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18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1

为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和赋予的职权,我们不定期地对调运木材、苗木等林产品的车辆进行了抽查。对非法调运苗木及木材的车辆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补检,签发了检疫证,同时向他们讲解了非法调运的危害性,使调运检疫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六、切实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严防美国白蛾传入我县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提高了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工作。按照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09年度美国白蛾监控方案》的通知,各乡(镇)都成立了美国白蛾防控领导小组,落实了防控责任,加大了监测力度,制定了上报制度。

八月十六日接到市美国白蛾调查的紧急通知后,我们意识到美国白蛾对我县的威胁日趋严重。尽管是在与北京相邻的怀来县东花园发现的,但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张家口已经出现美国白蛾,发生地已逐渐逼近我县。为此,我们及时组织本站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县重点监测点,进行督导检查,重新明确了检测任务,要求各监测点查防员必须恪尽职守,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我们协同各检测点查防员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重点调查了交通道路和村镇周边的树木,到目前为止,未在我县境内发现美国白蛾。

在监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美国白蛾入侵,保护我县生态安全。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2

关键词:营林措施;森林病虫害;病虫害防治

一、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分析

森林病虫害是威胁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树木很难健康生长,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使林业资源的平衡性得到保障。引发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是林业发展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也导致了林业发展建设目标难以落实的现象,例如森林的结构体系过于单一,对森林病虫害缺乏防御能力,为虫害大面积传播提供了机会,这样的环境下会增大森林养护成本,病虫害发生后再进行治理,此时经济损失已经存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资源使用目标。

二、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防治期间,要以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体系为原则,观察林业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并采取防治措施,为接下来所进行的养护管理创造有利环境,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观察在基层中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成立完善的工作体系,才能避免森林生长阶段遇到病虫害影响,导致建设计划难以深入基层落实开展。其次是以预防为主,从根源治理病虫害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现场预防控制,这样可以避免森林受到虫害影响,建设计划开展形式也更高效合理,能够达到建设标注。采用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思维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和减少,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对森林的管理要依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的体现出森林病虫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国家公共职能;只有对森林病虫害做到及时的、科学的、合理的防治,才能够保证森林健康的经营和发展。

三、日常的管理

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加强养护管理,可以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并在基层中形成稳定的工作模式,为接下来所进行的林业资源养护管理创造有利的环境。日常管理是针对常见隐患来进行的审核,在工作任务开展期间,所遇到的管理问题多数是因体制不完善导致的,接下来所进行的养护管理要有深化的方向,避免出现管理体系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促进日常管理体系在基层中更高效的落实,也能够避免发生质量隐患问题,为工作计划深入落实创造有利的环境。

四、营林工作要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机结合

一是要在造林设计时做好林地的设计工作,要适地适树,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采取多树种造林,创造类似原始森林的生态环境。新规划造林时,因地制宜,规划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以及免疫、抗性树种和一定比例的诱饵树种。提倡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为主,特别是在农田林网,要考虑农民接受程度和防护作用等因素。二是要在育苗时选择生长健壮、优良,无病虫害的种苗。三是要在栽植时避免苗木失水、损伤,保持根系完整,无病虫害苗木栽植。四是可以合理采取林农间作,以耕代抚,间作物夏季宜选择黄豆、花生、蔬菜等。秋季可选择多花黑牧草、紫花苜蓿、油菜等。五是要避免牲畜损伤树皮。六是要做好林地卫生,清除落叶,适时修剪。七是要追肥、松土等保持林木旺盛生长。

