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资产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9:31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1

引言

房产资源是高等院校办学资质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房产资源,学校就无法正常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办学的层次和规模建设足够的房产资源。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房产资源已经非常巨大了,房产资源已经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国有固定资产,房产资源的价值往往在学校固定资产中占有绝对的比例。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地管理各类校园房产资源,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展,只有通过改变和革新,高校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校园房产资源管理作为高校重要的工作之一,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房产资源管理的改革就此全面有序地展开。明确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范畴,分析当前高等院校房产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难题,提出解决之道,并将优化的措施付诸于实践之中,才能使高校的房产资源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就是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意义所在。

一、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范畴

所谓高校房产资源管理,主要就是指高校设立专门的机构全面负责管理学校所属的房产资源。主要包括两个大的类别:第一类,完全属于学校所有,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实施的各种教室、实验室以及场馆;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办公室、休息室,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会议室;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图书馆、陈列室、展览室;服务于学生、教师生活的宿舍、食堂;以及属于学校的厂房、各类商业用房等。第二类主要是教职工住房(住宅),这类房产资源具有多种形式的产权,学校拥有全产权房产、学校拥有部分产权房产,学校完全不拥有产权房产。对于高校第一类房产资源,我们很好理解,校园公用房,学校拥有绝对的主权,一切归学校安排。第二类房产,也就是教师住宅,存在产权划分问题,主要是历史遗留和建房时资金筹措等问题引起了房产产权划分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突出问题

当前,高校多校区发展以及房产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使高校房产资源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其中管理主体众多降低了房产资源管理的效能、办公自动化应用率低导致管理效率不高、房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管理资金缺乏以及人员不齐等问题较为突出。

1.房产资源管理归口的问题。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归口部门众多,不利于管理效能的发挥。目前,校园国资、后勤、基建以及特殊部门都能管理校园内不同类型的房产资源,多部门的管理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房产资源管理的效能。多部门的管理不容易建立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重复管理或者管理缺失的状况,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房产资源的效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房产资源的浪费。

2.房产资源管理的管理方式问题。目前,高校房产资源管理部门是高校各个部门中办公自动化应用率最低的部门之一,很多高校还没有采用房产资源智能办公系统,还沿用手动办公,这直接导致房产资源管理的效率低下。加快采集校园房产资源的基本信息,尽快完成房产资源电子信息的建档工作,实现现代化房产资源的管理,使高校房产资源管理更加高效、更加透明。

3.房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问题。多部门的管理很难形成较为统一、完备的房产资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制度是行动的准绳,一方面,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房产资源管理的统一制度,完整性和规范性还亟待提高,不健全的制度必然引起管理过程的偏差和人为干预。

4.管理资金和管理人员问题。一直以来,资金问题都是困扰房产资源管理优化管理方式、实施管理改革的重要原因。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也十分有限,学校发展首先要保证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开展,房产资源建设、维护、管理的资金也就自然被削减。

目前,高校房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缺编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一方面,手动办公增加了工作量,使人员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工作量十分繁杂,往往也使房产资源管理捉襟见肘。

三、高校房产资源管理优化的原则

在当前大好的形势下,高校的发展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原则来进行,凡是冒进、武断、“大跃进”式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通过平稳的方式,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优化改革,科学制定改革的原则是确保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1.统筹兼顾原则。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优化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管理中要总览学校发展的全局,科学地进行房产建设、使用、维护以及日常管理的筹划,协调各种关系,并且兼顾各个部门的诉求。学校房产资源管理关乎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关乎到学校的安定团结,是学校发展的大事。因此,房产资源管理必须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实施房产资源的分配。

2.立足长远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的发展一定要立足长远,校园房产管理也必须立足长远来实施。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房产管理工作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校园房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校园房产资源管理工更加规范,通过制度将好的管理方法、工作方式延续下去;其次,切实立足长远做好校园房产资源建设的规划工作,尽量做到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在房产使用中尽量少折腾,避免多余的重复建设。

3.民主集中原则。民主集中原则主要体现在校园公用房产资源的分配环节,分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占、抢占甚至是乱占的现象,容易引起校园内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房产资源使用人员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要从学校的发展需要出发,多方考虑,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建立相对公平的分配方案,使校园房产资源的分配更加人性化。

4.效率优先原则。高校房产资源管理必须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通过借助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校园房产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尽快建立完整的校园房产资源信息库,依靠成熟的软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高效率的房产资源管理;二是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实现校园房产资源使用的高效,充分满足学校各种教育教学用房的需求,降低房产资源的空耗率。

四、高校房产资源管理优化的措施

通过总结归纳目前高校房产资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及优化房产资源管理的原则,我们认为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优化应该从统一房产资源管理的归口、完善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适当增加房产资源管理资金和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房产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几个方面展开。

1.统一房产资源管理的归口。目前,高校房产资源管理的归口部门还是过多,不容易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管理。首先,很难建立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具体的操作办法、公平的管理尺度;其次,降低房产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加大。高校房产资源的分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效能,不利于学校房产资源最大效能的发挥。

2.完善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高校房产资源是高校最重要的固定资产,数量多、门类多、总量巨大,因此管理必须施行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建立一系列、种类齐全的管理规章,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完善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校园房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必须走在实践管理工作的前面,也就是说要先建立制度,然后才进行管理。将房产资源管理的权限有效地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房产资源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建设,一要分门别类地建立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房产资源管理规范化文件,这也是校园各种房产资源有效管理的基础;二要不断进行房产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做到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承担着学校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核算、监督、效益考核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在建设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1.财务管理强调服务优先,更加重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通过近几年对教育部直属各高校的调研,发现几乎所有高校财务部门都在强调以优质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思想。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以优质的服务为先导与广大师生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倡导使用文明用语,使师生员工感受尊重;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发“投递式报账”、“网上缴费”等服务举措对报账、收费等经常性工作提供快捷服务,减少师生等候时间;要求财务人员善于倾听,对特殊情况先搞清来龙去脉,耐心解释等。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高校财务工作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将优质服务作为有效管理的剂,实现服务和管理的互动和协调,促进财务管理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实现和谐管理。

2.财务管理透明度增加,日益重视财务信息公开性。绝大部分高校都能够充分利用会议培训、校园网、宣传栏等媒介及手段宣传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财务制度。几乎所有“985”高校坚持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决算)、预算安排及预算执行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建立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个人工资、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计算的网上查询系统。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共同认知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支撑已经成为共识。由于高校财务部门掌握着较多的财务管理信息,在不能及时向师生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传达时,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师生员工信息相对较少容易使他们产生对财务部门的意见和不满。以财务信息的公开为手段,增进师生员工对财务部门的理解,促进师生员工信息需求的和谐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协调运转的重要途径。

