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医学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13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1

关键词:医学;儿内科学;教学评估

作者简介:代继宏,儿科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导师。

教学评估系统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及时发现、调整并纠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与不足,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1]。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儿科系)是全国四大儿科系之一,部级重点学科,儿科学为部级精品课程。尤其是小儿内科学教研室一直非常重视教学建设工作,将教学评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对2010―2011学年小儿内科学教学评估表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010―2011学年共有12名教师分别承担小儿内科教研室对儿科系、医学系等本科大课教学,我们对这12名教师均进行教学评估。

2.方法

分别采用同行评估表和学生评估表,各自含10个项目,分别从教学态度、对学生组织纪律的要求、备课及对教材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语言的应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专业词汇的应用、教辅应用、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每个项目有不同的分值及权重比例。在总结分析时,根据教龄,将教师分为“>15年教龄”和“

二、结果

无论同行评估还是学生评估,呈现一致性趋势。得分较高项目为:教学态度、对学生组织纪律的要求、备课及对教材理解、语言的应用、专业词汇的应用。这显示经过多年的教学制度建设,尤其是师资选拔制度(讲课比赛、试讲等)、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等强化培训和实践,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高年资教师在这些方面均表现较好,得到较高评价。

对“>15年教龄”和“

三、讨论

过去数十年,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机构一致努力寻找正确、可靠和与时俱进的评价方法,以促进教师和受训者得到提升[3]。而医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其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其目的是改进教学,并可作为教师聘任、晋升的参考依据。将同行评估和学生评估结合起来评价,不失为一项综合评估方法。例如: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自1978年起,有80%的学校鼓励学生对教学做出评估,到1986年增加到87%(96所)医学院校,只有9%对此未做明确规定[4]。本文调查显示,本校儿科学院小儿内科教研室一直采用同行评估和学生评估的方式综合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与国内外评估状况基本一致。

普遍的观点认为,教龄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我们在分析时也注意教龄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根据教师教龄特点,我们将所有教师分为“15”年两组,发现10项评价项目中差距不大的,主要体现在较易受教学经验影响的一些项目,如:启发引导,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讲授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讲透等。进一步证明了教学过程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经验总结和积累。但是,我们也发现,个别教龄较长教师某些项目得分反而低于教龄较短教师,如:对教辅手段的应用。体现教学过程必须与时俱进,仅凭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先进的教辅手段,尤其是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掌握和应用。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如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通过使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60条)对中国八所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全方位观察、各种测试等进行[5]。可以客观反映医学教学的优势和所存在问题,并进一步进行横向比较。同时,注意评价方法的标准化、对评价结果的正确分析也非常重要[6]。

总之,在新的医疗条件下,探索客观、可靠、有特色、能正确反映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法,对提高医学教育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海珠,王汉琦,杨棉华.汕头大学医学院网上教学评估系统之我见[J].教育信息化,2004(8):26―27.

[2]张翠华.论医学教学评估[J].农垦医学,2008,30(2):148―149.

[3]malcolmCox,Davidmi.assessmentinmedicaleducation[J].nenglJmed,2007,356,387―396.

[4]LancasterCJ,SmithiK.SurveyofpracticesinevaluatingteachinginU.S.medicalschools,1978and1986[J].Jmededuc,1988,63(12):912―914.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2

美国医院的学科评价由民间自发的评估机构完成,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学后教育鉴定委员会”(Copa)下设的“专业鉴定团体委员会”(aSaB),属于全国性、非官方性的评价机构,目前,学科评价正向着更有效的指标体系发展,如DRGs分组就是按疾病的系统和器官分组,根据疾病主要诊断、是否手术、患者年龄、有无并发症4个方面进行综合平衡,调整了由混合病例组成的患者结构,建立消耗上相对齐性的患者分组,以便合理地评价医疗投入与效益情况,同类的评价指标还有疾病的严重度指数(Severerityofillness,SLL),单一指标的调整(adjusted)率等,这些指标设置的目的都是使评价的可比性更好。日本的医院对评估的设置和认定归国家统一掌控,而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修改由医疗协会或大学的医局来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一般不参与,这些标准已成为绝大多数医务卫生工作者自觉和严格履行的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国内外医院在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别,与国内医院状况不同,国外医院对学科的评价仅集中在医疗方面,未见包括医疗、科研、教学、人才等多方面综合评价的报道。国外医院评价工作在制度建设、标准制定和具体做法上已趋于成熟,各国都把医疗质量作为医院评价的核心,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外的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紧张等实际问题,国际标准的引进必须结合我国医院和患者的具体需求,建立真实反映我国医院基本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现状

我国开展系统性学科评价比欧美国家起步较晚,近20年国内在医院学科的综合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国内学科评价大致分为3类:①鉴定评价(验收评价):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依据一定的审核标准,审定学科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是否按要求开展工作,判断其取得成绩的价值,例如国家、省市对医院重点学科的总结验收即属于此类。②水平评价:是对同一类学科进行水平上的评定并进行排序。近年来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展开的若干学科的学位授予质量评价等有关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都属于该类评价。③选优评价:是在鉴定评价、水平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明显体现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具有吸引力强、竞争激烈和有特殊的激励作用等特点,如临床、医技重点学科的遴选,军队专科中心、研究所的选拔等都属该类。

在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评价体系中,国内综合医院一般多采用等级指标,1995年总医院把评估指标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学科发展方向、学术队伍建设、学术水平、医疗护理工作、教学工作、思想建设和管理等要素。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宁方芹等认为,一个临床学科的水平完全可以从医疗、教学、科研水平中得到体现,再加上学术梯队及学科发展方向,就构成了该院临床学科评估标准指标体系的4大部分,这4个一级指标都相当重要,因此权重系数都定为0.25。第一军医大学葛长荣提出的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学术队伍、医疗水平、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条件建设与管理、学科辐射渗透、可持续发展能力7项。杨光业等在对广西省第一批医药卫生重点学科进行评审时设立了学科带头人、学科设置、科研水平、技术水平、人才培养、研究条件、管理水平7项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

