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6:41

体育竞赛策划篇1

关键词: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竞赛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3-0086-06

1研究目的

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竞赛管理体系特指以培养在校大、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竞技体育人才而建立的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为竞赛管理体制是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和谐发展的“推进器”,其机制的有效运行能为各级各类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提供保证。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竞赛管理体系研究no.32013多年来,由于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举国体制”中的专业队三级训练网培养体制的双轨运行模式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在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竞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始终呈现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置管理、单线运作的格局,以及学校业余体育、专业竞技体育、社会企事业群众体育竞赛管理组织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呈条块分割状态。致使中运会、大运会、城运会、青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中的参赛运动员资格难辨,以及专业、业余和一些单项锦标赛级别不清,以大欺小的现象屡禁不止;搅乱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全面性,使各项运动赛事难于按照竞技运动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规划竞赛内容、形式、频度和规模,造成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运动员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照细分的等级标准与同类型、同档次、同级别的对手进行公平竞争。此类问题不但抑制了部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成才,还打击了基层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积极性,阻碍了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奥运时代,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竞赛无形资产的逐步开发与利用给竞赛制度的内外部结构带来相应的变化,使我国原有的竞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本研究以我们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依托,从和谐发展的视角对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竞赛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运动竞赛的效益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功率。

2研究方法与对象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检索了大量有关运动竞赛的网页、书籍、论文、期刊与相关报导。在阅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筛选出8个竞赛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走访了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体育总局竞技司的相关领导和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得到了对某些问题的不同见解。

同时,我们将900份调查问卷发往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江苏、辽宁、安徽、山西、福建、河南等省市体育局和教育厅体卫处的竞赛管理责任人以及省、市、区级体校和体育传统学校、体育试点学校的教练员,回收有效问卷762份,回收率84.67%。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与逻辑分析,重点剖析体育部门所属的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目的竞赛管理体系和教育部门所属的以培养学校业余竞技体育人才为目的竞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通过构建“体教结合”式的新型竞赛管理体制,对未来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进行拓展性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竞赛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分析

3.1.1竞赛管理体制与特征

我国现行学校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是在政府领导下的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其管理机构的“条块分割”型体制。一条是以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为龙头,以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主导,以各省市体育局和单项体育运动协会、体育总会为主干的竞技体育竞赛链;一块是以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为主帅,大学生体协和省市教育厅体卫处为主干的学校竞技体育竞赛网。两部门各自实行“分级比赛,分级管理”的纵向型管理体制。其特征是体育部门的竞赛组织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的优势,围绕锦标至上,鼓励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运动员快出成绩的工作目标,逐渐形成了级别分明、结构稳固、运作高效的竞赛管理体系;教育部门的竞赛管理组织协会化程度较高,但组织体系发展不够均衡,基层协会不够健全。教育部直属的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作为中国大学生体协、中学生体协的常设办事机构,承担了所有全国及国际各级各类学生体育比赛及学生体育相关活动的组织、策划、研究、比赛训练、市场开发等工作,各省市教育厅体卫处和单项运动协会的功能难于体现,相比之下,大学生单项运动协会的运动竞赛工作开展的较为活跃,而中小学各个层面的竞赛组织管理与运作却不够理想,原因在于组织竞赛的人、财、物力都相对缺乏,没有建立基层竞赛组织网络。

3.1.2竞赛运行机制与效益

竞赛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体育竞赛效益。效益是指通过举办竞赛以及相关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和利益。体育竞赛的效益是竞赛目标和功能实现程度的集中标志,是体育竞赛的活力所在,也是竞赛赖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相伴的各类体育竞赛是一个从重社会效益到重经济效益的过程。儿童少年的比赛侧重于后备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养,由省市体育局按项目布局规划赛事,拨款办赛,不同项目参赛频率不等,一般情况下一年比赛1~2次,属非营利性质;青年和成年优秀运动员的一般性比赛,则侧重于运动员队伍的锻炼,多年来各级体育竞赛部门已形成许多常规赛事,如一年一度的锦标赛、冠军赛、巡回赛等,运用竞赛招标制度,在承办赛区和企业的大力协助下举办赛事。教育部门每四年一次的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和某些单项年度锦标赛也逐渐形成了规律。上海市走“体教结合”创新之路,已将学校竞技体育竞赛纳入体育局与教育厅共同管理的议事日程,协同举办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新型人才为目的的各级各类比赛,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收益。目前,具有经济效益的体育比赛还只限于一些高级别、高水平、群众喜爱的热门项目上,多数级别和运动水平不高的青少年比赛,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的投入,这类比赛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对高级别、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而言,经济效益则是衡量办赛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不同项目、不同对象、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体育竞赛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尤为重要,必须在全面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竞赛机制的有效运转。

3.2竞赛管理系统中的各类问题

3.2.1单项协会难于发挥作用

有78.8%的管理人员认为在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管理逐渐向单项协会制过渡的前提下,大部分省市除了足球、篮球等几个有市场的项目外,多数项目的单项协会形同虚设,没有资金,没有专职人员,具体事务仍由省以上体育局一手操办,管办不分的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单项协会难于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独立实体。

3.2.2竞赛体制导向有误,不利于业余训练

有86.4%的教练员反映,省运会与单项竞赛体制没有与时俱进,跟上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步伐;竞赛名次、成绩与培养单位、教练员及运动员自身利益和荣誉挂钩,使得人们更加急功近利,后备人才在打好基础与快出成绩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物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出现了省运会、大运会、青运会、中运会参赛资格混乱,“假引进,真租借,以大打小、以专业队打业余队”等弄虚作假,片面追求奖牌、积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业余训练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

3.2.3运动员注册和人才交流制度不健全

有76.9%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员对现行的运动员注册和人才交流制度不满,认为现行制度不能很好地解决基层训练单位与上级接受单位的利益平衡问题,向上级单位输送了运动员既不能得到相应的奖励与补偿,也不能让其运动员代表输送单位参加比赛。由于人才交流制度不健全,一些交流活动演变成私下交易。

3.2.4竞赛功能单一,缺乏系统规划

有90.3%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员反映,青少年后备人才的竞赛“量少质差”,赛事宣传不够,群众观看和学生参与率低,没有把提高竞技水平的竞赛与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各个层面很好地结合起来,竞赛组织规划不系统不全面,“以赛带练”的系列赛事偏少,竞赛氛围营造不够,不利于后备人才的自信心培养和参赛心理素质的锻炼。

3.2.5竞赛内容不科学,不利于学生运动员成长

有70.8%的被调查者认为,竞赛项目与奥运项目雷同,竞赛内容过于成人化、专业化,没有按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设计竞赛内容。现行的比赛制度要么为普通学生而设计,要么为体校学生而制定,对于体育传统学校和体育试点学校,以及普通大学的优秀体育人才而言,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竞赛体系,造成这类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很少有比赛机会。

3.2.6竞赛影响力不够,难于进行市场运作

有86.3%的管理人员反映,企业赞助商投资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意识不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政府部门对企业赞助商的期望过高、过急,缺乏与其长期合作的政策保障体系,一定程度上将增加企业投资风险,企业投资回报率不能得到保证;其二是青少年体育竞赛项目没有和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相结合,使竞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面小,难于引起体育中介及媒体的关注。

3.3竞赛管理新系统构建与实施对策

3.3.1竞赛管理新体制设计

根据我国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分置的国情以及后奥运时代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趋势,整合体教两部门与社企个体的竞赛资源,将教育部门已有的竞赛组织体系,编入体育部门总的竞赛体系中,构成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联合运作的、由上至下的、非营利性的、新型的以竞赛为纽带捆绑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串联小学—中学—大学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结构链,凡以培养竞技体育运动员为目的的竞赛全部纳入体育部门的竞赛轨道,科学分级、混合竞赛,实行“国家投入+市场运行的纵向分级混合赛制”。竞赛管理组织框架见图1。

1)设立专职体育竞赛管理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有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竞赛工作涉及体育、教育两部门中多个单位,管理的跨度大,需要相互配合,协同运作。在体育协会组织中设立由省市至社区、乡镇的专职体育竞赛管理机构,履行相应的体育竞赛管理职能,负责日常赛事监管工作,统筹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事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负责文教的官员牵头,体育、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和赛事运作机构负责人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竞赛中出现的问题。

