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放射防护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0:47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1

[关键词]131i;临床核医学;辐射剂量;放射防护

[中图分类号]R85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7(b)-0193-02

随着医学技术地进步,核医学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放射性核素治疗正在不断快速发展中,其中131i在临床放射性核素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而131i在常规治疗剂量下即具有能量高、活度大等特点,所以接受131i放射治疗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造成的外照射也应该受到重视[1]。本文通过研究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为临床放射防护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4~48岁,平均(41.35±3.62)岁;观察组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3~47对,平均(40.72±3.7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本院专科医生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口服131i的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由两组医师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每组由1名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

1.2方法

将本组34例接受131i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两组医师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每组由1名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1i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甲状腺有效剂量,以及相应两组医师和护士工作1年所受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是依据成人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估算值测量患者全身有效剂量,通过头颅Ct扫描检测患者甲状腺辐射剂量。临床医师和护士的职业照射测量方法为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和FJ-377型热释光剂量读数器进行剂量读取。医师和护士将辐射剂量计放于工作服左胸前口袋,更替医师和护士时,不更换辐射剂量计,计算医师和护士工作一年累积的所受辐射剂量[2]。

1.3治疗防护措施

1.3.1常规治疗防护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性防护:上班按规章穿戴特制的衣帽手套以及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以及携带报警式剂量计;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发现放射性职业受照人员的个人剂量达到或超过调查水平时,应及时其查明原因,必要时通告卫生监督部门。

1.3.2综合治疗防护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①内照射防护:对于内照射放射防护主要减少放射元素通过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照射的防护操作前先通风换气30min后再进行作业,通风进行至操作完毕。②外照射防护:对于外照射的防护主要是根据三防护的原则,即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安装专用防护屏、穿上防护装备、延长查房间隔、与患者保持1m以上的距离等[3]。③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应该穿戴齐备才能允许工作,操作期间严禁进食、饮水、吸烟、会客等,以防放射性核素通过食、吸、渗三途径进入人体。此外,通过加强核辐射知识的培训来加强个人防护。④适当食用公认的防护食品,如可以可以吃一些目前公认的蘑菇、木耳等防护食品。⑤定期体检:每个月给予相关体检,通过剂量检测仪检查身体内放射物质是否超标,如果发现因放射性物质引发的疾病则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有效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放射性核素治疗方法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131i治疗为代表性的治疗方法。患者通过口服131i,进入人体内的131i随着时间发生衰变,发射出γ射线和β射线,其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为β射线[4]。131i具有合适的半衰期和组织穿透力,且具有较大活度和较高能量,对甲状腺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但是随着131i在临床放射治疗中的普及,对其放射防护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包括患者本身以及作为职业接触的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保证患者接受131i临床治疗的疗效的同时,也应重视放射治疗给患者和临床医护工作者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采用一些列综合防护措施,包括对内照射的防护以及通过屏障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进行对131i的外照射的防护[5],研究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为临床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有效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屏障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131i对医护人员的辐射[6-8],以及降低患者全身受照射的剂量,从而提高临床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以及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海敏,杨金兰,张桂清.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87-488.

[2]冯泽臣,娄云,马永忠,等.2010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12,6(2):69-71.

[3]赵尧贤,吴寿明,宣志强,等.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场所设计及放射防护措施评价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20-421.

[4]张晓懿,涂彧.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人体周围辐射场剂量分布[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1):36-38.

[5]丁颖,陆汉魁,朱瑞森,等.大剂量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安全性探讨[J].现代护理,2011,5(8):125-126.

[6]郭洪亮.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233-234.

[7]罗迎春,邹德环,朱旭生.婴幼儿童核医学检查总结[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68-169.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2

[关键词]C形臂X线机;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49-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C形臂X线机(简称C臂机)在手术室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直接应用于骨科手术中的术中定位,检查复位固定的效果,以及配合各种微创手术的开展、体内金属异物的取出等。能明显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亦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是,C臂机在使用过程中,可对医务人员及受术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何在手术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及受术者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本院在手术过程中使用C臂机的防护体会总结如下:

1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X射线的电离辐射激发所引起的生物效应。X线照射后,可使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不同程度障碍。所受损伤的程度与辐射的剂量率、照射的部位和面积、组织器官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及受照个体对辐射的敏感性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液学的变化(主要是近期的白细胞减少及远后的白血病等),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放射性白内障,生育功能减弱及至丧失,以及孕育畸胎、死胎、流产、智力低下[1],诱发各种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骨科手术中需要X射线多次定位照射,如果防护措施不完善,或不注意、不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可增加医护人员放射损伤的概率。

2手术室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

2.1提高防护意识

应提高相关手术人员对电离辐射的危害性的认识及防护意识,主动正确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2.2防护原则

即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性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确实必须进行X线检查的,要把辐射剂量控制到可能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个人受到的辐射剂量不应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标准》的规定(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不应超过50mSv)[2]。

2.3备有专用手术间

手术室应根据本院骨科手术的数量设1~3个有放射防护设施的专用手术间。手术间使用面积应大于24m2,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及时消除放射线与空气作用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3]。同时,手术间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放置过多物品。这样,不仅有利于操作,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散射线的折射,防止产生二次射线[4]。

