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十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十篇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45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1

关键词:数学 多媒体 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 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1.1 片面追求形式的花哨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正在成为中国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许多教师看到了多媒体技术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彩的表现,如精彩的视听效果,丰富的内容,变化多端的动画。但是,他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入多媒体,却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于是仍用传统的教学步骤、方法来主控课堂,把多媒体仅仅当作课堂教学的“装饰品”,把现代课堂教学看成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简单相加,把多媒体当成万能媒体,甚至出现了无课不用多媒体的现象,为用而用,违背了多媒体的教育性,使事与愿违。

1.2 重媒体轻教师

有些多媒体教学,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多媒体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而现在的有些多媒体教学缺少了教师的热情参与,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既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又增加了学生视觉上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笔者认为多媒体只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能改变的。

1.3 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教师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1.4 多媒体可以代替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要通过学生亲手实践来加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些教师就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把这个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只是看见了这个过程但没有亲自体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地掌握。

1.5 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板书

板书是中小学最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手段。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有的教师认为板书耽误时间而不板书,这是不对的。学生如果只看计算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将看到的表面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

2 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兴趣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努力实践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2.2 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过渡

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

2.3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2.4 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已的个性。

2.5 引导主动参与,促进效率提高

如果教师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使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使多媒体的应用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2

关键词:听力学习策略多媒体教学环境应用

一、前言

2004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听与说的能力是外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基本、关键的一环,英语听力教学长期局限于单一的课本磁带教学,给教学带来了种种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为听力学习与听力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学习者进行英语听力学习的资源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声频、视频、图形、动画等形式整合大大提高了英语听力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考虑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多媒体环境中,成功的学习绩效仍然离不开学习策略的灵活自主运用,然而目前关于在多媒体环境中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听力策略的研究尚少,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讨论研究,希望能对这种新的多媒体学习模式下听力策略的教与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二、学习者听力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西方许多应用学家对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定义和分类。Rubin(1987)把学习策略概括为“学习者获得、储存、重新获得以及使用语言信息而采取的任何操作、步骤、计划和惯例行为”。Chamot&Kupper(1989)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用来理解、保存和记忆新信息和技能的技术。oxford(1994)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促进其对第二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或技巧。在二语习得领域,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是学生获得语言学习成功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能促进学生积极地自我指导学习并提高交际能力。

目前,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o’malley&Chamot(1990)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strategies)。Cohen(1998)以运用策略的目的为标准把语言学习策略划分为学习策略和运用策略。oxford(1990)依据学习策略和语言材料的关系把学习策略表述为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文秋芳(1993)在既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又强调学习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学习策略划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其中,o’malley&Chamot的分类广为研究者接受。本文就以o’malley&Chamot的分类模式为基础探寻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运用。

1.元认知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o’malley&Chamot指出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执行,它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听力教学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并对语言策略的使用具有管理与监控作用。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planningstrategies)、监控策略(monitoringstrategies)和评估策略(evaluatingstrategies)三大类。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作出规划与安排。监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取的策略进行调整。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学生大多只按教师上课进度完成一定的听力任务,课后进行一些无负担的泛听练习,其统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不利于听力元认知策略发挥作用。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练习阶段,这样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会因为目标太低,缺乏刺激性和挑战性而停滞不前;水平略低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听力任务过难,产生严重挫败感而放弃。在听力过程中,多媒体环境下的影音、动画、图示等计算机辅助手段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融入听力任务的环境中,用英语思维去听、去理解。其多元化的听力材料、听力任务能使学习者更加自觉地选择不同的听力策略,主动控制自己的听力理解过程。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随时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进行评估,及时纠错,容易的一次性听过,较难的可反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提高听力学习效率。

2.认知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认知策略应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主要体现在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推理、转换或归纳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关系到如何学习语言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掌握每一种语言技能的全过程。以下是掌握听的技能时比较常用的一些认知策略(张殿玉,2005)。

认知策略同个体学习任务直接相关,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有一些认知策略更容易被学习者掌握使用,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听前的背景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源于教师,而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能及时对所需的背景知识进行网络查阅,信息量广泛准确。影视、动画、图形等多媒体手段使学习者更容易边听边在大脑中建立所听材料的意象场景,从而利用常识或语法知识的线索进行推断。耳机的使用使学习者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学习者可边听边模仿,培养语感纠正语音,进而减轻听力负担。在听力过程中,工作记忆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对所有听力信息进行编码储存,于是遗忘成了学习者听力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多媒体区别于传统的学习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优势是它能把声音、图形、动画、图表和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听力过程可使用的记忆策略要比传统的环境丰富得多,多媒体环境能够使学习者采取视觉和言语材料内容结合的策略,其学习效果会更好。

3.社会、情感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o’malley&Chamot认为社会、情感策略涉及两大方面:与他人相互作用和对情感的假想控制。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主要表现在对他人学习经验的反应,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交流。听力学习中的情感策略则强调听者在听力过程中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调整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听力效果。社会/情感策略涉及社会、学习环境、动机、态度、焦虑感及自信心等因素。

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听力技巧等问题造成学习者过分紧张,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听力水平的发挥。有的学习者一旦遇到不能理解的单词或句子便紧张、急躁,思想不能集中,头脑一片空白,影响对整个听力材料的理解,对英语听力更加畏惧。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听力材料的多样化,影视材料的直观性、生动性能适当减轻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即使不是完全听懂的,而是通过影视环境大致了解说话人的意图也能给学习者大大增强自信心,提高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对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是可教的,o’malley&Chamot认为,大量的练习可以促使学习策略的程序化和内化。文秋芳(2001)认为,学习策略不但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它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多媒体英语教学这个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促进听力自主学习。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听力教学中,尽管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更丰富,但教师的责任不但没有减轻反正更加重要。从培养学生不同听力策略的角度出发,在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在这几个方面进行角色的调整和定位。

