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17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健康心理

 

在一个发育健全的体魄内,必须兼有良好的心智。精神属性是其重要元素。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人文性。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是语文课程要强化的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解与自觉,逐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课程目标内容,就阅读总量从小学至高中教育分阶段提出了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这也是强化培养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个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基于这样的视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和提升语文课程的功能,以阅读为价值引领,具体地指导学生渐递性地展开阅读,深广读书触角,开拓视野,建立好人生坐标,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从更深层次为培育健康心理奠基。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意向成分,是展开阅读的前提,也是让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精神生活的起步。这里,教师的垂范很重要。北师大有一位学生对肖川教授的课作出这样的评价:把课上成了一种情怀、一种胸襟,如诗歌般美丽,使你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教者在课堂上如此去书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篇章,去阐释“书卷多情似故人”的韵致,那么课堂上弥漫着的书香之气、精神气象,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其次,激励也是很有效的方式。如,通过阅读展示(阅读课展示、作品展示、活动展示等),在充分地互动中彼此激励等。

二、使阅读序列化、体系化

学生的阅读指向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仅少儿阅读兴趣的发展就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传记及传奇故事——文学。因此,要注意根据年龄分段推荐些经典的阅读书目,使学生的阅读从儿童至青年期成为一个体系,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序列里一步一步地展开,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然,荐书要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要考虑到文字的表现形式。

三、开设读书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在读书课上,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就读书方法给予具体的指导,濡养和培植读书习惯和阅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大家坐在一起,见仁见智,可以在个性化的解读中学会思考,分享思想,在互动中彼此影响,相携提升。另外,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譬如,余秋雨先生在镇江市文心讲堂的《生命因阅读而平静》的讲座中,结合自身丰富的阅历,从大爱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潇洒之道四个方面诠释了应如何通过阅读保持“平静之道”,深层次地解析了阅读对生命的意义。同时,就怎样读书提出宝贵的建议,学生收看后可谓受益匪浅。再次,可以围绕某个读书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办系列讲座;组织读书沙龙;展开演讲或辩论会;征文比赛……如此,营造书香氛围,培育学生的精神。

四、建立更高的人生坐标

 “超越”一词来自宗教,是指精神在对于尘世的俯视中,不满足于现实的生存状态,从中超拔出来达至一种身心俱得解放与自由的大境界。在人类历史上,凡能称得上辉煌的文化都不失为追求超越的文化。西方文化的超越性是在希腊与希伯来精神的对立互补中走向救赎;东方文化(中国)的超越性则是在儒释道的互补中,通过修身养性走向一条内在超越的路。从终极意义上来讲,它们皆“仰望神性,用神性来度量自身”,②进而达到精神的敞开与通达,成为“自为的人”③

人无时不在或隐或显的坐标之中。人的烦忧苦痛以及最终导致的心理问题很多来自于坐标建立的不同。坐标不同,人生参照不同,生命欲求、生命体验及生命形态自然不同。以广袤的时空为参照,人会渺小到忽落不计;以那些心中有大爱的人为参照,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就不会产生,很多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慢慢地被稀释消解。故此,通过阅读,相机渗入这样的一些内容:结合相关人物、事件的案例分析,通过体验式教学,春风化雨,清亮学生的眼睛,激活和澎湃人性中最高贵的能量,尽可能成长大我,建立更高的人生坐标,那么,那些匍匐于大地之上的小我就有可能迎风站立,渐递清除心灵世界的尘垢,将沉重的肉身轻盈起来,在仰望中充分地展开自身的创造性,达到更高一级的实在。

总之,如果说生命是纯粹的火焰,而我们要依靠着体内看不到的火炬健康地活着,那么,精神家园的构建是对它的助燃。

 

参考文献:

①汪潮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67页-16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②刘小枫,《诗化哲学》第30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③[美]埃利希·弗洛姆,《自为的人》第5页,万俊人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8月。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2

