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调研项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8:01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1

【关键词】石油海外市场开发策略

导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新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了新的特点,这些外在环境都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要求我国的石油企业只有全方位开发国际市场,在国际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寻求新的渠道,才能实现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石油企业应加速“走出去”的步伐,采用跨国经营战略,全力开发海外市场,与国际著名石油公司竞争。石油企业在开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晚,要针对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亩提高海外市场开发能力。

1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存在问题

1.1企业机制不灵活

石油企业多为国营性质,在海外的市场缺乏自主经营权,工作人员不能因时制宜地根据突发状况做出灵活的决策,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很多有严重的官僚作风,大大制约了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同时,由于石油企业重组后容易有产权、责任问题混淆,企业的奖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石油企业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行为上,还处于圈地为营、单独奋战的状态,石油企业海外开发方面的国家政策导向和扶持也很缺乏,石油企业在海外扩充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也不健全,影响了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开发的整体效益。

1.2石油企业技术能力不足

我国石油企业有些部分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能力基本处于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说来,在国际上,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比如成套技术的形成率低、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落后等,特别是前沿技术与国际上的石油公司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涉足到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甚至对其不甚了解;石油企业还多以生产实用这个目标引进技术,企业技术发展动力不足,大大妨碍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学习到技术改进方法,就无法在海外市场开发技术。

1.3开发国际项目经验不足

开发海外市场的石油企业,需要一定的海外项目操作经验,在获得项目的信息后,对海外项目施工现场勘察不足,对项目所在地环境不够了解,也缺少分析,缺乏投资收益的观念,投标时,一般是根据国内提供的项目参数,市场报价也全凭经验,容易产生漏项、错项,或对海外项目的标书不够理解透彻,导致市场报价过低。

1.4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

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海外市场的开发能力。企业内虽有相当部分各专业各级别的人才,但对于海外市场开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一,石油企业的人才结构存在问题,企业内技术人员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国际商务、专业法律的人才人员相对不足;第二,企业内人才的知识层次有一定缺陷,很多资深的技术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英语,企业内亟需既懂技术、外语、又懂商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制约了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中跨国经营的纵深发展。

2提高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策略

2.1提升管理机制

我国石油企业要开发海外市场,应建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打破国有经营的行业垄断,强化玉国际化的石油公司、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起工、贸、金合一的大型石油股份公司,建立起国际规模,从而获取较高的规模、结构、协同效益,增大国际竞争力。此外,石油企业间应加强协调统一,组织起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开发海外市场。此外,政府部门可成立海外市场开发的咨询机构,帮助企业跨国经营业务的开展。石油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重点策划地区和市场,最大减少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风险。

2.2切实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管理是企业竞争的要点。石油企业要抢占海外市场、寻求发展,就要发展技术。石油企业应调整和创建企业内的技术创新战略,首先,要做到高度强化科研投入;其次,科研应紧密结合生产并注重与科研协作;第三,密切关注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从而准确地做好技术方面的超前研究;最后,要注重海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同时,要对对引进的技术的进行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为开发海外市场做好准备。

2.3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石油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是投入及风险高且周期长的工作。因此,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综合的评价。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和资源风险,因此要在那些政治稳、市场成本低、油气资源可供程度高的国家地区,首先可选具有石油跨国经验丰富的评估机构,研究并制订出一套先进、定量、科学的综合评价法,对石油项目进行前期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及论证,从而有利于做出选择。针对风险收益率达不到预定标准的地区和项目,绝不投资和冒险。

2.4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

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首先要建立吸纳人才的机制,其次进行选拔和培训,吸收优秀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对人才开进行发,培养适应开发海外市场的复合人才。石油企业应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具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经营管理高级管理人才。此外,石油企业应认真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既可以专家授课的方式,也可直接对涉外人员进行脱产学习,或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境外公司、项目组、办事处锻炼。

2.5加强海外石油通信开发

建立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站,使得石油卫星通信网覆盖全球,将为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新的卫星系统开通后,整个网络可覆盖全球。海外网络建设时,将国内与海外区域网络中心建设进行连接。中国石油各海外业务单位可通过已经建成的中国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网接入中国石油内网,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电话、视频接入、电子邮件及oa办公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海外市场的开发中,应做好策略的制定和研究,从而实现海外市场营销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彦彬.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对策[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06)

[2]傅兆玺.中国对外石油投资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

学,2009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2

一、海水利用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产业

从去年9月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海洋局着手编制《全国海水利用中长期专项规划》,经与专家多次会商,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有望年内出台。专家指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是新兴朝阳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刚性规定,来推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今年,国家发改委已将海水利用技术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组织国债资金支持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项目和环境资源示范项目。据了解,目前已有天津市开发区2万吨/日级海水淡化项目、青岛市黄岛电厂2×1万吨/日级(其中1万吨/日采取蒸馏法、1万吨/日采取反渗透法)项目、山东威海电厂2万吨/日级海水淡化项目等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10至20万吨/日级项目已在选项之中。国家海洋局近期开展了“908”工程专项招标,计划从2004年至2009年投入19.8亿元开展专项调查,其中包括海岛及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大型用水企业等专项调查。专家指出,今后国家将重点支持海水利用大型化、产业化和综合性的示范项目,支持天津市建设海水利用和节水型城市示范园区。建议浙江省将海水淡化作为海岛的第一水源,建设部级的示范园区。

二、天津、青岛两市走在全国前列

天津、青岛两市均位于北方沿海严重缺水地区,海水利用和节水工作受到两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天津市已成立以戴相龙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目前该委组织有关部门加紧编制“天津市节水型城市实施计划”和“天津市海水淡化发展规划”。在计划安排的24个重点项目中,有一半是海水利用项目。计划到2007年使海水淡化达到20万吨/日,2010年达到50万吨/日。北京方面还在天津考察调研海水淡化进京项目。天津市大力开发中水回用,节水工作也走在全国前例。今年上半年,万元产值取新水25立方米,同比下降25%,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截止去年底,山东省已建成9500吨/日的海水淡化装置,占全国总量的57%,居全国首位。今年青岛市制订实施了“海水淡化产业化可行性方案”,除新建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外,1万吨/日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可望年底开工建设。青岛市已在10多个行业推广使用海水达10亿立方米/年,替代淡水6000多万立方米/年。国家示范工程、20万立方米的海水冲厕小区已于今年下半年在青岛开工建设。

三、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产业化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从1997年在我省嵊山岛建成全国首座5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2000年分别在山东长岛县和我省嵊泗县建成1000吨/日项目,到去年底投产的山东荣城市万吨/日首期5000吨/日项目,均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的科技示范项目。从天津、青岛两市考察情况来看,一个在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产业化运行模式正在形成,具有竞争实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其主要特点:

一是水价调整为海水利用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提供了空间。据天津市发改委介绍,近几年天津市的自来水价以每年0.50元的增幅调整,目前综合自来水价已达3.6元/吨。计划2005年调整到5元/吨左右,2009年调整到6.7元/吨左右。这不仅有利节约用水,也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二是在目前海水淡化综合成本仍高于自来水出厂价的情况下,海水利用项目主要与火力发电、热电用水以及污水处理生产中水相结合。发电和热电企业都是用水大户,锅炉用水使用高纯度水,价格较高,而且做过功的“乏汽”可用于蒸馏法海水淡化。天津市开发区利用污水处理生产再生水,分别供工业用水、市政杂用和园林绿化。