第一,从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看,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帮助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做出计划安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设立阶段性目标。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虽然降低了,但是学生仍然期待教师能给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和合理的学习评估。教师需对学生的听力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不定时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考核和辅导。在教师宏观调控下,逐步锻炼学生养成自定计划、自我监控和评估策略。

第二,从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看,尽管多媒体学习环境下,学生对某些认知策略更敏感,更容易运用,但仅仅通过一时自发的理解运用而不经过系统长期的练习,其认知策略很难在听力理解中长期稳固地发挥作用。因而,教师需花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如笔记策略在听写中的运用,如果不经过系统的训练,很难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产生副作用。

第三,从培养学生社会/情感策略看,教师在多媒体听力教学后,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出现的问题集中答疑,又可以对新的学习阶段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为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提供指南。这样,教师既对学生的整体听力学习情况有了宏观上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

四、结语

听力策略的运用在听力学习中作用至关重要,在当今盛行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下,本文关于听力学习策略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运用以及在此环境下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听力策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听力学习策略在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听力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对听力学习和听力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2]Hede,a.anintegratedmodelofmultimediaeffectsonlearning[J].JournalofeducationalmultimediaandHypemedia,2002,11(2):177-191.

[3]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49-55.

[4]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5]邓媛,张文忠.听力策略在英语听写中的使用特点及影响作用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61-65.

[6]文军,朱国振,程艳琴,刑春丽.大学英语传统视听说教学模式和网络交互式视听说模式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32-35.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3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0-0102-03

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但随着二十一世纪到来,受全球化商品经济大潮和巨大的就业压力等因素冲击,古老的课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给古代文学课程带来了新的活力。

媒体即媒介,如文本、音频、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就是这些多种媒介的综合。“多媒体教学”则是指将综合处理过的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介通过计算机呈现信息的一种教学方式。现在多媒辅助教学已广泛应用于高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那么,针对古代文学这门古老的课程,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呢?兹就古代文学课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古代文学课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然性

我国多媒体教学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表现为采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运用于课堂教学。90年代后,形成真正意义上将综合处理过的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介通过计算机呈现的“多媒体教学”。尤其是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明确要求:“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所开设的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自此之后高校多媒体教学迅猛发展。

相对于自然科学和英语等文科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则有些滞后。广西师范大学是国内高校的“先行者”,1999年,率先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欣赏》课程中进行多媒体教学改革尝试,2000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上,张明非教授作了《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专题发言。自此古代文学课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高校普遍开展。近10年来,产生了大量研究论文,或探讨利弊,或争鸣得失,蔚为大观。在反思利弊得失中,大部分都是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少数提出顾虑或犹豫。笔者认为,古代文学课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明显,利远大于弊,古代文学课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确然无疑的。

(一)大信息容量,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古代文学上下几千年内容浩瀚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备课时不得不割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多媒体却可以事先做好课件,多么复杂的内容,轻摁鼠标就可清晰地显示到屏幕上,从而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容量。多媒体的大信息容量,有效地解决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面偏窄之短板,能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兴趣是求知最好的老师,但毋庸讳言,在全球化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当今大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是有所减弱的。逼真生动的画面,精美的图片,动听悦耳的配乐朗诵,精彩的名家讲座,这些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正好切合了青年学生的喜好和审美取向,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了沉闷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三)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传统教学虽然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相当多的古代文学课还是教师“一言堂”,而运用多媒体,将人的视、听、触、动等全部知觉调动起来,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人机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形成有效的教学双向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而一些单纯通过口授难以传达描绘的知识,如音韵、文物、考据、吟唱等,用多媒体很轻松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接受。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学界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在此列出以上几点旨在说明古代文学课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然性。但,核心问题不是用或不用,而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关于这方面,学界似乎还没有很深入和精细的研究分析。

二、古代文学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辅”策略

多媒体技术进入古代文学教学活动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不管多媒体技术如何先进,功能多么强大,它始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牢牢把握的总策略。

何谓“辅助”?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辅助”的解释是协助、支持帮助以及是非主要的。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理念,制作教学课件,改革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中就必须贯彻这一教学策略。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虽然有诸多弊端,但历经检验,依然是古代文学教学中不能忽略的。比如,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展示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广博知识面以及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都是令学生难以忘怀的。目前学界探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很有将传统教学全盘否定的趋势,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多媒体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的讲授技巧和教师内在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的心灵吸引。

“辅”策略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应注意“两适”:第一,适时性;第二,适量性。“适时”是指何时运用多媒体教学;“适量”是指用多少时间进行多媒体教学。虽然因授课内容不同,“适时”和“适量”很难用固定的标准恒定,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教学中应该出现大量精彩的“即兴发挥”的讲解。当下,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公开课,多媒体“从一而终”,几乎忘记了教师本人的主导作用,教师成了课堂上的课件放映员,辅助手段成了主要教学手段,实在是本末倒置,策略失当。

(二)内容遴选策略

古代文学课程内容艰深繁多,从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直至唐宋元明清文学,上下五千年,既要理清文学发展历史的脉络,也要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在当今讲授内容不变而课时严重挤压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教学课件时,明确哪些内容适用于多媒体,哪些内容可以不用就尤显重要了。