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知晓(形成)水平调查问卷涉及《营养66条》中的56条核心信息,问卷的内容效度为84.8%。湛江市区公务人员健康素养的综合水平为68.8%,其中健康理念形成率为82.4%,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8.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4.3%,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5.7%。研究将健康素养理念15个条目、健康知识30个条目、健康行为40个条目、健康技能15个条目分别合并为5个类别健康理念、15个知识点、15种健康行为和5项健康技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各维度项目内容均按形成率或知晓率从高到低排列)。健康素养综合情况根据湛江市区公务人员形成健康理念、具备健康知识、形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的比例分别为75.8%、55.8%、13.1%和66.7%;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7.5%。男女公务人员在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总体健康素养具备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优于男性;而健康理念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男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已婚者健康理念较未婚者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务健康行为形成率存在不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层领导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仅为3.7%。

该研究自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其内容效度为84.8%。该研究公务人员健康理念形成率与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4%和78.2%,高于长春市市民76.8%的调查结果[7],健康技能掌握率75.7%略高于其74.2%的结果[7],健康行为形成率54.3%低于长春市市民68.7%的形成率[7]。可能与调查对象本身素养水平以及不同的问卷有关。有研究显示,对于相同的核心信息用不同的题目进行测试,得出的结果差距较大[8]。该研究调查问卷基本上能调查健康素养包涵的核心信息,并反映当地公务人员的健康素养状况。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知晓(形成)水平调查显示,湛江市公务人员健康素养的综合水平(人群总体答对率)为68.8%,其中健康理念形成率为82.4%,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8.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4.3%,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5.7%。健康理念方面,健康权利维护意识、个人家庭健康责任意识形成率较高,达到90%以上,而健康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低(60.2%)。人们往往比较关切个人和家庭健康,而素养66条体现了维护健康包括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等3个层次,故社会健康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素养,15个条目中只有7个条目知识知晓率达到80%,尤其是血压体温正常值知晓率只有54.7%,提示有必要针对性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健康行为形成率总体水平较低(55.8%),各条目分析结果不但要求在公务人员中要更深入的倡导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还提示公务人员可能由于工作任务重和压力大造成熬夜和睡眠时间不足、运动机会减少,同时长久被认为比较健康的湛江饮食习惯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值得改善和进一步研究。健康技能危险标识识别率最低为68.5%,其余均在70%以上,这可能与健康技能题目相对比较简单且健康技能涉及的题目大多为与日常生活常见或相关的内容有关。湛江市公务人员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湛江市公务人员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较低,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只有7.5%,其中具备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为75.8%、55.8%、13.1%和66.7%。这与有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行为与理念、知识间存在很大差距,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和理念,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健康生活方式[9]。但可以看出促进公民健康行为的形成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关键。

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女性优于男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于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9]和广东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10]。可能公务人员中男性担当的责任较女性更重,受到周围人文环境的影响更大所致;已婚人员健康理念具备率高于未婚人员,差别具有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说明已婚人员在维系家庭健康的过程中对健康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及一般人员健康行为素养具备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层领导健康行为具备率最低,高层领导面临的压力往往较其他人员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即使具备良好的健康理念素养和健康知识素养,可能健康行为的形成易被忽略或较其他人群更难以坚持。研究的创新与不足Joanneprotheroe等认为目前健康素养评估工具不能反映能反映健康素养各方面的内容,需要重新设计[11]。我国一些专家也认为需要一种评价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而又具体的方法[5]。我国健康素养调查虽为独立量表[9],但本研究认为在理念素养和行为素养方面采用五级评分法评定可以更准确或更接近的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因此本研究在理念素养和行为素养调查采用五级评分法评定。另外本研究将健康理念作为健康素养单独一个部分进行调查,本研究认为健康理念的形成更有利于让健康行为成为一项自觉行动。该研究对具备健康素养的判断标准与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采用的标准不一,可能造成调查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同时,由于各条目基本上对应相应的核心信息,知识素养与行为素养题目间内容彼此相对独立(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所对应的核心信息不同),难以说明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之间的相关关系。湛江市公务人员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较低。但可能湛江市区公务人员87.7%的人员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等认知性素养更容易形成或掌握,所以其水平均明显高于行为素养,因此,在倡导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促进健康行为素养的形成,特别需要加强开展针对性健康普及行动。

