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28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1

【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重大改革,对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都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如何恰到好处地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多媒体;作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有效运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其它教具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其它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互补和提高。

1.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中学生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在进行“美丽的图案”一节教学时,我将课本上的美丽图案制作成幻灯片,它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通过图案的旋转、平移、放大、缩小,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图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

1.2突出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点。

数学的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比较难以掌握,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因此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平移与旋转”这节课的教学中就能充分、完美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完全代替了学生“凭空想象”和利用纸制教具实验,效果非常明显。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3充实课堂内容,全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学生对所接触的新知识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只凭听老师讲课好得多。同时如果让在学生听到、看到的同时,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在大脑里保持时间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合作探究,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无庸置疑,因此,现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逐渐增多,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让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2.1适用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让教师教的轻松,又要让学生学的容易。因此,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或普通教具演示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可以把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但是,诸如进行解方程、有理数的运算等教学时,传统教学手段比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要好得多,传统教学手段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充分展示解题过程,便于师生互动,更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2.2科学性原则。

课件中显示的图像、图形、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规律、概念的表达式要准确。设计的图形、模拟、动画不可为求生动、简洁、美观而不顾知识的科学性。要尊重事实,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2.3重点性原则。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要突出重点,画面中的对象不易太多,避免或减少无益信息对起学生注意的干扰。注意色彩对比,字体的大小,以保证学生能充分感知对象。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内容,减少文字显示数量,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

2.4适度性原则。

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质疑,切不可将让多媒体“一演到底”。

2.5适量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2

【关键词】多媒体使用原则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1.把多媒体使用成高级的黑板。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了一块无尘黑板,仅用它来显示板书,忽略了多媒体的其他非常丰富的功能。实际上,所谓多媒体教学,其实叫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以数字方式将表现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图、文、声、像、动画以及活动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和呈现,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使用,以便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不难看出,如果仅仅把多媒体作板书演示,那真可谓“大材小用”了。

2.过分追求课件花哨,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说把多媒体当成黑板使,是因为教师不会使用,如果把多媒体课件弄得绚丽夺目,光怪陆离,那就有可能是在炫耀本事了,当然最终起到的作用可能只会是画蛇添足。曾见到过这样的语文多媒体课件,有十分漂亮的背景图片,有可爱的动画,还使用了交响乐作为背景音乐,不过这些图片、动画和音乐都与课文内容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说是用来渲染某种氛围、营造某种气氛的话,那也无可厚非,可事实是这些图片、漫画和音乐用在这里起不到渲染氛围、营造环境的作用,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与其费劲不讨好,还不如把多媒体就当成高级黑板。

3.课件的使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课件制作得过于周全,甚至也包括推理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课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说得严重一点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4.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是教师的替身。现在很多课程都配备了教学光盘,其中包括了从课程讲解分析到课后练习的全部过程,因此有的教师干脆用它代替课堂讲解与分析,让学生看电视节目一样地浏览一遍就算结束了一课;也有教师对课堂实际情况估计不足,出现课件与课堂相脱节,结论牵强因而学生不服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课件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制作课件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教育性是课件制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那些纯粹取悦视听而又于教育教学无益的内容是多余的,应该舍弃。

2.选择性原则。选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题的选择,即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文;二是对具体内容的选择,即在一课所有的内容中选择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首先是对课题的选择。并不是所有课题使用多媒体教学都是最好的,有的课程内容用传统方式或许更省事、更直接,那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不必再煞费苦心地去用多媒体。其次是对具体内容的选择。对一些难讲又必须讲的,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呈现的信息,运用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多媒体形式生动直观地模拟展现出来,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没有必要把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全都搬上去,对多媒体呈现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标。

3.速度适中、信息量适度原则。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做好的,上课时,教师少了传统教学的板书、展示教具等环节,因此速度很有可能会比平常教学快,但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平常一样,学生做笔记的速度也和以往一样,并不因为我们用了多媒体教学就提高学生思考和做笔记本的速度,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中的速度进行教学,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活动的时间。

4.启迪思维原则。启迪思维,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学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不应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障碍,而应是引线,它要点燃学生的无穷智慧,启迪学生的广袤思维。