2.4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了解骨折部位及手术方式。根据骨折部位及手术方式调整手术床及决定患者的,以利于C臂机的操作。C臂机应尽量安置在手术室中央。C臂机越靠近墙壁,工作时由墙壁产生的反射线和散射线就会越多。检查C臂机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保持良好状态,备好防护设施。

2.5认真落实术中防护措施

①时间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照射时间越长,吸收的剂量越多,对身体的危害也越大。所以应尽量缩短X射线的曝光时间,减少曝光次数,减少人员在辐射场中逗留时间。②距离防护:X射线的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一倍,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所以,当C臂机工作时,可以尽量离开,不能离开的尽可能增加与X射线的距离,但应注意无菌操作。③屏蔽防护:凡参加手术手术人员,均应穿戴铅衣铅围脖铅眼镜等进行防护,并可应用铅玻璃屏风等。④手术中使用C臂机的脚踩控制开关时,应妥善安置脚控开关,防止术中误踩,导致意外的机器运行。⑤术中应尽量避免在球管直接照射下进行操作或手术,有文献报道,如果每周在C臂机下操作2h,则每年照射总剂量超过放射科人员年照射量的6倍多[5]。⑥受术者的防护:避免对受术者非手术部位的照射,并对非手术部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特别是甲状腺、胸腺和性腺的防护[6]。孕妇、哺乳期和儿童尽量不选择在X射线下手术。

2.6正确操作C臂机

C臂机操作最好有专人负责操作,对操作者应进行辐射防护知识、技能和法规培训。操作者应熟练掌握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和C臂机的操作流程,掌握各种的照射方法,提高一次照射成功率,减少曝光次数和曝光时间。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无菌保护套。并防止C臂机碰撞无影灯、手术床和其他设备。

2.7合理排班

合理安排手术人员,避免在短时间内反复接受照射。对经常参加此类手术者,应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暂停安排参加此类手术。对怀孕、哺乳期者也暂不安排参加此类手术。平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抗辐射,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8C臂机的保养

术后对C臂机要进行常规清洗和消毒后,移至存放位置,锁住C臂机的固定脚踏开关,用防尘罩遮盖C臂机的球管、影像增强器及显示屏,避免因空气消毒损伤造成老化[7-8],增加漏射线。定期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C臂机的保养、维修,保证C臂机的性能参数及指标符合要求,以避免C臂机工作时漏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保证C臂机使用的安全性。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种医源性损伤的高危科室,而电离辐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随着C臂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高,其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可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对他人的防护,加强职业教育,完善防护设备,落实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规程,合理排班,以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减少射线对手术患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朱卫萍,朱华勇,潘葵芬,等.C形臂X线机对手术室护士辐射剂量和防范措施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4):1986-1987.

[2]余建明.放射物理与防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5-186.

[3]贾凤菊,买力克・买买提.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806-807.

[4]杜建红.浅谈手术中使用C臂机的X线防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2175-2176.

[5]包苏娟.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与环境污染的控制[J].临床护理杂志,2003,6(5):36.

[6]王小玲.术中使用C形臂X线机电离辐射的防护[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6):135.

[7]杨丽萍,王楠.小型C臂X线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1):1120.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3

[关键词]放射防护;社区;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5(a)-0164-03

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城乡各地医疗机构,随着医疗技术及放射诊疗技术飞跃发展,人们遭受电离辐射的机会明显增多,所受放射剂量亦相应增多[1]。放射诊断过程可以产生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在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对患者的防护普遍存在[2],而且还有自然发生的潜在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所以电离辐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研究是在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框架下,在社区医疗中采用实际数字化监测和计量、遵从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下,旨在探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在保障社区群众、就诊患者及职业人群等放射安全及健康中的效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1日~2012年11月31日对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医用放射情况进行放射卫生防护干预、监督及监测,对象:我中心各类医用射线机如高频数字胃肠机、高频拍片机、CR、牙科机、碎石机等的工作场所,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区公众群众。各类医用射线机6台,工作场所4处,职业人群人数48人,随机选取干预前后我中心就诊患者150例及社区公众150例。

1.2方法

1.2.1放射安全干预根据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及防护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防护干预[4]。主要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增设防护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等;②调整机房面积及改造机房的不合理设置;③安装通风设施;④设警示灯和防护标志;⑤实践的正当化;⑥防护的最优化;⑦个人剂量限值化。

1.2.2利用实时监测技术,采用BH3103X-γ射线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S-95多道γ谱仪进行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大功率采样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进行输入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受过放射辐射的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社区居民的情况。所有设备都经国家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标定。

1.3监测方法

参照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规定的布点原则进行射线防护监测[5]。对工作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测量时随机布点,重要部位(门、观测窗)多布点,每个点测量5次,结果取其平均值,测量条件为正常工作条件和最大工作条件两种情况;依据GBZl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为3个月[6]。

1.4观察指标

对防护干预前后X射线机及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辐射水平剂量监测,监测周期3个月,监测两个周期(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工作场所和周围辐射水平平监测结果

防护干预前后比较辐射水平空气比释动能率明显下降。候诊室位(p=0.035

2.2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对放射科全部从事放射工作及相关职业工种的48位工作人员、随机分别选取干预前后来我单位就诊患者群体150例及我单位附近社区公众群体150例,进行辐射水平剂量监测。干预前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比较: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表2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个人剂量干预前后

检测对比(mSv/a,x±s)