作者:王忠林矫陈萌生扈克清廖文翔杨琼花黄观祥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进健康教学改革内核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01-02

1前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不断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也启发了人们对中职体育变革的思考。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追求的目标是包含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忽视了运动技能以外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位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方面上,已成为一种共识。中职体育与健康要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以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意识健康和道德健康的学生为目的,引领中职学生接受21世纪社会全新挑战,从而使其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公民。

2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89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在全面解读2003年《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精神的基础上,配合我国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确定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素质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其中身体素质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它是人的道德、知识、理想、情操、信心等最可靠的载体。为此,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核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进健康的策略

3.1加强理论指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健康理论为指导,确立以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权利;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增长学生增进健康的意识。使体育教学在培养健康人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3.2体育教学增强心理素质训练,发展学生个性

人的个性是有稳定的特征,但并非一成不变。在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属于先天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然而,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缺点和不是,应从侧面提出意见不应直接批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促使他们磨练意志,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障碍。通过鼓励和引导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学生身心状态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兴趣和求知欲增强身心健康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3.3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是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全方位进行。不仅从理论上、还应从行为上、心理上进行测评,以此来检查教学效果,评定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质量的提高。为此,应结合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进健康的任务,制订发展学生健康的考核政策,对不同体质、不同起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以学生在整个体育课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提高幅度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为标准,把静态的考核变为动态的考核标准。也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情况开展初级班和提高班教学。总之,考核评价应以增进健康为目标;把学生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人,才能发挥评价的最大功能;才能真正体现体育增强健康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增进健康是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核。以此为目标的体育课的职能就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把体育课程的学习转化为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建立科学的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4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途径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成功推广让我们更加坚信帮助普通高中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其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为此,我校于2011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经过两年多以来的实践和研究,并结合澧县一中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和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并以此提出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有效途径,供业界同行们探讨和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会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核心价值观。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三是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心理的核心价值观是“积极”。

(二)积极心理学的目标。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心态、积极品质和积极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带有以下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强调人的潜能,应该关注人的潜能的挖掘与发挥。(2)、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帮助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帮助人消除所谓的什么问题。(3)、心理健康的本质并不等于没有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消除,还应该包括身心积极因素的增加。(4)、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对问题寻求积极的解释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5)、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调节与体验。(6)、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紧紧围绕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有效途径

(一)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来有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来有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澧县一中为例,我们坚持如下一些理念和做法。

明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格养成”为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第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我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最大发展”。第二,我校坚持把学生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坚持“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的成才标准,把健康的思想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修炼内容。对教职工,学校坚持“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和“人格优先”的培养理念。学校坚持“人格优先”的原则培养教职员工,对教职员工提出“心态光明,状态积极,推己及人,知足常乐”的基本要求,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深入领悟“用人格提升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爱心培养爱心”的育人境界。如我校的师德论坛论文集《大写的爱》和《以人育人》就很好地表达了全校教职工对育人理念的诠释。

(二)科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宣传橱窗、校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帮助其中的成员优化人际关系、挖掘心理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和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等等。第三个层次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信箱、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和面询等形式与求助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教育活动,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科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思想,有利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构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教师还广泛发掘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探索利用班会、户外实践、游戏活动、成长小组等多元化途径,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分享讨论、问题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扭转单向传授的不足,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四)创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积极的人文、自然环境,巩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成果

我校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制定“新三好标准”:即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2)确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创设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心。(3)明确实践目标:即努力培养健康的思想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如我校校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学校将校园环境设计风格定位为“简明、通透,古朴、大方”,对培养学生大气的人格起到了环境暗示的作用。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XJK011CJJ016)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

