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的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35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1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所谓的绿色化工技术就是经过改善已有的化学技术,以及通过对化学理论的使用与工程技术运用减少化工原料与溶剂等污染环境的物质,从而达到零排放的目的,降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下面就此分析了绿色化工技术的运用。

一、化学工程和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研发

(一)提高化学反应选择性

在绿色化工技术详细研发的过程中,应当提升化学反应选择性,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保证环境污染减少的标准规定条件下,还应当大大降低化学工业生产成本,提升资源使用率。例如,石油化学工业里面,一般会采用烃类选择性氧化物,由于烃类选择性氧化物化学反应很容易产生氧化,在生成物产生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损害与污染程度。因而,对于深化化学反应选择性,应当将有效预防出现损害生成物的反应当成是核心关注点,从而让化学工业进行绿色生产,减小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二)合理选择化学原料

随着绿色化工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假设不从化学反应的源头以及化工污染方面下手,则一直是治标不治本且非常被动的举措。那么化工科学技术和工艺发展的时候,选取没有害或者没有毒的物质、原材料、催化剂等原料开展化工产品制作、化工生产达到零污染以及零排放的清洁生产与加工准则,预防与控制化学污染问题出现。而近期很常见的没有害的物质的化学原料就是农作物以及野生植物等物质。把树木等自然野生植物纤维、麦秸、稻草等农业副产品的废弃物当成是原料,进而加工酸、醇化工原料等。再者采用生物质气化产生氢气,均是绿色化工技术里面原料挑选运用的经典案例。

二、化学工程和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运用

(一)运用环境友好型产品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加重,从而影响到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增加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绿色化工技术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难题,体现出了自己的优点。环境友好型产品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比如汽油燃烧对于空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还会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不益于保护环境。生活中部分产品里面有很多的氟利昂,造成大气的臭氧层被损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安全,进而产生安全事故问题。塑料产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之处,与此同时也污染了环境。而环境被污染就会影响大气质量,必须要实时处理好大气污染的问题,研制出可以替代污染的产品。

(二)生物技术的采用

生物技术行业包括的技术范围一般有细胞、微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而生物技术最主要使用在化学仿生学以及生物化工这样几个方面中。而生物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催化剂,具备一定的转移性与高效性,能够参加到每个生物化工合成过程中。除此以外,化学放生学里面的膜化学技术同样是生物技术领域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生物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之中使用生物技术,能够采用再生资源将化学品进行合成。在早年来自动植物里面的有机化合物材料,到之后将石油以及煤炭当成原材料。打个比方,在绿色化学工程以及工艺之中,制作和准备丙烯酰胺,采用大自然中的生物酶来代替丙烯腈催化剂,进而合成丙烯酰胺以后,可以将能源消耗大大减少。从这里可以了解到,采用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和工业酶与普普通通的化学催化剂比较起来自然中的酶更加有优势。

(三)清洁技术的运用

清洁技术就是没有污染、无害、没有废物排放的一种绿色化工技术,包含了辐射热加工技术、临界流体、绿色催化技术等等。在印染工业、煤气化行业、冶金行业、垃圾处理行业等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除此以外,先进的垃圾制沼气、清洁煤气化、风能太阳能技术等均是采用了清洁技术。打个比方,海水淡化技术的采用不但处理好了中国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并且还采用了高效的化学方式把海水里面的盐水分离。在海水淡化的预处理时候不会出现任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未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并且,在海水淡化预处理时候所出现的氢氧化镁是一种非常廉价并且工艺简单,不会出现二次污染的清洁产品,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可以促使各个行业高速发展,给每一个行业提供所需能源与资料,可是同样地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污染环境。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通过使用绿色化工技术,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贺勤,刘志成,谢在库.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新进展[J].化工进展,2016.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2

关键词:绿色化技术传统化学应用

一、绿色化技术在提高反应选择性问题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各项化学工艺中,会有许多强放热反应,例如烃类选择性氧化等。这类反应产生的目的产物性质大多极不稳定,很容易被进一步氧化,转化为为二氧化碳和水,其选择性较之其他催化反应相对较低。较高的选择性可以使具体工艺流程中进行产品分离和纯化操作的难度大大降低,节约了资源,大大降低了实际生产成本,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减轻环境负担。所以,为使更多原料最终转化成我们需要的产品,就必须使用选择性较高的试剂来尽可能的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在提高反应的选择性方面已有不少研发成果,绿色化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尤为出色。根据绿色化技术并充分考虑到各种烃类各不相同的氧化反应过程,开发出了许多新型催化剂,其选择性和载氧能力都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大进步的;绿色化技术还根据各种催化剂的具体反应过程和自身特点,开发出了相应的反应容器及相关工艺。例如,在苯乙烯的生产问题上,传统的化学工艺生产方法是采用乙苯脱氢的技术。但采用绿色化的技术后,我们可以选择以丁二烯为原料,配合苯乙烯工艺来代替传统的乙苯脱氢工艺。在绿色化技术的工艺过程中,中间产物乙烯基环己烯的转化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可达到90%以上。另外,所用的催化剂将中间体氧化成苯乙烯单体的选择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超过92%。另外,还出现了绿色化技术下新型甲苯歧化工艺,该技术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大大增加,可达到98%以上,就是因为采用了新型的硅改性催化剂技术。

二、绿色化技术对无毒无害的绿色原料的提倡

生产一种化学产品首先对具体生产过程要用到的原料进行选择,具体过程中,使用原料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具体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各不相同。绿色化技术下的化学工艺以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为基本目标,即便是采用化学物质作为原料,也要尽量做到无毒无害。因此,一些公司利用绿色化的新技术,成功开发出以无毒无害的二乙醇胺为原料的全新工艺流程。该技术中,二乙醇胺经催化,脱去氢离子,从而合成氨基二乙酸钠,与传统化学工艺中使用氨和盐酸,以及使用毒性较强的甲醛和氢氰酸作为原料的二步合成工艺有极大的不同,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有毒、剧毒物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极小,流程操作过程也更安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伤害较小。而且,为了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绿色化技术还提倡积极选用各种可再生的自然物质作原料,尝试采用将各种农副产品的废弃物或野生纤维植物进行加工,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酸和酮以及醇类制品和糠醛等;另外,绿色化技术还可以把木质素氧为苯醌;乙酰丙酸或乳酸等也可以利用糖作物来进行生产。这些新兴的化学工艺,都是“绿色”原料的典型表现,体现了绿色化技术在实践当中的广泛应用。另外,针对目前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积极采用绿色化的技术,使用各种生物质来替代石油品。对生物质的炼制可大大减少或有效避免各种氧化过程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并最终生产出具有环保功能的产品。例如,黄连术这种油料林木广泛分布于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其种籽中含有大量的油,含油量达高达42.46%,是制造绿色生物柴油能源的绝佳原料,且资源丰富,极具推广价值。

