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43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1

关键词:RCep;tpp;纺织服装

StudyontheinfluenceofRCeponChina’stextileandGarmentexport

abstract:asChina’seconomytransitionstothe“newnormal”,China’stextileandgarmentexportssufferedtheblowofworldeconomicdownturnandweakdemand.inrecentyears,thereareobvioussignsofshrinkingontraditionalexportmarkets.However,China-ledRCep(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negotiationsrecentlyhaveaccelerated,whichbringnewvariablestothediffultyriddenexport-orientedtextileandgarmentindustry.Bycomparingtextileandgarmentexportdatainrecentyearsindifferentmarketsandregions,andbasedontheinterpretationofrelatedpolicies,thearticleanalyzesanddiscussesoncetheRCepisreached,theinfluenceitwillbringtoChina’stextileandgarmentexports,andsomesuggestionsaregiven.

Keywords:RCep;tpp;textilesandgarment

一、RCep概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又称RCep(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在2012年东盟峰会上提出,随后得到中、印、日、韩、澳和新西兰的响应,形成“10+6”的格局。区域内通过削减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旨在建立一个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区。自2012年开始谈判以来,RCep拟覆盖全球48%的人口,全球1/3的GDp和进出口贸易额。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RCep加速谈判节奏,表明各方达成共识的心情迫切,虽然各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但达成基础性谈判成为大概率事件。

拥有12个成员国,经济总规模和贸易额都超过全球的1/3的tpp常被认为是美、日联合遏制中国的协议,美国力推tpp本意是配合其战略重心的东移,但在标准制定上,背离了大部分国家的实际。美国为实现自身利益,一方面希望通过打开其他国家的市场,为其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产业,如农业赢得优势,而另一方面却不愿在其不具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和鞋帽等产品方面做出让步,导致内部难以避免的分歧,而直接影响谈判进程。反观RCep,则是在尽量考虑到各成员国的可接受程度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更具有渐进性和过渡性,因而对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更高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图1为RCep和tpp国家构成对比。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现状

自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动力减弱、综合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外贸罕见地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现象。新背景和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走弱,份额出现连续下降,特别是在世界主要市场,自2010年以后出口增长率和占比出现明显松动迹象,这都预示着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传统市场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开辟并建立新的市场迫在眉睫。图2为2007―2015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情况。

wto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一纺织服装贸易大国,全球份额达到37.1%,但近年来在主要市场上的表现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整体出口形势出现下滑的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传统三大市场的表现不甚理想。

1.欧盟市场

中国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欧盟,虽然从总量和占比上,我国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近年来地位开始出现动摇。如欧盟市场的中国份额在2011―2014年减少了3.3%,而服装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加明显,与之对比,东盟的一些国家则保持了增长。另据资料显示,2011―2014年我国占欧盟服装进口份额下降5%,时至2015年,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4%(D3),而且资料显示占比在持续下降中。如以2015年1―10月数据为例,其中纱线出口量价齐降,出口量降15.91%,出口金额同比降22.61%;家纺商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5.45%。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2015年行业数据也佐证了当前的现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有进一步下降的压力。

反观东盟国家和处于南亚地区的孟加拉国,纺织品服装竞争力逐渐显现后发优势(图4)。东盟国家对欧盟市场出口总额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占比也保持了持续的提升,如2011―2014年孟加拉国占欧盟服装进口份额增加了3.5%,2015年欧盟市场的孟加拉份额增长幅度为2.6%,对中国形成显著挤压。

2.美市场

中国目前是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一大进口国,近10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市场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美国成为我国唯一保持出口增长的传统大型市场,但占比却出现持续下降(图5)。仅2011―2014年期间在美国市场,我国份额就减少了0.5%,虽然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却快速增长2.6%,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二大进口国。从中商情报网提供的2015年行业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1―9月,越南多个纺织产品出现良好的表现,如纱线出口量价齐升,出口量同比增长2.58%,出口金同比增长0.88%;棉布出口增长较大,出口量同比增长12.77%,出口额同比增长11.85%;家用纺织品出口同样增长较快,出口量同比增长11.64%;针织服装出口增长更是快于梭织服装,出口量同比迅猛增长12.39%。

尤其是越南加入tpp后,成为中国诸多企业走出去首选之地的同时,也吸引着来自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投资建厂。各种有利条件的叠加,使得近些年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不但纱线、面料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并借机完善整个产业链,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展开同中国的直接竞争。从近3年情况来看,东盟地区,尤其是越南在美国市场无论总量还是占比均出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图6),而且还会继续持续,这将对中国在美市场份额造成持续挤压效应。

3.日本市场

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和订单加速转移东南亚诸国的影响,再加上中日在上的之争,种种不利因素导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日本出口持续下降(图7)。虽然在日本市场中国份额曾高达75%,但下降速度很大,如2011―2014年度减少了7.4%,与之对比的是,东盟的越南份额则增加了3%。从2015年1―9月的同比数据来看,我国纺织服装对日本的出口量明显下降11.59%。其中,纺织品下降9.84%;服装下降12.02%,化纤纱线下降10.23%,家纺商品下降9.93%。

亦同美国市场情况,越南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中排名为第2,且仅次于中国,而且随着中国总量和占比的持续降低,越南的总量和占比稳步增长(图8)。

三、RCep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的影响

RCep的目标是消除区域隔阂以及因而带来的贸易壁垒,建立一个自由度高,管理体系完善的贸易和投资环境。虽然目前谈判仍在进行当中,具体条款细节没有公布,但可以预期的是,RCep自由度将远高于中、日、韩现有的自贸协定,以及当前东盟与六国之间的自贸协定。

RCep很可能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由中国主导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一旦RCep落地,将大大加强中国在亚太区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美国主导的可能将中国排除在新贸易体系之外的tpp、tipp展开有效反击。在国内经济结构艰难转型,海外出口局面下滑背景下,RCep给中国纺织服装品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契机。

1.利好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RCep区域的出口

从2015年统计数据来看,原本在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占用举足轻重的日本市场已经被东盟超越,东盟成为我国第三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地位仅次于欧盟和美国(图9)。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加入RCep后,加上东盟市场,RCep区域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接近30%。RCep区域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接近世界一半,GDp占世界的1/3,RCep的重大意义在于将一个占世界人口近一半的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高度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贸易和消费市场。

以RCep中“+6”成员国韩国与澳大利亚为例,两国同为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分别位居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第7位和第10位。2015年,在传统市场出现连续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对韩、澳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同比增长11.2%、0.8%(表1)。可以预期,RCep成功落地以后,两国同我国的外贸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而同属发达国家行列的韩、澳两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对缓解当下传统市场份额下滑起到积极作用。虽然身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的纺织服装产业同样会受到某些程度的冲击,但RCep对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长远发展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远高于当下的冲击。实际上,RCep协定在推动我国经济深度开放的同时,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放大效应也会变得更为明显。

当然,RCep不仅仅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成利好,同样利好于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飞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资源和价格优势,在同我国传统三大市场正面竞争同时,会趁机加大RCep区域内部市场的占有程度,甚至有学者担心会不会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生弊大于利的效果。如果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仍然停留在产业链低端环节,则弊大于利;当前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正在向附加值高的价值链两端延伸,RCep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出口的促进作用恰恰倒逼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避开低端不利竞争,加速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扩大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有利于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形成新的出口市场

在2015年纺织品服装主要市场出口形势不利的背景下,部分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却逆势出现积极的态势。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中东地区出口量增加4.6%,非洲地区同样出现了5.2%的增长。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势更加喜人,28个实现增长的国家中,有16个国家增幅超过10%。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出现增长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大,发展后劲充足。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更有利于国内纺织企业在周边政治风险犹存但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进行布局。尤其是人口超过10亿的印度,虽目前尚未与我国达成Fta,但处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南亚地区重要发展位置,因此一旦RCep落地并有效运行,将会加大对印度市场的开发力度,因而RCep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利好本区域内市场,更会形成与“一带一路”遥相呼应的局面,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走出去和扩大海外市场有利。