三是科研单位与投资公司、生产企业合作,通过组建股份制公司来开拓海水利用市场。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与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均为国家海洋局所属的水处理技术科研开发机构,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大海水利用科研开发单位。天津淡化所与泰达控投有限公司、泰达风险投资公司、天津国水设备工程公司联合组建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生产和海水淡化工程。青岛市华欧集团与天津淡化所共同组建华欧海水淡化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淡化所在两家公司中均采取技术入股形式,负责提供生产工艺设计和技术工作。今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天津市开发区2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和青岛市黄岛电厂2×1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分别由以上两公司承建。今年天津市还建立了中外合资膜生产基地,北大青鸟、清华大学与天津企业合作,准备上核能海水淡化项目,初步形成了海水利用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机制。

四、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

海水淡化有多种技术方法,目前世界上主要采取蒸馏法和反渗透两种方法。课题组实地考察了天津市大港电厂2×3000吨/日多极闪蒸和青岛市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两种蒸馏法装置,并与我国主要采用的反渗透膜法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大港电厂海水淡化装置是我国唯一使用的多极闪蒸装置,1986年以500万美元/套从美国进口,至今运行良好,但投资成本和维修成本高,存在严重的腐蚀问题,该厂正在用国产设备进行更换。黄岛电厂最近建成的3000吨/日海水淡化装置是我国第一套国产低温多效蒸馏法装置,设备投资为1800万元,目前正在试运行,产水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技术专家将以上两种蒸馏法装置与我省嵊泗县反渗透法装置按统一经济指标进行成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多极闪蒸装置的运行成本4.95元/吨,综合成本如按商品价折算为7.71元/吨(由于电厂为自发电,实际运行成本可能还会低一些),成本明显偏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低温多效装置运行成本3.15元/吨,综合成本4.99元/吨。用二级反渗透法生产3000吨/日电厂锅炉补给水,设备投资1570万元,生产成本3.21元/吨,综合成本4.93元/吨。也就是说,在生产电厂锅炉补给水时,以上两种方法的投资成本、生产及综合成本基本相当,都具有投资较省、成本较低的优势。用一级反渗透法生产3000吨/日市政供水(优于自来水标准)或电厂大量使用的其它用水时,设备投资1200万元,生产成本2.38元/吨,综合成本3.72元/吨,反渗透法装置明显优于蒸馏法装置。与国外同类装置相比较,国产装置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投资成本和适用性要优于国外装置。有关专家认为,在我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不论是用于市政供水还是作为电厂用水,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法均比其它方法具有优势。

五、几点思考

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以上两市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我省沿海地区学习借鉴。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转变思路,将海水淡化作为我省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两市政府在“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工程引水,并将在“南水北调”中受益的情况下,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工作,不仅能大幅度提升水资源供给,发展节水型经济,而且将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应改变完全依靠调水工程、水库工程等单一模式,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来发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并将其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解决海岛、沿海严重缺水地区和浙北平原水质性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示范,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等增水节水产业。我省海岛和沿海地区不仅严重缺水,而且又是未来经济发展特别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瓶颈。为此,应尽快制定一些钢性规定,如在沿海、海岛新建电厂必须通过海水淡化解决生产用水,有条件的电厂可上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实行“电水联供”,从用水大户变成供水大户。沿海大型用水企业必须用海水作冷却用水、用膜技术装置进行中水回用等。通过争取国家国债重点建设项目和建立海水综合利用资金,重点支持嵊泗县乃至整个舟山市建设部级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大力支持2万吨/日级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污水处理企业的再生水利用工程。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3

2006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以局务会议纪要的形式。批准了《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从支持创新登记注册制度、支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等几个方面,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予以大力支持。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形势,天津市工商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监管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从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监管机制、行政服务机制等四个方面。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市场主体的扩张和市场监管工作。

一、适应新形势创新滨海新区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法律法规限定下,经济成份多元化、市场交易自由化、主体权力最大化、行政干预最小化、依法办事完备化。本着这一思想。新区工商行政管理要尽可能降低门槛。放宽条件,减少限制,还权于企,还权于民。

二是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本着贯彻加快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思想,新区的产业结构要坚持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上项目、办企业、市场准入要坚持大项目、好项目,把住统一规划关、资源消耗关、环境污染关,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能上,要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的要求。

三是适应逐步和国际接轨的需要。国务院对天津城市定位,其中一个方面是国际化港口城市,正在制定的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规划。将天津定位是世界级大城市。天津经济外向度达到60%,已经融入并正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设计滨海新区体制机制、政策规定,必须要有世界眼光,逐步和国际惯例、国际规则接轨。

四是适应先行先试的需要。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目的就是划出一块地方,像当年深圳那样,进行突破现行体制机制的试验,包括国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外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滨海新区的意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做外地没有做过的事。

二、工商部门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现状和问题

(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实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领导,新设机构均按照垂直体制设置。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天津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功能区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沿袭了块块领导体制下的模式,没有纳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垂直领导的范围。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隶属于所属区域的管理委员会,人、财、物统管于区域管委会,称之为“XX经济发展局(另名为XX工商分局)”。该体制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市场准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滨海新区发展的大局来看,现行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统筹滨海新区整体工商行政管理政策存在一定困难:二是不利于整体政策措施的落实,存在重招商、轻管理,重注册、轻监管的情况:三是不便于集中工商行政管理资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分散的管理体制,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协调一致的调控格局,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出发,超前谋划,设计安排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匹配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以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市场准入方面

按照国务院、国家工商总局和天津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近年来,市局相继出台了《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进行工商登记的意见》、《关于支持东疆保税港区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天津市农家院旅游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根据市政府审批办统一部署,按照“工商牵头、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模式,认真开展市场准入类联合审批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场主体发展的切实需要,及时制发了《公司股权出资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和《公司股权出质登记管理试行办法》。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出发,营造了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滨海新区内外资市场主体发展速度和质量令人振奋,但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在金融创新、市场主体准入环节上,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可”的原则,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天津实际、特别是从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为实现“奋战三五年、打好进位战,全面上水平,全国争一流”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三)市场监管方面

市场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之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市局在推进企业信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在依法监管、科学监管、信用监管、辖区监管和信息化手段监管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同时,企业信用监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新情况需要研究,很多新问题需要解决。

(四)行政服务方面

近年来,在加强行政指导,做好行政服务,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特别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服务理念上、服务方式上、服务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深入贯彻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大力推进“四化”建设。拓展网上服务范围:二是要积极推进企业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制度改革,方便市场主体的准入:三是要试行企业登记注册官制度,在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创新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体制机制的内容

(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充分借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