2)明晰各部门职能,强化管办分离。为避免相关职能部门的“交叉”、“错位”或“越位”,必须强化单项协会功能,由单项协会负责赛事的组织运作、裁判培训、竞赛招标等工作,做到权责明晰,对竞赛的主办者和承办者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作出明确规定。在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下,按市场规律实施竞赛的计划。

3)加强信息采集交流,建立竞技体育人才档案。各级单项协会竞赛管理组织中,必须配备竞赛信息处理员,专门负责区域内竞技体育人才竞赛成绩的采集、整理、归档、上报、公布等工作。

4)研究竞赛功能,提高竞赛分级与竞赛内容的科学性。组织相关专家对不同项目竞技体育人才的成长规律和训练竞赛规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科学地进行竞赛分层和竞赛内容设计,增加比赛频率,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参与竞赛的热情,提高各级学生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

5)注重法规建设,完善检查评估制度。随着体育竞赛产业的兴起,依法治赛的观念日益增强,针对使用禁用药物和裁判员不公正执法这两大顽疾,体育行政部门不但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还要加强竞赛举办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明确执法程序,建立有针对性的竞赛评价体系,做好各级赛事的检查评估工作,把竞赛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提高办赛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6)改革青少年体育竞赛形式,扩大竞赛影响面。打破现行青少年体育竞赛专业化、成人化格局,以挑战赛、对抗赛、大奖赛、等级赛等形式将运动会办进学校、社区,增加竞赛的娱乐性、观赏性、群众性,利用节假日办赛,扩大赛事的参与面、影响力。

7)制定优惠政策,保障竞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虽然投资后备力量体育的公益性程度很大,但只要青少年体育赛事宣传力度大、人气旺,商家们就一定会抓住青少年“爱酷,爱运动”的特点,利用这一广告市场宣传自己的产品。所以协会组织中要有专门负责青少年赛事宣传和资金筹措的部门,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协调与投资者的关系,保证企业赞助商、个人、单位组织投资方能够在赛事中得到相应的回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需要良性循环的竞赛管理系统作保障,而当前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各自运作的竞赛管理体系不但没有使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反而因竞赛导向、制度、资格等问题,影响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此,改革现行竞赛系统势在必行。

4.1.2现行体育部门的竞赛体制是为培养专业运动员而设计的,而教育部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而设置的竞赛管理系统,为普通学生制定的竞赛制度显然不适应学生运动员成长的需要。为此,构建以体育部门为主干的“体教结合”型竞赛管理新体系,设立各级体育协会专职竞赛管理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实行“国家投入+市场运行的纵向分级混合赛制”是本研究的理论创新。

4.1.3新体系的实施对策需要抓住6个环节,即:设立专职体育竞赛管理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明晰各部门职能,强化管办分离;建立竞技体育人才档案;深入研究,提高竞赛分级与竞赛内容的科学性;注重法规建设,完善检查评估制度;改革竞赛形式,扩大竞赛影响面;制定优惠政策,保障竞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

4.2建议

4.2.1完善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竞赛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现行培养专业运动员的竞赛体制应转变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竞赛体制,教育部门抓人才培养,体育部门管运动竞赛,两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4.2.2完善运动员的注册制度和比赛身份的核实制度。积极组织专家研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度和核实制度;加强现行竞赛体制的宏观管理,各项竞赛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同类竞赛体系内的衔接,又要考虑到不同竞赛体系间的连接,使各项竞赛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健康成长。

4.2.3充分调动政府、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学校竞赛资金的来源渠道,将学校体育竞赛与社区体育、乡镇体育竞赛结合起来,共同运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郑婕,杨桦.“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新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229-231.

[2]张凤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8(2):69-71.

[3]谷云峰,程.我国30年高校“体教结合”的演进历程与发展构想[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22.

[4]胡剑波,汪珞琪.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77-79.

[5]张运亮,赵志强.从“体教结合”到大举国体制下的“体教分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47-50.

[6]牛云杰,闫民,等.新时期“体教结合”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44-46.

[7]潘前,陈伟霖,等.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25-27.

[8]杨烨,倪京帅.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竞赛组织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28.

[9]邱伟昌,等.上海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7(2):22-27.

[10]陆作生,周爱光.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法律规范[J].中国体育科技,2007(3):9-12.

[11]王朝军,赵均,纵凤侠.奥运会承办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研究[J].体育学刊,2007(4):19-21

[12]丁勇春.高校体育竞赛的社会化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100-102.

[13]景忠伟,杨新生.对新时期下普通高校校运会模式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5(4):77-78.

[14]李金龙,等.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1):135-137.

[15]武守江.安徽业余体校现行运动员培养体制及发展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2):69-72.

[16]肖林鹏,李宗浩,裴立新.中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回顾与总结[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58-62.

[17]陈榕,潘前,陈伟霖.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4):42-44.

[18]金琼,郝萍,李云.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10(3):63-65.

[19]汤国进,孙任,龚大利.体育院校训练课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指标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1):59-60.

[20]胡莉萍,储志东.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110-112.

[21]汪众淼,周晓东.福建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及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4(12):1-5.

体育竞赛策划篇2

关键词:韩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作用

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是行政权力的掌控者。从政府的职能、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和其特殊的地位来看,只有政府才能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行政权力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推进器,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都有赖于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启动和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也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处理和协调。政府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决定了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用计划的手段来发展职业教育

规划是预测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结果,是为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而作出的全面的长远的计划。它规定事业发展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要达到的水平。所以,规划又称纲领性计划或远景计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未来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作的部署和安排,简单地说,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就是各级政府对未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所作的设想和安排。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在韩国,政府在战后几十年中始终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并根据韩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变化,及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有所侧重地发展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职业教育。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1962年,韩国采取了变“进口替代”为“出口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国际经济循环,大力发展纺织、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韩国政府采取了以发展重化学工业为重点的“出口主导型”新经济战略,把国内企业直接推到国际市场去参加国际间的激烈竞争,韩国各大企业首先感到人才不足,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与此相对应,韩国政府及时调整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先后制定了三个中长期计划,即《职业技术.教育5年计划》(1958—1962)、《科学技术教育5年计划》(1967-1971)、《科学技术人力供给计划》(1973—1981),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职业教育立法的力度,在近20年内,韩国共出台了7部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法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1965年,韩国将对日本的“财产请示权资金”一部分拨给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于1967年、1969年和1975年进行了三次教育借款,将这三次借款的内资34314百万元(韩币)和外资6920万美元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大力兴办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一时期,韩国新建了几百所职业高中,改善了职业高中办学条件,在每个道和直辖市各设立一所实业高等专科学校.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学制5年的职业技术教育,1970年,创设与高中相衔接的2—3年制专科学校。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韩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针对这种情况,韩国改变了重化工主导型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制定了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战略,急需大批较高层次的科技人才。1979年,韩国将各地的实业高等专门学校和初级大学合并成立与高中相衔接的单一体制的专科大学,充实专科大学办学条件,扩大招生名额,1982年后又陆续创建了6所四年制开放大学,并于1982年将广播电视函授大学从汉城大学内部独立出来,设置专科课程和本科学士课程;开始注重培养精英科技人才,1983、1984年,韩国先后设立了京畿、大田、庆南、全南4所“科技高中”,并于1986年成立技术大学,接受“科技高中”的大部分毕业生,这两种学校与1971年成立的韩国技术院一道形成了高中、大学、研究生院一条龙体系,为韩国源源不断输送高精尖科技人才。

20世纪90年代,韩国出现了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现象,尤其在中小型企业更缺。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仅制造业就缺少10—15万技术人员,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韩国政府又及时制定了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其基本目标是:为了适应2000年尖端产业社会的需要,改革高中教育体制,扩大职业高中的收容能力,调整和提高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长期5比5的比率;对没有升人大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改善职业高中的实验实习条件,灵活处理“产学合作”活动,提高职业高中的教育质量。