五、森林鼠害是严重的生态学问题

以生态学观点,综合考虑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讲求整体效益,是解决当前森林鼠害问题的基本对策。要彻底摒弃使用单一防治措施的模式,实行综合防治,各种防治手段和措施要配套成型。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重在预防,通过对营林、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植物杀鼠技术、林木保护技术及抗生育技术等的应用,实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影响森林鼠类种类和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条件、食物、气候、疾病和天敌及人类的经济活动。环境条件包括林地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树种、树龄、郁闭度及林内卫生状况等。一般来说,林缘、山脚或近农田、草场的地块,缓坡、阳坡等处,人工林尤其是单一树种的幼龄人工林或开阔、阳光充足、草本植物和灌丛茂密生长的地方能为多种鼠类提供繁殖生存条件,鼠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影响鼠类的生殖力。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光照、风和雪等因子,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鼠类的生殖力和食物,在食物不足的年份,有的种类不繁殖或繁殖力减低。疾病包括寄生虫和流行病能引起大批鼠类死亡。此外,林中还有许多以鼠类为食物的天敌,它们能使鼠类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人类的经济活动常常有意地或无意地对鼠类种类和数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如狩猎、机械捕杀以及药物防治均可控制鼠类数量,但是,大面积砍伐森林及乱砍滥伐等改变森林环境的活动也可为鼠类创造适宜的繁衍生存条件。

营林措施是指通过抚育伐等林业生产来破坏鼠类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以影响害鼠种群数量增长。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治理技术,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搞好林内卫生、实现提早郁闭;提高林分的生长势,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以形成可持续控制鼠害的生态林分等。

林种结构调整抗御森林鼠害。对森林鼠害防治要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重在预防。具体的营造林技术包括合理搭配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探索林粮间作,造林前进行鱼鳞坑整地,加植害鼠厌食树种,造抗鼠树种,主要营造云杉与水曲柳、云杉与柞树、云杉与核桃楸混交林。

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制度。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的林木种苗造林。要加强对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及时清理受病虫感染的林木和火烧迹地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及时清理采伐迹地。对因病虫危害而进行的采伐和更新造林,要分别纳入采伐限额计划和造林更新计划。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运输等环节采取预防森林病虫害滋生和蔓延的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苏红刚.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5(11).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3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资源造成破坏更是难以计算的。据统计,2010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2190666.67hm2,相当于全年造林面积的2.13倍,其中成灾面积90666.67hm2。在总发生面积中,病害、虫害、鼠(兔)害所占比重分别为11.7%、76.7%和11.7%。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无烟的森林火灾。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愈来愈发重要。

1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森林病虫害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现暖冬、干旱以及人工造林面积,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使害虫更易于生长繁殖,导致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其次,森林病虫种类增多。近几年,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致使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还引起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而那些顽固性病害虫因特有的遗传特征另其抗药性和抗逆性在防治过程中不断增强,就现有的国内技术而言,根本无法将其根治。

2森林病虫害管理方式粗放

①造林营林方式不科学。造林时不考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且选育良种壮苗不够,造成森林植物生长势衰弱,使森林树木抗病虫害能力逐渐退化。②森林林分结构不合理。人工纯林面积占80%以上,使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病虫能力明显下降。③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存在漏洞,我国地方各级都实行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仍存在很多问题。

3制约因素

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②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导致科技力量不足。致使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③林业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育苗的只管育,造林的只管造,不经过考察沟通,有的单位和个人搞育苗造林规划设计时,不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④检疫工作不到位,因调运检疫严重失控,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甚至不检疫。⑤防治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像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严重不足,使在病虫害研究推广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

4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4.1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工作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把调查检测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全面、及时、精准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进一步完善部级中心测报点和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地方各级政府要分级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合理配备测报或病虫情况调查人员,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各地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国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逐步形成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省级测报点为骨干,县级森防站为基础的测报网络。

4.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造林绿化步伐、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4.3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技术含量

通过提高森防科技含量,防治手段亟需改进。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将预防治理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与行业发展的全过程紧密结合,走林业发展和预防治理病虫害协调发展路线。同时,要把科研方向调整到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和疑难技术问题上,走科研、试验、推广、防治一体化之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充分做好现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将新技术和新成果作为全面提高防治水平的重点,快速转化实用技术,根治森林病虫,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森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4.4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筹集资金机制,加大病虫害防治经费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为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筹资机制。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要认真贯彻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依法充分调整地方及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加大自筹资金比例,多渠道投入筹集、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并相应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从收取补偿金中安排病虫防治经费。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4

关键词:城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

1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引诱物质可引诱昆虫而大量诱杀,性诱饵即属这类物质。毒物可经口(通过昆虫口器)、经皮(通过植物表皮)或内吸(通过植物液流)起毒害作用。毒物有少毒类或多毒类,有的还具有植物毒性,因此也可危害寄主。

