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十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十篇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44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水平;提高方法

一、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对美术教学没有什么兴趣的话,那么教学的效率很难得到提升,教师教学时也没有什么动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常常觉得班级内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给自己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针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教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而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社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例如在进行“风景类鉴赏”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的小花园里进行观察,让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美。综合以上两点来看,要想在教学中提升美术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就要做到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对初中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它创建美术教学的情境。举例而言,在进行“春天的畅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不同地区春天的景象,在教学的时候播放给学生,既能创建教学情境,同时这种形式也能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方便学生更好地对春天的景象展开联想。另外,多媒体具有可永久保存性,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完教学的内容之后,可以把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上,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下载复习,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无论是文化课还是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都是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举例而言,在进行“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四五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让学生讨论造型的要素有哪些,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要素等等,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一起对教材上的作品进行探讨、总结,最终大家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本身的重要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辅助教学。

四、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评价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善评价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样美术的教学水平才能提升。首先,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要单纯地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是要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如何改进,这样学生能准确地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其次,教师也可以采取游戏化的评r形式,让学生匿名交上自己的作

品,然后再把这些作品随机分发给班内的学生,让学生进行评价,等评价完成之后学生再去认领自己的作品,看看别的同学对自己的建议。这种匿名评价的形式更加客观,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都心知肚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说出现阶段美术学习中的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从这几点来看,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美术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的重要责任,在初中阶段如何提升美术教学水平也成为各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上内容只是个人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的一点总结与参考,希望能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同时也相信我们的美术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常规管理;制度;联动;科研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92-02

[作者简介]劳承辉(1979―),男,广东化州人,大专,广东省化州市同庆镇中心小学教师。

教学常规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能否提升。所以,每一所学校都把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也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合理制度,激活动力

在我校,为了让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学校针对每项工作都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我们的制度均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激活人的潜能出发的。比如,教学制度,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名次奖,一个是上升奖,一个是目标奖。名次奖是为考试成绩非常优秀的教师所设的奖;而上升奖是为了奖励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让所带学科在年级组排名上升的教师;目标奖是只要完成了开学初给自己所设的目标,那么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奖励,比如评先评优、计算绩效等。在计算时,我们采用的是通过标准差计算出标准分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而造成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让每一个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制订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最终目的,制度不是为了制约人、限制人,而是为了激活人、鼓励人。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成为常规管理的重要抓手。就像上面的案例中,我校的制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层面的教师,教学能力强的就可以冲刺名次奖;而教师努力了,进步了,也可以得到上升奖。另外就是目标奖,开学初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制订一个教学目标,这样,教师的工作就会有干劲。同时,为了尊重全体教师的教学成果,我们采用标准分的方法来计算成绩,这就会避免出现因试卷难度系数过高而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的现象,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保护了教师的自尊心,进一步激活他们的内动力。

二、层级联动,不留死角

在我校,实行层级联动的管理系统,教研组与年级组交叉管理,各司其职,相互促进,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首先,教研组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而年级组以促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任务。教研组拥有对教师教学能力考核的权利,而年级组拥有对教师教学任务考核的权利,二者的交叉管理建立在自己的职责基础之上。比如,备课,年级组负责的是本年级每一门学科的备课数量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次数,是否每一节课都是备好课进课堂的。而教研组则负责查阅教师备课的质量,看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年级组与教研组要定期在一起交流研讨,以寻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良方,并形成制度。这样,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从质与量两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质量,又可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水平。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校同一个年级有时会达到十几个班级。这时,传统的教研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实行年级组与教研组交叉管理的模式,让学校的层级管理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促进教师发展,让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不留死角。如果单单通过教研组这一层级进行管理,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许可以得到提升,但是教学的责任心、任务感却会停滞不前,会让许多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教学质量如何,而忽略了自己的教学数量。如果实行年级组这一层级管理模式,那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又会成为困难,让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数量,而忽略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而让年级组与教研组这两个层级管理融合起来进行管理,既明确分工,又定期交流,这样在管理时就会既关心教师的教学在量上的表现,又关心他们的教学在质上的表现,这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无论是以年级组还是以教研组来管理,它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再通过定期的交流,就可以让教研组与年级共享各自的信息,并以更严谨的态度与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成果。

三、科研引领,把脉教学

为了让全体教师都能够有比较高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我校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有课题,可以是市级个人课题,也可以是县级课题,如果研究水平达不到这两个级别,还可以申请校级课题。所申请的个人课题以实践研究为主,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以此提升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他们科研能力的提升。

