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前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3:03

绿色化学前沿篇1

1.景观的动态性。这一特性主要是针对列车乘客来说的。伴随着铁路的线性运动,窗外的景色像一个滚动式的画卷一般,将途经的城市、乡村、农田或高山水域,接连不断地展现给车内乘客,形成一个无限延展的时快时慢动态场景。随着场景的不停变换,它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引导空间方向感、满足人际交流、营造特定氛围等。

2.景观的层次性。针对乘客来说,随着列车的行驶,乘客眼中的景观被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并且三者迅速转换。往往远景被当作背景而存在,中景是能被旅客清楚欣赏和识别的景观,近景由于车速过快而引起视觉模糊无法辨认。所以铁路沿线景观针对乘客来说,是变化的、大尺度的、具有一定层次感的大体认知。而城际铁路都是以高架铁路形式修建,乘客竖向观赏角度较大,视点较高,能够清晰地欣赏到铁路沿线景观绿化的平面构成和低层屋顶设计。对被高架铁路穿越的城市空间来说,其层次性还应包含竖向景观的层次性,周边居民在欣赏其铁路景观时,感受更多的则是高架桥及附属空间自下而上的竖向景观层次感。

3.景观的流畅交融性。铁路沿线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线性景观空间,加上城际铁路在不同地段设置的站点出入口广场开放景观,这条线又完美流畅地串联了城际铁路沿线空间及站点广场,犹如一串绿色项链串了若干珍珠一般,具有良好的景观交融性。随着铁路的运行,静动相结合的流畅感,也为城市增加活力和魅力。4.景观的瞬间体验性。针对旅客来说,车窗外的沿线风景是受车速、座位和视点高低及视域范围影响的瞬间体验性。列车在出站低速行驶时旅客可以拥有较大的观赏视角,对景观的信息接收也较为完整,快速行驶时,旅客视角变窄,只能欣赏远景,或视野内较为突出标志性景观。针对铁路周边的居民来说,则不受瞬间体验的影响。

二、郑开城际铁路简介

郑开城际铁路又名郑汴城际铁路,全长约57.4km,沿途经郑州市、开封市,全程设置站点13个,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全程单程运行时间半小时内。铁路自郑州东站城际场引出,沿金水东路、郑开大道南侧,东至开封宋城路站。郑开城铁列车全线使用电力牵引机车,是无污染、零排放环保铁路。郑开铁路全线与郑开大道平行,紧邻郑开大道南侧,全程96%为高架地上铁路,站台。铁路沿线用地性质西段多为商业金融用地,中段为商业及住宅体育、行政办公用地和混合用地,东段以混合用地为主,全线每间隔5km规划有生态绿地及公共绿地片区,作为郑汴产业带沿线建筑密集区的生态缓冲带。本文认为郑开城际铁路沿线适宜依托该生态绿地及公共绿地片区打造具有郑汴一体化特色的景观。

三、郑开城际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原则

(一)环境整体协调性

铁路沿线景观设计要与沿线用地性质及用地现状及环境相结合,协调控制规划。郑开城际铁路沿线有城市、郊区、河流、农田、绿地、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等,他们相互制约、渗透和影响,在景观设计上应考虑沿线绿化平面构成、线形、构筑物的色彩、造型、风格等与周边环境协调。

(二)地域文化特色性

地域文化特色是区别不同城市特点的最基本的特点,这要求城际铁路不仅在铁路工程构筑物的造型景观设计上要融入地方特色,其沿线各个节点的景观设计也要与各个地段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相协调,通过蕴含地域文化特色的周边建筑、构筑物、植物群落、公共绿地、自然风景的设计来展现沿线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三)景观生态性

城际铁路沿线景观不但是连接两座城市的景观廊,也是联系两个城市的生态廊,在设计时必须以生态优先,植物选择应适地适树,物种应丰富,多土壤微地形,适当结合广场等硬质景观,合理保护利用沿线植被、水系和文化历史遗迹。

四、郑开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建议

(一)结合沿线生态绿用穿插设计

与周边用地环境相协调。根据环境协调性这一原则,依照郑汴产业带整体规划,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将生态绿地与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工业绿地相结合延伸渗透,形成铁路沿线绿道。

(二)融入郑州中牟开封三城文化特色

与站前广场结合,形成链式景观带。开封为八朝古都,郑州为商文化的发源地,郑开城际铁路连接了两个历史古城。中间的中牟为郑汴产业带核心区,是现代工业产业为主的纽带,作为分隔,也作为过渡,联系两个历史文化沉淀厚重的城市。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应考虑融入三地文化及特色,并适当结合站前广场,形成一链连交通,一链展发展,一链穿历史的景观格局。

(三)把握好沿线景观尺度及体量

合理规划铁路沿线景观视廊。铁路沿线景观由于铁路的高速,以乘客为对象的特点,应结合沿线公共绿地或生态绿地设计大尺度大体量景观。根据许姝(2012年)研究,当列车以200km/h速度行进时,乘客的最短视距为18m,针对乘客设计的铁路沿线景观带宽度宜大于18m,且景观重点宜在18m外;获得清晰的物体印象界面的最佳视距是90m,界面长度是131m,所以建议沿线景观带的建筑物界面长度应控制在130~150m[2]。以周边居民为对象应结合街头绿地、桥下附属空间、建筑前广场,设计较为丰富的中尺度和小尺度空间,弱化高架桥对周边整体空间的破坏。铁路沿线景观视廊是乘客能够透过车窗欣赏到窗外景色的视线通廊,建议郑开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应结合七里河、运粮河等自然河流,与铁路垂直或相交的道路来规划景观视廊,应结合城市规划,在视廊尽端设计具有城市识别特色标志建筑物、景观构筑物或绿地景观。

(四)要合理进行沿线建筑景观设计

形成有特色的建筑色彩、材质、风格及夜景。由于处于产业带中间,铁路两侧建筑较多,类型有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学校、写字楼、工业建筑等。为了沿线景观应在合理规划建筑界面长度的基础上,规划统一协调具有区域特色的建筑色彩,高度、材质及建筑风格,并且规划沿线夜景,为夜晚乘客带来美妙的视觉体验。另外,桥下构筑物的色彩风格和夜景也应纳入沿线景观规划内容,为周围居民提供优美的可识别的桥下空间。

(五)结合地形及植物景观设计

降低铁路沿线噪音,美化天际线。沿线植物及地形设计除了能形成地域特色外,还能降低铁路沿线噪音。植物选择宜以本地树干高大宜成活的乔木为主,适当结合常绿乔木,形成高架铁路桥两侧的绿色屏障,落叶植物建议采用杨树、银杏、刺槐、楸树,常绿植物建议采用雪松,青杆等。建议在铁路沿线绿地进行带状起伏地形设计,结合高大乔木,能形成列车在树丛中穿梭的美景,乘客也能欣赏到高低起伏的绿色树海景观。

五、结语

绿色化学前沿篇2

关键词:集聚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集聚外部性;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Usingstatisticaldatafrom285citiesin2003-2012,thispaperstudiedtheeffectofagglomerationeconomicsonChineseCities’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usingspatialeconometricmodel.theresultsshowedthat:(1)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growthwasdrivenfirstlybytheimprovementoftechnicalefficiencyandfrontiertechnologyprogressandthenchangedbyfrontiertechnologyprogressalone;(2)Jacobsexternalityhadpositiveeffecton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theeffectofmaRexternalityandporterexternalityon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wasnotsignificant;(3)maRexternalityalthoughpromotedtheimprovementoftechnicalefficiency,butdidnotpromote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thiswasbecausethetechnicalefficiencydeteriorationsuppressed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growth;(4)Jacobsexternalitypromotedthefrontiertechnologyprogress,andthroughtechnologicalprogresssignificantlypromoted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growth.

Keywords:agglomerationeconomics;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agglomerationexternality;Spatialeconometricmodel

1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集聚经济是指由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所带来的劳动力共享效应、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和本地市场效应等外部性收益,而集聚外部性是决定集聚经济的关键性因素。集聚外部性是指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在同一地区的空间集聚而产生的外部溢出效应,并且与市场竞争程度密切相关。产生集聚经济的外部性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maR外部性,二是Jacobs外部性,三是porter外部性。

国外学者对集聚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早期研究。部分学者认为专业化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显著(Henderson,2003[1];martinetal,2011[2]),也有学者认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影响程度不同(marrocu,2013[3])。philipp(2013)[4]研究认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随着中国产业集聚过程的不断深入,国内许多学者也对集聚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柴志贤(2008)[5]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有利于行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多样化集聚有利于部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竞争效应总体影响较弱。覃一冬等(2013)[6]研究发现maR外部性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作用不显著。范剑勇等(2014)[7]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对tF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多样化集聚作用不显著。

不过上述文献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时,仅考虑了资本、劳动、期望产出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约束,而没有把能源与环境要素融入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有可能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偏误(李伟娜等,2014[8])。鉴于此,Chungetal(1997)[9]提出了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对存在能源和环境约束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李婧等(2013)[10]基于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低碳转型绩效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因素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中国低碳转型绩效做出较为乐观判断。因此,讨论存在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上述文献在研究集聚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时,还忽视了地理距离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事实上,知识和技术的空间溢出不仅局限于本地区,还会波及到周围地区,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呈衰减局势。Fischer等(2009)[11]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研究发现欧洲区域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在300km范围内显著。但是大多数研究仍将地理距离处理为一个“黑匣子”,从而掩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对集聚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将地理距离引入分析当中,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对集聚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而言,本文尝试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1)本文引入环境和能源约束来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以反映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性变化;(2)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引入地理距离分析集聚经济对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机制。

2模型建立、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2.1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

其中,表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表示城市集聚经济的外部性、外部性和外部性,分别为地区效应、时间效应和随机扰动项,和分别为空间滞后系数和空间误差系数,反映了城市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代表空间权重矩阵,反映了城市单元之间的空间联系,本文以城市间直线距离的倒数作为权重。表示控制变量。

