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十篇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十篇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14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1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体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37-02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为达到上述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回顾近年《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实践过程,调阅教研室多年上课后的师生评语及追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反馈信息,结合本学科当前的教学工作状况,广泛阅读他人已发表的教学改革方法和经验,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拟采百家之长,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1大学课程的时间设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专业课程在多数院校都是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年才开始学习,但其内容涉及到许多《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的基础知识,而《高等数学》则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其后几年的课程均很少涉及[2],这样就造成多数学生对一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遗忘,尤其对那些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面对药代动力学部分中大量的公式推导,感到既抽象难懂,又枯燥乏味;另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本身安排的学时就很少,教师课堂上没时间为学生补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学习上感觉困难。因此,建议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召开基础课代课教师与相应专业课代课教师的座谈,明确专业课中需要基础课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进而在时间上两者相衔接,尽早让大学生学习过基础课后,即开始相应专业课的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基础课知识的巩固,也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不必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教育,从而节约教育资源。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本院自从2004年在本科药学专业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以来,全部采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可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制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动画,总体上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节课的“写写擦擦”中解放出来;但从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反馈中也发现不少问题:①个别课件制作的质量问题,如非关键字过多;内容摆放位置不协调;字体大小、颜色对比不合适,动画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减弱,由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部使用powerpoint课件,个别教师甘于居于幕后充当“配音演员”的角色,缺少了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使得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的降低;③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适宜的授课方式,如教材中生物药剂学部分关于不同制剂在体内、体外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多为文字性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以动画对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行生动的演示,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药代动力学部分,由于存在大量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中,采用powerpoint进行授课,同时利用excel中作图及计算功能缩短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时间,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致使公式推导的过程前后无法连贯,个别学生反映课件显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教学应在excel辅助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文献[3]提供的方法“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把握其来龙去脉,放映的课件中只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进行教学,或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④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使部分教师其他方面的教学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制作powerpoint课件,尤其其中的动画需要大量的时间,加上教学中其他教学方式的较少应用,致使部分教师对板书、教案及教学笔记的书写与更新、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应提高对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使之各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

3实验部分的教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是实用型人才教育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操作技能、论文写作和课题汇报的能力。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3.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采用经典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验证以往的实验结果。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课前,教师围绕实验内容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当然,学生也可自由说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验中,学生不一定非要按课本或老师要求去做,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成员不得擅自提前离开,要逐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心得,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实验中的观点和注意事项,对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只要对失败的原因分析的有条有理,同样给予鼓励。

对一些实验前的教师演示性实验,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借鉴文献[3]的方法,实施全程录像,录像中用一些特写镜头将实验操作的难点表现出来,学生就可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操作步骤;另外,学生如果对某一部分不理解,可以对这部分重复观看,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这样就减少了复杂的示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涵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以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i期实验室为依托,把接到的横向课题按实验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科研的一般程序,在学校图书馆或系部电子教室自行查阅相关文献,按照拟定的格式和目录,以其所学尽力撰写研究者手册、实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选择较优者在全班公开讨论,对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其可行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又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受试者筛选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和见证健康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和身体检查等各环节,从参与实验中更清楚地认识受试者的入选、剔除的条件;样本采集过程中,分批组织学生参与受试者的管理、监督服药、样本采集、样本的分离及受试者的监护工作;样本检测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摸索、样本的预处理、进样分析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生成统计报告;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制作幻灯,要求学生随机个别汇报,师生共同评定;最后,要求主要参与者撰写科研论文,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版面上发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论文的写作及汇报,目前已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上发表了“阿奇霉素分散片生物等效性评价”等科研论文2篇;并且学生从幻灯片制作、课题汇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师授课的艰辛,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的出现小瑕疵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经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后,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较复杂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3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从去年开始,本院对药学学生实行导师制培养,就是每个教师都要从班级里随机抽取数名学生,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先把自己的研究情况介绍给大家,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逐渐熟悉研究内容并跟随教师或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实验技术,聆听硕士生的课题汇报,再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下载相关文献,反复研读,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思路和实验方法,然后自己选题或根据教师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知识的交叉,同时学生的热情、无拘无束,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不断激发教师的灵感,为其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4讲授例题与作业设计

