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十篇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十篇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7:10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1

[关键词]技术迭代;媒介融合;教室进化;3.0教室

教育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了适应和支持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规划并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与条件[1]。近年来,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研究成为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关于“未来课堂”“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空间”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从教育技术的视角来看,无论是教学媒体形态的改变,还是技术装备理念的革新,都可以明显感到教室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

一、技术迭代与教室演变

(一)黑板隐喻下的“1.0教室”

从教育信息的有效传递来看,黑板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时至今日,黑板作为传统教室的基本装备已经经受住了几个世纪的考验。黑板能重复使用,粉笔成本低廉,且能基本满足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向学生群体传播教育信息的需要。黑板在传统教室中建立起稳固的地位,即便一些现代气息很浓的教室,通常也给黑板一席之地。事实上,黑板不仅是教室里一种不可或缺的装置,黑板也让传统课堂的结构得以定型,“粉笔+黑板”的教学信息展示系统,已经成为传统教室的隐喻性特征。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回溯早期的教室,可将黑板隐喻下的传统教室命名为“1.0教室”。

(二)多媒体技术与“2.0教室”

从20世纪初开始,视听媒体技术促使了电教教室的形成。电教教室中安装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模拟电子设备,教师能够通过视听双重渠道向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后来随着计算机逐步走进教室,数字设备扩充并取代了大部分的模拟设备,以计算机和投影组合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应运而生。在多媒体教室中,除了投影仪、大屏幕、计算机等硬件外,幻灯片制作和演示软件也必不可少。常见的幻灯片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简称ppt)、Keynote等,其中ppt的使用者最多。与“粉笔+黑板”的“1.0教室”相比,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和大屏幕以及种类众多的教育应用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整合技术资源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看,这是教室功能的一次巨大提升。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审视教室的代际演进,可将以“电脑+投影”为显性媒体特征的多媒体教室命名为“2.0教室”。

(三)媒介融合与“3.0教室”

伴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传播科技突飞猛进,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却是21世纪媒介发展的重大实践和前沿课题。随着媒介融合深度推进,一些新技术和新媒介不断涌入教室,教室的改造和重构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为了体现新型教室与传统教室、电教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区别,研究者提出诸多称谓来指代这种新事物,如“技术支持的主动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教室”“主动学习空间”“协作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未来课堂”“未来教室”“智慧教室”“下一代学习空间”等[2]。以上对新型教室的多种称谓,一方面显示出人们对新型教室的期盼和学者的学术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新型教室的复杂性与多元化。以上称谓,有的过于复杂,有的偏重新型教室的某一个特征。虽然“未来课堂”和“未来教室”都是言简意赅且充满想象力的概念,但其体现出的教室代际特征并不明确。此外,“智慧教室”也是一个不错的概念,但智慧教室具有互动性、方便性、感知性、安全性、清晰性、开放性、生态性以及先进性等特征[3],目前的教室还达不到这些要求。鉴于此,笔者提出“3.0教室”的概念,这既体现出新型教室与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兼容与传承,也彰显了新型教室的范式转换。“3.0教室”既回避了“未来课堂”“未来教室”的宽泛性和“智慧教室”的特指性,又像“web2.0”和“web3.0”的概念一样易懂、易记、易传播。从目前情况看,“粉笔+黑板”的“1.0教室”已经落伍,“电脑+投影”的“2.0教室”亟待革新;伴随着教育技术的范式转换,媒介融合时代的“3.0教室”呼之欲出。

二、“3.0教室”的媒介技术特征

随着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研究的深入,新型教室的特征逐渐显现。有学者从人性化、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型和生态性等六个方面剖析了未来教室的特性[4]。有学者从教学空间向学习空间演变的角度归纳了未来学习空间的关键特征:灵活的空间布局、多屏、形态多元、支持数字化学习[5]。笔者认为,在互联网和新型传播科技支撑下的“3.0教室”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一)多屏幕

从教室中的媒介形态来看,“3.0教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种屏幕并存。所谓多屏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室中有多个信息呈现系统。传统教室中,几乎是黑板主导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教室中,通常以多媒体投影呈现为主,黑板书写起辅助作用;而“3.0教室”一般有三种以上的信息呈现系统。近年来,一些教室除了有黑板、白板、投影幕外,还有电子白板、电视屏等信息呈现系统。某些经过特别设计的教室,还有触控屏、电视墙等装置,师生的平板和手机还能与主显示系统联通。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扩大信息接收规模而将同一内容呈现在几个同样的屏幕上,这种屏幕配置并非“3.0教室”多屏幕的核心要义。“3.0教室”的多屏幕,一方面指信息显示系统不再单一,但更加强调多个信息显示系统之间要合理匹配和相得益彰。

(二)开放性

传统教室用几面墙体把师生围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再用讲台和课桌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进行规范。这种设计和布局为班级教学的正常开展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但也成为传统教室的重要缺陷———封闭性。与传统教室的封闭性相比,“3.0教室”的开放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和校园网已经穿透了教室的墙壁,教室和外部世界在技术上已经连在一起;第二,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带进了教室,“教师+教材+课件”的传统资源格局已被打破,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课堂内外的资源,并与资源进行良好的交互;第三,“3.0教室”可为技术发展和学生自带设备进入教室预留空间和接口。如果说多屏幕是“3.0教室”凸显的形态特征,那么,开放性则是“3.0教室”典型的时代特征。

(三)智能化

有学者指出,技术中介的智慧教育是现今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6]。有学者从技术层面、环境层面、资源和服务层面论述了教室的智慧性[7],有学者从内容呈现、环境管理、资源获取、及时互动、情境感知等维度提出了智慧教室的“SmaRt”概念模型[8]和“iSmaRt”系统模型[9]。笔者认为,从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师生的美好愿望出发,智慧教室是可以期待的;但是,从教室改造和装备现状来看,我们离“智慧的”教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0教室”重在智能化而非智慧性。“3.0教室”的智能化,重在降低媒介技术的使用门槛,减少师生使用设备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技术操作负担,使师生更多地关注教与学本身。“3.0教室”的智能化以复杂的后台技术和友好的封装界面为保障,对于师生来说,复杂的高技术只是一个“黑箱”,师生通过简单的、人性化的操作即可实现对教室内各种媒介的控制。

