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04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4-02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小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体验学习乐趣,并养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教育方式。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接受信息方式的多元化,现有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不能适应变化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产生影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形成了不利的因素。

1.小学体育教育方法的现状

1.1体育教育不适应学生的需求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朝向多元化、科学化和终身体育教育方面发展,教育教学方法也是向着科内、外一体;内容结构多样化和娱乐化、健身化、兴趣化并存而努力。但,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是不能适应学生的多元需求。表现在:①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体育教育内容相脱节。②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呆板,不具有趣味性、娱乐性。

1.2教育方式稍显单一,不能适应多元需要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接受的信息源比较广,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因而,其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追求新、奇、异、动,要求体育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有身体的活动,身心的愉悦。因此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顺应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小学生的要求,改变教育方式单纯的灌输式,由单一教学向多元教学方法转变,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3教育理念滞后,脱节实际教学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不仅是小学生活动的课程,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44.3%,其中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29%左右”;在城市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的,也不过67.9%。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还处于一种被挤占的地位。其次,在城市和农村的体育教育教学,还保留在体育课即学生活动课的状态,既不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也不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更不谈及体育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关于体育方面的专业能力。

2.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2.1体育游戏教学

体育游戏教学不是要把体育课变成游戏课,而是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育。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在于:①体育游戏的教育性。体育游戏的目的在于使严肃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够在和谐、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进行,运用不同的活动,在游戏中贯彻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而且从事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潜移默化中贯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方针;②体育游戏的健身性。小学生对于新奇的活动总是怀有好奇心的,也总是勇于尝试新的新鲜事物。体育游戏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身心,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素质,提高活动能力;③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发展越生动和曲折,越能够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2.2激励教育

小学阶段,小学生模仿力强、活泼好动、但主管判断能力有限,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可以实行激励式的教育方法。激励教育是通过正向引导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育方法。激励教育的实施要求具有以下的几个条件:①设置合理的目标。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对事物的关注不能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注意力和关注力都短暂而多变。小学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实行激励教育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力多变的状况;②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并不是给予金钱而是相应的能够提升小学生荣誉感的实物,如对体育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笑脸纸贴、动漫贴花等奖励。其次,物质激励要有度,并且和精神激励相结合;③激励要在一定的实效内进行,不能适时而返。对于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学生热心助人、有团结能力、帮助能力的小学生应及时的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而不能再课后予以奖励。

2.3兴趣培养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的儿童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学生活泼好动,对外部事物反映强烈,对什么都抱有兴趣,但这种兴趣却缺乏长时间的持久性。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①诱导吸引。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很少能够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对于体育活动的认识也是起伏不定的,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关注特性,采用适当的诱导和吸引方法,调动小学生对某一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加深和强化,促使其兴趣的不断加深;②榜样激励。小学生在少年阶段对于偶像和超过其能力范围之外的任务抱有崇拜的心理。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教师额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点,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多讲解体育的故事,让学生从崇拜偶像中树立自我的理想和形成自己的体育兴趣;③兴趣的培养,还要求教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中要予以学生尊重,多给予鼓励和激励。使更多的学感受到学习的欢乐,进而增强其兴趣的感受度,增强其兴趣,达到兴趣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宝全.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赤峰学院学报,2012.01

[2]李实盼,林富凛.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3]钱宏俊.体育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4]高枫.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探析[J].体育教育,2012.03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2

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大力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它的理论依据是遵循人的一般认识规律,还必须遵循人体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技能形成规律。因此,体育教育是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特点,激发调动学生各运动器官和积极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受诸多因素制约,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和掌握实际技能、技术的练习方法两类。前者主要通过课堂传授、座谈讨论、指定阅读有关书籍来进行,这与其它科目有共同之处。这里主要就掌握实际技能技术练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体育教师的基本技能

1、教师的语言表达

教学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关系,教师上课时使用的语言需要在课前备课时精心设计,选择那些简练、明确、教育性强和富于形象化、逻辑性的语言进行讲解,上课时教师讲话应做到清晰、亲切、富有感染力。有经验的教师,善于以正常的、恰到好处的声调面对众多学生,不能用粗俗和不健康的语言对待学生,不能用提高嗓音来压学生,要努力给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保持安静,并专心致志地听讲或练习。

