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数字艺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36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1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艺术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随着新媒体优势的越来越明显,数字化逐渐消解了原先的专业划分,由此衍生的计算机动画、视觉特效、电视媒体包装、交互设计、电子游戏、网络媒体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也就应运而生。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绑定了人类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达成了艺术内部的形式交换,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主导艺术门类。

一、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概念

1、何谓“新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载于人民网2005年2月1日)

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新型信息媒介的总称。过去图书、报刊、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但是目前随着新媒体对主流媒体的介入,新媒体逐渐从配角变成主角,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影响力大。2008年我国移动媒体总收入是1053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279亿美元,两者相加综合是1332亿元,占到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1/4,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目前我国所有新媒体公司的收入是传统媒体的20%,新媒体上市公司比传统媒体要多一倍以上。

新媒体随着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等。

2、何谓“数字艺术”

从1946年计算机发明至今,“数字艺术”的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其称呼也有所区别,这也是使人混淆的地方,但如果将其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纹脉中理解就相对比较容易。1950年Benlaposky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绘画,并将其称之为“电子抽象”。1960年代中叶,美国UtaH大学开展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产生了计算机图形最重要的理论和算法,包括渲染、材质、光效果、环境贴图、建模等。期间,还有很多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合作,进行艺术探索,其中包括著名的当代艺术先锋,如andywarhol、nanJunepaik、Johncage等,这一时期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可能性的尝试被称为“计算机艺术”(Computerart)。

根据Glenwilkins在2001年的《paintingwithpixels》一书中的阐述,数字艺术可以定义为:任何在创作过程中的全程,或某一阶段使用了计算机来处理素材,最后呈现图像全貌,都可称为“数字艺术”。

3、何谓“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1974年,美国计算机研究所成立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开展计算机动画、分形、变形、图像合成、纹理映射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开发了一个名为paint的程序,用于计算机动画的创作。1970―1980年代末,计算机开始从大型机向微型机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讯网络技术开始起步,计算机屏幕上不仅可以显示文本,还可以显示图形、图像,以及声音,因此为了区别于单一文字模式的计算机,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被称为多媒体计算机。

这一时期出现了交互的多媒体光盘设计,这一设计形式真正突破了以往的线性设计,引入了非线性设计的概念,对人机界面设计的需要迫切。计算机动画、计算机特效开始步入大众视野,但成本非常昂贵。1986年,Quantel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套非线形编辑系统Harry,用绘图板可以将单个图像按运动顺序组合起来,进行编辑、处理、组合,进行录像。自此,电脑数字化视觉应用技术为艺术与设计创作提供了宽大的平台,社会称其为“数码设计”和“数码艺术”,它的载体就是数码新媒体。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和非线性的编辑与合成技术,对数码图像、数码视频、数码文字进行创建、修改和艺术创作,并通过数字视频的编辑,产生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如数字广告、数码动画、数字电影等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泛指这一时代背景下跨学科的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艺术内容和形式。

二、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本特征

从1990年代初开始,计算机和网络开始普及,“数字化的生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使计算机动画路人皆知,电子游戏也成为新的产业。在这数字一体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新媒体与数字艺术跨越了技术、设计、艺术、科学的所有领域,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的起始点,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大量的信息推向受众,而受众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在数字世界里信息是按比特放置于计算机硬盘或光盘内的,由受众选取其需要的比特信息。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基于比特流中的超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检索、导向和互动。所有的新媒体与数字艺术都包含有互动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存在于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两端。

2、交流的双向化、个性化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能进行适时的通讯和交换,而不仅仅是被动接收。这种适时的双向化首先使反馈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同时每台计算机都可以是一个小电视台,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可以随时改变。数字化传播中点对点和点对面传播模式的共存,一方面可以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可以越来越小,直至个人化传播。个性化是新媒体的一个本质特征。新媒体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甚至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订制其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无差别复制的内容不同。

3、可信度需读者自己判断

新媒体信息如果从实用角度来检验,可信度往往较低,但读者可辨别(仅指新媒体自身原创的或整合加工的信息);纸媒中,报纸新闻信息因时间限制可信度比较高。但报纸评论的可信度并不高,这是信息不对称及报纸利用客观因素加固信息壁垒获得商业利益造成的。相对而言,杂志书籍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4、媒体无时间制

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随时信息的可能。新媒反馈系统健全,纸媒体和电视媒体反馈渠道单一。传统媒体有明确的时效、时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受众的关注也有时段性:每天一次性的关注。而新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新媒体网络的立体性和非线性传播特点使其受众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一句话,新媒体可以以更强的时效性反馈信息。

5、维护成本较高

新媒体技术高,更新快,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持续检查更新,以维持其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相对而言,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了上百年,已经非常成熟,加上信息传送的周期性,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而动态成本是较低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新媒体的老大往往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新媒体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分量重。

6、技术、人文、艺术的融合

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是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础。就像从事传统绘画创作的画家那样,首先要熟练运用构图、透视、笔墨等,只不过今天从事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首先要面对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而已。此外,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化、综合性等特征,就要求艺术家兼具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如何利用数字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段,使之综合、立体地,有针对性地、最有效地传达信息,就日趋成为每一个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家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新媒体与数字艺术是一个技术、人文、艺术高度融合的全新领域,需要不断研究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近几年来,新媒体与数字艺术不断地体现出自身的魅力,带给人们眼花缭乱的精彩。杰・尼尔(Jakobnielsen)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未来的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转引自吴洁《从超越到机遇――德国柏林国际媒体艺术节观感》,载于《设计新潮》2001年第2期)那么,数字新媒体的设计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从新、传统媒体关系的对比来看,二者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互相替代性,但绝不是简单的新替代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共谋发展”的关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具有受众选择的替代性。美国一家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23%的人看电视少了,20%的人看杂志少了,9%的人听广播少了,11%的人看报纸少了……这说明数字媒体的受众对象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目前新媒体的主导内容在很大的分量上却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翻版,它的新闻来源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以及通讯社等。新浪网的新闻中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时滚动播出的中文网站。目前,该网站在全国已有50多个合作对象,包括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每日编发新闻数以万计。美国在线(aoL)的新闻主要靠路透社与美联社这两家通讯社撑腰。