三、“3.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

有学者认为,教室面临从教学空间到学习空间的范式转变[5]。为有效教学和有意义学习提供技术支撑是教育技术的重要指向。从教育技术装备的角度看,“2.0教室”比“1.0教室”更现代,“3.0教室”比“2.0教室”更先进、更智能。最关键的是,“3.0教室”的技术装备理念与“1.0教室”“2.0教室”有着重大的区别。

(一)从“教学支持”到“学习支持”

无论是黑板隐喻下的“1.0教室”,还是装备多媒体的“2.0教室”,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都是为教师呈现教学信息提供支持和服务,而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则考虑得很少,有时甚至被忽略。从视听教育到程序教学、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学习环境设计,教育技术不断演进并发生多轮范式转换。近年来,教育技术从“教学支持”范式向“学习支持”范式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10]。黑板、粉笔、挂图和教学仪器等装备,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1.0教室”在教育技术装备理念上属于典型的“教学支持”范式。有了多媒体的助力,“2.0教室”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其装备理念本质上还是支持教师的讲解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与“1.0教室”和“2.0教室”明显不同,“3.0教室”的在技术装备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虽然“3.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也要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合适的技术支撑,但其核心诉求是更好地促进学习、支持学习、服务学习。

(二)从“重视呈现”到“促进互动”

“1.0教室”的黑板和粉笔都是为了视觉呈现,“2.0教室”的媒体更加丰富,但也都是为了更好的视觉呈现效果和丰富听觉体验。可以说,“1.0教室”和“2.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都主要是为教学信息的有效呈现提供技术保障。如果说“1.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强调的是“人灌”,那么,“2.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则引发了“人机混灌”,它们都是基于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建构主义、关联主义为“3.0教室”的技术装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念指引,情境构建、提升体验、促进互动,应成为“3.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如果说多屏幕、开放性和智能化是“3.0教室”的外显性特征,那么,多元互动就是“3.0教室”的内涵特征。“3.0教室”的多屏幕和开放性提供了多层次的互动空间,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现场互动,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图文交互,还可以加入到形式各异的共同体进行互动[11]。“3.0教室”中的互动可在人、技术、环境、思维等四个维度之间发生,包括人际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人与资源之间的互动、人与技术(设备)之间的互动等多种形式[12]。

(三)从“媒介组合”到“媒介融合”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环境;艺术类实验室;艺术实验传播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持续发展,数字媒体逐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实验室的教学和研发、成果的和展示方式,实验室的发展已经和数字媒体紧密相关。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各类新媒体艺术方面,艺术类的实验室都面临着新的建设方案和发展前景。

艺术类实验室的数字化媒体环境

在当前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数字化的背景下,艺术类实验、研究和管理也必然逐步纳入其所在院校的数字化系统中,艺术类实验室的发展也必然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根据实验室研究内容的不同,实验室数字化程度和呈现形态也不一样,主要反映在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实验的数字媒体硬件支持和艺术实验的软件手段三个方面。

1.艺术类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和实验室所在院校学分制管理系统关联。实验教学是实验室的主要功能,通常实验课程包含在整个学分制教学系统中,因此部分实验课程的管理就由院校学分制管理系统承担。首先,在整个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定实验课程: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必修实验课程;其次,实验课程的房间管理,部分艺术类实验课程中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较小。因此这类课程的房间管理和普通课程均由学校教务学分制管理系统统一管理。二是实验室独立的数字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建立独立的数字管理系统,从实验室的规模和特征来看,一般省级以下实验室的规模较小,传统的管理方式足以应付正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1]但有些实验室以数字艺术为特征,对相关设备和资源的管理需要直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管理。省级以上的实验室,特别是部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需要配备功能完整的数字管理系统,对此类系统一般要求是实验课程管理、项目管理、进度管理、成果管理和人员管理这几个方面。以往传统媒体环境下,要对规模较大的实验室群进行如此精密的管理和监控行为,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还不高。而通过各种数字化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为实验室进行管理服务。对于艺术类实验室来说,一般早期的数字管理方法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记录功能来收集管理整个实验室的运行情况,但不具备实时性,而且数据之间没有有效的关联功能,如需了解实验室的运行情况,仍然要通过人工操作计算机对各部分数据进行计算和数据统计。当数字化系统进一步发展后,现今的实验室可以通过集成功能,有效实时监控实验房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来进行实验室数据采集和统计。在实验示范中心的层次上,数字管理系统必须具备开放实验管理的功能,开放实验对艺术类实验室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创作的教学和实验自身就比理工类实验在实验的方法、时间、手段上更需要较大的自由度,通常学生的创作无法在课程学时内完成,需要在实验课程时间外使用实验室来继续作品的创作和实验,这就对开放实验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艺术实验的数字硬件支持。艺术类实验室对数字媒体硬件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比较基础的是对实验教学内容展示的支持。例如传统的美术类绘画实验室,需要教学课件演示、作品赏析等。绘画艺术的赏析必须前往艺术展馆等地,否则低精度的幻灯设备无法达到美术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要求。而现今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和投影设备,在一般赏析的程度上已经可以满足一些美术实验课程对作品的视觉要求,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成本。其次是对基于计算机各类图形设计软件工具的数字艺术实验教学的支持,比如三维动画实验室。该实验室的主要实验内容必须依赖三维图形设计软件,如maya和3dmax等。因此功效稳定的图形工作站是实验室必不可少的设备。类似的还有数字音频实验室,其实验教学和研究都需要基于数字软件工具的使用,而能够支持此类软件的计算机一般都是价格昂贵的专业工作站,所以此类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对计算机设备的硬件要求相对更高。最后对数字硬件设备的依赖更高的是强调互动功能的艺术实验室。以互动媒体实验室和虚拟现实实验室为例,互动媒体实验室主要研究新媒体艺术装置和网络艺术,实验研究的范畴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数字技术和传统装置艺术结合,不但要考虑装置艺术的呈现方式,还要考虑互动功能所需要的专业设备。此类设备多是组合在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中的,实验室需要采购的都是各类配件和耗材,当此类设备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后,只有作品被拆卸后才具有重复使用的可能性。虚拟现实实验室有时会用到单价高达近百万元的投影设备,这类设备因为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艺术类实验室一般不具备自行研发组装的能力,只能通过向专业生产商进行购买或者租用,资金投入成为此类实验室重要的门槛。