3.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更加注重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除了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包括岗位分工、审批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票据等的管理制度外,不断建立和完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管理制度;建立校内经济实体收益监缴制度以及利用学校资源创收的收入分配及管理制度。此外,大多数高校建立了预算管理体系,要求二级机构如院、系、部等编报经费使用情况,同时建立跟踪、考核和评价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学校内部各个机构的制衡,防止学校出现资产资源的浪费,实现高校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滞后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基建会计游离于单位预算之外,资产价值不实,无法提供成本核算信息,某些业务核算不科学,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善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高校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等制度建设以提升财务服务能力。

2.财务和谐关系建设尚需充分重视。和谐财务关系建设是高校财务工作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校和谐的财务关系除了“人”的和谐外,还应包括制度的和谐以及整个财务工作过程的和谐等。一是制度的不和谐。除了主要表现在政府制定高校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外,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院系所制定的各部门规章制度往往忽视学校的大局利益,仅从各部门利益出发,造成高校整体财务秩序不和谐并容易产生制度性浪费。二是学校内部利益主体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师生员工、院系及职能部门等各利益主体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和信息不对称,对预算资金的拨付时间、报销票据和财务制度的审核程度、资金使用的及时性等方面有较大认识分歧,难免出现不理解、不合作或扯皮推诿等现象。三是学校外部利益主体关系的不和谐。主要指与教育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物价部门、企业等发生的不和谐财务关系。与教育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于高校资金短缺,希望提高拨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但国家财政性拨款严重不足。与税务部门、物价部门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高校希望增加各种渠道的资金来源,但国家税务政策增加了科研成本、人员成本等支出抵减了部分收入,物价政策又限制了高校各类收费的标准,对学校收入增长起到了控制作用。与企业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企业拖欠应付款项,高校应收账款增加产生财务风险。四是财务过程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不和谐。一些部门在预算时,想方设法多争项目和资金,实际执行时发现项目不成熟,甚至不可行,影响资金的执行效率。另一些部门工作预见性不够,实际执行时要求追加预算。

二、高校财务管理对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保障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自不断扩大,高校改变了过去完全由国家行政拨款,逐步转向多元化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使得高校财务关系更加复杂。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各种经费的收入管理以及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严格分级审批制度等使高校资金在筹措、使用及管理各个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实现通过财务核算和监督降低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作用。反之,随着高校资金核算范围广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规章制度如果未及时修订,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无章可循,只能依照职业判断进行处理,容易造成不同会计人员对同类支出执行标准不一致。这不仅影响学校内部服务对象关系的和谐氛围,还会在规章制度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制度性浪费。

(二)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是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基础

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其对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仅要求预算编制科学规范,更要保证预算执行的权威性与严肃性,预算方案经学校决策层讨论确定后,任何个人无权变更。此外,建立预算结果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够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落实“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既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资源,又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高校通过预算全面掌握学校的经济活动全貌,统管全校的财力资源,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高校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促进高校不断优化内部经济运行秩序,为和谐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奠定基石。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

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利用校园网、局域网建设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不仅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更促进了财务信息的对称和公开。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对学校财务政策的一种监督,是高校和谐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高校和谐财务关系的重要方面。反之,忽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容易造成办公资源的高消耗和管理低效率,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等系统问题很容易影响业务数据的安全,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造出不和谐的信息沟通环境。

三、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以天津大学财务管理改革为例

天津大学财务处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性的探索。2010年底学校机关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了针对校内管理部门服务质量满意度的网络民意调查,财务处当年推出的由财务处、科技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处三部门组建“合署办公室”举措获得当年最高网络投票数,受到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财务处旨在通过“合署办公”新型组织模式的设立,合理整合学校资源,打破物理空间障碍,消除业务梗阻和盲区,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构建精干高效的创新型财务服务新模式,为广大师生在仪器设备采购、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和经费管理上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在实践中充分证明财务管理对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管理模式运行的具体举措

1.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建立了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合署办公工作从开始筹备到正式运行,各部门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三个部门负责人确定了定期召开业务沟通协调会的原则。通过部门沟通建立了和谐的工作关系,为学校管理效率提高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2.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理顺业务流程并整合资源。各部门工作人员一方面针对新业务明确了各自的岗位职责,重新制订了相关业务流程,填补新业务真空环节;另一方面减少原有部门间的重复环节,统一协调,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广大师生的办事时间。例如:财务处针对合署办公地点财务安全的特殊要求,制订了新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涉及银行结算票据管理、银行卡公务结算管理、保险柜管理以及记账凭证管理等方面;按照岗位交叉原则,重新设计岗位职责,财务科研管理岗位由原有3人精简为2人,设备采购财务核算岗位由原有4人精简为3人,通过岗位交叉高效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了5名财务人员承担7个岗位工作任务的目标。

3.财务处和科技处合署办公的业务流程。两个部门工作人员重新设计科研项目经费预决算、经费上账、中期检查、结题审计等相关业务工作流程(见图1),共同为科研人员服务,及时沟通情况,现场解决问题,彻底解决了科技处与财务处协调过程中存在的空间障碍问题,避免了广大师生两部门之间的无谓奔波,极大的节约了科研人员的宝贵时间。

图1财务处与科技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图

4.财务处与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处合署办公的业务流程。两部门在学校信网中心的协助下共同设计开发了仪器设备购置网上申报系统(简称tmiS系统),完成了tmiS采购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的对接,将仪器设备的采购申请、经费划转、对外支付、固定资产验收、报账结算等环节纳入同一个平台(见图2),优化现有仪器设备采购业务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图2财务处与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处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图

(二)管理模式运行的效果

1.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根据机构设立当年的数据显示,财务处和科技处总体工作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0%,而广大师生在科研预决算、经费上款、结题审计等方面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总体节约了近一半;财务处与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处通过tmiS设备申报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共建对接,大大推进了设备购置过程的信息化建设,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采购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使设备采购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两部门共办理设备采购申报业务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作量增长了近4倍。

2.财务关系更加融洽。“一站式”合署办公服务的新模式不仅仅体现了物理空间障碍的突破和学校“硬实力”的有效提升,更重要的是逐渐形成学校部门之间“软实力”的整合升华。工作人员逐渐淡化部门之间的“思想界限”,为师生、为学校、为发展,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互帮互助,并肩战斗,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工作思路的相互启迪,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升华及其所带来的和谐氛围成就了学校财务的和谐管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天津大学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性的探索充分说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和联动。财务管理作为高校运行和管理的中心环节,应充分发挥其在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与其他管理部门通力协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财务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平台,加快观念、制度和技术创新。在高校财务关系更加复杂,服务对象更加广泛的校园环境中,构建高效、和谐的财务环境,不仅体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刘雨华,华兴夏,姜同旺.《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研究》《财政监督》2010年第1期第40-41页.

