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55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1

一、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特点

1、病虫害种类多。喜湿性病害、土传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较多,蔬菜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瓜类枯萎病、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茄子灰霉病,番茄棉疫病,黄瓜软腐病、叶斑病,草莓轮纹病、黑斑病及烟粉虱、菜蚜、蜗牛、地下害虫等都有发生。

2、病虫害传播蔓延快。无公害蔬菜的生长环境为病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循环及虫卵孵化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生长条件,病虫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快,一旦发生,往往措手不及。

3、发生规律复杂。无公害蔬菜种植第1年各种病虫相对较轻,但随着年限的增加,田间病原菌、孢子、虫卵积累量加大,害虫啃咬刺吸,多因素造成多病虫并发。

4、单一农药防治缺点明显。菜农一般是见病治病、见虫治虫,没有提前预防、综合防治意识,而且最喜欢采用喷药防治蔬菜病虫害,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但长期防效差,多次喷药还可能影响蔬菜安全性。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技术措施

是轮作换茬。可以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及更换品种、客土或异地另建棚室等方法减少病原菌、孢子和虫卵积累。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小葱、大蒜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另外,合理调整蔬菜播期或移栽期,可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以减轻病虫害危害。番茄、大白菜避开苗期高温,可减轻病毒病。二是健身栽培和管理,培育健壮植株。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加强温、光、水、肥、气管理,创造良好的蔬菜生长环境。如科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补充微量元素,及时满足蔬菜的生长需要;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以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及时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三是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用异地或客地育苗,选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护根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四是实施嫁接防病技术。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时应考虑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根系的抗病性、品种的高产性和适应性等。如用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用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插接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物理措施

运用物理措施防、隔、阻、避病虫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设置防虫网。保护地覆盖防虫网可以进行全程覆盖,以阻隔飞虫进入棚内,切断害虫(成虫)繁殖途径,有效控制各类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蚜虫、跳甲、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的传播和预防病毒传播的危害,大幅度降低菜田化学农药的使用,使产出的蔬菜优质卫生。二是做好种子处理。利用温水浸种、药液(硫酸铜溶液、福尔马林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及药剂拌种,可以杀死部分病原菌、孢子和虫卵。如用50~55℃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min,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min,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三是土壤消毒。保护地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曝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在播种或移栽前,再运用喷淋、浇灌、毒土、熏蒸等方法对土壤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日光高温消毒、蒸气消毒、溴甲烷熏蒸、药剂拌土消毒等,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四是黄板、灯光诱杀。可将涂上黄油的黄色木板悬挂于棚室内,利用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来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可设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3、合理选用化学农药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城市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园林病虫危害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但是每种单一方法都有它特殊的局限性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还会引发其他一些不利的负面作用,破坏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我们应该从治标和治本出发,对城市园林病虫害做全面的综合防治,运用生物防治、营林技术防治、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发生。

1、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原则

(1)从城市园林本身的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林木植物、病虫及其天敌三者间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实施相关措施。这三者与其环境共同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综合治理即在植物的培育、转移、养护等一系列过程中,有选择地调节控制这三者共有生态环境里的某些成分,使得环境对植物和病虫的天敌生存有利,对有害病虫的繁殖和生长有一定遏制作用,进而使得病虫的生存数量维持在系统的许可范围内又不危害植物的生长,进而起到防治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2)综合治理提倡减少相关化学农药的使用,尽量利用大自然各环节的彼此牵制功能实现绿色、环保、安全的防治模式,必要时可选用对环境较为温和的高效药品,以减少其对自然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防止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有效增强病虫害防治效率并对城市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3)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病虫害的防治基本标准是为了使造成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应制定合理的病虫防治标准,明确其到了什么规模才需要进行相关的防治。但对于那些纯粹以观赏和绿化功能为目的的园林景观则不适用于这个原则,因其并非为了纯粹经济效益,因此应灵活掌握,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影响其最终功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赏需求。

2、推进综合营林技术,加强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2.1培育壮苗

从苗期抓起,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控制从外地调运树苗的数量,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苗。在种植时进行相应的树种混交,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保护性能。同时,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间苗、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促进苗木的健壮生长,提高苗木的抗病虫能力。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从而确保出苗率,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2.2营造多树种合作防御种植模式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我们可选用多组抗虫耐害树种营造核心抗虫林区,阻止主要害虫的入侵,然后在核心区再营造防御区,阻止次要害虫的入侵,进而营造核心区与防御区树种合作的联合防御种植模式,有效对主、次要害虫进行高效持久的联合控制。同时,逐步调整林木结构,改造成混交林模式,从而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群落稳定性的维护,提高林木植被对各种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2.3加强城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在绿化林木植物养护过程中我们应开展多途径的管护措施,在苗木期,一是提早播种,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适时灌溉排水,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并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二是对生长势差的树苗应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做到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从而使植物养分得以调节,减少病虫来源。

3、城市园林病虫害的治理策略

根据城市园林病虫害治理的原则可采取以下防治策略:

3.1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加强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3.1.1种子消毒

搞好种子消毒,是从源头上直接消灭病原菌,控制苗木发病的重要措施,因此,种子消毒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化学方法之一。根据盐和水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一定灭菌能力的原理,种子的消毒一般可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

3.1.2农药埋施法

农药埋施法是在距树干60cm以外的根系密集区,通过打孔、土层挖坑等方法在树木根部挖3~4.5m深的坑,在坑内埋施60~80g的呋喃丹或氧化乐果等农药,将坑填平灌水。根部吸收农药后通过光合作用将农药内内吸性较强的颗粒剂输送到树木的干、枝、叶中,介壳虫、蚜虫、蛀干等害虫在吸食后中毒死亡。该方法可在春夏两季进行,药效持久,可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3.1.3树干注药法

