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十篇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十篇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7:51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1

一、资产证券化概述

(一)概念。自诞生以来,美国的诸多学者及机构积极参与对aBS业务的研究,各自都对其概念进行了表述,综合他们的理解可以总结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的构建过程,将一些有现金流的可独立出来的资产包装并出售,以达到融资目的。我国自2004年初开始aBS业务试点以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资产证券化法律监管体系,其中2014年11月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对aBS业务的定义为: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本文采用此概念来定义aBS业务。

(二)aBS的流程、SpV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SpV指为aBS业务设置的专门主体,由发起人设立又独立于发起人,是aBS基础资产操作的平台,在整个交易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SpV是基础资产的承受者。aBS是对特定财产设置一系列交易安排的过程,根据交易习惯及法律逻辑我们无法与财产自身交易,而必须同财产的主体交易,这就需要一个主体充当交易对手,SpV正是这样一个主体。aBS的发起人即基础资产的原所有权人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SpV,由它成为主体即交易对手。

SpV是保障投资人投资安全的工具。SpV取起人成为基础资产的承受者实现了基础资产与发起人间相互隔离:当发起人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时,aBS的基础资产不受影响,仍将按照交易安排向投资者支付稳定的现金流,保障投资人的投资安全。这也是发起人不宜在aBS过程中充当基础资产承受者的原因。

二、SpV的法律特征及类型

(一)SpV的法律特征。SpV应具备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独立性。SpV不受aBS结构中任一主体的控制,不与其有直接利益关联。独立于发起人,是实现破产隔离,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础;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依赖于各中介机构诚实履行职责,一旦他们同SpV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将会产生极大的道德风险。

第二,破产隔离。破产隔离指SpV必须能够使基础资产与发起人财产相分离,互相隔离破产风险。当发起人破产,基础资产将不作为清算财产被处置。

第三,空壳性。SpV只作为aBS交易过程中的一方主体成立,本身不经营盈利,除基础资产外没有其他财产,不单独配置经营人员,仅是一个充当纸面上主体的空壳公司。

(二)SpV的类型及我国的法律环境分析。SpV的具体类型一般有SpC、Spp及Spt,无法划分为上述类型的非标准类型被称为Spe(Specialpurposeentities),以下将结合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对上述各类SpV设立的可行性做具体分析。

SpC是美国最早实行的SpV形式,国际上也广被接受。允许设立SpC的国家一般在公司法中为其设立单独的规定,以区分于普通公司。但受限于我国《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的规定,现阶段SpC这一类型在我国并不适用。原因如下:

第一,SpC与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不符。一方面,根据aBS业务是实际需要,SpC具有破产隔离性、空壳性质,而从《公司法》的内容来看,我国现行的公司制度要求公司应当是一个实际运营的实体,而不应仅是一个空壳。《公司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的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数额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aBS所涉及的金融领域受国家严格管控,对注册资本的数额有较高的要求并一般要求实缴,这也给SpC的设立造成了成本上的困难。

第二,无法真正实现破产隔离。根据《破产法》,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偿债能力的,应当破产或重整。一旦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偿付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发展到《破产法》所规定的情形,SpC就将面临破产或重整,无法实现破产隔离。

第三,财税制度使SpC承担不当的税负。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公司获得的收益要承担所得税,但SpC不实际经营,SpC归集的现金流不是其利润,通过SpC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获得收益的环节以及负担了税费,若设立SpC则使得整体的税负增加,不当的损害了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第四,公司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该条件主要针对展现公司信用水平与经营状况的各项财务数据,SpC因其空壳性想要达到上述标准基本不可能。

Spt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SpV形式。根据我国的《信托法》,Spt是破产隔离实现程度最高的SpV形式,同时信托的形式也最有利于SpV交易主体功能的实现,方便受托管理人的管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最适宜的特殊目的载体形式是Spt即特殊目的信托。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应主要在Spt的范围内选择具体的模式进行操作。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践中SpV设立的可行路径

aBS产品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资产支持票据是一种准资产证券化产品,监管未强制要求其在交易结构中设立SpV,因此在本文中不予讨论。其余两种方式,发起人可以根据自身性质、基础资产性质以及融资需求选择aBS产品类型。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的,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的融资活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城市、农村信用社及银监会依法监督管理的其他金融机构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应当采用Spt形式设置SpV。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2

以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和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Hypothesis,ReH))为特征的主流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到资产定价,主流金融学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RichardH.thaler(1999)具体指出了在以下五个方面标准金融模型与实际不符:关于交易量的预测;关于波动性的预测;关于股票红利无关性;关于股票投资溢价;关于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的不可预测性。

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一系列金融事件如美国股市在2000年的大起大落、长期资本基金(LtCm)的破产保护、老虎基金的倒闭等,也更加深了人们对市场有效性及投资理性的怀疑。在学术研究和金融实务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正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的质疑,促使了金融研究范式的转换,极大地促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二十年来,金融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原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观点到非线性、有限理性的转变;从市场宏观层面的研究到微观结构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验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

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学研究中,现实的人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理性人,即假定人们能掌握处理所有有用信息,总是能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显然这种假定是不现实的。这种以完全理性假定构筑的学说是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的,也无法观察现实人的经济行为。

对完全理性的质疑,促使人们尝试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金融问题,并试图以此来修正和检验经济、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于是便应运诞生了一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目前,对“行为金融学”一词还没有正式规范的定义,它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做出正式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田宏伟(2001)认为构成行为金融学定义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行为金融学把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和决策科学综合在了一起;行为金融学力图解释是什么造成了股票/证券价格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已被众多的研究证明是广泛存在的;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是如何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称为有限理性(不完全理性)的科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不完全理性,才导致证券价格出现各种异常。至于到底有哪些价格异常现象,它们又是由什么样的不完全理性行为造成的,如何确定价格异常出现的市场条件,正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所在。从总体上看,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缺陷的实证分析,研究在金融市场上发现的人们的诸多行为认知偏差;二是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噪声交易理论

FischerBlack(1986)首次提出关于噪声交易的概念,他的论文是噪声交易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奠基性文章,是许多随后研究的出发点。Black指出,噪声的概念与信息的概念相对应,一直存在于金融市场中,而股价则综合反映了噪声与信息的影响。股票投资者也被分为噪声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声交易理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工具。

J.BradfordDeLong,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0)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得到的结论是噪声交易者通过承担更多的由他们自己创造的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可以比厌恶风险的理性套利者获得更高的回报。

LawrenceH.Summers(1986)的研究也认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会对非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敏感,因为当理性投资者接受市场价格是其基本价值的体现,并且不以自己对价值的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时,非理性投资者则相反,他们按自己对价值的(错误)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这时市场价格就会对非理性投资者更敏感。

·期望理论

在行为金融学模型中,由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已故的特韦尔斯基(amostver-sky)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期望理论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DanielKahneman,andamostversky(1979,1992)),它向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DanielKahneman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可否认,预期效用理论至今仍是现代经济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理性行为的简单精确描述。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实际情况下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这使得效用理论在应用中会产生矛盾现象,最著名的当属阿莱悖论。Kahneman—tversky的期望理论的提出,改进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在期望理论中,投资者的效用(价值)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与损失的函数;投资者也不再总是风险厌恶者。图1.1、图1.2分别是预期效用理论与期望理论的效用/价值函数。

可以看出,与标准效用函数相比,期望理论的效用函数呈“S”型——在获利区间凹,在损失区间凸,这与对人们风险偏好的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即损失厌恶)。

通过引入价值函数、概率评价函数、参考点等概念,期望理论更好地描述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许多异常现象可以用期望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如阿莱悖论、证券溢价之谜、期权微笑现象等。

·过分自信理论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解释了许多股价异常现象,如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w.m.DeBondt,RichardH.thaler(1986)的文章“股票市场过分反应了吗?”是实证检验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奠基性作品。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并指出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原因都在于投资者的过分自信。

terranceodean(1998)对过分自信理论进行了详细综述和研究,并建立了过分自信的行为金融模型。由于过分自信,投资者有时会高估某些信息,有时又会低估,过分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要看哪些市场参与者会过分自信以及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首先,两个前提假设是:过分自信意味着交易者认为后验信息更准确(比实际上的准确性更高);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私有信息比别人的私有信息更加可靠。

通过分别假定一般交易者、内幕信息交易者和厌恶风险的做市商存在过分自信,terranceodean分析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成本时的过分自信效应。在各种情形下,过分自信都会增大成交量和市场深度,同时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效应。但是,对价格波动性和价格内在性质(以价格与基本价值差额的方差来衡量)的影响则依赖于过分自信的主体是谁。一般交易者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分自信会增加波动性,做市商过分自信会减少波动性。

