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十篇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十篇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9:23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1

网络诈骗实际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诈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与高速发展,网络诈骗形式特点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变化,如今诸多诈骗分子把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学生群体作为目标,而高校大学生更是受骗的重灾区,应对网络诈骗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更多地给高校大学生科普众多预防网络诈骗知识以及各种举报途径,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以及自身权利。2实证分析2.1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向广东培正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共5所广州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1008份,回收1008份,有效问卷共931份,有效问卷率为92.4%。基于对广州市5所民办高校931价有效样本分析,寻找出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从而为预防网络诈骗寻找相应的对策并更好地保障他人的财产安全及权利。

表1显示,在有效样本931名大学生中14.29%表示对网络安全以及网络诈骗手段应对措施非常了解,71.43%表示一般了解,14.29%表示不了解,100%的大学生表示有接收过关于网络诈骗方面的信息。2.2遭受网络诈骗后的反应

在931份有效样本中,575名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遭受过网络诈骗,占了61.76%。针对这61.76%的大学生再次调查他或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遭受网络诈骗后的反应。575名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遭受网络诈骗后的反应,保持沉默,花钱买教训的占了将近一半的人,并不懂利用自身教训更好地向他人宣传,不懂寻求帮助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以及他人的权利。故积极向大学生宣传预防网络诈骗方面相关信息为当下之急。2.3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归纳总结出5项引起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通过下面的频率分析,归纳总结出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

如图1所示,在931份有效样本中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足占了38.36%,大学生贪图便宜、存在侥幸心理占了24.33%,网络系统的不安全占了8.83%,诈骗手段形式多样且周密占了25.33%,数据网络的不断发展占了3.75%,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占了3.00%。

其中网络诈骗频繁原因中网民自身防范意识薄弱占比最高,因此我们要从根源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向他们宣传预防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从而有初步以及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诈骗手段形式多样且周密占比也很大,因此要在宣传网络安全的同时也宣传各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让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诈骗形式的轰炸之前足以让这些普及的知识建立一道属于自己的坚固防御体系,此时自身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2.4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预防对策

针对上述网络诈骗手段形式多样且周密的情况,根据一些官方数据统计和调查情况,总结出五种主要的网络诈骗类型及特点,为人们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利提供帮助。目前网络诈骗类型主要的有:兼职刷单诈骗、冒充亲朋好友借钱、网络购物诈骗、伪造中奖信息进行诈骗、积分兑换诈骗。2.4.1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以代刷票数、网络兼职等幌子欺骗受害人,谎称有巨额奖励,让受害人加入如QQ,微信等社交群,以兼职刷单赚返等借口实施诈骗。

对策:不轻信网络上的“先垫付后返还”、“巨额奖励”等兼职工作;寻求工作交流过程中注意提高警惕保护隐私,不透露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各类账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以防违法分子利用你的个人信息。2.4.2冒充亲朋好友借钱

诈骗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病毒盗取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账号及密码,冒充成亲朋好友借钱或要求汇款转账,达到骗取钱款的目的。

对策:转账前一定要跟对方电话联系或当面亲自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汇款;同意添加亲朋好友推荐的QQ、微信之前,切记辨清事情的真伪;手机和电脑都安装安全级别高的安全软件;QQ、微信等聊天软件要及时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2.4.3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建立虚假购物网址或创立淘宝店铺,一旦你下单购买就会出现订单有若干问题、系统故障等借口表明需要重新激活。借此发送虚假链接,只要填写好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等相关个人信息后,支付软件及银行卡上的资金即将被清空。

对策:当别人称订单出现问题、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等类似这些话时,记得不要放松警惕,及时保护个人信息以免遭受诈骗,从不轻易向他人泄露任何个人相关信息;手机和电脑进行定期杀毒。2.4.4伪造中奖信息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以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借助网络、短信、邮件、电话等媒介向受害人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利用人们投机致富的虚荣侥幸心理,谎称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并有高额奖励,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到指定的银行账号。

对策: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开不明链接;勿轻易楣信中奖信息,尽管内容多么逼真诱人;严格保密自己的个人隐私,遇到事情保持淡定的心态去分析,可向有关机构求证,当不能确认时可立即报警。2.4.5积分兑换诈骗

犯罪分子冒用运营商、银行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被害人,以积分兑换奖品、现金、智能手机等为理由,诱骗被害人点击木马链接。若点击,犯罪分子可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及密码等相关信息,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对策:个人资料严格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等方面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3打击网络诈骗最有效的对策

如图2所示,在931份有效样本中,大学生认为打击网络诈骗最有效的方式中网民自己警惕、注意个人信息不外泄占了31%,学校相关教育媒体多宣传网络诈骗的形式及预防对策占了26.%,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占了10%,有关安全软件的技术升级占了21%,国家加强法律法规提出新律例,从严处理占了10%,其他占了2%。

由此可知,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打击网络诈骗最有效的方式中,网民自己警惕、注意个人信息不外泄的占比最高,其次,学校相关教育媒体多宣传网络诈骗的形式及预防对策与有关安全软件的技术升级的占比较高。因此,在注意个人信息不外泄,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之外,学校等相关教育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打击网络诈骗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学校更应大力加强预防网络诈骗的宣传力度,开设多种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旨在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也可创立网络安全教育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地去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4打击网络诈骗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l)对高校大学生而言,打击网络诈骗不仅让大学生学会如何保密个人信息,更是对高校大学生预防网路诈骗提供宝贵的建议与对策。打击网络诈骗有利于引导高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网络诈骗的主要手段,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以及自身权利。

(2)对高校而言,高校安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网络安全教育,高校更应与时俱进,在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上不断更新及改进推广,加大宣传预防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联系社会实际,实事求是,积极打击网络诈骗,为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的高校网络环境做准备。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群体,而积极打击网络诈骗对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要积极宣传预防网络诈骗,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及防骗能力。

(3)对教育而言,当今时代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诈骗事件的频发,应把网络安全教育列入学生工作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推广网络安全教育创新的一种新形式。打击网络诈骗,在教育方面可提出诸多新的形式,如举行一些校园法制知识比赛、创建网络安全教育社团、网络诈骗主题微电影比赛等方式,当达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变为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的形式时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2

1问题的提出

1.1体育学校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

对山东省两所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周岁,86%的学生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微信支付等,学生使用银行卡和家人进行学习、训练和生活费用的汇入支出往来;2%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友活动;67%的学生用网上支付和微信支付的方式购买生活日用品、食品等。这说明利用网络进行支付的方式,已经是在校学生生活消费的主流。

1.2学生在网络消费支付中遇到的欺诈现象

据调查,在校学生因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导致网络欺诈事件频发。每学期网络欺诈事件在学生中都会发生10余起,主要有以下几种:(1)网络电信诈骗。由于学生辨别能力差,因此犯罪分子利用电话对其进行恐吓、欺骗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骗取了钱财;(2)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购物平台,虚假信息,骗学生购买;(3)网络游戏诈骗。由于学生玩心较重,因此犯罪分子就利用网络游戏骗取学生钱财。

1.3学校遇到的网络欺诈事件的解决途径

学校管理部门遇到此类涉及金额比较大的事件,一般都会通过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调查难度较大,公安机关也只是提醒学生要注意识别诈骗信息。据学校所在辖区派出所对所在辖区学校出现的网络欺诈的统计显示,2013—2015年度的网络安全欺诈事件在学校是逐年上升的趋势;网络受骗金额越来越大;网络欺诈手段不断翻新;学生上当受骗人数逐年增加。

1.4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现状

经调查,体育学校因师资和时间所限,都没有专门开设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在对学生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学校出现学生被网络和电话诈骗钱财的事件虽然屡见不鲜,但是被骗钱款能够追回的几乎为零。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起重视,共同杜绝网络色情、暴力、反动、迷信等信息对青少年的污染。随着网络使用层面的逐渐低龄化,体育学校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除了要对网络综合征、网瘾、网络犯罪等情况重视外,还要对新兴的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安全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对策研究。

2.2健全网络安全的教育体制

体育学校的领导应提高重视度,各部门协调配合,带队教练员、文化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应齐抓联动,共同杜绝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安排网络安全教育讲座,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利用广播等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具备防范网络犯罪的法律知识。

2.3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

体育学校应开设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特点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训练实际,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让学生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要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认识到网络上的不良内容会造成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各种不安全的隐患,让其学会在网络世界中识别虚假和不良的信息,保护自己的利益;健全法律法规知识,理智地拒绝各种诱惑,不给网络欺诈等犯罪行为有任何的可乘之机。