2.2变量说明

2.2.1被解释变量: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参考沈可挺(2011)[12]的方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计算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投入变量、期望产出变量和非期望产出变量。相关指标及数据处理说明如下:(1)资本投入:本文参考李婧等(2013)的做法采用永续盘存法对资本存量进行了核算。(2)劳动投入:本文采用各城市年末就业人数来作为劳动投入指标。(3)能源投入:本文采用各城市全年用电总量来度量能源投入。(4)期望产出:本文采用各城市GDp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同时以2003年为基期对各城市历年GDp进行了平减。(5)非期望产出:在已有文献中,对于环境污染变量的选择具有较大弹性。李婧等(2013)采用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李伟娜等(2014)采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本文选取了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排放量三个指标作为非期望产出。

2.2.2核心解释变量:集聚经济指标

其中,为城市中产业的就业人数占该城市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城市就业人数的比重,为城市的工业企业数目,为城市的工业增加值。

2.2.3控制变量

(1)市场潜能():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市场潜能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参考刘修岩(2007)[13]的度量方法来衡量各城市的市场潜能。我们预期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作为其变量。我们预计其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技术关联和知识溢出影响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年度实际外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我们预期其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显著的提高生产要素的流通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本文采用城市道路人均占有面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变量。我们预期其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3数据来源

本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划分的19个行业分别计算2003-2012年每个城市的专业化指标、多样化指标和竞争程度。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原则,本文最终选取了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2013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年),并且对个别城市所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

3测算与回归结果分析

3.1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我们采用maXDea软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发现:(1)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除2006~2007和2008~2009这两年有所降低以外,其余时间段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意味着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整体上保持了良好态势;前沿技术进步指数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意味着在理想状态下城市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在2006年之前处于改善阶段,但之后却一直处于恶化阶段,这意味着虽然理想状态下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现存技术水平与理想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2)前沿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技术效率改善在2006年之前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之后技术效率恶化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意味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前期的技术效率改善和前沿技术进步共同驱动逐渐改变为由前沿技术进步单独驱动。

3.2回归结果分析

空间面板模型采取SaR模型还是Sem模型,可以通过比较两个Lagrange乘数及其稳健性来选择。相应的选择标准是:如果Lm_LaG比Lm_eRR更加显著,且Robust_Lm_LaG通过显著性检验而Robust_Lm_eRR没有通过检验,则选择SaR模型;反之,则选择Sem模型。本文对模型(1)-(12)经过检验之后均选择SaR模型,并且经Hausman检验,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整个过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估计结果见下表2。

从模型(1)-(4)可以发现,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作用不显著,这表明Jacobs外部性是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这说明在更加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当中,企业不仅可以利用互补产业和上下游产业的关联需求有针对性的创新和生产,还能充分利用周围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高素质的人才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模型(5)-(8)可以发现,maR外部性有利于技术效率改善,而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技术效率变化影响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专业化集聚可以为企业效率改善提供专业化技能劳动力和数量品种繁多的中间投入产出品,同时还能创造有利于专业化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创新环境;另一方面,专业化集聚还有利于专业技能人士面对面交流和学习,从而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吸收,企业可以在“干中学”和“用中学”当中不断提高技术效率水平。但鉴于技术效率恶化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专业化集聚还没有达到通过促进技术效率改善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从模型(9)-(12)可以发现,Jacobs外部性对前沿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前沿技术进步影响作用不显著,这表明Jacobs外部性是前沿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而且鉴于前沿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贡献,这意味着Jacobs外部性通过促进前沿技术进步有效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从控制变量来看,市场潜能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一个地区拥有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关联效应所带来的货币外部性将导致该地区获得较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一致。超出预期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显著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于生产加工、品牌代工等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并没有产生显著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

4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集聚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前沿技术进步共同驱动逐渐转变为由前沿技术进步独自驱动;(2)多样化集聚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专业化集聚和产业内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不显著;(3)专业化集聚能够促进技术效率改善,但没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恶化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前沿技术进步,并且通过前沿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主要启示有: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激励,以消除低水平的技术复制和模仿,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向激励和生态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当中,积极培育和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不断发挥其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3)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鼓励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产业集聚,积极发挥其成本节约效应、规模递增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4)加大对城市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充分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努力消化和吸收其高新技术来推动自身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HendersonJV.marshall’sScaleeconomie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3,53(1):1-28.

[2]martinp,mayert,maynerisF.SpatialConcentrationandplant-levelproductivityinFrance[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11,69(2):182-195.

[3]marrocue,paciR,UsaiS.productivityGrowthintheoldandneweuropean:theRoleofagglomerationexternalities[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2013,53(3):418-442.

[4]philipp.agglomerationeconomicswithConsistentproductivityestimates[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13,43(5):751-763.

[5]柴志贤,黄祖辉.集聚经济与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3-15.

[6]覃一冬,屈炜怡.知识外溢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Dea的经验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4):56-62.

[7]范剑勇,冯猛,李方文.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世界经济,2014(5):51-73.

[8]李伟娜,徐勇.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基于中国2001-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软科学,2014,28(5):5-10.

[9]ChungYH,FareR,GrosskopfS.productivityandUndesirableoutputs:a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approach[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7,51(3):229-240.

[10]李婧,朱承亮,安立仁.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5):167-182.

[11]Fischermm,Scherngellt,Reismannm.KnowledgeSpilloversandtotalFactorproductivity:evidenceUsingaSpatialpanelDatamodel[J].Geographicalanalysis,2009,41(2):204-220.

绿色化学前沿篇3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建议

1工程建设成效

珠防林体系是一项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的建设工程,对梧州市的抗御洪涝灾害和减轻旱灾,增加森林资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996年梧州市珠防林工程开始启动,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唤起了人们对造林绿化工程的关注。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梧州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期工程,梧州市完成珠防林工程造林39800hm2;二期工程,2001~2010年,梧州市珠防林二期工程共完成任务约17866.67hm2,其中造林任务为7000hm2,封山育林任务约为10866.67hm2。2011年珠防林任务约为333.33hm2,现已全部完成。2012年珠防林任务为333.33hm2,现正在实施。

2主要存在问题

2.1沿江造林绿化水平还较低

绿化林带不完整、绿化树种单一、局部地区乔灌草搭配不合理、重点地区绿化档次低、景观绿化视觉效果欠佳、森林文化内涵贫乏等。沿江造林绿化现状已不适应人们对沿江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更高要求。

2.2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根据《广西年鉴2010》统计,广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800000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2%,石漠化土地面积约2333333.33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这些水土流失地区和石漠化地区80%的面积位于西江流域。

2.3森林质量总体不高

项目区森林绝大部分为集体林,经营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低产低效林居多,优质林较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生态功能较差的人工林多,生态功能较强的天然林少等。

2.4造林绿化用地难落实

沿江1km范围内非林业用地占较大比例,沿江两岸10~20m范围内岸线的农业用地也较多,而且部分农用地甚至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或甘蔗主产区。非林业用地大部分是集体和个人所有。利用非林地来造林绿化涉及部门多、群众多、征占用难度大、费用高。

2.5建设资金缺口大

根据相关规划估算,广西珠江流域植被恢复工程需要投资几百亿元,而实际到位资金不足50亿元,财政资金只有约2亿元。由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很难完全实施。

3三期工程必要性

3.1林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变化。(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建设。(3)广西正携手泛珠各方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4)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打造林业强区的战略决策。

3.2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要求

(1)维护珠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的根本要求。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径流量占珠江径流量的72%,珠三角地区年约200亿m3的总用淡水量中,70%的淡水由广西提供。自2004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已连续6年遭遇严重咸潮袭击,咸潮倒灌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严重,已经从农业、工业等行业扩大到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成为威胁珠三角地区用水安全的特大隐患。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咸潮倒灌问题,关键是全面加强珠江流域造林绿化,提高区域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减少西江流域水土流失。因此,加大西江流域造林绿化力度,改善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迫切。

(2)加快构建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的关键。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战略部署,广西正加快构建“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强西江生态建设,保护好西江生态屏障是打造西江经济带的重点领域之一。西江沿江防护林是加快构建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防护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威胁和影响西江航运,影响沿岸建材、电力、冶金、糖纸、化工等循环经济型产业及现代物流、商贸等产业健康发展。而目前西江沿岸造林绿化状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绿色运输通道”的要求。要构建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还需要大力加强西江沿江造林绿化。

(3)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打造林业强区的现实需要。“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抓手,而河流绿化是“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重要内容。西江涉及范围广,生态区位重要,社会关注度高,是河流绿化的重点区域。打造西江千里绿色走廊,有利于推进梧州市造林绿化工作。梧州市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林区和木材综合加工基地,全面推进沿江造林绿化工作,能够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优质后备资源,符合当前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和林业经济发展规划。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的新的历史起点,造林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已成为梧州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西江黄金水道造林绿化工作,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防护效能,是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长远规划,是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和重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4工程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4.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沿江造林绿化总体属于公益事业,首先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强力引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同时,沿江造林绿化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局面。

4.2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

造林绿化要与地方珍贵树种、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经济林等产业发展相衔接,尽量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根据不同地段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强、防护效能好且经济价值高的树种。

4.3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

选择典型地段尽早启动实施造林绿化试点工作。通过建设高标准的示范点,探索不同区域、不同航段、不同立地类型的成功种植和管护模式,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4.4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对生态区位重要、水土流失严重的航段,必须实行集中时间、集中资金、集中力量优先造林绿化,优先治理。对地方政府重视,群众基础好的地域优先推进。近期立足打造沿江千里绿色走廊雏形,中长期重点巩固和提高造林绿化成果。

4.5坚持投资多元化,收益社会化的原则

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沿江造林绿化财政补助制度,整合部门资金,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鼓励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沿江造林绿化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造林绿化投融资体系。造林绿化经济效益主要面向沿江造林经营主体和沿江群众。

5工程建设应改善的几个建议

5.1完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工程

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经营,将科学经营生态公益林作为提高生态公益林的主要发展方向,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强化中幼林的抚育、加强低产林改造、加快林种结构的调整,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梧州市生态公益林管理特色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

