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43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问题完善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71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c)-0000-00

引言:

对于大多数以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实验室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组成部分,实验室的规模代表着这个学校的综合能力。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一流规模、一流水平的实验室,是现代化高职院校的重要标志。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现状提几点改革思路。

1现阶段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管理制度不健全

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不能有效的结合,没有必要的制度约束设备使用者,部分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缺乏必要的培训,设备仅凭个人意愿缺乏任何责任压力,管理状态混乱也造成谁想用就用的一个情况,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1.2设备资源共享程度低

目前每个高职院校内各学院或各系的实验室基本相互独立没有交流和沟通,但经常会有不同实验室需要同一设备,而在设备采购中,多数实验室只考虑到本学院或本系的实验室内部设备的需要,缺少与其他实验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就造成有部分学院或系里的实验室空闲,无法物尽其用,而有部分实验室由于阶段性的实训设备紧缺无法满足上课的需求。

1.3管理人员参差不齐

现在一般高职院校由于对实验室设备管理意识不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还有一些设备管理是由上课老师来兼职管理,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对实验室疏于管理,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寿命。

2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实验室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将对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实验室上课和教学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大家都按规章制度来操作的话,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将大大降低。所以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必须要清楚明了并有自己实验室的特色。但一般高职院校自实验室的建立起,都会用同一个规章制度,以至于几年后设备更新而规章制度不更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可以有共性,也要根据每个高职院校和每个实验室自己的特征来制定自己个性的制度,并且每隔一定年限可以根据需求来完善和修订。

2.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利用和使用寿命。

2.2.1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有专门负责实验室管理的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的职责应该是把重点放在为各门实验课程进行准备和保障,同时自己也要完成一些实验课程的教授,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实验室的特性,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完成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把教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放在第一位,而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这个小群体不够重视,往往很多人错误的把实验室管理人员视为仪器设备的保管和提供的人员。所以领导重视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得到提高的首要条件,应该让实验室管理人员能有和教师一样的培训机会,从而不断的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地位和能力提高了,实验室管理也将更科学,实验室的设备的寿命和利用率才能得到提高。

2.2.2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验室会出现实验室多,实验室管理员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要聘请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有的是聘请的外来人员或者是由教师来兼任的,这些兼职的人员特点是流动太频繁,对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没有统一的培训。所以每个高职院校应该针对自己的实验室特色给出统一的管理规范标准。规范每个兼职人员的管理责任。

2.3实验室资产管理

实验室的资产管理必须要由专人负责管理,以便了解每个设备的进出库情况,做到每项采购来的设备都物尽其用。

2.4实验室设备采购和报废

实验室的设备采购要与一线的上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沟通,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采购部门和实验设备所在部门往往不在一个部门,有时缺乏必要的沟通,使得采购的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上课做实验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同时对已达到报废要求和年限的实验设备要加以处理,以便能挪出地方来给新进的设备。

3结语

现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着各种竞争和挑战,而实验室的建设将是体现一个学校的综合能力的根本,本着有利于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发展,以上是我对高职院校实验室模式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每个高职院校还有待于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以创造一套符合自己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规则。

参考文献

[1]徐燕,主编.高职院校实验室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王兴邦,李德华,主编.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选编[m].教育部、高职院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7.

[3]王卫俊,郭庆,刘威,等.基于pLC的数控钻床控制器的研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32(1):41-45.

[4]林卉,胡召玲,赵长胜,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51-152.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2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作用与价值

计算机实验室是一个高校在整体运转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所必备的一个硬件设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者,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使用高效的计算机实验室来完成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课程和有关工作。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使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来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在当今的社会现实条件下,特别是考虑到当前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实际的状况,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整体构建和管理的过程当中,依据学生和老师本身的实际要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于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帮助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来更好地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制定不到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过程当中所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到位。究其原因,这是由于高校在自身的发展历程当中没有正视自己的管理职责而导致的,管理制度制定不到位,后果是非常严重且明显的,直接会导致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在运转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考虑到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种种疏漏和问题,会导致师生的情绪有某些波动,影响学生在整体的学习的过程当中的兴趣和心情,也会导致某些学生与老师乃至学生与机器之间的冲突而影响管理,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导致学校财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和破坏。缺乏规章制度还会导致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无法依照既有的规则和标准来完成相关的事件的处理,也会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混乱。

2.2规章制度拖慢研究效率

缺乏规章制度的问题,固然会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的过程当中无章可循,导致种种冲突和不理智行为的产生,但是,分析当前某些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当今时代老师和学生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习惯,也是导致我国当前高校当中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过程当中出现混乱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具体而言,很多高校还沿用以往死板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条例,用僵化死板的规则限制师生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时间方式和范围,这会大大降低学生们使用电脑的热情,也会使学生们在完成实验室中相关科研课题的过程当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进而影响学生能力的开拓,影响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成果的体现。