经验,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按照在大局下行动、垂直管理、在现行建制基础上不增加层级、整合行政资源、提高履职效能、保持稳定的原则,努力推进滨海新区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按照国务院批准国家工商总局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设立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滨海新区分局,根据需要,可设若干个工商行政管理办公室。可以将市局的权限委托新区分局,真正实现新区的事新区办。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分局行政建制不变,级别规格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辖区范围原则上也不变。如此设置,一是便于向总局争取授权和更多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直接登记权;二是有利于保持各功能区企业注册、监管政策的统一,招商、行政管理两手抓、两不误:三是有利于集中工商行政管理的行政资源,保证素质,提高效能。

(二)市场准入机制的创新

按照最大限度减少前置审批、市场主体准人实行“非禁即入”、经营范围实行“非禁即可”的原则,推进市场准入机制的改革。

1、积极探索滨海新区企业注册登记审批制度和市场准入前置审批制度的改革。一是进一步梳理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前,滨海新区企业注册登记需进行前置审批的经营项目共135项,其中法律设立的前置审批项目35项,行政法规设立的前置审批项目67项,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前置项目31项,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部门设定的前置项目2项,二是根据滨海新区企业注册登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从进一步方便企业设立人手,并兼顾全市行政审批工作的统一和效能,抓紧抓好这项带有突破性或是革命性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改进我市滨海新区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审批制度方案和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方案。试行确认企业市场主体资格,探索工商登记机关确认企业法人资格与行业审批机关许可企业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登记制度,由市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最后由滨海新区管委会或新区政府组织实施,

2、进一步做好扩大市场主体工作。天津的发展靠项目,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更是需要项目的支撑。为此,我们将进一步从职能出发,研究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覆盖的新兴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的新兴经济组织,主动、积极、及时地研究新兴行业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办法,真正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和制度,推进新兴经济组织的市场准入,推进全市市场主体的扩张增量。一是建立分局向市局报送“新兴经济组织注册的报送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建立新兴经济组织注册研究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市局企业注册、外资注册、企业监管、法制等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专家、律师、企业代表,共同负责新兴经济组织注册登记办法的调研和具体办法的拟定工作,保证新兴经济组织快速准入。三是建立向市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政策请示和报备制度。

3、最大限度地放开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的限制。首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修订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将企业名称的查询、核准等项工作纳入程序化的轨道,尽快实现网上核准、书式档案报备的工作模式。其次,研究制定进一步放开企业经营范围的意见,对不涉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明令禁止的,真正放手让企业开展经营:进一步取消有关经营范围核定方面的资金限制,鼓励企业跨行业经营:进一步推进企业经营范围的宽泛化,对新兴经营业态的经营范围,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予以核定。

4、对滨海新区下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权限。滨海新区原有的外资登记管辖权限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先行先试的原则,对滨海新区下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管辖权限。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滨海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良好服务环境。

(三)市场监管机制的创新

依据依法监管、科学监管、信用监管、辖区监管和信息化手段监管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辖区范围,落实网格化管理,抓紧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包括各项监管职能的网络化监管软件系统,形成以市局为中心、分局为支点、工商所为基础的统一监管格局。

二是进一步研究能满足总局需要、全市统一、包括各类市场主体的科学的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实现切合实际、信息可靠、动态管理的监管要求。

三是抓紧推出科学简便的流通领域索证索票、进货台帐的制度和办法。为进一步履行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的职能,规范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加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调研和研究力度。

四是在滨海新区率先推行信息化监管办法。研究统一软件,供各企业使用,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工商行政各项监管和服务的网上办理。

(四)行政服务机制的创新

必须把握依法行政、服务至上、便捷高效的原则,推进创新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服务机制的创新。

一是坚持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大项目的对接机制。在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完善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已注册、待注册、前期筹备等大项目库,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切实落实“提前介入、及时注册、重点指导、跟踪服务”的要求。从而实现高效能管理、高水平服务。

二是坚持工商行政管理窗口规范化服务标准。充分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和各级投资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推行“窗口受理、联合审批”和“团体化登记、集中办公、流程作业”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一审一核”、“一人核准”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批复的《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要求,在企业注册岗位进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探索,积极推进滨海新区注册官制度的试点工作,促进职能的全面发挥。适时出台《滨海新区企业注册官制度试点方案》,形成注册官职位设置、任职考试、职级待遇、工作规范和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以保证滨海新区注册官试点工作的推进。

三是进一步加大工商行政管理政策宣传力度。在滨海新区设立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平台,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支持政策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充分利用好政务网站、工商政报、新闻媒体和面对面宣讲等宣传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4

关键词:国际工程;材料供应;流程;

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53-01

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处在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国际承包工程的物资配给工作也是一项计划性、系统性、综合性、地域性、时效性的复杂工作,涉及普通贸易、进出口贸易等业务范围,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人结合多年国外项目物资配给的工作经验,建议其工作大致可遵循“总体采购计划―市场深度调研―分类采购计划―采购实施和计划调整―跟踪调查及档案建立”的业务流程,列述如下:

1、总体采购计划:项目开工前,须依据合同、设计、规范、可研报告等文件编制物资总体采购计划,明确物资采购的种类、数量、标准、周期、存储要求等项目。总体采购计划是物资配给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因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的物资种类、数量等的变化,应及时对总体采购计划做出相应的更正和补充。

2、市场深度调研:市场调研分为项目开发阶段的初步市场调查和项目实施阶段的深度调研,在进行市场深度调研过程中,须遵循以下重点:(1)区域划分:本土市场、他国市场和母国市场三部分。(2)采购原则:以本土市场为主,其他市场为辅,并侧重母国市场。(3)调研重点:本土市场是物资配给的核心市场,须在调研深度、广度方面加以侧重,包括当地的政策法规、资源分部、港口条件、运输状况、物价指数、交通条件等,以及本国的政治稳定性、经济发展潜力、风俗习惯、、汇率风险、政府办事效率等大环境的调查;并进行实地考察,保证调研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尤其要进行材料分包商比对调查,选定具备供应能力、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对于本土市场无法配给的材料,须在母国或他国进行采购,属于国际贸易范畴,需要注意的是所在国进口规定、关税和港口等情况。

3、分类采购计划: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后,需制定分类采购计划,即明确每种工程材料的采购地点、采购方式和采购周期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宜:(1)合法性:不同国家对经济、贸易等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不能完全参照母国的常规做法。尤其要了解当地的司法流程和办事效率,多数不发达国家的司法流程比较慢,如果出现经济纠纷,即使通过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往往时间很长。如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将会对项目造成比较大的阻碍和损失。(2)合理性:对于本土采购的物资,要明确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采购合同要严格遵循当地政策。中国公司对外承揽项目大多在亚洲、非洲、南美等经济不发达国家,当地工程材料多数属于卖方市场,而且不规范。因此要结合业主和监理公司的意见,进行材料采购前的材料检验、报批工作。对于进口物资,除提前进行检测、报批等。值得注意的是,要严格考察材料供应商的经营合法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是否有开采许可证。(3)前瞻性:物资配给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在制定分类采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政局稳定性、经济发展走向和材料市场的供应能力等因素,尤其要参考国际宏观经济指数来判断当地材料市场的价格指数和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这样,在科学、合理的预测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调整采购计划,尽可能的规避汇率、物价及本土供应能力的风险。