3讨论

伴随放射学、核物理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公众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放射源,照射量大约为0.6mR/d,低于人体所能接受的危害剂量的界限量值(2mR/d),实践证明不产生危害[7],然而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放射安全防护的却普遍存在[2],辐射照射可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8]。2002年国家原卫生部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然而现在的医疗现状是医疗机构很少遵照原卫生部规定要求,且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对其中的危害知识也知之甚少[9]。本研究遵循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化及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的防护基本原则[10],给予我中心所辖医疗放射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对接受照射的适应证、禁忌证严格把关,实施诊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先做辩证论证;技术人员、诊疗操作人员及接受诊疗的患者严格按照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操作,严禁大剂量、不适当的部位接受广泛照射,做到个人剂量个体化,部位准确、局限化;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给予隔离,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是对孕妇和幼儿的医疗照射时,格外注意以上因素,并事先告知孕妇本人及小儿家长注意事项,做到知情同意;对放射操作场地严格按国家原卫生部严格规定操作,最大限度减少照射污染,最大限度降低照射剂量水平;加强医护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干预后,我中心医疗照射水平、医务人员及社会公共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目标:公众场合辐射水平小于0.5mSv/h,治疗室外经常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小于5mSv/h,偶尔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不高于25mSv/h,职业照射达到20mSv/h的控制目标;干预前后个人剂量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p<0.05);就诊患者由(3.29±1.35)mSv/a降至(2.77±0.93)mSv/a(p<0.01);社区公众由(2.11±0.86)mSv/a降至(1.18±0.76)mSv/a(p<0.01),效果明显,取得了明显改善,说明通过防辐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总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社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一线地位,对社区公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做让社区公众放心、信得过的、安全的、有保障的社区。辐射防护与放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辐射安全。因此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防护管理要求与防护技术要求并重[12],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的放射剂量,减少辐射对医务人员、社会公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LeroyDH,Ryanmt,wileyJR.improvingtheregulationandmanagementoflow-activityradioactivewastes[J].Healthphys,2006,91(5):439-448.

[2]刘保昌,向彩良,曾婷.医用辐射预防性监督及质量控制[J].预防医学杂志,2002,20(3):232-234.

[3]wallaa,DomotorS,VazquezG.Departmentofenergypolicies,directives,andguidanceforradiologicalcontrolandreleaseofproperty[J].Healthphys,2006,91(5):526-528.

[4]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7]陈福忠,刘海燕,刘莺.对放射治疗与安全防护的认识与思考[J].医学信息杂志,2010,23(10):3835-3836.

[8]陈光远,刘军.基层医院影响X线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68-2870.

[9]强永刚.医学辐射防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81.

[10]郑钧正.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强化对医疗照射的控制[J].辐射防护杂志,24(2):74-91.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4

关键词医疗建筑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

一、楼面活荷载取值

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关于有医疗设备的楼(地)面均布活荷载取值规定和医疗工艺专业提供的使用荷载,一般防辐射医技房和其他专用房间的均布活荷载取值见表1。

二、放射影像科室结构设计

医技楼放射科包括X光室、Ct、DSa、核磁共振(mRi)及相应的控制机房等特殊房间。为了防止这些房间内设备对人体的电离伤害,应增加房间的墙及楼板厚度以隔离辐射伤害,墙体一般采用钡砂浆砌筑370mm厚实心粘土砖墙或200mm~300mm厚混凝土墙。若采用混凝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整浇,虽然屏蔽效果好,但混凝土墙因刚度较大,常因不能均匀布置而造成结构刚心与质心偏移过大,增加扭转效应,对主体结构抗震有不利影响;而采用实心砖墙作为围护结构时,施工较为简便,但对砌筑质量有一定要求。一般建议采用370mm厚实心砖墙,砌筑质量为a级,砂浆饱满度要求高,若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在墙体外挂铅板或分层涂刷钡水泥来提高防辐射能力,墙外防护层的粉刷由专业厂家配合施工。

医技房楼板建议采用现浇混凝土厚板结构,节约层高,利于砌体隔墙灵活布置,房间顶板和底板混凝土厚度一般在180mm~250mm间取值。由于控制机房和设备用房需要铺设各类管线和专门设备检修管沟,房间楼板一般需降板处理。管线铺设后用混凝土等垫层材料填充,同时可以隔离部分设备的振动,减少医疗设备的影响。对于X光、Ct、eCt、DR、DSa等设备的房间一般降板300mm,而核磁共振(mRi)机房需降板450mm。

核磁共振(mRi)机房地面和墙面采用0.4mm厚的紫铜板,接缝和孔洞长边平行于磁场分布方向,避免阻断磁场的通过,降板内的二次混凝土回填不得添加钢筋等金属材料,防止外界的磁场干扰。

另外应注意为避免冷冻机房中水泵等振源对核磁共振(mRi)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设计时核磁共振设备应远离振动源,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振和减振措施以保证核磁共振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核医学科室结构设计

现代医院医技楼常配有直线加速器机房和钴60机房,一般独立设置在地下一层,与主体结构设缝分开。

核医学机房防护体屏蔽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单一材料同等辐射防护体(图1-a):一般利用混凝土作为辐射防护材料,适用于近距治疗室(后装治疗室),其他大型放疗设备治疗室不宜采用。