3结语

在网络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学校对青少年运动员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十分必要。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的建立都要求学校在这种新形势下,就如何正确使用和利用网络资源这些实际问题,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知识。

参考文献:

[1]袁旭,李忠艳,孟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

[2]李霞.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新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3

增强防范意识抵制不良网络贷款防止利益侵害

——学校落实风险防范预警工作小结

根据省教育厅《2020年学校安全风险防范4号预警》结合学校实际,我校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加强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了全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现将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强化防范教育,提高防护能力。

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我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班级开展专题教育、专题讲座、专项宣传、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电信诈骗、不良网络贷款等诈骗的类型、危害及防范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帮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二、坚持强化预警监测,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我校加强门卫和校园巡查和日常活动管控力度,值周领导负责,督促门卫加强门卫管理,严防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宣传、推荐、不良网络贷款,对发现的违规现象和行为及时报告公安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同时,结合校园及周边安全巡查工作,对发现的“校园贷”等借贷小广告及时进行清理,持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三、大力开展线索摸排,切实减少损失。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4

一、网络素质概念

网络素质是指网民在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一种能力。在获取信息的过程当中,网民对上网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素质,表现为能够有效抵制网上诱惑的能力,对网上信息的来源进行有效的辩证,从而得出一方对自己有利的知识。因特网信息有着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大众化、信息海量的特点,面对这样的一个互联网世界,如何让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素质,避免上网被骗,成为大学生亟待去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素质低下形成的原因

由于某些大学生本身欠缺一定的抵抗能力,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里,对于虚拟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认为是一样的,当网上出现一些诈骗信息时,就会被对方所利用。

2.1网络色情

以微信、陌陌、QQ等互联网交流工具在网上结实的网友,往往会以漂亮的头像,具有学识渊博的在线签名获得大学生的好感,在通过一定时间的交流之后,会问对方索要联系方式,关系再深入一些,就会问对方借款的事宜,金额从小到大,最终却不了了之。更为严重的结果是以裸聊的方式来结实一些网友,拍摄对方的图片,继而敲诈,这个就是典型的网络色情敲诈。

2.2网络传销

某些网站中大奖信息,教授一些一夜暴富的策略,与大学生结为好友,继而推荐一些传销的在线平台,听取一些课程,慢慢地洗脑,最终大学生会加入传销组织,最终利用大学生拉下线,提升销量。

三、大学生网络素质提高的方式

面对新的互联网各种诈骗,大学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一种加工能力,辩证能力,这个对于高校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课程利用正强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网络素质

正强化,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上,以了解、感知、体验到自我强化的过程。教师设置教学情境,以案例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当中,从学生被骗开始,到学生痛苦,无法自拔到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在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当中,教师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缺乏一定的抵抗能力,让学生明白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通过辩证能力来处理一些网络诈骗问题。

利用正强化来提升学生的网络素质,要进行频繁的课程体验过程,观察学生在面对各种网络诈骗骗局的真实反映,从学生的胆小怕事到最终的积极勇敢地处理问题,甚至是与对方巧妙地过招,最终将对方的真实面目揪出来。

3.2防御结合模式将大学生思想教育课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从心理学领域来看,个体防御机制是个体不自觉地对受冲驱使的思想及画面的抑制。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课,开设大学生个性化教程,将防御结合模式充分运用到课程教授当中。

防御结合中的“防”指的是对互联网信息的一种规避行为,对色情信息、网络敲诈信息采取不理睬、不搭理的态度,而不是好奇心地追究下去。“御”指的是比起防守更进一层,能够对对方的提供的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在跟着对方走的情况下,能够搜集到对方的证据,尤其是在一些违法犯罪方面的证据,以截图,搜集聊天记录,对方向自己发送的一些短信为证据,交给相关部门,最终将对方一网打尽。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5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电信网络诈骗;实证分析;新时代;困境;模式重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取得重大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探索期(1949—1977年)、普及法律知识期(1978—1999年)、法律素质期(2000—2005年)、法治意识期(2006—2011年)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育期(2012年至今)五个阶段。[1]也有学者认为主要历经了探索期(1949—1966年)、挫折期(1966—1978年)、知识教育时期(1978—1997年)、观念教育时期(1997—2012年)和能力培育时期(2012年至今)五个阶段。[2]

一、“高校法治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界对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治教育的概念、学科属性或定位、目标、内容、模式、实践、环境、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法治教育概念的研究法治教育的相关几组概念为“法制教育”“法治精神”“法律素质的培育”“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几个概念之间既有重叠,也有一定的差异性。[3]学界认为法治教育是通过教授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提高法治素养、树立法治信仰的教育活动。2.关于法治教育学科属性或定位的研究学者认为法治教育学科属性或定位不明晰。学界有人认为法治教育“从属于智育”,有人认为“从属于德育”,也有人认为“独立于德育”。对法治教育的学科定位认识不清会导致难以设置相对合理、稳定的课程体系,无法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3.关于法治教育目标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进,高校法治教育目标经历了从“传授法律知识”转向“培育法治素养”再到“树立法治信仰”的变化。[4-6]4.关于法治教育内容的研究学者认为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简单、空泛、不合理,需要调整、补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几乎成了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唯一法律课程,这门课“法律基础”内容占比太小,难以满足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5.关于法治教育模式的研究学界认为当前法治教育模式单一,未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且没有突出实践性,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当予以改革创新。法治教育仍然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大大削弱了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7]教育模式应从“课堂”依赖转向“场景”塑造。[6]6.关于法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全社会成员的认可和共同努力,高校法治教育环境(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的环境)面临着挑战。学界认为应尽快营造良好法治教育环境。[8-9]7.关于法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关于法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学者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社会方面主要涉及法治教育学科定位、法治教育资源问题;家庭方面主要涉及法治教育环境;学校方面涉及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模式,课程内容和体系、评价考核机制,师资和校园法治文化等;学生个人方面涉及主体意识(积极主动性)、理解力和法治思维、维权意识与能力等方面。8.关于法治教育对策的研究基于对法治教育问题特征和原因的分析,学者从多角度多维度提出了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法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传授学生法律知识转换成提高学生“用法”能力、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第二,明晰法治教育学科定位、加强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加快法治教育课程改革;第三,通过外引内培,优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法治素养;第四,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课堂”依赖转向“场景”塑造,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第五,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法能力;第六,完善现行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第七,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法治教育的理念与我国不同,国外对高校法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法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国外法治教育研究侧重于:第一,如何通过教育内容的设置塑造学生的法治精神;第二,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将课内教授理论知识与课外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三,如何拓宽教育渠道、发挥社会团体作用,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法治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公民教育”,高校实施的法治教育是通识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法治教育从法律关系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出发,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权利义务观的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精神和原则、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公民责任的合格公民,让大学生树立资本主义的权利义务观。[10]

二、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困境——基于高校电信诈骗案件的实证分析

(一)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重知识的灌输、轻能力的培养”现象,忽视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1.法律类课程设置少;2.师生对法治教育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主动性;3.缺乏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用法意识与能力不足;4.高校法治教育缺乏有效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11]