4、采购实施和计划调整:实施过程包括物资的采购、集货、运输、接收、进场和计划的调整。海外项目往往具有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尤其是工程材料缺乏的国家,因物资供应不及时而造成的工程延误案例比比皆是。(1)材料分包商考核:在进行初次交易后,需要在市场调研阶段的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更为广泛和系统的考察。对材料分包商的资信、供应能力、办事效率、供应可持续性等方面,要做全面的分析和比对,优中选优。(2)市场供应能分析:采购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跟踪,对于关键物资和大宗物资的供应渠道和供应能力要做全面分析。尤其是货源紧张、供应商单一的物资,要充分认识到供应风险,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项目风险,未雨绸缪。(3)采购计划的调整: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实时的、准确的、前瞻的调整工作,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5、跟踪调查及档案建立:在物资采购过程及接收完毕后,须及时建立、更新客户档案和市场信息。(1)材料分包商调查表:材料分包商调查表是客户档案的必须文件,主要体现并记录客户的基本情况和双方交易情况,须存档备查。(2)合格分包商名单:在进行完善的供应商调查后,须对资信较好、具备供应能力、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分类,列出合格分包商名单,作为物资采购的指导性文件。(3)材料价格信息:承包商需要对市场价格走势作全面的跟踪,一方面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物资价格变化比较大的物资,可以对业主进行索赔,而价格跟踪记录及相关资料势必不可少的。

6、在档案建立过程中,须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连续性:海外项目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在档案建立方面需要保证不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档案的遗失或中断。对于重要档案,需要海外公司集中管理,并建立电子档案。(2)客观性、保密性:档案的建立不应掺杂个人主观因素,对市场、客户的基本信息要做好准确、客观。同时,客户档案须专人管理,对外保密。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5

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星海生活广场项目的案例分析,对所研究内容予以论证,经计算、验证得出所研究内容基本正确,符合项目特点,更加完整的论证了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机制与内容。

关键词:公共建筑;集成管理;遗传算法;挣值法;建筑信息模型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星海生活广场项目概述

1.1.1项目基本情况

苏州星海生活广场(以下简称“星海广场”)位于苏州地铁一号线星海街站,处苏州市域CBD核心位置,建筑总面积达54511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以“多维城市”为设计理念,使自然环境与城市功能完好的结合,注重生态又交通便捷,真正实现了国际化都市背景下工作生活换乘概念,是城市建设与服务业发展的一次创新。星海广场是一个下沉式中心广场,地下共三层,以地铁轨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其中南区面积为26990平方米,北区面积为25767平方米。星海广场是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

星海广场利用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星海广场车站的交通枢纽便利条件,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星海广场总共有地下三层,三层空间被合理设计,一层、二层为餐厅、商铺、超市等,满足市民消费、购物需求,三层则被规划为大型停车场以满足大批客流的停车需要。将交通、商业、公共服务等目的综合协调,立体开发,资源共享。星海广场是苏州首个实现与地铁进行无缝衔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试点工程之一,也承担着大型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任务。

图1.1星海广场项目结构图

星海广场项目结构复杂,立体交叉,工序间专业分工较多,工种衔接配合要求较高,涉及参与组织、人员众多,再加上星海广场项目是与轨道1号线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施工的公共建筑、形象工程,对其工期进度把控精确,科学严谨,不允许拖沓延期;对其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国际标准;对于公共建筑的成本费用,要求不得超出预算拨款。由此可以得出,星海广场项目的顺利施工,保证三大目标要素的实现,将项目集成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应用于项目实践,科学合理的设计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利用遗传算法对进度进行优化,采用挣值理论对进度费用予以监控,同时,应用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信息管理。通过以上主要措施来保障星海广场于2011年10月成功完成交付使用。

项目主要参与方主要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各级分包、供应商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1.2所示。

图1.2星海广场项目参与单位关系图

1.1.2项目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指导。通过星海广场项目的建设促进国家和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保证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持续的贡献,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增加地方财力、改善地方形象;通过高质量的工程建设,使星海广海项目能够与地铁一号线高效融合,长期健康、稳定、高效率地运行,做到可持续发展。

2、贯彻绿色经济理念。在扩建工程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注重项目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排放,整个生命期内活动都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各项环保指标的要求。尽可能采用生态作业法,使扩建工程的周边边坡和场地、取(弃土)场地保持生态功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损害。

3、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展开的,以其实现人与组织机构的共同发展。由于项目地处CBD核心区域减少对周围企业和小区内居民的干扰;保证广场建成后能提供为市民提供安全、稳定的活动场所;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切身利益。

4、集成创新。在项目的总体设计、计划和施工中,将管理研究与技术创新、经济、组织、合同等方法创新进行整合,保证扩建工程全面的集成优化;应用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实现“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对项目涉及的人流、物流、技术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组织与管理,使各要素有机配合,通过优化组合而创新,从而实现优化集成效应。

5、学习型组织。在扩建工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与各参与单位联合,解决问题,探索和推广新的技术和方法;使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营造整个项目组织的学习气氛,增强成员的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鼓励创新,鼓励工作的持续改进。

1.2项目进度管理

星海广场项目于2008年8月8日正式动工,项目要求与地铁开通时间配合,于2011年10月完成验收,于2011年12月前正式投入使用。工期为38个月,每月按28天工作日计算,大概工期为1100天。项目施工主要包括几大模块:前期准备、主体结构、强电、弱电、景观、消防、装修、市政配套等十个主要模块,各模块内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模块之间也需要彼此配合,协调统一。

项目任务在十个模块基础上细分为128个子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单位因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针对每一子项目进行管控。本文从研究可行性角度出发,仅选择对项目进度有重大影响的二级和部分一级共22项子项目加以计算分析研究。论文篇幅有限,项目总体wBS结构图不再此赘述。具体项目明细见表5.2。后续表中各工期进度、成本、质量等数据时根据以往同类或相似工程项目的经验教训以及考虑本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由多位专家评审制定的,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权威性。

表1.1星海广场项目列表

本工程采用关键路径法的项目网络分析技术,根据项目的目标系统,将系统目标分解为各节点进度、成本、质量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指导方案。找出对项目的完成具有决定作用的施工步骤,将其标记为关键路径,或者称之为最长路径。确定关键路径后,即可根据关键路径上各工序关系延伸扩展画出项目的网络图。网络图上可以清晰的得出项目的起始时间、活动内容节点、工作顺序和相互关系等信息,通过点、线的链接,得出标有方向、先后关系、时间跨度的网状箭线图。借助网络图,可以针对项目目标和实际工作分解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资源,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项目功能,完成全部任务。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6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口会展业乘势而上,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近年来会展活动年均增长达30%。会展经济的作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借势整合、开拓、做大海口会展经济,实施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比各地政策,针对海口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发展定位

首先要明确政府在商务会展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将商务会展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好,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改变政府搞过去的“管压卡”,进一步转变职能,将工作重点转到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上来。

加强组织领导,简化行政审批,提升服务效能。应继续完善和落实已制定的政策,加快政策落地进程。为从宏观层面把握和保障现代商务会展的健康发展,积极协调具体涉及到的工商、旅游、经贸、交通、海关等部门,发展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一站式”服务。

