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04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1

一、创新宣传文化工作理念和思路

思想的解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新形势下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更需要在解放思想上达到新的境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宣传文化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创新思想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和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首先是思想意识的创新。思想意识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向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新的提高,不断强化“六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精细意识、创新意识和统筹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不能为宣传而宣传、就文化说文化,必须把宣传文化工作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人的全面进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彰显作用;责任意识和精细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其政、尽其责、做其事,做到精细谋事、精心做事、精诚共事;统筹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工作;而创新意识则是宣传文化工作的生命,要求宣传文化工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实现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的创新,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在推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宣传文化工作要实现由区域的、内敛的内循环向开放型、发散式转变,切实做到“三个树立”: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宣传文化工作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对人民群众,对各个社会群体,对每个人的关心、关爱、关怀和关切,在尊重人、爱护人与教育人、引导人的过程中展现作用、发挥优势。二要树立文化传播新理念,更加注重宣传效果。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的要求,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优质快捷地进行传输和反馈,突破区域局限,向外延伸,发散辐射,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要充分体现传播双向互动的特点,创造思想文化交流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大众的参与愿望,使人们在交流、碰撞、激荡中达成思想共识;要充分发挥高科技集声、形、文等多种宣传文化要素于一体的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有效形式,拓展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三要树立文化民生新理念,更加注重为民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突出的文化问题,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第三是工作思路的创新。创新工作思路是增强宣传文化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关键。当前,宣传文化工作还存在诸如传统单一、方式方法陈旧、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足、解疑释惑与引导教育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外向化、大众化、个性化、数字化的思路,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三个转变”。一要由传统的总结提炼概括为主,向超前策划、突出主题、逻辑链接、亮点聚合并重转变。宣传文化工作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和外向化的宣传态势,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对宣传对象要提前介入,倾力打造亮点,系统展现亮点,形成亮点纷呈、相互聚合的局面,不断吸引受众的眼球。二要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向渗透式、感召式与菜单式的方向转变。要摒弃照本宣科式、“传声筒式”、“填鸭式”、“上热下冷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把宣传文化工作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用共同理想去召唤人,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感染人,用先进典型去激励人。既要提供大众化、普遍化的宣传服务,做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又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菜单式宣传文化产品。三要由传统的以播(讲)为主的单项过程,向多媒体、多元素、新手段、新技术综合运用和全过程展现转变。要适应现代社会新型媒体发展及大众需求的需要,积极探索跨领域、跨地区、跨媒体的集团化、集约化传播,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及各种宣传手段,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系列规模效应和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要突出背景铺垫、过程展现、主播引路、内容互动四个关键环节,改变过去就事论事、单调刻板的宣传方式,注重发挥宣传内容及内涵逻辑联想,让受众在自我分析、认知判断中全面理解和接受,达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效果,形成震撼力、感染力。

最后是工作方法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但同样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明确“三个转变”思路的同时,要运用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的工作方法,把握好“五个关键”,即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关键表现,把这种方式方法运用和体现在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事件的宣传和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之中,使宣传更生动鲜活,更具有现场感。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2

一、思想观念上的制约

思想意识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向导,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当前,少数同志对思想宣传工作存在四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宣传思想文化是软指标,重经济建设GDp,轻思想文化软实力的倾向非常明显;二是用抓经济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抓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以简单量化的指标,指导和推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肤浅表面的数据,判断和衡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三是急功近利,求胜心切,在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恨不能事事立竿见影,唾手可得;四是在指导思想上过于保守求稳,考虑政治风险多一点,考虑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比较少。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思想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一是思想宣传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够。二是思想宣传的平台不多,手段陈旧。三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少数同志没有把思想宣传与其它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没有站到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思想宣传,没有理清思想宣传与干好工作的关系,没有充分认清思想宣传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宣传的效果是渗透和体现在其它工作成果之中。

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新的提高,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统筹意识,始终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高度,发挥优势、彰显作用。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其政、尽其责,做到精细谋事、精心做事、精诚共事,切实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工作。坚守站在统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服从和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角度,系统的、战略的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二、制度机制上的制约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在同地方党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环境、对象、领域都发生深刻变化,推进改革创新是提高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丰富内容形式,拓展渠道载体,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机活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现有文化体制一定程度存在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在很多地方和部门,宣传资源分散,阵地和队伍缺乏有机的统一和统筹发展;宣传文化队伍不稳定,各地各部门各自为阵,宣传工作孤立化、随意化、形式化等现象十分突出,未能形成大宣传、大教育、大服务的格局,宣传合力不强。文化资源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文化阵地未能正常运转。许多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多为群众性自发组织,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重主旋律,轻多样化;重思想性,轻艺术性;重政治性,轻亲和性;重民族文化,轻外来文化;重管理,轻搞活的倾向非常明显。

从运行机制上看,工作讲得很多,提得很高,但落实不够,难在抓好个性化,薄弱在结合部上。不少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说教,脱离实际,隔靴搔痒,不少宣传是口号式、标语式的空话、套话、大话比较多,脱离群众。一味提倡先进性,很少探讨制度改革和机制的深化,结果是越讲先进性越不好讲。有些会议报道过长、过滥,有些讲话穿靴戴帽,内容空泛,有些理论文章长篇大论,缺乏针对性、可读性,要么言之无物,要么繁琐冗杂。有些党报党刊的办报办刊风格,存在着公式化、格式化问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非常单调呆板,缺乏清新风格和清新空气,不仅群众不爱看,而且不少领导干部也很少看,最终只能靠行政命令搞强行摊派订阅,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很大。这样的宣传文化工作,既损害了宣传队伍的形象,又影响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效果。

三、方式方法上的制约

一段时间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各项工作都要狠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更应如此。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的突起,在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求,增大了管理难度。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都是简单的上大课、开大会的单向灌输,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言堂”和说教式的思想文化工作,直接影响了正面宣传的说服力;表态式的宣传报道都是大同小异,空话连篇,难以让人信服;连篇累牍式的宣传方式也显得不合时宜,不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典型宣传人为拔高,“高大全”式的传统典型离百姓太远。受众对象不分层次,不分行业,“大水漫灌”和“广种薄收”式地宣传思想工作,直接制约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和又好又快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要历史使命,主动介入、主动融入,为改善民生作为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才能在更好地服务群众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克服工作精神、工作状态、工作追求等方面的不足,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注重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各施所长,各展所能,努力构建“大宣传”格局。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必须克服那种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只做表面文章,只做给上级看,不为群众办实事的形式主义。各项工作都要狠抓落实,注重宣传效果,提高宣传质量。要精简会议,以会议促行动,而不是以会议推会议;精简文件,反对文牍主义、烦琐哲学,反对官话、空话、套话。电视、广播、报纸尤其不能宣传形式主义,助长形式主义。新闻宣传要改革,要创新,采取坚决措施,制止目前严重存在的连篇累牍地报道一般性会议和领导同志一般性活动的现象。提倡说短话,写短文,腾出更多的篇幅报道来自实际生活的新鲜经验和新人新事。

四、努力增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责任感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喉舌,肩负着教育人民、凝聚力量、激励斗志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时代的眼光审视其工作,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推进其工作,用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其工作,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企业宣传工作;问题;策略

2004年,web2.0传入了中国,随之衍生出博客、RSS、SnS社区等诸多新媒体工具,给社会大众带来方便,也给传统的网络模式、传播方式带来一定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选择范围更广,更加主动,受众对互联网的兴趣逐渐增强。美国针对web2.0的热潮进行系统研究,并成功运用到企业宣传及营销案例中。与美国研究相比,中国关于新媒体在企业中应用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新媒体时代中国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消费观念,实现购买行为,显得十分必要。

一、新媒体内涵及特点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参考其他学者关于新媒体研究基础上,将新媒体界定为:借助于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将传播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传播效果呈现多元化特色。新媒体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高度交互性

进行传播应用的主要模式。与传统媒介点对面的传播模式有所不同,新媒体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以存在交流、互动与合作的关系,通过互联网,传播者和接受者交流更加方便,交流、互动频率更高,实现新型的人际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发出去的信息具有永久性,受众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查询,针对性更强,它具有是传统的传播方式所不具备的这些优势。

(二)自主参与性

对于新媒体传播方式来说,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意见,有更多话语权。社会大众可以同时具备新媒体的使用者和接受者双从身份。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娱乐类节目为例,在节目直播期间,观众可以随时发生信息到湖南卫视电视台,表示对自己喜欢的歌手支持,为他们投上自己一票。让观众都置身其中,同时也为湖南卫视增加不菲收入。虽然社会大众关于这种模式众说纷纭,但这种模式愈演愈烈。

