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40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四化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良好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怎样的课堂知识讲授阶段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地够提高日常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策略之一,通过长期的实践,本文中论述的“五化”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成为一种较为实用的知识讲授阶段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1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建立,在与小学阶段相比较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反应强烈,求知欲望旺盛。对于接触到的新事物本能的表现出“追根溯源”的天性。认知具有明显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能主动地对课本内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揣摩和识记。在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自发的进行内在联系构建,在知识构建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但他们受到认知年龄、经历、经验等原因的限制,对知识构建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精确性和概括性还不是很准确、很到位。而初中这一阶段,初中生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亦变得主动起来,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在认知的过程中,他们对新接触到的知识具有较以前更大的关注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明显加长,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得当,必将在学习认知方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调概念教学,致力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内容设置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活泼、有趣、涉及面广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共计10个单元模块的内容。知识点的层次浅显易懂,但不失学术性和科学性。通过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新学习认知阶段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科知识认知从自己思维中原有的“大而阔”的自然科学知识认知范畴中,分离出来重新构建新的、较为完整的、独立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就成为初中生物学科知识承载的重要使命。

3构建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教学流程,即“四化”流程设计

3.1知识问题化

教师在备课阶段,“知识问题化”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知识问题化,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对于教师而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兼顾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课文中必要掌握的重点词汇和生物学重要概念,如果教师多加思索和创新,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且兼顾趣味性的问题,那将有助于教师在一节课中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按照目前的初中生物课本内容的安排,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量的把握应该以每节课3~5个问题为宜。问题设置过多时,课本知识点易于被分散,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总结活动产生影响,不便于他们进行构建课本知识体系;其次过多的问题也不便于教师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2问题过程化

“问题过程化”就是教师基于之前设置的知识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讨论、实验、观察、调查汇报、归纳总结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众多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点,在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举例环节,这样会更好的促进他们对重要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在问题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于某一问题的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该问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即某个知识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其次要把握活动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的可操控性和实效性。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最大化。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有关“化石”的学习,我们将这一知识点在课文中,有对于化石概念的描述,和举例,但对于化石对生物体进化的证明,提出的并不是很明显,我们通过备课,将这个概念剖析成三个部分:①化石的定义;②化石的分类;③化石证明生物是进化的。设计活动时,教师先举例大量的化石图片,让学生感知化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再通过展示不同地层中同种生物化石和不同种生物化石的埋藏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化石对生物进化的证明作用,教学效果达成良好。

3.3过程结论化

鉴于初中生对事物认知过程的精确性。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结束后,都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即知识点的概括。关于知识点的概括,必须注意这两点:一是必须要以学科专业术语进行描述,以便建立他们的学科意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二是在知识点的概括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权威”意识,教师就学生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概括要进行纠正、完善甚至重复,以便告知全班学生就某个知识点的概括更为准确的描述。对于实验性质的活动过程结束后,我们必须把握必要的对实验结果或结论的总结以外,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在实验技巧和技能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这样他们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还同时获得了额外的技能,更能突显教学效果的达成。

3.4结论体系化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为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规定了如“探索生命的奥秘”等10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化单元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章节内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学生知识储备中的生物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在每节新课知识学习结束时,进行一节课的知识框架体系构建,章节单元以此类推,最终构建起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框架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时,首先要注重课本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其次要注重教师在最后的纠正与补充。来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滕春利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2

1.近五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题回顾

1.1各部分知识所占的比例

年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计算

200845.4%5.6%22.2%167.%10.2%

200937.0%19.4%20.3%19.4%3.7%

201038.0%14.8%20.4%19.4%7.4%

201137.0%15.7%20.4%16.7%10.2%

201235.2%16.7%20.4%17.6%10.2%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计算知识有上升的趋势。