(二)高校电信诈骗案件实证分析

高校法治教育存在以上问题造成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法律知识欠缺、用法能力不足,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就是学生依法防范保护自己的能力不够或者自身违法犯罪现象增多。1.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仅以2020年为例: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12]常见的有:虚假、冒充电商客服、兼职刷单、虚假投资理财、微信支付宝QQ微博等网络号码被盗、网上借贷等。2.高校学生受诈骗现状高校学生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主要受害者。以GZ市RJ新区高校园区电信诈骗刑事警情(受损金额人民币3000元以上)通报的数据为例,2021年1月至9月平均每个月有37人/起,其中高校学生11人/起,占比30.9%,远超务工人员、个体经营者、城乡居民、公司职员、医务人员或教师等。受骗金额低于3000元的电信诈骗案件因未达刑事立案标准,警方未将此类案件计入刑事警情数据予以通报。事实上高校学生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受损金额在3000元以下的占比较大。根据案发频次对电诈案件类型进行排名:虚假(28.57%)、冒充电商客服(23.81%)、刷单(20.05%)、虚假网络游戏账号交易(9.67%)、虚假投资理财(9.52%)、虚假贷款(4.76%)、冒充QQ/微信好友借钱(3.62%)。从受骗学生来看,一是女生比男生容易被骗:女生占比71.43%,男生占比28.57%;二是学生层次区别不明显:高职生占比52.38%,本科生占比47.62%。从受骗过程来看,基本具有共同特征:受害人接到陌生QQ或微信好友申请,添加好友后加入QQ群或微信群,通过陌生好友或群里提供的链接下载注册某个app账号,对账号进行充值或为了完成刷单、交易任务而通过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进行付款或通过对方提供的账号进行网银转账,之后发现无法重新注册账号进行提现或对方收款后消失,造成受害人经济损失。3.高校学生受诈骗原因分析基于GZ市RJ新区高校园区2021年1月至9月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通报的数据,从电信诈骗案件的类型、诈骗手段、涉案金额,受骗学生的性别、年龄、防骗意识和能力,被骗原因,高校“防诈骗”教育开展情况等方面分析发现:(1)高校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意识、能力均需提高,法治素养亟待提高。(2)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受害人个人因素。社会方面:(1)打击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诈骗金额少于3000元的案件公安机关不予立案。高校学生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受损金额往往低于3000元,却因为法律法规不完善而无法及时维权,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受到影响,甚至对法治的信仰产生怀疑与动摇。(2)2021年11月1日之前尚未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款少、适用范围窄,且其中大部分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人往往利用被非法泄露的高校学生个人信息实施诈骗行为。例如冒充电商客服、冒充QQ或微信好友实施诈骗行为的就是非法利用了个人信息。家庭方面:(1)忽视对小孩的法治教育。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为例,家长很少对小孩进行相关法治教育,更多的是与小孩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2)家长日常缺乏依法办事的理念和行为习惯,未营造良好的法治生活环境。学校方面: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考核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忽视了学生参与法治教育实践的环节。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不够重视,没有科学、完善的体系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法治理念、是否能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高校只通过应试教育模式,以理论知识的考试分数来定性和衡量大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高低。但是,书面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无法检验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及其法治理念的强弱。个人方面:法治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爱贪小便宜、经不住利益诱惑。从GZ市RJ新区高校园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据来看,受骗的高校学生个人原因具有共同特征:(1)防范意识不强。虽然接受过高校防范电信诈骗案件的宣传教育,但是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范。比如,受骗人都没有按照要求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接到冒充电商客服电话没有认真去核实等。(2)轻易相信陌生人。点击陌生人提供的链接下载app、向新注册账号充值或向陌生人转账汇款。(3)爱贪小便宜、轻信网上投资理财或刷单容易挣钱。(4)法治意识薄弱、轻信假冒的电商客服有能力冻结自己账号并扣钱等。

三、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模式重构的思路

基于高校电信诈骗案件的实证分析,对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认为要对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破局,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法治教育模式进行重构。

(一)重新定位高校法治教育主体。本着“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育宗旨,应将学生作为法治教育主体,发挥其在法治教育中的积极主动性,将以往法治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学习”。

(二)调整高校法治教育内容。应改变以往教育内容空泛的弊病,从依赖基础教材转变到完善教材体系建设,法治教育内容应注重生活化,要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与其日常生活相关,与提高学生用法能力相关。

(三)创新高校法治教育方法。坚持“知行合一”培养理念,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新载体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延伸课堂教学的覆盖范围;开展模拟法庭、走进法院等活动,突出实践、拓宽实践教学渠道,从“课堂”依赖转向“场景”塑造,让学生在法治教育实践中提高用法能力、培养法治意识。

(四)改革高校法治教育评价方式。运用动态、连续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考核。完善以书面考试为主的结果评价,注重对学生法治教育实践能力的考查,不断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成果从“卷面考核”到“实际应用”的转化,提高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与劳动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五)加强校内外法治教育资源的协同性。积极拓展高校法治教育的社会空间,深化高校和社会力量的合作。[2]高校应优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依法治校营造良好校园法治教育环境;社会应营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生活环境;社会组织积极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经费、场所、人力物力等支持,积极参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四、结语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6

 

个人防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1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利用电信工具和电信技术实施诈骗的事件越来越多,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案例,她被诈骗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天下午,她接到一个陌生的异地电话,对方声称是某购物网站的客服,并告诉我朋友她在他们网站所购买的某某商品由于尺码缺失,要进行退款。

  朋友当时有所顾虑,但是见对方将自己购买的网站甚至物品具体信息都讲述的分毫不差,便放松了警惕,随后添加了对方提供的一个QQ号码,对方也将订单的具体信息在QQ上再发了一遍,并留下了一个退款的网站。朋友照着点了进去,登录页面和自己当时购买的.网站看不出任何分别,但是网址却不是官方的网址,朋友向对方提出了这个疑问,电话里的人解释说这是他们临时做的网站。朋友便也没有过多怀疑。

  接下来朋友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的信息,对方谎称为了安全验证,欺骗朋友把银行卡的密码也填了进去。随后,验证码发到了朋友的手机上面。

  这时候,对方在电话里要朋友快速填入验证码,否则会超时无法退款,朋友便在洗脑般的状态下填写了两次95xxx发送的付款的验证码。随后朋友登录自己的网上银行,发现银行卡里面近万元的存款已被转走,这才恍然大悟被诈骗了。

  通过我朋友这次案例,我认为导致这次诈骗事件的关键所在,就是受害者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网站等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

  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消息无误,最好自己拨打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有关消息。其次,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在收款的时候,无论如何是不需要告知银行卡密码的,密码泄露,骗子便可以知道你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

  最后,验证码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不能泄漏给任何人,验证码一旦透露给对方,钱立马就会被转走。

  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该在第一时间马上报警,要求警方联系银行,调查钱款汇入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多的损失。对此,我们要对电信诈骗的种种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在遭遇时做到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早纠错。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开卡,办理电子产品等业务时,必须要加强审核是否本人办理,同时向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放风险提示卡,并告知客户不能随意点击不明网址,不要轻易相信和回复不明信息和电话,增强客户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让犯罪份子无机可趁。

 

个人防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2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十分猖獗。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名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为切实提高广大学生对网络、电信诈骗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现将有关防止网络(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提醒如下:

  一、网络诈骗

  1“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2、网络购物类诈骗是指在互联网上因买卖商品而发生的诈骗案件:

  ―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提供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谎称“账户最近出现故障”或“不使用支付宝,要收手续费,可以再给你算便宜一些”等理由,诱骗事主使用先汇款后交货的不安全交易方式。

  ―骗子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货后连呼上当,叫苦不堪。

  二、冒充熟人诈骗

  部分大学生到异地求学,使得不法分子趁机利用父母的担心进行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骗子自称是学生的某位老师,常以学生生病,急需住院或手术为由,要求家长汇款。

  冒充QQ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要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三、网上中奖诈骗

  当您登陆QQ或打开邮箱时是否会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请您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您将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

  四、特别提醒

  面对以上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手段,应该如何有效地识别、应对和防范?别着急,警方给您支招:

  1、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

  2、不要过分依赖网络,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记“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找亲人谈一谈”。

  3、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人的恐慌心理,制造紧张气氛,不停地变换角色,让你来不及分辨真假,并催促你办理。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不再继续交钱,防止扩大损失。

  4、马上进行举报,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辅导员等向有关部门进行求证或举报。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切实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帐;要及时报案。

 

个人防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3 

  以前总觉得电信诈骗离我们很远,但是这次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了我们的营业部,而且被电信诈骗的对象还是我们行的退休员工,作为营业部的一份子,我对这件事也感到了深深地遗憾,毕竟我们营业部承载了农商行的很多的希望。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偶然当中也带着必然。试想一下,如果这次这次急急忙忙来办业务的是一位我们毫不认识的客户的话,那我们是否会不断的问他汇这么多钱的缘由,然后让他填写一张防金融诈骗的单子呢?所以我们要痛定思痛,决不让此类事情发生第二次,毕竟通过这样的途径吸取教训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有几点感受:

  1、以后不管谁来办业务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推脱就二话不说受理了业务,表面上看我们是给他们帮了一个忙,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某一个细小的环节我们没有注意就会给别人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

  2、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察言观色,及时发生客户的异常表情和动作,如发现在办业务的过程中频繁的接听电话,神色慌张等现象的要及时的和客户沟通,以免客户不必的损失。

  3、在平时办业务时,要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防止金融诈骗,加大防备诈骗案件的宣告道育力度,培养客户的防备意识和警戒性。办理取现、转账等业务时候,养成给客户填写安全提醒单和防止金融诈骗单的习惯,这样既能提醒客户又能保给我们自身加上一条安全线。

 

个人防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4 

  今天听了防诈骗的教育讲座,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总是存在着很多的骗局,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精明的侦探,仔细地观察,有防范意识,以防自己被骗,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是多亲近的朋友,或者是看起来很可怜的陌生人。

  我们都应该擦亮眼睛,认出那些是对我们有害的人讲座中主要讲到,有接触性和无接触性的诈骗,重点是无接触性,因为现在互联网比较通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同时也给诈骗分子制造了更多骗人的机会。