树干注药法是在距地面20~50cm的树干上,按树木大小的不同,用电钻钻1~5个孔,掏尽孔中的锯末,注入甲胺磷乳油、氧化乐果乳油、可湿性呋喃丹粉剂及久效磷乳油等药液。注药完毕后,用蜡、泥巴或胶布将孔口封闭。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对吉丁虫、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及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同时,不伤害天敌。在注药时间上,不能选择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应以4~8月份为宜。注药分量应依据树木大小计算,避免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3.2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搞好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则更为持久且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与病虫一样都可在同一生态系统中进行繁殖和生长,在原有环境中投放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相当于人为的在生态系统中增添有利于人类的又有利于环境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对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其次特别是城市林木种类丰富也为病虫天敌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城市建筑对市内园林植被的隔断使得病虫天敌这些外来物种更易生存,有利于其在本区域内的生殖繁衍。鉴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防治技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利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1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为膜翅目,赤眼蜂科,它是多种林木害虫卵期寄生的重要天敌,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在应用过程中,为保证防治效果,适宜在害虫产卵始盛期的晴天放蜂,放蜂时间为早上8时左右最佳。释放时,用按钉或胶带将卵卡在第1轮枝树干背荫处固定。每667m2林地需放5块十字交叉排列的卵块,各卵块间的间距控制在14m内,7天过后再释放1次,从而提高害虫的防治效果。

3.2.2自蛾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的天敌,能将产卵器刺入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具有森林小卫士”的美誉。在释放过程中,选择害虫盛期的清晨或傍晚的时间释放。释放方法是将蜂蛹悬挂在树木郁闭度较好的区域,悬挂距离于距地面1~2m高处的树干或枝杈上,防治害虫。

3.2.3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类幼虫寄生的天敌,主要用于防治青杨天牛、栗山天牛等林木害虫。释放过程中选择天牛幼虫低龄期释放,增强防治效果。其释放方法是将盛满管氏肿腿蜂的指型管棉塞打开,用毛笔帮助蜂自行爬上树干。每株林木放蜂20只左右,虫口密度小的每隔几株林木放蜂,虫口密度大的每株林木都要放蜂。

3.2.4白僵菌

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微生物杀虫剂,为白色粉状物。其杀虫有效物质是白僵菌的活孢子。孢子接触害虫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生长菌丝侵入虫体内,产生大量菌丝和分泌物,使害虫生病,约经4-5天后死亡。死亡的虫体白色僵硬,体表长满菌丝及白色粉状孢子。孢子可借风、昆虫等继续扩散,侵染其他害虫,对人和其它生物没有危害,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极小。主要防治桃蛀果蛾、刺蛾、卷叶蛾、天牛等害虫。例如防治桃蛀果蛾,可于越冬代幼虫出土始盛期和盛期,每667米2用白僵菌菌剂(每克含100亿孢子)2千克加48%乐斯本乳油0.15千克,对水75千克,在树盘周围地面喷洒,喷后覆草,其幼虫僵死率达85.6%,并能有效地压低下代虫源。

3.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预报系统

(1)把区域内的园林进行分片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派遣相关人员定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前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2)在大范围内建立病虫害的预警预报网络,可满足需要时资源的调配工作,也可使尚未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做好准备工作,及时挽回可能出现的损失。

(3)发现区域内病虫害的林木要及时根除和消毁,补种补栽林木,阻隔病虫害蔓延和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栗妍.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1):73-74,30.

[2]崔建军.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版,2010,(12):128.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3

论文摘要 探讨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水稻播种前床土消毒、田间药剂防治、科学选用农药、安全使用农药、适时综合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水稻是册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5,而水稻产量将近占粮食总产的1/2。发展水稻产业,对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对册享县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水稻的病虫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1水稻播种前床土消毒

根据册亨县地貌类型复杂,地势差异悬殊,结合实际,要引进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抗病的杂交水稻良种,如冈优527、冈优725等品种。统一采用旱育浅植秧,种子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催芽。床土平整,床土调酸和消毒能有效地抑制立枯病的发生,防止死苗;调酸方法是用硫磺150g/hm2,在播种前7d结合苗情施肥,整地时均匀拌入5~10cm2的中层土,并保持床土湿润。床土消毒可用敌克松加水均匀喷洒床面。

2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掌握发病初期防治。一般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丛发病率为10%~15%,及时用药防治。施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在孕穗期前用药1次;也可2次用药,在分蘖期末及孕穗初期各施1次。施药时应保持6~7cm田水,维持4~5d。药剂喷洒在稻株中下部,常用药剂主要有:5%井冈霉素1.5kg/hm2对水1125~1500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纹枯利乳剂2000倍液,15%粉锈宁1.5kg/hm2对水1125~1500kg。

3科学选用农药

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门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尽可能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药。具体来说,有以下4条原则:一是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白僵菌、霸天力二号、菜丰灵等;二是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保、卡克、除虫脲、灭幼脲、农梦特等;三是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克螨物、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四是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再选择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天王星、敌克松等。

4安全使用农药

农药使用要按照农药瓶上的说明书的规定,掌握好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次数等事项,不得盲目提高使用浓度,应遵守喷洒农药安全规程。在配药、喷药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二是严禁用手拌药,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果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三是配药和拌种时应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人、畜、禽误食中毒。四是使用手动喷雾器施药时应隔行喷。手动和机动药械均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五是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施用过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六是施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厍。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塘。盛过农药的包装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要洗净集中保管。七是施药人员也要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长裤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洗手、脸,并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h。使用背负式机动药械,要2人轮换操作,连续施药3~5d后应休息1d,患皮肤病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以及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暂停喷药。操作人员如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