1.2各年级知识所占的比例

年度初中高一高二高三

20083.7%23.1%63.0%10.2%

20093.7%43.5%34.3%18.5%

20101.9%33.3%42.6%22.2%

20111.9%27.8%49.0%21.3%

20122.8%29.6%50.9%16.7%

从上面看出:高二化学知识所占的比例偏高。

2.2013年化学高考试题预测

2.1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广。

估计试题会紧扣教材内容,会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很多题目会取自于教材,在教材知识上会有延伸。中学实验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典型的定性和定量实验,将无机定量实验与有机制取实验结合起来,考查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要求学生学好教材,跳出题海,重视学生动手实验,预计考题涉及考纲的绝大部分考点,考点几乎覆盖高中化学所有基础知识。

2.2立足双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难度把握好。

基本概念中的化学用语,化学常用计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反应热,化学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溶解平衡,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钠、氯、硫、氮、磷、碳、硅、铁、铝。有机化学中的烃和烃的衍生物,有机高分子,有机反应,有机合成,同分异构体,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取、检验、鉴别、除杂,化学实验中的定性与定量等内容。

2.3注重实验,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形式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越来越重视。估计考查内容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描述,物质的制取,定量实验和定性描述,物质提纯和鉴别,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而且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想试题形式新、立意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有利于平时重视实验,认真完成实验的学生,而且对“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学起到警示作用。

2.4注重化学素养,并突出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预测试题对化学用语技能的考查,在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也会检验学生集合利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书写准确,落实过手。

2.5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估计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内的综合,而且每个题各小问层层递进,区分度明显,要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2.6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查学生科学素养。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应该会更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于人类,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观点,而且要反映新课程的理念,试题将选取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有关的素材进行考查,如: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制备高效除臭剂,粘合剂的原料,人工肾脏除去尿素等,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化学科学应用情景的呈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要我们和学生要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形式

3.1选择题:大约7个,每个6分,共42分。

主要的考点有: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共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机物,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主干知识,程度不大,属于了解的知识范畴,就是知识的再现。

3.2非选择题:大约4个,共58分。

第8题:估计考在物质的分类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而且还有可能体现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第9题:实验问题及解释。如:海水中提取镁、溴、纯碱工业及联合生产等。

第10题:有机推断及运用,考查烃、烃和烃的衍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第11题:元素化合物与电化学的综合考察,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主要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两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介质问题,电池反应议程式,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的计算,而且有可能写出计算过程。

4.应对策略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对中学化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总结,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织成知识网络,并加深理解和应用规律,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我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阶段。

一轮复习阶段:二诊考试前结束,这个阶段主要注意知识再现重升华,其目的是夯实基础,各个突破,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基础知识,抓住主干知识,清理知识脉络,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将选修知识渗透到必学内容中,解决好必修内容中的为什么的问题,用结构这条线将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将贯穿这个阶段始终,不断强化化学反应的过手训练是夯实基础的抓手。

二轮复习阶段:踩点复习重迁移,这轮复习要点是深刻理解重点,如何突破重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对主干、重点和热点知识进行了强化复习,掌握要点和规律,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科学综合素质。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对基础知识内容更熟悉,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才能在做推断题时得心应手。

该阶段是知识的重新组合过程,原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是重点戏,是否真正理解了基本原理,就看学生能否举一反三,知识能否灵活运用,正确迁移,就看学生解信息题能力如何。这些能力必须在二轮复习中得到强化,因为高考试题基本没有陈题,如果学生的这部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做再多的题,也难上台阶。

三轮复习: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对于常见错误或易忽略的内容,除了思想上给予高考重视,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思、纠正,搞好自查,不能让同样的问题在高考中再现,考前训练应重视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把握好试题的难度,为学生参加高考树立信心。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3

关键词农学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1-0329-02

现代农业科技正迅速向宏观和微观领域迅速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在农业生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新时期的农学类大学生必须具备系统的现代生物学知识体系,较强的整合知识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技能和积极的创新精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发展的前沿学科[1]。在我国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大背景下,农学类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农学方面的专业课,更应该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基础课,以便为自身的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科学思维建立奠定扎实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笔者通过近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结合农学类专业学生经常反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探索出“五要”教学方法,现分析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1学习兴趣要培养