通过笔者自身的实践和对学生反馈调查,教学效果比较好的和学生比较认同的一种内容遴选策略是利用课件把文学史脉络及文献资料的文本显现、诗词诵读吟唱的音像展播和名家名师的点评讲座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得到传统教学的阅读训练,又可以欣赏到以前只能通过教师用语言描绘的图片、影视片断,身临其境,具体感知。

1.文学史脉络及文献资料的文本显现

古代文学内容庞大,在多媒体文本选择中切忌事无巨细,要懂得“割爱”,加之学生本已有课本,因此要芟繁就简,去粗取精。笔者认为,在多媒体文本选择中国文学史脉络的梳理、重点难点的透析、名词术语的解释和国文献资料的援引是最重要方向。比如讲授宋词流派,可以将婉约派、豪放派和格律派在同一平面显示出来,定义、代表作家一目了然;又如文献资料的援引,现在网络有很好的共享资源,如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的《四部丛刊》全文检索版、尹小林研发的《国学宝典》等等,以前很难获取的文献,通过多媒体随手拈来,方便快捷,远非传统教学可比。

2.诗词美文诵读吟唱的音像展播

古代文学本身具有浓郁的诗性和音乐美,多媒体巨大优势之一就是将文字、图片、声像等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将诗词美文的配乐朗诵、改编的现代歌曲演唱和古典诗词的吟唱糅合展播,可以帮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去吟味作品的艺术意蕴。

诗词美文的配乐诵读资源非常丰富,笔者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有:(1)《中国名家诗文精品欣赏》系列。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规划项目。分别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当代两千多年间我国16位杰出作家的经典之作。朗诵者均系当今国内第一流的知名艺术家,是电影配音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和播音主持艺术领域的精英人物。(2)《儿童经典诵读―中西文化经典套装》。北京育灵童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联合制作。该套装包含《论语》、《孟子》、《诗经》、《左传》、《史记》、《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唐诗》、《宋词》、《历代美文》等,全部由方明、雅坤、虹云、张家声、林如、瞿弦和、傅成励、王雪纯等著名艺术家朗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诗词的吟唱,一直以来不被看重,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台湾地区从中小学直到大学都非常重视古典诗词的吟唱的教学探索,比较著名的有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李勉、许淑敏、陈春秀等。

3.名家名师的点评讲座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适当加入名家名师的点评讲座也会取得良好效果。比如中央电视台开设《百家讲坛》栏目、《子午书简》栏目,撷取古今中外经典优秀诗歌、小说、美文,聘请专家、学者传播文化经典。笔者在讲授李白、苏轼等作家时,偶尔插播一两个讲座,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名家的风格,深受学生欢迎。

三、结语

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和易于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优点使之成了我国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主流模式。尽管对于多媒体使用的批评不断,但近几年来,随着一大批有巨大影响力的老前辈也纷纷使用多媒体以及各高校大力鼓励提倡并以立项研究,古代文学课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迅猛发展。

达成共识意味着方向的正确,但更重要的应该是策略得当,“辅”是总策略,所有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都应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而具有操作性的“内容遴选策略”和“课件制作策略”则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微观显现。宏观肯定的文章俯拾皆是,但微观探索的却寥寥无几,笔者在此提出一点看法,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更深入更精细的探索。诚然,在古代文学课程中,“什么样的内容适合用多媒体”,“什么样的课件效果最佳”必定会因教师的学养、趣味和理念等差异而有不同的理解,但,求同存异,百家争鸣,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使古代文学这门古老的课程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姚红,崔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高春花.试论多媒体课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3]尹楚兵,杨逸群.试论多媒体手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9).

[4]史小军.论高校古代文学史教学中的现代性意识[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金涛.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7).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4

[关键词]多媒体;跨越式教学;优势;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跨越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英语交际能力。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教学应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网络和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教学的融合即混合模式教学为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天空.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由于能跨越时空界限,并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为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一个平台。优势如下

①直观性。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建立空间概念,在直观形象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②形象性。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图、文、声、像,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③动态性。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④交互性。多媒体课件通过互动环节设置,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⑤模拟性。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实验,能实现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⑥针对性。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问题或练习,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⑦重复性。多媒体课件可以重复回放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记忆,克服遗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⑧高效性。多媒体课件特有着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突破空间限制,节约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下的教学策略

(1)“趣味性”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以情感人如:利用色彩图片,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或利用实物进行拼音识字教学和看图说话,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一张好图片胜过十句话”达到省时省力,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2)“课堂演示”教学策略。

在课上,学生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自己收集相关的知识、信息,并在同学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更远、更全面地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策略充分地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演示的另一种形式,便是教师根据相关的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课件由教师播放给学生。这种形式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3)“情景参与”教学策略。

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地学习语文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内容,从网上选取适当的图片、录像片段、文字等。自由组合材料,创设出理想情境。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出现的交际情形不再是书上枯燥无味的平面,而是立体的、形象的,集音、图、声为一体的形象语言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面的刺激学生大脑,使他们有话说有话写。在不同情境中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4)“任务型”教学策略。

“任务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观看课件中学生们往往被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多吸引,而忽略了故事的情节,语言的呈现和运用。因此在观看相应材料前提出1―2个小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听,读、看。那么效果则是事半功倍。

(5)“主体交互式”教学策略。

多媒体的课堂使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还可以向网络资源库,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使语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局限于一个教室和一个教学班,一支粉笔和一本书。这便使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而形成了最合理、最科学、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多媒体和网络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由表演者变为指导者,由“台前”转到了“幕后”。

(2)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观的综合刺激。而现实的课件中,过分的运用了视频、音频和网络技术,结果反而是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媒体知识扶助。在设计课件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对象。任何动画、印象、色彩都是为此服务的。