传统媒体由比较单一的媒体结构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媒体大联合,各种媒体又吸收、借用了其他媒体的优势,不断形成新的媒体。各种媒体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媒体形式,媒体环境变得多样化、多媒体化、多频道化。“三网融合”(指电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是传播科技发展的最终趋势,这对传统媒体而言意味着多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内容传播渠道。应该看到,在媒体多元化的嬗变中,谁也挡不住技术前进的步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被永久性打破。未来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要生存下去,都需要拥有双重身份。受众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又从新媒体回到传统媒体,从在线到下线,从下线到在线,新老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次,数码技术应用领域最突出的是数字视频的创造。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够编辑数字视频数据的软件,称为非线形编辑软件,如premiere\Finalcutpro等,数字化非线形编辑的特点首先是视频信息数字化,在存储、复制、传输的过程中不易受干扰,不易产生失真,软件开发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效果;二是操作软件能力的提高,使合成制作集成化,降低投资成本,操作方便,节目制作网络化,非线形编辑系统可以多级连网,通过同时分散工作,实现了一条龙的工作模式,体现分工合作,增加工作效率。

第三,数字化时代需要大量的综合型艺术家、设计师,他们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设计师,而是能很好地连接艺术和技术的人。而1990年代初期,一些动画公司主要雇用程序员做一些计算机特效,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则经历了从雇用程序员到雇用艺术家的发展过程,从而增加数字特效的艺术性。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随着软件的不断发展,艺术家、设计师仍不得不自己编写一些脚本,或者使用界面非常不友好的自制软件工具,或者依靠技术指导去完成创作。而相反,程序员又必须理解他们编写机器代码之后的艺术。因此,目前从事这一领域的人要么是原先的程序工程师,要么是从传统设计领域,如平面、建筑等领域发展过来的。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混合型艺术家、设计师,隔行如隔山,这种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数字化、综合化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梁刚建《实录:梁刚健-新媒体收入增长速度远超传统媒体》搜狐娱乐,2009年11月19日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2

(西北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在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现代艺术结合数字技术孕育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数字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使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创作方式,视觉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发生着巨大改变,对其知识结构、美学理论、形式特征的分析探究是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这一学科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认识不足,人才缺失问题,基于新媒体艺术特点提出人才培养措施,以促进现代新媒体艺术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技术;艺术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57-03

新媒体艺术作为舶来品,20世纪80年代后在中国逐渐兴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成为我国现代艺术殿堂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成为美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新媒体艺术以艺术思维为导向,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与之相对的是诸如绘画、雕塑等纯手工创作的艺术,成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艺术形式,受到各界艺术创作者的追捧与喜爱.相对于传统的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对其的延伸和拓展,更契合现代艺术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纵观现代建筑、影视、设计等各个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无不显现着数字技术的影迹.可见由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形式,为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1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由来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会为艺术设计变革提供契机,不断推动着艺术的创新与进步,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不竭动力.通观艺术发展史不难看出,几何与透视学为绘画艺术提供了透视理论,使绘画创作更加契合人体视觉需求;颜料化学的发展为油画家提供了极富层次感和多样化的色彩表现空间;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为雕塑、素描等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光学的研究发展,为摄影技术的生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印象派画家探寻组织物象提供了光学原理参考.因此,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如影随形、显而易见,科技的进步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产生了更加具体、直观且强烈的作用影响,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加充裕、广阔的发展空间,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多全新的变化与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始,以CGD电脑制图为代表的新一代高端的制图手段在平面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影视等视觉艺术和传播媒介中大放异彩,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新兴之秀,推动着艺术设计新一轮的发展.CGD电脑制图学的兴起,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较之前两次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图像革命更具时代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技术科学”和“艺术学”相融合的数字艺术活跃于艺术领域之中,所以新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繁荣发展而形成的新型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涉及视觉艺术、新媒体、数字网络、游戏、动画、广告、人机界面、虚拟动画及其产品等,研究领域均在现代数字媒介领域之中.

步入21世纪,由数字技术创作出的数字成像、网络技术、CG特效、新媒体等创意产业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中心产业.在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该产业产值甚至比传统汽车产业产值还高,而韩国更是将数字产业作为兴业强国的基本国策,其增长量逐年上涨,成为促进韩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数字产业正逐渐步入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领域,我国也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数字产业,其市场前景不可小觑.因此,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艺术领域需求热点.有关预测表明,中国将需要近20万动画设计师和30万工业设计师,在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数字艺术虽然发展空间广阔,但其产业链条刚刚起步,理论体系还未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仍不完善,很多需要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企业出现人才链的断缺,由此使得整个社会新媒体艺术产业发展缓慢滞后,引发诸多现实性问题.

2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延伸和拓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大批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极大的延伸和拓展了视觉传达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网络、数字电视、交互游戏等新兴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和方式,对传统视觉传达艺术而言其带来的是突破性的冲击.伴随着当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传媒技术应用范围愈加广阔,但其美学理论和艺术设计理论显得相对较弱,因此,数字载体应随着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进步.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在传统艺术设计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也可以作为现代数字艺术设计的理论指导,二者在基础理论上的共同点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其一,二者皆要满足功能性要求;其二,二者都以一个美学理论为基础;其三,在平面视觉创意及视觉设计上二者存在相似的理论法则,以及几近相同的设计和表现内容.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上述功能、审美、设计法则等基本要求外,还利用数字媒体特有的声音、影像、气味及人机互动等优势特点丰富传播形式和内容,进而更加有效的实现信息传播效果.因此,无论是从内涵、特征,还是形式、内容上来说,新媒体艺术设计都是在传统视觉传达艺术基础之上进行延伸、拓展和丰富的.

