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33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1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薪火接班人的重任,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之具有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特质。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试就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外化为校风、学风及师生心理状态及群体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及价值核心。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精神。儒家重要教育论著《大学》开篇即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论述。爱因斯坦也曾这样描述大学的使命:“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应该是有自我辨别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这些都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的确,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沉淀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2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文精神[Bt)]

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文化特质。中医药院校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中医药”三个字所赋予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中医药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因此,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彰显中医文化特质,散发独特的中医药的精神与气质,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此外,中医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药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优秀的人文修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底蕴,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中医学具有的以“科技―人文”双重内涵为核心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作为其整个学科支撑点的特点也使得弘扬中医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成为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把人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重视人的生物性与自然因素的同时,也重视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去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规律,并运用它们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巧合的是,中医人文文化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形(身)与神(心)的统一,可以说具有现代医学模式的雏形[3]。

总而言之,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应以此为核心。

3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中医药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文明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应结合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从弘扬中医文化及中医人文精神出发,注重挖掘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资源,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创设一种继承和创新结合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真正达到培养中医药薪火传承人的目的。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具体来说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的集中反映。

3.1“和”的精神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和谐观。这种理念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复杂联系。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中,生存的条件就是和谐。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防治疾病时不能脱离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大环境。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文化历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人体自身的关系上提倡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在治疗方法上提倡调和致中的治疗观,而在医患关系上则提倡医患信合、同道谦和的伦理观。“和”作为中医文化的根本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正好相契合,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

3.2“仁”的精神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质,而“仁”则是对中医医德最贴切的概括。每一部中医典籍无不是对“医乃仁术”的解读[4]。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提出了医德标准与具体内容:慈悲为怀,急病人之所急;思想纯正,不贪图钱财;严肃认真,不随意调笑;谦虚为上,不炫耀功名;以己度人,形儒家忠恕之道[5]。中医名师大家也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由此可见,医学的宗旨与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仁”和“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中医经典中蕴藏的仁爱之情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正是中医文化的特质,也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大内涵。把“仁”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能使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立足于“医乃仁术”的医德根本,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热心投入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践行中,努力在立德、立言、立功上做出成就,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做一名“仁医”的意义了。3.3“精”的精神前文谈到,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技―人文”双重性质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科学精神也是中医文化不可忽略的价值核心。仁慈之心固然重要,但高超精湛的医术也是治病救人的关键。具体来说,它要求习医者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6]。”学医者必须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对于中医药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而言,这不仅指专业上的精,它实际上是做人为医的一种态度,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贯彻“精”的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有价值的影响。

3.4“诚”的精神“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引发“大慈恻隐之心”[7],能抛开贵贱、美丑,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这就是为医者的最高修德。在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诚”一直作为一种大修为和大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精神文化内涵,且它对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塑造和道德熏陶方面的意义也远超其初衷了。

4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

4.1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制度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仅靠道德引导和约束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之,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在强化专业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

4.2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中医药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建筑风格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把中医药文化渗透于校园环境建设中,凸显中医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正所谓一砖一瓦彰显大学气质,一草一木尽表师生情怀。让学生在古朴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要进一步做好校训、校歌的征集凝练和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最终成为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弘扬中医文化并集中体现师生思想情感及价值体认的群体文化,丰富中医文化的现代内涵。此外,在传播手段和媒介上,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传承优秀的中医文化,开展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园社团、报纸、杂志、板报、橱窗等文化载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3以行为文化为成果表现《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中曾提到:“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参加的活动质量有直接关系[8]。”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如何,直接表现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学校应秉承中医人文精神,大力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通过中医药学术精品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系列人文讲座,传统文化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领健康的学术和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仁、和、精、诚”的修养得以展现并得到检验。

5小结

党的十八大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就高等中医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是灵魂,是激发中医院校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医药院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郁的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中医药院校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自然博物馆,培养出具备仁、和、精、诚等大学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及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2]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12:43.

[3]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4]张玲丽.论挖掘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60.

[5]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2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160-02

大学精神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薪火接班人的重任,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之具有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特质。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试就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它包括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蕴含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校环境之中的文化特色[2]。校园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人才培养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素质提高、人格塑造、道德熏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外化为校风、学风及师生心理状态及群体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及价值核心。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精神。儒家重要教育论著《大学》开篇即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论述。爱因斯坦也曾这样描述大学的使命:“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应该是有自我辨别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这些都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的确,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沉淀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2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文精神[Bt)]

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文化特质。中医药院校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中医药”三个字所赋予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中医药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因此,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彰显中医文化特质,散发独特的中医药的精神与气质,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此外,中医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药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优秀的人文修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底蕴,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中医学具有的以“科技―人文”双重内涵为核心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作为其整个学科支撑点的特点也使得弘扬中医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成为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把人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重视人的生物性与自然因素的同时,也重视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去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规律,并运用它们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巧合的是,中医人文文化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形(身)与神(心)的统一,可以说具有现代医学模式的雏形[3]。

总而言之,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应以此为核心。

3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中医药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文明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应结合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从弘扬中医文化及中医人文精神出发,注重挖掘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资源,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创设一种继承和创新结合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真正达到培养中医药薪火传承人的目的。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具体来说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的集中反映。

