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37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1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性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化学性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3例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为3~70d,平均住院18d。结论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理,有针对性的彻底清创,个体化的液体治疗和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是提高化学性烧伤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化学性烧伤;切削痂;植皮

为了探讨化学性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53例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3例化学性烧伤患者,男38例、女15例,年龄16~67岁。其中头面部烧伤18例次,四肢烧伤35例次,胸背部烧伤5例次。烧伤深度为Ⅱ度28例,深Ⅱ度17例,Ⅲ度8例。致伤化学物质有硫酸、硝酸、汽油、盐酸、碱类物质等。

1.2治疗方法依据致伤的化学物质应用相应的中和剂或溶解液来处理创面,根据受伤部位不同分别采用暴露疗法、半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根据烧伤的深度、面积大小,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切痂或削痂。根据创面所在部位决定植皮厚度和方法。按照烧伤补液原则进行抗休克液体治疗,早期选用足量、广谱的抗生素,然后依据创面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对易吸收的细胞毒性化学烧伤保护好心、肺、肝、肾和消化道功能。

2结果

53例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为3~70d,平均住院18d。

3讨论

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与皮肤的接触时间、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致伤机制及浓度等。有些化学物质可通过烧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及正常皮肤的吸收引起脏器继发性的中毒损害甚至死亡。现场急救措施对化学烧伤的发展及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迅速脱离现场,立即脱去污染衣服,大量清水冲洗≥30min,是防止化学物继续损害人体的最重要的措施;冲洗的清水必须量要大,时间要长,冲洗要有效;冷清水冲洗不但能清除化学物,减轻毒物吸收,降低局部皮肤组织的温度,使得毛细血管收缩及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使组织损伤尽可能的减轻,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由于化学烧伤具有腐蚀性和渗透、继发性损伤等特点,在清创的过程中,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毒物吸收,包括创面反复用中和剂清洗;采用暴露疗法、半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创面经清创处理后按热力烧伤的治疗原则进行;对烧伤达Ⅱ度以上的创面,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等方法进行治疗;在手术行切削痂植皮时,于切削痂及供皮区创面应用0.05%的肾上腺素纱布湿敷处理约5~10min,可明显减少创面的出血,避免进一步电凝止血的组织损伤。化学毒物经创面、呼吸道等吸收入血后,多数化学物质是在肝、肾排泄的,故对肝肾的侵害常见,笔者针对不同的致伤因子采取减少创面的吸收,大量输液稀释并降低化学物质在体内的浓度,促进化学物质排泄,同时给予护肝、护肾治疗。化学物质在烧伤皮肤的同时,可以被呼吸道吸入而造成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吸入性损伤的关键是早期使用针对性的酸性或碱性的雾化治疗,大剂量的激素治疗以及气道灌洗治疗[1]。汽油、三氯化磷、二甲苯、酚等可以经创面吸收,引起肝、肾、神经系统等损害,甚至死亡。加铅汽油主要由C~C脂肪烃和环烃类组成,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加氢汽油中的芳香烃被吸入人体后,可迅速造成中枢神经功能改变,表现为头痛、头昏,甚至嗜睡、昏迷等。

总之,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理,具有针对性的彻底清创,个体化的液体治疗和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是提高化学性烧伤治疗效果的关键。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2

>>烧伤护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护理方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浅谈实施会计电算化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效课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初中英语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浅谈瓦楞纸箱检验中遇到的问题及策略浅谈英语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循证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浅谈英语语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措施浅谈中职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建筑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实施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内控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压力实施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浅析及处理化学新课程导入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烧伤;问题;护理方法

烧伤主要是因患者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强热辐射刺激,导致皮肤及黏膜组织受到损伤[1]。来烧伤科就诊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如治疗不善,可能会导致感染、瘢痕及肢体障碍等问题出现,甚者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的烧伤部位、严重程度及生理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我科针对不同类型的烧伤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烧伤护理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及护理方法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2例烧伤患者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为2~78岁,平均年龄为(46.3±0.8)岁。烧伤部位包括头面部烧伤4例,呼吸道烧伤2例,全身多处烧伤6例。致伤原因包括,火焰烧伤6例,热液烫伤4例,电击烧伤1例,熏汽烧伤1例。对烧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其中浅二度烧伤8例,深二度烧伤2例,混合二度烧伤2例。依据随机原则,将这1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烧伤部位、致伤原因和烧伤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加强病情监测,创面护理,及时采取抢救治疗措施,饮食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护士还需根据患者烧伤类型差异及所存在的特殊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采用QLQ-C30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QLQ-C30评分,如表1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疲乏,瘢痕增生,疼痛,食欲缺乏,便秘和腹泻等评分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我科通过对12例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发现,针对临床上不同烧伤类型及所存在的特殊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如在颜面烧伤患者时,护士应剃净患者头发以防感染。接着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保证创面清洁干净,用生理盐水擦拭伤口溢出物质。针对深二度烧伤的创面,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护好痂皮,最好让其自然脱落。但对痂下存有积脓的患者,应及时减掉痂皮,并将脓性物质清理干净[2]。

针对呼吸道烧伤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咽峡黏膜烧伤,声音嘶哑,有烟雾吸入史及哮喘等,护士应结合患者表现,进行有效护理。由于患者难于自行排痰,因此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进而诱发死亡。护士应进行有效的排痰护理,通过协助患者翻身,由上至下叩击患者背部等方式,达到有效排痰的目的[3]。

对于老年烧伤患者,通常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且由于烧伤后并发症较多,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因此临床病死率极高。在接诊这类患者时,应结合老年患者特点,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注重对并发症及基础疾病加以护理[4]。对于小儿烧伤,患者由于烧伤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并承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因此在护理工程中,常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叫嚷等不配合治疗的行为。护理人员应争取家长配合,并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5]。护士应先对家长进行安慰和开导,并详细介绍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方式,及时告知疗效进展,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对患儿加以照顾。

此外,大面积烧伤患者因存在病情复杂,烧伤创面大,治疗难度较高等特点。如护理不善,可能会影响患者形象及外观,且手术难度存在较大风险,有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和心理问题等风险。因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实施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及时询问患者身体感受,是否有不舒适的现象,对患者的血管和神经加以有效保护,面对患者及家属焦躁、紧张等情绪表现,予以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渗出多,身体消耗大,因此需注意饮食护理,依据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病情表现,合理调节饮食,及时补充蛋白质。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如对烧伤面积超过70%的患者,每天应补充蛋白质含量3.0g/ks左右[1]。而对深度烧伤患者,除酌情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外,当患者出现口渴时,还应给予口服补液盐。

在我们科,很多患者会伤及很多特殊部位如眼部等,因此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以眼部烧伤患者为例,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通常需经历烧伤后急性期、炎症修复期和瘢痕期等阶段,在急性期应对眼部进行有效冲洗,炎症修复期则应注意对患者眼部病情加以仔细观察,以防出现青光眼、虹膜穿孔及感染等问题。在瘢痕期时,由于眼部病变渐趋于稳定,已形成各种并发症,因此护理重心工作,应以患者教育为主,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达到有效治疗瘢痕等并发症目的。

基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有效护理,我科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在日后工作实践中继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蓉,何春梅.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19-2620

[2]李敏.探讨颜面烧伤患者的护理[J].大家健康,20l4,8(5):284.

[3]吴慧娟.严重呼吸道烧伤护理中的心理疏导[J].医学信息,2014,27(6):427.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3

【关键词】烧伤感染;头孢吡肟;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

ComparisonofCefepimeconcentrationfortreatmentofinfectioninmilddegreeburnandseconddegreeburnbyswitchingHpLC

DUanXiao-xia,ZHenGXiao-li,ZHanGChun-yu.SeventhBorderDefenseHospitalofGoungdong,Guangdong518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anti-bacteriafortreatmentofinfectionofburn.methodsBothCefepimeconcentrationsinmilddegreeburnandseconddegreeburnweredeterminedbyreversed-phase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R-HpLC).Results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concentrationofCefpimeinmilddegreeburngroupandseconddegreeburnbytest(p

【Keywords】infectionofburn;Cefepime;Columnswitch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作者单位:518029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第七支队卫生队(段晓霞);武汉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郑小林);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特检站卫生队(张春玉)

烧伤感染为常见的烧伤并发症。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烧伤感染患者由于其血浆蛋白水平的下降等生理原因,使其对药物的处置程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药物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药物的代谢增加等,从而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为保证抗感染的效果,国外学者提出增加抗菌药物的剂量或者缩短其给药间隔期。头孢吡肟为新一代的头孢菌素类抗菌素,抗菌活性高,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染色体介导的Richmond-sykesⅠ型β-内酰胺酶稳定,对产Ⅰ型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本药对产Ⅰ型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的抗菌活性超过头孢他定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他定相似或略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也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有所增强[2]。由于烧伤患者的体液平衡变化程度与烧伤的轻重程度有关,故为合理化应用抗菌药物,研究不同烧伤程度的抗菌药物浓度很有必要。有关轻度烧伤感染与中度烧伤感染患者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的比较,国内未见报道,为优化烧伤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本文采用HpLC柱切换法比较了轻度与中度烧伤感染患者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

1设备与试剂

1.1设备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密理博公司)、waters2010系统工作站(美国密理博公司)、waters996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美国密理博公司)、waters510双泵(美国密理博公司)、700柱切换阀(美国Rheodyne);HL-1型恒流泵(上海医疗器械厂);Rios超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分析柱Shim-packC18(150mm×4.6mm);预柱(50mm×5mm),内装μBondapakC18填料37~50μm,湿法装柱;高速离心机: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

1.2试剂头孢吡肟(对照品,广州Sigma公司)、头孢曲松(分析纯,广州Sigma公司)、乙腈(色谱纯,天津四友试剂公司)、枸橼酸钠(分析纯,广州Sigma公司)、二氯甲烷(分析纯,广州Sigma公司)、三氟乙酸(分析纯,广州Sigma公司)、双蒸水(自制,电阻率18mΩ)。

2方法与结果

2.1样品采集样品来源于15例轻度烧伤感染和11例中度烧伤感染男性患者,患者年龄(31±5)岁、体重(61±9)kg、体温(38.6±0.5)℃,血清肌酐max

2.2样品处理在2ml的在血清样品中加入1mg/min-1头孢曲松内标液50μl旋涡振荡3min后加入1ml乙腈,再经旋涡振荡3min后,以12000转/min转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加2ml二氯甲烷后立即旋涡荡5min,再高速离心(12000转/min)5min,取上层水层进样25μl。