5.灵活性原则。教学进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也不可能像演戏一样不行就重来。实际教学进程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制作得再好考虑得再周全的课件都不可能完全预测教学进程,因此常见到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往预设的课件上“诱导”,出现“牵强附会”的情况,因此制作和使用课件都要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3

关键词:多媒体;物理教学;原则;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8(S)-0053-3

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因能够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的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得到推广。其中,几何画板能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用户可以简便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只要熟悉软件简单的使用技巧,就可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课件,帮助我们体现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借助几何画板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清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利用物理课件能将抽象的物理现象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课件都是人为设计的一种理想化物理情景,与现实的物理过程有很多区别,给学生不真实的感觉,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不利。怎样发挥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优势,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1科学性和使用性相结合

科学性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础,使用性作为科学性的进一步升华,是对科学性的检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动态演示过程真实形象;操作时快捷、可靠,便于师生控制;容错能力强,移植方便,能在其它媒体上演示、处理。

1.2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多媒体通过设定的动态变化呈现物理过程的变化关系,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提供感性刺激,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永远无法取代教师的地位。我们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课件的使用只能在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只有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才能促进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主动构建物理知识,不能将所有知识由计算机预先设定好,应寻找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多媒体资源[1]。

1.3理论推导和模拟实验相结合

很多多媒体平台不仅具有强大的数值测量和计算功能,而且还有较好的绘图功能。物理课件往往要通过抽象的理论推导得出表达式,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形象化,理论推导出的是静态结果,课件展示的是动态过程。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感性认识――理论推导――模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如研究“光的干涉条纹间距”,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先演示单色激光通过双缝射到光屏上的干涉现象,通过改变双缝间的距离、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光的颜色,发现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化。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随后教师便给出定量的计算公式。而笔者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用几何画板构造动态变化的课件模拟此过程,如图1。让学生观察现象、记录处理数据,总结出干涉条纹间距的定量表达式,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4实物演示实验和课件模拟实验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理论要从实验中得出来,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传统的做法是用一个演示实验展现某一物理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但对一些复杂现象往往还要借助抽象的分析,这时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所学规律。而多媒体课件又是理想化情景下的物理实验,不能使学生完全信服。在实际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先让学生承认这种事实,再用几何画板制作可以动态变化的课件模拟物理现象。

如研究“自感现象”,实物演示实验按图2连接,发现断开开关,灯炮没有立即熄灭,而是逐渐变暗。调节Rp的大小,可能出现灯泡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的现象。随后笔者用“几何画板”模拟了该过程并描绘了灯泡中电流的流向及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解释这种现象。

2实例解析

例题:如图4所示,在水平光滑平板上的o点固定一根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在弹簧的自由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若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范围内,现将平板以o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缓慢转动,直至平板变为竖直状态,则在此过程中()

a.球的高度不断增大

B.若弹簧的原长l0一定,则球的质量m足够大时,总能使球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C.若球的质量m一定,则弹簧的原长l0足够小时,总能使球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D.球的高度变化情况仅与球的质量m有关,而与弹簧的原长l0无关

析与解该题乍一看上去学生不知如何下手,题目问的是木板在旋转过程中小球的高度变化情况,很多同学想当然认为是变高,选择了aD。即使根据选项提示可能与弹簧原长、小球质量以及旋转的角度有关,但由于变量较多,学生也没有过大把握正确解答。小球位置虽然随木板升高,但同时又因弹簧的缩短而位置降低,小球的实际高度到底怎样呢?

3反思与结论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不需要把它神秘化,其实它只是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工具。当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用多媒体技术,更不是让它主宰教学。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而定;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控制物理现象进程的快慢;将抽象物理过程形象化等。

综上所述,我们要善于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不断进行探索,寻找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结合点。当然,理论指导还需要不断实践,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会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4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突出一个“课”字,即课件应适用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堂教学。课件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工具,无论它的作用有多大,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主体甚至全部,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时只是照着多媒体课件进行复述和简单的解说。

不深刻剖析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不注重启发学生,不仅不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立足于课程和学生而不是多媒体课件,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师生教学的工具和伙伴,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不能整堂课只充当一个幻灯片放映兼解说员的角色。