[2]陈.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5

在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该理念遵循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最理想的结果,实现对事物运行过程的科学把握该理念的核心思想是精、细、准、严。精是指管理过程要求专业化,细是指管理过程具体化,准是指管理过程准确无误,严是指管理过程严格无差错近年来,随着我军核导弹、核潜艇装备不断装备和更新,训战模式不断发展,对涉核岗位官兵生理、心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向涉核疗养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强化涉核疗养认知及护理水平   

涉核疗养在我军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许多概念和技术还在摸索阶段,涉核疗养体系也正是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而涉核疗养护理仍然有许多急需完善的地方。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涉核认知水平,加强涉核疗养护理人才和队伍建设。首先,要针对涉核疗养护理人员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学习,准确理解精细化护理的内涵,将此概念深入人心,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推行将其潜移默化到工作的各个细节中,从而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其次,充分利用我院全军涉核疗养基地,通过举办涉核疗养培训班的形式,积极和全军其他特勤疗养基地开展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和完善涉核疗养护理水平;同时,邀请军医大学防原系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辅导,提高涉核认知。第三,要加强护理人员涉核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掌握涉核疗养护理的内容和相关技能,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评价。第四,将涉核医护人员派往相应的涉核工作基地,增进医护人员对涉核工作的了解,准确掌握涉核人员职业病、常见病,科学制定相应的涉核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内容。

3精准把握涉核疗养官兵机体特点及疗养需求   

由于涉核人员职业和作业环境的特殊性,生理和心理变化与其他兵种略有不同,对涉核疗养护理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如何科学准确判断涉核疗养官兵的护理需求,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恢复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涉核疗养员在疗养需求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如疗养设施、医疗需求、疗养生活、疗养安排、疗养效果等,涉核疗养护士尽可能采集他们在疗养过程中的合理需求,并通过科室尽量满足,不足之处要尽力完善。其次,由于涉核人员年龄、学历、文化水平、工作岗位等不同,对涉核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如核辐射防护知识宣讲、健康宣教等。第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涉核护理人员要能够准确认识并分辨一些具有职业特点的心理及生理细微变化,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护理。第四,要在涉核疗养实践中,准确掌握涉核疗养员基本生理、心理规律以及疗养需求,不断总结规律,并梳理成条,编辑成册,发放到所有涉核护理人员手中系统学习。

4准确采取优质涉核疗养护理措施   

首先,不断优化并完善涉核疗养护理路径。从涉核疗养员入院、体检、疗养、出院、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等所有过程均标准化、程序化,并随时监控各阶段护理工作质量;成立涉核疗养护理及保障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其次,对涉核疗养员基本情况、生命体征、体检信息、健康素养等要全面准确的采集,有利于筛查常见疾病危险因素。目前,许多疾病强调零级预防或一级预防,也就是在出现患病危险因素之前或者患病早期就进行预防干预[<<}。根据涉核官兵高脂血症、高尿酸、腰椎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等等高发,需要制定不同的健康宣教内容,帮助涉核官兵学会正确饮食、养生,尽早脱离危险因素,减少发病。另外,重视心理评估及疏导。涉核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对放射性损伤和推进剂的危害,尤其是突发事故容易产生紧张状态和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心理障碍[7]。涉核疗养护士应准确把握涉核人员心理活动,通过心理疏导、解释、安慰、心理暗示等方法,消除或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涉核人员维护心理健康

5进一步加强涉核疗养护理模式创新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6

摘要:随强化素质教育心,提高就业能力,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扩宽学生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提出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执行过程、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人文和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体现,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核心;精品专业;实践;研究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应具有的修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从事本职业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人文素质、知识修养、职业理论、敬业精神、科学态度、以及适应社会的心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等。

职业教育的良好素质和能力,不能单靠传授或演示所能获得,都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养成,要有相关“软环境”的熏陶,必须在生产和服务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磨练才能获得。为此,应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核心,紧紧围绕职业内涵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精心进行专业教学。