2.3色谱条件分析流动相:乙腈-水(4.5∶9.5V/V),加适量枸橼酸钠调pH至5.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05nm,灵敏度0.01aUFs,柱温(30±0.1)℃;预处理流动相:pH值2.6的磷酸溶液,流速:2.0ml/min。

在该色谱条件下,样品、内标分离良好,色谱图谱如图2、图3。

2.4柱切换分离测量流程

2.4.1生物样本预处理柱切换系统分离预处理流程装置见图1中虚线。生物样本注入预柱后,在预柱中进行纯化和富集,再经预处理流动相冲洗预柱。

2.4.2生物样本测量柱切换系统分离预处理流程装置见图1中实线。待血浆中大部分杂质冲洗后,高压阀切换,使预柱和分析柱连接为串联状态,分析流动相进入预柱将保留在预柱中的氟尿苷冲洗入分析柱进行分离测量。然后切换阀经再次切回使分析柱和预柱的连接中断,用预处理流动相充分平衡预柱后,即可进行下次进样。柱切换操作时间表见表1,血浆测量色谱见图2,3。

2.5标准曲线的配制将25mg头孢吡肟对照品溶于双蒸水配制成2mg/ml的原液,然后于容量瓶中稀释为2000,1000,500,200,100,50,20,2.5和1μg/ml的储备液。随后,将空白血浆加至上述储备液中,配制为200,100,50,20,10,5,2,1,0.5μg/ml的血浆标准曲线。将25mg头孢曲松对照品溶于双蒸水配制成1mg/ml内标溶液。

2.6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分别取标准曲线样品2ml,按2.2项下处理,进样25μl,经采集数据、建立头孢吡肟光谱库、优化积分参数,按头孢吡肟的浓度为横坐标、头孢吡肟与头孢曲松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血浆中头孢吡肟在0.5~200μg/ml的线性范围内得到线性关系良好的曲线方程:y=0.0347X+0.0059(r=0.9995)。

2.7精密度试验及相对回收率试验用空血浆配制头孢吡肟0.5,10,200μg/ml三个浓度的血样,按“2.2”项下处理,进样,经2010系统工作站,按内标峰面积标准曲线法自动求得样品含量,计算相对回收率,结果头孢吡肟浓度为0.5μg/ml的平均回收率(92.91±6.71)%,RSD:7.22%;10μg/ml的平均回收率(95.13±4.85)%,RSD=5.09%;200μg/ml的平均回收率(94.83±4.56)%,RSD=4.81%。

3结果

3.1日间差、日内差用空血浆配制头孢吡肟0.5,10,200μg/ml三个浓度的血样,按“2.2”项下处理,进样,经2010系统工作站,计算头孢吡肟与头孢曲松的峰面积比。日内差(间隔1h,n=5)与日间差(间隔24h,n=6),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日内差、日间差的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0%,表明实验方法相对稳定。

3.2轻度烧伤组和中度烧伤组的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将轻度烧伤感染组和中度烧伤感染组的血浆样品按2.2项下处理,进样,经2010系统工作站,按内标峰面积标准曲线法自动求得样品含量,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见表3。

头孢吡肟在轻度烧伤组和中度烧伤组的血药浓度按成组比较,经SpSS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4.1从表2结果可知,中度烧伤组的头孢吡肟血药浓度显著低于轻度烧伤组(p

4.2本文提示缩短中度烧伤感染患者的头孢吡肟的滴注的间隔时间或增大其用药剂量结论,主要是因为中度烧伤的药血浓度因烧伤的因素增加了药物的代谢,故需了通过调整用药剂量或增加用药频次的给药方案提高该类患者的血药浓度。

4.3本实验在测量样品时采用了简易的离心生物样品处理法,该步骤有赖于柱切换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回避了单纯HpLC法因蛋白质与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发生反应、导致沉淀,堵塞色谱柱,故不能直接进样的缺点[4]。

4.4HpLC柱切换法的原理是:样品中的蛋白质及其他内源杂质受亲水性外表面的作用和孔径大小的限制,被预处理流动相直接洗脱出来,而样品中的被测物在洗脱至分析柱之前被吸附在填料间隙中,得以净化和富集,然后切换至并分析柱相连接,用分析流动相将被测物从预柱洗脱出至分析柱,进行分离测量。从而提高了分离和检测效率。

参考文献

[1]LoiratpJ,Rohana.BailletF,etal.increas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inpatientswithmajorburnsanditseffectonthepharmacokineticsoftobramycinnenglJmed,1978,299:915-919.

[2]Sanders,CC.Cefepime:thenextgeneration?ClininfectDis,1993,17:369-379.

[3]martyn,JaJ,DRabernethy,DJGreenblatt.plasmaproteinbindingofdrugsaftersevereburninjury.Clin.pharmacol.ther,1984,35:535-539.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4

通过第一章烧伤科技论文表达类型的讲解,我们对科技论文的概念应当有这样的认识:科技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也称之科学的论证性文章。其意义在于把研究的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可以推广,可以传世。然而,撰写论文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形形色色的问题可以发生在论文的各个部分,或者说从论文题目到文章结尾,无处不无毛病错误出现。从本章开始,试图通过对某些烧伤科技论文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或恰当的纠正方法,供广大作者参考。但是论文所要表达的问题有许多,本章重点讨论样本问题。

一、烧伤样本与总体

对于医学研究来说,样本就是病人、健康人或某个单位、或受试动物。为使论文撰写与科研设计、实施及统计学处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这里采用“样本”一词。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我们经常通过一定数量的病人与健康人或动物进行科学研究,从中推论出同一性质的全体观察对象的某些情况。如我们连续观察了500例烧伤病人的深Ⅱ度创面愈合后疤痕生长情况,伤后3个月内有100例病人的深Ⅱ度创面出现疤痕增生,即该组病人深Ⅱ度创面3个月的疤痕形成率为20%。其中500例观察的病人都是样本。然而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了解我们所治疗的这500例病人,更重要的是用这个结果推论所有深Ⅱ度烧伤创面3个月内的疤痕形成率。即这500例病人所代表的所有烧伤病人为总体。所有烧伤病人究竟包含多少,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限的,一种是有限的。假如欲了解的病人不分种族,不分国际,不论现在还是未来的病人皆适用,病人的范围数量是不定的,称无限总体。假如所了解的只是某一种方法治疗后的疤痕形成情况,不包括其它疗法,这个总体为有限总体。以上例子可以说明,总体指的是试验结论所适用的全部个体。也可以说,研究的目的决定了什么是总体。僻如,我们要研究某种烧伤外用药在防治烧伤败血症中的作用,所用的样本最起码应是易发生败血症的患者,如50%体表面积以上的烧伤患者。假如我们选用的样本烧伤面积不足30%,或Ⅲ度面积不足10%,因为这些病人不具备研究总体的最基本条件,即他们发生败血症的机会本来就很少,故研究结果不会也不可能说明总体的本质。又如,有人试图研究某种烧伤创面外用药对烧伤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但他选用的样本平均烧伤面积明显低于30%tBSa,而国内外资料都报道,30%tBSa烧伤病人不会出现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因此,本研究目的说明不了总体,是样本选择的一大失误。

二、烧伤样本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烧伤是创伤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说其特殊在于致伤原因诸多,烧伤面积相差悬殊,烧伤深度不一,部位分布广泛,病程较长等。它虽然具有较固定的演变过程,但每个过程中都蕴藏着许多特殊问题。老年人、小儿即使与成人烧伤面积相同,但病程与严重程度却不相同。1%烧伤面积的Ⅲ度创面如发生在躯干、预后多为良好;若发生在面部,有可能导致五官功能障碍,或有毁容的危险。因此,有些烧伤病人的烧伤创面愈合了,但烧伤疾病未必完全被治愈。由于烧伤样本具有以上特殊性,欲要证明烧伤总体的变化特点,试图用几例或几十例病人进行研究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选50例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但烧伤研究却嫌不足。因为50例病人需要按其特殊性分开研究,如年龄、伤因、面积、伤情等,其结果是被划在一个等级内的样本数量可能是了了无几,从而失去了样本的代表性。有人报道,采用新疗法的前10年,烧伤治愈率为62%(62/100),新疗法的治愈率为80%(80/100),认为新疗法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暂且不讲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就表达方式而言,也不能说明事物的内在关系,因为两者之间的样本特殊性均未交待。如果新法治疗前的100例病人均为特重度烧伤,而新法治疗的100例中有部分病人为中小面积烧伤,这样的对比完全没有意义。最好的研究方法是根据样本特性分别进行研究,如50例手部电烧伤的治疗经验,100例烧伤面积大于50%t小儿烧伤的临床治疗体会,20例瓦斯爆炸烧伤的临床特点,10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疤痕生长情况的调查,两种不同疗法防治深Ⅱ度烧伤疤痕增生的对比观察,meBo治疗30例面部深Ⅱ度烫伤的疗效观察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每位烧伤专业医务人员,掌握好烧伤样本的特殊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1%烧伤面积的烧伤与50%烧伤面积的烧伤其病理变化截然不同;50%Ⅲ度烧伤比50%浅Ⅱ度烧伤的伤情也严重的多。有人说烧伤科的医生一年365天就治一种病(烧伤),然而烧伤与烧伤不一样,100%烧伤面积者诊断为烧伤,1%烧伤面积者也诊断为烧伤,但前者的伤情比后者可能严重不知多少倍。50%tBSa以上烧伤面积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或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烧伤休克,水与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急性肾功衰竭、脑水肿、肺水肿、低白蛋白血症,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全身或局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局部或全身感染,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等。因此说,烧伤病人并非只患烧伤一病,共性中包含着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那种“烧伤专科医生一年只治一个病”的说法是缺乏辩证观点的。热液烫伤的诊断应当说够具体了,但工业用废水烫伤的严重性比一般饮用水烫伤严重的多,前者的烫伤机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即烫伤时,工业用废水中的某些有害物质会借助扩张的毛细血管、毛囊、汗腺进入体内、引起致命性损伤。假如遇到烧伤面积不大,而本来不该死亡的患者却死亡了,面对这种情况应在致伤原因,发病特点等方面寻找其特殊性,总结经验,更好的丰富烧伤专业理论,指导临床,提高治愈率。