在新的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产i海外转移大幕已开,趋势已定,并且转移范围越来越广,由最后的服装加工环节向全产业链,尤其是产业链上游发展。在周边东盟成员国纺织服装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国内成本上升的情形下,实现跨国资源的整合,打造“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正成为我国纺织企业的全新选择。在纺织服装产业国内转型、国外主要市场出现下滑、外加tpp等规则的限制情况之下,RCep的启动非常具有意义,一旦启动不仅可促进我国企业利用自贸区关税优惠来开拓亚太市场,还可推动重点企业“走出去”,同时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资源配置,突破tpp的封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议和对策

1、国家强力主导RCep,促进谈判进程

RCep虽然由东盟提出,但是目前背景下,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大国,中国一方面有责任,另一方面为国家利益也必须在RCep建设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一旦RCep在中国主导下建成,将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欧美国家左右,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最大规模的自贸区。中方主导下的自贸区,在促进区域内贸易往来同时,还会对自贸区内所有成员国带来新的影响力,以缓解中日、中韩、中国南海等地区地缘政治压力,更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借国家强势之东风积极开拓更大的市场。

2.行业协会积极提供助力

纺织服装行业相关协会在资源和信息以及政策解读方面经验相对较丰富,并且对于主要市场的企业运营情况了解透彻,在RCep谈判进入关键期的宏观背景下,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对RCep相关国家和区域进行市场考察和政策解读,并利用已有的资源,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对接,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第一时间走进充满潜力的国家和区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积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谈判,以及前期做的诸多准备工作,就为国内很多想去开拓印巴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企业提前布局,抓住新机遇

当前国家经济层面的竞争,往往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的竞争。在国家战略布局的支撑下,跟随着国家战略推进的脚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随着中国“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地,国家战略帮助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打开了通往南亚和中东的市场大门,新时期下我国主导下的RCep再次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带来新的机遇。

企业只有提前谋划,提早布局,紧跟国家战略脚步,国家战略影响力延伸到哪里,企业就敢于把市场开拓到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先发制人获得主动,为企业更进一步国际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在当下由欧美国家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下,中国积极主导并促进RCep谈判,倡议互联互通,成立亚投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丝路基金,有力地展现了中国的影响力,对于建立更加公平自由的区域性贸易新秩序,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和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亮,陈淑梅.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基于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RCep的比较研究[J].经济评论,2015(1):92-102.

[2]郭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促进作用分析[J].纺织导报,2016(3):84-87.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2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iB;人才培养

1.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急需国际商务管理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由单纯的oem方式出口转向企业国际化经营阶段。纺织服装企业纷纷以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化化经营活动(见表1和表2),包括:海外开店销售自主品牌服装;用国外优质设计资源在海外设立设计研发中心;在欧美时装周举办品牌时装会;利用东南亚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投资建厂;收购国外知名品牌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在境外上市等等。

表1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方式

表2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方式

自2007年开始,北京爱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国际化,2007年以品牌商的身份参展全球规模最大、最有名的专业内衣展会“里昂内衣展”;2008年以来,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开设自主品牌零售店铺;同时,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等。目前,爱慕已向海外派驻国际商务高层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十余人。

2012年北京“依文”品牌男装在伦敦时装周上举办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北京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去,企业需要具有服装专业知识,熟悉国际商业业务,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高层次国际商务管理人员。

企业国际化经营,使纺织服装企业急需跨国经营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品牌国际推广等国际商务管理人员(图1)。而纺织服装行业国际商务管理人才的匮乏已阻碍了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图1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方式及所需人才

2.纺织服装企业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国内上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员工仍以低学历人员为主,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60-80%。高学历人员中,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比不足员工总数的1%。这样的学历结构很难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通过在职研究生学习,提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知识和学历水平,为企业跨国经营培养和储备国际商务管理人才。

纺织服装企业员工学历结构

3.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3.1培养目标

纺织服装类专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iB)培养应依托纺织服装行业的资源优势,为行业和企业培养国际化管理人员。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为: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需要、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国际商务知识,具有一定的纺织服装行业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具有国际商务经营决策和管理能力,胜任纺织服装企业对外(下转第157页)(上接第91页)投资、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品牌国际推广、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及纺织服装领域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商务专门人才。

3.2培养定位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iB)定位:立足纺织服装行业,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重点面向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中层国际商务管理人员、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高层国际商务管理人员、纺织服装行业所需的中高层国际商务人员。利用纺织服装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优势,整合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资源,把国际商务打造成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

4.培养培养模式

4.1联合培养

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专业协会、国内上市纺织服装企业、中小纺织服装企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利用校企实习基地,在miB的学习期间,学生应至少有6个月时间在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践。

4.2实行双导师制度

学院将为每个miB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由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内上市纺织服装企业、中小纺织服装企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机构和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显著职业背景的专家,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实习,以提高miB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形成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显著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师队伍,包括具有国外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的专家、商务官员、实际商务工作专家等,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

4.3采用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3

一、2010年10月份外贸景气指数继续呈小幅攀升走势

1、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绍兴出口纺企奋力转型升级。目前,欧美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库存和订单增长已经出现放缓迹象,回补力度减弱,对绍兴县的出口恢复性增长是一个不小冲击。滨海一家印染出口企业外贸部经理透露,他从事外贸已有10多年,主要开拓欧美市场.目前客户下单没有上半年那样爽快了,大单有所减少,分析认为这与欧盟债务危机的爆发有关,使欧元区各国压缩开支、削减消费,同时,欧元贬值迫使人民币被动升值等因素,将影响今年四季度的出口形势。原料、劳动力等成本涨价,国际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要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一定要发出有力一击――加快转型.冲刺四季度。“宝纺印染”是绍兴县最大的出口企业,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宝纺印染”经营者积极创新,该公司三分之二的产品通过尼日利亚等国外专卖店销售,还准备开拓国内市场。与“宝纺印染”市场转型不同的是,“百丽恒”则以调整产品结构来应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国内外市场挑战。受棉价上涨影响,该公司依据市场行情变化,逐步减少全棉印染,增加人棉、针织等印染产品。

2、中亚市场面料需求量很大,开发潜力巨大。10月18日上午.轻纺城创意大厦26楼举行“布满全球”供需对接会,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面料服装企业和轻纺城的面辅料贸易商,通过翻译,面对面进行洽谈贸易。中国轻纺城的贸易商们发现.中亚市场对轻纺城布商来说,基本上是未曾被开发的“处女地”,当地需要的面料,很多竟是轻纺城多年前流行过的产品。这次前来采购的企业,是当地较为知名的大企业和贸易商,在当地国家工业经济部官员带领下前来轻纺城。中国轻纺城市场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发现了“新大陆”.对这些新颖时尚的面料非常感兴趣。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大市场!劲派纺织是首次和中亚客商进行交流。发现中亚当地面料需要量蛮大,产品与轻纺城当地的中低档产品能对接上。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每年从中国进口的面料各有7000万米以上。欧美高端市场要争取.但是没有理由抛弃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轻纺城面料会寻找更多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真正使轻纺城做到“布满全球”。

3、市场营销大力创新。出口市场继续拓展。面对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高企的严峻的形势,部分绍兴纺企对出口产品、市场营销和融资、品牌等方面大力创新,在外贸经营策略、开拓新兴出口市场等方面重点创新,不少绍兴纺企通过多场次的境内外知名展会参展后,在世界各大洲的出口份额分布进一步合理,新兴出口市场都有相应拓展。本期浸、涂、包覆纺织物和窗帘窗幔、刺绣品外贸景气指数明显攀升,化学短纤面料、针织钩编物、棉及其混纺面料外贸景气指数小幅推升.拉动总类外贸景气指数继续小幅攀升;但簇绒织物、日用家纺面料、化纤长丝面料外贸景气指数不等量下降,相对制约了外贸总类景气指数的攀升幅度。

