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安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33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1

网络安全教育主体的制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

以学校为主体的网络安全教育应形成制度化教育。从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改变事后说教、“亡羊补牢”式的教育模式,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从思想上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统筹学工部、保卫处、学院系部等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组建相应的领导协调班子,制定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案,形成责任明确、分工细致的工作态势。建立动态的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协调参与教育的各方面人员的工作,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

网络安全教育应专业化。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该队伍须同时具有学生心理分析能力、专业化的网络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方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发展实际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队伍应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信息课程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管理教师,并进一步培养主体角色明确和具有实际网络操作能力的专、兼职教师。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兼职教师相互结合、相互协作、专业互补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大学生网络安全素质的提高。

建立专业教师的分层培训机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要求专业化的教师必须跟得上新技术的步伐。目前专职教育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网络安全的专业化培训,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己经远远滞后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的培训就至为关键。高校应开展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培训,应做到定期的专业培训和不定期的专题培训相结合。不仅在学校内部学习,而且要与兄弟院校进行经验交流。

在以本校专职教师为主体的同时,也需聘请社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聘请网络领域的专家,网络监管部分的专业人士,公安部门的公安干警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指导专家,以他们专业化的知识和丰富的经历,共同做好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丰富化和手段的多样化

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处于散乱不成体系的状态,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单调而乏味,教学手段单一。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应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并成为大学生的常规教育。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编写专门的教材,设立专门课程,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进行学习教育,以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网络安全教育也需纳入整个大学教学体系。在思政课程中设立专门章节,在信息类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内容,在学生管理中加入相关的内容等,做到教育无死角,全方位覆盖。同时,安全教育也应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处处讲安全,处处学安全的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的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安全现象日新月异,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一定要符合现实的情况。现阶段我们教学的内容主要依靠对己发生事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己经远远落后于现实。所以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要随时更新,要紧跟网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2

关键词: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体系;完善策略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网络大量应用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随之发生变化。互联网给世界、社会甚至是每一个人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方式,也带来了与传统社交方式不同的网络社交新体验。但是,随着网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和使用,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开始逐渐增多,如何解决目前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是我们当前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接下来要系统讨论的问题。

一网络对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对于社会来说,网络是一种新时代的产物,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建立起了一种新的社交模式,有助于帮助人们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便捷和高效化。目前有很多的网络工作者,都试图在网络中进行工作和平等交流。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社交方式很有利于他们的接受,更有甚者现在已经开启了一种网上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学生们所认可。另外,由于网络具有传播信息速度快、效率高、时间短的优点,学生可以在一段相同的时间内听取和吸收不同的教育者开展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信息的高效率交流。同时,对于网络来说,它还具有能够下载储存的功效,学生可以在网上把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下载下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安排和听课,这种受教育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自学规律,还能够提供全天性、随时性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及时补充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受教育途径

网络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还包括一方面,就是它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的受教育途径,扩大学生受教育的平台。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大力的提倡教学改革,推进九年普及教育,但是仍有很多地方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网络的出现,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受教育的平台,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在网络上接受平等的教育,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随时学习更高等的教育。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非常棒的体验,也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我国的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的应运而生在带给世界和人民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隐患和不安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全带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而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进展的却不是很完善,无论从管理上、技术研发上还是安全防范意识上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网络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系统在操作和运行的时候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而网络安全漏洞的频出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而且,我国目前对于网络安全技术方面还没有真正的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手段,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方面还是主要依靠国外的先进国家的技术引进,而这一客观上的原因就足以造成我国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工作注定发展的不会长远。国内的网络安全市场长时间被国外垄断也对未来的国家网络安全性敲响了极大的警钟,如果再不抓紧时间研制国内的核心技术,那么对于未来我国的网络发展而言是极其危险的。

(二)网络安全管理的落后

网络安全管理的落后性也是我国构建安全的网络防范体系中存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目前的网络管理方面存在的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缺乏先进科学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缺少应对网络隐患的紧急处理措施。而且,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现有的网络安全管理队伍规模建设的也很小,人员分配不合理,技术手段落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屡屡发生。此外,我国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还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和协调,没有出台法律法规来加以严格管控,也没有大力的培养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这就使得我国目前在网络安全管理上极其缺乏相应的高水平管理人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防护的需要。

(三)网络安全意识浅淡

网络用户也就是流行用语“网民”一般只侧重于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并不考虑其软件会带来什么问题,更谈不上网络安全意识。而且有很多网民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为了自身可以方便使用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或者违法的手段来破解网络上的安全密码,以此来进行系统修改、删除重要数据文件等破坏,轻则使企业或个人财产或信息上有所损失,重则可能会涉及企业甚至是国家的机密。

(四)我国的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严重落后

我国的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拓展思维的另一个学习交流平台。但是网络有其自身优点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网络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黄色、血腥、等不良的内容,这种内容往往会严重腐蚀还在建立人生三观的青少年,很可能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荒废学业、上网成瘾,甚至产生违法犯罪等行为。而且现在网络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在上网的时候都不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更加容易接触到网络上的不好的内容。

三网络安全教育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加强培养优秀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注重加强培养优秀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是解决我国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上述的论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而要想解决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这两方面的人才管理工作,注重培养优秀的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才。网络的安全教育问题包括网络安全人才方面的管理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和意识方面的提高。要想完善我国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完善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快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同时,建立相关交叉学科的体系网络,培养综合性网络安全技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作出贡献。另外,还要注意网络安全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做好师资方面的建设工作,还要严格控制网络人才培养机制的审批流程。培育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结构,充分发挥大学专业的积极作用,适当的利用商业化运行体制,把引入黑客进行网络安全维护作为一种建设网络安全体系的辅助工作。真正的做到物尽其用,并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合作,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人才,保障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也要实行层次化教育。把眼光放的长远些,在培养人才方面注意多多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网络人才。而且还要从我国目前的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的角度进行考虑,尽可能的培养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设立专门的立法司法管理人员、网络安全运行维护人员、网络安全专业研发人员以及网络安全评估人员等等,从各行各业入手促进我国网络安全的正常运转和完善,为国家的网络安全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还要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改变原有守旧的传统观念,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办学教育,尽可能的解决我国网络安全维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二)注重加强对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