三、样本烧伤面积的表达

论文对烧伤面积的表达问题可归纳二个方面即烧伤面积评估的准确性和烧伤面积大小的概念。对于烧伤面积的表达似乎不易出现偏差,因为已对各部位的体表面积进行了量化。然而尽管如此,评估中的误差依然存在,而多数情况下是对烧伤面积高估,其后果又会影响科研的准确性。有人要了解烧伤面积30~50%tBSa病人的临床特点,假如对每个样本烧伤面积的评估出现高估现象,这就有可能使那些本来不足30%tBSa的中度烧伤病人晋升到重度烧伤的等级内,最终又势必出现用中度烧伤病人的临床特点推导重度烧伤,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如果所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重度烧伤病人的并发症或死亡率,上述结果肯定要低于其真正的研究结果。在讨论时,又会错误的提出本组的并发症或病死率低于它人的治疗结果的论断。因此,对于烧伤面积的评估应做到相对准确,即不高估,也不低估,让所用样本的代表性真实的代表总体。

烧伤面积的大小是个模糊概念,说其大小应有一个参照物体对照。然而有些文章的中心目的之一是总结大面积烧伤的某些变化特点,如“40例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救治体会”。当然这40例病人的烧伤面积不会完全相同,有的可能大到100%tBSa,有的可能为30%tBSa。100%tBSa者属于大面积烧伤肯定无疑,但30%tBSa浅Ⅱ度烧伤而又不出现休克者是否属于大面积烧伤有待于继续研究探讨。国内有人把烧伤的严重程度足引起全身症状者谓之大面积烧伤;反之为中等或小面烧伤。就此人们又习惯地把重度和特重度烧伤列为大面积烧伤范畴;中度烧伤者为中等面积烧伤;小面积烧伤多指10%tBSa以下的Ⅱ度烧伤。特大面积烧伤也是一个模糊概念,因为除100%tBSa者可认定为特重度烧伤以外,其它情况均应有参照物体对照,而国内多数文献是指90%以上体表面积烧伤患者。因90%tBSa以上仅指烧伤面积,未说明烧伤深度,90%tBSa浅Ⅱ度烧伤的严重程度不抵50%的Ⅲ度烧伤,故这样描述方法也不能完全代表总体的真实性。鉴于以上情况,作者建议少用或尽量不用这些尚未定论的名词,用现行的烧伤面积、深度或伤情分类等级表达较妥。假如采用特大或大面积烧伤诊断,应在文章中说明他们的伤情,便于读者参考。

四、样本烧伤部位的表达

多数情况下烧伤病人的烧伤部位是多发的,单一的仅一个部位被烧伤的机会较少,除非是极小面积的烧伤。10%烧伤面积的烧伤部位,除了双下肢、前胸后背及小儿头部外,恐怕其它任何一个部位都容纳不下,因为这些部位的体表面积都小于10%。有人介绍过这样两组病例:治疗组70例,全组平均烧伤面积23.9±4.8%tBSa,面积最大者为61%tBSa,头面部烧伤20人,颈部18人,躯干20人,四肢12人。对照组70例,头面部烧伤19人,颈部17人,躯干20人,四肢14人,全组平均烧伤面积24.3±4.8%tBSa。初看起来两组烧伤部位总和都是70,与病例样本数完全相符,似乎没有错误。其实,它已失去了样本的本来状况,更不能代表烧伤面积在20~30%tBSa之间的这个庞大总体。且不讲烧伤面积达61%tBSa的那个样本,也不讲本组样本的平均烧伤面积,就烧伤机制而言,只烧面部不烧颈部,或只烧颈部不烧上胸部等情况是十分罕见的,除非是个案报道。故两组共140例病人的烧伤部位都是单发是不符合烧伤发病规律的。再看烧伤面积超过60%tBSa的病人,四肢部位的总体表面积占59%,下余部分伤在何处应予交待。会阴、臂部烧伤的机会并不少,尤其是小儿,在统计时且不可忘掉。由此可见,烧伤部位分布多数情况下是复数或多处分布,分布部位总和应大于样本数,它不同于致伤原因分布。作为某一部位来说,如面部烧伤的分布次数只能小于或等于样本数,绝不能大于样本数。烧伤专科病历表达烧伤部位的方法是以通用烧伤面积分布图表标示,应按原始记录如实汇总、统计、哪怕一个样本有七、八个部位都被烧伤,均应汇总在内。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李传吉等在“meBo烧伤临床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价(附217例报告)”一文中(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5,4:19),对烧伤部位的分布是这样表达的:面部50例,面、颈部39例,面、上肢16例,面、上、下肢2例,面、颈、胸7例,面、颈、胸、上肢12例,面、颈、胸、上、下肢13例(以下省略)。作者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即完整又真实,值得借鉴。

五、样本烧伤深度的表达

在样本烧伤深度表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大体上讲也有两个,一是诊断,二是部位分布。目前我国现行的烧伤深度判断标准是以皮肤不同层次烧伤后所呈现的临床或病理特点制定的。“三度四分法”是国内沿用较久的方法,即、Ⅰ、Ⅱ、Ⅲ度烧伤,其中Ⅱ度又分为浅深两型。“三度六分法”是徐荣祥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烧伤深度判定方法。因为Ⅱ度烧伤的病理变化复杂,临床发生率高,且治疗困难,他将其分为三种情况,即浅Ⅱ度、深Ⅱ度浅型与深Ⅱ度深型。Ⅲ度烧伤被分为两个级别,即Ⅲ度浅与Ⅲ度深。鉴于后一种判定方法是根据湿润暴露疗法的理基础而提出的,故建议大家在总结metB/meBo临床经验时应采用“三度六分法”,放弃传统疗法所采用的“三度四分法”,以改变目前的混用状况。正确而统一的判定标准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也是对疾病基本特征的概括。假如同一份杂志不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又如何判断其疗效高低。回顾以往的文章,有人说深Ⅱ度愈合时间为24天,却有人说是16天,为何出现这种差别,分度方法不统一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不能排除人为的判断错误。为此,对Ⅱ度烧伤的临床特点加以概述,供烧伤深度判断参考。众所周知,Ⅱ度烧伤局部的突出特征之一是水泡,但水泡特征不一。浅Ⅱ度烧伤水泡出现时间多在伤后2小时之内,水泡大小不等,泡皮也较薄。泡皮脱落处的皮肤组织湿润、微红,有渗出,感觉敏感,弹性良好。深Ⅱ度浅型早期表现与浅Ⅱ度有些相似,烫伤创面也有大小不等水泡,但泡皮脱落后的皮肤组织不是微红色,而是苍白,渗出较多。24小时后苍白色创面上出现密集散在小红点,疼痛也敏感。深Ⅱ度深型早期一般无水泡,或有迟发的小水泡。烫伤创面表皮无水泡者其真皮已分离,并贴敷于真皮上;火焰烧伤创面的腐皮多有黑色碳化物,去除后创面苍白,且干燥或有少许渗出。就其皮肤微循环受损程度而言,浅Ⅱ度烧伤的皮肤微循环已遭到损伤,但没有淤滞带皮肤组织,皮肤结构大部被保留;深Ⅱ度浅型的皮肤微循环在真皮乳头层已发生淤滞,表皮结构已消失,但大部分皮肤附件保留;深Ⅱ度深型的皮肤微循环损伤发生在真皮网状层,仅残留少部分皮肤附件。烧伤深度判定是一项即科学又严肃的工作,切不可草草了事。因为诊断依据全凭医生的临床经验,所以要求每位临床医生应掌握好烧伤创面不同深度的诊断要点,在临床实践中发展提高。从科研角度出发,为减少诊断误差,可采用临床医生会诊方式,集思广议,统一诊断认识,为后来的论文表达打下基础。特殊情况下,或有意义的样本,可做影像记录,为研究工作提供更确凿的证据。然而,烧伤深度判断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即使做了多年专科医师,也难免会出现某些偏差。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误差,让样本更符合实际,更能代表总体。

不同深度创面分布的表达也常出现失真,最常见的情况是烧伤深度单发,即一个样本只发生相同深度的烧伤,哪怕是大面积烧伤也是如此,某作者研究两种不同疗法对烧伤患者的免疫学影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浅Ⅱ度26例,深Ⅱ度24例,Ⅲ度10例;对照组浅Ⅱ度24例,深Ⅱ度26例,Ⅲ度10例。显然,这种表达方式不符合烧伤发病学规律。除非是单纯的浅Ⅱ度烧伤,而多数烧伤病人的创面是由浅入深变迁发生的,即使只有一处创面,也常是深浅不一。按着上组病人的记录,Ⅲ度烧伤(各10例)都是纯粹的,它不搀杂其它任何深度的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也然,都是青一色的Ⅱ度。假如改换另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会增加资料确实来于每个样本的真实程度,即治疗组单纯浅Ⅱ度烧伤者26例,有深Ⅱ度和Ⅲ度烧伤者分别为24和10例(对照组表达方式同上)。作者曾在“山莨菪碱(654-2)防治烧伤休克作用机理”一文中对烧伤深度分布是这样表达的:654-2组成人64例,烧伤总面积61.0±18.7%tBSa;有Ⅲ度者44例,他们的Ⅲ度平均面积为21.1±10.1tBSa(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2,1:23~28)。这种表达方式即能客观的反映样本伤情,还可供读者推敲分析。全组样本烧伤总面积超过51%tBSa,有Ⅲ度者的Ⅲ度平均面积大于20%tBSa,完全可以反映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某些特点。