三、绿色化技术应用于绿色催化剂开发和应用

目前,大约90%以上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使用催化剂,以此提高其反应速率,从而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于是,积极开发各种新型高效,且无毒无害的绿色催化剂也成为绿色化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在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生产工艺流程中,传统的化学工艺中是使用氢氟酸或硫酸等液体类的酸来作为催化剂催化整个反应,反应过程会对各种设备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而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加紧对各种新型的烷基化固相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是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统一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实践工作,目前,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固体酸催化剂和碳酸盐/si02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另外,分子筛催化剂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开发并开始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来。例如,目前,把zsm一5分子筛催化剂用到乙烯与苯气相烷基化的具体工艺中去,最大程度提高反应效率,已经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和应用;同样,在使用uSY分子筛催化剂进行反应催化的乙苯液相烷基化工艺中,uSY分子筛催化剂以其较高的选择性,使得乙苯的收率超过99.6%。另外,uSY分子筛催化剂还是一种绿色无害的催化剂,实际应用价值极高。近年来,合成氨工艺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采用新的活化剂act-l与二乙醇胺共同进行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反应速度,可将净化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至最低,达到只占总量的28%~85%;并能将碳酸钾溶液的再生能耗降低至5%~15%。另外,利用硫氧化碳水解催化进行脱硫的技术也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以国产1-906型为例,其转化率在50℃以下时即可达到95%,在100℃以上时转化率更是高达可达99%。

四、总结

绿色化技术造传统化学工艺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本文我们提到的在提高反应选择性问题上,以及对无毒无害的绿色原料的提倡和在绿色催化剂开发等的应用外,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领域,以及各种化学工艺的改革和化工设备改进当中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我们相信,随着各种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绿色化的化学技术将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传统化学各项工艺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2007,32(04).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07).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0).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3

化学实验“绿色化”,目的是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核心是“杜绝污染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环保各项工作的深入,教学实验的环保问题将被人们重视。同时,结合化学实验自身的特点,化学实验教学实现“绿色化”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现实可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已经迎来了改革的春风,中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思想怦然诞生了。中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就是利用计算机编程工具模仿真实的实验环境编写的软件,借助计算机营造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使实验接近或优于真实的实验环境,实验者可借助操作计算机虚拟实验系统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

事实上,计算机模拟仿真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技巧的更新,而且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利用模拟仿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仪器进行剖视及仿真,对有毒物质出现的实验进行模拟,避免有毒物质危害师生身体的健康。常规的、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的消耗许多药品和大量的水资源,尤其对于那些要使用昂贵试剂药品的、实验中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采用有毒有害试剂(如氢气、苯、苯酚、砷化物、重金属等)的实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做实验,既让学生学会了实验方式,领会了化学原理,实现了化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又节省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使我们的化学实验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构建这种“绿色化”的实验教学呢?这一课题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讨这一问题,现已形成以下几条研究思路。

思路一:建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实验教学设计模型

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贯彻绿色化学的教学思想,我们创立了下面化学课堂实验教学设计(初始)模型。

确定实验课题及类型――展示用品及仪器――实验指导――实验过程――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说明:实验课题即实验内容,实验类型即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用品即实验使用的试剂和药品,仪器即实验所要用到的器具;实验指导即实验前有哪些准备工作和哪些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即实验操作流程;总结即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实验现象;实验报告即对实验的总体汇报。

思路二:建立演示实验课件平台

演示实验是老师为了说明某一化学反应过程或现象而做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比较多,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演示实验课件平台,把老师们设计好的演示实验课件收集其中,老师上课时可以任意选用。

思路三:建立学生实验课件平台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分析探究

引言

现代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技术,是在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建筑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同时,由于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不科学,造成了相关工程建设的土地、材料、能源等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给现代建筑工程的稳定开发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了很多环保隐患。随着社会环保理念的深化,新时期下,科学的认识和分析绿色施工技术,探究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的实践和创新途径,是现代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本文针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现代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内涵

绿色施工,是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基础上,关于建筑工程开发实施的一种现代环保型的施工技术理论。,所谓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水电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它涉及到减少物质化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绿色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理论升华,是人们构建和谐生态居住条件,优化自然生活环境的重要技术措施。

绿色施工技术遵循了环保理念中的绿色建筑原则,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施工技术是为了促使工程开发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居住环境,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工程效益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建筑工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的技术特征。

2现代工程实施绿色施工的意义

绿色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趋向。现代环保理念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对于促进现代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绿色施工有利于当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与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是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对工程建设实行环保节能、减少物质化清洁生产实践,它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

2.2绿色施工有利于实现现代建筑模式的转型绿色施工包括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多种内容,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运用到施工实践中去,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绿色方案设计,实现建筑模式的转型。

2.3绿色施工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工程建筑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形态,绿色施工的实施有利于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实现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绿色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最佳结合的建筑新理论。

2.4绿色施工有利于创建生态环保型建筑环境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往往会存在破坏相关土地资源,浪费大量的水电资源以及建筑材料,造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绿色施工技术正是针对这些建筑问题实施的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与优化。

3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筑工程开发的绿色施工技术需要坚持以下原则进行实施:

3.1清洁生产原则清洁生产是指既满足生产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并能保护环境的实用性生产方式,清洁生产能够节能、降耗、减污、降低产品成本,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2整体优化原则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要进行施工总体方案的优化,根据建筑工程功能施工的实际需求,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和优化绿色施工方案的整体性及科学合理性,为绿色施工技术的实施提供条件。

3.3科学管控原则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要针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节材节能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3.4减物质化生产原则建筑施工的减物质化生产原则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它包括减量化、再使用、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绿色施工技术必须坚持施工材料的节约及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4绿色施工技术要点

绿色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的创新型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的组织机构管理、规划过程管理、实施程序管理、质量评价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管理风几个方面。工程项目要实施绿色施工,必须具备科学的组织措施,严格的岗位责任、合理的施工规划与完善的评价体系。

4.2施工环境的保护技术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建筑垃圾废弃物污染。针对建筑施工导致的各种噪音,以及由建筑材料堆放、运输、清运、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扬尘,和垃圾废弃物,在绿色施工中可以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来防护。

4.3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粗疏简单等原因,导致施工中的建筑材料使用随意性较大,造成了施工材料的严重浪费或破坏。所以节材技术是绿色施工技术的重点内容,绿色施工技术,要充分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效率。

4.4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用水量大,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预制用水特别多,科学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稳定的重要措施。运用科学合理的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现代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4.5施工用地的保护技术传统的工程施工,由于土方开挖、建筑固体垃圾以及沙石土灰等建筑材料的随意堆放,导致土地资源被占用。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施工规模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优化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合理科学的使用建筑施工的有限面积,提高建筑施工空间的高效利用。

4.6施工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建筑工程的机械化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能或油性燃料等相关能源,绿色施工技术需要从实际触发,降低能源消耗,选择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损失。施工现场应该选择功能优良的施工机械设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意识成为现代建筑的需求。绿色施工技术,是当今社会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与应用。新时期,优化技术措施,坚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开发,是推动现代建筑行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5

关键词:绿色技术;新型城镇化;共生互助

1绿色技术和新型城镇化概述

1.1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1]。绿色技术需要遵循绿色发展规律,立足于治理污染、节约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可循环使用,还需要保护生态,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说绿色技术的主体是企业,然而当下绿色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绿色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绿色技术所需的社会基础尚不充分等困境[2]。绿色技术急需展示的平台。2010年起国家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为绿色技术的展示提供绝佳的平台。

1.2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总理曾经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3]。新型城镇化要改变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这一思想和绿色技术不谋而合。