药代动力学部分涉及大量的计算,必须通过不断的计算演练,才能熟练掌握各药代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解题思路,因此,例题与作业是课程设计中的必要部分[4]。对于典型例题讲授时应着重于解题思路的点拨;其次,可选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配套的习题集,选择其中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题目进行讲解,也可给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下次上课时,先行提问,再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核工作

5.1理论课的考核

目前对学生的理论课的考核,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闭卷式考试来进行,但闭卷考试因限于考试篇幅和难度的需要,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记忆能力,而考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题目相对较少。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只是片面反映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文献[5]所介绍的半开卷考试的考核方法,一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注重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值得借鉴。

5.2实验课的考核

为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课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内容的回报等,尤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那些表现突出、有独到观点的学生,要求教师应记录在案,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总之,本院从2004年开始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以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今后一定努力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生为本”,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景荣荣,张文祥.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应用案例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80-381.

[3]郭波红,金描真.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08,5(10):91,158.

[4]邹豪,陈琰,鲁莹,等.药物动力学教学实践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3):226-227.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2

创造力开发培养的目标根据生物学科及教材情况,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在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有知识培养目标,也要有明确的创造力培养目标。

如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就一定奋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授新课时,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寻根究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创造力开发培养的途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1)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哺乳动物时介绍“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讲植物的叶时介绍“植物为什么吃荤?”讲激素调节时讲“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2)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蝗虫的口器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蝗虫的取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录像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情境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猫头鹰时给学生讲述猫头鹰夜间捕鼠的小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猫头鹰适于捕鼠的结构特点,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

(1)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总结鸟纲特征时我便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再如,教材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思维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条件反射的建立”这一难点,我就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的。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种子为什么会萌发?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初中学生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常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3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临床药学与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为新药筛选及结构优化、剂型设计、制剂质量评价、临床合理用药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新药申报时必须提供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资料[1]。这门学科涉及药理学、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及数学等多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是整个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2]。十几年来,笔者一直承担着我校临床药学与药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就我校在该课程实验教学实践与改革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以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实验内容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每一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数据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都交代地非常清楚,实验所需的各种储备液、缓冲盐、麻醉剂等溶液均配制好待用,所需的各种玻璃器皿等器材都按相应规格准备好,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实验时只是按部就班,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无法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实验教学模式乏味单调、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以教师授课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3]。这种模式一般是教师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技巧,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实验,机械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依赖教师、不爱钻研、不喜思考,达不到真正地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4]。

 

(三)实验课程评价方式不合理,学生缺乏积极性以往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所占学时比较少,实验成绩在该课程期末总评成绩中占比很低,通常只有10%—15%,此外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以书面实验报告为准,而对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实验中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基本没有考虑,这些都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出现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许多同学认为实验是无关紧要的,只是马虎对付了事,致使经过实验训练后,仍没有正确地掌握基本技能,更不用说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为提高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调整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以往我校开设3个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项目,分别为水杨酸软膏的经皮渗透实验、磺胺甲基异噁唑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和磺胺嘧啶肾清除率测定实验,每个实验6学时,共18学时。由于实验学时过少,为了让学生能完成实验,老师为学生做了充分的实验准备,导致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只是机械操作,实验效果欠佳。目前我们将实验总学时已增至40学时,停掉了磺胺嘧啶肾清除率的测定实验,并在原有的验证性实验中融入研究性实验的设计。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水杨酸软膏的经皮渗透研究或法莫替丁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研究,引导学生查阅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所提出的各种研究方案进行对比,探讨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了1—2套合理而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案来开展相关实验,包括动物实验、样品处理及分析测定、数据分析及处理统计、图表绘制等;实验准备工作亦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还需组织学生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与讨论,分析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总结实验成败原因和心得体会,教师最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点评与总结。我们将综合设计性教学理念引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仅提供必要的理论引导,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此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往上实验课时绝大多数学生很少会去思考实验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这么操作,只是按照老师上课讲述的内容或实验讲义机械操作,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5]。教师针对实验相关内容事先设计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准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数据分析与处理、图表制作等方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按照确定后的可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组织并参与实验讨论,还可就学生难于理解的部分进行适当地讲解。pBL教学法的引入,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以往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采用实验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10%—15%的计算模式,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的书面实验报告这个单一标准来评定实验成绩,这导致许多同学产生了实验课无足轻重的观念,实验报告相互抄袭问题严重。目前我们改革了实验教学考核方式,采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三者综合评分;其中实验预习包括相关文献查阅情况、所制定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讨论时的表现,占总成绩的30%;实验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准备情况、实验操作水平以及实验习惯,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图表绘制以及书写规范,占总成绩的30%;三者综合为实验课的总成绩(满分100)。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实验成绩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提至45%,这一比例也基本符合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实验学时(40学时)在整个课程(85学时)中所占学时的比例47%。这个综合评分制既考察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措施,近年来我们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带教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建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何伟,尹莉芳.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研究,2015,34(08):485-487.