六、样本研究日期及年龄、体重的表达

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许多内容,而研究日期患病年龄、体重都是烧伤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许多论文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介绍该研究的起止日期,但仍有些作者却忽略了这一点,即不注明研究起于何时,也不说明何时截止,结果给读者留下某些疑惑。研究工作具有其明显的时间性,如某作者于×年×月×日开始,采用某种疗法治疗某病,获得令人鼓舞的好效果。时隔几年后,另一位作者采用同种方法治疗同一疾病,并取得相同的效果。即使他们是不谋而合,首创人应属于前者。由此可见,注明研究日期的重要意义在于必要时刻供查对有关线索之用。此外,这也是评价对研究工作是否严谨的一种表现。作者在审稿过程中曾发现某基层医院在一年内采用某方法治疗褥疮××例并同传统疗法××例作对照。我们暂且不谈其疗效,某单位在一年内发生或收治了如此大量褥疮病人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样本的患病年龄对于烧伤疾病来说更有其特殊意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小儿年龄的划分界限。国内医学界对小儿年龄的划分标准是:出生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至生后1周年为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第2和第3年为幼儿期,3~6或7岁为学龄前期,相当于目前“幼儿园”的阶段,自6~7岁至11~12岁为学龄期,此后过渡到成人的发育阶段称之青春期,或青春发育期。所有烧伤教课书中均阐明,12岁以下的烧伤谓之小儿烧伤,无论从烧伤面积的评估或休克的尿量判定标准都可证明这个论点。小儿头部与双下肢的体表面积估计,以12作为调整系数。小儿休克期的尿量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1ml为基准,12岁小儿的计算体重为31(2×12+7)kg,其尿量应为,31ml/h*kg体重。这个数字又是成人每小时尿量的最低要求值,故13岁者理应不在小儿年龄段内。如果要研究13~21岁患者的烧伤特点,建议用青春期或青春发育期表达,因为此期即不完全保留小儿的某些特点,也未完全达到成人的生理标准。烧伤科技论文在样本年龄表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模糊了小儿年龄划分标准,因为医学中的小儿年龄上限与其它部门的某些划分有所不同。杂志中曾刊登过以下类似文章,如某作者企图了解当地烧伤的流行病学,某年龄分组为<6、7~17、18~30、31~50、>50岁;也有人分为<3、4~6、7~10、11~15、16~20、21~30、31~40、41~50、51~60、61~70岁;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人在总结小儿烧伤救治经验时根本不谈患儿的年龄。因上述年龄分组不是以小儿各期年龄划分标准划分的,所得出的结果(如7~17岁、11~15岁的结果)究竟代表患儿的哪个时期,论文的质量及价值应如何评定,都是让人迷惑不解的。

测量样本体重对疾病诊治与病情分析均有重要意义,如根据体重计算休克期补液量,了解回收期出现时间,协助分析水平衡,评定营养状况等。一般认为,如果水平衡正常,体重进行性下降,多为营养不良造成。然而多数文章不涉及病人体重问题,可能是由于测量工作繁琐,尤其是对成人,没有认真的做好这项工作。据了解,国内绝大多数烧伤专科治疗单位对患者不是通过实测得来的。可想而知,休克期的补液量尽管采用公式计算,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使本来的估计值又加大了偏差程度。假如采用估计体重所获得的休克期补液量推导新的补液公式,其准确性不能不令人置疑。在多数单位尚无理想的测量体重的情况下,作者建议可否用以下方法补正。1.儿童体重用普通磅称直接测量。2.成人体重有条件的单位也应直接称量,对无法测量者应以伤前最近一次称量结果为依据,并去除当时衣着重量。一般情况下,冬季测量结果扣除2.5~3.5kg,春秋季节扣除1~2kg,夏季可不扣除。当遇到病人可能合并水平衡障碍时,或严重病人必须了解体重时,应克服困难,进行实际称量,为临床病情分析与治疗提供依据。

七、样本休克处理过程中的表达

烧伤休克处理过程中有许多内容要进行表述,这里仅就预防和治疗休克,何谓平稳渡过休克期,尿量满意或标准尿量表达问题作如下评述。

翻开有关烧伤休克临床处理方面的文章,不外有以下提法,即抗休克治疗,纠正休克,预治休克等等。究竟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最能反映样本的真实情况,确实需要进一步探讨。烧伤休克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伴随疾病及患病年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是否采用了积极有效地抢救措施。言外之意,有的病人在入院时未必一定都发生休克,对这类病人的处理原则应是预防休克的发生;若病人已呈现出休克的某些特征,积极地抢救休克当然是最基本的处理原则;但有时尚难以做出准确地判定,而防治休克一词却成了普遍的表达方式。休克的防治包括两个概念,一是病人尚未发生休克,预先采用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使之不发生休克。临床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措施可使本应发生休克的患者不发生休克。二是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积极投入有效地治疗抢救措施,使之逆转,并为以后的治疗赢得时间与创造条件。值得提出的是,预防休克和治疗休克这两个概念虽然都是依靠静脉补液为其主要手段,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根本不同。烧伤早期尚未发生休克的病人,内环境状态是相对恒定的,如果预防措施扼制了病情的发展,稳定的内环境就可以维持生命生存,能对抗不良环境和病源的侵袭。相反,若病人一旦发生了休克,就意味着机体不仅发生了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还说明细胞代谢功能、补体、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都发生了变化。尽管采用的同是静脉补液治疗,后者的疗效肯定不如前者,积极地防治休克的主要目的大概就在于此。

“病人平稳渡过了休克期”是多年来人们惯用的一句话,并逐渐被引用到论文中。其原意是指病人渡过了伤后的48~72小时,因为较好地保住了生命,与死亡相比谓之“平稳”并不过分。然而从烧伤病程全局考虑,休克期平稳渡过的含义需要重新评价。过去的多数文章认为,只要经过补液等措施治疗,在休克期结束时不呈现临床休克,就意味着已平稳渡过了休克期,而且这种认识一直影响着许多低资医师。他们认为,严重烧伤后发生严重休克的病人,只要按公式计算量补充液体,使血压得到回升,病人一般情况尚好,并延缓至休克结束时,就可称之平稳渡过休克期。所以,对有些论文述说休克期渡过平稳,伤后又发生了早期败血症等别扭的词句我们却都信以为然了。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没有把烧伤休克期当作疾病的一个过程看待,而把休克期误作一道门坎,只要过了这道坎,就可称之取得了一个胜利,全然没有想到除早期之外,还有中期,乃至后期,休克过程对它们所施加的压力。上边已说过,休克一旦发生,机体就已经承受了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由此可知,凡临床已确诊为休克,就可断定临床经过并不是平稳的,而完全可以作出休克期渡过不平稳的结论,休克期渡过平稳只能说明由于给予积极地正确治疗,使病人免于发生临床休克,细胞代谢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机体内环境也没发生明显的干扰。

尿量满意或达标准尿量也是论文中常出现的一个“术语”然而每小时多少尿量为满意尿量或标准尿量;尚难让人一语道明。有人在总结“防止休克期体液过度稽留可加重组织水肿”经验时,主张成人每小时尿量不少于30ml,但不超过50ml;另有人主张,“为防止严重烧伤并发肾脏损伤”,每小时尿量应大于50ml,但大到多少,并无严格界限。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有人发现不少烧伤休克病人在执行公式计算补液量的情况下,每小时尿量明显超出了100ml,但又畏怕他人提出置疑却顺从潮流作失真表达。其实,健康成人24小时尿量在2500ml以内尚属正常(不少于400ml),烧伤后有大量毒性物质及代谢产物需从肾脏排出,每小时平均尿量在100ml或偏多于此值可能不是件坏事。然而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以适中为度,即每小时平均尿量以50~70ml的折中标准为宜。平均尿量是单位时间的尿量对于那些时有时无、时多时少的异常情况,或依靠利尿剂获得的大量尿液应另当别论。在这种情况下求出的均值尽管达到了30ml或50ml、也不能称为满意尿量。尿量多少还有一个人为因素干预,就是经常用它来调整输液速度,如果调整不佳,势必要出现补液量与尿量之间交替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总之,尿量表达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应当因人而异,因伤情而异,真实记录,严密监测,以求得每个样本的合适尿量。

八、样本吸入性损伤的表达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5

[关键词]烧伤;护理;问题;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2-128-03

thequestionsandnursingmethodsinthenursingofburnpatients

wanGYumei1LiXue2

1.Collegeofnusing,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2.BurnandplasticSurgery,208HospitalofpLa,Changchun13006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questionsandnursingmethodsinthenursingofburnpatients.methodstheclinicaldataandnursingmethodsof97burnpatientsinourhospital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97burnpatientswerenursedcarefully.thephysicalandpsychologicalwoundswerehealgoodly.thenormalactivitieswereresumeafterdischarge.ConlusionGoodpost-operativecareistheimportantlinkintheprocessofburntreatment,andalsothekeytosuccedinburntreatment.

[Keywords]Burns;nursing;Questions;nursingmethods

烧伤主要损伤人的黏膜和(或)皮肤,是由于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引起的组织损伤[1],是一种常见损伤,小儿、老人及劳动者为易发群体,男性多见[2]。严重者也可伤及如关节、骨骼、肌肉甚至内脏的黏膜下组织和皮下组织[3]。在烧伤术后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烧伤后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给烧伤治疗及护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将有关患者烧伤的护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7例各类型烧伤患者,其中男52例,女45例,其中小儿患者43例,成人54例,年龄1~61岁。致伤因素:热液烫烧38例,蒸汽熏伤5例,火焰烧伤31例,电烧伤23例。烧伤面积5%~90%,烧伤部位,单纯头面部33例,全身多处烧伤并伴头面部烧伤64例。烧伤深度,浅二度72例,深二度23例,深、浅二度(混合二度)2例。

2问题及方法对策

2.1问题

2.1.1面部烧伤面部烧伤是特殊暴露部位的烧伤。该部位血管、神经、淋巴管丰富,皮肤烧伤后分泌物较多,创面易感染,组织水肿较严重[4]。患者如果诊疗不及,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治疗,轻者面部留有色素沉着、瘢痕增生而影响美观及功能,重者会造成面部畸形。

典型病例:患者,女,42岁,火焰烧伤颜面部和颈部,合并双眼烧伤,伤后3h入院。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15%,Ⅲ度,颜面部呈皮革样改变,双上睑外翻。

2.1.2小儿烧伤小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代偿能力差,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烧伤时休克的发生率高,在救治过程中易发生心衰、肺炎、败血症、消化道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

典型病例:患儿,男,6岁,火焰烫伤头、颈、四肢、躯干并伴有疼痛,伤后立即送往医院,急诊诊断“全身多处火焰烧伤70%二到三度”。

2.1.3老人烧伤老年人因体质衰弱及许多生理功能减退的特点,伤前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烧伤后易罹患多种并发症,如休克、肺炎、全身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肺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5]。