3.艺术实验的数字软件手段。艺术实验对数字软件的依赖逐渐增大,数字软件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如Flas、三维动画、数字图像图形、数字短片、网页设计作品及数字音频音乐等各类以数字软件作为设计手段或者辅助工具而创作成的艺术作品。这些数字艺术形态极少完全依靠数字软件形成,一般都会涉及前期的手绘稿、草图、故事版等传统创作阶段,再通过不同的数字软件将创作其他阶段的工作分离开来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制作。在这些过程中,艺术作品的载体主要是计算机,最终作品可能完全是数字信号的储存方式。

艺术实验的数字化展示特征及传播形式

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实验室实验和成果的展示及传播正从传统方式走向数字化。这种变化中,并非简单地将实验成果通过计算机存储和传播,而是依托于各类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展示设备和传播媒介。

艺术实验的数字化展示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数字信号的多媒体展示。多媒体的展示方式从计算机普及以来已经较为常见,比如投影、网络、视频都是比较新的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同为数字信号来源,有时只需要一台笔记本,就可以实现作品在多媒体状态下分别或者共同展示。但是在艺术教育中仍然有很多未解决的难题,2008年北京SiGGRapH视觉艺术论坛上,美国艺术教师凯伦女士就对油画在互联网上的展示状态进行了分析,她展示了在互联网上用搜索引擎搜索莫奈的作品,结果发现在不同国家不同网站画面颜色的偏差很大。这对于在网络上了解传统美术作品的人,会造成理解上的很大偏差。类似的还有分辨率、图形比例问题。可以看出,网页展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更加便捷地看到艺术作品,但是展现的质量差别很大。除了艺术作品外,对于实验室实验本身的展示也呈现出数字化展示特征,具有网络开放平台的艺术类实验室,会在网站和平台上提供学生使用的素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作业和实验过程进行反馈,而对一些大型项目可以展示其进度和中期成果。二是基于新型仪器的模拟传统艺术形态展示。以数字图像实验室的模拟油画实验为例,通过高清晰打印设备将油画风格的数字图像打印在油画布上,模拟出近似真实油画作品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呈现手段现在更多地具有了艺术品商用价值。如果实验室长期投入研究,对某些类型的艺术品复原即可达到新的层面。

艺术实验的数字传播形式表现为艺术实验的实验行为和实验成果的数字化传播。传播媒介包括任何可承载数字数据的媒介,如光盘、移动储存硬盘、互联网等。首先,实验行为的数字化传播是指艺术实验本身需要传播媒介的支持,才能完成实验行为。这一点是网络互动艺术重要的特征。如在互动媒体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中,有个案例是学生设计出了一个由网页浏览者自行搭配色彩和图形设计风格的网站,而每一个浏览者都将改变前一个浏览者的风格,这样的艺术作品的状态是实时变化的,本身就需要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媒介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行为得到了传播,同时也在传播中完成了实验。其次是实验成果的数字化传播,传统艺术形态皆可使用数字录像、录音、摄影等采集手段转化为数字形态,然后再以其他数字媒介的形式进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传播的便捷也会带来弊端。比如利用互联网可以快速高效地将实验成果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内传播,但互联网的带宽和数据储存端的容量也限制了实验成果的质量。如果将传播的成果质量进行压缩,势必会影响传播效果。因此,为实验室发展的考虑,针对专业角度的受众需要提供保证质量完好的数字传播手段,轻便但存储量中等的数字光盘在此可以作为比较优秀的传播媒介。

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艺术类实验室在数字媒体的环境下正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数字媒体环境对艺术类实验室发展全方位产生影响。包括管理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实验方式和效果,实验成果的展示和传播渠道等,所以数字媒体环境将引导艺术类实验室前往一个怎样的发展方向是对实验室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2]从数字媒体环境的数据信息储存统一性、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渠道的网络化的特点来看,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环境下艺术类实验室将呈现出更加高效化和多元化、开放性和融合性更强的发展方向。

数据信息储存统一性,当实验室的各类数据信息都由二进制的数字作为主要储存手段,传统的纸张、相片、录音带、录像带、画册和文稿等方式变为辅助的储存方式时,实验室可以高效地将资源集中在计算机储存设备上,当需要某些特定的资源时,再通过数字转换手段将数字信息转换为传统信息呈现方式。统一性带来的各类不同研究范畴的实验室或者实验示范中心可以有效地将资源进行共享,特别是对新媒体艺术实验这样趋于融合与交互的新型艺术类型来说,更需要各类实验室的共同合作,这就要求未来艺术类实验室必须打破学科种类的隔阂,能够在一个更加开放资源的数字化环境中发展。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也带来实验成果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创作实验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实验者更有意向将传统艺术形态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进行数字艺术研究的实验者更希望去实验不同的呈现方式,而融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在一个实验作品中也是未来艺术类实验室实验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点从近年国际各类新媒体艺术展上可以看出,多媒体融合的艺术作品将成为现代艺术创作者不可忽视的艺术形态。[3]信息传播渠道的网络化,对于艺术类实验室来说,曾经的传播渠道本可以满足实验室发展的需求。这是传统艺术教育环境中传播形式的固态。而现今网络化传播更多的是满足专业内人员对于实验和艺术资讯等方面信息的需求。艺术类实验室遍布全国多个省市,高效快速的网络化传播可以加快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便于学习交流和科研合作。

从现今的艺术类实验室形态来看,艺术类实验室与传统的艺术工作室的区别已经越来越明显,主要因为数字化的媒体环境让艺术实验的规模和交互融合更加高效。艺术类的开放实验得到实现,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稳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更加安全、[4]更加自由地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创作。而传统的工作室是难以实现以上要求的。总之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类实验室的发展已经和数字媒体环境直接关联。包括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方面艺术类的实验室,都需要考虑未来数字环境的发展,以及在此环境下艺术类实验室发展的模式和方向。数字媒体环境对于艺术类实验室来说是改革和动力,也是进化的机遇。

[本文为南京艺术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XJ2010022)]

参考文献:

[1]邸立丰.开放的多媒体时代与艺术教育[J].美苑,2005(4).

[2]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1).

[3]何保利.数字艺术实验室建设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1).