(三)实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效率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各种媒体之间竞争手段之一。新媒体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快了很多,信息变化速度更快。消息的出现往往会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在一瞬间,而政府信息过滤具有一定不可控制性。在信息时代,政府控制舆论的能力相对较弱,沟通、交流环境相对宽松。

(四)内容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传播与交流更加自由与灵活,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突破了国界的限制,信息可以传播到各个地方。当我们手握鼠标,开始点击网页的时候,如同在打开千万家门,各种形形信息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呼互联网高度开放性,导致信息呈现多元价值观,信息内容呈现多元化。

二、当前企业对外宣传的基本手段

(一)企业新闻宣传

企业新闻宣传诸如:接受新闻界人士采访、新闻、报道新闻稿、制作新闻等,新闻宣传方式具有快捷、方便、可信度高等特点,新闻宣传主要通过文字方式传达某一信息,不论是在企业官方网站,还是新闻网站均可。作为无偿行为新闻传播方式,坚持在客观、真实的原则基础之上,对企业真实信息进行客观报道,更加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该种宣传模式比企业广告宣传效果要好。

(二)广告宣传

企业在对外宣传中青睐利用广告作为宣传手段,企业将其产品或者服务通过将其内含的文化或者价值,通过广告创意表达出来,将内在抽象东西通过外在形象的声音、文字、图片等表达出来,感染潜在的消费者,将其对该种产品的好感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当今市场经济中,广告是多数企业首选,对消费者影响较大,有助于培育潜在消费者群体。企业投放广告诸如:电视、报纸、杂志、产品手册、用户指南、海报等多种渠道,侧重于行业媒体或者专业媒体。

(三)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企业依托重大事件,诸如:突发事件、重大活动、体育赛事、突发性灾难、公益助学等等,企业依这些重大事件为载体,进行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宣传,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例如:汶川地震时,在四川起重机立马赶往救灾现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在救灾现场发挥重要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博厚、悠远”文化也得到广大群体的认可。

(四)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活动诸如:校企联合活动、产品推介、参加公益活动等,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让客户对该产品功能、性能、优势等进行深入了解。本文以校企联合活动为例,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在合作学校设立研究院,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让参与者认识到该企业的新产品新性能优势,让这些参与者逐步变成为潜在的消费者和传播者,对参与者对该企业形象和产品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企业对外宣传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宣传重视程度有待于提升

目前,多数企业宣传重视程度不足,宣传力度也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数企业宣传部门人员及结构简单,不能真正满足企业宣传需求。例如:美国的aBC广播公司的有宣传副裁、创意副总裁、在播图形设计副总裁、特殊项目营销副总裁以及若干艺术总监,他们的宣传部门机构设置完整,功能效果好,细分程度较高。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很多没有设置专门的宣传部门、配置专门工作人员,多是由综合部门兼职做宣传工作,宣传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当今60%企业把宣传重点为企业产品,错误认为只要把产品相关的信息宣传好,就可以得到受众的认可。事实上是,企业宣传内容丰富,包含企业多种信息,诸如:企业产品、生产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方向等等,企业在进行宣传时不仅仅包含销售规模、销售业绩等外在的信息,还要将企业产品的内涵进行全面、准确的展示,让消费者正确评估该企业产品的价值,或者展示企业在运营、管理上的经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播散出去。

(二)以传统媒体宣传为主,新媒体应用较少

当前我国企业仍然以传统媒体宣传为主,新媒体宣传为辅,企业对外宣传还是缺乏系统性。多数企业宣传集中在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两个方面,网络媒体使用率及力度严重不足,忽略了微博宣传、博客日志宣传等重要性,它们不同于企业产品硬广告,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企业内在文化及理念,通过互动游戏、沟通、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更易于让消费者接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资源呈现多元化,新媒体发展发展迅速,为企业进行多渠道宣传提供的可供支撑的载体。

(三)宣传参与整体性较低,媒体投放策略存在失误

目前,企业对外宣传的职能主要由宣传部或者市场部负责,其他部门及员工参与率极低,甚至直接没有参与。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员基本上处于埋头研究的状态,基本不参与企业对外宣传,他们是新产品的研发者与设计者,他们对新产品理解及阐述更加全面、深刻,他们的话语对消费者来讲更有说服力,这些科研人员适当加入宣传中,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企业的对外宣传不仅仅存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形式。人际传播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员工的身上,包括普通员工在内,适当的让普通员工参与宣传也是很有必要的,让这些普通员工通过参与宣传,为企业宣传献计献策,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传播,这种口碑模式宣传效果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目前,部分企业对外宣传媒体投放策略来看存在一定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把广告投放和市场效果直接联系在一起,若是短时内没有到达企业预期宣传效果,会选择撤下广告,不再投放,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宣传效果。二是多数企业侧重于行业媒体,在投放之前没有对中国消费者市场进行客观、专业的调查,造成对外宣传的覆盖面不足,覆盖消费者有限。从广告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到实现购买行为还包含多个过程,从消费者的认知到满意需要一定时间及过程,企业需要给予消费者一定适应时间。

四、优化企业对外宣传策略

(一)转变宣传理念,加强宣传管理

企业加强对外宣作用传重视,建立健全企业宣传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宣传预算、宣传调研等,确立企业宣传负责制,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及需求,合理设置宣传部门。同时,在对宣传岗位责任设定时,设置单独宣传岗位,诸如:大众媒体岗位、网络媒体岗、展会岗、市场推广岗等等,专门负责对外宣传,明晰岗位职责。为受众提供越多的服务和信息,便于在众多同类企业中作出比较、选择,提高多媒体在企业宣传重要性认识。例如:《爸爸去哪儿》在播放之前,已经开通官方微博、五位星爸的个人微博,拥有400余万的粉丝,其粉丝数不是其他专为电影建立的普通电影官方微博所能比拟的,取得良好沟通效果。

(二)实现“互联网+传统媒体”平台有效对接,扩大宣传效果

“互联网+传统媒体”整合就是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全方位结合,年轻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关注电影信息,而中老年人多以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接触新信息。针对不同的受众年龄阶段及阅读习惯,分层次采用不同的传播模式,实现营销内容的无缝链接,增强信息全面的覆盖。例如,小米手机采用多种新媒体宣传及营销模式,成为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一批黑马,小米科技公司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会化的网络媒体,将其最新消息通过这些网络渠道,可以迅速传达到消费者那里,让米粉及潜在消费者随时了解小米发展动向,成为我国多媒体宣传的成功典型案例。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加强与目标群体互动。“互联网+传统媒体”将营销的各种传播媒介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同一主题。现在的消费者主动性更强,他们想要掌握主动权,主动的接受电影相关的信息和产品,影片发行方需要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与受众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互动与交流,才能够赢得市场。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应对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优势,实现“互联网+传统媒体”多元化的传播,并与社会化的媒体相结合,增强受众的互动性。

(三)优化媒介投放策略,多维度的跨界整合

媒介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在应选择“支撑+补充”的媒介策略,选择覆盖面大、收视率高、品牌力强的媒体作为宣传的主力投放平台,然后根据这些强势媒体在各目标市场的宣传表现,参照企业的销售情况,决定在哪些地区可以不必追求宣传投入,哪些地区需要补充宣传。在不同的媒体营销信息通过相同的媒介传播的交叉和集成,突破单一媒体的限制,现多媒体协同工作,以提高用户体验。网络社区的生成一个新趋势,可以有效地扩展营销内容,“互联网和传统媒体”整合营销,应该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比如,在开启企业产品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广告模式同时,增加微博、微信、新浪视频、搜狐等新媒体客户端,实现与不同类型观众的互动频率,实现互动传播

的信息。

参考文献: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4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工作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在这概念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文物藏品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而博物馆想要实现公众走进博物馆参观、了解博物馆陈列、参与博物馆活动,最重要的沟通手段就是博物馆的宣传,因此,我们要了解博物馆宣传工作的任务、存在问题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开展博物馆宣传工作,从而激发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

一、博物馆宣传工作任务

1、传播历史知识、弘扬民族文化

博物馆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物”,它的“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件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这些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源,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一个民族的悠久文化,如果博物馆的“物”只是静静陈列展示,无人问津,就远远失去了它所存在的价值。这时博物馆的宣传就至关重要,通过博物馆开展的宣传活动,让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我们的祖先不同历史时代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规律,了解他们创造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充分认识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培养公众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历史悠久文明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2、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宣传是为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是组织观众的一种手段,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要步骤。