(3)网络辅助教学要求学生的自控性和主动性较强。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被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所吸引。他们就会利用学习时间去寻找其它资源,无法有效地完成课内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的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总之,多媒体技术参与的跨越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我相信:随着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多媒体的教学会发挥其无穷的魅力。更新我们的观念,开放我们的课堂,拓展我们的教学思维,让我们小学基础教育在跨越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向更高、更远的层次迈进,让我们每一位学生有更广、更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施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一批具有多种职业技能的人。为适应21世纪全球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剑桥大学语言系主任trim指出:任何中学、甚至大学,都不可能全面传授学生终身实际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了解自己、认识学习环境和环境的运行模式,学习怎样思考、学习。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的责任是授之于“渔”而非“鱼”。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1.多媒体自主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理论

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是指把各种多媒体和技术整合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对高职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信息进行储藏、加工,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环境,具有教学方式个别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环境自主化等特点,能够为学习者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主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多媒体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合作与学习”、“学习环境”对认知主体的重要性。个体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不同的学生,因为原有的认知基础不同,从而形成对新知识不同的理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引导高校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语言学家都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自主学习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多媒体辅助英语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从教育方面来说,首先,多媒体为教学个别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进程,做完练习可得到及时的反馈,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其次,运用多媒体学习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实现自主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学习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多媒体能给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新知识,掌握科学譬囊冀望主体地位,探索一条全方位、多渠道、自主合作学习英语的新路子。

1.1.1多媒体教学通过传送语言、文字、动感图像,增强了信息的表达能力和教学的直观性,将外语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传送给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1.1.2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快学生对复杂英语词汇、句子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件(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要素,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计的传递信息的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的表现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和深人理解英语词汇的用法、句子的结构等,缩短了学生对复杂词汇、句子理解和记忆的时间,相应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1.1.3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将传统教育媒体所不能有效传递的信息,再现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相关事物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如英语的标准读音、特定场景的英文对话等,使教育、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方便观察,启迪思维。

1.1.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英语语言的文化性,扩展学生知识面。运用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知识,教学容量大大增加。而且使学生置身于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直接接触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让语言文化和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人数的大量增加,高职院校生源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也更加明显,英语教学质量和成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主学习理论

2.1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就开始认识到,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扮演主动的角色,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才能提高其学习效果。2o世纪8o年代初,Holec将learnerautonomy(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人外语教学,最早提出自主性学习概念,认为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Hill(1994)指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电脑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华维芬,2002)。而CaLL的辅助语言教学,尤其从网络为教学所用之后,已经被证实能够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孙秋丹,张健,董哲,2003),突出表现为能提供丰富的、真实的教学内容,利于个别化教育。在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整合和设计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得环境。那么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需要哪些学习策略,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等等都成为近年来提倡自主学习观念的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2.2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nunnan(1997)认为,完全的学习自主很可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的程度往往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心理因素、认知能力、文化背景、教育和社会环境。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教育指导等外部条件,也需要自我意识、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意志控制等内部条件。

2.2.1自我意识

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也就是要“能学”。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自我意识大致等同于元认知。高职学生相对本科生来说自我意识偏弱、自我认同度较低,人生目标不高,具体到英语学习来说,学好英语的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

2.2.2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必须以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即“会学”。面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即使有再强的动机也无济于事。oxford(1999)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学习更容易、更快、更令人愉快、更自主、更有效、更容易应用于新的情景而采用的一些具体行为”。他还指出“策略是发展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自主学习的工具”。高职学生一般都能认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经验和体会,在有意识地运用方面有欠缺。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讲解、引导和训练学生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方面,让学生学会自主计划学习时间和内容、监控学习过程和正确评价学习结果。

2.2.3学习意志

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认为,再强的学习动机也无法取代意志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之初,都有一定的学习动机,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的增加,动机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而使学习得以坚持的力量是意志控制成分。换言之,动机对自主学习具有推动作用,意志控制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英语没学好,主要是因为懒惰,缺乏恒心和毅力。因此,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转移学习的困难性。

3.多媒体环境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2o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自主学习作系统的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一些著名学者,如维芬(2001;2002)、魏玉燕(2002)等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方法进行了研究。随着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辅助外语教学以其跨越时空的优势为我们创设出了一种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环境。它使学习者接触更多的真实的语料,促进课堂中以项目为基础的语言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新的形势下,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高职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需要创造支持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1围绕课本内容,设计自主学习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为依据。教师应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咨询者和帮助者。

3.2教会学生有效使用学习策略,逐步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言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地走向自主学习。

3.3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络,加强自主学习训练

多媒体及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都能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自主语音室,学生可以在语音室中自由使用语音设备、听力材料,欣赏原版电影,或是使用计算机进行专项语言练习,如做听力练习题、语法习题等。

3.4创造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信息和进行语言交际的机会。而自主学习需要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把英语学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6

关键词:媒体;交互电子白板;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52-03

一、引言

由于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很多教师对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认识较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也都在探索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很少有系统全面地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在各年段、各学科中有机互补的研究,这对很多初步接触学习新媒体、新技术的教师来说,就显得有些遗憾了。

对初学者来说,最适用、最主要的是一些系统的、具体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操作性更强,学习者可以从案例中很快学会怎么处理某个环节,选择什么样的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在笔者所在的南京市玄武区,针对老师们的困惑,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用同一课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时传统媒体的使用比功能强大的新媒体更有效。经过长时间的案例研究,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案例研究的经验,下面就来探讨我们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希望对一线老师有所帮助。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为了说清楚本文的观点,我们对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概念作了阐述。[1]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地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本文是以计算机网络时代为界,将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传统媒体是指图书、报纸、电视、磁带、光盘等以存储信息为主的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媒体有图书、黑板、实物展台、教学辅助用具等,这里指的是广义的传统媒体。