·主观概率理论

主观概率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命题正确性的相信程度。主观性体现在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做出的评价。主观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传统概率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ayesian决策准则所关注的都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其前提是事件能够反复发生。而对于一次性事件的概率估计,它们是不适用的。现实中人们又确实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命题做出自己的评估。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这类评估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最优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意解,这使得人们可以凭直觉和个人经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实际决策过程的本质特点,促使科学家从行为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决策过程,amostversky和DanielKahneman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试图用启发式方法来代替Bayesian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主观概率研究,期望理论其实是主观概率理论中的一种。

二、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科学的应用

在人类的认识上,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关系(线性模型)来刻画线性问题的定量关系,对于那些非线性因素不能忽略的情况,则往往采取线性近似或线性迭代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处理有时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比较“简单的”非线性问题中,或者只是研究系统的一些“常规”行为特征。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不敢“小看”非线性问题了。首先,就其本质而言,自然界是非线性的。其次,许多问题中的强非线性作用与长时间尺度的系统行为都不能用线性方法(包括线性近似)来刻画。第三,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简单的系统,也可能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复杂性(如确定性的随机性),于是,人们愈来愈重视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中的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并由此而诞生了非线性科学。

最早将非线性科学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徒泽(Stuzer),他于1980年发表的论文“一个宏观模型中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和分岔理论”,将李—约克(Li—York)定理和分岔技术应用于哈维尔默(Havelmo)增长模型,找到了该模型出现混沌的条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和金融系统。

分形学的创始人,著名的数学家BenoitB.mandelbrot(1997)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研究中,价格的变动可以用分形几何中的研究成果推导的模型加以解释。分形(多分形)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切地预测未来,但是它们的确能对市场风险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描述。分形是一种几何形状,其特点是可以分为若干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最初那个整体在较小尺度上的翻版。在金融学中,这一概念并不是无根据的抽象,而是对一种简单明了的市场常识从理论的高度上重新进行表述。

埃德加·e·彼得斯(peters.e.e,1996)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分形、混沌特征。认为证券价格并不是随机游动的,而是受到某种确定性趋势的作用,并具有对初始波动的高度敏感性,换言之,股价运动具有混沌性质。据此,彼得斯(1994)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认为:(1)市场是由很多具有不同投资预期的投资者组成的;(2)与每一个投资预期相联系的信息集是不同的。只要市场维持这种分形结构,并且没有特征时间标度,市场就会保持稳定。当市场的投资预期变得一致时,市场就会变得不稳定,因为每个人都基于同样的信息集进行交易(peters,1994)。

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证券市场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特征的检验以及检验方法的研究,在证券市场应用混沌分形理论的前提是数据是否具有混沌性质,这就需要进行有关的统计检验。对股指数据是否具有混沌分形特征的统计检验也是当前股票市场非线性研究的热点。这些检验包括:长记忆与R/S分析、BDS检验、Lyapunov指数检验等。

另一个方向便是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股价的动态行为,探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行为的形成机理。最近几年,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arthur、Holland、LeBaron、palmer和taler(1997),Brock(1993,1997),BrockandHommes(1997,1998),BrockandLeBaron(1996),Chiarella(1992), Chiarella andHe(2000),Gaunersdorfer(2001),GaunersdorferandHommes(2000),Lux(1995),taiseiKaizoji(2000)等等。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异质投资者上的,即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而非传统的金融研究将投资者简化为典型的理性人。

Brock和Hommes(1997,1998)(简称BH)提出了一个信念自适应系统(adaptiveBeliefSystem简称aBS)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想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千差万别(投资者的异质性),其对未来的信念也是各不相同(信念的异质性),为适应环境,投资者的信念是变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选择业绩好的预测规则(信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比例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资产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预测规则的选择,形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aBS模型给出了一个易于处理的理论框架,而且理性预期均衡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该系统中。在aBS中有两个重要的噪声源,即模型近似的误差和经济基本面内在的不确定性。aBS能产生一些重要的实证研究和观察到的市场特征现象,如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厚尾、投机泡沫和波动集群性等。Brock、Hommes和Gaunersdorfer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最初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展,Brock、Hommes和wagener(2001)又提出了LargetypeLimit(LtL)的概念来描述有多种类型投资者的适应性进化系统的平均行为。ChiarellaandHe(1999,2000)也对aBS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Lux(1995)模型企图刻画市场上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或相互模仿的传染现象,描述了对基本面不完全知情的投资者的预期的形成。这些预期主要依赖于其他投资的预期和行为,模型刻画了投机者之间的相互模仿传染(递)的过程。模型通过投资者的态度(即买入和卖出)的变化来描述市场供需状况,而供需状况进而影响价格的变化,投资者买和卖两种态度的转变的概率引入了协同学的方法。Lux模型较好地刻画了市场中的从众行为,能很好地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破灭(过度波动)和均值回复。Kaizoii(1998)模型与Lux模型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为微分方程,而前者为差分方程。taiseiKaizoji(2000)又引入了统计物理学中平均场理论来研究股市泡沫和暴跌。

t.Vaga(1991,1999)提出的协同市场假定认为,市场价格的概率分布是基于以下两类因素在时间上的变化:基本的或经济的环境;市场中存在的情形偏倚量或“集体思维”的水平。随着两个因素组合的变化,市场状态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不同的相:随机游动、过渡市场、混沌市场、协同市场。这样就把市场价格的随机变动与可能的混沌性质统一到一个框架下。换言之,把有效市场理论与分形市场理论统一为一体。这种理论虽然还缺乏实证检验,但对市场价格变化具有很好的描述能力。

三、从宏观到微观——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信息传导、价格形成机制,它对于全面深入了解证券市场交易过程,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及有效监管市场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价量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它可以被用来建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股票价格预测服务。ananthmadhavan(2000)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1)价格形成,包括价格吸收信息的动态过程;(2)市场结构与设计,包括价格形成与交易规则之间的关系;(3)市场透明度,市场参与者观察交易过程信息的能力;(4)其他金融领域应用,包括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公司财务。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以前的金融理论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前的金融理论注重的是宏观分析和总量的分析,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注重微观分析和变量分析;二是以前的金融理论多用演绎法,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则主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也注意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和行为分析方法。这两个特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代金融理论非常注重对“人”这一金融和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研究,这是当代金融理论也是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关于存货模型的分析、价格行为的分析等,都着重突出了对人的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及其原因的分析,从而使得对市场上的价格变动的分析更加深入。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验金融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定量仿真与实验成为了可能,于是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实验金融学便产生了。

SantaFeinstitute(Spl)研究人员authur,w.B.,J.H.Holland,B.LeBaron,R.G.palmer,p.J.taylor使用基于agent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资本市场,建立人造股票市场aSm(artificialStockmarket),本质上开了实验金融学的先河。他们从1990年开始到1997年论文“assetpricingUnderendogenousexpectationsinanartificialStockmarket”的发表标志着金融学中又一分支——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的诞生。

实验金融学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研究市场微观层次agent(投资者)的行为来揭示市场宏观特性形成原因的一门金融学分支。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3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

  

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股票投资策略?

.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逆潮流而动?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4

关键词:众筹;股权众筹;私募股权众筹;公募股权众筹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股权众筹都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现行法律对股权众筹的规定有限,主要有2014年12月18日颁布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15年3月2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及今年7月十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十部委意见》”)。上述多是一些原则性规定,且对于诸如股权众筹是公开发行还是非公开发行等问题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可以说,现行法律只是肯定了股权众筹的地位,但对其具体运行规则等尚未进行明确,不足以指导实践。

一、股权众筹的定义

众筹即面向公众筹集资金,特别指以资助个人、公益慈善组织或商事企业为目的的小额资金募集,股权众筹是众筹的一种。我国法律环境下,现有的对股权众筹作出定义的规定主要有两个。2014年12月的《管理办法》规范的是私募股权众筹,其规定“私募股权众筹融资是指融资者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平台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的股权融资活动”。而按照今年7月出台的《十部委意见》,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

对比分析前述两项股权众筹的定义,可以发现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两者都强调“互联网平台”,即股权众筹必须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实现。不同点在于两者对股权众筹的发行方式规定得明显不一致。《管理办法》强调股权众筹是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融资,而《十部委意见》规定股权众筹是“公开”小额股权融资活动。在求同的基础上,现行我们至少可以将股权众筹理解为融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来换取投资者的出资,以达到融资者的融资目的和投资者的投资目的。

二、“公开”与“非公开”之争

如前所述,《管理办法》和《十部委意见》对于股权众筹的发行方式做了不同的规定。在《十部委意见》出台之前,学界和实务界对股权众筹的发行方式没有争议,都认为是非公开发行,即不能突破200人的限制。而随着《十部委意见》的出台,开始存在另外一种声音,认为股权众筹已经突破了200人的限制,公开的股权众筹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股权众筹的“公开”发行将成为我国法律认可的方式之一。