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在欧洲、美国和苏联的林区,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包括落叶松毛虫、松带蛾和落叶松线小卷蛾。这种菌剂可从飞机上喷洒,对其他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

1.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止中,热处理又分干热和湿热2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在病残体上越冬,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减少侵染来源。

2城市园林树木建设的管理防治

2.1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园林的美学观赏功能,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及符合美学原理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2)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植物的相生与相克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或临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2.2苗圃地防治

(1)从苗圃的卫生状况人手,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的病残体要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2)从生长季节人手,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出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园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是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能继续使用。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在栽植苗木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虫害。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5

关键词:综合治理;林业病虫害;生态保护

维护生态、维护发展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新时期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入到综合治理的阶段,国际国内、林业生产链条等都将生态维护、环境平衡列为治理森林病虫害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新时期要明确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和定义,把握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和原则,建立有针对性、有效率性的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和要点,组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新平台,实现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目标与价值。

1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述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林业对常见、高发、烈度强的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根据Fao(国际粮农组织)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结合我国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实际,本研究认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预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局限性,通过预防为主的策略,形成林业病虫害治理的方案和措施,使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优势得到发挥,各类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长处得到保障,在高效率、高速度的基础上,达到对林业病虫害综合而全面的控制和防治。

2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策略

2.1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生态策略

林木和病虫害在环境中属于生态链条上的不同位置,彼此之间存在互为制约和互为依存的关系,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应该立足于生态这一大体系,通过生态的调整改变病虫害发生、生存和消长的内外环境,进而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也可以通过对林木内外环境的调整,确保林木生长态势的稳定,进而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在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要从选种、育苗、种质和养护等过程入手,将生态理念整合在实际过程之中,调节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林木生长的生态条件,营造林业病虫害不利于繁衍的环境条件,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展频率与危害程度,有效提升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2.2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策略

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中既要保证人员的安全,也要确保林业的安全,还要做到对整个环境生态的安全。在林业病虫害治理过程中会应用机械、设备、农药、生化制品,这些器具和药品会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应用不良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安全影响,进而达不到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效果和要求。因此,要建立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防护,采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方案等方法,使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安全措施得到不断完善,形成安全体系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全面覆盖,使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林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2.3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保护性原则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并没有将化学药剂和农药等高效率药品摒除在治理工作的选择之外,这就需要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做好对林木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要选择针对性强、消杀效率高、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作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性药剂,预防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产生对环境、生态、人员的毒害和污染,有效维护林业病虫害天敌的生存、生长系统,进而控制林业整体的环境与生态因素,有效保护生态和自然的调节与维持能力。

2.4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经济性策略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工、设备、农药、制剂的投入,这些费用的产生会对林业病虫害治理的资金投入带来压力,如果资金链条出现困难,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就得不到全面控制,进而加剧经济、林木、资源的生态损失。在设计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实施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经济性策略,要将防治和应急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经济性上,提高资金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要做到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控制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开支和浪费,为开创更为高效的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新模式打下经济基础。

3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要点和方法

3.1推进林木种植规划科学性的提高

在林业工程建设和林木种植规划中,既要考虑到林木的功能和价值,同时也应该控制林木品种的配置,进而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长远规划和支持。特别要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合理使用化学和农药试剂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化学防治势在必行,应及时实施靶标防治。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优化农药施用技术和手段

在传统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进行农药喷施,这种施药方法容易造成大量的农药浪费,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影响生态稳定,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达不到林业病虫害治理的目标和功能。因此,必须对现有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进行改造,而对集中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经过周密设计,可以择机采用航空喷洒技术进行防治,提高喷洒效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结语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要以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实际工作总结和分析作为入口,建立起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保护、经济等各项原则和策略,同时,立足于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细节和整体,构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要点,整合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优势,针对性地、全面性地防治林业病虫害,将林业病虫害全面、综合、高效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维护林业发展的大局。

作者:赵东明单位:逊克县林业局新立林场

参考文献:

[1]艾洪发.浅谈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2):97-98.

