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6:31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1

【关键词】场外资本市场;小微企业;直接融资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注册资本一般较少,达不到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的资本要求;而且,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制约无法达到上市的净利润要求,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此外,在我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融资仍占有很大比例,而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少、资金需求急、经营风险较大等特点与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制度之间有很多不可协调的因素。因此,小微企业一方面其面临着经济低迷带来的收益下滑,另一方面无法为自己的持续经营融通资金,对其长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微企业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贡献与其享受到得金融服务显然不成正比,很容易打击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地方政府和小微企业势必要抓住场外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利用场外资本市场发展机遇

场外资本市场是相对于交易所市场而言的,小微企业的规模小、资金需求急、交易较为灵活,显然更适合在场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这有点类似于在华尔街的梧桐树下进行交易的经纪商。我这里所说的场外资本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新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

从世界性的资本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债券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银行间债券市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债券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债券的场外市场,在这个市场发行的债券主要包括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种类。其中,比较适合小微企业发行的债券有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采取了小微企业“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极大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这种模式是将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生产技术或者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依靠政府专项风险缓释基金等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债务融资方式。通过区域集优方式遴选出来的企业都是经过专业机构考核和评级的,节省了投资者的调查成本;同时由多家信誉良好的小微企业联合发行的票据,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此外,由于这种债券是在全国性的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加大了票据的流动性;最后,小微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和广告效应,监管部门的日常业务监管也使其能够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地经营,为其日后在中小企业板甚至主板市场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新三板市场

我国新三板市场目前已经实现全国性扩容,众多小微企业成功进行挂牌,缓解了小微企业汇聚的巨大资金需求。新三板市场主要是针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比如能源、科技、医药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小微企业中有很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之后,会受到券商、投资者、注册会计师的共同监督,从而使得企业经营者更加关注成本控制盒风险管理。许多中关村的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之后,受到了许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青睐,其中久其软件公司在2009年7月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北陆药业成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首批企业之一。充分利用新三板市场这个平台,小微企业不仅能够快速地融通资金、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为自己未来的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四板市场

四板市场即区域性的股权托管交易市场,如安徽省的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主要为挂牌企业提供股权托管、转让、融资等服务。挂牌企业主要为非上市非公共、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相对于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来说,周期更短、限制更少、成本更低。四板市场主要采取“挂牌企业准入门槛低,投资者准入门槛高”的运行规则,对于进入四板市场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要求,而进入该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则需要拥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损失吸收能力以及较高的资产要求。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建立健全,完善了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机制,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补充。小微企业在四板市场挂牌有利于其提高企业形象,增加营运资本、改善财务管理和内部治理,在条件成熟时直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转换。

三、把握场外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小微企业在促进地方就业、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活跃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享受的金融资源与其贡献程度不成正比。因此,小微企业一定要正视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场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机会,找准适合企业内部经营模式的融资渠道,从而促进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平稳运行。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场外资本市场定向发行股票和私募债,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平台;第二,利用场外资本市场股权托管进行股权质押融资,为小微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创造条件;第三,利用场外资本市场完善小微企业股权退出机制,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战略投资者投资小微企业;第四,通过场外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助推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第五,通过场外资本市场挂牌,规范小微企业公司治理,为小微企业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1922

[2]阙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经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627

[3]张宗新,徐冰玉.上海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J].新金融,2010(1):5054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2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10—0158—02

一、“强位弱势”下的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是当今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强位弱势”群体。“强位”是指小微企业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弱势”是指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等原因,在与大中型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弱势并不仅仅是某个行业或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横跨部门的现实性问题。因此在各国社会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十分普遍。

(一)外源融资条件苛刻,融资难度大

外源融资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方面,因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在资本市场融资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如《证券法》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盈利。这对于广大的小微企业来说,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靠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来拓宽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尚不能实现;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混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用度,削弱了其融资能力。而银行对处于此阶段的小微企业固定置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小微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加上小微企业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同时小微企业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担保机构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且担保期限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对处在广大县域地区的小微企业而言,会面临更多的不利因素:一是县域金融机构少,缺乏竞争,特别是在广大的乡镇地区会造成某些金融机构垄断的局面,他们不得不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二是在这些地域的小微企业更贴近农业,享受到的扶持政策较少,本身风险较大,同等条件下,此类型企业更不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三是虽然目前在县域乡镇成立了如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是由于刚刚兴起,该类机构规模小,资金有限,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是“杯水车薪”。

(二)内源融资形式单一,企业成本压力大

由于小微企业通过外源融资获得资金难度很大,所以小微企业的创业和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主要依靠自筹,即内源融资,主要包括股东入股、留存收益、亲友借款等。当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时,企业大多会通过民间融资获得所需资金。由于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受经济基础、金融体制和法律、法规的多重制约,致使民间金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依然较窄,而且比重低,无法充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民间融资的利率较高,这对利润率较低的小微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压力较大。

二、国外开发性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尽管各国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现象,但最基本的立足点都在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部分国家政府通过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进行弥补,同时可以减少政府行为对市场的干预程度。

印度国家金融公司和印度工业开发银行的业务也面向小企业,如“六五”至“七五”期间,有40%的贷款提供给小企业。根据1990年4月印度议会的一项特别成立的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接管了印度工业开发银行有关支持小型企业发展的信贷业务,主要为小型工业企业提供金融信贷以促进其发展,协调现有从事同样金融业务的各金融机构,负责原属印度储备银行的小型工业开发基金和国家股本金的管理,并向现有为小工业企业贷款的各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印度的18家邦金融公司和24家邦工业开发公司与各地的信贷机构作用不同,其贷款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

澳大利亚联邦发展银行是澳大利亚第一家开发银行,它为政府所有,按照法律规定,专门为工农业特别是较小企业的设立发展提供资金,以及有关金融技术与管理的建议和其他援助。其特点是,比商业银行贷款期限更长,并可以贷款给那些提不出商业银行所要求的保证的借款人,但借款人只能将贷款用于扩充与改善借款人企业所使用的生产性资产。

三、国内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局限性

目前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受自身职责和业务范围限制,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开展业务比较全面的是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将自身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优势相结合,在利用开发性金融理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与国家多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引导各类资金进入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1。虽然国开行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支持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也不容忽视。

(一)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本根要求。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虽然承担某些政策性任务,充当政府的政策性工具,但政府不能对此类机构采取完全干预的手段,必须尊重市场、尊重金融机构的一般运行规律。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也需要有法律的支撑和保障。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系中包含《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但对于兼具银行一般属性和特殊性的国开行来说,上述法律不能全面准确概括国开行的性质和定位,相关法律的缺失使得包括国开行在内的政策性银行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也直接影响到该类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分支机构和基层从业人员少,直接支持小微企业客观力量薄弱。

2008年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后,国家提出了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三原则:实行分账经营;不增设营业网点;不吸收存款。其中,对于规定的不增设营业网点和不吸收存款的原则在造成竞争劣势的同时,也限制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截至2012年末,国开行在国内现有分支机构38个,全行员工8038人,无论从分支机构数量还是基层从业人员数量来看,都无法与其他商业银行抗衡,所以在直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无法形成竞争优势,直接支持小微企业“捉襟见肘”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业务特点限制了国开行支持小微企业积极性