概括而言,股权众筹属于股权融资的方式之一。股权融资可以分为公募和私募,两者的差别在于募集资金的对象不一样,公募是向社会大众募集资金,而私募则是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按照国外的经验来看,股权众筹是以私募的形式开展的,即向特定的人群募集资金。按照我国《证券法》的规定,公开发行有两种,一是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二是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对私募股权众筹的发行方式及范围进行了规定,按规定私募股权众筹融资只能向特定的对象融资,且不得采用公开宣传等方式突破公开发行的界限。在此基础上,目前不少学者及实务工作者认为,股权众筹从起源发展至今,都是以私募的形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也未曾突破二百人的人数限制。且在现今我国的法律环境下,融资者多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得突破五十人。因此,股权众筹的发行方式只能是非公开发行,《十部委意见》中的“公开”二字应该仅指平台的公开,即互联网融资平台向社会大众公开,而在具体选定投资者时,仍应该适用合格投资者的标准来选定,且不得突破二百人的界限。

与前述观点不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十部委意见》所界定的即是公募股权众筹,公募股权众筹在我国已经具有合法的地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讲话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曾在证监会例行新闻会上明确指出,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具有“公开、小额、大众”的特征。目前一些地方的市场机构开展的冠以“股权众筹”名义的活动,是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的私募股权融资行为,不属于《十部委意见》规定的股权众筹融资范围。

比较而言,笔者支持第二种观点,即《十部委意见》所指即为公募股权众筹,属于以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的行为。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而私募股权众筹是由证券业协会监管,两者的主管机构不一样。从《管理办法》与《十部委意见》的规定本身出发,两者规范的对象是有差别的,《十部委意见》还指出“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应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不得误导或欺诈投资者。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小额投资”,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及风险提示是公开发行的基础条件,结合证监会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笔者认为《十部委意见》所规范的股权众筹融资应指公募股权众筹,今后我国股权众筹应该即可以采用私募方式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发行,亦可以采用公募方式向社会大众公开发行。公募股权众筹是我国的一项创新性试点活动,《十部委意见》对股权众筹的规定仍旧过于简洁、过于原则,有待后续出台具体的监管细则对公募股权众筹进行规制。同时,公募股权众筹的真正落地尚需要修改变通现行法律规定,譬如公募股权众筹可能使股东超过二百人,而“合格融资者”小微企业多为有限责任公司,会超过现行公司法规定的合法股东人数的相关规定。

三、合格投资者的认定

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认定问题,《十部委意见》并没有提到合格投资者的概念,《管理办法》对私募股权众筹融资项下的合格投资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虽然《管理办法》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但其对正式立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且实践中的股权众筹平台已经按照该标准进行合格投资者认定,因此研究《管理办法》对合格投资者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对投资者范围进行了规定,按其规定,“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的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一)《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二)投资单个融资项目的最低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单位或个人;(三)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以及依法设立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四)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单位;(五)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上述个人除能提供相关财产、收入证明外,还应当能辨识、判断和承担相应投资风险;本项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六)证券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目前而言,监管机构在制定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时,着力点在于资金实力与风险承受能力,具体到法律条文中,多是对投资者的收入及投资额度等设置限额,而很少关注投资者的知识能力等软实力。笔者认为,资金实力不应该成为合格投资者的唯一认定标准。之前发生的京东上线股权众筹项目被小股东泄漏的问题就很好的说明了软实力的重要性。现行唯资金实力论的标准使得不少资金实力雄厚但不了解股权众筹运作模式的人成为了合格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中不妨一些将股权众筹当做炒股的“玩家”,这样的小股东对股权众筹的概念、责任、义务等都不甚了解,与“合格”的股权众筹投资者名不副实。另外,现行法律规定对股权众筹投资者应承担的义务的规定也较少,一定程度上而言会阻碍股权众筹平台的正常运转。在今后的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中,有必要通过问卷等形式加强对股权众筹相关知识的核查,并适当增加关于股权众筹投资者义务的规定。

四、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

在当前股权众筹行业监管政策尚未落地的情况下,面临着包括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在内的双重风险。现行法律框架下,股权众筹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第一,存在投资合同欺诈的风险。现在整个股权众筹是缺乏监管的,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时不能确定项目推荐人是不是和项目公司存在利益关系。目前实践中的股权众筹,很多都是领投加跟投的模式,如果领投人和项目公司或者实际控制人之间有协议安排的话,作为跟投人其实并不知情,其权益也很难得到保护。第二,股权众筹平台权利义务模糊。现行平台除了本身做一些中介服务以外,或多或少会参与一些投后管理,包括一些和项目公司有关的服务,因此很难保证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中立的地位。第三,现行股权众筹平台多采用格式合同,且此种格式合同完全侧重保护平台本身,投资人在投资时只有接受格式条款才能参与投资,没有能力去要求修改条款或者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保护性的论述,在发生争议或者发生退出事件时,投资人想通过格式合同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是非常困难的。第四是投后监管缺位。领投人参与投后监管,但事实上领投人对跟投人是没有任何义务的,发生争议时,领投人自身可以和实际控制人协商退出的方式和退出价格,但领投人不会考虑跟投入的退出问题,因此跟投入的利益其实是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的。第五是退出机制不健全。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入股后不能随便退出,退出只有两个途径,即减资或者转让股权,减资需要经过股东会的同意,股权转让则需要为股权找到下家,目前众筹股东的退出机制主要通过回购和转让这两种方式。跟投人在退出时明显处于弱势的一方,真正股权众筹沦落到考虑退出的情况下,跟投入的回购或转让都是难以实现的,其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五、小结

股权众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规定比较少,而且也存在着不少的漏洞。现行法律环境下,股权众筹平台的合法运行和投资者利益保护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在今后的具体监管细则等规定中,有必要对股权众筹的发行方式、合格投资者的认定等规定进行完善。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东、苏伦嘎:《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J],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第157页。

[2]周灿:《我国股权众筹运行风险的法律规制》[J],载《财经科学》2015年03期,第14页。

[3]李玫、刘汗青:《论互联网金融下对股权众筹模式的监管》[J],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第28页。

[4]《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就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证协发[2014]236号,2014年12月18日。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5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风险管理八要素之一。随着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形成,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企业因风险管理的失败而被投资风险葬送。

(二)审计与监管的重要手段

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日益增多,不同金融工具的操作模式和风险也不尽相同,这就大大增加了进行审计监督的难度和审计风险。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

(一)金融投资风险的衡量

风险衡量是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一特定或者几个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作出估计。金融投资风险的衡量即运用上述方法对某一个或者几个金融投资工具发生损失的频率和程度进行估计。

假设X1,X2,…Xn是某种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率,e(X)是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即

[X1-e(X)]2为观测值X1的平方偏差,[X1-e(X)]2,[X2-e(X)]2……[X1-e(X)]2的算术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平均平方偏差,简称方差,即

σ是衡量测量值与平均值离散程度的尺度即标准差,即

标准差越大,数据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数据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越大,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资的风险就越大。在期望值相等或较接近时可以直接用标准差进行风险大小的比较,如果两组分布的期望值明显不同,就应该运用变异系数来进行比较。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例,即

一般来说,变异系数越小,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组合,则投资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所有证券之间协方差的大小,即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价方法

如果说风险衡量是对风险状况的客观反映,则风险评价就是根据风险衡量的结果对风险及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总体的认识和评价。在风险评价中包含了风险评估人员的主观评价,实务中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经常是同时进行的。对金融投资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数理测算的方式进行。

第一,投资风险图评价法。风险图是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两个方面来绘制的。这种评估方法是给出企业每一个要面临的风险,对每一个风险作出评估,企业在做投资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风险最大的影响。如图1所示,风险图共分四个区域,其中第Ⅰ区和第Ⅱ区是“高严重程度、高发生可能性风险”及“高严重程度、低发生可能性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和监管部门应高度注意的风险。第Ⅲ区是“低严重程度、高发生可能性风险”,由于存在较高的可能性,也应当对这些风险密切关注。第Ⅳ?^的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较小,通常企业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投资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法是为投资风险度的评估方法,它罗列出企业做金融投资时将要面临的每一种风险。企业做决策时,可以计算评估风险值的大小,如果某项目风险值太大,则意味着企业不能投资该项目;反之企业可投资该项目。举例见表1。

第三,VaR法。VaR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值。用公式表示为:

prob(p>VaR)=1-α

在该公式中,prob为损失最大的上限;p为在投资期间损失的价值;α为给定置信的水平;VaR为α下可能损失的上限。这种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某一个时期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算法最大的优势为能计算出投资组合带来的风险,且它的计算方法简单、操作比较容易,目前它被人们广泛应用。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本次研究要重点论述的一种评估方法。

持有期t和置信水平α是VaR定义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在选择持有期长度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金融市场实际的流动性状况。因为持有期是由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决定的,如果市场流动性较强,意味着所持头寸可以快速流动,则可以选择较短的持有期;如果流动性较差,则应适当延长持有期。

二是样本规模。在计算VaR时,往往假定回报率成正态分布,各种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数量越多,实际回报分布越接近于正态,越有利于提高VaR近似的精度。