2绿色技术和新型城镇化和谐互助

2.1新型城镇化为绿色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2.1.1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人们对绿色发展盼望已久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然而,由于为了经济增长或是意识没有到位。很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的。这种粗放式传统城镇化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自然资源,而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导致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恶化。

因此,人们对绿色发展盼望已久,更加乐于接受绿色技术所产生的产品。这样有利于绿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2.1.2新型城镇化是绿色技术的展示舞台

不管是绿色技术的开发还是具体产品的应用,总是要在具体的区域进行。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绿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

首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建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比重不断上升。在新型城镇化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得不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绿色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其次,新型城镇化应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需要大力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国务院明确指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领域之一。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如何利用绿色技术来减少建材能耗、使用再生建材、减少室内污染源等内容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也为我国绿色建筑产业提供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综上,新型城镇化为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

2.1.3新型城镇化为绿色技术的创新提供资金的支持

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15年10月29日我国对“三废”综合利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环境科研经费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4年这5年间,国家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工业污染治理费用”的投入非常大,而且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六年来几乎翻了一倍;对于“排污费的征收”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这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污染态势是较为严峻的,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绿色技术的发展已迫在眉睫了。其次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这些为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

2.2绿色技术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2.2.1绿色技术可有效解决“城市病”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但城市的发展依旧是粗放式发展[3]。传统的城镇化发展重点在于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而忽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各种“城市病”迅速蔓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要解决这些“城市病”,就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能源发挥成倍的产出效果。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三大领域的节能减排。从而改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2.2.2绿色技术可以实现“天人合一”的城镇环境

党的十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美丽中国”理念来发展。这需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吸收世界各国绿色技术、低碳节约等先进的发展理念,使物质、能源在城镇化建设系统里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生态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城镇环境。到时候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2.2.3绿色技术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绿色技术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是环保和生态知识的应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应用绿色技术,可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比如研发更环保更节能的绿色建材可以有效的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

在未来新型城镇化中,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和太阳能资源[5],或者充分开发各种热电联产与工业余热的低品位热源,替代目前的各类供暖锅炉,最大程度的满足城镇建筑供暖需求[6]。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改善居住环境。

3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绿色技术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合理而广泛的运用绿色技术,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丁树荣.绿色技术[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46.

[2]杜丽花.我国绿色技术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

[3]刘晓圆,谢中起.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

[4]胡雅萍.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研究――济南市为例[D].齐鲁工业大学,2015.

[5]王银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低碳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论,2013,5:76.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6

关键词:机械加工;切削液;绿色机械加工应用技术

低碳经济发展时代,人们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对环境发展问题更加关注。关注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各行业已接受了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制造业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转型提速谋求新发展。试图通过技术更新,以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理想状态。对机械制造业而言,实现绿色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目标。机械制造业实施绿色技术能实现高效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实现零污染,提升机械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实现共赢发展。基于环保理念的机械制造业绿色加工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机械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机械产品和机械加工业的综合效益质量。

1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特点

在过往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粗放式的加工方式对企业环境有较大影响,对资源有极大的浪费,对环境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导向下,机械制造业企业要实现低污染、高效率的绿色发展模式。

1)低污染。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技术而言,机械制造业企业使用绿色加工技术可以优化周边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机械制造业企业所采用的绿色加工技术主要是加工冷却处理冷风和自然冷却方式,避免使用化学试剂,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绿色加工技术的推广,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采用绿色加工技术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无需再对工具进行二次加工打磨,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2)高效率。

与传统技术相比,绿色加工技术对技术进行了革新,淘汰了传统的老旧工艺,采用新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在传统机械加工中,在多道工序使用剂、切削液等化学试剂,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使用绿色加工技术,对于工艺进行了优化,使用绿色加工工艺,有效降低了各种试剂的使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化学试剂的大量排放。

2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

低碳经济时代,人们日益关注环保问题,对机械制造业加工企业而言,要大力推广绿色机械加工技术,主要的工作有:一是优化生产技术,避免各种化学试剂的应用,二是要对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减化不必要的生产流程。

1)高速与超高速干式切削技术。

机械行业对干式切削技术的发展关注程度较高,由于应用干式切削技术无需再对机械部件进行冷却处理,而且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干式切削技术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对干式切削技术不断优化。如在剂的选择中,可选择对环境无害的植物油,植物油的取材丰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绿色机械加工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2)绿色机械加工切削液的研制。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推行中要特别关注使用绿色的加工材料,实现加工过程的安全、环保、无污染,选择切削液是绿色制造的重点。要充分考虑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要,推行绿色机械加工模式,采用绿色的切削液。切削液的选择对于绿色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加工机械行业的精度;二是对切削液的应用加以管理,选择具有、冷却功能的切削液,以减少污染,提高透气性;三加工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切削液供应商,在物料采购时,可采用招标形式,对切削液样品进行加工试行,选择质量最优的切削液供应商,确保绿色机械加工的质量。绿色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选择要考虑后续的废液处理问题,要对切削液废液进行无公害处理后再行排放。

3)无污染冷却技术。

在绿色机械加工中,要采用无污染冷却技术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当前新的冷却技术能够对传统的加工技术进行极大的改良,能优化工艺,促进绿色加工技术的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冷却技术的要旨在于对传统技术进行优化,确保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量是最小的,以降低试剂的使用量,避免环境污染。同时优化工艺,少量的剂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提高机械加工产品质量。低污染或无污染冷却技术是一种双赢加工技术,实现了质量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优化模式。

3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一是通过冷风技术可有效地提升绿色加工和制造水平,通过加入微量的试剂,有效地提高了切削工具之间的,使摩擦力减小,增强了切割产品的使用寿命,通过冷却空气,有效减少摩擦模具温度,实现全过程的优化,减少了污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绿色机械加工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机械加工效率和品质。与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绿色加工液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液,具有非常长远的应用前景,并有非常大的经济利益空间。低污染、高效率的绿色加工技术是基于传统的加工技术的优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机械加工行业的改善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绿色加工液不但具有环保、生态、安全等诸多优点,而且对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发展绿色机械加工技术,提升了应用水平。

4结语

绿色加工技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要大力开发和推广绿色加工技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君,丁飞彪,高俊.浅谈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04:258-259.

[2]周亮亮.关于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模块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99.

[3]冯丽.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4,06:43+33.

[4]李佳.谈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14.

[5]于江.浅析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在电机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06:37.

[6]刘文超.浅析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4,06:256.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7

关键词:医药品;生产;使用;环境保护;绿色药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7-0059-04

managementofmanufactureandapplicationofpharmaceuticalproductfromperspectiv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

DUFu-qiang1,CaoGuang-mei2,1,FanGYu-chen1

(1.ShandongBausch&LombFredaphar.Co.,Ltd.,Jinan250014,China;2.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012,China)

abstract:pharmaceuticalsandpharmaceuticallyactivemetaboliteshavebeenincreasinglydetectedinfieldsamples.inordertoabateandcontrolthisemergingclassofenvironmentalpollutants,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effectivelyregulateandmanagethemanufactureandapplicationofpharmaceuticals.Fromtheaspectsofpharmaceuticalgreenchemistryandcorrespondinggreentechnologies,reasonableapplicationofpharmaceuticals,treatmentofpharmaceuticalcontaminantsandsoon,thispaperreviewseffectiveprinciplesandwaysforthemanagement,applicationandtreatmentofpharmaceuticalproduct.