2、教师的指挥口令

由于体育课与其他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同,学生除了听觉和视觉感受器官参加活动外,主要是运动器官进入活动指挥借助于清晰的口令、简短的语言以及手势来进行的,因此,口令在体育教学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要素,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巧。

(1)口令。口令是带有教师命令、威信和意志的信息,要使学生做到有令即行。口令要求清脆、果断、响亮有力。口令一般分为预令和动令两部分,预令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或使学生准备做某项操练,预令要喊得清楚、明显、响亮、拖长,预令发出后要有短暂停息。动令是下达行动的命令,必须喊得响亮、短促、有力。

(2)手势。在体育课上,教师除了运用术语、口令指挥学生外,还可利用手势来组织和调动学生的练习,加强信息强度。手势一般用在集合、整队、分队、并队、两臂间隔、左右散开、加快节奏、讲解等方面,手势与口令配合起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教师眼睛的运用

俗话说“眼能传神”,体育教师的眼睛对学生能起到命令、鼓励、责备、信任的作用。体育教师的眼神要根据课的实际进程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对上课认真、成绩优良的学生要通过眼神来肯定和表现,对信心不足、畏畏缩缩的学生要用鼓励督促的眼神,对宜于兴奋者要压抑,对违反纪律或作有危险性练习者给予警告的眼神。

4、教师的讲解与示范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基本途径。

(1)讲解。讲解是教师在教学时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所做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及做法,以指导学生掌握技能、技术和战术的方法,讲解不仅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通过思维建立概念,同时还有启发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实验中从讲的时间、形式和讲的内容来说,可分为“全班讲解”、“小组讲解”、“个别讲解”三种。讲解时应做到“集中讲要精,个别讲要透”,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运用术语,措辞准确,主动形象,讲练相结合,以练为主,讲究实效,力求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用来增加学生实际活动的时间。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讲解的质量。

(2)示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是指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示范一遍,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象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以加速掌握技术技能的过程。示范动作的过程应该先是整个动作,然后是分解个别动作,最后再作整个动作。

5、保护帮助与安全教育措施

学生在学习动作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若干缺点和错误,教师发现之后,应及时地加以纠正。这些缺点错误会增加教学的困难,形成不正确的活动技能和影响成绩的提高,甚至会造成伤害事故,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错误,促使学生缩短掌握技术过程。

二、常用的几种教学法

教学方法和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相互联系配合的,所以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着的教师与学生一定的活动方式的构成体。

1、完整与分解相结合法

教学方法对教材有依存性,选择教法应充分考虑体育学科的特点,对那些动作比较简单或者动作虽然比较复杂、但若分成几个部分显然会破坏动作结构的教材,通常采用完整教学法,例如双手原地投篮。在完整法教学中,由于教材动作结构复杂而一时难于掌握时,可以采用突出重点的方法,先强调主要部分,再转向细节部分,先要求动作的方向、路线等要素,以后再要求幅度、节奏等要素,并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在教学中两种教学法要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即运用分解教学法时要积极制造条件力争完整地掌握动作,在以完整教学法为主的练习中,也可以针对动作的某些环节进行分解练习,重点改进技术。

2、重复训练法

反复练习是体育教学中掌握和巩固动作技能的基本环节,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动作技能。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不同阶段要求、学生水平和项目特点来确定每次课重复的次数、距离、重量、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以及重复练习的具体要求。

例如排球传垫练习的教学要求:合理的身体姿势和手型;身体移动和步法运用;正确处理身体与球的位置;力量使用,对球控制和应付的能力。这种传垫球练习可以先要求动作正确,再要求连续次数,也可以在基本掌握了传球技术时要求连续次数,以便争取在多次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完善传垫球技术。

3、分组、合组的运用

分组、合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的变换,是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为了适应教学上的要求而采用不同条件的分组,可按技术高低划分,也可按技术高低混合分组,还可按身体高低或体力强弱分组。总之,分组的运用有其目的性,要适应教学的要求。