一、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通过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伴随学生在校德文全部学习和生活,并且把职业素质教育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气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扩宽人文教育路子、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个性发展等等[3],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主要体现于“各门课程中体现、教学环节中相互渗透、专门课程、课外活动、咨询指导”等方面。

二、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

为保证职业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我们构建了以职业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保障体系、职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为组成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1.职业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了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明确了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等结构形式,并确定了实现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各个教学环节和目标要求,提高了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环节的比例。

2.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

在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密切配合教务处、“教学专家督导组”和学院有关部门,建立了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并且,设计制定了“练过硬专业技能、具有多种爱好、取得双证书”的人才工程培养计划。

3.职业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要求,对于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制定了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岗位职责及学生考核细则,管理工作中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种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与图书馆协调,延长开放时间。对于学生身心素质,配合社科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报告等,常年坚持抓学生上早操,举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4.职业素质教育的考核及评价体系

从学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训练、直至毕业,进行全过程考核,使素质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考核及评价以职业能力、技能为目标,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军事训练、课程教育、实践教学、综合素质、硬件指标等方面。评价途径,主要从学生综合情况、用人单位、资格通过率、就业率等方面。

三、职业素质在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体现

首先,设立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第二,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启发和边讲边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和表达能力;第三,分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协作协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第四,丰富课外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社会应变能力和协作能力;第五,组织社会调查及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积极开展校外科技活动,安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第七,开展科技人文等专题讲座,除了定期开展科技人文、艺术等专题讲座以外,还不断聘请专家讲学、座谈和指导;第八,结合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成立学生文化艺术社团。

四、职业素质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体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原则、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制定了心理咨询工作内容、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原则

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身心发展变化规律,防止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扰和影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下“重在建设立足教育、面向学生正面教育、因人因事而异、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四项工作原则。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当代大学生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制定心理咨询工作内容

首先,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第二,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传授心理调节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第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4.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信函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性和及时指导与服务。在咨询工作中,坚持群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咨询工作途径:主要是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或专题报告、讲座等。

五、职业素质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体现

针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知识面过窄,各方面的修养不足等问题,在“强化技能,突出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和有关讲座。保证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每学期都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设选修课,把高雅艺术请进校园,塑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能力或素质竞赛等。

六、结论

上述素质教育的体现,强化了素质教育为核心,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扩宽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发展作用显著。由于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有待于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和不断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5~16.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7

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中国2030”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说,我们个人的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这个大厦的基石。大厦是否牢固,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素养息息相关。

从健康知识到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西蒙兹・SK在1974年发表的《健康教育和社会政策》论文中。该文章讨论了健康教育作为政策问题对卫生保健系统、教育系统、大众传播方面的影响。

此后,美国一些健康教育学者在研究中开始注意个人素养与健康的关系。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即人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a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中,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有人说,我的健康素养很高啊,你看,我每天都收看健康类的电视节目,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阅读、分享健康知识,我应该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素养吧?其实也未必。

一个人能够接收到各种健康信息,这说明他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是通畅的,也可以说能够具备健康素养的基本条件――获取健康信息,然而,对于已经到手的健康信息,他是否能够读懂、理解?他是否能够真正知晓写在纸面上的那些文字,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这既取决于信息接受者本人特定的认知能力,也取决于所提供健康信息的易理解度等。

从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所谓健康素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获取健康信息这一步,更重要的是对于健康信息的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素养甚至不仅仅是健康信息这一个维度的问题,更是有关健康态度、决定和行为的问题。

当一个人可以顺利获取、深入理解、准确判断健康信息,可以说,他就具备了健康素养的基本要求,但仍然不够,最为关键的在于对健康信息的应用。再准确、再优质的健康信息,如果不加应用,那永远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和图画而已。