第三军医大学刘卫东等在评估指标中列举出学术队伍、医疗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条件建设与管理5个一级指标。江苏省卫生厅赵芳等将考核评估分为21个一级评估指标61个二级评估指标,主要考核学科主攻方向进展情况、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履行职责情况、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情况、学科发展规划执行情况、重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重大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情况、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取得的课题经费、科研支撑条件的改善、学术活动及发表的论文等。湘雅医院则把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两个“龙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2005年底开始制定学科建设评估指标和标准,连续5年对医院的医疗研究科室进行评估和绩效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北京工业大学采用“投入-产出比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体现学科建设前后增量变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综合国内情况,总体来说对评价体系中医疗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等指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已无争议,尤其在医疗评估中部分借鉴了国外的标准,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在以下方面仍需完善:①明确医院综合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重视医院人文环境的改善;避免单纯追求指标值的升高。②评价指标体系要简明而科学,各级指标的权重设置应科学客观,尽量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参考国外经验划分出核心与非核心指标,并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涉及多个考核体系的指标尽量共享,避免重复评价。③权威规范的评价机构及监管机制亟需建立,需要设立专门机构由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开展评估工作,评估数据客观真实并采用统一的采集标准,评估过程有统一的监督流程,公开评价结果,以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公正,使医院与员工个人发展战略协调一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推进医院绩效管理工作。

医院学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制订方法

1选择评价指标(evaluationindicator)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考察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选择能主要反映事物本质的指标,要求明确、具体、可行、可靠。选择方法通常分为两类:①凭经验选择指标,即根据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来分析各个影响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挑选代表性好、有一定区别能力又相互独立的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方法有系统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专家访谈法,可以同时较好地筛选定量与定性指标。国家或军队医院等级划分标准、军队医学研究所(中心)评分标准、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及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都是目前较完善的指标体系。②通过计算筛选指标,如多元相关(或回归)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回归岭法、聚类分析法,这些方法客观性好,由于只限于定量指标,故常与第一类指标选择方法结合应用。

2评价指标的权重估计目前用于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定权法和客观定权法两类,前者包括专家会议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后者包括多元回归及逐步回归中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计数资料判别分析中的指数、计量资料判别分析中的各因子贡献率和主成分分析中的因子载荷和贡献率等。由于定权有一定的主观性,用不同方法确定权重可能不尽相同,权重分配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说明其特定条件。

3评价指标等级的确定根据资料类型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指标等级“,专家评分法”是由专家组根据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来确定指标的等级划分,一般采取从高分到低的取值原则,高分为优、低分为劣,适于定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离差法”是在计算某指标的均数与标准差的基础上,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划分评价等级,多用于正态计量资料“;百分位数法”用于不明分布或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例如若某指标以大值为优,小值为劣,则可以分别以97%分位数、84%分位数、50%分位数、16%分位数、3%分位数等划分等级;此外,“标准分法”及“分组指数法”等也可以用于等级确定。

4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主要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加权综合法、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逼近理想排序法、秩和比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如“综合指数法”考虑了评价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不同评价指标没有权重区别;“加权综合法”考虑到指标权重但最后结果受权重估算方法的影响大;“模糊判断法”则应用于不易定量的指标,其等级间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情况“;秩和比法”具有非参数统计的优缺点“;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由美国学者萨蒂(aL.Saaty)”1973年首先引入教育评估领域,以解决权重的确定问题,它采用一种多目标、多标准的两两比较方法,对一评估指标系统列出其各项指标的优先顺序和权重系数,这种方法把专家的经验认识与理性的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相互比较中做出判断和决策,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逐层比较关联因素的评价方法,它在权重的确定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实际学科评价中常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SaS与SpSS统计软件包集成了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通过统计软件包完成数据库建立、统计制表、统计描述和推断到数学模型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医院学科建设评估的应用及前景

医院根据学科建设评估结果,可以进行多个专题的专项总结,用于完善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为医院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分析总结学科建设评估结果,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对重点学科实行动态浮动管理,对学科建设水平高的科室,在资金、人员、物质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帮助、重点倾斜;对于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重点扶持,促其进步;在评估中发现反响强烈的严重影响学科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人员编制、仪器设备的添置与更新、资金不足等,可以利用评估的契机予以理顺和解决。医院各科室根据评估意见重新调整学科的建设措施和规划,按照新方案进行学科建设,使医院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

学科建设是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医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国家医改新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的出台,医学学科公益性的性质重新得到了应有的放大、现代医院学科建设的思路也不断清晰、要素不断明朗;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学科群建设进一步深化;通过卫生经济学方法去研究学科建设的策略,关注卫生经济学与市场经济效益关系,在拥有效益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和谐的学科建设氛围至关重要;注重以转化医学思想指导学科建设将为新世纪医学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开创医院发展的新局面。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3

在对医疗水平评价方面,有的系统采用了4项内容,即门急诊人次、出入院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治愈好转率;有的系统则有多达23项的评价内容,包含了诊疗数量、病例分型、诊断符合、出入院符合、危重症及抢救成功率、医疗事故或投诉发生数量、床位使用及周转、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接受外单位人员进修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在本研究的24套评价系统中,有2个系统提出对技术特色的评估,采用的方法基本是申报单位自举代表本专业特色和较高医疗水平的病种诊治情况,由评审专家根据材料进行评价。

分析与讨论

1学科评价应体现临床学科的核心任务

临床医学学科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质量,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在某一临床医学专业领域内构建临床技术特色,开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扩大专业技术的学术影响度和社会知晓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因此,临床医学学科的评价评估应紧紧围绕并体现出学科的核心任务。本研究所收集及分析的各级临床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涵盖面比较广,包括了医疗、科研、教学和学科队伍等反映临床学科基本功能的指标,但是医疗水平和质量指标所占的权重比例并不高,从而使学科评价的重点与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有所不一致,缺乏医疗技术水平在学科评估指标中对于学科建设方向的指向作用。因此,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应紧扣临床学科的建设目标,体现出医疗技术水平及诊疗特色等临床学科的核心任务,突出临床学科的核心功能即临床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及技术特色;通过指标设置及权重,强化临床医学学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及质量属性。

