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十篇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十篇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5:48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统筹规划机制建设实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尝试

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保障,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农村文化是农民群体特有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模式,它发展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既贯穿于有形的日常器物、生活习惯、乡风民俗与典章制度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生活情趣、情感心理、处世哲学和人生追求里[1]。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简单,通常以血缘为纽带、围绕家庭或宗族组织构成,内部存在严格的宗法等级制度,依靠礼俗规范和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受到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社会紧密依附于土地存在,社区具明显的封闭性,农民对土地存有深刻的眷恋之情。这些特征投射在文化中,使传统农村文化具备显著的地缘性,围绕生产、重视耕种的基础性、乡土性和务实性,以及代代相传的稳定性。仁义思想、忠孝伦理和宁静勿动、安分守己、乐天知命的朴实观念牢牢占据农民的精神世界,影响其一生[2]。

然而,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农村的面貌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具体表现在人情关系趋向淡薄、邻里关系趋于陌生、宗族关系日益淡化、代际关系逐渐疏离、干群关系微妙变化等社会关系的转变上,表现在传统节日活动消亡、民间艺术生存空间萎缩、礼俗仪式简化、日常习俗现代化等风俗习惯的变迁上,还表现在农民家庭观、婚姻观、教育观、消费观、乡情观等价值观念的嬗变上。人们发现,过去相对静态、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社会正逐步走向消亡。村庄作为文化共同体的特征被不断削弱,农民丧失文化主体性,传统文化再生与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缺乏足够的内生动力,文化生态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3]。

浙江5500余万常住人口中,近半是农民。2013年,在农民人均收入连续第29年居全国省区首位的背景下,围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创新性地提出了在省内打造千家农村文化礼堂的新构想,并计划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对全省中心村的覆盖,最终使礼堂惠及省内五成以上的行政村、八成以上农村人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强化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全新举措,它由地方政府主导,依托农村现存旧宗祠、古书院、会堂、闲置校舍等设施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教育、学习阅读、娱乐健身等活动,从而达到改善民生、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截止2015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959个,“十三五”期间礼堂数量将增至10000个。

开展针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效益的评估研究,对浙江今后地方农村文化建设思路的拟定具有指导意义。课题组选取的样本S县,经济方面以橡胶、机电等传统行业为支柱,同时依靠山海资源发展养殖、旅游等产业,农村人口占比较高,现有农村文化礼堂55座。由于该县农村当前传统内生文化趋于凋敝落后、低俗活动有所复生的现状符合普遍意义上的转型期农村型态,其所属的t地区GDp总量也居浙江中游水平,调研结论应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效评估

课题组在2015年4~6月和2016年1~4月期间抽样走访了分布在S县7个乡镇街道的12个农村文化礼堂,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访谈等方式,搜集来自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及其他农民群众的相关意见。

(一)问卷调查反馈

调查发放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均较合理,具一定代表性。

农村文化礼堂认知调查。“您了解农村文化礼堂吗?”一题,表态为:“比较了解”占46%,“听说过,不太了解”占32%,“没听说过,不太了解”占22%。由于部分调查表在礼堂周边发放,实际被认知情况可能略低于数据,但总体礼堂在受调村落的认知度较高。

“您认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否必要?请说明原因。”一题,表态为:“必要”占65%,“不必要”占21%,“无所谓”占16%。答必要者多数认为礼堂建设“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传播了正能量”;答不必要者则多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将建设经费挪作他用更具效益,但同时也承认文化建设有益于农村焕发活力;答“无所谓”者多数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因在村时间短,参与村内活动热情不高。

农民文化生活调查。“您平时的文化生活包含以下哪些活动?(多选)”一题,反馈为:“看电视”90.1%,“上网”71.2%,“活动”63.8%,“健身活动”57.5%,“看电影”55.0%,“读书看报”48.1%,“看戏(文艺演出)”43.8%,“听广播”39.4%,“唱卡拉oK”27.5%,“宗教活动”23.1%,“其它”15.0%。礼堂的建成为村民日常观看电影演出、排练歌舞、读书看报及锻炼休闲提供了场所。

农村文化礼堂活动评价调查。“您是否参加过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如果是,您参加活动的频率是?”一题,反馈“每周一至数次”占11.9%,“每月一至三次”占24.8%,“每年数次”占43.1%,“几年一次”占20.2%。每月参与礼堂活动的受调者暂未过半,但部分村民已经养成了经常参加活动的习惯。

“您参与过农村文化礼堂的哪类活动吗?(多选)”一题,反馈的前五位依次为:“观看/参加演出”80.7%,“观看电影”66.1%,“参加健身活动”59.6%,“参与民俗文化活动”56.9%,“参观展览”37.6%。娱乐健身类活动最受欢迎,专业技能比赛、村民交流会议、“红榜”评选等活动的参与率相对不高。

“以下哪个表达符合您对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评价?”一题,反馈为:“满意”38.5%,“较满意”46.8%,“不太满意”10.1%,“不满意”4.6%,“很不满意”0%。满意度总体较高,达85.3%。选择“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活动内容、特定活动举办频率等方面。

(二)访谈反馈

多数受访者对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表示了欢迎和支持。比如tp镇XY村的叶某(女,52岁,农民)称自己是村排舞队的一员,参加活动打发了闲暇,还锻炼了身体。该村现有腰鼓、越剧、老人太极拳等文艺团体10多支,每周举行的“周末广场文艺”能吸引附近10余个村庄群众前往参与观看。Jt镇aK村的吴某(男,47岁,村干部)在介绍本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帮助解决资金缺口建成礼堂的经验后提到,村民对建成的礼堂很有归属感,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pBG镇QS村的陈某(男,59岁,个体户)表示,女儿因取得硕士学位上了村里的“励志廊”,感觉脸上有光,打算拿出奖金激励家中子弟好好学习。