2.3维护周期过长,影响实验运转

分析整个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实验室的维护周期过长,影响师生的正常使用,是当前一个非常细小,但是确实会影响学生们使用体验的重要关节点。维护周期过长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因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和水平并没有跟上工作实际对他们的要求。这里谈到的维护周期过长是指一旦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存在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和有关故障,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的老师和管理者往往只是允许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处理,一旦出现相对复杂的问题,老师就会缺乏应对的策略和方法。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计算机已经不能用了,这也是现实情况当中所存在的一个现实的状况。而是本身知识能力和水平的不足,拖慢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他们本身在个人意识上也缺乏一个应有的认识高度,往往将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看作一个不太重要的事情,没有将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性放置在整个高校的宏观视野下来看待和考量,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

3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

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一个路径就是要完善管理制度,要将管理制度的制定放置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整体工作当中的中心和重点,要指派专门的成员与老师和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了解老师和学生在使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过程当中本身的诉求,认真研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整体管理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基于以上几种工作的准备来进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我们在这里强调要完善管理制度,并不是一味地强调使用制度来对师生使用实验室的行为进行高压式的管理,而是要基于师生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良性沟通,来开展有针对性地对制度以及沿用已久的规范化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目的是为了帮助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效率,帮助师生能够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当中获得一个更好的使用体验。

3.2规则制定强调以人为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在规矩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强调以人为本。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作为整个高校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设施,它在实际运转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服务于师生的实际需求的,这就意味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制定整体的战略方位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计算机实验室的用户本身的诉求和想法,要依据用户本身的需求和现实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例如,分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用户的使用行为,可以发现这些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时候,总体来说有两种诉求,即学习和娱乐。从学习的需求上入手,需要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和老师们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高效优质的硬件设施,让学生们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编程以及进行相关作业完成时,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硬件环境。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师生娱乐的诉求,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者还应该考虑为高校计算机配备更多的娱乐化的影音软件,让学生们能够在学校内部开展娱乐活动。强调以人为本,还应该考虑到在实验室运转的过程当中及时地与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随时调整和改进计算机实验室在运营过程当中已有的规章和制度,力求帮助计算机实验室的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3.3维护过程强调及时反应

由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老师,他们本身的责任感不强,能力不高,导致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一旦出现问题,维护的周期比较长,影响了师生的正常使用。基于以上的问题,高校应该考虑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师资配备,将更加专业的人才引入到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当中,同时要强化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本身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让他们能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一旦计算机实验室的运转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应该督促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运转效率,帮助师生能够在高校实验室当中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4结语

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给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也让其管理和维护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这需要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一线管理者同时提高自身的认识,通过不断地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来改善自己的管理,满足师生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需求,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作者:廖珊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高职

exploringof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

HuangZhaoqin,Chengting,HuDahua

thecityvocationalcollegeofJiangsu,nanjing,210036,China

abstract: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isacomplexsystemproject.invocationalcollege,theconstructionmustbeclosely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education.onthebasisofclarifyingtheprofessionalpositioning,itshouldbeconstructedespeciallyinaspectsofsettingupopenlaboratoryandestablishingprofessionalskillscertificationstationsandcooperationlaboratorybetweenschoolandenterprise.inlaboratorymanagementaspect,wepaymoreattentiontoperfectingmanagementrulesandregulationsanddevelopteachingitemsandmanagetheapparatusandequipmentandlaboratoryfilesaccordingtotherulesandregulationswemade.

Key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highervocationalcollege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是校内实践环节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科学创新思维的主要场所,是实现高职院校师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以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改革。

1实验室建设思路

1.1明确专业定位,统一规划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课题。第一,必须明确实验室定位,确定所面向的人才服务类型和建设内容,提出实验室建设目标。第二,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将长远计划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从专业发展、科研方向以及队伍建设、实验场地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结合高职特点,打破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小而全”以课程建实验室的传统模式,而以学生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拓展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为目的建设实验室。第三,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突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实践性、职业性和技能性,综合考虑专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给学生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边学边练边操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高职院校突出技能培养的实验室建设特色。第四,职业院校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在实验室建设上应具有超前意识,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引入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1.2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室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许多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传统的实验教学以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项目居多,缺乏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建设开放实验室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半开放、全开放或者限制性开放的实验室,条件不足的院系可先选定某个实验室作为开放试点,分部分、分阶段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做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者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将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此外,开放式实验室可面向社会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工学结合,推进实验室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