[2]唐清泉.《论高校财务和谐管理》《企业家天地》2008年7月第66-67页.

[3]郭慧娟.《新时期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思考》《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第5期第15-17页.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3

为加强我区省等级以上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的财务管理,切实规范财务行为,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我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会计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加强提高幼儿园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区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强省等级以上幼儿园财务管理,提高幼儿园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各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幼儿园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严格教育经费管理

1.严格收费管理

幼儿园在领取《办园许可证》后,应向物价部门申请领取《收费许可证》或实行收费备案,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必须按物价部门核准的项目、标准规范收费,不准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标准、依据、范围、计费单位、投诉电话等内容。收费必须使用财税部门规定的发票或收据,严禁使用非法收据及白条,严禁收入不入帐。

2.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幼儿园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幼儿园各项开支及其标准要按财务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上级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幼儿园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3.强化专项发展资金管理

学前教育专项发展资金是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的指定专门用途的资金。各幼儿园必须按规定用途进行管理和使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发展资金收支应规范核算,并按要求建立收支备查台帐,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加强代办服务管理

幼儿园提供的代办服务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公开和非营利原则,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接受服务并收取费用。幼儿园代办服务实行“代办登记制”,幼儿园应将代办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以书面形式征求幼儿家长意见,经幼儿家长签字同意后幼儿园才能收费。收取的费用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期末清帐、按实结算”,学期结束时应向幼儿家长出具费用收支清单,并自觉接受价格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5.加强资产管理

要加强资产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应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报上级教育、财政主管部门审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幼儿园要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建立学校资产台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幼儿园的资产不得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6.加强债务管理

学校的高负债消费不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幼儿园要加强经费预算管理,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做到收支平衡,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负债的监管,对发现新增的大额债务,要及时查清原因,对那些缺乏充足依据认定的债务,要迅速整改到位,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幼儿园应当按照《会计法》及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和文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明确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职责,规范幼儿园财务管理行为。

2.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财务已纳入局、街道(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的幼儿园,财务核算按核算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民办幼儿园财务核算应统一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做到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报表、统一会计核算。财务建账与核算要能清楚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做到帐目清楚,主动接受财税、物价、教育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3.按规定开设银行基本存款账户

幼儿园应当开设银行基本存款账户,作为单位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银行结算账户。严禁公款私存,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坐收坐支,杜绝巨额现金支付的违规行为。

4.健全幼儿园财务内控制度

要建立健全幼儿园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事学校财务管理的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出纳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幼儿园应配备具有较好财会知识的专兼职财务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学校一般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举办者有亲属关系的人员,不得在学校财务中从事会计工作。学校没有条件配备一般会计人员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记账。

5.建立财务收支公开制度

为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强化财经纪律,规范幼儿园的财务管理,幼儿园要建立财务收支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幼儿园财务管理接受社会与教师民主监督。

6.建立财务报表上报制度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幼儿园的经济活动,加强财务监督,为上级部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保障财务资料的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建立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报送财务报表和财务审计报告的制度。幼儿园上报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审计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完整,不得弄虚作假。

四、加强财务监管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后勤管理现状;节约型校园建设思路;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97-0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节约建设走可持续型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有利于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它的进与退决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好坏,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一、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化的发展,直接推进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高校已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进入学校,校园内商业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然而,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直接导致了经营与管理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虽然高校后勤服务的旧体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后勤服务提供的规模、质量、水平都不断扩大和提高,但后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资源难以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后勤服务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从节约型校园创建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剥离不彻底,后勤实体管理权利缺失。

(二)后勤资源配置和管理并未完全依照市场规律。

(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

(四)基础设施陈旧,损耗浪费严重。

(五)后勤管理部门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还有待强化。

(六)后勤服务市场没有开放并融入社会监督体系。

(七)急需一种创新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

二、节约型校园创建的基本思路

设计上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造一个功能齐全、设计合理,又具文化品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育人场所,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改造和新建项目要经过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避免建完再拆、拆完再建这样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实施中要体现全员节约的理念。节约型校园不单单是建设一个节约型的后勤,而是体现在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后勤管理部门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将节约型校园的宣传理念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去。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介,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反馈,以更快的速度发现问题,以更高的效率解决问题。

管理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一流的管理水平是保证后勤管理高效率运转的必要条件,后勤工作错综庞杂,更要深入实际,注重微观管理和精细管理,正所谓“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加强对后勤服务的监督检查,实现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要建设好并充分利用后勤管理网站,使其发挥后勤与广大师生、员工联系的“纽带”作用,成为宣传节约型校园理念的“阵地”,接受投诉和反馈信息的一面“镜子”。高校后勤作为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也要注重实现自身在更高层次的规范运作,落实经济目标责任制,积极谋求和开展各项质量认证体系,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和企业化。

三、后勤在创建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对策与措施

树立长远规划观念,提高决策效益。学校的发展战略对后勤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事业发展决策是后勤决策的前提,后勤需要从总体要求出发,以适应学校发展方向和中长期奋斗目标的要求,拟定符合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发展思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指导思想的决策方面,要克服脱离校情、超越校力和后勤实力、要求过高、发展过快的思想倾向,坚持从校情出发,从后勤的实际出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后勤管理的决策者实行约束和监督,对后勤员工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要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审,检验任期内的业绩与不足,并将员工待遇与业绩考核相结合。后勤实体转制为社会企业后,直接纳入到了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体系中,通过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市场准入和社会舆论监督,形成了多层次的重重检验。

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大高新科技产品与技术的应用。高校是高新技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地之一,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场所,高校后勤管理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提高后勤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节约意识,形成节约行为,用高科技手段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高校后勤在科技开发上,要注重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勤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后勤的发展,为学校的后勤保障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在利用人力资源上,可以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通过建立相关节约型校园研究课题,组织师生进行专题研究,利用高校科研的综合条件研究探讨资源节约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