注重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是做好当代社会网络安全建设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针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就是要趋利避害,加强网络信息化的管理,努力的在全球网络体系中占据主要的发展战略地位,要看到网络信息迅速发展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力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在加强网络完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时候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管理和维护运行,提高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大力宣传有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用提高法制宣传能力来使人民意识到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提醒人民一定要严格的遵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行使上网的权利。还要加大各大学校内部的网络安全教育讲座工作,努力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就教学角度而言,要想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就要从提高用户对网络安全知识的角度出发,提高用户对自身和他人行为的理解,并能够根据现有的知识进行价值和道德判断。另外,在网络安全的世界中,道德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构建网络安全体系框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的信息传递虽然拥有方便迅速快捷的特点,但同时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力,但由于当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光靠法律来约束广大的网络用户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想提高网络用户的鉴别能力,提高自身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规范用户的上网行为,在通过网络获取便利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网络给人们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当前人们所研究的重要问题。所以就要通过道德教育来实现这一点,用道德来强调和教育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要对自身负责任也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起相应的责任。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网络安全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且它的风险性是极高的,但是同样它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加大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完善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工作,充分调动起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网络安全的稳步法制,共同逐渐我国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稳步和谐发展。

作者:马闯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肖亚龙,刘新春.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3(18)

[2] 刘三满.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山西电子技术.2013(04)

[3] 刘恒,沈芳甸.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应对策略[J].黑龙江史志.2013(15)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3

 

1全球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度普及,政府部门、交通、能源、航空、金融、通信、医疗等系统的运营越来越依赖网络信息系统。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已经演化成为国家战略资源,与物质、能源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要素。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固有缺陷和人为因素,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受损、网络数据盗窃等一系列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经济稳定、民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引发全球社会尤其是欧美各国的高度关注,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若想有效降低具备高技术对抗特色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则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弥补信息技术漏洞,降低人为因素可发挥的空间,其关键环节是要将各个层次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主要是指分布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科研院所等机构中从事信息安全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工作的人员统称,他们一般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1]。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强调,要拥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即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本文将着重分析近年来美国、欧盟、英国和俄罗斯等欧美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种努力,以期能为我国更好地培养网络信息安全人才有所借鉴。鉴于目前国内外学术领域和政府正式报告文本存在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多种称谓,本文主要使用网络信息安全进行表述,对其他称谓也不作特意区分。

 

2欧美各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进展

 

2.1欧美各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进展概述

 

作为全球网络信息技术最发达、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对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着手研究各种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对策,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将这一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美国早在2003年就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培训计划写入了《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欧盟委员会很早就从战略高度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并赋予该部门强制性介入成员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角色,负责组织、协调欧盟各成员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实践、基础设施保护和应急响应等工作,包括各成员国为了提升国民信息安全素养应当采取的各项措施。英国是所有G20国家中第一个具备抵御网络攻击能力的国家,其在2009年6月出台了首个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指出要提高各级政府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作为欧洲第一网络大国的俄罗斯,在《俄罗斯联邦宪法》中,将信息安全被纳入了国家安全管理范围,并在其信息安全纲领性文件《国家信息安全学说》中指出,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要着力构建从学历教育到在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2.2欧美各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战略及实践

 

2010年4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了《网络安全教育战略计划》(niCe),并与国土安全部、国防部、教育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等共同领导推动该计划的实施。该计划共包括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模块、正规网络安全教育模块、网络安全人才架构模块、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和职业发展模块等四大模块。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模块是由美国国土安全部牵头负责,主要通过开展“停止-思考-连接”(stop-think-connect)活动,来增加美国公众对网络安全威胁的了解,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正规网络安全教育模块是由美国教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负责,主要是增加侧重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正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项目,为国家培养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网络安全技能人才和具有网络安全意识的公民,扩大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力量。网络安全人才架构模块仍然由美国国土安全部统一领导,主要侧重于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评价和管理工作。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和职业发展模块则是由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共同领导,通过协调地方政府、工业界、私营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制定国家网络安全人才所需的网络安全培训和职业发展过程。niCe作为一个专门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计划,充分表达了美国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视。2013年3月,《国家网络安全人员框架》将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划分为安全提供、运行维护、保护防御、安全调查、搜集行动、安全分析和监督发展等7大类31个专业,并详细定义了每个专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2]。

 

欧盟委员会在2010年8月出台了《数字欧洲计划》,并专门开辟了“可信与安全”章节来阐述提升公众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各成员国应当采取的各项措施,具体包括(1)要求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在2013年提出一份“网络安全资格”实施建议,提高信息技术行业人员的业务能力;(2)计划2014年开始举办网络安全锦标赛,鼓励大学生参与网络安全建设;(3)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网络安全月”,制定国家网络安全培训计划,并从2014年起在学校提供网络安全培训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网络安全培训,为政府公务人员提供基础培训。欧盟网络与信息安全局还在2014年10月了《欧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项目路线图》(RoadmapforniSeducationprogrammesineurope),该报告的重点用户是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其次是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他们能够决定哪些课程应该进入教育领域。该报告建议针对公众出台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领域的“欧洲通行证”(europass);为广大教师部署更好的继续教育项目,强化他们的多种角色;欧洲有关组织和部门应该开始开发网络信息安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为健康领域的实践者、律师和数字安全专家、中小企业的有关人员以及数字取证方面的继续专业人才提供一系列网络信息安全培训课程[3]。