二、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来管理职业教育

法律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以国家的强制性为保证而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在一切管理手段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极大的强制力。它是任何集体和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职业教育法规,是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和的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职业教育法规是国家行政管理法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国家管理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韩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职业教育。韩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及时根据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教育法规及其相关法规.如1953年制定的《劳动基准法》、1957年颁布的《农事教导法》、1961年12月制定的第一部《职业安定法》、1962年颁布的《农村振兴法》、1963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产业教育振兴法》、1967年1月颁布的第一部《职业培训法》、1969年公布的《科学教育振兴法》、1973年12月颁布的《国家技术资格法》、1974年制定的《职业训练特别措施法》、1976年12月颁布的《职业培训基本法》和《职业培训资金法》、1977年12月制定的·《职业培训审议委员会规程》、1981年制定并公布的《韩国职业训练管理公团法》、1989年4月制定的《技能奖励法》、1990年4月韩国国会一致通过的《农渔村发展特别措施法》、1993年12月韩国政府制定的劳动基准法——《雇佣政策基本法》、1995年12月修订的《技能大学法》、1997年12月制定的《劳动者职业培训促进法》和1999年韩国政府制定的《职业提高培训法》等等,这些法规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首先,从体系的内部结构来看,既制定了较高层次综合性的法律,如《产业教育振兴法》,又制定了较低层次具体性的法律,如《职业训练特别措施法》、《职业训练法》等。其次,从调整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既制定了调整职业教育内部关系的法律,又制定了调整职业教育外部关系的法律。再次,从法律效用的角度来看,既制定了侧重用于提高技术人员地位的法律,如《国家技术资格法》,又制定了侧重用于征收职业教育基金的法律,如《职业培训资金法》,还制定了侧重用于职业教育管理的法律,如《韩国职业训练管理公团法》。特别在职业培训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从不同侧面为它保驾护航。有的法规侧重于职业培训制度的建立;有的侧重于职业培训义务的规定;有的侧重于职业培训基金的征收;有的侧重于职业培训的管理。如此完备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不仅可以促使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而且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导。

三、实行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用政策的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

政策就其本来意义是一种行动指南或准则,它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政策规范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使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政策内化为社会成员的心理需要,使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政策所确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成为人们的行为指南,从而保证整个职业教育稳步向前发展。为了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工作,韩国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农民认为务农最大的难题在于子女培养有困难,为此韩国出台政策,用一些特殊政策送农村务农人员子女上大学。在统一高考中,城市子女参加高考录取时有固定分数线,对农民子女往往降分录取。

韩国农村农业类学校(农业中专、农职高)在国内缺乏吸引力,毕业生素质也不高。为此韩国出台政策,农业高中学校毕业的学生成绩虽较差,但还可以参加选拔,选拔上的人被选送到农业高等院校,学制3年,其中第1年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第2年参加农家实践,有项目或农作计划,第3年又回到学校学习1年专业技术。这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全部由国家提供。毕业后,国家承认学历,直接成为农民后备劳动力培养对象,并享受国家提供的一切务农资金。但政府对其有任务要求,要求毕业生6年内不许离开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如学生毕业后不能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达6年,需要根据情况返还部分在校教育费用。韩国农业专门学校的一些优惠条件可以吸引年轻人报考,同时它要求学生毕业后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并真正在农村就业,并以个人农场(农业企业)的发展带动韩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978年,韩国农渔民报社发起培养农业后继者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农村青少年教育运动中心的支持,并开始兴起,国家也设立了农业后继者培养资金,到1980年统称为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基金,用于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发掘有务农意识和有能力的农村青少年。从此,韩国农业后继劳动者的培养事业在政策上具体化了。

按韩国政府规定,学生在学校毕业后必须参军服兵役.役满后才可以务农或从事其他工作。后来为了配合农民后继者培养工作的开展,政府规定,学校毕业生可以不服兵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这也为农民后继者培养扩大了队伍。韩国农民后继者培养对推动与保障韩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制订农业后继者培养政策和其他相关农业政策,对于保证农民安心务农,保证后继者培养不间断具有重要意义。从事农业的收益、基本生活条件、相应福利只有不低于其他行业,农民才能安心农业生产,对于这些国家应给予保证。到目前为止,政府共培养出农业后备劳动者11万人,渔业8000人,林业3000人,这些人绝大多数成长为小业主、农场主。

四、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用制度的手段来促进职业教育

制度是依靠某种力量保证实施与确定人与物、人与人关系以及人在一定环境中行为的各种规则。人在社会交往的历史过程中,依据具体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形成和建立了包含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制度,用以规范人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与行为;制度作为社会运行、协调与控制的手段,直接地参与和作用于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度作为一种传统,是依靠舆论氛围的压力发挥作用的,经习惯化和社会化而规范着人的活动方式与范围。

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科学的制度保障。韩国是个崇尚人文的国度,受儒家思想影响,存在重科举轻工匠、重人文轻技能、重学历轻能力的习俗。为了加深国民对职业技能的理解,提高国民的职业技能水平,鼓励职业技能人才的成长,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韩国建立了地方、国家、国际三级职业技能竞赛制度。

地方职业技能竞赛于每年的4月一7月在韩国15个直辖市、道分别举行,由市长或知事担任地方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

的会长,地方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每个竞赛工种参加的城市不得少于4个、参赛选手不得少于7人。参赛选手通常以企业、公司或地区名义组成代表队,对参赛选手没有学历和技术等级的限制,但必须是14周岁以上且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大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大会中没有取得优秀(前三名)名次的韩国公民。地方职业技能竞赛大会的赛期一般为7天左右,获得每个竞赛工种前三名的选手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并拥有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报名资格。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由韩国产业人力管理公团主办,市、道轮流承办,于每年9月一10月举行。参赛选手必须是获得地方职业技能竞赛大会竞赛工种前三名的选手或获得地方工业协会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且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大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大会中没有取得优秀(前三名)名次的选手,以直辖市和道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竞赛工种一般在40个左右,但具体工种不断变化。竞赛工种的选定原则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补充新工种、新技术,同时置换旧工种、旧技术;与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大会的竞赛工种相衔接;新设竞赛工种需经竞赛委员会技术咨询会议通过方可施行。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大会每个竞赛工种前三名的选手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并拥有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选手选拔赛的报名资格。为使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结果客观公正,技能竞赛的评判人员由市、道指派人员轮流担任。评判人员分为现场执行管理和作品评估打分两类,互不沟通。前者不参加竞赛作品的最后评定,后者不允许到竞赛现场。一般情况下,一个工种竞赛现场和评估打分评判人员分别为3—5人,但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对主观印象较强的工种可视情况适量增加,尽量避免出现异议。作品成绩评定依据竞赛出题委员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在大会前由评判人员全体会议通过.并在评分之前公开。评分方法按目前国际通用的分项分组评判办法施行,即把一件作品分解成若干细项评定内容,每项内容根据出题要求、意图和难易度设定评分比率,然后分组一项项评定,最后综合。

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举行1次.为了保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的较高水平,在大赛前一年的11月份至当年3月份,韩国均要举行选手选拔赛,选拔赛由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韩国委员会组织实施。参加选拔赛的选手必须是获得当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大会第一名的选手或获得前一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大会第一名的选手,选手的年龄必须在22岁以下。参赛选手必须接受3次严格的评估竞赛,由选拔赛技术委员会组成评估委员团,按照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办法实施评估竞赛。评估委员团由评估技术委员长(1人)、评估分科长(各分科1人)、评估评分长(各竞赛工种1人)、评估审查委员(按需要组成)、评估管理委员(各竞赛工种1人)等组成。评估委员团的专家对选手的评估竞赛成绩进行综合评判,综合评判成绩最优秀的选手才具有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的资格。然后,具有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资格的选手还要接受赛前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按照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有关工种的标准进行,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韩国委员会也指派专家不定期地对选手进行指导。参赛选手在强化训练中因事故等原因难以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大会时,可参考训练剩余时间及相关工种参赛预想成绩等派遣候补选手为参赛选手。每届国际奥林匹克职业技能竞赛大会规定的比赛工种一般在40个以内,由大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韩国一般派选手参加30个以上工种的比赛。

参考文献:

[1]GillHelbyet.VocationaleducationinSouthKorea[m].London:theFlamerpress,1999,43-107.

[2]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118-138.