4、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弱势群体身心健康因材施教

1前言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淡薄,体育技能较差,以及身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较低等使其明显处于弱势状态,给正常完成体育学习任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不良影响。新时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中学体育教育对弱势学生群体给于了更多的关注,中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多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原因,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致力于中学体育教学的建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

所谓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是指在体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因为肢体、心理、生理或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教学或课外活动的学生群体。目前,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重视并加强对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多年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在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自身认识和看法。

2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成因分析

研究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学,首先要明确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原因。

2.1心理原因。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来自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2.2生理原因。有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的过于弱势,生理原因不可忽视。

2.3环境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家庭中父母离异,或者意外横祸等,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心胸狭窄,行为孤僻等,都不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团队协作和竞赛。

2.4缺乏积极的体育参与个性。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类型多样,而且每个个体也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方面,中学体育弱势群体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认识也不足。另一方面,中学体育老师一般只照顾到大部分同学,安排的课程和活动相对比较固定和死板,因而体育弱势群体往往只是被动地参加老师安排好的体育活动,这种大班教学使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更不利于促进他们的体育学习。如果不能从他们自身的优势出发,就无法扬长避短,更不能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3中学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对策

目前,在我国中学教育中,伤、残、病者在总学生人数中占据5.5%,体弱者占13.6%。近年来,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类型较多,要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群体,探讨不同的体育教学实践方法。弱势群体的几种自然表现主要有:①心理缺陷型;②身体肥胖、瘦弱型;③体弱多病型;④先天疾病型。

3.1针对心理缺陷类型的弱势学生。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过分的表现出厌恶、反感、懒散的情绪,针对这类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理论上认知体育课,正确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明白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另一方面,多为学生播放一些宣传体育的视频或教育片。同时,针对懒散、自卑、怯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运用赏识的手段来有效激励学生,对这些有心理缺陷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并努力创造大胆参与的机会。

3.2针对身体肥胖、瘦弱型的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选择性教学,即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身心更加有益的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

3.3针对体弱多病型的学生。首先,注重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体弱多病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很多体育项目即使感兴趣,也不能参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加交流,积极引导,切不可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其次,体育学部分是一个户外团队协作的学习模式,体弱多病的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往往会被孤立,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让这些弱势学生的好朋友带领他们去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避免他们被学生大众所孤立。同时,针对体弱多病的学生,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中,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这些学生的运动量,循序渐进。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4

一、幽默及体育教学幽默的分类

幽默解释为“引人发笑或感觉情趣的能力”。《牛津英语词典》对幽默作出这样的解释:“行为、谈吐、文章中足以使人逗乐、发笑或消遣的特点,欣赏和表达这些特点的能力”。现在有人综合以上的特点,认为幽默从主体上看是一种能力、品质;从表现形式看是让人发笑,滑稽有趣;从幽默的技巧方式上看,有修辞、喜剧艺术表现等。总之,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幽默定义。在课堂教学中,幽默具有良好的效果。体育教学幽默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诙谐的、出乎意料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体育教学幽默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语言幽默和非语言幽默两种。语言幽默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用比喻、夸张、婉转、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笑话、故事、歇后语、打油诗、故事、快板等形式进行表达的教学幽默。语言幽默根据幽默客体对主体的态度关系又可分为肯定性幽默、纯幽默和否定性幽默。非语言幽默是指教师利用手势、躯体、表情等非语言的表达方法来实现的幽默,又可分为动作幽默和表情幽默。如在课堂上,某一学生练习时,经过多次纠正仍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时教师夸张地模仿学生错误的动作,表现出滑稽的形态,让学生看到后哗然大笑,同时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错误动作的过程,这就是典型的非语言幽默中的动作幽默。

二、体育教学幽默的理论基础

2.1生理学基础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明显的分工。左半球侧重理性的逻辑思维功能,右半球侧重直觉的形象思维功能,而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是充分发挥人的大脑潜能的基础。传统教育从内容到方法多偏重于理性的、逻辑的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训练。幽默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在课堂恰当时做个妙趣横生的动作,使大家哗然一笑之后学到知识。教学幽默引入了情感因素,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以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充分发挥。