5适时综合防治

人工机械捕杀,当害虫发生面积不大,不适于采用其他防治措施时,应当进行人工捕杀。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很多夜间活动的昆虫具有趋光性,可用各种诱虫灯进行诱杀害虫,如稻飞虱。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不在田块附近堆积病稻草。

参考文献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4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气候重点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由于抗性品种的表现因地而异,应用时需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同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充分发挥其抗性和丰产的综合性能。并注意品种的抗性变化,一旦抗性丧失,要及时更新品种。

2、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3、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4、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着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二、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对病虫的生长发育等进行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利用7~8月的高温对土壤深翻闷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广春菜结束后,进行高温闷棚。二是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三是机械阻隔。大棚覆盖不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产,还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产,可减少雨水的冲刷,减轻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伏缺问题。

三、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一种辅助手段,采取农业措施能基本达到防治目的,能不用药时尽可能不用;必须用药时应选用不产生公害且有一定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有残毒的农药;以满足防治效果最佳而残毒最小的原则,制定用药的时间、浓度及方法规范并严格按其执行,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天数不得少于规定的日期。

四、生物防治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5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②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③种子处理。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h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h,洗净后催芽。④药剂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富士1号1500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250~3000g/hm2。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二、水稻稻曲病。稻曲病是真菌病害。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措施: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三、水稻纹枯病

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气温20℃以上开始发病,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一般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和多雨天气,发病就重。

防治措施: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2、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毫升,或20%纹霉清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7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

四、水稻条纹叶枯病

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切断病毒的传播源。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传病之前。二是要远离麦田、蔬菜田、草荒田等虫源田,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寄生。③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要施好,不施分蘖肥,重施穗肥,水稻生育期注意使用锌、硼、锰等微肥或水稻敏感的元素,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④药剂防治。药剂浸种,提前预防;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稼药”;发现整田发病率在3%以下即要防治。药剂选择: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500~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000倍液浸种,或5%锐劲特种衣剂拌种;“送嫁药”可用10%吡虫啉300g/hm2+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g/hm2防治;大田用10%吡虫啉450~750g/hm2+3.95%病毒必克675g/hm2对水750kg/hm2进行普防。用药时间掌握在2、3代灰飞虱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适期防治。

五、稻纵卷叶螟(卷叶虫、白叶虫)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为水稻,偶见为害小麦、甘蔗和粟等。以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作成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内,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使水稻秕粒增加,导致减产,甚至无收。稻纵卷叶螟喜温暖、高湿,温度22~28℃,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于其发生。矮杆、阔叶、叶色嫩绿的品种,或灌水过深、施氮肥过迟,易引起水稻徒长与披叶,适于取食为害,通常发生严重。天敌对其数量的抑制,常有重要的作用。卵期以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寄生为主,寄生率可高达80%以上,幼虫期有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等多种寄生蜂。捕食性天敌中多种蜘蛛、步甲、隐翅虫等,都能控制其种群数量。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使水稻生长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迟熟。结合稻田管理,在幼虫孵化期间烤田,或在化蛹盛期灌水,均可减轻受害程度。

2、药剂防治。为了保护寄生蜂,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在3龄盛期施药,百丛有虫100头的田块为防治对象田。可用25%杀虫双水剂、纵卷清等防治。

六、稻飞虱

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比较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采取“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

2、生物防治。如减少甲胺磷等剧毒并对天敌有杀伤作用的农药,采用选择性药剂,调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6

摘要根据宁国市中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强化农业防治、注重物理防治、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搞好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中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稻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安徽宁国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以单季稻为主。中稻主要病虫害在整个生长期交替发生,长期以来农民重治轻防,生产严重受挫。分析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对实施水稻无公害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宁国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水稻是宁国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一季中稻为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偏重,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对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是“四虫三病”,即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其中,又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危害最大。

1.1虫害发生特点

对中稻危害较大的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及稻象甲在秧苗期及分蘖前期危害较重;在7~8月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以四(2)代及五(3)代对中稻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褐飞虱对水稻后期的危害尤为严重,重发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1.2病害发生特点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瘟是苗期的主要病害,中后期纹枯病普遍发生,穗颈瘟在老病区易感品种的扬花至灌浆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发生较重,白叶枯病在暴雨后的沿河地带时有发生。

2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各种病虫害在中稻整个生长期交替发生,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在防治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加强病虫测报[2],在各个时期确立重点病虫防治对象,选用复合防治指标进行总体防治,坚持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在允许的范围内减少药剂使用次数,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污染,实现无公害生产。

2.1强化农业防治

运用农业防治,既可减轻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3]。

2.1.1减少菌源,选择抗病品种。稻瘟病病草是翌年病害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应清理田间病草,以消灭菌源。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取决于上年遗留下来的菌源数量和水稻的抗性强弱,灌水整田时应打捞菌核、减少菌源。选择叶片挺立、株形紧凑的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的品种种植。

2.1.2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壮秧的抗病能力强,采用旱育秧能提高秧苗素质,促使移栽后早生快发,按照土地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栽插密度,使田间保持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传播繁殖的环境条件。

2.1.3加强肥水管理。要注意施足基肥,早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水稻前期不猛发,后期不徒长,不贪青倒伏,从而增强稻株的抗病虫能力;合理灌水,适时晒田,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分蘖期浅灌,中后期干湿交替,在分蘖盛期基本苗达到目标总茎数80%时重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2.2注重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即为物理防治。近年来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等物理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水稻上宜推广灯光诱杀害虫,特别是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减轻害虫危害、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方法有:①针对害虫的主要措施有:人工捕捉,采摘卵块,拔除枯心团,诱集或诱杀(目前大力推广的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等)。②针对病害防治的措施有:筛选种子,去除病粒,采用20%盐水或泥水浸种去除病粒,采用晒种减少病菌侵入。