加强资金规划,合理利用专项发展资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合理使用会展预算经费,专注于对商务会展等新兴业态发展所需的综合项目上来,对投资巨大的场馆建设,酒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项目的资金缺口,应培养多元投资主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外资和社会闲置资金的投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加强学术交流和调研。为促进这一产业新业态发展,应更好的联合高校、民间学术机构,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一些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为主管机构和企业提供详尽有效的参数和积极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发展商务会展献计献策。

二、大力培育品牌会展项目

目前,与上海、北京、广州的实力对比,海口还相差甚远。因此海口应依托自有的优势和现有条件,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会展项目,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优质会展项目,优先发展高端会议,以会议项目带动展览业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口商务会展品牌,推动海口现代商务会展业快速发展。

巩固和培育专业化品牌展会。以品牌战略为主体理念,整合布局会展项目,每年滚动确定一批重点商务会展品牌目录进行扶植发展;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办展水平,以“精”和“专”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将本土品牌展会作为海口商务会展发展的突破口和主要载体,进一步培育特色品牌项目。

立足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商务会展。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依托,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核心及辐射作用,大力把自身极具优势的海洋、热带农业、休闲旅游业、生态游等热门主题经营好,坚持十年二十年不动摇,坚持高水平办会原则,将其中1-2个展会办成国内领先的展会,带动海口商务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会展项目国际化程度。以会议项目带动展览业发展,提高海口商务会展的办展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结合国际知名会展向海外拓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展览和国际展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移植或引入部分符合海口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消费型品牌展会定点举办,并将国外先进的办展埋念、运行模式引入海口。鼓励和扶持品牌展览主办方挖掘国际市场,做好国际招展和推广工作,努力拓展客商来源,提高国外客商和国外观众的比例。

三、加强海口商务会展旅游产品的推广和营销

在海口市政府、海口市旅游及会展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强化主题宣传,打造会奖品牌,推出独具海口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具体方法有:

政府牵头,组织整体促销。加强国内外市场推介,充分利用“先卖城市,再办会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提高海口商务会展城市的知名度,由会展局牵头,企业自愿参加,与城市的营销具体结合起来,资金上政府财政承担绝大部分,参加的企业缴纳一部分。

开展事件营销。依托现有的条件,充分发挥“博鳌论坛”效应,通过论坛活动的举办及其他一系列节庆活动的宣传海口,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借鉴香港、新加坡以及上海经验,建立“会议大使”制度。政府层面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城市旅游局(委)、会议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用政府平台,推广海口作为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

四、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

当前我国展馆重复建设严重,商务会展规模小,全国各大中心城市都提出了创建会展旅游城市战略,因而竞争十分激烈。为更好的提高办会效益和质量,形成规模效应,海口应加强与周边城市进行区域合作,结合成战略伙伴,在区域的共同发展中实现商务会展旅游的共同发展。

加强海口与珠三角区域城市、港澳台的合作。立足并办好现有泛珠地区的商务会展,主动对接港澳台举办的国际商务会议,以琼台合作为契机,推动区域互动发展。要定期召开行业联系会议、举办合作论坛,吸引港澳台企业来海口合作办展,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相互补充的商务会展市场机构。

加强与国外商务会展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会展业组织和知名商务会展企业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和引进知名国际商务会展企业先进的办会办展理念和管理经验。支持本地企业到境外举办展览活动和参加国际展会。充分利用国际展会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海口市商务会展环境。积极引进和承办国际大型商务会展活动,吸引国(境)外知名会展企业和机构来海口市设立区域总部或办事处。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7

其主导产品为海缆、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以海缆、高压电力电缆为公司业务发展重点。

所属行业增长迅速

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是机械行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交通、通信、汽车及石油化工等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特别是海洋能源开发、电网改造加快、特高压工程相继投入建设,为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05%,除2009年外,每年均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目前产销量已经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

中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阶段,积极主动地顺势而为,电线电缆行业将可获得历史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的预测,凭借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宏观背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的机遇,“十二五”期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规模年均增长将达到6%~8%。

海缆领域具备领导地位

公司一直致力于电线电缆产品及其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电线电缆龙头企业和国内领先的海缆生产企业。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科学创新,在行业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为海缆、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由于产品行业及地域性的关系,公司的电力电缆销售侧重于浙江省及周边省市,在浙江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得益于公司的海缆发展战略,公司在海缆领域确立了领导地位,公司的海缆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部分产品逐步替代国外进口实现了国产化。报告期内,公司的海缆市场平均占有率超过38%,其中110kV及以上的海缆市场占有率平均达到49.13%。

公司一直非常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公司与全资子公司共拥有专利43项,处于受理期的专利4项;被省知识产权局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

公司在海缆领域的技术实力突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表示:东方电缆在海缆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产品质量可靠,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公司是国内的高电压等级海缆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宁波市制造业百强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信系统、石化系统、工程设施等领域。

募投项目打破国外垄断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的海缆生产技术逐渐完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十二五”规划做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电力和电信基础建设、海洋开发和利用、国防特别是海防建设、石油和天然气设施建设等,对海缆有持续增长性需求,海缆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8

新世纪到来之际,上海、湖州两地专家和志愿者联手破解了百年难题:黄浦江的源头,就在湖州安吉县的浙北第一高峰――龙王山。近几来,以山水清远著称的文化名城湖州,日益成为上海市民休闲度假、放情释怀的后花园、水云乡。遍布湖州田野的蔬菜大棚里,各类品种繁多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大上海。去年,沪苏浙通车后,湖州到上海只需一小时车程,在湖州早晨采摘的带露蔬菜,中午就能成为上海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与长三角兄弟城市相比,湖州无论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咄咄逼人之势,湖州提出“增强三力(实力、活力和魅力)、率先崛起”,抓紧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杭湖宁沿线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势应时率先崛起。2003年以来,湖州市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作出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2004年专门委托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编制了《湖州市接轨上海发展战略规划》。2005年,明确了接轨上海、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努力把湖州建设成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旅游度假胜地,成为杭宁经济带的枢纽城市。

今年3月27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九次会议在湖州举行。湖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文友介绍,作为长三角城市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湖州市按照历次经济协调会确定的各项专题,大力推动区域规划、交通、产业、旅游、生态等各方面的合作,全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在加快推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交流合作,努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发展。

交通条件改善使湖州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湖州地处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交通圈”的中心,与上海、杭州、南京三大中心城市距离分别为120公里、75公里和22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即将出台的长三角区域规划纲要中,湖州处于“一核六带”发展规划中“三带一轴”(沿(杭州)湾发展带、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和泰州-湖州南北发展轴)的枢纽地位。随着申苏浙皖、申嘉湖高速公路的通车,杭长、杭练高速公路的抓紧建设,以及原有的杭宁高速公路,已经构成了比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杭宁城际铁路正在抓紧启动,新长铁路和即将修建的湖乍铁路使湖州分别与陇海、沪杭两大铁路干线连通。随着河道拓宽、长湖申河道复线和内河港口建设的推进,内河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与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等航空枢纽以及上海洋山港、嘉兴乍浦港等航运港口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使湖州市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融为一体。