新媒体是指网络时代带来的计算机、网络、交互白板、ipad、手机等具有存储信息及一定交互功能的新型媒体,这些新型媒体能实现信息的整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已被普遍使用。

三、几种课堂策略分析

1.结构分析类的策略

笔者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席话:“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

在结构分析类教学中,笔者觉得这段话应扩展为:“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的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显然,两席话阐述了“听不如看,看不如做”的道理。所以,在结构分析的知识点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拆装并与同伴交流的效果会比只听老师讲解和演示的效果要好很多。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

这一课的重点环节是请学生在排成一排的三个方块的基础上,再添加一块方块,使添加后的物体的正视图不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索物体视图的变化规律,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玄武区的一位老师用三种策略教授这一课:

第一种策略:直接用传统的道具,请学生小组合作,用老师准备好的4块方块进行拼搭、交流,再小组汇报;

第二种策略:老师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请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中尝试拼搭;

第三种策略:请学生小组合作,用老师准备好的4块方块进行拼搭、交流,再将本小组的交流结果用移动终端ipad拍摄下来,实时传送到投影设备进行交流。

通过对这几种策略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策略所取得的课堂效益是不同的。

第一种策略:小组内交流比较顺畅,但由于受实物展示的限制,学生不容易把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展示给同学看,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不是很方便,自然效率打折。

第二种策略:请学生上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和副本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但缺点是一方面受课时限制,演示的学生数有限,另一方面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去实践和尝试,没有直观的体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学习,所以课堂效率也受影响。

第三种策略:先让学生用老师准备的4块方块进行拼搭、交流,进行实践探索,实践结果用移动终端拍下来,拖送到投影设备上与全班同学交流。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利用传统媒体亲自尝试,又能利用新媒体手段展示探索成果,新老媒体有机结合,课堂效率非常高。

(2)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眼球》

这节课曾参加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赛前我们组织区里几位骨干教师多次听课、研究,课堂策略也修改了多次。

第一次尝试时,我们针对市里信息化教学能手的比赛要求,尝试整节课都使用新媒体设计课堂教学,在执教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做了很精美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特别是介绍眼球结构这个环节,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利用动画效果把眼球结构展现出来,希望能更清楚地介绍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介绍结束后,教师设计了几个相关的测试题,当堂用答题器检测学习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对眼球的立体结构没有直观的概念,从而影响到视觉形成过程的教学。

在第二次尝试时,我们思考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眼球实物模型,小组合作拆装眼球模型,观察眼球结构模型,并对照课本学习主要结构及功能。随后,利用新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各个部分结构的图片,并让学生辨认眼球的各组成部分,充分让学生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在白板上现场绘制视觉形成过程光线的路径,讲述视觉形成的原理。有了对眼球结构的充分认识,再加上有物理知识作铺垫,学生对视觉形成过程原理的理解就容易多了。课中,教师用答题器测试了学生的掌握情况,效果比第一次尝试时好了许多。

在第三次研究课时,我们采用第二次尝试时用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策略,用平行的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践,课堂教学进展非常顺畅,学生研究和讨论的氛围也特别好,课堂效率自然也不会差。

2.探索规律类的策略

教自然科学的教师都知道,自然科学的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特别是对于比较难理解、难学和难教的物理学科的学习,必须探索归纳规律,否则肯定学不好。我们知道,探索规律不仅是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更主要的是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这种探索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是要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从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中,寻求各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等,再总结规律做出结论,并验证结论。

我们在研究苏教版初中七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时,我们几个听课的骨干教师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透镜的相关知识,对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凸透镜成像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等。小学科学课也涉及到了相关知识。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白板操作能力,能比较熟悉地运用白板功能进行分析,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共同交流,能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化环境获取一定的信息。所以,他们认为可以用新媒体技术来模拟凸透镜成像现象,请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中演示凸透镜成像,以探寻凸透镜成像规律。

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小孔成像等基础,但要探寻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不容易,所以他们建议动手实验环节不可少,必须要分组设计不同焦距、物距的实验,并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这种大数据的结论比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经过几个班的实践尝试,最后教师们都认为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实验,再利用新媒体设备进行大量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从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更能让学生理解,即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结合的策略效果更好。图1就是在学生实验操作后得出的数据,老师根据两组学生的数据分别用红色笔和绿色笔描点,然后让学生不断观察数轴中点的规律,从而得出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大大降低了找出规律的难度。

3.抽象概念理解类的策略

教师们都知道,在讲解抽象概念时,如三角函数、空间几何等,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建议教师在教授这方面内容时,能借助媒体把知识点尽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下面以苏教版高中一年级《任意角三角函数》一课为例。

这节课教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几何画板结合制作的课件,上课时主要使用标记笔和智能笔与学生实现互动。

如图2,教师在讲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时,设定动点p可以绕着原点转动,当p绕原点转动时,a角的大小相应地发生变化,此时右边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均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此反复地让学生观察,学生会根据这些量,观察p点纵坐标与op长的比值随着角α的变化情况,提示学生回忆并结合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内容,并结合函数的概念,从而引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在此过程中,几何画板的动画可以直观地把三角函数随着α角的变化情况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观察变化的过程中,找出各三角函数间的符号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笔者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很精彩的。紧接着,教师设计了判断α角的终边在不同象限时,其正弦、余弦、正切值的符号变化,这个过程很自然地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批注等交互,巩固所学的内容,有效地结合了几何画板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