二、互补性原则

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也有明显优势。首先师生互动,亲和力强。它是一种师生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既有知识的传播,也有行为的示范,更有情感的交流。其次传统板书,直观灵活。它的即时重现力强,内容增删容易,字体大小变化,能提纲挈领,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因此,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是相互补充和达到完善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逻辑思维、注重启发学生的知识,选择讲授与板书相结合的传统授课方式;而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可选择运用恰当新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理论,更主要的是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师生之间那种饱含人性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才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完全跟着课件走,被课件左右,就难于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运用原则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推行,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很多教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出现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其实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应遵循一些原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应如何正确、适时使用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适合性原则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不仅要适时,更要适当。我们知道,任何形式的教学软件都是为它的内容服务的,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其形式再好,也只能是隔靴搔痒。因此,在设计一个语文教学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它的教学实际需要。制作课件,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应选择那些适合用多媒体展示的教学内容,如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任何教学课件都应该有两种用途:一种是课堂教学用,一种是供学生课余自学或供网络上使用。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师不光是知识层面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语文教学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设计一些交互界面,给学生们参与语文教学过程的机会,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也决定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一过程,老师和其他人都不能包办代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因此,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自主发展,应是语文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和运用上的又一个基本原则。为落实这一原则,首先,教师在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之前,就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揣摩他们的学习心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这样的课件既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形成好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认知的主体作用,又能引领学生自觉地去感知文本,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另外,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实效性原则

使用多媒体技术,要讲究实效,要考虑它的结果,看它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看它所花去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讲求实效可以表现在媒体选择、课件制作、课件使用等几个环节。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如声音媒体有利于培养听、说、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语感;图像动画媒体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丰富感性经验;老师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彰显课堂的人文性。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绝对好的媒体,也没有绝对坏的媒体。所以,我们选用多媒体的时候,要讲究实效。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一定要使用现代教育媒体手段来实现的,另外课件制作必须以教学设计为依托,如果没有对教材进行研究,做好教学设计,就不要动手做课件。那种花大量时间做课件,以做课件来代替教学设计的做法没有实效,也是本末倒置的。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讲求实效,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

四、艺术性原则

“语文教学,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极为重要的环节。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操的美育工作者。”多媒体课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有美感,要讲究艺术性。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6

〔论文摘要)多媒体课件在如今大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但其效果却因设计时存在的诸多误区而受到影响。本文从这些误区出发,结合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英语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理论,尝试性地探讨总结了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从的原则,希冀提高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学者以计算机为教学工具,以事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为媒介,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度地按教学要求系统地通过屏幕等形式展示给学习者,并且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交互活动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集传统教学法优点和现代科技成果优势于一身,理论上应该是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但从现在的实际教学看,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引起了不少教师和学习者的疑惑甚至反感。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学理念上考虑,还是从课堂教学操作出发,问题核心都在于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上。从这一点看,本文对多媒体设计原则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的误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四大要素:教学者、学习者、教材、多媒体课件。笔者认为这四者应该遵从“两主一辅一中心”的关系,即: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中起组织者、协助者的作用;学生是主体,能执行课堂学习活动安排,并能自主学习;教材是中心,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是辅助,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教学学习环境,可以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四者关系如图所示:

但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从传统课堂“tellalecture"(重传授)/"talkwithstudents"(重交流)转换到如今备受争议的“showalecture"(重展现),多媒体课件的地位常被教师和学生有意无意地抬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多媒体课件设计误区所致:

(一)多媒体课件冲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削弱了教师对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

毋庸置疑,传统课堂上英语教师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而且.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也赋予教师以主导地位,协助学生学习,组织课堂活动完全有赖于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但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及,教师的这种地位却受到了冲击。

其一,影响教师创造性、能动性的发挥。海量信息呈现替代教师讲授语言点、组织教学等活动,多媒体课件虽信息丰富详实、形式生动活泼,但内容大多提前设定,缺乏灵活性、应变性;同时因为被束缚于电脑控制台前,教师很难再做到讲课时眉飞色舞、穿梭于学生中间关注教学效果。其二,影响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能力。课件设计中的声、光、影、图等多媒体手段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听觉等感官,英语教师传统使用表情、手势、声调高低等手段的感染力不再,师生之间距离就此产生,即使安排有教学活动,这种距离感会使教师的组织能力大打折扣,使教师力不从心。总之,这样的课堂教学已沦为课件展示课,成为现代化的“机灌”。