2学科评价应着重考量临床技术特色

临床技术的“特色”的含义包括2个方面:一是指这种技术具有先进性,具有优良医疗质量或具有独到性;二是指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度,得到了学术界和患者的认可。这种基于某种疾病诊疗项目的特色医疗技术是临床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反映其主攻方向和内涵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本研究所涉及的24套评价系统样本中,只有2套系统对临床技术特色进行评价,说明对临床技术特色的评价还需引起关注,要引入有关技术特色的评估内容,并以此作为建立学科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技术优势和培养人才的行为导向。

应正确把握和评价临床学科建设中科研的作用

科学研究的项目和成果一直是各级学科评价的重点,指标所占的权重比例接近全部指标的1/3,评价内容涉及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专利和科技奖励等,尤其注重被SCi收录论文的数量和杂志影响因子的高低。过高的科研指标权重既不利于倡导建立着重于解决临床问题的科研导向,也反映出目前医学科学研究中存在着重基础、轻临床的现状。而以作为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成效主要评估指标的偏差,更忽略了临床科研的真正意义。对于学科建设的评价必须包括有临床科研的水平和相应成果。要观测科研项目与学科发展主攻方向的一致性、课题的连贯性,鼓励开展具有当地特点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建立规范化诊治的研究和针对临床方法缺陷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应凝练学科评价指标,突出学科核心功能

本研究所收集的各级评价系统中的指标涵盖的内容均比较宽泛,涉及科学研究能力及成果、学科带头人及团队、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教学能力及成果、经济运营、运行机制及管理、科室管理、学科规模、精神文明状况和经费管理等方面,评价内容看似全面周到,但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评价指标和内容过多,反而会弱化或掩盖了对临床学科的核心任务,即医疗技术水平和技术特色的评价;其次,评价指标并非越多、越好,越能反映学科建设的成效。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4

一、导向性原则

各医学院校和医院可选择组织与管理、规范化建设、带教实习生、实习考核成绩四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估体系的一级指标。

1.组织与管理。这一指标从宏观角度反映了教学(实习)医院领导和管理水平,是搞好实习工作的基本保证。就组织与管理而言,我们可从实习管理网络、关心实习生成长和实习生进点教育等三项二级指标着手,建立健全实习管理网络,以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规范化建设。实习工作规范化建设是教学(实习)医院将实习工作推向正规化的措施之一,指标体系中可设立实习管理、查房、出科考试三项二级指标。相应科室要完善制度,畅通信息,建卡上机,及时采集资料,统一标准,规范带教和实习工作。

3.带教实习生。带教实习生是搞好实习工作的关键,是多项工作的基本落脚点,直接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在制订评估指标时,各医学院校和医院要根据实纲的要求,把重点放在“三基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病历书写、基本操作技术、常见手术(如阑尾手术)、接生、讲座等五项二级指标。

4.实习考核成绩。实习考核可分为临床基本知识和临床知识技能两部分,各医学院校和医院可结合病例讨论对其进行考核。因考核是对学生的一次性测试,故这一指标的权重不宜过高,目的是对实习生实习效果进行监督。

二、科学性原则

制订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工作成败的关键,指标体系要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实习质量。

1.突出重点。影响临床实习质量有许多因素,各医学院校和医院要尽可能地保证指标内涵明了、准确,在权衡分值时,对近期内要求教学(实习)医院做到的内容适当增加权重。

2.注重量化。评估指标尽可能量化,对不能量化的指标要明确其内涵,以能客观地评判为度;对能量化的指标要最大精度地进行统计,以准确地反映实纲的执行情况。

3.可比性。对参评的所有教学(实习)医院进行横向比较,在确定指标时,各医学院校和医院必须选择与实习管理、带教工作密切相关的并且具有共性的内容进行比较,使其纳入竞争机制。

三、可行性原则

在评估中,各医学院校和医院要尽可能使评估指标简明扼要,容易操作。

1.简化指标。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各医学院校与医院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不断的探讨、调查、分析,保主去次,删繁存精,简化内容,以使其指标体系更准确、可行。

2.提高可操作性。评估采取直观计分的方法,每项指标按等级分值计算,这样可降低操作的难度,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统一性原则

各教学(实习)医院在规模和特点方面均有不同差异,因此评估的时间断面和项目应一致,内容方法要统一,以使评估更具公正性和合理性。

1.时间内容的合理性。评估应框定一定的时限、项目和内容。各参评医院评估指标应一致,参评医院的规模、科室、医护力量、项目、内容应在同一水平上比较,防止评估条件产生人为的偏差,保证评估的合理性。

2.实测方法的统一性。在实测过程中,不论医院规模大小,水平高低,实测的各种量、表应统一,不能随意变更指标体系和实测方法,否则就会失去其统一性。评估应采取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使测出的每个数值都真实可信,以维护评估的严肃和公正性。

五、目的性原则

评估不是一种形式,而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加强实习管理,增强带教意识。评估要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评估能推动各教学(实习)管理工作,增强医务人员的带教意识,充分体现出教学(实习)医院在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促进临床实习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实习工作也必须进行规范化建设。医学院要通过评估来促进各教学(实习)医院制定和完善各种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在一些重要环节上,如查房制度、业务讲座、出科考试等,都能充分而又真实地反映实习工作实际情况,从而使管理更具规范化。