目前,国开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如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合作,建立小微企业借款平台和担保平台,两个平台共同负责项目受理、筛选、评审和推荐工作。此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完成了多笔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但还要注意到,小微企业具有生命周期短、成长不稳定、信用观念不强、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小微企业融资也具有额度小、频率高和时间性强的特点。而国开行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且国开行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少的现状无法快速直接的对小微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这大大的削弱了国开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

四、开发性金融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的建议

目前虽然各类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短、信用较低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在资金风险方面顾虑颇多,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商业银行还是倾向于支持大中型企业。除银行外,正在蓬勃发展的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渐成为支持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他们的规模较小,支持力度十分有限,加上他们支持的对象风险较高,所以发放的贷款利率偏高,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实际执行的利率均为基准利率的3-4倍以上,这对小微企业来说,融资负担很重。另外,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由于成立时间短,在制度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成熟,容易引发各类社会问题。开发性金融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弥补其他金融资源对小微企业支持的不足。

(一)深化开发性金融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开行作为由一国政府发起成立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稳定、惊醒宏观经济调节的管理工具,发挥链接政府和市场、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作用。为了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国开行能够带动金融资源进入各地,各地政府也非常欢迎有外地资金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想开发性金融更好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地政府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开发性金融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国开行也要通过市场建设的方法,将自身拥有的政府优势贯穿建设市场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协调,对地方小微企业进行孵化、培育,使国家信用、国家开发银行信用、地方政府信用孵化出小微企业信用,实现支持小微企业建设发展的目的。

(二)拓宽中间机构的进入渠道,建成地方政府、国开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四位一体”健康市场格局。

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和业务特点,目前国开行无法直接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而是通过向银行或者其他中间机构贷款,然后中间机构再向小微企业的贷款的方式间接的向小微企业融资。一方面,国开行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模式,将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吸入进来,自身作为贷款一级批发商向这些机构发放贷款,利用这些分布广泛、深入基层的贷款承销商可以进一步向广大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有效避免了银行与客户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国开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还可以有效避免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正面竞争,保持自身的成本优势。同时,国开行利用自身成熟的经营和管理理念规范这些机构,加上当地政府的直接监管,双面监管规范其经营发展,从而有效降低贷出资金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国开行的战略定位之一是不以利润最大化为期经营目标,这就决定了国开行能够以较低的利率贷出资金,获得这些资金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也就可以降低自身资金成本,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低成本资金支持的几率大大增加。反过来,这些获得低成本融入资金的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率也大大提高,直接降低了资金违约风险。最终建成地方政府、国开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统一有机体,实现相互制约、共同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开发性金融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3

关键词:债券市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直接融资

鉴于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体中的重要性,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对于助推经济转型、提升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遂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点。除传统的银行信贷外,债券市场对于丰富多层次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意义也开始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等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工具先后面世,丰富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选择。但是,这些尝试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面世初期的鲜花与掌声后,有的归于沉寂,有的原地踏步……债券市场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应有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挥债券市场的核心优势,更务实、更有效率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从国内外的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发展实践来看,债券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直接将中小微企业的债务融资需求与合适的投资者相匹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二是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债券融资渠道,使其具备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规模的能力;三是促进金融脱媒从而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下沉客户结构重心,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融资服务。本文将对这三种途径作具体分析和评述。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一)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展概况

在中小微企业债券融资方面,业界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创新,其中,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被大家提到最多的两类融资工具。

2007年,中小企业集合债面世。作为一种专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创新工具,在推出伊始就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集合债的出现,本是为了解决单个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小、发债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的问题,通过统一增信、统一冠名降低各发行人的发债成本,提高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但是,在过去近6年的时间里,中小企业集合债组织协调难度大、融资成本高、发行周期长、与实际募资用途匹配度差等缺陷不断暴露,发行规模长期在低位徘徊。截至2012年末,仅发行了12只中小企业集合债,一共仅为97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8.02亿元的直接融资。

继中小企业集合债推出之后,2009年,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又粉墨登场。尽管其发行机制在吸取中小企业集合债的经验后有所改进,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还创新了“政府资金支持、中介机构让利、工作流程集优”的“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在很多省份和区域内实现了批量化和规模化的债券融资。但截至2012年末,在4年发展过程中,总计只发行了89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33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218.47亿元的直接融资。

总体算来,从2007年到2012年末,仅有427家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从债券市场获得融资,金额不足270亿元。这与数量逾4000万家中小微企业潜在的融资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两个集合债券品种对于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究其原因,这两类集合债券产品存在浓厚的行政色彩,中小企业自发集合的少,政府人为撮合、推动的成分多。在此类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中,政府的作用都是决定性的,不论是担保的获得还是中小企业的筛选,都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大量的促进工作。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当作一项关乎经济稳定、促进就业和民生和谐的重要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融资也成为地方政府可以圈点的政绩之一。为确保发行成功,政府所遴选的中小企业都是当地相对优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本身完全具备从商业银行融资的能力,尽管参加集合债或集合票据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公开发行促进规范经营、提升市场形象,但融资本身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是“锦上添花”。此外,这类债券的发行还严重依赖第三方担保的增信安排,市场化程度低。对承销商而言,发行集合债和集合票据业务周期长、协调成本高、费用收入少,投入产出比有限,接手此类项目更多的是出于维护当地政府关系的需要,或是为了挖掘当地潜在的ipo企业源,本身并无多大动力去拓展这类业务。

(二)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概况

相较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低市场化,2012年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探索向市场化的方向上迈进了一大步。尽管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面世时间不长,且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但它摆脱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发行对地方政府协调的依赖,其相对灵活的发行机制和宽松的发行条件要求也是创业板企业私募发行公司债所不及的,相对于公开发行债券融资更是优势明显。在2012年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就有101只中小企业私募债起息发行,共筹集资金118.56亿元,超过了同期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的融资总和(见图1)。

图1中小企业债券品种融资结构(2010-2012年)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尽管在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初期,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还未完全做好准备,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其顽强的生命力将逐渐显现。

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市场对于高收益信用品种的投资需求将日趋强烈。一个突出的事实是,由于预期收益率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定存利率,银行理财产品连年高速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定期存款的有效替代,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需要高收益投资品种作为支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第65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0〕第72号)和《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第8号)等部门规章对银行理财投资品种进行了一系列规范,总体的监管思路是指引银行理财由融资型向投资型转变,特别是8号文的颁布,使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非标准化金融资产时面临诸多限制。因此,标准化、可上市交易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投资标的将是大势所趋。

不过,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了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部分特征,但在市场微观结构方面与后者仍存在差距。无论在市场化程度还是在保护投资者条款的设计上,中小企业私募债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我国债券市场缺少可以活跃高收益债券市场交易的做市商制度;二是缺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担保难题、分解分散信用风险的信用缓释工具;三是财务造假的代价较低;四是债券契约中约束发行人行为的条款不够齐备。因此,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出现虽然标志着我国债市已在设计思路上找对了方向,但在诸多方面依然有待完善。

(三)中小微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限

尽管近年来债券市场上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概念越来越多,但实际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规模却较为有限。

2012年,中小企业的直接债券融资规模为221.39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私募债118.56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93.02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9.81亿元),仅相当于一家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2012年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与高达十万亿量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相比,债券市场在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中占比很低。