部分受访者(主要是礼堂的管理者)也对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主要包括:

选址不均。受县域村镇自然分布的影响,以村为单位开展的文化礼堂建设也呈现密度不均的现象。如Za镇的YJa村与HC村两村相邻,建成的礼堂相距不过20米。从礼堂建设的初衷看,完全可以节约成本,整合资源,合并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农村文化综合体供两村村民共同使用。

经费不足。在已建成礼堂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庄强烈要求在本村建设礼堂,期盼以此为契机,一举改变村庄或是村办公场所面貌。然而,相对薄弱的县财政能力和有限的专项资金安排,导致了一些已建村村级财政赤字扩大、欲建村积极性一再受挫。同时,紧张的经费也会使礼堂各类活动的举办效果大打折扣。

管理人才短缺。乡镇文化干部大多身兼数职,管理精力难以到位,不能专心指导群众开展活动,间接也影响了农村内部文化人才的培养。此外,受“空村化”现象影响,村级文化管理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力不从心;且较少的补贴金使干事积极性受限,在其管辖下的图书室、活动室等设施时常闲置,未得到有效利用。

礼堂活动的参与主体较为单一。从过往活动的开展情况看,参与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其次是学生和儿童。青年一代较少踏足礼堂,对礼堂的设施与活动不甚关心。本应成为全村各代际间加强交流、活动同乐场所的文化礼堂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老人协会”。

综上所述,S县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在宣扬正确价值导向、保护宝贵民俗传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工作中也暴露出选址、经费、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需要主管部门加以重视,尽快解决。

三、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

(一)着眼全局,抓好规划指导

打造农村文化礼堂,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从全局高度出发,整合资源,合理规划。首先,要因势利导,出台和不断调整一套适应市情、区情、县情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申报指南,明确软硬件申报条件,细化验收考核时间进度,在确保挑选出条件最成熟的中心村先行建设文化场馆的同时,引导有潜力建设礼堂的行政村向标准看齐。其次,要避免对基层文化设施的重复建设,以防加重财政和基层的负担。要在深刻领会《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意见》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区域乡镇街道辖下的各个行政村进行调查摸底,将文化礼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文化广场、文化俱乐部等项目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二)注重结合,抓好特色打造

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挖掘特色,做好三个结合,努力实现礼堂的“一村一色”、“一堂一品”:一是使礼堂的建设与传承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在农村传统文化没落的当下,要使农村文化礼堂承担起传统祠堂、庙堂、礼堂的功能,使其为农村历史的还原、文化的复兴提供平台。二是使礼堂的建设与当地特色文化紧密结合。要调动社区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使礼堂成为传承和发扬民间习俗、民族语言、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的摇篮。三是使礼堂的建设与乡村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农村文化礼堂在展示历史文化、演绎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独到优势,运用这种优势能帮助解决当前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化高、地方特色不足的问题,实现文化发展对经济的反哺。

(三)突出作用,抓好活动策划

为达到提升农民群众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培育共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目的,农村文化礼堂应大力开展以下三类活动:一是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类活动。礼堂活动是把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融入农民群众生活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契机。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价值观,塑造“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态势,使核心价值观不仅上墙,而且入心。二是开展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礼仪类活动。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了优秀的传统美德与完整的礼仪规范。要在礼堂经常性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潜移默化地营造崇礼尚德的社会风气,改变当前农村存在的礼仪淡薄、戾气飞扬的状况。三是开展大众参与有益身心的文娱类活动。文化机构和文艺团体要积极策划组织题材新颖、制作精良、内容精彩、雅俗共赏的演出活动,并在内容、剧目的选择上尽可能多地听取群众意见。

(四)放眼长远,抓好机制建设

要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保障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建立和完善多种联动机制。政村联动、村企联动、村际联动等多种联动机制的构建,能有效促进区域内外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的灵活共享。政村联动,是指发动各有关单位,在专业领域内给予各农村文化礼堂帮助和扶持。村企联动,是指通过活动冠名、“榜上留名”等方式,激发企业参与礼堂建设积极性,促成企业惠民服务进礼堂。村际联动,是指常态性地开展不同礼堂间“文化走亲”式的交流活动,缓解因文体队伍有限不能很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问题。

农民是农村文化的生产者、建设者和受惠者,是文化礼堂的主人。政府应设法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通过专家指导、骨干带教、外派培训等方式,缔造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并给予队伍充分的信任支持,使其积极投身礼堂管理建设。

建立和完善资金筹措机制。按照“分级负担,以奖代补、社会共筹”的原则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的筹措。市(区、县)级政府层面,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建设等专项资金的统筹分配工作,完善农村文化礼堂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向验收合格礼堂拨付款项。乡镇政府层面,应细化考核制度,敦促村委会责任人优先保障礼堂经费的落实到位。村集体层面,可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自筹部分建设资金。此外,还可以建立激励制度,推动企业对联系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打好督查考核的组合拳。比如实施礼堂建设领导小组督查文化礼堂建设制度,要求各乡镇街道定期总结礼堂建设进展、上报发现问题、接受小组办公室抽查。又如将文化礼堂建设成果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内容,挂钩优秀等级的评定;派遣驻村文化员,监督和反馈礼堂设施使用和活动开展情况等。

参考文献:

[1]徐之顺.城乡文化:基于文化认同的和谐共生[J].江苏社会科学,2016(02):102-107.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文化礼堂;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加快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导致我国宁静的村庄逐渐的喧嚣起来,迷失了农民们的精神,为了能够提高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要积极的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积极的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农村文化礼堂的的主要功能