[4]赵彦坤,张云志.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3

【关键词】物联网;多媒体教室;智能化

0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由传统模式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所转变。1995年初次提到物联网这个概念的人是比尔・盖茨,因为受到当时网络技术发展的限制,所以他没能实现构想。在2010年,物联网是it界最火热的一个话题,我国在同年9月,将物联网技术列入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写入了政府报告。因此,智能多媒体教室将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热点。

1物联网的定义及特点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通俗的讲,就是将各种物品装上传感设备,例如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等等,将这些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把需要获取的信息,通过物与物之间建立的网络传送到个人的终端设备,就能够实现人对物管理与监控。

1.1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

1.2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是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它具有技术性、感知性、智能性等基本特征[1]。

2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发展

在高校,多媒体教室是现代教学手段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全面、专业的学习氛围;而且满足现代教育中的各项教育指标和需求。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可分为三个阶段:1)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2)中央控制及网络化阶段;3)智能化阶段。

2.1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多媒体教室形成的初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为基础将多台电脑搭建成局域网(DXF),由教师机直接控制学生终端来进行教学。而且教师和学生还配备了语音通信工具,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2中央控制及网络化阶段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网络化,经过不断的发展,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及时、准确的传输各种信息的巨大优势。目前的多媒体教室中央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一键控制功能,教师只需要在操作面板按下上课或下课键,多媒体所有设备都将自动开机或按顺序依次关闭。而且能够接入校园网与因特网从而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这阶段的多媒体教室为未来智能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智能化阶段

智能化阶段是多媒体教室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分布式控制等先进的技术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一套具备有强大的通信功能、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完善的知识记忆储存能力、超强的多媒体设备自动识别系统,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加快捷。

3物联网对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影响

3.1物联网对多媒体教室应用与监控的影响

多媒体教室实现了集中控制功能,并利用操控软件实现了远程控制、接管、监控功能,使得多媒体教室应用和管理更加简便易行。友好型界面,减少了多余的控制按钮,以集中控制为主,减少了教师的误操作几率。

主控室的远程管理系统与各个多媒体教室通过局域网无缝联接,实现控制每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教师或管理员可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多媒体教室服务器的教学资源,并对多媒体教室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设备利用率的最优化。物联网技术为多媒体教室的应用与监控,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的功能。

3.2物联网对多媒体教室维护与服务的影响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是技术性强而又辛苦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加点。物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管理与服务模式,对设备维护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维护,延迟了设备的老化。物联网改变了管理者的服务模式,将以前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将电话报修转变成一键网络报修。解决了设备维护不便、学员管理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了设备安全隐患问题。因此,物联网对多媒体教室维护与服务模式的智能化发展有了更深层的影响。

3.3物联网对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影响

高校多媒体教室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对管理人员的服务内容和管理方式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无论是日常监管,还是设备维护工作,逐步走向智能化,会日渐取替传统的工作模式,减轻管理人员的压力。高校物联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管理和维护自动化的高科技设备能力,这样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多媒体教室管理将会更加关注增强信息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及技术能力培训。

4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针对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应用,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模式,未来高校多媒体教室不论在管理还是维护上将会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必将会越来越完善,为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为了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还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4

作为媒介事件的王室婚礼

张磊

有一位英国朋友不善社交,几乎从来不出席婚礼。但是今年,有一场婚礼他必须得参加;不仅是他,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原因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每个人都获邀参加。”这场婚礼,就是2011年4月28日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小姐的王室婚礼。

实际上,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这场婚礼。从美国到印度,从巴西到中国,无数人都对这对新人的互相承诺仪式津津乐道。

不过,婚礼举办地威斯敏斯特教堂可没有那么多座位。许多英国人涌向教堂附近等待这对新人的马车游行和阳台亮相;而更多的人,就像笔者的英国朋友一样,选择通过电视或其他媒体来观看婚礼。据BBC统计,共有来自全球数百家媒体的8500名记者在伦敦报道这一盛事,而估计全世界共有20亿观众收看了婚礼的现场直播。1981年,威廉王子的生身父母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举行的婚礼曾经吸引了7.5亿观众;而三十年之后,这个纪录被打破了。新的英国王室婚礼成为三十年来最引人瞩目的婚礼。

电视转播的媒介事件

电视现场直播,使得这场婚礼成为标准的媒介事件。根据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的定义,媒介事件指的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在两位学者看来,1981年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与1963年美国肯尼迪总统的葬礼、1977年安瓦尔访问耶路撒冷,以及奥运会一样,都属于电视直播的媒介事件。它们的共同点是,打断了日常生活的流程、表现神圣性的事件、涉及大量公众的集体反应,无论是对于电视还是社会而言,意义均十分重大。它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事件脚本:征服、竞争和加冕。

即以王室婚礼而言,它是一种带有“加冕”意义的仪式,“将大英帝国重新团结在一起”。英国王室历经风雨,虽然基本不再具备行政功能,却成为英国统一和稳定的象征。它置身于政治体制之外,却从未失去政治意义,而这主要是一种符号性的意义。威廉王子是英国王室的第二顺位继承人,随着伊丽莎白女王日渐年迈,第一顺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也已经年过六旬,风华正茂的威廉王子被认为是英国王室的希望所在,他的婚礼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众多英国媒体在报道时,都免不了提到威廉和凯特是“未来的国王和王后”。这种“加冕”的意味非常明显。

同时,王室也代表了英国的主流价值观。曾几何时,英国王室成员是完美婚姻的代言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王室成员离婚已经不再是新闻。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离婚正式宣告童话的破灭,而现任女王的四个子女中,已经有三个拥有离婚记录了。威廉王子迎娶平民出身的凯特,被认为是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婚姻观念的产物,也被认为是拯救稳定家庭生活的强心剂。BBC在婚礼前夜播出了威廉与凯特相识相恋全过程的纪录片,似乎在为这场婚礼的家庭意识形态写下注脚。

BBC的另外一个宣传短片也耐人寻味。在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中,母亲和女儿盛装打扮,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王室婚礼,这时父亲身着居家便装出现,问道:“怎么,我没有被邀请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受邀参加!”随后全家人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崇高与世俗、国家与家庭、公共领域与私人场所、远与近,有趣地折射在这场婚礼的直播与观看之中。

新媒体事件

进入21世纪,电视和其他传统媒体承受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对于媒介事件的电视直播而言,也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当2011年4月28日,全世界20亿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婚礼的现场直播之时,恐怕坐在电脑前通过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在线视频来观看婚礼的人同样不在少数。这些参与者不仅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观看这一媒介事件,而且可以同时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更可以发表评论或者与在线好友分享观感。

这不由得让人思索:媒介事件的仪式化效果,是否还像从前那么整齐画一?实际上,戴扬在2008年的文章《超越媒介事件:幻灭、脱轨、冲突》中,已经在反思媒介事件的基本方面。他认为,除了强调整合与共识的媒介事件之外,一个更广阔的概念“表达性事件”(expressiveevents)浮出水面,它还包括那些强调社会分化与冲突的事件的播出,例如恐怖主义事件。