从理论上看,出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债券融资对融资企业的经营规范性和信息披露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能够满足债券融资条件的只可能是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那么,如何发挥债券市场的核心优势,更务实、更有效率地服务中小微企业?笔者认为,债券市场通过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债券融资渠道间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以及通过促进金融脱媒推动商业银行下沉客户结构重心方面,具有更为现实的作用。

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债券融资渠道,间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

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微企业,在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效率等方面较大型金融机构具有优势。但中小金融机构在网点数量、市场声誉方面都明显不如大型金融机构,在吸储、债券融资等负债业务方面存在天生的劣势。受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比率等考核指标影响,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因负债规模有限而难以充分施展。因此,进一步拓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债券市场融资渠道,为其提供合理的资本补充和稳定的负债来源,是债券市场间接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有效率的方式。

长期以来,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一直十分有限。以商业银行为例,如果将商业银行次级债和上市商业银行发行的可转债也考虑在内,2009年和2010年,中小商业银行债券融资规模均未超过500亿元,其中,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债券融资规模分别仅有271亿元和153亿元,仅占商业银行债券融资总额的10%。2011年,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推出改变了这个局面。2011年末,第一只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11兴业01)发行,募资300亿元,一举超过了2010年全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债募资额,当年中小商业银行债券融资规模从上年的450亿元猛增到1108.5亿元。在2012年发行的23只商业银行金融债中,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占了18只,融资主体既包括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哈尔滨银行、兰州银行、汉口银行、台州银行、南京银行),也涵盖了外资商业银行(瑞穗银行和星展银行)。借助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进一步扩容,中小商业银行债券融资规模在2011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至2582亿元,翻了一番还多;中小商业银行债券融资规模在全部商业银行债券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29%大幅提高至66%,其中,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占比从原来的10%提高到19%(见图2)。

图2商业银行债券(含金融债、次级债和可转债)融资结构(2008-2012年)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出现显著扩宽了中小商业银行债券融资渠道,为中小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金来源,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意义重大。由于专项金融债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且金融债募集资金中用于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有效缓解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压力,募集资金集中供应小微企业也更具导向性。

此外,在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债券市场也可以有所作为。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中小金融机构的存量贷款,提高资产周转速度,释放占用资本,扩大资金来源,以便满足中小微企业新的贷款需求。通过将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既能够发挥商业银行在中小微企业信息搜集和处理方面的优势,又能够发挥金融市场在风险分散和资源优化配置上的优势,对于增强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有关部门表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但是相关产品的发行尚未跟上脚步。

促进金融脱媒,推动商业银行下沉客户结构重心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其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从机构数量还是从贷款规模和金融服务种类上看,商业银行都当仁不让地成为目前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主流渠道,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换一种思路思考,通过不断推进债券市场的建设,使债券市场真正成为信用等级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由此产生的金融脱媒压力促使商业银行进一步下沉客户结构重心,拓展中小微企业客户群,那么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规模、地位以及分布程度,相较于提供直接债券融资,这种间接的作用对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将更为有效,也更能发挥债券市场的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规模相当有限。不过,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一局面已经悄然发生改变。2002年,企业债券融资额为362.02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仅为1.80%;10年后,2012年企业债券融资达到2.25万亿元,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已达到14.30%(见图3)。在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方面,债券市场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对金融脱媒的推动作用也日益加大,这一趋势从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启动战略转型、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一变化中可以得到印证。

图3企业债券融资额及其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2002-2012年)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资讯

(注:左纵坐标上加上“亿元”,右纵坐标上加上“%”;图例括号中的“亿元”改为“左轴”,“%”改为“右轴”)

从债券发行主体的结构来看,非金融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仍有提升的空间。2007年以前,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占当年全部债券融资规模的比例始终低于6%;2007年以后,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以及短融、中票市场的发展,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比例逐年提高。但截至2012年,即使将地方融资平台考虑在内,非金融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占比也仅达有47%左右(见图4)。如果未来有更多的大中型工商企业选择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将为中小微企业腾出更多可用的信贷规模,从而为商业银行下沉客户结构重心创造基础条件。

图4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量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比例(2002-2012年)

注:其他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地方政府、政策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wind资讯

(注:左纵坐标上加上“亿元”,右纵坐标上加上“%”;图例括号中的“亿”改为“左轴”,“%”改为“右轴”;右纵坐标的刻度数据全部去掉%)

债券市场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债券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三条主要路径的梳理,可以看到,债券市场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已逐渐清晰。

1.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债务融资服务方面,尽管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融资都是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益探索,但笔者对其非市场化的机制设计持有保留态度,宣传上的高调并不能掩盖其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有限意义。中小企业私募债是值得鼓励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将在匹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对应投资者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经历了诞生初期的阵痛后,期待监管部门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一债券品种,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化程度,摆脱对担保或中介隐性担保的依赖,同时进一步丰富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允许更多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到中小企业私募债投资中来,使其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2.在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债券融资渠道、间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方面,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创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松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债券市场融资的限制,通过多种债券工具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合理的资本补充渠道和稳定的负债来源,是有效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目前能够在债券市场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还是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期待更多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在中小微金融服务市场中表现活跃的中小(准)金融机构也能叩开债券市场的大门。此外,在客观认识资产证券化所存在问题并强化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仍应该是值得鼓励和推动的创新。

3.在促进金融脱媒、推动商业银行下沉客户结构重心方面,债券市场的发展已经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促进作用,这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期待债券市场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更多高信用等级的大中型企业的主流融资渠道,从而释放出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

上述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实现,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债券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利率市场化为债券市场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良好契机。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产品的结构化创新,将有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参与到债券市场中来,无论是促进直接融资还是推动间接融资,债券市场规模的增长、金融工具的丰富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加,都有助于化解金融抑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桎梏,使资金从盈余部门配置到经济体中最具活力与韧性的中小微企业中去。

注:1.这里的“中小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含城商行、农商行等重点经营范围在省域或部分省域内的非全国性商业银行)。

2.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社会融资总量为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的新增量。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9—0080—04

小微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问题仍十分突出。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和帮助小微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是我国对小微企业政策扶持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小微企业缓解融资压力,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对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支持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等联合的2011年7月4日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其中对于工业企业中、小、微三型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10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4亿元以下)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外均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国外研究方面,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信息不充分的中小企业银行实行信贷配给和较高利率,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Berger(1998)的研究发现,大银行之间的合并会使小企业的贷款减少,而小银行之间的合并会使小企业贷款增加。国内研究方面,邢乐成和梁永贤(2012)提出我国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即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与现行的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严重不匹配,解决难题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巴曙松等(2013)提出通过产业链金融创新、抵押融资金融创新、担保机制创新、建立与小微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小贷公司和互联网金融等方式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巫文勇,姜三明(2013)提出解决江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必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建立,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政策法规。

二、江西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江西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江西省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增长、财政增收、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2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7350亿元,上缴税金118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900万人,分别占全省GDp的56.8%、全省财政总收入的57.7%、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一是着力构建以担保机构为载体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截至2012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达到178家,担保资金总额达115亿元。二是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省内首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江西丰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第一期募集1.7亿元。三是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自2011年来成功连续举办两届“百园千企”政银企对接活动,第二届累计为3147家企业授信610.8亿元。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和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2012年9月底,萍乡市各金融机构对萍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企业贷款余额为25.96亿元,同比增长35.42%,高出萍乡市各项贷款平均增幅14.48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底,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460.3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0.26%,比2011年底提高1.64个百分点。江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二)江西省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西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据抽样调查,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仅有1/4得到响应。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利率基本都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且幅度较大,而大、中型企业许多都是少增、不增甚至下浮。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收取的财务顾问费、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贷款承诺费等变相上浮贷款利率。截至2013年1季度底,江西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422.3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0.53%,而在全国范围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为28.2%,江西省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明显偏低。