农学类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大多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而大二学生的课程数目较多,课程安排比较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的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之初应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强调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运用书本的图片,还结合网络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角色,突出其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其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2理解和记忆要结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2],如果学生仅单纯的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需多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相应知识点的连线,最终形成知识面,这种方式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强度,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化学知识和生物功能要联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以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学科[3],在课程的前半阶段介绍生命体内主要化学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相关特性,后半阶段学习各类物质的代谢和调控。因此,在向学生讲授课程时应将各类物质的化学知识和生物功能密切联系,让学生清楚各类物质之所以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功能是与其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密不可分的。只有将化学知识和生物功能密切联系,学生才能很好理解各类物质的生物学特性和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才能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各个知识点,并更易于形成系统性思维。

4阅读和实验操作要加强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包含大量需要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4],并且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是经科学实验证明而获得的,因此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加强自身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在实验课中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将抽象的理论转为具体的实验数据。加强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乐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水平。

5科学思维要锻炼

现代的农学类专业学生承担着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重任,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尤为重要,而学生在大学二年级阶段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并将科学思维运用到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中,有助于在今后学习工作时能将科学思维运用到农业科技创新中,为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5]。

6结语

总之,以“五要”对农学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措施进行创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员。

7参考文献

[1]张小霞,梁振普.食品生物化学高效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7-28.

[2]罗建平,周建芹,姜绍通,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4):101-104.

[3]张廷华.生物化学课学习方法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36-139.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2011)》)指出:“化学元素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元素,这是和其他自然学科最大的不同之点,也是化学启蒙和化学前沿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化学启蒙阶段,化学元素观是应当始终给予关注的核心概念。初中阶段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由此可见,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准(2011)》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在教学中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等。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

《标准(2011)》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学生有好奇心理,但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知之甚少,只知道一些生活知识和自然现象,需要通过初三年级一学年的教学走入化学知识的世界中,不断去认识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成败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笔者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化学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爱好化学、想学化学的心理,尽可能进行展示实物、挂图、模型、列表归纳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学Q2、H2、Co2、酸、碱和盐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物质,再指导学生分别探究,并对相类似的物质进行异同对比。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就比较牢固。

三、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点虽然“多而杂”,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联系,教学中必须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存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这些知识中性质是主线,从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存在的状态,决定制取、鉴别和用途。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质这条线,讲清各种物质的性质,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按内在联系考虑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Q2、H2、Co2等物质时,就着重讲清这些物质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物质该如何制取、怎样收集,如何鉴别和具有什么用途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的开阔,以后只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就可以分析得出该物质的制法、鉴别和作用。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还要充分注重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相似、相反的因素,进行比较、推理、判断和归纳,使前后知识贯通,新旧知识呼应,随着教学的进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就联成“网”,而不再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知识,联系起来记住知识、记忆也更为方便,而且知识也变得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是用金属单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同时金属单质可用镁、铝和铁代替锌,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制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代替物呢?酸是否可以用浓酸呢?这些问题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在可不向学生解释,只有把问题留下等学到酸的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后,再来向学生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对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重视归纳复习和教学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教学材料中多而且分散,教学某个知识点时,学生是容易听懂和接受的,但却容易遗忘和难以记住,甚至是相互产生混淆。特别是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堂上学习为主,课后对所学知识不去归纳小结和进行记忆,这样分散的知识点就更容易遗忘。因此,教学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方法,使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归类和分流化,使学生方便记忆掌握和产生联想,归纳小结和总结复习是通常采用的复习方法,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当学完某个章节的内容后,对照章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采用列表和图标等形式进行归类、对比小结,学生通过这个小结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这章节所讲的知识内容;当学完几个章节或所有章节内容后,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分块串联起来复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这样各知识点就不再孤立和难以记忆了,而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学生记忆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有目的的精选一些题型配套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就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5