 

[3]程欣,马云淑,陈凌云,等.pBL教学法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能力提升中的探索性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05):700-702.

 

[4]张湛睿,冯锁民,马远涛,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16-118+123.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4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实验是极其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著名的物理学家丁启中曾说过:“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中产生的。”在物理学发展中,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由此可见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在物理基础教育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有效方法。

第一、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而物理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初中学生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新教材就特别重视物理实验,为了让学生走进物理科学的大门,我们就从演示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开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看他们能不能找到答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新奇的实验产生兴趣;用启发性实验培养兴趣;在学生亲自实验中发展兴趣;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兴趣。比如:在学气压时,让学生亲自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很多学生对教材上的这个现象表示怀疑,这个实验很多学生参与后,发现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很难被拉开,做了这个实验同学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真正的科学始于观察”这句名言道出了观察在科学中的作用,同样它也适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十六世纪,年仅十八岁的伽利略从吊灯的摆动现象,发现吊灯向两边摆动的幅度虽然逐渐减小,但是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都相等。伽利略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造了很多医用测脉器。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最简单的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做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物理实验用的各种仪器,首先就要观察仪器上面的各种物理参数,比如刻度尺、电流表、电压表等,都要观察它们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然后才能准确的读数。又如观察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能量的转化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再如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①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再确定电源电压,电源电压应略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②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出“零”刻线及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度;③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和最大阻值;④按要求连接电路前电键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是否滑在阻值最大位置;⑤电压表是否并联小灯泡两端,量程是否选得合适;⑥电流表是否串联在电路中,量程是否选得合适;⑦实验开始时,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重点观察电压表示数,同时观察电流表示数。所以要成功的完成一次物理实验是离不开观察的,每做一次实验学生的观察力就得到了培养。

第三、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每一步发展,都是科学工作者创造性工作和思维的结果。物理学作为新技术应用、新科学创立、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屹立于科学前沿,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正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引线。物理实验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教学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创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通过改变实验目的、改变实验原理、改变实验器材、改变实验条件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更进一步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想象力、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比如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我们改变实验器材,可让学生设计出“只用电流表或者只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方案和实验原理,虽然实验器材改变了,但是仍然可以测出电阻来。这样,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四、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作风。因为实验的操作过程是最诚实、最客观的,用实物而不用言辞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时,是不可能用模棱两可的手法掩盖自己的含混无知。而每一件实验装置都融入了人类的智慧,都无声地传递着物理思想,寻觅到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足迹,反映着人类探索自然的艰难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学生在其中可以受到热爱科学,不屈不挠的科学探索精神的熏陶。此外,严格的操作步骤和管理制度,对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细心、严谨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还是进行各种物理实验,都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所以一定要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甲珉著.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4月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许多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曾多次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推动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实验是物理的灵魂,是物理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物理实验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类比、归纳等手段,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把一些传统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一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演示实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有句话“知识就是力量”广为流传,但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学习,学到的是知识的结论,往往忽略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物理教材不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的结论,而应进行一些创新设计,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困惑、怀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索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大气压强变化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变化,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直至沸腾,然后移去酒精灯,水不再吸热,不能沸腾,水的温度下降,不到100摄氏度,这时让学生用大号注射器插入烧瓶的橡皮塞往外抽气,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时再把烧瓶倒过来,用冷水浇烧瓶底部,水又重新沸腾,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搞好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物理实验教学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习题中的小实验则有利于对知识的验证。其特点和作用不一而足,但都切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易于取材,简单易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紧密结合教材,通过动手、动脑,领悟到物理学习方法的精髓,促进智能结合,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课外小实验,还能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创新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提高创造的欲望。 