3.1“和”的精神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和谐观。这种理念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复杂联系。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中,生存的条件就是和谐。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防治疾病时不能脱离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大环境。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文化历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人体自身的关系上提倡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在治疗方法上提倡调和致中的治疗观,而在医患关系上则提倡医患信合、同道谦和的伦理观。“和”作为中医文化的根本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正好相契合,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

3.2“仁”的精神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质,而“仁”则是对中医医德最贴切的概括。每一部中医典籍无不是对“医乃仁术”的解读[4]。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提出了医德标准与具体内容:慈悲为怀,急病人之所急;思想纯正,不贪图钱财;严肃认真,不随意调笑;谦虚为上,不炫耀功名;以己度人,形儒家忠恕之道[5]。中医名师大家也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由此可见,医学的宗旨与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仁”和“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中医经典中蕴藏的仁爱之情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正是中医文化的特质,也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大内涵。把“仁”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能使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立足于“医乃仁术”的医德根本,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热心投入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践行中,努力在立德、立言、立功上做出成就,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做一名“仁医”的意义了。

3.3“精”的精神前文谈到,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技―人文”双重性质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科学精神也是中医文化不可忽略的价值核心。仁慈之心固然重要,但高超精湛的医术也是治病救人的关键。具体来说,它要求习医者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6]。”学医者必须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对于中医药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而言,这不仅指专业上的精,它实际上是做人为医的一种态度,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贯彻“精”的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有价值的影响。

3.4“诚”的精神“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引发“大慈恻隐之心”[7],能抛开贵贱、美丑,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这就是为医者的最高修德。在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诚”一直作为一种大修为和大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精神文化内涵,且它对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塑造和道德熏陶方面的意义也远超其初衷了。

4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

4.1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制度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仅靠道德引导和约束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之,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在强化专业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

4.2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中医药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建筑风格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把中医药文化渗透于校园环境建设中,凸显中医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正所谓一砖一瓦彰显大学气质,一草一木尽表师生情怀。让学生在古朴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要进一步做好校训、校歌的征集凝练和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最终成为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弘扬中医文化并集中体现师生思想情感及价值体认的群体文化,丰富中医文化的现代内涵。此外,在传播手段和媒介上,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传承优秀的中医文化,开展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园社团、报纸、杂志、板报、橱窗等文化载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3以行为文化为成果表现《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中曾提到:“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参加的活动质量有直接关系[8]。”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如何,直接表现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学校应秉承中医人文精神,大力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通过中医药学术精品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系列人文讲座,传统文化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领健康的学术和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仁、和、精、诚”的修养得以展现并得到检验。

5小结

党的十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就高等中医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是灵魂,是激发中医院校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医药院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郁的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中医药院校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自然博物馆,培养出具备仁、和、精、诚等大学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及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隽.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1,3:30.

[2]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12:43.

[3]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4]张玲丽.论挖掘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60.

[5]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6][7]吴少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备急千金要方[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素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它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人为本”是其根本追求,也反映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重要理论和价值原则。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医学生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如何正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学生方面的重大作用;如何在医学生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精神动力和基本的医德规范,以解决目前全社会关心的医学人才培养问题,医患纠纷问题,医德医风问题,医学生人文素质低下等问题,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这一观念在医疗活动中尚没有完全变成现实。许多医务人员只是重视医学知识和医术,忽视医学人文的领悟及其素养生成,引发了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缺失,使得医学丢弃了它充满仁爱精神的历史特质。重视并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实践,不仅是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对于坚持以人为本,复归医学人文神圣宗旨具有同样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价值

医学人文只有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素质,才能将核心价值体现在医疗卫生工作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价值,才能发挥其引领作用。

(一)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

调查显示,近90%的同学是通过思政理论课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知识的,政治理论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网络文化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供了传播途径,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拓展了影响空间,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供了有效手段,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整合与凝聚作用,促进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但调查也显示其中只有30%的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完整掌握的。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冲击影响;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博弈;主流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传媒多样性的影响和冲击;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显著;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社会现实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度不足。影响人们的主观因素主要有:80、90后一代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自我意识凸显的影响;偶发因素的制约;国人长期文化自觉的缺乏,等等。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价值。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价值要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是认知感受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作用于个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心中形成有关知识结构。其次,是思考分析阶段。学生在已形成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清楚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信息的要求和社会价值,开展新的思想认识和思考。再次,是鉴别选择阶段。学生在形成新的对医学人文认识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医学的人文要求同自身原有的人文素质加以对比,进行判断和选择。其间学生可能对新的医学人文观念加以同化、吸收,也可能出现疑问、排斥的状况。这要求我们及时地掌握有关信息并进行及时调整。最后,是深化吸收阶段。学生所形成的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医学人文认知如果在实践活动检验中得到肯定性的社会评价,学生就会不断获得有力的情感支持,加强履行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医学人文要求的意志,进而形成信念和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内化成为提升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一种活动,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内化途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内化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因人制宜,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入耳、入心,产生良好的实效。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是由医学人文认知和医学人文情感及践行医学人文的行为习惯、信念、意志等多种要素组成。这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内化不能只专注于某一个具体方面,应同时注意各个方面的导引和训练。而且从总体上有机地协调起来,给学生施以有效的影响。