(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活动能力发展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因此,多媒体课件应该善于创设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

但是多媒体课件中所展示的语篇或对话材料,大多是把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取代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设计留给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甚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切换快速,学生几乎没有空间和时间来思考学习的内容,认知超负荷,极易产生疲劳感、挫折感,影响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冲淡了教材的中心地位,未能很好体现教材的指导作用

新世纪出版的英语教材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目标语和学习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侧重点也从原来强调知识传授转化到重视综合能力培养。整套教材以及每个单元的编写在学习策略、语言重难点、异域文化介绍等教学目标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有机整体,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起指导作用。所以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应该作为教材的辅助,而不是替代。

可是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某些教材配套的课件)往往喧宾夺主。在内容上淡化了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将其认为很感兴趣的旁枝末节放大,将教材强调的重点、难点置于课后学生自学,这样做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却降低了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声、光、影等技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材移到多媒体课件,可学生并没有从课件上得到要领,在开口说、动手写、用耳听等方面机会不多,学生学习策略得不到训练。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科学与否,教师是关键—教师不仅要厘清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明晰多媒体课件合适的使用频度,更要透彻领悟如下一些科学的指导原则。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突出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任务型”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应在交际环境中习得语言,两者应并行不悖,共同指导教师科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提出了终极要求—为学生创立最适宜“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而任务型教学模式旨在“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它强调“在做中学(learnbydoing)",为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教师对任务的设计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含量高,具象性强,输人途径多样等优势,任务前(pre一task)、任务中(while一task)和任务后(post一task)等阶段的学习情境会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真实性或接近真实,从而使学生通过语言活动积极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具体而言:

1、课件在设计布置任务的环节应该能触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学习动力。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因为语言、文化背景差异等原因,即使大学英语教材每单元主题都较为常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认识规律,使用声、光、影、图等多媒体技术,从声音、色彩、动画、情节等方面创设

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将任务以多媒体形式布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听觉等多途径的刺激,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活动的布置与传统的抽象单一的方式不同,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任务的动机,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减少焦虑,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应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任务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2)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内容和方式应尽量真实;(3)设计的活动要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2、课件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主体课堂任务的完成,即最大程度地实现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的师生、生生交互过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主要由具有“变化性互动”特征的各项任务活动组成,因为大学生的阅历、知识、思维等优势,活动意义会更丰富,更接近真实,而非机械式练习,进而能更有效地产生语言习得。这样,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就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特点,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交流向多元化、多角度的转换。

(1)课件设计应该给人机、师生、生生等多元化交流留下空间和时间。课件在以视听觉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作为主导的教师还应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做出反应,不断插人有关问题,灵活布置新任务,比如小组讨论,表演等,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比率。此外,为了避免学生下意识地等待“满堂灌”而懒于思考,教师在课件某些环节可只写出关键词,而不是完整写出所有要点。有助于学生能集中精神,与教师实现有效的互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2)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该体现大学英语课的综合性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参与完成,培养其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设计课件时,教师不应只关注多媒体在视听方面的优势,还应关注多媒体在培养学生说读写等能力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可以在播放影片片段之后,让学生分组复述影片内容,或者根据影片内容设置填空题让学生补全关键信息;或者,用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并设置阅读速度等。

3、课件设计应体现多媒体在任务完成效果评估时的技术优势。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评估方式,有望改变传统效果评估时让学生感到枯燥,参与性不强的状况。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比如提问、游戏、比赛等,让学生感兴趣,使其能积极参与。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思维,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一次通过活动强化本课语言难点。当然,在采用多媒体时也可建立多种评测形式,如通过课前的小活动把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课中的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情况,通过布置相应课后练习督促学生的继续提高等等

(二)以多媒体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注意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负荷,提高其学习效率。