关键词: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关系;交叉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8册。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为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高考必考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关系。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特点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在义务教育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模块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必修模块突出核心内容,强调基础,但又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学生学习相关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选修模块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关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在核心化学知识方面可以看做,选修模块的知识起点是必修模块的知识终点,选修模块都会在必修模块的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化学核心知识,是对必修模块的化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必修模块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和以研究物质性质为主的化学研究方法和程序,而选修模块中则更加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模块所代表的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和研究思路。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交叉内容比较

必修模块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是: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性、非金属性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模块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元素周期系的应用。选修模块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共价键的主要类型б键、п键,共价键的键参数,键的极性,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选修模块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

分子晶体结构特征及结合力,原子晶体结构特征及结合力,离子晶体结构特征及结合力,晶格能及其应用。

必修模块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是: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应用。选修模块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等概念,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必修模块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选修模块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知识点是: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烯烃的顺反异构。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选修模块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点是: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乙酸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的结构物质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在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酵素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选修模块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知识点是: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油脂的概念、结构。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从必修模块中的知识点与选修模块交叉知识点进行了对比,可见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知识的处理更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学科的基本结构明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知识点这样处理的目的,在于从综合教学效果考虑,精心设计知识的台阶,使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避免由于知识台阶设计不合理而使学生学习出现大面积的分化。同时,由于难点分散,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6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约性、逻辑性、精确性等优点,因此,数学知识对物理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其具体体现在:

1.数学知识是强化物理理论教学的重要工具

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定,仅从文字描述上是很难让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的。而借助数学知识能将理论化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并将其用严谨的数学公式展示出来,从而完美的解释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快速记忆,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

2.数学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强化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而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实践

1.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理论性强的物理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这种形式化语言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简明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然后再分析、比较和运算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量的变化等来进行定量描述和理论概括,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电阻R,加速度a,电场强度e,电容器电容C等物理概念,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规律都可以通过精辟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描述。可见,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清楚认识到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还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2.数学知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同样的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优化实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公式法、图像法等数学方法将物理实验结果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就能清晰的认识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处理物理实验结果时,各种数学工具的应用不仅能使处理过程变得简单、直观,还能有效减少物理实验数据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备性。例如,在教学“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面对实验数据,学生很难从测量结果中判断哪些结果符合实际,哪些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如果这时候采用数学作图,通过在平面坐标系中描绘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就能直观的判断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筛选出误差较大的点。然后,再通过作U-i图就能很快得到电动势和内阻值。

3.数学知识在物理问题解答中的应用

物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解答物理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不仅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考物理内容中的一个侧重考点。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如函数知识、几何知识、代数知识、极值知识等,来扩宽物理解题思路,提高物理解题速度,从而简便而有效的将物理问题各个击破,让学生在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提高物理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考核的要求。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7

关键词:生化教学记忆能力培养

记忆是指对经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记忆),或在它重新出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观或再认识的3个方面。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式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因此内容较为抽象、难懂,知识点相对零散,很多知识点之间联系不明显。概况起来生物化学有“三多”:一是结构式多,二是化学反应多,三是缩写符号、专用名词多。这就在无形中增加的记忆的难度。而学生对记忆的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靠死记硬背,故其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并提高记忆能力。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在纠正学生的误区,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纠正偏差,增强信心

强调记忆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学习任何知识都必须以良好的记忆为基础,生物化学尤其如此,而良好的记忆必须靠长期的积累。要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明白当今生物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生物化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要消除学习生物化学无用的心理。只有喜欢这门课,学习才会有动力。同时要使学生在思考中记,在思考中背,在学习中多思考、巧学活记,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结合生理学知识,告诉学生人脑的潜力是巨大的,记忆能力是惊人的,只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稳定的情绪、乐观的态度、配合科学的记忆方法、坚持不懈,记忆能力就会大大的增强。

二、抓住时机、复习巩固

根据记忆的心理、生物特点及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得出的遗忘曲线原理,开始短时间内遗忘多,随之减慢,因此要及时抓住时机,复习巩固已学的内容。