Keywords:pharmaceuticalproduct;manufacture;applica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pharmaceuticalgreenchemistry

由于医药品的大量生产、使用和排放,在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环境水体中不断监测到医药类污染物。现已报道的一系列监测结果表明[1,2],人用和兽用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正成为一类新的环境污染物。这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主要释放途径有,制药厂污水和废渣的排放,医院、家庭过期药物和医用物品的弃置,药物经人和动物的代谢排出,兽禽养殖、水产养殖中含药物变质饲料和废水的排放。为控制和消减这类新的环境污染物,必须对医药品的生产和使用进行有效引导与管理,采用从源头预防污染的措施,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污染,合理使用医药品,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关于医药品的清洁生产、合理使用、废弃处理和制药企业的绿色管理等方面,已有许多文献报道,医药和环境领域也分别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3]。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就绿色药物化学和绿色制药技术、医药品的合理使用、医药类污染物的处理等方面,对医药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原则和措施作一介绍。

1绿色药物化学和绿色制药技术

1.1绿色药物化学和绿色制药技术的定义

绿色药物化学是绿色化学和药物化学的重要交叉,是当今国际药物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它是以药物化学为基础,将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引入药物的开发、合成和优化,以及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和分析等过程,尽量预防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同时保证整个过程的最大效率和产品的最大药效[4]。美国化学会提出的绿色化学12项原则[5],包括了绿色化学各个方面的内容,是对绿色化学最权威的解释和说明。其中大多数原则直接适用于绿色药物化学,只有少数原则不适用,如设计可降解材料。

绿色制药技术是在绿色药物化学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技术,或将绿色化学的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其特征是,它所考虑的药品生产路线与一般的传统生产路线不同,它把治理污染作为设计、筛选药品生产工艺的首要条件,研究和发展无害化清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6]。理想的绿色制药技术应通过发展高效、合理、无污染利用资源的绿色化学新原理,以加大原料的原子利用率,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副产物,溶剂和试剂等回收循环再用为目标,利用环境友好的先进工艺技术,生产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医药产品。

1.2制药工业中的绿色化学技术

制药工业是关系到人健康的朝阳产业,绿色化学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仅大大促进了绿色制药的发展,而且明显减少了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助于实现制药工业的生态循环及药物生产的清洁化。这些绿色技术中主要的前沿科学技术是催化化学、不对称合成、组合化学、酶化学、微波化学、环境友好介质中的合成以及计算机辅助的绿色化学设计等;主要的前沿工程技术是反应精馏、分子蒸馏、双水相提取、超临界提取、熔融结晶、有机电合成和绿色制药工业设计技术等[6]。

制药工业中绿色化学技术充分显示了优异性。这些技术应用于化学制药工业,改革了化学制药中一些产品的传统工艺,提高反应收率,或采用不对称合成得到光学活性物质,使原材料得到较充分的转化,提高原子经济性,并且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以达到零排放目的,实现绿色化。例如,生物催化是制备手性药物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提高了采用其它手性技术生产的单异构体化合物的纯度,它与化学催化(特别是一些重金属催化剂)相比,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的污染很小[7]。再如利用水溶性均相络合催化,不仅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反应以水作为溶剂,安全、方便、易于分离,而且可避免生产过程中大量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的污染。

制药工业中绿色工艺还应包括生产更多质量可靠,疗效确切,性能优良,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剂型是药物存在和给入机体的形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病救人的速度和质量。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要尽量采用环保安全的辅料、药物载体、包装材料等,以开发出高效、低毒、可控和使用方便的新剂型。此外,应适当延长药物制剂的保质期,以避免过期药物较早地进入环境而造成水体污染等。

1.3合理开发新的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天然资源中开发出来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药物在广义上包含了中药,但与传统中药和西药相比更具特色。天然药物的来源广泛,可再生,其制剂安全高效低毒。我国具有数千年中医中药和民间医药的宝贵经验且天然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天然药物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天然药物是我国新药研发的重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目前开发天然药物,应合理利用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和分析技术亟待提高。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环保经济,且不会给产品造成污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提取分离技术。天然药物的生物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需要更多的引入现代分析手段。原位分析技术既可以减少分析品暴露或释放到环境中的危险,又可提高分析效率,减少分析成本,是值得引入的分析技术[4]。

2对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21世纪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其内涵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消除和减少组织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前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通过生产、营销、理财等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而进行的全过程、全员、全面的管理活动[8]。目前,企业绿色管理衍生出许多新的概念和模式,如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管理、绿色企业文化管理和绿色经营战略管理等。这些管理模式已在国内各个行业不断地深入应用,制药行业关系到人民健康,制药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

对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除了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1认证,重要的是树立企业绿色价值观,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到制药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活动环节,以形成绿色企业文化。构建企业绿色价值观,需要制药企业全面实施绿色管理模式,制定绿色企业战略,确定绿色发展规划;打造绿色供应链,实行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全程绿色管理,运用绿色制药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绿色营销,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9]。

总之,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领导、员工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医药原料供应的绿色化,绿色制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医药品的绿色营销、合理使用与安全回收处理等。

3医药品的合理使用与回收

3.1减少滥用医药品

医药类污染物在环境水体中大量存在,致使环境菌群抗药性增加,这与抗生素等医药品的滥用不无关系[10]。医药品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药物滥用者对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易感性,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增加了医药品作为环境污染物,进入水体、土壤等自然基质的几率。目前,国内外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严重,美国每天的处方中,有1.5亿张是抗生素,其中50%是不必要的;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抗生素达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11]。在畜牧水产养殖上,大量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易使养殖区附近地域或水域遭受污染。环境监测的报道中,抗生素、激素、消炎药是经常检测到的医药类污染物。为控制和消减环境中医药品的浓度水平,必须减少并遏止医药品的滥用。

控制医药品的滥用,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首先,必须制订减少药物滥用的相关制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药物滥用与药物进入环境的危害。其次,医疗卫生系统要改变不合理的给药处方,提高医药品使用的有效性;特别要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机会。此外,要合理使用兽药、渔药,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法律和标准体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害、无残留兽药,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规定,以减少药物残留及其进入环境的可能性。

3.2过期失效药品的回收

家庭备药已成为许多家庭的习惯,药品储存品种、数量均在递增[12];但一些过期和保管不当失效的医药品被大量存放或随意丢弃,带来巨大的浪费和潜在的隐患。药品过期后,不仅可能失去原有的治疗作用,而且可能因内在质量等发生改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损害健康。随意丢弃过期失效药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废弃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也容易使一些病菌产生抗药性。大量药品的失效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13]。总之,过期药品造成用药安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而目前我国对过期药品的控制方法尚不完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过期药品管理机制,实现对过期药品的全面控制,从而降低过期药品的产生数量,减少其潜在危害。

控制与管理过期失效药品,首先应提倡医药品的绿色消费,引导家庭合理贮药,从源头上减少过期药品的数量。目前一些不合法的医药品促销使消费者陷入“购药-过期-再购药”的怪圈,对此应加强法律监管,并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避免“盲目”购药和“囤积”药物。