虽然江西省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也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1.总体金融支持力度弱。2012年,江西省的人口在全国占比3.3%,国内生产总值占比2.4%,而贷款余额仅占比1.65%。直接融资仅占比0.6%,远远落后其他指标占比。根据统计,江西省每年外调资金约4000亿元。

2.对小微企业重视程度不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金融支持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中小企业受惠程度较低。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时期,政府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关注,使大型企业相对小微企业的优势更为显著,加上银行逐利性和维护大客户关系的行为偏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都容易对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小微企业信贷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3.直接融资与金融创新力度不足。江西省直接融资发展落后,小微企业仍是以传统银行贷款为主。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是省内优质企业,由于直接融资不足使这些企业主要进行间接融资,挤压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小微企业的融资空间。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不足,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非常狭窄,成本高。在发达地区广泛采用的融资租赁、私募股权融资等融资方式在江西仍不多见,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很多小微企业为了维持生产而去吸收高成本资金。

4.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江西省尚未建立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不规范。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和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尚未大面积推广。中小企业信息通常不公开、不透明,严重影响其融资能力。地方金融机构及信用评级机构的稀少也影响对省内小微企业针对性的融资服务能力。

5.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对信用担保机构财政风险补偿不足,致使担保机构无法有效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对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风险补偿不足。无对小微企业创业风险的补偿机制。目前江西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仅3000万元,其他省很多都是几亿元,江西省风险补偿财政资金池偏低。

(三)江西省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存在问题原因

造成江西省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存在问题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政策权限小。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政策的制定主要在国家层面,省级以下政府可选择的政策措施不多。货币供应、信贷政策、行业政策等金融核心政策的制定权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手中,省级以下地方政府难以根据地方实际进行调整。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实行垂直化管理,难以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

2.经济发展落后。2012年,江西省的人口在全国占比3.3%,国内生产总值占比2.4%,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由此至少导致两个问题:一是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投到经济发达地区,以获取更多利润;二是小微企业大多自身实力差,符合融资要求的小微企业偏少,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差。

3.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够。虽然江西设有中小企业局,但其职能定位主要是行政管理和综合经济部门,而不是为中小企业服务。江西地方政府服务意识不够,企业有困难时经常见不到相关部门领导,相比而言沿海地区政府许多相关服务部门设有接待前台,专门接待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融资多用个人信用担保,企业起步时最需要政府支持,却感受不到政府的关怀。小微企业很多都是从事新兴行业,政府工作人员通常对新兴事物不了解,服务能力不足。

4.金融市场不发达。江西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度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江西上市公司家数和规模仍然偏小,截至2011年底,江西上市公司3l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39%,在各省市区中排第21位,在中部6省排名倒数第一,总体排位靠后;总市值2189.3亿元,约占全部股票市值的1.09%,在资本市场中总体影响力较弱。新三板、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型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尚处起步阶段。融资租赁、私募股权投资等在发达地区广泛采用的融资手段在江西较少。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设立限制多,发展速度缓慢。担保机构限制较多,民间融资管制过严。

5.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不足。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的规模歧视依然存在。银行对于发放贷款所需的调查、监管费用大体一致,贷款规模与单位交易成本成反比,小微企业贷款额度较小,根据贷款的规模效应与风险平衡,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愿向小微企业投放资金。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成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导行,但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不能完全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最终还是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美国

1.中小企业相关法律规定较完善。1953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法案》,1964年国会通过《机会均等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法律依据。1975年美国颁布《公平信贷机会法》,规范商业信贷公司行为,禁止对申请贷款的创业者或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确保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获得公平待遇。

2.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美国设立中小企业委员会,是政府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管理机构;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通过直接贷款、协调贷款、担保贷款和资本入股等形式,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管理局自成立以来,累计直接或间接援助了近2000万家小企业,并带动了大量的商业性金融支持,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3.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与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这些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可从联邦政府获得优惠的贷款支持,且只能投资于合格的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据统计,美国90%的高技术产业都是按照创业风险投资模式得以发展壮大的。

(二)日本

1.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供给体系。由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中央公库、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三家。

2.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由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管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政府全资或部分出资成立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保险和担保的机构,民间也存在众多信贷担保公司和“信贷担保协会”,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3.经营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二板市场。日本设有经营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专门负责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包括地方银行、第二地方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等。日本还建立了第二板块柜台交易市场和第二柜台交易市场,便于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四、江西省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小微企业信贷机构建设

发展以南昌银行、九江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的地方银行机构,发展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在内的城镇中小信贷机构,鼓励其主要为小微企业服务。地方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发挥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给予小微企业重点金融支持。美国、日本等国均设立了大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重点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设立门槛,降低小额贷款公司所得税税率,允许优秀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社区银行,享受各种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资金。建立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平台,放宽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数额限制。允许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资、担保、咨询等增值服务。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政府通过风险机制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二)促进银行对小微企业实施重点信贷支持

加大银行贷款融资力度。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坚持举办“百园千企”政银企对接活动及其他类型的银企对接会。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技术创新,开发更多的适合于小微企业特点的贷款品种,设计针对性信贷产品,如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应收货款质押贷款等。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效率。

引导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放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开发小微企业差异化融资服务,压缩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严格限制银行向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激励基层从业人员积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实施税收优惠。

(三)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发展资本市场融资,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专门机构和市场,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资本投资初创企业,大力发展债券、股票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向投资机构推介融资租赁、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票据等新融资方式。

引进民间资本,发挥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民间资本规模巨大,具有借贷灵活、方便等特征,十分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强民间金融监督和指导,规范民间融资,条件成熟时可借鉴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经验,设立民间资金网络借贷平台,提供民间借贷登记、公证、资产评估等服务。

(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组建国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组织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日本拥有由政府保险机构和民间信贷担保公司组成的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适当降低贷款担保收费标准,简化贷款担保手续,缩短贷款担保办理时间,提高信用担保质量。政府对担保机构形成财政风险补偿和业务补助机制,鼓励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担保。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所得税实行优惠税率。

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和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探讨新型互助担保模式,成立担保互助协会,由整个协会组织解决单个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协会企业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单个企业以风险准备金为上限承担责任,减少联保风险。

(五)加快出台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相关法律规定

目前,国内支持中小企业的专门法律只有2002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扶持尤其是金融扶持方面无具体细则,操作性不强。建议国务院进一步加快出台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相关法律规定,规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确保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得到公平待遇;相关部委制定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坏账核销、抵押担保等的监管要求;江西省政府进一步细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金融支持。

(六)建设中小企业专门服务机构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5

扩大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按照“整合存量、安排增量”的思路,整合各类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增加专项资金总量,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集中用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扩大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规模。可按照“指定用途、有偿使用、到期收回、循环运行”的思路,由管理机构通过受托银行发放,解决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完善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增加补偿担保公司代偿损失总量,鼓励银行开发中小微企业定制化金融产品,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政府可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中小微科技企业发放“科创红包”,对企业向非关联单位购买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科技评估咨询、创新产品推广及其他科技创新服务进行资助,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