现在我们知道了,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10个中国人只有1个懂健康

为了解公众对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并开发出相应的调查问卷。据《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其中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人口比例仅为10.62%;即使是医学专业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不足1/5。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主任鲍勇教授解释说,考察个人健康素养的方式各国均有差异。我国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形式,虽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素养,但作为目前国内公认的标准,仍具有一定的考量价值。而不论采用哪种评测方法,国人健康素养低于国外发达国家都是目前的现实。曾有研究者将中国健康素养测评量表翻译成英文,拿到英美发达国家做小规模比较测试,结果发现,他们的健康素养平均为40%,明显高于我国。

健康即生产力。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姚宏文说,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国民的平均预期寿命每延长10%,该国经济增长就相应提速0.3%~0.4%。这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他强调,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了提高,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呼吁,应将健康素养作为衡量卫生和健康工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同样的社会环境,有些人健康保持得好,有些人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其中很大的区别就是健康素养。如果把健康素养作为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工作就有动力了,全社会都会认识到其重要性。”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长宁表示,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是长期工作,需要个人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提高健康素养是全球课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提高到30%。鲍勇认为,这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推进起来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断宣传,打下好的群众基础,创造全社会学习的氛围;第二阶段,不断加深健康素养的内容,从基础到深化;第三阶段,出台政策、制度,保障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其实,无论我国或全球,推动健康素养的提升,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世卫组织高级政策顾问朱迪斯・麦基举例说,在欧盟布鲁塞尔总部,专门为酒精业、烟草业、制糖业游说的人保守估计有80人,他们出于经济目的,会尽可能诋毁相关的健康知识;专门从事健康游说的却仅有5人,提升健康素养的困难不言而喻。

针对本国情况,国外专家各自提出了解决建议――

出台政府禁令。智利国家公共健康保险局局长杰娜塔・维嘉说,提高健康素养不只是简单的宣传和教育。就像媒体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很多年,仍有人不为所动。此时,国家就应拿出相应措施,进行引导干预。改善生活方式虽然是个人的事,但很多时候都需要政府予以推动。

利用税收手段。朱迪斯・麦基认为,在控烟问题上最管用的是税务手段。虽然这类政策本身不是健康素养的内容,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提升健康素养。维嘉表示,向企业征收糖税也有利于督促人们形成低糖饮食的习惯。

加强学校教育。俄罗斯首席心脏病专家叶甫根尼・谢里克托表示,健康素养是影响个人一生生活习惯的重要素质,必须从小灌输,让孩子们懂得,健康的生活习惯将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积极改善环境。挪威健康理事会主席托尼・托格森认为,对环境的改善,也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当务之急。因为只有环境变好了,才能让更多人走出去,享受户外运动,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

提升健康素养,从知晓这66条开始

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健康素养的提升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尤其是需要通过改善支持性环境,促进政府、社会和民众的社会共治。那么,对于民众个体来说,如何把健康知识真正转变为健康行为、健康生活呢?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从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3个方面界定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一起来学习下吧――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p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0.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食用合格碘盐。

31.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

32.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3.成年人每日应当进行6~10千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34.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35.“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

36.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越早越好,戒烟门诊可提供专业戒烟服务。

37.少饮酒,不酗酒。

38.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39.拒绝。

40.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41.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当主动寻求帮助。

42.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43.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45.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46.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47.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8.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49.加强看护和教育,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0.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51.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

52.孩子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53.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54.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

【基本技能】

55.关注健康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

56.能看懂食品、药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57.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58.会测量脉搏和腋下体温。

59.会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防止意外怀孕。

60.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61.寻求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时拨打12320。

62.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应当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

63.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

64.抢救触电者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6)11-0066-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年学子的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学校在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切实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了一些经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文化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乃至行为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干扰甚至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因此,只有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指导。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品格,具有较强心理调适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因此,借心理健康教育之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1 学科根源的差异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等诸领域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明显的阶级性,重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适应社会生活为培育目标。二者在学科根源上既有交叉也有区别。

2 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着符合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党和国家对新时期人才需求的方向发展变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导和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反应特点,预防心理疾病以及优化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二者在工作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3 工作方法的相似性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日常教育管理是有效抓手,校园文化是氛围,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和深化认知的水平。工作方法主要有理论学习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比较鉴别法等。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面向所有学生群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教学,面向部分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开展的讲座、沙龙、论坛以及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心理健康实践,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二者都有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践体验等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4 工作效果的互补性