虽然戴扬的新观点强调的是新类型的事件,但即使对于传统的媒介事件,由于新媒体的介入,其效果同样可能呈现出分化与冲突。在威廉王子婚礼事件中,即可追寻到蛛丝马迹。英国的BBC和其他电视媒体,仍然将此事件作为一个“加冕”仪式来讲述,刻意忽略了社会分化,但新媒体不以为然。在脸谱网站(Facebook)上,有人建立了一个“抵制王室婚礼”的群,对王室婚礼包括英国王室进行嘲讽和攻击,也得到了4000多名粉丝的欢迎;而同类型的网上团体并非绝无仅有。

王室婚礼的余音

对王室婚礼攻击最猛烈的,恐怕要数爱尔兰和北爱尔兰的部分民族主义团体。由于历史原因,与英伦一衣带水的爱尔兰国内不乏对英国政府及英国王室持有恶感者,而北爱尔兰的独立运动也一直未曾断绝,其部分政治团体即针对此大做文章。在婚礼筹备期间,有多起相关的抗议活动,甚至有人因行为过于激烈遭拘捕。王室婚礼期间,安保所防范的一个重要对象,即为来自此类群体及的恐怖主义袭击。而互联网上的反对之声亦是不绝于耳,不少便来自爱尔兰及北爱尔兰的政治团体。

这恰好对应着王室婚礼这一媒介事件最重要的意义:重新凝聚大英帝国。在电视直播画面中,西敏寺教堂周边的欢庆人潮除了用威廉、凯特和王室成员的面具来装饰之外,还挥舞着英国的国旗米字旗,似乎正展示出这一事件的暗中意味。但另一方面,抵制王室婚礼的举动,也恰恰发出了反对统一和要求独立的民族主义之声。可见,即使在传统的媒介事件中,分化与冲突也从未停止,而新媒体更成为多元行动的舞台。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尚在蜜月之中时,他们的祖母伊丽莎白女王已经踏上了一个重要的行程:2011年5月17日,英国女王访问爱尔兰,这是一个世纪以来英国君主首次访问爱尔兰,也被视为一次破冰之旅。电视媒体紧紧跟随,网络舆论众说纷纭,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媒介事件;而与王室婚礼一样,在其仪式性叙事的背后,同样既隐藏着共识与和解,也掩盖着分化与冲突。

参考文献:

①Dayan,Daniel,&Katz,elihu(1992):mediaevents:thelivebroadcastingofhistory.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

②戴扬卡茨著,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③Dayan,Daniel(2008):Beyondmediaevents:Disenchantment,derailment,disruption.Seemonroeprice&DanielDayan(eds):owningtheolympics:narrativesofthenewChina.annarbor,mi: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

④丹尼尔・戴扬邱林川陈韬文:《“媒介事件”概念的演变》,《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年第9期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英国金史密斯学院访问学者)

大众传媒与王室大婚的传统发明

章戈浩

英国史学大家霍布斯鲍姆在他编辑的名著《被发明的传统》中,曾惊世骇俗地提出:“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志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①而当他开宗明义地论证之时,头一个例子便是以英国君主制的公共礼仪为例来论证。历史学者大卫・卡纳迪恩也曾专门研究过1820年至1977年英国君主制的仪式表演及其背景与意义。2011年4月28日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小姐的王室婚礼,似乎又一次为霍氏的论断写下注脚。而无论历史学家们在故纸堆里的追寻还是当代,在这种盛大仪式的“传统发明”之中,大众传媒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大众传媒的王室“传统发明”史

根据英国学者的考证,许多在常人眼中辉煌典雅的王室典礼古意盎然,其实不过是近百年甚至近十年来的新“发明”,而且在这一“发明”过程中大众传媒居功至伟。现代传媒业,特别是报刊业正是伴随着西方现代性的确立而成长起来。而在西方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将传统的君主提升成为民族国家的全民领袖,特别是“自1880年以来传媒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②“报刊成了将君主制提升到天神地位的主要力量。”早期的报纸由于发行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影响局限于一地,因此在对王室的报道上并没有相对一致的态度。而当廉价报纸出现之初,为了在全国范围内争夺读者,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读者。王室成了所谓黄色报纸如《每日邮报》、《镜报》在报道全国性事务时的首选。而在它们的笔下,王室的盛大场面,往往与国家的荣耀联系在一起。“到19世纪末,盛大的王室礼仪被一种饱含感情、充满赞美的方式描绘了出来,完成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且惟妙惟肖,这吸引了比过去更广泛的公众。”③当然,日益更新的摄影与印刷技术,使得口头或是文字的想象,变成了切实的影像,更强化了这一效果。

20世纪20年代,BBC的出现,使得媒体界人士迅速意识到广播这一当时的新媒体对于王室仪式的报道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从1923年约克公爵的婚礼开始,听得见的庆典就变成BBC节目的一个永恒的特色,每一个盛大的国家庆典都会在收音机中现场直播,再配以特殊的扬声器,所以听众能听到钟声、马的声音、马车声和欢呼声。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将国家庆典展示为民族的、家庭的活动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参与其中。”有趣的是,在今年王室大婚之前热映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恰好描绘了结巴的乔治六世面对大众传媒时的尴尬。

大众传播媒体对王室的塑造也并未一帆风顺,有时反倒是阻力重重。如时任约克公爵的乔治六世结婚时,电视尚未诞生,由于当时主教的大力反对,而未能广播直播。当时主教提出的理由是,如果对如此庄严的仪式进行直播,倘若听众们坐在酒吧里喝着小酒听着广播高谈阔论,甚至酩酊大醉,成何体统?