同时应注意的是,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应运时代需求和发展而生,是时代的产物,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多样丰富,在信息量上更为庞大,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所以在新媒体艺术的设计上应不断加强艺术形式的创新,不断丰富传统理论体系,结合传播形式、传播的复合型、数字化技术的综合性与科学性等不断完善优化这一新兴学科.

3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数字艺术设计迅猛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学科建设上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人才的跨学科培养使其知识体系的分离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无法适应现代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对新媒体艺术设计和数字艺术人才培养两方面认识的不足.

3.1学科建设认识不足问题.

现如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主要表现在:一,计算机网络对艺术设计的辅助;二,多媒体、动画、网络、人机互动、电子游戏等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三,在平面、环境等学科为非商业化艺术设计,数字技术仅起到辅助作用,但在广告、新闻等媒体中,数字技术则起到创作手段的作用.新媒体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学科,相较于其他艺术学科,它更具时代性、实用性、科学性、复合性及跨学科性.这些特性使得传统艺术认识不符合现代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发展需求与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有序发展.

3.2人才培养问题

新媒体艺术设计属于学科复合型和跨学科性的新型学科,其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培养学生认识艺术设计规律,又要使其掌握计算机图形设计方法,培养能进行后期制作和相关应用型操作的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人才.换言之,当前,数字技术人才和新媒体艺术创意人才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最急需的,但是在人才需求比重上差别较大,因此,应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教育目标.

3.3培养对象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进入艺术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学生艺术技能和艺术水平不一,导致出现学生艺术专长与综合素质的矛盾,学生知识结构与综合素养的错位,学生艺术技能水平与学科要求的偏离,使得新媒体艺术专业在教育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这些问题在艺术类院校尤为明显.

4依据新媒体艺术设计需求完善人才培养

针对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上的问题,结合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应着力从以下几点完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第一,在这类人才培养院校中实现学科交流,资源共享,利用各学科的不同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新媒体艺术教学体系;第二,建立学科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的教学平台,形成体系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学科优势资源和教学力量,既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美术功底和基础设计技巧,又要培养熟练的数字技术操作技能和扎实的数字艺术设计能力.第三,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搭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继承利用传统艺术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将其与现代数字艺术教育完美融合,构建与新媒体艺术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模式.新媒体艺术设计不是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完成,它是一个极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因此,高校应创造适宜的新媒体艺术教学环境,为新媒体艺术设计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有的放矢,知识理论结合实践创新,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足够的设计锻炼,提高实际设计水平.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需求,创建数字艺术创意设计工作室,教、学、研、产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工作室,为学生营造积极自主的学习氛围.第四,在注重强化学生美术功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适应国际需求的高素质新媒体艺术人才.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有效促进新媒体艺术的跨死发展,应充分利用高校与社会优势,结合优势力量,解决当前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着眼点,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媒体艺术人才.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新媒体艺术也在随之不断完善,对于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在结合市场需求,强化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之更加有序的前进发展.

5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

通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科技与艺术总是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像数字技术这般激发艺术领域引起空前演变的少之又少.新媒体艺术已深植于现代生活之中,并且深入的改变了艺术设计形式,艺术思维和欣赏模式以及艺术传播模式,人们利用这一新型艺术形式极大的丰富了艺术表达内容和艺术创作情怀,充分的表达内心,满足对艺术生活的需求.在未来,中国新媒体艺术将遵循平民化步伐逐渐走向大众,DV等数码设备的广泛普及,人们对计算机技术愈加熟练的掌握,使得人人都可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设计者和创作者,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都在不断促使大众参与其中,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将随之走向全民化和平民化,艺术将逐渐回归于大众.需注意的是,未来新媒体艺术设计将越发离不开数码影像和数字技术的支持,数码影像与数字技术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成为社会主流趋势.中国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晶,将成为新世纪最具潜力和最有前景的大众艺术.

6结语

时代的发展成就了新媒体艺术的繁荣,以艺术为基础,为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成为新时期艺术发展的主流.对于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议题,我们应着力培养专业型、创新型、高素质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我们应紧跟时展趋势,顺应时展需求,紧抓机遇,准确定位并深刻理解数字技术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意义,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为新媒体艺术设计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参考文献:

(1)郑飞.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之我见[J].艺术科技,2013(02):19.

(2)桑莉君.论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作家,2013(24):301-302.

(3)杨志瑰.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229-230.

(4)陈晨.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1):185-186.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3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4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人们对于医学与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和雕塑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几何与透视学的研究成果,为绘画艺术提供了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社会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科技对于艺术领域的冲击也越来越位强烈,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艺术表现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图像艺术设计被称之为现代最前沿的视觉表现手段,应用领域十分的广泛,其中包括: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出现,也被人们称之为图像的第三次改革,而且这次改革的成效要远远大于前两次。从诞生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十分新颖的模式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它使得艺术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两个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在二十一世纪,不但在我国,在国际中以新媒体、数字影像、网络科技为到表的数字内容艺术创作行业已经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核心产业,该产业也必定会成为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而且不断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数字媒体创作行业中去。相应的科学数据统计我国将需要二十万工业设计师和十五万动画设计师,巨大的人才需求,当然这还只是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需求必定会逐渐增加,所以,对于新媒体设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问题至关重要。

二、新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

因为,我国对新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会逐渐的增加,所以,对于人才培养的工作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加强各个人才培养院校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科间的人才培养经验和相关信息资料可以得到共享,各个学校可以优势互补,从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其次,是建立新媒体教学学科间的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的立体化教学平台,这样能够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进行优化和改良,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具有良好的艺术设计功底,同时,还能够具有实践能力,进行数字工具的相关操作,并且将各个信息资源的价值有效的发挥出来。然后,需要注重的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艺术教育与数字化技术教育良好的融合,创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优异环境,建设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生产相结合的工作空间,以及数字人才培养的创新空间。提升学校的的教师待遇,增加对教师人才的吸引力,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升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最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应用设备的质量,必须要对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教材的选择也需要格外的谨慎,必须要完全的符合新媒体教学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这样才能为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于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和社会都要将其具有的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面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新媒体艺术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应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未来和发展前景