单一材料主次辐射防护体(图1-b、1-c):这是目前最常见的辐射防护体。该种辐射防护材料相对比较便宜,施工技术较为成熟。

复合材料主次辐射防护体(图1-d、1-e):主射线方向使用高密度辐射防护材料,在次射线方向使用小密度辐射防护材料,或在治疗机房内铺设铅板或防中子辐射材料。这种辐射防护体可以减少辐射防护体的厚度,提高房间使用面积,尽管这种材料价格较混凝土贵,但是其辐射防护效果更好,易于回收利用。

辐射防护材料一般使用防辐射混凝土,它是一种由胶结材料与重集料组成的混凝土,除具备普通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外,还能有效屏蔽α、χ、γ射线和中子流的辐射。在混凝土中提高重元素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吸收射线的能力,增加材料中的轻元素数量可以削弱中子辐射。常用的防辐射混凝土是硫酸钡重晶石及硫酸钡砂。

对于主次辐射防护体,由于直线加速器可做360°旋转,所以顶板防护等同于墙体,其主射线方向钢筋混凝土墙或顶板厚2.30m~2.60m,副射线方向混凝土墙或顶板厚度取1.30m~1.60m,具体尺寸需要与设备专业厂家密切配合来确定。

为了保证厚板的模板及支撑满足施工要求,避免产生混凝土裂缝,防护体楼板可以设计成上下两层,板间设施工缝,下层板作为受力结构进行计算配筋,上层板只配构造筋和温度筋,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还可利用分层施工形成的结构承受二次施工时的荷载。

由于防护体墙板厚度大,墙体的配筋采用小间距、小直径多层双向布置构造钢筋,各层网片之间用拉结钢筋固定。另外,墙洞必须由各专业配合预留,设备穿墙预埋管线应沿墙厚呈U状预设(图2),室内应避开主射线照射区域。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核医学科室结构防护体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虽有利于屏蔽射线,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造成辐射外泄,使放疗房间难以达到防辐射的功能要求,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难点是控制裂缝。裂缝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温差裂缝,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放热,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升温幅度比表层大,而且内部降温速度比表层慢,因此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度差,随之形成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度裂缝;二是收缩裂缝,如果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用量高,其散热和硬化过程中就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后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因此,为防止裂缝发展,保证医疗工艺防辐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考虑如下问题:

1.为了限制大体积混凝土墙板产生裂缝,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缓凝型外加剂,也可加纤维抗裂膨胀剂,减少单方水泥用量。

2.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减小水灰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上覆盖保温同时外加暖棚,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保证内外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在25℃以下。

3.合理分段留施工缝,可按底板、厚墙、顶板分三次浇筑。施工缝结合现场情况设为台阶状,并设置止水钢板,以防止射线的渗透。

4.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严格控制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保证合理水灰比和塌落度。浇筑时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和二次振捣,振动棒采用行列式移动,快插慢拔,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一层50mm~100mm,振捣到表面出浆为宜,防止漏振和欠振,保证振捣密实。对于板与墙相交部分,应待墙体混凝土振捣下沉稳定后,再继续浇筑顶板混凝土。

5.在墙体和顶板选出有代表性的测温点,在此点混凝土表面以内100mm和中心处埋设测温线,用测温仪进行测量,局部最厚部分做重点温度监控,保证所有测点的温差小于25℃。

6.对混凝土采取长时间养护,顶板顶部可采用蓄水养护,顶板底部可以采用喷水养护,墙体可以外挂麻布或草帘加薄膜覆盖等措施,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五、结束语

医学影像科是医院医技保障的核心科室之一,根据医疗工艺要求和辐射防护标准,放射科和核医学等涉及二次深化设计的工艺需和结构专业密切配合确定防护墙厚度及预留设备孔洞。医疗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需要和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智能专业合作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技术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5

【关键词】甲状腺癌;131i;医务人员;辐射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96-02目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手术+i+甲状腺激素抑制”三步方案治疗是最好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1]。放射性核素近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在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2]。本人结合了本科室近几年来服用大剂量i患者的治疗期间的辐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选取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48例住院首次口服大剂量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3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1岁,未转移131例,转移17例,口服131i80-200mci,住院10-14天,平均12天。

1.2碘源的管理方法我科所用的核素131i,均由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并且运送和管理由专人负责,由于我科制定相对固定时间集中安排患者服用131i,这样可预先对所需131i的用量进行估算、订购,同时对131i原液入库及其出厂日期、放射性浓度、使用记录等均有专门的记录本进行记录、核对,严格交接班,并将源罐集中存放于源库房里,因此对于碘源的使用和保管是十分安全可靠的。2护理

2.1服药前准备及常规检查患者停用甲状腺素片(或t4)4-6周,忌碘4周,以提高残留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摄取[3]。测定甲状腺吸碘率,以了解甲状腺吸收131i的情况来以判定甲状腺的功能、了解手术切除情况、作为患者口服131i药量的依据。还应测定血清t3、t4、Ft3、Ft4、tSH、tg、tgab、tmab,进行甲状腺显像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X光胸片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2.2健康教育患者服用大剂量的131i后成为了一个移动的放射源,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污染,因此有必要以发放宣传手册、护患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如下:

2.2.1饮食指导嘱患者服药后立即口含话梅或嚼口香糖等刺激唾液分泌,不可吐口水,2个小时后才能进食,3天后大量饮水,勤排尿。禁止食用含碘食物:紫菜、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严禁使用含碘药物:碘酒、卢戈氏液、外用碘伏等。禁止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可乐、浓茶等,以提高手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摄取,可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还应给予含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2.2.2相关疾病知识宣教每批患者在服131i前进行幻灯片讲座一次,以及给予阅读治疗手册,宣传板报等,让其了解甲状腺疾病的病因及型类、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疾病的愈后等,以提高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的认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极大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

