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6:26

教学改革建议篇1

现如今,医患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媒体对医患问题的报道不属实,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医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医学生对于临床诊断学会产生消极和怠慢的情绪,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另外,现今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各个科室对于医疗安全越来越重视,造成学生临床见习机会越来越少[1]。

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见习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为主管技师,技师的教学水平会对教学成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正式开课前,应该组织主管技师认真备课和试讲。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时,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在见习课教学中,应该用综合观摩和试验操作的教学方式。当获得授课任务后,学校教研室教师和技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对教学工作要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分工。正式开课前,还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检查,并上报教务科,获得批准后即可实施教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而且在教学活动执行全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相关制度,加强检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①丰富见习教学内容。首先确定教学主体,然后以疾病为依据,对整个见习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健全、完善的见习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重点。②加强对于学生的组织教育。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医务人员的高素质,在教学全过程中,都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意识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③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对见习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不同专业层次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式,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启发式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④适当增加学生的技能练习。为了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技能练习时间和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⑤增加案例讨论内容。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临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完成后,需要在最后章节中附上病案的详细资料,选取经验丰富的教学组长带教,在见习过程中融入最新技术、诊断方法和诊断仪器等内容,并收集学生对于诊断教学的建议或者意见,设立讨论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很多“80后”“90后”、学生的性格差异比较大,独立意识比较强,因此,在临床见习分析诊断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结合不同时代,对传统教育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不仅学生成绩的差异化比较明显,而且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新时期,应该对传统的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些学生性格外向,教师可以引导这类学生积极发言,以活跃教学气氛;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教师应该多赞扬,主动给予其表现的机会,激发表现欲,帮助其增强沟通能力,展现其真实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应该尽量增加学生进入病房见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进入病房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悉心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在病房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恐惧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诊断学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为了有效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点内容,综合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类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一些难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够补充见习教学过程中难以涉及的知识点,加深对于这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当学生见习中遇到甲亢突眼患者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对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观察患者的眼球活动情况以及其他体征,让学生在学习、观察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眼球运动特征。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收集大量的临床病例,更加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病例特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学习到疾病的病例知识,提高见习质量[2]。采用医学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全身体检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在见习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检技术,对于异常体征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在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选择学生进行示范教学,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联系,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示范教学的方式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现今,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教学的方式,即使用模拟人,通过应用心肺听触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诊断环境以及真切的诊断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模拟人进行多次重复训练,牢牢掌握各类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操作能力,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3]。加强学习成果考核:临床见习诊断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提高教学成果,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实践。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以此巩固自身专业的诊断技术。在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教学后,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查,即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学生考核成绩的高低能够真实且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见习诊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其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理论考试方式,应该将理论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其中,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考试过程中,需要对病例分析技能、体格检查方法、结果判断以及病例书写方法进行考核,提高诊断学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

结语

诊断学是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内容,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为了促进诊断学教学改革,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水平,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诊断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登芹.深化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6):297-298.

[2]鲍娟.关于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6):53-55.

教学改革建议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能力;评价

一、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地理教学方法中也进行了多方尝试,希望教学方法有所创新而且能够切实可行。如开放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身临其境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

1.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讲授一节课之前,将印制好的教纲、考纲和自我评定的细则与学习资料一起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并进行自我评价后,将自我评价的标准交还教师,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受灌输教育方式的影响由来已久,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这种方法给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第一时间自己思考的机会,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学基本程序为: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发现规律―迁移巩固。这种教学方法比开放式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课题的选择和设置、在课堂上操作的具体流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培训。

3.比较教学法。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直观性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内容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会让学生觉得地理是个学之有用的学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能体验到。比较教学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地物和现象的异同,有能力将身边已知地物或现象迁移到其他方面,这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自主教学法。

自主课堂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自主探究、练习运用、评价总结。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难度中等的学习内容。因为过于简单的学习内容学生不经过努力很轻松就能学会,过于困难的学习内容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学有所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只有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找到答案的学习内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建议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现代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对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学方面的理论都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于是就要求“教师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样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创新与验证。”首先,要求现代教师要熟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能及时地将教育现象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相联系,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能够将自己丰富、庞杂的教育经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野外实习、观察、测量等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策划野外实践活动的能力,比如地点的选取,野外考察的内容、程序、形式、评价等方面。