3、提升博物馆社会地位

博物馆是对外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代表一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但2007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为什么不去博物馆”的调查问卷,其调查结果为“博物馆展览没有吸引力”、“没有去博物馆的习惯”,比例分别占45.2%、17.6%,虽然现在博物馆都相继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但仍无法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活动,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博物馆“无人问津”的现象,博物馆宣传工作凸显的至关重要,它是博物馆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有利于改善、沟通博物馆与群众的关系,是办好博物馆的重要条件,通过宣传向广大群众介绍博物馆,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提升博物的社会地位。

二、博物馆宣传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的宣传工作是广大市民了解博物馆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宣传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比较还是相对滞后,而且在开展宣传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盲目宣传、无针对性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参观博物馆意识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经常到博物馆参观、浏览学习的习惯,这就要靠博物馆宣传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2、宣传力度不够

现阶段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方式还是较传统,没有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宣传网络,仅仅依靠上级单位发文、行政指令性的宣传已失去力度,“发传单”等宣传方式的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目前,博物馆的宣传方式还较传统单一,应多渠道建立传统宣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宣传网络,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弥补传统宣传方式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三、博物馆宣传的方式

文物是祖先遗留的宝贵财富,是特殊的信息载体,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通过陈列展览文物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传达给观众,陈列展览需要观众的参与,而宣传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陈列沟通的重要方式。宣传要系统地、计划地利用文字、音像等其他形式,向社会宣传推荐博物馆,使出土的特色藏品被更多市民所了解、所熟知,更好的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

博物馆的宣传方式、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人们的口口相传外,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

(一)简介。这是博物馆常用的一种宣传形式,系统、全面的介绍博物馆的概貌,包括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历史变革、特色藏品、陈列展览、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情况,主要是让人们了解对博物馆的基本概况。人们所欢迎的简介多为简单明了、图像美观大方、设计新颖,印制精美。

(二)宣传牌。大型宣传牌也是常用的一种宣传形式,一般在较大的版面上,用大型的文字书写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的题目、特色等相关内容事项,同时配有彩绘图像,简单介绍重点文物,既美观、又形象。利用宣传牌的宣传方式易引人注目,多设在人群较集中的地方,或设在博物馆附近,则更能引起群众入馆参观的兴趣,又能给参观者以导引,方便群众前来参观。

(三)新闻媒体。这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发表博物馆相关信息,吸引人们注意,是博物馆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利用媒体传播迅速及时、影响深远、范围广泛的特点,时时报道博物馆举办的相关活动,如“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日和“青少年书画展”、“海洋生物展”等馆办活动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进行报道,记录真实具体的博物馆活动,并配有解说词,为社会上各种群众所欢迎。

(四)网络宣传。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年轻人很少通过报纸、新闻等方式获取信息,因此博物馆宣传工作应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页、网络上传博物馆活动等相关新闻报道,增加市民网络互动。

综上所述,博物馆是展示城市魅力、传扬悠久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社会教育、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要想实现博物馆的自身价值,宣传工作必不可少,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利用报纸、媒体、网络等多种宣传方增加博物馆的知名度,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让更多的人们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参考文献: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5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宣传思想方式创新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引领时代精神的殿堂,是人才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兴衰成败与长治久安。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普通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思路和方式越来越被动,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增强思想宣传工作效果,是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与困惑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强,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高校是人才荟萃之地,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开展舆论斗争、争夺青年学生的主战场,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对一个开放多元的“全媒体”环境,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显现。

(一)导向层面:各种不良文化侵蚀,主流意识形态淡化

高校历来是思想文化汇集之地,敌对势力依托其经济、科技等优势将文化思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以各种方式渗透,形成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碰撞和激荡;非法宗教势力和组织、封建迷信活动披上合法的外衣,伺机而动。

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政治理想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意识严重的情况;在价值取向上,重物质利益轻社会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在行为方式上,以自我为中心,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缺乏;在人生目标上,追求实惠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二)工作层面: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合力没形成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离不开人力与物力的支撑,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各个部门和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而在目前的情况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以形成留住人、有作为的体制机制,基础不牢固,直接影响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及时性、前瞻性、引领性和创新性。

第一,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高学历专业人才偏少,工作压力较大。由于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在高校宣传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学历较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作人员少,有哲学、政治学等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更少。近年来,高校行政人员偏多,而宣传思想工作职责范围越来越宽泛,包括宣传部在内的职能部门引进高素质的新人十分困难,造成了不断扩大的工作职责和人数有限的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直接导致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宣传思想工作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前景不容乐观。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想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长期的工作实践,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职业发展政策相支撑,但截至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出台相关文件,能让宣传思想工作者享有行政人员和教师双重身份,解决教师聘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问题。

第三,宣传思想工作基本构架不全,组织结构不合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相通的,通常有新闻中心、新闻网、理论教育、校报编辑、文化建设、电视台、广播站、对外宣传等八个职能机构共同承担着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部职责,高校在进行机构设置时,往往只根据高校规模大小进行增减,从而容易造成相互之间职责不清或职责缺失。

第四,宣传思想工作意识淡薄,各部门单打独干。与其他工作不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没有刚性约束,与中心工作的关联性较少,加上教学、科研、学习任务繁重,师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在宣传内容上,各部门考虑自身利益较多,有时造成宣传口径不一致;在宣传形式上,敷衍现象较严重,一旦上级部门有检查,各部门就疲于应付。

(三)方法层面:传统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

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校园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媒体正遭遇着发展困境,其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角色正逐渐失去它的魅力。同时,由于对于新媒体的认知不足,又造成新阵地的丢失,出现工作中的盲区和断层。

第一,阅读习惯不断改变,传统媒体功能削弱。以校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是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流媒体,但新媒体的出现,在信息的容量上达到无限,传递速度上接近即时,高校师生更多地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高校传统媒体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特别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尤为明显。

第二,被动接受不断减少,互动功能缺失严重。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大多求稳,求不出错,在内容上,以“总结式”、“赞歌式”的“现代八股文”为主,在形式上,多采用灌输式、说教式,缺乏与广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显得呆板和枯燥,从而难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第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工作载体盲区显现。高校的官方网站是宣传思想工作新媒体载体的重要体现,但纵观各高校网站,大多一副居高临下的面孔,更多地是将传统媒体的信息搬入网络平台,在版面设计,栏目设置上趋于雷同;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甚至忽略QQ、微信、博客等新的媒介载体,大大缩小了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影响信息的传播。

二、问题与结论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高校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观念和方法路径已经显现出难以适应的“症状”,宣传实效也正被新媒体传播的爆炸式的信息不断冲淡,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亟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一)主体内容需要坚持

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大力弘扬的主要内容。高校要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努力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体制机制需要完善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时代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传媒方式的变革,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责、重点、条件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要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新要求新部署,合上时代节拍,就必须不断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体制机制,夯实宣传思想工作基础。

(三)主流载体需要保持

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参与者、建构者的校园媒体,在报道学校各个层面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媒介文化形态在营造校园舆论氛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师生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必须坚守这块主阵地不动摇。

(四)方式方法需要创新

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宣传力量薄弱,当前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包括网络建设、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

三、策略与途径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应紧紧围绕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高校特色,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德育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一)突出主流思想正确导向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学校党委要树立导向意识,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掌握网上舆论斗争主动权。始终把阵地意识摆在突出位置,用大众语言诠释深刻道理,用创新方式解读创新理论,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主导地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涉及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敢于表明态度,帮助广大师生澄清模糊认识、站稳政治立场。

(二)构建“全员宣传”的工作体系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离不开舆情处置机制建设。一要构建舆情引导队伍,以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为基础,着力建设和培养一批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宣传工作规律,又能较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建立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团队,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二要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赋予他们完备的知识构型,提高对负面舆论的免疫力和自身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掌握信息使用的主动权。三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契机,将爱校、护校观念植根在每位师生员工的内心深处,使高校师生主动、自觉地维护学校形象。如此,在遇到紧急状况时,才能够及时、灵活调动各方资源,有的放矢地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有效处置。

(三)创新发挥高校自办媒体的作用

高校自办传统媒体是校园信息的官方平台,是当前高校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主流媒体,在信息内容生产上具有决定性优势,在高校师生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校要更加有效地利用传统媒体,巩固其成果。

首先,学校党委要创新传统媒体运行机制。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有其滞后性、单向性传播的劣势。对此,传统媒体的采编可以借用新兴媒体的渠道,通过建立校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广开言路,增强互动,并通过手机报等形式将富有特色的宣传内容即时。同时,调动学生通讯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教师通讯员队伍,构建一条直达师生,能相互交流的媒介通道。