典型病例:患者,男,60岁,周身多处烧伤,四肢部分创面大水疱形成,疱液淡黄澄清,基底创面潮红、湿润,其余创面见少量小水疱形成,感觉剧痛,入院诊断:全身多处烧伤50%tBSa,烧伤程度,浅二度。患者伤前患有糖尿病多年。

2.1.4营养缺失烧伤患者可能发生多种营养物质损失而导致各种能量耗竭。例如机体在遭受严重烧伤、创伤等刺激后使机体分解代谢加速,呈负氮平衡,造成患者短期内出现营养不良。

典型病例:患儿,男,4岁,因全身多处沸水烫18h后入院;入院时,躯干、会阴、臀部及双大腿见大片烫伤创面。入院诊断:全身多处沸水烫伤55%tBSa(浅二度5%、深二度50%)。休克期度过尚平稳,因经济条件不充裕,伤后11d出现重度营养不良,导致创面发炎出现脓毒症,并同时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

2.1.5心理问题烧伤患者心理问题对病情的治疗与恢复影响极大。初期多表现为淡漠,很少与人交谈,久而久之会导致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烧伤后的瘢痕挛缩,功能受限,使患者敏感、脆弱、缺乏自信,再度陷入痛苦之中[6]。

典型病例:患者,女,28岁,烧伤程度二到三度,入院时躁狂多语,不安,大声啼哭、叫骂。此次烧伤,患者毫无思想准备,因此,心理完全丧失了适应性。

2.2护理方法

2.2.1面部特殊护理面部创面,一般采取暴露或半暴露疗法。眼部烧伤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眼部分泌物,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双眼,清洗后常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晚上涂擦金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对于眼睑外翻者,滴眼药水和涂眼膏后,用大小适宜的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防止角膜干燥、溃疡;采用麻黄素滴鼻,以减轻患者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并及时清除鼻腔尘埃及痂皮,防止异物堵塞鼻腔,引起呼吸困难;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以清除口腔内残留异物、分泌物以及坏死的口腔黏膜。可用无菌石蜡油外涂湿润口唇,防止口唇过于干燥而开裂出血。进食时口周围用消毒纱布保护,避免食物或残渣污染创面,每次进食后用温开水漱口;外耳道烧伤者,用棉签擦拭耳部的渗液和分泌物,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并于外耳道外口处放置无菌干棉球,以及时吸除分泌物,免液体流入耳内导致中耳炎发生。耳廓烧伤者,在耳周用棉垫圈垫起,保持局部血循环的通畅,防止耳软骨炎等并发症发生。

2.2.2小儿烧伤护理患儿入院后,尽快给予复温,视其面积大小及受伤部位给予盖被、热水袋、电暖片复温,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要求夏天26~30℃,冬天32~36℃,病房湿度为40%~60%。小儿烧伤后常常脉搏快而细,多达180~200次/min,呼吸有时达60次/min以上或节律不整,严重者心音变钝,心率减慢,故应经常准确地测定其变化。建立静脉通路对患儿进行补液治疗。可采用留置针或穿刺部位夹板固定,以避免小儿因哭闹、躁动时针尖脱落而耽误抢救。根据小儿尿量、心率变化控制好补液量和速度,晶体液、葡萄糖液及胶体液要交替使用,避免血容量不足或过量导致或加重脑水肿。

患儿进入隔离病房后,使用悬浮床的护理,不必翻动刺激患者,避免局部组织受压,保证创面干洁,加强眼、耳、鼻及口腔护理,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病床上接触物品皆为消毒用品,每个房间配备有空气杀菌机(对人体无损害),每日消毒2次,以降低室内细菌数。医务人员在查房、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鞋,防止交叉感染隔离期间谢绝探视。

2.2.3老人烧伤护理老年烧伤患者病情重反应轻,不易引起注意,入院后要严密观察意识状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皮温和皮肤颜色的变化,每8小时小结1次(从受伤时算起),24h总结1次。

老年烧伤的创面护理,采用暴露疗法为主,创面要保持干燥,促使焦痂或痂皮早日形成并保持完整,四肢烧伤者可实行包扎治疗3d后拆去外敷料。创面避免受压,可配合使用翻身床、热风和红外线照射。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减少人员走动。鼓励患者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痰液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吸入3~4次,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留置导尿管预防患者尿储留,留置导尿要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尿管及尿瓶,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要随时观察患者的通气情况,经常听诊肺部,有无音及呼吸音等改变,及早发现并处理。预防压疮要做到定时翻身,一般3~4h一次,同时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平坦。

老人入院前患有基础疾病,要根据所患病的特点进行特殊护理。例如,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耐受性差,创面易感染,所以要控制血糖。患者入院后每天采取血糖仪检测早晨空腹及三餐后2h及睡前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让患者有规律地进食,防止低血糖引起的脑功能紊乱。

2.2.4营养支持烧伤早期,需要积极胃肠外营养,周围静脉营养为临床最常适应方法[7]。静脉营养置管后,每日检查置管处,予以活力碘消毒保护,在出现红肿、渗出或者脓性分泌物时,及时拔除,常规情况下3~5d拔管或更换部位,最长不得超过7d。注意保护血管,选择较粗、易于穿刺的远端静脉留置套管针,静脉营养液中途不可调换其他液体,也不可和其他液体混合输注。静脉营养输入使用输液泵维持24h输液,便于控制速度,同时注意静脉营养液配制后必须在24h内输注完毕,以免出现营养液内感染发生的可能。

烧伤患者在积极恰当地处理烧伤创面的前提下,尽早恢复胃肠道营养,可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平稳度过休克期。选择管径细而柔软的胃管,经鼻置入胃内50~60cm,妥善固定后,经鼻食管缓缓均匀注入营养液。定期检查胃管的长度,定时调节固定带及更换固定带。管饲液现配现用,温度38~40℃,每日更换输液器,每次滴完后用温开水10~15mL冲洗胃管,以防阻塞和细菌污染,鼻饲时可抬高床头20°~30°,以减少返流及误吸。定期清洁鼻腔每周两次,每天滴入石蜡油1~2滴,防止胃管损伤黏膜。每日2次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与霉菌感染。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将肠内营养逐渐转化为口服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8]。进食后需要随时观察有无腹泻、腹胀、或肠鸣音过度活跃,观察大便的次数、量、性质以及颜色,预防胃肠功能紊乱。

2.2.5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方面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现象逐一解决。

针对早期的恐惧心理要以安慰为主,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尽快恢复到较为正常的心理状态。要真诚而自然地与患者接触,掌握患者的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等信息,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温暖的交往环境,以消除患者惶恐心理,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针对治疗期的焦虑心理,以体贴、鼓励、说服为主,使患者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医务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蔼、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谈,理解他们的痛苦。换药时主动告诉经换药后的愈合情况,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以此树立信心。

针对出院前的自卑心理,为防止意外,加强了安全措施,并采取自我中心及认知矫正治疗,宣传和介绍报刊上的身残志不残者的事迹,鼓舞其斗志,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能力与责任,从而使患者获得了心理平衡,积极配合治疗。

3结果

收治的97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恢复良好,出院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讨论

烧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烧伤的面积和深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护理则是烧伤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烧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抗休克、抗感染、创面、基础、心理以及营养支持等环节的综合护理,有利于烧伤患者安全的渡过休克关和避免了感染关,也是疾病康复最有效的保证。但一些烧伤患者病情重,烧伤治疗措施繁多,各种突发性的并发症并存,护理工作难度很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甚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以娴熟的技术、精心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冯国珍.重症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713-714.

[2]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7.

[3]何蓉,何春梅.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19-2620.

[4]槐华胜,张婕.面部烧伤中的五官具体部位细节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47-1348.

[5]黄芬.老年烧伤护理的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3):337-338.

[6]李玉方,侯红军.烧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3-14.

[7]陈翠娟,张育淑.重度烧伤56例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J].医药世界,2009,11(10):654-655.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6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69岁,烧伤面积10%~72%;烧伤深度Ⅱ度~Ⅲ度。浅Ⅱ度18例,深Ⅱ度8例,浅Ⅲ度2例;火烧伤6例,水烫伤21例,电烧伤1例;住院时间10~60天。

方法:所有患者根据创面大小,深度及受伤时间长短酌情行抗休克、补液、抗炎、对症、支持等治疗,创面用洗必泰或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干纱布轻轻拭干后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将湿润烧伤膏用舌压板抹创面1mm厚,每隔4小时用舌压板轻轻清理创面分泌物后重新涂药,分泌物多时间隔2小时,用棉签轻轻沾去药层液化物,帮助药物自动排泄,沾去液化物时,勿摩擦创面组织,继续用药,不易暴露的深度创面,采取交替包扎暴露创面的办法,行薄层纱布减压包扎,时间在12小时内,换药时只需要将敷料去掉,直接再次涂药,恢复期每天涂药4次,保持创面湿润即可,应用该药直至创面愈合。

护理:①小面积烧伤病房不需要特别准备,面积较大病情较重则要有良好的暴露环境,以防止交叉感染,室内清洁,温度27~30℃,湿度30%~40%,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空气3次,出入病房换鞋、戴口罩。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接触创面的一切用物消毒处理后使用,废弃物品统一处理。接触的烧伤创面铺消毒后的小棉布单,污染后便于更换消毒,用支被架、烤灯架防止被服直接覆盖创面上。护理人员给患者换药前要洗手,换药后清理用物并洗手。②烧伤早期由于大量血浆样液体外渗,有效循环量下降,仍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第1个24小时液体补充就非常重要,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尿量是反应血容量和肾功能变化最可靠的指标,成人尿量

结果

28例患者中,创面无瘢痕愈合26例,浅Ⅱ度创面18例,深Ⅱ度创面8例均为无瘢痕愈合。浅Ⅲ度2例发生创面感染,为瘢痕愈合,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创面8~11天,深Ⅱ度创面26~45天,Ⅲ度烧伤创面50~60天,所有病例使用湿润烧伤膏后均能迅速缓解疼痛。