2.3充分利用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其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农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发生有较长期抑制作用等优点。其主要措施有:一是以虫治虫。利用寄生蜂(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峰、稻虱缨小蜂、白足扁股小蜂、二化螟绒茧蜂、稻纵卷叶绒茧蜂等),利用农田蜘蛛(小黑蛛、日本长脚蛛、卷叶刺足蛛、拟环纹狼蛛、水狼蛛、三突花蛛等);二是以微生物治虫。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杀螟杆菌、杀虫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三是利用两栖动物治虫。如蛙类、蟾蜍等;四是以微生物治病。目前生产上应用井冈霉素治纹枯病。对害虫的各种天敌,要加强保护和利用,特别是中稻大田期较长,对害虫天敌的繁殖较有利。笔者认为,稻飞虱在中等至中等以下发生时,可利用田间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即可;当达中等以上发生时,加强田间监测,如果田间始终以小若较多、而大若很少时,仍可以田间天敌进行控制,如大若较多时,则应进行药治,从而以最少的药治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促进“绿色植保”的发展。

2.4搞好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能较快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4],在目前条件下,是其他防治措施难以完全取代的。但要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控害作用,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第一,要在防治适期施药,以少量药剂达到最佳效果。第二,选准对路药剂,如稻飞虱用噻嗪酮、吡虫啉、啶虫脒等长效药,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用具内吸性的锐劲特和杀虫单等,稻瘟病预防用丰登、防治用富士一号等,纹枯病用纹枯净等,特别是在后期稻飞虱发生较重地区,前中期应少用或不用三唑磷及其混配制剂。第三,把好施药技术,对水量要足,喷雾要均匀、透彻。第四,合理混用、轮用药剂,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2.4.1加强病虫监测。任何病虫都有一定的发生流行规律,但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内,其表现又有差异。因此,搞好病虫害监测,能对水稻病虫害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最佳防治适期内进行防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二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因其易突然大量迁入,若不加强监测,则会使防治陷于被动局面,特别是前期稻苗较小,大田面积较大,常不易引起重视,稍不注意,就会在苗期遭受飞虱的“冒穿”或稻纵卷叶螟的“梭白”而造成较大损失。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全面实施病虫防治的关键,在搞好主要病虫害调查的同时,密切注意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水稻品种的布局,具体分析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及发生趋势,及时病虫防治情报,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2.4.2根据测报结果,确立重点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一是秧苗期。针对秧田面积小、病虫害集中、易于防治的特点,主要防治稻蓟马、稻象甲,做好稻瘟和白叶枯病的苗期防治,培育无病壮秧,栽前施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施药次数。二是分蘖期要充分发挥水稻的补偿能力,适当放宽虫害的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三是中稻分蘖末期至穗期时。严密注视穗期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根据此时多病虫复合危害的特点,选用复合防治指标进行总体防治,以收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效果。宁国市此时主要以防治四(2)代和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穗颈瘟为重点,根据测报结果采取“压前控后”防治策略,降低虫口基数,统一集中进行药剂防治。

2.4.3正确选配农药和科学施用农药。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可选用乐斯本加消菌灵防治稻蓟马、稻象甲、苗稻瘟及白叶枯病。中后期防治飞虱及卷叶螟兼治纹枯病的药剂可选用锐劲特加噻嗪酮加井冈霉素,对局部稻瘟病发生田块另加三环唑防治穗颈瘟的发生。限制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按照稻田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施药,以防人畜中毒。

3参考文献

[1]任兰.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30.

[2]黄世文,王玲,黄雯雯,等.水稻重要病虫草害防治核心技术[j].中国稻米,2009(2):55-56.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7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黑毛(北方)、“瘟病”和“痧斑”(南方)等,是各类温室和大棚黄瓜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早上尤为明显,反面似水渍状烫伤,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角形黄褐色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但如连续遇到高温干燥天气,则霉层消失。该病菌为古巴假霜霉,是一种活体颗粒小的寄生真菌,冬春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源于秋露地瓜秧和其他茬口或邻近的大棚温室栽培的黄瓜病秧以及来自苗床的带病苗,病苗潜伏期3~5d,发病适宜温度16~22℃,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0%才大量产生孢子,且湿度越高产孢越多,叶面有水膜或露水持续3h以上,更便于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遇到阴雨雪天,温度下降,湿度加大,发病严重。该病菌发生过程中有“两怕”:一怕“干燥”,通常晴天上午放风,可以降低棚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叶片上不能形成水膜或水滴,不利于孢子囊萌发及侵入;二怕“干温”,棚温达45℃时不要通风,浇水后使其维持45℃达2h后再慢慢放风,使棚温降到25℃时再闭棚,可杀灭病菌,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综合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津研系列及农大12、农大14等品种对霜霉病有一定的抗性,可因地制宜选用;栽培无病苗,改进栽培技术。傍晚时,在发病初期,用45%的百菌清烟雾剂3kg/hm2,分成5份,放在棚前头(棚前湿度大,病菌集中,发病重,地势低,可挥发到后墙),从里往外依次排好,用香烟等暗火点燃,然后闭棚。发病前或刚发病时进行,隔7d再熏1次,连续熏3~5次,可控制病害发展。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傍晚用喷粉器喷撒5%的百菌清粉尘剂,或5%的加瑞农粉尘剂15kg/hm2,每7d喷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还可选用2~3种药剂混合喷雾,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混发时,可喷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玻铜・乙铝・锌(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霜霉病同白粉病混发时,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霜霉菌同炭疽病混发时,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易与霜霉病混淆。在生产中,这2种病也常常混发,给农户用药造成一定的误区。这种病主要侵染叶片和瓜条,偶然也可危害瓜蔓,幼苗期即可发病,危害叶片时,一般从低叶向上发展,叶反面呈水渍状多角形斑,但比霜霉病病斑小,危害大时,无黑色霉层,叶背面常可见病部有乳白色的粘液即细菌菌脓,早晨尤显,这种菌脓干燥后呈1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病斑,后期易干裂穿孔。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病温度范围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85%以上,大棚低温高湿有露水利于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h,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h,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当高温干燥条件下,可抑制该菌。