无论人们身处于哪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联系都是十分密切的,可以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但是,对于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这样巨大的转变还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新媒体艺术已经深入的改变了艺术的思考模式、设计模式,甚至是艺术的传播模式和艺术的欣赏模式,新媒体艺术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应用新媒体艺术将自己的创作情怀充分的表达,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新媒体艺术是数字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产物,它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在时代追赶下,数字信息的传播会更加的全面,新媒体人才培养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对此必须要抓住机遇,不能有任何松懈,满足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使得新媒体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语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58-02

1、概述

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科技已经深度介入到了艺术与文化领域之中。现在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及数码爱好者们都在数码的“工具箱”里找寻新的创作灵感,拾取更加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与手段,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他的形式实现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不管是艺术家、艺术对象、材料、方法和手段,还是艺术理念等都到了数字化集成和整合的底部,这也很大程度上的促成和实现了艺术元素间的有机互动,产生出和传统艺术特征,风格完全不同的新审美特质。

伴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不同艺术的有机结合,进而真正的实现各种艺术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把语言和艺术的统一性进行了更加有效的整合,在广义的数字媒体艺术中,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架时,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很多,比如:科学技术、媒体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包罗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文化理念。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态中可以看出,其大量的介入了数字和多媒体技术,其中也包括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进一步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来形成数码的图像或者是音频,包括诸如动画等一系列的艺术形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形式的完美结合,把之前传统并且简单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空间进行了进行了一定的扩展,使之变的更加的多样和多元化,这其中要求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充分运用,而同时也是多个领域和学科的团结与写作,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艺术的认知和造型进行的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使艺术家的综合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艺术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在以往的艺术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而是对众多的艺术的长处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且同时也借助于现代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和音频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实现多媒体和多艺术的有效结合。

2、数字媒体艺术的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很好的实现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一般来讲,艺术创作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形态本质,从而进一步更加充分的掌握数字技术的多样性,进一步的利用数字媒体来完成艺术创作,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于数字媒体来说,它的本质形态就是价值观的开放性,拥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艺术创作人员将会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因而我国的文化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3]。

在一般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将计算机媒体技术应用在资讯、传播和生物科学等各个领域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这其中主要包括了数字图像、只读光盘艺术、虚拟现实艺术作品、网络艺术、数字音频艺术、虚拟生物作品、综合数字艺术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与各个领域是息息相关的,七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要想加快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速度,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员就必须要更加深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内容,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艺术创作的速度。

3、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征的简要分析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它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实现各种艺术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同时特完成了语言和艺术的整合工作。为了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科学、技术和媒体等多个领域,艺术创作者必须首先要深入的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理念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以此来实现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应用。从字面上来看,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媒体性,这主要体现在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数码图像和音频等内容的艺术创作工作。

互动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数字化艺术在作者与观众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角色换位,互动沟通,即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一种艺术模式,这也是艺术同一性的一种典型的体现。例如网络艺术就是典型的互动性的数字平台,无论人们身处何处,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可以接入到网络系统,接下来就可以参与到网络中的艺术创作中来,进而对作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再创造。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认知,生活体验,个人爱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再创作,期间可以不断注入新的题材内容。从一名艺术家和原创者角度来看,网络作品,只是原创者搭起的一个作品框架和供人们表演的舞台,目的是让更多的网友都尽情的参与并表露个自的才艺与特长,以此拓展作品、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网络互动中,参与者都品尝到了艺术家及艺术创作的,人的个性化的元素在作品中成为了艺术的对象,没有专门的艺术技能,凭借数字技术提供的“半成品”(网络资源),进行“来料加工”式的合成一与后期制作,这种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互动平台与氛围,最终形成了当今人们所关注的艺术的互动性特征,即:艺术与非艺术的互动,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互动,它的结果,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艺术对象有爱无类,艺术作品走向复制时代,走向边缘与混沌[1]。但是不得不说,这都与互动性密不可分。的确是这样的,互动性的数字创作平台,充分的给予观众对作品享有更大的选择权利与修改权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去出发,去找寻和确定作品的样式。在观众阅读完他人的故事之后,又以“艺术家”的高度在个人意念的支配下,可以对作品做出回应和进行新的探索。主动的去参与到创作之中,在互动式的沟通中,真正可以实现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创作与接受的换位思考与真诚的对话。

与此同时,创作者才能够真正的将作者真正的内心心甘情愿的展现到人们的面前,通过作品让读者充分的体会到创作时的心里活动。只有这样,观众在分享作品时,才可以得到切身的精神满足与情感的陶冶。科技对艺术的挑战是不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结果是通过其自身的吸引力将更多的“门外汉”吸引进艺术的大门,所以才会艺术被简化成一个“工具箱”,使用者在需要时便可以拿来使用。这种艺术的技术与工具化倾向,在数字媒体艺术里,使更多的人能加人行列,使大众气息的艺术氛围,表现平民生活的数字化作品应运而生。[4]

然而,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精湛的技艺支撑,这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所以这就形成了艺术的神圣并且高不可攀的倾向。尽管这样,数字科技的普及趋向衍化,使的艺术日益走向纯技术的道路,现在的这种倾向九十分的明显了。因此,只要是经过一定的重复不断的操作,通过此来不断的提高熟练程度,几乎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像模像样的作品了。所以现在就有一种情况不断的在发生,艺术家们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去在作品中“惨淡经营”,反而缺渐渐学会了去“偷懒”,在创作中走竭力的去寻找捷径的存在。