强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管理制度是高校后勤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要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后勤具体工作中,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房改、绿化、卫生、工程等各项管理规定加以细化,使每项工作从组织实施到检查考评都有具体标准,做到工作制度化和程序规范化。要加强财务管理,抓住规范经费管理这个根本环节,严格把好“三关”,注重“三治”:把好预算编制关,注重治“虚”;把好经费审批关,注重治“松”;把好支出执行关,注重治“超”。要建立健全暂付款管理制度,定期催收催报,缩短资金的周转期限,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对全校后勤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后勤需求计划,完善工程报批手续,把好工程质量关,认真及时做好对工程的预算审核和决算审计。通过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增强高校后勤管理的整体效能。

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科学节约知识,进行节约教育。要积极倡导新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和缺乏理性的消费,消除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对师生节约意识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影响。节约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实践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能使学生从更深层意义上理解节约的价值和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意义,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如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等。

参考文献:

\[1\]李跃建.我国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5

论文关键词:后勤管理现状;节约型校园建设思路;对策与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节约建设走可持续型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有利于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它的进与退决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好坏,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一、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化的发展,直接推进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高校已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进入学校,校园内商业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然而,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直接导致了经营与管理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虽然高校后勤服务的旧体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后勤服务提供的规模、质量、水平都不断扩大和提高,但后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资源难以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后勤服务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从节约型校园创建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剥离不彻底,后勤实体管理权利缺失。

(二)后勤资源配置和管理并未完全依照市场规律。

(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

(四)基础设施陈旧,损耗浪费严重。

(五)后勤管理部门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还有待强化。

(六)后勤服务市场没有开放并融入社会监督体系。

(七)急需一种创新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

二、节约型校园创建的基本思路

设计上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造一个功能齐全、设计合理,又具文化品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育人场所,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改造和新建项目要经过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避免建完再拆、拆完再建这样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实施中要体现全员节约的理念。节约型校园不单单是建设一个节约型的后勤,而是体现在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后勤管理部门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将节约型校园的宣传理念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去。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介,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反馈,以更快的速度发现问题,以更高的效率解决问题。

管理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一流的管理水平是保证后勤管理高效率运转的必要条件,后勤工作错综庞杂,更要深入实际,注重微观管理和精细管理,正所谓“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加强对后勤服务的监督检查,实现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要建设好并充分利用后勤管理网站,使其发挥后勤与广大师生、员工联系的“纽带”作用,成为宣传节约型校园理念的“阵地”,接受投诉和反馈信息的一面“镜子”。高校后勤作为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也要注重实现自身在更高层次的规范运作,落实经济目标责任制,积极谋求和开展各项质量认证体系,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和企业化。

三、后勤在创建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对策与措施

树立长远规划观念,提高决策效益。学校的发展战略对后勤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事业发展决策是后勤决策的前提,后勤需要从总体要求出发,以适应学校发展方向和中长期奋斗目标的要求,拟定符合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发展思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指导思想的决策方面,要克服脱离校情、超越校力和后勤实力、要求过高、发展过快的思想倾向,坚持从校情出发,从后勤的实际出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后勤管理的决策者实行约束和监督,对后勤员工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要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审,检验任期内的业绩与不足,并将员工待遇与业绩考核相结合。后勤实体转制为社会企业后,直接纳入到了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体系中,通过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市场准入和社会舆论监督,形成了多层次的重重检验。

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大高新科技产品与技术的应用。高校是高新技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地之一,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场所,高校后勤管理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提高后勤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节约意识,形成节约行为,用高科技手段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高校后勤在科技开发上,要注重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勤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后勤的发展,为学校的后勤保障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在利用人力资源上,可以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通过建立相关节约型校园研究课题,组织师生进行专题研究,利用高校科研的综合条件研究探讨资源节约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6

围绕学校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后勤工作原则,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工作重点:

1、搞好后勤服务、保障优质高效;

2、加强资财管理、积极增收节支;

3、抓好安全工作、力创“平安校园”。

4、完成环境设计,力争启动改善工程。

三、工作措施

(一)后勤工作

1、梳理后勤部门各项制度,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行完善,力争后勤管理科学化。

2、加强水电线路的检查、维护。落实线路整改的资金预算。对师生提出节水、节电、节约办公用品的倡议。

3、加强树木养护管理。今年的重点是做好白蚁灭杀工作,对苗圃里裸露土地补种绿化植物,做好花卉培植工作,(预想为购买一批四季开放的花卉种子,由花工进行种植养护,完成校门口、幼儿园对面花坛、教学楼外侧及厕所旁苗圃的花卉美化。努力构建一个四季鲜花盛开,诗意盎然的校园。具体方案等学校讨论后再定)。

4、加强教学设施的维修与更新,做到维修经费预算化。本学期将根据去年制定的基建财政预算,进行教学楼屋顶防水工程维修,完成多功能厅采购项目的资金划账及大操场音响设备的添置、及班班通工程。

5、做好学校日常保障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理念:“品位”“高效”“奉献”。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访的客人比较多,后勤除了作好保障工作以外,要提高服务的品位。为保障学校正常的运作,要处理好常规工作。如设施的维护、物品的管理、建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美好校园的创建,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学校重大活动对会场的安排、临时任务做到及时求品位。

(二)校产、财物管理工作

1、进一步梳理完善校舍、校产、校具管理制度。

2、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建立好校产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充分用好现有教学设备。运用校产管理软件做好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做好校产登记、保管、申领、维修、报废、转让等各环节工作,增强教师和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3、严格执行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领用制度。逐步添制教学仪器等设备,供教育教学使用,所添置的办公用品及教学仪器等设备先有年级组长申报,校长室审批、然后采购有年级组长签名领取。对耐用物品实行以旧换新制度。(耐用物品指:剪刀、计算器、美工刀、多余作业本等)。

4、抓好课桌椅的管理,将课桌椅维护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中,开学初与师生签订课桌椅使用维护协议,抓好班级课桌椅的使用维护,后勤部门每月对课桌椅进行一次检查。做好闲置校产的登记照册,

5、做好闲置校舍及校产的开发利用,尽力发挥其经济效益,为学校增收创收。

6、加强办公室、功能室及重要财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做好安全保卫、财产管及清洁卫生工作,

7、严格财务管理,创建节俭校园。原则:“严谨”、“规范”、“节俭”。

8、严格执行教育局物价局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开学初做好收费备案工作、收费公示工作,学期结束做好结算清单,相关作业本费用定期进行结算,严格执行多退少不补政策。