 

英国则在2011年11月出台了《网络安全战略》,并决定拨付6.5亿英镑专项资金支持今后4年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法律行动实施。该战略文件详细描绘了英国2015年网络安全前景和行动方案实施细则。后者包括政策导向、执法体系、机构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市场培育以及国际合作等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7个方面。2013年4月,英国政府决定在剑桥大学建立全球网络安全中心,帮助各国制定应对网络威胁的综合计划。2013年5月,英国政府又决定向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拨款750万英镑,合作开发对抗虚拟攻击的专门技术,培训网络安全专家。2013年10月,新成立的英国联合网络储备局指出,如果已被定罪的计算机黑客能通过安全审查,他们可能被招募到该机构中任职,并将从后备部队中招募数百人组成计算机专家组与常规部队协同作战。2014年3月,英国政府还出台了《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认证指南》,规定了政府公共部门及其合同厂商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职责和技术能力要求,明确信息保障人员的遴选、培训和管理办法。该框架将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分为安全评估师、信息保障审计师、信息保障架构师、安全和信息风险咨询师、it安全官、通信安全官和渗透测试员等7大类[4]。

 

俄罗斯将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分析系统、电视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信息防御系统方法和密码学等7个专业作为国家教育和科技工作的优先发展方向。2013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将成立由大学生组建的科技连,负责对外国网络攻击进行检测,防范各种网络威胁。同年7月,两支科技连开始在莫斯科周边及沃罗涅日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服役。他们还开始面向社会招募非军事高校毕业的青年编程员,并在未来五年内为军方开发所需的软件产品[5]。俄罗斯也积极利用“白色黑客”,即无犯罪前科且拥有能够发现系统漏洞丰富经验的网络专家的服务,来应对网络攻击。这些“白色黑客”将对政府部门的网站防护能力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防御外部部级或企业级针对俄罗斯信息系统发起的计算机攻击检测系统[6]。

 

2.3欧美各国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美国从2002年起,将每年的10月份定为“全国网络安全意识月”,旨在提升公众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公众都应当为确保网络空间安全做出贡献。每年的“全国网络安全意识月”都设有特定主题,并且该月的每周都会设置特定的关键主题。以2014年10月的“全国网络安全意识月”为例,第一周的活动主题是“停止-思考-连接”活动,即要倡导安全的上网活动,其重点是提供了诸如设置足够强度的密码,而且不要与任何人共享;保持计算机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其他关键软件及时升级更新;尽量减少在互联网上提供个人信息,并且使用隐私设置来避免信息泄漏等建议。第二周的活动主题是“安全开发信息技术产品”,重点是教育公众在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嵌入注入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要素。第三周的活动主题是“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与物联网”,主要关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告诉公众要对所有设备施加保护。第四周的活动主题是“中小企业网络安全”,主要展示可以用来保护中小企业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第五周的活动主题是“网络犯罪与执法”,主要是倡导与执法机构同行、与网络犯罪作斗争,同时,告诉公众如何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7]。

 

欧盟委员会在2012年10月1日首次启动了全欧洲的试点项目——“欧洲网络安全月”(eCSm)活动。从2013年开始,欧盟委员会正式将每年10月定为“欧洲网络安全月”,其活动时间与美国相似,也是每年的10月份,其目标是旨在提升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改善他们对网络安全威胁的理解,利用电视或电台每日广告、社交媒体活动、有奖竞猜、新闻报道、会议研讨、学生交流会等平台,向公众提供最新的网络安全信息。英国教育部在2013年8月发表声明称,将设置新课程,确保英国儿童从5岁起就开始接受“如何在网上保护自身安全、如何互相尊重、如何更安全地交流”等系列网络安全教育。2014年9月,一项新的有关计算机的课程将进入英国小学,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如何更加安全地使用科技,确保个人隐私安全。2014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开设免费网上培训课程,帮助英国企业提高防范网络攻击的能力。培训对象主要是律师和会计行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防范和处理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何保护数字信息等。

 

3对我国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启示

 

3.1及时出台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战略及各种配套政策

 

虽然国务院在2012年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了要大力支持信息安全学科师资队伍、专业院系、学科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但相比美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教育计划》、《国家网络安全人员框架》、《欧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项目路线图》等战略文件,我国的相关文件或者讲话精神还有待深入研究后,结合我国大力建设网络强国的大背景推出中国版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战略。与此同此,还需出台一批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比如教育部学位办在将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地位提升至一级学科的高度后,要为其配备师资、学位点、招生人数、研究教育经费等资源,另外还可从小学阶段开始,增加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课程;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尽快研究出台面向公共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更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既让现有从业人员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又能够实现包括“白帽黑客”在内在的各种高技术人才回流。

 

3.2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继续教育机会,改善师资水平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者非常缺乏,有些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往往是由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兼任,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其次,很多教育工作者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和实战能力的训练,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讲授理论知识点。第三,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知识点更新较快,其知识储备需要定期加以更新。因此,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可鼓励他们到国内外高等院校、重点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短期研修班;其次,可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中筛选出一批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课程录像,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仔细观摩学习,并适时对他们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估;第三,可由教育部牵头,从全国遴选出一批尚未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者,为他们录制有关教学视频,并将这些视频采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形式向他们推广,借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3.3研究编制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并组织专家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越来越具有跨学科和多面性的性质,涉及的知识领域跨越计算机科学、数学、法学、犯罪学等学科。不同学科的关注视角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研究编制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体系时要尽可能地将这些差异协调起来。美国《国家网络安全人员框架》和英国《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认证指南》是对相关技能的一种有效归类,是建设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良好起点,值得深入研究。虽然我国市场上以“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为名的教材比较多,但是能为广大学生和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广泛接受的教材还是偏少,现有教材存在过度强调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操作理论,较少关注网络信息安全法律、规范、标准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内容,在后续写教材时,要对现有忽视部分加大关注力度,提高编写质量,让广大学生和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提高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3.4适时增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比重,让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成为求职、晋升的必备要素