 

三、引进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土壤,但也不可低估情感对创新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以转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创新的动力,创新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激情。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颖、奇特的东西非常敏感,有趣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实验,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致,有效地刺激他们的思维活动。因此,在物理实验设计和演示中,要尽可能体现“新”“奇”“特”的特点,如纸锅烧水、烧不死的鱼等等,有趣的现象能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物理世界。在学习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后,笔者设计了一组与鸡蛋有关的实验。(1)液体蒸发吸热。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虽较烫,但可忍受,蛋壳水膜干后更烫,让学生实验并解释。(2)热胀冷缩。刚煮熟的鸡蛋捞起浸入冷水中,冷却后捞起再剥落蛋壳,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很容易剥落,实验并解释。(3)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用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垫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中,把一只去壳鸡蛋,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鸡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中,学生“目瞪口呆”,然后让学生实验并解释。(4)浮沉现象。去壳蛋放入玻璃杯中,沉入杯底,加入食盐,则缓缓上浮,让学生实验并解释。(5)惯性现象。外形相似的生熟鸡蛋各一个,在水平的桌面用相同的力旋转,看旋转的速度是否一样。哪个快、哪个慢,然后解释为什么。这样,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来验证多个物理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翻开物理学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有一段艰辛而漫长的探索过程,规律的确立与形成,离不开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推理方式。探索性的实验,有利于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优秀的思维方式剖析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法拉第日夜辛勤工作,经过无数次实验、呕心沥血,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铺平道路。如何在实验中展示这一伟大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呢?教师首先介绍,法拉第的思想中,确信物理学所涉及的自然界的各种力是互相紧密地联系着的,他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后认为,既然电可以产生磁,反过来磁也应该能产生电。基于这一思想,实验中先引导学生猜想:(1)电和磁有什么关系?(2)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3)猜想:利用磁场可否获得电流?(4)再实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器材,探索获得感应电流的操作方式。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对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紧扣教材,做好实验,同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使之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劂轩.初中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娄进.开发巧妙的物理实验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6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他的知识、技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许多方面综合体现。其中,智力因素包括人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诸多方面,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多数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水平上,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建立哲学方法论与物理方法论的联系。因此教会学生自觉探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则主要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遵循思维规律,把握思维特征,可以使思维活动得以有效进行,学生的创造性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双边活动,应试教育由于以应试为目的,强调死记硬背,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兴趣,为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先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其创造力的前提。为此,我从初中物理绪言教学开始就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各种实验,让学生在亲眼观察、亲自动手操作中质疑问难,产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强烈欲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平日教学中更是时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乐学,建立起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学生才会在物理学习中积极探索,对一些问题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二、精心设问,启迪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创造力培养的主阵地和重点所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创设一些旨在引起创造的物理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才能熊熊燃烧,形成燎原之势。精心设问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以创新的意识,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测密度实验时,我将被测物由石块变到蜡块再变到石灰块,难度逐渐上升,蜡块浮于水面而石灰块又溶于水,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满意的答案。特别是对测石灰块的密度,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引导:

(1)本题关键是测出石灰块的体积,而石灰块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怎么办?学生们经过思考,想出了用不溶石灰块的油类液体代替水的排液法、用薄膜包好后再用排水法等方法测体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进一步引导:用排水法测石块体积是用了水的流动性,若没有其它液体,还可用什么物质代替水?学生们创造性地想到了用面粉、细沙等物质,从而在当年的升学考试解答设计创意题:“糖块溶于水又没有其它液体如何测出其密度”时参照测石灰块密度用细沙之法顺利解答,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在巧思妙记中培养创造力

记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僵化了学生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巧思妙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则能很好地避免这一点。例如,在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我指导学生将其归纳为“看、放、读、记”四个字来帮助记忆,在学习温度计、天平等测量的使用方法时,学生依法类推,也将之分别归纳为几个字来忘记,创造性地记住了枯燥无味的条文。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在将其编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更大”的顺口溜后,学生不但记得牢,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很少出错。在组织复习时,我又采用了列知识树、编织知识网络等先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己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自编习题,应用创新

命题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组织学生在学完某个知识点或某部分知识后自己命题,既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知识,又可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为此,我采用了讲完例题后让学生参照例题自编习题练习,随堂检测时优生给差生命题,在单元检测中出现自编自解题等方法训练学生,使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培养。

五、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发展创新

为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向深入,我们成立了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做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学生、辅导老师四到位,通过组织开展科技讲座、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大胆探索创新,成效显著。

六、改革评价方式,将评价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7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点对于学习物理科时间不长的初中学生来说是重要的。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学生模仿性很强,如果教师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对初中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其创新欲望的体现。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创新教学,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

2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过去做物理实验时,老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调后才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在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实际的行为)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难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研究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其长处是刺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原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联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①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咱们经过什么方法能得出其振幅的大小?②这一实验中咱们应观察什么?怎么样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一样的实验继续来探究这个难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地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所以,用物理实验教学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3应用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创新方法

为从多方面教育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本领,我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各式、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学习噪声后,我组织学生到工厂了解、体验噪声危害,研究噪声的产生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学习能源的可持续应用后,准时组织学生走访了解了普遍家庭的节电情况、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情况,经过实验探究并提出了节电的对策,还制作了太阳能热水器等模型。咱们还会根据教学主要内容准时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部分小制作比赛,如在学习光学后组织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潜望镜。另外还开展了别出心裁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小发明、实验操纵比赛等活动。经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又动脑,刺激引发了斗志,磨练了意志,培养了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创造性能力

一、高中生物的学科特性

作为一门重观察实验的学科,生物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通过生物实验,来研究与探讨生物知识,是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的不二方法。正因为如此,高中生物教学就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性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活动,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探究性学习对于帮助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可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归纳记忆能力。正因为如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其观察、思维、总结能力。观察是所有知识的首要获得方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决定着其生物实验的基础,而动手操作能力则决定了其实验结果,思维能力则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首要条件。

同时,实验操作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内的一项,对于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也有很大帮助。高中阶段初级的实验操作训练,有助于学生打下日后生物学研究的高级实验操作基础。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1.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原则

在以往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属于被动的实验操作者。只需要把学校准备好的全部材料、试剂、工具等在教师的演示下逐步模仿操作好即可。这种方式不容易出现实验失败等情况,但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失去了实验的探究机会。没有经过思维的过程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得到应有的实验结果,只能是意味着学生创新与动手机会的丧失。这种教学也就无法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基于此,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应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实践创新的空间。教师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应予以充分肯定,教师只需把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流程进行讲解,然后按安全原则进行相应的操作注意事项说明即可。把课堂留给学生进行自我发挥,让学生自主研究实验的原理与结论,自

主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操作,让学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而且允许实验的失败与不完美,给学生留了充足的思维训练与归纳总结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回到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在实验全部结束后,进行点评与讲解,让学生明了自己的方法与教师的方法存在哪些差别,实验结果又有哪些不同,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归纳出生物实验中的原理。

2.讲解实验仪器原理的方法

进行生物实验首先就要用到相关的实验仪器,由于其专业

性,教师应进行专项的讲解与操作演练,以便让学生掌握其操作手法,方便在实验中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学生对生物实验仪器的掌握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在实验中得出相关实验结论的程度。