其次,学校主管部门要提高传统媒体的运用能力。一是要整合校园报刊资源。注重对学生记者团的培训,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使之成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二是要统筹安排校园橱窗、电子显示屏等简易媒体。加强主题策划,内容审核,设施维护,使之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标。三是要规范广播、电视的播出。重视采、播制度建设,建立节目质量评比标准和体系,使之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力军。

再次,要提升传统媒体内容的质量。一方面要克服高高在上、因循守旧的心理,进一步加强受众本位意识,改变自办传统媒体自娱自乐的倾向,把自办传统媒体做精、做深、做透;二要从不同层次上把读者群细化,突出“民生”,报道身边人、身边事,发挥榜样的力量,善于用故事潜移默化的输入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四)与时俱进利用好新兴媒体

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18亿人,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从发展趋势上看,以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等为起点的“个性化”网络技术蓬勃兴起,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应用,其影响力日益凸显。

高校党委首先应更新观念,加强新媒体理论研究,调整宣教人才培养机制。高校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新媒体的重要意义,顺应潮流,改变过去只注重传统理论的思维,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新媒体的研究与开发;在高校宣教人才的培养上建立新的观察点和指标体系,以对新媒体的熟悉和态度作为重要指标,加强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

其次,要加强学校官方网站建设。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因为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只有个性化的网站才能吸引受众。二要在主客体互动上下功夫。在现有网站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视频、语音、数据的实时互动,使信息得到及时传递与反馈。

再次,要注重扩大网络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博客、播客、贴吧、微博等媒体形态,采取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品牌博客、贴吧、微博等的建设,积极搭建网络宣传新平台。

第四,要主动开启智能手机宣传模式。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3年年底,利用智能手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网民规模达到了4.31亿人,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率达到了86.1%。要依托智能手机载体,开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即时通讯工具,建立校园信息系统,提高家校沟通能力,提高学校、师生、社会的多维沟通和互动交流能力。同时,创建并利用“群”这一平等互动的交往平台,拓展班级建设的形式与范围,有效引导学生。

(五)积极拓展非媒介宣传教育渠道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宣传工作;创新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兴起,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下,高等w校宣传工作的传统机制、载体、效果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无论是宣传形式、信息量、辐射范围还是宣传接受程度均已不能满足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需求。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有效进行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焕发高校宣传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已成为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一、新媒体及其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1.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是相对于呈线性时间序列的传统“旧”媒体而定义的,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的动态概念,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媒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还会在不同时间段不断拓宽。

新媒体是技术性的概念。新媒体的出现让人类的信息传播途径与旧媒体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信息采集、管理、传播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面数字化。

新媒体是全民性的概念。现代社会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蔓延发展下,形成了一种开放、交互的传播环境,新媒体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取代了传统媒体,深入信息传播的各个角落,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中的每个参与个体既是海量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送者。

2.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征

(1)新媒体环境的跨时空性与大众性。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传播创造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广阔空间。受众群体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中国社科院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报告还显示,截至2015年8月,我国经认证的媒体类微博是24259个。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1000万个。

(2)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新媒体的开放性让每个人都可以便捷地连接世界,高效地从具有强大信息储存和快速检索功能的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的普及,使“人人都是媒体”成为现实,促进了“全民围观式”社会的形成。

(3)新媒体环境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新媒体环境集聚了具有多元选择权的人群,并通过即时通信、资讯服务、娱乐手段、社交载体等多元化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虚拟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主流媒体和官方机构的权威信息、私人组织和个人的独立信息乃至不法分子的虚假信息等海量信息源混杂其中,加之舆论表达的匿名化、自由化、交互化和非中心化等特点,往往呈现出极为复杂的舆论环境。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统筹运用,能够在高校宣传思路和形式上形成突破,为高校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搭建起一个新的宣传阵地,取得入脑入心的宣传实效。一方面,在这个阵地中开展宣传不容易受到传统媒体对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可以利用新媒体终端更迅速、更广泛、更主动地把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校园文化、思政教育等素材传播给全校师生。另一方面,新媒体能够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更利于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选用师生乐于接受的新手段、新形式开展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正面宣传,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教育宣传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1)舆论引导监督工作难度加大。“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各方力量都急于抢占新媒体环境为自己发声;过于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使得信息良莠不齐,各类社会思潮和敌对势力的意识渗透对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传播构成严重冲击。一方面当下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相比于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媒体,或者说已经完全融入新媒体环境,但他们年轻气盛、满腔热情,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很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另一方面,高校舆情日渐与社会舆情融为一体,任何信息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舆论监管不可控性增大,一旦引导不当或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直接影响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如何能够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既开展好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又有效何抢占舆论阵地,争夺话语权,唱响主旋律,实现正面引导,成为高校开展宣传工作的一项新挑战。

(2)新媒体运用成熟度不足。在利用新媒体信息方便交流的今天,高校师生更乐于通过多样化的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宣传受众对传统传媒关注的逐步弱化,给高校传统媒体宣传效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即使很多高校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尝试对宣传方式方法进行综合化改革,但由于新媒体使用的专业性、技术性强,容易导致传统专业宣传队伍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专门而不专业的尴尬情况,与宣传预期成效存在差距。从长远来看,继续沿用传统宣传方式或对新媒体的运用流于表面,都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如何统筹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开发一套适合新媒体环境的宣传手段,实现全媒体运作,成为高校宣传部门必须面对的挑战。

(3)宣传内容和方式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新科技新技术为开展宣传工作打造了全新的平台,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传播关系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宣传部门与师生间的信息传播已由导向性的线性传播转变为交互性的网状传播。宣传工作客体不再单一地依赖主体获取信息,这就对高校宣传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加专业的要求。主体必须更加尊重客体的需求和选择,有效地选择传播内容、制订传播策略,如果继续采用本位传播的旧观念,习惯于信息的单向输出,就很难拉近宣传者与受众的距离,难以达到预期的受众对所宣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效果,权威信息和主流声音的公信力更无从谈起。如何将死板的思想政治宣传通过恰当的形式予以表现,使内容变得新鲜丰富、有趣味、易理解,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策略

1.合理宣传格局,实现机制创新

对高校而言,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要建立管理机制,除学校党委重视、统筹领导外,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分工科学、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第一,宣传部门作为宣传主渠道,要承担起全校对内对外宣传的主要任务,实现对全校宣传工作的引领;第二,各行政能部门要实现分工协作,根据自身工作开展好本部门的特色宣传;第三,全校要形成师生积极参与、合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宣传格局。

同时,结合宣传思想新任务,建立起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引导机制和监控机制。在引导层面,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日常加强网络信息的跟帖、评论,传播事实真相,针对热点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主动发声,注重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和法治教育,充分发挥每名师生的宣传潜能,引导师生利用“自媒体”自觉有效地加入宣传队伍。在监控层面,对于校内各级、各类新媒体情况要登记在册并加强管控,依托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组成学校舆情监管团队,与各部门协同监控,定期形成思想动态报告,及时发现不同阶段师生思想特点及存在问题。在预警层面,要成立领导小组,遇突发事件时,保证宣传干部能够第一时间在党委领导下启动预警机制,使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双管齐下,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2.统筹媒体建设,实现载体创新

(1)力求多种媒体同时发声,实现全媒体宣传。学校应一手抓传统媒体内涵建设,在校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内容的选择上着力提高稿件的可读性和引导性,在编排设计上多下功夫,力求新闻、图片常新常换,夺人眼球。另一手抓新媒体阵地运用,在传统新闻网的基础上,运用大众通讯软件重点打造“三微一网”平台,即打造以微博、微信、微视和互联网为重点的新媒体平台,同时配合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络,将信息内容和数字技术进行融合,形成一组全覆盖、全景式的即时互动平台,实现宣传信息的多媒体、多渠道。

(2)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新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宣传工作者的宣传能力、宣传意识和宣传敏感度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高校宣传部门要着力对宣传思想工作者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开展新媒体运用培训、网络语言写作、多媒体引导技巧、微视频编录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策划、采访、编辑、审核和工作流程,还要为宣传部专门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提供操作支持,确保后台终端和网络软件的正常使用,切实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综合实力。

3.把握传播特点,实现方法创新

学校宣传部门要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点,以人为本开展宣传工作。第一,要运用新思维,转换话语形式。要善于找准不同媒介开展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运用新的思维精心策划,合理选择能够契合本校师生实际,能够适应不同宣传对象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思想动态、接受能力和思想诉求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转化话语形式,将传统宣传的抽象理论灌输,转变为既能保持理论学习的政治性、可行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务实性宣传,同时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建设,保持与师生的互动,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第二,要力求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元互动。要在准确把握宣传内容特点和宣传对象心理的基础上,让宣传工作“活”起来,灵活把握宣传时机,科学谋划宣传角度,与师生开展深度的宣传互动,利用师生手中的“自媒体”,通过新闻时评、图片新闻、视频、拍客等形式与师生进行互动;还可以走进师生身边开展“说说我身边的人和事”“我最想了解的大事小情”等内容,让师生自己选择想听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把看似枯燥的宣传学习工作做实、做深、做活,增加宣传工作亲和力和吸引力,形成多元互动的宣传格局,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强化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欢,郑丽玲.新媒体时代高校信息宣传工作的挑战与策略[J].科教导刊,2015(5).