  第一,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络查找到你的信息,然后通过信息或者电话来对你进行诈骗,冒充亲友发账号给你让你进行汇款,此时我们不能盲目地打钱,而应该打电话确认是否真的是亲友需要。

  第二,现在微信等交流工具越来越多人使用,朋友圈里面也开始活跃,这就出现了很多的转发信息,比如某某小孩被拐需要转发宣传,这就调动很多人的同情心,所以就很多人转发,殊不知,其中带有病毒,这种病毒会让系统瘫痪。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进入骗局,甚至成为骗局中的助推者,虽然不是我们本意,甚至说是一种好意,却造成了不好的效果。

  第三,有一些需要扫描就会送一些小礼品的活动,很多人会为了占便宜而去扫描,这其中也带有病毒。

  第四,有些中奖信息也是假的,很多热播的娱乐活动说你中奖了,而且价值不菲,不要相信,天下没有这么多便宜和馅饼等你去占。

  第五,有些信息的链接不要去点,点进去就可能会是病毒。

  第六,有些打过来的电话从通话开始就已经开始扣费。对于种种这些,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骗局,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其次是接触性骗局,以买票为例子,火车票在过年的时候是热销的,有些车站的人就会对你说有一些内部人,可以帮助你买到票,而且价钱一样,但是只能进员工通道,所以你的行李不能带进去,需要人代收,这时候你急于回家的心理就会让你进入这个骗局。

  另外如果你不同意,很有可能就会被抢,这时候就需要你的灵敏度了,首先你不要轻易相信这么便宜的事情,其次这个骗局可能是团体作案,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也要保住财产安全。

  我曾经也被经历过很多骗局,高中毕业的时候就有人自称教育局的打电话告诉我们学生,有一笔助学金要领取,他能准确地说出我们的信息,这就很具有迷惑性,而且领取助学金还要自己将自己的钱转到一个账号,它才可以返钱给你,这就是明显的要我们汇款,此时我们绝对不能汇款。

  另外,手机上也经常会有那些中奖的信息,比如芒果台抽中了你的手机号码,获得价值不菲的笔记本电脑或者钱数,然后有一个链接需要点击,这样的骗局我们都很容易识破,所以不要想占小便宜,避免失了大财产。

  对于这些骗局,我们应该加强抵抗力,不要去相信占便宜的事,现在骗局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我们也应该将我们的思维意识升级,保证自己的安全,作为大学生,我们的思想应该成熟一些,我们的经验不是很够,现在就应该加强防范,不要让自己受骗!

 

个人防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5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他们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年关岁末,又到了诈骗、盗窃等案件的高发期,近期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包括电话、电信、网络、淘宝网刷信誉等等)多发,其中还有被骗的老师。而诈骗分子更是无孔不入,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诈骗,而学生更是诈骗分子行骗的主要对象之一,而部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过分薄弱,问题严重,亟待解决。为了维护我们安静的学习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不受诈骗分子的欺骗,圆满的完成学业,同时学会保护自己,掌握一定的防诈骗的技巧,使同学们面对诈骗能够安全应对,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绿色校园,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本次班会全程以介绍大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骗局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为主要内容,并以叙述讨论的方式向我班同学介绍各自的经验,提高同学们的防骗意识。诈骗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屡次发生在同学们身上。因此,同学们对这次班会的内容非常认真。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班会使大家受益匪浅,今后在各种场合我们都应提高警惕,不要有“贪婪之心”,克服“恐惧之心”,放弃“好奇之心”,警惕“麻痹之心”,遇到陌生短信电话、中奖信息、QQ求助、汇款等事情一定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轻信麻痹和上当受骗。实在不能确定真假及时110报警求助。

  通过开展本次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的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生活中各种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让自己心中那颗安全教育理念的种子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个人防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6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

  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

  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

  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

  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7

关键词:网络诈骗;诈骗方式;安全措施

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92亿,较2013年底增加3208万人,半年度增长率12.3%;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2%。[1]网络资金流的汹涌澎湃,为某些怀有犯罪意图者利用网络实施各类诈骗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在遇到网络诈骗的网友中,仅26.87%的人选择举报诈骗,另有12.23%的人选择‘反击骗子’,[2]“网络欺诈已经成为对互联网生态健康发展的巨大威胁,给上下游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面影响,威胁到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护。[3]尽管利用网络实施的诈犯罪日益猖獗,其社会危害性愈发凸显,但是基于该类犯罪的某些固有特点,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单个受害人因损失较少而不愿报案、侦查地域管辖难以明确、调查取证较难等不利于侦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这显然不利于有效打击侵财犯罪、保护人民财产安全和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1网络诈骗案件的概念及特点

1.1网络诈骗案件的概念

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由此推知,至少在目前我国的立法中,诈骗罪是纯正数额犯;另一方面,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意思交流,尽管这种意思交流一般由加害方的虚伪意思表示和被害方由此陷入的错误认知构成。对于网络诈骗,有学者认为,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以其他有权人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进入特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该系统中进行一定的信息操作,将有权人所有或占有的虚拟财产划拨到自己的账户上”。但是,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之处在于,如果犯罪行为人并未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于愿意处分财物的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自愿交出其网络权限,而只是通过黑客技术。

1.2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

网络特征利用性是网络诈骗犯罪的本质特征,是指该类犯罪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侵犯财产权的事实存在,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网络特性利用行为的存在,该种对网络的利用应当是符合网络自身技术特性的应用,只有出于本质性利用网络自身特性的网络诈骗,才能构成网络诈骗犯罪。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是网络诈骗案件乃至全部网络罪案的根本特点,正是从这一特点引申,网络诈骗案件才具有其他传统诈骗案件所不具备之特点。[5]犯罪黑数大,不仅是网络诈骗犯罪,也是网络经济犯罪乃至经济犯罪的共同特点。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黑数大,有其相对独特的成因,笔者在此不多做陈述。

2网络诈骗案件的常见方式

2.1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行为人利用当前被卖方和买方广泛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严重不诚信或虚假的商品交易活动,骗取被害人财物。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商品并不限于传统的实物类商品,亦包括各种电子虚拟商品。犯罪行为人作为卖方,以明显低于同类商品市场价格的低价或者虚假的信誉保证及广告宣传,引诱网络购物消费者购买其在网络上陈列的商品,而消费者通过电子支付或汇款等方式付款后,到的却是完全不符合买卖合同约定的假劣商品甚至完全收不到任何商品,已付钱款却无从追索。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不仅卖方会实施诈骗,买方也会诈骗守法商家的财物。

2.2“网络钓鱼”诈骗

“网络钓鱼”是指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的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6]“钓鱼”之称谓,体现了此种作案方式针对不特定多数人。正如真正的钓鱼活动一般不选择某只特定的鱼,而是以吸引任意一只鱼咬饵上钩为目的,“网络钓鱼”也是犯罪行为人通过向之前收集到的不特定多数人电子邮件地址群发伪装成正规金融或商业机构发送的,要求填写并回复个人财务信息的电子邮件;或者在互联网架设与某个合法金融或商业网站极为相似(如网站域名极易混淆、网站设计与装饰风格雷同)的仿冒网站,引诱被害人在该网站在线操作并泄露个人财务信息,尔后犯罪行为人利用此信息取得赃款。

2.3在线冒充熟人诈骗

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不断产生和飞速发展,使交流跨越了时空障碍,为人际沟通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这一便利性也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机会。犯罪行为人利用木马病毒或其他手段窃得被害人的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工具账号,然后以被害人联系人的身份,在线向被害人发送信息,假托购物、医疗、上学等各种名义借钱,要求被害人向其指定的账户打款。

3网络诈骗案件的应对措施

3.1尽快完善电子支付相关法律法规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尽快制定更多更详尽的针对电子支付领域的法律法规。随着电子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更加系统、专业化的法律需要被制定出来以保证电子支付领域的健康发展。(2)已有的法律法规应有针对性地补充有关电子支付的条款。随着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的深入,电子支付也成为了人们选择越来越多的支付手段。我国的《反洗钱法》《票据法》等法律中对于电子支付方面的规定还十分薄弱,急需修订。

3.2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

信用是交易的前提,也是电子支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以消费者和商户交易信息为核心的信用记录对规范交易双方的行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还需要建立与信用记录配套的便捷的查询机制,方便交易双方在交易中查询。除此以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3.3加强宣传教育,从观念上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思想教育,力图从观念上让每位公民认识到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丑恶的嘴脸,从源头上提高警惕,铲除犯罪的滋生土壤,可以通过社区、学校、街道等等组织和基层单位,利用社区宣传栏、制作宣传海报、流动性广播等方式让安全防范的意识渗透到居民生活去。同时,社区民警和公安派出所要经常举办普法活动,给百姓介绍网络诈骗经典案例,其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以及预防避免的常用措施和手段。

4总结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发展,作为核心业务的电子支付业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以支付宝和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手机支付为标志的移动支付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支付习惯。各种电商领域网络诈骗犯罪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这提醒着我们电商安全问题仍然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要解决支付安全问题是个长期的过程,要从技术、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建立等多方面着手,引导我国的电子支付产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为人民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商务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0-28).