3.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实习质量。以往评判实习质量的好坏,从实习检查、召开实习经验座谈会等方面来进行,这不失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如果医学院校把这些较局部、较单一的方式与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就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实习质量;就能有利于各医院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就能更好地调动各医院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为提高实习质量创造条件。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5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是相对于外部评估而言的,是指由大学或大学所属基层单位自行组织的评估。美国高校普遍认为,“大学须依靠自己的手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或称自我检查)”,“没有自我评估,提高大学水平和进一步充实大学的努力,也就失去了具体性和实践性[1]。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工作,有益于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为校际比较提供参考信息,使学校能迅速地自我调整、完善,进而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经检索发现: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自我评估指标体系)亟待完善,文章就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工作进行探讨,构建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估指标体系。

一、自评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及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就是对评估对象进行深入认识和分析的过程,是对评估对象的总体性认识转化为对客体局部性认识的过程。自评指标体系是开展自评活动的内容,指标体系的构成直接影响到整个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从事医学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人才为目标,强调对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文章从其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入手,依据导向性[3]、整体客观性[3]、科学性[4]、可比可测性[3]和可操作性[3]五个原则构建和规划自我评估指标体系。

二、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和原则,首先,认真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家、地方和教育界有关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在总结和借鉴以往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成果(北京邮电大学翟蓉硕士学位论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自我评估系统的研究》、《山东省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学位中心《2008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山东大学等高校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初步拟定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对山东大学医学院基础和临床研究生、药学院研究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博士导师、博士研究生填写的2008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获得的结果对自我评估指标的相关内容调整修改;再次,组织5名研究生教育经验丰富,科研突出,且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导师(来自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基础和临床专业)对第二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见附表,其中标“*”者为国内传统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所缺乏的指标,定性指标已标示,未标示者为定量指标)。

三、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诠释

该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划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分为2-5个二级指标,总数13个,在此基础上将各二级指标具体细化为44个单项评价点即三级指标,附表所示。

1.导师队伍综合状况。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一级指标包括导师队伍职称结构、科研项目与经费等4个二级指标,含16个单项评价点,占全部单项指标的36.4%,能够真实地体现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目前各高校导师遴选对职称、学历学位、科研项目及经费、等条件做了明确规定,体现了对导师的质量要求,该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对这样的要求具有多侧面的客观体现。

2.研究生综合状况。该项包括5个二级指标:研究生招生情况、专业基础知识水平、等,由此衍生出15个单项测评点,占全部单项指标的34.1%。其中招生情况力在体现培养单位招收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规模和能力;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力在反映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强调外语水平是前期调研和专家讨论的结果,它对优化培养过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尤为重要;研究生获奖或是其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研究生留学等国际交流活动能拓宽学生及导师的学术视野,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声誉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体现。

3.科研条件。该一级指标包括科研基础和学科所属大学图书馆2个二级指标,含有5个三级指标,用以检测学科点的培养条件和实力。我院导师和博士生填写的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问卷显示科研条件是影响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第二重要因素(第一因素为导师),该项指标能够体现研究生所处学科环境和学术氛围。

4.培养质量管理状况。该项用教学管理与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制度2个二级指标测量,由此衍生出8个单项评价点,属于定性指标的范畴,用以考察学校或学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体系建设情况。研究教育管理环节复杂,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等工作对保障培养质量、科学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有重要意义。

四、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1.注重学科特色,突出学位类型。该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的设定上体现了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共同要求,宏观上具有统一性,而具体到各评价点则充分体现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其信息易于收集整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自评学校或学科无论规模大小,都可根据实际需要即时进行测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方向。

2.突出质量与效益。质量与效益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在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目标要求和发展趋势,在重视规模指标的同时,更加重视效益指标,利用平均数、人均数、百分比等评价因素体现效益,例如:导师科研项目与经费、等评估点,使评估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公正性、合理性及导向性。

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评估指标不能完全量化[5]。本自我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以定量评估为主的方法(定量指标占70%,定性指标占30%),定量指标数据和定性指标资料易于获得,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6

[关键词]外科研究生;能力评估;个体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13-90-02

theevaluationofSurgerypost-Graduate’sabilitybeforeStandardizedtraining

wanGDeweiZenGXianweiJUanZhaodongZHUHongZHanGChengming

weifangmedicalCollege,weifang261053,China

[abstract]investigatedtheevaluationprojectofsurgerypost-graduate’abilitybeforetraining.everyonepractiseabilityisdifferencebecauseoftheschoolperformancediffrenceorthediffrencerolebetweenstudentandsurgerypost-graduate.Sotheevaluationprojectofsurgerypost-graduate’abilityissetaboutfrommedicalethics,medicalability,scientificresearch,andisthefoundationoftheprojectofresidentphysicians’standardizedtraining,adaptssurgerypost-graduatethesubjects’demands.

[Keywords]Surgerypost-graduate;abilityevaluation;individualizationproject

外科研究生规范化培训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1]。由于外科研究生在校本科成绩个体差异,本科生与研究生角色不同[2],在完成学校本科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后仍然需要接受某一学科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才能使其掌握从事医疗活动所具有的诊疗知识和技能[3]。对外科研究生轮转前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本文就教学医院外科研究生培训前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案进行探讨。

1医德医风评估

政治思想反映的是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等,医德医风反映的是人的行为表现。临床医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师在处理病人时,所选择或采取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当前存在重专业能力训练、轻职业道德培养的现象,开展政治思想、医德医风的考核评价,对于扭转这一现象,引导外科研究生重视职业道德等修养,具有十分现实的导向作用。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医师与患者之间相互作用所体现出来的临床能力,与医德医风、职业态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不仅依靠医患之间交流的技巧,而且依靠良好的医德医风与职业道德。因此,对外科研究生临床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其政治思想、医德医风进行评价[4]。