(三)提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和对策。

提升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一个复杂而整体的工程。

首先,要遵循自主选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学生内因,引导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由社会规定变为自我发展目标。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发挥作用,使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大众价值体系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把解决各种利益矛盾作为突破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与医学生现实相结合。

其次,应遵循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重视社会外部因素的作用,构建社会、高校教育的联动体系,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力。教育主渠道是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要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关键实现路径。日常思想教育和实践是提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路径。隐性思想教育是提高医学生价值体系认同的间接路径。

最后,遵循引领价值与满足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使医学生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当代大学生生长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如何面对现实和未来方面存在困惑迷茫和失落失衡的思绪。阻碍并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主旋律,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三、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院校的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如医学哲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医学史、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科学思维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等广泛开设,他们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和层次有着显著的效果和重要意义。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彻到医学人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医学人文教育是实现医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有时注重医学科学的技术层面训练,忽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精神缺失。加之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各种思潮的影响导致医学生思想多元化,医学生价值观受到较大冲击。要让医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当今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但要重视专业的学习,而且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要在心理素质、伦理精神、社会责任、哲学素养等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不断升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提高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基本能力。

(二)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局限,导致医学服务中的系列问题,如医德医风差、医患沟通不畅、医患纠纷频繁、社会满意度低等不和谐的问题出现。因此,应当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发展,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文医学素质教育模式、途径、方法、机制。应当共同努力解决以上问题,探索在医学生中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的医学人文教育的载体和路径,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疗实践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医学生的见习、实习时间直接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提供了一个融医学专业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为一体的平台。学生在遇到的典型病例时候,要求他们从社会、生理、心理、家庭等诸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亲身感受医学诊治的人性化过程。同时,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患沟通、使医生与病人友好相处。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育中引导医学生形成效率意识、参与意识、市场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引导医学生形成民主法制意识、生态意识、科学意识是现代化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形成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公平正义意识以及开拓创新精神,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投身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患者服务,是最有效的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个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文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65-67.

[2]苏玉琼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4-107.

[3]彭世良.浅析新时期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效性[J]西部医学,2012(7):1426.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医院的灵魂,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医院文化。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医院文化的精髓,是医院全体同仁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价值观念,是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医院文化所体现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念,是由医院制定的方针、原则和制度所表达,它规定了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念,决定了医院以什么样的方式服务顾客,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自己这一医院建设的根本问题。任何医院的文化都是在其所存在的社会大背景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医院的核心价值既要服从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体现其职业特点。

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认真学习和领会十报告精神,积极探索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与福利性的统一,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场竞争越激烈,就越要抓好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我国的社会道德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表现在医院就是有极少数医务人员,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收受“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形象。如何培育医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抑制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对内凝聚职工、对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医院发展的各个层面中,深化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搞好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真正把内容落到实处,集中体现医院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面貌,激发全院医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齐心协力建设医院、发展医院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医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途径

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构建,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髓。当前,绝大多数医院职工是把自己的利益、命运同医院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他们自觉维护医院利益,维护患者利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靠医护人员的严格自律,更要靠规章制度的约束,以实现自我控制,保持良好的职业风范,从而形成团结和谐与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1树立统一正确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医院精神”,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具体地说它应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院宗旨,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职业信念,廉洁行医、不谋私利的医德规范,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医疗作风,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良好、成功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往往迫使医院不停地去完善自己的各项服务工作,全体员工自觉地将工作做得更好,更进一步、更完善地服务于病人和社会。这种不断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及能力,源自于医院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的目的观念,来自于医院内部员工强烈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规范自觉性,是产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工作做得更好的不竭动力。使医院每一个服务环节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具备较高水准的基础素质,并能依照统一的、严格的、高标准的规程提供良好的服务,并逐渐把强制性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变成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从而保证病人安全,让病人放心就诊。

2.2强化干部职工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是注重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职工政治素养。一方面抓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等制度管理,发挥了中层干部和党员队伍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是持之以恒地抓干部职工队伍的正面教育。以党的政治路线和社会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为重点,积极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依法行政水平,提升职工的理论素养。二是注重医务人员能力提升。教育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始终把“练技术、强素质、打基础”列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广泛开展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开展业务学习与培训,锻炼技术;加强继续教育、在职学历教育;积极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深造,逐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组织联欢晚会、合唱比赛、职工运动会、摄影比赛,认真开展医疗操作、护理操作比赛,在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的诊疗水平,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中教育、自我教育,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工作之便谋私利,不索取病人财物,谢绝病人请吃、馈赠,不收受回扣、红包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3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温馨服务活动,把优质服务、温馨服务贯穿到整个医疗服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二是定期向住院病人发放医德医风问卷调查表,全面了解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三是对出院患者实行电话回访或登门走访制度,即科室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在患者出院一周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状况,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积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每年组织知名医生深入到农村、社区、学校、企业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疾病治疗咨询、会诊、手术等,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普知识的需要,减轻、解除疾病患者的痛苦。五是加强医院基础基础建设,努力改善医院服务环境。加大投入,改善医院服务环境,为病员及家属提供优美的休养、休闲娱乐场所,为病人的康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医院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R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9(a)-0151-03