二、2010年10月份外贸价格指数继续呈攀升走势。

1、原料人工普涨3成,提价难消成本压力。在国内棉花减产、国际棉花价格上涨以及游资炒作推动下,棉价一路上涨,刷新10年来的最高纪录。目前绍兴县一些服装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四季度的生产经营压力有点大。订单不用愁,愁的是“噌噌”上涨的原料成本、员工工资。福全一家体闲服装生产企业经营者表示,受棉花价格大涨影响,目前棉布、毛料等各种布料价格上涨,与6月初相比,布料价格上涨30%左右。受原料、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绍兴县不少服装企业冬装出厂价纷纷上调5%至10%,明年春装价格也将跟涨。钱清镇一家服饰外贸生产企业对明年春装产品成功提价10%左右,得到了美国大客户认可,但这并没让企业经营者舒心多少,反而感觉压力重重,生意难做。“与当前企业面临的各种压力相比,10%的提价真的难以让我们轻松多少。”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人工、原料等价格接连上涨,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提价难消成本压力。

2、研发生产高档面料,出口利润继续推升。面对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叠加的困难,绍兴县淘汰落后产能,研发生产高档面料,出口额继续增长,出口利润继续推升。本期窗帘窗幔、刺绣品、棉及其混纺面料外贸价格指数明显上调,化纤长丝面料和浸、涂、包覆纺织物外贸价格指数小幅上调,拉动外贸总类价格指数继续攀升。但簇绒织物、针织钩编物、化学短纤面料、日用家纺面料外贸价格指数不等量下滑,相对制约了外贸总量价格指数的攀升幅度。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4

一、2009年2月份纺织品外贸景气指数小幅回升。

1.退税率上调送暖春,振兴规划利好初显。继2月4日国务院通过纺织业振兴规划后,2月5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明确,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的新政策出台,从2月1日起实施。振兴规划出台,绍兴规模型纺企外贸营销逆势推升。绍兴县2100家纺织品出口企业因此受惠,绍兴纺织直接受惠4.5亿元,其中中国轻纺城贸易公司总受惠约为2亿元。在全球订单缩水的大环境下,部分绍兴规模型纺企外贸营销逆势推升,这些企业已不单单靠低成本的加工盈利,他们通过采用新技术生产专利面料来获取固定客源,同时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和新兴国际市场营销份额,扩大销售渠道为客户提货带来便利,并与客户共同研发新品种分享共同利润等方式占有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些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部分绍兴规模型纺企已初步完成了产业升级的任务。

2.不少绍兴纺企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营销份额。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纺织服装订单明显萎缩。为规避外贸风险,不少绍兴纺企销售方向已由欧美市场转向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不少绍兴纺企积极把对口产品销往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并呈现出加速增长走势。有些绍兴纺企还积极参加巴西面料展会,出口南美市场业绩小幅增长;部份绍兴纺企和轻纺城贸易公司还积极开拓东盟、中东等国际市场营销份额。

3.拥有自己的品牌,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出口企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拥有自己的品牌,可增加产品附加值这也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有些绍兴纺企在已获得市级著名商标的基础上,又把人造丝等产品在埃及、伊朗、叙利亚等国家通过了国际商标的注册,为公司实现“多元拓展、放眼世界”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有些绍兴纺企业则已成功在新加坡、新西兰、芬兰等10个国家注册国际商标。

4.通过出口品牌建设,构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海外订单大幅萎缩。在困难面前,有些绍兴纺企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品牌建设构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并在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诸多国家成功注册了国际商标,有效提高了国际市场知名度,棉布、麻布已成为不少外商的指定产品,质量及信誉度比大路货产品明显提升,从而赢得国际市场对口客商的信任,出口业绩逆势推升。

二、2009年2月份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小幅下滑。

1.绍兴纺企出口美国市场竞争加剧。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在纺织、服装、制鞋方面的最大供应国,一直扮演着非常称职的供货商角色。但至目前,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增加,绍兴企业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价格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供货市场。虽有些绍兴纺企部分品种单价呈下滑走势,但出于减少成本考虑,美国很多采购商及采购企业都把眼光放在世界新兴的纺织服装市场,越南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2007年1月11日,越南这个东南亚国家在加入wto后,越南纺织服装企业迅速剧增。至今,越南已经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二大纺织服装供应国。据2008年底调查显示,越南本年度向美国输出了大约价值53亿美元的服装纺织类产品,比2007年同期增长26%。受价格竞争冲击,绍兴纺企出口美国市场的业绩已呈下滑趋势。

2.美国采购商服装进口已转向东南亚周边国家。国际金融风暴愈演愈烈,正在演变成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形势呈现下滑趋势。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消费者削减支出,任何层级的消费品都面临着滞销的危险,美国零售业店的业绩都是一片惨淡。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美国自中国成衣进口已陷入衰退期,低成本的优势的减弱使得中国服装对美国市场的占有力明显下降,但中国仍然是美国服装的最大供应国。由于价格竞争力的逐步减弱,部分美国进口商继续放弃从中国进口,不少服装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周边国家,印度、越南等新兴纺织工业区的低成本优势继续获得美国采购商所垂青,受此影响,绍兴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输美订单继续不足,有些企业取消配额后却接不到订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部分绍兴纺企只得降低单价承接外单。

3.应对竞争,大众出口产品单价呈下跌趋势。意大利一家百货公司亦将款式简单的童装20%至30%的订单由中国转移到孟加拉国、印度等采购价格更低的国家,而对面料款式及手工艺要求非常高的女装订单放在中国。至目前,东南亚地区工厂所接的订单都是从中国流出来的。在中国,一些欧盟采购商也把目光投向正在开发的中西部等成本较低的工厂。应对竞争,部分绍兴纺企为接到订单,大众出口产品单价呈下跌趋势。纺织业振兴规划已于2月初获国务院原则审议通过,同时要加快沿海服装纺织巨头向中西部转移。因此,绍兴规模型以上纺企去正在开发的中西部设厂是可行之策,以减轻劳动力成本压力,应对国际市场挑战。

今年贸易摩擦之严峻及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围堵或将是近年之最。进入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这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出口前景并不十分乐观。预计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短期内难以复苏的背景下,我国连续几年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将发生逆转。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恶化,今年贸易摩擦之严峻及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围堵或将是近年之最,反映在纺织品服装出口上尤为明显,预计3月份外贸景气指数升幅仍相对趋缓。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绍兴纺企要好好地考虑如何转型升级,在延伸产业链、创建知名品牌、扩大内需、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以便更好地承接订单,更好地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挑战。随着目前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增多,绍兴纺织服装企业和轻纺城贸易公司应加强练好内功,从提高产品质量着手,使产品的各种技术环保指标积极向国际标准靠近,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开拓新兴国际中高端市场营销份额,扩大内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大气候下,化危机为机遇。当前,绍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更应警惕美国“购买国货”条款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我国政府对外不断争取良好的贸易环境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还要积极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国际市场形势,有序安排2009年3月份的出口计划,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和新兴国际市场营销份额,积极扩大内需,实行内外销市场并重两条腿走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规避外贸经营风险,促进整个轻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在浙江临安召开了“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工作研讨会”。科技部、财政部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介绍了浙江省公共平台建设的情况,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有关人员分别介绍了各自纺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情况,并对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和市财政局科文处的有关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对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建议。

科技部、财政部将根据会议研讨的结果,组织长三角区域纺织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方案落实,并在区域平台建设中探索。

全国首个《蚊帐》行标通过审定

近日,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南京召开标准审定会,审定通过了由福建省纤维检验所为主起草的蚊帐行业标准。这一标准后,将改变蚊帐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的现状。据了解,蚊帐标准主要适用于以经编网眼织物为主要原料的蚊帐,标准明确划分了蚊帐产品的分类,规定了蚊帐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要求及网眼密度、纤维含量偏差、弹子顶破强力大小。

“广东开平纺织创新中心”通过省级验收

日前受广东省科技厅委托,江门市科技局组织了由开平市纺织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担的“开平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开平纺织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两个省级项目验收会。验收组专家听取了“创新中心”关于项目实施总结汇报,审查了有关资料,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质询。通过专家组评议,一致认为承担单位“创新中心”提供的项目实施资料齐全,符合项目验收要求。