四、反思

新媒体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其次,新媒体具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等多方位的交互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但使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科学地扬弃传统媒体的弊端,发挥传统媒体的直观、亲近等优势,有机地和新媒体进行互补,从而做到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用某个技术而用技术,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一切的媒体手段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的。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7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多媒体;互联网;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为英语的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词汇学习作为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词汇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决定英语词汇学习的成败。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

“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将成为未来英语学习的一条极具潜力的重要途径,网络应用与英语教学亦是未来世界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凭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我国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普遍取得了质的进步。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教材多媒体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活动合作化;(6)管理自动化。和以往传统的书本学习不同,互联网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渠道和资料,丰富了信息的有效输入,从而为信息的输出奠定了基础。例如,我们坐在教室里,就能学习到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

二、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探讨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语言学概念,是Bruner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后正式出现的。学习策略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一致认同和广泛关注。研究者给予不同的理念和研究目的,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oxford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她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与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与社会策略。

美国语言学家o’malley&Chamot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刻意的行为,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其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与社会情感策略。

文秋芳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为了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使用学习策略旨在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其实质是学习者实际的内、外部学习行为,而不单纯指学习想法或观念。

词汇学习策略作为英语学习策略中的一个分支,又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且成绩斐然。在此选择英国语言学家Schmitt的观点,对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发现策略和巩固策略。这两种策略又可以再细分为多个具体策略。

三、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词汇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互联网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和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者应该明确自身的需求和优势,合理选择与使用词汇学习策略。

1.激发词汇学习动机的支持性策略

凯勒经过大量文献研究,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aRCS动机产生模式,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注意(attention)、相关(Relation)、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四部分构成。学习者应选择能够吸引自己注意力的学习方式,如利用视频、音频等媒体来学习词汇。学习者应学会使用任务情境化策略,即利用网络来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视、听、说等多种手段来学习词汇,从而建构自己的词汇体系。另外学习者也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同伴进行互学互评。

2.监控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对学习过程的保持十分重要。学习时间的设定、学习状态的保持与调节、学习方法的选择等都离不开这一策略。尽管元认知策略非常重要,可是我国师生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远比认知策略少。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学习者和教学者都应提高对元认知策略的重视。

3.基于个体差异的记忆与管理策略

由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记忆与管理策略。笔者认为,策略不分好坏,只要是对词汇的记忆和使用有益,就是好的学习策略。一方面,词汇的记忆分为有意义记忆和无意义记忆。死记硬背不利于快速高效地记忆单词,学习者可利用上下文的语境、词根词缀等方法来记忆单词。不仅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还会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还要求学习者能正确使用词汇,减少遗忘,这就涉及词汇的管理策略了。

研究策略的有效性的意义在于对学习者进行策略培训成为可能,以便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策略模式,选择那些有利于内化语言的学习策略。学习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词汇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策略培训,从学和教两个方面共同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从而使词汇学习不再成为难题。

参考文献:

[1]顾佩娅.漫游internet英语世界:internet辅助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奇志,干国胜.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02):71-73.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8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已全面普及,然而多媒体教学远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文章以高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为研究视角,以云南大学为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重点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和改进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调查研究;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60-04

随着上世纪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得以更多应用于教学中。各种研究表明,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来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优化教与学的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近几年各高校建设了大量的各类多媒体教学环境,以满足授课、讲座、研讨、报告等教学活动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已成为高校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然而,从文献分析来看,目前对高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争议不断,钟志贤教授指出:在当前的大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了“口灌”的翻版和写意,由过去的“口灌”变为现在的“电灌”,由过去的“照本宣科”变为现在的“照片宣科”和“照屏宣科”。[1]那么,多媒体课件应用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否得到有效应用?本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试图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此来分析目前高校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

本研究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教师问卷是从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调研,而学生问卷相当于是对教师调研结果的验证,主要调研了学生对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风格、背景及色彩搭配、版面布局、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目标及其策略等方面设计的满意度。本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共发放问卷教师200份,学生100份,其中,教师有效问卷共计收回193份,学生有效问卷收回97份。问卷数据回收后,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了筛选与录入,最后运用SpSS19.0进行后续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高校教师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分析

1.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情况

从教师方面调查来看,教师全部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人数占58.5%,教师80%的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人数占26.4%,教师基本不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占2.1%;从学生方面调查来看,40.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比例为100%,50.5%的w生认为自己的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比例为80%。这一调查结果从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来看基本一致,这说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仅有极少数课程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

2.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有效性

从教师方面调查来看,认为多媒体课件很有效的占45.1%,比较有效的占45.6%,完全无效的占1%,说明教师普遍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看,仍有15%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无效,认为非常有效的仅占24.7%,说明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效应用的认可度没有教师的高。

3.影响多媒体课件应用有效性的原因

从教师方面调查来看,影响课件应用有效性的原因如表1,这表明大多数高校教师认为影响自己多媒体课件有效应用的原因是设备故障、技术不熟练等外部因素,而只有极少数教师将影响多媒体课堂有效性的原因归于自身因素。

4.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类型和课件调用方式

从教师方面调查来看,有65%的教师都使用ppt课件,只有少数教师会结合视频、音频、网页或其他媒体元素并配合ppt课件进行授课(见图1)。课件调用方式上,有80%的教师依然使用U盘进行存储和调用课件,只有8%和6%的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云盘来存储和调用课件(见图2)。从学生方面调查来看,有99%的教师使用ppt课件进行授课,9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件媒体类型为文字和图片。这说明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powerpoint已成为高校教师最常用的课件形式,而在课件媒体应用方面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媒体应用较为单一,反映了当前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欠缺、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