1.3依托实验基地,建立技能鉴定站

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学历证书还至少要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为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各院系各专业均会组织学生参加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考核。各高职院校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考试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设立技能考核和鉴定站,按照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标准购买仪器设备,布置鉴定场所,制订职业技能鉴定站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争取在校内开展各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工作,方便高职院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可将职业及技能鉴定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于教学中,强调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4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有条件的院校亦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验室,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验实训,开发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产学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功能,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在应用项目的开发、研究和转让等工作中可以吸纳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其中,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条件,并通过培训和考核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1.5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室队伍是高校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室管理、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中坚力量,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实验室队伍必将带动高校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等学校健康、稳定、和谐发展。但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现状来看,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对实验室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实验教师待遇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吸引具有一定学历和水平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促进实验室建设,并在职称评聘、待遇、培训进修等方面与理论课程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制定切合实验室工作内容的津贴分配政策等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2.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本保证,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只有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才能使实验教学井然有序,保证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实践证明,管理模式越简单,参与管理的人员越少越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人员、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实验室档案等的特性,建立《实验室使用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保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工作。此外,为保证实验室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各种管理制度,还应做好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开放实验室使用登记、学生出勤情况记录、实验教学情况记录、实验室管理人员日志等在内的实验室管理记录,这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验室日常工作情况,还能预防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校内技能鉴定站应建立鉴定站工作规程和档案管理制度,考评员、考务员和鉴定站工作人员守则等,健全技能鉴定设备的安全操作使用规程和其他管理制度,保证鉴定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2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是影响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教学保障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为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实验经费,实验教学物资应由实验室管理中心集中管理,按照实验教学安排和项目内容配备实验物资,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和评价指标,严格控制实验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之余,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切合高职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项目,有计划地将新的思想、方法、手段、仪器引入教学活动中。

此外,为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各院校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依托校园网搭建优质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实验室的基础资料、实验室使用情况、开放实验项目、仪器设备信息等各种数据库,并适时更新,促进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2.3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是仪器设备管理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和保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的数据库,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主要性能、管理人、购买日期等参数,便于资产管理和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师生在使用前需提出书面申请,标明所需仪器设备名称、类型、数量、用途等信息,由管理人员调配仪器设备,填写领用记录。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结束后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教学科研和开放实验活动正常开展,如发现仪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组织维修并做好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对不能继续使用的仪器应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和潜能,应将分散在各实验室的相同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和调配,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4实验室档案整理和保存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是全面反映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等工作的原始资料,也是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实验室档案有电子文件也有纸质资料,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情况、实验经费预决算、开放实验项目等一切与实验室相关的资料,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必须重视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实验室档案。第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权利、法律义务责任做出明确规定。第二,在日常工作中明确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好档案记录和整理工作,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方便信息查询和实验室高效管理。第三,实验室应该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并具防潮、防火、防腐功能,确保实验室档案安全。

3结束语

实验室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应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及实践性,建设开放式实验室、职业技能鉴定站及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注重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遵章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及实验室档案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培标.高职院校培养实践与应用型人才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28~30

[2]刘卉卉,徐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3):117~119

[3]孔永红,卢卯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开放实验室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72~173

[4]李鑫玲,侯玉泽,任广跃.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33:435~436

[5]陈建国.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就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07,3:27~28

[6]谢军军.新形势下高校实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8,6:168~170

[7]潘雄飞,赖天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3:90~92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高专院校水利类实验室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94-02

水利类实验室在高专院校的水利工程教学及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是保证水利实验室被充分利用的关键。笔者结合本校水利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以及自身的实验室工作经历,谈几点认识。

1水利类实验室的服务理念与内涵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利类实验室主要包括:水工程施工及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水利工程仿真实验室等。水利类实验室是为水利工程教学及科研服务的,按照实验室为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服务的职能,实验室管理人员主动转变观念,把过去以“管”为主的管理理念转化为更加符合教学及科研实际的以“服务”为主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新模式,逐步形成以“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以规章制度为准绳、体现以教学与科研为目的”三个体现为内涵的服务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满意、科研人员满意、实验室管理人员满意、学校满意的“四满意”效果。

2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

以往的传统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职责较为单一,其主要任务只是为各门实验课程进行课前准备及保障实验正常运行,并不参与实验过程的教学与指导。实验室管理人员只做不说,很少主动与师生沟通。在广大师生的心目中,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够热情,缺乏主动,少言寡语,较难相处,工作态度淡漠,甚至只是起到了“开门关门”的作用,对日常的实验课程教学未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对学生主动学习实验知识也未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传统的做法往往是规章制度挂在墙上,条例规章在实验室管理人员心里,学生却较少学习、了解。由于缺乏相关实验知识和缺少对规章制度的了解,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学生损坏或丢失设备现象,甚至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意将剩余的药品、消耗品带走等。实验室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时,容易引发对立情绪,不利于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