Socialistcorevaluesystemandculturalconstructionofhospital

ZenGXue-qin1,2ZHULong-qing1,2wenXue-ping1,2LiaoYun1,2XieBo-wen1,2

1.GanzhouCancerHospitalofJiangxiproince,Ganzhou341000,Chiha;2.CancerHospitalaffiliatedtoGannanmedicalCollege,Ganzhou341000,Chiha

[abstract]Socialistcorevaluesystemisincorepositioninthesocialvaluesystemofourcountryandistheessenceofsocialistcultu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playsaleadingrole.Hospitalcultureconstructionindeepeningmedicalreformhasbecomeincreasinglyimportant.Lettingthesocialistcorevaluesystemtobetheleader,fullyunderstandingtheimportanceofhospitalcultureconstruction,andconstructinghospitalculture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haveanimportantroleforalleviating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improvinghealthcarequalityandservicelevels,andshapingbrandimageandenhancingthehospitalcorecompetitivenessofthehospital.Howtocombinethesocialistcorevaluesystemintothehospitalcultureisanimportanttaskthathospitalmanagersneedtostudyinthenewsituation.

[Keywords]Socialistcorevaluesystem;Hospitalculture;Development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医院文化是指正确地提供医院所有成员共享的一套价值观、指导信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能为医院成员提供一种组织认同的感觉,并能使其产生超越自我的信仰和行为方式[1]。它以价值、理念、领导魅力、创意、风格等形态出现,表现为医院的经营宗旨、凝聚效应、人事氛围、目标导向、文化积累、观念创新和信息引导[2]。医院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只有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旗帜的医院文化,才能进一步缓解医患关系、改善医疗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医院品牌形象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根系和灵魂,是维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灵魂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核和主题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医院文化建设的精髓和主旋律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激励;医院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判,因此,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紧紧跟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打造优秀的医疗团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必须以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和谐医院;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必须加强教育学习,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共同价值观,才能给医院带来无形的和有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才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才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如何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1必须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设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时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引导职工把自已的理想及价值追求与医院发展、国家富强及民族复兴统一起来。必须紧紧跟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引导职工;用健康的文化形式陶冶职工。必须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医务人员判断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的标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医疗过程中告诉我们应当提倡什么和抵制什么,应当坚持什么和反对什么。我们要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支持健康文化,落改造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医院文化建设真正得到生根发芽并健康成长。

2.2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程融入医院文化建设

2.2.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院医教研文化建设的全程在医疗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医院其他工作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及医院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体贴患者,使患者受到尊重,得到爱护[3-5]。为了实现这一点,应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当前医患矛盾为切入点,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6],建立医患沟通的平台[7]。在教学文化建设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多接触患者,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抓好素质教育[8]。在科研文化建设中要鼓励创新,做好引导,协助制订目标和长远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鼓励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共享优势资源。

2.2.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全程在当今社会,由于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极少数医务人员开单提成、收受“红包”,极少数医疗单位乱收费等。这些损害群众利益、败坏医务人员的形象及贬低医院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医院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强化廉政意识、落实廉政制度,优化廉政环境、树立廉政典型;要弘扬正气,抑制不正之风。在给患者作治疗、护理及检查时能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为患者提供廉价、快捷、高效和安全的优质服务。医务人员要严格自律、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范;要培养医务人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筑起坚固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坚定信念,规范服务行为,使文明行医,廉洁行医成为自觉行动。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树立医院优质服务的良好品牌[9-10]。

2.2.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全程医院制度包括医院的各项规范和管理制度,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立并严格遵守符合医院发展要求和客观规律的各项规范和管理制度体系。我们要在符合广大患者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促进全体医务人员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制度文化。我们要从规范管理上、制度上解决医疗的各种问题,要严格执行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我们要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完善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规范,要在认真落实规章制度下从事医疗活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从而形成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不断深化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医院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医院提升形象[11-13]。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使医院以健全的制度去规范医院文化,使全体医务人员自觉地用共同的理念去滋养医院文化,以积极的行动去完善医院文化,这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改善医疗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对塑造医院品牌形象、不断巩固医院的综合实力及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建明,康小明,马汉青.医院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文化思维[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2):809-811.

[2]李良.谈医院文化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37-338.

[3]刘海军.医院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9):65.

[4]袁博,唐秋艳.提升医院文化凝聚力探讨[J].医药前沿,2014,3,(11):135-136.

[5]张颖颖.医院文化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87-788.

[6]常虹.倡导人文精神创新医院文化[J].医院管理论坛,2004,21(9):51-53.

[7]李建萍,李鸽伶,林建新.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10):33-36.

[8]和新颖,李恩昌,刘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2):165-166.

[9]罗南石,陈林.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征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5):732-733.

[10]李义庭.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6):4-5.

[11]李芳,杨朝均,徐建中.医学人文培育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73-74.