如,在进行“显微镜的构成与使用”讲解中,学生在听明白其构造与原理后,落实到实验过程中时,还是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由于光线过暗而看不到观察目标的情况,当教学中遇到这种状况时,教师没有必要亲力亲为给学生去调节显微镜,而应该让学生首先进行故障排查,再结合教师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其原因。进而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时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显微镜要想观察到实验对象,必须有相应的光源条件。因为所有的物体都是通过反射光源才能被肉眼看到。所以,如果观察不到实验目标,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显微镜中专门用来反射光源的反光镜没能提供足够的光源条件。那应该如何进行调试呢?这时学生就会联想起课本知识中所说的反射镜的原理,把反射镜对准光源,让足够的反射光源通过通光孔,还可以把光源调亮,适当放大光圈,进而更好地观察实验目标。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学生对于高倍镜有着直观的喜爱,认为高倍镜就意味着放大效果更好,分辨率更高,所以相应的对于观察目标的辨别效果也应更好。所以都是直接先用高倍镜观察。这时教师没有必要直接打断学生操作,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很多学生用了高倍镜以后就发现,居然看不到观察目标了,这时教师应利用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引导:高倍镜是意味着更好的辨别效果,但同时,高倍镜的观察面积小,进行观察时的操作调整面积也小,在没有找到观察目标的时候直接使用高倍镜就无法继续观察下去。所以,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先使用低倍镜进行目标寻找,再使用高倍镜进行细节观察。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能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明白了课本上知识是如何得来的,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

入,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也就更浓厚。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授生物实验知识时,应以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去探索与理解实验仪器为什么这样操作、为什么那样操作不对。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抱紧书本,死记硬背,不给学生留下思维与理解的空间。要知道,经过思考与理解后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3.如何讲解实验的设计原理

目前来说,高中的生物课本对于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归纳。而是把其分散于教材的实验内容中,要求教师以自己的理解与讲课方式去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设计原理。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案编写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与发现教材中的潜在信息,设计好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生物实验的设计原理。

如,在进行“物质的鉴定”实验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步骤要领分析,把实验的每一步安排进行推敲,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步骤设计的原理与科学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想。由于物质的鉴定实验总会涉及相似物间的分辨,教师应抓住课本信息重点,引导学生形成设计实验对照组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严谨的对照组设计方法。

三、学生的逆向思维对于创造性能力的意义

只要是做实验,就总会有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重视性,会造成其下意识忽略不同实验操作手法下的不同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缺乏对于异常现象的分析能力。这时教师应意识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成为生物实验教学的重点。

逆向思维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而逆向推导出实验操作与实验步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了学生对于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总结能力。如,在教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如果学生进行实验后所操作的色带并没有很好地分离,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首先,可以让学生从所选取的材料上进行推导,是否是叶片选取不成功,是否叶柄未去掉,是否把较粗的叶脉也一起进行了实验,等等;其次,可以回想实验操作中的步骤是否出了问题,是否忘记剪去滤纸条两个角,造成了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进而造成了实验失败等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提出不同的质疑,让学生再次进行原因的分析与实验的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知识的理解度,也就能提高学生在下次实验中的成功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验操作能力。

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接受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却是既听不懂又想不明白。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因材施教,在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操作。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使用创新手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发挥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向华.试论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最终任务。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事实证明,教师的分析、讲解再别致精彩,也不能让学生形成能力,只有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认真思考,积极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进一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只有三点: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首先,允许不同意见争论,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扬民主意识;其次鼓励,要多用含有期望、鼓励的词语,如:“你真行!试一试,你一定可以的!”;最后引导,要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师要用自身的感情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只是喜欢老师听话的学生,教师总希望学生规规矩矩,学生稍一不听话就不能容忍,往往管的过死,管的过严,限制过多,把学生的创造性给扼杀周期摇篮里了,我们应该看到调皮、好动是学生的本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