3.独立研究地理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一线工作者,也是教育问题最早的发现者,而这些教育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共性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个别的教育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并独立研究解决,并将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与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学习评价方面的建议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难点就在于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紧跟着高考指挥棒是我国教育的一种常态,如果这种学习评价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课程改革就是纸上谈兵。

1.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人才选拔向激励学生学习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单纯地选拔所谓的人才。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被学习成绩牵绊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或被现行的教育忽视,甚至放任自流,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热情。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给学生定性,而是为了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2.评价主体应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过度。

学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评价对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评价者的抵触、厌烦的心理。评价分为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内在评价是指自我学习评价,外在评价是指来自其他主体的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学习评价已经由单一主体的评价过渡到多元主体协商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四心评价”,即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被评价的学生本人、学生的伙伴、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

教学改革建议篇3

关键词:中职护理;护理教学;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作为中职教育核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但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同时,随着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有很多护生不愿上护理课程,在护理课堂上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枯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护生感到没有兴趣呢?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和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中职学生不愿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按照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都都有着爱动、好玩的性格,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感到轻松的,学生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事实却不尽人意,部分护生失去了对护理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学习很被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始终没有被激发出来。现在,护理专业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要废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来学习护理知识,他们才不会感到学习护理有压力,反而还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压力变成动力。只有这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生为广大患者服务。是的,要想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中职护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中,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但从目前的护理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能够弄清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同时也给出了几点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护理专业教学有所帮助。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偏离护理职业要求,缺少护理特色。

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编排注重护理基础知识,缺少临床护理模式培养,很多教材内容都是与护理无关。而且护理知识的内容比较过细、过繁,临床护理所学内容注重医疗等。

2、教材内容不完善

很多中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以前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不符合当前的护理要求,再加上有的护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这样才能突破教材,提升临床实际护理教学质量。

3、学生临床实践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期间。临床实践模式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时间融合到一起,但此时很多学生对于学到的理论知识几乎已经忘了,还的从新学习。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注重临床操作顺序,缺少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培养,导致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不强等。

二、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倡导课程改革,灵活使用教材。

在原有的中职护理专业教材基础之上,教师要从实用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因地制宜灵活使用教材,同时鼓励教师自编实践教学辅导材料,为学生在临床见习中提供参考依据。

2、极强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对护理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首先,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安排专业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疗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和专业教师互补长短,共同提高。再次,对临床带教的护士进行教学考核,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带教。

3、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护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护理教师按照护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际并不要脱离护理书本的基础知识来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要联系护理教材内容知识,然后让学生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后,不仅更增深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对学生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护理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思索,然后对于在学习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提升,更增加了学习的热情。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护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会和表达各种人的情感和感受。在角色扮演中,要求护生不仅要注意病人的具体病情,还要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指导、解释和护理,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生为了达到角色扮演的效果,都会在课前认真准备,揣摩角色的心理,相互鼓励,认真探讨。这种教学方法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使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各种注射法的学习,护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真人真做”,每个护生都会扮演病人角色,护生亲身感受了注射前的紧张害怕和注射时的疼痛,在扮演护士角色时,更能理解病人的疾苦,能更好地与病人进行交流,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实践能力。

结束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需求,同时这也是培养优秀护生的前提条件。文章阐述了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做了简单的陈述。由衷的希望,由衷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描述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倩梅.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2]何和清.何峰赋.黄祥国.医学影像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3]李超彦.周媛媛.李文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改革及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4]谭周进.申可佳.胡建中.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1期

教学改革建议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初中数学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也是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同样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和挑战。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缺乏创新

由于新课程中所要求的内容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参考,因此,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课改后对于新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偏差。很多教师由于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又急切的想要改善现状,从而出现教学方法的经常性改变,常常让学生觉得无法适从。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课程内容严格遵循教材,且上课循规蹈矩,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学习往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严厉监督才能完成,缺乏积极性。此外,很多学生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能适应数学灵活多变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是一知半解,学习过程缺乏逻辑性,无法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归纳总结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那么将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要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不结合学生实际,照本宣科;课堂上一味让学生模仿练习,且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

(三)缺乏教学指导作用

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助的学习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无法掌握科学有效的协调方法,使得活动的开展变得形式化,且常常出现教师游离于活动之外的现象,致使活动的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教师对活动的开展、组织和调控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活动耗时长,活动效益低下。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一)加强教师指导意识