[12]于杰.以人为本理念在推动医院文化健身中的实践[J].中国医院,2011,15(5):55-56.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

1.1医学职业素质

医学是一项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事业,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型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学生不仅知晓患者的健康,还应该掌握与患者健康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不但研究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还要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生态等方面境况。首先医学生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能,能根据病人的躯体、心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遵守医学职业特性、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职业要求;另外,还要培养医学生开动脑筋,以能动的创新思维推动学习、工作,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最后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公众健康,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是社区健康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真正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

1.2医学伦理素质

新型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学生具有符合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伦理价值观、医学伦理意识和医学伦理思维能力。具体包括关注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具有医学伦理决策能力,能够从多个诊疗方案中选出达到最佳诊疗效果的治疗方案;具有发现、分析、解决医学伦理难题的能力;具有医学伦理评价能力和医德修养能力[2]。

1.3医学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践行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这种道德精神需要加强医学生与社会、病人的接触,培育学生关爱病人和生命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对病人及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医疗权利、健康利益、人格尊严予以关注、关怀和关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1.4医学人文素质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使命,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凸显人文精神的新医学模式决定了医学人才必然是一个充满人性大写的人,大写意义上的人仅依靠专业知识是无法立足的,还必须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营养。

2.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2.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使命,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风险性很强的行业,医学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细心、耐心、热心、诚心、爱心等性格特征,如果缺少了这些性格特征,就很难胜任医疗服务工作。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全面加强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举行了“热点问题面对面”活动,内容包括新时期医患关系问题、医德与医术关系问题、与医学生就业和竞争等,这种讨论活动互动性强,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通过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更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职业要求,使理想和信念得到提高和升华[3]。

2.2提高法律道德意识

近几年,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频发,甚至出现患者杀医的严重恶性事件。课堂上教师列举许多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事件,以此引起学生心灵震撼教育的同时,又渗透医学法学的内容,医学法学的教学包括医疗卫生的各个行业,如卫生法理、医院管理、食品卫生等方面。教学侧重于医学法律常识、法律观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医学生毕业后依法从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在加强道德意识方面,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渗透医德精神,如孙思邈医德医术令人钦佩,尤其对医德的强调,被后世的医者传为佳话;现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被誉为“伤员的保卫者、守护神”;还有我国近现代的裘法祖、华益慰、林巧稚等名医,这些典型的医学人物都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医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4]。

2.3提高医学生人文精神

针对不少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社会人文知识相当贫乏等文化素养底的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提高文学修养――名家名作欣赏活动”,并让同学们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医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医学生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市井气,帮助他们感悟人生,陶冶性情,提高心智,净化心灵。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讲座,聘请知名教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规划医学职业生涯和实现医学梦想;另外,授课中还注重对医学生加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传统医学理论充满了人文的智慧,“治病必须治人”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2.4加强实践育人功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要注重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可以根据对象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突出先进,并以先进带动后进,最终实现全体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其次,拓宽教育形式,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起就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具体做法组织医学生参加义诊活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及农村卫生情况考察。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关心艾滋病的红丝带爱心活动,义务献血活动等。另外,学校还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各个领域开展一系列调研、考察等活动,带领学生到沈阳华能老年公寓、沈飞老年公寓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主动践行。最后,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帮助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活困难和思想困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5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7

【关键词】医院文化内涵根本性整体性层次性

医院文化是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医院全体职工所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及思维方式有机结合的总称,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一种价值观,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实上是一种人化的产物和结果。就文化本质而言,医院文化同样具有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等基本属性,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文化内涵具有根本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三个特征。

1医院文化具有根本性

文化代表着基本的价值观念,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在医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服膺万众的医院文化的医院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凸显出医院文化具有根本性。

随着wto的加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医疗市场的竞争正面临着全面的开放式的高强度竞争,而医院间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优秀的医院文化是比设备、资产更重要的医院财富,是医院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医院文化决定了医院与病人、医院与社会、医院与环境、医院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调。医院文化的根本性表达在医院内部形成的基本价值观上,而这基本价值观的确立应具有独创性和不可模仿性。正如老子所言“万物生于有,又生于无”。因为,只有独特的医院文化才是最不容易被克隆,最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的。

2医院文化具有层次性

作为医院无形资产的医院文化必须通过有形载体来表达和实现。杨曾宪等国内大多数学者根据文化的不同性质,将医院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医院文化具有层次性。医院文化建设应在三个不同、依次递进又相互重叠的层次上展开。

2.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医院文化中最为表浅的第一个层次,物质文化是医院文化最直观的载体,是医院文化的表象,如医院的院徽、院容院貌、院歌等能在外部直接表达的医院特征,是医院外在形象。

医院环境和建筑是医院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体现出医院文化特征。如协和医院的琉璃瓦建筑结构所透出的那份凝重与协和医院一向稳重严谨的风格十分吻合,体现出了协和医院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绵长。良好的医院表象文化可以起到展示医院个性、熏陶和培育职工精神文化的作用。