5.2积极实施西江黄金水道绿色走廊工程

打造西江千里绿色走廊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要精神,林业部门作出的庄严承诺。要通过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新造林等形式,打造森林城市、建设森林生态城镇和绿色村庄,全面提高西江黄金水道沿岸森林覆盖率,增强西江流域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切实保护和发挥好梧州市山青水秀的生态品牌和优势。2012年规划在苍梧县、藤县、万秀区、长洲区、蝶山区的西江沿岸两旁山体安排新造林约1333.33hm2,低产林改造约333.33hm2,封山育林133.33hm2。

5.3进一步完善交通沿线的绿色通道工程

随着梧州市的“五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一条黄金水道、一条输汽管道”为交通网络的立体交通大格局的相继开工或竣工,交通通道沿线举目所及,不少的荒山荒地、疏残林和火烧迹地呈现在通道两旁。加上现有的国道、省道、县道等交通便利的两旁山体,由于火烧、乱砍滥伐、违章开采等行为,造成林相稀疏,严重影响梧州市的对外形象。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退耕还林和珠防林工程的实施,把通道沿线两旁可视范围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和疏残林地营造以阔叶林为主的混交林,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防火和水土保持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公路沿线经济果木林的抚育管理,建成高产优质的示范经济林。还要将公路沿线的乡镇、村庄、道路列入组织群众造林绿化的新重点,结合新农村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和林木种苗、花卉等特色生态产业,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乡村绿化。2012年计划安排各县(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山上造林约14666.67hm2,建设村屯绿化示范43个,通道绿化6km,城镇绿化50万m2。

5.4做大做强梧州市林业产业

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计划在全市约775733.33hm2商品林地上实行林种结构调整,建设以桉树为主的约133333.33hm2纸材林基地;以良种马尾松为主的约333333.33hm2脂材用林基地;以大叶栎为主的约66666.67hm2的中纤人造板材林基地和八角、肉桂、油茶、中草药材约133333.33hm2的香料香精基地,使林木培育成为全市林产林化行业的绿色原料车间。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高新科技龙头企业,在全市形成“中纤人造板”、“浆纸制造”、“松脂加工”、“天然香料、药材”和“森林生态文化”5大产业群。

5.5我国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

集体林为10元/667m2·年,国有林为5元/667m2·年,明显过低,达不到调动林权所有人管护的积极性,破解不了梧州市河流、公路两旁的公益林保护的最大瓶颈,建议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与当地林地租金持平的水平(如30元/667m2·年)。

5.6探索国家财政购买生态公益林

组建国有生态公益林,探索林场从事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路子。

5.7探索珠江流域跨区生态补贴机制

比如珠江下游地区财政补偿上游地区用于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

6结语

梧州市通过珠防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的建设,不断增加全市的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态功能。按照规划,到2020年梧州市将建设以桉树为主的约133333.33hm2纸材林基地,以良种马尾松为主的333333.33hm2采脂林基地,以大叶栎为主的133333.33hm2人造板材基地,以及133333.33hm2八角、133333.33hm2玉桂香料林基地。争取早日实现森林覆盖率达77%,打造“生态城市、林业强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前沿篇4

关键词农村;绿化现状;存在问题;布局;对策;浙江温岭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东南和西南三面濒海,陆域面积920km2,呈“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貌特征,海岸线长317km,辖5个街道、11个镇、833个行政村,人口116万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

温岭市属于中亚热带沿海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湿适中,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22℃,年平均降雨量1672mm。温岭市曾因新世纪第1缕曙光的照耀而闻名全国,如今新农村绿化建设同样令人瞩目[1]。这里城乡时见花围绿绕,城镇像公园,村庄像园林,沿路沿河林带纵横,千里平畴林网如织。

1农村绿化现状

通过高标准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市农村绿化成效显著。根2002年调查,全市森林覆盖率35.0%,农田林网控制率93.4%,主干公路绿化率95.6%,主要河流绿化率94.5%,一线堤塘绿化率95.2%,村庄绿化率28.8%。温岭市相继摘取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浙江省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桂冠。

1.1村庄绿化建设

村庄绿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民生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村改造、村庄整治成片连线,成效凸显,新村建设整体推进,亮点纷呈,这是温岭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显著特点。行在温岭,绿树掩映的道路将一座座城镇、一个个村庄连接起来,星罗棋布的“新村”精舍连绵,绿地如茵,村镇泛绿意,环境爽心田。通过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全市村庄绿化面貌较大改变,至2008年,全市取得省级绿化示范村14个,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54个,温岭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已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村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1.2道路和河道绿化建设

为改善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道绿化建设,相继完成了104国道、林石线、泽坎线、大石一级公路、泽太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金清大港等高标准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通道景观,构建景观生态屏障。

1.3农田林带林网建设

结合河道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利用了本地区河网密、机耕路多的自然地形,建设了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农田林网。

1.4沿海基干林带建设

温岭地处沿海,受台风危害较严重,常有村庄房屋被台风摧毁,建设牢固的海岸生态屏障是维护新农村生态安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通过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沿海地区初步建成了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为农业丰收和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效的生态屏障。

1.5山体林相改造

从2005年开始,启动了6666.67hm2生态景观林建设,通过人工造林、补植、封山育林等措施,全市林相明显改善,已初步形成了阔叶林为主、生态景观兼顾的复合林分。

2存在的问题

2.1绿化资金短缺,农村土地资源紧张

建设新农村需投入大量资金,单绿化建设每村就需资金5万~10万元,而全市绝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根本挤不出多余资金搞绿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紧张,绿化用地难以解决。土地问题是发展农村绿化的瓶颈,特别是村庄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建设,涉及土地多为一家一户的承包地,难以协调解决。

2.2农村居民绿化意识不强,缺乏技术人员,各地发展不平衡

由于部分村民绿化意识淡薄,对绿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常有破坏、阻遏的行为出现,制约绿化发展。由于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科学规划和适地适树,盲目选择树种,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重草坪轻乔木;同时,树木日常管护技术缺乏,往往造成种树种“零”,年年种树不见林,绿化档次难以上水平。全市各地发展不平衡,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滨海、大溪、箬横、泽国和松门绿化水平高,坞根、温峤相对落后;地域发展不平衡,重道路绿化轻房前屋后绿化。

3发展目标

从温岭市社会经济情况和自然条件出发,其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百村绿化、千里绿廊、万亩绿地”工程为抓手,组建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现代农村绿化新格局。

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比现在提高1%以上;主要公路、河流、塘堤绿化率分别达到98%、96%、97%以上;省县道两侧山体的林分郁闭度达到0.7以上;农田林网布局合理,控制率达到96%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25个,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70个,温岭市级绿化示范村300个。

4布局

4.1条带状绿色长廊工程

绿色长廊工程包括公路、塘堤、河流3个部分。温岭市境内主要公路为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大溪段、国防公路林石线、省道泽坎线、大石一级公路、泽太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等。这些道路两侧都种上了护路林,有的种植档次比较高,道路中间配有绿化隔离带,道路两侧乔木加色块,而且绿化树种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体现温岭乡土绿化特色。目前道路绿化主要任务就是绿化带的修复,一些道路两侧由于人员活动比较频繁,出现绿化带破环现象,要及时进行修复。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是温岭市塘堤的一条绿色屏障,自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来,温岭市沿海基干林带不断完善,全部泥质海岸线披上的绿装,形成了沿海岸线的一条绿色腰带。特别是2006年营造的东片和东浦防护林带,林相复杂,集景观和防护效能为一体。东海塘围塘区块内绿化工程将在今后实施,主要选用耐盐碱、抗风强的适生树种。境内的主河道金清大港麻车到滨海出口将进行河道改造,在完成河道拓宽后现已进入沿江绿化景观工程建设,绿化规划总长度为27km,总面积为225hm2,届时将打造温岭最高规格的护岸景观林带。

4.2网格状农田林网工程

农田林网建设主要集中在温岭市平原村庄,主要围绕村庄绿化工程,开展农田林网建设,主要树种选择乡土树种,以乔木为主,灌草结合,乔木以达到70%为宜,如水杉、落羽杉、山杜英、桧柏、紫薇等,林网最好能形成网格化的绿化局面[2-3],并且把整个村庄的中心村以绿色包围起来,每个林网控制面积一般在20hm2以内。

4.3连片状山体绿化工程

山体绿化工程主要集中在沿主干道两侧山体绿化及部分火烧迹地造林。对林分较差、郁闭度低的山体进行补植造林,对郁闭度高且林相单一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对火烧迹地进行人工造林,主要以阔叶树种为主,目的是营造多树种、多层次、抗害强的林相结构。

4.4星点状村庄绿化工程

全市村庄绿化意识和村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一部分村庄绿化建设热火朝天,一部分村庄按兵不动,坐村观望。一部分经济实力、村班子绿化意识强的村庄,抓住温岭市村庄整治和百村绿化的大好机会,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工程,采用乡土树种和经济树种为主,极力营造“一村一品”的绿化新局面,让农村居民切实享受绿化带来的好处,从而带动其他村庄的绿化建设,达到全市村村新的环境新面貌。

5对策

5.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绿化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搞绿化建设,必须要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绿化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片面认识,从而提高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利用舆论力量和宣传工具,宣传绿化建设对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宣传方法灵活多样,涉及面要广,内容要丰富,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4]。

5.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村庄绿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必须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目标考核,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要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于义务植树运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5.3广筹资金,增加投入

每个村庄的经济实力有限,大部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温岭市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在财政支持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全市所有村庄的建设问题,需要寻找出路,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以便建设更完善的村庄绿化体系。

5.4落实政策,解决用地

绿化用地的不足,紧紧制约了绿化建设,要搞绿化,必须解决绿化用地问题。目前,村庄绿化用地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的自留地,要落实租地绿化的优惠政策,给村民真正的绿化实惠。

5.5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要提升村庄绿化品质,就要坚持科学规划、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做好绿化作业设计。同时,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把好整地、种植和管护等技术关。

5.6注重管护,巩固成果

绿化成果能否巩固和发展,关键是管护工作有没有做到位,一方面要做好管护工作宣传,提高村民绿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落实好管护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6参考文献

[1]柳希来,奚小华,林雪锋,等.浙江温岭城市森林建设实践——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耀的地方[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16-19.

