、集合资管计划、结构化产品等金融产品中,这些产品结构复杂,虽然被多个部门重复监管,但透明性差,监管难度大,无法有效识别和监控风险,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例如,在宝能收购万科股票的案例中,就有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借道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和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到股权投资的影子。另据华泰证券研究所估计,在2015年的股灾中,高峰期估计有1.6万亿左右的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券商融资融券和场外配资流入股市,在股市下跌中加剧了系统性风险。正是因为商业银行披着固定收益类债权融资产品的形式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让内部控制体系放松了对市场风险的警惕和监控,也逃避了外部监管,暗中放大了股市杠杆,提高了金融系统性风险。所以,明确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资格,将参与路径和会计科目透明化,要求银行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和机制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

三、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国际经验

国外商业银行较少单独探讨是否应该参与股权直投,更多聚焦在是否应该混业经营以及应该采取哪种股权架构上。从历史演进来看,除德国银行业一直实行混业外,美、日等发达国家银行业无不经历了从混业到分业再回归混业的过程,这个发展路径已经从实践上说明了混业经营的历史必然性。根据混业经营股权架构不同,外国的混业经营实践为我们摸索出三种模式:以美日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银行母公司模式,以及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以集团公司作为控股公司,下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子公司,集团公司通过经营决策权和人事任免权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子公司之间可能通过交叉营销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但一般会独立开展业务以实现风险隔离。例如,花旗集团主要通过控股美邦(SSB)公司来开展股权投资和交易业务(见图1)。这种模式中,“混业”主要体现在控股公司层面,各子公司实质上并不算“混业”,因此银行也很少参与股权投资业务。银行母公司模式则是以银行作为母公司,下设证券、保险等子公司,进而涉足多个金融领域。银行母公司的代表巴克莱银行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来开展投行业务和股权投资(见图2)。全能银行经营模式在我国是违背《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因此需要银行采用海外控股和信托控股的方式控股证券公司,实现多牌照混业。全能银行模式是最为彻底的混业模式,允许同一家金融机构以事业部的形式经营各项金融业务。其最典型代表是德意志银行,可以直接通过企业及投资银行部来投资股权(见图3)。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模式不是以国家为严格界限来划分的。比如,美国1933年通过的《道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商业银行只能采取金融控股模式参与股权投资。而1999年美国出台《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后,已从理论上允许美国银行实行全能银行制度参与股权投资业务。2013年通过的沃尔克规则,又禁止商业银行从事高风险的自营交易,实质上限制了全能银行模式。同时,美国当前还存在一些规模小、资产少的单一银行制度。比较国际上三种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主流模式,主旨在于通过对比,便于从业务模式、资金来源、风险管理等指标作为主要考量来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模式。总体来说,金融控股模式通过下属证券公司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因此储蓄动员效率较低,但是具有风险隔离较为充分的优点。全能银行通过银行内设部门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因此储蓄动员效率最高,但是混同风险最大,也容易产生文化冲突问题。银行母公司模式通过银行证券子公司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储蓄动员效率和风险隔离程度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和客户资源优势,以及券商的投行和资产管理优势,产生银行与券商的协同效应。

四、商业银行主要股权投资业务模式的利弊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模式主要有五种(见表2),具体的特点和利弊如下:

(一)子公司模式合规性最高子公司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在海外设立证券子公司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模式。它实际上是银行母公司模式在我国的一种演变模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能参与股权直投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在境外成立可以进行股权直投业务的子公司,然后由子公司或其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五大国有银行通过在海外设立的中银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建银国际以及交银国际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这种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合规性最高,在当前法律环境下最无争议而有效地规避了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限制。它的问题在于,成立海外子公司的运营成本较高,且商业银行在与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业务合作时,存在着企业文化、考核激励、资源分配等利益冲突,未必能产生很高的投贷联动效应。