接轨上海、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湖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马以市长牵头召开“全面接轨上海,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民主恳谈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赴上海、嘉兴、南通等地考察学习,分析了湖州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接轨上海,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州市确定了四个基本原则:着眼发展,实现共赢;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立足特色,错位发展;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主要领域:加快规划共绘,加快交通共联,加快产业共建,加快旅游共兴,加快人才共享,加快生态共创,加快联合办博,加强信息沟通。

利用长三角联合办博的机遇,湖州积极参与世博,多次与上海世博局进行接洽,深入探讨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有效途径。去年4月,马以市长率各县区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访问上海世博局,与上海世博局开展湖州市参与服务上海世博会工作对接,签定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积极传递世博信息,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广泛宣传上海世博,合力打造精品活动;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建设世博服务基地;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开辟世博旅游路线;积极构建协调机构,确保合作扎实有效”等五个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去年7月11日,湖州市召开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邀请上海世博局顾问黄耀诚作了世博专题报告,研究制定了《湖州市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行动计划》,提出2008年至2010年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分阶段工作目标、措施和任务。

参与世博会、服务世博会是湖州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历史性契机。湖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100多个旅游景区(点)似珍珠般镶嵌在全市山山水水之间。每年接待的外地游客中,上海游客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并继续呈上升趋势,湖州已成为上海人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湖州市正紧抓世博旅游发展机遇,围绕建设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整合各类旅游要素资源,精心打造湖州世博旅游品牌,并推出了名镇・名湖・名山观光游、古城・古镇・古生态文化游、古镇・竹乡休闲游、太湖・竹乡生态游、乡村山林体验游5条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

以湖州市接轨上海活动周为重要抓手和平台,全面推进与上海及长三角的合作与融合。湖州市每两年举行一次“接轨上海活动周”,去年11月1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湖州市2008接轨上海活动周开幕式暨签约仪式”,30个重大合作项目签约。其中内资项目6项,合同利用内资17.03亿元;外资项目9项,总投资6.4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31亿美元;签订农产品供货合同5项,供货金额3.32亿元;科技合作项目6项,旅游合作项目2项,农业合作项目1项,人才合作项目1项。活动周期间,同时举办“湖州名特优农产品供沪推介会暨签约仪式”、“湖州市科技合作恳谈会暨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项目对接洽谈会”、“世博之旅在湖州”旅游推介会、“湖州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需求推介会”、“海上双璧:吴昌硕王一亭书画精品展”、“湖州美食上海展示周活动”、“湖州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等六项分活动。在这些专项活动上,又有60多项合作项目达成协议,其中科技合作项目10个,项目科技投入13760万元;农产品供货合同27个,合同金额11.6亿元,另有场外签约合同销售额35亿元;旅游推介签订了21个组团协议,共达成上海市民来湖旅游55万人次的组团意向。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决策部署,围绕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业出口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立足科技创新,完善支撑体系,全面提升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南通建设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转型升级、效益优先原则。大力推进船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船舶产业外向发展体系,以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关键配套产品为突破口,加大“引进来”、“走出去”步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船舶产业经济效益和整体发展水平。

二是坚持量质并举、以质取胜原则。把握国际造船市场发展趋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保持船舶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把提高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出口基地发展重心从主要追求规模和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全面推动南通船舶产业由大转强。

三是坚持行政推动、市场引导原则。完善促进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发展政策体系,健全出口推进机制,加强与中央企业(集团)紧密合作,大力引进外资,积极扶持民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产业集聚和多元化发展,提高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推动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到2015年,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达1800亿元,其中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总产值达800亿元;全市船舶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12个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城市前5名。

二是出口规模稳定增长。到2015年,全市船舶产业出货值达600亿元,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自营出口达35亿美元,自营出口率稳步提升,出口总量进入全国12个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城市前5名。

三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到2015年,全市船舶产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形成10个左右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自主品牌出口产品,船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造船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重点任务

(四)完善产业发展定位。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和《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制定出口基地发展目标任务,完善船舶及配套产品鼓励发展目录,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岸线、土地等资源,合理调控产业投资,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努力提高30万吨以上超大型矿砂船和原油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石油气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滚装船、大型疏浚船舶、冰区级船舶、豪华游艇及游船、全铝合金海峡运输船、海洋资源考察船、大型物探船、测量船、超大型半潜式运输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比重,加快提升船舶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五)推进特色载体建设。积极贯彻落实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沿江、沿海特色产业带,优化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南通海洋工程船舶装备制造工业园等集聚区发展布局,明确产业定位,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船舶产业集聚区较快发展,力争“十二五”末船舶产业园区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公共技术开发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出口产品研发投入,参与起草、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通过国际合作、海外并购等方式,提升研发机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造船”技术,鼓励骨干企业、社会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共性技术研发任务。

(七)重点发展海工产业。大力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自主设计建造能力,扶持企业研发制造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平台、tLp平台、SpaR平台、钻井船、大型起重兼铺管船、穿梭油轮、风车安装船、海底挖沟埋管船、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洋平台中高压电站、平台升级及锁紧装置、海洋平台钻井模块及多功能深井钻机、海上稠油及边际油田开发装置、深水水下动力定位及采收系统、无人遥控潜器、载人潜器、海洋工程作业船及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加强对主力装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模块制造能力,保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内领先优势。

(八)加快配套能力建设。加大船舶配套产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投资大型船舶动力系统、大型甲板机械和舱室机械、通讯导航和自动化装置、热力系统、航行设备、船用电焊条等关键配套设备,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引导中小企业向生产分段、模块及配套产品的专业厂方向发展,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船舶关联产业发展体系。

(九)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主动适应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级社协会等制定的新规则、新规范,抢抓国际市场重要机遇,加快培育出口新增长点,鼓励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推动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扶持船舶企业培育和创建出口自主品牌,推动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境外注册保护,力争“十二五”末培育10个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国际市场有影响的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积极探索“南通船舶”区域品牌的规划和建设,研究培育路径,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南通在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影响力。

(十一)健全营销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船舶企业建设国际营销服务网络,推动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通过投资、合作、海外并购等方式提高售后服务能力,防范贸易风险,拓展国际市场。加快培育船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引导和支持船舶配套企业、社会机构参与船舶修造业的协作配套,做精做专船舶配套生产业,为船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政策措施

(十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促进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主要用于: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公共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公共产品检测平台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国际市场开拓、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等。

(十三)鼓励科技创新投入。扶持船舶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建设,对企业当年自营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上交地方税收年增幅10%以上、研究与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3%以上的,按核定研发费用比例的10%给予补贴,每个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

(十四)实施保函费用补贴。扶持船舶企业争取新船订单,对当年自营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船舶企业的预付款保函费用给予50%的补贴,每个企业每年补贴最高100万元。

(十五)完善出口信保资助。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出口的政策性保障作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范围,帮助船舶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凡当年自营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对其自营出口项下的出口信用保险,按其实缴保费的5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最高100万元。