两个项目的实施,组建了以香港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五邑大学等高校为依托的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团队和培训平台,建立了以“江门市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为主的纺织新材料应用试验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生产示范线,建成了“开平纺织网”电子商务平台,协助开平市政府实施《开平市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规划》。两个项目实施后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开平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推动了多个纺织服装名牌产品的创建,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强了优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使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为提升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是“创新中心”继完成国家发改委纺织专项资金支持的《开市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地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验收后,再次完成了省级两个科研项目建设的验收。

灾区群众成为武汉纺织工人

四川雅安地区汉源县地震灾区部分群众与武汉一棉集团签订了劳动合同,融入武汉纺织大军之中。武汉纺织企业此次接纳的地震灾区群众共有30名,此次就业援助是湖北省对口援助四川地震灾区的五大工程之一。今年7月,湖北省在开展对地震灾区群众的就业援助中,连续在灾区举办3场招聘会,并规定:灾区来汉就业群众可享受带薪培训、无试用期、社保补贴等三大优待政策。对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武汉纺织企业积极响应,武汉一棉集团、江南集团等企业专门派人到四川汉源县,欢迎灾区群众到武汉纺织企业就业。灾区群众到达后,受到了企业领导和工人们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工厂为她们准备了有空调的单身宿舍,为每个人购买了23件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品等,还预支了部分工资作为生活费,并让她们依据规定参加了社会保险、享受有关社会保险待遇等。这批地震灾区的群众到武汉纺织企业后,将主要从事值车工、缝纫工等工作。对武汉纺织企业的热情接待和优待安排,灾区群众非常感激,表示要尽快学好纺织技术,为纺织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山东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

近日,山东省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在滨州召开,来自全省的纺织印染企业就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与技能进行了交流。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纺织服装产业链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工业经济中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38.12%,利税占全市工业利税的46.4%,利润占全市工业利润的48.58%。会上,滨城区所属企业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负责人、省劳模刘日兴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人员参观了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现场。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与技能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常德市打造纺织产业百亿工程

在近日召开的常德市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研讨会上,常德市长卿渐伟提出:2012年要将我市纺织产业集群打造成百亿工程。

纺织产业是常德市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今年1至7月,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3%。前几年常德市纺织产业大力实施以扩能提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改造,实现了产业的扩容和结构升级,产品的档次得到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所以在今年纺织行业市场有所下滑、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市纺织产业仍然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今年,我市纺织行业纳入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40个,年计划投资总额13.3亿元。

卿渐伟指出,纺织产业是常德市传统产业,也是一项优势产业,发展纺织业既可带动棉麻种植,又可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是一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下一步,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搞好规划,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同时要引进知名纺织企业,延伸产业链。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力度。金融机构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环保、经委等部门要研究政策,对纺织企业给予帮助与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要抓紧工作,争取早日上市。常德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吴友云,市政协副主席陈伟俊,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沈习淼出席会议并讲话。

“宁”视东方设计展在京举办

2008年8月5日,随着一段置身于东方而又时尚意境中的篮球表演,传递着激情和英雄梦想的中国著名体育品牌公司李宁在北京总部举行了一场名为“宁”视东方的设计理念体验展。在东方:元素与时尚气息融为一体的展览中,李宁展示了众多蕴含传统中国符号和东方气息的经典产品。李宁有限公司政府及对外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小岩表示:“李宁要把带有东方特质的设计理念传递到全世界”。

以传统五行布局的展览被营造的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息。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着阳刚、自然、轻柔、热烈、宽厚。在此基础之上,李宁充分融入自身精辟的理解,加以独特的东方设计视角。完美的体现在其各种系列产品中:金的阳

刚承载了霸气,木的自然传递了和谐。水的轻柔拆射了灵气,火的热烈进发出激情,土的宽厚孕有了至诚,以上种种毫无保留的彰显了李宁,这一中国著名运动品牌的精神脊髓:以充满创意和思想的设计,始终保持与时并进又别出心裁的万变想法。

当你缓缓步入“宁”视东方的展厅,将透过视、听、赏三个环节领略李宁带来的内心震撼。首先场地内无处不在的东方灵韵会让人感觉有如穿梭于一次东方意境的旅程。无论是蕴涵中国古老文化战袍,还是具有无数外国拥趸者的中国京剧脸谱,都是让参观者的眼球感受艺术洗礼的“风景”;其次,在五行中的每一个场景中,都会聆听到不同属性感的音律。

参加此次活动的李宁公司服装产品主设计师张燕女士表示:李宁正是要用这种充满东方韵味的设计展示,极致地传递出李宁运动、时尚、东方的品牌特质。

西单大悦城变身时尚前沿品牌新集群

中粮集团麾下的西单大悦城会以怎样的姿态人驻西单商圈,曾经成为业界议论的焦点。最终,谜底在全世界跨度最长的飞天扶梯、全国最大的电影院以及西单商圈最具特色的餐饮区和全北京最大的化妆品超市亮相之日揭晓,那就是――国际化的青年城。如今,西单大悦城已成为时尚人士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之一。西单大悦城“国际化的青年城”的定位,吸引了众多国际时尚前沿品牌:除ZaRa、BaUHaUS、BeStSeLLeR、SepHoRa外,还包括首次进驻北京的manninGS、anUBiS、neXt等30多个国际时尚品牌。大悦城的每个楼层都有特定的主题,以服饰用品为主的F1~F5分别被命名为“优雅”、“性感”、“潮流”、“冲撞”和“动感”。由于西单大悦城是由中粮集团投资开发并长期持有、独立运营的商业地产项目,因此,其盈利模式与百货商场以及传统购物中心“流水倒扣”的合作方式不同,而是以收取商业物业租金的形式,在购物中心经营上不会通过销售铺面的方式将管理和运营风险转嫁于商户。在服装品牌的选择上,只要对方经营的是高档品,并且符合西单大悦城的定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能进驻大隘城。她对高档品的界定是:高质量、高品质。西单大悦城已确立了时尚前沿品牌机群的地位。中粮集团将在3~5年时间,开7~9家大悦城。每个大悦城都会符合当地的商业习惯,分为家庭式、青春式、枢纽式和邻里式。

“巴西之家”在北京设立

巴西是一个神秘美丽的国家。巴西重视同中国的的合作与发展,长久以来,巴西一直和中国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双方经济贸易前景广阔。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更好的介绍巴西,推动中巴双边的贸易发展,促进中国两国人民友谊,巴西奥组委和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在北京好苑建国饭店二楼设立了“巴西之家”,向中国及其他国家游客全面介绍巴西能源、纺织、旅游、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概况。巴西纺织品和服装行业协会(aBit)与巴西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apex-Brazil)结成合作伙伴,通过一巴西纺织链战略计划(texbrasil计划),支持五个巴西体育品牌(Rosset、BiaBrazil、olympikus、mormaii和7rackandField)参与在北京的巴西之家举行。纺织业是巴西重点发展的工业之一,巴西的床上用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最大的一家床上用品公司,是巴西人拥有的,同时巴西也是棉花的生产大国。作为巴西纺织行业代表的aBit――巴西纺织品和服装工业协会,是由3万家天然纤维生产和服装及销售公司组成,雇员超过160万,形成了广泛的产业链,其中包括纱线、长丝、纤维、针织和成衣制作。巴西是全球lo大主要工业纺织品市场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靛蓝染料供应商和第三大针织供应商,还是五个主要成衣生产国以及八个主要丝线、长丝、纤维市场之一。多样性是巴西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西的各个地区都根据不同实际采取差异化的运作方式,成效不错。

2007年,巴西纺织部门创造了33亿多美元的产值。2008年1月至5月巴西纺织服装出口额9.297亿美元,同比增长8.8%,进口额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30%。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6

一、2009年7月份纺织品外贸景气指数明显下滑。

1国际市场需求仍处于衰退之中?。今年以来,欧、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面衰退,由于人民币汇率坚挺、各种原料价格持续波动等因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现阶段全球市场的整体需求仍未出现好转,对纺织服装的需求继续呈现疲软之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下降11%,此预测值较该组织年初的预测值(-2.8%)继续下调了8.2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进口贸易将下降12.1%,发展中国家进口贸易将下降8.8%。