“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学生往往比“老实”的女学生更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学生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他么的智能。因此,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学生脑子里成型的东西框框少,对成人司空见惯的东西能冷眼相看,提出一些新观点,虽然有时有些观点被人看来是很不成型的,甚至是荒唐、离奇的。教师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但要积极加以引导。可是有些教师看到学生想问题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或者教材的内容时,就训斥、压抑或讽刺,搞得学生不敢畅所欲言,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教师不能用教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是未来的开拓者,应该更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需要培养的。

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的能力,它是学生认识,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的能力。观察在生命科学上具有重大的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和教室墙上的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很据教材的内容或者重点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插图和挂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教学时生物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才去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创新学法指导,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特别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曾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特别强调创新。

(1)巧设实验陷阱,激发学生创新乐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有意识的设置悬念、创设情景,将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学生才能加的投入精力去关注,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还要有意识的巧设“陷阱”,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如在与学生进行光对鼠妇的影响探究的实验时,教师有意识的将几个同学附近的窗帘拉上一部分以制造“陷阱”,这些同学的观察结果就不同,“明处”的鼠妇多,暗处的鼠妇少,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寻找失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如教材中的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实验时乐此不疲的,如有同学自己设计了探究蚯蚓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他用两只放湿土的瓶子,其中一只加水,另一只不加水,再分别放入几只蚯蚓,结果加水中的那只瓶子中的蚯蚓爬出来了。他因此得出了结论,蚯蚓生活需要空气。经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新技能大大提高。

(3)独立思考体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收集到的信息作出自己的解释。培养学生自觉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运用生物知识的条件,给他们时间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巨大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要用最高层次的思维结果来要求每一个学生。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服务于科学技术发展而生的学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理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学校及物理教师不仅仅要变革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还要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审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初中物理中的概念、规律、理论加以系统化、创新化,使物理学的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进步而服务。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1实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先导,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关乎物理教学效果的好坏,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方式的选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关键,情境教学是较为有效的物理教学方式,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创造特定的教学场景,将物理知识、概念、规律融入其中进行物理教学。例如,针对“凹透镜与凸透镜”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即首先配备一个凸透镜和温度计,而后带领学生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指导学生将凸透镜对准太阳光,使光线在凸透镜表面汇聚成为一点,此时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仔细观察温度的细微变化。通过此次物理实验,学生不仅较好的掌握了凸透镜及凹透镜各自的物理作用,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1.2丰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内在潜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物理知识较为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高,求知欲十分旺盛,学习效果较为理想。随着课程深度的加大及教学内容的增多,物理知识逐渐呈现出系统性、复杂性、理论性的特点,物理知识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的物理学习遇到了瓶颈,物理教学工作很难较好的开展,物理教学收效甚微。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物理教学方式的单一陈旧和物理教学环境的枯燥无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丰富创新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为物理学习提供有益的环境,大力开发学生内在潜力,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教学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并做好角色扮演工作,营造公平、自主、自由、大胆的物理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1]。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制定特色化的发展方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及劣势,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因材施教,创新提问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

1.3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是进行物理学习、改善物理学习现状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进行物理模型抽象、物理知识研究的基础性能力[2]。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于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自由活泼的学习与思考环境,不能将物理问题的解答模式单一化、固定化,而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发散性的思考,从而对物理知识获得全面、深刻的理解及掌握。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基础性知识的反复讲解,扎实学生的物理功底,使学生在深厚知识的保证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此强化训练效果,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养成学生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开展创新活动。

1.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改善物理学习效果、改革教学模式,使得物理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为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服务,彰显物理学科的现实性意义。因此,要改变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物理教学模式,避免填鸭式的物理知识灌输,使得物理学习切实有效。物理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外出开展课外活动,深入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讲解,使学生对相应的物理知识获得更为直观、形象的理解;教师应多多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及物理发明创造,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物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上,而要拓展教学视野,将教学内容运用于生产实践。

2.结语

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学校及教师要从实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丰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内在潜力、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等方面出发,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秦科单位: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