回收和处理过期失效药品,还应建立长效回收机制,安全处理过期医药品。有效回收可避免家庭过期医药品的随意丢弃,减少药物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安全处理是避免药物因销毁处理不当而引发二次环境污染。虽然,近年企业和药店进行了较多的有偿回收、“以旧换新”等活动,但过期药品的回收缺乏长效机制[14]。同时,对回收的药品,现有的处理方法一般是直接的露天焚烧与填埋,这势必危害环境;应采用专业的环保销毁设施,以彻底转化特殊性质的药物为无害的气体、残渣等。

医药企业、医院、药店还应积极运用管理学的控制理论,综合采用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对医药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以实现对过期药品的全面控制[13]。例如,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调研等方式,较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避免过量生产,从而在药品出厂时就降低药品过期的可能性。

4医药类污染物的处理

含有医药类污染物的废水主要有医药生产废水、医院废水、居民生活污水以及畜牧水产养殖废水。制药废水一般浓度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很差,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15]。现行废水的处理工艺中,以生物法为主[16]。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某些药物不能完全被生物降解,其中疏水性的化合物可能富集于污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也会含有部分药物,以至环境中医药类污染物大量存在与检出。为减少和控制医药污染物向环境的输入,必须开发高级氧化技术,或者发展绿色水处理技术用于医药废水的处理。

水处理中的绿色技术是指先进、无毒和环保无污染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如电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超声波降解技术及膜处理技术等。在现行处理工艺中,应开发结合多种技术与生物法的组合工艺,发展现实可行的绿色技术。对于医药品生产废水和废渣的绿色化处理,文献多有报道。例如应用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法处理抗生素废水时,高级氧化技术能首先破坏或降解抗生素活性,使其中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即消除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后续生物处理难度将大大减小[17]。理想的绿色技术是零排污技术,代表了21世纪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18]。在制药企业和水处理厂推广应用绿色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医药类污染物向自然水体等环境基质中的输入,也是医药品的生产使用管理中的重要辅助内容。

5结论与展望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医药品的生产使用管理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医药生产过程中绿色制药技术的应用,绿色天然药物的开发,绿色管理理念的实施,是从源头上控制、消减或杜绝医药类污染物输入环境;医药品使用时,制止药物滥用,并有效减少医药品的过期失效,是在医药品的流通使用过程中对医药产品的绿色化管理,以降低此类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几率;开发绿色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对医药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是将已产生的医药污染物完全降解矿化,以实现零排污。

对医药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实现绿色化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引起医药行业和环保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环境保护角度加强医药品的生产使用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KolpinDw,Furlonget,meyermt,etal.pharmaceuticals,hormones,andotherorganicwastewatercontaminantsinU.S.streams,1999-2000:anationalreconnaissance[J].environScitechnol,2002,36(6):1202-1211.

[2]miaoXS,BishayF,Chenm,etal.occurrenceofantimicrobialsinthefinaleffluentsofwastewatertreatmentplantsinCanada[J].environScitechnol,2004,38(13):3533-3541.

[3]ZhuD,mukherjeeC,HuaL.reen?synthesisofimportantpharmaceuticalbuildingblocks:enzymaticaccesstoenantiomericallypureα-chloroalcohols[J].tetrahedron:asymm,2005,16(19):3275-3278.

[4]tuckerJL.Greenchemistry,apharmaceuticalperspective[J].orgprocessResDev,2006,10(2):315-319.

[5]LankeyRL,anastaspt.Life-cycleapproachesforassessinggreenchemistrytechnologies[J].indengChemRes,2002,41(18):4498-4502.

[6]张珩,杨艺虹.绿色制药技术[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6:-18.

[7]pollardDJ,woodleyJm.Biocatalysisforpharmaceuticalintermediates:thefutureisnow[J].trendsBiotechnol,200725(2):66-73.

[8]徐建中,吴彦艳.绿色管理的理论研究[J].商业研究,2004,(6):48-50.

[9]魏长生.对制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研究[J].中国药业,2006,15(5):31-32.

[10]BoxallaBa,KolpinDw,Halling-SorensenB,etal.areveterinarymedicinescausingenvironmentalrisks?[J].environScitechnol,2003,37(15):286a-294a.

[11]赵民生,王会贞,曹秀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根源[J].食品与药品,2006,8(11):63-66.

[12]徐道英.“家庭贮药”过期现象调研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6):367-369.

[13]杜晶晶,马爱霞.对过期药品控制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7,18(1):7-8.

[14]茅竟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回收过期药品长效机制[J].当代医学,2006,(5):72-74.

[15]潘志彦,陈朝霞,王泉源,等.制药业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4,30(2):67-71.

[16]夏光程.抗生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8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空间面板;空间学习效应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10-0017-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0.003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B以成”,这是已落下帷幕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阐释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绿色发展哲学理念,也是当前中国有感于现实资源环境形势而做出的必然选择。面对当前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等严峻形势,学者为破解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提出了一些有益思路与见解。尽管这些思路和手段,短期内对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成效,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落后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生产方式。蔡p指出,冲破资源环境约束、推进技术进步,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虽然这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但是,是否通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文献回顾与假设

必须承认依靠技术进步转变生产方式,以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进而实现绿色发展,这似乎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Galorandtsiddon、董锋等发现技术进步通过创造高技术能力的生产个体和高技术的生产单位,来刺激经济实现生产方式转变。尽管有学者已经关注到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效应,但是却周旋减排效应的高低问题。然而,实证的结论又颇为蹊跷,有的研究支持技术进步有利于碳排放,而有的则发现存在“门槛效应”,还有的则认为不存在减排治污效应。技术进步是否真的能够促进环境治理、控制污染?众说纷纭。marx指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既有可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可能增加环境污染是一柄“双刃剑”。ekins指出技术进步必须要强调其生态、环境优化、资源节约的偏向,环境生态技术进步将有助于建立起有利于环境生态的工业生产体系。景维民、张璐基于SBm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在初期表现绿色或非绿色特征时,技术会进一步加强这种表现出的绿色或非绿色特征”,这表明区别技术进步绿色与非绿色偏向的必要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向?

技术在创造新生产的同时,也在缔造新需求。如果不考虑技术发展的绿色与非绿色偏向,那么将同时带来非绿色的生产与非绿色的需求。问题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有可能推动这种扩散?对该问题的分析在现实上能够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方式。李平、慕绣如强调了环境政策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促进作用。李斌、赵新华等指出环境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工业结构的不合理,这说明绿色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有积极的作用。金培振等等指出绿色技术创新能带动重工业的能源效率提升,进而有利于节能减排。在现实中,既有通过管理方式、决策方式、管理制度等改进或变革,以有利于治理污染节约资源的绿色技术,又有通过纯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等改进或变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包含了全部这两种类型的绿色技术。

研究假定考虑两种类型的绿色技术:a1,通过管理方式、决策方式、管理制度等改进或变革,以有利于治理污染节约资源的绿色技术。b2,通过纯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等改进或变革,以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为了简化和区别研究假设,将第一种方式设为“绿色技术效率变动”,也可理解绿色偏向的“软技术”。第二种方式设为“绿色纯技术创新”,也可理解为绿色偏向的“硬技术”。为了分析二者交互作用,研究设绿色技术效率变动与绿色纯技术创新的乘积交互效应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即包含了“软技术”和“硬技术”二者的全部交互效应,为c3。那么,什么因素影响a1,b2,c3,其作用机制如何?