医德医风评估属于情感领域的评定,常用评分量表的方法评定[5]。虽然人的思想、素养和觉悟是不能量化的,但反映思想、素养和觉悟的外在形式是可以捉摸的。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态度和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能够了解人体的态度和道德意识[6]。因此,尽管医德医风反映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只要把反映医德医风素质的基本因素尽可能采用数量化的表达方式,并提出相应的衡量标准,通过观察医师在临床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可以进行量化测评的。在考核过程中,该项指标采用360°评估方案[7],即医院主管领导、科主任、护士长、上级医师、同级医师、实习进修人员、患者共同参与,就外科研究生在本专业科室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工作责任心、学习态度与科学作风、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进行评价,避免单一评价凭主观印象打“人情分”,便于及时发现不足并改正。

2业务能力评估

业务能力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某学科的在校理论成绩和临床实习操作能力间接推断。但新外科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院校,其教学条件及出题难度不一致,因此很难判断其水平,可作为参考。

根据入院前不同学科考核成绩来初步判断其各学科掌握水平。在没有任何应试准备的情况下,上级医师根据本学科需要,就轮转学科分别出具有代表性理论与操作试题,可以分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的前沿新进展及本学科与轮转学科交叉知识,考核临床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独立处理病人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根据本学科工作期间,上级医师评价及自我评价,对照本专业轮转培养计划,找准轮转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避免外科研究生规范化培养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根据专业需求,结合在校成绩、入院测试及多方评价,分析制定外科研究生规范化培养个体化计划,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弥补自身不足。

3科研能力评估

现代医学模式己经转变为生物-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科学呈现社会化趋势,要求医学人才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具有人文社科知识。对3所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研究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评及培训需求分析[8],发现外科研究生对行为和社会医学知识掌握较差,需求很大,说明外科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己经充分认识到此类知识的重要性,不再单独强调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提示培训部门在外科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上要进行调整,除重视临床专业理论及其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行为和社会医学理论的学习也不容忽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关系学等需要增加学习机会,适应培训需求。随着加入wto、我国信息市场的开放,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将迅速发展,为毕业后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9]。

教学医院一般为科、教、研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这对外科研究生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在多个环节加强临床外科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因此,教学医院外科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前能力评估,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快速全面发展个体,将成为指导与保证外科研究生培养成效的基础环节。

[参考文献]

[1]黄恒进.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53.

[2]王星月,阎正民,舒明蓉.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外科研究生对本科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12-17.

[3]程璇,杨丽丽,潘景业.“社会化专科医师培训”综合评估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5):39-40.

[4]简党生,史建平.Delphi法在外科研究生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5):459-462.

[5]Kimatiano,StephenJ.postgraduatemedicaleducation:howdoweknowit'sworking?[J].anesthesiaandanalgesia,2006,102(1):209-212.

[6]millerGe.theassessmentofclinicalskillscompetenceperformance[J].academicmedical,1990,3(8):63-65.

[7]薄红,孙宝志,张东华.对临床外科研究生进行个体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44-45,60.

[8]刘芙蓉,常文虎,梁万年.3所医院外科研究生理论知识培训需求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27-228.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柯氏模型;医院;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受训者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其它特性应用于工作的程度。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中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为医院的管理者明确培训项目的好坏、了解培训是否获得预期目标,为今后医院培训需求、医院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作用。

一、培训评估的方法—柯氏四层次评估法

医院进行培训评估主要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培训当时的观察及培训结束时受训人员的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二是通过受训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后所取得的实际工作绩效的改进情况。

在这里,采用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法对医院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这一评估方法是由威斯康辛大学的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教授于1959年提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其地位在培训评估领域难以撼动。

第一层——反应评估(Reaction):用来评估受训人员对参加培训的满意程度。

其含义指的是了解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了解对培训选择的教师、培训科目的设置的看法,对于在设施、方法、内容上的满意程度,以及通过培训自身的收获等方面的看法。

反应层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对参加培训人员发放事先做好的问卷,来获得参训人员对于培训效果的反馈,落实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这一层次的评估,可作为对培训内容是否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是否需要转换、培训的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建议,或者作为针对综合评估的参考,并不能把它当做是评估的结果。

第二层——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受训人员的培训所得,知识、能力、技能的提高程度。

这一层次的评估是目前最常见常用的一种测评方法。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通过可以笔试、实际操作已经模拟工作场景的方法,对受训人员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参加培训人员在知识、能力以及工作技能方面到底获得多大的提高。

第三层——行为评估(Behavior):用来考察受训人员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简单地可以概括为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通过他们与领导、同事、下级或者相关客户的接触,通过这些人的视角了解到其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将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行为层评估通常被作为培训效果评估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它既包括受训人员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又涵盖了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工作上有来往的人员对其在培训前后行为所发生变化的感知。对行为层的评估方式,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估表来完成,从而获得对其培训所得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的程度。

第四层——成果评估(Result):用来评估培训获得的收获,主要指的是通过培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成果层评估是用来判断培训是否为组织带来了最具体、最直接的贡献。大部分应用效果层评估的组织都会通过确定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就医院评估而言,可通过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手术例数、数、科研成果数量、员工辞职率、医护人员精神面貌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来衡量,从而使医院管理者真正了解到通过培训医院所获得的收益。

柯氏四层次评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模型,它的特点是简单,全面而且具体的从四个不同的层次进行了论述,系统且可操作性强。这一模型成为之后所有评估模型发展研究的基础。

二、评估层次及方法

根据柯氏四层次评估法,可设计医院培训评估体系内容如表1所示。

对于四层次不同评估所了解的内容如表2所示。

三、培训效果评估

1.分层次组织开展培训评估。科教科针对反应层和学习层的评估负责设计问卷调查表、回收和统计,并协助培训师进行组织考试、录入成绩并向有关部门反馈。

行为层评估则要由科教科会同培训教育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主要由具体的受训部门负责实施,根据受训员工的工作表现与绩效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向科教科反馈,从不同的层面来了解受训人员在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2.培训进行中,科教科要委派专人担任培训主管,及时观察受训人员的反应、做好相关培训记录,听取培训师及受训人员的意见。

3.培训结束时,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考核,通过成绩来评价培训效果。同时发放不记名问卷调查表,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课程的效果反应,以此来进行反应层次的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培训师,以便有利于课程的改进。