三是金融资产本身的特点,对于流动性较强的交易头寸往往以每日为周期,而对于期限较长的头寸,则可以以每月为周期。

VaR方法是一种可以进行事前衡量风险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非常简洁、直观,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不仅能够计算单个金融资产的风险,还能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其缺陷主要是对于资产组合收益分布的求解比较困难,置信区间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三、结语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6

关键词:金融资产分类公允价值变动iFRS9CaS22

一、引言

2006年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根据2010年财政部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路线图》),CaS未来的建设方向是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持续趋同。与此同时,iFRS也在不断修订中,iaSB于2009年宣布加快改进金融工具准则的步伐,并着手实施“替代iaS39项目”,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修订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套期会计准则,相关成果再加上金融工具终止确认项目的成果,陆续写入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最终彻底取代现行的iaS39。根据《路线图》的导向,iFRS的若干变化很可能在CaS中有所体现。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发生的新一轮会计准则变化将如何影响其财务报表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先了解iFRS9和CaS22的具体差异以及我国企业执行现行准则的现状。本文正是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二、iFRS9与CaS22比较与文献综述

(一)iFRS9与CaS22比较

2009年7月,iaSB了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复杂性综合项目第一阶段成果的征求意见稿iFRS9,并于2009年正式,iFRS9中关于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条款与我国现行CaS22相比,主要有以下方面差异:第一,金融工具分类标准。iFRS9和CaS22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均有两点,前者包括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后者包括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能力和管理层意图。“业务模式”是iFRS9中的新概念,是指主体持有金融资产的目标是收取合同现金流而不是在合同到期前将其出售获取利得,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则是指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只能在特定日期获得本金及未到期本金的利息。第二,金融工具的类型。根据上述分类标准,iFRS9将金融资产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a类)与以摊余成本计量(以下简称B类)两大类,前者又可进一步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以下简称a1)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下简称a2)两类,而CaS22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进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Ⅰ类)、贷款和应收款项(以下简称Ⅱ类)、持有至到期投资(以下简称Ⅲ类)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下简称Ⅳ类)。第三,公允价值选择权。CaS22规定适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情形包括:以消除或减少资产负债处理不匹配引发的相关利的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嵌入式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单独的衍生工具处理。iFRS9仅保留其中第一点,取消了后两点。此外,嵌入式衍生工具的混合工具不再需要拆分确认,而是根据混合工具的整体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进行判断。第四,重分类标准。CaS22禁止会计主体在初始分类后在Ⅰ类和其他三类金融资产间进行重分类,iFRS9规定如果主体有关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发生改变,可以在a类和B类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重分类,但不允许a1和a2之间重分类。第五,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iFRS9规定企业制定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即使将来出售该笔权益投资,也不得将售价与持有成本的差异转入当期损益。CaS22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允许在金融资产出售时将其转出至当期损益中。

(二)金融资产分类准则文献综述

该领域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从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来看,对iFRS9在国内的适用性,存在一些争议。有一些理论研究分析比较了iFRS9和iaS39的异同,如:孙晓民、汪裕川(2009)、袁皓(2009)、杨大治、刘晓佳(2010)、王芷萱(2010)等,其中杨大治、刘晓佳(2010)在差异比较的基础上还阐述了iFRS9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具体包括资金业务盈利模式、监管指标、信息披露和系统建设四方面。还有一些理论研究分析了iFRS9本身的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正面的观点如:刘永泽、王珏(2010a)探讨了金融工具两分类的优点,具体包括:符合分类、确认和计量的内在规律并能降低操作的复杂性,能适应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需求、预期能提供更相关的财务信息,在此基础上,作者就保障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进一步完善非活跃市场条件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及财务指标的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相对的,也有不少学者对iFRS9在我国的适用性存在疑虑:廖懋嘉(2010)认为,尽管iaSB放松了对金融资产分类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执行CaS22的时间不长,对金融资产分类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差,同时公允价值这一指标在我国的发展不似发达国家般稳定。因此,我国现阶段应保持CaS22的稳定性,暂不执行金融工具重分类限制放松的规定。陆建桥、朱琳(2010)在肯定iFRS9修订方向的同时,也对iFRS9部分内容未考虑到新兴市场特殊情况以及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的可操作性不强等方面提出了质疑。

(2)金融工具分类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较多理论研究针对抽样或特定行业数据开展,也有一些研究针对全样本的多年数据开展。刘颖莎、陈敏(2009)从2008年所有a股上市的公司中随机抽取15%的上市公司,对其金融资产的划分和信息披露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包括:各类金融工具占上市公司资产或负债的比重;2007与2008年上市公司某类金融工具持有量的变化;金融工具分类的行业比较。他们的研究发现,2008年我国股市相对低迷,大多数企业在2008年前半年的Ⅰ类金融资产呈明显上升趋势。此外,他们还给出了一部分上市银行所持有的金融工具占总金融资产比重的情况以及相互持股的葛洲坝和交通银行两家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两者都把向对方的投资划分为Ⅳ类金融资产。孙(2010)对2008年27家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分类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以国金证券为例,阐释了上市金融企业在不同年份对同一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很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划分标准,此外,与金融资产分类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也未提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郑欣(2010)的研究表明,运用iFRS9之后,保险公司中原先被划分为Ⅳ类的金融工具很可能被划分到Ⅰ类,可能会增强利润表的波动性。刘永泽、王珏(2010b)比较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和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分别采用CaS22和iFRS9的金融资产构成结构,得出如下一些研究结论:金融工具分类标准的转换对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总体影响不大,而对非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金融工具构成和金额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采用新的分类标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比例和金额都将大大上升;重大影响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变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对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带来较大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主板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从2006年到2009年的新CaS下的财务信息为研究对象,其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提供的证监会行业分类未充分考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变更的情况,通过查询2006年至2010年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变更或重大事项公告等,对个别情况进行了修正,将行业代码恢复到变更之前各年所对应的行业分类。此外,考虑到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时可能有较强动机出现盈余管理,因此剔除上市公司提供的上市前财务信息。根据iFRS9的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重大影响”之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要变更到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成为iFRS9的一类金融资产,从理论上看,这部分的权益性投资也应当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但是,一方面,我国目前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衡量机制尚不健全,以怎样的计量基础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指标尚不明确;另一方面,数据库中只列示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总额,未明确“重要性程度”。此外,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部分,但是此次修订的iFRS9中仅涉及到金融资产的部分。最终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在CaS22的“金融资产”部分,不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也不包括“金融负债”。考虑到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和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项目和列报格式有所差异,本文中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Ⅱ类金融资产对应“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三者合计数,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Ⅰ类金融资产对应“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二者合计数,Ⅱ类金融资产对应“投资-贷款及应收款项”项目,其余类别金融资产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找到。

(二)研究方法

本文分以下四部分探讨iFRS9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第一部分探讨iFRS9对上市公司整体的影响程度,此处的“影响程度”以持有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家数的绝对额和相对额作为衡量指标,分别列示该指标的年度分布情况。第二部分探讨iFRS9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此处的“资产结构”以金融资产的相对额作为衡量指标。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列报资产时区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其中Ⅰ类和Ⅱ类金融资产属于前者,Ⅲ类和Ⅳ类金融资产属于后者,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列报资产时则并不区分资产的流动性,只提供资产合计数。因此,对于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分别考察如下四类指标:Ⅰ类和Ⅱ类金融资产占流动资产比例、Ⅲ类和Ⅳ类金融资产占长期资产比例、四类金融资产分别占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以及四类金融资产分别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考察如下两类指标:四类金融资产分别占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以及四类金融资产分别占资产总额的比例。第三部分探讨iFRS9对上市公司收益结构的影响,由于Ⅰ类和Ⅳ类金融资产的处置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则分别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Ⅱ类和Ⅲ类金融资产的收益则很可能计入“财务费用――利息费用”的贷方,从利润表的角度看,较容易辨析出其中的“扣除对联营和合营企业收益之后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两部分,因此此处的“收益结构”以前两者的相对额作为衡量指标,考察前两者分别占核心利润、经营利润、利润总额以及Ⅰ类金融资产价值的比例,“核心利润”采用“营业利润”扣除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三者之后的余额计量。第四部分探讨上市公司目前对金融资产的财务信息披露状况,一般而言,如果公司持有Ⅰ类金融资产的,应当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下确认相应数据,此处的统计也正是基于前两者的这一内在联系展开的。

四、统计结果分析

(一)金融资产持有种类

本部分以所有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到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种类上的差异,表(1)和表(2)分别列示两者的具体情况。从表(1)的结果来看,一半以上的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仅持有一种以下的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所有仅持有一种金融资产的情况,除2008年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600180)仅持有Ⅰ类金融资产,2008年重庆东源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00656)仅持有Ⅳ类金融资产外,其余都为Ⅱ类金融资产。大多数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为两种,很少有公司的金融投资涵盖四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表2)的结果表明,有九成左右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持有两种以上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可发现,即使是仅持有一种金融资产的情况,六例中有三例为Ⅰ类金融资产,两例为Ⅳ类金融资产,一例为Ⅲ类金融资产,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类型比较丰富。