大力撬动民间资金。发挥政府资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创业和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型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完善企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落实好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补偿政策,对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损失,由财政按政策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助。

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税支持力度。增加对担保公司的保费补贴,增强担保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对担保公司代偿损失的补贴金额,提升担保公司代偿承受能力;提高对担保公司业务补助标准,引导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扩大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担保规模。

推动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

推动上市融资。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报审一批、挂牌一批”的思路,创新企业挂牌上市培育服务,完善挂牌上市配套政策,有序推进中小企业挂牌上市。

发行集合债券。按照“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统一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重点中小微企业,捆绑发行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增信集合债券、中小微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产品,企业既可分摊信用评级、担保、承销等费用,又可回避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融资规模等与企业债发行指标存在差距的问题,也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开展信托融资。拓宽信托平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渠道,采取信托贷款融资、信托租赁融资、票据贴现信托融资、股权信托融资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加强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监管。

完善管理办法。相关职能部门可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资金和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等管理办法,明确运行方式,完善月报制度,加强资金监管,提升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风险管控。管理机构、受托银行、担保公司应共同做好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监管,强化专项资金回收和催收。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现状;问题

一、微企业的特征

(一)生产规模小

小微企业由于其低资本存量水平,信用等级不高,比较难筹集资金,导致生产规模扩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品种,质量,标准条款和与大中型企业,相对较小的生产规模相比,教育技术含量都很难。

(二)数量大

在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是比较基础的行业,它的基数是非常大的。在中国,2009年底全国注册工商企业1030万家,其中99%的企业人数规模少于300人,再加上超过3000万个尚未纳入官方统计口径的个体工商户,共同组成了小微企业。虽然看似不起眼的这些基本经济单位,但他们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了60%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占全国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数百亿计的农业以外的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完成65%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分布行业广

小微企业是以消费者、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所以除了第一产业小微企业部分的存在,但在小微企业的二,三产业有更多的分布。小型和微型企业可见分布仍然十分广阔。

(四)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面临就业,自身素质低下以及资金短缺三个方面压力。由于其自身素质低下,这决定了他们的生产和服务必须面向国内市场,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出口型企业,但由于自身素质低下,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极不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使得小微企业生产的服务主要方向是国内市场。由于资金短缺,使小微企业产品档次低,成本高,因此很难挤入国际市场,其产品服务的主要方向在国内市场。

二、小微企业的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性质是竞争,竞争的关键是保持经济活力。小型和微型企业反对垄断和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导致竞争保持压力的形成。我认为只有保持了竞争力,才能够避免于过分集中,不断的为经济繁荣注入新的活力。对于促进竞争,防止垄断,小微企业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对于垄断竞争它也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企业规模越大,资本的集中度和有机构成就较高,劳动力吸引所需要的资本也就越多。与大中型企业比,小微企业相比投资同样数额可以吸引更多的从业者。小微企业低成本的组织,灵活的经营,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都是小微企业保持高就业率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微企业也已逐渐扩大,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本次发行融资难方面已经成为了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社会各阶层,我们不断努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发展;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完全发挥出来,以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小微企业继续提高自己的管理经验标准,改善自身的融资的能力,学术界不断的出谋划策,但小微企业一直未能走出融资难,融资难成本高。

四、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在中国,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据统计,目前中国60%的国民生产总值由现在有的4000―5000万家小微企业完成,同时还贡献了50%左右的税收,解决了80%的城乡就业问题,为出口贸易贡献超过了70%。同时在稳定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很长一段时间,融资困难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从融资需求看,自2007年开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然而,每年的需求缺口也以13%左右扩大,可见,小微企业的需求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困境加剧

据调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成本太高,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包括:一利息的贷款(基本利率和浮动部分),该浮动幅度一般是超过20%,二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一般占融资成本百分之二十,三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半分之三,险保证金利息,绝大多数进洞机构在放款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这些因素毫无疑问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通畅

企业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包括股东入股、折旧、留存收益,亲友借款等自有资本及职工集资等债务融资;外部融资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类:直接融资是指企业直接在证券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包括股票和债券),间接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获得资本和基金等融资方式,但在我国,除了银行贷款融资外的几种融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小微企业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方式单一。但是,小微企业自身难以满足银行的信贷条件,能够获得的间接融资量也是微乎其微。国有商业银行以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缺乏抵押资产为由拒绝贷款。许多银行对办理小微企业贷款的资产负债率,贷款收益率,日均存款金额、行业性质、股东结构、抵押等方面规定了很多标准,这些规定使得众多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参考文献:

[1]李雪梅.金融业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J].金融视线,2009(12):30-31

[2]陈柏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n].中国贸易报,2009-09-07(11)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7

1.相关定义

目前,小微企业的定义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并未达成共识,但大多都是以员工的数量或者所处行业不同来分类。家庭作坊式企业、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的等企业形式统称为小微企业。相对于成熟完善的大型企业来说,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方面小微企业都有着较大差距。小微企业在资源、专业财会人员、岗位职责划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作业程序相对单一、业务与财务关联度不高,利用快捷、方便的经营模式,快速积累财富是小微企业的初衷。

融资模式就是一个企业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资金通融的,在小的范围来讲,一个企业或者团体融资的方式和过程就是融资模式;在大的范围来讲,融资就是一个企业的资金融通,债务性融资包括应付账款、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和应付票据等;股票融资就是权益性融资,融资模式主要就是这两大类。

2.小微企业常见融资方式

固定资产抵押、银行承兑汇票、股权转让、融资租赁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或者说是小微企业常见的融资方式。而在融资市场上被小微企业运用最多的融资方式是固定资产抵押,但小微企业往往不具有可抵押的或被承认有效的固定资产。通过转让公司部分股权而获得资金是小微企业的另一种融资手段,小微企业进行股权转让引入新的合作者,吸引新的合作者直接投资的过程在这种融资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就要对引入的对象进行慎重考虑和周谨慎的选择,否则企业的控制权就会流失旁处。小微企业为了达成交易,可向银行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经审核同意后,正式受理银行承兑契约,承兑银行要在承兑汇票上表明承兑字样或签字,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银行承兑汇票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对需长时间用款的小微企业来说麻烦多多。

3.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现在大约有近五千万家小微企业,他们所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占有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并且为国家贡献了一半的财政税收收入,为百分之八十的务工人员解决了工作问题。但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主要对象是我国的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他们得到贷款的概率甚至达到百分之一百,而我国的小微企业得到贷款的概率不足百分之二十。但是我国的小微企业超过百分之八十的需要的贷款的,甚至有百分之二十的小微企业属于资金严重贫乏的情况。

二、国内外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

1.国外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融资模式是已证券融资模式为主导的,企业的证券融资甚至占据了整个外源融资的百分之五十五。而对于以日本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其融资模式主要是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而企业的通过银行贷款得到的外源融资更是达到恐怖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以上两种融资模式分别,可以说是当前发达国家的主要融资模式。

(1)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模式

市场经济自由化,资本高度发达、市场良性竞争、体制相对完善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特征。国家有相应的体制对经济市场进行管控,证券市场制度及管理相对完善。所以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直接融资一般都是企业资金融资的首选,辅以间接融资模式。小微企业在美国很容易找到其适合的融资渠道在在整个融资过程中也有相对完成成熟的管理,美国相关的政府机构管理部门会对金融服务机构和民间融资进行正确的引导或管控。