(三)安全保卫工作

1、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按时参加各级安全工作会议,及时向学校领导及师生汇报,传达会议精神,加强安全工作信息沟通,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安全教育与学校整体工作紧密配合。

3、加强岗位安全责任制,重点部位安全警示语及安全责任制上墙,每学年与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安全常规制度。

4、加强隐患排查,建立各类安全台帐。对学校安全隐患及各类设备、用火、用电、饮食等进行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并积极落实整改。做好隐患排查台帐、校舍财产检查台帐、班级安全台帐、甲流防控台帐。做到台账资料完整化、规范化。

5、严格学校值班制度,加强校园与周边的安全防范,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6、加强平安校园工作,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放学路队及学校门卫的管理,把好放学路队关、出入校门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争创“平安校园”。措施:“预防”“坚持”“排查”。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网络的建设和制定活动应急预案。

(2)、加强门卫的管理。具体措施:落实来访登记制度,加强学校保卫工作,做到不离岗、不离职、多盘问,多汇报。发现不良现象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制止。

(3)、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及学校设施设备安全。措施:每学期开展1~2次安全逃生演练,平时对师生加强防火、防盗、防电教育,日常做到每天检查,排除隐患。消除电线线路、电器、辅助设施、校舍设施、体育器械的安全隐患,及时检查排查。坚持每月向教育局进行安全月报。

(5)、加强假日安全。措施:落实节假日值班护校制度,做到每天都有值班人员,每个假期的值班护校工作,人防和技防相结合。

(6)、加强学生大型集会及活动安全。措施:大型集会及活动须制定周密科学的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各环节安排周密,责任到人,安排有序。

(7)、加强校区里租赁单位的安全监管,多巡查、多督促、多指导租赁单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1  

(8)、加强租赁户厨师学校食品卫生的安全监管。措施:严格执行购菜、复称、验货、登记等食堂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饭菜质量。

7、做好对使用房屋的安全监测,制定房屋改造、加固的财政资金预算,力争根据校舍抗震安全检测结果对现有使用房屋进行加固处理。

四、完成校园环境设计,力争启动校园环境改善工程。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7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

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章认定与管理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大学科技园,由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并提交;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现场评估,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予以认定。

第八条*的内容和数据应可核查。

第九条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实际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2.必须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管理机构。

3.具有边界清晰、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可自主支配的园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场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

4.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应有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具体政策,高校资源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5.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6.机构设置合理,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5%以上。

7.服务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融资、信息、咨询、市场、交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

8.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在园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9.园内的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

10.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11.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

第十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注册地及工作场所必须在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场地内。

2.属新注册企业或申请进入大学科技园前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3.企业在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4.企业注册资金一般不超过500万元。

5.迁入的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6.企业租用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不高于1000平方米。

7.企业负责人应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

第十一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报送指定的机构,并同时抄报所在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将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

第四章政策与措施

第十三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和税务行政管理部门制订。

第十四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行和发展,组织制定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纳入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计划。根据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等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对成绩突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贯彻执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其在孵、在园企业。

第十六条高校要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鼓励师生到园区创业,并在园区内构建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鼓励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使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十七条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第五章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之日起实施。

*提纲

1、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包括整体规划内容、与区域经济或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协调性、与依托大学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2、创新创业环境: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环境、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等。

3、科技园发展绩效情况:包括园区内各类企业情况、研发机构和培训机构及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情况、成果转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依托大学的贡献、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水平情况等,并提供若干个典型的孵化企业的案例。

4、科技园管理水平:包括科技园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依托高校的支持情况:包括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资源开放程度、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8

一学期来,学校总务处本着“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的宗旨,抓住校园建设的机遇,促进总务管理规范化,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着力改造校园环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抓住校园建设十年难遇的机遇期,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努力建设环境美好的校园。本学期,我校抓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发展机遇,通过前期校舍安全鉴定,学校精心准备材料多次申报,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我校终于在今年暑期获得中央校舍安全专项拨款,建成学校食堂、浴室、多媒体教室、单身教师公寓,并对学生公寓进行了改造,师生住宿、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在此,我们要特别说说我们的领导朱校长、梅校长,他们跑项目,察现场,设计建设方案,为学校发展操了不少心,项目建设的完成,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我不能忘记我的同仁刘主任,为了学校的建设,放弃了暑假休息,一顶草帽,两脚灰尘,炎炎烈日,烤黑了脸膛,他用自己默默的付出,为我校校园建设写下新的华章。

为了改变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电力问题,学校领导找教育局、找财政局领导,争取了十万元资金进行校内电网改造。为弥补电改资金缺口,朱校长、梅校长、周书记南下化缘,找木梓中学走出去友好人士,多方寻求资金。求人办事的个中滋味,难于言表。可喜的是资金终于到位了,校园原本凌乱的电线不见了,微机室的电脑不跳闸了,教室里的灯明亮了。

目前,学校又争取财政项目资金,正在修建教学楼前护坡,水泥路面,并将改造旗台、路灯等,校园建设正按学校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在校园建设中,我们让工程给树让路,保住了食堂前具有标志意义的老柳树,做护坡时避开已成型的绿化带,并把比较名贵的桂花树及时移栽。我相信,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建设,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必将更加亮丽。

2、后勤管理日趋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开学初,鉴于学生人数减少,总务处在后勤人员编制方面适当从紧,并根据需要,由教师推选,重新聘用了后勤人员。对新聘人员,学校重新签定了聘用合同,总务处修订了《司务长责任目标及考核细则》、《食堂工作人员责任目标及考核细则》、《超市工作人员责任目标及考核细则》、《勤杂人员责任目标及考核细则》,按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后勤津贴。为规范管理,我们总务处还完善了《食堂准入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卫生检查制度》、《食堂财务管理制度》、《食堂留样制度》等一整套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便于监督。我们还将这些制度汇编成了《木梓中学后勤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规范后勤管理提供了依据,也得到市勤工办及木梓学区领导的一致赞赏。一学期来,正是因为这些制度的落实,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我们可以看到:过去食堂菜叶乱扔,现在食堂整齐卫生;过去工友着装不戴帽,现在工友衣帽整齐;过去热水限量供应,现在热水满足师生。

更难能可贵的是,本学期食堂工作人员克服开学食堂未竣工和期中考试后经常停电两大难题,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开学初,为保证九年级提前上课,总务处临时搭灶,后勤人员在冒着酷暑,克服炎热,在狭小的房间挥汗如雨,准备师生的饭菜。七、八年级开学后,由于学生增加,食堂无法蒸饭,总务处临时安排,后勤工友通力合作。50多岁的黄以福老师,里里外外,忙上忙下,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年过半百黄全军师傅,铺盖未到人先到,住房未安先上班,到王店淘米蒸饭,回木梓卖饭洗盘,年龄大大不过工作责任,天气热热不过工作的热情。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后勤队伍,用他们默默的奉献,铸就了木梓中学前勤工作坚强的后盾。