科研兴校,让科研反哺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广大教师也知道只有精心研究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许多教师因为科研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足,不知道从何入手。如果学校不加以引导,最终多数教师就会沦为教书匠。而要想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创新、有起色、有成果,我们就要让全体教师有研究意识、研究行动、研究成果,以此激发教师的研究之心,并贯彻到教育教学当中来,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精彩,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高效。如我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课题,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做研究,教师边教学边研究,教学就能常教常新,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永远充满着期待,这样,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提升。

为了抓好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我校还努力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上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写字比赛、现场作文、参演课本剧等活动,从不同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抓好常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更新管理思路,研究管理策略,让常规管理更贴近教师,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提升办法

语文科目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工具性是基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其中,“说”即口语表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技能,而“写”又是语文教学应重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人要和其他人进行交往,而交往的媒介之一就是运用语言沟通交流。也就是说,语言交流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语言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表达,这之中就会有差别。有的人能够用清晰、简洁、幽默的语言有效的传达自己的思想,而有的人则会出现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的状况。这背后隐藏着一种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常说语言是一门艺术,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表达能力将会影响学生在应聘求职中的自我表现与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表达幽默,能够给其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无形中增加了自己在许多方面的机会。除了语言表达之外,书面表达也是另外一项重要技能。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成文,给更多的人来看,这之中有多种技巧学问,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这虽然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书面表达,逻辑清晰,语言幽美的文章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显现。

可以说,表达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成就和生活质量。但是,表达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和知识一样,需要训练、培养和提高。表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学生逻辑思维,语言水平、自信力的综合提升。当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层面上,这就为我们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带来了挑战。

(二)初中生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搜集近年来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首先,在语言表达方面,许由于考试中没有此类测试,一些学校、老师淡化甚至忽视在此方面的培养。学生没有掌握必须的有效沟通、发言、演讲等的技巧,平时也疏于对此的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时不知说什么和怎样说,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另外,在书面表达即作文中,学生经常会苦于无事可写的境况,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作文不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写给老师,对付考试的形式。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充分关注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三)初中语文的学科任务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种,二者属于不同的范围,具有不同的属性和要求,因此在具体实施中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将两者区分开来具体研究。

(一)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任何一种能力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掌握这些对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口语表达中的不同类型,不同场合所应注意的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说什么样的话,如在与别人沟通时,发言时,在为别人介绍时,针对对象、场合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除此之外,逻辑性的掌握同样重要,如何提炼表达重点,清晰有条理的陈述自己的观点也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2、口语表达作为一种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需要学生自己内化。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充分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加强学生口语表达的锻炼,将实战提上日程,制定计划,规定每周、每月每个学生都能有数次机会登台锻炼。破除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可以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等活动,并将设计、主持、总结的机会留给学生,为他们创造畅所欲言的舞台。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成功克服公开发言时紧张、害羞的心理,获得自信。

(二)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学生忽视、反感作文的认识,帮助学生体味作文(文学)的重要价值。

书面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中主要体现在作文中。上文分析了中学生作文经常感到无事可作,甚至有人将作为讽为教孩子说假话的起点。这真是语文教学的失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说过“立言可以不朽,文学与事功并列。”由此可见文学中重要价值。文章是人们情感宣泄的一大利器。有人说文学家是永恒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思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与之交流,体味他们深邃独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在态度上端正对作文的认识才能为接下来的具体训练打下基础。

2、针对作文无事可作的现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

初中生生活阅历尚不丰富,思想见解也不如成人,但这并不是说初中生就是远离社会人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处在青少年阶段,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社会人生十分关注。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社会,理性看待社会问题。作文可以以从新闻中寻找素材,学生可以从每周的新闻,报纸,评论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有看法或疑问的内容来写作文,这样既避免了作文虚情假意的情况,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问题。