(十六)支持船舶出口担保。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船舶企业担保规模,降低收费标准,增强抗风险能力,缓解船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担保机构对具有自营出口业绩的单个中小船舶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年担保费率在0.8%~1.5%(含)之间的,按国家规定收费与实际收费的差额给予20%的补助,单个担保机构每年补助最高100万元。

(十七)组织企业参加展会。支持船舶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对参加经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国内外船舶(海事)专业展会,国内展会摊位费每个补贴1万元,国外展会摊位费每个补贴4万元,同一企业同一展会最多补贴2个摊位;展会摊位费收费标准低于上述补贴标准的,按实际支出数补助;企业参展人员国际交通费补贴50%,同一企业同一展会资助不超过2人。以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等部级船舶基地名义参加的展会,整体特装费按标准给予补贴。

(十八)扩大技术装备进口。贯彻落实国家扩大进口政策,加大对船舶企业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力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做好先进技术、重要装备等进口贴息资金申报工作,在国家财政进口贴息资金扶持的基础上,按1:0.5的比例给予配套扶持,每个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

(十九)扶持企业开展认证。鼓励船舶企业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建设,生产高质量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认证(不含国家强制性认证)、境外商标注册、管理体系认证等费用给予50%的支持,同一企业年度累计支持金额最高50万元。

(二十)推动公共平台建设。扶持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社会机构等建立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平台、境内外公共展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点等公共商务服务平台。做好省商务服务平台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在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按1:0.5的比例予以配套补贴,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100万元,资助商务服务平台项目中的设备、技术、软件开发购置、运行维护、宣传推广等费用。

(二十一)落实出口基地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发展管理办法,做好部、省扶持资金的项目对接、组织申报工作。各县(市)依据本意见制定促进船舶产业发展和出口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各项财政扶持政策按现行财政体制执行。

四、工作保障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南通市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展规划,健全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船舶产业发展和出口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出口基地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市国家船舶出口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出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领导小组交办事项的推进、协调和督办等工作,落实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管理办法,保持与部、省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

(二十三)加大招商力度。按照“大项目、高起点、产业链”的方向,开展境内外船舶产业招商引资,加快引进具有专利技术、品牌优势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大船舶配套及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重大引进项目以及结合兼并重组现有企业存量资产实施的改造提升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建设投产。

(二十四)创优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企业的金融产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产品支持规模,以出口退税账户托管、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质押等方式支持出口企业融资,提高出口信贷能力、保函授信额度。积极拓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和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开展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出口收入留存境外、外汇资金内部集中管理。充分运用进口贴息政策、优惠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扩大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二十五)兑现退税政策。积极推行快速便捷出口退税绿色通道政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出口船舶生产企业实行“先退税后核销”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着力提高出口退税工作效率,积极争取指标,简化申报手续,加快退税进度,落实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期间申报出口退税免予提供纸质出口外汇核销单政策,做到“当月申报、当月审核、当月退库”,满足企业实际退税需求。

(二十六)促进贸易发展。积极开展贸易促进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船舶(海事)专业展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着力推进公平贸易预警点建设,发挥公共商务平台、专业信息平台作用,建立船舶及配套产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十七)强化人才培训。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大学、南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着力培养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发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涉船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大力培养船舶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鼓励企业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完善企业内部教育培训体系,根据企业需要派员到国外先进造船企业研修实习,为船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撑。

(二十八)构建信息网络。建立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运行分析机制,加强调查研究,规范信息采集,密切部门合作,优化统计分析,及时反映行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数据及发展情况报告。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篇10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滨海体育;广东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50-04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滨海体育――以健身、娱乐、医疗、竞技、消遣等为目的,在海滨开展的体育运动方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广东具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滨海体育资源,在滨海体育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也见证了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本研究对广东滨海体育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以期为广东省乃至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广东滨海体育经营管理现状

1)运作方式管理。

广东滨海体育运作方式主要由景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公司和非景点公司管理。景区管理委员会运作方式主要由地方政府设置,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管理滨海体育旅游活动项目的管理,其经营特点表现为:第一,通过收取门票的方式开放公共体育活动场所(海滨浴场等),提供滨海体育旅游活动项目(游泳等);第二,通过租赁景点场地给体育项目经营者,让经营者自主进行滨海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经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旅游公司运作方式是指旅游景区管理机构通过承包或租赁等途径,委托授权专门公司独家经营景区资格的方式经营管理,或者是由管理机构出面组建旅游公司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如湛江东海岛中国第一滩、茂名第一滩,汕头南澳岛等。旅游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实体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全面负责处理滨海体育活动项目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等,而景区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在于,对滨海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给予必要的审批、监管和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深圳大梅沙、小梅沙;阳江大闸坡、台商独资的海上旅游世界――放鸡岛;惠州大亚湾等。非景区独立运作方式并不多见,是指滨海体育经营者根据特定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在非特定的滨海区域设置滨海体育运动项目,并通过在城市设立的办事处召集参与人员来实现,其优势主要在于灵活多样,符合社会的需要,但不利于管理部门的监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如深圳的休闲潜水。

尽管颁布《行政许可法》,广东省滨海体育管理,包括场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浓厚的行政管理痕迹,旅游景点资源的公有化性质导致其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缺乏对市场变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同时,由于运作方式多样化,使得旅游、公安、工商等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2)规划管理。

滨海体育规划管理包括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资源的多样性和可利用性、旅游产品的生命力等方面,涉及到区域滨海体育规划、景区(景点)滨海体育规划两个方面。

广东省整体区域滨海体育规划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由广东省海洋、旅游部门研究编制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已经开始落实,其重点在于开发阳江海陵岛、湛江雷州半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海滨旅游度假区。同时,各滨海城市和旅游景点也制订了相应的规划管理方案,如珠海的《飞沙滩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阳江《放鸡岛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深圳《大鹏半岛旅游规划》、湛江《东海岛旅游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的落实对于滨海体育的发展将有着重要影响。

景区(景点)滨海体育项目主要是由景区(景点)或项目经营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而自我设置,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调研,也没有相应的项目规划(见表1)。

滨海体育规划是建立在资源导向性基础上,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需要通过挖掘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和发展旅游活动项目和内容,以增加旅游景区的活力和魅力。然而,广东滨海体育缺乏特色规划,对市场和资源研究不足。除了阳江大闸坡增添有“海上乐园”游乐场所、放鸡岛有潜水运动等特色项目之外,其他海滨场所提供的滨海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主要都是游泳、戏水、水上摩托艇、沙滩车、骆驼等。广东省内有不少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仅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汕尾的滚地金龙,湛江东海岛的人龙舞、遂溪的醒狮等,但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和经营者没有充分将丰富的本土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与滨海旅游衔接和融合。

3)人员管理。

滨海体育的人员管理分为职员管理和游客管理。

职员管理包括常设机构人员管理、一般工作人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3个方面。由于滨海体育项目具有季节性、高危性等特点,常设管理机构人员一般采取轮换值班的方式,无论是旅游的淡季或者是旺季,常设机构一般都是旅游景区所必须具备的职能部门或机构,可以处理景区或景点的各种信息,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故,维护景区社会治安事件等,主要包括办公室、医疗室、治安办等。其他人员主要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临时聘用。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都是以聘用的方式在每年4月开始上岗,11月结束,专业技术人员(如救生员、潜水教练、动力伞机械师等)还必须接受专业资格检查或接受必要的岗前技术培训(一般在每年的3月由体育部门组织),做到持证上岗。