[2]张岳君,陈锦,刘志伟.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新媒体思政,2013(7).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7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宣传中的整合运用

所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整合,即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产业共融,从而获得更好地社会效益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媒体的整合运行,能较好地发挥传统媒体环境中宣传活动和网络媒体环境中宣传活动的优势和特长,也就能更好的消弥各自媒体宣传活动的劣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宣传能力和宣传效果。

媒体整合宣传的必然性在于:

一、媒体整合是一种主体自觉行为,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在一定时期内所采取的一种联合传播活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合,互相利用各自的优点,为两种媒体增强了各自的竞争力,达到了“双赢”的状态。因此,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也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媒体的宣传能力。

二、人类对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共生有了坚实的基础。综观媒体的发展历史,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无不伴随着人类对信息量需求的增长。同样,网络媒体的繁荣发展也是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信息爆炸”,人们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媒体满足不了这种强大需求的情况下得以壮大起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的苛刻要求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更大了。

三、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尤其是在舆论宣传和引导等新闻业务方面尚存在许多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在这方面,传统媒体的成功经验可以给予网络媒体许多启发。正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业务上的互相促进,使得它们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宣传的成功运行形式

一、报纸与网络的整合宣传是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传播技术影响下的内容产业发展趋势,拓展行业内涵和外延,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发展数字化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重组运营方式和业务流程,调整产业结构,扩展受众范围,改变传播形态,延续报刊作为主流媒体的竞争优势,把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转化为传媒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创造出更多的细分市场和赢利模式,推动我国传媒业产业升级和发展壮大。[1]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发展报业网站,使宣传为生活服务,经过电子版、超链接、多媒体几个发展阶段,报业网站已经成为传统报纸和网络融合的最佳选择。报业网站也已经不再是纯新闻的网站,而成为具有多种宣传功能的综合性的网站。西方一些媒体网站定位在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由以新闻传播为主转向提供公用信息服务,走上了门户网站的道路。如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骑士里德集团的网站过去是以新闻为主导内容,而目前已完成了向公用信息为主导的转变,为读者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从报、网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媒体的报纸只有逐步与网络融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尽管这种融合是渐进的、艰难的,比如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运行机制问题、人才问题等都影响着报、网融合及宣传事业的发展,但坚决走与网络融合之路,是网络时代报纸生存与发展无法回避的选择,也是传统媒体新闻宣传绩效的必由之路。

二、电视与网络的整合宣传是电视面临网络时代环境下谋求发展突破的重要战略选择。尼葛洛庞帝[2]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向我们生动而形象地解释互动电视,他说:“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待,6点钟晚间新闻不仅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传送给你,而且能专门为你编辑,并且让你随意获取。如果你想晚上8点17分收看汉弗莱・鲍嘉的老电影,电话公司通过双绞线,就可以提供你想要的节目。最终当你观赏棒球比赛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从球场观众席中的任何位置甚至从棒球抛出的角度来欣赏”。随意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打破了传统电视“点对面”的新闻宣传方式,实现了点对点的非线性新闻宣传。一方面,电视媒体已建成和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解决现有互联网带宽制约和信息传输速度受限的不足,并使网络与电视合二为一,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网络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电视媒体具有庞大的信息采集系统、经验丰富的信息专业人才、资源充裕的信息数据库,这些都在以内容为主的网络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媒体借助电视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具有价值的信息。另外,电视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如中央电视台,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和地位,网络媒体与这些机构的联合,就可以借助品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大量垃圾信息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三、广播与网络的整合宣传是广播顺应网络时展的重要选择。网络广播简单说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广播台,运行特定软件把数字化的广播信息节目传播出去,通过在计算机上安装和运行广播接收软件连接这些站点,就可方便地收听广播节目、阅读广播信息。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是一个开放性的传播系统。广播利用网络光纤通讯的高新数字化技术,高速度、高容量地进行信息宣传活动,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特点,而且还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扩大传播范围,使广播媒体宣传效果得到加强。相对于传统广播来说,网络广播是一种适时广播,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你播我听的固定传播模式,而是我播你选的自主需求选择模式,受众可以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宽带网络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的今天,网络广播实现相对容易,设备投资相对较少,具有先天的优势。

网络广播既有传统广播灵活生动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还拥有视听优于文字的接受信息方式上的优势。这使网络广播不再只满足于利用网络填补自身的固有缺憾,还借助网络的特殊功能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的其它强大功能,这有利于将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进而传统广播媒体针对不同受众的非个性化新闻宣传在网络传播中被个性化、分众化宣传所代替,宣传效果明显提高。

整合宣传后运行形式的变化,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既有的监督控制状况也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宣传中的整合运用,使宣传控制既不偏硬,也不偏软,在受众接受信息宣传自由度、舒适度最大的前提下,又有着适度的法律、制度做保障。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宣传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网络宣传的迅速性、大众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结合,增强宣传可读性和感染力,这是独自运作的媒体难以做到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宣传是一种快捷、全面、专业的实时宣传,能够很好地做到既有权威性,又有大众性,既贴近信息内容的宣传,又贴近广大受众的感知。

二是网络宣传巨大的信息流量与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结合,增强宣传的广泛性和信息量。事实是形成一定思想、支撑一定观点的基础,也是触发人们感情的酵母。信息的涵盖范围和可信程度是达到宣传效果的重要条件,容纳在宣传中的信息量不足,就不能引起受众对问题的足够了解和重视,也不能廓清重要事件和敏感问题的全貌。网络媒体以其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著称,常常一个事件不仅有其主体及背景的介绍,相关周边信息和扩展信息在网络上也非常容易找到。与此同时,结合传统媒体处理信息的专业性和公信力高的品牌资源优势,去除繁冗信息尤其是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消除公众在处理众多信息中的厌烦、焦躁和无所适从,使公众能在充分、全面的信息支持下对相关事件做出自己合理的判断。传统媒体在宣传内容上旗帜鲜明的引导和专业性、公信力,与网络媒体广泛和充足的宣传信息量,为宣传效果的取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网络宣传的交互性与传统媒体宣传的可控性结合,及时传递宣传效果的变化和反馈情况,增强宣传的即时性和宣传调控的准确性。受众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与宣传者和宣传信息的持续互动是受众表达对宣传活动或接受或反对的能动反映。网络宣传的交互性能够使宣传者及时、迅速的与受众沟通、了解宣传效果,结合传统媒体在宣传控制、宣传策略中的经验和优势,在宣传者既定的宣传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途径更通畅,使宣传的反馈、处理和宣传策略的调整更及时,增强了对宣传活动的控制力和出现情况后的应变力,摒除了网络宣传与传统媒体宣传各自的不足,真正在宣传工作中达到及时、准确、可控。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宣传这一全新的宣传形式,给大众媒体的宣传工作开创了一条崭新的运作模式和发展道路。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宣传正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强大的宣传影响力,引领网络时代大众媒体宣传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p71

[2]钱伟刚:《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J],《新闻实践》,2000年第7-8期,p45

[3]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p4

[4]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p130

[5]李东东:《以创新精神迎接传媒业的美好未来》[J],《新闻战线》,2007年第3期,p9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宣传方式

中图分类号:G258.2-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1.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于网络越来越依赖,这对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能对社会大众进行持续不断的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宣传工作,发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价值,实现公共图书馆良性发展。

2.公共图书馆宣传的意义

2.1公共图书馆宣传有助于形象塑造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肩负向社会大众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形象的塑造,有利于社会大众正确认识图书馆,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日常业务及读者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树立品牌,更好更快发展。[1]

2.2公共图书馆宣传有助于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未能达到国际图联所规定的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一个社区图书馆的标准。公共图书馆覆盖面小,大部分群众不能直接利用图书馆资源,甚至小部分人不知道当地有公共图书馆存在。馆藏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无法发挥其价值。通过公共图书馆宣传,能让更多群众知道图书馆的存在。通过图书推荐,能让读者了解馆藏资源,提高借阅率。