2.3心理护理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报道分化型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患者因患癌症后担心治疗效果,贫困者觉得治疗费用高,经济困难,易产生悲观情绪,部分患者会觉得隔离带来寂寞、孤独感。此时医务人员可通过治疗手册、幻灯片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131i的治疗原理和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治愈率、存活年限等。病房还应配备报纸、杂志及电视机等,并要求家属多打电话问候、关心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恐惧心理,以及缓解其隔离期间的寂寞、孤独感。3辐射防护

3.1隔离措施告知患者131i属于放射性核素,其释放的β射线治疗甲状腺癌及转移病灶的同时,释放出的γ射线穿透力较强,会对周围人群造成辐射危害。由于患者在隔离期间医护人员不能与其接触,所以在服药前就应教会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和心率的方法,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经过估算(131i的物理半衰期为8.04d),病人体内的131i滞留量≤1.11GB(30mCi)时才能出院。患者所用过的衣物、被服放置一个月后送洗衣房单独洗涤;被患者体液污染的垃圾要作特殊处理。

3.2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遵循时间、距离及物质屏蔽防护三原则。医护人员须按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来进行分装操作,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尽量集中进行各种护理和治疗工作,以缩短接触放射线的时间。医务人员在给药操作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远离放射源,并且除了要正确使用铅屏等防护设施外,还应携带个人剂量计,穿含铅衣服、戴铅帽、铅围脖、铅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马上更换工作服,清洗双手,减少放射性物质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可能性。4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服用了大剂量131i期间,尤其是服后72h内对周围人群和环境辐射危害很大,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严格执行了有关的防护措施,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辐射危害,未出现因辐射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并且,经过追踪检测,发现周围人群和医务人员所受到的131i年受照剂量均在50msv的限值范围以内,且经过有关放射防护和环保部门监测,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职工每次健康体检均未发现异常。参考文献

[1]李少林,王荣福,主编.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3-267.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6

【关键词】核医学;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防护;管理

国内外临床证实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手术+131i+甲状腺激素抑制三步方案是目前最佳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1】。然而该项治疗工作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31i具有三个特点:一生物半衰期较长,物理半衰期为8.04天,服药后的患者便成为活体放射源,难免使陪护人员,家属及其周围人员受到外照射和环境污染;二它既能放射出β射线,又能放射出高能量的γ射线,故内外照射共存;三治疗甲状腺癌需131i剂量大,因此,放射防护与管理非常重要,为了保障人员与环境的安全必须加强放射防护与管理。我科2010年5月~2011年6月对2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131i内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人的满意度为98%,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现结合实际工作做一归纳。

1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

131i治疗是一项特殊的医疗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系统培训,一、学习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法规,学习131i的物理性质及释放出来的射线的性质等知识;二、学习个人防护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规程,严格执行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及屏蔽防护;三、严格把好“三废”处理关。对于放射性“三废”(废液体、气体、固体)的排放和处理,都需有专门的数量限值和行为准则的规定,以防止放射性核素向环境扩散而危害广大人群;四、工作人员应配戴放射计量仪,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2合理科室布局及设施配套

病房设立“三区制”,无活性区为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活性区为已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病房,高活性区为放射性核素储存、分装场所,三区之间需有严格的分界,每间病房均需设置可视对讲系统,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对讲系统与患者沟通,既不直接接触患者,又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娱乐设施,如电视、书籍,使患者能够安心住院。

3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核医学病房除了具有普通病房的管理制度外,还要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一、病区管理方面需坚持“环境与设施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守则”、“抱怨处理制度”等。;二、医疗管理制度需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三、高活性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放射性废物处理原则”、“放射性污染的应急处理原则”、“放射性同位素定购领取保管使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并严格执行,有章可循,以此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4对治疗病人的管理

4.1131i治疗前的准备

4.1.1了解病史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间,停服甲状腺素片4~6周,停用含碘的药物或食物4~6周。

4.1.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担心核素进入人体会导致人体细胞的癌变或引起不良后果,再加上服用131i后需隔离的认识不足,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是核医学护理的关键。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人文治疗环境,热情接待,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了解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原理,大致过程和注意事项,满足其探究心理。同时让患者知道我们本来生活的环境既存在有一定量的射线,称为天然射线。131i是低能量、短寿命的同位素,短期内即可衰减和排出体外,因而对身体影响不明显。核医学治疗与核武器及核污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治疗用量被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对患者产生近期的危害,而且无创伤、无痛苦,治疗效果好。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放射源,必然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健康人群不必要的辐射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隔离,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说明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医护人员会通过可视对讲设备系统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解决。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放射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辐射在治疗中的利弊关系,既不要过分紧张和放大对身体的辐射影响,也不能忽视辐射的存在,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4.1.3服药前对患者的宣教一、患者入院时详细地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病房内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遵守如下规章制度:一、住院患者原则上无陪伴,特殊情况需经核医学科主任同意;二、患者应在指定的卫生间大小便,禁止随地吐痰,刷牙、漱口、洗刷餐具等均应在卫生间内的专用洗涤池内进行。污染的被服和个人用品应在其病室卫生间内作去污处理,并单独放置一段时间待其放射药物表面污染监测证明其低于3BqCm,三、服用放射性药物后,不得在病室内“串门”,患者住院期间一律穿病员服,患者要求户外活动必须征得医生同意,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进行。四、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根据国家规定出院时体内允许最大活度为1.1GBq(30mci)【2】。