体育竞赛策划篇3

1中、美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比较

1.1美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美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完全由民间组织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管理,其协会历程长,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至今发展已有近l00多年历史,发展得相对成熟和完善。美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有23个项目,面较广。美国各类学校学生校际体育竞赛活动相当频繁,校内体育运动竞赛开展也十分普及。美国的全美高中协会联盟(nFHS)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是管理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的直接机构,两者均是自发性、自行管理、非营利、非官方性质的社会群众团体。主要职能是:组织、发起全国校际体育运动竞赛计划,推广体育运动的发展;制定协会联盟章程、体育竞赛规则;监督赛事的举行;通过章程、细则,对大家普通关心的问题协商解决,并立法,保证体教结合不分离(图2)。

1.2比较中美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美国宪法规定:“社会组织的自由经营和自我管理具有无上权威”。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的管理体制是独立于政府的社团型管理体制。由此可见,美国的学生体育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完全自治,在外部接受国家奥委会的领导,但并不受美国政府的管理,国家奥委会也是社会组织,不是政府。美国奥委会依据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业余体育法》对nCaa、nFHS进行依法管理,并不对其内部事务进行行政干预,nCaa、nFHS有高度的自治权。就其内部而言,nCaa、nFHS是美国大、中学校体育竞赛系统的最高管理机构,完全对赛事进行具体组织实施,完全不用政府部门参与。它制定完善和详细的章程,使学校体育竞赛系统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nCaa、nFHS有健全的竞赛组织、管理、监督等机构,各个机构层次分明,分工合理,任务明确,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组成了严密的管理系统。中国学校体育竞赛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通过指令性计划共同领导,教育系统注重于各级学生运动会,体育系统更注重奥运会,全运会。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学校体育竞赛更多为上级竞赛服务,上级计划举行什么比赛,下面各学校就跟着组建什么运动队,中小学也就只注重相应竞赛项目的选材与组织课余竞赛与训练。学校和教练员也把运动成绩当作自己的政绩与业绩,而不是为着: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来开展工作。自从体育特长纳入高考加分政策后,针对加分项目组织运动竞赛,学校根据加分项目组建运动队的现象尤其明显。那些没有纳入高考加分的项目各省市相关部门或者不组织该项目的比赛,或者几年组织一次,组织了该项目的比赛,结果参加者寥寥无几。

2改革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路径

2.1借鉴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实权化我国学生体育协会从中美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比较来看,中国学生体育协会上面压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二座行政机构大山,省市学生体育协会,同样受制于省市一级的教育厅、局与体育局,活动的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过程,都要受制于上级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从中国的实情来看,相对人的官本主义还是比较严重,所以一些官本主义也会带到体育赛事的计划、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而美国的学生体育协会则处于最高决策层,只要对理事会与校长专门委员会负责即可,协会有实权计划、组织、实施每一年的体育赛事,并且具体操作都由体育协会根据学生兴趣,市场需求来组织管理。美国的学生体育竞赛更多的趋向于市场化,自主化,全民化。借鉴美国成功的学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首要的是必须对学生体育协会进行实体化,给与各级学生体育协会实权,让其自治,政府只是给以宏观指导,不对其内部事务进行行政干预,具体计划与落实完全让学生体协和基层学校体育部来组织管理学校的各级各类体育竞赛。

2.2体教结合,改革学校体育竞赛模式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赛制不论上层比赛,还是基层比赛,大部分都秉承正规比赛竞赛规则,导致参与主体学生大部分是体育尖子生,学校通过选拔,把体育尖子生统一起来进行训练,然后组队参加比赛。因此,正规比赛的赛制剥夺了普通学生参与的权利,通过选拔组成体育尖子队进行统一训练,又违背了体教结合的大原则,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背道而驰,学校体育竞赛成为了少数人的活动。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当初把体育特长纳入到高考加分,初衷是为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但最终很多加分者变成了拼爹赛事,给体育加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雾霾。体育特长生加分没有错,错在加分认定制度漏洞。因此,首先要把体育加分的体育竞赛进行改革,由原来的一次竞赛,改变为多次评定,比如现在的英语高考一样,进行多次考评。考评从学校平常教学中进行,班级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使体教不分离,体教与竞赛、评定相结合。其次是开展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竞赛,竞赛规则不一定要完全遵循国际竞赛规则,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比如田径比赛中,可以将栏距、栏架缩短、降低;接力比赛可以是10人,甚至20人接力;投掷标枪、铁饼可以更换为投掷手机模型。排球比赛中,不一定规定三次触球必须过网,增加至4-5次,场地可以缩小等等。

2.3加强立法,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由人治走向法治体育高考加分的乱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体育法的不健全,对体育竞赛管理没有一个完全的法律制度。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体育竞赛管理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中,特别要加大对体育组织者、体育竞赛参与学生与家长违规的处罚力度,建立诚信机制与档案,对于违法的组织者从严处理的同时,对违法的学生不仅仅取消其加分资格,甚至取消其高考资格,家长负有监督责任参与其中,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对于违法事情,要及时向社会公示,接受民众的监督,杜绝上级领导打招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结果,给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一个人治走向法治的净土。

2.4高考加分政策由“堵”变“疏”目前,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大量缩减加分项目,缩减加分分值;对认定加分比赛的运动竞赛由每年一次,减少为3至4年一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要求提高,甚至要求达到二本最低线。从新政中我们解读出来的意思更多是堵体育加分的路子来平民愤。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堵”只会是治标不治本,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比如从2016年开始实施新政,那么很多从小学、初中开始已经在从事体育特长学习的学生来说,突然一刀切了,他们付出了多年的汗水,又如何平复政策突然改变带来的不公平呢?从更为有效的方法来考虑,本研究认为由“堵”变“疏”会更有利于公平。“疏”的方法就是首先从漏洞开始补漏,严查资格审定。其次具体组织比赛由教育厅与体育局,以及社会力量三方共同承担,互相监督。然后加强裁判水平培训,不仅从业务水平上加强培训,同时加强道德修养培训。从而有效的防止作假,引导体育比赛走向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3结语

体育竞赛策划篇4

一、策划背景和策划对象

在2011年广州大运会结束之后,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来临之前。为了延续体育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也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意识,也为了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共同友谊,同时为了我校竞技水平综合实力的的提高。在这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我校将举行第32届秋季运动会。该届运动会由XX大学学生体育部承办,该校学生其他学生会协助举办。这届运动会是迄今为止该校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其影响力波及该市的众多人群,受关注度极高。此次运动会共设X余个参赛项目,共产生X个名次。该次运动会时间暂定在十一黄金周之前的9月25日至30日。地点在茶山北校区操场。此次比赛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注重竞赛效益,希望同学们赛出水平,赛出风格,树立诚信的体育精神,为我校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也为中国体育事业发现苗子,,输送合格的体育后备人才。在此,预祝我校第32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二、策划思路

第一步:校学生会体育部首先要组织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并制定出策划书,然后上报学校团委,党委等部门。第二步:在上面审核批复后,体育部应该向校级学生会主席提议召开全校的学生干部大会,将此赛事宣告下去,并成立以校学生体育部为中心,其他学生会部门为协助的校运动会办公小组。第三步:各个学院在通过以大一新生为主力的第32届秋季运动会后,要在各个学院广泛动员。第四步:其他协办学生会例如外联部要进行拉赞助等活动准备,摄影部做好摄影准备,文化部做好播音准备,体育部做好比赛裁判,善后处理,生活部做好医疗安全准备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将报名人数进行核实统计,编排分组,形成一个最后的比赛安排书,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

三、策划目标

能准确检验大一新生的体教结合的训练成效,要能够展现我校师生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盛满斗志的活力,要能够保证比赛有活力且有秩序的进行,要能够保证参赛者与观看者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凝聚力,要能够提高我校学生爱运动的风气,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能够为我市的体育事业我和我国的体育事业发现人才。

四、策划实施过程

(一)举办单位:XX学校校级体育部

承办单位:各其他校级及院级学生会

(二)举办时间:2011年9月25日~30日

(三)举办地点:XX学校北校区操场。开闭幕式及所有赛事都在这里举行。

(四)活动主要内容:

开幕式进场仪式(以班为单位单独评奖:全校评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5个)

1、评比内容及标准:

(1)队列队形(占60%):各班进场人数20人,男、女不限,队伍整齐,步伐整齐、步调一致。

(2)精神文明(占20%):精神面貌好,有朝气、有活力。

(3)服饰(占20%):服装整齐美观,富于特色。

2、队伍不得在主席台前停超过20秒,否则扣分。

3、进场时两个班并列行进(各班成两路纵队行进,每路纵队走一条跑道)。

4、评委:学校行政、各级长。

体育项目竞赛

(1)男子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女子100米、200米、400米。

(2)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女子800米、1500米、3000米

(3)接力赛:

4人(100米(男女)和400米(男)赛。

(4)四人五足(考虑):参加人员:4人一组

(5)三级跳

(6)男子跳远、女子跳远

(7)男女铅球

(8)男女铁饼

(9)男女标枪

(10)男女跳高

备注:所有选手参赛前必须出事有效证件,如有顶替者取消资格。如身体不易剧烈活动的同学请勿参加。

奖金设制

男子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女子100米、200米、400米、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女子800米、1500米、3000米、接力赛(100米和400米接力)、四人五足(考虑)、三级跳、男子跳远、女子跳远、男女铅球、男女铁饼、男女标枪、男女跳高项目取冠、亚、季军;接力赛(100米和400米接力)、四人五足(考虑)取团体奖前三名和优秀奖三名。给获奖者以奖状奖励同时将各班得奖进行排名,对于排名前十的班级给予荣誉奖励。

五、对策划案例的评价

体育竞赛策划篇5

一、品牌赛事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举办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难以想象,一个高品位的城市,一个宜居宜游城市,其居民不能就近参与并欣赏到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因此,办好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让市民享受体育大餐,是体育惠民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的体育竞赛表演业日趋活跃,竞赛项目不断丰富,赛事数量日渐增多,由原来的**一支独秀发展到全市多点开花。但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在国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传统赛事和品牌赛事,特别是市区品牌赛事几乎还没有,与“宜居城市”的金名片很不相称。20**年,**市的体育竞赛表演业有了起色,市区举办了全国男排大奖赛、全国乒超联赛等,**、永康等地相继举办了CBa联赛、中澳男排对抗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对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比赛水平和档次都不是很高,社会影响力也不大,策划宣传、营销力度都还比较陈旧和落后。这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先进地区相比,即使同省内地区**、**等地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举办的第二届“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已成为目前国内水平最高、等级最高、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龙游的龙舟比赛和汽车越野赛已渐成规模;**也借地理优势举办了环岛自行车赛、沙滩排球赛等。这些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触动。

加快培育品牌赛事,开发体育竞赛表演业,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后奥运时代全市体育部门应该共同探讨、争取并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打造品牌赛事要“引进”和“培育”并重

目前,**市体育中心建设已经启动,建成后,有望成为城市的一大标志性建筑,也为体育服务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阵地。在市体育中心建成以前,体育部门将不等不靠,努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和竞赛组织经验,借鉴国内国际体育品牌赛事的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引进高水平赛事与培育本土品牌赛事并重,努力打造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平台。

在引进高水平赛事上,要积极创造条件申办省运会;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入其它高等级高规格的为**市民喜闻乐见的赛事,如CBa篮球联赛,并力争获得最佳赛区和优秀赛区。在高水平赛事的引进上,除**外,其它县(市)也有自己的亮点,如武义县在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年10月份将举办全国汽车越野锦标赛和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永康市在今年承办的各大赛事票房的组织营销上非常成功,体育馆几乎是场场爆满;磐安县刚刚承办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浙中片区“种文化”活动十分成功,巧妙地将体育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得到上级领导、参赛队伍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些经验都弥足珍贵,给今后我市举办大型赛事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在培育本土品牌赛事上,要加大宣传和造势,下功夫办好明年的**市第七届运动会,要把市运会办成有特色、高水平、聚人气、求效益的综合性运动会。在20**年前,除了第七届市运会外,还将着力办好“八婺杯”篮球锦标赛、“双龙杯”桥牌邀请赛等已有一定基础的传统赛事。办好“八婺杯”篮球锦标赛是因为篮球运动是众多项目中对抗性、观赏性最强,在**市特别是青少年中,爱好者最多的项目之一,群众基础也比较好。而双龙桥牌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每次比赛,众多选手结队开自驾车而来,比赛结束后,又在全市各地旅游观光,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省级非奥项目——桥牌基地已于20**年上半年落户**,这给**进一步发展桥牌水平,培育桥牌赛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今后,随着**市体育中心的建成,**市区还将努力创办网球公开赛、斯诺克职业比赛,策划举办金义马拉松比赛等。

体育竞赛策划篇6

作为体育基本法政策理念具体化的《计划》,是国家、地方及体育团体等共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基准性政策方针,指出了今后日本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与具体措施,是日本继《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后又一个10年期的实质性体育政策规划。另外,《计划》明确指出除了以体育基本法为指导外,还充分参考了体育立国战略仍然有效的部分(绝大部分已被体育基本法所覆盖),因此该计划还具有体育立国战略实施策略的性质。

今后10年日本体育政策发展新方向:《体育基本计划》基本方针解析

《计划》以“建设不论性别与年龄、不论健全与否的公民,都能根据自身的兴趣、适宜性等全面参与规划体育的环境”作为基本目标;为了实现体育基本法提出的体育社会功能与目标,建设人人都能追求幸福、富足生活的社会,指出今后10年间日本体育政策七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即:一、加强青少年体育机会充实;二、推进各年龄段体育活动;三;创造住民自主规划地方体育的环境;四、国际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及环境创造;五、通过奥运会、残奥会等国际大赛的申办、承办等,推进国际交流与贡献;六、提高体育界的透明性与公平公正性;七、创造体育界的好循环等。图1比较直观的解构了各基本方针之间的关系以及《计划》的整体构想,以此为出发点着重考察今后10年日本体育政策发展新方向。

1.推进国际交流与贡献是各体育事业的共同目标

1989年答申(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之前的中长期体育政策)提出主要通过市民交流、选手派遣、教练引进等途径加强体育国际交流政策;《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则将“支持申办、承办奥运会与残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作为提高竞技水平不可缺少的侧面支援政策;《计划》则以“申办、承办奥运会与残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为主,同时强调青少年为优先的市民级国际交流与对外体育援助等”把推进国际交流与贡献、提高日本国际地位作为各体育事业的共同目标。显然,对通过体育的国际交流与贡献相关政策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这也是不同时期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体育国际交流与贡献功能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新时期,加强体育国际交流与贡献、提升国际影响力不仅是日本政治大国追求的需要,同时推进以青少年为优先的市民级国际体育交流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培养与提高国民国际化视野的重要途径,而着重强调奥运会与残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的申办与承办也蕴含以此推进赛事承办地再开发与经济活力的意图。

 2.创造住民自主规划地方体育的环境是社会体育基础性课题

通过提高体育实施的组织化程度以促进和稳定成年人体育实施率是9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此推出了以促进地方综合型体育俱乐部成立与运营为核心的社会体育政策。到2011年7月,75%以上的市町村(日本行政基层单位)已经成立综合型体育俱乐部,但是半数以上的俱乐部经费自给率低于50%、拥有法人资格的俱乐部也仅占11%左右。所以,新时期政策重点转向如何提高俱乐部运营的稳定性与自立能力、以及吸引更多住民加入俱乐部上来,通过住民自主规划俱乐部运营以提供真正符合需求的体育服务、推进体育生活化、进而提高俱乐部的自给和生存能力是政策的基本构想。另外,充实青少年体育机会、推进各年龄段人们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这两项基本方针的共通点是创造从幼儿到老年的任何人都能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体育的规划,这必须建立在住民自主规划地方体育环境创造的基础上。因此,创造住民自主规划地方体育的环境是新时期社会体育的基础性课题。另外,社会体育不仅是竞技体育青少年人才的主要来源,更是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扎根地方的“土壤”,在这个意义上创造住民自主规划地方体育的环境是《计划》最重要和基本的政策方针。

3.提高体育界透明性与公平公正性是各体育事业的主要抓手

体育竞赛策划篇7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基本保证,在这一基础上,社会群众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体育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在近几年来,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对此,本文将立足于大众体育的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其体育内容,并对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方式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大众体育赛事内容分析组织与运作研究

大众体育是以社会群众为主体开展的体育项目,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群众可以实现强身健体、娱乐休闲以及沟通交谈等多种目标。大众体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现代社会群众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在大众体育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大众体育赛事,不以体育成绩为最终考察目的,重点在于提升社会群众综合素质,改善社会精神面貌。

一、大众体育综合概述

大众体育是指社会群众自愿参加的体育项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身体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在长期发展之下而形成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大众体育可以按照区域、年龄、性别、职业、组织以及场所等分为多种体育形式。大众体育的显著特征是不限参与对象、不限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以娱乐为主、活动目的因人而异、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等。在当前社会中,大众体育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1]。