 

许多单位部门已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上岗资格、干部录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加大投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行各业遭受网络信息安全挑战的几率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对潜在求职者在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应该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出适应时代变化的全新调整,适时增加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点的考察内容比重,尤其是增加培养潜在求职者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的含金量。

 

3.5进一步发挥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公众网络信息安全素养

 

虽然我国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于2014年圆满落幕,上海也已经顺利举办多届信息安全周,已经逐步提升公众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但与国外的网络安全月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国外的网络安全月在主题的选择上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参加群体的覆盖面更为宽广和具体,举办的时间更长等。我国在今后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除了要在国家层面多举办一些活动外,更要将这些活动下沉到省市、自治区乃至地市级层面,通过设立专门培训和互动网站、发行公共出版物、发放指南或手册、举办公益讲座、进行安全知识海报评比、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和网络攻防演练、播放网络视频或电视广播等形式让更多公众能够参与其中,切实提升他们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4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86-02

一、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更多地采用网络来传输信息,然而,计算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信息安全已经是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信息安全指信息自身的安全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即保护信息资源或信息系统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信息的安全首要是信息自身的安全、可靠,信息技术的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保障信息自身的安全。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已经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但是,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很多不良的信息和新的违法行为也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如何面对这一新情况,解决这一新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我们亟须解决的新课题。

利用互联网大量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高校大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模式、甚至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自然也受到信息安全的威胁。如果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限制其功能的发挥,甚至危及校园安全。因此,高校如何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值得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

二、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差

从高校逐年上升的计算机病毒感染、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分析可知,由于大学生自身因素原因引起的信息安全事件占了很大比例,比如,有的没按要求进行有关安全设置;有的不遵守规章制度;有的违反规定共享使用计算机目录;有的甚至不会使用信息安全产品等。总而言之,都是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成为高校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薄弱

网络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大学生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难免造成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近年来,经网络曝光的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而形成网络信息热点,甚至升级为舆论风暴,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网上谩骂、网络、计算机犯罪等不道德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致使校园网络犯罪接连不断,凸显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的薄弱。

(三)学校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可以说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它不单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同西方敌对势力争夺人才的需要,但是许多高校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教育对大学生乃至学校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信息安全教育不是高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许多高校没有将信息安全教育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自然也未能正确处理信息安全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信息安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有一些学校只对于个别专业的同学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普及面以及力度都不够,而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全面、科学地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建立健全的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制度,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1.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意识的培养

现今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适用性强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在信息安全立法方面,在立法在进程中,严重滞后于网络目前的发展现状,亟待加强。我国的《宪法》、《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都是直接约束计算机安全和国际互联网安全的法规;我国在刑法修订时补充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相关条款,使我们初步有了处罚计算机犯罪的法律依据。当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然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化,我们一定会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机会多而且很活跃的群体,信息安全教育自然首要应接受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逐步培养其安全意识。

2.加强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

由于在网络上,学生容易感觉自己是在一个私密的空间,外界的监督无法及时、明显的影响自身,因而在网络空间更容易出现道德问题。如随意谩骂、语言暴力、甚至黄色污染等情况比较普遍。实际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上网行为的严重道德缺失造成的。因此,提高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伦理规范,提高网络道德伦理自我约束水平和行为自律能力。通过道德伦理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让网络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高校已经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一些教育课程当中,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部分章节探讨网络道德问题,但是如何把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个系统之中,为网络安全构筑一道道德屏障,已是高校教育的新任务。

(二)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1.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在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方面负有很重要的责任。这门课程的开设一般在第一学年,对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来说是很好的时间切入点。各高校应该在学生接触网络之前就对新生实施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该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来积极开展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注重计算机与网络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教育,还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开展信息安全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与网络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既要增强学生在网络空间的遵法、守法意识,也要不断增强在网络交往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2.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学术研讨会、各类讲座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刊校报、宣传栏等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活动,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学校也可以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学习网站,或者开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督促大学生自觉、主动的搜集、学习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征文等形式展开有关网络安全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全国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三)高校从战略高度提升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

信息安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信息网络知识、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作是很难做好的。高校肩负着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重任,我们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推进。

1.将信息安全教育课程设为大学生必修课

从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信息安全教育课程势在必行,因此,高校大力培养从事信息安全教育的师资已经是迫在眉睫,要根据需要开设信息安全课程或专业,培养专门人才。近年来,信息安全已经列入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包括许多教师在内的大量研究人员在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的研究,他们完全胜任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这为各高校开设信息安全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支持。同时,各高校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建设发展也非常迅速,各种高性能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的建成,高效便捷的校园网络的建立,也为开设信息安全基础教育课程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

2.设置合理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信息安全的专业知识纷繁复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全部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必须有所倾向和取舍。因此,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组织人员编写配套的教材,同时投入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重视信息安全教育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水平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网络管理机构,并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在制订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后,重要的是重视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控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并认真抓好校园网络有害信息的过滤,让学生处于比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之下。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的大量收集和利用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也给个人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潜在或现实的威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差,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大学生信息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问题也凸现出来,从教育入手是解决当前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本之策。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依靠其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来维护自身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红.浅谈对大学生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5

>>浅谈网络安全教学基于实践的网络安全教学网络安全教学现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搞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探索关于网络安全技术教学网络安全教育教学探讨《网络安全》实训教学探索“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研究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高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网络安全协议的综合教学实践研究关于银行网络安全的若干实践问题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实践与思考校园无线网络安全建设实践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网络安全现状与对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刍议为新闻学院学生讲授网络安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析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3-03-07.

[2]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

2013,(3).

[3]杨永飞.石油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与管理探讨[J].石油教育,

2011,(5).