综合防治措施:选用耐病品种,如津研2号、中农9号、春光2号等。不从病瓜上留种。药剂可用50%Dt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8%科博500倍液,或20%绿乳铜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天达2116的8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或40万U青霉素钾盐对水稀释成5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8d喷1次,连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

三、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幼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败,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侵染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去瓜头。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植株枯死。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冬季及早期棚室气温低,特别遇到阴雨雪天气,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植株结霜,放风不及时,湿度大,叶片多水滴,病害危害重,如果棚室适宜寄主多年连茬,病株残体积累多,菌源充足,更加重危害。

综合防治措施:消除病残体,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叶,带出棚外埋掉,减少病源;生态防治,同黄瓜霜霉病可以兼治;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50%扑尔因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40%特立克800倍液,或40%百可得15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倍液,或10%的宝丽安6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25%的使百克乳油1200倍液喷雾防治。在苗期和花果期这2个阶段,交替使用以上杀菌剂,发病后适当加大用药量或复配使用。若遇连阴雨天,不宜喷雾,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5kg/hm2,或45%灰霉灵烟雾剂2.25kg/hm2,或10%灭克粉15kg/hm2喷粉,以上药剂兼治菌核病。

四、黄瓜褐斑病(疤斑病)

主要危害中上部叶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黄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病斑凹陷,叶正面有小突起,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或多边形,重者叶片干枯,变硬变脆。此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雨水飞溅传播,在高温(25~27℃)高湿(叶片上有露水)及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发病重。此病多发生在津春号品种上,温差大有利于发病。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街道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1.曲靖市概况

1.1地形

曲靖市地处珠江源头,滇东高原中部,地形呈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的山地,丘陵、盆地(坝子)河谷槽子相同分布,组成波浪起伏的高原地貌,大部分地区地势较平坦,高差不大,全市最高点在北部与宣威交界的黎山,海拔2678米,最低点在西北角德泽区热水乡,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1028米,市区最高点1913米(麒麟西路691台转播台),市海拔1881米(麒麟花园)。

1.2气候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61′―25°35′,东经103°50′-104°14′之间,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混合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和湿润,春暖风大干旱,秋季凉爽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962.4mm,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1℃,平均最高气温20.5℃,极端最高气温32.2℃。(1977年6月5日)平均最低气温9.4℃,极端最低为-14.1℃(1977年2月9日),全年日照总时间2008小时,平均初霜日11月11日,终霜日3月23日,无霜期240天,干季(11月-4月)降水量165.4ml,占年降水量的17%左右,雨季(5月-10月)降水量为797ml,占年降水量的82%,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日温度变化较大,早晚较低,中午较高,尤其是下霜天,日温差可达10℃以上,雨天气温较低。

1.3土壤

有棕攘、黄棕攘、红壤、水稻土、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沼泽土,草甸土等九大类,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是红壤土面积442.1万亩,占总面积的68%,紫色土53.4万亩,占8.23%,水稻土地52.1万亩,占8.02%。

2.城区主要行道树、灌木的主要病虫害调查

2.1城区主要行道树病虫害调查

2.2城区主要灌木病虫害调查

2.3城区草坪病虫害

3.问题分析

3.1行道树病虫害分析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防为立,精心管养,使植株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现早治理,采取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乔木生长,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特别注意用量及对环境的影响,要符合环保的要求标准。

3.1.1梧桐白粉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今年梧桐白粉病达到中等程度是因为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方法,再次就是用药不当。在雨季6-7月打地上害虫时加入50%多菌灵1000倍(随配随用)即可预防病害的发生,或减轻药害的程度,再次每一种药在大量使用之前必须先试验再普及用药,不以药的价格来定好坏,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应选用无污染的以及价格低廉的农药效果不佳再换其它药物,这样才多一些救治的机会,并且植物也不会产生抗药性。

3.1.2樟树虫害分析

因为打药人员不认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导致打药不均,出现漏打或打药不均的现象,故出现有些树满树叶都是螨虫,有的半边树叶翠绿,半边树叶发黄(因螨虫把叶绿素吸完)。

3.1.3紫薇病虫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广泛,紫薇是它的一个重要侵害对象,发病后常使紫薇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浸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后期,白粉病霉层会变为灰色,花受浸染,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紫薇白粉病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温度适合时越冬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大量分生抱子,并借助气流进行传播和浸染,病害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因天气炽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份又可能再度重发,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转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物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紫薇白粉病程度达到中等主要是因为没有提前预防。预防与梧桐白粉病相似。

紫薇线蚧是一种顽固性虫害,防治方法与技巧相当重要,掌握不好导致防治失败,第二次用同一种药防治效果就不佳(昆虫产生抗性),一般紫薇线蚧防治可用久击蚧800倍加上阿维菌素1500倍均匀喷雾,或蛛八蚧800倍液加阿准菌素800倍液,效果最佳。