认知负荷理论的要点是:(1)工作记忆容量有限,人们很难同时加工多种来源的信息;学习过程中如果处理信息所需资源超过工作记忆的容量,学习将会无效。(2)当某种知识(或图式)含有多种相互作用的元素时,这些元素将加重认知负荷。当信息加工所需资源超过其可用的认知资源,学习者就会认知超载、学习就不能顺利进行。mayer等研究者认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有加工听觉输人与言语表征的听觉通道和加工视觉输人与图片表征的视觉通道。每个通道的加工容量是有限的。当呈现的课件信息加工所需资源超过其可用的认知资源,学习者就会认知超载,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mayer&moreno总结了多媒体学习中减少认知负荷的几种策略,可供教师设计课件时作重要参考,这些策略有:邻近原则减负技术,包括空间临近原则和时间临近原则;多通道减负技术;清除冗余信息减负技术;形象原则减负技术;分割减负技术;提前训练减负技术;标记减负技术等。笔者结合自己的课件设计实践,将这些策略整合如下:

1、课件设计要以珍惜学生课堂有限认知资源为前提,突出必要加工材料,减少额外信息加工投人。(1)课件应该重点突出、简洁以避免分散效应。不要在制作课件时加人与主题无关的图片、声音等额外信息,标记手段也尽量做到重点突出,节省认知资源。(2)如果图片/文本和声音同时出现,设计时文本应该临近或嵌人图中,尽量同时呈现而避免继时呈现。因为如果文本与相应图片(或声音与文本/图片)不同步,学生便要耗费认知资源寻找匹配,从而导致认知负荷超载。(3)教师可将学习内容科学分片分段,合适时辅以例句或例题,并使内容片段之间有一定间隔时间,这可使学生有时间分配认知资源来组织和整合所需信息。

2、课件设计要合理利用两条信息加工通道,科学分配视觉与听觉通道的加工工作量以及加工顺序。研究表明,通过文字加图片处理信息要比单纯用文字效果好,语音表达的呈现方式比文字呈现的教学效果好,配有语音解说的图片或动画要比仅有文字或字幕的图片或动画产生的教学效果好,这是因为处理形象的信息比抽象的信息付出的认知资源少;另外图片和文本均由视觉通道加工,易造成认知超载,而加人语音,就是把通过一条信息通道呈现的材料分离为通过两条信息通道同时呈现,从而减少认知超载的机会。据此可知,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避免纯文字的呈现,应有教师的讲解作为听觉输人,必要时还可在课件上辅以适量图片。

(三)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7

    论文摘要:本文尝试以广告心理学中的有关感觉和知觉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方法。根据此原则制作的课件会具有广告般效应,可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增强其记忆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现代技术的逐步发展,网络和多媒体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由单纯依靠课本、粉笔、黑板,改变成依靠网络和多媒体;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改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无疑会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尽管现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个术语已经被人们所熟悉,但是,有许多教师对powerpoint文稿的制作和使用并不熟悉,不能充分发挥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课堂上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将借鉴广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说明制作高水平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方法和规则,以便使其更有利于教学。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借鉴广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多媒体的使用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兴趣、提高其记忆量。多媒体最早利用于广告中目的是使广告的内容更加形象、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具美感。因此也就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广告心理学的术语描述就应该是:广告可以带给视听者带来一个由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到action(行动)的一个心理历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的也是通过视觉刺激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加深其学习印象的目的。学习者同样会有一个从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到memory(记忆)的学习过程。因此,广告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可以被借鉴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来。为了实现吸引学习者注意的目标,教师在设计重点内容课件时应该遵循广告心理学的三个原则:“视觉优势”原则、“联觉”原则和“7士2”原则。

三、多媒体幻灯片课件制作三原则

    1.“视觉优势”原则

    视与听是人脑的两大传递信息的通道。在《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对比试验:该试验共用了九个字,分别用中英文表述。让美国人和中国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先后用听觉和视觉去接受中文字或英文字,然后顺序地回忆所接受的九个字。结果发现:中国被试者与美国被试者的记忆优势相反,前者视优于听(除最后两个字外),后者听优于视.