[2]马东跃,李晓储,黄利斌,等.无锡新农村绿化建设及模式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13-15.

绿色化学前沿篇5

论文关键词:河谷平原,节约型用地,公路绿化,设计,探讨

1、实地背景

1.1通道绿化需用土地

仙居县建成通车的公路全长669km,35省道途经河谷平原地带全长75km,国防公路途经河谷平原全长约20km,这二条公路沿线需绿化的地段全长约95km。若按通道两侧5m(公路边沟以外地段)计算尚需绿化用地95hm2(1425亩)农用地,若按10m计算尚需绿化用地190hm2(2850亩)农用地。再加上台金、诸永高速公路、县道、乡道的绿化,全县因通道绿化征占用农耕地数量较巨大,无形中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1.2农业用地

35省道从东往西途经福应和安洲街道、官路镇、田市镇、白塔镇、皤滩乡、埠头镇、横溪镇和湫山乡。国防公路仙东线、仙清线,从南往北途经步路乡、安洲街道和官路镇。35省道和国防公路成十字型贯穿仙居东、南、西、北四方,诸永、台缙高速公路也成十字型贯穿仙居东、南、西、北四方。河谷平原地带是仙居人口的聚居区,人多地少十分现实。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征占用土地面积较多,目前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50m2,个别乡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00m2。

1.3农村居民对土地的依赖性

虽然台州市是全国属经济较发达地区,但仙居又是浙江省欠发达县。在家务农的农民对土地十分看重,寸土寸金理念较强,对土地的依赖很浓。在土地征占用过程中也曾发生暴力冲突,政府与民群的关系较不和谐,在某种程度影响了政府的召感力、凝聚力和公信力。

2、省道(国防公路)绿化设计理念

2.1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用地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及相关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满足公路绿化、美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公路边沟外侧绿化带宽度宜控制在5m以内,遏制10m以上宽度的绿化用地。

2.2尊重农民意愿以示人文关怀

目前公路沿线绿化多以租地形式来解决,在租地问题解决后应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当地村风民俗,体现人文关怀,多种吉祥树种及花果类。农民喜欢的他们会精心管护,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1]。

2.3尊重自然

省道、国防公路均穿越于河谷平原地带,途经地类多样,有多年积水的沼泽(含冷水田),卵石滩、水稻田、旱地、果园、毛竹(早竹)林地等。设计结合自然、遵循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理念。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尊重和维护生物多物性[1]。

3、公路沿线绿化设计

3.1路肩至边沟的绿化

从路肩至边沟可绿化的宽度约2.5~3m,因其由土石堆积而成,土体较疏松,水肥条件较优越,可选用樟树、水杉等树种,株距4m,在株间栽植日本樱花、夹竹桃、木槿、石榴、紫薇等花灌木。樟树、水杉苗高2~2.5m,带土球,土球直径35cm以上。全冠栽植,摘除樟树叶片90%以上,每个小枝条留1-2片叶子即可。日本樱花、夹竹桃、木槿、石榴、紫薇苗高1.2m以上,带土球或裸根。栽植时间:2月下旬-3月上旬,栽后浇足定根水。形成乔、灌、草相结合,春、夏、秋三季均有鲜花点缀。该设计景色艳丽动人,更富主体感,又能给人一种整齐、刚毅之美[2]。

3.2冷水田、(沼泽地)绿化

35省道官路段边沟外5m内处,石井、官路、田垟等村均有冷水田、低洼易积的水稻田或鱼塘分布。全长520m,因其地下水位过高形成烂田、冷水田,鱼塘因养殖之需终年蓄水。因此宜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枫香、桤木等树种,苗高2m以上,地径粗3cm以上,裸根苗或带土球,土球直径35cm以上,按2×2m栽植配置。冷水田在少雨时段,积水排除后再栽植。鱼塘水放干后栽植,栽后再蓄水以便鱼的养殖[3、4]。栽植时间同上。适当剪除过密处部分一级侧枝,但不能截顶截干。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栽后成活。

3.3旱地绿化

35省道边沟外5m内地段的旱地,全长340m,有的地块已有早竹(雷竹)、果木分布。根据承包者(经营者)的意愿,可选用毛竹、早竹、石榴、樱桃、桃树、梨树、枇杷等树种,发展笋竹两用林和果木经济林。

3.4水稻田绿化

35省道边沟外5m内地段的水稻田全长2000m,可选用樟树、深山含笑、桤木、桂花、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地下水位不高的水稻田,在做好排水工作的前提下亦可选用毛竹。栽植配置、栽植时间、苗木规格、苗木处理等同上。

4、自然功能的期望

35省道官路段全长2860m,从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出发,充分利用公路边沟外5m内地带的植被资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在不同地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冷水田、鱼塘的沼泽、浅水森林景观。旱地的果园、竹林景观。水稻田的乔木林景观。路肩至边沟的春、夏、秋色艳丽动人,更富主体感,又能给人一种整齐、刚毅之美。不同植物群落的不规则交替出现能增加对比性,可产生步移景换,景色各异,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人们的美感体验[2],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视觉享受。

5、讨论

(1)公路沿线绿化应遵循节约型用地理念,沿线绿化不是营造大片的森林,只需能满足公路遮荫,创造沿线步移景换,景色各异和良好、愉悦的视觉效果即可。这样可节约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留得方寸土可供子孙耕,缓和农民与政府的矛盾,提高政府的召感力、凝聚力和公信力,同时又显示人文关怀。公路沿线绿化从路肩到边沟再加上5m的绿化地段,则公路两侧的绿化宽度各为8m左右,基本可满足公路绿化、美化需求。

(2)保留公路两侧边沟外5m范围内的现有植物群落,并加以改造利用,补栽农民喜欢的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因地制宜,选用能与当地立地环境和谐统一的物种,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降低绿化成本。

(3)公路沿线绿化乔木树种宜采用全冠栽植,常绿阔叶树摘除90%以上的叶片,剪除过密处部分一级侧枝,带土球栽植,可缩短绿化建设期。乔、灌、草合理配置,草本植物可自然形成节约绿化成本,栽植后浇足定根水提高成活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新洲,芦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30-133.

2、游彩云,梅拥军,森林景观资源美学构景原则初探[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380,415.

3、吴道圣,张光星,冯黎灵,耐水湿树种在水库消落带(滩地)造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08年4月第2期57-58.65.

绿色化学前沿篇6

一、园林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自2001年开始迅猛发展,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内因,即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要求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二为外因,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使得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快速增长,各级政府对园林环境建设的投资保持了持续增长,其中园林绿化投资占到35%以上。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1年的163.2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14.86亿元,年增长率高达21.11%。据((201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2011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8万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2平方米。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已分别达到38.62%和34.47%,有18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31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

至此,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园林行业的施工技术、施工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人员素质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在各种不同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项目建设,并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但是欧美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随着“地产新政”的实施,房地产开工项目受到重大影响,影响到园林企业的项目签约率,且在房产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房产商降低设计成本和绿化成本,使地产园林的风险性加大;而市政园林项目实施,一般需要企业前期垫资60%以上,有一定的财务费用,除此之外,市政园林回款期大多在3年以上,服务对象又是各地政府,回款风险大,从长期来看,财政不可能持续向市政建设倾斜、市政建设资金也不可能持续向园林倾斜,因此,市政园林市场增速应该会有所回落。园林行业在市政项目、房产项目外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应该提上企业业务承接的日程。

二、我国海洋经济的背景情况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海洋经济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海洋产业,包括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本文由收集整理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12个;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海洋信息服务业等;第二类是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服务业等。

我国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拥有6500多个海岛,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积极优化临海工业、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的旅游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素质。在滨海湿地、三角洲和海岛等特殊海洋生态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推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都在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大型工业园区方兴未艾,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和辽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等正在渤海周边地区全面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浙江省连岛连陆工程等正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兴建,在东南沿海地区已规划和正在建设的有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的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区以及广西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等,海洋区域优势凸现,海洋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三、海洋经济为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建设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对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2、产业背景

普遍认为,海洋产业的界定应以一次相关为标准,即资源相关原则,其范围除了包括主要活动在海上,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产业外,还包含了直接为上述产业提供商品或劳务,能及直接利用上述产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的产业。2002年许长新在《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探讨了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问题。他认为海洋产业由于本身从属于国民经济构成,对经济的关联分析至少得有两个层次:一是海洋产业范围内,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分析;二是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内其他产业的关联影响分析。因此作为对沿海城市进行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建设的园林行业与海洋产业也具有关联性。

3、园林行业与海洋经济的联系

我国海岸线长度、大陆架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均在世界排名的前10位以内,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海岸线长达32000多公里,海岛达6500多个,沿海滩涂达2万多平方公里,港址达160多个。在沿海的11个省市,海洋经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各地对海洋经济发展都相当重视。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相继获批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新成立的舟山群岛新区,在整个沿海地带,从北往南,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些海洋经济区的建设都对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美化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大量的形成了滨海盐碱土,如何在滨海地上进行美化环境,是对园林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4、天津滨海新区园林绿化实例

“十一五”期间的各地滨海城市大建设,如天津滨海新区是发展成天津市重要的生态宜居型海滨港口城市,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为滨海新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天津滨海新区濒临渤海,海岸线153公里,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该地区由于其特殊的退海成陆、地势低洼、土壤普遍盐碱的地质状况,加之冬季干冷,夏季干热的气候条件与水质问题严重对植被选择、栽植和生长的限制很大。为了更好的美化环境、营造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新区将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绿化1259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各类绿地803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456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围绕打造公园绿地景观,构建交通干线绿色廊道和实施以湿地为主的绿色板块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以河道、路网构成的绿色廊道、以公园为主的绿色组团和以湿地为主的绿色板块构成的生态园林架构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生态园林架构。这些基础建设为园林行业发展带来了具大的契机。