(一)实现文化传承功能的优化发展

农村文化礼堂本身的功能十分重要,其更是实现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农村文化礼堂能够不断的展示出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记录我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从而促使文化礼堂逐渐的成为见证我国村庄发现变化的文化课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礼仪活动让农民们不断的净化心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积极的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实现学习教育功能的优化发展

为了能够提高农村文化礼堂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积极的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应的乡土教材,并且通过微型课堂以及文艺演出等农民们比较喜欢的形式将相应的思想教育和形式政策加以宣传,并且还能够积极的宣传相应的法律知识,不断的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

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认识不足

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依然十分的落后,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礼堂建设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甚至认为文化礼堂的建设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劳民伤财。必须要做好经济建设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效益和政绩,从而导致我国一部分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无法得到落实。

(二)资金缺乏

农村文化礼堂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于村自筹以及上级补助,上级补助主要就是以奖代补的方式,所以导致实际补助费用比较低,对于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来讲远远不够,无法解决礼堂建设的基本需求。大部分资金还需要村自筹以及社会上的赞助,从而导致一些村干部并不会重视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所以,现有的政策远远无法调动我国农村礼堂建设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途椒椒

(一)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

农村文化礼堂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充分的发挥出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村民的献计献策,将村民思想和智慧融入进去,才能够让文化礼堂具有自身的特色,增强村民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才能够保障文化礼堂建设的活力。

(二)构建长效的运行体系

必须要明确管理运行的基本要求,应该突出教育引导功能,在节日的时候应该开展相应的活动,比如重阳敬老、成人仪式等利益活动,并且结合自身的特色举办独具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集中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必须要积极的应用文化礼堂的平台进行政策以及思想理论的宣传。必须要强化活动内容的建设工作,积极的开展各种活动,比如道德教化、礼仪培养以及主题展览等活动,促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教育活动中进行文化的熏陶,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精神生活质量。

(三)搭建综合的指导平台

必须要成立完善的指导机构,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指导中心的作用十分重要,其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和协调农村文化礼堂内活动的开展,积极的统筹文化资源的配送,并且进行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必须要建立联系结对制度,结合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制度,进而从人力、资金以及信息等多方面加以支持和指导,保障其具有地区特色,逐渐的形成品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

(四)实施科学的考评机制

应该构建常态督查通报机制,农村文化礼堂领导小组应该联合对文化礼堂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工作。必须要构建群众参与评价机制,充分的发挥出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每年的文化礼堂工作计划应该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另外,还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队伍建设、管理要求以及特色工作等诸多方面对文化礼堂进行综合考评,并且积极的展示文化礼堂运行管理示范村以及优秀管理人员的评比工作,对于农村文化礼堂运行优秀的村给予奖励,实现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

农村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才能够不断的丰富农村的精神生活,实现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最终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蒋旭俊.浅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3):11-12.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3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的意义和内在要求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县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也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民间民俗文化的主要阵地。

文化礼堂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礼堂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改进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文化礼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面对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的冲击,要坚守主流意识形态,以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礼堂是打造群众精神家园的阵地保障。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凝聚并温暖人心的心灵港湾、社会正能量的集散地,通过“三贴近”的人文展示和文化活动,为老百姓打造精神家园。

(一)坚持内容为先。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着力建设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

(二)坚持资源整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乡村为主、农民共建共享;整合农村现有各类文化设施,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上下互动,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的农村文化综合体。

(三)坚持分类推进。在建设进程上,条件好的地方要一步到位;条件尚不具备的可分步实施。在建设形式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形式推进;在建设标准上统一达标验收,做到建一个、成一个。

(四)坚持彰显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着力在文化礼堂的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力争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

二、农村文化礼堂的的主要功能

(一)实现文化传承功能的优化发展。要建立健全展陈展示的更新,以及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文体娱乐等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展出村庄优秀传统文化、先贤事迹、建设成就、好人能人事迹等,让文化礼堂成为见证村庄成长发展的文化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礼仪活动,让村民在参与活动和仪式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铭刻记忆,使文化礼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神殿堂。

(二)要实现学习教育功能的优化发展。要打造农村文化礼堂良好的学习环境,组建师资队伍,编写乡土教材,定制形势政策、道德民俗、种养技术、法律法规、养生保健等课目,并通过微型党课、图板展览、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群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法律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的阵地。

(三)实现交流服务功能的优化发展。要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组织开展各类民主议事、交流服务活动,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交流议事馆、便民服务厅。要建立民主议事制度,小到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大到全村重要事项或村民重大利益,如村庄规划、公共建设等,都可在文化礼堂里进行公开讨论、研究决定。要设立便民点,提供审批登记代办、服务项目代收、农医保办理等免费便民服务,使文化礼堂成为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要开展志愿服务进礼堂活动,发动各类义工和文化人才的力量,成立文化礼堂志愿服务团,提供文体辅导、家电维修、技能培训、医疗问诊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新昌推出的“部门服务进礼堂”、“阳光文化进礼堂”等活动颇受欢。

三、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一是配足配强管理工作队伍。各行政村要明确一名村干部分工负责文化礼堂工作,村党支部书记牵头负责本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必须配备懂文化、会管理、热心公益事业的管理人员,负责文化礼堂活动开展、文化讲堂课程安排及其他文化阵地的日常管理服务,并公布管理人员信息。二是培育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各村建立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文化礼堂各项活动或管理。发挥村老年协会、民间调解组织、文艺骨干等各类组织及人员在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各村要有形势政策宣讲员,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和热点问题引导;建立不同形式的业余文艺团队,经常性组织开展活动。三是落实管理运行经费保障。要确保文化礼堂管理运行经费的落实,保障文化礼堂日常管理运行和活动的开展;将文化礼堂管理运行经费纳入文化建设奖励补助办法。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结合文化礼堂、文化讲堂、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展示场所的不同功能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各类管理制度,方便各类群众参与。文化礼堂各功能室保持日常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要建立动态的工作档案,对文化礼堂管理运行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记录。