3以“三个体现”诠释服务理念

3.1水利类实验室的服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在实验室管理中,首先应以师生为本,师生是实验室服务的主要对象,只要管理人员带着诚意主动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为师生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得到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1)主动沟通,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教学任务中虽然处于辅助地位,但也有配合教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程的职责。在实验过程中,管理人员不应当坐在办公室中,而是要到实验室内走走看看,与教师配合,充当教师的得力助手。同时,主动与学生交流,有问必答,看到操作不当之处,及时纠正并耐心指导。在课程结束后,主动与任课教师和学生联系,询问实验设备及消耗品在实验过程中的使用质量及工作不到位之处,并认真加以改正。总之,通过主动了解教学科目,掌握教学实验目的,征求师生对实验室工作意见,把握实验质量,维护实验秩序,才能架起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化解和处理实验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同时,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影响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愉悦地完成实验并掌握知识。

(2)热情服务,尽量满足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实验需求

实验室在课余时间,经常会有教师及科研人员因教学或科研项目需要,使用实验室。许多教师工作态度严谨,会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提前到实验室备课,不论什么时间来,只要实验室有空闲,实验室管理人员就应开放实验室,积极满足他们的要求。科研人员也会因科研项目等需要,随时要求前往实验室查看并使用仪器设备。在不影响日常实验课程的情况下,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推荐、介绍实验室相关设备,讲解设备功能及注意事项,不厌其烦地陪同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设备的演示、操作,使科研人员满意地选择适合使用的设备。

(3)防范在先,将使用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实验室安全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实验室工作,先后出台了多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使实验室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熟悉各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掌握安全器材(消防栓、灭火器、医药急救箱等)的使用方法。同时,时刻提醒使用实验室的人员须提高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安全守则,防止意外发生。在实验室内做实验时,注意防范用水、用电、用火等安全隐患,操作大型模具类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防止危险发生;设备借出室外实验时,较为沉重的设备必须2人以上搬运,防止造成意外伤害。带有尖锐金属的设备使用时需格外小心,切勿逞强擅自操作,以免弄伤他人;危险物品使用和贮存,将易挥发,腐蚀性药剂分隔通风存放,危险品药剂存放于保险箱内,双人保管,使用时做好记录,由使用人签字,严格按照危险品使用条例执行。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26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部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t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昱.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12~214.

[2]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3]朱莎娜.大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5~187.

[4]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科学管理;数字语言实验室;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136―04

一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1911年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taylor)首次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先河。泰勒将科学管理定义为“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况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科学管理的思想。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而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引入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追随者亨利•甘特、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提出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到管理中,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所谓精神革命是指基于科学管理的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双方通过友好合作能够推动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实现双赢的结果。泰勒指出:“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因此,科学管理理论在蕴含着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的同时高度强调人本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成为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今天,科学管理理论精髓被广泛地继承和吸收,并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从而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1]。科学管理理论不仅对当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科学管理思想同样适合于语言实验室的管理。

二科学管理理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用于教育”。在企业中成功运用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1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理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企业与学校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而数字语言实验室是学校内部组织一部分,是学校专业实验室之一。教育部在1992年6月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在此规程中,明确了高校实验室隶属于学校或依托于学校管理,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而作为高校实验室之一的数字语言实验室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地方,离不开学校的管理,是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科学管理特征的共性,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当然离不开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

2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既是一种经营也是一种服务。

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资源效益的发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对高校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听说能力是外语五种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关键和核心,而数字语言实验室是外语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视、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探索实验室管理方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达到合理使用,使其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如果管理松散,数字语言实验室使用效能低,外语教学听力教学质量差,就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语言实验室教学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3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在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实验室组织内部都是由形形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如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实验员与厂商客服之间等。“人本化”管理的服务观念是营造“和谐化”学习环境和“人性化”语言实验室的关键环节[3],而“人本化”管理离不开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

三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4]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缺失或不当所造成的浪费不是直接感觉得到。自2000年以来,许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功能智能化的数字语言实验室,以及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中心、电脑室、教师备课室、调频广播室等。但目前许多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部门失调。

学校对数字语言实验室投资建好后,由于采购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采购部门只关心设备质量有没有问题,没有顾及对实验员、教师进行实验室操作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培训,教师对实验室的建设参与热情不高,对复杂的功能模块疏于研究,导致“高档设备低端使用”,投资几十万元的语言实验室,仅当作一般的录放听音使用,功能利用率低,设备闲置,教育资源造成浪费的现象仍比较突出。