2.3公共图书馆宣传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

一般而言,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所有的经费来源只能靠政府财政拨款,自身并不能产生经济收入。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误区,图书馆经费少,自然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搞宣传与推广工作。公共图书馆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在表面上也和图书馆的效益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像公司企业等,只要产品广告宣传搞得好,效益就会剧增,就会得到更多的利润回报。认识误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图书馆领导层目光不够长远,也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只着眼于眼前短期的直接效益,而忽略了长期的间接效益;着眼于单个公共图书馆的利益,而忽略了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利益。[2]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官员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认识不足,认为图书馆不创造经济效益,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公共图书馆日常运作出现困难。要改变这些政府官员的认识,关键还是在于宣传,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用有限的经费达到尽可能好的宣传效果。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得到体现,地方财政自然会给予更多的支持。

3.公共图书馆宣传方式的探讨

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了解并切合群众文化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方式才能把宣传工作做好。笔者就公共图书馆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3.1公共图书馆传统宣传方式

大型馆外活动

公共图书馆可以以我国法定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举办大型馆外活动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让社会大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存在有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文化具有凝聚力功能。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文化认同中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道德规范、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同的语言与风俗习惯所产生的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3]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其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吸引社会大众,塑造公共图书馆文化形象大有裨益。馆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紧扣文化主题,抓住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活动形式诸如春节灯谜竞猜、节日知识擂台赛等。对图书馆而言,突破馆舍场地限制,形式简单多样,富有节日内涵,服务了市民,扩大了图书馆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对市民而言,丰富节日生活,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而有意义;对政府而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市民对政府服务评价。实例如肇庆市图书馆在每年春节都会在七星岩牌坊广场举办春节灯谜有奖竞猜活动,能吸引近万人次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除了我国传统节日外,还有各种世界性的节庆活动可以作为图书馆宣传的助力。如“4.23”世界读书日,各地图书馆都纷纷抓住机遇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肇庆市读书节”在牌坊广场举办大型启动仪式、“‘世界读书日’,佛图在行动”漂流图书、流动书车开进盲校等馆外活动影响范围较大。

4设立分馆和馆外流动图书服务点

如果公共图书馆仅以自身馆舍为服务阵地,辐射范围十分有限。通过分馆和馆外流动图书馆服务点的不断设立,可以让图书馆的影响力遍布整个城市。在企业、工厂、医院、中学、幼儿园、军营等单位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点,能让平日工作、学业繁重的人群更为方便获取图书馆资源。与各个单位的合作,既节省了单位本身文化建设的支出,又能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能为工人、学生、军人等提供优质的文献资源,让人民得到切实的利益。这些服务点的建立大大推进了公共图书馆关于幼儿阅读培养、关怀外来工、文化拥军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也让上级领导部门确实看到图书馆的工作成效。实例如肇庆市图书馆目前已设立分馆和流动图书服务点共16个,像实验幼儿园、中医院、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农业银行、消防局、海关武警等单位都囊括其中,覆盖面广,服务受众层次多,很好地在各个行业领域做好宣传,并与各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5媒体报道

在现今社会,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依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广播、电视具有最形象、最直观的效果;报纸的出版周期短、发行覆盖面大,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和图书馆阅读活动宣传都可以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图书馆与传媒事业都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倡导业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承诺优质高效专业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与媒体共同的宗旨。图书馆人通过不断创新吸引媒体关注,同时也可将服务更多地延伸到媒体中,成为媒体的资源库。实例如2007年,中央电视台拍摄“走遍中国・揭阳篇”,需要查找揭阳市“建元以来侯者列表”等文献资料,汕头市图书馆从馆藏文献中为拍摄提供了所需资料;[4]2010年肇庆市图书馆“肇庆数字文化网著作权纠纷案”,肇庆市电视台作了全程跟踪深入报道,并制作专题纪录片《“维权”风云――全国首宗图书馆“网络侵权”案始末》,肇庆市图书馆把相关资料提供给电视台作为素材。除了让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外,培养公共图书馆馆员写作能力,通过馆员向媒体投稿发表,也是宣传途径之一。

6本地网站宣传

网络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的特点,网站作为公共图书馆在网络中对外宣传的主要阵地,必须重视网站的管理,不能让它成为一潭死水。通过网站可以报道本馆服务活动的新闻,推荐馆藏资源,提供信息服务,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图书馆的最新动态。网站上新闻版块的结构设计应方便读者的使用需求,适当使用图形及视觉效果的手段,同时在字体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上既活泼而又能体现图书馆的特色。[5]网站上动态的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但不宜过多,否则适得其反。除了网站板块和视觉效果设计,最重要的还是图书馆服务与活动的积极开展,才能使网站有充足的信息来源。

7馆内宣传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设计独具特色的馆徽、馆训、馆服,还有馆内建筑装修设计,打造成一个城市地标,让图书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而开展各式各样的读者服务或活动,如图书馆一日游、历史图片展览、专家名人讲座、读者座谈会、暑期征文、捐书换书、新书推荐等等,馆舍内外可以通过张贴宣传喷画、派发宣传单、书目推荐刊物进行宣传。这是较为传统也比较直接的方式,也最容易让读者接受。实例如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的建筑外观设计灵动、飘逸、流畅、现代,形同“如意”,是深圳大学城的标志性建筑。[6]此外,通过读者口口相传,也能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3.2公共图书馆新型宣传方式

与大型企业合作

大型企业在本地乃至全国都有较高影响力,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能迅速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知名度与影响力。如肇庆市图书馆在2011年12月与跨国企业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帮助本地企业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公共电子阅览室英特尔体验中心”,为本企业农民工、外来工提供电子资源服务。英特尔公司内部有良好的培训团队与培训教材资源,与肇庆市图书馆合作公共开展针对农民工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也将成为在企业建设电子阅览室与技能培训的模板。通过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合作,在有效宣传的同时有效弥补了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的问题,能让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质量、范围大幅度提高。

微博

要追溯公共图书馆与微博的关系,最初当数杭州图书馆的“微博事件”,一条微博引发了一系列、多种媒体参与、且由点到面的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效果,展露出微博无所不至的影响力,以及在公共图书馆宣传中微博这种新生力量的重要。用微博搭建传统图书馆对接网络环境的立交桥,是微博与图书馆发展的共同需要。[7]微博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符合现代网络中人们对于简单方便、言简意赅的追求,这种新型的交流沟通方式让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有了纽带,也带来了图书馆宣传新的模式。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140字一条的微博推荐一本书、介绍一项活动、播报一条新闻,可以通过关注、私信、评论与读者进行良性互动,甚至还可以通过与微博名人的互动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微博在部分公共图书馆中已经应用的比较好,如佛山市图书馆2010年9月开始使用微博,到2012年8月已有粉丝6700多人,共发微博3000多条;杭州图书馆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已有粉丝16500多人,共发微博6200多条。这已表明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微博更新频率较高,与读者互动效果良好,在宣传方面取得了成效。

宣传视频、歌曲

图书馆宣传片如同一张图书馆的视频名片利用声音影像等元素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轻松的环境之中就可以去真正了解一个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文化和精神。宣传片可以是一部微电影、一首配上mV的原创歌曲,可以介绍图书馆发展历史、文化底蕴、馆藏资源等,让社会大众对公共图书馆有全新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同时,通过让上级领导观看宣传片可以使其加深对公共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其重要性的了解,进而争取其在思想、政策和财政上对公共图书馆给予更有力的支持。[8]

现在有自己宣传歌曲或者视频的绝大多数是高校图书馆,如武汉工业大学的《图书馆欢迎你》,其实在公共图书馆中打造自己的视频、音乐名片,既能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也能发掘馆员的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图书馆的发展作贡献。视频、歌曲如果能与电视台、电台合作,扩大影响力,那将会让宣传效果进一步提升;在网络上推广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如上传到优酷网、土豆网、酷6网等,或是图书馆的微博、论坛、博客等;在馆内的电视、电脑,在广场的大屏幕播放也是途径之一。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以多媒体信息通信为核心功能的免费移动应用,用户可通过微信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与好友沟通,该应用同时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10]随着微信公共平台的广泛推广,在图书馆界应用也越来越多,方便、智能、免费、贴近读者,公共图书馆应该推出官方微信公众帐号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服务与资源。

4.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性公益文化服务单位,肩负社会大众文化信息教育、减少信息鸿沟等社会职能,需面向社会大众对自身功能和服务进行大力宣传。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方式在不断发展创新,各种新鲜的传播技术不断涌现,图书馆可以利用的宣传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公共图书馆除了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之外,也要注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尝试新的宣传方式,以紧随社会潮流,贴合社会大众的需求,最终达到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的目的,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各项社会职能,从而取得了实际的社会效益,赢得上级领导的支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乌日娜.塑造公共图书馆新形象[J].前沿,2002(11):175-176.