2纺织服装国际市场消费需求没有转暖表现。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需求仍处于衰退之中。以美国为例,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Gap等五大服装零售商销售情况惨淡。而欧盟、日本也受本国经济衰退影响,失业率上升、家庭支出缩减等均成为服装消费需求的抑制性因素,服装消费没有转暖表现。金融动荡导致的信贷紧缩影响了生产商、进口商和消费者正常的融资;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导致一些资源出口国的出口下降,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被迫减少进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本币汇率出现剧烈波动,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国际市场扭转颓势尚需时日。

3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出口环境日趋复杂。汇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仍然是影响下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因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保护开始抬头,行业出口面临的贸易环境更加严峻。虽然欧盟跟进中国内地纺织品进口情况的双边监测制度,已于去年底结束,但有成员国已提出要对中国内地产品进口数字保持警觉。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依然高度依赖主要发达国家的格局没有转变,增加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风险。毫无疑问,纺织行业目前的出口市场结构,对控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下滑,以及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谈判带来不少难度。

二、2009年7月份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小幅推升。

1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经营模式。部分轻纺城纺织品公司顺势谋变,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创新经营模式,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符合市场需求,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去年以来,纺织品客户市场出现微妙变化:早已落实的订单,由于客户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中途减量;竞争对手屡屡降价,大众化产品议价权为客户掌握。通过市场调研后认为,只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拥有市场的议价权。部分轻纺城纺织品公司新产品不断得以研发,新的客户慢慢拓展,掌握了国际市场议价权和主动权,外贸价格指数逆势提升。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7

2004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统计,2004年1-9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831.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98%,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0.04%。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707.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6.99%,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260.10亿美元,同比增长27.14%;服装出口金额是446.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41%。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124.69亿美元,同比增长9.06%,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3.02%。

特别是对于服装产品来说,2004年出口明显增加。前三季我国服装出口151.67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6.13%;创汇355.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06%;平均价格为每件2.34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4%。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年同期我国出口服装情况看,我国大力推动服装企业争创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通过创新提高服装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注重个性化审美的时尚趋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努力,2004年我国出口服装金额增长幅度超过了数量增长幅度,使我国出口服装的平均价格扭转了不断下滑的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我国纺织贸易分地区情况进行了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明显回升是拉动我国纺织业出口的有利因素。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四大市场,对其出口占我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65%左右。其中香港市场主要是转口贸易,2003年以来内地对其出口额保持平稳态势,但出口增速不断下滑;2004年在Cepa的背景下,内地对其贸易额逐步稳定增长。日本市场上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已占其进口的70%,2004年增长能力并不大。美国和欧盟均为配额设限地区,2002年以来,受取消部分配额的刺激,我国对其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2004年前三季我国纺织品服装对设限这两个地区出口同比增长依然迅速。

回眸2004年,在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不断增加的背后,是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环境的变化。2004年针对纺织服装贸易的一系列事件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难以准确预测。

纺织行业对外贸易大事件之一:出口退税改革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议,决议的核心内容是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由目前的平均15.11%调整为12.11%。纺织品是我国出口的大项商品,根据新的退税机制,多数纺织品的退税率由原先的17%降为13%,原来13%的下降到11%,下调幅度超过平均降幅。

这项新的政策于2004年元旦开始实施。新政策使得纺织企业面临的贸易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按照新的退税政策,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规定“新帐不欠,老帐要还”,对企业来说是一大好消息。这样,历史遗留的拖欠退税款问题得以加快解决,纺织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投入更加有效的资本运营。根据新的退税管理规定,纺织企业及时获得拖欠税款和新的退税款,不但有了更加可靠的政府财政支持,而且出口退税法律机制更加完善。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令纺织企业头疼的是,13%的出口退税率,意味着纺织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小,据测算,原先平均1美元出口额获退税1.2元人民币,每下调一个百分点,则将少退0.07元。对于那些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部分小型出口企业,很可能被淘汰出海外市场。这样就迫使纺织企业根据国际市场形势,重新计算成本,调整出口报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出口成本,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整体效益。而这一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艰难而漫长的。

对于新政策对纺织行业整体影响到底如何,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从整体上讲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对该行业影响不会太大。根据新的退税机制,多数纺织品下调幅度超过平均降幅,是受影响最大的出口产品之一,再加上目前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劳动力价格比中国的更具竞争优势,应该说短期内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会有影响。但考虑到中国纺织服装业下上游产业链配套完整和更具综合竞争力,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均价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均价低15%左右。假设中国的出口价格上升4.2%,纺织服装产品将依然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纺织行业对外贸易大事件之二:纺织品配额取消之争

2004年纺织贸易的发展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莫过于世界范围内关于配额是否按时取消的争论。2005年1月wto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这一对中国企业的整体利好曾经在年内又多了变数,一些国家的行业协会提出“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wto接受它们的提案,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继续实行配额管理。这个组织试图以“统一的”声音游说wto相关国政府,将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期延长至2007年。

“伊斯坦布尔宣言”发表后,在“中国纺织品”之下,各国纺织品行业组织纷纷表示支持,支持“伊斯坦布尔宣言”的行业组织达到40个以上,其中既包括美国、法国等纺织品消费大国,也有土尔其、墨西哥等纺织品生产国。

10月1日,世贸组织召开货物贸易理事会,应一些成员国的要求,讨论了2005年取消纺织品配额后这些国家纺织业面临的调整问题。有38个成员就此议题发言,但没有任何成员提出延长配额制度的要求。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土耳其向世贸组织做出如期取消纺织品配额的通报,标志着2005年1月1日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已不可逆转。

纺织行业对外贸易大事件之三:欧盟东扩

2004年5月,中东欧的10个国家正式加入到欧盟大家庭当中。欧盟东扩后,整个经济区域扩增为4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至4.8亿,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而新近加入欧盟的10个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较低,资源比较丰富,纺织行业是这些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欧盟东扩将会产生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等诸多贸易效果,从而带来围绕欧盟市场的纺织行业经贸格局进行不断的调整。

在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商品中,纺织品是一个重头。欧盟扩大前,中国与即将加入欧盟的中、东欧10国也有着有较大的纺织品贸易额。欧盟东扩后,如果欧盟保持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配额不变,那就意味着中国对25国的纺织品出口在实际上将会减少。欧盟官员表示欧盟“小心翼翼地恪守世贸组织所规定的义务”,“不希望(欧盟的)扩大成为欧盟与中国贸易的障碍”,并从2004年5月至12月这8个月的时间里,增加了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配额。

而实际上,面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压力,欧盟一些成员国和行会纷纷向欧盟委员会施压,要求保护欧盟纺织业,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给予特殊的关注。欧盟扩大后,欧盟根据“特保条款”制定的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一些“特限措施”将适用于10个新成员国。比如,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9月11日起正式实施的“2002/61/eC指令”(主要限制可释出偶氮染料轻纺产品的进口),从2004年5月1日起也适用于欧盟的10个新成员。这意味着中国对中东欧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障碍增多了。

不过有专家指出,欧盟东扩后对纺织行业的影响不仅仅是对这10个新加入欧盟国家的出口份额的变化,而更多的是对原来欧盟15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扩大后的欧盟纺织服装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250万,营业额2000亿欧元,也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户。因此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很可能因为中东欧10国的加入而相应的减少,也许这才是令纺织企业老总们最头疼的问题。

纺织行业对外贸易大事件之四:美国大选与特保

中美纺织贸易一直是纺织双边贸易中最棘手的问题。对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产品将充斥美国市场的担心使得美国政府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面。与以往主要采取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方式不同,这一次美国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采取特保措施。接近年末,正当人们对美国会采取何种措施应对配额取消持观望态度时,10月22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不顾事实和中国政府、企业以及美国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强烈反对,正式做出对中国产11个税号的袜类产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10月29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受理了美有关纺织行业组织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提出的对中国输美棉制裤子的设限申请。紧接着,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再次接受了美国业界提出的针对中国的设限申请。该申请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于进口自中国的棉制针织衫(海关编码338/339)、男式(包括男童)梭织衬衫(海关编码340/640)、内衣(海关编码352/652)、化纤针织衫(海关编码638/639)和化纤裤子(海关编码647/648)采取特别限制措施。