2.2心理学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由认知操作心理系统和情意动力心理系统的协调活动而构成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样需要这两个系统的共同参与。情感是情意系统的核心要素,它能启动整个情意系统的活动,对学生认识操作活动具有增益或耗减作用。而且,情感还具有心理上的享受功能,幽默所长生的快乐能满足身心的需要,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和自身健康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从学生对体育的接受心理来看,幽默所引发的愉快心理不仅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驱除疲劳感、保持并不断刺激旺盛的练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来自视觉、听觉、本位感觉的信息,得到一个生动逼真的形象,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发展,可以对动作感念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体育棵的教学质量。

三、体育教学幽默的功能

3.1活跃课堂气氛功能

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有人认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国外有的学者也认为,幽默能打破沉闷的局面,缓解紧张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所谓课堂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在愉快的情境中的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心,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练习活动,动作轻松自如,并能更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动作,练习时乐而不疲。而在过分紧张沉闷的情境中,学生则容易感到压抑,练习时动作拘束,勉强参与运动,而且容易使学生厌烦、不经心甚至反感。好的课堂气氛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幽默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性,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是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更好地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有经验的教师都看中教学幽默的这一作用。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快乐体育教学方法

快乐体育教学是基于学生情感,给予学生情感体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获得快乐、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实现体育知识的巩固以及体育技能的熟练运用,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日本引入我国[1]。现阶段在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都开始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并获取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注重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能够推进学生个性发展。快乐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使学生内在潜能能够得以激发,有助于其个性化发展。第三,能够建立师生和谐关系。学生与教师在快乐体育教学中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利于二者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第四,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2]。快乐体育教学的运用中,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实现知识的巩固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意识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高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对策

2.1实现快乐体育思想的激发

快乐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品德修养[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快乐体育思想的渗透、激发,强调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以及思想的良好转换。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怠于参加体育活动等消极行为和消极情绪,运用体育活动实现对学生快乐思想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精神。

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开展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并请学生出谋划策,尊重学生建议,使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实现对学生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的培养。学生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积极思想的激发,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2营造快乐的体育教学氛围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时,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快乐的体育教学氛围。因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创建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消除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排斥感。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学生不同的体育特长,并着重培养,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尽可能的采取激励评价方式,通过分层次教学的结合运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体育素养的提升。从而,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感。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及兴趣设置教学内容,如学生十分喜爱游戏,则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体育教育游戏。从而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产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2.3采用快乐的体育教学方法

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体育运动也多为几种简单动作的重复锻炼,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因而,教师应采用快乐的体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高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体育赛事视频。学生对体育赛事十分感兴趣,十分容易受到视频中紧张的赛事过程、激动人心的赛事实况受到影响,从而对体育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视频中所运用体育技术进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获得问题发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能力的有效提升。

3结论

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并将其积极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快乐体育思想的渗透、快乐体育教学氛围的营造、快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从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获得教学效果的提升,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罗永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2):105-111

[2]杜放,郑洪才,罗彭,马文卿.“建构主义”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解读[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2):63-65

[3]王蕾.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3):37-39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途径体育教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体育教育中的教书人,意义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专门合格人才。

一、体育教育中“教学”的方法

体育教育中教书育人的方法多样,应根据体育的特点,把握体育教学规律,寓育人于教学之中,使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收到实效。

1.析理疏导法

析理疏导法是根据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进行情感交流,采用讲解、报告、个别谈心和座谈讨论等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正误、得失、利害对比,或总结经验教训,或各抒己见,启发疏导,使学生受到感化教育的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鉴别力,能疏通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某些障碍,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学生喜爱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上,不能只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如:队列教学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诚实、勇敢的品质;投掷教学能强化课堂的组织纪律,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诚实、勇敢的品质;支撑跳跃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等等。