大众化也是数字媒体的艺术的新美学特征之一。在之前通俗的数字处理技术和互动的艺术创作模式的依托中,构成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又一鲜明的美学特征[3]。当代的数字技术十分人性化的设计,我们可以进行规模化的复制,同时也可以快速传播工具与载体,这可以说是都在根本上解放了艺术的“劳动生产力”,这也就大大的消解了艺术的高难度。数字艺术作为最普及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媒体,自始至终都在和大众媒体携手共进。从当今的“第四媒体”的网络艺术来说,其中的交互性及双向互动传播而论,比如说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等手段与途径,给大众提供一个交换意见和发表评论的场所,这使的进人网络的人们能够直接参与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媒体原创,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观众对观众的传播,从而真正使媒体与大众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数字媒体成为“大众的代言人”[5]。这就像平民作曲家雪村等一代青年艺术家产生了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为领衔的一大批大众化的数字化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平凡但是却让人感觉十分的亲切,凭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传播,几乎是一夜之间,独具特色的东北腔“翠花上酸菜”就热遍了网里网外,可谓家喻户晓。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艺术的互动与共享,使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地创作,共同地欣赏,共同地评论,共同地开拓新的艺术天地。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中所展现出来的大量的美学特征,在现代艺术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形形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通过美学特征的存在,而使人类对未知的科学和人文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探索,从而进一步的对现代艺术进行重新定位。现代艺术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是向着现代化的方向继续发展,还是会返回到复古典的复兴,这都是由其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所决定的,所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前途在于其美学特征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形式和途径。

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与传媒产业作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综合指标,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兴盛和发展使得艺术文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在存在着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自诞生以来,数字媒体艺术正在以它那特有的品质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带来不同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以媒体技术本体化与视觉文化审美化为表征的新意识形态的不断的扩散,深刻影响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数字技术所引起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由话语文化形式向形象文化形式的转变,在摧毁传统文化等级秩序的同时,同时也消解着艺术传统对意义的深度追求。物质性存在的强势与观念性存在的低限之间的博弈,是数字艺术以及电子视觉文化无法回避的现实,数字艺术的发展函待解决唯技术主义的迷瘴与意义场的虚设等现实难题。“数字化生存”的技术和“艺术化生存”的人文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数字艺术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讨[J].饰,2006.

[3]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6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的领域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在这些领域中涵盖了数字化摄影、数字多媒体等各个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呈现了多样性和系统性的演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及行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感开始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认同,并且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忽视构成的部分,成为展示设计中最为基础的构成体系之一。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在空间展示、交互式展示、网络展示、移动终端展示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所传达的信息量开始呈现出递增的发展态势,传播能力不断彰显,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合理融合也不断加强,展示设计的展示方式不断创新,又反过来推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不仅有利于拓展艺术的创作空间,让其创作理念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体现,还丰富了艺术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如今,数字媒体艺术开始向多样性方向进行系统的过渡和发展,成为了展示设计中最为基础的构成体系之一。借助数字媒体艺术,能使展示设计中的信息量呈现出递增态势,传播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完美融合。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含义

数字媒体艺术(新型数字视频和数字电影等)属于崭新的艺术领域,其发展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共同变革实现的。同时,其也和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艺术有着显著的区别,属于完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使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可以获得科学合理的构建,产生不同以往的艺术表现力。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种立体、真实的艺术构成样态。目前,随着人类艺术思维的不断延伸和发展,严谨系统的理性思维可以让这种艺术形式获得崭新的生命力。在数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数字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等进行系统的运用,达成一种崭新的构建,以获得一种严谨、完整的艺术表达。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空间展示

在当前展示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独特的创新运用价值。数字媒体艺术是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崭新变革,它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空间,具有良好的表现、构成要素。展示的实物和相应的展示场地是展示设计的基础构成要素,并且需要立足于固定的空间内进行,这些都是传统展示设计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因此,当展示空间设计得不合理时,都会对原有的展示设计以及展示理念形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特定模式中,需要展示设计人员将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合理地区分实物,并对一些固有的展示区域进行适度压缩,扩大一些必要的展示空间。在空间的布局要进行科学严谨的统筹和谋划,以保证展示设计的整体理念获得优质的呈现。在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不断得到体现。当前,4D技术已广泛流行,受众可以在传统的浏览过程中,获得多感官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体验。因此,如何让受众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多感官体验,并很好地利用多感官的体验去理解展品所呈现的理念价值是值得注重和研究的。在展示设计中,把数字媒体艺术合理地运用到展示设计中,形成光影交错的奇幻时空,去合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把其数字媒体艺术中的音效系统和广电技术进行巧妙的运用,再配上身临其境的座椅,形成多角度的、环境氛围良好的烘托,让受众不仅对展品进行观摩,还能去亲身参与到对展品的视、听、触的多重体验中。

(二)交互式展示

交互式展示是对受众群体主动参与诉求的一种回应,它通过建立起展品和受众群体的良好交流载体,让原本独立的两个方面获得更为紧密的互动,形成更为优质的交流体验。当前,社会大众对新科技的需求开始呈现出更为复杂而丰富的表现。在参观过程中受众不单单要求展示环境要有良好的互动性,也需要与展品进行更为紧密和深入的展示互动交流,这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互动设备来进行。因此,互动设备技术是否完善成为展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方面。如在一些智慧城市系统中,已经开始引入实时地图以及实时交流等崭新功能;在一些新的公共设备展示中,模拟了且在实际运作中的情况,让受众可以在参观浏览的过程中对设备正式投入运营后的效果有一个清晰、真实的认识。很多如智慧城市等展示系统,都把动态的信息界面进行了完整的呈现,让参者可以保持对系统功能的探索和尝试,在一些空间较为合理的地方进行一定的功能释放,把传统意识上对空间功能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进行了最为有效的聚焦和改变,获得了整体信息的多重价值表达。