(二)金融资产的种类结构

本部分以各年度中至少持有一项金融资产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于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项目存在一定差异,此处分别列示两者的金融资产结构,此外,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特点,在列示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统计结果时,另外又以主营业务范围为依据,将其划分为证券保险业等和银行业两类。从表(3)的“中位数”一列来看,在2006年至2009年间,超过一半的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并不持有Ⅰ类、Ⅲ类和Ⅳ类金融资产;从“最大值”一列来看,Ⅰ类金融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在2006年较低,2007年至2008年呈高速增长状态,到2009年有所回落,但这一比例始终未高于37%,与此相对的,Ⅳ类金融资产占非流动资产比例的最大值则保持在八成以上的较高水平,此外,这两类金融资产在所有金融资产中的占比通常也是前者低于后者,由此可见,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将其所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划分到Ⅳ类,这也佐证了刘颖莎、陈敏(2009),叶建芳、周兰等(2009)的结论。徐先知、刘斌(2010)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从表(4)的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证券保险行业公司不持有Ⅱ类金融资产,即使持有,比例也相当低,大多数证券保险公司选择分散性地持有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其中以Ⅰ类和Ⅳ类为主,相比之下,银行的金融工具品种全面,其中以Ⅲ类和Ⅳ类为主,Ⅰ类比重相当低,主要是由于我国不鼓励银行投资权益工具,例如银监会2009年6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能直接投资在a股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或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及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

(三)金融资产的收益结构

本部分以各年度中至少持有一项金融资产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未披露或等于零的公司。在所有的四类金融资产中,只有Ⅰ类金融资产可能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表(5)的样本观测值表明,从2006年到2008年,越来越多的选择持有Ⅰ类金融资产,这很可能是由于2007年和2008年中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更多公司选择将金融资产作为短期资产,待价而沽并随时抛售获利。此外,从整体上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表影响不如投资收益的影响大,但是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情况来看,两者都可能对企业的盈利状况产生质的影响。与之相反的,表(6)的结果表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持有Ⅰ类金融资产的情况较稳定,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从极端情况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都很少对企业的盈利状况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从金融行业内部来看,证券保险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盈利状况的影响程度要远远高于银行,这很可能是由于前者持有的Ⅰ类金融资产远超后者所致。

(四)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本部分以各年度中持有Ⅰ类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此处的两表不仅有助于探讨信息披露状况,也是对前文表(5)和表(6)中的观测值进行解释,具体来看就是将持有Ⅰ类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总家数减去持有资产却未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或者公允价值变动为零的公司加上披露了公允价值变动却未披露Ⅰ类金融资产金额的公司。通过表(7)和表(8)的对比可以看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存在较大问题,在2006年和2009年股市低迷的年份,上市公司选择性地不披露或少披露Ⅰ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与之相反的,金融行业在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方面相对较严格。

五、结论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iFRS9与CaS22在金融资产分类上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如果要过渡到iFRS9的分类标准则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金融资产,结合“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要求对现有金融资产分类进行调整,通常而言,CaS22标准下的Ⅰ类可能调整为iFRS9标准下的a1类,Ⅳ类可能调整为a2类,Ⅱ、Ⅲ类可能调整为B类,前两者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后两者以摊余成本计量,适用“预期损失减值模型”。从表(1)和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品种较少,且大多数公司仅持有Ⅱ类金融资产,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品种较多,因此,如果仅从金融工具会计分类的角度来看,iFRS9对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可能小于其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持有较多可能会被iFRS9划分为B类金融资产的项目,需要采用“预期损失减值模型”,这一减值模型与现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有很大差异,会广泛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后续计量期间的收益。相比之下,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只有银行的Ⅱ类金融资产较多,受减值模型变化的影响有限,但是考虑到上市银行受到证监会和银监会的双重监管,目前的会计准则目标和金融监管目标并不一致(杨树润等2010),银行采用新的减值模型计量可能对相关的金融监管指标产生影响(陆建桥、朱琳2010;杨大治、刘晓佳2010)。第二,根据《CaS30――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2007年起Ⅳ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以下简称Ⅳ类变动)应当列示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在处置资产时调整回当期损益。根据《CaS解释第3号》,2009年起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由此可见,CaS试图增加Ⅳ类变动的信息披露透明度。iFRS9则规定Ⅳ类变动在处置资产时不得调回损益中,这就切断企业利用Ⅳ类变动进行自利性盈余管理的渠道。从表(3)和表(4)的统计结果来看,不少上市公司倾向于将权益性投资划分为Ⅳ类,采用iFRS9之后,这部分企业不得不选择将其划分到a1中,从而承受损益波动增大的成本(郑欣,2010),或将其划分到a2中,从而不再享受“损益蓄水池”的好处(叶建芳等2009),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会对企业目前或未来的盈利状况带来一定的冲击。第三,如前所述,CaS22中的Ⅰ类很可能调整为iFRS9中的a1类,Ⅳ类中有一部分也可能调整到a1类,根据iFRS9的规定,a1类公允价值变动将计入当期损益。从表(5)和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从整体上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不大,两者可能会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在非金融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对证券保险公司的影响更大,在只有Ⅰ类变动计入损益的情况下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如果再加上Ⅳ类变动,很可能导致某些非金融公司或证券保险公司的损益波动程度加大。第四,iFRS9提出了“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标准,其目的就是为将企业划分金融资产类型的标准客观化,在iFRS9的标准下企业有必要提供金融资产分类标准的支撑信息。从表(7)结果看,目前我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对金融资产的确认和报告环节上存在较大不足,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的获取较难,另一方面是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有选择性的披露有利信息。在这样的现状之下,iFRS9势必会增加一些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迫使原先“随意”披露的企业不再“随意”对金融资产进行确认和报告。

*本文系2009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会计分类研究”(项目编号:SJR09008)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我国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准备性研究”(项目编号:2011CG6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青松:《金融资产重分类会计处理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4期。

[2]李彦韬:《安永指暂未见有企业在09年度业绩采用iFRS9准则》,《国际金融报》2010年1月。

[3]刘颖莎、陈敏:《我国上市公司金融工具分类行为特征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2期。

[4]刘永泽、王珏:《我国金融工具从四分类到两分类的现实思考》,《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5]陆建桥、朱琳:《跟踪国际主动参与积极应对深入研究金融工具会计最新动向与对策》,《会计研究》2010年第2期。

[6]孙晓民、汪裕川:《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现状及发展》,《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8期。

[7]谢苇、孔庆林:《iaSB修订金融工具分类问题研究》,《财会通讯(综合)》2010年1期(上)。

[8]徐先知、刘斌、曹倩倩:《金融资产类别选择的经济动因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5月。

[9]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7

关键词:项目融资;bot模式;基础设施

1 模式综述

1.1 tot模式(transfer-operate-transfer)

tot模式(transfer-operate-transfer)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具体是指东道国在与外国投资者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产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外国投资者经营,凭借该设施在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一次性的从外国投资者手中融得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外国投资者再把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东道国。

1.2 abs模式(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

abs模式(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即“资产证券化”的简称。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其基本形式是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成本较低的债券进行筹融资。在西方,abs模式广泛应用于排污、环保、电力、电信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

1.3 iif模式(infrastructure-investing-fund)

iif模式(infrastructure-investing-fund)即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具体流程是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设立基金,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待所投资项目建成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其收益和风险由投资者共享、共担。iif模式的优点在于可积聚社会上分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4 uec模式(using-equipment-contract)

uec模式(using-equipment-contract)即使用设备协议模式,投资者事先同项目设施使用者签署“设施使用协议”并获付费承诺,然后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以使用协议作为融资载体来安排融资。其信用保证主要来自于“设施使用协议”中使用者的无条件付费承诺,在具体的融资结构设计中往往把使用协议做成一个实际上的项目债务融资担保或信用增强途径。uec模式较适合于资本密集、收益较低但相对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如石油、天然气管道、港口设施等。

1.5 pfi模式(private-finance-initiative)

pfi模式(private-finance-initiative)即民间主动融资模式,对于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项目,政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确定民间投资主体,并授权后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与运行,作为对该民间投资主体的回报,政府在授权的期限内每年以财政性资金向其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授权经营期结束时,民间投资主体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政府。pfi模式主要用于一些不向大众收费的项目,如免费的桥梁、隧道等。

1.6 urm模式(user-reimbursement-model)

urm模式(user-reimbursement-model)即使用者付费模式,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合适的基础设施项目民间投资主体,同时政府指定合理的收益人收费制度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述费用转移支付给项目的民间投资者,作为购买项目服务的资金。

1.7 st模式(shadow-tolling)

st模式(shadow-tolling)即影子收费模式,是指对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民间投资主体,并授权后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与运营,作为对该民间主体的回报,政府在授权期限内每年以财政性资金或其他形式基金向其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补偿其免费为公众提供服务应得的利益;授权经营期结束时,民间投资主体无偿转让项目给政府。