(二)构建长效的运行体系。一是明确管理运行要求。要突出教育引导功能,组织策划常态化活动。开展春节祈福迎新、重阳敬老、儿童开蒙、成人仪式等礼仪活动,举办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集中性的文化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讲堂阵地,广泛开展思想理论、形势政策等宣讲和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活动。二是强化活动内容建设。要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功能,精心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主题展览、公益培训、礼仪活动、形势政策教育、社科讲堂、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影视放映、先进评选等各项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教育活动中接受文明洗礼和文化熏陶。三是构建支撑保障体系。坚持资源整合,形成活动内容联动配送机制。文化馆要配送文化艺术培训和展览等服务项目;图书馆要配送大讲堂;电影公司要配送电影,并负责影视娱乐阵地的影片配送;文明办要配送道德讲堂,并指导开展文化礼仪活动和各类先进模范评选活动;文联组织开展文艺惠民活动时重点向文化礼堂建设村倾斜,活动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农村文化礼堂留守儿童艺术参与体验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每一个文化礼堂,就是一座精神家园,为实现农村文化生活的可持续开展,镇政府、村委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通过抓好管理队伍、文体队伍、志愿队伍三支队伍,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管好用好。根据村委的这一管理制度,我们学校也相应地给留守儿童艺术类活动制定了符合孩子天性的活动类型,推动实现各类活动“有计划、重参与、有收获”。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鼓励、吸引更多的农村孩子参与群众艺术活动,得到一个接触艺术的机会,让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给自己一个表演的舞台。

1抓好管理队伍,实现留守儿童艺术活动“有计划”

1.1学校艺术授课实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排课,开齐开足各类课程。音、体、美等课都备了专职教师,按新课程标准认真开课。给孩子所有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校根据每类学生的特长,开设了古筝、口风琴、合唱、书法、朗诵、田径等兴趣小组,定时开展各类活动。

1.2留守儿童登记全

我校每年根据市教育局普教科的要求,对班级内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再根据不同的村落进行分组,确定各村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的人数。每一组都有相应的“结对家长”,登记学生的具体信息、家庭情况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何种兴趣小组,以便进行特长分类。

1.3留守儿童活动多

村点留守儿童之家,每组都有一个志愿者团队负责活动。志愿者组长根据村点留守儿童信息,参照村文化礼堂的活动进程,对本学期的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安排,制定出符合留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活动计划。

1.4留守儿童活动时间足

每周六上午8:30-10:30开展定好的各类活动。活动开展有计划、有记录、并适时上传到公众微信平台。活动结束后,负责当次活动的志愿者教师填写活动记录,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都撰写活动心得,分享活动带来的乐趣。

2抓好文体队伍,实现留守儿童艺术活动“重参与”

村文化礼堂本身就有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农村文体团队,支撑文化礼堂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定期进行排练,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还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文化体育场地等。

2.1留守儿童参与体验

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交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而村文化礼堂活动则给了一个孩子很好的体验机会。如栗金村文化礼堂,有:特色腰鼓队、老年书画队、太极拳队、工艺制作队等活动队伍,平时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部分节目还获得过大奖。这些特色的活动队伍都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艺术教育好榜样,通过观摩、参与,留守儿童们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提高了孩子的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学生收获的经验是满满的。

2.2人文主题艺术学习

新课标中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

马剑镇长久以来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文情怀,他们有意无意地寻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里曾拥有“富甲六郡”的藏书楼,曾有过哺育士子的摇篮怡颜楼、九岭山房、听雪斋、南屏山馆,斯楼虽圮,余馨犹存。留守儿童在这类活动中,真正变成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表演者、成为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休闲、倡导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抓好志愿队伍,实现文化礼堂“有收获”

留守志愿者队伍,以无偿服务为宗旨,以志愿参与为原则,走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服务工作。我镇五个村点的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均为市红会登记在册的正式会员,有着丰富的服务经验,在六一、中秋、元旦等节日先后开展多次大型活动。每次活动,都由基本几部分组成:开始的热身活动、游戏环节、自我展示、心理辅导、阅读时光等。热身环节为志愿者与留守儿童间的互相介绍、相互问好为主;游戏环节为根据每次的主题活动参与不同的游戏或活动;自我展示为每个孩子最喜欢的环节,大胆地表现自我;心理辅导针对需要开导的孩子进行的个别辅导活动;阅读时光是在春泥书屋进行。

留守儿童们在村文化礼堂开展活动一年来,变化多多,惊喜连连。参加过多次活动的孩子面对镜头不再胆怯,而能展开灿烂的笑容。元旦来临之际,志愿者们带来了城里的小朋友,和我们的留守儿童一起表演的很多节目。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的展示,孩子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范儿。元旦文艺活动时长114分钟的节目传到了土豆网上,远在外地工作的父母通过网络看到了自己孩子表演的节目,心里充满了感激。

在乡村文化礼堂中活动,留守儿童们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及艺术感知与欣赏、表现欲创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乡村文化礼堂――孩子们学习感知艺术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石坚钢.诸暨古镇――马剑[m].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