[4]williamStallings.networkSecurityessentials:applicationsandStandard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卢菁,陈家琪,孙国强,等.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探索[J].吉林教育,2011,(16).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校园稳定

当今社会的网络空间具备着数据开放、信息丰富等多种优点,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满足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上的app也越来越多,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也在变得方便、快捷,学生也开始离不开手机了。不过,由于学生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疏忽,导致他们容易成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受害者,这不仅会让他们损失大量金钱,甚至会危害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一、网络安全教育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

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逐步提高了对政治教育的要求。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表现,也是高校思想者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虽然目前我国学生的素质普遍颇高,但还是存在素质不高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法律的重视不足,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引导走上歧途,这就会影响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也就难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网络安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在高校的生活中逐步塑造出属于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二、高校在网络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

(一)互联网的发展优于法制建设的速度在建设网络法制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的行政部门并没有具体的颁布规章制度,导致高校主要针对网络营销、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等方面建设法制,同时,在网络犯罪和规范运营商方面,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很薄弱;许多法律难以确切规范行为。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信息也极大的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难题。尤其是面对一些扭曲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网络负面言论。有关部门在面对这些网络负面言论时,大多时候都采取屏蔽、删除或是覆盖信息的方法来减少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小组协调监督管控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这其中涉及国家多个相关部门管理机构。多部门协调合作,共同管理,往往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难以区分,还增加了网络监督过程中“假”问题出现的现象。

(二)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滞后性根据目前高校对于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没有充分重视。同时,目前高校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远远不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虽然部分高校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高校并没有切实的让学生领悟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三)学生的自控性低在高校宽松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得到了充足的自主性,不过,这种自主性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们经常在虚拟的网络上来逃避现实社会,缓解压力。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和网络游戏上,容易产生心理创伤。在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着通宵玩手机的问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控能力较低。

三、高校实施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高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校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毫无疑问也是高校校园和谐的保障。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不但能有效的减少高校学生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以促进高校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高校更应该推动学生去认识网络安全教育。为了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高校就要重视每年9月第三周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通过举办讲座、制定横幅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对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在刚离开父母步入社会的时候,社会阅历浅且思想单纯,更容易成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受害者,也更应该及时的接受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二)科普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高校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来有计划的为学生科普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从长远看,这也是为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有针对性的网络病毒部分的培训,还应该有密码学、安全性设置等安全理论的教育,通过实践分析在网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网络事件,如“永恒之蓝”勒索病毒等事件。深入研究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安全节点,以便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的,教师更应该负责任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引导,类似于对可能发生的网络事件的预防措施,事件发生时或事件发生后的补救措施等,帮助学生有效的降低遇到事件的风险。特别是要从学生自身的个人信息角度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社交等行为时,注重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完善学生对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导致相关监督、法律、法规的滞后现象,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灰色地带”,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网络攻击、欺诈、谣言或是黄赌毒等,让广大学生成为了受害者。与此同时,不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也导致部分学生成为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实施者。因此,完善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高校目前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避免网络事件产生的最有效方式。相对于海陆空天等实体空间,网络空间已经融入其中甚至凌驾其上。由于网络空间具备混沌性、不对称性等多种特征,导致网络安全的未知风险远大于已知风险。尤其是随着网络发展而无法消除的“两面性”,更使得网络安全中的威胁和漏洞会长期存在。和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意识相比,网络安全意识涉及到的知识面更加的广阔,专业性更强,随着各种网络威胁频繁发生,积极预防网络安全问题,降低遇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风险,就成为学生们需要终生学习的课程。

(四)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投入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个好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工作。毫无疑问,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趋势和需求就是专业化。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网络信息学科知识,还要拥有充足的网络安全实践性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指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当然还要包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的操作技能等。二是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这既关系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频繁在高校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极大的伤害了学生们的身心。为此,高校为了能从源头上解决这类问题的产生,不仅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更要防微杜渐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领袖队伍的重视,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建安全监督小组。这种小组可以活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通过亲身实践来宣传网络安全教育。不可否认,这种学生形式的团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更懂得学生们的需求。

(五)创建高校和政府的网络联动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要求我们要共同打造网络完全的共同体。随着互联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频发,各国间的信息鸿沟也在扩大,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活动开始成为公害。作为无国界、无边界的互联网,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更需要国际社会统一团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建设人类共同新家园的需要,也是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迫切要求。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高校的努力,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只有携手并进,构建完善的制度,才能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网络校园环境。当前,上海的部分高校已经实施的举措有根据区域划分来配合网络安全的教育,虽然教育方式仍旧单一,但已是很好的尝试。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为之探索出更加可行的方法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7

为增强校园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按照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制定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中网办发文〔2016〕2号)及省委高校工委相关通知要求,特制定出我院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二、活动时间

9月19-25日,其中9月20日为教育主题日。

三、活动安排

(一)举办全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9月9日至10月31日,各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竞赛网址:

任务单位:院团委

(二)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1.网站宣传

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辟网络安全专题,相关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学院相关活动,并组织相关资料供广大师生下载学习使用。

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2.设计网络安全宣传橱窗、电子标语及摆放宣传板

在学校西区设计放置宣传橱窗,东区主干道及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发送电子宣传标语、摆放宣传板,积极营造网络安全文化氛围。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3.微信推送

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网络安全信息推送。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4.校园广播宣传

活动期间,校园广播站广播有关网络安全的常识,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5.团日主题班会

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团日教育活动,以视频、实例、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任务部门:学生处、院团委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举办网络安全周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各系部要高度重视,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活动形成声势。

2.突出主题,注重工作实效。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校园建设、维护校园稳定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营造校园安全上网、依法上网的良好氛围。

3.加强协作,建立长效机制。以安全周为契机,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推动相关内容纳入新生教育、课程教育、团日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完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8