(三)网络展示

网络展示是一种将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进行巧妙结合的艺术展示载体,形成了全新的艺术展示方式。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艺术都开始尝试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优势进行更为丰富的呈现。其直接的表现是让传统的艺术形成获得了全新的表达,也让很多固有的艺术设计理念得到了合理的表现。在网络艺术创作中,艺术的表达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多元的。在展示设计中要突破传统的思维认知模式,通过把固有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区分和演变,形成一个个崭新的艺术载体,丰富了展示艺术的最终效果。目前,网络展示大多通过网站进行商品的浏览,这些是随着网页设计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现象。网页设计的发展为网络展示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网络展示可以对传统的展示设计进行一定的多空间变革,它突破了传统实地展示的时空束缚,让受众可以通过链接网络地址的方式来参观。这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展示方式具有便于沟通、分享的特点。如今,很多传统的展示设计都开始重视网络展示在时间和场地上的优势,而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数字媒体艺术的优点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可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四)移动终端展示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开发和普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显而易见,其对传统展示设计的影响也较为直接,一些可以与手机应用相结合的虚拟现实设备也开始大量涌现,如目前大量的手机app都呈现出一种区别于传统交互体验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app去了解想要了解的展示物品,其让受众获得了一种更为优质和全面的联动交互体验,发挥了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优势。同时,app的软件程序可以让展示活动的体验变得更为的周全和细致。计算机通过对展示活动的不同行为动作的识别和区分,对一些展示活动中存在的明显缺点进行改进,让参观者可以通过app软件程序便捷地进行参观浏览,进而让参观者的参观热情获得提升。比如在对博物馆展品进行浏览时,一些电子科技对受众在参观过程中的停留和移动频率进行分析,很多信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被开发者发掘出来,对优化展示设计的用户体验有直接参考价值。也可以对一些参观者不重视的展品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所在,这都给传统的展示设计以更多的调整灵感。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众多的优势,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未来,数字媒体艺术会呈现出更为丰富的价值体现,其很多技术优势也将被社会大众和展示设计人员所了解。可以预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应用符合了人们对展示设计的需求和期望,也符合科技发展的整体方向。在重视数字媒体艺术并发掘更多可以利用的方面的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注重采用新技术,而忽视展示设计的核心内涵,即把展品的理念合理、正确地传递给受众群体。

四、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创作的整体过程中是对人类固有的主观情感的合理表达,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仅带来了更多的展示设计灵感,也为展品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力。对新技术的合理运用,要在强化技术应用效果的同时,对展示方式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把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在展示设计中采用不合理的数字技术,从而保持展示设计的创新精神,以使展示设计的优势不断得到彰显。

作者:邓铱洋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丁石雄,李卓染.解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10):115-116.

[2]潘敏康,武文丰.新媒体艺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4(7):128.

[3]方惠民.数字媒体艺术在动态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人,2012(1):39-40.

[4]谢海欧.基于app的《购物精选》导购平台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7

一、现阶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对实践技能的需求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主要的学科,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基础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领域主要可以分为:数字影像与动画设计;电视广告;动态的媒介;还有网络动画等。其中还包括分镜头与蒙太奇、原动画的设计、影视动画的视听语言、卡通角色的设计、表演与剪辑、二维场景的绘制等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训练的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对手绘的技巧和数码电子绘画的方式相结合,使产出的作品更加具有原创性、娱乐性、商业性以及观赏性[1]。

2、设计领域

在产品交互的设计领域中,要尽量的根据目标导向的角度对产品设计的问题进行解决,这就包括网络媒体、多媒体的产品、电子出版物、交互领域的设计、Ui界面的设计等方面,对产品与产品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达到使用者的目标[2]。

3、延伸设计

对于传统媒介来说很多的技术都不如新媒体具有吸引力,但是却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比如:专业的新闻队伍、广泛的信息渠道、经过时间形成的长期的品牌、在媒体传播方面丰富的经验等,都是新媒体短时间内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传统媒介中的纸媒,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不断地被改变,这就导致了人们对纸媒的依赖度逐渐的降低。报纸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面对着转型的巨大压力。传统的媒介在延伸设计上要注意的是要在传统的纸媒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媒体的形式,比如以二维码为载体的新型模式的纸媒,将线上线下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广告、动画、插图等媒介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3]。

二、实验教学体系的知识结构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性,能够激发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培养具有原创精神,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对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利用独特的多媒体、跨媒体的形式对多种艺术风格做表现。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为数字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为了能使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合理科学的课时分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完善的专业知识培训。

1、多维开发一个核心

根据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学校要坚持学生的学习导向是以数字媒体艺术为主,以影视动画的创作为核心,对其他的媒体行业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延伸。

2、课程的整合优化

在整个数字媒体艺术的课程体系中,为了避免重点的课程在多个老师的课堂进行教学的重复,需要各个学科的老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讨论和调整。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的知识和基础的技术都需要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培养。通过课程的实施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吗?可以通过课程的实践、对课程的设计、在作品中的创作和专业的时间、相关公司的项目实训或者是毕业设计等时间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动画方面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儿童剧的宣传广告。可以通过一个作业,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使用[4]。

三、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现

要做到时间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安排实践的项目进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知识点的实践课程的安排,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至少要保证每一部分的理论课程都有一次相应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就是老师通过对学生现阶段所学的知识找出相应的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模式进行模拟,通过实践课堂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进行合作,对图形图像进行设计,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的项目,比如:设计一款手机的游戏,或者为学校制作一条招生宣传片、在某些动画剧组进行实践,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形成实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对真实的实践项目的了解进行锻炼。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利用学校的有限的资源对专业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比如:制作一部微电影。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到实际的项目中进行学习,比如:与学校有合作的工作室,实践拍摄广告等。最后,在学生学习完毕之后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比如:动画设计大赛等。

四、结语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8

【关键词】影视艺术;数字媒体;冲突;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91-01

一、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冲突

(一)二者的本质区别。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影视艺术在审美和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虽然都是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传统影视艺术是以真实的物质世界为基础的,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还原与复制,并通过摄影机与演员的表演将故事再次展现出来,即“物质与现实的复原”,其重点在于叙事。然而全新数字媒体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字进行组合从而营造出一种视觉虚拟场景效果,把观众带入虚拟世界。这种新奇的影视技术将人们带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思维上、视觉画面上为观众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影视艺术的享受,模糊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然而,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影视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画面、布景设计、角色以及其他元素因为全新数字媒体的出现需要重新找寻自己的位置,怎样将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进行互补,达到有机融合,需要影视媒体人不断地探索。