[2]张丰.从问题到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5

中学生学习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中学生个人素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的人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农村中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农村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礼仪的学习渗透进去,使得农村中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农村中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即使中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农村中学生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礼仪就是素质的前沿,拥有礼仪的文明,那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农村中学生。那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学习礼仪,使得每个农村中学生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草坪。试想假如农村中学生在学习到英语知识的时候弄够学习好礼仪,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二、现农村中学生礼仪现状分析

我们的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认识,与此相关地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是他们需要有学习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下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以及面对成长中的不解,使得农村中学生缺少了学习礼仪的机会,这种缺少,对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将来进入社会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这是一位农村中学生周记中留下的简短而不简单的句子,形象的概括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是总理写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关注农村中学生教育,推行“将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渗透的精品教育”,让每一个农村中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体验学习礼仪的喜悦,追求最大发展,把每个农村中学生都培育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人的本质不时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下,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农村中学生也不例外。因为今天的农村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一员,也就是说今天的农村中学生必然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农村中学生不断提高未来的适应能力呢?无疑,在学校中学生英语教育中开展礼仪教育渗透是最直接、相对简单、行之有效的办法。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表。个人的礼仪修养是一个人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张最好的名片。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是“礼仪之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但是由于学校教育过分重视了智商,却忽视了德育,使部分青年人的精神匮乏。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校更注重于学生的英语成绩高低,无暇顾及学生的礼仪教育。由于家庭和学校等诸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中学生中的礼仪修养普遍不高,不少农村中学生与陌生人交往不时面红耳赤、手脚无措、语无伦次,就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高谈阔论。这样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则这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势必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的发挥。农村中学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以种道德修养,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礼仪教育时非常适宜的。但是对于礼仪教育,它并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它还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师生一起活动,让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堂活动中认识礼仪,感悟礼仪,运用礼仪。经过英语课堂教育反复的学习和训练,农村中学生修养明显提高,学生不仅在学校对老师彬彬有礼,学生见到客人、老师主动问好,回家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协助家长做家务,离开家时主动向父母告别,月假不回家主动电话通知家长,让家长放心。许多家长都说:“孩子在学校不仅念了书,懂得英语还学会了做人”。

三、如何在课堂实施教学

英国哲学家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接替老一辈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平常的交际场合,都需要讲究礼仪,做文明交往的使者。语言礼仪是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是发话人为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达到其目的的一种标记性言语行为规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礼仪原则,采取相应的礼仪策略,维持正常有效的社会交往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就课堂英语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然会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英语课堂这种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来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用语,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而且这种示范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际交际中的礼仪意识。因此,教师需要考虑自身言语行为的礼仪性和得体性,在教学交际过程中,采取适宜的礼仪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对熟悉的学生可直呼其名以示师生之间亲密平等的关系。在对学生不够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对学生泛称为boys和girls。对学生适宜得体的称谓,不但向学生传达了教师的尊重和好感,还从主观和客观上起到了维护他们积极面子的作用。

四、课后怎样巩固

在英语中教导农村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除了可以直接使用英语来说外,在平常人际交往中,教导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礼仪。

(一)例如熟知与人交往,谈吐方面的礼仪常规运用。

1、尊称(敬称):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2、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时说“谢谢”。

(二)熟知与人交往,使用体态语言的礼仪常规的运用。如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1、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2、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3、握手: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礼贺或鼓励时的礼节。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兴趣

在重视综合素质的社会大环境下,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品德教育基础的思想政治课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由于这门课程本身的过于刻板教条的特点,因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知度并不十分高,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几乎为零,在一些随机采访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之所以学习思想政治课,主要也是学校的课程要求和为了应付考试。就学生本身而言,对于这门课程没有什么兴趣可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学科本身的内容设置,还是学校主抓数学语文等主流学科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是因为什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品德教育也是社会的必然需求。想要改变品德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我们必须审视和总结在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面临的问题

1.被动学习

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一直给人的感觉是过于严肃和刻板,课程内容也多以讲大道理为主,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会被动地,机械化地学习所谓的知识要点和考试内容。并没有真正领会课本中所表示的含义,单纯为了考试而学,忽略了开设这门课程真正的目的和宗旨。

2.缺乏能动性

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在实践作业和动手能力上都会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对于这门课程,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就会降低很多,甚至会没有。以至于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门课没有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以上是从客观和主管两方面,阐述了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培养兴趣不是一个口号,应该落实到行动当中去。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激发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兴趣的技巧

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育的生动性和人格化的理念,阻碍了一部分高位人才的出现。大多数人只注重结果而严重忽略了探求真理的过程,加速了人格的矮化。很显然,固守着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将很难适应不断更新换代的知识格局和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因而,若想让思想政治课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首先就要改变观念和思想。

1.变知识教育为能力教育

在教育体制改革日益变化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单纯的书本教育,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学习。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摒弃以往教师教授,学生强行技艺和背诵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转化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课堂也变得多样化起来。下面举一个具体的实例。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了解到礼仪的内涵和美,教师没有采用传统讲述的教学模式,而是组织班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排演了小型的礼仪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演出。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观众,看着学生排演的各种礼仪情景剧。在所有的情景剧演完之后,教师进行了综合点评,并通过投票选出了在剧本和表演上都比较出众的小组进行表扬。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到礼仪的美丽,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要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2.适当地给予鼓励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应该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认可,给予小小的鼓励。例如,在人教版《老师伴我成长》一课的学习中,课堂上教师就采取了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讲课,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走下讲台,从一个听课者的角度,感受学生的想法,并对于学生的讲课给予一定的鼓励。师生双方在角色互换的游戏中,不仅对于课本内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在此游戏中,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恩情,领会了课本所传递的真正意思。