4.培训结束后,科教科对培训师和受训人员进行访谈,总结培训经验,交流心得,回顾学习的成果,及时了解上数两个群体对培训项目及组织工作的评价。

5.对受训人员进行追踪调查,根据其在岗位上的表现进行行为层次的评估,以进一步了解受训人员实际知识、技术水平及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6.培训评估结束后,对评估数据和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评估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同时将评估结果在院内进行公开,让全院职工都能了解到培训评估的效果,以便于今后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项目和计划,从而促进受训人员了解并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最后将所有材料整理归档。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雷蒙德.a.诺伊(著),徐芳(译).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8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学科即教导或教育的一个分支,学习知识的部门,一种教育方面的教学艺术。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将学科竞争力定义为“学术机构作为竞争主体在争取有关学科发展的优势地位上所具有的资源利用能力”。学科竞争力可以体现为不同高校之间在某同一学科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该专业学科所拥有的科研实力及工作素养的集中体现。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并无一个确定的概念,一般学科根据自身情况及特点诠释并加以阐述。由于评价指标体系脱离评价主体容易空洞,所以笔者在此尝试对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加以解释。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将对学科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一系列指标构成具有特定逻辑结构的有机整体,其根本目的在于评价学科发展的程度并借以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进步。对学科竞争力进行评价,可明确自身的竞争力状况、所处的竞争地位、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都对大学、研究机构进行了竞争力排名研究,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基础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复旦大学的医院医学学科竞争力评价等。但国内现有医学二级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学科选择、指标建立和权重设置等方面并不完全适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实际情况。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的评价指标均为部级(部级优秀教师、是否为部级创新团队等),相对我校附属医院发展水平起点较高。因此,有必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指标体系,指导促进二级学科发展。

2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目前,学科评价主要是指对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其方法也可应用于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科学评价的兴起,学科评价作为科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国的实际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

2.1国外医院学科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国外学科评估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5],最早应用于教育领域,逐渐广泛应用于卫生及其他领域。国外大学评价和学科评价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综合排名相当于大学评价,专业排名相当于学科评价,其评价方法均采用指标体系法[6]。各专业排名指标略有不同,一般包括质量评价、学生素质、教师资源、科研活动等一级指标。瑞士是由政府成立评估机构对医院进行学科评估最早的国家[7]。通过学科评估,推动医院学科发展,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诊疗信息。美国是由民间组织的评估机构对医院学科进行评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学后教育鉴定委员会下设的专业鉴定团体委员会,它是全国性的、非官方性的评价机构[7]。英国《卫报》(theGuardian)的专业排行指标体系共由8个指标组成:guardianteachingscore(卫报教育指数),teachingassessmentscore(教育评估指数),spendperstudentscore(人均学生花费指数),student∶staffratioscoreandnumberofstudents(学生∶雇员指数比例及学生总数),jobprospectscore(就业前景指数),reputationscore(名望指数),valueaddedscore(附加价值指数),entryscore(毕业比例)[6]。欧美发达国家学科评价有政府出面组织的,有民间组织评估的,也有媒体借助自身影响力建立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促进了医院或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我国主要由高校研究机构来研究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多样,是我国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2.2国内医院学科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国内专业排名采用指标体系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体系有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浙江大学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学科评价排名,南方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的军事医学学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制定的高校护理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等。目前国内对医院临床二级学科的系统评价鲜有报道,但相关工作一直都在开展。例如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医院临床重点学科评估工作,在北京、浙江、江苏、四川、深圳、无锡等省市相继制定了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各个地方的指标体系有较大差异,评估指标的具体内容也有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立足各自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学者根据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单位、机构的需求和要素建立了许多的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具有特色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2.2.1针对军医大学基础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吴慧媛[8]向本领域专家发放问卷进行调研,用德尔菲法,依据专家对问卷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所需评估项目的判断依据对每位专家进行加权,将得到的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并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人才支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运行支撑能力>教学水平能力。

2.2.2针对护理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陈慧、段志光[9-10]针对护理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2008年,他们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对37位本领域专家进行了两轮调查问卷,通过运用综合评判法中的加权法和加成法构建综合评判模型,最终获得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24个三级指标。在5个一级指标中,学术团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支撑条件。鉴于护理学科本身的良好发展及重要性,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办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11]。

2.2.3针对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的研究

薄晓明[12]在研究时除了采用一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时所通常采用的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德尔菲法、综合评价法以外,还采用了指标分解法和专家会议法。其结构大致为构建雏形、建立体系、确定体系、验证体系、讨论与展望。所得研究结果为科研平台(学科、学位授予学科、实验室、科研设备)>科研投入(人力投入、经费投入)>科研产出(论文、著作、教材、发明专利、获奖、学术交流)>科研效益(效益水平)。可以看出,薄晓明主要是从科研角度分析和评价科学竞争力。笔者认为,科研成果固然可以显示一个学科重要程度,但科研团队、人才培养等软实力同样不宜小觑。

3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主要评价指标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支撑和提振学科竞争力的要素应该定为主要评价指标,目前较为适合医院发展的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科研投入、支撑条件、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5大指标构成。

3.1科研投入

在众多资源之中,人才应当处在关键地位。学科竞争力是衡量其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学科的发展其内在因素是依赖于每一个个体的人,人才这种特定资源是构成机构科研能力及实践水平的切实基础。将团队成员中有多少学科带头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以及科研骨干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也并不稀奇。除此以外,科研投入还应包括每年获批的部级、省部级项目经费,院系建设经费、设备采购及更新经费都应列入科研投入项目中。医学设备价值高,更新缓慢,但是科学研究是建议在严密的观察分析之上的,而这又必须依赖先进的仪器设备,所以,十分有必要将设备仪器的采购经费列入科研投入之中。