(二)过分利用全新数字技术,忽视影视艺术作品内涵。全新数字媒体的应用为影视作品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众多影视作品过分依赖于数字媒体,甚至对数字媒体技术盲目推崇。真人演员被虚拟数字人物所代替,虚拟数字人物虽然在演员造型、自然景观、演绎高难度动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虚拟数字人物毕竟是通过数字技术设计出来的,在表情动作上总是给人们一种规范化的感觉,因而不能充分展现原著中人物的个性。虽然数字媒体展现出的恢宏、奇特景观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是影视作品最本质的人文精神内涵没有被充分展现出来。

(三)传统影视艺术面临失落的危险。在如今的影视制作行业内,人们纷纷以能够使用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为荣,大多数影视制作人都认为只要在影视作品中使用数字技术,作品的档次就会被提高,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因此,影视行业中出现了滥用数字技术的现象。过分地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会造成影视作品停留于表象,使作品失去内涵,导致观众对于艺术内涵的审美由深入走向肤浅。如果一直这样根据市场所呈现的错误趋势发展下去,传统影视艺术的魅力将会不复存在。

二、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交融

(一)全新数字媒体融入于传统影视艺术的本质与美学意义。影视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真实性”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美学原则。影视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够追溯呈现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亿年前现实社会的存在状态,也能将人们带入超未来、超现实的场景之中,观众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能够看到与自身、现实完全不同的新世界,丰富了观众的精神生活。全新数字媒体的出现将原来固有的“物质现实复制就是电影”的旧观念打破,让不再可能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重新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为真实、生动再现非现实的场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将影视作品中的想象与生活有机结合,呈现出自然、真实的现实生活感受。相反,全新数字技术也可以将真实的场景虚化,把人们带入虚幻的世界,把现实的世界完全颠覆,让无限的遐想与非凡的梦想不变为现实,将影视作品表现的空间推向了极致。数字媒体技术与通俗意义上的真实世界有机结合,呈现出全新意义上的超真实境界,让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与现实场景分毫不差,甚至比真实世界更加真实可靠。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影视艺术的优点相互融合,利用数字呈现的真实感以及演员纯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将影视作品演绎得更加真实、富有美感。

(二)全新数字媒体融入于传统影视艺术人文精神内涵之中。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人物精神内涵与观众是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否给观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感动。传统影视艺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中表现的人文精神与艺术感染力。全新数字新媒体在展现作品人文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虚拟数字人物是依靠数字程序技术产生的,不能充分展现出人物个性,人物所需要表现的真实情感不能充分展现,从而使得影视作品最核心的艺术精神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将影视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艺术与内涵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田文.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J].大众文艺,2010,(05):100-104.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9

关键词:本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工作;创新探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适应数字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应用型学科。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世界的潮流。我国已经将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列入“十五”期间国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媒体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大。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15万人左右。[1]

作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产物的三本院校,其实行灵活的办学机制与自主的办学方式,着重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由于种种原因,本三院校的学生相对难以管理,而本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又更加呈现出鲜明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如何做好本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工作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任务。

一、本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文化基础欠佳,学习自觉性偏差

本三院校学生普遍高中基础欠佳,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自觉性偏差。不论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是实践课程的操作,本三学生的水平都和本一、本二的学生差距明显。从可比性指标来看,Cet-4、计算机一(二)级、普通话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均要落后于本一、本二的学生。这就大大增加了学校引导其走上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形成良好学风和班风的管理难度。

2.文体活跃,情商(eQ)不低

与本一、本二的学生偏重埋头学习相比,本三的学生虽然高考成绩不够理想,但普遍都比较活跃,对于参加学生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集体活动以及文体娱乐活动,如:篮球赛、羽毛球赛、大合唱、校园歌手大赛、街舞大赛等,都比较积极。学生情商(eQ)不低,交际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都不错,渴望成功、渴望被肯定的愿望比较强,班级整体气氛比较活跃。

3.接触媒体信息机会多,信息量大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it技术的飞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拥有手提电脑的普及;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的专业特点,学生操作电脑、上网、浏览新闻、接触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媒体的机会非常多,每天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而这些信息中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负面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利用好正面信息,排斥负面信息也是新的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

4.专业实践性强,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高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课程如:pHotoSHop、Flas设计、3DmaX、摄影、摄像、网页制作、影视制作、数字音视频制作、电视片头制作、多媒体作品设计、数字媒体网络传输等都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其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因此,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

同时,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独特性——它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之外,更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个人创意,即通常说的“多才多艺”。“真正具有人文艺术修养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制作技术的数字制作、创新、创意人才能够成为符合这个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2]

5.发展前景广阔,就业方向多元

作为一门复合型新兴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和艺术学、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修养,具备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能够满足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领域需要的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各类广播电视机构、广告制作公司、网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建筑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机构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二、创新本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工作的探索

针对本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特点及新的时代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以创新的思考来做好学生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以文化学习为主线,督促班级优良学风的培养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对于基础偏差的本三院校学生来说更是首要任务。因此,抓紧文化学习,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做好本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工作的主轴。

以Cet-4/6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等可比性指标为主要抓手,以文化课程学习为主线,以CaD工程师认证证书考试、网络程序员证书考试、软件设计师证书考试为辅助,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既能促进班级学风建设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又可以抓紧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

2.以思想政治引导为红线,牢固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社会,每天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信息,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更是明显。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握思想舆论导向,以法制教育、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为支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色情、反动、颓废信息对学生的侵蚀,牢固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3.以党建、团建为抓手,凝聚良好班风的形成

班风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尺度。班风好则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同学团结;班风差则一盘散沙。

以党建、团建为抓手,以团校辅导、团干培训、入党积子培训为契机,以班干、团干为骨干,以主题班会、团支部活动、学术兴趣小组活动为支点,以安全文明宿舍创建、优良学风宿舍创建、党员宿舍创建为辅佐,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将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进取、富有战斗力的优秀群体。