3.改进传统教材,使之贴近生活

有人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源于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本太过于呆板和教条,学生对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源于教材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如果教材可以更加生活化,更好地贴近我们的生活,例如,在人教版《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的学习中,不是去背诵法律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和小实验来告诉我们法律带给我们哪些便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保障。这样相对生活的语言也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和接受,自然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4.加入课堂讨论,在辩证中求进步

教育的主体是人,可以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主导着整个学习的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才能开拓自己的大脑,扩散自己的思路,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消费者权益》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一方扮演商家,一方扮演消费者,通过实际的辩论来体验双方的感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应尽的义务和拥有的权益。

综上所述,要想激发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兴趣,首先要看到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适合的措施,加以完善和修正。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技巧,才能让学生真正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和热情,才能让思想政治这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更富有人性化,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喜欢这门学科。使之成为理性基础上的具有感性色彩的学科,让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基础德育教育最具有广泛意义的学术工具,让刻板的政治理论变得更加生活化、人性化,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并且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远离农村到城市外出打工而遗留在家中给爷爷奶奶带的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从小没有感受到爸妈的关怀和爱护,其他的长辈、亲戚也没有用心管教他们,本来处于敏感期的他们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期如此,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话可能会得幽闭症,对自己的父母心生怨念,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这些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下面是笔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首先应该加强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首先,农村地区学校应该设置相关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并且安排专职教师负责讲解专业的文明礼仪基础知识,并且认真落实规范的礼仪训练。同时,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优秀家长、教师以及文明礼仪专家开展文明礼仪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认识文明礼仪教育。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比如进社区进行宣传实践、作文比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小品展览、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略文明礼仪的风采,这样也有利于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趣味性。其次,学校应该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学生建立一份专门的档案,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结对帮扶政策,安排教师专门帮扶某几名留守儿童,定期和他们交流、沟通,并且上门家访,帮助他们切实解决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困难,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情绪,多给予他们一些关怀和爱护,细心、耐心地指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其次,学校应该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文化氛围,在学校走廊上比较醒目的地方贴一些《列宁和卫兵》《程门立雪》《黄香温席》以及《孔融让梨》等故事,这样可以让留守儿童从小耳濡目染,懂得说话客气、尊老爱幼。

二、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很少陪伴在他们身边,很容易缺少母爱、父爱,学校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定期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实际生活情况汇报给学生家长,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帮助教师解决学生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生父母对自己的担忧,仍然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父母对留守儿童缺失的爱护,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效果。为此,学校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组织教师一起“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的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在农村村组以及留守儿童的家里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会”以及“文明礼仪大讲堂”等。每个星期,教师都应该到留守儿童家里1-2次面对面给学生讲解一些文明礼仪知识,了解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并且向家中其他长辈提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应该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定期评选出优秀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向其他学生家长讲解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了解自己和优秀家长培养孩子的差距,鼓励更多家长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地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相关的文明礼仪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而且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做好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爱,这样也更有利于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效果。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8

一、礼贤镇全镇劳动力就业情况

礼贤镇有行政村45个,共计劳动力23769人。

1.礼贤镇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23769人)

(1)农村劳动力性别。截至2015年6月12日,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全镇共计有劳动力23769人,其中男性为12893人,占54.24%,比女性稍多,女性为10876人。

(2)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16~29岁的有7595人,占31.95%;30~39岁的有5583人,占23.49%;40~49岁的有6303人,占26.52%;50~59岁的有4288人,占18.04%。劳动主力还是以青年和中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劳动力数量基本递减。40~49岁年龄段的人数超过了30~39岁的年龄段的人数,这一阶段的农村劳动力上有老下有小,就业压力较大。

(3)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1904人,占50.50%;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学历的为7259人,占30.54%;大专学历的有3092人,占13.01%;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为1478人,占6.22%。总体来说,农村劳动力主要还是以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为主,占了一半,随着学历升高,所占比例逐渐递减,呈金字塔形。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稍低,亟待提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4)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13073人已就业,占全镇劳动力的55.00%,10696人未就业,占45.00%(其中无业的有8550人,占35.97%)。

数据显示,就业人数还是占到了五成以上,考虑到失业人员中包含了务农的村民,总体来说,村民对于机场占地拆迁的态度趋于理性,就业心态还是较为端正的。

(5)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在已就业的13073个劳动力中,单位招用的有10209人,占78.09%;自由职业1545人,占11.82%;自主创业686人,占5.25%;社区管理员367人,占2.81%;村两委任职266人,占2.03%。

从数据上看,除去村内就业的职位,自主创业的人数在一般就业的渠道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垫底的,这说明自主创业的就业方式仍是少数人选择的方式。

在8550个无业劳动力中,有就业需求的有2538人,占无业劳动力的29.68%,没有就业需求的有6012人,占无业劳动力的70.32%。

三、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劳动力文化相对偏低,没有技能,整体素质较差,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城市文化都有一定的困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由于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制约,他们一次次求职失败,在他们心中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创伤,致使他们找工作的信心不足。不是没有就业机会,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抓住与把握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2.就业意愿不高

村民大多过惯了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生活,稍有约束,就感觉不自在。加上近两年村里90%以上的土地已经流转,每年有流转土地的收入,大多村民希望找到“钱不用太多、活儿少、离家近”的工作。

3.创业人数少

创业需要本金、人脉和客户,更需要独到的眼光,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创业人数较少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镇里主街开设店铺的困难一是店铺数量趋于饱和;二是需要资金;三是瞄准受众来进行自身产品和服务定位,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四是距离村里有些距离,照顾老人、孩子以及中午蓄水等事务不便,而村民也大多习惯自由无拘束的生活,特别是女性,更是肩负着更多料理家务的责任。在创业方面,区团委向广大有意愿创业的青年人推行YBC青年创业计划,为有志青年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不过受制于机场地区的限控措施,除了农业之外,礼贤镇可选的创业项目较少,这也是一个客观的限制因素。