加强教师指导者意识,纠正认识偏差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初中从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而自己则作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把数学活动与数学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尽力展现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认真观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并组织小组进行数学知识的讨论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途径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老师们依旧沿用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教学注定不成功我们要培养的是自己会学习获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人,而不是只有书本知识,不会独立思考和循规守旧的人因此,数学教师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我们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主人。在具体教学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老师不能以学生爱钻牛角尖不予理睬或加以责怪,我们反而要千方百计地解答学生提出来的所谓离奇古怪的问题,因为学生离奇古怪的提问是创造性思维萌芽的体现老师要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和突破常规。

(三)差异化对待学生

学生的差异化对待是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基础扎实,我们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除要求他们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指导他们完成教材中其它习题的适当题目和阅读有关数学课外读物,丰富他的知识开阔他的视野拓宽他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对于中等生和差生,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情况,着重讨论分析他们成绩上不来的原因医学上说得好,对症下药我们的老师平时对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我们要主动找他们谈话,要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地信心,告诉他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次,要帮助他们复习学过的最基础的知识,指导制订学习计划,并告诉他们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疑难和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树立了,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提高,数学成绩也会提高一句话,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做好因材施教,那么,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尚俊环,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

[2]许莲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浅见[J],龙岩师专学报,2001.

[3]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改革建议篇5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41

中国大学开设大学语文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期间,大学语文的发展有高潮,有低谷,有复兴。从最初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大一国文”到1949年后改名为大学语文。近年来,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汉语应用能力的基础学科却成为了“添头”,甚至很多大学已取消了这门课程。

1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地位尴尬

大学语文是培养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下降、写作水平下滑,这已成为令人担忧的普遍问题。而语文恰是对学生人文素质、语言表达、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学生都离不开文字、语言。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的地位很尴尬。虽然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大学语文放在公共必修课模块中,但课时却和选修课一样,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教材内容较多和课时严重不足形成矛盾。有些高校直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大学语文放在公共选修课模块中,甚至将其取消。此外,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语文素质相对较差,任课老师教起来费劲,不乐意上;学生学起来没劲,也不乐意上,并认为大学语文可学可不学。

1.2教材脱离应用性

高校选用的教材不同,课程的内容也有别。据统计,1978~2008年间,350种大学语文教材尽管在不断的演进,融入了素质教育元素,总体上仍然存在着重文学性、脱离应用性等问题。多数教材不顾及大学的专业针对性,大量地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拓宽高校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其文学素养,增强其综合文化素质,培育其高雅审美趣味,提升其人格修养。将文学性作为学习基础,将人文性作为学习重点,脱离了工具性和应用语文的内容。这与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相悖。

1.3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的老师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时仍采用传统的中学语文讲课模式,侧重给学生讲解词句,分析篇章结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得信息内容变得丰富形象,导致教学枯燥无味,使得学生的排斥心理越来越强烈,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上课形式的一成不和考试形式模式的单一死板,学生仅仅简单机械地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考试过后,知识全抛诸脑后,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变为空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更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

2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各高校应重视大学语文的作用和地位,增加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时量,支持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2.1组建教师和专业多样化的教学团队

大学语文的讲授常由一个教师从头讲到尾。而学生的学习内容,常超出一个教师所擅长范围。因此,可以尝试借鉴20世纪30年代西南联大国文课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从一而终”的授课方式,由几个老师按照所擅长领域共同完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既提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又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中文专业的人才适合作大学语文教师。可是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都有自己需求的语文知识,而中文专业背景的教师会因专业局限性,不足以胜任所有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因此,可以引入多专业教师团队共同教学机制,把与不同专业、行业相关的语文知识实施分散教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将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拓展语文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2选编文学性与应用性并重的教材

笔者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发现,因一些课文的文学性过强,加之学时少,仅凭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难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选取教材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和专业,选用难易合适的教材,注意文学性与应用性融合。在选择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时,要依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社会背景和大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适当联系社会实践的岗位需求,采用分专题讲授。将人文精神和实用性的教育并重,既有古今中外的名篇解读,也有市场调查报告等针对性的训练,切实发挥各个专题的教育功能,建立起就业导向的大学语文教育模式。