(二)通道模式风险隐患多通道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认购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行的结构化的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基金产品的优先级收益权,获取优先固定收益,来间接参与证券一二级市场。而这些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基金产品则可以开展pe、定增、pre-ipo、中概股私有化等各类股权投资业务。这种模式下,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实际上是银行股权投资的通道,银行与它们没有人事、股权、薪酬关系,仅有业务合作和投资收益关系,而且商业银行认购的是结构化后的优先级产品,获取的是固定收益,因此名义上是一种债权投资而非股权投资,从而规避了《商业银行法》规定。通道模式最初被竞争压力大、法律合规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研发推出,后来被我国城商行、农商行甚至国有银行引用,是当前的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扩大了通道公司的股权投资者范围,提高了募集资金效率,另一方面使得银行挽留住了高净值客户,因此推广很快。但是,根据2014年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只能面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和机构客户募集资金,存在一定的受限性。同时,这种模式还存在诸多风险隐患:第一,在结构化设计中,商业银行为了获得较高收益,可能将劣后级比例设计较低,从而引致击穿风险;第二,如果投资标的资质不优,在经济下行期和股市剧烈波动期,也可能引起夹层杠杆危机,放大理财客户投资风险;第三,商业银行还存在将优先级收益设置较低,为劣后级投资者输送利益的道德风险。

(三)投贷联动模式需要银行革新信贷管理理念自2014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提要“探索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以来,投贷联动模式日益得到监管层认可。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是指由商业银行独自或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以“债权+股权”的模式为目标企业提供融资,形成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资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投贷联动根据股权分享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银行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模式。在股权投资机构对目标企业尽调评估和投资基础上,商业银行与股权投资机构约定股权分享机制,为借款企业提供融资,实现股权与债权的联动。具体又可细分为投贷联盟和期权贷款模式。投贷联盟是银行跟随股权投资机构对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支持甚至融资解决方案;期权贷款则是银行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协议时,约定可以把贷款作价转换为对应比例的股权期权,在客户通过ipo或股权转让等实现股权溢价后,由股权投资机构抛售所持部分股份,按照初始约定比例与银行共享分成。二是银行集团内部投贷联动模式。即商业银行在为科技型借款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通过集团内部具有股权投资资格的子公司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在集团内部实现投贷联动。三是向股权投资机构发放贷款模式。即银行直接向股权投资机构发放专项用于目标客户的贷款,间接实现对科创型企业的融资支持。这个模式的最大意义在于,投贷联动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商业银行能够较高程度分享中小企业的成长收益。但是这种模式存在银行谨慎经营与股权投资略显激进的文化冲突。它需要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过于依赖抵押担保的信贷理念,从重抵押担保向第一还款来源回归;需要商业银行重塑风险观念,从一味回避风险向识别风险、理解风险、管理风险转变;需要改革考核机制,建立差异化考核激励办法,适当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建立合理、明晰、可操作的尽职免责制度。

(四)财务顾问模式无法分享企业成长收益财务顾问模式是指银行并不动用资金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而更多地是充当中介角色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仅提供中介金融服务,收取服务费用。财务顾问内容包括:作为设立顾问,商业银行利用营业网点以及地方政府关系资源优势,从税收筹划、政策扶持等维度协助基金在当地设立落户;作为融资顾问,帮助股权投资基金搜寻推荐对pe有浓厚兴趣且有风险承受能力的私人银行客户,提高募集资金效率;作为投资顾问,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推荐优质企业项目,提供资信评估等增值服务;作为托管顾问,为基金提供清算、估值、会计核算服务;作为并购重组顾问,利用资金优势,为企业提供债务重组服务,化解关联企业互保等上市瑕疵,进而促进企业引进私募股权融资。财务顾问模式是一种比较谨慎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但是商业银行基本上是收取少量咨询费用,相对于股权投资收益占比较低,无法分享企业成长收益。

(五)私募基金管理人模式存在法律瑕疵私募基金管理人模式是指商业银行法人银行、资产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等一级部门作为备案主体,获得基金管理人资格,作为基金管理人,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并直接参与股票、股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2015年6月,首批商业银行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取得私募基金牌照,打开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大门。这个模式可以让商业银行直接且最大限度介入股权投资业务,分享企业成长收益。但是这种模式与现行法律冲突,存在法律瑕疵。而且以资产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名义承担基金的法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民法通则》关于企业法人的规定。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相关建议