3、加强财产财务管理,落实了理赔制度。面对生员日益减少的不利状况,为了确保学校有限的资金用到学校发展和教师福利的刀刃上来,学初总务处确定了适度从紧的财金管理思路,并把严格财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财金管理方面:学校规定了公差用车申报登记制度及公餐申报登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非公务用车和公餐开支。超市、校外购物点购物实行登记制,由经手人登记,总务处核查。食堂账目一月一算,期末接受教师代表检查。超市钱帐分开,专人负责,现金结算,每日缴款。

在财产管理方面:学初,总务处兑现了上学期班级财产验收结果。并重新登记了各班级、办公室财产,责任到人。班级财产按月检查,损坏财产当月理赔,大大减少了财产损失。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学校资金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4、加强硬件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在争取上级拨款的同时,学校克服困难,加强硬件建设,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学初,学校投资近5千元添置了多媒体教室桌凳,投资5千余元更换了各班讲台,投资2千余元更换教室门,投资4千多元安装各班窗户钢膜网,投资1千5百多元购买教师床铺,投资1万3千元添置校园广播系统,投资4千多元添置歌唱比赛舞台。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并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5、安全工作警钟长鸣。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学校两名教师负责门卫工作,学生寝室专人管理,学校与相关人员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学校总务处定期检查电线、教学设施、床铺安全,并重点检查了食堂、超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及时清理变质或过期食品;对寝室、厕所、厨房进行消毒、除蝇等,对个人卫生经常检查;对其他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一学期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因电线、教学设施、床铺安全发生的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过往的这些成绩,已暗淡成日渐遥远的记忆。反思过去的不足,却让人深深铭记。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1、“大学校”思想在我们头脑中依然存在,节约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随着生员减少,学校可支配资金日趋紧张。但目前学校从领导到老师,从老师到工友很多人还没有真正转变“大学校”思想,总认为我们是中学,跟小学不在一个档次,办事讲“派头”,活动求“大气”,节约意识缺乏。其实我们学生人数已少于木梓小学,相当于王店小学。上拨资金少得可怜,出纳手中捉襟见肘。再不形成节约共识,学校将难持续发展。

2、工作仍属“粗放型”,“精细化”管理刚刚起步。在食堂、超市及校园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我们的工作还不细致,如:食堂用料管理;功能室财产管理;公车公餐管理;超市购物管理;校园树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管理上的“空白”,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木梓中学总务管理人员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高校;节约型校园;资源利用

一、“节约型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控制不严

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在学校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资金的收支安排,预算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高校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预算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目前,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预算方法不科学。很多高校编制预算采用基数增减法,

即根据以前的预算执行情况,考虑工作任务变化,确定各单位和各部门预算年度的经费预算数额。各单位预算经费的多少,受原有经费基数的影响较大,而且人们习惯于预算安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于是各预算单位就尽可能增大基数甚至出现为了涨基数,无谓地增加不当支出,使上一年度不合理的预算执行数变为预算年度获得经费的依据。缺乏科学的经费定额标准,导致了经费使用的浪费。

2.预算考核不配套。高校预算经费是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的,预算经费使用伴随着工作任务的开展,预算只有通过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许多高校在预算下达之后,对经费支出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缺少考核,缺少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规定,导致预算经费执行管理不规范,缺乏制约机制,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预算不完整。一般来说,高校的财政拨款和本专科生学费等收入肯定是要纳入学校预算的,但还有一部分收入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例如,一些校内单位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合作办学等形成的收入和其他收入,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这样,预算的统管效能、学校财务统管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的大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纳入预算的经费监管力度降低,导致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效率不高

学校资产是重要资源。合理购置固定资产,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1.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疏于管理。高校普遍存在重资金申请,轻资产管理的现象。各单位往往提出种种理由申购仪器设备,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和附属设施,搞实验室“小而全”,时常出现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造成设备购置的浪费。对已购置的仪器设备也多注重本单位的业务应用,而对与自己业务关系不密切的其他功能利用不够,又担心用坏,不愿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造成设备功能开发利用的浪费。另外,许多高校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维修经费问题,导致带“病”工作或出现故障后无力修复而闲置,造成设备使用的浪费。

2.教学科研办公用房配置不合理。过去,高校用房属于特别紧缺的资源,近年来,高校建房较多,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高校用房需求和配置弹性较大,各部门、各单位为改善用房条件,纷纷向学校伸手要房,且各部门、各单位已使用的房屋也是能增不能减。由于学校对各部门、各单位用房缺乏动态平衡调控,使得有的部门和单位房屋紧缺,形成房屋不足或房屋空间拥挤,而有的部门和单位房屋富余,导致房屋空置或利用率不高,造成房屋资源的浪费。

另外,高校在图书资料、消耗品等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能源管理不到位,水电浪费严重

能源经费是学校的运行维持经费,由于节约控制机制不健全,“常流水、长明灯”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办公室空调和照明灯从早开到晚,实验室烧电炉取暖,学生在寝室用热得快烧开水的现象经常可见,公共教室有人无人照明灯全亮,楼宇走廊灯及公共卫生间照明灯长亮,浪费严重。很多高校的能源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供水管道和设施锈蚀,跑冒滴漏浪费严重,造成高校的能源无谓浪费。加之缺少分户计量设施,无法将能源的使用责任落实到部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浪费。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对策

(一)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全体师生达成共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与学校的工作计划有机结合,明确校内有关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职责,职能处室和相关单位领导重视,认真履行应有的职责,才能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要发挥高校的宣传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校内舆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意义,增强全体师生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文化氛围。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

还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不定期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奖优罚劣。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考核,并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考核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学校预算的控制力

高校要树立“大预算”的财务管理理念,促进高校办学资源在内部有效协调和科学配置。将各类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学校各部门和学院的创收收入和企业上缴收入等所有财力统一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对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双专业及利用学校资源取得的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和相关单位的权益。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定额。目前,高校的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已经具备了对各类支出实行定额管理的条件,对支出相对稳定的项目制定费用定额的时机已经成熟。人员经费定额可根据学校的分配制度制定;学院经费定额可由学院基数、教工定额、学生定额和实习费、实验耗材、学生奖助补免经费定额等部分构成;机关部门公用经费定额,可将人员按系数折算为标准人,核定人均年公务费定额;后勤运行经费在切块包干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校内单位分户计量定额控制;项目经费从制度上规范申请、立项审批程序,对项目资金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