2.3改进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主动者,而不是由老师唱“独角戏”。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年代久远、作品内容丰富和人物性格复杂、语言精彩的异邦戏剧,需要在教师指导基础上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笔者在讲授这一作品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讲授法与研究性学习法相结合等多种方法。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经典电影《哈姆雷特》的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身临课文情境中;然后,对该剧的故事背景、情节作简单介绍,并要求学生依照剧本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老师点评并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一组进行公开表演。最后,教师对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进行详解。事实证明,因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由被动变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4考试时多设置主观试题

在考试的时候可以多设置一些主观发挥的试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表达对作家或作品的看法,根据自己对作品理解来完成试题。这样,既可以检测出学生对作品的接受情况,又可以避免出现学生考前突击机械记忆、考后抛诸脑后的情况。真正做到了教学与思考相结合,真正检测出学生这一学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朱自清.语文杂谈[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教学改革建议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教学改革建议成长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我国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了改革。新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由于初中美术课的重要性,其在初中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得以大大提高。笔者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对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提出了有效建议。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偏向于单一专业知识传授。

大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如今仍局限于课本上枯燥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忽视美术教学中的趣味实践,只要求学生理解课本内容,造成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从而对美术学习敷衍了事。

(二)重视程度低。

由于我国教学中普遍存在“应试教育”问题,学校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应试科目而忽略其他学科。因此,美术这一门科目不能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学校不对美术教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及美术实践场地,家长不允许子女在美术学科上投入过多的时间,认为学美术是不务正业,不支持子女发展美术能力等。正是学校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尚未成年的初中生放弃了美术这门学科。

(三)美术课教学随意性较强。

传统教学中美术就不受重视,而且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随意性,致使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缺乏规划性,在准备美术课件时只以课本为主,不做实践课题准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只传授给学生技巧性知识,而忽略美术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提高美术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中的地位。

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美术学科在初中整体学科内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家应该大力倡导提高美术教学的地位,并在群众中普及美术的未来发展和美术对学生成长的有益影响。在美术教学方面,应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为培养美术人才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我国现阶段仍缺乏美术人才,而美术是一种艺术表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接受能力较强,可塑造性也强。因此,为了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以及提高美术对学生有益影响的程度,必须发展初中美术教学,重视美术教学,以此通过初中美术课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发展美术特长。

(三)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扩大美术知识范围。

美术学科蕴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且如今许多专业学习都需要学生有美术功底。比如建筑学、室内设计学、广告设计等艺术专业都与美术挂钩,美术是一门范围较广的学科,它对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短期成绩,还能影响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极其重要,必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且深入美术,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美术,并且在了解美术的重要性后,通过美术看到大千世界。

(四)提高学校和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和家长的态度能极大地影响未成年初中学生的态度。因此,改革美术教学必须改变学校和家长对美术的不重视态度。这样才能让学校对美术教学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让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持有正确的态度,支持子女往美术方面发展,从而极大地推动美术教学的改革发展。

三、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的智力水平。

(一)有助于初中生的心智发育。

美术学科蕴含许多不同方面的知识,通过美术启蒙,初中生能接触更多方面的知识,达到促进心智发展的目的。

(二)培养美术特长生。

艺术特长生是世界各国都需要的人才,而对初中美术学科进行改革后,能让更多的初中生通过美术课喜欢上美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后,美术课增加了更多的课堂实践,通过这些实践,学生能真正地接触美术,并从美术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乐趣。这样,学生在缓解了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能给人以视觉享受,在美术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各种美的事物,美术教学改革给学生生增加了更多的能感受美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可以说,美术是提高人审美能力的重要捷径。

四、结语

美术教学改革是突破我国“应试教育”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美术人才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学校及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总之,参与美术教学改革的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美术教学,并且正视美术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初中美术教学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建议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继承传统 课堂活动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84-02

1 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教改实践脱离实际,完全否定教学传统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大体符合实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但是,选修必修的课程结构确立,使得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不足,选修不便操作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过高等脱离了实际。另外,许多老师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我们看到,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充斥课堂,由新课标、新课程衍生出的新理论、新教法也比比皆是。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和“科研成果”完全否定了教学传统,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也一并抛弃。