3.2支撑条件

支撑条件指二级学科在平时工作和科研过程中的物质基础,有精密仪器、尖端设备,才能够支撑更加复杂以及极其细微的操作或实验。这些条件包括了实验室(国家、省部级各类实验室)、科研设备(可以用设备价值折算)以及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二级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等政策和教育价值。除此以外,机构是否拥有整套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的制度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应当指明的一点是,之所以将经费投入和科研设备分割开来是因为其有本质的区别。科研设备是科研单位已经购置的,可以产生效益,但是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价值逐渐变低;经费对于设备的投入意味着新的设备购置,是一个长期计划,对未来的科研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3科研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变化以及现实需求,及时调整学科方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并努力推动技术进步。所以,科技创新、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不可避免地成为衡量学科竞争力的标准之一。科研创新指标应包括论文产出量(科技论文及会议论文)、个人著作、教材、发明专利及获奖数量,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数量、论文影响因子都应当是科研创新指标中考察的一部分。

3.4人才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学校的本质需要就是教书育人,机构的教学成果可以较为直接地显示出对于未来医务工作及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发展起到的帮助,人才培养的成果与否可以凭借机构在本领域内拥有的导师团队,本科生学业水平以及研究生数量等。医学教研单位不仅肩负了科研和治病救人的任务,还承担了为国家未来的医疗事业贡献人才的重要责任。

3.5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方向,使研究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跟踪前沿热点,较为快速地将资源调整到需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这直接关系到未来成果的价值。学术交流对于同行之间隐性知识的沟通,对于推动本学科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4评价与展望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9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Sp临床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19-0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简称Sp)[1],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够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问题并且能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的正常或者病人。他们既可模拟病人,也可经过培训后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记录并加以评估,同时可以将评估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他们可以是有或无某些阳性体征的病人,也可以是健康人。Barrows于1968年率先报道了“医学教学中的模拟病人”[2],美国于2004年首次在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中应用,目前这项技术已愈来愈广泛地被美国、加拿大及其他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用于医学专业教育、评估和研究。

1国内外Sp的应用情况

1.1Sp在国外的应用。

1968年,美国人巴若斯首先提出Sp的概念,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率先开始Sp的培训与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加拿大已有70%的医学院校不同程度使用了Sp,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国也已经或即将在医师执照考试中的临床技能测验部分使用Sp,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简称oSCe)[3],要求考生参加多个站点的考试,在每一个程序站点中,要求学生采集病史或/和体格检查或完成其他任务,Sp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真正病人的种种不便,增强了其实际操作性。

1.2Sp在国内的应用。

国内最早Sp的培训和应用,是在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支持下,于1992年由华西医科大学、原浙江医科大学、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共同进行的。近年来,国内又有一批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Sp的招聘、培训和应用工作,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医学院等。但由于我国医学院校多为5年制,学制短,学生多、Sp需要量大,招募职业Sp需大量经费投入,使多数医学院校难以开展,其中经费问题是制约Sp在我国推广普及的重要因素[2]。

2Sp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1诊断学教学。

Sp主要用于诊断学教学中的问诊、体格检查的教学与培训。Sp模拟真实病人看病时的情境,依照剧本要求来扮演病人,模仿病人的表情、动作、情绪及主述、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学生的问诊行为进行监督,不仅可评价其问诊内容,还可评价其问诊技巧;在体格检查时,学生会对Sp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查体,Sp根据自己被检查的感觉来判断学生的手法、查体的内容及顺序是否正确,作出客观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诊断学的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充足的机会锻炼视、触、扣、听的临床技能并及时得到评价和提高。学生面对Sp进行相关检查时,不涉及伦理问题,可以更专注于能力的学习掌握而不必担心医患关系的问题。

2.2临床案例教学。

内、外、妇、儿科实习及见习受医院病人收治量、病种以及发病季节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让学生全部遇到大纲所规定必须掌握的病例,此时采用临床模拟病例教学,由临床专家、教师设计典型临床案例,展现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特点,使学生更接近临床实际过程,并对Sp进行症状、体征训练和剧本模拟训练,让Sp扮演某种疾病的病人,学生在诊治的过程中,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把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融会贯通。此方法不仅可以弥补临床实习及见习中病例不足的缺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和巩固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2.3临床医学生实习前后的强化训练。

医学生要提高病史采集能力和检体手法水平必须要经过多次训练,运用Sp可以保护病人资源,维护病人的权益,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使医学生能用换位思维方式同情和理解病人;Sp可以让医学生有反复操作和反馈的机会,提高医学生的检体手技水平,缓和与病人的紧张关系,避免医患纠纷;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综合能力,强化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使有效的临床实习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为医学生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Sp在临床技能考核评估中的应用

Sp的评估作用更表现在对学生临床技能进行标准化的考核过程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3]也被称为临床多站考试(multistationclinicalexamination,mCe),是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倍受推崇的临床技能考试方法。其由多个“站”所组成,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相关的问诊、体格检查及技能操作等内容,在oSCe中采用Sp[4],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篇10

[关键词]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1.013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1-0026-03

0前言

医药技术创新是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专利权的交易也愈发频繁。无论是单项医药专利的交易、医药专利组合的交易,还是医药专利权的质押融资,乃至医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都需要对医药专利权的价值进行认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2016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中指出:“推进知识产权产品价值计量标准和方法研究,完善推广知识产权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医药专利价值评估是医药专利投入市场的基本前提,对其科学合理的价值评定,能够促进t药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现状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是医药专利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桥梁。但评估体系的缺失,阻碍了医药专利权的转让与质押。而医药专利交易市场和融资市场发展缓慢,也反过来导致了其评估理论的陈旧。因此,对医药专利权价值的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专门对于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的研究很少,研究多集中于专利权的价值评估。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方法,即成本法、收益法与市场法。这三大方法也是包括资产评估机构在内的实务界使用最多的方法。另一类是新兴方法,国内外学者将金融领域与系统工程领域的数学模型应用到专利价值评估中,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于磊,2010)、蒙特卡罗模型(马俊海、张秀峰,2011)、Bp神经网络法(胡启超,2013)、模糊实物期权法(刘岩、陈朝晖,2015)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基于医药行业专利权的研究很少,没有体现医药专利权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直接套用。