2.典型榜样法

典型榜样法是指以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学有榜样、有目标,易于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好学上进的愿望和行为,在不断鼓舞中坚持下去,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精神。然后以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激发学生为祖国而锻炼的爱国热忱。在体操课教学中,单、双杠、跳马等一些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存在着畏惧的心理。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完成技术动作。同时挑选动作技术掌握快的学生做榜样。由于学生间年龄和能力相仿,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进取的精神。

3.竞赛评比法

竞赛评比法是指通过竞赛、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中学生朝气蓬勃,要求进步,好胜心强,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力争上游,个个当先进的好风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4.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以肯定否定,用以巩固和发扬好的思想行为,抑制和改正不良思想行为的教育方法。通过表扬或批评,使学生分清是非、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或羞耻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在达标教学时,对各项运动指标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达标意义认识不够明确,做动作不认真甚至逃避达标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明确达标意义。

二、体育教育中“教学”的基本途径

1.建立和执行课堂常规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指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规定的应当遵守的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防止运动损伤,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懂礼貌等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措施,如果忽视课堂常规的建立和严格执行,不仅有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和风气。

2.紧密结合教材特点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并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如教授体育目的、任务;体育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和方法等内容时,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以及献身现代化建设思想等的教育。

游戏教材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结合游戏特点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集体荣誉,爱护公共财产,自觉遵守纪律以及顽强,果断,机智,诚实,勇于进取等良好思想品质和作风。

3.组织教法得当

严密、适当的教法,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教法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思想观点,以及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可结合队列整齐,遵守纪律,不计较场地器材的优劣相互体谅的品质教育;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

三、体育教育中“教学”的注意事项

1.要与启发诱导、耐心疏导相结合

体育教育中的严格要求,主要是对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态度和行动,组织纪律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一丝不苟,但又严得合理,严得可行,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既要从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学生努力可以达到,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或有不良行为时,应给予启发疏导,分析利弊、得失和危害,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同时指出原因,要求改正,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促使其努力自学达到要求。

2.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体育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工作的实事求是。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的差异,以及出现问题的性质,危害和主客观因素等等。因此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又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顺利,进步快,易有自满情绪;对这类学生既要鼓励,又要防止骄傲。对另一类遇到困难和失败易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的学生,则应多肯定进步,少提缺点。

3.教师要以身作

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面貌,意志作风等,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于人。

总之,体育教育中的教书育人,除运用上述各种教法外,还运用其他一些教法,如:演绎法、归纳法、发现法,以及等程序教学法等。随着体育教学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还将总结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既要不断学习,也应努力创新,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洪科等.《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沈阳体育学报.1996.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情感环境体育兴趣方法

1.引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为主,直观性非常强,但受外界影响较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使得学习流于机械、被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能沟通,反而形成了情感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分析。

2.体育课堂注重情感教学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如何实施情感诱导,我认为:首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这是良好的情感基础,也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次教师应热情参与体育活动。

2.1尊重和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要考虑到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运动负荷要适当等;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队形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控制等;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的表杨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和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自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2.2教师热情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着装打扮,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的对待每一节体育课,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

3.激发兴趣愿学、乐学

3.1比喻联想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喻联想,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些动作可以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强调说明动作规格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好奇之感,在领会动作重点之下愉快的进行尝试练习。如:将体操的团身前滚翻整体动作比作一个“球”滚动,抱膝、缩头紧团身、翻滚就是球滚动,用以强调动作的流畅性。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克服了动作难点。

3.2运用电教

通过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学生付出了较大的体力,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一、二个韵律舞蹈,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疲劳、恢复心率,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为下次练习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愿学乐学的气氛。

4.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

4.1激趣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首先要把教材简易化,使学生觉得不难易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后再逐步深化,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使他们爱上体育课。

4.2启发法

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

4.3创新法

要想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照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有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小结

体育情感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锻炼能力,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具体的表现。根据教学实际,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总的教学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就能使每节体育课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季浏、殷恒婵、颜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杜2010.7.