2管理制度僵化。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发展国内已近十年的历程,但管理制度还停留在以前模拟实验室阶段,管理能力没有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得到同步提高。许多高校仍然沿用老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在墙上挂一张早已过时的使用规定,抑或是在实验室里放一本已经发黄的日志,由使用者填写使用时间、设备状况。日志往往只有一栏三个空格,即便使用者在使用中发现故障,一般也只填写“故障”两个字,对故障的具体表现、部位无法反映出来。

3管理不能以人为本。

由于现行管理制度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低,不能很好地激励实验员的工作热情,难以体现管理岗位中技术含量的价值。在语言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不少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选择了消极对待的做法,只求不出错,不求工作出色。

4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

现代语言实验室已经由简单的听音型发展到多媒体型,集成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数字语言实验室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使得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甚至完全可以实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减少实验室维护支出。目前许多高校语言实验室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设备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挥,日常的维护仍然依赖于传统手段。

四数字语言实验室四种管理模式的构建

改革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方面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5]:(1)理顺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岗位的职责;(2)以人为本,提高整体服务质量;(3)组建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4)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

1行政管理模式

改革管理体制,理顺关系,使管理工作高效有力。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数字语言室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于各学校历史沿革和具体情况不同,行政管理模式也不相同。传统的语言实验室归属于外语系管理,外语系有较大的自,但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各院校成立了数字语言室中心,归属教务处或资产管理处管理。“设备购置、实验室管理、实验实训课程开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与管理人员配置”等一条龙服务。由于管理是由校级机构进行设置和管理,设备和人员由学校统一调度,所有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可供多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同时也对校外开放,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共用性。

2制度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对称的”。数字语言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行为的条文,使他们的行动统一到条文规定的范畴。制定必要的语言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必要依据。认真执行这些制度,强化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职责,可极大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从而使设备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针对实验员,我们制定了数字语言实验室人员工作规范、考勤制度、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等;针对使用者教师和学生,我们制定了语音实验室使用规则等(表1)。

在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时,首先应注意制度本身具有“完整、实用、协调”的特点。“完整”就是要健全各项制度,涉及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可有疏漏之处。“实用”是指制定的制度应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现实,并且内容应具体化、定量化、具有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协调”即各制度之间应协调统一;其次要让实验室制度人人皆知。为此,在新生、新教师上课前以及新实验员上岗前,我们将所有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分发给他们,组织学习和讨论。让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3人本管理模式

泰勒首先提出的管理要考虑人性,目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已被世界各国采用,把人作为第一要素。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自觉实施人本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表面上看是物化管理,而实质上是人的管理,因为语言实验室的设计者是人,使用者是人,管理者也是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管理。[6]数字语言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有: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实验室管理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实验室设备的操作者,而学生是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者。实验室工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这个单位内部的人及其人际关系。[7]人本管理要做到:

一是为师生服务的人本化。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服务师生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想教学所想,急教学所急,管理员要在课间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和师生的沟通,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耐心细致介绍数字语言实验室设备的新功能,以提高产品的利用率。管理人员要和师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实验室的管理离不开上课师生的配合与支持,教师的模范作用,如规范操作、爱护公物、处处遵守规章制度等都会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达到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目的。

二是实验室技术员内部管理的人本化。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关注他们的业务进修,经常开展实验技术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现化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比如让技术人员“走出去”,到别的高校参观学习,或实验室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学习;也可以“请进来”,请实验室专家来授课,接授先进的管理理念。此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职称评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倡导实验人员的敬业精神。

三是管理制度执行的人性化。实验室管理应把制度化的“刚性管理”与人情化的“柔性管理”相结合。“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制度化的“刚性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前提,但是,如果把被管理者当成被动接受者,使师生处在抵触情绪的管理模式中,这样的管理注定要失败。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学生违反语言实验室规章制度的现象常有发生。如果管理员发现:按规章制度采用惩罚、训斥的态度,效果不好,不如课后找学生谈心或在每一个座位显眼处,贴上相关的温馨提示,以取得的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

4局域网管理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应用,其方便高效等特性使其逐渐在设备管理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实验室主控台和学生终端之间、多个语言实验室和管理中心之间组建局域网,局域网的建立使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手段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故障检测、远程协助等。

(1)单个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模式

教师通过主控台的系统功能模块(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考试功能、电子备课、口语考试)实现教学管理;实验技术员通过主控台的智能化故障检测和监听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控网内学生终端设备运行正常与否及学生的活动。