想方设法增加知识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趣味性、实用性激发学生的记忆欲望。经常结合教学实际介绍生物化学的新成就及这些成就的重大意义。例如:在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分子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等。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基因组计划、癌基因的发现、分子病的诊断、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新基因的克隆、基因探针、pCR技术和重组蛋白试剂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基因疗法的不断及广泛应用,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和大量生产等,使学生确实体会到生物化学的重要价值,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从而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给学生以新颖、显明的感觉及强烈的印象,易于长时记忆。如标上记忆,抓住关键酶、关键步骤、主要特征等。

(2)系统化。使所学内容系统化、理论化,如进行小结、阶段性总结。每学完一节、一章知识以后,指导学生编写本章节、本掌的知识结构表,将所学的“知识点”连成“知识链”,进而织成“知识网”。如遗传物质的知识在不同章节出现,需在学完所有的章节后加以概括、整理,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从整体联系上记忆知识,才能记得牢、会运用。也只有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才能把所学知识真正内化,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

(3)温故知新。及时“温故”(即反复),并通过“温故”深入体会知识的含义,进行新的重组,联结与逻辑的推理等而“知新”,这样可以大大增强记忆效果,要告诉学生重复在记忆中的必要性、有效性,让学生明白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当然重复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经验能力的关键在于教给其科学的记忆方法,否则培养记忆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1)编制口诀法。对于一些内较多、较复杂的知识,可通过分析抓住重点,编成口诀来记忆,如20种氨基酸可编成“丙甘缬亮和异亮,丝苏二氨有基羟,半胱蛋氨含硫基,苯丙酪色是芳香,只有脯氨是亚氨,酰胺天冬谷氨俩,天冬谷氨呈酸性,赖靖组氨碱性强。”这样即容易记忆也可以清楚分类。而8种必需氨基酸则可记为“借一两本淡色书来”(每一个字代表一种氨基酸,即缬、异亮、亮、苯丙、蛋、色、苏、赖氨酸)这样学生既好记,又觉得有趣。

(2)语言趣味记忆法。一些知识可以利用谐音展开联想,进行趣味记忆,进行趣味记忆。如:3种必须氨基酸: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可谐音为“麻油花生”,在氨基酸、糖和脂肪代谢方面,为了记忆生成丙酮酸的氨基酸,可谐音为“抢服半丝色素饼干”(羟脯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生成谷氨酸的氨基酸可谐音为“尽煮府谷瓜鸟”(精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瓜氨酸、鸟氨酸、其中府谷为一地名),这样学生非常容易记忆,兴趣极高。

(3)理解记忆法。有理解到记忆是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对知识点理解,但应由点及面,点面结合,以增强记忆。这样,我们从一个甘油分子就很容易记住其他与甘油相关的分子结构、

(4)比较记忆法。引导学生将相反的、容易混淆的知识采用对照的方法记忆,如有氧氧化和无氧氧化、Dna和Rna、naDH+H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等,可采用列对照表或其他的方式进行比较记忆、

(5)找规律、抓联系法。从一些相对零散,看似无关的知识中想办法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串联成一个整体来记。生物化学中三羟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枢纽。通过三羧酸循环我们可将蛋白质、糖、脂肪代谢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8

关键词:提高;生物复习效率;方法

高中三年时间感觉很长,但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高中学科内容来说,对于高考考点来说其实很短暂,短暂到学生还没彻底掌握高中各学科知识点就已经要参加高考了。尽管高中生物从高一就开始学习,但是高中教学大纲给生物安排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学习生物的时间非常紧张,而且高中数学、物理、化学都相对难度较大,分值也较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往往会将大部门学习时间用在分值较大的学科上,因此高中学生要想在生物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提高生物复习效率。