二、因为患者服药后须隔离,医护人员不能和病人直接接触,所以服碘前教会病人自己测体温、脉搏呼吸并将大小便一起正确记录在登记本上,每天再由护士收集记录在体温单上。教会病人如何观察服药后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以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2治疗中护理指导病人服用131i后空腹2小时,及时排空大小便,多饮水或含服酸性食物,加快“非靶”组织器官的放射性物质尽快排除,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嘱患者按时口服泼尼松以减轻喉头水肿,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特别是服131i后3天内,一般通过可视对讲系统,特殊情况需到床边观察,医护人员应有防护设施(如铅屏),身穿铅衣,配戴铅眼镜,而且各项操作应尽量事先做好准备,以缩短与病人接触的时间。

4.3治疗后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在其出院后三周内仍需限定活动范围,避免与家人特别与孩子和孕妇近距离接触,减少公共场所逗留和污染【3】,131i治疗后女性患者一年内、男性患者半年内须避孕,嘱患者按时服用甲状腺激素,一是起到替代作用,使机体处于正常的代谢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外源性甲状腺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总结:大剂量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加强放射防护与管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使患者自觉接受治疗;治疗后做好用药护理,加强放射防护,既保证131i治疗的效果又保证了辐射安全。

参考文献

[1]裴著果,核医学影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0-366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68-01

让大家了解放射线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加强医务人员防范意识,普及放射防护知识,了解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广大群众接受不必要的照射,笔者对放射线的危害与防护措施报道如下:

1放射线的危害

放射线设备是医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透视机、拍片机、DR、DSa、La、60Co等。这些设备释放出大量的X射线和γ射线都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1]。人体受到放射线的照射,随着射线作用剂量的增大,可随机地出现某些有害效应,例如,它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症等。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放射性事故,在事故情况下,人体所受射线的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一些明确的有害效应,例如,人眼晶状体一次受到2Gy以上的X或γ射线的照射,在3周以后就可能出现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人体皮肤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可分别出现脱毛、红斑、水泡及溃疡坏死等损害;另外,还可能引起贫血、免疫功能降低、及内分泌失调和生育功能丧失等。当人体在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剂量限值的射线照射后可能导致慢性放射病,造成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这种情况主要针对从事射线工作的职业人员,很少在公众中发生,也不包括局部的医疗照射[2]。

当然,放射线也能为人类造福。医院使用射线常常用于人体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同时,它也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科研及国防建设等领域。我们关键是要做到科学地使用,严格地加强防护,从而使人体免受其危害。

2放射线的防护

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加强防护意识,能熟练操作机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因为放射线的危害短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所以一般不被重视,医生在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最大限度地让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尤其是婴幼儿和孕妇。

医院要严格按照卫生防护标准布置机房,设备工作电流100ma以下的机房面积不小于24m2,200ma以上的机房面积不小于36m2,并且要做好机房防护,最好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装修机房,尤其在门窗处要按工艺要求处理,否则容易造成漏线。机器在工作中要有警示灯,机房门口要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放射治疗设备防护门还应装有门联开关。

医生在工作时要佩带个人计量仪,充分利用设备的定位灯和束光器让受检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殊注意防护,更不要让其他人员留在机房内,如果受检者需要携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非特殊需要不得对孕8~15周的孕妇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加大宣传力度,循序渐进地进行科普教育,由此及彼地使患者、患者家属乃至其他健康的人群有意识地多方面学习、了解放射防护知识。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校正,保证机器参数正常,视野指示准确。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防护检测工作,包括机房防护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从事放射工作,已参加放射工作者可根据情况给予减少接触、短期脱离、疗养或调离等。①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或高于160g/L(男),血红蛋白低于110g/L或高于150g/L(女);②红细胞数低于4×1012/L或高于5.5×1012/L(男),红细胞数低于3.5×1012/L或高于5×1012/L(女),高原地区可参照当地正常值范围处理;③准备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白细胞总数低于4.5×109/L或高于10×109/L者,已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白细胞总数持续(指6个月,下同)低于4×109/L或高于1.1×1010/L者;④准备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血小板低于110×109/L;已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血小板持续低于100×109/L;⑤患有心血管、肝、肾、呼吸系统疾患、内分泌疾患、血液病、皮肤疾患和严重的晶体混浊或高度近视者;⑥严重神经、精神异常,如癫痫、癔病等;⑦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疾患,卫生部门可根据病情或接触放射性的具体情况(包括放射工作种类,水平等)、本人工作能力、专业技术需要等综合衡量确定。

总之,放射防护工作应该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以病人的健康为天职,加强行业自律,广大健康人群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伤害自身。

[参考文献]

[1]王瑞玉.医用移动式数字X射线机原理构造和维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4,22-25.

[2]李少林.核医学与放射防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4-38.