结语:交流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如何有效交流却不是所有人都掌握的。针对目前学生表达中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娜.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课外语文(初中),2012(10)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1-0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之间互促发展、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这也使得“医教结合”越来越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重要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特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教老师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医教结合”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对“医教结合”下,自身能力、素质、教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医教结合”,进而在“医教结合”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更好的开展特殊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广大特教教师应当对此有更加清醒的认识。特教教师如何在“医教结合”下强化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呢?本文认为,应当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才能使广大特教教师更好的成长,进而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创新“医教结合”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形势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而对于特教教师来说,绝对不能“坐井观天”,而是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加强学习和探索。在“医教结合”下,对于特教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因而特教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医教结合”的认识,积极推动“医教结合”理念创新,首先必须要认识、认可“医教结合”,破除自身的错误认识,进而使自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医教结合”上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能够达到“医教结合”的要求。这就需要特教教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医教结合”的特点、内容、规律以及模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人本化”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特教结合”来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总之,对于特教教师来说,必须加强对“医教结合”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提升素质,进而更加适应“医教结合”的需要。

二、加强学习,提升“医教结合”素质

在“医教结合”下,对于特教教师来说,普遍都感觉不适应,特别是很多特教教师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还感到“力不从心”,比如一些特教教师由于自身的能力素质问题,对“医教结合”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种思想应当打消,因为“医教结合”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模式,这就需要特教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学习,着力提升“医教结合”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广大特教教师应当多参加一些“医教结合”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多的接受新理论、新方式和新方法,这样能够使自己在“医教结合”下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再比如广大特教教师应当在一起经常开展一些“医教结合”研讨活动,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应当一起坐下来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且也有利于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医教结合”体系。

三、研究教学,创新“医教结合”模式

“医教结合”原则上要求“医教结合,科学发展,医为教用,教需辅医,医中有教,教中有医,当教则教,当医则医”,因而对于特教教师来说,必须研究教学工作,积极创新“医教结合”模式,这一点应当成为广大特教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而广大特教教师应当加强对“医教结合”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对当前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进行学习和实践,比如对于“医”、“医”的比例是多少,再比如对于“医”、“教”如何更好的融合等等,都应当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应当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和分析,好的要吸收,不好的要借鉴,通过“扬弃”来提升自身的能力。

综上所述,“医教结合”是我国400多项教育体制改革当殊教育的唯一一项,表明“医教结合”对于提升特殊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就给特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的适应“医教结合”的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任务,需要特教教师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思考,特别是要在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研究教学等方面要取得突破,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推动“医教结合”理论创新、素质提升、模式创新,使特教教师能够在“医教结合”下得到更好的成长,进而能够为特殊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5

[关键词]青年教师;提高;策略

我国高校扩招以来,为了满足教学需求,近年来各校特别是地方院系都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他们为学校教学增添了新鲜血液,缓解了教师队伍的紧张状况。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地方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尽快适应地方高校教学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教学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团队意识和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关系等方面,应如何快速地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进行了探讨。

1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

1.1高学历,专业知识丰富

近三年来,我校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的博士生。他们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学历层次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扎实,甚至是行业内专家,这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1.2朝气蓬勃,对工作充满热情

新进青年教师大都是刚从高等学校或研究所毕业的,工作积极主动,事业心强,热情高,欲在教育行业大展宏图,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又一个良好的基础。

1.3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并且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他们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并综合应用于整个教学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1]。

2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岗位,热情高、有干劲,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有共同语言,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每学期末的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学生不满意的课程,大多集中在青年教师身上,说明青年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2.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不合理

新进青年教师都有博士学位,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知识非常熟悉,但是对所承担的基础课程存在陌生感,导致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思考、分析和整合能力,课程定位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大多青年教师选用优秀教案或优秀课件代替自己的授课教案。青年教师由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设计相对混乱,如知识点如何联系、过渡;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如何调控教学进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选取恰当、生动的例子等方面缺乏整体的考虑和设计。

2.2教学内容呆板

新进青年教师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底蕴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厚积薄发。对授课内容不能充分整合,照搬教材出现“一节课讲一章”的超速行驶现象,或者所讲知识点难度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所选择例证不能紧密贴合知识点,看似生动、实际乱扯、离题甚远,华而不实;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没有对教材内涵的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处理不当,缺乏更高层次上的阐述和把握。

2.3教学技能匮乏

新进青年教师大都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特别是近十年来,多数高校因规模扩张急需大量引进教师,新教师入职后,既没有助教阶段的培养,又没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仅仅经历短暂的岗前培训就走马上岗,走上讲台前既不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新型教学设计方法,造成教育教学技能薄弱。一是板书设计混乱,结构不合理,或者过于简略,没有逻辑性,都不能充分发挥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二是过度依赖课件,青年教师制作的课件大多照搬教材或网络课件,缺乏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能力;课件内容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接受;制作课件精美,过度包装,忽略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和提升;如果学校停电,很多青年教师就会出现不能上课现象。三是课堂教学时间和安排不合理,对学生特点认识不够,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等,重点和难点不突出,学生和老师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出现了“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等现象,造成整个课堂老师讲起来觉得学生不配合,越讲越没劲,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索性就不再听讲,整个课堂教学质量极低[2]。