1.2“活动”把控不当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它的设计、组织以及形成实效是很难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变成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讨论,或蜻蜓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也有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些老师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让一些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荆轲刺秦王》,她开头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导语,再是简单地解释字词,然后进入重头戏“课本剧”演出,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话剧《荆轲刺秦王》,最后由学生评议谁演得好,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动”起来了,而且似乎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演课本剧本无可厚非,但曲解了课文的寓意,把课文改编得面目全非,使之庸俗化,类似“戏说”之类的闹剧,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怎能不会让人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困惑?这种片面追求“热闹”课堂教学藐视“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活动违背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1.3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忽视教学效果

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改在理念层面的认识基本到位,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机械的实践新的课程理念,过于注重花哨热闹的课堂形式,不重视教学的实效,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有调查显示,教改区和非教改区的学生相比,教改区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在探究精神、人文素养方面都没显示出优势。责任当然不能归咎于教改本身,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没有教学的效果意识,缺乏对课堂效率的研究。

1.4过多追求教法,而忽略学法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备好课、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而很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没把学法指导放在重要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理解不到位。

2 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中稳步发展

语文系汉语言文学,它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土壤之中,薪火相传以至于今。语文改革当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一切改革都应该立足于语文的实际和国情、省情乃至校情。守正然后出新,颠覆性的改革、过度的超越、矫枉过正的实践,必将使新课程改革受挫乃至失败。

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积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扬光大的宝贵经验。如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自习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四式教学法”,又如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拔式、讨论式等。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语文教学改革并非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教学改革,更不能忘记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法。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原点意识,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学目的只有一个。花哨的形式、热闹的表面现象不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必然。切合实际,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做法才是科学的、正确的;盲目借鉴,照搬国外做法,割断历史是不可取的。过去个别学校“案,灵活操作”的施教模式当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避免由于同年级教师素质不一导致的学生素养缺失。

2.2科学运用“活动”推动语文教学

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改以往教师“独霸”课堂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这种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或者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一定要及能够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能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在综合实践和应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2.3把高效、实效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课堂组织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练习测试,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传授……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点、终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比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更容易翻出一些新花样,如热热闹闹的课本剧表演、轰轰烈烈的合作讨论、旁征博引的扩展迁移、刻意而为的启发互动、随意无义的多元解读。语文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眼中俨然成为“大杂烩”“小品课”。鉴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无效的课堂形式不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特征;过程高效,结果实效才是教学的根本。

因此,我们当树立“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明确通过教学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2.4学法指导是教法研究的关键

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由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我们既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也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按板块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探究其不同规律和学法。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早晚自习的方法、复习应考的方法和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演讲的方法等语文实践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还应根据掌握的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以及具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求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捕捉教育契机,调节、锻炼学生心理,使他们热爱语文,拥有语文学习的热情。方法比知识重要,状态比方法重要。当学生以一种痴迷、高昂、执着、上进的状态学习语文时,他就会主动探索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改革建议篇8

贵州省思南县三溪初级中学565100

初中体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身体、锻炼自身的各项机能,更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现在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这一情况,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和创新的建议。

1.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2.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

4.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米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业余运动队的选材和训练,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如果手段不发生变化,极易造成学生伤痛发生和成绩下降,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则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又可以调节精神和情感,防止运动损伤。

教学改革建议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的整体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我们更应当严格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去定位市场,深入认识旅游等教育的特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严格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教师依然按照原有的教材进行知识灌输,却无法与实际市场相联系,进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专业技能较差,毕业之后无法直接投人到工作岗位中。教学方式单一。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是部分中职院校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参与到教学中的学生步之又少。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技能得不到锻炼,因此对专业的兴趣也越来越缺乏。

由于资金短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落后陈旧,无法进行及时地更新和修补,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把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看作是辅课程来设置,一直停留或满足于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没有形成实践性教学的架构体系这就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旅游职业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常规教学缺乏市场需求意识,只是照本宣科,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在学校资源设置中,由于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无法及时地更新和修补,更无法筹建新的教学和实习场地。这就造成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所以导致旅游中职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常规教学缺乏市场需求意识,只是照本宣科,更加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

二、实施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合理设置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课程

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共同建立在学校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课程,作为成熟的科学知识,再为课程所选择。二是要对各门课程进行最佳组合与系统优化。专业课程中,先开什么课程、后开什么课程,都要符合教育发展与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三、学生学习基本操作,呈现出由深入浅的状态,这并不符合本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对此一定要进行改革,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不但可以防止学习理论过程中的大而空,又能防止学生越学越没兴趣现象的出现。当然,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到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动向。因为专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部分课程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一些未设置课程也有可能成为该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从而使整体课程体系保持合理化。