(一)监管层要做好商业银行股权直投的制度设计商业银行从事股权直投业务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政策限制,当前商业银行大多采用借道投资的间接参与方式,产生了表2所列的众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应对同业竞争、降低系统风险,监管层需要做好如下制度设计来规范商业银行股权投资。首先,从法律上明确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业务资格。建议尽快修订《商业银行法》中关于商业银行不得直接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为业务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在此之前,可以参照推行ipo注册制的做法,申请人大授权国务院调整《商业银行法》有关直接投资股权业务的相关规定,给予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资格。同时,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的额度上限、资金运作、风险控制等做出制度性安排。其次,明确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组织结构。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不太适合用全能银行模式,因为在全能银行模式下,业务之间的财务风险和关联交易因为“防火墙”被完全拆除而难以得到较好控制。当前无论从银行自身的内控技术、人才储备、自律意识,还是从监管模式和制度都无法快速有效应对全能银行模式下的风险。因此,建议商业银行成立自营业务子公司或资管业务子公司,作为载体参与股权直投业务。第三,制定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战略步骤。建议按照“先理财资金,后自营资金;先一级市场,后二级市场”等步骤逐步放宽商业银行股权直接投资业务。

(二)商业银行要做好股权投资业务的内部管理与信贷业务相比,股权投资业务在法律政策、风险偏好、价值取向、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股权投资业务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系统、投资决策体系、业务管理流程、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既要实现股权投资与信贷业务的风险隔离,又要能充分推动股权投资业务发展。由于两种业务文化差异较大,需要通过组织架构设计来实现有效风险隔离和业务联动发展。

(三)创新模式更深介入股权投资业务商业银行要认清自身相对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劣势,采取适当模式参与股权投资业务,避免业务竞争同质化。商业银行在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之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切入点,通过与其他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积累经验,小范围试错,为股权直投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更深入地介入股权投资业务,直至覆盖股权投资运作全周期,获取与承担风险相匹配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宏观金融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赵光明.我国银行业的pe业务模式及其监管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0(26).

[3]古苗希.我国商业银行介入私募股权投资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4]刘怡.论我国银行业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必然性[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翟义波.国内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择及其风险防范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5(1).

[6]罗恩东.浅议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16(4).

[7]李颖.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策略与风险防控[J].中国金融,2010(11).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4

最近国内金融业改革成为话题热潮,7月1日,证监会核准交银国际持有英华证券5%以上股权的股东资格成为先例后,“混业经营”因而成为热词。混业经营在金融界已非新事物,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早已实行,本文将参考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分析国内目前情况,并建议如何进一步推行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主要分三种,而每种模式皆有其主要代表国:全能银行模式(德国),银行母公司模式(英国)以及金融控股模式(美国)。

全能银行模式

商业银行可以依法从事包括保险、证券、外汇等等各方面的金融服务。德意志银行则是其中成功转型的例子。当时德意志银行重新组织架构,将银行分为个人业务、企业/机构业务以及资源控制三个业务集团,并并购morganGrenfell以及Bankerstrust以完善一站式金融服务,再通过交叉销售,充分运用客户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效果。各种行动将德意志银行从原本以零售业务为主转型成提供金融一站式服务的全能银行,而且其后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更是脱颖而出,跻身成为全球顶尖银行之一。

银行母公司模式

该类商业银行可以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成立子公司经营其他业务。混业经营的开始起源于1986年英国的“金融大爆炸”,放松对内管制,并对外开放证券市场,宣布银行机构可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从此,证券投资等业务则不再限制于商人银行,商业银行亦开始混业经营,成立子公司并从事证券业务。相比起德国全能型银行的一站式服务,英国母公司模式则以多公司、多法人、多业务为服务形式。