这种来自保守力量的担心,很快被来自受众以及王室自身的要求排挤得无影无踪。“媒体的新奇性与仪式的不合时代的特点相结合,使得王室礼仪在一个变化的年代中令人鼓舞、广受欢迎。”伊丽莎白二世于1947年11月20日的婚礼,通过无线电向全球2亿听众广播。1960年5月6日女王小妹妹的婚礼,则成了第一次电视直播的王室婚礼,英国国内约有2千万观众收看,全球观众多达5亿人之众。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的婚礼则吸引了7亿5千万全球观众。而此次威廉王子与凯特的婚礼观众多达20亿人。英国每一次王室的重大庆典,也伴随着一次次重大媒体技术的运用,被写进了传播学史。

电视直播的编码

“由于电视的影响,人们可以立即看到王室庆典,如同身临其境一般”,④庆典成为国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在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对王室大婚之类的仪式上的表征上,往往强调仪式本身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仪式本身的古老。然而,这种历史延续性或者古典只是媒体的刻意解码。首先,大众媒体对于王室仪式本身具有高度选择性,虽然王室婚礼在媒体报道中被放在一个从乔治五世以来的种种加冕、葬仪、婚礼的历史序列之中,然而有些仪式被大众传媒高度渲染,而有些则被有意屏蔽。比如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礼、威廉王子与凯特的婚礼受到媒体的大力追捧。当然因其迎合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原型,但也不应否认这两次婚礼都适逢英国经济疲软之际,有意无意中被当成刺激经济的强心剂。而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再婚,不仅没有成为国家庆典,反而成了大众媒体攻击的目标。

在仪式的播放过程中,令广大观众印象深刻的是,王子与新娘乘坐精美的马车驶过街头。被媒体特写追踪的马车、佩剑等等充满古典意味的象征,无疑强化了仪式本身的古典特性。可惜的是早在几十年前的乔治六世的加冕礼上,大多数贵族是乘轿车前来出席,只有三驾马车。伊丽莎白加冕礼时,王室没有足够的马车,向电影公司借了七辆。而这一次的大婚也仅仅只有五辆马车。

大众媒体的这种编码不仅仅在于时间性的营造,也在于空间性的营造。在对威廉王子大婚的报道中,不时将这场大婚与他的母亲当年的婚礼对比,一样的马车巡街、一样的阳台拥吻。然而,这种空间复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戴安娜结婚的地点在圣保罗教堂而非威斯敏斯特教堂。即便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也仅仅是从1923年起被选中成为王室婚礼举行地之一。而即使是摄像机引领着观众瞻仰教堂的石柱、穹顶之时,也不难发现宾客们走过“生机勃勃的林荫道”,进入席位。而这一林荫道在“花艺设计师”指导下,婚礼前几天才将六株英国菲尔德枫树移栽进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更不用说,教堂早在此前的多年前威尔士亲王受封的电视直播时,为了转播的方便曾加以改建。此外,在王室大婚的进行过程之中,有若干环节并非对公众开放,如威廉夫妇进入密室签署结婚文件,而且他们抵达白金汉宫后到出现在阳台拥吻之间,也有约一个小时的家庭内部时间。在电视直播之中这一时段被填补上英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对婚礼的庆祝,从而弥合了仪式上的断裂,又力图增强受众的参与感。更耐人寻味的是,电视直播的镜头毫不吝啬地投上欢庆的人群、满目的米字旗的同时,有意地将一天内数十起抗议王室的行为与警察拘捕行动摒除在外。

在王室大婚直播之中,镜头不时地扫到幽默的英国少女打出“哈里王子,娶我吧”的横幅,或许媒体已经为下一场王室仪式的“传统发明”做着准备。

注释: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5

1选病种,选择疑难病种或合并症多的典型病例。

2选查房时间,通知护理部及全科护士,同时告诉病人家属征得同意。

3程序:

3.1由责任护士在病房向参加人员介绍病史及相关内容①健康史。②身体状况。③阳性体征,阳性报告。④心理及社会状况。⑤经济承受能力。⑥相关治疗护理问题及存在的危险因素。(需向患者隐瞒病情的可在示教室)

3.2听取并解答参加人员的相关询问,在了解清楚该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全体人员返回示教室。

3.3主讲人员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将演示稿投射在大屏幕上对讨论的病种进行回顾式的复习从解剖、生理、病理到该病种的定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再到该病人的具体情况经行个案分析。然后请主管医生做补充说明。

3.4在复习了“三基”的基础上针对本患者的护理问题给与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由参加人员踊跃发言,创造紧密互动的学习环境。同时针对疑难病种特殊护理技术或操作,进行讲解。做好专科新技术的学习和宣传,这是护理业务查房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

3.5由科室护士长提问,开展协商讨论,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式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6护理部参加人员对本次业务查房作出评论,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护理会诊。

4多媒体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优势包括。

4.1多媒体的信息优势利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将动态、形象的图像呈现在屏幕上,以辅助临床老师讲解。通过操作的动态信息的呈现、解剖部位的三维逼真展现等虚拟课件,虚拟再现可能有的疾病而患者身体上没有发生的症状和体征,这样可以给护士多种感官刺激,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且可以方便地控制业务查房的信息流程和信息呈现方式,方便查房,提高查房的成效。

4.2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综合素质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查房和教学,不仅要求临床护士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一定的授课技巧,而且要求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适应、熟悉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时也是应用多媒体技术,使临床护士产生了进一步深层次学习计算机多媒体知识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撰写多媒体演示稿,参与多媒体制作,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力,轮流讲科可互相学习,竞争。

4.3提高了临床护理查房的效率传统的护理查房是一人讲解或操作演示,其他人员被动地看、听,使听和看的人员感到单调、枯燥,思想常开小差,查房的效果不理想。而利用多媒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方式,通过视听并举,使护士及时观察、感知、发现问题,讨论、辨析,由浅入深地学习讨论,从而强化护理业务查房的内容,有效地吸引了护士的注意力。同时本科室的护士长对涉及的重点内容进行现场强调和提出问题,诱导和锻炼年轻护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效集中了护士的注意力,同时护士对未能理解的内容和环节大胆地提问,从而充分激发了护士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潜力,开拓了思维空间,提高了查房的效果。

4.4多媒体独特的优势有利于拓展知识的传授深度,使非直观性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护士的面前,并通过模拟操作和交互流增加了护理查房的互动性.