绿色化学前沿篇7

微凉的海风吹走了夏日的烦躁,带来阵阵清凉,滨海公路两侧清爽的绿色更是令人倦意全消。

双眼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绿色,期待着,前往那绿意盎然的胶南。

初夏的胶南,有种薄荷般的清爽质感,清新怡人,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便是胶南的绿。

休闲・绿道

如果最近前往胶南,你会发现,原本的滨海公路两侧有宽度不等、品种单一、辅助设施功能性弱的绿化带,新建的绿化带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除种植原有的黑松等树种外,还选用美国红枫、紫叶李等观赏性强的树种。为了向国庆献礼,胶南在对滨海公路进行绿化的同时,还在沿海一侧绿化带中建起长约13公里的自行车休闲专用道――“绿道”,这是青岛市首条、也是最长的一条自行车专用道。这条自行车道始于靠近开发区的灵山卫,路经海水浴场,终点在靠近胶南大珠山风景区石门寺,骑自行车沿滨海公路可以一直骑到大珠山。全长约19公里的“绿道”采用新工艺、新科技的“高承载透水艺术地面”,是集科技、生态、绿色理念为一体的新型环保铺装系统。这一系统具有高透水率、高承载力、吸尘降噪、安全环保及艺术装饰等诸多优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自行车道不仅充分考虑将其融入绿化带中,让骑者体会人在绿中游的感觉,还在自行车道的起始点和沿途路段设立停车场、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让行人在骑行的同时有休息的空间。想像一下,近处是绿丛、远处是碧波蓝海,一路风景的骑游之旅,该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宣居・绿城

除了滨海公路,胶南还重点对城中上海路、泰薛路和西外环路等4条进出胶南主要通道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绿色生态走廊。除滨海公路的“绿道”,在上海路也将出现一条专用自行车休闲道,其长度超过16公里。

全长8公里的上海路,横穿了整个城市,道路两旁被深深浅浅的盎然绿色点缀着,这条以绿化改造为主的马路,其绿化宽度在城市里是很少见的,沿路走来,各种绿色中还增加了许多便民、亲民的娱乐设施、健身器材、球场等等,这使得“绿道”不仅视觉美观,更加实用,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休闲娱乐健身多功能的绿化大道。

和其他城市相比,你会发现,胶南绿化最大的特点便是,绿量大、绿积率高,覆盖面广,像滨海公路、上海路这样的绿化街道,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有;其次,胶南绿化十分讲究层次规划,注重生态效果和生态配给,格局鲜明而立体;不仅山东省青岛市的首条从城市到景区沿途的“绿道”设施完备,胶南整个新城规划水平也比较高。

胶南景观绿化的效果处处可见,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胶南城区主干道,几乎做到“一路一格调、一段一景观”,形成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景观大道。茂盛浓密的林荫、修剪整齐的植被、洁净的马路……除了滨海公路、世纪大道、上海路、海滨五路、人民路等漂亮的街道,最令人流连的是文化路,这里绿荫如盖,茂密的法国梧桐遮挡住炎炎烈日,滤出清新,穿行其中,感觉洒落身上的阳光像是跳跃的精灵,随着光影闪烁来回。

在胶南的老城区,由于绿地少,只能结合旧城改造对有限的绿地进行升级,增加观赏型植物,增加绿地面积。此外,胶南市对所有国道、省道及农村干道,全面实施屏障式绿化,形成一条条绿色生态长廊。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紫甘蓝的栽植,胶南从过去的“四季常青二季有花”发展到现在的“四季常青四季有花”。

此外,胶南还专门对城市的河道进行景观规划,借鉴潍坊打造河道景的成功经验,专门聘请专家对市内5条河道进行治理改造,不久的将来,5条综合生态、休闲、绿化、景观的城市景观河道,将为胶南增添新绿。

生态・绿肺

胶南当地流传着“宁舍8亿收益,不丢一片湿地”的佳话。说的便是胶南对两处湿地的保护性开发。

沿着滨海公路一路西行,便会看到胶南段风河入海口附近的一处湿地,这里原本是一家简易的达到二级排放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靠芦苇生物处理。

眼前的景象不由地令人惊叹:上百只海鸥栖息此处,它们在落潮后的滩岸上时而飞舞、时而觅食……暮色低垂,一片“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诗景致。实际上,当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打造所谓的“黄金海岸”的时候,胶南的城市管理者们没有头脑发热,也没有贪图一时发展之功,他们冷静思考这片海湾、这条优美的海岸线,到底要怎样保护开发。为了保留湿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肺,胶南对其进行保护性的旅游休闲类开发,两处面积共达2.6万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胶南放弃了8亿元开发收益换来的,城市管理者对芦苇地作为生态湿地加以保护,建成中国北方少有的城市湿地景观,于是,才有了我们眼前的这片美丽景色,更有了今天的宜商宜居的绿色胶南。

花园・绿居

胶南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绿化工作,连续十几年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里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截至2010年底,全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7.2平方米,有林地面积达到105.7万亩,森林覆盖率45.9%,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达到6.1亿元――实际上,比这些荣誉称号、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的,是生活在胶南的那份舒心和惬意。

沿珠海路横穿老城区时,你的目光和脚步,总会不由自主地为双珠公园停留。

绿化面积达到16.8万平方米的双珠公园栽植着包括大桂花、大木瓜等在内的名贵树木有7000多棵。犹如城市的天然氧吧一般的双珠公园,碧草铺地、柳树成荫、香花环绕、静谧祥和,硕大的湖面上碧波荡漾,几只野鸭悠闲渡水,周围5个圆形小广场里错落安放着竹椅和石椅,草坪中的道路全部用鹅卵石砌成,这里不仅是新人们拍摄婚纱照的首选地,还是老年人老有所乐的休闲场所,更是儿童的绿色游乐园。

绿色化学前沿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城市设计;道路景观

【abstract】atpresentourcountrymanylargeandmedium-sizedcitiesarefacedwithmanyoftheoldroadreconstruction.thispapertakesshenzhenwestroadshariverasanexample,theoldroadreconstructionofurbandesigncontentanalysis,combinedwiththeengineeringpracticeofurbandesignrelatedtheoryintheoldroadreconstructionofthetheoryinstructionfunctionmakethepreliminarydiscussion.

【keywords】cityroadmodification;Urbandesign;Road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在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设计除了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与技术要求之外,还必须重视研究如何使城市道路成为观赏城市景观的良好场所,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要从城市的自然景观、沿线用地布局、人文环境等条件出发,对道路的线形、横纵断面、交叉口处理、道路绿化、道路空间尺度和界面、路面铺装等城市道路设计要素进行细致考虑。

深圳市沙河西路起于深圳湾口岸,终点至白芒检查站,与宝安松白路相接,全长约14.78km,双向6车道。主要承担沿线后海、深圳湾、科技园、西丽等片区以及与宝安石岩、光明等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对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进行快速转换和疏散。《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已将沙河西路的道路等级由城市主干道提升为快速路,同时也是《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确立的南山南北发展主骨架之一、产业特色走廊、南山景观次轴线之一,所以,沙河西路改造项目应根据城市用地布局、沿线建筑,结合旧路改造设计考虑其中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道路改造设计要求。

2道路交通空间环境的城市设计解读

城市道路交通不仅仅担负着通道的职能,在体现城市环境个性、组织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道路交通设施本身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城市设计从更高更广更综合的立场出发,对城市道路交通空间环境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认识,既考虑交通功能,同时注重对道路交通景观特色与城市环境意象的创造,这一认识无疑有利于形成结构清晰、舒适宜人、丰富多彩的城市环境。道路是城市形象的第一要素,也是形成道路空间、景观的本体性要素。道路的特征、方向性、连续性、韵律与节奏、道路线型的配合及断面形式特点构成了这一要素的基本内涵。在城市景观中,道路交通空间环境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3工程实例分析

3.1道路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的选线应充分考虑地形条件,顺应山丘、河湖,自然起伏弯曲,力争营造良好的行驶视觉效果。沙河西路工程在道路平面设计上,充分对自然条件进行了利用,如在大冲村东侧,利用弯道将道路与河道分离,形成滨河公园,取得了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很好地适应了自然地形地貌。本次改造项目将沿用原沙河西路平面线形,同时考虑到沿线土地利用现状,维持原道路纵断面设计。

图1现状道路线形

3.2横断面设计

根据现场踏勘,横断面设置可按滨海大道-深南大道、深南大道-松坪山、松坪山-留仙大道、留仙大道-九祥岭、九祥岭-白芒联检站五个沿线区间进行设计。其中滨海大道-深南大道、深南大道-松坪山路段道路与市高新区南区、北区相邻,现状道路已按快速路标准设置辅道,并且设置了与人行道在不同标高层的亲水平台,充分利用了大沙河的水体,加之相当规模的道路绿化景观,已丰富了城市景观,设计在上述两路段均按现状保留考虑。本文主要针对松坪山以北至白芒联检站路段加以说明。

1)松坪山-留仙大道

松坪山-留仙大道沿线土地利用有仓储、工业、商业、居住用地,建筑立面无统一风格且新旧不一,以多层建筑为主。沙河西路在这一路段内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规划红线45m。在本次改造项目中,将按快速路标准设置断面,同时结合珠光路口以北大沙河河道向东北方偏移的实际情况,在松坪山-珠光路口路段内延续松坪山以南的单侧辅道断面不对称设置,在珠光路口北为标准快速路四幅路断面设置,并在珠光路口处设置人行天桥。