3.2灌木病虫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3.2.1红花木虫害分析

虫害轻度是因为2004年大面积防治刚结束,故2005年虫害轻度。

3.2.2金叶女贞虫害分析

虫害轻度是因为2004年大面积防治刚结束,故2005年虫害轻度。

3.2.3海桐虫害分析及防治

蚜虫危害中度是因为没有预防好,早春和秋夏季容易发生,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因蚜虫体小柔弱,多种农药都有防除效果,但蚜虫多着生在心叶及叶背皮皱缩处,喷药不易周到,因此防治技术上要求周到细致,一般用铃蚜速灭加杰将1000倍液效果最佳。

3.2.4夏鹃病虫害分析及防治

炭疽病是因为夏鹃根部分在外,导致水肥不足,抵抗力降底,又因6-7月雨水多,湿度大,适于病菌繁殖,在雨水季节来临之前没有提前预防从而导致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菌灵800倍液喷雾都有较好效果。

夏鹃蚧壳虫与紫薇树上的线蚧一样防治方法,在此不多述。

3.3城区草坪病虫害分析

从表3可知,草坪的病虫害主要是:夏季易发生青虫虫害,及灰霉病、茎腐病、秋冬季易发生地下害虫蛴螬。

3.3.1草坪虫害分析

蛴螬俗称土蚕,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它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幼虫绝大多数在3-10cm表土层活动,能直接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枯死苗,如草坪、红花木、金叶女贞等的根部,成虫主要取食叶片,如金叶女贞、红花木等。防治方法:绿百事1000倍液灌根(慢浸法)或毒辛1000倍液(慢浸法)注:下午4:00以后灌根效果最佳,土址偏干,效果更佳。

3.3.2草坪茎腐病危害及防治

茎腐病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初期叶片失绿,继而叶片开始腐烂,最后成片死亡,此病多为细菌引起,防治首先可用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雾3-4次;其次草坪草要进行打孔,排水,再用细砂,腐叶土和腐熟的猪粪按1:1:1的比例充分拌匀,撒在草坪上,厚度达1厘米左右,再施一次尿素,对草坪草进行复壮,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发生腐烂的坪草慢慢恢复过来,重现生机。

3.3.3草坪灰霉病危害及其防治

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抱属半知菌类,丛梗抱目的灰葡萄孢,病部出现的灰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址中越冬,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原,温暖、潮湿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或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滴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在相对湿度90%左右,温度在18℃至25℃的条件下最容易导致灰霉病发生,氮肥过多,草坪草组织嫩弱,则发病重,草坪草过长,通风不良则易发病,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至5毫米,后扩大或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至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上为紫褐色长圆状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防治方法用灰霉快克1000倍液+粉粒杀7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

4.综合防治

4.1草坪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草坪草病虫害防治是街道管理中的难点之一,也是夏季养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绝不能以打药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而是应从平时的养护管理中以预防为主,加强防病虫意识,将防病虫工作贯穿于整个养护过程,培育出健康,健壮的草坪草,增强草坪草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时尽可能的消灭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浇水,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日常工作做起。

4.1.1浇水

浇水应该在草坪草最需要水的时候进行,以达到培养草坪草强大根系为目的,提高草坪草的抗病及抗干旱能力,过多的水肥反而会抑制草坪的根条生长,降低其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4.1.2修剪

修剪在草坪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降低高度,除去枯草层增加草坪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滋生,修剪时刀片要始终保持锋利状态,刀片锋利修剪伤口小,便于伤口迅速愈合,病菌浸染的机会少,剪草时一定要严格遵守“三分之一”原则,同时要对刀片进行消毒,防止病菌通过刀片传播病害。

4.1.3施肥

施用过多的肥料,容易导致草坪疯长,草坪草从旺盛生长到老化的节奏加快,降低草坪的抗性,容易促发病虫害的爆发。施肥应掌握适量、平衡,且应依季节变化调整施肥数量和肥料配比的原则,适当控肥,科学施肥及适当降低草坪的密度,是控制病害的有效手段。

4.1.4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防病最直接的办法,防病治病应以防为主重点要打好以下这几次药:

(1)封地药,在草坪草进行最后一次修剪后应打一次广谱性杀菌药,主要为了杀死即将要越冬的病原体,以减少来年的病害。

(2)返青药:草坪草返青后,容易感染病菌,应打一次广谱性杀菌药,以防止越冬成功的病菌对草坪草的浸染。

(3)病害初期药:五一节前后,温度急剧上升病菌开始繁殖,草坪草的防病工作进入了药物控制阶段,这一个阶段要对草坪进行定期打药,尤其是通风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更应早打多打。

(4)高温高湿期药:高温高湿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是防治病害的最关键时期,应主动打药,每修剪完一次就打一次药。在连续大雾的天气后全面打药,大雨过后也应立即打药,而且最好一次完成。

4.2街道绿化苗木虫害综合防治

经过长期防治实践,特别是长期使用化学防治实践,人们发现任何单一手段防治植物虫害都很难收到满意稳定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使用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就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和应用检疫,选择抗病品种(乡土树种),园林技术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各种防治手段才能使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农药的使用上要经常轮换用药混合用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5.问题讨论

曲靖市街道绿化植物为什么病虫害那么严重,其原因:

5.1人员安排

病虫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街道绿化是园林处的重点,又是曲靖市的面子工程,而且绿化面积又大又散,必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象这样发现病虫害再来治有点为迟过晚,而且用药不经试验就大面积应用,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延误最佳用药期,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5.2树种选择

多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易成活,植物抗性强。

5.3建管分离

建管分离给绿化养护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水平迅速提高,园林绿化已不再处于“见缝插针”“可有可无”的地位,它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担负着维持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空间生态价值的历史重任,随着建管一体化的实现,曲靖的绿化养护将会更上一个台阶,城市绿化将会更趋于合理、科学、生态。

5.4职工管理水平

好多职工没有忧患意识,都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爱岗敬业精神,工作马虎了事,懒散不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不要求上进,不钻研一些与业务有关的知识,发现问题不主动汇报,主动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管理水平提高很慢。

【参考文献】

[1]沈阳农学院主编.蔬菜昆虫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任玮,曹葵光.森林病虫害防治.昆明西南林学院成教学院,1998.