已有研究表明,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更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而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有利于促进个人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具备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的学生往往会比其他学生更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较强的辨别能力,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自觉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效果上是具有互补性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的现状与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不足

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较少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因而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教育效果流于表面;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局限于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辅导咨询,缺乏对全体学生思想观念的提前干预和引导,经常是出了问题才去解决,是“事后救火”。二者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本可以互相借力,融合共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各自为战,大大削减了教育效果。

2 对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分容易混淆

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判断往往出现混淆,导致处理方式方法失当。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更多的是因学业、家庭、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学生的许多问题不仅需要通过做思想工作来疏导,更需要通过做心理辅导去处理。如果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通过理论灌输或说服教育来做工作,可以想见,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会耽误对学生的及时帮助,甚至导致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存在一定难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的理论很多,容易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遇到学生成长中容易出现的学业、情感、就业等实际问题就更显得因超出自身的范畴而难以有效解决了。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因高校重视不足,工作体制机制不顺畅,辐射的学生群体有限,工作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二者各自的特点使得其在教育实际中课程难以融合,教材师资严重缺乏,开展相结合教育存在一定难度。

4 体制机制不顺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常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工作归属不清的问题。有的学校将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放到党委宣传部,有的学校是思想政治教学部负责,有的学校是学生管理部门牵头,更多学校是几个部门都做一部分工作,大家各做各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教育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实际效果“水过地皮湿”。机制不顺是因为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缺乏顶层设计,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找准切入点,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来将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三 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的思考

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过程中既要总结经验,将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继承好、运用好,也要结合新问题、新情况创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坚持教育引导与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学生为本,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育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 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制机制

高度重视,成立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委员会,完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亲自抓工作落实情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精神,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材、师资建设等方面做相应的安排,设立一系列打通心理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程,建设一支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设计打造一系列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2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体现人文关怀。首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到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行为表现,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对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区分,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其次,价值观培育要防止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调研,比较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不同群体都能得到相应的教育和指导。第三,价值观培育要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增强感召力,通过借鉴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多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来拉近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

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就业难等现实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而这些问题多是由于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化解所引起的。要解决这类问题,单纯说教恐怕收效甚微,只有通过为学生办实事去解决。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研究他们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选取恰当的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抓不懈

心理学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是从低到高、从部分到整体、从外部到内心的长期过程,是循序渐进而非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长期任务,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抓不懈,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参考文献

[1]谢春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2]范美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教育探索,2007(1).

[3]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4]查颖.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

[6]刘锦涛,王晓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0).

[7]庞彤彤.论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性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9

[关键词]健康教育;肺结核;住院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240-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不加以控制,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健康教育是护理和督导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手段,我科从患者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作用,采取“以化疗为主,健康教育为辅,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知识的宣讲,增加患者对肺结核基本知识的了解,实现患者对医护人员诊治的积极配合和密切随访”,明显提高了肺结核治愈率和好转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健康教育

1.1用药知识介绍包括(1)用药原则:告知患者遵从医嘱的重要性,漏服、停服药物都会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治疗的难度、延误病程,因此应坚持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治疗原则;(2)用药方法:让患者了解不同病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使用不同的治疗药物:(3)药物副作用:让患者了解所服用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减轻和消除副作用的方法。

1.2对症处理指导咯血是肺结核常见并发症,告知患者若咯血100ml则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采取侧卧位、头低脚高,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憋气或窒息感时应紧急呼叫医护人员。

1.3指导患者入院后的检查不同病程需做多个类别多次检查,事先向患者介绍这些检查的项目、检查的时间、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和指标含义等,如痰片检查、肝功检查等。