[3]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3-9.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R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36-02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日益广泛,消化、心血管、呼吸、神经等多个方面均有广泛应用。然而由于介入放射的特殊性,病患和医生均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接受了较大的剂量,而医生由于工作的长期性接受的射线剂量更多,有相关研究表明,介入放射医生中出现头痛、易倦、乏力、心悸、牙龈出血等辐射引发临床症状的发生率高达40%。辐射防护防护应得到关注并着手解决。

1介入放射收入医生受辐射剂量现状

1.1介入放射医生体表剂量水平

介入放射医生体表剂量率水平与X线机类型、、曝光时间以及曝光kV和ma的差异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介入医生的头部、颈部、胸部以及上臂体表的剂量水平全部超过国家规定的辐射承受限值,其中上臂测试值到达700μGy/h以上,超过国家标准近5倍,而双手的测试值更大,达到1000μGy/h以上,颈前部、腹部、头前额均接近500μGy/h)。

1.2介入放射医生受照剂量水平

当前,我国介入放射医生受照剂量水平的调查大部分采用LiF作为探测器的热释光剂量计。通过布放剂量计对手术过程中医生受照剂量水平进行监测。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左手的受照剂量往往最高,单次治疗最高能达到600μSv,平均也在90μSv,远远高于其他各部位。有关剂量监测表明,放射医生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在1.9mSv/a,至2.5mSv/a,之间,高出放射科医生人均年剂量的一倍以上。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介入放射医生接受的年有效剂量为50mSv,如果工作量超过1000例,将超过67mSv。

2介入放射医生受辐射影响因素

2.1设备因素

目前介入放射手术的医用X射线机包括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床上管增加影像增强器的X射线机、床下管增加影像增强器的X射线机。只有DSa是专用的X射线机。其他种类的射线机辐射影响更大。

2.2介入手术特点

一是介入手术具有近距离操作的特点,因为介入放射的特殊性,医生必须要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医生和X射线球管的距离一般在80cm以内,因为在插管的同时进行观察,辐射很难回避,即便是采取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透视也需要进行观察。二是操作时间较长,介入手术中需要角度观察同时进行动态观察,透视以及摄片的时间远远高于普通放射诊断,每次介入放射操作手术的曝光时间通常在20~30min,长的将高达几个小时。三是防护困难,在进行介入放射手术时,由于X射线机固有防护设施较少,而介入放射手术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过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比如铅衣、铅帽、围脖、眼镜等物品,过于笨重难以在介入手术中进行使用,因此较难难以有效的辐射防护。

2.3手术类型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手术类型医生收到单次剂量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其中脑部介入手术的受照剂量均值为63μSv,胸部介入手术的受照剂量均值为76μSv,腹部介入手术的受照剂量均值为58μSv。

2.4介入医生个人因素

介入放射医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等方面也对照剂量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很多从事介入的医生为临床科室医生,对于X射线机的操作规程并不熟悉,防护知识也比较欠缺,防护意识不足X射线机得回放功能应用少,持续暴漏在射线总的时间长,这些都成为了照剂量水平增加的因素。

3防护对策

3.1加大放射卫生监管力度

放射日常监督过程中,应结合放射卫生法规以及标准进行宣贯,尤其是新标准、新法规的实施要落实好执行好,进一步做好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相应辐射预防性监督工作;对于未能按照规定进行管理的要严肃指出,必要的应给予一定的处罚,将放射卫生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3.2选择专用的X射线机

在X射线机的选择上,应认识到选择好的X射线机是减少医生和病患受照剂量的重要手段,防护性能好的X射线机能够有效降低介入医生的受照剂量。为此要尽可能选用DSa专用设备,此外专业的设备也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可能不选择床上管的X射线机,在几种机型比较上,床上管的X线机介入医生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管X线机。操作中,射野要适当选择,不要过大,管电压以及电流大小要以能明确诊断为标准。

3.3增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目前很多介入放射医生尚未被定为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监护与管理之外,致这些医生的放射防护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已经明确规定,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同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把介入放射医生要纳入到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同时要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以及健康检查,不断增强其防护意识努力减低其受幅射剂量水平。

3.4提高介入手术的熟练程度

提高介入手术的熟练程度,尽可能减少曝光时间,是降低介入手术医生受照剂量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研究表明,介入放射手术医生临床症状发生率有逐步减轻趋势,可以说明随着其操作的熟练,受照的剂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3.5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

在介入手术中要坚持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采用床边加铅橡胶帘射剂量率达到100μGy/h左右,加上铅玻璃屏时剂量率可以降到20μGy/左右,如果再加上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剂量率可进一步降低到0.6μGy/h。个人的防护用品此必也均能有效降低剂量,应坚持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介入放射手术的医生辐射防护问题已经逐步得到重视,相信在更加规范科学的防辐射措施下,介入放射手术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9

【关键词】放射科;医疗纠纷;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各种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呈现上升趋势。为了不断提高放射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现对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2006年21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如下。

1资料

1.12004-2006年本院放射科发生医疗纠纷共有21例,其中投诉到医院经院方调解的2例,其余投诉到科室由科室调解,均未造成严重影响。

1.2实施医疗纠纷防范措施前后,在来放射科检查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原因分析

按有无过错划分原因:医方原因14例,占66.7%,患方原因5例,占23.8%,设备原因2例,占9.5%(见表1)。

2.1医方原因

2.1.1服务意识滞后,态度生硬,医患沟通不充分据报道,有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1]。医疗体制改革把医院推向了市场,患者就是消费者,他们有权得到最满意的服务,他们在检查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关心、体贴和被重视。而医技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患者的期望值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特别是少部分医技人员在工作中只注重完成诊断和技术操作,忽视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表情冷淡,面对患者及家属的询问不耐烦,说话语气生硬,甚至用命令口气,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忽视患者的权利等,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引起患者及家属强烈不满,因此而导致纠纷。