[2]李澍.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2(2):144.

[3]董艳宏.高校图书馆以“传统节日”为平台,宣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1):49.

[4]王缨缨.汕头市图书馆媒体宣传特点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0,30(3):65-67.

[5]宋洁.从图书馆网站上的新闻报道看高校图书馆的宣传工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9(6):54.

[6]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简介[eB/oL]2012-8-27.http:///news/2007-03-22/24_1174899012109.shtml

[7]关鑫.微博在图书馆文献宣传方面的应用设想[J].现代情报,2012,32(2):54.

[8]李晋瑞.打造图书馆视频名片扩大图书馆宣传力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90-92.

[9]杨丽芝.一条微博引发的公共讨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6):53-55.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9

一、当前对外宣传的国际格局和形势

(一)国际话语权

所谓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国际话语权控制力的主导因素,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新闻媒体能否发得出声,让别人听得到声音,进而影响研究判断国际事务和决策的力量。当前在舆论领域西强我弱的形势依旧存在,中国的国家话语权有所缺失。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与国际社会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大家的交流有鸿沟有障碍,导致话语体系的不对称,所谓语言可以翻译,文化却不能够对等翻译,因此这道鸿沟是横亘多年,却无法一时破除的。其次,中国又普遍缺乏说明和解读世界的标准,知识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中国解读力的不完善,也无法去制定或评定国际标准。评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不够,导致我们不具备制定规则和标准的能力。另外,国际上的霸权势力还在尽力遏制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究其实质,意识形态的掌控其实就是一种能力,一种非常强悍的能力,是一种可以把自己的利益说成全人类利益的能力,是一种将自己的价值观、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生成为世界的潮流被追随的能力,而能否拥有这种能力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综合国力和文化战略。

(二)电视领域的对外宣传形势和中国基本现状

从1980年起,英国BBC的电视频道开始覆盖全球,直到今天,BBC不仅是英国国家媒体,更开通了其他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互联网新闻等。BBC已经发展为当今公认的世界级媒体。1981年起,美国Cnn也已经覆盖全球。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美国除了利用电视、电影、音乐、主题乐园、动漫新科技等西方生活方式影响非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一代外,美国政府还拨出专款设立针对亚洲及阿拉伯国家的广播电视机构,播出以美国生活方式、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电视剧、娱乐新闻等节目。

我们的电视对外宣传步伐是相对缓慢的,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播出的电视节目是由寄送磁带的方式实现的,时效性和节目的丰富性远远跟不上世界先进媒体机构,直到进入21世纪,才有了飞速发展。

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播,播之初,仅覆盖港澳台和部分国家和地区。

1995年中文国际l道通过国际通讯卫星发送到了北美、欧洲、大洋洲和非洲。

2000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英语电视频道(CCtV-9)。

2004年10月1日西法语频道开播。

2007年1月1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正式采用欧洲、美洲、亚洲三个频道全球播出。

2007年10月1日法语国际频道和西班牙国际频道分别独立播出。

2009年7月25日阿拉伯国际频道诞生。

2009年9月10日俄语国际频道正式开播。

这些外语频道构成的多语种节目播出平台,覆盖了全球85%的语言区,中国电视外宣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覆盖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目前已经在海外设有63个记者站,两个海外分台,5个中心记者站,节目在171个国家落地播出。

自1999年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先后在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瑞士等国举办了以“感知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介绍到世界各地。2014年4月《感知中国缅甸行》中华情文艺演出播出后,副部长崔玉英评价是10多年“感知”活动以来,规模及影响力最好的一次。好的文艺节目一定是为大众所接受和推崇的,不分地域与国界。依托文艺,以电视为载体,推广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在艺术欣赏的柔软环境中沟通情感、增进认同。

(三)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误解和扭曲

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对外宣传的声音极其微弱,加之西方强势媒体的恶意宣传,信息传播的有意取舍,西方媒体的标签化与舆论导向的倾斜,共同导致中国形象在世界上被扭曲和误解,美国大片《碟中谍3》即使在上海取景也是满目贫瘠,加上中国一些进入国际传播视野的电影作品,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的封建陋习、鄙俗等文化糟粕和落后景象,虽然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但这种发展进步的速度与国际形象的改善并不成正比。

建国以来,第一个30年我们解决了“会不会挨打”的问题,第二个30年我们解决了“会不会挨饿”的问题,那么今后的30年我们则要解决“会不会挨骂”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已经崛起的中国,能否体面而有尊严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重塑国际形象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因此要把握正确的宣传策略,改善思维惯势,调整方式方法,用全新的格局和手段,讲好中国故事。

二、电视文艺对外宣传的作用和反思

(一)善用巧用文艺的形式对外宣传

中国进行对外宣传的主要任务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把当代中国的形象宣传出去,让世界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摒弃“妖魔化”的误解;第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理念,包容和谐、天人合一、世界大同。在这个大的宣传格局中,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媒体有三个顶梁支柱――新闻、专题、文艺,而相比较专题和新闻,文艺节目具有较强的欣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最能够形象地、深入浅出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易理解、易传播的有效宣传方式。电视文艺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小品、绘画、雕塑、诗词、杂技、戏曲等等,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因美的欣赏而产生的心理愉悦,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文艺晚会、音乐会、文艺专题、电视剧、动漫等电视文艺节目,甚至真人秀都能在极具娱乐化和观赏性的同时,用“show”的形式,传达出鲜明的价值观和宣传导向。电视文艺国际传播的目标受众,绝不仅仅局限于有着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观众身上。2005年至2007年,《中华情》栏目连续三年在金色大厅举办的新春音乐会,为国外观众表演中国传统器乐曲的节目,现场95%以上都是外国观众,这足以说明,以文艺节目为立足点的对外宣传,往往能够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鸣,这得益于文艺易于传播,易于理解的特点,文化有国界,音乐无国界。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色大厅的演出全部都是商业运作,销售门票,而不是无偿邀请发派赠票。事实证明,文化艺术产品卖出去的就是比送出去的效果好。

另一方面,要将这种宣传做出成效,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例,对外宣传的首要任务便是掌握国际话语权,深刻了解内宣与外宣的区别,树立大国威信。同时,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以仁为先,以善为本,重人伦、重仁义,善于运用文艺的形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旁敲侧击,借此扩大宣传范围和效果,达到有效的宣传目的,让世界认识一个仁和大度、平和智慧的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出口电视机最多的国家,但是却不出口电视节目。时下,我国电视节目中最大的一块当属真人秀节目,且看各大卫视,各类真人秀节目如火如荼,大放异彩。但是,纵观各大卫视和各种网络,大多数真人秀节目都是引进自国外,如今甚至还产生了一种“模式公司”,即专门从事海外买卖电视节目模式的机构,这其实是一种面对文化被侵蚀的妥协,对于自己创新能力不够的认命。节目模式的产生,一定是与其所在国家的文化发展背景息息相关的,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韩国明星协调的肢体语言和出色的舞蹈功力、时尚装扮等,都是真人秀节目研发的立足点。因此,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模式,不仅有一种“义肢”的感觉,更难以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宣传。以好莱坞的电影为例,美国的自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普世价值观以及美国主导世界、拯救人类的“主旋律”常在电影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因其制作水平很高,极富艺术性,至今看来仍情绪激荡,这是将价值观融入艺术作品,并进行国际化阐释的体现。反观中国早年在国际电影节的一些作品,通过展示民族伤疤、放大陋习、制造神秘感来博得国际观众的好奇。实际上,这反而对中国形象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

如何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创新优势,制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娱乐节目,是目前外宣工作必须正视的。因此,我们的对外宣传立足点,一是要大量艺术地正面宣传中国当代形象,将我们的思想意识化入优美的作品;二是要锁定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上,输出中国价值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全世界人民发了一张北京名片,城市的文明,优雅的环境,服务的热情周到,设施和服务流程的国际化,使得北京甚至中国在国际上有了一次有力的正面展示。祥云图案的火炬、金镶玉的金牌、青花瓷色调的颁奖礼服以及在开幕式上“和”的展现、水墨卷轴、三千竹简、合颂论语、丝路长歌、礼乐之邦、古典诗词、太极魅力等,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获得了外国宾朋的一致赞誉,这就是立足中国文化,以文艺的形式进行对外宣传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二)摒除对外宣传中的拙策