二、高校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现状分析

1.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时考虑的因素

从表2中统计的数据可看出,93%的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考虑比较多的是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仅有48%的教师经常考虑课件的交互设计,只有35%的教师偶尔或很少考虑相关的教学理论,仍有46%的教师对课件的艺术性考虑很少。这反映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更多关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但对课件的艺术性、与学生的交互方面考虑不够。

2.教师多媒体课件来源

有72%的教师课件全都是自制的,23.3%的教师课件部分是自制的,只有4.1%和0.5%的教师课件是网上下载和购买的,另外从教师是否愿意自己制作课件调研的结果看,有92%的教师都表示愿意自己制作课件,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较高。不愿意自己制作课件的教师主要因为对课件制作工具不熟练,也有一些教师是因为课件制作素材难找。

3.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及媒体元素应用

从教师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调查结果看,高校教师对课件制作工具不熟练,只停留在简单的ppt课件制作工具上,对图像、视音频处理软件、思维导图、录屏软件等多媒体课件制作必备工具不熟悉。另外从学生角度对教师课件媒体元素的应用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多媒体课件中文本和图片所占比例分别为89.7%和91.7%,音频、视频和动画所占比例分别为38.1%、55.7%、26.8%,表明高校教师由于过度依赖ppt,常用的课件媒体元素为文本和图片,对音视频及动画使用较少,这说明教师多媒体教学素材收集处理能力有限。

4.学生对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满意度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风格、背景及色彩搭配、版面布局、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目标、策略设计非常满意的只占极少数,大多数都持比较满意和一般态度。这表明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更多关注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但对课件的艺术性考虑不够,多媒体课件还远未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对教师和学生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大多认可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已在课堂中几乎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但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下面从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件应用和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设备故障和操作不当影响了课件的使用效果

多媒体教学环境设备日趋完善,但类型相对单一,设备故障和教师操作不当影响了课件的使用效果。作为外部因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多媒体课件有效应用的基本条件。由于本校多媒体教室是经过多年分批建设而成,设备型号众多,新旧、功能不一,这给教师的操作使用带来不便,部分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老化。另外,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软硬件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教学设备的损坏,如教师课后不关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电脑USB接口使用不当、不会连接笔记本电脑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及成本。

2.教师多媒体课件应用理念陈旧

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理解不到位,多媒体课件多以ppt为主,在使用中缺乏合理的互动,相关教学理论和理念滞后。作为内部因素,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现实中,不少教师由于未进行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从而缺乏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多媒体软硬件系统及相关教学理论掌握不够,虽然认识到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但用起来力不从心[2],造成在课件使用中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多以ppt为主,使用中不重视教学策略,缺乏师生与生生互动环节,仍然以满堂灌为主,缺乏合理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关系理解的缺失。

3.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质量不高,缺乏有效整合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中媒体使用单一,科学性、教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缺乏有效的整合,总体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质量不高。设计制作作为影响多媒体有效应用的主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件时,缺乏相关理论和策略支持,仅凭平时的经验和主观认识,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课件就是ppt讲稿和提纲,没什么技术含量。从以上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课件设计制作时更多关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对课件的教学策略、艺术性和技术性方面不够重视。这表现为课件布局、颜色、字体不统一,内容呈现结构混乱,课件中大多以文字为主,动画视频交互设计很少,有的仅是教材的搬家,没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这让学生感觉课件内容凌乱没头序,不利于其对知识的认识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不熟练,缺乏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处理加工能力,媒体应用单一,缺乏合理的可视化表征,有的课件兼容性差,运行不够稳定和流畅。

四、对策与建议

1.在注重多媒体教学环境合理规划建设的同时,重视运维管理的投入

对于高校相关部门来说,在规划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时,应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与可拓展性。设备功能不宜太多,系y不宜太复杂,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便于管理和维护,易于用户掌握和学习使用[3]。另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不应只重视初期的规划建设而忽略后期的维护和管理,由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多年分批建成,早期建成的多媒体设备已经老化或性能过时,尤其是话筒、投影机和电脑等设备。学校应根据每学期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运行状况,有计划的分期分批投入经费及人力对相关设备及时进行升级改造和优化。

2.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表面上是教学呈现方式的改变,实质上却指向教学理念、方法和设计层面的革新[3]。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有赖于教师对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贯彻和引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科教学与技术的整合能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对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4]。在培训策略上,①要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培训,更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培训[5];②要激发高校教师成长的动力,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动态化、常态化和终身化[6];③由于考虑到高校教师忙于科研与教学,可开发相关培训内容的微课程或选取相关的mooC课程资源,以便于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采用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3.注重教学理论的应用,提高课件设计制作质量

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有人将之归因于课件应用方式问题,但本质在于课件设计过程中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加工的考量,仅仅成为教材的翻版或者是教师教学讲解过程的脚本[7]。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①不仅要保证课件教学内容的正确性,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件内容的呈现方面,要考虑课件的艺术性设计,以进行知识的表征和有效传播;另外,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是能否保证课件实现上述设计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课件流畅性运行的前提;②在课件设计时应注重相关的教与学理论,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迈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以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多媒体课件设计应在这些理论的支持下,注意内容的结构化、可视化、简洁化设计,从而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总之,只有把握了人类学习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4.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教师多媒体教学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要设计制作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需要广大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和投入。为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应用,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处或教师发展中心可牵头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激发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如制定多媒体教学基本规范,以规范指导多媒体的教学行为,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可参照传统教材出版资助政策来制定多媒体课件资源的数字化出版,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大赛,奖励获奖的教师,并在职称评定上、教学成果认定上给予一定的肯定等。总之,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应用少不了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推动。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8.