二、大众体育赛事现状及内容分析

(一)大众体育赛事现状

大众体育赛事是伴随大众体育而产生的附属品,比赛就有竞争,大众体育赛事的根本目的虽然是以休闲娱乐为主但是竞争也不可避免的贯穿其中。大众体育的主体虽然是社会群众,但是基于社会实际情况考察,大型的大众体育赛事对参赛人员的年龄以及体能素质仍有着一定要求。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众体育赛事一般集中在中东部沿海城市,且体育项目多种多样,与之相对而言的中西部则发展较为缓慢,其影响力也有一定限制[2]。

(二)大众体育赛事内容分析

不考虑具有特殊含义的综合性大众体育赛事,目前我国的大众体育赛事竞赛项目主要包括田径、篮球、游泳等较为常规的体育内容,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由于这类体育项目便于组织、设施简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竞赛规则,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三、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研究

(一)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策划

大众体育赛事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型体育活动,因此,在进行赛事策划之前,可以参考相关的体育赛事策划章程,然后与大众体育赛事的特性相结合,以大众体育赛事的最终目的为依据,策划完整系统的组织计划。一般而言,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及运作首先要成立相关的体育组织,然后计划赛事。在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到赛事举办地点、赛事时间限制、赛事现场控制等问题。因此,在进行组织规划之前,相关人员要与社会群众以及体育局进行适当沟通,整体把握宏观控制,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另外,除了由当地政府发起的大众体育赛事外,部分大众体育赛事的发起者则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居民群众,一般由群众自主发起的体育赛事不涉及任何商业目的,其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强身健体、加强彼此间沟通交流,对此,在体育赛事中必须要主要人身安全防护,在决定参与体育项目之前,做好充分准备,避免由于意外而引发的意外事故[3]。

(二)大众体育赛事的运作流程

对当前的主要大众体育赛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体育局和体育总会系统主办、各单项体育协会所举办的单项体育活动、社区或者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大众体育管理处是主要的大众体育赛事组织形式。赛事的具体运作流程是决定大众体育赛事成功与否和现实意义的关键,因此在赛事运作流程中符合民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此,首先要进行相关的调查,调查内容一般为环境调查、民意调查与商业调查以及赛事预测调查。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确定最终的大众体育赛事运行流程并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完整的营销策略不仅要为大众体育赛事塑造良好的形象,还需要制定严密的赛事规程以及赛事前期活动举办策略。在赛事正式举办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保证随时沟通,注意对赛事全局的掌握控制,对于突发事件务必要紧急处理,不断完善相关的安全服务工作。此外,大众体育赛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举办的体育活动,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活动意义与影响,因此,在大众体育赛事中要注意保持赛事的连续性,将它作为一个长期事业而发展下去[4]。

四、结语

大众体育赛事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由于涉及项目广泛,参与群众众多,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都需要进行系统合理的管理。大众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需要体育管理部门与相关赞助商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个人意识与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亚乒.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417-418.

[2]苗华威.体育赛事媒体创意的策划与实施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体育竞赛策划篇8

(1.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2.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永吉132200)

[摘要]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校体育一直运作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下,主要从生理与教育等功能进行认识与评价,而经济角度的认识却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市场也必须依托于物质经济来完成资源方面的拓展。本文从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组成、策划、管理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体育经济;管理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18

1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

高校是体育经济市场建立的制定领域,其所提供的也并不完全符合传统“商品”的基本意义,也正因如此,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国家计划投入。所以,传统意义上经济活动的三个主要形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体育经济中,其主要目的与主要功能也无法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进行界定。

1.1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

传统意义上进行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当前我国教育尚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种条件下,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仍然有赖于计划经济,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改变。所以,在短时间内想要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计划经济的体制的制约。但从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体育教育目的、体育市场发展以及体育经济前途来看,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

1.2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

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其一,“自我造血”,沿袭计划经济的惯性,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经费预算基本都能够保持在计划以内,虽然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实际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比如,沿袭计划的套路抑制了高校体育发挥创造性;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充,体育经济的负担也日益加重,高校体育已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在很多高校中,体育教育经费负担重、压力大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二,体育服务由于体育经济活动的环境是高校,加之体育的“商品”特殊性,高校体育经济活动还需要在劳务需求方面满足高校师生。

2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

明确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是对高校体育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由于高校体育具有特殊性,所以,其发展过程必须要依照现代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相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校体育人口的日渐密集,在物质方面已经为高校体育经济市场提供了应有支撑,只是在运作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涉及了高校体育市场的培育。

2.1消费市场

体育消费主要指的是参加体育活动时付出的成本。如果将体育也看成商品,则体育消费需要提供用品、设施、技术指导、活动机会、观赏机会、相关信息等服务,这也能够看出在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中,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商机。

2.2竞技市场

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都存在大量的体育竞技活动,但进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市场机制的形成与运作,绝大多数是高校体育竞技活动只单纯地服务于社会效益,而没有为经济效益服务。高校体育经济市场完全可以以学生为基础,辅以高校教职员工,开展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能以“冠名权”等方式将外来资金吸引进来。

2.3人才市场

高校中的体育人才相当集中,在完成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可以对高校师生进行有偿的体育指导与组织工作,如竞赛或健身。另外,还可以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对社区体育进行有偿或无偿的指导工作。

3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的主要程序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市场环境的分析也就是对高校中与体育相关的劳务产品和流通场所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可行内容与主要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方便决策层将相关决策控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二,对经济目标进行明确。经济效益的提升是进行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目标,在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后,便需要分析与评估其经济目标、效益以及手段,从而使得出来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更好地指导经济活动。

第三,制订活动方案。在进行完以上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作为活动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每一项内容完成综合策划,进而制订出最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

4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

4.1服务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明确服务观念;其二,有针对性地安排服务内容;其三,完善网点的服务管理等。

4.2资金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强化财务管理,指的是刨除计划资金以外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的相关资金管理,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体系,以保证其高效运作;其二,提升经济活力,高校中不是经济专业的相关体育人,也需要明确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并学会运作资金的相关技巧,以保证高效体育市场可以健康运作。

4.3竞赛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竞赛的预算编报,主要目的是明确竞赛经费,也为费用的申请与开支的执行提供重要依据;其二,竞赛的财务审核,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根据竞赛的预算编报进行严格审核;其三,竞赛的执行监管,这个环节需要体育、财务、项目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完成,在管理过程中,切记要依照人性化的管理艺术进行管理,不能太过僵硬,以免影响竞赛的顺利进行。

4.4场馆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操作场馆市场经济要建立在对教学任务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其二,尽可能降低对学生的收费力度,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有偿服务;其三,对场馆的成本进行严格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场馆管理。

5结论

本文从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组成、策划、管理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探索,在面临问题的过程中,高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以高校的特殊性为依托,充分利用管理手段,以求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从而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体育竞赛策划篇9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基本特点

1前言

   美国高校体育不但流行而且有利可图。高校学生运动员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开展的比赛项目包括棒球、橄榄球、篮球、足球、冰球、高尔夫、骑术表演、击剑、水球、体操、射击、保龄球、排球、室内田径、室外田径、摔跤、曲棍球、长曲棍球、垒球、网球、拳击、赛艇、滑雪、国家越野[1]。每年有数百万球迷参加和收看高校参与的各类体育赛事,参与和收看高校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娱乐消遣活动,创造了惊人的关注度和利润。nCaa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和规制建设非常完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的基本情况

2.1nCaa的简况介绍

美国高校体育是由几个协会共管的,其中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是影响力最大的管理机构,是美国高校竞技体育规则制定的主体,管理着许多高校的竞技训练和比赛。作为管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主要组织,nCaa的性质却是非赢利性社会团体【1】。nCaa始建于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的1906年。在此之前的1894年,校际橄榄球规则委员会就已成立,它是由橄榄球强校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普林斯顿大学组织成立,到1905年校际橄榄球规则委员会已成为协调高校橄榄球事务的管理机构,这一年有62所高校派代表参加纽约大学校长迈克拉肯召集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注高校橄榄球赛事的伤害事故问题。1906年会议决定成立美国校际体育协会,后来在1910年更名为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有一千多所高校机构是nCaa的会员,会员根据竞争力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高校提供全额体育奖学金,是最有竞争力的;第二等级高校也提供体育奖学金,学生运动员在中等级别的赛事中竞争;第三等级没有体育奖学金,比赛的竞争力比较弱,基本以普通的大学生为主体。不同性质和规模的高校都有机会参与nCaa赛事,参与级别主要是根据学生数量和竞技水平情况而定。