一、明确课堂目标,跟紧老师节奏

在上课前要明确生物老师这堂课准备讲述哪些内容,打开课本,大致浏览一下本节课内容要点,找到重点、难点、考点,然后针对自身弱点,找到自己还没掌握的内容或者不太熟练的知识点,在老师上课过程中认真、仔细、重点听此部分,巩固不太熟练的知识点。等教师在讲解完后针对自己不懂的、没有掌握的内容要抓紧时间问老师,力求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吃透、牢固掌握,然后下课后利用自习时间再针对自己薄弱点强化练习,多做一些练习题,临睡前把老师今天讲过的知识点在回忆一遍,回忆不上了的在记录本上记下了,明天抓紧时间强化这些知识点。

二、熟记基础知识,强化记忆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所有题型的变化都离不开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高考生物考点,其题目变化的只不过是问法和题目设置的“陷阱”。所以要想学习好高中生物,就必须熟记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让基础知识点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点。高中生物考试内容大多是书本的基础知识部分,而基本概念和规律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因此高中生在学生生物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要牢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且要强化记忆,让这些基础知识“印”在自己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才不会被题目“陷阱”所迷惑,才能更好的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三、找准弱点,针对复习

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弱点,针对学习。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老师每天都会让学生做模拟试题,每周或者每个月,学校也会进行综合考试,学生在每次模拟练习或考试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做错的习题,这就是自己学习的薄弱点,要针对错题建立错题集,对于那些不熟练的模棱两可的习题也要建立难题集,及时将错题、难题记录下来,强化此部分练习,每天翻开错题集、难题集看看、背背,这样就不需要大面积复习了,只需要针对自身弱点进行专项复习,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节约复习时间。

四、针对复习,远离“题海战术”

在高考复习时要学会针对复习,远离“题海战术”。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喜欢“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性的大量做题,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以求在高考过程中能遇到原题或者类似题目,但高中课程繁多,学习内容负责,复习时间紧张,所以做题时应该针对自身弱点复习,切记使用题海战术,要清楚做题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在复习时要精选题目,选择典型习题进行练习,精选出自己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强化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做题“贵在精而不再多”,不要让题海战术占用占用太多时间,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高中生物复习时间很紧张,所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针对自身薄弱点有目标、有选择的去学习,尽量不要使用题海战术,要多选择经典题型进行针对练习,做到练习一道理解一道,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复习才会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品辉.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效率[J].教师,2014,no.21621:40-41.

[2]高秋菊.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4,no.20323:123-124.

[3]刘省,郑焕雯.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效率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no.12208:152-153.

[4]吴久宏.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效率的方法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04,Z1:68-69.

[5]徐霞.浅谈如何提高生物二轮复习的效率[J]教师,2015,no.25524:59.

[6]常录红.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效率[J].新课程(中),2015,no.35611:255.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9

作为化学老师,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进行的,它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实验的基础与素材。许多化学用语、实验探究、定量计算等都是围绕元素化合物知识展开的。所以,在整个化学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但其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难于记忆。对如何将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理为较有序的材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进行粗浅探讨。

一、把握课标和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根本。化学课程标准中都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归人“身边的化学物质”,大体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五部分内容,对每部分内容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作了详细的达标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每部分内容时都要认真研究、把握课标,准确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目标要求,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例如对“钢和生铁”这两种合金,只要达到“知道”的要求,在复习时不必挖掘太深。

二、构建知识体系,精编学案

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多,内容繁乱,而且很多知识点需要识记。所以对这块内容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高于教材,对所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分为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中的水、碳和碳的化合物、金属和金属材料、常见的酸和碱、盐和化肥、常见的有机物等七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精心编制一张学案,在课堂上供师生使用。学案上设置复习目标、基础知识回顾、完善知识体系、方法形成、课堂检测五部分内容,比如“复习目标”是将本专题中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复习任务;“基础知识回顾”一般设置一至两个基础性的涉及本专题知识的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本专题知识;“方法形成”一般设置一至两个典型例题,经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课堂检测”中设置一些基础题和能力题来检测复习效果。课堂教学中围绕学案展开复习,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讲练结合,以提高复习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复习时我们一定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教材,遇到问题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去书本中找答案,或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知识网络,并标记疑问;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问,最后我们及时点评,指出还需完善之处和注意的问题。这样处理的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已学过相关内容,复习时借助教材、笔记等材料再现知识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查漏补缺,体现合作精神,教师的最后点评有利于提炼精华完善体系、升华知识拓展延伸。例如,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构建了知识网络后,已基本掌握了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知识,教师在完善知识体系时再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2.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吗?3.能用通过水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吗?4.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入澄清石灰水中会有什么