在参考arrow,Griliches,Scherer等关于技术积累、知识生产的模型后,Griliches考虑了随机冲击影响,又再次提出如式ii=αRDβiHKγiεi的知识生产模型。RD代表技术进步、研发资本投入,HK代表人力资本在技术进步中的投入,i代表技术进步。该模型解释了影响技术进步、知识生产的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绿色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的重要方面,研究推测也应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提出以下假说:

H1:研发人力投入、研发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引进将对绿色技术效率变动产生正向作用。

H2:研发人力投入、研发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引进将对绿色纯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

H3:研发人力投入、研发资金投aloft及技术引进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此外,Field、FuenteandDomenech、康建英发现发现年龄结构变动、老年抚养负担对技术进步有负面影响,但没有考虑技术省际空间外溢和技术进步方式。据此研究提出H4假说。张江雪指出中国技术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激励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活动。雷光继、林耕指出健全中国技术市场对于转化科技成果尤为重要。因此,考虑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由此提出H5。

H4:劳动年龄老化将对绿色技术效率变动、绿色纯技术创新以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作用。

H5:技术市场发展将对绿色技术效率变动、绿色纯技术创新以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作用。

既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绿色技术进步、绿色知识积累的重要方面,就可能存在扩散溢出效应,那么是否有可能利用这种扩散作用?张欣炜、林娟、高丽敏指出一国绿色技术发展基础较优越时,国内的绿色技术市场交易结构越完善,从而绿色技术行业易于出现。Romer和Lucas、藤田昌久、Krugnan提出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其表现为向心力和离心力,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分析这种离心溢出效应有何作用。如果存在该效应,那么将证明有可能存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学习效应,进而使各区域间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达到均衡。因此,提出假说H6。

H6:假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省际空间学习效应。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这给绿色全要素理论与实证提供了一定空间。一是,虽然目前的研究都讨论了资源环境问题中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作用,但是却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两面性。二是,尽管学者已经发现技术进步中的绿色偏向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重要,但是却疏于分析这种绿色偏向的作用及影响机制。这就造成要么强调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对节能减排缓解污染有积极作用,要么存在“门槛效应”、倒“U”效应以及不确定。三是,忽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扩散性,这导致政策方面难以给出技术进步有利于控污的证据;另一方面还导致难以提供溢出效应作用的解释。在理论上,能够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支持。在践上,将有利于中国依靠技术进步发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而实现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

2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2.1模型设计

研究设计两个层次的模型分析,希望通过不同层次建模对比探索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路径。第一个层次对假说H1,H2,H3,H6展开实证检验。第二个层次在假说H4,H5,H6的基础上展开探索性建模。假说H6作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扩散性的检验可能存在于两个层次模型中。根据第一个层次建立模型,GRD1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D2为绿色技术效率变动、GRD3为谭政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省际空间学习效应实证绿色纯技术创新,RK表示研发资本投入,HR表示研发人力资本投入,im表示技术引进,u_i表示个体效应。对计量模型(1)-(3)的检验反映了对假说H1、H2、H3的检验。

(1)

(2)

(3)

由于假说H6提出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了对空间溢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假设30个省中相邻空间矩阵为w。该矩阵w为30×30的方阵,空间相邻的两个省用1表示,空间不相邻的用0表示如下式(4)。w(30×30)的标准化方阵每行元素相加为1,每列元素相加为1。尽管李婧认为这种设置过于粗糙,但并这不影响结论,相反却简化研究问题。根据H6的假说研究将该矩阵w乘以一个自变量的滞后期加入到计量模型(1)-(3)中得到式(5)-(7)计量方程。

(4)

(5)

(6)

(7)

2.2数据来源

自变量数据来自2007-2014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包含了30个省市(、香港、澳门、台湾数据难获得故除外)观测样本为240,表1给出了上述自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c3)、绿色技术效率变动(a1)、绿色纯技术创新(b2)。参考王争等、刘志迎等以及KumbhakarandLovell使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获得。由于研究纳入了相关环境资源变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参考李涛的研究扣除每年平均5%的折旧。数据均来源于2007-2014《中国统计年鉴》30省面板数据测算变量及结果详见表2。

(8)

3实证分析

对两个层次建模的分析测算研究采用matLaB_R2012Bx64完成。空间面板模型分析的基础是存在空间相关性。全域moran’i能够检验出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其具体计算方式如式(9)。

(9)

首先,对第一层次分析表3、4给出了统计检验分析结果。对比模型a与d。研发科工数占就业人数比和高技术产品进口额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在模型a中,研发科工数占就业人数比的系数为0.3452,而在模型d中为0.1834;模型a中高技术产品进口额系数为0.037,而模型d中为0.023。模型d考虑了外溢项w*dep,后消除了空间相关性的干扰,模型a显然高估了变量的影响程度。模型d中R&D经费变量不显著,说明研发经费对空间相邻的省技术没有影响,人力资本投入是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这与王林辉、袁礼实证的中国技术进步属于劳动增进型,研发投入绩效不明显的结论保持一致。对比模型b-e与c-f,发现研发科工数占就业人数比和高技术产品进口额的影响路径有所不同。研发科工数占就业人数比对GR/Y2、GRD3都有正向影响,由于0.085小于0.1033说明其对GRD3的影响高于GRD2。这说明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有利于通过管理方式、决策方式、管理制度等改进或变革以有利于污染削减节约资源的绿色技术。然而其作用小于通过纯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等改进或变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即绿色纯技术创新。表明当前中国绿色技术效率变动作用发挥不足,片面追求“硬技术”忽视绿色“软技术”。加之,高技术产品进口额对只对绿色纯技术创新(GRD3)有正向影响,说明虽然中国技术引进有助于推动绿色纯技术创新,但是却不能有效吸收绿色“软技术”。自此假说H1、H2、H3得到证明,说明确实存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机制。其次,对第二层次分析表5、6给出探索性建模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建模的稳定结构,如下式(10)-(12)。观察模型a-F发现,老年抚养负担agel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D1、绿色技术效率变动GRiY2以及绿色纯技术创新GRD3都有负向作用。这说明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在绿色技术发展方面无论是绿色技术效率变动还是绿色纯技术创新都将受到影响。另外,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ma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D1有正向作用,而对GRD2、GRD3没有影响,这说明技术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绿色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扩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Sa对绿色技术效率变动有正向影响,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对拓展绿色管理技术、提升绿色技术效率变动有积极作用,进而有利于实现管理方式、决策方式、管理制度等改进或变革的绿色技术实现扩散。高技术产品进口额im对绿色纯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再一次反证了模型f的结论,也说明了中国目前高技术产品进口中,存在引进并吸收绿色纯技术创新的情况,假说H4、H5得到证明。

(10)

(11)

(12)