2.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第二个层次,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制度文化是医院精神文化的体现和外化。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医疗活动的流程程序、各种操作规范、医院管理和运作制度等均是医院制度文化。医院员工的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制度文化来表述,通过制度文化来培养,医院运作的高效、有序与成功的医院制度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

2.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第三个层次,也是医院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两个有形文化的升华。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形成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核心价值观以员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是医院主导思想。在多元化日趋明显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凝炼医院精神,培育共同价值观对医院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培育员工的服务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医院精神文化是不能直接触摸到的,但可以在每时每刻、在每件事、每个角落中和每个职工身上感受和体验到。转医院文化的层次性对实施医院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医院文化的层次性决定了医院文化建设的阶段性。表象文化作为一个低层次文化较容易达到,但是制度文化是需要长期和艰苦的坚持和不断地完善来实现的,而高层的医院精神文化则是长期传统的传承和经久的文化积淀的结果。通常来讲,医院文化需要分阶段实施,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互相作用和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事实上是不能绝然分开的,是互为交叉、互为重叠和相互支撑和影响的。因此,医院文化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既分步实施,又主题明确,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使精神文化最终成为医院的灵魂。

3医院文化具有整体性

医院文化是通过医院员工这个载体来发挥作用的,而绝大多数的医疗服务活动是一个整体的团队活动。因此,医院文化具有整体性。医院文化的整体性是由三个方面所决定的。

医院文化的整体性由文化的载体特征所决定。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有形的特定载体来传承和实施,医院文化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融合在医疗活动和医院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医院经营管理要受到医院文化的指导和制约,医院文化也必须服从和服务医院的经营管理,否则,皮之不存,毛之所存焉?

医院文化的整体性由文化的导向作用所决定。文化代表着基本的价值观,医院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在医院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为医院发展铺垫思想基础。文化对人们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文化的训导和教化,使医院员工形成和固化医院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引导全体员工达成清楚和明了的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增强医院内部凝聚力和使员工认知共同的行为规范。

医院文化的整体性由文化的流行特征所决定。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心理活动的本能。文化的流行特征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表象文化和制度文化更趋流行性。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只有医院文化与环境、社会和主流文化实现了融合,医院文化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所以,医院文化建设中必须整体考量社会、环境和文化多元性等要素。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创建成熟的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医院文化已是医院成长进步、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中,必须认真考虑医院文化的根本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以医院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来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经久不衰的医院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二),1987,824.

[2]吕进.巅峰管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51.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8

一、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内涵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求更加严谨。因此,医生在职业活动中所具备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衡量医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指标。其中,医学科学精神是医生求真务实、推崇理性、勇于创新以及追求医疗技术卓越的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向善、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1]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医疗卫生行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技术也由最初的单纯依靠医生的经验手法转变为越来越多地依靠现代化医疗器械。科学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当现代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关系到全人类的安危时,医学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学科学精神求真、求实和推崇理性的学科特征和强调客观性、精确性和效用性的方法特征,从根本上来说是为维系患者生命健康服务的,是关爱生命、体现医学价值的科学保证。[2]医学科学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以医学人文精神为前提而存在的,因为科学发展的本身就在于造福人类。从医学哲学的角度而言,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特殊状态下和特殊场景中表现出来特殊的情愫,是人性超越本我的尺度,医学在本质上是“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事业。[3]可以说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两大基础,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二、当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当代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内容,而对于医学生的教育而言,将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融合,是医学生教育的初衷和根本所在。然而现代医学过分重视对于疾病的治疗,而忽视对于病人的关怀,致使医学生的教育也多以专业知识为主,缺乏对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视。总结当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疗行业发展趋于商业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行业也开始成为了一些人谋取暴利的特殊渠道。随着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中的暴利不断被揭示,医疗行业的暴利成为了人们心照不宣的事实。一个出厂价几千元的心脏支架,到了医院便卖到上万元,这其中近十倍的利润何尝不是百姓来买单,这又怎能不让百姓对医院失望痛心。医院把病人当作消费者而非患者,把治病当做赚钱而非救人,尽管医疗设备和药物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它们的应用若不以更好地解决病患的痛苦为目的而以赚取更多的钱为目的,便是对医学精神的亵渎,同时也违背了创造它们的初衷。医疗行业的商业化发展一方面造成了百姓高呼“看病贵”,另一方面,也给了非法商贩可乘之机。每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都会查处大量药品造假案件,黑心胶囊、无效保健品不断涌入市场,无良商家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惜用重金属超标的原材料来生产对人体有害的药品,这些药品不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他们选择将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抛之脑后,从而违背医学治病救人的宗旨。

2、过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文教育我国对于医学生的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而关于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甚少,这点从各个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即可看出。课程主要集中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而开设的人文类课程屈指可数。随着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被不断做出要求,医学专业课程也不断做出改善,增加了对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然而在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环节,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师的设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以医患沟通学为例,部分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紧张,致使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资深医务工作者,取而代之的是由只拥有理论和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来授课。这样的授课效果无异于纸上谈兵,再加上课时安排的不合理,学生对于医患沟通能力的掌握和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的,对于医学类研究生的教育多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少之又少,考核也以学生的科研成果为主,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甚至有的学生为追求科研成果而学术造假,从而也违背了医学的科学精神。