2.2nCaa的主要规制

2.2.1基本目的

nCaa成立的基本目的是保持校际竞技成为教育计划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保证运动员是学生团体不可分割的部分,保证校际体育与职业体育划清界限[2]。具体而言包括:(1)开展、激发和提高校际学生运动员的体育培养,促进和发展教育领导力、体能素质和竞技能力,促进学生作为一种休闲追求的运动参与;(2)确保所有校际体育遵守协会章程;(3)鼓励会员采取资格证规则来遵守奖学金、运动道德和业余标准;(4)维护校际体育管理的制作权、出版权和出版规则;(5)保留校际体育比赛记录;(6)在协会主持下建立区域和全国体育赛事的资格标准,并监督赛事;(7)与其他业余体育组织一起促进和实施国家、国际性体育赛事;(8)对成员普遍关注的校际体育管理问题,通过章程和公约决议,实施立法;(9)研究校际体育各个阶段的竞争力并建立标准,以此保持美国高校体育的高水平[2]。

2.2.2主要职责

nCaa总部设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它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包括竞赛、业务、执法、出版、法律服务等等。nCaa接受一个由18人组成的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工作人员的指示。nCaa第一级别董事会由18个会员机构的首席执行官担任,11人从Divisioni-a会议选举产生,7人从Divisioni-aaandi-aaa会议选举产生。第一级别董事会董事的职责为:(1)决议出台总体性政策;(2)设置战略计划;(3)决议出台行政规章制度和法规;(4)设立经营章程和规则;(5)委托管理委员会具体事务;(6)批准、修改或撤销管理委员会的决定;(7)确保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其他管理机构成员的性别与种族多样性;(8)要求管理机构改变会员来源结构以达到多样化;(9)年度预算的审批;(10)批准支出和收入分配;(11)批准联赛管理的法规;(12)对执行委员会的会长聘用提供建议并实施监督;(13)负责管理、编制和披露有关学业成长率和学业成绩普查的相关信息[3]。

2.2.3会员学校管理

nCaa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所有的会员学校、教练员、学生运动员都必须遵守。公布的规章制度对包括资格,药检,,招聘,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身份,财政援助等等问题给予指导。所有会员学校都必须遵守,但凡有会员学校违反规定,nCaa都将依法处理。会员学校的所有雇员有义务配合nCaa的调查。nCaa的执法范围广泛,并在过去处罚过许多违规学校,nCaa的条例非常苛刻,对违规学校的处罚也非常严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近些年许多高校竞技联盟的解体和重组。高校竞技联盟也是nCaa的成员,高校根据不同的竞技目的划分为各式各样的联盟,由于有些高校试图通过改变联盟以使自己能够与有实力的团体结合在一起,以及某些联盟成员多次违反nCaa的规章而受罚等原因,高校竞技体育联盟的解体和重组现象时常出现,例如著名的西南联盟与八大联盟合并成立十二大联盟。

2.2.4学生运动员学业成绩管理

美国高校认为体育成绩突出的高校,在招生、宣传、知名度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能够吸引大量的校友捐款和赞助。体育能够给予学校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地位,能够迅速地增加收入、提高知名度、展现内在教育价值。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被称为“巨大的商业娱乐集团”的美国高校体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重武轻文”现象。这与nCaa的办事宗旨是相背离的,因此nCaa推出了旨在加强学生运动员学业成绩的多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毕业率和学业成长率(academicprogressRate,缩写为apR)的规定。nCaa认为学生运动员的身份首先应该是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的学习来获取学历和学位,其次才是运动员。nCaa有很多政策和条例来促进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成长,以提高毕业率为主要目的学业成长率措施就是其一,nCaa在04年推出了学业成长率措施[4],学业成长率主要是用来衡量球队的毕业情况和球员流失情况,球队四年的学业成长率平均值若低于925,将会面临例如失去奖学金名额的惩罚,而更为严厉的是若平均值低于900,球队有可能会被剥夺参加任何季后锦标赛的资格。而目前学业成长率的标准已上调至930,nCaa对学生运动员学业成绩的重视可见一斑。

针对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成绩管理,nCaa的管理手册中有多处明文规定,例如条例23.01规定:学业成绩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会员学校能够致力于为学生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示范教育环境,加强学生运动员通过四年学习获取学位的能力。条例23.01.2规定:对于保障学生运动员接受符合标准的教育并促进其学业成长的会员学校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惩罚。条例23.01.3规定:会员学校必须披露学业成长率。会员学校必须在适用期限内递交由学业成绩委员会批准和管理的学业成长率,否则进入nCaa赛事的资格将会被取消。同时当有会员学校不能满足学业成绩委员会制定的学业标准时,学业成绩委员会会告知会员学校,会员学校将受到学业成绩计划政策相适应的处罚。

3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1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金钱的诱惑有些会员学校开始出现问题,违规招募职业球员,降低学业标准,使用违规药物、滥发奖学金等问题接踵而来。校际业余体育与职业体育之间的矛盾非常多,20世纪90年代,两者的诉讼官司比比皆是,诉讼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以及高校之间就所有权和受益权的争执。高校体育被视为一项产业和生意,学生运动员和高校之间出现了不少法律纠纷。nCaa收到许多个人和机构的起诉,起诉的理由也多种多样,例如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明星edo’Bannon在2009年对nCaa提起诉讼,认为nCaa在广告、视频游戏和相关服装上使用了学生运动员的肖像,要求nCaa补偿费用。

为了获取成绩,给教练员很大的压力,工作的保留和工资奖金都与竞技成绩挂钩,而与学生的毕业率无关,竞技目的取代了学校的学术追求。这种不惜一切代价获胜的理念往往会影响学生运动员对教育的追求。过度的商业化和教育追求的弱化,已经引起学者的注意,对校际体育的目的和方向以及如何使学生运动员获取最大利益,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来引导。因此,虽然运动奖学金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获得高等教育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途径,但是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成绩往往被教练员和体育部门所忽视。为了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许多教练员和体育部门都没有为学生运动员提供足够的机会来达到教育目标。

3.2解决的方法

nCaa非常坚决地坚持自己倡导的业余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nCaa一直都在积极地惩罚违规高校,以维持学生运动员的学生身份和保护其受教育权。nCaa通过修订完善规则的方式不断地打击违规行为,规则的条文和针对性越来越细致,规则手册由1970-1971年的161页增加到1996-1997年的579页(同时页码的尺寸也由6x8.5英寸增加到8.5x11英寸),手册是如此之长,以至于1989-1989年,手册被分为3卷,一共有1,268页(有些条款三卷是重复的)。目前nCaa第一级别的规则手册有444页。规则完善的最重要一条就是划清校际体育与职业体育的界限。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和保护公司利益不是两者的区别,区别在于,一、学生运动员不能像教练员和协会理事一样获取报酬;二、nCaa及其成员学校,应是以促进教育为使命的业余组织,对从电视转播合同、赞助、授权、门票等获得的收入不需要支付税费。实际上,学生与运动员的身份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nCaa的规则,但是法院一般都对nCaa的权威给予司法尊重,对限制nCaa监管校际体育方面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境况。原因在于法院不会干涉一个私人协会的事务,除非它被证明违反了自身的规则、存在欺诈行为或是规则被证明是武断不合理的。原告只有在能够证明nCaa违反了自身制定的规则、制度和政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胜诉。学生运动员的身份界定主要依据学校与学生的合同而定,只要他以获得学校学历、奖学金为目的,与学校签订入学合同,并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即可认定为学生运动员。

体育竞赛策划篇10

大学秋季运动会活动策划书范文1

一、策划背景和策划对象

在20xx年广州大运会结束之后,在20xx年伦敦奥运会来临之前。为了延续体育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也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意识,也为了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共同友谊,同时为了我校竞技水平综合实力的的提高。在这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我校将举行第32届秋季运动会。该届运动会由XX大学学生体育部承办,该校学生其他学生会协助举办。这届运动会是迄今为止该校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其影响力波及该市的众多人群,受关注度极高。此次运动会共设X余个参赛项目,共产生X个名次。该次运动会时间暂定在十一黄金周之前的9月25日至30日。地点在茶山北校区操场。此次比赛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注重竞赛效益,希望同学们赛出水平,赛出风格,树立诚信的体育精神,为我校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也为中国体育事业发现苗子,,输送合格的体育后备人才。在此,预祝我校第32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二、策划思路