金融控股模式

金控公司并不直接经营金融业务,而是通过投资及控股,整合多个业务范围的子公司。美国从法律上规定银行不允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亦不允许直接投资的子公司经营证券业务,但若是子公司成立的证券公司则能有限度地经营证券业务。美国由1987年开始推动银行混业经营,逐渐放宽对经营公司及附属公司的限制。然而在1998年,旅行家集团与花旗集团合并为花旗集团令分业经营正式画上句号。将花旗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与旅行家集团的证券及保险业务一体化,从而产生成本优势及协同效应,令花旗集团跃身于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集团。

不同背景及情况下会孕育出不同的混业模式,而最接近中国,且最具参考价值的地区则是DD中国台湾地区。

台湾在1980年之前实行分业模式,对银行业务采取严格分类,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专业银行以及信托投资银行,为各类客户提供不同金融服务。然而,在1980年台湾开始了金融自由化进程,通过放宽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及修正银行法,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其他新业务,推动金融综合化经营。后来更引入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模式,并于2001年7月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法”,间接跨业整合整个金融业,同时亦允许外资进入市场,包括允许外资百分百持有本地银行之股权。

我国近年战略目的是希望能够对资本市场进行改革,扩大规模并且提高国际资本市场之地位及影响力。我国目前银行、保险及证券业之发展成熟度并非完全平衡,若长远战略目标是希望壮大我国资本市场,那么以银行为中心的全能银行混业模式将不会被纳入考虑之内。反而,金融控股模式则能够让证券业在其他业务的帮助下得以健康成长,因此,以目前中国的状况来说,金控模式将会是混业首选。

中国目前实行渐进式混业,也就是让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子公司分业形式达到混业效果。目前混业发展其实已初具规模,广发银行和广发证券以及兴业银行和兴业证券的例子都可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两家银行先后成立银行证券部,然后将其分割成立独立法人发展证券业务,之后双方亦在各方面进行跨业务合作,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国内金融机构和银行亦可参考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之经验,先通过合并收购进入其他业务范围,例如国内证券业集中度较低,银行可先通过收购小券商作为踏脚石进入证券市场,不但能够以低成本扩大集团业务,而且证券子公司亦能够获得银行的销售渠道及客户资源加速发展自身业务,长远亦有助于整个证券业之发展。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5

【关键词】影子银行特点风险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浮出水面。而伴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资金需求的不断上升,这场由影子银行掀起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到了传统商业银行,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子银行在金融行业中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补充、促进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不够完善的监管制度,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及正负面作用几方面简要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体系”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他用“影子银行体系”概括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中使用“准银行”这一概念讨论类似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本文认为,“影子银行”是行使着银行的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其工具和产品。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他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他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三)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国民间借贷的余额已经达到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四)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一)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功能

与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交易类型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要职能。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通道,所以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同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一道,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效率问题。

(二)金融工具较为单一

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较为落后,所以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工具种类较少,设计也较简单,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他也包括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其杠杆率也不像美国金融衍生品那样高。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

(一)影子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

如前所述,从2011上半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53.7%,说明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较为分散的、风险较高的资金需求没有成熟的体系与之相对应,这部分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民间借贷的借款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利率限制,也不像银行那样需要繁杂的手续,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影子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

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巴塞尔条约的限制下,再加之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多,业务相似度较大,银行业竞争激烈,急需进行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一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民间借贷便捷、灵活、注重信用关系的操作方法,就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颇具借鉴意义。

五、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体系的不利影响

(一)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由于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转而将资金投向影子银行,这使得本就拥有巨大揽储压力的乡镇商业银行失去更多的储蓄资金,在存款严重不足的形势下,以另一种形式流转大量资金,对银行储蓄产生了冲击和损失。并且,大量的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和计算,这将直接削弱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

(二)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产生了挑战。影子银行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利差模式形成挑战。新型业务带来的高收益弥补了近年来息差逐渐收窄所导致的对于银行收入的冲击。实际上,这个过程通过改变银行的业务模式为银行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进行了铺垫。如果商业银行收入过于集中在利息收入,那么存款市场化改革会进一步被拖后。