(2)校园局域网组建的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模式

将每个语言实验室的主机以局域网的形式全部连在校园网中。通过网络,多个语言实验室由值班室管理机负责监控。利用网管软件,把设备管理部门和各使用部门联结起来,可达到资源共享,协调管理。各语音室主机设备的启用只要值班人员根据上机情况选择开启时间就可。管理人员在值班室通过“值班管理机”就可以查询和了解所有机器的运行情况。通过管理机向学生和宣传语言实验室相应的上机守则和相关制度,警告或提醒学生不要做有害设备安全的事,否则就要受到校规处罚。值班教师通过管理机可传播下机命令,关闭各语音室主机或强制违规学生下机管理。可起到方便、高效、准确、及时的作用。总之,现代化生产不仅需要设备的现代化,同时也迫切需要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体制现代化。这将意味我们必须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去营造新的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模式。

五结束语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数字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效益的有效发挥,应引起管理者高度的重视。科学管理理论蕴含着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精髓对高校数字语言室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之相对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制度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和局域网管理模式应该成为高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的主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美]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主义科学出版社,1981.

[2]黄文军.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8,(2):76-77。

[3]武芳.“以人为本”的语言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34-35。

[4]谢盛嘉.FS高职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6):76-80.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管理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办学,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根据办学方向和社会需求,民办学校建设了一些实验(实训)室,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民办学校建校时间较短、管理经验不足,崭新的实验(实训)室内存在着足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涉及到学校人、财、物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二、民办高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1.资金周转紧张,安全管理的经费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和学生学费,所以资金问题一直是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为了发展,他们一方面要努力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另一方面还要维持正常的办公、教学和人员工资等。因为资金有限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上投资甚微,所以实验(实训)室安全就难得到保证。

2.实验(实训)室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到位。

足多民办学校无形中继承了国办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观点。另一方面,为了节省人员工资,好多岗位都是兼职的,如分管院长、职能管理部门、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实训教师等都存在兼职。管理人员的不到位,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也是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3.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正因为民办学校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的思想,所以,实验(实训)室管理存在着安全制度不严、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安全观念不强的现象,还存在着认为只要现场工作人员多加留意就出不了大事的错误认识。这种思想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疏漏,使不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4.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因民办高校在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很多工作尚在摸索中,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安全制度不严,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实验(实训)室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民办高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对策

1.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经费。

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首先要保证必要的安全经费。每年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时,学校要专门划出一块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经费:一是用于购买安全设施的经费,二是进行安全教育的经费。只有配备各种必要的安全设施,才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防止火灾发生,可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防止被盗,可配备防盗门、窗、锁、柜等设施;另外还要配备一些劳保用品:如头盔、手套、靴子、工作服、防毒面具等。为了将事故苗头杜绝在萌芽之中,还要配备先进的技术防范设施,安装必要的监测、监控设备等。

2.健全实验(实训)室管理机构,规范实验(实训)室人员编制。

根据国家实验室工作管理办法,按标准设置实验室管理机构,按岗位设立实验室人员编制,取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院级设立实验室分管院长,有专门处室代表学校对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建设和日常管理。各实训中心和实验室设立主任、副主任、秘书等职务,每个实验室分室要设立专职管理员、安全员。只有机构、人员到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充分保障。

3.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必须自上而下,统一思想,逐级明确责任。每年年初,我们学校以分管实验(实训)室院长开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即分管院长和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签订,职能部门和分管部门签订,最后落实到每个实验(实训)室管理员。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各级人员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责任得到落实。所以从职能管理部门到具体管理岗位,他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上都比较主动,日常工作安排值班安全员检查,定期安排安全教育,每学期定期开展“安全活动月”活动,节假日和学期末进行安全大检查。通过安全责任的落实,管理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安全问题得到保证。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管理离不开制度,只有规范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室才能得到安全保证。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要负起这个责任。从学校总的来说要制定《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学生上课要遵守《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各大型、危险、精密仪器设备要有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实训)室管理员还要执行《实验器材保管、领用、借还制度》......总之,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安全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安全管理

analysisoftheriskfactorsofuniversitylaboratory

wangJinpo

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21,China

abstract:thechemicallaboratoryisanimportantpartoftheuniversitylaboratory.thesafetymanagementofchemicallaboratoryisdirectlyrelatedtopersonalsafetyandthelaunchingofexperimentalteachingandresearch.thisarticlefocusesontheriskfactorsinachemistrylaboratoryandproposesspecificmeasurestoestablishandimprovethesafetymanagementofchemicallaboratory.