美国政府或相关部门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其本土的小微企业提供经融服务支持。其中的支持服务方式是直接融资模式,在美国,有专门的融资服务公司会对特定的一些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一般具有一下特征,具有创新的或者先进的技术或理念、有广阔发展前景、资金相对短缺没有较为合适的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模式是美国政府机构为本土小微企业提供的另一种融资服务即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服务。在美国同样存在商业银行贷款青睐大型企业、信用良好、风险较低的企业,但在美国有相关的规定和服务机构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同样要求具有创新的或者先进的技术或理念、有广阔发展前景、资金相对短缺没有较为合适的融资渠道。以至于美国本土的小微企业在融资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内源融资,在这方面他们存在着天然的优势。就算是,不得以要选用外援融资他们也会选用所谓的“啄食顺序理论”,即先发行债券融资,再进行商业银行贷款融资。

(2)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

从银行获取贷款是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外部资金主要来源。日本有三个主要的银行制度,他们是相互补充的,建立关系型契约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相互特殊的委托监管关系在银行之间、当局采取一整套特别的监管手段进行监管。日本企业内源融资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较少,其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占全部外源融资的一半或者说是一半以上,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很常见,这就是日本企业的融资资金构成比例。

政府金融机构是日本政府设立的专门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机构,所以说日本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不是通过市场自发形成的。专门的融资服务公司会对特定的一些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一般具有一下特征,具有创新的或者先进的技术或理念、有广阔发展前景、资金相对短缺没有较为合适的融资渠道,然后政府的金融机构会保障这些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

这种逐渐地形成的以银行体制为主的独特的融资模式,要求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比较较稳定的关系,结合了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在日本,就是这样以银行为主,然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相关联、企业与银行之间相关联、银行与国家政府机关相关联,保证了日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系列融资关系。

2.国内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有调查说明,我国的小微企业一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会采用比较粗暴的经营方式。在一九八六年以后,国家的经融政策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门不再向企业直接投资,而是通过补交温和的方式进行调控。所以在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一般分为内源融资、财政渠道融资,和商业信用贷款融资。

融资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是我国的内源融资模式。一般情况来说,我国小微企业的内源融资会包括沉淀资金和流动资金。沉淀资金就是未分配的既得利润、剩余的初始投资、折旧和公积金等形式。因为我国小微企业一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管理相对简单粗暴,融资的模式单一、所能融通的资本相对较少。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快速回笼资金,争取更大的利益,一般没有能力和财力扩大企业,也就不能得到更多的融资,从而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当中。

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通过借贷形式获取资金的模式就是银行融资模式。在我国多数的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两种形式。相对于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来说小微企业要进行信用融资是比较相对困难的,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更青睐于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小微企业经营范围规模一般较小,欠缺足够的抵押品,而且也很少有人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所以,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应该建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

得到来自政府的财政扶持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另一种融资手段。政府财政的财政性扶持一般是国家相关政策下的产物,有一定的时效性,在特定的时期可能具有无偿、持续的特点,但是一般不会太持久,不能作为一种长期的融资手段。另一个是国家财税机关允许企业少交或延期缴纳税金或管理费,这是财政融资常见的方式。在一九八六年以后,国家的经融政策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门不再向企业直接投资,而是通过补交温和的方式进行调控,比如说减免税款,给一定的补助。

企业因为资金短缺通过交易合同或商业信用向关联企业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就是商业融资模式。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相对缓解小微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促进产品销售以及原材料采购这是商业信用的价值所在。长期在业务上的合作关系,会形成和抵押机制类是的机制。小微企业因为信息问题所产生的融资约束可以通过这种商业信用融资模式得到适当缓解。但信用等级较低的形式下,企业之间通过信用融资是很难做到的,甚至会让融资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说,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信用文化要求很高。

三、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探索

保持适度适合的融资模式和融资规模是在我国要想使小微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提。分析企业的负债比率及其价值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适度的负债率会让哪个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具有更大的价值;但当如果一个企业其负债比率超过一定的限度的话,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破产的风险,就不容易或者融资,企业的发展就会收到限制。所以说要想使企业发展更快价值更大,最好就是企业通过计算得出一个最佳的合适负债比率。在这一理论的指导支持下,探索适度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首先融资模式的动态性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小微企业来说是发展壮大的前提,但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实时更新其融资模式,保证融资模式的适合性,才能使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第二就是注意多种融资模式的配合使用,单一的模式是不可取的,就算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非常适合,也要注意多种融资模式共存的理念,不要把企业的命脉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隐患。最后因该学会变通,学会创新,寻找新的先进的适合的融资模式。传统的融资模式手续繁杂,可获得的资金少,途经单一,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金融改革,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工具或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也放松了对国内与国外资本自由流动的限制,为企业奠定了新的融资模式基础。

例如基于大数据应用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信息获取的问题。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解一直是银行不愿意放贷给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原因。银行会在小微企业贷款在余额不足时银行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考虑,不愿把资金借给风险较高、收入不稳定、还贷能力相对较弱、融资渠道单一的小微企业,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基于大数据应用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时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8

摘要:近几年来,爆发了几次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致使我国许多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艰难度日,甚至出现了沿海企业主纷纷跑路的现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转机。该文就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的创新与变革,围绕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给予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信用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62-02

1小微企业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市场供给的源泉。通常来讲,企业是指在社会(市场)分工条件下,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获取最大利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小微企业”就是指“小型与微型企业的合称之简化”表述。

2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现状分析

2.1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概述

小微企业融资系统主要由一些金融融资机构构成,如银行、基金、证券、信托、风险投资以及融资租赁等,这也构成了当今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下全部完整的融资方式。但是,除了一部分资信良好、资产规模大的小微企业可以从银行或者债券、股票市场获得融资资金之外,大部分只能凭借内源资金进行扩大生产。融资现状如下。

(1)互联网融资。技术革命催生了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融资模式正在逐渐兴起。互联网融资是指借助着以互联网平台为渠道的云计算、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以及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兴起成熟的相异于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

(2)互联网融资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载体是互联网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金融“触网”与之融合。从早期的商业银行兴起的网银业务、电子银行等业务都可以看出互联网和金融的完美融合。近些年来,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无疑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一些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也纷纷更新业务紧跟时代步伐。

(3)互联网融资与传统融资相比的相异之处。各类型的互联网融资模式的技术与信息基础都是凭借着累积商家交易数据和信息匹配模式的互联网平台。在互联网金融演变进程中,各大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逐渐改变传统经营业务模式,并转向互联网平台交易,而互联网金融融资企业依据自建融资平台颠覆了传统的风控机制,拓展了不同形式的融资模式。

2.2小微企业传y融资模式种类

基于我国小微企业不同的融资资金的来源手段,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两大渠道。

(1)企业初期以内源融资方式为主,在传统融资的方式里,银行信贷一直作为小微企业传统融资的主要渠道,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五百万元人民币,贷款时间为一个月到5年之间。

(2)企业成长期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间接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中的金融中介机构取得的融资资金,商业银行贷款是当前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方式。在间接融资中,企业只是取得融资资金的使用权而并不拥有其所有权,其成本是需要按照规定定期还本付息。