六、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影子银行的管理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规律

在金融现代化历程中,我国作为“后发者”,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面对国际金融业所创造出的上万种金融产品和规避抵御金融风险的无数成功经验,完全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比较、总结等方法,从中找出既符合国情又能规避风险并带来利润的金融模式,缩短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直接进入较高阶段。这种借鉴性创新应该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主渠道和捷径。

(二)规避金融产品新风险主要在于强化内控

虽然金融风险与影子银行相伴相生,但在产品创新时就注意规避和有效金融临管都能使风险可控,而最重要的是强化内控。只要内部管理监控合理到位,即使杠杆效应强、风险大的衍生品风险也可以控制,国际金融业中如此众多的银行进行的如此众多的衍生品交易,控制的关键还是强化内控。

参考文献

[1]曹彤.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当代金融家.2011(09).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6

【关键词】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资本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家们开始意识到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要采取多渠道融资。面对此类问题浙江商业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守强说道“温州要想占金融高地,必须要抓住直接融资的新机遇。一旦你开启直接融资这扇门,你会发现世界更宽广。”现在虽然间接融资仍是占主导地位,但是已经走下滑路线。然而直接融资则快速成长,而且得到了广大企业和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而且发展的潜力也相当大的。

我国的直接融资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从1978年到1992年处于萌芽期,此时正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之时。然后到了1993年至1998年,进入了第二发展阶段,初步发展时期。从1999年进入正轨。从进入正轨以来,伴随着股票市场快速的发展和债券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使得直接融资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有利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隐患,进一步发挥直接融资在金融市场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直接融资开始是以股票市场为发展工具的,在市场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股票市场这十几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之同步发展的债券市场在2008年以前发展的并不那么顺利。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年到2007年鉴,企业债券累计融资为7937亿元,但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金额达到了8068亿元。分年度观察,除了2005、2006年两年以外,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对企业债券的比重都大于1,平均为1.54。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12年7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3.59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60%;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到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份额的258%。这么好的结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市场创新与产品创新。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如企业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从而填补了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空白。银行同时还定向推出发行方式,形成了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双轨并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等。

从推出新的发行方式以及多种融资方式,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的相关数据分析,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达16837亿元,而企业债券累计融资达42611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53倍。分年度观察得知,企业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的比例都大于1.5,平均为2.6。其中,相差最大的是2009年的数据,企业债券是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比例的3.69倍。总而言之,随着债市的迅猛发展,直接融资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也进一步说明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水平。截止2012年6月底,沪深两个股市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444家,同比2002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多了一倍之多。沪深两个股市的总市值同比2002年总市值又多了近5倍之多。截止2011年底,a股融资规模为7941.90亿元,同比2002年的增长了将近10倍。如此成就,很大的功劳是资本市场的。同时,资本市场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发展。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引领了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水平的改善。与此同时,也完善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有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股份制改革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的。因此,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是推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

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规模比重也稳步提升。相关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2年的92%下降到了2011年的58%,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长期依赖银行融资方式的格局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在降低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同时,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相关调查人表示,“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未来人民币占比有可能更低。”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增长了17.1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提高了9.1%。还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合计融资为1.8万亿元,合计总额占到了社会融资总额的14.0%。其中,2011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13658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5倍;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77亿元,这十年间增长了将近5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十年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本文一直坚持直接融资的发展趋势,原因一,直接融资有较强的吸收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原因二,吸收风险意味着直接融资能够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一些创新活动,因为创新活动本身带有风险。因此,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局势,可以看出直接融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从股市和债市两个方面入手。股市方面,一系列的制度性建设可以为良好的股市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直接融资渠道。债市方面,公司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也在去年相应的成立了。随着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的产生,也就意味着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或许将进入统一的互联时代。这样使得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及融资需要更好的发展。在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好的去解决和防范,使得直接融资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人才库第八课题组,林琳.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纵横,2013,(01):20-26