 

1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

 

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系统的设备安全、信息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4个方面。从技术上讲,信息安全主要是研究如何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免受未授权的泄露、篡改和毁坏。这个定义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二个侧面:数据的秘密性,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1]。但从内容上讲,完整的信息安全措施应该主要包括法律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等。其中决不能低估法律、教育、管理的作用,许多时候它们的作用大于技术。

 

因此信息安全教育也应该主要由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和防范技术等三个方面构成。就教学内容而言,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大致可划分为下述三大模块[2:(1)法律规范:介绍国外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2)伦理道德:阐述国内外有关网络的伦理道德。(3)防范技术:讲解常用网络防范技术以及信息分级过滤软硬件产品的使用方法。

 

因此,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是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分支,它也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德育课程,而是构筑在信息技术、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基础之上的全新课程体系,仅仅依靠技术、法制或教育的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基于三者有机整合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1.2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

 

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提醒我们,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己到刻不容缓的地步。目前,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伴随着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对计算机系统的极大安全威胁。曾经泛滥的CiH、woRm、尼姆达等病毒使许多计算机陷入瘫痪贮存在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料全部被删除甚至无法得到恢复;有的内部资料被非法共享;有的部门主页受到黑客的攻击,网页上的数据被更改;有些涉及国家秘密材料和内部资料被窃取等等,凡此种种类似的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可以说此起彼伏、接连不断。这些信息安全现象时常发生,一直在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其破坏性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

 

另外,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己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诱发了大量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据CCtV。com2005年02月19日《焦点方谈》栏目信息: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己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诱发了大量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就在当期栏目提到的一家黄色网站,网站点击量达4亿次,注册会员达到30万个,其中注册会员80%为未成年人,数据触目惊心。这些现象造成学校和家长处于一个矛盾之中,就是如果不让孩子上网,学习计算机的技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他们今后人生生活的一个技能,但是让他上网,有害信息这些东西就没有办法克服。家长们希望法律的相关部门能够制定一个相应的完整的法律,另外在技术上彻底把它杜绝。如何让孩子们远离淫秽色情网站和信息,让家长们放心,社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应当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使青少年了解并掌握如何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入和识别信息的安全性。即对于有害信息,要采取管理的办法,技术的办法,要过滤,要封堵这类的有害信息,能够让大家放心使用。

 

1.2.2创新体系下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全民文化普及程度的提高,对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我们师范类院校办学的质量和方向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满足社会包括信息安全素质在内的需求,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标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师范类院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当务之急。面对全社会如此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这就需要高师院校警醒,重新审视自己的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基础以及为教育终身奉献的理想,还应该具备强烈的信息安全等现代意识和素质。这样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才可能是真正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世纪人才,使大多数师范大学生到中学等学校任教以后,也能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相关意识和素质,培养出具有信息安全等现代意识的下一代人才。

 

1.2.3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需要

 

在信息安全学术界,通常有这样的说法: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七分管理中包含着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内部防范策略。根据BiSS公布的数据,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因素主要在于:57%由于疏忽,24%来自外部恶意攻击,18%因为电源故障,17%由于用户误操作,17%局域网故障,14%来自病毒……其中超过70%的信息安全事故,如果事先加强管理,都是可以得到避免的。微软内部系统的曾经被侵入就被证明是因为工作人员疏于防护。最近一个著名的黑客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说,在他所有的成功入侵中,90%是利用了组织内部人员的不经心和缺乏安全意识,可见当前网络安全防线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人,网络安全最可靠的保证也是人[3]。

 

在日常使用中,你机器上的安全隐患你了解多少?你的工作环境有无潜在的威胁?你的不良习惯有无潜在的威胁?……要避免入侵或信息泄密、増删等,这些都是大家必须知晓的问题。鉴于此,在高师院校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就非常重要和必要,使学生了解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以及了解信息安全的前沿问题,为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奠定安全意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伦理观。

 

2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信息安全问题不是一时一刻的问题,而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长期存在的。以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高师教育就自身的发展考虑,也应该开展一定层次的信息安全教育。但在实施信息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培养、教材资料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

 

2.1教学内容的定位

 

信息安全措施主要包括法律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等。所以完整的信息安全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涉及物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法律道德安全等多方面。但笔者认为,根据高师院校的特点,目前信息安全内容教育突出的特点是要跳出信息安全的技术层面,把信息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大视野、大格局中去认识和定位较为合适。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青少年利用网络主要是信息获取、休闲娱乐以及对网络攻防好奇和樹方等网络行为所以目前在高师院校中信息安全的教育,首先更多地应该强调信息安全法律道德的教育;其次,考虑从面上介绍各种信息安全(包括内容安全和操作安全等)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技术。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包括数据加密、信息隐藏、身份认证、密钥管理、病毒防范、防火墙、入侵检测、物理隔离等,给出一个有关信息安全的整体轮廓。当然,广度与深度永远是一对矛盾,开设这样一门不需要具有很深深度的综合性教学内容或讲座,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实用的信息安全防范技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能从管理的层面来完成一些安全防范工作,又能从技术的角度去解决一些实际的信息安全问题。

 

2.2教学形式的选取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计划许可下可以増设两至三门选修或必修的课程为宜,其中包括一门安全管理性课程,一至两门安全技术类课程。而在目前师范性课程体系中,可能以一般的信息安全的教育为主,主要着重在于普及知识,因此可以在德育课程中渗透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就是在目前的政治思想课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増加相关内容和技能的介绍,如在《法律基础》课程中増加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章节。同时,高等学校的“两课”肩负着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可以融入信息安全道德修养的教学内容。基于高师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两课”教学效果,使之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信息安全的教育中,众多的专业概念和技术开始接触总有不适应之感因此可以开设系列信息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在教学或讲座中结合一些常见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案例来分析各种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威胁,以及辅以网络安全产品的介绍和部分攻防(以防为主)演示实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法律观念。另外,聘请相关专业教师以密码学、网络与通信安全、信息安全新技术及应用等专题介绍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初步安全技术方法。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能够了解涉及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各种因素,同时基本了解和适当掌握网络安全的防范方法,以及具备简单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2.3教材资料的编撰