2.4教学团队意识薄弱

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生,专业技术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个个心高气傲,认为上好自己的一堂课就可以了,从不关心其他老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亮点,既从不去听其他老师的讲课,也不喜欢其他老师来听自己的课,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交流,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既不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院的发展。

3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地方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阵地,教师素质决定着育人质量,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扎实,思维活跃,易于沟通,深受学生欢迎。由于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偏弱,难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作为教学战线上的“新兵”,应着重加强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尽快成长为行家里手。

3.1夯实专业基础,认真备好每节课

新进青年教师经过一个暑假完成了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被推上了讲台。新进青年教师大都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泛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认真阅读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吃透教材,观摩网络精品课程,广泛关注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拓宽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渐系统化,基础知识与前沿学科相交融。青年教师接受授课任务时,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课堂理解与消化能力,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系统、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书写教案,制定完美、合理的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大都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技能匮乏,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应该勤奋努力弥补先天条件的不足。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英语和计算机技能较好,应借助互联网,完成教学技能的自我培训,夯实教学技能。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个沟通过程,要实现有效地沟通,往往需要说者辅以必要的手势、仪态、声音、语调等,这些方面青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教学名师、身边的教师名师、教授等身上汲取经验,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是学问。语言是教学中使用的主要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要清晰、流畅、简练、完整、深入浅出,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一种艺术美。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师上课语言呆滞,照本宣科,使学生接受困难。新进青年教师应该学习语言规则,加强语感训练,提高文学素养,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现在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多媒体,新进青年教师应该锻炼自己的黑板教学能力,使自己离开多媒体,也能上好每一堂课。通过古典的黑板教学锻炼,青年教师能够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能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完美地驾驭课堂管理[3]。

3.3加强团队意识,完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的一个过程。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带着问题到同专业其他老师的课堂,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知识点联系、掌控课堂节奏、调控课堂气氛、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支持与配合等,必将获益匪浅。那些教学风格独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教授也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也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青年教师应该利用上课之余,挤时间多听他们的课,多提问,多反思,多听取意见。同教研室、同课题组的青年教师之间也要多沟通、多交流、多反思。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继承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和优秀品质,结合自身特点[4],继续创新与探索,更好地自我提升教学能力。

3.4教学与科研并举,促进教学水平

许多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制定了很多措施鼓励教师申报科研基金项目,教师职称评审时,科研成果也是晋升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意识薄弱,久而久之养成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高校发展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高质量的教学,高水平的科研也就无从谈起。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新生代,也是高校发展的潜在力量,青年教师应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抓的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由于现在的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高校的考核制度应结合两大基本职能综合考虑教师主体的特长和个性差异,既激发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也满足教师潜心教学的心愿[5]。

综上所述,吃透本专业,眼观相关学科,认真备课是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根本;夯实教学技能是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保障;加强团队意识,完善提升了新进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协调教学与科研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

4结束语

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重视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素养,适应地方院校的教学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曹小燕杨海涛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永健.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7:179-182.

[2]易帆.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3,4:87-88.

[3]徐翠先,赵立波,樊伶俐.地方师范院校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2-44.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生命教育;数学教学;有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必须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教师要逐渐在课堂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往的“知识课堂”转化为“生命课堂”,在课堂中充分贯彻有度生命教育,实现有度教学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接,将生命融入有度教育中。在本文中,笔者就针对生命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如何有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应通过自身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小学生的反思意识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必须在教师的良好示范下逐渐形成。教师在反思意识上的示范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或结论,更重要的是应将反思过程直观、形象地体现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解题过程中,其中包括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问题解决目标、与解题思路相关的知识点、以往与此问题相关的解答经验、是否存在标准解题方式之外的解题方式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反思意识。

二、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反思机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若能够根据每一道题的解题过程来进行自我反思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种经验教训,那么,学生思维就会变得更加严谨,并逐渐向理性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为学生创造反思机会,有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自我反思,比如自己是如何挖掘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考方式与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障碍,分别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解题过程吸取了什么经验与教训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剖析,会逐渐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活动的意识与习惯。