游客管理体现在各旅游景点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对旅游者遵守情况的监督、检查方面。实地调查访谈证明,一方面,尽管各滨海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制定了相应的从事滨海体育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规定等,但是总体上仍然不规范,如内容不具体、不明朗,难以操作,而且还存在诸多的“霸王条款”,以逃避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茂名中国第一滩的沙滩车运动项目,对于游客伤害事故就制定诸多强制性的免责条款;另一方面,对游客遵守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人流高峰时期表现的尤其突出。

人员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松散,安全隐患突出。

人员管理松散突出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过大。滨海体育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使得经营者与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只有6~7月的工作合同时限。随着经营者的变化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必然会给管理带来诸如上岗培训、职员之间工作的衔接和配合等问题。新技术人员并不能完全熟悉景区环境、水文、气候等,也难以很好地操作相关体育设备,从而导致管理的疏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安全隐患突出表现在专门医疗机构缺乏。实际调查发现,除了深圳大梅沙、茂名第一滩等少数旅游景区有专门医疗设置之外,其他景区主要是通过和当地社区“联姻”的方式来完成规定的医疗机构配置,人员不足、设施简陋,难以实施有效救援,更无法应对突发。

4)价格管理。

根据《广东省游览参观门票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广东省旅游景区的价格管理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

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定价形式。实地调研显示,旅游景区门票主要由景区管理委员会或旅游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确定价格,经地方政府部门审核之后实行,属于市场调节价。门票主要包含景区自身提供的公共滨海体育设施的使用费,如公共海滨浴场以及相应公共活动场所的体育设施等,阳江大闸坡门票还包括海上乐园等,阳江放鸡岛的门票价格包含往返该岛船票。而非公共体育活动项目(如滑翔机、沙丁车、骆驼等)需要通过游客单独付费。

不同景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不尽相同。例如,阳江市规定,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名胜区属于公共观赏和游客参与的滨海旅游类型景区,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门票管理权限按属地管理。门票的价格主要由游客意见调查、市场调查、景区经营者投入情况,管理费用情况和参与同类型景区的门票价格而综合制定,兼顾政府、经营者及游客等多方面利益,更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门票的支出主要在于景点维护、上缴当地财政、宣传、工资支出及管理费用。而管理部门主要是负责每年对景区门票收支情况进行审定和定期监督,并对门票收支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汕头市规定,游览参观点按分级管理权限由市、区(县)二级管理,aaa以上的游览参观点由市物价局直接管理,其他由区(县)管理里。滨海休闲旅游属于经营性商业行为,其游览参观点则完全通过门票收入补偿日常管理维护费用和合理利润。

调查表明,非公共滨海体育项目的经营者基本上是独立的企业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体育活动项目价格主要是由经营者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和自身的经营成本进行灵活定位,景区管理部门和上级物价部门一般不进行干预和限定。总体上看,广东滨海体育非公共体育活动项目价格收费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之上,相对较为合理。但在人流量大的季节,价格上涨较为明显,通常在“五一”或“十一”假期比平时要翻1倍左右。

总体上看,广东滨海体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门票的定价问题,对价格基本认同。

5)服务市场管理。

滨海体育服务市场的经营管理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

滨海体育服务质量方面。广东滨海体育服务管理除了实施国家旅游局1991年颁布的《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外,还要求经营者和管理者树立了“以旅游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把旅游者满意或不满意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努力实现“无差错服务”和“无缺点服务”双重目标。为此,诸多景区的管理者或经营者都已确立问责制。

滨海体育市场营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竞争越来越激烈,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滨海体育既是目的地形象的载体,又是形象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目的地营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品牌战略是广东滨海体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例如,茂名提出“中国第一滩”、湛江东海岛提出“中国第一长滩”,阳江放鸡岛打出“海上乐园”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同时,各主要旅游景区或者是通过与旅行社联合等多种方式推广自己,或者是通过开发新的体育旅游项目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体现自己的市场价值。

然而,滨海体育具有不同于其他体育的文化特色,人们常把滨海体育简单地理解为晒太阳、游泳的层面,没有挖掘出渗透本土体育传统魅力的滨海体育文化。目前大多数旅游景区还只是在本地进行宣传,很少出现在省级新闻传媒中,更没有走出国门,也没有成熟的滨海体育旅游营销运作模式、营销手段,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

2 广东滨海体育经营管理发展的建议

2.1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树立市场主体地位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滨海体育的市场主体地位是当前广东省滨海体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树立滨海体育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之后,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动力,从而避免多重管理而出现政令不畅、无人负责,但又利益共争的资源浪费局面,阳江放鸡岛的经营模式就是极好的例证。正是由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充分放权,使得外商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就已经投入近3亿元人民币,使放鸡岛在极短时间之内就得到规划开发,并很快就成为极有影响力的广东滨海体育旅游的海上乐园。

2.2 加强滨海体育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待遇

作为具有高危特征的滨海体育行业必须有着专业的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滨海体育人力资源队伍,并做好相关职业人员的培训是发展滨海体育的基础。高校体育专业或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增加滨海体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滨海体育运动项目(如救生等)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滨海体育管理者和经营者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改变目前滨海体育从业人员工资待遇过低的现状,改善其工作环境,以形成稳定的敬业团队,从而保障滨海体育的安全和良性发展。

2.3 营造本土文化氛围,突出精品、名牌项目战略

“旅游景区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市场展现能力构成了景区经营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景区必须把文化创新能力放在对经营举足轻重的地位。”滨海体育文化包含滨海和体育两重元素的整合,是一种全新的4S:(阳光、大海、海滩和体育)滨海体育文化。滨海体育文化不仅仅是现代西方体育和海滨的结合,还主要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和形式与海滨的融合。广东省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滨海旅游景区要强化滨海体育的民族性和可参与性,丰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不仅要树立滨海本土体育文化氛围,还要挖掘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湛江东海岛的人龙舞、网龙舞等),突出精品、名牌体育运动活动战略,以凸现其人文关怀,通过滨海体育文化提升景区品牌特色和景区特色价值,塑造景区的市场优势。

2.4 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完善的法制管理体系

法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滨海体育在贯彻旅游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则,逐步完善本地旅游市场人、财、物的综合治理,做到依法管理。其次,旅游监管部门和各级旅游协会要定期开展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滨海体育旅游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服务质量监督网络,形成有效的行业管理和旅游执法的监督行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崇生,曹卫,朱石燕,等,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63-65

[2]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客源市场特征与开发策略研究――以广东省、海南省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4):59-63

[3]何成莲,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70-73

[4]编者,游览参观点门票收支呼唤规范管理[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5(12):4-9

[5]王晨光,两个著名旅游景区游程实录与管理评析[J],旅游学刊,2004,19(3):61-65

[6]袁凌,熊正德,对旅游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