再次,虽然上文已经分析了影响因素的作用,但是还没有对模型中的结构分析。模型d-f\D-F中因变量的滞后一w*dep项前的系数分别为:d(0.5270)、f(0.6010)。模型d表明前一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每提高1%,后一期与该省相邻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的省将提高0.5270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f中w*dep项滞后一期的系数为0.6010,表明前一期绿色纯技术创新每提高1%,后一期与该省相邻的绿色纯技术创新不易于扩散的省,将提高0.6010的绿色纯技术创新。同理,模型D-F中w*dep项的系数分别为:D(0.5810)、e(0.3190)、F(0.3340)也是相同的解释。然而经过反复实验模型e没有通过检验不存在w*dep项,这说明绿色技术效率变动不易于扩散,不存在学习效应。推测可能由于省际间分割性所导致。所以选择建立空间误差模型,Spat.aut系数为0.3229,表明绿色技术效率变动在省际空间存在异质性误差。这说明当前中国绿色技术效率变动所代表的,以管理方式、决策方式、管理制度等改进或变革以有利于治理污染节约资源的绿色技术,不易于扩散特征明显。因此,虽然中国一直在调绿色节能减排的“硬技术”技术实现突破,却忽视了作为知识积累易于扩散的绿色“软技术”的作用。绿色技术效率变动因其知识广泛适用性特征,本应该更易于扩散实现相邻省际间学习效应,然而结论却与此相反。这说明当前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威胁,迫切需要注重绿色技术效率变动。发挥管理方式、决策方式等绿色“软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转变生产方式的作用,以此为支点实现相邻空间的扩散放大省际空间学习效应。这验证了假说H6,一方面为中国省际间通过空间学习效应实现技术由点及面的扩散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为中国实现这种扩散提供了可选择路径,即依靠绿色技术效率变动,通过绿色管理技术等绿色“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

4结论

当前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依靠全要素生产率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然而,并不是任何技术进步都能带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运用面板建模和空间动态面板建模分析中国相关数据,对H1-H6展开实证检验。一方面证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影响机制,另一方面验证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空间学习效应。首先,实证说明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提升绿色技术效率变动,对绿色纯技术创新的提升小于绿色技术效率变动,注重绿色管理技术、制度对生产方式转变的贡献。虽然技术引进有利于提升绿色纯技术创新,但是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绿色技术效率变动较弱,迫切需要引进吸收并消化绿色管理技术、制度等“软技术”。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人力资本投入对绿色技术效率变动有正向作用,而技术引进仅对绿色纯技术创新有正向作用,有必要增强引进绿色技术效率变动的吸收能力。再次,对H6的实证为中国有可能通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际空间的学习效应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协同发展。

当前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收紧绿色发展尤为迫切,依靠绿色技术效率变动,以绿色管理技术等绿色“软技术”的发展为支点,使绿色理念以制度的形式存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中,进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绿色“软技术”对绿色发展的贡献小,本应易于产生较强学习效应的绿色“软技术”却反映出较弱特征。未来政策应从管理方式、决策方式、管理制度等改进或变革提升绿色“软技术”的贡献。

二是,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绿色技术时,既要重视对绿色“硬技术”的吸收,又要重视对绿色“软技术”的再学习。

三是,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既要重视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提升绿色技术方向,又要重视技术市场、劳动智力结构、劳动年龄结构的影响。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9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是一种将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益综合考虑在内的现代制造模式。长期以来,环境、资源、人口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严峻程度日益剧增,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应将绿色制造理念渗透到机械制造中,积极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无害化。

1.绿色制造的内涵及绿色制造理念的主要内容

1.1绿色制造的内涵

绿色制造(Greenmanufacturing,简称Gm)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绿色制造涉及制造、环境保护、资源优化利用三个领域,与传统制造有本质的区别,它对产品生命周期实施综合预防污染战略,通过减少污染源和保证环境安全的回收利用,使废弃物最小化或消失在生产过程中,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绿色制造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绝对的绿色是不存在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制造的目标、内容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与提高,并不断完善。绿色制造必须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的动态相适应,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持续过程。

1.2绿色制造理念的主要内容

绿色制造理念的核心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的材料以及清洁能源,通过运用绿色制造的理念来设计产品,以此来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模式,总的来说,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再制造绿色制造理念的组成内容。因此,再制造的过程中,要求考虑到产品制造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做到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2.影响制造系统的因素

影响制造系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决定了实施绿色制造涉及的问题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绿色制造技术从内容上应包括“五绿”,即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和绿色处理等五个方面。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以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的设计过程,它要求在产品及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把产品的基本属性和环境属性紧密结合,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除满足产品的物理目标外,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在绿色制造实施问题中,绿色设计是关键。

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满足一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的材料。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加工技术,它与清洁生产密切相关。它要求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减少或消除危险废物及有毒化学品的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健康威胁和相关环境的污染,并能生产出安全的、与环境兼容的产品。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作为产品的包装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各种包装材料占据了废弃物的很大一部分份额,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置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塑料和复合化工产品,很多是难以回收和再利用的,只能焚烧或掩埋处理,有的降解周期可达上百年,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产品应简化包装,或尽量选择无毒、无公害、可回收或易于降解的材料如纸等,既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环境的污染和废弃物后的处置费用。

绿色处理:绿色处理(即回收)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各种回收策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寿命终了的产品最终通过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之中。它们包括重新使用或利用、继续使用或利用。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般在设计中主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拆卸是实现有效回收策略的重要手段,只有拆卸才能实现完全的材料回收和可能的零部件再利用,只有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考虑报废后的拆卸问题,才能实现产品最终的高效回收。

3.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制造工艺类型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就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再与材料科学、表面技术、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具有先进性的制造工艺技术。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分为:资源节约型工艺、能源节省型工艺和环境保护型工艺三个类型。

3.1资源节约型的工艺技术

资源节约型的工艺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原材料消耗的工艺技术。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着手,实现节约资源。在设计方面,通过减少零件数量、减轻零件重量、优化产品设计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在工艺方面,通过优化毛坯制造技术、少无切屑加工技术、干式加工技术、新型特种加工技术等减小材料消耗。

3.2能源节省型工艺技术

加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转化为有用功,而大部分则转化为其它能量形式而消耗掉。绿色制造理念,为针对这些能量的损失,提供了一下几项绿色的技术措施:(1)公益节能技术。工艺节能技术是指改变原来的耗能大的机械工艺中加工的技术,采用科学、先进的工艺节能技术以及绿色新工装。(2)适当的利用新能源。适当的利用新能源是指可再生的资源和污染资源。(3)管理节能技术,管理节能技术是指对能源管理进一步加强,避免设备空车运转和能源浪费显现。(4)低能耗的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将绿色设备和制造装备都尽可能的想着低能耗的方向运用。

3.3环保型工艺技术

生产过程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当给系统输入加工过程所要求的各要素时,系统输出最终目标产品外,还会输出对环境、操作者等有影响或危害的物质,如废液、废气、皮渣、噪声等。环保型工艺技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工艺没计阶段全面考虑,积极预防污染的产生,同时增加末端治理技术。

4.结束语

绿色工艺以成为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被众多生产制造管理者所重视。绿色工艺尚属新兴概念,还存在着很多混淆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和多学科各门类密切配合,完成绿色制造多目标性与跨学科性的深入研究,实现理论和技术上的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论绿色制造与新型机械制造工艺[J].才智,2011(12).