图2步行道铺装图3步行空间

在这一路段内,珠光路口至留仙大道沿街的商业较为发达,商业建筑外立面形式较为新颖并且统一色调为浅灰色,建筑功能以办公、商住为主。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阶梯式变换,利用这一变化恰好营造了一收一放的空间围合感,地面铺装采用广场铺装形式,并配有花坛,加之人行道外侧15m宽绿化带的隔离,形成了颇具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环境氛围。按快速路标准四幅路断面的形式改造后,这一绿化带的宽度将被减少到5m左右,局部甚至需要牺牲一些步行空间的宽度。为保持现已形成的良好步行空间环境,应在改造后的路侧绿化带种植围合感强的灌木及遮荫、降噪效果好的乔木,并力争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景观。

2)留仙大道-九祥岭

留仙大道-九祥岭沿线西侧土地利用以居住用地为主,两侧沿街建筑立面经统一风格设计改造,均为多层坡屋顶形式,以淡黄色、浅褐色为外立面主色调。现状留仙大道以北至九祥岭,沙河西路为三幅路断面形式,规划道路红线宽60m。在本次改造项目中将标准快速路四幅路断面设置,该路段内支路开口较多,辅道的设置将很好地起到集散周边交通的作用。同时因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应考虑到快路改造后车辆噪音对沿街居民的干扰,如因用地所限无法满足住宅建筑后退快速路红线15m的间距要求,在完善道路绿化的同时应在道路红线一侧设置必要的隔音设施。

道路线位的不可更改性与周边用地开发建设的成熟,使的改造项目应从道路附属设施上多做文章去尽可能地减小矛盾的负面效应。对于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绿化方式的确定、相应隔音设施的设置等都是减少对现有商业、居住环境影响的手段,同时增设和利用现有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不至于因道路等级的提升而削弱沿线居民对向出行的步行交通需求。在道路等级提升后,成功的改造项目不仅仅是带来周边地区可达性的变化,也应该体现在对城市景观的促进以及对现有社区结构的尊重。

3)九祥岭-白芒联检站

九祥岭以北直至白芒村,沙河西路与西丽水库、荔枝世界度假村等生态控制区用地(西丽水库为一级水源保护区)相邻,用地性质导致此类地区的交通出行需求量较小。该路段以通过通为主导,现状沙河西路断面呈现出公路断面形式,为两幅路双向六车道加硬路肩设置。在这一路段的横断面改造形式,应充分尊重现状,利用现有断面予以完善,并在与水库水源相邻路段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工程措施,并禁止运输剧毒物品的车辆通过。规划道路红线宽度75m,双向8车道,两侧设置19.75m的绿化带。在该路段不宜设置机动车出入口,路段应形成以车行为主导大尺寸线型景观界面,以体现自然风光特色为主。

4)道路横断面示意

3.3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作为一个场所空间,其场所的空间(由各种自然、物理设施所构成的三维组织)与场所的性格(由这些自然、物理设施所形成的氛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改善和美化环境,突出城市和地区的个性和特色,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增添城市的魅力。

沙河西路由南至北分别与滨海大道、白石路、深南大道、北环大道、广深高速、南坪快速路(二期)、龙珠大道、留仙大道八条东西向主干道等级以上道路相交。现状共有沙河-滨海、深南、北环三处互通式立交,沙河-广深为分离式立交;与白石路交汇处按规划预留修建立交,为喇叭型立交;与南坪快速路(二期)为互通式立交;与龙珠大道现状为平交路口,规划为互通立交;与留仙大道为平交路口,在地铁5号线修建期间,该路口重新进行了渠化改造。现状立交范围的绿化种植较为完善,形成了立交节点独有的城市景观要素。

3.4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设计是把道路变成城市的标志性道路或旅游风景点的重要措施之一,类似于本次沙河西路这种干线性干道的绿化应结合其横断面和沿线自然条件的变化、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同分段去塑造不同的道路绿化景观。可根据前文给出的几种断面形式具体考虑,自滨海大道-珠光路口路段应充分利用与大沙河相邻的线位条件,营造良好的滨河道路绿化景观;珠光路口-九祥岭路段则应该丰富各分隔带、路侧绿化带的绿化种植,减少快速交通流对沿线居住、商业的干扰;九祥岭-白芒联检站路段则应在规划19.75m的路侧绿化带中运用不同叶色、花色、树型、树种的选用以及草坪、修剪树篱、整型灌木、垂直绿化、大小乔木的搭配使绿化丰富多彩,并可在路侧绿化带中种植隔离林,以形成相对独立的行驶环境。

3.5人行道铺装设计

现状沙河西路人行道砖均为混凝土原色正方形,亲水步行道为彩色方砖并形成波浪花纹的图案。在松坪山-珠光路口路段可考虑延续松坪山以南人行道砖的材料与图案,但原路侧绿化带中设置的步行道道砖建议更换为防滑效果好的机制透水砖;珠光路口至九祥岭路段现已利用建筑后退距离形成了步行空间,沿街商业建筑门前人行道转为机制透水转,采用为广场铺装图案,建议该路段改造人行道转选用亚黑色透水砖横向铺设,形成商业建筑门前步行空间的延续感。

3.6人行天桥设计

图4现状松坪山、九祥岭处人行天桥

现状沙河西路沿线共设有三处人行天桥,分别位于大冲、松坪山、九祥岭。

整体上统一于简洁的桥梁形式,造型都较为新颖,均为钢结构桥梁,给人以通透

的视觉感观,很好地呼应了大沙河沿岸的空间环境。拟在龙珠路口增加的人行天桥与大沙河、塘朗山相邻,又是西丽街道办商业较为发达的路段,应充分考虑现状沿线桥梁的一致风格与周边环境,仍要体现出现代、简洁的桥梁设计风格。

4结语

将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城市旧路改造相结合,作为一种设计思想,在国内部分城市已得到了运用。从实际效果来看,实施道路上的道路使用者,尤其是行人与非机动车等交通弱者,其通行环境均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行权利也得到了保证,实现了交通的安全、通畅、便捷及城市环境美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熊明等,城市设计学――理论框架.应用纲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

3.徐思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

4.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5.任福田,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绿色化学前沿篇9

1、乡土景观的发掘

衡炎高速公路将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相连通。穿行于绵延不绝的山地丘陵、风景秀丽怡人的水库、树木葱茏的森林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许多千姿百态、雄奇壮美的地形地貌风光以及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路线经衡东、攸县、茶陵,到达目的地炎陵,线路辐射周边腹地井冈山和南岳衡山,该区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传说,还有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景观。公路沿线比较有特色的乡土景观主要表现形式:

1.1低矮丘陵、田园风光

路线(K0+000~K17+900、K29+100~K72+300、K76+600~终点)段基本穿行于低矮丘陵和田园之间,丘陵与丘陵之间的垄中分布着平坦的耕地,两侧为起伏的山丘,位于山丘坡脚两层的楼房、长条的青瓦房掩映在翠绿的松杉林中,构成了一幅闲适、恬静的田园风光。该景观的显著特点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与周围松杉林的宁静典雅、朝气蓬勃的环境相得益彰,映入人们视野的是一片和谐、安宁和悠然自乐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景。对于久居喧闹城市的人们将是极富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景观。

1.2峡谷景观

路线经衡东县四峰山、茶陵县云阳山、到炎陵县湘赣边界的大洋山山区;最大海拔高695m,一般海拔高70~270m,相对高差在20~120m,该路段均为峡谷地形,中间溪流潺潺,两岸地势陡峭。自然植被丰富。山岭青翠、物种多样、一路奇险秀丽,景色迷人!

1.3森林景观

路线(K732+200~K76+600)通过隧道穿越被道家视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神仙福地“小南岳”的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因线路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适宜植物生长,因而,沿线植物群落景观结构丰富、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夺目。同时由于长期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溪流,带着哗哗的水声顺着山谷一泻而下,岸边长满树干覆盖着青苔和寄生藤的大树;不远的山头孑然挺立一棵一棵树形优美、红叶满枝的枫香树,好一派壮美古朴的原始生态森林景观。

1.4公路景观

路线部分路段与省道、县道平行和平交,从快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上俯瞰蜿蜒曲折的省道,一排排挺拔整齐的杨树、曲线流畅的公路、公路旁时隐时现的农田、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色彩鲜明的经济林构成一幅幅流动的画轴。

1.5独特的丹霞地貌

路线(K90~K102)从山地中穿行,两岸随时可看见由独特的丹霞地貌为主构成的山地景观,当那造型怪异的、色彩班驳的、千疮百孔的山崖跃入人们的眼帘时,一定会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1.6河流、水库风光

路线(K25~K50)基本沿洣水往西延伸,时而与洣水擦肩而过、时而又与洣水并驾齐驱、时而一桥飞架跨越洣水,随着洣水的缓缓流淌,高速公路的飞速奔驰,洣水河畔的风光不断发生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沿途不时闯入眼中的还有满眼碧透、倒影婆娑的水库风光。

1.7历史、人文景观

路线地处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连通了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革命圣地井冈山和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茶陵的南浦铁犀、秦人古洞、南宋古城墙;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延,钟声不绝。酒埠江风景区被有关专家誉为“西有张家界,东有酒埠江”,区内白龙洞钟乳石千奇百怪,堪称人间奇迹;炎陵县域内让人寻根谒祖的炎帝陵、革命先辈“星火燎原”相关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和故址、“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洞风景区、“巧对佳话”传诵至今的湘山公园等,均为令人无比神往的历史人文景观。

2、乡土景观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公路选线过程中,注重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同时通过景观设计,构建高速公路更合理更优美的环境景观体系。

2.1路线景观设计

线路K0~K15段,选线时考虑不占用农田,减少山地植被的破坏,保持原有的山地丘陵、田园风光的完整性。因此,路线顺应低矮丘陵山脚的走向布置与山丘坡脚、谷地和垭口,不影响农民的耕作出行。同时通过绿化恢复,可基本保持田园的宁静的特点。同时公路保持一定的标高,植物采用开放通透式配置,为行驶人员提供一个观赏山景和体味田园美景的最佳角度,使这段公路成为开放式的观景廊道。

线路K29段穿越处于大滑坡地段的罗家屋场,森林植被茂盛,古树名木较多,为避让和保护它们,线路在此路段调整线形半径使路线恰好从树群中间的真空地带穿过,从而十分有效地保护了自然景观,同时又能欣赏到浓郁的绿色美景。此路段利用弃土将路基加宽,可使行驶人员做短暂停留观赏美景。