讨论

烧伤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其中皮肤热力烧伤(如火焰、开水等)最为多见。据统计,每年因意外伤害的死亡人数,烧伤仅次于交通事故,排在第2位,而且在交通事故伤害中也有大量伤员合并烧伤。中国烧伤年发病率约1.5%~2%,即每年约有2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烧伤,其中约5%的烧伤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烧伤对健康的危害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1/3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是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徐荣锋教授,根据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原则提出的,根据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原则提出的,根据医疗理论和现代烧伤病理学提供的病理资料设计的一种烧伤局部治疗方法,湿润烧伤膏为烧伤湿润暴露疗法之专用药物。自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应用于临床以来,对其评价不一。资料显示,该疗法在止痛、创面不留瘢痕,促进愈合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

临床止痛效果显著。所有病例在使用湿润烧伤膏后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持续用药,则无疼痛,如治疗当中中断用药,则创面疼痛明显,再给该药后,疼痛迅速缓解,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包扎疗法、浸浴疗法、手术消痂法等,且治疗当中多数患者无需经受手术、换药时之痛苦。

本组浅Ⅱ度患者均为无瘢痕愈合。产生瘢痛愈合者为Ⅲ度烧伤,受压及不易暴露部位,不能按时敷湿润烧伤膏,致创面肉芽组织修复过快而上皮腺体组织修复过慢,导致瘢痕形成。

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与原用包扎疗法,浸浴疗法、削切痂疗法的患者比较,多数患者时间稍有缩短,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湿润烧伤膏对促进创面愈合有一定作用。

多数文献报道,湿润烧伤膏无抗菌、抑菌作用,本组28例患者,除2例发生创面感染,新鲜创面感染多为受压部位及不易暴露部位,湿润烧伤膏具有自动引流作用,分析感染原因为创面受压后引流不畅所致,故认为湿润烧伤膏具有一定抗感染作用。

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其操作简单,不需严格的无菌环境,不需敷料,不需特殊设备,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且临床的疗效满意,尤其是Ⅱ度烧伤,我们还发现,本疗法对儿童烧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患儿能合作,无需经受太多痛苦,且愈合时间短,因此,认为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荣祥.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1,2.

2宋红峰,等.烧伤患者的诊治进展.创伤外杂志,2010,7.

3林建英,主编.实用皮肤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7

夏季是烧伤的高发季节,气温高,一些物品易燃易爆,而人们穿着较少,身体暴露比较多,各种烧烫伤问题也如同陡升的气温一样增加了许多,儿童约占50%。

有人认为,烧伤只是一些皮毛损伤,不影响什么,事实上,大面积烧伤甚至可以引起全身性的疾病,成人20%以上的烧伤,儿童10%以上的烧伤,就可以引起休克,如果此时不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就可能导致心、肺、肝、肾脏等多功能脏器衰竭,进而导致死亡,因此,大面积烧伤以后应立即送到专业医院进行救治。就如何预防烧烫伤,以及烧烫伤后如何妥善处理,记者日前采访了武警山西总队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田晋洪。

记者:烧伤分为哪些种类?

田主任:1.热力烧伤:包括由火焰、热水、蒸气、爆炸、热气流、热液、电火花和直接接触热物(如火炉、沥青)所引起的损伤。

2.化学烧伤:是由于身体接触到坏死性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损伤,主要是强酸强碱,碱烧伤较酸烧伤更难处理。

3.电烧伤:常引起广泛的组织凝固性坏死。组织的电阻强弱影响其受损的程度,电阻低的组织更易于受损。电烧伤易发生并发症。

记者:烧伤后如何紧急处理?

田主任:一般烧伤后立即脱离热源,除去衣物,并及时用冷水浸泡或冲洗,时间在15~30分钟,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并减少热源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不可擅自涂抹任何东西,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的床单或衬衫盖住伤口,立即送往医院作首次处理。

记者:烧烫伤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田主任:1.热液烫伤

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以达到皮肤快速降温的目的,不可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使皮肤组织受伤。

脱:充分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帮忙剪开衣物,并保留有沾黏的部分。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

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可减轻疼痛。但烧伤面积大或年龄较小的宝宝,则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而延误治疗时机。

盖:用干净床单、布单或纱布覆盖,不要任意涂上外用药或偏方,以免伤口感染。

送:即使只是受到轻微的烫伤,最好到设置有整形外科的医院求诊。

2.化学性灼伤

无论酸碱度如何,受伤后立刻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60分钟。

绝对不要把受伤部位泡在水里,因为化学物质扩散,易造成更严重的受伤。

若眼睛被波及,应撑开眼睛并以大量的水来冲洗2小时,之后再送医治疗。

3.接触性烫伤

受伤深度与温度及接触的时间均有关系。温度低但接触的时间久,也会造成深度伤口。

若皮肤为红色或有水泡时,则需经过冲水、泡水的过程,再送医治疗。

若皮肤为焦黑或变白如蜡状时,为深度烧伤的征兆,可不必经过冲水、泡水的过程,而直接送医治疗。

4.火焰烧伤

停止:身上着火时,可用棉被或大布单包住,此时切勿奔跑,以免助长火势。

倒下:双手掩住脸部就地卧倒。

滚动:卧倒后滚动或只以大块布巾包住灭火。

冷却:等火熄灭后,再依热液处理方法处理。

5.电灼伤

要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电线移开。当失去知觉时,要先检查呼吸、心跳,若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同时尽快到医院治疗。

一般而言,电灼伤后受伤程度较深,且伤害多在体内,可不必经过冲水、泡水的过程,而直接送医治疗。若衣服着火烧伤则仍然需以火焰烧伤的方式先处理。

记者:如何预防烧烫伤和电击伤?

田主任:远离电源、热源,不要玩火,厨房、客厅、卫生间、卧室要注意热水、热液,化学品、电器等尽量放在安全地方,提高社会防范和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烧烫伤和电击伤的发生率。

记者:烧烫伤后怎样急救与转送?

田主任:急救的要点可概括为:一灭、二查、三防、四包、五送。

一灭就是灭火第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和致伤原因。

二查检查全身,如不做初步的全身检查,就会只顾烧伤,而忽略其他合并损伤,给伤员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如煤气中毒引起的烧伤,对中毒要予以相应的处理。化学烧伤时,不能忽略全身中毒的解救。

三防就是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污染。烧伤的疼痛和伤员的情绪恐惧,有时会发生休克,可用针灸止痛,或皮下注射杜冷丁50mg,或吗啡10mg(有颅脑外伤者除外),或其他止痛药物。

伤员如出现烦渴要水的早期休克症状,可给淡盐水少许,多次饮用,不要让伤员单纯喝白开水或糖水。更不可饮水过多,以防发生胃扩张和脑水肿。有呼吸道烧伤者,应注意口腔和鼻腔的卫生,清除泥土和异物,随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检查、搬运伤员时,要重视保护创面,防止污染。

四包就是用干净的衣物,包裹伤面,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外,创面一般不作特殊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用干净被单包裹伤面。

五送迅速把伤员运送就近医疗单位。转送时需要注意:1.保证输液,减少休克发生的可能性。2.保持呼吸道通畅。伴有吸入性损伤者,轻度需抬高头部;中度需气管插管;重度需气管切开。3.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成人最好保证80~100ml/h;小孩1ml/h.kg。4.注意创面简单包扎。5.注意复合伤的初步处理。6.注意患者保暖。7.运输途中要尽量减少颠簸,减少休克发生的可能性。

记者:儿童烧烫伤有哪些紧急处理方式?

田主任:烧、烫伤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婴幼儿(特别是3~5岁小孩)智力发育快,好奇心强,活动范围大,没有辨识危险的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差。

在处理任何烧烫伤时,爸妈或家人都应先冷静下来,伤口范围占整体面积的10~20%左右的深度伤口时,就需要入院治疗。烧烫伤的安全检查大多无法立刻判断,万一受到感染还会使得深度的组织发生障碍,所以千万要避免不干净的处理手法。

烧烫伤紧急处置的第一步,是降温。穿着裤子和袜子被热水泼洒到时,若无法马上脱下,可泡到浴缸里再脱掉,接着再用洗脸盆、舀水盆或浴缸中的水浸泡烧伤的部位,用自来水大量冲洗,使伤口降温。3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的降温时间即可。

伤口面积过大时,宝宝身体容易受到风寒,最好能中间稍事休息后再继续降温工作。冷水降温不只可以延缓烧烫伤所引发的组织障碍的速度,还具有镇痛的效果,最好不要涂抹油膏。降温后直接盖上消毒药布、干净的手帕或纱布送往医院治疗。

记者:预防儿童烧烫伤,家长应注意什么?

田主任:1.抱孩子的时候不要端热饮料或较热的食品。

2.不要把热的食物或者开水放在桌子边缘。比如刚煮好的热汤、热水或热奶,都应放在幼童摸不到的位置。

3.尽量让孩子远离厨房,最好把厨房的门锁上。

4.在厨房做饭菜时,人不离开或关上门,以防止孩子的突然闯入。

5.点火用具,如打火机,火柴等放在孩子不易取到的高处。

6.从微波炉中取出食物时,使孩子不在周围或厨房;电饭煲等热容器不要放在地上和低处。

7.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使孩子不易碰到。使用发热的电器时,应注意电线或延长线的位置,以免家人走动时拉扯或绊倒,造成翻倒烫伤。

8.不要将幼儿单独留在卫生间,放洗澡水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大人须先试水温,再让幼童进入;如果洗澡盆洗澡时在澡盆里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9.电动玩具在给幼儿玩时,要检查其电路和电池是否完好。

10.卧室内不要放点火器具。

11.家长不要在床上吸烟,家中应准备灭火器。

12.一旦发现孩子被热水烫伤,应立即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后送医院。如果是大面积烫伤,可用冷水浸过的毛巾简单冷敷,然后立即送往医院。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8

朱兆明教授自1956年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至今。已从事烧伤及烧伤后整形的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了。据统计,他参与治疗的烧伤患者达4500余例,总有效率达95.48%,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参与治疗烧伤后所遗留的各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000余例。尤其对特大面积烧伤后畸形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在采访中。朱兆明解读了烧伤治疗的“三大难关”,即“休克关”、“感染关”、“创面处理关”。他说,只有把好这“三大关口”,才能保证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顺利恢复。