[2]《发展心理学》夏崇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

[3]《体育教学艺术》王新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7.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8

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了教学模式。通过新型的方式来教育初中生,从而让初中生可以更加快乐的成长。但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知识都不感兴趣,而且很多体育教师会认为体育课堂只要学生好好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不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情况,这种教学理念存在明显的问题。所以在现阶段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就逐渐开始重视初中生的体育教学,在教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其实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会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长处,而且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适当的增减体育锻炼的难度,给予初中生极大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充满自信心,才会更加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在进行学习排球发球技巧的过程中,这个体育运动考验的就是学生自身的臂力情况,所以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部分,给不同部分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对于臂力好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在1分钟之内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对于一些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降低要求,这些学生只要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初中生得到锻炼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运动兴趣。

2.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情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初中生都不愿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多完成一些体育运动。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接力赛跑的活动,将6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然后几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接力赛跑主要是一个学生跑一段路程之后将手里面的接力棒递给另一位学生,然后这个学生继续奔跑。通过这个活动,就可以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2]。因为在社会中,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的都是一些可以合作的团队,所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都可以走出自己的世界,在日后可以更好的发展。

3.在体育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是在健康的身体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可以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体育比赛,通过比赛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可以养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只有让初中生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才能让其在未来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9

现在不少的初中生都存在着自卑的心理,总认为“我不行的”、“我做不好”、“他比我强”。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优点和擅长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生跑步比较好,有的学生弹跳力比较好,有的学生技巧领悟力好,有的学生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改变学生自卑的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难度或者是降低难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排球发球技巧时,考虑到有的学生臂力好一些,有的学生臂力弱一些,笔者规定了不同的要求,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1分钟发过网6个球以上,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这样就照顾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当听到学生喊着“我终于发过网了”高兴地大喊,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强劲的自信心。例如在跑步训练时,笔者考虑到学生的跑步速度不同,让跑步能力稍弱的学生的起跑线往前一些,只要求他们完成既定的跑步任务即可,能力好的学生起跑线则往后一些,并且规定了相关时间,学生们高兴地跑,脸上露出了开心和自信的笑容。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情感

初中生不仅有自卑的心理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少了,合作少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也减弱了,加上其他的原因,一些学生变得自闭。体育是一门合作性、竞技强的学科,很多的体育运动都少不了团队合作,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这个心理问题,应该在课堂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互相帮助,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如何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呢?教师可以考虑开展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接力赛跑、打羽毛球、篮球比赛、拔河等,把一些平时不太合群的学生融入到集体项目中来,使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集体之间的温暖。笔者经常利用体育课契机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例如经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一场比赛,形式不限,探讨比赛的“作战”方案等等。记得有一次是在进行4×50米接力往返跑的练习,规则是第一个跑的学生必须把放在中间的物品拿起来,拿起来的时候要求物体是处于竖立状态,不得横着拿或者掉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从头跑起,往返归队的学生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归队,笔者先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作战方案”。“小华你的跑步速度快一点,你在最后,做冲刺的准备”。“交换物体的时候咱们不能急,要保持好的心态”……学生们认真地交流探讨,在游戏的过程中每个组的学生都相互鼓励、加油、相互提醒,“加油,加油”、“注意按照路线归队不要跑错了”……。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增强了集体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生们合作交流也进行的很愉快,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0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走向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无法与城市小学相比。就以我校目前的状况来说,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器材也买进一点,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就连教材都没有。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是很难得到改变的,这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低年级4节,中高年级3节,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就专职教师而言、在冬天的寒风、夏天的烈日下都不大愿意上室外课,更别说兼职教师了。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很少经历过专门体育教学培训,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活动课。近期内难以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由于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不太规范、器材少,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没有得到改观,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即:教师是主体,教学中过多地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少,运动量又小,因此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再一个是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又难,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练时间,约束了学生思考、探索等客观因素。

二、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1.适应教育教学大纲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的《体育与健康》规定:体育课“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关注健康意识,促进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①因此,根据新课标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体育教育教学应该突破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原则体系框架,既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发展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已成当前教学原则研究及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2.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联系的群体,他们都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现代教育发展强调个体个性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所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小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主导与主体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二,信息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人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个性的人,也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既是人才的培养,更是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