1.将讨论与总结有度相结合

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体验在大多数时候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若不能在问题解决之后的短时间内进行总结,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和体验则会渐渐消退,从而失去自我反思的最佳时期,这对于学生数学课堂反思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有度反思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有度反思能力。例如,每次考试结束后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有度反思,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找出自己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有度反思的方式来寻求更好的改进方式,实现自我提升。

三、教师应有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反思

任何教学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自学能力,在脱离书本与讲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因此,数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评价机会,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针对一些大胆发表自我评价言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

1.有度为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是一个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有着这个年龄应有的激情、灵感,与教师共同组成课堂主体,在课堂上共同交流讨论,赋予数学课堂更多的乐趣和色彩。例如,当教学过程遇到一些具有多种解题方案的题目时,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围绕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寻找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案,在此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我创造性,使后续的有度自我评价具有更高的客观性。

2.有度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每当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往往习惯于针对学生的答案给出一个对或错的定论,一旦学生的回答有误被教师批评,很容易引起后续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降低,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会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失去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期下去,学生会逐渐习惯于这种依赖于教师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失去了个性色彩。因此,教师应有度指导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根据自我评价结果来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总而言之,生命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良好实践场所。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反思机会和空间,提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视度,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来加强学生反思意思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7

关键词:幼儿教师;自我认可;幸福感;提升策略

俗话说得好:“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真正喜欢和认可自己做的事,才能将它做到极致。幼儿教师是一项既光荣又辛苦的职业。光荣源自于这份职业所承担的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的使命;辛苦源自于教育幼儿的费心费力,难免有让人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更多乐趣,平息和减少难免的烦躁,从而提升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提升职业幸福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有几点心得与广大同行分享。

一、用细心和爱心发觉职业之美

其实,生活处处藏着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好和幸福的眼睛。对于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来说也是如此。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可度,需要教师多一点爱心和细心。作为一名幼教老师,我一直有帮孩子们拍照的习惯。这不是学校的规定,也不是家长的要求,是我记录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用专业和专注提升教育能力

学无止境,永远保持对事物的探索,不断收获新知,是增加职业认可度的有效途径。有人会认为,做幼儿教师非常无聊,因为需要做一些很幼稚的事情来和小孩子相处。我认为,这是对幼教职业的误解。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专业性和专注度的职业,和幼儿沟通需要专业,如何教育幼儿需要专业,如何照顾幼儿更需要专业。为了保持对这一职业的新鲜感,提升专业性,教师应当多多学习。

三、用创意和温暖改善工作环境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效果既体现在“教”的效果,更体现在“学”的效果。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教师的主导艺术。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整体升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创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会油然产生自主探索,积极努力的动力,提升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在这一方面,我们英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以强大的教师魅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我们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英文素养,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讲得一口纯正的国际英语,以渊博的知识与时尚的教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对待学困生,我们都要视如己出,以微笑的表情,鼓励的心态,激励的语言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是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艺术,初中生心理的叛逆与敏感程度较高,我们要极力挖掘学生青春期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不断地鼓励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巨大潜力,让他们在强大的精神力量下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如Good.Great.Veryinteresting.that’sagoodidea.i’mgladtohearthat.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要随时挂在嘴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表达能力,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二、接近生活,体现开放性

我们知道,初中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具体的语言环境,致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也感受不到强烈的英语氛围,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我们要想切实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在讲授课堂内容的时候,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英语是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所必备的素养。此外,开放性教学策略的构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学习英语不能仅仅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更应该将随时随地开放式地学习英语的教学理念灌输在学生思想深处。如有家长具备一定英文素养的,要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相互知道,整体提高。如又上网条件的学生,可以观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还可以浏览简单的英文小说,这对于悄然提升学生的英文能力与意识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三、教师对课堂突况要智慧处理

课堂设计的多样,使得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充分做好课堂突况的准备。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易冲动等特点。教师在遇到课堂突况时,要懂得擅用策略,酌情冷处理。切不可因个别学生放弃整堂课的教学。笔者所教的一个班级中,有一位女生有癫痫的病症。有时她在英语课堂上突然发病,笔者会立刻用眼神和手势告诉她周围的同学立刻采取一些措施,在最短时间指派相关学生通知班主任并带其离开教室前往校医务室处理。迅速处理完后,课堂教学仍然继续。对于就有关活动开展时,双方意见不合,更需要教师立刻有效处理,不激化当堂矛盾与问题,掌控住自己的课堂。