1.8 ppp模式(private--public-partnership)

ppp模式(private-public-partnership)即“公司合伙制”,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ppp包含bot、tot等多种模式,主要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货币价值(valueformoney)原则。ppp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以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1.9 bot模式及其变种(build-operate-transfer)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英文缩写,指的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公司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合同约定并授权另一投资企业来融资、投资、建设、经营、维护,该投资企业在协议规定的时期内通过经营来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公司在次期间保留对该项目的监督调控权。协议期满,据协议由授权的投资企业将该项目转交给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公司。bot适用于现在不能盈利而未来却有较好或一定盈利潜力的项目。

在bot模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boot、boo等相近的模式,这些一般被看作是bot模式的变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投资者拥有项目产权的完整性程度不同:在bot模式下,投资者在特许期内暂时拥有项目产权。但不完整;在boot模式下,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内暂时拥有项目产权,且比较完整。投资者参与度比bot模式高;在boo模式下,投资者长期拥有项目完整的产权,近似于永久专营。

1.10 bt模式(build-transfer)

bt模式(build-transfer)即“建设一移交”的简称,是ppp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演变,其特点是协议授权的投资者只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即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按合同规定赎回。bt模式主要适用于项目建成后无法直接向公众提供产品并收取费用的情形,所以只能由政府直接向主办人支付该项目的款项,并使该项目服务公众。bt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投融资模式,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1.11 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的项目融资模式

在张极井《项目融资》(2003)中对该模式的论述为: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组织起来的项目融资模式。是指在项目投资者的要求和安排下,由杠杆租赁结构中的资产出租人融资购买项目的资产然后租赁给承租人(项目投资者)的一种融资结构。资产出租人和融资贷款银行的收入以及信用保证主要来自结构中的税务好处、租赁费用、项目的资产以及对项目现金流量的控制。杨开明《企业融资》(2004)中认为杠杆租赁由于叙做比较复杂,一般只适用于大型设备租赁项目。如飞机、轮船、集装箱、输油管道等。

以上是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的简要介绍和汇总。蒋先玲在《项目融资》(2004)、卢家仪在《项目融资》(1998)、马秀岩、卢洪升在《项目融资》中都对以上的融资模式或多或少的介绍,还有很多的项目融资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在此不做深究和阐述。

2 具体分析:bot模式

2.1 bot的特点

徐莉《项目融资》(2006)中对其特点做了一些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同时经济学在理论上也肯定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经济逐渐演变成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混合经济。bot恰恰具有这种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一方面,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和私人机构达成的有关bot的协议。

2.2 实施bot的步骤

(1)项目发起方成立项目专设公司(项目公司),专设公司同东道国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

(2)项目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建筑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保险公司的担保。专设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署项目经营协议。

(3)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与出口信贷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

(4)进入经营阶段后,项目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一个担保信托。担保信托再把这部分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2.3 bot融资的优势

杨开明《企业融资-理论、实务与风险管理》(8004)中认为:bot融资是政府与私人资本的一种合作,实践证明其对合作双方既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1)bot融资对政府的影响。对政府来说。bot融资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少项目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影响,使政府能够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按期进行一些公用项目的建设;第二,项目的任何融资都不需要政府出面,都不会构成政府的债务;第三,可以引进国外开发建设管理基础设施的新技术,改善和提高国内的项目管理水平。

(2)bot融资对私人资本的影响。对私人资本来说,bot融资的吸引力在于:第一,可以保证较高、较稳定的投资回报,因为bot项目在经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可以为私人资本,特别是国外的私人资本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可以提高私人资本的社会知名度,私人资本投资公共项目将在社会上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当然,bot项目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我们可以降低风险,利用优势来进行合理的融资安排,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成功。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8

“我闻到了血腥味,我们去杀吧!”

你以为这是凶杀暴力恐怖大片的对白吗?错!这是一本财经类图书。不同的是,它是一本讲述美国华尔街金融衍生产品的图书。《泥鸽靶》――一本揭露华尔街高等金融的实录,这本书被金融巨头围追堵截,但却一点点在全世界蔓延开来。

《泥鸽靶》的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从事过投资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经纪、公司和证券律师等多种职业,1997年后任圣迭戈大学法学院教授。他在《泥鸽靶》一书中主要描述了他在华尔街职业生涯中精彩的一部分,尤以声名显赫的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为主。作为摩根士丹利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内部人,帕特诺伊曾亲身体验金融衍生品经纪人的贪婪与有恃无恐,在他把种种不为投资者所知的欺诈犹如变魔术一样掀开面具时,简直让投资者怀疑自己的眼睛和智商。

过去,西方的富人们常用枪射击泥做的鸽子来娱乐,就像今天的奥运项目飞碟射击一样,只不过他们把这种游戏叫做“泥鸽靶”。帕特诺伊把他的这本书叫做“泥鸽靶”,是源于摩根士丹利的传统游戏――固定收益部年度泥鸽靶射击比赛。据说,这种射击比赛是为了磨练摩根士丹利经纪们在销售衍生产品时面对客户的“进攻”精神。而借“泥鸽靶”的英文缩写“FLaSCo”的涵义――大灾难,帕特诺伊提醒投资者,不要听信一些投资银行的“谎言”,不要盲目承担认购衍生产品的风险。书名也暗喻了在这些久经训练的衍生产品经纪人面前,普通投资人全身而退的机会并不比泥鸽靶高。

弗兰克・帕特诺伊的经历有些漫画色彩,他用幽默而写实的手笔将他的职业经历和工作特点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好像我们亲临嘈杂市侩的华尔街交易市场。有人说这是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关于20世纪90年代弱肉强食的高等金融活动的教科书。它记录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摩根士丹利经纪人学习游戏规则的历程,从纽约到东京,从南美到亚洲,这个复杂而残酷的网络创造着、交易着那些匪夷所思而又深不可测的证券品种。他揭露的这些黑幕应当引起所有投资者的恐惧和警觉――不论你持有的是股票、投资基金甚至保险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世界充满了狂野的“火箭科学家”,他们游说毫无防备的受害者购买衍生产品(其价值与其他证券相关或“衍生”其他证券)。

这些经纪人经常笑称他们的创造发明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言非虚,现实中也经常有客户被“轰上西天”或是被“撕破脸”的事发生。现实生活中的衍生产品灾难涉及了奥兰治县、霸菱银行、宝洁以及更多的公司。帕特诺伊在书中还首次揭露了华尔街历史上佣金最高的代号叫“mX”的交易。

这是一本容易让人做噩梦的书,不知道是黑幕让人导致噩梦,还是那些未知的事实更让人噩梦连连。所幸的是,在我国金融市场上还没有如此丰富的衍生产品来考验我们的经纪人的职业操守,因此,我们投资者的智商还未受到如此的挑战。

《欧洲周刊》曾有评语说,“欧洲的每一个银行家都会想看这本书,摩根士丹利应该听从我们早些时候的建议,买下所有的书,举行一场大规模焰火晚会,甚至可以邀请帕特诺伊本人在上面热身。”

让我们看看幸免于火海的《泥鸽靶》吧。

9步达到财务自由

如何摆脱对于金融、财务和投资的恐慌,控制住你的钱财?通过向我们传授如何获得对金钱的控制力,苏茜・欧曼的《9步达到财务自由》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个人财务概念。对于正在日益变得富有的中国老百姓来说,了解她所倡导的真正平民化的基本理财智慧无疑是非常及时的。这本书不仅向你传授如何处理金钱的知识,而且还告诉你怎样在财务生活中有效地培养突破所有阻止你前进所需要的意志。苏茜・欧曼将克服财务忧虑的现实忠告和可行办法结合起来,为你自己和你的家庭提供了解答。

谐评:一本登上过美国众多知名媒体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图书。

电子工业出版社:

《9步达到财务自由》

定价:20元

炒金有术

能拥有黄金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梦想。近两年来黄金市场的表现格外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黄金的价格已经上涨了60%多,那么,现在买卖黄金还是时候吗?《炒金术》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黄金市场和黄金投资,黄金市场的独特性使其与其他金融市场及商品市场都有所不同,作者结合黄金市场的实践经验,为读者讲解过去金价是如何运行的,预测今后如何发展,如何储备黄金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升值以及炒作黄金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解读投资者应当采取的策略。

谐评: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但炒金永远都会有赢家和输家。

经济管理出版社:

《炒金术》

定价:26.00元

留住财富

这里讲述的是利用人寿保险作为投资手段的一种理财计划,它确保富人应有的回报并创造更多的财富。作者巴里・凯先生在这个特殊领域里有着30多年的经验,他的这些理财新概念把很多看似不可能留住的财富变得让你触手可及。本书描述了50多个概念及实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的图表将复杂的金融术语介绍给读者。如果有人告诉你富不过三代,那么,为自己的情况找到最合理的理财计划,并了解如何执行这些计划将是守住家族财富的一条值得考虑的可行之路。