(3)成熟期以直接融资方式为主,直接融资方式是指小微企业不通过任何融资中间方而直接在资金市场中获得融资,直接融资方式有着极其严格的企业资产实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要求,小微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门槛较高。

3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信用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等自身缺点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无法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取充足的融资资金,而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融资角度的问题

(1)融资申请难。在小微企业申请银行等贷款过程中,因为其不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与不畅通的信息渠道,资金持有者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准确地辨别相关信息真实性。因此资金持有方一般通过增加贷款抵押物、提高融资贷款利息以及采取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来避免或减少不对称信息给资金持有者所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2)融资成本高。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所呈现的共同特征就是带有浓厚的家族企业色彩,这些企业多任人唯亲,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企业的财务制度来说,大部分企业财务信息混乱不透明,对于银行等资金所有者所公开的的财务信息与资料可信度较低。

(3)融资风险高。我国小微企业呈现出以下显著的特征: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总体资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状况非常激烈,风险等级较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的通常情况下的平均寿命只有4年左右。

3.2小微企业自身角度的问题

(1)自有资金相对匮乏。现代公司的发展历程表明,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其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的资金源自不断自我积累的资本,企业自身的资金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2)小微企业风险防范性差以及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我国小微企业绝大部分的资产规模都较小,创立时间较短,除了一部分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之外,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资金少、技术更新换代能力落后,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3)小微企业发展不成熟,信用程度低。这是小微企业无法获得信贷资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部原因。小微企业因其经营管理不足、经营业绩不稳定、规模不大,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3.3政府服务和政策环境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小微企业扶植的专门性管理服务机构。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断地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各项政策以及经济上的帮助,而我国的小微企业恰恰缺少像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成立的相应机构,及时地对小微企业提供帮助。

(2)法制建设欠缺。我国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环境以及政策支持监督这些方面的管理都很不足,尽管在之前我国政府对于这一现象推出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然而执行力度却是不够的。

4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对策

4.1互联网企业角度

(1)加强平台建设。互联网企业做金融行业应该要突出自身的优势,不能丢失自己的核心优势,应该将较大的精力放到推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上,采用平台化的战略,建立结合数据、渠道、技术的一个专业性的平台。

(2)筹资应实现良性循环。作为互联网金融融资主体,互联网融资平台在帮助小微企业筹集融资资金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如此才能够形成互联网平台投融资圈子的良性循环,从而吸引更多民间投资。

4.2小微企业角度

小微企业要建立信用观念,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信用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微企业能否获得融资。小微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绩水平,完善诚信体系,维护自身形象,为构建一个良好的融资信用体系而不断努力。

4.3国家政策角度

(1)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主要业务开展在线上服务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与公司,应依托互联网技术运营业务,所以需要网监、银监等多个部门来共同管理企业网站运营。银监会需要加强与给予互联网融资平台运营的管理与指导,同时定期检查互联网融资平台的日常经营活动,就是发现潜在的运营、技术以及法律风险等。

(2)健全法律法规。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市场准入制度、组织形式、机构性质、业务范围、系统的安全性及权利与义务职责明细加以清晰定位和明确界定。

(3)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作为社会诚信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构成因素,社会信用体系是以规范、法律、法规和契约为主要依据,基于个人的信用网络设施基础和信用记录,依托于信用服仗逑岛托庞眯畔⒑瞎妫弘扬社会成员守信激励以及失信惩罚约束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海峰.网络融资互联网经济下的新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9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所增加。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的《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信息共享、增信服务、财税支持等小微企业配套金融措施给予了政策支持,同年银监会更是通过《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业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据银监会年报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比2012年增长29.74万户,达到1249.77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7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2%,比年初增加了2.87亿元,同比增速19.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38%②。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方面进行了很多成功的探索,但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中,仍有19.4%的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在金融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贷款利率和所获额度两个选项的评分最低,多达48.89%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明显上升,且近半数小微企业的借款成本高至10%以上。在融资渠道方面,有74%的小微企业首选银行贷款,然而从大型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仅占12.44%,从中小银行得到贷款的小微企业占32.89%。报告结果一方面说明了中小金融机构是现阶段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匮乏。

(二)多重因素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

1.小微企业自身的风险特征首先,小微企业规模小、风险高。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初始资本投入少、资产负债率高的特征,一旦资金链断裂,其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到严重打击。其次,小微企业的轻资产特征。大多数小微企业处于成长期,创新能力强、固定资产少,担保抵押物的缺失加大了融资难度。最后,小微企业与投资者在经营数据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尤其是家庭经营型个体工商户在面临资金缺口时往往依赖内源融资,而管理不规范和信息统计不完备导致的征信数据缺失,又使得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能力被严重削弱(Udell、Berger,1998)。2.传统金融体系小微金融服务不足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保持着超高速的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畸形经济结构正日益遭受人们的诟病,金融改革迫在眉睫。有学者将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总结为“一个成功,两个失败”,即汇集储蓄方面的成功,有效配置资源和监督企业经营方面的失败(胡祖六,2009)。当前传统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直接融资渠道条件苛刻。尽管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配套政策,当前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对于国内数以千万计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实际效果不佳。小微企业的风险特征往往达不到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门槛,直接融资的审批周期长、手续复杂又与小微企业“短、小、急”的融资特点相悖,因而传统直接融资对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第二,间接融资渠道支持不力。尽管国有经济部门的经济效益不及民营经济部门,大型银行主导下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先配置给国有经济部门(张跃文,2010),导致大量低效国有企业呆坏账与小微企业融资难并存的尴尬局面。正是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部门的信用配给构成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压抑(林毅夫、孙希芳,2005),在国有经济部门贷款过剩的同时,大量民营经济部门的小微企业却被传统金融体系严苛的抵押、担保条件和繁琐的审批程序挡在门外。第三,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我国银行主导下的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超过了GDp的250%,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另一方面,银行部门内部竞争不足,银行贷款的长期资产占到社会总融资比例的80%,其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就占了绝对多数,信贷的集中极易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陈雨露、马勇,2011)。此外,金融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占比过少,而它们往往是最了解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的。3.信用担保体系缺失以央行为主导的征信系统尚不完善,小微企业信息采集困难,对于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来说,要想获得贷款只能转而寻求担保机构的支持。我国现有担保机构主要分为三类:地方政府主导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互助担保机构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担保公司。但是我国担保机构普遍存在注册资本低、业务规模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在银行的信用评级,导致担保公司可获得的金融杠杆乘数降低。加之很多边远落后地区甚至还没有互助型和商业型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少和担保品种单一造成的寻保困难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进一步恶化。

二、普惠金融下小微企业创新融资研究

(一)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发展之路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部门难以适应小微企业数量大、金额小、风险分散的特点,而民间金融由于其特有的运作组织模式(如表1),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民间金融萌芽于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的兴起,尽管借款利率偏高,作为“地下医院”的民间金融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给予不少小微企业夹缝求生的机会。现阶段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不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更是一种优势互补,这种优势互补关系在金融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中更为突出(刘少军,2012)。近年来,在金融普惠化和市场多层次化的背景下,民间金融的产品和市场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从资金需求的角度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民营经济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小微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与正规金融部门服务面覆盖窄的矛盾,给民间金融的发展带来无限潜力。而从资金供给角度来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大量民间资本疯狂涌入高利率的民间金融利益链条,使得民间金融数量高速膨胀。然而随着传统民间金融规模和业务量的增长,利率过高、监管困难、资本流向投机等问题引起了各方的争议,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专业化团队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崛起,这标志着我国民间金融从完全无监管状态过渡到了部分监管状态。这些商业化小额贷款公司曾被视为民间金融阳光化的坦途,但是近年爆发的“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却对民间借贷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推进民间金融的规范化、秩序化、阳光化发展,成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张书清,2008)。