2.1.2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个别医技人员工作中不遵守诊疗操作规程,粗心大意,以致工作中出现失误.如登记时将患者姓名,照片号码写错,胶片装错袋,技术员照片时漏拍或误拍,阅片时疏忽大意造成误诊或漏诊而引起医疗纠纷。

2.1.3医生检查不细致,申请单上检查部位欠准确,临床资料不全面,所拍片子不能解决问题,需要重拍或加照而延误了患者时间,增加患者费用,引起医疗纠纷。

2.1.4医护技配合欠协调,对病、陪人解释口径不一致,引起患者误会。检查前准备工作交代不清楚,以致延误患者检查时间或影响检查质量,让家属不满意而引起纠纷。

2.1.5带教实习生不认真,把实习生当成劳力,放手又放眼,让实习生单独操作,出现失误而引起医疗纠纷。

2.2设备原因一是设备老化,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都下降,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二是造成日常工作缓慢,甚至停顿,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三是造成患者意外伤害等不满意而引起纠纷。

2.3患方原因

2.3.1文化经济原因患者及家属对放射科工作不了解,对检查顺序的安排不满意,因达不到要求而故意为难医务人员,或由于经济状况不良,对检查费用质疑。

2.3.2无理取闹一部分患者为达到目的而无理取闹,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个别患者想以纠纷为借口谋求经济赔偿。

3防范措施

3.1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关心尊重患者的感受,真诚的帮助患者,理解和体谅患者,用实际行动和服务态度感动患者。

3.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耐心细致的解释是搞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医务人员对各种不同的患者要理解、宽容、体谅患者的心情和痛苦,避免生硬语气和冰冷表情,及时细致的解释患者的问题,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3加强工作责任心,树立防范意识,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

3.4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及各项操作规程。

3.5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作为带教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及行为负责任,要认真规范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3.6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技人员的整体素质科室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科主任每日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医务人员工作中相互协作和督促,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7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设备定期保养和维修,严格交接班,及时发现和解除故障,保证运转正常。

4结果

放射科医务人员通过查找纠纷原因,制定防范纠纷措施,更新了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加强了工作责任心。上述措施实施1年来,使2007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意义(见表2)。

5结论

通过对我院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使科室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参与到了医疗纠纷的改进中来,彻底改变了服务观念,强化了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学习热情,提升了业务水平,熟悉了相关法律知识,具备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果表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工作责任心,仪器设备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重点和要点,是保障放射科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医学放射防护措施篇10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对全院放射防护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并经常检查各种制度、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二、组织实施放射防护法规,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组织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教育。

三、会同上级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调整和处理放射事故,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四、负责本院放射人员的健康体检。

娄庄卫生院放射防护安全责任制度

一、全体放射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护规定,尽量缩短时间,增加距离,使用屏蔽,避免不必要的照射,降低照射剂量。

二、操作开机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铅帽、铅围裙、铅眼镜、铅手套等,照像时铅房门必须关闭。

三、在机房门口醒目处装挂电离辐射标志牌,并经常检查连锁装置功能是否正常,加强对机房外非有关人员防护管理工作。

四、积极开展放射剂量检测工作,包括个人剂量检测和工作环境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分析原因,及时改进防护措施。

五、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得佩带金属装饰品,如耳环,戒指,项链等。

六、尽量减少透视下的骨插管,骨折整复,示教,取异物等次数于时间,必要时采用点射,尽量减少暴光时间,控制个人受照剂量。

七、禁止滥用放射线,对孕妇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婴儿、儿童尽量避免使用。

八、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使放射部门建筑物的防护设施符合规定要求。新建筑物一定要按规定设计、施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娄庄卫生院放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允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五、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娄庄卫生院

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放射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定期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和防护知识培训,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业务技术,提高放射防护意识,工作时必须采取时间、距离防护措施,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掌握X线检查适应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三、放射工作人员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视野"进行工作。

四、X线检查中,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当受检者确需他人扶携时,除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还要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五、严格控制孕妇及婴幼儿的检查适应症。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孕妇的下腹部检查。

六、放射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X线机、工作指示灯等设备,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机房内严禁堆放与诊断无关的杂物。

七、有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射线装置使用、维护、监督监测等档案。

娄庄卫生院

剂量监测规章制度

一、凡在我院从事射线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参加个人剂量监测。

二、监测仪须戴在(工作服)左胸前,严禁随意打开、不戴。

三、工作结束时,不允许将剂量仪放置工作间,应远离工作场所,放置办公室。

四、不允许将剂量仪放置工作台进行大剂量长时间照射,也不允许工作时不佩带剂量仪,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五、保管好个人剂量仪。

娄庄卫生院射线安全装置定期检查与维护规章制度

一、设备定期维护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透视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年进行一次。

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

1、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

2、对于X线机开机前必先预热后才能工作。

3、每日工作完后,需清洗机器上的脏物和血迹等。

娄庄卫生院放射事故处理、应急处置规章制度

一、射线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运行状态,并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关机,并组织病人、陪护人员及医务人员撤离现场。

二、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及专业维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事故严重者要向卫生、环保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