[3]孙吉雄主编.草坪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9

1病害

辽五味在生产中常见并且为害较重的有根腐病、叶枯病、白粉病及黑斑病。

1.1根庸病

根腐病在辽五味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年生均可受害,一般5月至8月均有发生。发病初期根部与地面交接处表皮变黑,进而腐烂、脱落,地上叶片萎蔫下垂,几天后植株死亡。

该病病菌以土传为主,5月初病害始发,6月初为盛发期。高温高湿、多雨年份发病重,植株长势弱、根茎部位机械损伤形成的伤口以及植株受冻、低洼易涝、黏重土壤等条件极易诱发该病发生。防治措施如下。(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不低洼积水的砂壤土或壤土。(2)栽植苗木时严格挑选,剔除病、伤苗木。生产园区发现死亡病株及时拔出,集中销毁,原穴消毒换土。(3)雨季经常检查田间,及时排涝积水。秋季上冻前根部培土30cm厚。(4)在萌动前或发病前浇灌或喷施50%多菌灵500~1000倍液,喷施35%立枯净900倍液。(5)发病后用97%恶霉灵1500~3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加天达参宝600倍液混合根际浇灌,间隔8~10d喷一次,连续用药2次。

1.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辽五味的叶片、果实和新梢。5月下旬始发,为害期持续7月末。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害。

发病初期病叶褪绿呈白色斑块,叶片表面有一层白粉,严重时白粉扩展到整个叶片,病叶卷缩、干枯脱落;幼果发病先是靠近穗轴逐渐向外扩展到整个果穗,病果出现萎蔫、脱落,在果梗和新梢上出现黑褐色斑。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密植,氮肥不宜过多,防止枝蔓徒长。(2)及时修剪,使枝蔓均匀分布在架面上,对剪掉的得病部位,及时掩埋或销毁。(3)发病前及发病初均可喷施78%科博500倍液或倍保1000倍液、斑绝1500倍液、12.5%腈菌唑200倍液,也可用10%世高3000倍液加75010百菌清600倍液加天达参宝600倍液混合施用,药剂应交替使用。

1.3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导致落果现象甚至植株死亡。该病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时期,高温多雨易侵染发病,此病菌可借助风、雨传播并多次侵染。

感病的叶片呈暗褐色的斑点,随病情加剧整个叶片感病,造成叶片变成暗褐色于枯脱落,果实萎缩,致使早期落果。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修剪、避免枝叶重叠而造成郁闭度过大。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理,以减少侵染源。(2)发病初期可用阿米西达1500倍液喷施,严重时用倍保1000倍液或斑绝1500倍液、贺青1000倍液加天达参宝600倍液混合喷施。发病前后均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发病期每隔7~10d喷一次。

1.4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落果、新梢枯死。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始发病,7~8月份雨季发病较重。病菌可借助风雨传播,高温高湿气象条件下易发病。

叶片发病先从叶尖及叶缘开始,叶表面有细小的黑小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病情发展,大多数病斑相互愈合呈不规则病斑,干燥时易脆裂,潮湿时病斑背面遍生黑色霉状物;果粒感病时,果面形成失绿小点,随着扩展病部向下凹陷变成褐色,严重时种子外露,造成落果;茎上病斑初为椭圆形、褐色,后上下伸展,严重时早枯。防治措施如下。(1)保持枝蔓间10~15cm间距,避免架面郁闭,及时清理病枝病叶。(2)发病初期,用阿西米达1500倍液喷施,发病较重时,用倍保1000倍液或斑绝1500倍液或贺青1000倍液加天达参宝600倍液混合喷施,或75010酉菌清600倍液,78010科博500~600倍液。

2虫害

辽五味园区常见虫害有多种,但在辽东地区危害最重的是黑绒金龟子和卷叶虫。

2.1黑绒金龟予

黑绒金龟子是以成虫早期为害辽五味,为害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成虫集中取食辽五味叶芽,将叶芽吃光,留下木质茎。防治措施如下。(1)春季成虫出蛰后几天内飞翔能力差,可人工捕杀。(2)虫口密度大,人工捕捉有困难时,可用200/0杀特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洒。(3)下午成虫出现前,将榆、杨、柳树发芽枝用40%乐果50倍液浸湿,插到成虫集中发生的地段,每平方米一枝进行诱杀。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篇10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6-0121-02

桑园是一个独特的、以多年生桑树为主体结构的、以优质高产桑叶产出为目的的农业生态系统,与所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一样,桑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也常受自然因素(如生态系统组成、气候变化、病虫害发生)和人为因素(如管理不当、过度掠夺)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使得桑园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破坏桑园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如何开展桑树病虫害的科学合理防治问题已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与应用问题。

1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鳞翅目害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

桑毛虫、桑螟、艾尺蠖、桑尺蠖、野蚕等主要鳞翅目害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这可能由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秋蚕收获结束后,农户对桑园病虫害的防治有所松懈;二是冬季气温逐年升高,害虫越冬死亡较少,存活基数高[1]。