2医药专利权的特点

医药专利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它的创造来自于智力劳动,形成于研发及实验,是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由于医药行业本身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使得医药专利除了具有一般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有性、法定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等特征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2.1价值波动大,不确定性强

医药专利权受到外部影响大,国家医药政策及科技发展速度均会对医药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国家颁布有利的医药政策,会引起医药行业交易需求上升,医药专利的价格上涨。如果医药行业中某一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会引起该领域内的医药专利价值下降。由此看出,医药专利权价值需要格外考虑风险因素。

2.2研发周期长,评估难度大

医药专利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研发与反复的实验,从新药发掘到时候上市,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不同的阶段,医药专利权的价值相差很大。例如:新药研发过程可以分为未确定化合物阶段、确定化合物阶段、临床前研究、获得临床批件、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获得生产批件阶段,新药价值不同阶段各不相同。对医药专利权或者医药专利组合的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大量信息,评估难度高。

3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由于医药专利权自身的特性,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应仔细斟酌。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理论陈旧,三大传统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医药行业的特色。例如,成本法只考虑了研发实验阶段投入的成本费用,未能考虑医药专利权未来的获益能力;收益法是将未来能获得的收益或是现金流进行折现,忽视了风险;市场法是从市场中选取类似的可比交易专利进行参数修正,而通常在市场中难以获取同类交易案例。而新兴方法多数未能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点,且参数的确定较为复杂。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实务界经验,本文认为医药专利权评估应有以下几个层次。

3.1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中国技术交易所组织编写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操作手册》中,已经提出将专利价值度从技术、经济和法律这三个维度进行分解。这三个维度进一步分解,技术价值度指标分为注册分类、发明人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技术依存度、可替代性、技术成熟度。经济价值度指标分为市场价值、注册审批进度、竞争情况、研发成本、应用情况。法律价值度指标分为多国申请、挑战次数、依赖性、不可规避性、有效期、专利侵权可判定性。在进行医药专利权评估指标的设计时,可以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细化,也可以根据医药专利的特征对个别指标进行修正。通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对被评估医药专利开展定性的评价。

3.2应用实物期权模型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需要把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结合起来,同时考虑获益能力和不确定性,才能合理估计医药专利权价值。在以往实物期权评估知识产权时,是将被评估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过于笼统。由于医药专利的研发实验周期长,处于不同阶段与环境下的医药专利权所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对应的期权价值也有所不同,应当分类进行讨论。

3.2.1医药专利权分次投资的研发期权价值

其可选择Geske复合期权模型来计算。Geske模型将项目投资决策看作由两个欧式看涨期权,即早期的投资机会是为后来的投资做准备,是对复合增长机会的投资,亦可看作是看涨期权之上的看涨期权。这一假设更符合医药专利以及医药专利组合研发的实际情况。由于在整个医药研发过程中,前期研发投资是后期研发的前提,因此可以适用复合期权。

3.2.2医药专利权形成后理想环境下的期权价值

其可选择B-S模型。即在医药专利权形成时,市场条件理想的前提下,所拥有的一个看涨期权。在此处可以引入模糊数学将传统的B-S模型中的输入变量模糊化,并用模糊数来量化风险,将结果锁定为价值区间。在所构建的模糊实物期权模型中,还可以加入价值损漏率等因素,使得其价值评估过程更加精确和科学。

3.2.3医药专利权形成后不理想环境下的价值

其可用延迟或放弃期权的二项式模型。若市场状况持续恶化,导致医药专利无法带来足够的预期收益来承担继续等待的成本,企业将会放弃追加投资,这实际上是执行了一项放弃期权。只有当市场反馈表明后续投资有很大可能带来超额收益时,企业才会追加投资。如果市场达不到预期,决策者会持续观望,等待合适的时机,就可以利用二项式延迟期权模型。

3.3应用博弈论模型

我国缺乏完善的医药专利评估体系,因此在医药专利的交易中,买卖双方协商定价占有很高的比重。目前,只有马小琪(2006)在其博士论文系统阐释了应用了博弈均衡理论的资产评估机理。实际上,在医药专利权的评估中,交易双方在达成意向前已经过一定的谈判过程,并且对最后的成交价格认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医药专利权交易双方均有达成转让专利资产的意向,又具有各自的利益考虑,所以双方是合作前提下的冲突博弈。对此可应用博弈论模型,用完全信息下和不完全信息下的o态博弈与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具体讨论。

4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建议

4.1建立健全医药专利价值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是科学确定医药专利价值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体系,评估方法也较为陈旧。应当结合医药行业的特色,探索影响医药专利权价值的具体因素,适当选择评估方法,加深理论研究,合理利用专家工作,提升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

4.2构建医药专利权的信息化平台和评估数据库

目前,我国医药研究机构与个人持有医药专利数量很大,研究成果交易较为分散,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医药专利持有者难以找到市场,投资者也很难找到所需要的技术。由政府主导,企业、高校等市场主体及中介机构协同参与,共同构建医药专利权的信息化平台和评估数据库,为个人、高校、科研院、企业及评估机构提供医药专利查询、专利价值评估、技术咨询、法律顾问等服务,无偿或有偿的向技术转移双方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提供更多交易案例,有助于医药专利的交易和融资,提高技术转移的速度和效率。

5结语

医药专利数量的逐年增加,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医药市场专利交易与融资。目前我国医药专利价值评估理论仍不成熟,因此,对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传统收益法的基础上,根据医药专利所处的不同阶段与市场环境,提出将实物期权和博弈论引入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更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其价值。事实上期权定价与博弈理论里的相关模型很多,具体的模型应用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天歌,王金苗,袁红梅.基于专利维度的我国生物医药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6,35(4):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