4.企业数量少

礼贤镇的工商业本就受到机场限控措施多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根本没有发展和新增的可能。

(1)商业方面。礼贤镇的主要街道―礼贤大街、大礼路上只有能够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小饭店、小卖店、五金、童装、文具店、熟食店等,基本都是私人开设。

(2)工业方面。各企业的体量和效益也正在萎缩,绝大部分企业都已停工、停产,等待拆迁政策补偿,何况大多企业是沥青防水卷材、喷漆、钢结构焊接等待清出的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VoC污染排放企业。京花印刷、宇阳泽丽防水、奥克兰防水卷等材面临外迁,华丰印染厂已倒闭4年,立高防水卷材厂因为资金链断裂和面临清退已停工3年,厂内只有库管和看门人员。而像同仁经贸这样为同仁堂生产、供应药物塑料铝箔包装、中药丸塑料球壳等耗材、本不愁销路的企业,也因为机床预热的成本和时间问题,必须24小时不间断生产,需要眼力、体力都较好的年轻人值夜班,也存在招工招不上来的问题,导致机床开启不足,影响产量和收入。这就造成企业想招人,但招不到,劳动力想就业,却没有合适职位的矛盾。

另外,由于京津翼一体化协同发展,还有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礼贤镇域内的立高、宇阳泽丽防水卷材厂、奥克兰防水卷材厂、华丰印染厂、蓝天开思班、京花印刷等排放废水废气的污染企业既属于需要疏解的产业,但同时也是吸纳本镇劳动力的本地企业。礼贤镇的工商业底子本就薄弱,再加上机场征地建设,在机场建成前的这三年时间内,镇内的产业发展处在困难时期。

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和思想引导工作,提高求职者的市场就业意识,转变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求职者的择业观,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就业形势和各项优惠政策,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就业观念

转变劳动力错误的就业观念,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工作的自信心,扭转求职者不符合实际的择业要求,进而提高就业率。

(1)发动各村就业指导员利用村内的广播、宣传栏、微信、QQ群来宣传就业政策。通过宣传活动,使农村劳动力了解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招聘单位进行就业岗位补贴等政策的宣传,让他们了解招用农村劳动力后区里对其的补贴奖励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农村劳动力。

(2)针对农村劳动力“工资低不去、工作累不去、离家远不去”这一难点问题,推出“职业指导进村,就业岗位进门”这一指导方式,充分发挥村级就业指导员的作用,将职业指导课堂设在老百姓家门口,职业指导不再是以往“你听我讲”的形式,而是与村民互动的形式,在“聊天”中让村民了解当前大兴区的促进就业政策,帮助转变“三不去”的择业观念。

(3)引导乡镇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招收本地农民工,努力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对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企业,各级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

(4)礼贤镇每年都组织各村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农民观念素质提升”课程的教授。邀请专家、农村致富能手等对村民进行培训、开办讲座,有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水平。

2.加强技能培训

利用礼贤实训分基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开展叉车、道路养护、绿化、保洁、库管、电工等的培训,这些基础科目的培训,一来是为机场建成后的岗位进行铺垫,二来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岗位,在兼顾村民文化技能素质的同时,也为他们目前的就业提供最基本的技能培训。例如近年来,通过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易拉罐裱画培训班,让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做易拉罐裱画,学会一门手艺,在培养农民业余爱好和艺术情操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创收。

3.推出入岗、在岗、稳岗“一条龙”职业指导

针对大兴区农村劳动力的特点,我们创新性推出入岗、在岗、稳岗“一条龙”职业指导方法,即“一条龙”指导服务。

在未上岗时,与培训学校联手进行岗前指导;在上岗后与企业联手,进行在岗指导,预防人员回流;与个人联手,在其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稳岗跟踪指导。这样的指导服务,企业不仅节约了用人成本,而且求职者也不至于屡屡跳槽,进而使职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指导后就业成功率大幅提高,面对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型产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指导培训体系建设已见成效。

4.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进行创业指导

对于部分自愿创业的农村劳动力,需审核是否具备开办和管理企业的能力、资金基础、所创办的企业是否有社会需求等因素,然后对他们进行创业指导。帮助创业者利用国家的再就业优惠政策,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也可利用弹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9

一、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

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以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必将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各种方式推动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1、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延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艺术深植于中国大地,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沉淀,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宝藏,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中又不断创新,形成了许多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乡土文艺。各类文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传播着中华文化的文脉。一部好的作品,一段动人的故事,以及一种贴心的民俗除了其本体的感染力、技艺的娴熟性,文化内涵上也总是贴近民众接地气,让人深刻体会到文化渊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风俗,引导人们向往信仰之美、心灵之美、崇高之美,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对于维系民族精神、弘扬优良品德、传播主流价值体系,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2、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所在。乡村振兴不仅在“形”,更应在“魂”。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乡村发展与文化艺术建立了更为紧密而积极的互动关系。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路径,同时为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发展提供了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文化认同、共筑“美丽乡愁”的战略基础,更是加速乡村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3、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精神动力。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提升乡村主体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认知能力,可以促动他们从被动的参与乡村建设到主动的投入乡村振兴,由此产生积极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将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有效路径