[2]腾讯网.信息社会不和谐因素调查报告之网络诈骗[eB/oL].(2014-10-28).

[3]中国市场秩序网.阿里巴巴牵头打击网络欺诈[eB/oL].(2014-10-28).

[4]曲新久.刑法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439.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8

关键词:非传统信息安全;社会工程学;网络钓鱼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541-02

informationonnon-traditionalSecuritythinking

HUanGSong

(Guangzhouinstituteofpublicadministration,Guangzhou510070,China)

abstract:withmodernmeansofcomputer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andcontinuous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networkin?truders,turningtotheuseofhumanweaknessofnetworkintrusion,traditionalinformationsecurityinformationtonon-traditionalsecuritygradually.non-traditionalthreatstoinformationsecurityonthenetworkhasshownarisingtrendevenspread.therefore,acarefulanalysisofnon-traditionalinformationsecurityattackmethodsandmeans,haveacertainknowledgeofsecurityandpreventivemeasures,canmakeitearlytoprevent,tominimizetheriskofattack.

Keywords:non-traditionalinformationsecurity;socialengineering;phishing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许多网络安全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到网络中,为我们的网络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也确实给网络安全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保障。但是,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有相对的网络安全,没有绝对意义的网络安全。传统的信息安全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管理的核心方面,大都是围绕那些不断发展的物质技术因素和外在行为因素,而忽视了信息安全处于核心地位的人的内在心理因素。随着不断开发出更好的安全技术,利用技术弱点进行攻击变得越来越困难,网络入侵者开始转向利用人的弱点对网络进行入侵攻击。社会工程学、社会心理学则是传统信息安全向非传统信息安全转变的一个桥梁。运用社会工程学的方式产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越来越强力地挑战了传统的信息安全观念,成为当前非传统信息安全对网络的威胁的主要形式。因为突破“人”这道防火墙常常是容易的,甚至不需要很多投资和成本,冒的风险也很小。

1常见的非传统信息安全入侵攻击

1.1被动等待型

被动等待型的主要特点是守株待兔、诱骗上钩,通过伪造假冒一些出名的网站等待受害者上钩。典型的代表是网络钓鱼攻击,这是一种目前在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网络攻击手段之一。这种攻击手段原理非常简单但危害极大:网络钓鱼会释放一个诱饵,通常是仿冒的网页,诱使网民上钩,从而得到用户的敏感信息与金钱。

网络钓鱼应用了社会工程学的手段,在整个过程中不存在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网页或软件的所有代码都是合法有效的,黑客仅仅使用了一个假冒正规网站的网页来完成他们的攻击。因为不存在病毒木马,传统的杀毒软件基本上无法进行查杀。因此,网络钓鱼攻击在著名的安全软件公司mcafee的十大安全威胁名单中位居第一。根据《2011年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工作报告》分析指出,目前钓鱼网站呈现出“高度集中”、“追踪热点”和“紧盯免费域名”三大特征,同时随着“潜伏”、“游击”等新型钓鱼隐藏和躲避方式的出现,使得反钓鱼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报告》显示,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和使用率的增加,以微博抽奖、中奖为名进行的网络钓鱼案例数量大大增加,有人冒充新浪网、腾讯、搜狐等网站,通过微博虚假中奖信息进行诈骗,诈骗手法与过去有所不同,很容易让人防不胜防。

1.2主动攻击型

主动攻击型分为两个阶段:搜集敏感信息和盗用身份攻击。

第一阶段,收集信息。在进行主动攻击前,攻击者首先通过网络搜索引擎、通用在线查询系统、有关技术论坛等各种网络应用收集被攻击者的个人详细资料、手机号码、照片、爱好习惯、信用卡资料、网络论坛资料、社交网络资料,甚至个人身份证的扫描件等等对攻击有用的信息。然后,攻击者可通过收集回来的各种资料分析出被攻击者的脆弱点,进一步决定具体实施哪种攻击方式:入侵渗透、账户窃取、网络敲诈、精神伤害等。同时,网络上不断出现的安全事故,为攻击者提供了海量的资料来源,让信息的收集变得越来越简单。例如2011年年底出现的“泄密门”事件: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网站600多万用户被泄露,天涯社区4000万用户的账号密码邮箱遭泄露,51Cto、CnZZ、enet、开心网(微博)、人人网、珍爱网等众多知名网站也相继陷入用户数据泄露丑闻。由于目前可供用户使用的互联网服务,基本都通过用户邮箱进行注册,而很多用户在不同的网站注册时,出于方便易记,将用户名与密码统一起来,或者互相关联,有的使用邮箱进行互相关联。这就导致一旦一个网站的密码被盗,就可能导致多个网站的账号以及电子邮箱的账号密码都被盗。

第二阶段,盗用身份攻击。首先,如果被盗的用户是网络上网站的系统管理员,由于许多人的为了方便记忆,通常都使用同样的账号和密码,通过对这些账号密码的关联,攻击者可能会获取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密码,可以绕过对网站的渗透攻击直接获取网站的系统权限,从而对网站的安全造成致命的威胁,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其次,如果攻击者不能直接获取管理员的账号密码时,由于攻击者掌握了用户的邮箱信息,他可以通过伪造虚假的邮件发件人,以及伪造被攻击者所信任的朋友的账号、博客、个人识别码进行误导,并利用信任实施社会工程学攻击。通常,网络的账号、电子邮箱、QQ账户具有其本人身份证相似的认可度,一旦攻击者冒充被攻击者非法、恶意、诈骗类消息,被攻击者的朋友一般会不加怀疑地相信其消息的真实性。例如,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便有网络犯罪分子非法篡改红十字会公布的赈灾募捐银行账号,企图吞噬善款。以下是一个著名的针对微软公司的盗用身份攻击的经典案例:一名黑客给微软公司的网管发了一封邮件,声称自己是微软公司的员工,在欧洲出差,但是忘记的密码,大意的网管就发送了新的密码给这个人,黑客由此轻松的完成了入侵。

2非传统信息安全入侵攻击的核心思想分析

以上所述的攻击手段的核心是什么呢?通过技术手段又为什么不能很好地防范呢?《欺骗的艺术》一书的作者,世界级顶级黑客大师凯文・米特尼克曾经说过:“人是最脆弱的环节,你可以拥有最好的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生命统计学的设备……,但有些人只要给一名毫无戒备的人打个电话,就能得到所有的东西”。

这句话说出非传统信息安全入侵攻击的核心思想:攻击的对象关键是“人”,是“人”就会有弱点,而要找到系统管理人员的疏忽之处或心理弱点比查找程序的漏洞要更容易更简单。基于此思想,攻击者通过搜集信息,对所要入侵系统的相关人员进行弱点分析,在弱点分析后就可以实施有效的社会工程学攻击策略。因此,以社会工程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心理学就产生了很多攻击手段,这些方法无疑使黑客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如网络钓鱼、密码心理学以及一些欺骗性的利用社会工程学渗透系统内部网络或者相应网络管理人员的手段,都是一种利用人的疏忽之处或心理弱点进行攻击的手段。

我们今天所说的非传统信息安全是以社会工程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心理学,专门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链中“人”这个环节。根据木桶原理――水桶的容量不是由最长木板条所决定,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条。在信息安全体系中,“人”往往就扮演着这“短木板”的角色。“人”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和不稳定性,从而决定了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它不会因为更换了最好的网络安全设备和杀毒软件而改变。无论是在物理上,还是在虚拟信息系统上,任何一个可以访问系统某个部分的人都有可能构成潜在的安全风险与威胁。

3非传统信息安全入侵攻击的防范

3.1教育培训人

由于社会工程学攻击始于心理操控,因此防御和对付的最有效、最常见手段,就是“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首先对网络安全引起高度的重视,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被攻击者。不要做一个无知的人,要始终保持一个信念“现实社会中的骗子,在网络社会中同样无处不在”,在遇到旁人进行信息质询时应时刻保持警惕,对于未经明确授权的来访者应保持拒绝,要时时敲醒警钟,注意保护个人私隐。其次,定期进行教育培训,普及网络安全的常识,介绍当前网络上最新的网络诈骗手段,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在现实社会中,公安部门经常会一些社会常见的诈骗行为,提醒公众市民,避免受骗上当。同样,通过培训,普及网络诈骗行为,经常一些网络中最新出现的诈骗案例,及时提醒上网的人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注意加强信息安全心理学知识培训。网络钓鱼就充分运用了心理学手段,因此只有认真地研究和了解心理学,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预防网络钓鱼。