[2]王玉明.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J].大学教育,2013(8):28-29.

[3]宋述强,钟晓流,许俊华.低碳时代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系统集成与技术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29-31.

[4]杨南昌,刘仪辉,刘晓艳.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其质量提升路径分析――基于教师、学生和教学督导的实证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5(6):99-105.

[5]谢志昆,谢娅萍,杨得耀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回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59-62.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9

1.多媒体的教学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有三个主体参与其中,其中有教师、学生还有课件书本。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技术的提高以及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学校课堂上的整体要素也随之跟着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工作强度太大的缺点,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整堂课讲解的知识总量,为同学们知识的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信息技术既为了信息的来源提供了渠道,也为了信息对学生们传播提供了载体,所以多媒体承担的是将知识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们,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了教学的进展提供了便利。

知识的演变十分曲折,从古代的象形文字用龟壳进行发展到印刷的发明减轻了很多文人的劳动强度,再到电子媒介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便捷快速的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就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将知识通过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们,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甚至视频等方法。这么多信息的表达方法就是为了刺激学生们的各种感觉系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最终目的与传统教育相同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英语这门学科,属于语言类学科,所以进行死记硬背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语言练习,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所以加入一定的高新科技成分更能迎合学生们的口味,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策略的制定

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有很多种体现的形式,有的是通过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不断的迎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还有一种是通过教学目的的改变,改变教学目标则是使同学们在目标明确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同学们学习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

英语教学策略的制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学生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点在哪里,迎合孩子们的学习本性进行设计课程,那么同学们学习的同时会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由此可见,教学策略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初中英语这门学科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方法还有教学的各种措施的合理利用。其中各种措施中就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学的策略大多老师都是以这门学科的教学理论,为主要的教学依据通过各种手法综合展现给学生们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储备。策略教学法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老师在对这门学科知识的讲解过程进行变换,但是最终目的是不变的。而从信息的发展传输角度来说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

(1)以学生为主要目标进行考虑,进行教学策略的分析设计。在整个策略的设计中,学生是以最重要的一份子进行参与的,所以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学习氛围的构建,老师则是以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份子进行参与的。

(2)尽量提升教学环境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因为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并且这又是一门语言性学科,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量营造出一个英语环境,这样对学生们学习英语会很有帮助。

(3)互动性原则。因为英语语法与我们母语的语法不太相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听别人怎么说在进行模仿,比如语气语调和语感。我们可以和同学们进行对话,多多进行互动这样对英语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3.多媒体环境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多媒体和教学进行结合这一试验对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还有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一种教学环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也成功规避了传统教育的部分弊端。可以让学生们在更加真实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并且,学生们的学习与发展也表现了学习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方法实施的满意程度。所以如何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对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出发,将枯燥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化描述出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出于自己本身对知识十分渴望的态度进行学习,使学生们在积极开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成长。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篇10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abstract】applicationofmultimediamiddleschoolbiologyclassroomteaching,mustintroducethemultimediaonteachingdesignfactors,makeitdifferentfromtraditionalteachingdesign,bothreflecttheadvantagesmultimediaintheteaching,andavoidtheinterferenceofmultimediaintheteaching,soastomakethemultimediabetterserviceandsubjecttotheclassroomteaching.

【Keywords】multimedia;Highschoolbiology;theteachingdesign

在应用多媒体的生物教学中,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视听化、形声化、直观化的功能优势,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生物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随意性较大,很难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甚至会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如: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模糊了原本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不突出、缺失了恰当的教学方法等,丧失了应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应用多媒体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研究。

一、整体性大视野确立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学方法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方法步骤,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反馈的一种计划性操作程序。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虽然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介入了多媒体,使得课堂教学容量大、信息广、视听效果强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以整体最优化的大视野来处理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这个根本性目标。

并非应用多媒体的生物课堂教学都能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基本素质,否则就是应用了多媒体,也是无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最优化这一目标的。例如"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内容,教师如果不能很好掌控教学的话,即使用了多媒体,学生也只会当作看了场"动物(或生物)世界",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多媒体素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并适合学生的。因此,生物课堂教学也不是每课时都能应用多媒体的,需要根据教情学情的实际来分析与研究。教师在设计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时,无论是教学媒体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从整体上确立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反之就会弱化教学目标,难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大量应用多媒体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适当,只有把握应用时机、重点处强调、难点处使用,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教学实效。比如"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笔者在一个班级,从"光合作用的发现"到"光合作用的过程"大量使用多媒体,以至于重难点不突出,且过多的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有鉴于此,我把多媒体课件进行剪辑,重新设计成了不到10分钟的片段片,并去掉解说由我伴讲。然后在另一个班级进行教学,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制作,虽然多媒体应用的时间短了,但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实践表明,恰当和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是获得最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保证。

二、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和确定

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过程有着支配和指导的作用,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根本,也是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在多媒体生物教学设计中,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功能进行优化选择。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拼凑,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合。例如:生物绪言课的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生理功能课则用多媒体对抽象、较难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像呼吸作用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等生理内容,针对性的多媒体应用,既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和信息的密度,又扩充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时空。

三、多媒体生物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确定的,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媒体生物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生物教学目标,调控教学各要素包括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之间的关系而制定的生物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在多媒体生物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时,教师应着眼于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最大限度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