从世界上一些乡村发展富有特色的经典案例来看,英国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传统文化,建成了世界上最美的乡村;德国的施雷勃田园被誉为童话世界;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已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大型国际基地。借鉴这些国家乡村发展的经验,因地制宜、特色化、艺术化是我国当前乡村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升级版“三下乡”,精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推进智力下乡,助力乡村谋篇布局。乡村文化振兴,统筹规划是关键。必须立足大文化概念,以本土文化为基础,以更高的视野和长远发展战略做好布局。目前,一些乡村文化项目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缺乏规划、缺乏整体推进的现象,如盲目的打造花海、无端建造洋项目、重复建设风情区等。因此,急需文化艺术专业人士参与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把握好大格局、大方向,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地推动乡村文化品牌的打造,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使命,上下结合,梳理乡村的文脉和文化基因,关注和把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推进作品下乡,挖掘内涵创特色。乡村文化振兴要强调个性、强调特色。要尊重村庄的历史、尊重当地的资源环境、尊重村民的发展愿望和需求,还要关注乡村的未来和设计的可持续性。就目前农村的文化团队而言,他们无法完成作品的创作、品牌的打造,需要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完善后进行植入。如通过输入表演性作品(如文艺展演、民艺展示)充实乡村文化舞台,美术与设计人才去从事村庄美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项目(包括景观)的打造,从而形成民俗风情与产业特色突出、个性语言鲜明的乡村文化。

3、推进人才下乡,提升内生动力,形成长效机制。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建立更多的平台,让各方力量联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建设的合力。推进文化艺术人才下乡,有效发挥各专业的特长和优势,多渠道着力推进文化建设。文艺的生命之源是创新,广阔的乡村大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通过实践,为艺术家开阔视野与思维提供无限可能性;通过实践,也可以发挥村民自主性,激发源动力,从而提升乡村振兴主体持续的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关注村民的需求与亮点的展示,挖掘特色项目,培养专业人才,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与载体,从而建立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

(二)拓宽与完善文化艺术下乡的有效路径,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整体谋划,多种路径全面推进文化艺术下乡,繁荣乡村文化艺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文艺团体、艺术机构、高等院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推进文化艺术下乡;利用乡村艺术舞台、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送电影下乡等平台全力推动文化艺术下乡、志愿者下乡、大学生艺术实践,帮助农民全面提升文化艺术素养。通过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文化惠民活动,立足乡村文明,挖掘乡村文化潜力,培育良好的乡风文明,繁荣乡村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下乡的形式可以是项目合作、配合乡村文化活动、定点长期对接等方式开展。

农村文化礼堂存在的问题篇10

一批和西安事变有关的珍贵文献2013年3月20日在纽约拍卖,其中两件署名的信函和文件以百万美元的价格拍出。

本次拍卖会上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拍品是张学良1937年1月所写的“告别信”,以85万美元成交。张学良在信中表示“宁可自尽也不愿受辱”,叮嘱家人“愿张氏子孙为国为家,同日本不共戴天之仇,愿世世勿忘”。信尾向宋子文等人交代了张家财产的分配。

目前还不清楚买家的具体身份。此前有媒体称,已有多家中国的博物馆与邦瀚斯拍卖公司接触,试图回购。但拍卖仍如期进行。(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美国家档案馆实习生偷卖165份档案

美国国家档案馆一名实习生麦克塔格利用工作之便,偷走馆内收藏的165份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文件,并将它们放在电子拍卖网站eBay上出售。

《洛杉矶时报》报道说,遭窃文件包括南北战争时期有关军队装备情况的一些电报、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死亡公告等文献。现年40岁的麦克塔格拥有历史和信息管理双硕士学位,去年夏天通过纽约州立大学教授的推荐进入国家档案馆实习。实习期间,麦克塔格负责为即将到来的美国内战150周年纪念日准备和整理档案。作为实习生,他不必像志愿者和访问学者那样接受安全检查,他正是利用这一机会窃取了那些档案。(摘自新华网)

磁县档案局向社会各界征集制约档案工作发展意见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磁县档案局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不折不扣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日前,磁县档案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局馆工作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档案员、前来查档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了征集意见表,请社会各界对当前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制约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障碍等提出宝贵意见,对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意见将进行关注和讨论,目前意见正在分析梳理中。(磁县档案局)

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抓村级档案数字化提升利用率

桃城区档案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1+n”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档案查阅方式,在邓庄镇北苏闸村开展村级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了农村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区档案局把村极档案扫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上门进行档案业务指导,积极为北苏闸村联系、提供数字化扫描加工服务。北苏闸村健全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兼职档案人员,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和查询效率,使该村室藏档案在土地征用、农村宅基地、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迟庆菊)

鹿泉市档案馆积极开展照片档案征集活动

为了更好地保存鹿泉历史资料,丰富档案馆馆藏,发挥照片档案以史育人、鉴往知来的作用,近日鹿泉市档案馆向各乡镇、各单位下发了《鹿泉市档案馆关于征集照片档案的通知》,并在鹿泉电视台、鹿泉视窗等新闻媒体上刊登、播放征集照片档案的公告,广泛征集散存在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手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照片。这次征集活动采取捐赠、征购、寄存、复制四种形式,征集范围和内容包括:领导活动照片、重要会议照片、重大活动及重大项目照片、重大事件照片、城镇及农村历史照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照片、著名人物照片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鹿泉市档案馆)

唐山市丰润区档案局开展《道德堂》网上修身活动

近日,丰润区档案局在全局开展了《道德堂》网上修身活动。由领导带头,在单位每台电脑上下载了《道德堂》,经过精忠报国、博大人格、巡礼箴言、生发善心四关修身,通过国学经典、名贤言集、君子礼义等心灵沐浴,使每名工作人员获得吉祥祝福的同时,懂得守信明礼,报国尽孝,提升博大人格,净化德行。

(唐山市丰润区档案局李德艳)

王秀杰(半坡先生)向家乡丰宁县国家档案馆捐赠重要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