[2]刘友芝.我国文化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125-133

[3]马可.地方政府担保机制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3,(07):62-65

[4]林志伟.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3,(03):34-38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7

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金额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在肯尼亚,手机支付系统m-pesa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其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而且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而且不是由商业银行运营。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人人贷(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直接借贷)及众筹融资(通过互联网为投资项目募集股本金)等方式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前CeoJohnmack为其董事会成员,同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JumpstartourBusinessStartupsact),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

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是互联网金融的三个核心。支付方式方面,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立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即不再完全是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现钞流通。在信息处理方面,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特别是对个人和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能缓解信息超载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总的效果是,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机构)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而且成本极低。正是这种信息处理模式,使互联网金融模式替代了现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主要功能。

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个体之间直接金融交易这一人类最早金融模式会突破传统的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性边界,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诸如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就容易解决。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双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时进行

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可能风险,美国在风险防范方面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可供我们参考。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补充出台了《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签名法》、《网络信息安全稳健操作指南》、《电子银行业务-安全与稳健程序》、《关于电子银行业务和消费者守法指南》等一系列专门规则,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以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如《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签名法》规定:必须事先向消费者充分说明消费者享有的各项权利及消费者撤销同意的权利、条件及后果等;消费者有调取和保存电子记录的权利,电子记录发生变化时应告知消费者,且消费者享有无条件撤销同意的权利。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8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系统中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场由影子银行掀起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到了传统商业银行,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也随之壮大。尽管中国的影子银行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仍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bankingsystem)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他用“影子银行体系”概括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中使用“准银行”(near-bank)这一概念讨论类似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与深入,“准银行”、“平行系统”等概念逐渐被归类于“影子银行体系”这个范畴。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应该是指游离于监管之外或存在监管漏洞的,能够引起系统性风险或者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活动。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论文联盟现状

1.中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第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它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它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第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第三,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第四,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国民间借贷的余额已经达到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1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1.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功能

与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交易类型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要职能。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通道,所以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同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一道,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效率问题。

2.金融工具较为单一

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较为落后,所以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工具种类较少,设计也较简单,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它也包括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其杠杆率也不像美国金融衍生品那样高。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

如前所述,从2011上半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53.7%,说明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较为分散的、风险较高的资金需求没有成熟的体系与之相对应,这部分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民间借贷的借款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利率限制,也不像银行那样需要繁杂的手续,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农村金融问题上,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影子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

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巴塞尔条约的限制下,再加之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多,业务相似度较大,银行业竞争激烈,急需进行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一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民间借贷便捷、灵活、注重信用关系的操作方法,就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颇具借鉴意义。

(三)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由于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转而将资金投向影子银行,这使得本就拥有巨大揽储压力的乡镇商业银行失去更多的储蓄资金,在存款严重不足的形势下,以另一种形式流转大量资金,对银行储蓄产生了冲击和损失。并且,大量的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和计算,这将直接削弱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例如,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大部分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房地产商所获得的利润又进入民间信贷,形成了一个资金循环。这使得当房市过热,政府需要通过紧缩银行信贷来打压房产泡沫的时候,由于委托贷款、民间信贷、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渠道依旧畅通,房地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能与政策抗衡,削减了政策的调控效果。

转贴于论文联盟

(四)影子银行产生的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9

关键词融资区域经济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

1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1.1社会融资总量的含义

社会融资总量,指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年度新增融资的总量,其中包含间接融资的银行系统,还包括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社会融资总量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长期来看,随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将发生变化,直接融资规模及所占比重会逐渐增加。而“十二五”期间,推动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创新等举措的出台,也将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因此从调控银行信贷总量到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是一种发展趋势。

1.2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的分类

1.2.1详细分类

(1)金融机构通过自己的基金使用所有的钱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是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包括人民币贷款、信托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非金融企业股票、公司债券、保险公司赔偿和投资房地产等。

(2)经济实体通过使用标准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上,通过直接融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净金融企业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发行。

(3)其他融资,主要包括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等。

(4)上述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外省金融机构对湖北省的投资,而减去湖北省投资外国金融机构的贷款。