[2]张军生,郝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发生现状及管理对策[J].林业科技,2002,(02):152-154.

[3]鞠秀芝.大黑山地区天然蒙古栎资源主要虫害的综合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5,(01):149-150.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营林

中图分类号:S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了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的减轻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出现与危害,本文着重分析了森林病虫害在营林工作的重要地位,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1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是营林措施中重要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正在逐年增大,全国发生森林病虫害的面积已经占据森林总面积的8.2%,占据人工林面积的23.7%,成为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都说森林病虫害是森林中的无烟火灾,是严重威胁着森林安全的三大公敌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因此要想切实做好营林工作,就要充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森林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当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发生面积逐渐增大,多方因素导致工作难度变大随着我国单一结构树种的育林造林面积增加,再加上近些年的连续干旱以及冬季变暖等天气因素,导致害虫在冬季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也就引发了病虫害面积的逐渐增大。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以及人员、技术上的支持不够完善,甚至有时会极度缺乏,这也导致了各地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上的一些难度比较大。

2.2害虫种类繁多,时常发生暴发现象近些年我国不光是病虫害的面积在逐年增加,连病虫害中的害虫种类的增加速度也开始加快,目前已经发现的森林病虫害虫种类达到了8000多种之多,而其中能够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也有200多种。另外,一些害虫还有着比较顽固的遗传特征,抗逆性和抗药性也在防治中不断增强,再加上技术上的一些限制,对有些森林害虫根本不能达到根治,也正是因为如此,时常会导致大规模的虫害暴发现在在全国各地发生。

2.3预测预防工作速度跟不上,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带有危险性的害虫不断侵入我国,虽然我国的相关林业部门对这些具有较强危险性的害虫都给予了强力的控制措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造成过太大的危害,但是因为资金和技术等多种因素,有时候预测预防工作根本就追不上森林害虫的变异速度和更新速度,因此害虫所带来的潜在威胁也是我们营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病虫害的种类

树种单一,是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森林病虫害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受到危害。

主要的森林病虫害种类以杨树病虫害为例,主要病虫害有:

3.1、蛀干性害虫。主要是:青杨天牛、青杨虎天牛、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等。

3.2.食叶类害虫。主要是:杨扇舟蛾、杨潜叶跳象、杨小扇舟蛾、刺蛾等。

3.3.刺吸类害虫。主要是:杨圆蚧、杨牡蛎蚧、青叶跳蝉等。

3.4.主要病害。主要是:杨灰斑病、烂皮病、杨溃疡病等。

4、针对森林病虫害的一些应对措施针

对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提出从以下几点:

4.1、加强管理,对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管理林业生产活动的时候,我们必须一致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管理,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一是应当在适地选取适树进行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混交林的建设;二是选取合理树种,优先选用林木良种;三是在造林设计方案中必须强调突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四是进行育苗或者造林时,严禁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苗。

4.2、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工作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合理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并专门配置测报或病虫情调查人员。对当地危害性严重的主要病虫害,定点设立中心测报点,科学运用调查方法和测报手段,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确定专人专地、各部门固定地块、明确防治对象、指定方法、定时不定地地调查,做到时时防治、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4.3、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防治需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各林业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努力增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工作各环节的基本投资,并适当建立奖惩措施,调动并加强各部门的责任性和积极参与性。利用专项资金加强对森林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有重点地建设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备相关地专用交通工具等设备,进而提高森林防治工作的防治能力和水平。

4.4、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以及地方研究所要将重大危险性、顽固危险性的森林病虫害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及时注意国外先进技术和防治手段的更新,及时引进并应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防治工作中,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有益生物,促进可持续发展。