线路K25~K50段,随着洣水河的蜿蜒曲折,线路时而横跨俯视洣水风景、时而远离遥遥远眺江畔树影、时而并驾齐驱可驻足饱览洣水的秀丽风光、时而檫肩而过让人只能匆匆一瞥,通过多视点、多角度的变化,将迷人的洣水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此路段可在K25+500m~K25+900m线路左侧沿洣水河畔,利用本地石料垒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观景平台。

线路(K90~K102)两岸山峰此起彼伏、高低错落,为保护特殊的地形地貌——丹霞地貌,线路基本上顺着峡谷和山地坡脚走线,同时调整线路标高,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能使行驶人员在一定高度,从最佳的角度更好的观摩丹霞地貌形成的独特景观。在K99~K100段线路的两侧山峰中选择视野开阔,施工难度小的一座山峰作为观景平台,采用当地石材修筑登山蹬道和木材修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休息亭。

2.2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道路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降低交通噪声。稳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诱导视线,防眩遮光,确保行车安全。因此衡炎高速公路的绿化,应围绕“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主题和“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原则来布置和规划高速公路绿化。同时应注意:公路绿化设计重点应放在主线和路基边坡的绿化;色彩基调以绿色、红色和青色为主,图案则主要采用线条流畅、简洁传统装饰图案为主;绿化工程要进行总体规划,体现经济与实用、绿化与美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沿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在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尽量采用适地适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土质、气象等),结合设计要求及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采用“简单的、淳朴的、自然的”表现手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使沿线绿化景观完全与大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绿化施工的最佳工期是雨季到来前,绿化物种的外形、体量和色彩需注意季相的变化,并注意提高绿化植物的管理水平及绿化工程本身的社会效益。因沿线山区保护动物多,应考虑在野生动物出行频率高的地段,设立动物通行天桥,既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又为公路增添一道风景。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以草坪、灌木和草花为主,选择树形优美的乔木作为孤植树,其余树种作为点缀布置.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同时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隧道景观设计注重洞口形式和进出口的绿化设计。洞口设计主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造型设计,选择洞门结构形态时,还应注意视觉上的相对感及与其它建筑物的主从关系,凸现隧道洞口的美学效应。隧道进出口绿化需满足视觉的要求,缓解明暗急剧变化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另外,洞顶和洞侧植被应与山体植被一致,过渡自然,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2.3房建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与具体设计基本上采用按里程指标控制,沿公路主线两侧基本呈对称方式布置服务区建筑(有时甚至一条高速公路的建筑方案也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造成服务区直接与高速公路相接受公路交通噪声与汽车废气的污染较大,是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唯设计师设计思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若采用上述选址方式往往还会产生新的大填大挖,既不利于发挥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又对环境景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衡炎高速公路正是穿行于山地丘陵、河流谷地之间,自然环境优美,因此衡炎路的服务设施选址,应协调公路建设于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关系,突出体现服务设施的服务主体为“使用者”及周边的居民,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景观,将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入其中。服务区、停车区选择在风景优美,山水俱佳的地方,尽量依山傍水,随坡就势,这样在方便司机停车、加油、休息的同时还可观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

本次在杨林服务区的选址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运用。将杨林服务区定在山地植被丰富,绿意盎然的地段。在服务区的布局上,可以结合服务区的功能特点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或利用弃土人工设计微地形使服务区于主路之间隔离开来,使服务区的主体建筑和停车场等设施尽量布置在公路视线可及范围之外,利用线形自由灵活的减速、加速车道将服务区与主路连接,于闹中争得一块相对安宁、且景观环境优美的服务区。服务区内利用造园手法,将自然景观巧妙的借入服务区,同时利用植物群落和游路的区划,将服务区分成风景各异的绿化空间,使整个服务区山水交融,风景怡人,成为衡炎高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沿线居民居住特征,在房建设计中,应该秉承“历史传承,和谐创新”的原则,尊重当地地域特征和文脉,在建筑造型上,吸收当地民居建筑中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通过对建筑的实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当地文化的深刻挖掘设计出极富地方特色的建筑。采用当地的建材和现有常规建材为构筑手段,巧妙地驾驭材料的质地、肌理,创造性地美化建筑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精心打造绿色的建筑外环境,采用朴素、简约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灵活自由的组合,既达到不同功能建筑之间的融合,又通过组合变化产生强烈的空间感。3、乡土景观对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3.1保护乡土景观有利于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衡炎高速公路沿线自然风光秀丽,因此在沿线的景观设计中应树立面向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最大强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能力地挖掘开发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衡炎高速线路设计和建设阶段已充分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充分保护各种动植物、河流水域、名胜古迹。在特殊路段必要时还适当地修改了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甚至是一棵古树(如K29大滑坡处枫香和古樟的避让和保护利用)。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作为现代化的生态旅游公路,设计为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衡炎路灵活运用多种元素,构筑旅游公路的特色景观环境,使之成为现代化生态环保的时空走廊。

3.2发掘乡土景观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衡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着重考虑公路环境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减少人为雕琢和人造景观的痕迹。在考虑平纵、横断面相结合、填切土方平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做到不仅不破坏自然环境,还能通过对局部地形、物种的调整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不仅考虑到公路线形美观,还考虑到司乘人员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的感受,做到“显山露水”,使衡炎路真正做到源于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从公路建设一开始就应当杜绝乱开挖、乱取土、随意施工、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排水和防护工程应当配合景观设计,视线范围内的截水沟可利用植物进行隐性化处理;道路互通范围内的内侧边坡尽量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坡度普遍放缓,逐步取消违反人性化的圬工防护工程,采用地被植物替代;道路边沟充分考虑保护农田,沿线服务设施、各种桥涵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建议采用本地石材、木材等结构(如木栈道、古城墙等)应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

3.3利用和营造乡土景观为当地人的生活设计

衡炎路景观设计的主题为“回归自然、拥抱绿色”。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掘沿线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征加以利用,由此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适当的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如构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既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在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海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富有节律感、多样性景观、使人心情愉悦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同样也为沿线经年累月生活在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公路周边环境中的当地人,提供一个相对熟悉、和谐的景观。

3.4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

乡土景观是当地人适应地域气候、土地上的自然人文过程的适应的物质形态的表露。利用和回避风的形式、利用和回避太阳光的形式、利用和回避水的形式、利用和回避动物及人流的形式、以及多样化的乡土形式所给人的独特体验都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高速公路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一种理想的景观,无论是没有设计师的、基于经验的前科学设计,或是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代设计,最终都将走向天地、人、神的和谐(俞孔坚,1998,2000)。发掘和利用乡土景观如同掌握最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一样,都有助于景观设计师的作品离理想景观更近些、与自然环境更贴近些、更和谐。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前沿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程,通过增绿提档和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功能和景观效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积极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园林绿化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建成一批规划设计高起点、建设管理高质量的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城市绿化重点实施廊道、公园、街路、防护林、庭院和管护防治“六大工程”。全年计划新增绿地800公顷,新植树木100万株,绿化覆盖率由36%提高到38%,绿地率由32%提高到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2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

(一)沿江生态景观廊道绿化工程——完善沿江沿河廊道绿化体系,构建城市一体化绿色生态网络。推进城区铁路沿线和沿江、沿河绿化景观建设,使铁路沿线和沿江、沿河绿化廊道成为城市绿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计划新增绿地面积409.28公顷。通过恢复建设沿江大面积滩涂湿地,完善松花江沿线水系堤防林,打造沿江滨水绿化景观长廊,突出滨水空间的欧陆风情和生态、和谐的文化内涵。重点实施沿江道外段,滨州铁路桥至北二十道街,总长2500米,占地面积20余公顷的江畔公园绿带建设,打造层次鲜明、独具特色的沿江风景廊道。加强湿地恢复、保护和管理,积极开展河网沟渠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启动狗岛(欢乐岛)、大套子、阳明滩、部分群力外滩退耕还湿、修复保护工程,有效提升湿地过滤和降解污染的生态功能。结合何家沟改造,将南岗区龙橡路北至电影机厂围墙区域建设成何家沟带状公园。结合马家沟河治理工程,充实完善海城桥至文昌桥沿线植物景观建设,提升马家沟河沿岸风景长廊景观效果。

(二)公园建设工程——采取规模增绿举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按照合理布局、重点突出、自然生态的原则,大力推进以城市公园为主的公园绿地建设,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3.17公顷。新建名都体育公园、731遗址公园、群力新区体育公园、金河公园三期、西安世博园园和四季芳洲游园等9个公园(游园),有效改善公园绿地布局不合理和分布不均衡状况,提升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骨干作用。

(三)街路绿化工程——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提高街路绿化生态景观功能。组织开展街路景观绿化、特色绿化和无树(绿)街绿化,提高街路绿化档次和水平。按照景观街路或特色街路绿化标准,对年度路桥重点工程和环境整治街路实施绿化配套建设;对绿量不足的路侧绿地、广场、游园和分车带及缺苗断空的行道树实施增绿补植,使街路绿化达标率达到80%以上。围绕迎宾、旅游会展线路,以打造精品、突出特色为重点,配合中山路、机场路改造工程,建设展示欧陆风情的示范景观街路;以提升城市窗口区域绿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出城口绿化林带建设,对学府路、工农大街、顾乡大街及阿等出城口进行提档改造,建设高标准的景观绿化带;新建改造石头道街、顾乡大街、太古街、红旗大街、保健西路、延福街等15条景观街路;新建职工街、靖宇街、南十八道街等26条特色街路;新建东巨路、学府四道街、通宾街等50条丁香街路,提升街路绿化景观效果。对长春街、汉元街、安埠街等14条无树街采取栽植行道树和摆放移动式树木等措施增加绿量,最大限度消灭断带路、缺株路、无树路。大力实施“增绿添彩”工程,重点推进迎宾、旅游会展线路构筑物、桥体的垂直绿化和彩化建设,有效延伸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景观靓点。