就美国此次设限的合理性,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声称中国纺织产品正在“扰乱美国市场”,并构成“市场威胁”,这完全是夸大事实、不负责任的说法。事实上,美国纺织类产品从中国进口增长是平稳的和正常的,是美国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同时,中国对美出口纺织产品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国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定制的品牌产品,而这些品牌产品给美国企业带来远高于加工利润的销售利润,如果对纺织类产品设限,将损害这一价值链上的各方利益,也给这一价值链上的就业造成巨大的损害。

至于两国纺织贸易纠纷是否会进一步恶化,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布什连任后,两国纺织经贸将在呈现比较平稳状态的同时,进入一段相对复杂的阶段。纺织服装产品作为两国都十分关注的产品,其贸易上的博弈将持续上演。

纺织行业对外贸易大事件之五:欧盟拟取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普惠制待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人们将目光聚集在美国会在2005年配额取消到来之前做何反应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地欧盟也明确表示如果全球进口配额在1月取消后来自中国的廉价贸易产品激增的话,欧盟准备对其纺织产业给予保护,在日内瓦的wto总部访问时,欧盟的新贸易专员门德尔松发表声明说:“我们正要设立一个调整进口欧盟的纺织服装的体系,因为该产品就要实现自由贸易。”

欧盟在普惠制的审定过程别提到要对中国纺织产品给予特别的关注。欧盟的普惠制每10年调整一次,现行普惠制将于2005年到期,适时调整对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待遇成为欧盟的自然选择。欧盟委员会近日通过了2006-2008年度新普惠制方案建议稿,该方案已经提交给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经社委员会和成员国讨论通过,2005年7月1日起施行。新普惠制对各类产品毕业标准进行了新的规定:当某国一种类别商品对欧盟出口超过欧盟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15%,纺织品门槛是12.5%,则该国该类商品毕业。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已经占到欧盟市场的32%,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编制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报告》显示,2003年,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达到欧盟总进口的17%。不论采取何种统计方式,一旦新的普惠制实施,目前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的关税水平将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有媒体预测,如果出口欧盟的纺织产品销售额和利润率不变,2005年底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损失将超过1亿美元。

不论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但是欧盟新普惠制的实施必将对中国纺织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一些其他非关税壁垒也在中国入世后被相关国家频繁应用,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反倾销:

近两年,针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反倾销案例有增无减。以往反倾销主要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发起的,而新近增加的反倾销案例则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特别是2003年印度对我国生丝的反倾销,是近年来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贸易壁垒涉案金额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涉及出口金额近3000万美元,加上复检因素达1.6亿美元。

技术壁垒:

纺织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目前针对纺织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以欧盟的最多且影响最大。欧盟的《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草案已于2003年9月11日正式实施。另外,欧盟还在《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管理办法》。欧盟“新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增加轻纺产品出口的检测费用,增加企业的出口支出,其产品很可能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产品若因检测结果不符合“新政策”,也将不能进人欧盟市场。此外,欧盟还制定了生态标签认证标准(eco-label)和环保纺织品标准(oeko一texStandard100),这些标准已成为鉴定环保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

Sa8000:

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日益关注跨国公司的劳工问题,他们的社会责任对我国外贸出口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正在形成一道劳工贸易壁垒。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多个跨国集团和零售商先后在我国广东等地设立了劳工监督部门,对我国上万家工厂进行检查。一些劳资关系和谐、遵守劳工标准的工厂得到更多订单;一些违反劳动法规、劳资关系紧张的工厂被取消供应商资格,甚至被迫关闭。我国作为纺织服装主要的加工国和出口国,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正日益影响着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有可能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取消配额后的又一贸易保护手段。

预测2005:中国纺织贸易是否会出现井喷现象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5年配额全部取消的前景,引起了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投资热潮,但经历了两年的大规模重复投资、盲目上马后,中国的企业对2005年后的前景并不像预计的那样乐观。第96届广交会上出口配额涨的这种“非正常”现象就印证了这一点。

按常理,在后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的不到两个月内,配额的价值应该逐步消失。但记者了解到,由于担心2005年欧美发达国家设置各类贸易保护措施,原本预计被冷落的纺织品配额年末被我国企业爆炒,价格成倍上涨。这几年纺织品配额转让价的变动很有规律,总在接近年尾的10月至11月小幅上涨,到12月份则全线偃旗息鼓。这一方面是由于第四季度是出口旺季,各出口商为完成全年任务,年底出口猛增,另一方面是因为出口配额“出一件少一件”,年底可分配的资源稀缺。但2004年的情况却很反常。从8月开始,出口配额“市价”不断攀升,到了广交会前,出口配额价格进一步上升,有的从一打几美元涨到了十几美元。

专家分析说:2004年配额被爆炒,主要原因是行内对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前景摸不准,甚至不少企业担心打破计划和垄断后,会出现“出口无序”的局面。同时企业也担心进口国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纺织品进入门槛,设置更多的贸易壁垒,所以企业抓住机会在2004年出口争取主动。

这种论点与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如果国内外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仍将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保持3年高速增长,2004年,虽然面临退税率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但由于2005年配额取消,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会加大出口力度,因此出口增长依然迅速。考虑到2004年纺织品出口基数较高、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尽管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配额取消,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将不会出现井喷的现象,但在出口的格局上会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

设限地区将出现短期释放现象,对欧盟出口将超过美国

在纺织品配额完全废除之后,根据最极端的市场影响研究预测,中国的纺织品和成衣出口总量将可能增长150%。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遭受最长时间的歧视性待遇,配额取消必然出现对设限地区出口短期释放现象,非设限地区始终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体伙伴,从2001年的410.85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603.27亿美元,增长46.83%,占全年出口的74.96%。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前40位中,匈牙利、波兰、捷克三国已于2004年5月1日并入欧盟。从长期看,东扩后的欧盟势必超过美国成为我出口第三大市场。

出口产品价格将下降,主营利润也将有所减少

有关媒体预测,尽管受到其他贸易措施的制约,但配额的取消改善了出口企业的出口环境,未来两年行业出口量将保持30%左右的增幅,但由于配额费的取消和占领市场的营销策略,明年纺织品出口价格将下降5%左右,因此行业的主营利润率会有所下降。盈利模式的单一和狭小的利润空间是纺织品类贸易公司的发展瓶颈。

加工贸易比重将有所增加

虽然,目前的贸易方式还是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但是加工贸易的比重也在上升。原因之一是随着配额的取消,出口企业面对的机会增多,企业自身的科技能力增强,劳动力成本提高,出口企业更多的趋于进行加工贸易;原因之二是出口退税率下调,使得一般贸易出口需要全额承担征退税率差,而进料加工出口只需承担国产料件及加工增值部分的征退税率差,来料加工因实施免税,基本上不受退税率下调的影响。

需要提醒出口企业的是,虽然加工贸易可以降低出口成本,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变,进料加工向来料加工转变,对提升我国出口的自主增长能力和鼓励企业使用国产料件,以及企业拥有自身品牌将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配额取消使得其他形式的贸易保护手段盛行

由于配额取消,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国际上针对我国纺织服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不仅美、欧、日等发达进口国,就连一些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发展中国家都大肆宣扬“中国”,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将遭遇更多的挑战和阻挠,如纺织品特保条款、反倾销、技术壁垒等。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8

【关键词】用工短缺;纺织业;转型升级

0引言

山东省政府日前通过《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的目标,为我省纺织业指明了方向。山东省是我国纺织大省,也是中国纺织服装重点生产基地,纺织“上青天”就包括我省的青岛。然而近年来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短缺及价格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纺织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其深入研究将对我省纺织业顺利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出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通过阐述用工短缺产生的动因,分析用工短缺对我省纺织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基于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的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1用工短缺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随之明显暴露出用工短缺的问题,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扩大规模带来很大影响。用工短缺主要指“民工荒”,正式提出“民工荒”这一概念是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后,媒体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一时间“民工荒”成为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并逐渐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自2004年出现“民工荒”问题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深入。陈民强(2005)指出民工荒的根源就是权利荒,并从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的不平等、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的限制以及社会安全感的缺失三个方面加以说明。李宝元、王泽强(2009)认为“民工荒”主要不是一种总量上的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定历史阶段上的凸显,且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渐进扩散性、素质结构矛盾以及年龄性别差异性。贾先文、黄正泉(2010)就认为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短缺或制度短缺,是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用脚投票的一种理性选择。简新华(2010)认为民工荒是与劳动力供求和价格有关的因素,因而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王呈斌、毛晓燕(2010)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综合国内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可以现阶段用工短缺现象的存在的必然性。