4.5扩大临床护理查房容量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可按护士的知识基础、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的补充知识组成有机整体,扩大护理查房和教学的容量。使护士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工作和学习,也使护理查房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6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

12—0040—01

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电化教育的硬件要求

过去的电化教育主要是“新三室”的建设,即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的建设,而如今的学校电化教育建设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与网络运用开发上。如学校计算机局域网与互联网、校园广播电视网、语音室、电教室、计算机室、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虚拟课堂、高档电教设备的有效应用与开发则是当今电化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任务及目标。一所合格的学校在电化教育的硬件装备上必须拥有完全能满足全校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有一定规模的、有一定档次的计算机室、语音室、多功能电教室;拥有校园局域网、互联网、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电视网;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及多媒体阅览室;更要有数量可观的电教设备,同时还要培养出懂电教技术与热爱电教工作的教师。因此,要求我们教育的领导者,要站在教育未来发展的较高点上关注电化教育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各级各类学校电化教育发展达标细则,下拨专门购置电教硬件资金,督促、检查学校电教工作;各级学校要重视电化教育,加强管理,加大投资,加大使用率;教师要学好专业知识与技术,加大课堂教学整合力度,成为新一代的多面手教育者。

二、电化教育的设计原则

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指教学的内容各部分的有机组合。电化教育中,各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要将这些部分较好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良好的系统,并给予较好的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是有区别的,因此,电化教育也应视特点而变化,在设计中将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做到教学形式与功能的—体化,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

2.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电化教育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形式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接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改变自己的授课形式和内容,但在电化教育中,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机器——学生。在这种形式中,教师与学生并不直接接触,这样就会出现人机矛盾和师生矛盾。教师听不到学生的建议,学生认为教师不在面前而不专心听课,丢失电化教育的意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电化教育时,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问题,教师不能以传统面授形式授课,如何能保持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学生看到教师不在课堂,如何消除他们心理中“这不是正规上课”的心态,让学生严肃认真对待电教课。考虑了这些问题,不但有利于解决人机矛盾、师生矛盾,而且有利于解决教师教法同学生学法之间的矛盾。

3.多媒体组合的优化原则。电化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幻灯、录像、语音教学及电视教学等,各种形式有各自的特征,不能忽视,也不能相互混淆和取代。在设计电化教育课时,要将媒体特有教授内容的特征结合起来,语音练习以及一些文科教学,可以适当不用画面,这样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做到经济实惠。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7

1、正确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含义

随着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多媒体的概念出现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计算机能同时抓取、操作、存储、编辑和呈现图形、文字、影象、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介信息,能够把普通电脑、电视机、录象机、录音机、、幻灯机、传真机等功能综合一体,不仅极易控制,而且产生了更新的功能(如交互性、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资源共享等)。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作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依靠教育信息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获得有效(或优化)的教学效果的现代化的教学。其中理论指导是统帅,教育技术、教育资源、系统方法是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最优化教学效果是目的。

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如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组织与展开理论、教学表达与评价理论等。

多媒体网络教学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模式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2、教师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教师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必须有现代的教育观念,诸如开放的教育观念、多样化的教育观念、民主化的教育观念、创造教育的观念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学校教育信息环境将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转变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信息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教师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以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根据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广泛收集各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素材(文本、图片、图象、声音、视频、动画、模型等),并根据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简单的多媒体教材制作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正确使用。

3、多媒体网络教学应注重教学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在教学中的应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多媒体网络教学,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教师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文字教材……,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等作为评价标准。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达到以上效果,但仅仅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使多媒体网络教学走向歧途。以技术论、机器论开发的教学软件、编写的电子教案、组织的教学,学生形象地称之为“机器灌”、“电灌”。这种“机器灌”、“电灌”比教师灌更有害。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注重教学设计。

3.1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教学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必须把教学目的的实现放在首位,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要素的相互联系及组织结构,所以,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内容应包括教师主导活动设计、学生参与活动设计、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教学媒体运用方法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3.2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可概括为示范型、逻辑归纳型、逻辑演绎型、探究发现型、练习型和控制型六种类型。示范型模式适用技能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给学生示范模仿的标准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操作等规范行为;教师指出标准规范行为的要点、程序、组织学生模仿,纠正错误;学生掌握要领,模仿练习。逻辑归纳型模式适用事实概念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若干有关科学的现象、形态、结构、文献、史料等客观事实,或提供有关情景,以便建立共同经验,形成表象;教师借助事实、情景进行概括归纳,显示事物的特征,建立概念;学生观察事实、现象,认识事物特征,识记事实,理解概念。逻辑演绎型模式适用原理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某一典型的事物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教师借助典型事例,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并以次通过演绎推理或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知识迁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原因,探究规律,理解原理,推广应用。探究发现型模式适用概念、原理和问题解决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某一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并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或问题,供思考、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设疑,引导思考,激发争辩,总结概括;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参与争辩,探究原因,分析特征,寻找规律。练习型模式适用事实、概念、原理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某种可观察的事物、现象或过程资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细心观察,向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动作来描述被观察对象,以加深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学生认真观察,抓住特征,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动作描述被观察对象。控制型模式适用教学、实验、艺术、体育技能的学习;媒体记录并及时再现学生实践活动的情景,以供分析、评价;教师分解技能的基本要素,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提出评价实践水平的标准;学生根据要求,参与实践,观察实践过程的记录资料,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改正错误。

4、加快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建设

多媒体信息资源是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相比,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目前,由于网上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贫乏,各种电教教材、素材短缺,教师要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没有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设计,致使多媒体网络教学大都停留在电子教案的形式,出现前面提到的“机器灌”、“电灌”的现象,这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应此,加快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是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应纳入学院现代化教学建设的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分期、分批进行建设。我们认为,目前学校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学校教学资源通常可分为公共教学资源和学科教学资源两大类,公共资源由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建设,学科资源由各学科、教研室为主建设。

4.2、学科资源建设应立足于课程教学资源需要和适应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既围绕课程现有内容,又兼顾学科发展;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又强调能力素质培养;既突出学校内部教学,又考虑远程教育;既针对课堂教学,又满足学生自学。因此,学科资源建设可以建成学科综合网站(课程综合网站)的形式,栏目可根据学科特点设置。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8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语言交际功能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它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有利于全方位地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新目标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提倡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可以将生动的场景,具体的形象呈现给学生,并且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多媒体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我们传统的中学英语课,教师罗列重点,讲语法,学生就不停地记笔记,课后的主要任务也是死记硬背单词、词组和语法规则。结果是上课老师讲得辛苦,学生觉得很枯燥,乏味。学习成了苦差使,不少学生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了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它可以提供许多语言素材,为英语教学提供生动、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为交际英语提供了素材和情景,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动词词组的作用。学生都能够争着用语言来表达图片信息,大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内容呈现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动

以前上英语课,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新单词,我往往会带一大袋的东西进教室,比如教水果时,我就带很多水果进教室;教颜色时,我又带很多各种各样颜色的东西;教衣服时带各种衣服。这种带东西进教室的方法很直接很形象,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经常要准备那么多东西,备齐要呈现的东西,那实在是太难了。特别是有的东西很大很重,根本无法带进教室,像bed、bookcase等;有的水果这个季节,这个地方买不到;又比如教小动物时,我们总不可能把所有动物都带进教室来,所以很多时候就暴露了带实物进教室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教动物时,我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动物的图片,有声音,有动作,有真的,也有卡通的,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学习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兴趣,这也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效率。