回我们以往对外宣传中的不足之处,总结起来大致有:闭门造车、无事生非、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笨拙进取。夸张的宣传手段,直白说教的宣传方式,显得生硬无力,也让境外的人无法理解,讲道理不摆事实,讲政治不讲故事,这让我们的宣传往往变得有气无力、底气不足。不重视东西方文化差别,没有透彻了解海外观众的收视心理、收视习惯、收视方式,一刀切的灌输政策口号,也使得这种宣传变得蹩脚而难以奏效。

首先要认识到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区别,对内宣传意在让全国人民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干劲,步调一致,强国复兴。而对外宣传,则是要展示我们亲善友好,和谐与共,世界大同的理念,科技发展,中国智慧对人类的贡献。因此,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人类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抓住突发事件的时效性,在观念的强调中刻划有力的事实。本着包容、自信、文明、良好的心态,将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区别开来,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是我国举国欢庆的大事,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三个可以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我们扬眉吐气无比自豪,但同时,我们的飞船还不能在跑道降落,对于国际宣传,我们宜以谦逊、平和的态度,用陈述事实代替鼓舞士气。因此,对内对外宣传的角度要有所区别,宣传态度也要有所不同。

其次,要使用巧力而不要笨拙进取。现在国内城市或一些企业机构做对外宣传,动辄就是投入大资金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打广告,并且以此为噱头在国内宣传,这种做法其实并没有取得实际的传播效果。时代广场楼宇上的大屏幕尺寸较小,高度较高,从广场上路过的游人很难一眼就抓取到有效信息。又因为纷繁闪烁的霓虹灯、比大屏幕大出2-3倍的广告牌,造成时代广场周边信息繁杂,再加上宣传内容主题特色不鲜明、无法播放声音、无解说,不知所云,不能达到宣传效果。使用巧力,首先要淡化国际舆论业已造成的不良的国家形象,回避不受欢迎的意识形态宣传;策划有效的宣传途径和传播载体,发挥“可信”“可亲近”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可爱”“可理解”的当代文化娱乐产品的优势。其次要借势用力,借用公信力强的媒体和艺术家反映真实的中国形象。我们要改变宣传的姿态,特别是改变对外、针对国外的宣传架势,转身为平和的文明传播。

三、电视文艺节目国际传播的探索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全球直播的中英文双语中华情中秋晚会,秉承着“让世界认识当代中国面貌”和“让世界认识传统中国之美”的主题,已然成为海内外观众高度认知的文化品牌。每年晚会对于演出地址的选择也是别具匠心,采用现代与传统交替的选址方式,如上海(现代2004)、黄鹤楼(传统2005)、厦门(现代2006)、承德避暑山庄(传统2007)、威海(现代2008)、江西宜春(传统2009)等地点交错选择,意在让大家认识到中国的现代美和传统美。晚会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将民族文化的国际性、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以及娱乐节目的高品质融于一体。

(一)让事实说话――全息山水景观晚会

考虑到国际观众的收视心理和习惯,中华情・中秋晚会结合寓教于乐的传播方式,以现代化的都市景观和自然山水为演播舞台,在海峡两岸多个城市设立分会场,运用全息山水景观晚会的表现形式。这种新形式的晚会演出突破了演播室的限制,以中国真实的山水和城市地标为背景和舞台,借助极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将中国的历史事件、中秋节的文化寓意以及举办地深厚的文化内涵用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呈献给世界。实景舞台做主会场,并在悉尼、台北、西安、汶川等地设立分会场,多地连线直播,以无可争辩的现实场景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向世界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的华美之窗。

(二)脱离政治化的语境

2004年上海、2006年厦门、2007年承德避暑山庄等多台中秋晚会采用林栋甫做间离主持人,语音语调和缓、温情,娓娓道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个人的感悟融入民族的情感,在特定的望月思念时刻,从容和缓地讲述心灵感悟,用共同的记忆支点唤起海内外同胞思乡思亲的情感共鸣。晚会整体摒弃了高亢激昂的主持语调和口号式的说教内容,如暖流一般浸润到海内外观众的心里。

(三)重细节,讲故事

中华情・中秋晚会用西方观众熟悉的艺术语言讲述中国古老的爱情传说,中秋晚会将传统的京剧、黄梅戏、越剧中的《白蛇传》《天仙配》《牡丹亭》选段分别配以双人芭蕾舞的表现形式,讲述中国的传统故事内容。芭蕾舞是西方观众熟悉的艺术语言,以此作为酵素,点化中国传统文化,中西结合,通俗易懂,从中国传统故事中体味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观,为世界呈现一个易于理解又饱满鲜活、真实可感的中华人文情怀。

(四)抓特点,越民族越世界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自我确立的本质特征。[1]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独特性,独特的文化是民族独特性的根本体现,每一种民族文化都传达着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美情趣、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包含着本民族独特的历史精神和人文智慧。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在世界文化版图上标定独立。美我所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电视文艺要想达到有效的国际传播,内容是第一要义。将内容做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做踏实,做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娱乐节目,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尤其要领悟到如何将中国文化赋予国际化的表述模式。中华情中秋晚会的成功探索,得到了国际上的尊重与认可,荣获美国休斯顿国际影视节金像奖,有效地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文艺的国际传播上,除了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探索有效的传播方式,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之外,还要积极扩展传播途径,努力发展新兴媒体,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外,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手段为我所用,使得丰富、多样的电视文艺节目能够在移动终端碎片化地传播,增强外宣效果。在传媒细分的时代,我们也要特别注重精准传播。同时注重参与各类国际文化交流和文艺评奖,让中国影视艺术站上世界文化高地,让世界看见、听见中国,这是有效认知中国的途径。

结语

如今,电视媒体仍然是国际传媒的重中之重,而电视文艺更是国际传播的有力形态。让国际社会从内心敬重我们民族的人格、人品,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尊重民族精神,这是艺术的责任和我们理应的担当。深刻把握国际形势,掌握热点和利益交汇点,做到知己知彼,不断完善和改进宣传策略,潇洒自如地挥舞长袖,做到心中有意,不落于形,重视细节,善于讲故事,用情感融通,消除海外受众的防范心理和抗拒姿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扭转国际话语权。

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篇10

关键词:关于;科普宣传;思考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它主要功能是通过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具有运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达到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世界观。这项工作,在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论坛、博客、聊天室、移动通讯等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新技术新信息传播由一对多变成多对多。面对这些变化,作为科普宣传员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技术,从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地总结提高,并对宣传模式的诸多方面进行再思考。

一、传统的科普宣伟员要学会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做好出色的宣传工作

网络科普,是网络技术传播飞速发展的产物,是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宣传理念。传统的科普活动,如现代科学、健身讲座、家居绿化、书画活动、再就业培训,后来又有了科普周、科普之夏、科普之冬、科普大篷车、科普伴你行、科普进社区等等,科普宣传员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地工作在第一线。但在当前,这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已经不是各个宣传员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都借助现代网络及数码技术主动加入到科普宣传工作中,主动参与,主动宣传,体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作为科普宣传专职工作者,更应该借助互联网这股东风,借助网络信息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助性及方便性,筛选有使用价值的科普资料,增加信息渠道和信息量,以便把宣传工作做的更新鲜、更厚实、更有深度。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中,有311个地市、503个县、1198个乡镇建立了老科协组织,社区老科协发展到家772个,各分会直属团体增加到250多个,个人会员现在增加到60万人。勿庸置疑,网络科普的发展,对传统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传统科普宣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互动性也为宣传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方法。由平时单方面策划宣传变成与更多的互动对象平等交流,可以使宣传工作更真实、更鲜活、更有说服力。

二、传统的科普宣辟员要善于甄别网上信息,把握好宣传导向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容易让宣传工作者眼花缭乱,网络信息有它不规范、不严肃、多、杂的虚拟特点,是一个自由空间,任何人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信息,很明显缺乏科学依据,有不可靠性、不真实性。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时常关注是好的,作为主流宣传,就是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上体现高新技术的主题,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作为宣传工作者。在利用网络信息时要睁大眼睛,辨别信息的有用性和可用性,不能随手拿来就做宣传讲解,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要有一种使命感,要服从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要从大局出发,做到“守土有责”,不能“网云亦云”。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对待各种新鲜技术、新信息,不能马上当作宣传作品,而要当成素材看待,经过严格核实后,真伪自见分晓,这样既能保证传统宣传模式的真实性,又能维护现代宣传模式的时效性,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智慧。科普宣传内容要把科技体现和人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既要精确表达,又要引人入胜,宣传员要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增强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以及拟写标题方面画龙点睛能力,撰写出让公众能看懂的科普文章,体现高科技宣传模式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