2用工短缺对我省纺织业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用工短缺在短期内会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迫使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彻底转变盈利和发展方式,并通过行业洗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茅于拭(2011)指出,那种认为工资上涨会使中国丧失比较优势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势头的观点是短视的,从长远目标来看,“民工荒”带来的工资上涨正在帮助产业升级这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实现。同时他认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办法不是勉强保持低工资政策,而是进行专业升级,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靠技术和创新提升企业的附加值比例。

2.2消极影响

用工短缺不但减少了企业可以雇佣到的劳动力,也降低了可雇得的农民工的素质,从而阻碍了企业生产过程的持续协调开展,降低了企业利润的提高和生产积极性。

用工短缺带来的劳动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我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西部甚至国外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和国家转移。伴随产业转移将会使得我省在纺织业的投资不断减少,最终出现行业性或地区性产业空白现象,影响我省纺织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

山东省政府日前通过《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的目标,为我省纺织业指明了宏观方向。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的体现在两端的研发和品牌,而处于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理论为我省纺织业提供可供参考的具体的转型升级方向。

为了使我省纺织业顺利的转型升级,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本文提出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如图1。Humphrey和Schmitz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升级的理论路径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的方式。

图1

3.1变革企业理念

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中过程变革理论的阐述,企业变革遵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三过程。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开始解冻,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企业丧失竞争力,为了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变革,变革理念先行。

企业改变过去低成本、低利润的传统观念,转移到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价值观念中来,引导企业在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创新。不断增加企业的品牌内涵价值和内涵,为企业的业务优化和战略转型做好准备。

3.2实施业务优化

纺织企业实施业务优化战略,实施品牌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发展“四大”战略,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纺织企业加快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发展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多组分纤维面料的染整以及特殊功能整理;同时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企业的创新内涵。

3.3加快战略转型

在企业理念变革和业务优化的基础上,加快纺织企业的战略转型,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青岛大学部级新纤维材料技术中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战略转型,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加快品牌创新,由品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变,提升和扩大大众时尚品牌产品制造,借助国际品牌构筑我省服装的顶级品牌和一线品牌。

加快战略转型,实施市场优化建设。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网络经销商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合资、合作、自营等方式,建立和进入主流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增加市场份额。

3.4优化企业管理

在业务优化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管理。积极引入和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全行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自主品牌培植力度,加强产品设计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坚持走新型制造、精品制造、高端制造道路,把山东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服装制造基地。加强新型管理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开通管理者的视野,为纺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3.5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中过程变革理论的阐述,企业变革遵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三过程。纺织业经过优化企业管理和实施战略转型,依托我省纺织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装备优势、文化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加快发展纺织服装、印染、新型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业,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4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用工短缺产生的动因,分析用工短缺对山东省纺织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基于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提出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我省纺织业通过变革企业理念、实施业务优化、加快战略转型、优化企业管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保障我省纺织业在用工短缺背景下顺利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民强.“民工荒”的根源是“权利荒”:兼论农民工权益的维护[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4):13-17.

[2]贾先文,黄正泉.“刘易斯拐点”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J].统计与决策,20010(15):76.

[3]李宝元,王泽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64-68.

[4]简新华.“劳工荒”的原因、利弊分析与合理应对[J].中国经济问题,2010(3):9-13.

[5]王呈斌,毛晓燕.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4):74-79.

[6]茅于轼.工人加薪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J].传承,2011(1):43.

[7]台湾鸿基集团萤事长施振荣先在1992年为“再造宏”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理论[Z].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9

一、2011年4月份外贸景气指数呈一定幅度下滑走势。

1、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企业利润承受重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即,人民币汇率再度冲高。2011年1月4日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6215元,至4月29日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4990元,创汇改重启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美联储宣布,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Qe2)将在6月30日如期结束,美元及人民币汇率走向,引人关注。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这意味着美国要跟中国抢夺出口市场,由此一定会要求人民币升值来打压中国出口。业内预计人民币升值仍会维持既定渐进步伐,预计未来一年升值4%到5%。人民币升值对2011年的出口仍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小型纺企。

2、北非中东诸国仍处动荡,外贸出口局部受阻。截至目前,北非中东诸国仍处于不稳定甚至动荡之中,利比亚战争和也门、叙利亚政治局势紧张等国际环境动荡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纺织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有所增加。北非紧张形势尚在持续,经济发展都受到很大程度冲击甚至遭到重创,民众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大大受损。在短时期内,绍兴县对北非及周边区域的出口仍有明显回落。因北非中东诸国局势不稳定甚至动荡,风险较大,订单不敢承接,外贸出口局部受阻,致使4月份外贸景气指数环比下滑。

3、欧美市场增速回落现象值得关注。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双重作用下,虽今年一季度绍兴县纺织服装行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欧美市场增速回落现象值得关注。从去年以来,针对我国纺服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较多,“召回”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主要贸易摩擦形式,其中涉及绍兴县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当前贸易壁垒出现了新动向,技术壁垒成为不少企业的心病。从去年12月起,欧盟ReaCH法规新增8种与纺织品有关的高度关注物质,随着该法规实施进程的深入,我国对欧纺服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限制将更加严格。

4、部分纺织品出口下降。本期棉及其混纺面料、化纤长丝面料、簇绒织物、刺绣品、日用家纺面料外贸景气指数不等量下跌,拉动总类外贸景气指数环比下滑。

二、2011年4月份外贸价格指数继续呈攀升走势。

1、劳动力成本上涨,部分外单呈现流失现象。因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且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人才匮乏将制约纺织企业健康发展。此外,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的成本优势得以体现,部分欧美服装订单开始向周边新兴纺织工业区转移。今年因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困难是目前最严重的难题。不少纺织出口企业经营者表示,今年以来工价比原来涨了30%,推动产品价格上涨,因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失去,订单也有流失现象,主要流向越南、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又因限电避峰,订单交货日期延长,致使部分绍兴纺织服装企业外单承接仍显不足。绍兴部分纺企成本压力增加,致使纺织品出口单价继续提升。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10

关键词: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Swot分析法;产业升级;东莞市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48-03

“十一五”以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对东莞市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虎门镇、茶山、大朗、厚街等地区。但在经济全球化、产业升级转型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创新能力较弱等严峻挑战,如何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持续发挥这一支柱产业的优势,现已成为东莞市政府和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Swot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所提出,通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它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因素、外部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策略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东莞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进行Swot分析,发掘影响该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重要因素,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东莞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现状,以便为产业升级提供较明晰的方向和路径支持。

一、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拥有良好的发展背景和地理优势

近代以来,东莞工商业发达,是珠三角商贸重地。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对外经济往来愈加密切。1979年,港商在大朗镇投办第一家毛织企业,其后,一大批大朗本土民营企业家开始涉足毛织业,如今大朗毛衣年销售量超过8亿件,60%出口意大利、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虎门镇结合岭南风格和南粤水乡韵味,服装产业发展迅速,获得“中国服装服饰名城”、“中国女装名镇”、“全国首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等荣誉称号。

2.产业集群正外部效应,产业链较完善

东莞服装鞋帽产业初步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产业集群,目前已构建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纺织服装鞋帽咨询等一条龙配套的产业链。如大朗镇拥有3000多家毛纺织企业,已形成毛衣生产、辅料、机械、洗水、漂染、印花等较完善的产业链;茶山镇目前服装产业形成了包括服装生产企业、服装配料辅料企业以及专业交易市场在内的产业链,现拥有800多家制衣厂,建立了国际布料辅料交易中心。