4.以文艺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形成和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

数字媒体艺术源于文化、艺术和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是一门科技与艺术创意高度结合的学科。数字媒体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求从业者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之外,更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个人创意。

因此,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博物馆、美术书法展等艺术展览,组织好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文艺活动,举办艺术沙龙,邀请艺术界人士讲学、讲座,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5.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促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精神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和升华。因此,在本地媒体——电视台、网站、报社和影楼、婚庆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设立数字媒体专业的实习基地,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利用寒、暑假或者双休日进行专业实习,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以接触、学习到新的知识,培养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平面设计技能、多媒体作品开发技能、影视制作技能、网站开发技能、动漫设计技能在内的专业技能,激发科技研发能力。同时,让学生加强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为其从大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竞争优势。

6.以考研、就业为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发展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让他们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进入大三,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发展:对于有志向继续到高等学府求学深造的同学,鼓励他们树立考研目标,努力考取研究生;另一部分同学则指导他们合理找工作,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总之,以人为本,从各个方面促进和引导学生的科学发展,是我们做好学生工作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新媒体数字艺术篇10

本文论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特征,重点结合对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发展现状,结合市场、行业、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对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学院乃至学校积极促进和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2-0146-03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概况

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的性质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数字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同时,数字艺术是促进新的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与艺术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是依托数字技术产生计算机艺术与受众的交互性、便利性与实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类型可大致分为二维、三维与漫画媒体等。数字媒体艺术的要素组成包括图形、文字、声音、运动、交互等等。

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掌握包括信息通信原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传输与处理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以一定的设计与艺术修养,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知识进行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计算机动画、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的实际策划、设计、操作与管理等等,并通过运用数字艺术创作软件,为行业的数字媒体虚拟空间带来艺术美感,同时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延伸人的艺术创造力,使数字媒体艺术服务,应用于社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深刻的专业意义。(见图1)

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简介

从学科交叉、知识与技能、思维等三个层面来看:

学科交叉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跨学科、多门类、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新专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相结合的新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涉及理学、工学、艺术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不同的学科。(见图2)

知识与技能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能力,专业所培养的是能适应科技发展、时展的复合型策划、设计与制作人才。学生既要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又要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制作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并且具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编程基础,能从事游戏设计、动画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网站设计、影像设计与编辑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思维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创意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是通过人文社科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艺术与设计学科等综合、互相融合的跨学科性质所达到的。

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交互性,学科交叉等各方面:

(1)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实用艺术,以数字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同时具有数字艺术的审美特征。学生学习该专业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新科技的发展等,而且要具备艺术的综合素养,使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具有美感,美化人们的生活。

(2)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是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确立的,数字技术的产生催生了数字艺术与设计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媒体中的运用具有传统媒体很难达到的传播信息的快速、高效与反馈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鲜明的交互性特点。

(3)学科交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形成了学科间的互相交叉,但又不能被其他学科与专业替代。

5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既是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学科的发展、设计学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顺应在数字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实用美术”拓展的生活需要与市场需要。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统计,到2011年,全国有155所高校具备开设数字媒体专业资质。高校的本科层次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传媒类高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中,把数字媒体分为两个专业,即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院校开设的主要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综合性大学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很多开设在计算机或软件学院中,等等。

6华东理工大学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概况

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依托上海数字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背景的。上海拥有大量的it企业、数字媒体企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是较大的。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早拥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学院之一,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学、旅游管理、风景园林、数字媒体艺术等本科专业不断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院的专业建设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学院的整体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基础。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包含广告设计的教学)已开设了数年,课程设置中突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培养要求,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开设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将会对学院现有专业格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几方面的需要:

首先,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

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一步充实设计学科的内涵,增强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现有工业设计系、艺术设计系、传媒系与旅游管理系,并建立了艺术与设计研究所、广告与品牌文化研究所、居住形态与城市文化研究所、旅游规划与会展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学院有本科专业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学院现有工业设计博士点、工业设计工程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计学硕士点、旅游管理硕士点、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等。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加强学科与专业的综合实力。

其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广告学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办学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了大批广告策划、品牌塑造与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利于广告学专业的转型升级,既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需要。

再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满足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信息学科、媒体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等学科交叉的新方向,以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为特征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具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传媒艺术设计人才,这是社会发展新的需要,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急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公司、数码艺术公司、形象企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热门行业就业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定位与特色: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理工与文科背景,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面向信息社会,以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作为两大专业方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适应市场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要素

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设置

数字媒体艺术是通过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基础,具有静态、动态或通过动态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形成的融视、听等综合感官体验为特征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的特征。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确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课程的协调组合是很重要的,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涉及了科技、艺术设计、传播等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应用。不同的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因学校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两大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的人才可以在各类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传媒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办学的主要特色在于:

(1)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以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专业作为基础,设立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两大研究方向。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学院学科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

(2)重视艺文结合、文理结合,学科交叉。既充分发挥华东理工大学在学科领域的优势,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将设计学科、艺术学科的优势融入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上,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加强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等的合作。

(3)重视产、学、研的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必须对接产业发展,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尽量吸收产业、行业最新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与企业合作。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等的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对一些传统媒体的数字时代转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二是要求学生对it技术、网络媒体等的迅速发展具有敏锐性,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践领域主要包括交互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等等。本专业不仅建立完善课程体系,而且主动对接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课程的组合体现理论、知识、基础、方法、素养、设计、制作、管理、实践等教学环节相互有机组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面向社会、经济、文化、数字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以我国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等为准。

4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主干:(1)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2)数字影像及应用。

核心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媒体与文化、计算机图像处理、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数字媒体品牌策划与设计、摄影摄像基础、立体信息处理、影视后期与特效、数字媒体产业运营、数字动画编导制作、网络游戏设计与创作、虚拟现实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策划、项目管理、毕业设计等。(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