加强预算执行控制。预算执行是预算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各种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签批手续,对修购项目还要审核招投标手续、合同和审计报告。利用校园网预算收支情况,使学校领导和经费负责人及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为更好地控制预算提供信息。

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是提高预算权威性的重要环节。否则,预算就会流于形式,缺少控制力。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考核各项收支是否合理合法,分析各项收支定额,收支标准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对完成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较好的单位,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对特殊性支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下年预算安排提供可靠依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利用校园网实行网上办公,能提高校内文件、通知的传递速度,减少资源消耗。

明确房屋管理权限,实行房屋定额管理。学校房产管理部门是代表学校房屋产权管理的唯一职能部门,对学校房屋资产承担着保值和增值职责。房屋管理应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大胆探索和逐步推行物业管理模式。开始阶段可制定房屋定额,定额内免费使用,定额外有偿使用;在定额逐步完善后,将定额内房屋使用和物业管理经费预算给使用单位,实现真正的有偿使用。房屋资源的有偿使用,可扩大房屋管理资金的来源,实现房屋保值增值。实行学校房屋资产的动态管理,建立房产适时调整机制,加强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房屋的建设、使用、修缮、分配等各方面的信息库管理,提高管理的准确性。

打破仪器设备校内“小单位”所有制,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购置环节,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充分论证,力求达到高性价比,防止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减少固定资产浪费,节约学校资金,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在使用环节,组建学有专长的高级技术人员团队,建立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潜能;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开展服务型收费,对内为教师科研服务,对外为社会服务,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解决部分仪器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问题,保证大型仪器平台的持续发展。

(四)强化节能控制,解决节能设施改造的资金问题

节能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全校性的管理工作,应从设施改造和强化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节能设施改造的资金问题,可以先从学校预算规划资金投入入手,在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建立新的管理控制办法。对于新建建筑,要将节能控制纳入基建设计施工的重要内容,不需要另外投入节能控制资金。对于现有设施的技术改造,应进行充分的成本效益评估论证,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以山东理工大学节电改造为例,在对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计量设施改造时,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市场上有交流载波和模块智能管理两种可供选择的传输形式,经测算,交流载波方式在计量系统购置时,其投入高出模块计量系统67.1万元,但线路改造要节省252.1万元,总投资节省近185万元,还避免了大规模线路改造施工,所以,就选用交流载波传输形式进行计量设施改造。

能源节约资金与设施改造资金统筹考虑,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仍以山东理工大学节电改造为例,设施改造后节约的电费可解决设施投入资金,并以计提折旧方式解决设施老化后的更新资金。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采用上述计量设施改造需投资305万元,年节电75万元,年回报率为24.6%,4年左右收回投资成本。若按电子设备老化周期十年计算,每年提取投资额10%的折旧费30.5万元,年实际节电44.5万元,年回报率为14.6%。十年后计量设施需要更换时,可用折旧费更新,学校无需再投资。为解决公共教室有人无人照明灯全亮的问题,采用jzjd-1型建筑照明用电节电控制系统,根据教室内学生人数的多少合理控制照明,达到节电的目的。总投资84.42万元,一年可节约资金72.66万元,每年提取投资额12.5%的折旧费10.56万元,年实际节电62.1万元,年回报率为73.56%。八年后计量设施需要更换时,可用折旧费更新,学校无需再投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按照每开关控制3—5盏灯设立红外热释控制开关,学生公寓按照灯具设立红外热释控制开关,总投资57.1万元,年节电15.78万元,每年提取投资额12.5%的折旧费7.14万元,年实际节电8.64万元,年回报率为15.13%。八年后计量设施需要更换时,可用折旧费更新,学校无需再投资。用t5-28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替代t8-36日光灯节电效率为33%。

设施改造后,实行定额管理。对能源使用进行跟踪调查,使能源定额合理化。定额内节约经费归部门支配,超定额支出由部门经费负担,以调动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郭慧娟.新时期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6(5):15-17.

[2]王玉斌.浅议高校支出预算刚性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6

校园资产管理制度篇10

近年来,高职院校建设的科技园(以下简称“高职科技园”)越来越多,其发展模式多和本科院校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相似,不仅导致这些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和所依托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严重脱节,也造成了本应承担的高职育人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大力呼吁高职科技园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找准发展定位,走一条与本科院校科技园不同的差异化道路,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主攻目标,切实改善和加强育人功能建设。

高职科技园育人工作现存问题

指导思想不够重视

高职科技园育人功能薄弱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作为科技园主管单位的高职院校对科技园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课题组对江浙粤三省的8个高职科技园进行了调查,在这些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的公司章程里,不约而同把打造区域性的科技研发和孵化基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而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为辅发展目标。进一步访谈后发现,高职科技园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为了更好赢得政府和社会资源,高职科技园必须将服务政府需要作为立园之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股东身份的高职院校降低了科技园的育人工作要求和标准。久而久之,高职科技园的育人功能逐渐弱化。

组织管理有待改善

尽管很多高职科技园声称很重视育人工作,但据课题组的调查,各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在机构定位、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未能有效地从组织管理层面重视育人服务工作。各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仅是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校企信息交流平台而不是一个校企合作育人管理平台,无法有效地管理参与合作育人的企业和校方人员。各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有专职负责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的部门和人员,但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育人工作。在制度建设上,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都未建立指导性和约束性的育人工作制度,导致育人工作缺乏长远愿景、具体目标和有效工作方法。

激励政策不够完善

课题组调查发现,高职科技园内企业、教师和科技园管理机构三方在参与育人工作时,普遍感觉缺乏激励政策。第一,大部分被调查的科技园内企业反映,科技园管理机构现有的激励政策主要是从物业费用减免角度为企业提供非常有限的资金支持,企业对育人工作热情不足且视其为负担。第二,作为具体负责合作育人的校方教师,因校方对其工作业绩考核等同于课堂教学,导致工作热情普遍不高。再者,根据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的反映,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虽是政府和高职院校联合投资的机构,但未能从政府寻求到有效政策来奖励参与产学合作的企业,也未能从学校寻求到有效政策来激励参与产学合作的院方机构和人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高职科技园的产业结构指的是园区内企业产业类型及其构成比例。受政府需要、持续经营等因素的影响,高职科技园在吸收企业入驻时,考虑重点是企业的产业类型及盈利能力,甚少顾及其育人意愿和能力。久而久之,科技园内的产业结构就和学校的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类型、专业的学生数等)失去平衡,导致科技园难以有效地为学校提供育人服务。以浙江某高职科技园为例,该科技园内电子信息类企业、商贸类企业、机械类企业数量的比例是1∶4∶1,而学校相应专业的学生数量比例为1∶2∶1,这个现象导致商贸相关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机会较多,但电子、机械等专业相应机会就较少。