(二)小微企业融资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高彦彬、马孟军(2013)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民间金融市场风控体系的规范化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发展。互联网金融本质是现代全球化民间金融(徐会军,2014),在国家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联网经济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通过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将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创新融资途径。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的融资特征有天然的互适性:第一,资金规模匹配。互联网金融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居多,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规模小的特点相吻合。第二,期限结构匹配。小微企业的融资期限一般在1—6个月之内,正好符合时下兴起的大众余额理财、活期理财的期限特点。第三,速度效率匹配。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项目与投资者的高效匹配,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急的特点相符。第四,收益风险匹配。互联网金融借贷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定期利率,低于民间借贷利率,与小微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特征一致。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高的问题,使得普惠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的实践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可能。1.p2p网贷融资模式p2p网贷(peertopeerLending)是一种利用网络平台,个人直接向个人借款的点对点融资模式。在具备传统民间借贷交易手续简单、速度快特点的同时,互联网的连接作用还使得借款人和投资者可以突破传统民间借贷的地域限制和人际关系,因此自2006年引入我国后,p2p网贷在最近两年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与国外成熟金融市场p2p平全依赖网络和借款利率略低于银行(沈良辉、陈莹,2014)相比,植根于我国国情的p2p网贷行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见表2)。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p2p网贷的融资速度快、成本低、抵押担保低;与传统民间借贷相比,p2p网贷在市场参与者多元化和信息透明度方面又更胜一筹,因此p2p网贷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更具优势。在这种模式下,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需求和市场利率情况制定项目借款利率和期限,通过p2p平台的资质和信用的材料审核后,投资者可以浏览借款信息,根据自己的理财目标选择合适的贷款项目。由此,借贷双方在p2p平台实现快速匹配交易,小微企业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相对合理的利率拿到急需的发展资金。2.股权众筹融资模式众筹是指筹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其项目的创意,以期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从而获取实现这个创意所需资金的一种融资模式。根据投资者回报的不同,众筹可以分为债权众筹、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和公益众筹四种模式。债权众筹投资者享有达到一定条件后获得本金和利息的权利;股权众筹投资者则以其出资额取得项目的对应股份;产品众筹投资者有权在产品开发完成后,以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得到该产品;公益众筹投资者投资的是不图回报的公益项目。股权众筹与p2p网贷有很大的区别,股权众筹投资者以其出资额取得众筹项目的对应股份,而p2p网贷本质上是债券众筹,因而股权众筹模式的借款数额和期限随着融资项目的不同而更加个性化。创意和活力是成长型小微企业,尤其是文化传媒、科技创新类小微企业最富裕的“资产”。通过众筹平台创新项目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创新开辟了一条高效的新型直接融资途径,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及其创新项目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效应下知名度也得到极大的提升。3.供应链网络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一般指的是通过供应链上的一家核心企业与银行合作,其上下游企业以核心企业为担保,寻求合作银行融资支持的一种模式。但是由于银行的门槛高、风控严、审批慢,小微企业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到急需的资金,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供应链网络融资模式应运而生。供应链网络融资是指一种建立在对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核心企业的大数据积累,通过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为供应链上的不同节点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资金融通等综合金融服务的模式。供应链网络融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以拥有完整供应链企业资源的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在这种融资模式下,电商平台掌握了借款人的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等多维信息,能够利用大数据手段将银行视为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供应链上的可控风险,从而使借款人无需抵押和第三方担保即可获得相应的贷款。另一种则是网贷供应链金融模式,以第一p2p平台收购中国典当联盟网、甬商贷与中国摩士集团签署供应链战略合作协议为代表。网贷平台通过合作或收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更深入地了解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网络融资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的数据积累和专业风险分析能力,突破了小微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了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不畅导致的整个供应链资金周转及经营效率的问题。处于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仅凭其在供应链上的订单、入库单、应收账款等经营数据和信用积累即可方便快捷地获得贷款,大大缓解了它们的资金周转压力,也有利于其未来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开发。

三、结论与建议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篇10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

小微企业是指那些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小微企业超过3000万户,创造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产值达到2万多亿元,并保持着47.15%的年均增长。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平台,成为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微企业是市场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创新的基础。小微企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但受外部环境影响波动比较大。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加上环保压力增大,一系列不利因素不断积累导致小微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出现明显的成长性弱化,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困难。

一、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表现

(一)抵押难,担保难

商业银行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但在抵押贷款中,小微企业可用于抵押的物件少,抵押物件的折扣率高,再加上企业资产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较高,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随意性很大,给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带来了重重障碍。而担保贷款难就难在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需要担保贷款所以也不想给其他企业做担保人以避免拖累,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同意其扮演担保人的角色。

(二)银行放贷难

近几年,银行出现了放贷难的状况。突出表现就是不少基层银行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逐渐下降,资金放在银行贷不出去。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商业银行严格防范金融风险,加上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引导,很多银行给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又复杂繁琐,但小微企业融资的银行往往是各商业银行的基层银行,导致许多小微企业视去银行贷款为畏途。

(三)直接融资难

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发行债券、商业信用、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外商资金四种方式。小微企业自身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等各种融资渠道又不大畅通,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无力进入正规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外商投资的首选是咨询地方政府,少量的财政性资金基本上都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所以小微企业想要获得直接融资也是困难重重。

(四)信用控制难

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主要难点就是信用风险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比较低,信息披露制度方面有待建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很难做出准确评估,进行有效地信贷决策。

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小微企业本身的原因

我国小微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很少有自主创新,产品单一,市场上的竞争多是来自价格,在产业链中往往位于下游。这种状况下的小微企业经不起外部环境的一点点波动。货币政策的紧缩、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都会给小微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小的风险。再者,我国小微企业的创立者大都草根出身,家长式的管理方式相当普遍。任人唯亲、经验管理使得小微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现象严重,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小微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在融资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相当大,“赖帐”思想和行为屡见不鲜,影响了小微企业的信用形象。加上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普遍不实。常常让银行信贷员也弄不清“庐山真面目”。其次,由于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在各行各业,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群体的差异化决定了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元化,那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也需要形式多样的资金提供方式。“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增加了融资的单位成本也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二)来自金融系统的原因

因为金融系统的特殊性,我国对金融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经营规则,以此来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流动性,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后果。谨慎原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自然非常重要,但客观上也给风险性较高的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障碍,使得一些小微企业丧失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目前各专业银行都按自己的标准进行了企业资信分类管理。各县级银行一笔贷款的授权是100-300万不等,少的只有50万甚至更低,对小微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急需的固定资产贷款则没有贷款权。而且,在申请贷款中商业银行是层层把关,办事手续非常复杂繁琐。小微企业借一笔数额不大的贷款至少要办十道手续,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即使钱到手,商机可能早已错过。大中型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相反,小微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不良贷款多,使得金融系统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小微企业融资额度有限,对金融系统的收益不大,也使得金融系统爱“批发”,不爱“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