 

与师资情况相似,能满足高师院校信息安全教育特点相适应的教材也十分缺乏。从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安全内容和教学目的来看,高师院校的信息安全教学内容或教材既要有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还应有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而且其广度与深度必须适中。但目前市场上见不到这些符合要求的出版物,而现有的涉及信息安全的书籍则表现出如此特点:注重信息安全技术类的书和专业型的论著较多,如病毒防范、黑客攻防、密码学原理等。这些书籍中系列地系统介绍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书籍很少,从而适合高师院校的普及型教材就更少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高师院校的特点,组织信息安全专业教师或人才、两课教师以及相关法律课程等教师,与相关研究机构或相关it企业合作,编撰出具有高师院校特色的信息安全教育资料或教材(和实验教材)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4师资簿弱的解决

 

要达到信息安全教育的目的,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师资。众所周知,在一定时期内,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以及师资力量在高师院校中还是十分薄弱的,尤其是专业型或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更为匮乏。为了搞好信息安全教育,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去解决师资的问题,一是选择一些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网络等)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师,自学或送外培训、进修深造等,保证他们尽快胜任信息安全教育工作;二是设法吸引或聘请一些目前在信息安全领域一线工作的、能够胜任教学的专业人才,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最新的信息安全知识和较强的信息安全技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或讲座。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可以指导自身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较快和有效地解决师资薄弱的问题。

 

2.5教学实践的构成

 

信息安全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适当地让学生实践,可以更好地使他们掌握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专业或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安全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应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对外连接因特网,内部设觀个糊虫立的网络群,安装1些常见的信息安全系统和设备,

 

根据普遍存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现象,组成模拟信息安全实验环境。它不仅可供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开展必要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而且也可为教师演示和有兴趣的师生提供信息安全教育实践基地,使它成为普及信息安全知识的阵地。

 

同时,坚持“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建设好相关校园网站。组建一支由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教师组成的网络教育队伍,开辟网上对话渠道,与大学生进行网上思想和技术的交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实践性于一体,不仅丰富网站内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帮助同学们远离各种有悖于信息安全的资源和行为,而且也能传播信息安全技术从而使大家在思想和技术上共同筑造抵御不良网络信息传播和危及安全的有效屏障。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9

关键词:SampLe;教学改革;课程群;协同式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m8002-8)。

作者简介:林秦颖,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南建国,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1“SampLe”解读

“SampLe”的中文意思是例子,直译为“赛博”,实际内涵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开展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暨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建议。

S:Skill基本技能的要求

a:ability应用能力的要求

m:mergence课程整合的要求

p:programming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

L:Literacy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

e: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要求[1]

管会生在文献[1]中提出这一概念,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基本技能的要求”旨在强化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应用能力的要求”是要加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整合的要求”是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是加强以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建设;“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是加强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数字化学习的要求”是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

计算机的生命在于应用,广泛普及的应用是推动

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而计算机基础教育则是保证和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催化剂。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使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生成等能力,安全应用能力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承担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的教学工作者,有必要领悟新的教育理念,依照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要求,达到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

2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据文献[2]调查数据显示,75.8%学生的各类日常信息主要来源是网络,但以娱乐为主的学生占66.4%,只有17.3%的学生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检索方式查找检索信息,12.9%的学生能够熟练检索网上各类专业信息,90%以上的学生认为信息素质的培养对今后的影响很大。68%的学生认为需增加教学内容,45.6%的学生希望改变目前的重讲授、少互动、少实习的教学模式。以上的数据显示,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素质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目标,应该从整合教学内容适应新的应用需求、改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模式已成熟并不断推广,传统的台模式信息系统向多平台网络化信息体系发展,对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现阶段信息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常识,以了解信息平台的原理及基本协议;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常识和常用技术,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

面对这些新的情况,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顺应当前的实际需求,加强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普适性教育内容,同时,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应更加强调网络技能,应对新平台对人才的需求。目前,网络类教学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不利于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只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简单接触了一般的网络应用。而网络原理及应用只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课,专业性较强。虽然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也有网络基础、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保密等课程备选,但是由于学时所限,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选修这些课程。因此,这些学员对工作中将要使用的网络平台并不了解,存在严重的知识缺陷,造成非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网络办公环境的理解、使用和维护出现障碍,成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瓶颈。

2)学生对网络空间的安全状况理解不清楚,意识淡薄,不利于网络中的重要信息安全。

计算机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催化剂,加快了技术进步,同时也造成了安全方面的威胁。因此,政府、企业等重要部门都非常重视网络空间中的重要信息安全。网络是商业等各类间谍获取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政府、企业及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人们对网络的开放性没有认识,因此误认为信息全在自己的掌控下,没有安全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对网络的威胁没有了解,因此对受到攻击不敏感,不重视系统、安全软件的升级工作,对安全规定不以为然,不喜麻烦;最后,不具备基本的终端设备维护能力,不知从哪些方面维护自己的设备安全,容易使自己的机器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弱主机,成为被攻击目标。

3)有限、静态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紧贴技术发展的脉搏,了解更新迅速的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应用的提出,将计算机技术推向了一个发展的新高潮,为网络技术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新的技术应用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尤其对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经典原理教学已无法满足新环境的需求。

本文在《基本要求》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课程的教学体会,对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多维网络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协同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成果,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技术及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解决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