[2]黄湖生.机械制造工艺在绿色制造意义上的对策[J].广东科技,2011(10).

[3]朱道锋.浅谈绿色制造环境下的机械制造工艺[J].河南科技,2010(14).

[4]赵宏平.基于绿色制造的新型机械制造工艺[J].机电信息,2011(12).

[5]齐明思,齐明贞,宫文龙.浅谈绿色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06(03).

绿色化学的技术篇10

[关键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策略

长期以来,技术创新被人们误读为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随之而来的就是错误地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当作技术创新的目标,使得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生态与社会效益,全球资源与环境都受到了恶劣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其负面影响,必须致力于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的片面的单一的追求经济效益,积极倡导在技术创新目标体系中纳入生态追求和社会效益。因此,有必要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从经济性角度出发证明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并为企业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献计献策。

一、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创新,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技术创新生态化。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倡导在技术创新目标体系中纳入生态追求和社会效益,使这两者和经济效益一起,成为技术创新的综合指标。

就其基本内涵而言,目前我国的专家学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钟晖和王建锋在《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提出的,主张把绿色技术创新定义为“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使其不受污染的产物”,主张把以环境保护目的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二是张庆普在《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中提出的,主张把“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以提高企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作为主要目标。这样,绿色技术创新就与以往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产生了本质的区别”。三是陶建宏、王京芳和张蓉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一文中提出的,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将环境保护新知识与绿色技术用于生产经营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价值的活动”。四是甘德建和王莉莉在《绿色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一可持续发展的当代形式》一文中提出的,把绿色技术创新定义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工艺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意识创新的总称”。

二、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1)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尽管绿色技术创新在短期内付出的成本要高于传统技术创新,但是其拥有的利润长期性和永久性,是传统技术创新所不能比拟的。

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企业来讲,放弃传统技术,转而开发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技术,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占据未来市场的领导地位,使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和长期的利益保障,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原本传统技术创新所产生的一些成本。

(2)提升企业价值与形象。每个企业的内部文化与价值观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其追求自身形象在公众面前的塑造这一点则是相通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与社会效益是否会受到恶劣的破坏更加重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这就表明,当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和环境的安全,当环境保护在全球成为焦点时,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维护自身形象而坚持不懈地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2.外部因素

(1)政府政策导向。政府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各级政府对待技术创新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实践表明,政府的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等。不论是目前我国在专利法和专利制度上的产权激励,还是在资助、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方面的经济激励,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进行。

(2)市场竞争激励。市场竞争激励是绿色技术创新自发实现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市场竞争机制的检验,就不能保证社会资源有效率的配置;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就会失去继续技术创新活动的外部动力。因此,无论是用绿色技术创新替代传统技术创新,还是绿色技术之间的替代转换,市场竞争激励因素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斯托尼和勒眉特曾对比利时12个产业的41个大企业的131个创新项目的进行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调查项目中,一共有64%的创新项目属于反应型,而其中36%的创新项目则属于主动型。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表明,数据中64%的反应型创新项目正是在面临市场竞争下产生的。这一研究表明,当企业在面临国外企业大规模进驻,当企业处在国内市场遭受外企不断抢夺,以及出口遭遇他国绿色壁垒的双重威胁之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迫使企业奋起自救。于是,绿色技术创新的课题将被迅速提上议事日程。

(3)社会需求拉动。企业自身的价值判断受制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当整个社会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带来的生态效益有着强烈需求时,这将成为企业价值选择的重要依据与拉动力。在我国,绿色需求逐步成为普遍存在并且不断增长的需求热点。

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策略

1.积极开发环保型技术人力资源

绿色技术创新首先必须坚持积极开发环保型技术人力资源,应该加大绿色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由于我国的技术创新片面地、单一地把经济效益作为惟一指标,导致社会和生态效益被无情地排除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外。这就使得宝贵的环保型技术人才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并不断流失。同时也导致企业对环保型、绿色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轻视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改造的观念。

因此,我们必须引导企业从观念和管理上不断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建设绿色企业文化。不断加强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把绿色环保的理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创新,逐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由于企业的文化既来自设备装置、广告等外显性事物,更来自于企业的内在素质和精神,因此必须从全方位加强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为企业的环保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中,人才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轻视人力资源投资的错误观念,应该树立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大于物质资本的意识,促使企业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的资本投资。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为了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绿色环保软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加大将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把教育培训和人事制度结合起来,将绿色绩效与员工薪酬挂钩,注重双管齐下,从人才的培养上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制定和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实践探索,有效地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复合机制体系。在这个复合机制体系中,必须包括外部激励机制、内部动力机制、自身能力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多种有效机制,并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制定和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进行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有利于形成绿色技术产品的开发过程管理体系。

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于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企业必须牢牢把握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这个关键,一定要坚持以下两种制度创新:

(1)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为降低排污权交易中各种交易成本,应设立排污权交易中介机构,提供交易信息等服务。还应通过制度创新,实行政府提供免费信息服务,以及适当减免监督与执行的费用。对积极减排、积极出售排污权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让企业真正成为排污和治污的主体。

(2)企业自身能力机制创新。企业应通过发行企业股票、债券等各途径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并实施财务成本的严格控制,确保成本回收和资金良好运营。同时,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加强技术培训。部分企业可成立企业内部培训中心或相关部门,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还可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完善自身能力机制。

3.实现绿色技术创新信息会计基础化

由于单纯质化而非量化的指标,一般很难起到激励的作用,企业应实现自身绿色技术创新信息的会计基础化。完善三大报表的账目分类,尽可能使用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绿色技术创新信息。对于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反映的信息,可以编制报表附注、绿色技术创新情况说明书等辅助报表,或者适当使用文字表述的方法来披露,实现绿色技术创新信息的量化记录。

4.切实推行现代企业微观生态经济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始终要密切关注和自觉遵守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令。必须把生态环境纳入企业领导的议事日程,经常进行讨论与监督检查。任何基础或重大项目技术创新的环保工作都需要有专人对其负责,做到责任到个人。此外,要强调建立内部生态经理制和环境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绿色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加强环境审计,从而推行绿色管理。例如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生态环境管理机构自成体系,泰州炼油厂基本建设及重大技术措施项目的环保都配有一名副厂长分管等,都充分体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绿色管理理念。

四、结语

从工业文明至今,传统的技术创新已经给人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然而,人类文明必然要发展,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舍弃技术创新。而目前方兴未艾的绿色技术创新,应该是突破这一人类工业技术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进行文献梳理的同时,探讨了一系列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希望能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实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丁丹.论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3-5

[2]钟晖,王建锋.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机制[J].生态经济,2000(3):41-4

[3]张庆普.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1(3)

[4]陶建宏,王京芳,张蓉.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4,(6)4

[5]甘德建,王莉莉.绿色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一可持续发展的当代形式[D].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6]钟祖昌,陈功玉.略论生态技术创新[J].企业技术进步,2003(5)

[7]万迈.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江南论坛,2004(11)

[8]艾志红.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性规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9]李锐锋,罗天强,黄涛.湖北省中小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技术创业月刊,2006(8)

[10]田文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例证分析――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7

[11]赵玉林.创新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31

[12]陈国玉.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13]朱益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