Keywords:chemicallaboratory;riskfactors;safelymanagement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得到高度重视。但是实验室也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人员流动量及内部安全管理等,这些都会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对策,是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的。

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化学实验室安全不仅包括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常规项目,更重要的是试剂的存放、使用和回收,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及个人防护等诸多方面。以下主要讨论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1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分析

化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中发生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1]。

1.1物的不安全状态

1.1.1危险化学品

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试剂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大,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危险化学品,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甲醇等均属于危险化学品,几乎所有的化学实验室均有涉及,这些危险化学品在存放使用及废液回收中均有不同要求[2]。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1.1.2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因其特殊的危险性应特别加以重视,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会使用到不同的剧毒化学品,从而造成高校剧毒化学品使用种类较多且分散的状况,因此,必须严格领取、保管、使用、回收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1.1.3特种设备

化学实验室涉及的特种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主,包括气体钢瓶、储气罐、空气压缩机、高压灭菌锅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人员均应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设备性能需要定期检验,并建立常规记录档案。其中气体钢瓶因其使用范围广泛且存储不同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液氨等,所以在搬运、存放、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3]。此外,还有高速离心机和低温冰箱等设备,在使用前相关人员都需要参加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1.1.4用火及加热

加热是实验室中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因素之一。实验室中存放较多易燃易爆试剂,应尽量避免明火操作,改用水浴、油浴等加热方式。烘箱加热过夜,加热试验无人值守等细节问题均需制订应急措施。

1.1.5实验废弃物回收处理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一般都需要回收处理。其中产生最多的是废液和试剂容器,其中废液应分类回收,便于统一处理,同时应避免性质冲突的物质混合,造成人员伤害。试剂容器同样需要回收,不可以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对于实验产生的少量废气应根据性质不同,经适当处理后才可以排放[4]。

1.1.6用电

化学实验室中各种电器较多,功率较大,需要合理设计电路。部分实验室存在线路老化、设备使用超载、仪器没有可靠接地、私拉乱接等现象,极易引起电气火灾、线路短路、触电等事故[5]。

1.1.7其他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因素需要注意,如实验用水造成的渗水事故;使用低温物质如液氮、干冰等造成的冻伤,使用玻璃仪器不当造成的割伤等。

1.2人的不安全行为

1.2.1安全意识

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安全意识淡薄[6],实验时对危险因素不够重视,疏忽大意,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另外,学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不能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使得其难以落实。

1.2.2实验技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化学实验室的人员数量激增,学生的实验技能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使得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

1.2.3个人防护

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实验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然而实际上却存在部分实验室的防护装备不足,实验过程中不做防护或部分防护的情况。实验防护装备的种类繁多,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取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

1.2.4急救技能

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都缺乏对于实验室可能出现的火灾、漏水渗水、中毒以及一般伤害,如割伤、烫伤等事故处理的能力。这些情况出现后不能及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会使损失扩大数倍甚至数十倍。

2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随着化学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同时迅速增多,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有所脱节,出现规章制度难以贯彻落实的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机构,并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规章制度的施行[7]。

2.2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安全意识的水平。广大师生应加强化学安全知识学习,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3加强实验安全培训

应将安全培训纳入到日常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做到化学安全培训常态化和培训内容多样化[8]。多样化主要指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实验有关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急自救的相关知识等。通过安全培训,让广大师生熟悉和掌握各类安全知识,切实做到“我会安全”。

2.4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实施。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应该建立实验室日常巡查和考核制度。日常巡查要走进实验室,掌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员操作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应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交流,了解他们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想法和建议,群策群力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工作的考核是为了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2.5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必不可少。在制订应急预案时应注意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在学校院系制订应急预案的同时,各实验室应对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应急措施等形成记录,便于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此外,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用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2.6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

实验室准入机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也在探索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实验室工作开展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检验,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规章制度、人员知识及技能、废弃物处置、应急预案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要求,才可以进实验室开展工作。

3结束语

化学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保证师生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要充分认识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做好监督检查,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使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和提高教学科研人员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崔政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刘桥阳,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管理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9):48-49.

[3]杨帅.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26(12):13-14.

[4]霍理坚,邓亚利.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40.

[5]林智泉高校实验室用电安全[J].海峡科学,2010(7):59,99.

[6]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9

第一条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对院、部所属教学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为规范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实验中心必须努力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保证学校教学实验、科学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校的育人事业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条实验中心及所属教学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与人才培养规模、层次以及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章任务

第四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实验教材,安排实验指导人员,组织实验教学工作。

第五条吸收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装备,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六条实验中心所属教学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开展新型实验装备的研制、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支持教师、技术人员申报科研课题。

第七条根据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提报实验室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在学校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下做好新增仪器设备、实验装具的论证、购置工作。

第九条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装具的管理、维护、计量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第十条负责实验室(含非正式建制科研室)房产、仪器设备账、物、卡的管理和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统计工作。

第十一条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负责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体制

第十三条实验中心实行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对实验室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统一组织与协调。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第十四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实验教学的计划、组织、指导工作。