4.5推广无公害技术的应用

第一,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和治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森林的各种病虫害进行治理效果十分显著,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一定森林区域内,一旦有病虫害的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对病虫害的抑制时间十分长,其效果是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在很多城市,都具有可以进行生物防治的条件。首先,城市的各种森林资源种类很丰富,比较适合病虫害天敌的生存和繁衍,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病虫害天敌的利用和保护程度,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无公害的方法进行防治工作。其次,很多城市建筑会将园林植被进行一定的分割,从而形成“海岛生态”,这也有利于对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释放。目前,很多生产销售病虫害天敌产品的公司正在逐渐成长,这也促使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工作逐步走向产业化。第二,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护病虫害的天敌,消灭害虫,另一方面,对人畜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污染都比较小,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其控制作用更持久。比如,利用Bt乳剂来防治国槐的尺蠖灾害,每年只需要喷两遍就可以实现有效行控制,而化学农药的使用一般都要喷洒两次以上。目前,生物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花保、烟渗碱等也是在森林病虫防治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生物农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病虫灾害,要采取不同的对策,注意实施的方法和时间,将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以保证安全性。

结束语

森林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想要切实做好营林工作,就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针对不同的区域条件及当地的病虫灾害特性,选择最合适的病虫灾害防治方法,构建和谐的森林生态环境是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韩桂芹.森林病虫害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

[2]郭金龙.浅论林业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3]周国通.孙占江.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J].民营科技.2007.(07).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7

关键词:园林:植物规划: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43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33318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工作也获得了很大改善,@林植物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构造也产生了变化,令本就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为此,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有效措施是必要的。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

1.1外来物种的传播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物种的分布有其固定的区域,因此,很难发生跨地区传播。但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园林植物,必定也会从外地购买或搬移一些本地区没有的植物,这也就给了跨地区物种的侵入以可乘之机。比如,美国白蛾则是从国外传入中国。但是,受侵之地没有控制外来物种的有效手段,导致了很强的危害情况时有发生。

1.2灌木、花卉

北方园林植物常发的病虫害有灰霉病、黑斑病、粉虱以及介壳虫与蚜虫等。

1.3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城市环境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但是,如果光照环境差、空气污染严重,地下土壤的透气性不好,再加上植物生长空间有限,必定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较为猖獗。一旦部分生态因子灾变,如果管理不到位,原有的生态系统肯定会遭到破坏,接下来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生物灾害。这些危害都是人为导致的,尽管这种危害被隐蔽起来,但是,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2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治理

2.1养护管理

在进行养护管理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控制病虫害等措施,逐渐扭转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被动局面。比如,合理施肥、浇水、排水、修枝、防霜冻、防灼伤,同时也要及时清理枯枝落叶等养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将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危害降到最低。

2.2生物防治

此外,也可以引入有益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如,病虫害的天敌昆虫、一些微生物等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不危害人与动植物的安全,还经济环保。操作起来也很方便简易,可直接引入或者通过人工培育。利用天敌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在综合运用防治方法的同时协调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城市的规划发展与人类的生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3激素治虫

做好园林植保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着巩固园林绿化成果的重任。而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激素治虫是有效方法之一。激素治虫分外激素与内激素。昆虫性外激素是成虫分泌物释放到体外的挥发性化学物质,目的是为了引诱异性的,可人为干扰害虫的,使受引诱的昆虫被大规模杀死,在防治害虫上发挥较强价值。

2.4加强对植物的检疫

加强对外来植物的检疫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措施。如果不加强对该植物的检疫,则会导致这些病虫害进入该地区,最终爆发大范围的病虫害灾害,比如,美国白蛾给石家庄地区植物带来的毁灭影响就是典型案例。正因为如此,国家植物检疫机构一定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结合当地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生长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要及时严格加强对外来植物的检疫工作。

3结语

城市园林植物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也要科学分析具体的病虫害种类与特点,合理运用各种预防方法,减少园林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明.园林植物越冬病虫害调查分析与防治[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4):44-45.

[2]廖颖姗.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0).

[3]王文玲.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J].南方农业,2015(36).