3.2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人

规章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性,在各项制度的约束下,人的行动有规可循,照章行事。人有时是有惰性的,只有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才能长期地执行,实现可持续性。因此制定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是防范非传统信息安全入侵攻击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时,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明确规定设置账户、批准访问及改变密码等操作的程序和权限。例如,禁止通过电话或不经,加密的邮件来设置和获取账户和密码。要制定强有力的密码管理措施:包括规定最短密码长度、复杂性、更换周期等,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姓名、生日、电话等作为密码,严禁将管理员个人的邮箱密码与系统管理的账号密码关联。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还应明确规定对修改账户的权限、改变密码等涉及安全的操作必须进行登记,形成日志记录,以便过后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全面应用其他技术措施,例如建立电话录音、客户访问记录、文档等信息的访问等级制度。

3.3建立预警演练机制演练人

只有安全意识和规章制度,如果没有具体的实践,当我们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就可能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因此,成立事故应急小组,建立预警演练机制,模拟入侵程序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应成立事故应急小组,事故应急小组应当由来自不同关键部门的知识渊博的员工组成,他们要经过良好培训并随时准备对攻击做出反应,能有效地分析出入侵的目的与方式。其次,强化建立预警演练机制,模拟入侵程序,利用模拟环境和测试能有效地评价安全控制措施来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最后,还应该加强检查监督。如果条件允许,单位安全部门可设立专门的督查组,经常检查所属人员的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督查组甚至可以给所属人员打电话,看是否能够诱使其透露口令或重要信息。当所属人员发觉受到可疑的社会工程学攻击时,要及时上报,并及时提醒其他人员注意。

4结束语

国际知名的安全企业趋势科技认为,传统网站遭到渗透的情况在将来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犯罪者将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恶意程序攻击,利用精心设计的电子邮件来诱骗使用者点击恶意链接,进而导致使用者感染恶意程序下载器。非传统信息安全对网络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地加强,攻击的形式也会更加隐蔽,危害的程度更大。但是,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加强网络的安全意识,认真分析非传统信息安全的攻击方法和手段,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防范措施,在面对社会工程学攻击的时候就能识别其真面目,处于主动地位,将攻击的风险性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9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刑法;立法;地域管辖

中图分类号:DF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15-02

一、移动电子商务及其现有刑事法律的概述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征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指运用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pDa(personaldata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等与无线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进行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杨坚争赵雯杨立钒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相对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增加了移动性和终端的多样性。无线系统允许用户访问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地方的服务。

移动电子商务的特征:

(1)方便。即可以真正使任何人(anybody)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得到整个移动网络的信息和服务;(2)灵活。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个人需要灵活地选择访问方式和支付方法(3)安全。移动终端能够确保移动电子商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避免现金交易带来的保管、短款、假币、携带等风险和不便,同时加快了收支速度、降低了服务的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4)熟悉。用户可以使用他们非常熟悉的移动电话或者pDa作为交易和支付的工具,并可以根据自我喜好设置信息格式。

2、移动商务有广泛的应用前途

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业务。移动终端的携带方便性决定了其随时随地可以供客户用来核查账户、支付账单、进行转账操作以及接收付款通知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中相关标准的日渐规范,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后,移动支付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2)购物。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购物,移动电商不仅能满足即兴购物,还能方便快捷地支付。相比传统互联网购物,消费者使用手机购物更加互动、私密、便捷。

(3)娱乐。移动终端当中的在线游戏,相信很多手机并不陌生,而各种在线游戏、音乐、书刊杂志都能通过手机支付进行购买,大大方便了用户生活并深受上班族和学生一族的喜爱。

(4)信息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服务已不再拘泥于早期每月三元的天气预报或者手机报,越来越多样化的多媒体服务可供消费者选择。

(5)其他。除了以上各种应用和服务以外,手机订票应用和医疗预约等也将成为手机用户的热门之选。12306也及时推出购票手机客户端,受到广大青年乘客的欢迎。

(二)我国关于移动电子商务的立法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还没用出台专门关于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相关问题只能参照《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商业银行法》及其相关法规。移动电子商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特性,并不能一味复制传统商业适用的法律规范,也不能单纯照搬电子商务所适用的法律,应当有其自己的专门法律予以规范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所遇到的法律及体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移动电子商务规制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准入、服务监管体系、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产业投资融资机制亟待建立。

移动终端购物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移动终端交易纠纷处理困难,可信、安全、便利的购物环境尚不完备。

移动电子商务尚处于成长期,各个商家各自为政,商业规模、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有待拓展提高,相关技术不成熟。

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以及空白

(一)调查样本分析及典型案例评析

网络的发展带来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是又一个新的商务领域--移动电子商务,从早期的手机银行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每一个新的跨越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相信微信这个应用已经存在于很多人的手机、paD以及其他移动通信设备当中,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其功能与服务不断增强。其中的微信支付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熟知并使用,将手机变成“智能钱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快捷,然而很多问题依然无法避免的出现在广大用户的面前,尤其是公众账号的兴盛更带来许多另腾讯公司仅靠用户协议与管理员监管无法对许多问题面面俱到。微信作为社交工具之一,与QQ一样,安全级别无法与金融机构相比,一个微信账号绑定手机号码与银行卡号之后,一旦丢失或者微信账号被盗,都将面临巨大的损失。以一年来在微信应用的公众账号中大受欢迎的“逻辑思维”为例,一年前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在微信应用开办公众账号,以每天一分钟读书为大家提供微信脱口秀服务,这种方便的形式以及罗振宇的口才、思维模式深受广大听友的喜爱,微友们亲切地称之为“罗胖”。经过一年的运营,逻辑思维在第一批会员反响良好的情况下发起第二期会员的招募。逻辑思维的会员分成两个等级,普通会员每年会费1200元,仅开放24小时并限量80000名。当天会员招募结束后罗胖在逻辑思维中消息称第二期会员招募20000名,20000个会员每年1200元人民币的会费,这个总额是巨大的,诱惑也是巨大的。随着逻辑思维知名度的提高,很多山寨版逻辑思维出现在微信公众账号中如“逻辑思维趣味版”,很多用户误以为是逻辑思维的分支账号而予以收听关注,仿冒逻辑思维的这些山寨账号通过链接广告的形式,从用户点击广告后购物的收益中抽成营利。关注逻辑思维的微友已有百万之众,这些侵犯微信用户权益的违法行为越来越多,由于维权困难,多数用户选择忍气吞声或自认倒霉放弃维权,这不仅是对逻辑思维声誉的一种损害,更是对微信这个社交应用的诚信营运大考验。在微信管理层对一批山寨账号进行清理之后一段时间内逻辑思维用户再没有受到山寨账号的骚扰。然而防不胜防的是几个月后,山寨逻辑思维卷土重来并且更加凶猛,广告抽成的收入已不在吸引人,山寨逻辑思维账号直接以诈骗的形式骗取微信用户的会员费,如果按照前述所说的会费金额,这就不仅仅是诚信问题,而涉嫌犯罪,仅靠微信管理层的封杀账号无法解决问题,注册、注销一个账号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诈骗一旦成功带来的犯罪所得金额是巨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诈骗罪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后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骗取较大数额公私财物已经构成犯罪,应当由公安部门介入调查。然而微信管理层为了微信的公众网络环境而删除、封杀山寨账号,正使得侦查部门介入调查无从入手。双方对此应当必要的沟通与合作才能确保微信应用的网络环境安全无忧。

(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立法面临的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必然伴随的问题便是移动电商的立法层面问题,现下我国所面临的移动电商立法主要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

移动电子商务由于刚刚起步,技术标准不统一,所以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过度复杂的安全问题致使部分消费者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抱以观望态度。加密和认证问题、移动终端设备中个人资料的泄露问题、通信内容被窃听偷看以及安全制度漏洞,这些安全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2)地域管辖问题

突破传统电子商务的地域性界限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一大特点,在移动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的双方或多方的当事人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复杂的管辖权纠纷越来越多,相应的刑事法律制度却没有相应完善。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在交换数据上的虚拟性、全球性,打破了国家的地域界限,使得确定管辖法院出现困难。移动电子商务犯罪中的窃取、伪造签章、诈骗、洗钱以及黑客入侵很多都是跨国界的犯罪行为,针对一国国民犯罪的同时涉及其他国家的社会关系,我国很难以一国之法律定他国之犯罪,并且国际上并无针对此类行为的公约,导致其成为只得探讨的前沿问题。