1.4生活指导内容包括(1)营养搭配均衡。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建议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易食辛辣刺激性及海产品食物。(2)良好生活方式。活动期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咳嗽、打喷嚏时避开他人,用纸巾等捂住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用专用痰盂以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天气情况勤加减衣物,避免感冒诱发症状加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严格消毒隔离。告知患者在传染期不得窜房、不得进入公共场所,餐具专用,定期消毒病房,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1.5心理辅导针对焦虑、自卑、悲观等心理,医护人员耐心疏导,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带来的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正确协调各种关系,认识到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影响免疫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是战胜疾病的开始,只要按照医嘱治疗,肺结核是完全能够治愈的疾病,向病人讲解疾病康复与情绪关系,并介绍同种疾病恢复好的病例,让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请家属相伴抚慰,消除其紧张心理,了解病人心理动态,热情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知识,给予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促进康复。

1.6伴有合并症的教育除介绍上述情况外,还要说明合并症和肺结核治疗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活方式、检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1.7患者家属教育向家属宣传肺结核的防治知识,要求他们鼓励、关怀患者,督促按时服药,按时复查,建立患者信心,规范卫生行为,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8出院前教育休养环境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搭配,适度锻炼。定期复查,介绍复查时间及其方法等。出院后继续常规用药,及时沟通,教会病人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病人学会怎样自我护理。

2体会

2.1教育效果显著在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过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

2.2提高医护素质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教育效果好坏与人员素质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学好自身业务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开展健康教育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制定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提高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篇10

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该指标又被纳入医改监测指标体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国家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2014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规范健康素养监测体系,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素质。

二、目标

(一)了解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情况;

(二)分析我区居民健康营养影响因素;

(三)评价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四)提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五)为制定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

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即:包括在当地居住或寄宿达6个月以上的亲戚朋友、家庭保姆以及其他外来人口。长期在外工作、学习的家庭成员,如果在外时间超6个月,则不纳入监测范围。同时,不包括集体居住于军事基地、医院、监狱、养老院、宿舍等地点的居民。

(二)监测范围

全区X个镇,共完成XX份合格问卷调查。

(三)抽样原则

1.考虑可行性及经济有效性,采用分层多阶段、ppS、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2.考虑健康素养水平在家庭户中的聚集性,1个家庭户只调查1名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

(四)抽样方法

1.在我区抽取三个镇,即:XX镇、XX镇、XX镇;

2.每个镇抽取3个村(社区)(由各镇随机选择);

3.每个村(社区)抽取XX个家庭户,其中至少完成XX份调查问卷为止。共完成XX份合格问卷。

(五)监测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监测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

(六)现场调查

用入户调查方式,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

现场调查完成后,所有问卷报区疾控中心,由区疾控中心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将原始问卷和监测结果统一上报区卫健局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股。

四、质量控制

(一)调查前质量控制

现场调查要严格遵循指定的抽样方法完成逐级抽样,直至抽取调查对象。

(二)调查阶段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监测实施方案开展现场调查。充分取得调查对象的配合。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原则上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自行完成调查问卷,调查员不做任何解释。调查对象如有读、写等困难,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则由调查员来询问,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情况,调查员帮助填写选项。调查员不能使用诱导性或暗示性语言,如遇被调查人文化水平较低或存在语言障碍时,可作适当解释,但解释要忠于原意。调查员要当场核对问卷,质控人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复核。

五、组织实施

(一)负责单位

区卫健局负责辖区内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对监测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区疾控中心承担辖区内健康素养监测方案制定、监测工作的指导、调查员培训、问卷收集与审核、现场质控、效果评估、抽样复核、监测数据录入、采用SpS进行结果分析、上报监测结果和原始问卷资料工作。

(二)监测点

被抽中的镇为监测点,成立现场调查工作组,确定负责人、协调员、调查员、质控员及数据管理员,明确工作职责,通过收集抽样信息的过程与被调查对象建立联系,取得其同意和配合。准备调查所需用品、调查问卷、调查方案,打印调查对象名单等。

六、时间安排

2020年10月10日前,完成监测点现场调查,收集整理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完成结果分析,汇总后上报区卫健局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