“休克关”:丰富的临床知识和责任心是关键

烧伤是一种因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的外伤性疾病。轻微烧伤时,可引起皮肤、黏膜等组织损伤;大面积严重烧伤时,可引起全身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在出现休克、脓毒症等并发症时,可进一步引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朱兆明教授说。烧伤治疗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休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如并发休克,又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死亡率很高。而且还会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朱兆明教授为记者解释了烧伤导致休克的机制:无论烧伤的深浅或面积的大小,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均为体液渗出。其病理生理变化为。烧伤区及其周围或深层组织中,内皮细胞损伤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随着血液循环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并自创面渗出;组织水肿除了发生在局部。还可以不同程度地见于身体未烧伤部位,尤其当烧伤面积较大或是重度烧伤患者,其渗出液体量会急剧增多。如果抢救不及时或不当。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发生的体液丧失时。则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导致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进而发生休克。

朱兆明教授指出,由于大量体液外渗。烧伤休克临床表现为低血浆容量、血浓缩、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烧伤后体液从毛细血管渗出至大量丧失有一个发展过程,可能在伤后即刻到数小时内发生。因此,争取时间是解决“休克关”的一个重要因素。迅速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等。可改善组织血液灌流,休克多可被纠正或防治。

对于烧伤休克的治疗,朱兆明教授的经验是,当烧伤面积大于10%以上时,轻者口服含盐饮料,不宜大量饮用纯水,以免发生水中毒:重者则需静脉补充等渗盐水、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或血浆等。输液量和输液内容可根据烧伤病人的体重、烧伤面积初步计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量、输液内容和输液速度。他还指出,体液渗出持续时间一般为36~48小时。严重烧伤时可延至48小时以上:随后血液动力学指标趋于稳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多逐渐恢复正常,水肿液开始回收,组织水肿逐渐消退,创面变干燥。此过程称为水肿回收期。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其血液可出现稀释现象,尿量与尿钠排出增多。此时如不注意,仍继续大量输液,则有发生循环血量过多和脑水肿、肺水肿的危险。

朱兆明在总结如何攻克烧伤患者的“休克难关”时说,医生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烧伤专科基础医疗知识和经验外,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医生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二是具有科室协作意识,因为病人可能出现并发症、合并症,有时需要其他科室如普通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及内科等合作会诊、治疗,因此,科室间的协同努力也是克服“休克关”的重要保障之一。

“感染关”:兼顾短期和长期、局部和全身

朱兆明说,在临床上,烧伤治疗的第二关就是急性感染期的抗感染治疗。因为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渗出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并且在深度烧伤区周围有血栓形成,致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和代谢障碍,自身的抗感染物质和全身应用的抗感染药物均很难到达局部,造成更难以控制的细菌繁殖。因此。继休克后或在休克的同时,急性感染是对烧伤患者的另一个严重威胁。而且烧伤越深、面积越大,感染机会就越多、越重。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烧伤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

引起创面感染的细菌的主要来源首先是伤后的污染,包括伤员住所的空气,接触的人员、物品,伤员呼吸道、消化道细菌的污染等:其次是残留在残存毛囊、皮脂腺和周围健康皮肤褶皱中的细菌;再有,近年的研究已证明,在严重烧伤时,由于应激反应和缺血、缺氧,肠道黏膜屏障失控,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可突破黏膜屏障,经淋巴液、血液迁移至全身,并可到达烧伤创面。导致肠源性感染。可见,造成感染的“细菌敌兵”是从多个渠道侵入人体。造成不同情况的破坏的。

朱兆明指出,如果感染未得到控制而继续发展,除可引起创面加深、水肿、回收延缓等情况外,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Yesponscsyndrome)、烧伤创面脓毒症(burnwound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导致死亡。因此,烧伤感染的预防,尤其是全身性感染的预防是急性感染期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预防感染的主要原则有:一是积极维持、提高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全身支持疗法,尤其是营养的支持;二是及早移除坏死组织,减少有害物质;三是及早封闭创面。

烧伤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二是与吸入性损伤有关。吸入性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气管一支气管炎、肺水肿、支气管阻塞、肺萎陷或肺不张。这些病变可导致肺部感染,发生肺功能不全或衰竭。肺功能不全不仅可反过来加重肺水肿和肺部感染。形成恶性循环,而且还可加重缺氧和低氧血症,进而引发多脏器损害或易于发生全身性感染。

对于各种抗感染药物。朱兆明教授如数家珍,他强调,医生应熟悉每一个抗感染药物的性质,熟练掌握各种时期和不同性质的感染所应用的联合药物。

朱兆明教授认为,对于“感染关”,要长期提高警惕。只要患者的烧伤创面没有完全治愈,就一天也不可忽视。同时,还要兼顾局部情况和全身情况。

“创面处理关”: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

朱兆明教授认为,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烧伤后出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创面所引起的;而伤员从烧伤到治愈,整个治疗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程中都存在创面处理问题。烧伤创面常左右烧伤病情的变化。创面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病情的发展、预后和转归。

对于创面处理的主要目的,朱兆明教授强调,清洁、保护创面可避免或减轻感染,使浅度烧伤按期愈合;深度烧伤及早清除坏死组织并及早封闭创面,能够减轻局部疼痛,可使创面愈合后不留瘢痕或少留瘢痕。最大限度地恢复形态、功能。

早期创面处理的目的是迅速清除创面上沾染的污物、细菌和一切有害物质,防止创面感染,保护创面勿再加深,促使其早日愈合。早期创面处理主张采用简单清创术。一些特殊烧伤的创面要根据不同的致伤因素和特点给予及时处理,创面处理的整个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

据朱兆明教授介绍,创面处理根据不同的烧伤特点以及烧伤程度等,可采取局部治疗、包扎疗法、暴露疗法、脱痂疗法、手术疗法等处理方法。例如。对于确诊为Ⅲ度烧伤的创面。进行手术切痂植皮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因为这样避免了局部和全身发生感染,减轻或防止瘢痕增生和挛缩,可以保持比较满意的形态和功能效果。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对Ⅲ度烧伤切痂、植皮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和普及推广,是我国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取得重大成就和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据记者了解,从1973年起,朱兆明教授就开始从事-196℃低温贮存皮肤的研究,他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皮库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急救,其研究深入程度、贮存皮肤的质量和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朱兆明利用所贮存的异体皮抢救了近千例严重烧伤患者,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87年以来,朱兆明又开展了玻璃化贮存皮肤的工作,使贮存皮肤的活力提高了20%。此方法为国内外该领域首创。

25年来,朱兆明对皮肤的消毒、抗冻液的选择、降温复温速率的控制、各种皮肤活力测定方法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此外,他还对在4℃、-20℃、-80℃环境下的皮肤贮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9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因在家进行自我理疗不当造成意外烧伤的病例并不少见,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老年人家庭理疗不当致烧伤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0~88岁,平均78.8岁;其中空巢家庭9例,与子女或保姆共同居住2例。本组患者均伴有2~10种各种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4例,脑卒中后遗症2例,睡眠障碍2例,视力减退者4例,听力减退者3例,脊柱性疾病8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6例。致伤原因,11例患者中拔火罐致烧伤6例,中药熏洗致烧伤2例,艾条灸致烧伤1例,红外线烤灯理疗致烧伤1例,频谱仪理疗至烧伤1例。烧伤部位、面积与深度,11例患者分别为Ⅰ度~深Ⅱ度的程度不等的烧伤。因拔火罐致烧伤的部位,均在颈、肩、胸背及腰背部,分别为8~19处多发圆形小面积浅Ⅱ度烧伤,1%~3.0%tBSa;因中药熏洗致烧伤的部位为足部,同时存在Ⅰ度~浅Ⅱ度的烧伤,其中浅Ⅱ度1%~1.5%tBSa;因频谱仪及红外线烤灯理疗致烫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同时存在Ⅰ度~浅Ⅱ度的烧伤,其中浅Ⅱ度0.5%~1.0%tBSa;因艾条灸致烧伤为小腿3处点状烧伤,其中2处浅Ⅱ度,1处为深Ⅱ度烧伤。

方法:本组病例均在门诊治疗,8例由于烧伤范围较小,在浅Ⅱ度以内,在干休所卫生所门诊治疗。另外3例患者因烧伤范围较大或程度重,送体系医院门诊治疗。浅Ⅱ度烧伤患者,碘伏消毒创面,水泡

结果

10例浅Ⅱ度以内的烧伤,在门诊经过消毒、处理水泡、反复换药,配合外涂meBo(湿润烧伤膏)等治疗,病程持续2~3周,完全愈合。1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经切痂后直接缝合,封闭创面,反复换药,一期愈合,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和良好的外形,病程持续约6周。

讨论

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空巢家庭比例高。②基础疾病多,且合并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者多,烧伤多发生于在家自我治疗关节、软组织疾病的疼痛性症状过程中。③致烧伤的原因均为持续性相对低热接触。主要为中医传统方法[3-4],如中药熏洗、艾条灸等。其中拔火罐致烧伤者最多,可能因拔火罐接受度高,使用人群广,易学,易操作。但因其对组织的负压作用,与热效应有协同作用,促使了损伤的发生。上述疗法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并不不易准确掌握。④本组患者中普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认为中医传统方法安全,没有不良反应;采取这些治疗时,皮肤出现瘀斑、水泡等被认为是身体有病的表现。为达到“拔毒”治病的目的,在使用拔火罐、中药熏洗、艾条灸、红外线烤灯、频谱仪等理疗时,常常追求尽可能长的理疗时间、最大的耐受限度等,导致低温烧伤的发生。⑤本组老年人病例多为创面清洁的局部、小面积烧烧伤,顺利愈合,未影响身体功能,预后相对较好。⑥对于此类老年人创面较清洁的小面积浅Ⅱ度以内烧伤,可实行门诊和家庭式治疗,患者乐于接受,无需给与不必要的全身治疗,预后良好。但烧伤范围较大或程度重、或基础疾病不易处理,应及时送医院专科治疗,根据烧伤部位与深度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使创面得到及时修复[5~6]。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烧伤发病率逐渐升高,60岁以上烧伤患者占总烧伤患者的9.18%~20%[7]。老年人群在生理、病理、疾病诊治、生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运动能力下降,痛、温、触觉变迟钝,对温度的耐受阈值高;皮肤及四肢的血液循环差,温度低、怕冷;皮肤的退行性改变使皮肤萎缩变薄,肌肉容量减少;各种疾病,如神经、运动系统疾病、软组织劳损性疾病易产生程度不等的疼痛,治疗效果差,且疼痛易慢性化,无特效治疗,对老年人生活和身心带来极大困扰。当前老年人单独居住比例较高,他们必须独立完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看病,但到医院就诊繁琐,尤其老年人,更视为畏途,为了解决病痛,减少麻烦,有时会选择在家中自行采取简单易行的治疗办法。中医传统疗法较易为老年人接受,如拔火罐、艾条灸等。由于上述多个因素,使老年人在自我医疗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暴露在相对低热或高热的物体,增加了发生烧伤的潜在危险。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可以耐受44℃的温度,接触45℃的温度4~6小时可以致皮肤组织不可逆的损伤,随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损伤越重,接触75℃的温度1秒可以致皮肤表层细胞贯穿性损害[1]。