第十五条各院、部成立实验中心(室)。实验中心(室)下设以一级学科为依托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验室,各类实验室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需要,可设若干分室。实验中心及所属实验室的建立、调整或撤消,必须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人员

第十六条实验中心主任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部)长担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设副主任若干人。

第十七条实验中心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本中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负责编制本中心建设规划和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领导并组织完成本条例第二章规定的实验中心应承担的各项任务。

(三)负责实验中心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及培训、考核工作。

(四)负责实验室资产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五)搞好实验中心的安全、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工作。

(六)定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七)做好中心管理工作记录,组织完成实验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

第十八条实验中心人员的编制,由学校人事处会同资产管理处根据各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工作量确定。

第十九条实验中心专职技术队伍中正高级职务、副高级职务人员的比例分别控制在10%、25%。

第二十条实验中心各类人员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应建立岗位日记。

第二十一条实验中心要抓好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人员,改善实验技术队伍的人员结构。实验中心各类人员的级别晋升、工作待遇,根据实验工作特点和本人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资源

第二十二条实验中心资源主要是指其拥有的经费、房屋及仪器设备等。对各院、部实验中心所属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由学校视财力的可能,确定年度经费投入额度,按照"集中投资、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实验中心应加强经费管理,合理使用,有计划更新仪器设备,保证各项实验正常开出。

第二十四条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由中心主任指定专人(资产管理员)负责。

第二十五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做到帐、物、卡相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完好率不得低于90%。

第二十六条严格执行学校有关仪器设备购置、报损、报失、报废、外借和调拨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严格遵守《西南财经大学公有房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有效利用实验室房产资源。

第二十八条适时提出实验室环境条件改造计划,并做好修缮项目的监督、验收工作。

第二十九条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应体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利用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第六章安全

第三十条实验中心主任是本中心安全环保工作的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做好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中心的安全和环境整洁。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孙明涛(1983-),男,山东招远人,华北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工程师;何旸(1980-),女,黑龙江双城人,华北电力大学资产管理处,助理工程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84-01

随着国内高校发展高峰期的到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急剧扩张,实验室安全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但基本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方面,提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理顺机构人事设置,加强监督检查等,从而提升学校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能,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生产素养,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粗放式管理现状

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缺失,管理及科研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等。目前,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只是按照学校层面的规定执行,并没有针对实验室特殊情况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使得实验室安全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及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行使专职的管理职能。

2.精细化管理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2]部分高校为了解决实验室安全的粗放式管理,已经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人员配置及财务管理方面进行精细化,体现在两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坚持预案与监管结合的体制。但是在定岗定薪的情况下,很难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分配更多的任务,这就造成了机构空洞、人员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可行的、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到实验室能否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有必要认真分析,探索适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方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1.规章制度的精细化

在学习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的规章制度(例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等),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实验室安全条例(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从而细化管理的制度依据。

如何将制度细化成操作性强的办公流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监管实验室安全运行的过程为制度建立的基础,要求各实验室针对本身情况细化实验操作流程,以标准化的操作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日常管理中加以贯彻和执行,同时标准化的流程操作明确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在精细化管理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检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可用性,同时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修订预案,避免预案停留在纸面上,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2.实验室安全的机构设置及人事管理的精细化

根据学校机构的设置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校、院(系、部、处)、实验室的三级管理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这样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并落实到各级部门,有效做到层层的监督管理,避免部分实验室各自为战的情况。对于实验室安全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必须要求群众监督,专人负责,实行出入时间登记制以及详细的使用记录等,例如院长负领导责任,实验室主任负管理责任,实验人员负有直接责任,以此来保证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人事管理要明确岗位职责,以安全责任书约束自身的行为,要求从学校层面到实验室使用人员逐级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从而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机构体系,并实现自下而上责任分解(如图2),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在建立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另外,要求所有的实验人员均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在取得合格证后由学院或导师签订责任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未参加考试或者不及格者,严禁参加实验过程。

3.落实检查的精细化

采取监督检查的方式是督促制度落实情况的手段之一,因此加强监督检查的精细化操作,不但能够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而且能够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适当将学校的实验室划分为安全等级,按照安全等级的高低,规定校领导、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每学期进行大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予以全校范围的通报,院(系、部、处)每个月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期间学校层面上还要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或者给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治理完成后须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安全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由参加检查的工作人员签字后写出书面报告,并交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三、结论语

建设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正确实施安全实用的技术手段。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使用人员相对集中,存有大量贵重仪器、易燃易爆、剧毒及易制毒物质,因此,做好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检查整改和基础性工作,在落实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流程。

参考文献:

[1]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3).

[2]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