(3)法律问题

网上诈骗是电子商务中常见的犯罪形式,网上诈骗的犯罪类型,相对于传统的实地犯罪具有更加便利和不易为人发现的特点,点击鼠标敲击键盘即可得逞并且难以追踪,如此低成本高利润的犯罪方式助长了犯罪金额的不断攀升。

移动电子商务所涉及的证据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当中,无法直接阅读,改变其内容也不会留下修改痕迹。因此,移动电子商务中的电子证据在涉案诉讼中能否被采纳以及证据价值问题,亟待解决。数据电文能否采纳为证据仅仅是法律问题,证据价值问题以及数据电文所体现的证明能力的大小,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逻辑问题,传统商务形式和普通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无法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达到完全契合适用。

三、构建和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犯罪综合控制体系

加强对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立法

目前,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行业规范的方式,遏制和打击垃圾短信和移动终端应用的垃圾信息,除了法律手段,各种手机杀毒软件、手机卫士应运而生,移动终端用户不在被动接收不良信息。另外,传播违法短信当前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进行处罚,扰乱公共秩序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我国今后针对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应当侧重面向国际、注重个人隐私与信息保护、遏制移动电子商务犯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一行业标准以及解决刑事管辖问题[张楚主编:《电子商务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完善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犯罪的体系

目前,现有的法规、规章在指导思想上“管制”多于“引导”,没有对移动电子商务进行深度调查所作出的管制性文件或者过于零散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而言,需要完整、系统指定规范性法律文件,对知识产权犯罪、诈骗、盗窃等常见犯罪形式进行重点防治。健全对移动应用和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的投诉体系,建立公共舆论监测制度,多管齐下,方能解决问题。

注解:①杨坚争赵雯杨立钒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后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③张楚主编:《电子商务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文献

[1]齐爱民著电子商务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著电子商务法律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网络微信诈骗如何解决篇10

通过对案件的梳理不难发现,这些骗局都是预先精心谋划好的。骗子先用一些“甜头”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例如赠品、小返利等,再通过非法手段收集来的个人信息,让老年人对骗子伪造的身份深信不疑,放下戒备,继而实施下一步诈骗,一旦得手骗子便立即消失。老人们就这样在骗子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落入陷阱,有的养老钱血本无归,有的唯一房产被抵押,还有的不但病没治好还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对于受害老人来说,承受的是经济、身体和精神上的多重打击。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老年群体应是重中之重。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对最新骗术的了解非常有限,通常不掌握专业知识、缺乏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同时,许多老年人身体、经济状况不佳,对健康养生、情感交流与养老钱的增值尤为渴望,更容易被骗子趁虚而入。

因此,全社会应共同守护好“银发族”的幸福晚年。广大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要深入社区村居,为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进行反诈宣传。

针对不同类型电诈案件的特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列举案件种类及骗子惯用手法,使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剖析典型案例,告诫老年人不要相信以各种理由索要财物的陌生电话或短信,遇事应及时与儿女、亲属沟通商议或拨打报警电话,提醒大家如何识别诈骗行为,手把手引导老年人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为老年群体远离电信网络诈骗筑起安全屏障。

此外,亲情的关怀也必不可少。家庭成员和子女要时常关注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普及防诈知识,多做风险提醒,主动帮助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

01

古董收藏诈骗

古董收藏套路多多学多看不转帐

案件回放

“唐代玉佩”急出手

老人冲动忙预定

8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城中路派出所接到辖区刘老伯的报警,称被推销购买了一块唐代玉佩,疑似被骗。经了解,刘老伯因动拆迁被安置在大型居住社区,子女移居国外,是一名独居老人,平日的生活起居由保姆和社区志愿者共同照料。

刘老伯闲来无事喜欢到小区花园与其他老人下象棋。一天,在下棋过程中,他遇到了一群人在谈论玉器,其中一人见刘老伯对此颇有兴趣,便极力向他介绍。说是有一老板欠了债,想以“玉”抵债,此玉佩是唐朝的,极具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刘老伯听后有些心动,当他表示想再和子女商量一下时,对方又说,这块玉佩如果再不卖掉就会被拍卖,还可能会被境外人员拍走。刘老伯一听,更是被激发出爱国情怀,他当下通过手机支付向骗子缴纳了5000元意向金。回家后,刘老伯向子女提到这件事后,子女觉得不对劲,便让老伯与对方再次微信联系,老伯这才发现已被拉黑。

民警调查发现,与刘老伯一起下象棋的几名年轻人并非本小区居民。民警根据线索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张某和袁某。三人交代,他们通常会混迹在街心花园象棋摊、广场舞人员聚集处,寻找看上去经济条件不错的老年人,通过事先排练好的台词,伪装成古董收藏家假装谈论古董。其中一人以“还赌债”“地下拍卖”“急用钱”等为由头向老人推销所谓的古董,另外两人则在一旁附和,阻止老人与家人联系,并以“机不可失”等言语刺激老人冲动之下缴纳定金。待钱款一到手,三人便马上消失不见。

民警支招

亲友求助时务必仔细求证

石何岐(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城中路派出所所长):

古董收藏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很多老年人缺乏专业经验,再加上与外界沟通较少、防范意识弱,经受不住所谓的“好前景”“高利润”诱惑,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广大老年朋友在收藏古董时,切勿相信陌生人所谓的“专家”“机构”“证书”,警惕“低风险、高回报”的所谓“收藏投资”。

02

冒充亲人诈骗

“孙子”来骗钱奶奶险上当

案件回放

“孙子”急需8万元

民警揭其真面目

8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高行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某银行大厅内有位七旬老太要转账8万元到陌生账户,疑似被骗。值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老太已经离开了。民警当即决定先赶到老人家中查看情况。

民警来到老人家门口时,发现满脸焦急的当事人瞿老太正急得团团转。原来,当天一大早,她就接到“孙子”打来的电话,声称因开车撞伤人被公安机关抓了,急需8万元私了。电话那头,瞬间又有一个“派出所所长”抢过电话,要求立即汇款,不然就直接拘留瞿老太的孙子。心急如焚的瞿老太立即按照对方要求赶赴银行要进行转账,所幸被警觉的工作人员拦下并报警。

面对民警的劝阻,瞿老太仍然半信半疑,坚信电话那头的人就是她的孙子。为了消除老人的顾虑,民警当即拨通了瞿老太孙子的电话求证,确认一切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至此,瞿老太才彻底放心,并对警方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劝阻表示感谢。

民警支招

亲友求助时务必仔细求证

罗春翔(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高行派出所民警):

老年人一旦接到亲友打来的此类求助电话,一定要保持冷静,仔细核实对方身份,并向其他家庭成员询问情况。晚辈则要多关心家中老人,和老人们常联系、多沟通,让老人熟悉自己的声音和近期活动,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如果老人需要为晚辈转账汇款,一定要提前了解核实情况,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万一被骗,要立即报警。

03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28万转手变128万?

天上不会掉馅饼

案件回放

打着“扶贫项目”的幌子

实施诈骗

近日,家住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李女士硬拉着年近七旬的老父亲来到辖区派出所报警,称父亲在网上投资被人骗了28元。

原来,李大爷被朋友拉入了一个名为“一带一路扶贫项目”的微信群,群内的负责人向其介绍:有一笔海外的民族资产即将解冻,将用于“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项目,只要在解冻前投资28元作为启动资金,即可享受128万元的国家“福报”。

当事人被骗的金额虽然只有28元,但其背后很可能有“大鱼”。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刑侦大队会同责任区打击队、稽山派出所办案队,在市、区两级侦查中心支撑下,通过对线索的深度经营研判,让一个遍布全国15个省份的特大民族资产解冻诈骗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位于诈骗链顶端的广西百色籍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密谋针对全国各地的老年人以“民族资产解冻”为幌子实施诈骗,为此编造一个受国家扶持、银监会牵头的《潘某某款项扶贫项目结合“一带一路”项目》,谎称该项目只需要发展5万个会员,每个人缴纳28元即可获得会员资格,在项目完成之后预期获利人民币128万元。

王某等人还在该项目内设立总部、总队、支队、大队和小队层级构建,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下属四层构架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散发展会员,在微信、QQ群内虚假的中央国家机关文件、图片和信息,谎称28元会费将用于制作《资金来源证》《合法资金使用证》等证件。经查,该团伙已在全国多地诈骗5万余人。

越城区分局派出精干警力分赴各地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69名,彻底斩断了该犯罪集团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