1.2.2分类总结

在主要考虑湖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和各项数据可靠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指标涵盖了银行机构融资、证券融资、保险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和其他等五个类别,同时兼顾跨市区资金流动情况。

1.2.3经济发展的含义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2社会融资规模的现状及结构特点

2.1社会融资规模的现状

湖北社会融资规模达到6114亿元,位列中部地区第一,全国排名第十位。根据央行数据显示,超过6千亿的规模,人民币贷款2.756千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45%,这一数据比中央区域的整体数据6百分比低,甚至低于平均水平在东部低数据显示,2013年,中、西部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其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1.8%和54.6%。对此,本地银行人士表示,湖北地区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要低于中部的整体水平。

2.2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特点

2.2.1银行部门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的比例

银行部门通过表内、表外业务对实体经济提供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表内业务包含人民币、外币贷款,表外业务包含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2003-2011年银行业融资总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从2003年的98.1%下降到2011年的94.14%,在2003-2009之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高于95.66%,直到2010年,它大幅下跌,分别占76.59%和69.08%。虽然近些年来占比稍微有所下降,但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仍然以银行部门提供融资。

2.2.2银行部分表外业务融资功能

银行部门表外业务融资功能显著增强。实体经济通过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负债业务融资从金融系统显著增加,从2003年到2011年银行业的表外融资规模从0增长到38.06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从0增加到25.12%其中2011年新增委托贷款35.02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152.13%,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23.11%;2011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3.04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284.81%,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2.01%。

2.2.3证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发挥的作用

现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30家,总的资本市场融资超过1500亿人民币,证券化率和直接融资占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社会融资比重的规模;全省期货成交量占8%的比例,全省总规模的直接融资达到了3000亿。

3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全面支持经济发展

当前湖北省金融组织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门类不全、结构不合理、功能欠完善。因此,要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都在蓬勃发展,我们应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其做大做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2全面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社会融资发展

目前,从湖北省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经济发展。一是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培育和引导热点消费,扩大民生相关的住房,汽车,旅游,电信等消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农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二是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积极扩大投资。三是努力保持外需稳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3.3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改善社会融资结构

(1)要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国有和非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给所有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为这些股份制企业上市带来更多机会。(2)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并大力推广。(3)鼓励发展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使之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直接融资的例子篇10

关键词:小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手术切除

小肝癌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较好,5年内的生存率为20%~30%,但手术切除创口较大,康复慢,而且容易出现并发症。经皮射频消融术因其疗效明显,并发症少,而成为为当前临床治疗小肝癌的常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小肝癌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小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63例)和对照组(n=63例)。实验组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54.68±12.16)岁,肿瘤直径≤3cm的患者28例,直径3~5cm的患者35例。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54.02±11.97)岁,肿瘤直径≤3cm的患者27例,直径3~5cm的患者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有可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先通过芬太尼联合药物进行麻醉,然后在连接镇痛泵条件下进行开放性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通过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麻醉,先判断穿刺的位置和数量,等穿刺成功后,打开电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注意退针方式。

1.3观察指标随访并统计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2]。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运用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表示,进行χ2检验,当p<0.05,表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肿瘤复发率比较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复发8例,复发率为12.7%,对照组患者复发9例,复发率为14.3%,p>0.05,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比较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统计,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7例,不良反应率为27%,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9例,不良反应率为46%,p

3讨论

经皮射频消融是运用电极转化的热量把肿瘤融化消除。经皮射频消融术通过穿刺将电极插入肿瘤,并释放400~500Hz波长的电磁波,破坏肿瘤组织,直至其坏死脱落[3]。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创口小,患者的流血量少,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率低,虽然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不良反应率低于手术切除治疗,因此小肝癌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小肝癌患者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和手术切除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对于小肝癌的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疗效相当。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切除治疗患者,表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手术切除小肝癌的不良反应更低。表明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1年内的复发率相近,因此小肝癌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参考文献:

[1]古琼芳,周懂晶,李益红,等.超声引导下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疗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8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