    为了对中国人“视优于听”这一论断进行验证,我院曾在2004级教改实验班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准备一个由30字组成句子,将其分别制成长达12秒音频文件和幻灯片文件;然后,随机抽取40名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音频文件和幻灯片文件。第一组听完后间隔12秒将听到的内容默写下来,第二组用12秒看完这句话,而后也间隔12秒将看到的内容默写下来;最后进行比对研究,30个字以听到18个字为.达标。结果显示:第一组12人达标,第二组17人达标。这一实验同样证明了该论断的正确性。

    但目前许多课件所使用的文本都带有对应的音频内容,而且这些音频内容为重点内容,必须要播放。音频文件和对应的文本既可以同步播放也可以异步播放,文本可以先于音频文件,反之亦然。那么究竟哪一种播放方式更合理、更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并能提高学生的记忆量呢?随后我院又在2006级学生中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制作三个幻灯片文件,三个文件内容一致,都是由一个音频文件和对应的文本构成。第一组音频文件和对应文本同步播放;第二组和第三组采取先后播放的方式,但是第二组音频先于文本播放,第三组文本先于音频。实验对象则是30名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他们在统计学的意义上说无明显差异,水平相近。将他们分为三组,分别使用三个文件,播放完毕后请学生们写下记住的内容,评分标准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写的阅卷标准为准,满分为10分。将每组10名学生的得分累加得到最后结果。结果显示:第一组得分53分;第二组得分78分;第三组得分67分。

    通过上面的实验结果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启示有三点:第一,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视觉媒介比听觉媒介更有利,同一份教学资料如果有音频和文本两种版本,应优先选择文本;第二,如果音频版本必须播放,那么应先播放音频内容,而后才是文本,不要同步播放;第三,视觉媒介的文案编排应有所不同:对于视觉媒介,重要信息最好加大字号突出重点。通过对视觉媒体的侧重,达到最大限度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2.“联觉”原则

    上面的实验说明了“视觉”原则在课件制作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音频文件在多媒体教学中不重要。通过听觉刺激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对所听内容的吸收率。广告心理学中有“联觉效应”的理论。“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联觉现象遍及所有感觉。由于联觉现象普遍存在,在人类的自然语言系统中,出现了诸如甜美的歌声、温柔的话语、宏亮的笑声等这类跨感觉道的形容词。在这里,歌声、话语、笑声是听觉系统的功能;而甜美是味觉与视觉的综合;温柔属于温度觉与触觉,宏亮,则是视觉特性了。

    人的各种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们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有寒冷、凉快的感觉。因而,前者被称为暖色;后者被称为冷色。在这里,颜色是视觉的属性,可是冷暖确是温度觉。这种不同感觉之间的影响,被称作感觉的相互作用。这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例如,极大的响声能引起麻疼的感觉;轻松的乐曲会使人感到轻松;光亮还能提高声音的响度。心理学的实验还发现一些感觉相互作用的微妙关系:例如,绿光会提高人的听力,而红光则使听力下降;在不同色光下,人的听力也会有所不同.

    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应充分利用“联觉”效应进行:例如,如果其中有幻灯片需要链接到听力内容,就应该普遍利用绿色调背景作为衬托,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听觉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听力训练的质量。如果多媒体幻灯片在制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联觉效应,背景颜色使用不当,或者画面令人目眩,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以便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最终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  "7士2’,原则

    幻灯片投影仪不等于黑板,在黑板上的板书如果设计合理、书写得当,一些重要授课信息可以长时间保存到课堂时间结束。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则需要一页一页地切换页面,导致信息无法长久保留。黑板与多媒体的差别就如同电子图书和纸质的图书的差别一样,信息停留短暂性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在这一点上计算机媒体如同电视媒体,而电视媒体中的广告却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研究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广告心理学在这方面同样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

    学习者通过多媒体课件获得有关教学内容的必要信息到记忆行为的发生会需要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因而课件内容不仅要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过目不忘”。这就需要对学习者在获得授课信息之后如何能够进行记忆并保持多大部份的学习内容进行研究。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人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系统,并把记忆系统看成是由感觉记忆、短时一记忆和长时记忆所组成。笔者认为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接受授课信息应该属于短时记忆的范畴。米勒(g.  a.  mill-er)的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士21.27。意思是在短暂呈现的条件下,大脑能接受的数量至少是5个,至多是9个,平均为7个。换言之,在刺激的数目超过7个的场合下,大脑短时所接受的量一般是7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为7士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力日。

    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上所使用的课件信息量不要太大。以英语教学为例,教师所使用的幻灯片内容在10个单词以下,学生的回忆率为38%, 10个单词以上,则只有16%虽然短时记忆的具体数可能会因具体情况而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习者在短暂中接受的信息是很有限的。所以教师不要因为使用课件便捷就无限加大授课内容,那样必定会事倍功半,不会有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8