3、以疾病为本的观念成为主导为了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看病需求,现代医学治疗多讲求高效率,这样所带来的优点不容置疑,然而另一方面高效率下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提高工作效率,致使病人的看病时间大幅缩短。有时病人好不容易排到的专家号,还未向医生充分说明自己的不适,就被医生安排去做各项检查了,检查结束后医生根据检查报告提出治疗方案,整个过程中,医生甚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病人,更不要说对病人施以人文关怀了。这种以治好疾病为根本的观念已经渐渐取代了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只看到疾病本身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便很容易造成病人的不满,甚至是二度伤害。就笔者曾经在医院监察室实习的经历而谈,在对病人电话回访过程中,病人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就医过程繁琐,检查项目多。医生对医疗器械的过分依赖也使得现代医学逐渐偏离以人为本的重心,而更多地倾向于以疾病为本。这就免不了百姓在治病过程中多花冤枉钱,甚至看一些小病也要做高额的检查项目。这样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缺失,成为引发医患矛盾的导火索。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学应当以人为本,疾病和病人二者并不能孤立看待,医人的前提是医心。而现代医学在追求量的同时更应该看重质的追求,让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共同发展。

三、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

1、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对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视,首先要加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人文教育并不重视,其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师资而言也较为薄弱,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者也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他们一般被医学专业人员视为“边缘人”,这样也就使得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人才队伍容易出现不稳定,也使得人员易于青黄不接,因此而带来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就可想而知了。[4]对此,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要条件是引入多领域人才,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实现“一课多师”。以医患沟通学为例,单纯依靠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来讲授不免纸上谈兵,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烦感,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此间隙,由一名富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身边的医患问题为实例来讲授,则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二次消化,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引入多领域人才,一方面缓解了在校教师由于受专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所造成的知识局限性,另一方面具有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授课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发挥自身优势,使课程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

2、将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人文教育中越来越多的造假行为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将科学精神提上台面,科学精神的核心在于实事求是,尤其对于医学而言,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都可能直接关系到人命。科研创新的本质是得到造福于人类生命安全的成果,解决当今的医疗难题,为全社会谋福利。然而部分医学生迫于毕业压力,违背医学科学精神,在论文中篡改编造数据或是照抄他人的成果,使科研创新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同样的,也有部分医生或教师在竞聘职称的过程中在上造假。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深入贯彻医学的科学精神以达到医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发展是医学教育所要实现的。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可以以社会中发生的案件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学术造假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可以开展医学相关讲座,聘请阅历丰富的医生或是学术界的优秀人才,使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学理想,认识到科学精神在整个医学事业中的重要性。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9

   一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以共同愿景倡树医院文化的博爱理念。

   医院文化是不仅仅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个倡树实践的过程。在院现任领导班子组建之初,就确立了以病人满意为核心的“博学、博爱、博济、博德”的医院精神,孕育催生了“为尊、为本、为荣、为乐”的共同理念和“求真、求善、求实求新”的医院愿景,倾力打造徐淮地区知名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这一品牌建设核心目标。

   为凝聚广大职工干部创业热情,让病人满意,我院将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同“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和“争创满意服务窗口,争当满意服务明星”活动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创新医疗服务举措。开辟了门诊“爱心通道”、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为“7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患者”,提供免费全程陪送服务及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缴费、优先取药等一条龙服务。为我院协作单位、县区、农保、体检后就诊患者开辟全程导诊、陪诊“零距离”的快捷服务。推行“零障碍”值班制度,设置零障碍值班主任和值班员,每天在门诊大厅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真正树立“病人第一、服务第一”理念。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管理构筑医院文化的宏伟大厦。

   制度建设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构架,是提高医院现代管理、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制度执行上,医院按照“以质量控制为依据、以效益评价为手段、以经济指标为杠杆、以行为指标为标志”的考核原则,实行全成本核算,并把病人欠费、行风建设、医疗纠纷、医疗差错事故、中青年医生带教、科研建设等列入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制定了《员工手册》、《员工奖惩条例》,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使考核奖惩得到全面落实。全院职工自觉养成了遵章守纪、建功立业的良好风气,升华了医院制度文化的内涵。

   三、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以多元渠道弘扬医院文化的品牌形象。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品牌形象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构建、弘扬具有内涵的先进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为此,医院先后出台了院徽、院歌、医院精神和《员工手册》,努力培育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凭借与新闻媒体合办栏目、网站宣传、印发院报、宣传画册、专科宣传折页、专家名片、定期更新院内宣传栏内容等多元化渠道,对医院重点专科、优秀专家、特色服务、新技术、新业务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医院和专家的知名度,提升医院社会信誉度和影响力,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成立医院通讯组,每月定量向院内宣传部门提供新闻稿件、素材,围绕医院新业务、新技术、重大活动、常见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及中医药防病常识展开宣传,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四、探索和谐文化理念,以理念文化升华医院文化的厚重内涵。

   理念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渗透于医院的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医院的一切活动之上。我院理念文化包括:

   医院理念:为尊、为本、为荣、为乐。

   医院精神:博学、博爱、博济、博德。

   医院愿景:求真、求善、求实、求新。

   员工价值观:诚信、热情、卓越、关怀。

   医院经营理念:视病人为朋友,把病人当亲人;视病人为家人,病人永远是对的。

   医院服务精神:以情服务,厚德载医,用心做事。

   医院道德准则:宁可医院吃亏,不让病人吃亏;宁可个人吃亏,不让医院吃亏。

   近年来,我院倡导的理念文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全市乃至全省卫生系统的赞誉。今后,我们将通过文化的创新和建设,营造和谐统一、蓬勃向上的精神氛围;锤炼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职工队伍;塑造文明规范、诚信为民的行业形象;增强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竞争能力,实现医院工作、职工队伍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助推我院持续、快速、健康、科学发展。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篇10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作用

大学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创新文化、科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现代大学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重视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自身发展、服务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需要努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弘扬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着力吸收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需要坚持主体原则、投入原则、效果原则、持久原则,凝练出代表高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风格。它是一所大学在不断地建设中对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选择、抽象、积淀和构建的结晶,如追求进步和真理的品质,创新求变的科学精神,昂然向上的文化氛围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精神包含的批判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内容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动力和目标。高校文化建设应以大学精神的要求为指导,营造适于大学精神传承与发扬的校园人文、学术环境。

一、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的阐述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现代大学各具特色,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等各种功能。然而,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和目的。检验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最主要是看培养人才的质量。当代中国大学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各种创名牌、争一流的办学理念。其形成的大学精神,无非就是使大学始终处在不断前进的发展状态中,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处在昂扬进取、发愤建树的人生状态中,能够代表和延续所在高校的精神。这是大学精神的立足点,也是检验一所大学的重要标准。

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是“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这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独有的精神。“内医大精神”是反映学校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精神文化形态,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学习、工作、实践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经过不断积淀,逐渐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内医大精神”是学校无形的“精神财富”,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它不仅是学校传统的承载和学校精神的象征,更是对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不仅充满对学生的期待,而且是对教师的要求,蕴含学校的人文信仰和育人信念。

二、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作用

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对于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学校师生员工秉承“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的“内医大精神”,广大学生奋发向上、朝气蓬勃、乐于付出艰辛的劳动,敢于迎接学习上的难关,追求学习上的高水平、高质量。教职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奋勇拼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崇尚一流的“内医大精神”,建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重点学科和品牌,争一流的教学质量,出一流的科技成果,送一流的大学毕业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学校注重大力培育与弘扬“内医大精神”,精心呵护精神家园。但是,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所带来的负面现象也对师生员工产生了影响。首先,在我国社会转型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由于人们在认识上、观念上出现偏差,出现了精神缺失的弊端。以短期效益取代了长远的思量,以有形资源的获取取代了无形资源的开发,以外在的好大喜功取代了内在的修身养性,因此不同程度地扭曲了求索的方向。具体表现在:在各种考核评比过程中追名逐利,弄虚造假,不练内功,专练外功;一些师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操守;有些教师不爱岗、不敬业,只顾校外兼职赚钱等。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当前大力培育与弘扬“内医大精神”,呵护学校师生的精神家园极其迫切和重要。学校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培育和弘扬“内医大精神”,力求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素养。

三、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原则和要求

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师生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师生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师生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实际效果。

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工作要求:一是尊重科学。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证实干和独立的精神。二是善于创新。创新是“内医大精神”的灵魂。要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因袭传统,沿着自己的路标向前,以“学术顶尖”的构想建设大学。三是唯才是用。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育人之道,在于大师。师强则学子成才,师惰则误人子弟。办好大学的奥秘在于名师如林、唯才是用、兼容并包、宽容尊重。四是崇尚民主。主要体现在民主管理和民主施教上。实施民主管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鼓励多样化,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与机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模式。五是韬光养晦。大学为了一有大师,二有成果,必须以韬光养晦的精神,艰苦奋斗,长期积累,才能江河万里,蓬勃发展。

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对策

一是厘清办学理念,渗透大学精神。厘清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一种理性思考。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又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和首要社会功能。学校在办学理念中要渗透大学精神,在领导风格体现大学精神,这是培养与弘扬大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是推进制度创新,突出人文关怀。学校的各种制度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要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这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学术研究与创新。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制度调动人、激励人的作用,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校是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大学精神就充分体现、弥漫于校园文化中,教职员工和学生也不知不觉地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质。高校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的塑造或发扬应与高校文化的建设同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而且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比物质文化(校园环境建设)更重要。高校文化建设要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把体现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塑造和发扬大学精神必须不断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尤其是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建设。大学文化灵魂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大学文化培育应通过校歌、校训等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将大学文化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突出中国特色,避免西化和简单的复古。

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校园永恒的主人,正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才建设了大学精神,发扬了大学精神,改造了大学精神。由此可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延续。在当前条件下改造师生关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作为大学主人的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充满人情味而又不违背原则的亲密关系,成为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这种师生关系的确立、巩固与代代相传,不仅是大学精神酝酿与产生的基本条件,而且是大学精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

[2]陈树春.高校思想意识引导与和谐校园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