1.2枝干病虫害呈上升趋势

由于养蚕周期较长,导致桑园郁闭,田间湿度大,病菌繁衍较快,种类增多,尤其桑膏药病、桑白蚧发病率超过10%。

1.3桑花叶型萎缩病局部上升

桑树病害多发,出现一些新情况,近2年绩溪县上庄、长安等乡镇相继发生桑花叶型萎缩病,发生较严重的桑园约有26.67hm2,株发生率达70%,桑叶减产60%以上。

1.4桑疫病发生较为普遍

桑疫病以缩叶型为主,约占80%,黑枯型也较常见,约占20%,发病重的春叶产量下降50%以上。

1.5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为增加收入,蚕农常在桑园内套种多种农作物或蔬菜,利于杂食性害虫遮蔽、取食、繁衍,从而使原为次要害虫的艾尺蠖、斜纹夜蛾等成为间作桑园的重要食叶害虫。此外,卷叶蛾、稀点白灯蛾等次要害虫在局部地区上升为主要害虫。

2桑树病虫的发生原因

2.1自然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显现等无规律性的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难以预见的影响,也增加了人类认识病虫害发生规律的难度;气候、土壤、桑园生态环境及周边作物布局也对桑园病虫的发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2人为因素

影响桑园病虫害发生的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苗木调运。桑苗桑籽的调运检疫工作因近年蚕茧市场而有所弱化,根结线虫病、萎缩病等检疫性病害在新蚕区蔓延;二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受养蚕收益的影响,蚕农对桑园的管理粗放,不施肥不除草,杂草丛生,为越冬害虫提供了有利的温床与寄生场所。有时为了追求桑叶产量偏施氮肥,导致桑树抵抗力严重下降,病虫害严重发生;三是采叶不当。晚秋采叶不当或过重不留叶,会导致树势减弱,树体受伤,枝干病害得以流行;四是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及时。桑树病虫害迫切性较差,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些病虫若错过防治关键期,再加以控制就较为困难;五是防治体系不健全。目前,桑树种植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形式进行,治虫防病的时间、技术、药剂等有所差异,造成防治失时、失效[2-3]。

3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目的与意义

桑树病原微生物和桑树害虫是桑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和植食性昆虫从寄主植物中取得能量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满足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从生物生存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如果它们的生存不足以造成作物的严重损失,即它们的种群和数量能保持在经济为害水平之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不是要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昆虫,而是要学会与这些生物的相处之道,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农业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等,经济有效地将它们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与这些有害生物相处之道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采取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必须坚持3个基本观点,即生态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观点,把握3个层次,即以单一防治对象为内容的综合防治;以桑树为主体的多种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以作物生态区域为基本单位的多种作物、多种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在制订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搞清当地桑树和主要作物田间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病虫害种类及数量,以明确主要防治对象和兼治对象以及保护利用的重要天敌类群;二是研究不同防治对象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对其发生消长的影响作用,与作物物候关系等生物学、生态学问题,以明确病虫害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和防治的有利时期;三是研究不同防治对象与寄主作物、天敌生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害虫种群密度与危害损失程度的关系,结合防治成本、作物产值等经济、社会因素,制订科学的经济阈值或防治指标;四是在对各种防治对象的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按照综合防治的策略原则,协调组建成系统防治措施;五是方案的实施采取试验、示范、检验、推广的程序,并对其反馈信息加以分析总结再行改进。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从桑园及农田生态系的总体观念出发,对桑树整个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进行通盘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抑制因素,协调地使用必要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副作用,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达到桑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桑、蚕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高产、优质、低成本、无污染、少公害。

开展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彻底改变病虫害防治的传统观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桑园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和自身调节能力,有效保证桑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蚕桑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优质、低成本、少公害。开展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必将为环境友好型蚕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4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抓住防治关键期,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确保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4]。

4.1农业防治

4.1.1加强检疫。按照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对桑苗、穗条等产品调运进行严格检疫,禁止带病虫的苗木等产品相互调运,这是防止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4.1.2加强栽培管理。通过改善桑园的环境因素,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是选育抗性较强的桑树品种,如湖桑、嘉陵20号;二是培育无病苗木,以无病菌、少虫的地块作育苗繁殖基地,防止通过种苗进行传播;三是培土翻耕,破坏病虫的栖息场所,使越冬的虫体暴露于土表,减少来年的虫口密度;四是科学栽植,合理管护,桑树栽植时要科学规划,使桑园通风透光良好,合理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促进桑树生长发育健壮,增强树势及抗病虫害的能力。

4.2物理防治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线、声波、电力及人力、器械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该法成本低,取材方便,不污染环境,简便易行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人工器械捕杀,手工摘除虫叶、捏死桑螟幼虫;二是食料诱杀,将杀虫剂添加到毒饵中诱杀蝼蛄、地老虎等;三是阻隔法,将树穴、蛀孔、裂缝等用石灰与黏土进行封口;四是温热法,用温水浸渍苗根一定时间,对部分桑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

4.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方式。目前,利用寄生蜂防治桑树鳞翅目害虫取得良好的效果。

4.4化学防治

4.4.1加大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力度。农业植保部门应加强对桑树病虫害的检测和预报,通过信息互通平台及时准确地病虫发生情况,对蚕农的防治工作进行指导。

4.4.2改革病虫害防治体系,开展联防联治。这是开展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组织保障,在组织和实施必要的化学防治工作时,要实行4个统一,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品种,统一配制浓度和用药量,统一喷药方法和质量进度。

4.4.3化学防治注意事项。化学防治仍然是目前病虫害防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应急能力表现出色,但如果应用不当,容易污染环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不利于生态环保。因此,化学防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症施药。根据不同药剂的防治对象,在认真侦查病虫种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施药防治;二是合理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以减少药害的发生,增加天敌的抑害能力;三是注意药剂的交替和混合使用,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但注意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四是施药方法要得当,施药时要均匀周到,以保证防治效果;五是根据天气情况巧用药,由于药效与多种气象因素如光照、温度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不适宜喷药的时候尽量不进行施药。

5参考文献

[1]赵芬,刘春隔.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9):1050.

[2]许伟超,何振水,胡坤文,等.浅议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及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2,3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