四、创设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开展合作学习,要注意:(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3)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引入竞争机制。我在七年级上Unit10Canyouplaytheguitar一课中设计了三次合作任务:第一次是在上Unit10之前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收集你所喜欢的音乐、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中外乐器的英语名称,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把自己所收集的材料在上课时小组内交流、讨论;第二次是在学生学了招聘海报的仿写后,让学生合作完成招聘海报的制作;第三次安排在课的selfcheck,小组进行现场面试招聘会表演。

五、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上,做笔记是学生不可忽视的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做笔记的方法与艺术对于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要树立听讲为主,笔记为辅的学习理念,不能为了做笔记耽误了上课听讲,这样我们就有了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之嫌。其次,做笔记要学会运用不同的笔记符号,避免书写大量汉字既不美观,还影响我们的笔记速度,进而花费过多的听课时间与精力。如重点句型用下划线标注,要是我们标注了双下划线,代表的是课堂上教师经过讲解,学生依然理不出头绪的学习难点。而画有三角符号的是重点介词,画圈的是引导从句的连词等等。

六、选用合适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评价中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全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自觉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发挥其教学机智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比方说,如果是班中优秀的学生完成了水平较高的对话表演,那我就会带着陶醉的表情对全班说:“wow~yourperformisexcellent!weenjoyitverymuch!Right?”---”Yes!”如果是班中的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有困难,或不能作即时回答时,我就会微笑轻声鼓励:“Don’tgiveup.Calmdown.......Yes,youcandoit.Comeon,dearXXX.”当学困生终于勇敢地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对他竖起大拇指,神情愉快地对他说:”XXX,youareagoodboy!ithinkyoucandobetternexteon!”每当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听到我对他们的评价后露出会心的微笑,眼神坚定勇敢,神采奕奕地接受我的引导启发,课堂气氛和谐积极,心中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总之,新课程指引下的英语课堂有效性话题,还有很多值得教师们去探讨。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课堂教学上对有效性课堂的一些浅显探索。在课堂上,笔者会继续坚持教学目标科学制定、教学活动有效设计、教师智慧充分发挥,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课堂学有所得,教师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10-01

最近不论是小学科学课,还是幼儿园的科学课,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让一堂科学课能欧顺利的上下去,如何吸引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如何全身心的投入探究活动,保证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甚至课后的时间里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能够得到提升,其关键在哪里?是精心设计的问题还是层层深入的引导?是结构性的材料还是带着幽默感的引人入胜、娓娓道来?亦或者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我觉得这些都对,也都指向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学生的需要。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我个人觉得还是课堂,而课堂能够顺利进行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保证,如何让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从而使得其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则在于学生的需要。如果你上课的过程是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并进行的,学生在满足自己需要的时候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发言,而不会做出游离于课堂之外的一些行为。反之,你上课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需要完全无视,仅仅是教教材,走教案,那么学生首先会觉得你上课无趣、无聊,然后就是不想听,觉得没意思,接着就会表现出魂游天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甚至于调皮捣蛋等等。那么怎么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一致,并且在不断的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同时使得课堂内容紧密、引人入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那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来营造、引导学生的需要。

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已经不需要我再来赘述,兴趣其实是学生课堂需求的最直接的来源,如果孩子对科学没有兴趣,他在课堂上谈何需求?又怎么会认真听课?这么做岂不是在违背人性?所以说兴趣是一切的前提,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的问题、结构性的材料起到关键的作用。

学生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的需要是需要老师引导的,只有学生的需要与课堂教学的目标一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果他的需要与教学目标不符,甚至是背道而驰,那就不是在培养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了,而是一种游戏,纯粹的“放羊”了。举个例子:在《亮暗与照度》这一课,一上课就创设情景:台灯3选1,在晚上读书写字时候用,你会怎么选?学生根据亮暗选择其中的一盏,教师提问到底是哪一盏台灯亮?眼睛比较不精准。这时学生的需要是能够精准地测量,好,现在我满足你的需要,给你测量的工具平板电脑并且教你怎么使用照度传感器,这时候学生都是认真听讲并按教师的预设在走,这就是“需要”的力量。在学生小试身手过后测出台灯下任意位置的照度以后发现各组照度值不同,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提出“照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时候学生都知道了可能是与平板摆放距离台灯的位置或者是台灯的高度有关,而教师提出用实验来探究的时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培养下这时候他们的需要就是“通过实验探究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然后教师就满足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时间去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案,让学生交流并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做出细节的指导,教师给出结构化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其通过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来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与照度相关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评价在太阳底下看书会怎么样?满足学生再掌握知识后想“炫耀”一番的需要。这样的设计可以称得上是层层剥笋,通过满足学生的层层需要,来完成课堂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师的学科素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