谐评:此书不仅对保险业人士等有用,富人们也许更应该一读。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留住财富并获得免税的奥秘》

定价:25.00元

零用钱计划

这是一本教导孩子基本理财技巧的图书。在书中“什么时候给孩子零用钱,给多少;怎样惩罚破坏财务的行为;教给孩子做预算;提醒孩子警惕广告的虚假性;训练孩子做生意的技巧”等等,这些都是本书涉及的内容。这是一位职业财务计划专家同他的三个儿子制定并实施了7年的“零用钱制度”后的心得,如果你能教会孩子负责任地储蓄、消费和投资,你就是为他们的未来铺平了成功的道路。

谐评:教育孩子储蓄零花钱、合理消费,这可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

中央编译出版社: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零用钱计划》

定价:19.80元

纵横牛市熊市之道

风云变幻的股价让人兴奋而惶恐,牛市熊市的交替淘尽了股民的欢笑与泪水。谁能笑到最后?谁能真正圆满自己的淘金梦?曾是Cnn座上嘉宾的美邦高级投资副总裁m・加利亚将20多年的投资经验凝聚出了这卷《牛市生财熊市生财》。且看他用美国人的智慧诠释股票市场的种种风云变幻,他以一种友好、轻松和诙谐的方式提出了投资建议:不要只关注树木,而要关注森林;熊市中无所谓看涨还是看跌;复市后最早上升的股票值得购买等等。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待股市的视角,或许能为你股海行舟点亮一盏明灯。

谐评:至少,书中的经验教训能够给你带来不同的智慧。

中信出版社: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9

关键词: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

一、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创意企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对企业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及对投资的时机把握要求非常高,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投融资方面,面临着融资难、投资管理不善、投融资分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尽管文化创意企业在初期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的支持,然而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缺乏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传统静态、简单的投融资体系已经不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习惯于等到筹足创意项目所需资金才开始投资,但由于缺乏传统的抵押物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以及缺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创意项目,致使文化创意企业陷入投融资困境。文化创意企业的高时效性决定了如果等企业筹足资金再进行投资可能丧失投资机会,高风险的特点也要求企业根据具体、实时的风险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投融资决策。在投资方面,不少文化创意企业缺乏对创意项目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与投资计划以及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存在不考虑融资能力的盲目投资和无投资项目的投资不足等非理性投资,极大地降低了投资效率。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高,很难吸引风险投资,使很多企业只能依靠政府的优惠与扶持政策获得资金。(1)投资管理不善。投资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缺乏详细的投资计划和对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缺乏投资计划是由于在投资对象的筛选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风险与高时效的特点,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的可行性分析与预算比较困难,很多企业想当然地选择投资项目,造成投资不足和盲目投资的非理性投资。缺乏对投资项目的跟踪观察与监督,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初期投资后,不能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与投资的创意项目是否相符,从而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创造更有价值的创意。(2)投资与筹资分离。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高风险性,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很难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不少企业完全将投资与融资分离。做出投资决策时对融资能力的忽略,导致了过度投资后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面临财务危机;最大量的资金融入与股权融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决策者对投资资金需求量的忽视。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静态、简单的投融资体系,即没有充分考虑文化创意企业缺乏抵押物、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缺乏用动态的思维处理投融资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企业投资与融资做适时与合理的调整。本文将以动态管理为思想,探究构建动态的投融资体系,为解决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难题提供参考。

二、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概述及理论分析

(一)企业投融资关系投资与融资作为企业生存、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两大主要活动,贯穿企业资金流动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是投资活动对融资活动的影响。企业投资活动对融资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筹资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投资项目进行预算,即企业的投资计划决定融资额。其次,企业所能接受的筹资成本需要根据预期的投资收益率来衡量,即投资收益率决定所能接受的筹资成本。再次,投资项目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有影响,投资项目周期过长则应选择长期负债或股权筹资的方式,如果用短期负债支持周期长的投资项目,当再次短期负债融资出现问题时则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破坏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是融资活动对投资活动的影响。企业融资活动对投资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可筹集资金的数量、偿还期限、筹资成本不同,就要求不可超过企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进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过度投资;其次,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要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投资收益要与筹资成本相匹配,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再次,融资方式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也有影响,如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负债融资带来的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了股东的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负债又减少了股东—经理冲突带来的过度投资行为。

(二)动态管理理论张玉利在《管理学》著书中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是多变的,如果组织单纯被动地适应环境,将永远无法跟上环境的变化,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将使企业僵化。动态管理(Dynamicmanagement)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预测、内部数据分析,对经营策略、管理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和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灵活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这种动态、复杂、不确定性概括而言就是风险,因此,动态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就是企业要密切关注影响企业的适应性、领先性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滚动计划本质就是动态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是指在编制长期计划时,采取“近具体,远概略”的方法,对近期计划制定得尽量具体,便于计划的实施;对远期的计划只规定出大概的要求,使职工明确奋斗的方向,然后根据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和问题,结合对内外环境情况分析原因,然后予以修改和调整。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远期计划逐渐予以具体化,使之成为可实施的计划,进而把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甚至与具体的执行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计划工作的经济性,又能使计划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还可以监督过程执行的费用支出情况,其结果通常还可以作为向承包商部分支付的依据。

三、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构建

(一)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基本思路(1)选取因素。首先,文化创意企业的资产主要以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无形资产或轻资产为主,缺乏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传统的抵押物,但却主要依靠这些资产价值的提升来提高企业价值。理论界将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以员工和组织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并带来价值增值的无形资产称为知识资本。对创意投资项目来讲,知识资本主要表现为创意或者知识产权的价值,因此,本文所提到的知识资本即指投资项目的创意或知识产权的价值,是文化创意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其区别于传统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次,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而高时效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风险,即文化创意企业能否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投资,或者投资周期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因此,可以将时效性包括在风险因素中。再次,创意投资的特点是前期投入较大,收益小,一旦成功就会获得高昂的利润,因此文化创意企业投资项目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匹配不是非常明显,但收益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对企业投融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将知识资本、风险和收益作为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的三个考虑因素。(2)时间维度。投资项目从初始投资到最终完成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文化创意企业对创意的投资,从创意的产生到市场需求评估、再到创意产品的生产制作、到最后投入市场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本文将投资项目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也可以再进行细化。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高风险性和对投资时机的高要求,各个时期的知识资本、风险、收益以及投融资活动都有所不同,这里分别用Ⅰ、Ⅱ、Ⅲ表示。在这种动态思维下,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对投资项目的每一阶段给予更多的关注,每一阶段的完成都会有信息反馈,既可以为前一阶段作总结提供信息,又可以为下一阶段提供参考。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企业动态的投融资体系将以动态管理为思想,根据滚动计划法,以时间维度为横向的动态轴,以各个时期的投融资互动机制为纵向的动态轴,将知识资本、风险、收益作为影响投融资互动关系的因素予以考虑,每一阶段的投融资互动都紧紧依赖上述三个因素进行,从而有效地利用好资金。体系构建如图(1)。