民警支招

莫相信“小投入、高回报”

王前(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稽山派出所民警):

近年来,不法分子通过编造“国家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民族资产众筹”“民族资产解冻”等项目,伪造“主席令”“密令”等所谓国家机关印章和文件,以“小投入、高回报”为诱饵,通过吸纳成员、吸收资金等手段,逐步发展成为层级鲜明的庞大诈骗组织,频繁利用电信、网络、银行转账等途径对老年人群体实施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应看清此类犯罪手法,做到“不相信、不转发、不发展、不交钱”。子女们也要多向父母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一旦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04

以房养老诈骗

陷入“以房养老”骗局

老伯财产险遭损失

案件回放

民警及时劝阻老伯保住房产

前段时间,家住上海市长宁区的齐老伯差点落入骗子的陷阱,幸得社区民警及时劝阻,齐老伯的房产才得以保住。

8月16日,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天山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孙礼钢接到辖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反映,居民齐老伯要办理房产抵押的业务。齐老伯退休前是大学老师,子女都在国外,生活条件不错,为什么要抵押这套唯一的自住房屋呢?孙礼钢立即上门向齐老伯询问了情况。

原来,齐老伯前几天接到了“保险公司杨经理”的电话,因为对方准确地说出了齐老伯在这家保险公司投保的个人信息,齐老伯并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一番嘘寒问暖之后,“杨经理”介绍了公司新推出一个“以房养老”的商业计划。按照对方的说法,只要将自己目前居住的这套房屋进行抵押,用抵押来的资金投资,就能每月获得一笔“养老金”,晚年生活更有品质,同时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齐老伯在“杨经理”的指导下,着手操办房屋抵押的手续。

经仔细了解,孙礼钢发现“杨经理”其实是要齐老伯将抵押房产借来的钱拿去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孙礼钢直接拨通了杨某的电话并表明身份,对方含糊其词后便挂断了电话。在民警提醒下,齐老伯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落入骗子的陷阱,及时打消了抵押房产的想法。

民警支招

警惕“抵押—借款—理财”骗局

孙礼钢(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天山路派出所社区民警):

在此类“以房养老”的骗局中,骗子利用老年人名下有房产、防范能力弱又寻求养老保障、对集资诈骗认识不足的特点,引诱当事人将抵押房产得来的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这种“抵押—借款—理财”的方式,投资主体复杂,风险极高,很有可能最终血本无归。老年人需要提高识别骗局的能力,树立理性投资理财的观念。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时,应该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同时,老年人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一些犯罪分子会利用旅游、参观、赠送礼品等“馅饼”,来套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来从事非法活动。所以,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陌生人。若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冒用使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05

婚恋诈骗

骗局环环相扣

六旬大爷婚外恋花了上百万

案件回放

网聊结识“有缘人”

60岁的老金长期在浙江省乐清市经商,家庭、事业有成。2015年,喜欢网聊的老金通过微信添加了“附近的人”刘女士,两人相见恨晚,没聊多久便以情侣相称。随后,刘女士主动来乐清找老金,并与其发生了关系。回程时,老金给了刘女士6000元作为路费。没多久,刘女士告诉老金自己怀孕了,担心会对家庭造成影响的老金一次次给刘女士汇钱。没过多久,刘女士给老金发来一张孩子的照片,称自己已顺利生产。为了稳住事态,老金只能不断地给刘女士汇钱,几年下来共计汇款58万余元。

2017年,自称是刘女士闺蜜的蒋女士在微信上主动找上老金,对他不负责的行为表示愤愤不平。随着一来一回的聊天,两人竟相互产生爱慕之情。随后,蒋女士主动来乐清找老金,确立了恋爱关系。蒋女士要钱的套路也不一般:老家建房、家人生病、日常开销……各种理由层出不穷。被感情冲昏了头脑的老金一一应允,累积花费了48万余元。

异常的资金支出,使老金家人不禁心生怀疑。在反复质问下,老金说出了自己与刘女士、蒋女士的不正当关系,意识到问题的老金一家人便向乐清市公安局报了警。民警侦查后发现,与老金在网上聊天的女子均是男子孙某假扮的。孙某被抓获后交代,自己因网络欠下巨债,想在老金身上骗些钱,便找来两名女子一起实施诈骗。

民警支招

警惕“抵押—借款—理财”骗局

张权健(浙江省乐清市公安局柳市分局民警):

网络空间里“美女蛇诈骗”时有发生,若遇到异常热情、联系时间很短就主动要求确立情侣关系的人,需要提高警惕。即使是视频聊天、真人见过面,也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出于非法目的跟你交往,会一步步慢慢引你入套。他们通常会和你聊一些情感话题,等接触一段时间后,便会提出见面路费、生病救急、游戏充值、投资开业等汇款要求。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切勿轻信对方的承诺,并及时寻求警方帮助。

06

保健品诈骗

警惕“名医”推荐的

“包治百病特效药”

案件回放

“特效药”加价8倍卖出

今年3月,朱阿婆收到一份快递,寄件方是一家保健品公司,里面有一台电子评书机。一个自称是某医院专家张教授的中年磁性男声娓娓道来,介绍一款专治老年病的“特效药”。“张教授”称,这款药能够“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不仅能治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还能调理身体,缓解腰腿酸疼、阳气不足等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这让患有高血压的朱阿婆十分心动。不久,她便接到公司打来的回访电话,在对方的热情推销下,朱阿婆以每盒433元的价格订购了3盒,不仅自己吃,还给患低血压的妹妹送去一盒。

老姐妹俩吃着药,感觉药性不足,正犹豫着要不要加购时,朱阿婆接到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民警的电话。民警说,朱阿婆买到的根本不是什么“特效药”,而是用低价保健品冒充的。

评书机里的“张教授”也被抓了。原来,吴江警方经缜密侦查,成功打掉一个以杜某为首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该团伙专门针对老年人渴望养生治病的心理,杜撰名医“张教授”,通过伪造“特效药”、定向邮寄“电子评书机”、电话回访推销等方式,将原价50元的保健品,以超过8倍的价格通过电话进行推销。一同被抓的,还有杜某的15名同伙,该团伙的涉案金额达260余万元。

经查,原本从事保健品销售工作的杜某低价采购常规保健品,通过伪造使用说明书、改变外包装等方式,把保健品包装成拥有“药字号”标识的“特效药”。目前,杜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民警支招

树立正确的保健治病理念

吕顺(江苏省XX市XX区公安局民警):

本案中,杜某等人套上三层用来伪装的“画皮”,让很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间上当受骗。一是“产品伪装”,即伪造使用说明书和“药字号”标识,让受骗者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正规药品;二是“人员伪装”,使用免费邮寄的评书机,用具有亲和力的男声,让受骗者放松警惕,再冠以知名医院专家教授的名头,进一步取得受骗者的信任;三是“故事伪装”,在免费邮寄的评书机中开展保健养生讲座,用大量所谓的“身边故事”来刺激老年人“惜命”“养生”的心理期望。同时,该团伙还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以“健康顾问”的身份打电话询问受骗者健康状况,鼓吹治疗功效,推销所谓的“特效药”。广大中老年朋友要擦亮双眼,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对陌生电话不要接,对陌生邮件、包裹不要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和亲友或警方联系、咨询。同时,树立正确的保健养生理念,如果确实身体感到不适,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或保健品,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确定真伪。

07

养老理财诈骗

误入理财陷阱

退休老人被骗

案件回放

投资“数字货币”被骗

日前,70岁的蔡大爷慌张地来到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珠山派出所报警称,自己退休多年,手头有些闲钱,可没有什么投资经验,就经常在手机上查看一些理财信息,梦想着也能赚上一些,不料却误入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陷阱,被骗了15万余元。

原来,一个月前,蔡大爷被一名不大熟悉的微信好友拉进一个微信群,在群中网友们交流数字货币投资体会,分享经验,有些人晒出自己投资盈利截图,还不断有人发送老师讲理财课的直播链接。蔡大爷在群里观察了几天,觉得讲得不错,眼见不少成员获利颇丰,难免有些心动。又过了几天,群主“助力—梦洁”、管理员“余成业”主动联系蔡大爷,向他详细讲解数字货币的投资前景和具体操作技巧,并推荐了“开户总监”,让他们互相加了微信好友。随后,蔡大爷按照“开户总监”的指导,下载了一个app,注册了账户。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蔡大爷经不住“开户总监”的劝导,在该app内使用银行卡先后5次购买了数字货币,花费15.57万元。后来,蔡大爷多次尝试提现都未成功,联系对方也没人理睬,才发现被骗。

民警支招

投资理财要通过正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