3.运用多媒体能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且知识讲解更清晰

用多媒体呈现知识除了生动形象,而且讲解知识更加清晰。如我在教天气时,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特征的天气,学生结合这些图片就能很清楚地理解和记住sunny、cloudy、rainy、snowy、windy等词,比单纯地利用黑板教单词效果要好多了。而运用多媒体能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如讲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句时,我设计了一个GuessingGame的游戏,课件显示:一个人拿着一支大笔在地上不停的画,但只露出头和笔的上半部分,让学生用刚学的句型:ishecleaningtheroom?ishedoingChinesekungfu?进行猜测。学生很好奇,有了迫切想开口说英语的愿望,这样他们就能够很积极很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操练和巩固了该句型,从而避免了学生生硬地操练句型、被动地学习的情况。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授课效率

多媒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提高授课的效率。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它们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可将以前需要在黑板抄写的教学内容事先做在课件中,上课时鼠标、键盘轻轻一动,教学内容立即出现于屏幕,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而且多媒体还可以呈现板书无法呈现的图片等信息,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把更多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开展密集快速的语言实践活动。

5.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

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获得及时反馈,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多层次、创造性的学习目标提供方便。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上网查找一些国家名字的英文写法及地理位置和特点等,于是很多学生都会在课后上网查询。第二天我会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

作为教师,课件的制作虽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是值得的,因为上网查找资料,制作、修改课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学习、思考、备课的过程。课后教师可以结合上课的体会对课件进行修改,以更正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不断进步。

三、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教师本身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有些教师平时不太注意学习,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致使在实际操作时,常由于不能正确熟练地操作而耽误课堂时间,反而影响了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平时就应该多学习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更好地整合起来,以便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合理,不能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得用多媒体,如果用与不用的效果没什么差别,那我主张还是不用,以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上。其次,课件并不是做得越好看越好。有时过于艳丽的背景图案,刺耳的声音,夸张的动漫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忽略了对知识的关注,这就反而影响了教学。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是十分可行又十分必要的。这种形象、生动而又直观的教学方式,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多媒体技术,提高多媒体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9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十八年电教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和模式。

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因素

(一)物的因素

物指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有现代教育设备和配套软件做坚实的基础。一般要求“六室四系统”。“六室”:(1)普通教室:每班“五机一幕”(即投影仪、录音机、录放机、彩色电视机、多媒体主机、投影银幕)。(2)计算机室:多媒体配置,按最大班额计算需两人一机。(3)多功能电教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机、VCD、视频放大器、音频系统、综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功能的多功能教室。(4)语音实验室:要求64座。(5)声像资料室(兼视听阅览室):面积56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各一台。(6)设备贮存室:面积56平方米,要求具有防潮、防火、防盗等功能。“四系统”:(1)闭路电视系统。(2)演播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现代教材系统:各种电教教材成套化、系列化、多媒化,形成教学素材包。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教学全过程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参与者。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2)加强电教技能的培训。电教技能包括媒体操作、教材制作、媒体选用、媒体设计与组合、课堂电化教学设计、实验经验总结等基本技能。培训的方式有自学、讲座和进修。

三、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模式

(一)模拟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目前学校电化教育辅助教学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媒体模拟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二)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源于斯金纳的机器程序教学法,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和系列配套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形成以及有鉴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别化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向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给出反馈。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它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再渡难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写会笔顺、理解字义并用其说话。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个别辅导教学。如:《我是中国人》一课的识字教学,本文共有五个生字(我、是、爱、国、星),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如下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词、义、写、句;(2)学生利用课件进行交互学习,要求学生找准学习的疑难点,请求计算机帮助解决其疑难点;(3)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首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程序分支越多,预想的情况就丰富,就越能全面为学生服务,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性、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从而培养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这一目的就会实现了。

(三)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透彻地领悟Cai教材设计的意图。其次,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地备好媒体(即媒体展示的时机、语言的组织等)。再次,教师在运用Cai课件时,不能以课件为中心,应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培训与练习模式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存贮量大、运算速度快、Cai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在问题出示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增强趣味性,增加问题判定的形式,展现语文之美于其中。这样,学生会感到心旷神怡,在一种美的情境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学生刚刚学习拼音字母的大写后,很难做到大小写一一对应辨别,当出示大写字母时,先要想一想字母歌中的前后顺序,然后去对应小写字母,再想其发音和写法。我们在此可设计一个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训练,训练分为三个步骤:(1)出示小写字母时,学生点按小写字母后,出示大写字母,并发其音,示范其写法;(2)将屏幕一分为二,上面出示大写字母,下面出示小写字母,学生判断后,用鼠标点按对应的小写字母,若点按正确,发出“棒!”的鼓励之声,并奖赏10分和一个笑脸;若点按错误,发出“要努力!”,罚一个哭脸,同时展示正确的答案。(3)在屏幕上只出现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要求学生从键盘上输入与之对应的字母。输入还设计了控时程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完毕,否则要在成绩栏扣出一定的分数。这样循序渐进、趣味性较浓且带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先进,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为“电教”而电教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择优性原则,不能认为每次课都得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摒弃,而要发扬光大。

(三)电教技能滞后问题。

多媒体教学媒体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体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的前提。教师不但要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软件设计、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的技能。

(四)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征篇10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英语教学 交际环境

如今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课堂教学。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特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体现了新目标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多媒体的必要性,在教学中的优势,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运用前景展开论述。

1 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模式是:“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这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多年来阻碍和约束着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使教学质量难于提高。 新目标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提倡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可以将生动的场景,具体的形象呈现给学生,并且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所以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的、机械的教学手段,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使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所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2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

2.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传统的中学英语课,教师讲重点,讲语法,学生就不停地记笔记,还清楚地记得我们上中学时就这样,笔记本上抄得密密麻麻的,还像老师一样用红笔把重点内容着重标明。课后的主要任务也是死记硬背单词、词组,然后就听写。结果是上课老师讲得辛苦,学生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成了苦差使,大多数学生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得的知识信息,80%是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获得。同一事物如果只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秒的时间,用图画认识需要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三分之一的时间。正好,多媒体融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满腔热情参与活动、参与交际,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圆满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