(二)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分析(1)知识资本。知识资本Ⅰ处于投资初期。风险相对来说较大,对其价值评估比较困难,但只有对知识资本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评估,才能吸引风险投资者,或者通过以知识产权抵押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融资,从而缓解融资压力。知识资本Ⅱ处于投资中期。随着投资项目的进行,创意产品投放市场的试验结果可能对知识资本评估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试验结果较好;知识资本的价值会有所提升,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企业也能够以创意产品为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为进一步投资寻找资金来源。二是试验结果较差;知识资本的价值可能会低于初始阶段,企业可能遇到风险投资者想要退出的威胁,以及资金链断裂的严重损失,此时企业应及时放弃该项目,寻求更有价值的创意项目,重新开始新的循环。知识资本Ⅲ处于投资末期,企业知识资本的价值变得明显。如果创意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获得不菲的利润,企业的品牌价值也会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企业知识资本价值,获得战略性资金或者通过知识产权抵押获得银行借款都将变得容易,更有利于新的创意项目及衍生产品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创意产品最终没有市场或与预期相差太远,则知识资本会贬值,银行催款和风险投资机构退出的威胁很可能使企业出现危机,企业应及时停止对该项目的继续投资,重新创造有价值的创意项目。(2)风险。因为投资初期对项目可行性、预期经济收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估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Ⅰ的不确定性较大。风险Ⅱ处于投资项目的中期,由于文化创意企业高时效的特点,这一阶段仍然需要对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进行调研,再次评估创意投资项目的风险。此时的风险会表现为两种:一是风险仍然很大;很多企业在刚刚形成创意产品时将其投入市场就不再符合消费者需求,如果继续对该创意项目进行投资将可能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二是风险变小;即文化创意企业初期形成的创意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继续投资可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风险Ⅲ处于投资项目的末期。如果企业出现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仍很大的情况而及时放弃项目,则不存在风险Ⅲ的评估。如果出现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变小的情况,随着投资项目的完成,文化创意企业又会面临新的风险,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失败风险;尽管在项目投资中期创意产品投入市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文化创意产品需求不稳定,当企业完成后期制作完全将产品投放市场时,仍有可能因为消费者追随的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对创意产品的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项目的投资失败。二是创意产品衍生风险;如果将创意产品完全投入市场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取得丰厚的收益,这时企业仍然面临着风险,即该创意产品是否能持续地给企业带来利益,弥补整个投资周期所占用的投资成本及耗费的费用。如动漫企业的成本回收具有明显的“蛇头虎尾”特征,即动画片本身不是终极产品,播出环节的主要功能不是收回成本,而是提升动漫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书籍、DVD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作铺垫。动画片的播出发行收入一般仅占其总收入的20%,而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的收益却可以占到80%。可见,创意产品衍生的风险对像动漫企业这样的文化创意企业非常重要。(3)收益。投资初期主要是对创意投资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以及初始投资的投入,需要企业筹集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收益Ⅰ几乎为零,投融资决策主要考虑成本。收益Ⅱ处于项目投资中期。这一阶段的收益虽然不能与初始投资相匹配,但是企业在投资与融资决策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阶段产生的收益。如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变小的情况,当创意产品投入市场试验获得相当好的收益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创意投资项目的价值,从而吸引风险投资者,为企业带来进一步投资所需的资金,本身所产生的收益也会对融资需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收益Ⅲ表示项目投资末期的收益,与收益Ⅰ、收益Ⅱ相比,这一阶段的收益更加明显。如果创意投资的后期能够创造很大的收益,则这部分收益可以缓解融资成本造成的压力,也可以用该部分收益继续进行创意衍生产品的投资。当然也可能因为风险Ⅲ中所描述的项目投资失败的风险导致收益没有达到期望值,使整个投资项目因成本大于收益而失败。(4)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即以滚动计划法为基础,对近期做详细的投资计划,稍远期做较细的投资计划,远期的可以做较粗的投资计划,然后根据投资计划确定所需的筹资规模,再根据所筹集到的资金灵活地对投资计划进行调整,在这种边投资边融资的思想下,文化创意企业可以给予创意投资项目更多的关注,及时根据知识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变化,对投融资决策进行调整。投资Ⅰ表示对创意项目的最初投入,企业通过制定尽可能详细的投资计划,考虑知识资本Ⅰ、风险Ⅰ和收益Ⅰ确定投资额,以此决定融资Ⅰ的规模,避免超募造成大量的资金闲置降低企业投资效率。预期创意所能带来的收益决定企业所能接受的融资成本,融资方式的选择则根据创意项目的周期决定。由于创意投资项目的周期普遍较长,文化创意企业偏好股权融资或者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筹资能力、筹资成本也制约着投资项目的选择,如果做出投资决策时忽略融资能力,则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后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陷入财务危机。大部分创意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随着项目的进行不断投入,文化创意企业对投资机会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必须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当企业的筹资能力较弱,无法一次性筹足整个投资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时,只要企业经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该投资项目有很大的价值,就应该果断地投资该项目,如果等筹足资金再进行投资则可能丧失机会。用动态的思维来看,随着投资项目的进行部分收益Ⅱ可以用做投资Ⅱ的进一步投入,也可以吸引风险投资者,再次获得一部分融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Ⅱ。如果出现了知识资本Ⅱ的贬值和风险Ⅱ的加大,则企业应该果断放弃该投资项目,重新寻找更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其抽出的资金也能给急需投入的项目资金支持。投资Ⅲ和融资Ⅲ处于投资项目的末期,这一阶段同样应充分考虑知识资本Ⅲ、风险Ⅲ和收益Ⅲ的影响,处理好投融资的互动关系。借鉴滚动计划图将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表示为图(2)(投资时期细化为年)。每个投资时期可能涉及一个或几个这样的投融资互动过程,投资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投融资互动机制就是上述过程的不断循环。

四、结论

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应紧密结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根据变化对投融资决策进行灵活地调整。一方面能够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能力,即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得到战略性资金的注入,真正解决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无效率的投资。文化创意企业动态的投融资体系将对投融资困境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果文化创意企业能够处理好自身投融资决策,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政策与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定能不断繁荣、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覃家琦、齐寅峰、李莉:《企业投融资互动机制理论综述》,《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2]安世绿:《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及政策初探——基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调研》,《中国金融》2010年第3期。

简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篇10

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并

最近,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订并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2014年年度及以后期间的财务报告中按照新《准则》要求对金融工具进行列报。新《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相比修订稿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主要增加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并补充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指出企业应当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并规定符合相应条件时,应当将金融工具进行重分类。新增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等章节。

《会计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最近,财政部邀集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就《会计法》的再次修订进行研讨,此举标志着此次《会计法》的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就本次《会计法》修订,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提出了基本思路。一是要适应简政放权的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助力。二是要从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重点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会计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要在我国会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立法经验。

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

(2014年)

最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4年)》。2014版的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包括鉴证业务271项、相关咨询服务业务项目149项、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创业业务17项及相关法律法规清单。2014版指导目录的新变化,新增了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创业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清单两大部分。鉴证业务新增91项,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增加了40项,新增的这些业务项目,既包括审计业务,也包括非审计业务;既包括依法已经开展的业务,也包括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开发的新业务。

港澳人士将可以在

上海自贸区事务所任合伙人

最近,财政部批复同意上海市财政局上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试行办法》。《试行办法》主要就取得中国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港澳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上海自贸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条件、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等作出规定,将由上海市择机。与之前的试点政策相比,上海自贸区《试行办法》呈现出两方面新变化:一是将受惠人员范围由香港扩大到港澳会计专业人士,二是允许港澳人士入伙已设立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不再限于新设事务所。

iaSB投资实体合并豁免

征求意见稿

最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投资实体――实施合并例外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的修订建议公开征求意见。iaSB针对上述两项准则所提出的修改建议旨在澄清投资实体在落实“按公允价值计量子公司而非将其合并”这一要求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修改建议如下:确认豁免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继续适用于本身也是母公司的投资实体的子公司;明确投资实体母公司何时应合并提供投资相关服务的子公司,而非按照公允价值对其加以计量;简化本身并非投资实体、但其联营公司属于投资实体的实体对权益法的应用。

FaSB启动会计准则简化项目

作为降低会计准则复杂性计划的一部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又为其工作议程添加了两个短期项目,旨在简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该计划包括为FaSB工作议程添加覆盖范围较窄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将其视为机遇,期待项目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实现会计准则的简化。该计划所涉及的项目旨在降低财务报告成本和复杂性的同时提高或确保投资者所得信息的有用性。

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税政新规出台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48号)。《通知》明确,个人持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通知》进一步明确,挂牌公司派发股息红利时,对截至股权登记日个人已持股超过1年的,其股息红利所得直接由挂牌公司计算并代扣代缴税款。对截至股权登记日个人持股1年以内(含1年)且尚未转让的,税款分两步代扣代缴。《通知》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执行。

国际货物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2号)。《公告》明确,试点纳税人通过其他人,间接为委托人办理货物的国际运输、从事国际运输的运输工具进出港口、联系安排引航、靠泊、装卸等货物和船舶相关业务手续,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3第一条第(十四)项免征增值税;试点纳税人提供上述国际货物运输服务,向委托人收取的全部服务收入,以及向其他人支付的全部费用,必须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结算;试点纳税人为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间接提供的货物运输服务,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公告》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有关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9号)。《公告》明确,纳税人通过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税款,但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不属于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销售了货物,或者提供了增值税应税劳务、应税服务;2.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收取了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款项,或者取得了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3.纳税人按规定向受票方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内容,与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相符,且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合法取得、并以自己名义开具的。受票方纳税人取得的符合上述情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公告》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

税收管理暂行办法》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从税务登记、征收管理、享受协定待遇及跟踪管理等环节,规范其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规定,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设立账簿且能够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采取核定征收办法;未办理税务登记且未自行申报和未委托人申报的,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包括境内委托方、货代公司等,按次支付运费时扣缴税款。《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78个税号钢材产品取消保税政策

最近,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4]37号)。《通知》明确,首批对国内完全能够生产、质量能够满足下游加工企业需要的进口热扎板、冷扎板、窄带钢、棒线材、型材、钢铁丝、电工钢等78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自2014年7月31日起,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2014年7月31日前已签订的合同,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实际进口的,允许在合同有效期内继续以保税的方式开展加工贸易。上述政策措施适用于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2014年7月31日前区内已设立并从事附件所列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暂予以除外。

财政部加强国有金融企业

直接股权投资资产管理

最近,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直接股权投资有关资产管理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按照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以协议转让或股权回购方式退出的,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由国有金融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或其他机构自行决策,并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以其他方式进行股权转让的,遵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根据规定,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可以按照监管规定组建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实施,也可以通过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运作。《通知》自2014年6月6日起30日后施行。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