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起码要有一桶水。所以不管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语言规范,还是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规范,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够得到提升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潜移默化下逐渐提升的。如何更好得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呢?首先就是要提升我们教师自己的学科素养,上课时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是否科学、规范。自己每一次实验的演示操作是否科学、规范。其次要更加精细化地去备课,去研究学生在课堂的每个阶段他们的需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的需要和教学目标一致起来,如何将满足学生课堂需要的过程转变为教学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上接第309页)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2015.2

[2]《中学生物教学》,2015.5

[3]《科技辅导员》,2014.3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特点;认识;抗挫;实践;提升能力

小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个人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应当被学校和教师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强化小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认识

小学体育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对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培养效果。我认为,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一)体育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我在走访调查的周边的几所学校中发现,一半的体育老师认为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有必要,但是很难实施。个别体育老师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小学生抗挫力弱是个社会问题,没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培养。但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很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缓,并且自己有过一定的思考和尝试,认为这样做完全可行。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小学体育老师都是认可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的重要性的,但是程度不一,对于其可行性有一定的担忧,这也是缺少实践经验所造成的。

(二)体育教师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论方面的学习

现在小学生抗挫力弱是个复杂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要涉及很多的问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了解小学生抗挫力弱的主要原因,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够对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合适的定位,才能够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违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违背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抗挫力。

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中国有句古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告诉学生,挫折对任何人都是难以避免的,有挫折是正常的,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会学生认识挫折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双重性,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就无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消除对挫折的畏惧感。

三、教会小学生面对挫折时的一些心理自我防御方法

对困难和失败进行合理的归因,每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困难和挫折也是程度不一的。当小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积极的寻找原因,如是否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是否是因为任务或目标太难,超出了自己目前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或者仅仅是因为运气太差等等。不能一味的责备自己,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和某种消极的情绪当中。要教会学生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要么增强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要么改变策略再做尝试;要么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要么以其它方面的成功来弥补某一方面的缺陷。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要用教学实践不间断的培养学生的抗挫力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教师要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强化对学生的抗挫教育。

(一)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困难和挫折,自觉地认识和体会,慢慢学习如何坚持,如何放弃,如何自我加压与自我平衡。如我校的一位老师在上体育课教学生跳山羊时,先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试跳之前先问大家:这时你们最怕的是什么?想想如何面对和解决?通过议论,克服了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兴趣。老师讲解示范后,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随意练习,有些学生跳不过去就出现了气馁、急躁情绪。这时老师就组织大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跳过去的经验,过不去的原因,研究顺利跳过的最佳方法。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启发大家自觉认识到个人有了困难,必须靠别人帮助才能解决,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对待挫折。通过有针对性的不断练习,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适当的组织体育竞赛

既然是竞赛,就必然有赢方有输方,如跳高比赛最终都得面临失败,其他项目必然有失败的一方。每个参加比赛活动的小学生都必须面对挑战,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如果缺少了这种勇气,我们将很难从比赛中获得信心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体育比赛活动对小学生的抗挫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如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以一些强度低、趣味性强的合作项目为培养项目,例如:两人或多人绑腿短跑比赛,“抬花轿过河”等等。中、高年级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强度大的,有一定对抗性的团队合作项目作为培养活动。例如:篮球趣味对抗赛,拔河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身体的对抗、疲劳,这本身就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提高。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赛中的体验和感受对于小学生抗挫力的提高都是有直接帮助的。

五、重视培养学生抗挫力

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要争取家长的支持,更要争取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只有学校管理层认识到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开展。学校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在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中列入小学生抗挫力培养项目

培养学生的抗挫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养成过程。学校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抗挫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各个学科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中去实现这个目标。把培养小学生抗挫力列入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中,引起体育教师乃至全体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各学科教师的相互配合、共同教育下,更好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二)在教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研究

学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这个平台,使广大体育教师对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请一些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或是组织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讨,在不断的交流和总结中,提升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教学技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总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如何提升小学生抗挫能力的提升方面应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探到老的精神,把新课改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点点滴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生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社会优秀人才,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