3.设备和管理技术较先进

结合政策引导,东莞市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设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力量。东莞市还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生产经验和运作模式,努力使产品质量与国际质量标准、生产标准接轨。厚街镇作为“鞋业名镇”,近200多家鞋业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开发机构,近10家知名鞋业品牌在镇内设立对外服务的研发中心;虎门镇拥有咨询、培训、设计、策划等服务机构324家;大朗镇加快推进毛织业实现“两大转变”,即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织商贸城转变,引导企业提高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三种能力”。

4.承接外来品牌众多,拥有良好的国内外知名度

东莞纺织服装在生产加工方面现有的规模和实力,吸引了袋鼠、金利来、poLo等10多个世界顶级品牌以及鄂尔多斯、杉杉等20多个国内名牌在大朗镇生产[1];Ck、tommy等大批国外知名品牌以及361°等国内品牌服装均由茶山服装企业加工生产[2];厚街镇也承接了沃尔玛、都彭等近30个世界名鞋工艺生产,每年举办两届的中国东莞国际鞋、鞋机展吸引了国内外上千家鞋企参展。2011年第三届世界鞋业发展论坛在此举行并汇聚全球600余名鞋业精英,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劣势分析

1.外贸依存度高,产品附加价值低

在全球纺织服装鞋帽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尽管东莞纺织服装鞋帽产业迅速发展,但加工外贸依存度高,易受国外低迷需求和贸易保护政策影响,且作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空间有限,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获取的利润远远低于设计和营销企业。

2.生产规模整体偏小,私营化程度高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虽然作为东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与广东省有关地市相比,规模依然偏小。以2011年为例,东莞市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为77.52亿元,居全省各地市第五位,但相对广州(143.56亿元)、中山(105.51亿元)、佛山(102.55亿元)的生产规模,还有很大差距。且近年来从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为主转向以私营工业企业为主,私营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但也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下降、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的隐忧,因为单个私营企业通常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研发能力薄弱、对境外市场需求动向把握不准。

3.自主品牌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尽管东莞已有如以纯、龙姿、QQ、迪宝阿治奥等服装鞋帽品牌,但具有很强具有影响力的全国和国际品牌较少。多数企业对品牌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眼前利益,专利和研发技术较滞后,企业缺乏危机感,同时宣传力度较弱。

4.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意识

东莞纺织服装鞋帽产业缺乏人才和技术等核心竞争力,集群内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产品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产品档次低,大路货多,“名、特、优、新”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新技术、功能环保型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

二、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一)机会分析

1.政府对于传统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

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对提升改造广东优势传统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实施“改造提升、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做强纺织服装鞋帽等优势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整体竞争力。东莞政府2013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

2.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

广东在2010年开始正式运作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占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东莞纺织鞋帽产业可以借助这一机遇,在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如目前茶山镇正积极进行注册“茶山服装”集体商标,将服装企业从现在的来料加工、贴牌加工的oem模式转型为自主设计制造的oDm模式,努力把茶山建设成为专业化程度最高、公共运行成本最低、软硬环境最优、行业环保最好的科技型精品服装柔性制造产业基地[2]。

3.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人口众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纺织服装鞋帽产品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尤其是目前中国广大农村纺织服装鞋帽消费量依然较低,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鞋帽内需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东莞服装企业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具有特色的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大宣传,开拓增大其国内市场。

(二)威胁分析

1.人民币升值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出口的纺织服装鞋帽企业而言,它们对汇率因素较为敏感,近年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趋势使其产品出口压力不断增大。人民币升值,使纺织服装服饰出口竞争力减弱,目前许多国内小型纺织服装服饰企业主要通过压缩成本和减少订单等方式加以应对。

2.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年来,燃料、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得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欧美一些国家对纺织品实行满意保护和反倾销,国外需求减少,致使许多中小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开始出现停产、半停产状态。同时,国内新一代年轻人从事纺织服装鞋帽工作的意愿不断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以往以廉价劳动力赚取价格差的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鞋帽企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国内纺织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3.国内其他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纺织品出口配额逐步取消,同时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迅速,使得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在改革开放早期形成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此外,孟加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利用远比中国低廉的劳工和材料成本优势,分食中国纺织发展鞋帽产业的出口“蛋糕”。

4.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是用水、排污比较严重的行业,尤其是使用传统工艺的中小企业,大多能耗高、污染严重,是目前和今后中国治理污染的重点管控对象。这些企业由于资金、工艺等限制,在解决达标排放问题中将面临巨大压力。

三、加快东莞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东莞市既拥有发展的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和面临许多威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这一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势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规避各种短板和市场威胁,促进和带动东莞市整个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已成为东莞市政府部门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促进产业资源整合,打造核心企业

拥有纺纱厂、织布厂、染布厂等的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目前是东莞布料环节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针织布生产商之一,其主要客户为niKe、aDiDaS、poLo、Gap、BaLeno等国际著名品牌制造商。东莞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可着力打造更多这类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核心结点企业,提高其在全球产业链国际分工的话语权;东莞大朗的中大联盟是全国羊毛衫行业第一个联盟性组织,目前中大羊毛衫品牌联盟已经与实力雄厚的上海百联、武汉中百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美国的23KU、DKnY、poLo,日本的Victorinox等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东莞建立更多以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为代表的联盟企业或核心企业与代工企业的联盟树立了典范。

(二)发挥产业平台集聚效应,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

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产业的平台建设已趋完善,如虎门科技创新中心下的设计创意孵化园、虎门威远岛服装设计创意园、大朗的东莞创意园和松山湖创意生活城[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平台、设计平台、质量检测平台、信息咨询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展销物流平台和流行趋势平台建设的集聚。要突破行政格局限制,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促进服装设计和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增强研发和检测能力;完善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高供应链网络的协调能力;依靠融资服务平台,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四方合作的融资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此外,东莞应进一步完善《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暂行规定》,引进高端设计师以及优秀的营销、管理和策划人才,也可与广东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三)发展电子商务和大终端模式,优化运营体系

电子商务技术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网络直销的品类组合,另一方面也可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成供应链网络,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为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大终端模式是指通过品类组合提高顾客的进店率,通过产品多元化和个性化给顾客以足够的选择和购买理由,实行服装、鞋帽、装饰的组合等一站式购买服务[3],市场上比较成功的例子有H&m、ZaRa等。东莞拥有上千家制鞋业、袜业、帽、手套、手袋以及眼镜生产企业等,可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联合运营,实现大终端模式,发挥其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

(四)培育整合自主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

如今市场上同类产品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培育整合自主区域品牌可以通过区域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以童装为例,拥有著名品牌小猪班纳、铅笔俱乐部、雀太郎、兔仔唛等知名品牌的莞牌童装总体水平在国内颇具名气,可通过品牌整合打造国际名牌童装商品。此外,东莞市还应加强软环境建设,如鼓励有关商会和出口企业依法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创建现代纺织服装鞋帽专业图书馆、博物馆,积极举办和参与产品交流展销会,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东莞服装鞋帽产业的文化内涵、规模现状和发展前景,提高产业知名度,开拓国内外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羊毛衫名镇[eB/oL].东莞—大朗网,http:///about/town.asp?id=1.

[2]伍雪平.茶山获评“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n].东莞日报,2010-11-23.

[3]李银满.东莞纺织服装产业整合升级探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2):8-13.

theSwotanalysisofDevelopmentoftextileClothingandFootwearindustryofDongguan

maYu-qi

(SchoolofStatistic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Underthecircumstanceofrapideconomicglobalization,textileclothingandfootwearindustry,asatraditionalcompetitiveindustry,isfacingaseriesofchallenges.inthispaper,Swotanalysisisutilizedtoanalyzesystematically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threatsoftextileclothingandfootwearindustryofDongguanandthendrawstheconclusionthatstrengthsand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threatcoexist.Severalsuggestionsbasedonaboveanalysisareputforwardtopromoteupgradingoftheindustry.

Keywords:textileclothingandfootwearindustry;Swotanalysis;industrialupgrading;Dong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