现象?5.《石灰吟》这首诗歌中体现了哪些化学知识……

四、及时反馈,巩固知识

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篇10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主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而服务,目前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1-2]。中国自90年代引入至今,被越来越多的实践结果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效果显著的教学法,目前已为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学科教学实践所运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3-5]。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专业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精选过的知识案例为教材,将学生作为知识主体,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地分析、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此方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专科药物化学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药物化学(medicinal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基础上,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学科,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专科药物化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专科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6-7]。由于这门课程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所涉及的药物具有分子量较大、结构多样、理化性质各异等特点,学习难度较大。要想真正理解、学好药物化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中的典型药物结构与重点有机化学反应融会贯通。很显然,这对于药学专科同学来说非常困难,绝大部分专科同学高考成绩较差,学习理解能力与本科生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专科生还会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比如学制的差异、培养目标的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专科生在学习药物化学时普遍失去信心,逐渐产生逃避、抗拒心理,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并且,目前专科药物化学教学内容过于专一,缺乏新颖性,教授方法比较单一、枯燥,难以激发课堂互动性和学生自主性。因此,在药物化学专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能吸引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注意力的授课形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药物化学与药物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专科生的学习兴趣点。因此,在专科生的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药物化学学科领域本身就有着非常丰富、鲜活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入,再由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有效改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和记忆情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药物化学和药物实际使用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法在专科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精选案例,突出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在药物化学专科教学中,要想成功地开展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由于专科生在知识基础、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针对专科药物化学教学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生动性、实践性、启发性及难度适中等特点,既能够全面、贴切、恰当的反映教学内容,不偏离大纲,加强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加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所面对的是专科同学,还要注意选择难度适中、且与学生日后的工作岗位联系较为密切的实用案例,做到既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符合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尽可能让所有同学都真正参与到案例教学的引导和学习中。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在授课过程中,会精心选出代表性案例,认真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记忆、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这章时,镇痛药吗啡及其衍生物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因此,在讲解开始时,可以从大家都熟悉和新奇的植物罂粟讲起,并引入一些真实、恰当的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然后逐渐开始讲解吗啡的来源、命名,基本母核、结构通式,再接着详细讲诉吗啡的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围绕吗啡的结构,说明不同取代基的化合物对药理活性的影响,并在讲课时提出此类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使用实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吗啡类镇痛药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做好案例分析准备,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且对于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选好案例后,教师必须要仔细研究分析案例,将此案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重要信息点都要整理出来,尽可能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提炼出所有对本次课内容有帮助的知识点,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此案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组织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法实施效果如何,还要重视课堂讨论的组织学习气氛的调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通常会提前布置好下次课所涉及的案例和问题,促使学生课后主动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大量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课上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真正提高讨论效果,最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并针对同学提出的焦点问题给予全面解答,同时还要系统讲授此案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帮助大家更清晰的认知药物化学知识。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学习,真正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掌握知识点,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四、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在专科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开始时的害怕上台发言、自由讨论不积极,发展到主动参与、讨论热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非常乐于接受,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在一学期的案例教学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在表达水平、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进步。但是,同时也感受到案例教学法的一些局限性,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重要,并且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基础知识越熟悉,掌握越灵活,案例分析就越透彻,课堂效果也越好,这本身就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每一章节知识点不同,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药物又很难找到适当案例,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稳定,难以全面反映课程内容。因此,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替论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安排合适比例的案例教学,可以起到抛砖引玉、锦上添花的效果。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