本组老年人患者病例样本数量较少,但烧伤的发生具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就和意外因素,在老年人群中具有普遍意义,对预防老年人意外伤害和医疗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为减少老年人意外烧伤发生率,降低危害程度,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①应强化预防第一的观念,调查老年人是否有居家自我理疗的习惯,发现隐患,采取对策。②如老年人坚持在家中自我理疗时,应对老年人及家属或陪护进行培训和指导,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操作要点,如每次理疗的时间、强度等,讲清可能带来的危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对老年人自我理疗应当进行监护。③对老年人进行烧烫伤知识教育,了解简单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烧伤,应尽早就诊和救治,防止损害加重。

参考文献

化学烧伤的处理方法篇10

[关键词]残余创面;浸浴;蛋黄油纱;贝复济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9(c)-0101-03

[abstract]objectiveStudythemethodsindealingwithburnpatients’residualwoundsduringthelateperiodoftreatmentandtheeffects.methodsDividethe62patientswithresidualwoundsadmittedintoourDepartmentofBurnbetweenFebruaryof2012andoctoberof2014intotwogroups,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Basedonimmersiontherapy,the32casesintheexperimentalgroupusedeggoilgauzeandBfgf-toritafortreatment,whiletherestinthecontrolgroupusegentamicingauzefortreatment.thenthewoundhealingeffectsinbothgroupshavebeenobserved.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showed84.3%ofsignificantefficiency,whilethecontrolgroupshowed60%ofsignificantefficiency.theresultshowedthatthesignificantefficiencyofwoundhealing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0.01

[Keywords]Residualwounds;immersion;eggoilgauze;Bfgf-torita

深度烧伤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经过前期治疗,创面大部分愈合,但由于多种原因,如较深的深Ⅱ度创面勉强自愈后破溃,或大面积烧伤由于皮源有限,采用邮票状及网状植皮后感染损伤,或皮片间隙过大,后期常常遗留大小不等残余创面,残余创面如处理不得当,往往创面经久不愈,甚至会逐渐扩大,以致需要再次手术植皮修复,如能处理得当,可以经过保守治疗修复,少部分病例即使不能完全愈合需要手术植皮修复,也可以减少植皮面积,这对于皮源有限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是非常有意义的。该院烧伤科在2012年2月―2014年10月共治疗深度度烧伤患者后期残余创面62例,采用创面联合应用蛋黄油纱及贝复济喷剂,及单纯运用庆大霉素纱布对照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该院烧伤患者共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5~61岁,平均年龄(31±2.5)岁,烧伤面积12%~92%,三度10%~55%,创面分布于全身各处,致伤原因其中热液烫伤32例,火焰烧伤28例,化学烧伤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例,后期残余创面形成时间(22~72)d,单个病例残余创面2~20余个不等,平均每例患者5个,其中有12例患者单个残余创面大于3cm×3cm,对患者创面均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其中38例创面为感染创面,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多见,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为5~61岁,其中5~17岁9例,18~40岁10例,41~65岁11例,平均年龄(31±2.1)岁,烧伤面积1,2%~90%,其中11%~50%15例,51%~80%9例,80%以上6例,平均烧伤面积为(58.5±7.8)%,烧伤深度为Ⅱ~Ⅲ度,烧伤原因,热液烫伤16例,火焰烧伤13例,化学烧伤1例,合并糖尿病1例,残余创面面积1.5cm×1.0cm~4.5cm×5.0cm,试验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6~61岁,其中6~17岁10例,18~40岁9例,41~65岁13例,平均年龄(32±1.8)岁,烧伤面积13%~92%,其中11%~50%15例,51%~80%10例,平均烧伤面积为(59.3±8.2)%,烧伤深度为Ⅱ~Ⅲ度,烧伤原因,热液烫伤16例,火焰烧伤15例,化学烧伤1例,合并糖尿病1例,残余创面面积1.8cm×1.0cm~4.5cm×5.5cm两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致伤原因、创面大小、深度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措施与方法

1.2.1共同措施两组患者均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主要为纠正患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防治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为糖尿病患者,其治疗必需控制患者血糖为前提,处于烧伤后期的患者,此时创面大部分已封闭,胃肠功能已大部分恢复,一般不需静脉营养,以胃肠道营养为主,以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营养丰富的物质。同时创面行分泌物培养确定创面有无细菌感染及感染菌种。烧伤创面感染常见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病程后期创面感染逐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一般情况下,如果创面周边正常组织有红肿、疼痛等蜂窝组织炎征象,考虑创面细菌数量大,毒力强,可能存在侵袭性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抗感染,仅有创面培养细菌生长而无侵袭性感染征象不必静脉应用抗生素,通过加强创面处理控制感染。创面处理根据创面大小及部位先给予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浴,水温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以38~39℃为宜,室温保持28℃,浸浴液不加任何药物,浸浴时清洁正常皮肤、创面及已愈合创面,尤其是创周组织,用擦洗的办法,力度以不损伤新生上皮为宜,将表面痂壳尽量去除,残余创面基底大多已是肉芽组织,将肉芽组织刮出至纤维板层,以利创周上皮爬行,创面浸浴后再用洗必泰溶液清洁创面。

1.2.2试验组纱布拭干后创面喷洒贝复济喷剂,贝复济(国药准字s10980077),每次262.5iU/cm2,1次/d,然后外用蛋黄油纱覆盖,蛋黄油为新鲜配制,方法是先将土鸡蛋煮熟,去除蛋清,将蛋黄放进锅里用文火煎炒,直到转化为深褐色的油状液体,即为蛋黄油,将蛋黄油消毒,放入无菌纱布,制成蛋黄油纱布备用,常温下保存,蛋黄油纱覆盖创面时超过创缘0.5cm,如无明显感染,隔日换药一次。如果残余创面位于肢体创面且分布散在,也可以简单包扎,便于护理。对照组:创面清洁后外用庆大霉素纱布湿敷。

1.3疗效评定方法

创面愈合情况。优:创面愈合时间≤7d为优;良:创面愈合时间在8~14d为良;中:15~21d内创面全愈合为中;差:21d以内不能愈合为差,显效率=优+良/总例数×100%,有效率=(优+良+中)/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试验组显效率为84.3%,对照组显效率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01

3讨论

目前处理残余创面的有效措施为浸浴疗法[1-2],浸浴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清除创面分泌物以及坏死痂皮,可以大大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及毒素,使之不容易向正常组织侵袭而造成感染扩散,同时,温水可改善及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患者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但是单用浸浴疗法虽可以清洁保护创面,减轻感染,但缺乏有效促进创面生长的作用,在烧伤的临床治疗中,快速地促进创面愈合及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是治疗的关键,而创面愈合是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并高度协调、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3],针对创面愈合的多种因素及环节,找到加速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减少疗程,有着重要意义,实验试验联合运用蛋黄油纱及贝复济后,在1~2周愈合的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蛋黄油纱联合贝复济确实有加速创面生长的作用,而在3周内愈合的病例数分别为31例、27例,分别有1例、3例未愈合,有效率分别为96.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是因为残余创面基底大多已无残存上皮岛,只能靠创周上皮组织爬行修复,一般认为,创面如果大于3cmx3cm不经植皮多难自愈[4],因此残余创面能否愈合,创面面积大小是很重要的,蛋黄油纱及贝复济虽然能促进生长,但创周上皮的爬行生长能力终究有限,创面面积如果过大需植皮修复。

蛋黄油为雉科动物家鸡鲜卵的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滋阴养血润燥、敛疮生肌长肉之功效,用于治疗烧烫伤古已有之,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良方,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测出蛋黄油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卵磷脂、油酸、亚油酸、脂肪、锌、铁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蛋黄油还具有改善烧伤创面局部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增加修复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及促进上皮再生作用,对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具有积极作用[5],有报道证明,在体外实验中,蛋黄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6],蛋黄油由于含有多种对创面有用的物质,具有抗炎、抑菌、镇痛和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效果,从而成为创面修复的良好外用药。

贝复济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在炎症期对创伤细胞有明显趋向活性,能诱导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向创伤部位活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胶原含量和增加创面上皮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还能刺激修复细胞内的蛋白质及细胞大分子的合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主动修复创面,有效促进创面愈合[7-8],贝复剂联合应用蛋黄油纱加速了创面的愈合。如果残余创面面积过大,超过了创周上皮的爬行生长能力,需要后期手术植皮,此时能愈合的创面均以愈合,减少了手术植皮面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皮源有限的患者是有利的。

蛋黄油是中国古老的治疗烧(烫)伤的良方,具有抗炎、镇痛、抑菌及促进创面生长的作用,而贝复济是生长因子类基因工程药物,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已得到肯定,试验证明两者在烧伤创面浸浴基础上的联合应用,减少了创面的愈合时间,是烧伤残余创面治疗的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庆兵,于冶,肖贵喜,等.浸浴结合银离子敷料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疗效[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2):203-204.

[2]雷涛,李彬.浸浴疗法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6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0):4493-4494.

[3]严龙宗,陈斌.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6):8096-8100.

[4]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2-75.

[5]孙树.蛋黄油促进大鼠Ⅲ度烧伤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0):1124-1126

[6]谢欣梅,庞晓斌.醇提蛋黄油治疗烫伤的药效学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2):98-101.

[7]胡毕亿.bFGF结合远红外线对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565-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