2.强化旅游专业管理实践教学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倡导实践教学,来增强动手能力。为此,要专门设置相应的课程板块,不仅要强调专业培养,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旅游行业非常看中从业者的经验,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都要得到提,因此旅游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设计之中,协调好专业课与实训课之间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环节真正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增加模拟教学等途径,有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在餐饮管理、酒店管理、客房管理和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中,均应将实践学时安排在课程的总课时当中,而且实践时间应当占该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整个中职学习期间,通过多种渠道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将实习时间进行累积,计入学分,从而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对旅游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3.以就业为目标,调整教学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的建立一直都是中职教育的核心问题。等学校如果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有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坚持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辩证统一,面向旅游单位,培养具备良好中职道德、较强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专业化人才。鉴于旅游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更加要引导学生理解管理人才的内涵,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从而有利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既给学生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国生,中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及模式构建特点[J],咸宁学院报,2003.

[2]齐炜,旅游等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职教育研究,2005,(10).

[3]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教学改革建议篇10

作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我也认识到:随着我国国内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的逐步开放和规范,以及一系列关于工程施工及招投标政策的相继出台,特别是2003年7月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及2008年12月的全面推行,给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带来更高、更新的要求,也给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人认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根据市场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确定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为了探求新形势下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找出质量改进的立足点,我不断的收集一些有关工程造价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以及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探讨了教学质量改进的几种方法和途径,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差。这几年,随着高考人员的人数减少,各大院校都在扩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不得不降分录取,使得入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入校后根本就学不会,久而久之,旷课,逃课现象严重。良好的学风环境营造不出来,但是这样的学生也不是教不出成果来,我们要因材施教。造价专业要求学生理论知识要强,但学生又不愿意学。为了克服这种矛盾现象,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就要加大如: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材料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量及重要性。从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上要有别于其他理论性强的课程,要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制度。

再者,进入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家庭都有从事该专业的经历或者有这方面的人际关心,毕业后父母也希望他们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愿望。像这类学生就比较好引导。基础好的,既要抓他们的理论知识又要抓他们的动手能力。基础差的,一般他们学习积极性也差,但动手能力强,反应也快,这样,理论课不要太强迫他们,上课不迟到、不捣乱就行,但是要加大他们实践课的练习。

第二、从教师队伍上看,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远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数量和质量都还未能达到要求,“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这直接影响了“能力本位”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实践。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来学校教学。

这些老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实践知识较弱。为改变此现状,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制定激励政策,有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工厂实践、考察,让教师参加实训基地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等途径,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训教师,或者从社会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第三、从课程设置看,我们仍然是“三段式”教学。第一学年公共课,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专业课,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明确的职业针对性;从教材编写和使用看,大部分教材内容都跟不上就业岗位的需要;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处理上看,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传统观念和习惯似乎一直难于破解;从实验实训看,也是验证性实验多,结合职业需要的实际操作少,体现不了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色;从考核方式看,笔试仍是主要形式,评价技能的考核难于落实,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

第四、从实训基地的建设看,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或者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等其它客观因素的限制,大部分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未能有效的为学生提供职前岗位实践训练。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建设队伍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励制度,有落实的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措施。还要有科学、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有严格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文件。另外,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对学生进行教学大纲内规定的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模拟操作训练主要在实训中心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在实习场地结合实际生产进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应突出真实的职业环境、技术含量高、开放性好、适用性强等特点。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是各个院校的一大难题,需要多方面努力,签订合作协议,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握好相对稳定、产学结合、合作办学以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基本原则。

第五、从改革教学方法、教手段和考试方式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试方式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必由之路。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指导者和考核者。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许多用传统方法讲授起来枯燥无味、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易懂地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先进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考试方法的改革,要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制度。当前要尽快改变许多高职院校存在考试方法单一、考试目的不全面、实践教学考核不够以及轻视考查课的弊端等。

作者:孔雪灵,女,汉,出生时间:1979.3

2001.6毕业于郑州大学建工院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工作单位: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收件地址:郑州市天河路19号郑州经贸职业学院B401

田俊杰,女,1979-10,2008-6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工作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