企业实力不够强大

高职科技园受起步较晚、科研实力弱、地理位置偏、办公环境差等因素影响,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科研实力弱、管理水平低是各高职科技园内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特点。这些企业往往较难为学校提供内容丰富的实践岗位、稳定持续的实践机会、良好的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氛围。以广东某高职科技园为例,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10.7%,11万元至50万元的企业占30.0%,51万元至200万元的企业占37.7%;从可提供实践岗位数来看,47.2%的企业只能提供1~2个实践岗位。另外,从管理规范和科技含量来看,也都难以为高职学生提高良好育人服务。

合作内容不够丰富

高职科技园内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方式虽然多样,但主要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江苏某高职科技园为例,科技园内42.5%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20.3%的企业派人为学生讲授各类课程,从事校企合作科研开发的企业为10.4%,参与教学内容和教案编写的企业占总数的5.8%,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企业占总数的2.2%。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参与产学合作的科技园内的企业大部分停留在提供实训岗位、为学生授课等简单合作方式上,而参与教案编写、课程体系建设和科技研发合作等高层次合作方式的企业不多,共建研发机构等更高层次的合作方式更为缺少。

从五方面加强育人功能建设

明确育人发展定位

总体来说,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决定其功能。高职科技园发展定位应该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这不仅是因为受制于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也是因为与本科院校科技园实施错位发展、赢得竞争能力的需要。在设立高职科技园伊始,合作双方的政府和学校需充分沟通和交流,牢牢立足高职院校的科研和人才实力现状,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培养区域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作为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把高职科技园作为高职院校从事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人才孵化器,从而在源头上为加强育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当然,在发挥育人功能的基础上,高职科技园也可适当依托各种有利资源,在科技创新上做相应努力,但不应盲目跟随本科院校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在日常运行中,政府和学校依旧需要坚持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并及时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合理预计区域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技能结构需求,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要适时调整园区内企业的产业类型和企业数量,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科技园管理机构具体担负育人工作的管理责任。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高职科技园的育人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机构需建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挖掘、对接企业和学校的需求信息并对育人工作实施全程管理。同时,为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要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既要通过设定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保证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也要努力将绩效考核结果和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例如,对管理机构内部事业编制人员,考核结果与其职称评比、岗位晋升和经济利益等进行挂钩;对企业编制人员,考核指标与其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通过改善考核机制,形成人才良性流动局面,促使一批有良好经营能力的人员在科技园管理机构找到发挥自己特长和聪明才智的机会,以此来提高高职科技园的管理水平。

育人工作策略上,管理机构应将育人任务作为企业能否入驻的先决条件,并根据企业的类型和规模大小,撮合企业和院方机构及人员事先商定育人任务。在工作方法上,要尊重企业的市场化工作思维,按照市场化经济合同的方式将育人任务进行固化,明确企业、校方、科技园管理机构三方的责权利,明确科技园管理机构在育人工作中的协调者和监督者身份,加强对合同实施情况的过程监督,时时约束校企合作双方当事人的过程行为。

优化育人扶持政策

科技园管理机构自身掌握的资源较为有限。除物业费用减免和有限的物质奖励外,难以有好的资源对企业进行激励。为此,管理机构要拓宽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政府和学校的各项资源,转承政府和学校的部分功能,创新对企业和校方合作人员的扶持政策。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园管理机构――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从政府方面争取到企业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使用权,可根据育人工作的绩效等对合作企业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将学校的产学研管理部门与科技园管理机构合署办公,可对各二级学院、专业和教师的合作育人工作实施行政监督和考核,从而提高对院方合作机构和人员的强制约束能力。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头热”现象,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除了向政府要政策外,也要立足依托学校资源制定政策来吸引企业参与育人工作。依托学校的资源制定企业扶持政策,就是要紧紧围绕学校在人事、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实现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来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依附程度,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工作积极性和长期性。例如,在科技园落户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其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可由学校聘任为事业编制,所需的生产和科研设备可由学校采购,设备和人员的归属权在学校,使用权在企业。通过这样的途径,帮助企业克服人员和设备难题,鼓励企业与学校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效缓解“一头热”问题。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为提高高职科技园内产业结构与所依托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的匹配程度,需严格控制高职科技园内企业总量和质量,从三个方面调整园区产业结构。一是从专业匹配角度,坚决淘汰一批合作程度差、匹配度低的企业,努力实现园区内的企业类型、规模和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学生数量相适应;二是从育人内涵角度,优先留住和引进一批能为专业提供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开发的紧密型合作企业,筛选一批能为专业提供高质量授课和实习指导的松散型合作企业,吸引一批有较强科研实力的企业进园区和专业开展科研合作;三是从经济贡献角度,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以支持高职科技园的持久发展。

为更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还要从改善招商、提高服务两方面入手来提高合作企业的质量。在招商环节,对提出申请入驻高职科技园的企业,科技园管理机构需科学分析其人才结构、合作意愿、合作方案等,预估其育人能力。在服务环节,科技园管理机构还要整合政府、金融机构、行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搭建各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人才引进平台等,以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行业标杆性企业入驻科技园。

丰富育人工作内容

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要积极创新各类育人工作方式,丰富育人工作内容,特别是要利用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更深入更主动地参与育人工作。一是要加大为学生授课的企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比重,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二是要鼓励企业将纯粹的技能训练实习内容扩展至职场文化、职业心理、职业道德等综合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三是要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到专业的课程开发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四是要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此外,科技园管理机构还需要和行业协会建立合作联系,积极引入各类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用以指导具体的育人工作,逐步提高行业标准对产学育人工作的渗透和覆盖,保证产学合作育人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可衡量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行业性标准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

高职科技园是一类特殊类型的大学科技园,其发展定位应牢牢扎根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来看,高职科技园理应把培育高技能人才作为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重点。尽管目前高职科技园的育人工作还存在较多问题,但只要高职院校和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能准确把握各自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重点,积极整合政府和企业资源,不断创新和强化育人服务功能,必能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