3网络课程群教学改革思路及要点

3.1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人才信息综合能力参差不齐,毕业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岗位需求的问题,我们建议根据不同专业及应用需求,打破单科界限,以网络课程群为单位,分层次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信息综合能力的集中培训,可采用开课、讲座、实习等适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应综合学生前期学习基础、岗位需求及在校时间等诸多因素,最终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的:

1)弥补人才信息知识短缺问题。

从上分析可知,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知识缺乏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以应用为推动,以“够用”为原则,“不求大、不求全”,根据人才岗位的实际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挑选与岗位需求相关的必备内容,整合课程内容。“不求专”,就是以满足应用需求为标准,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适当把握教学深度,力求高效率地解决不同岗位任职人员的信息化知识短缺问题。

2)提高人才的信息化能力。

针对目前对信息化平台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多维网络课程群实验平台的建设,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贴近岗位需求,精心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给学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3)全面提升人才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1]。除前面提到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之外,人才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应主要体现在团队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围绕这些目标,选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铺平知识沟壑,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员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3.2改革要点

3.2.1立足信息化需求,整合课程内容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网络在各个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还会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以网络为平台的各类协同工作已在各行各业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甚至电子军务,均日益成熟。社会急需能够胜任这些工作的信息化人才。从这些需求来看,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理解各种信息交互的方式和过程;应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敏锐的安全感知能力,保障信息化系统安全使用和维护;应具有熟练的信息交互、获取、整理、生成等技能;还应具有协同意识,掌握协同的方法。

为此,该课程将整合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课程,形成网络课程群,教师也合理规划知识传授路径,弥补以往独立教学中出现的内容冗余等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尽量多的相关知识。如从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中重点抽出对网络的基本认知,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oSi七层网络协议,以协议栈的简单介绍为工具,帮助学生对网络通信过程有一个简单理解,并从安全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介绍各种网络应用及相关工具。简要介绍无线网络等各种传输机制。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开放网络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问题的发现和分析能力,同时了解安全设备及防御策略,进而理解信息安全中涉及的问题。

实际授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任职需求弹性地突出或弱化内容,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添加新的软件、删除淘汰的软件。

3.2.2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

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如为适应现代化信息能力需求,人才必须具备熟练地信息交互、获取、整理、生成等技能。这些技能不能靠课堂讲授来培养,而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锻炼。

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多维的网络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多层次、多角度、全时空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及能力。

图1多维网络课程群实验室蓝图

如图1所示,系统由网络关键技术实训区、新网络技术、环境感验区、安全办公中心(SecurityofficialCenter,SoC)体验区、演示区、服务器群、专业网络技术拓展平台、园区网络中心等7个部分组成。其中园区网络中心为现有学院网络中心,专业网络技术拓展平台为现有装备网络应用实验室(如无线通信实验室等)。这些项目不需另建,多为已有实验室,本期建设只留接口,后期根据实际教学研究实际需要接入本系统即可。该平台主要完成以下3方面的工作。

1)教学演示功能:为本科、研究生和任职培训的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操作等课程教学提供演示平台,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典型或新发生安全事件及基本原理分析、安全使用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等。提高学学生的安全感知能力和安全应用能力。

2)教学实训功能:为学生提供网络关键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员对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专业学生的网络技能。

3)新技术研究功能:通过实际训练、仿真等手段,围绕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先进的智能感知、自动防护技术、自动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同时还可针对新的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试验,研究其安全性,为决策提供支持。研究并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3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探索先进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进行e-Learning,应该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网络是开放的,信息化时代要求人才也应是开放的、会合作的。信息化人才必须懂得为何合作以及怎样合作,这就是“协同”的意识和技能。应该让90%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和10%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从该课程中了解信息化的特色,感受开放、学会协同。“Cooperationlearning”(协作/协同学习)是目前教学模式的改革热点,同时也是许多专家认可的教学模式。

本教研室对“协同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在2005级、2006级、2007级计算机专业本科的C语言实践、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等课

程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该模式在对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心理因素中均有积极表现,对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综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仍将采用“协同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钻研精神、学习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不仅具有较高的个体素质,还具有较高群体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4结语

通过该课程的改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与实际需求相关的信息知识,对电子政务等信息化网络平台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扫除了任职的信息知识障碍。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应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能力水平,使他们能更快胜任自己的岗位。同时,课程注重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守道德、有责任、懂协作、重安全,成为一个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管会生,强桂.从“1+X”到“SampLe”[J].计算机教育,2009(3):22-24.

[2]姚忠平,盛雯静.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科教文化,2010(4):31.

[3]赵朝会.浅谈课程群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4):17-18.

onlineCourseGroupResearchinUniversitiesBasedonSampLe

LinQinying,nanJianguo,GUwencan,KoUYanan

(airForceengineeringUniversityacademyofengineering,Xi’an710038,China)

网络专题安全教育篇10

一、活动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二、活动时间

9月14日至20日。宣传周设主题日活动,其中9月15日为校园日。

三、活动安排

(一)举办全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9月9日至10月31日,各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竞赛网址:xxxx

任务单位:院团委

(二)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1.网站宣传

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辟网络安全专题,相关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学院相关活动,并组织相关资料供广大师生下载学习使用。

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2.设计网络安全宣传橱窗、电子标语及摆放宣传板

在学校西区设计放置宣传橱窗,东区主干道及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发送电子宣传标语、摆放宣传板,积极营造网络安全文化氛围。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3.微信推送

通过学校微信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网络安全信息推送。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4.校园广播宣传

活动期间,校园广播站广播有关网络安全的常识,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5.团日主题班会

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团日教育活动,以视频、实例、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任务部门:学生处、院团委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举办网络安全周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各系部要高度重视,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活动形成声势。

2.突出主题,注重工作实效。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校园建设、维护校园稳定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营造校园安全上网、依法上网的良好氛围。

3.加强协作,建立长效机制。以安全周为契机,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推动相关内容纳入新生教育、课程教育、团日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完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