多媒体教学给新课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在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偏差,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通过课堂实践和多次研讨,获得了粗浅的认识,认为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现行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把幻灯片制作得绚丽多彩,动画效果掩盖了知识内容的凸现;有些教师在播放幻灯片时,像放电影一样,没有给学生留下丝毫的思维空间,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考虑到如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如,在制作词汇教学的课件时,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单词的音、形、义,还要给学生留有讨论其用法的空间与时间,以达到即学即会的目的。在制作语法教学的课件时要把繁杂的语法现象以内在规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其在运用的过程中有据可寻、有“法”可依。

在一次初三语法复习的公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杂乱的动词非谓语形式的用法,我们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了许多学过的相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总结其做主语、做谓语、做宾语、做表语、做状语等的用法(学生总结完之后,教师展示提前制好的表格),最后再以练习造句的形式加以强化训练,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句子通过屏幕展示节省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好,听课的教师为他们给出了“Goodwork”、“welldone”的较高评价。

二、直观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枯燥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利用课件的这种直观性,为学生设计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课件进行教学。

如在初三总复习时,通过大屏幕用表格的形式将词汇构成、用法及功能等展示给学生,既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板书,又能使语法知识简单明了。如下表:

这样将学生平时学到的零星、散乱的知识以其内在的普遍规律通过直观的表格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比较能够真正体会到其构成、用法等。转贴于

三、情境性原则

语言知识的生命力依存于语言环境。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学好语法知识及其功能,必须有适宜的语言环境。较之传统的“黑板+教材”的课堂教学,多媒体就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和学生的性格特征。

如,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情境设置和语言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将对话教学的情境以flash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语言环境就会得到渲染,课堂气氛就会更热烈,学生思维就会更活跃一些。英语时态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我们通过flash课件,将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反复展示给学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既然就能做到“心知肚明”。

四、辅助性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因此,不能因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认识到多媒体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是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用播放的幻灯片来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要知道,教师的板书、轻轻的点头示意、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等都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就像前面提到的用动画来演示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动作的“一般、完成、进行”等,这只不过是教师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运用的一种手段而已。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9

一、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集文本,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立体式教学方式,史无前例地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全新的、优化的语言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空间得以拓展,认知能力得以增强。它的主要优势有: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在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最缺乏的是听说和英语交流的环境。有的学生长期得不到语言锻炼,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难以调动学习热情。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能创设有声有像的情景,可以模拟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如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栩栩如生的动画。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听、说、视、触等各感觉,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做到学中有乐,并获取英语知识,在激发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2.展示直观,拓展思维。传统的英语教学多是教师讲授课文内容,通过板书、描述、联想等形式来完成授课内容,学生理解比较抽象,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章节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直观的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处理功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语言和内容以形象、动态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直观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和习惯,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使其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经常得到锻炼,能更有效地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扩充信息,提高效率。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在词汇量、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掌握得更加丰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上只有单调的老师声音、粉笔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存在着学生参与面小,语言实践机会少的缺点,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快节奏、高密度、大容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情景、课文、图片、课文朗读、板书要点、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等设计成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材料,从而节省了板书和讲解时间、增加了语言的输出量,学生在同等时间内的语言习得也有所增加。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远不止以上所述,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挖掘,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之教学原则

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各自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了他们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只能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绝不可有所偏废。

1.教学特点决定教学手段

就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而言,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课堂教学时间少,教学任务重,而多媒体教学节奏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来不及思考和做笔记,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往往更容易感到不习惯甚至跟不上进度,对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的情况则更糟糕。如果教师不了解这种特点,学生刚接触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时所引起的学习兴趣和新鲜感很快就会减退,甚至会产生厌恶感,从而给课堂教学增加新的障碍。

因此,教师必须明白,多媒体技术只是也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黑板课的板书艺术,黑板课对于调动师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加强师生互动关系所具有的效果,永远是大屏幕投影无法比拟的。不将传统的讲授法作为基本功练好连扎实,不练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讲课的本领,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2.现代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正逐步加快。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要有危机感,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在教学时仍仅盯着课本上那一点内容,对各种语言能力的培养仍都靠讲解式的灌注,那么在被世界先进潮流淘汰之前,就会先被学生们抛弃。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厚功底,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熟习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以“适时、适量、适度”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去寻找教材外的有关信息、材料,增加知识储备,扩展和巩固学习内容,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数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教学方式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取得教学最佳效果。