第一步:校学生会体育部首先要组织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并制定出策划书,然后上报学校团委,党委等部门。第二步:在上面审核批复后,体育部应该向校级学生会主席提议召开全校的学生干部大会,将此赛事宣告下去,并成立以校学生体育部为中心,其他学生会部门为协助的校运动会办公小组。第三步:各个学院在通过以大一新生为主力的第32届秋季运动会后,要在各个学院广泛动员。第四步:其他协办学生会例如外联部要进行拉赞助等活动准备,摄影部做好摄影准备,文化部做好播音准备,体育部做好比赛裁判,善后处理,生活部做好医疗安全准备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将报名人数进行核实统计,编排分组,形成一个最后的比赛安排书,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

三、策划目标

能准确检验大一新生的体教结合的训练成效,要能够展现我校师生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盛满斗志的活力,要能够保证比赛有活力且有秩序的进行,要能够保证参赛者与观看者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凝聚力,要能够提高我校学生爱运动的风气,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能够为我市的体育事业我和我国的体育事业发现人才。

四、策划实施过程

(一)举办单位:XX学校校级体育部

承办单位:各其他校级及院级学生会

(二)举办时间:2011年9月25日~30日

(三)举办地点:XX学校北校区操场。开闭幕式及所有赛事都在这里举行。

(四)活动主要内容:

开幕式进场仪式(以班为单位单独评奖:全校评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5个)

1、评比内容及标准:

(1)队列队形(占60%):各班进场人数20人,男、女不限,队伍整齐,步伐整齐、步调一致。

(2)精神文明(占20%):精神面貌好,有朝气、有活力。

(3)服饰(占20%):服装整齐美观,富于特色。

2、队伍不得在主席台前停超过20秒,否则扣分。

3、进场时两个班并列行进(各班成两路纵队行进,每路纵队走一条跑道)。

4、评委:学校行政、各级长。

体育项目竞赛

(1)男子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女子100米、200米、400米。

(2)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女子800米、1500米、3000米

(3)接力赛:

4人(100米(男女)和400米(男)赛。

(4)四人五足(考虑):参加人员:4人一组

(5)三级跳

(6)男子跳远、女子跳远

(7)男女铅球

(8)男女铁饼

(9)男女标枪

(10)男女跳高

备注:所有选手参赛前必须出事有效证件,如有顶替者取消资格。如身体不易剧烈活动的同学请勿参加。

奖金设制

男子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女子100米、200米、400米、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女子800米、1500米、3000米、接力赛(100米和400米接力)、四人五足(考虑)、三级跳、男子跳远、女子跳远、男女铅球、男女铁饼、男女标枪、男女跳高项目取冠、亚、季军;接力赛(100米和400米接力)、四人五足(考虑)取团体奖前三名和优秀奖三名。给获奖者以奖状奖励同时将各班得奖进行排名,对于排名前十的班级给予荣誉奖励。

五、对策划案例的评价

通过对大学生运动会的策划,我觉得策划这种事情,要想做的好,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角角落落,事无巨细,每个环节,每个问题都要考虑到。这样才能保证策划能跟的上实际的变化。而如果想要让自己的策划出彩,这必须得在创意上下心思,就拿我这个策划来说,一般的运动会都是田径运动占多数,竞技的成分很大。我就想着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趣味运动,在保持田径主题的同时,调动参与者的情绪,让观众能够互动,这样就能是运动会更精彩。另外,通过这次策划,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我没有进行费用上的预算,因为我觉得很难,因为运动会肯定需要宣传费用啊,人员费用啊,物品费用啊等等,这些对我来说很烦。另外,由于自己是体育的门外汉,我对很多运动的规则,参赛的顺序,人员的组织上,也没进行详细的说明。而且对一些活动步骤没有详细说明,比如开闭幕式参加的领导,领导的讲话等。总之,有很多疏忽遗漏的地方。

我觉得想要做一份中规中矩的策划,必须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然后多与人交流,遇到有些问题,只需宏观把握,因为你不可能每个都要去做,你没这么多时间和这么专业的知识。所以,需要协调好人力资源的分配,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一份好的策划。

大学秋季运动会活动策划书范文2

一、运动会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在学生会第一次全体例会上对全体学生会成员做好动员工作。运动会作为院里第一个大型活动,其过程与结果对新一届学生会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对全体学生会成员的要求是必须任劳任怨,敬业、责任心强,有团队精神,善于应变。

现对各个学生部门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组:外联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宣传版,横幅制作,加油口号准备好;

第二组:学习部、体育部、技术部,运动会报名表的制作以及分发给各个专业辅导员老师,

报名后的回收工作;

第三组:生活部、体育部、事务部(秘书部),准备好运功会所需的饮水,药品,桌椅,帐篷等必须品;

第四组:体育部、纪检部、新闻部,对回收的报名表进行整理修改,归类后交由学习部、技术部制作表格;

要求:

第一组的工作须在二十一号完成并且横幅要挂起来;

第二组的工作在二十二号将将报名表分送各辅导员,二十三号下午全部回收;

第三组的工作须在运动会前三天完成

第四组的工作在二十三号完成;

各组准备好的物品,资料等统一放在学生会办公室放置,保管

(训练所需的卷尺、秒表、铅球、实心球等由体育部、事务部、纪检部负责,海选前两天

完成好或知道向谁借,保证能借到

由于时间紧迫,所有工作必须按时完成,望主席团成员监督。

二、运动会期间及训练的工作安排

海选运动员的时间定于十七号下午两点半点,海选当天各部门安排如下:

纪检部:负责将运动员带到集合点;跑道安全,海选时清空跑道上的人,不要让同学随意穿插跑道;

新闻部、文艺部:将到达集合点的运动员按项目分开站队,并将运动员带到比赛场地;事务部:负责100米和400米的测试;

学习部:负责200米和800米的测试;

宣传部:负责1500米和3000米的测试;

外联部:负责跳远和三级跳远的测试;

生活部:负责铅球和实心球的测试;

技术部:音响设备管理和后勤管理,每项测试完后的测试成绩表送到技术部处保管;所有运动员的成绩于十七号晚上按各项目最好成绩以次往后整理出来,最后按照决赛要求确定各项目运动员名单,并通知运动员从二十一号早上开始,每天六点半训练直到运动会开始。训练期间周一、三、五训练100、800、1500米,跳远、三级跳远;周二、四、六训练200、400、3000米,铅球、实心球。

每天早上的训练需要全体学生会成员积极参加,特别是中长跑项目的运动员要注意他们跑完后对他们关心一下是否不适,有紧急情况及时汇报,所有女运动员更是如此。

运动会比赛期间安排如下:

体育部:负责收发运动员的相关证明,身份证、学生证等。按表格上的运动员号码分发号码簿,运动员比赛完后凭号码簿领回证件。中长跑运动全程有人引导。

纪检部:对运动员的检录,以及将他们带到领号码簿处;

外联部:将要比赛的运动员至引到比赛的地点,不能发生找不到地方而导致迟到;生活部:管理运动员的饮水,应急药品,按实际情况对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供水。运动员赛前赛后都不能即饮大量水;

技术部:对要比赛的运动员进行通知,每次比赛前三十分钟清运动员;

事务部:管理运动员用的物品借出及归还,还有大本营附近的卫生;

新闻部、宣传部:及时写出优秀加油稿交到主席台为机电学院运动员助威;将获得成绩的运动员名字记在运动会光荣榜上。光荣榜一切事情由宣传部负主责;

文艺部:负责带领拉拉队在看台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要求及注意事项:

1、大本营帐篷在开幕式前两小时完成;

2、所有学生会成员在每天第一场比赛前四十分钟到大本营集合;

3、每天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到大本营处集合。

以上是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安排,期间有特殊情况时会随时调动,各部门要服从工作安排。运动会比赛期间希望全体学生会成员积极工作,以东道主的态度对待运动会,给同学们,老师们,运动员,裁判员提供优质服务态度;遇事冷静淡定,善于随机应变,把握运动会带给自己的锻炼机会。

相信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使机电学院创造好的成绩。

附20xx年秋季运动会比赛项目:

男子组: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7。26公斤)、实心球(2公斤)。

女子组: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跳高、跳远、铅球(4公斤)、实心球(1公斤)。

集体项目:(1)男子、女子4*100米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