[4]李康生,霍红斌,李雪.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241.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起因治理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需从维护生态平衡的概念出发,采纳综合防治的方法,强化预防工作,实施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学会预防病虫害。在防治策略上,采纳合理的治理方法,搞好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入规划设计中。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多种次关头虫在一些处所上升为主关头虫,致使造成重大风险的病虫种类不竭增多;经济林病虫风险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成长和林农脱贫致富历程。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向;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踪严重;危险性病虫害扩散伸展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本、生态情形和自然景不美观组成重大威胁。

2、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人工林面积不断的增加,病虫害也日趋严重。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这是因为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与此同时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这样的森林生态系统非常懦弱,有害生物一旦传入,森林生态系统无法抵抗。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我国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大都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正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3、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预防策略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节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不雅概念出发,在整个森林出产、栽植及养护打点等过程中,都要有打算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手艺,调节生态情形,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水平,不使其形成超出风险尺度要求的策略及法子。要使自然防治和酬报防治手段有机地连系起来,有意识地增强自然防治能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体例很多,各类体例各有其利益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法子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映。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节制害虫的发生,避免彼此矛盾,尽量阐扬有机地协调浸染,连结经济许可水平之下的防治系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需要维护生态平衡,采纳综合防治和生态节制的法子,强化预防工作,实施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惟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改变。在防治策略上,采纳综合性营林法子,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法子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改变。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告。要用科学的体例,窥探病虫发生、成长动态,并把窥探的材料连系当地天色前提、林木状况,正确揣度病虫害的发生、成长趋向,并实时传递。快速把握病虫发生情形,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机缘。同时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主要方法,对种籽、苗木、其他滋生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增强打点,采纳严酷的检疫法子,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削减病虫害发生,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域,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

4、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节制病虫的风险,使其风险水平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踪。人们必需研究病虫的数目成长到何种水平,才能采纳防治法子,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踪的水平,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风险水平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需把握有利机缘,实施防治。按照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行为纪律和彼此之间的彼此关系,既针对分歧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那时和往后的影响,矫捷、协调地选用适合园林现实前提的有用手艺和体例。这几种方法取长补短,彼此辅佐,将对生态系统内外发生的副浸染降到最低限度,既节制了病虫风险,又呵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平安,并注重实施的时刻和体例,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打点过程中,经由过程有针对性地调节和独霸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门,以缔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保留,而晦气于病虫孳生和成长的情形前提,从而预防或削减病虫的发生与风险。

5、结语

我们在对森林虫害进行治理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9

为遏制林果病虫害日益严重的发生势头,保护林果资源,发展林果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局安排部署,在全市“十五”森防检疫工作的基础上,本着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控灾,创新务实,开拓进取的基本思路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全市林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

我市现有林地面积320万亩,其中林木面积200万亩,果树面积120万亩,“十五”期间全市每年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达150多万亩,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艰苦努力,通过加强林果病虫监测和对主要病虫实施工程治理,使全市的林果病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监测覆盖率、种苗产地检疫率、无公害防治率逐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省林业局下达给我市的“十五”目标管理指标。全市共有11个县级森防站,森防检疫人员68名,已建立森林病虫测报点620个,其中部级中心测报点3个,测报人员860名。“十五”期间通过强化森防体系建设,使市站和10个县森防站达到了部级森防检疫标准站标准,林木病虫害防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队伍体系和检疫执法体系得到了显著加强。目前,我市森防检疫工作虽然发展较快,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成灾害虫种类增多。随着全市造林和果树生产的发展,林果资源面积增加,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也随之增加。2005年全市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已达160多万亩,成灾病虫种类已由过去的4?5种,增加到10种以上,以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为主的常发性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苹果绵蚜、二斑叶螨等危险性害虫已在我市大面积发生,美国白蛾对我市的威胁日益加剧,以春尺蠖、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为主的食叶害虫不断暴发成灾,损失极为严重;以杨树溃疡病为主的林木病害呈迅速上升趋势。林果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我市林果资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基础设施差、我市森防检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特别是一些县级森防站,队伍不稳定,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交通通讯工具,甚至有的连工资都不能保证,直接影响着全市森防检疫事业的发展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经过努力争取,在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林果病虫害防治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与全市森防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缺口很大,全市每年仅防治公益性的森林病虫害就达100多万亩,以每亩每年需20元计,年需2000多万元,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资金缺口就更大,由于防治经费不足,致使市县森防部门无力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基础设施条件相当落后,先进的测报、防治、检疫技术难以推广应用,这些都制约着我市森防检疫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我市林业建设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行业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出防控重点,实施工程治理,强化营林措施,促进森林健康,保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到2010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其中食叶害虫达到100%),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三、规划内容:

1、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杨树是我市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全市杨树资源面积达200多万亩,但由于80%以上为杨树纯林,生态体系脆弱,杨树病虫害连年发生,且逐年加重,为有效控制杨树病虫害的严重发生态势,“十五”期间在国家和省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示范县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示范县四个(饶阳、武邑、桃城和深州),“十一五”期间将加速示范县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示范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森防补助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从防治队伍建设、防治机制、应急预案、防治技术培训、新技术新药械引进推广,监测预警体系等多方面强化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到“十一五”末全市十一个县市区全部实施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实现杨树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完成该项工作五年共需治理资金800万元,按国家、省、市1:1:1比例,各投入260万元,年均52万亩,不足部分由群众投工投劳解决。

2、*市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根据林木资源变化,及时调整测报站点,确保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依托,以市县重点测报站和监测点为基础,建立病虫害测报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主要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并结合全市各地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市主要林木病虫害的长期趋势预报,为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健全林木病虫预测预报档案和数据库,并采用高新技术开展监测和预报工作,到“十一五”末,使全市林木病虫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形成规模、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适应工作需要。完成上述任务5年需投资400万元,年需投资80万元,由国家投入。

3、进一步强化森防检疫标准站建设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是森防管理体系的主体,是加强森防工作的基本保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2005年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市县森防站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水平,按照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标准站建设原则和标准,强化建设,使标准站上档次,上水平,主要任务为完善和配备检疫检验室、防治试验室、档案室和必要的信息传输、交通、通讯设备、测报、检疫、防治器械等,同时实现测报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等规范化,需建设资金660万元。省、市、县投资分别为150万元、250万元、260万元。

4、强化监测,严防以美国白蛾为主的危险性检疫对象入侵。以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和开展群防群治为主要内容。在与沧州毗邻的7个县增加监测点,尤其要加强对木材、水果和蔬菜集散地及主要交通道路强化监测,每年在全市范围内5月份和8月份开展两次大规模专项调查,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要完善美国白蛾应急反应体系建设,从防治组织、资金、物资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灭疫。

5、大力推进依法防控。首先要加强检疫执法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和办事程序,加大执法力度,每年要组织全市森防人员开展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培训,逐步实现关键岗位资格证书确认,每年开展1?2次检疫执法大检查。根据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快实现森防检疫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对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都要把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防灾减灾计划,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监督检查,按森防目标管理和工程治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检查,严明奖惩。

2、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市县森防站承担着行政管理、行业执法及技术指导服务三大职能,因此市县森防站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增加森防人员,要做到专职专责,不能随意调换。

3、严格要求、强化管理。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监测预报放到森防工作的首位,做到及时准确预报,指导防治。二是对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等重大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标准检查验收,三是加强督导,搞好检查验收。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年终搞好全面检查验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市。

病虫害防治计划篇10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工程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92年山西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302000hm2。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点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山西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不太严重的松毛虫、于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②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③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④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动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⑤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主要对策措施

3.1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测报网络,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通过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境外危险森林病虫害侵入和国内危险病虫害的异地传播,运用现代化的防治手段,增强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率,减轻灾害的损失,实现森林灾害可持续控制。

3.2发挥科技在森林灾害控制中的作用

在实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加大实行科研、生产、管理的密切集合,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药械等问题。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3S技术生态控制等高新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使防治工作加速向预防工作转变。

3.3重视可持续发展森林的建设,提高森林群体的抗病能力

由于生态系统恶化,造成的森林病虫害具有明显的生态灾害的特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灾害,有效的方法则有赖于生态的恢复和建设。以保护蛇、鹰类治鼠类;保护鸟类治虫的生物工程,充分发挥病虫害的天敌作用,实现无公害防治,既做到了生态平衡,也达到了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防灾减灾贯彻到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要想从根本上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制定造林规划和重大林业工程的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在森林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在林业检疫、苗木培育、造林、经营管理和采伐等各个生产环节上都适地适树,运用本地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尽量减少单一林,营造混交林。在管护上做到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管理,清理病虫木以减少损害的扩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林木整体对生物灾害的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