(四)防护林建设工程——城乡绿化同步建设,打造环城生态圈。坚持保护开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城区开展环城(城乡结合部)绿化建设,建立城市园林绿化与林业、农业有机结合的城乡绿化新模式,有效改善松花江沿岸及城区自然生态环境。重点完成道里区长岭湖防护林、道外区天恒山防护林、呼兰区腰堡片林、阿城区金都防护林、金陵防护林建设,打造城区天然绿色屏障,新增绿地面积227公顷。

(五)小区(庭院)绿化工程——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绿色小区(庭院)建设。按照生态功能突出、人文环境和谐的标准,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建设。组织单位企业、部队院校、机关团体、物业管理单位和广大市民深入开展“五绿”创建活动,推动小区、庭院绿化由普通式向园林式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对于新建小区,全部按园林式住宅区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增加树木品种,提高绿化品位;对绿量不足、具备提档升级条件的居民庭院进行绿化提档升级,并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深入开展园林小区、园林单位评比活动,完成市级园林小区(单位)200个,进一步提升小区(单位)绿化质量和效果。

(六)管护防治工程——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高园林绿化管护水平。通过细化养护作业标准,落实市、区对绿地和树木的养护、监管责任,规范绿化养护责任单位作业行为,强化绿化抚育作业质量监管,实现园林行业监管率达到100%,绿化管护企业规范作业达标率达到98%以上;加快推进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进程,在原有基础上,对200条(块)街路绿地实行市场化养护管理,提高绿化管护水平;强化苗木检疫和园林植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管护能力和水平,新植苗木批次检疫率达到100%,疫情测报准确率达到98%以上。坚持生物(鸟类)防治与药物防治并举的方针,采取专群结合、以群为主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区域范围。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召开城市绿化推进工作会议,部署落实绿化建设管理工作。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签订绿化目标责任状,并将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市对各区及有关部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

(二)具体实施阶段。月底前完成春植绿化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论证审批、工程招标、苗木预订、绿化地块、征地拆迁、整治拆除、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5月中旬完成春植绿化任务(完成年度绿化建设计划的75%以上);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垂直绿化和彩化建设,按照建设改造计划组织推进庭院整治绿化、开发小区和路桥配套绿化等综合建设项目;10月至12月组织开展秋冬植绿化建设,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三)总结表彰阶段。召开全市绿化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完成市下达年度绿化建设任务及管理达标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合力推进城区绿化工作

1.组建推进机构。为确保年度目标的落实,市城绿办向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派出指导组,协助推进绿化工作。各区政府、市群力新区开发办及有关部门要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任常务指挥的绿化建设推进机构,并结合实际组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实行目标管理。要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加“五绿”创建、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高质量完成本区域、本部门的绿化任务。

2.合力推进落实。市城绿办负责全市绿化工作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统计汇总和验收考评等工作;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新建公园、新增绿化用地规划;市财政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办理市本级绿化资金融资手续、拨款计划下达和资金监管;市城乡建设委负责城区内河景观段、马家沟、何家沟和信义沟堤岸绿化以及路桥重点工程绿化配套建设;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负责环境整治项目绿化配套建设和机场路、中山路、城区铁路沿线绿化建设;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住宅小区绿化配套建设监管;市水务局负责滩涂、湿地整治工程;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计划内绿化用地划拨和土地性质变更审批;市群力新区开发办负责群力新区绿化项目建设;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下达的绿化建设任务,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区域内相关绿化建设任务。

(二)严格把关,全面提高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

1.创新理念,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园林规划设计理念,高起点规划以突出北方园林文化内涵为主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科学增加植物资源总量,初步形成植物配置合理,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推动城市绿化向景观化和生态化转变。坚持实行重点绿化设计方案专家会审评定制度,专家会审通过的绿化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实施,未经会审批准的重点项目绿化设计方案或擅自改变绿化树种、降低苗木规格等影响景观效果的设计方案不准实施建设。继续开展生态功能齐全和景观效果突出的园林设计优秀方案评选工作,并将优秀设计应用于绿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

2.从严把关,提高绿化建设水平。坚持绿化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行业备案制和三年保成活做法,市重点绿化工程要严格按市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行招投标;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重点工程项目的招标监管,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属地和管理职责对绿化项目进行工程招投标组织、统计汇总和管理监督;按照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改造)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同步验收的规定和绿化工程交接制度,对不符合绿化规划或未达到建设标准的绿化工程,市、区园林绿化部门不予验收;完善城市绿化建设的项目管理、工程监理、质量监督与竣工验收机制,城市绿化建设工程质量要按照《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由市园林绿化质监部门实行全面监督;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要管理到位,强化对苗木起挖、运输、栽植过程的监管,施工企业要严格按照《市城市绿化植树实用手册》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补植的行道树胸径应与原行道树基本一致,杜绝未经驯化的山地苗木直接用于街路栽植,最大限度地提升园林绿化生态和景观效益。

3.精细操作,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进程,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提高作业标准和管养水平。进一步细化绿化管养考核制度及评分标准,实行管养不达标淘汰制;依法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和日巡视制度,加大对绿化管养责任单位的考核力度。完善市、区园林绿化部门双重监管机制、社会监督和行业内部检查评比机制,加强日常巡视检查,深入落实市门前四包责任制相关规定,指导监督管护单位严格按照《市城市绿化管护手册》规范操作,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进一步推进数字城管绿化管理热线联动机制和以群众为主体的自建自管庭院绿化管护新机制,全面提高庭院小区绿化管护水平。

4.严格审批,提高依法治绿水平。开展爱绿护绿宣传,加强日常巡视检查,落实门前绿化管护责任,实行园林绿化部门与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双重监管;加大城市绿线监管、巡查力度,依法实施城市绿线保护,使绿线成为城市建设的“高压线”;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城市建设改造中树木移植、砍伐及临时占用绿地的审批管理,遏制非规划建设项目申报和擅自扩大工程建设范围增加树木移植、砍伐数量及占用绿地面积的行为,严格限制树木移植和砍伐;完善树木移植档案,实行申请单位、施工企业和管理、监管部门责任追究制,坚决查处侵占绿地、乱伐树木和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对违法砍伐树木、侵占绿地的给予严厉处罚。

(三)坚持科技兴绿,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含量

1.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新技术的应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引进和推广科学实用的栽植方式和管护技术,通过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管理和科学施工,有效提高树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充分发挥省内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优势,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2.加大科研技术攻关力度,做好新、优苗木品种的引进、驯化和培育工作。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型绿化,推广节水型、抗御病虫害能力强的绿化植物在城市绿化、彩化中的应用,重点做好山榆、蒙古柞、紫椴、水曲柳、白桦、暴马丁香和花楸等乡土树种的培育和应用,特别是加大优良丁香品种和彩叶树种的研究、扩繁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园林科研机构为主体、林业院校为依托的苗木研发体系,增加绿化苗木品种数量和蓄储量,满足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攻关,积极推广无污染防治病虫害作法。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攻克我市绿化植保难题。由园林科研部门牵头,园林植物检疫部门配合,依托农林院校科研力量,争取科技、林业、财政等部门支持,对光肩星天牛、青杨脊虎天牛、杨干象、白杨透翅蛾、杨柳腐烂病等严重危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研究攻关,并及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抓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完善病虫害疫情监测点位和防治网络建设,推广使用无毒环保型药剂,发挥园林植物虫害天敌的生物防治作用,确保全市无重大园林病虫害疫情发生。

(四)落实资金,切实加强使用监管

1.加大投入,确保需求。按照市、区联动,多元参与,多方筹措的方式安排绿化建设资金。各级财政要根据年度绿化建设任务需求安排资金,确保城市绿化建设工作需要。全市绿化总投入5.5亿元,其中市政府投入2亿元,区政府投入1.3亿元,单位配建和社会统筹2.2亿元。

2.广辟渠道,多方筹资。拓宽城市绿化投、融资渠道,坚持绿化建设的多元投资格局。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办法,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园林绿化事业,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有收益的园林建设项目,努力开辟和利用融资渠道,通过合资、合作、推行股份制等市场运作方式多方筹资建设。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和动员工商企业、苗木生产大户进行城市苗木基地建设,结合城市生态林带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建设大型苗木基地。严格各项绿化收费监管,对收取的绿地占挖费、树木砍伐移植补偿费和树木成活保证金实行审批使用,全额用于绿地恢复和树木补植;住宅小区开发和路桥重点工程配套绿化资金要落实到位,足额、及时投入。

3.按量补贴,确保重点。加强绿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市、区投入资金要同步落实到位,实行绿化建设标准、工程量与投入(补贴)资金同量同步拨付办法,并足额下拨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绿化建设任务。市政府对新增绿地、新植树木实行按量(质)补贴办法,对生态效果突出、特色鲜明的绿化项目实行重点倾斜。其中,新增公园绿地按工程造价的70%补贴,景观绿地按70%补贴,一般绿地按50%补贴;新植树木根据品种规格,常绿乔木按每株100元补贴,落叶乔木按每株70元补贴,灌木按每株40元补贴,绿篱按每平方米100元补贴;垂直绿化按工程造价的70%补贴;景观大道、特色街路、丁香街路、无树街路和公园建设按造价的70%补贴;市建公园按工程造价结算,园林养护设备按70%补贴,园林病虫害防治药费按计划安排。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财政绿化资金投入,按计划及时拨款,对重点绿化工程项目要按照设计标准和工程量所需配比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市、区将签订责任状,工程验收时,对未达到标准要求的不予补贴。市、区有关部门要加强专项绿化资金监管,确保投入资金使用和拨款渠道畅通。

(五)广泛发动,营造全民绿化氛围

1.开展社会宣传,实行舆论引导。采取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辟专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的公益性、义务性和法定性,增强全社会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和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由市园林绿化部门牵头组织专家讲座,通过城管网、园林科技网、绿化快讯等绿化信息快速通道,形成全方位的绿化宣传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