可以预见,一个以教师教为主、多媒体技术为辅,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必将成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

三、结语

教育的本质和最终价值的体现在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通过获得知识不断地使自身的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固然使英语教学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发展也要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只有“取长补短”,把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因素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新教学模式的作用,把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改革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田晓清.大学外语教学与改革论坛[m]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篇10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文章作者:吴高珍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2日9:4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应城市城南初级中学吴高珍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我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课件制作以人

为本,就是以教学双方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简单说来,让自学类的课件能够在结构方面松散一点,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适应课堂演示;让演示类的课件能够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2、科学性原则: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3、素材精选原则: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等,而是要精选多媒体制作的素材,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不追求不等于说不用,就目前中国的音像市场有许多以中国古典文学蓝本改编的vcd、录像,我们可通过电脑的视频、音频采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辑下来,插入我们的教学课件中。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除了可以听书本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代一些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国语文文字的认识应用能力。又如《斑羚飞渡》、《羚羊木雕》一类情节性很强的文章,若是单让学生朗读,效果不一定好,但若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们的感受将会更加深刻。再如上《马》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提供许多其它写马的作品。可以演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古诗;现代作家关于马的作品:等。二、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从几年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整合无不要求教师的计算机素质。一线教师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何等的困难。年轻教师学学信息技术还马马虎虎,但对大多数有心尝试课改的中年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网页课件呢?“偷梁换柱”和“盗亦有道”对我们不无启发。1、“偷梁换柱”法大凡有过上网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互联网虽然大,内容多但是很多网页给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看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相像。其实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网页修改很容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首先上网搜索,找到你喜欢的或适合你使用的网页然后保存下来,接着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wever打开该网页,你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元素(图片,文字,动画等)都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编辑的单元格。现在要做的就是换文字,换图片,换链接,换一切你想换的元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换上你的大名。存盘后再次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不过这可是你“偷梁换柱”的结果。如果你是位高手的话,也可以用高级手段来“偷梁换柱”。找到合适的网页,可以不是一个,根据自己的需要由这些网页生成“模版”、“css式样表”、“html式样”。这样在做网页时,就可以轻松许多。打开页有下面来句感谢的话:感谢××提供帮助!对于原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对于有版权的图片和视频文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3、合作开发其实不管是“偷梁换柱”还是“盗亦有道”都不是课件开发的最终解决方法。真正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素材问题必须实现合作开发。(1)合作开发产生的背景:如果我们按某种主题比如“戏曲大舞台”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与“戏曲大舞台”有关的课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还有网页的等等。不用别人说就可以看出有的课件制作比较好,有的却很一般,问题是你还会经常发现很多较差的课件是在有好的课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保守、自私的结果。有的较好的课件只能看不能下载,或者下载后发现是打包的,无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开发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2)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方式:自由软件方式:这是国际通用的方式。作为业余撰稿人,在做好课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为了需要而打包处理后也应把源文件同时出来,让所有一线教师从你的创意中得到启迪,通过简单的修改而成为自己所适用的课件,并进行新的应用。就如同互联网上的自由软件一样,只要不是商用目的你可以随意使用。交换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互相授权,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变相收费方式:说到变相收费即不是真正的收费,有种较为流行的方式可以参考:注册会员,点击广告。想要你源码的教师可以注册成为你的会员,帮你点击广告。你可以从广告商那儿取得你的开发资金。(3)合作开发的意义:对一个人来说不管技术有多高,创意有多好,但他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能有所建树,他都会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都会面临一个借鉴的问题。是“偷”还是“盗”?其实高手也要参考。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呢!任何课件或者素材如果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被别人不断地引用,不断地在实践中被修改,不断地补充;再不断地,不断地应用。只有大家都来使用它,其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相信所有的教师在制作完课件后都不是打算让自己欣赏吧!“版权所有,*不究”愿合作开发的日子早日到来吧!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误区1、误区之一: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桃花源记》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桃花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赏析内容跳荡出现,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2、误区之二: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

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3、误区之三: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另外,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internet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文章出处:原创【大中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