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性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07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1

一、归纳总结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复习中的应用

2012年浙江理综化学考试说明中,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要求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如na、mg、ai、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可将na、mg、ai、Fe、cu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

再如,复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归纳总结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及非金属形成的酸(亚硫酸、硫酸、硝酸、盐酸)和非金属形成的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中的平衡有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可将四种平衡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平衡移动的掌握及应用,深刻理解几种不同的平衡常数。再对比四种常数及影响四种平衡和常数的因素:

1对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2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3水的离子积:水或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4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

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外因都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常数也不变。

三、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如果能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才能在学习、练习、考试中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避免混淆。其中: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3、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机物:醛、烯烃、炔烃;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的有机物:苯酚遇FeCi3显紫色、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遇Cu(oH)2显绛蓝。

此外,还可以归纳总结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需要加热的有机反应,加热所需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反应;物质制备时的实验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四、归纳总结在实验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通过对实验化学的归纳总结和整合,掌握基础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掌握。如终点的判断:1、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食醋溶液时,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溶液的颜色变为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2、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锌镀层与l:4稀硫酸反应终点的判断依据: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变得极慢。3、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实验以na2S2o3和H2So4两溶液相混合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时结束。4、摩尔盐制备时,将(nH4)2So4饱和溶液倒入FeSo4溶液中,搅拌,小火加热,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将溶液静置,自然冷却……

再如,固体的干燥方法:阿司匹林的在空气中风干;锌镀层厚度的测定中,铁片的用酒精灯小火烘干;摩尔盐的用干净的滤纸吸干;还可以有冻干和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

再如,对比过滤、趁热过滤、抽滤、倾析。为了分离除去在高温下溶解度也比较小的杂质或加入的用于吸附杂质的活性炭,所以要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有目标物析出,和杂质一起被滤出。倾析用于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的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抽滤用于加快过滤速度、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2

关键词:烤烟;土壤pH值;有机质;物理特性;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S572.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2-0105-05

土壤养分供给是烤烟生长和发育的关键,也是影响烟叶品质和风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选择具有良好结构和肥力状况的土壤对提高烟叶品质有良好的作用[2]。我国烤烟种植分布广泛,由于气候与土壤等生态因素不同,我国烟叶具有丰富的香气类型[3]。影响烟叶品质特色的土壤因素很多,其中土壤pH值与土壤有机质是较重要的因素。土壤pH值会影响烟草根系生长以及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影响烟株体内代谢过程,对烟叶品质造成明显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烟草在pH4.5~8.5均能生长[4],美国提出pH6.0~6.4有利于烟叶生长;日本研究者认为土壤pH值为5.5~5.8最适合[5-7];国内研究人员也做过这方面研究[8-11]。土壤有机质能够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和氮素利用率,协调烟叶碳氮代谢,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香气质、香气量,减少杂气和刺激性[12],对改良土壤结构和增进烤烟品质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云烟97作为供试品种,在广元烟区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烤烟品质特色形成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的生产及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2015年采用GpS定位技术,选取四川省广元烟区3个县区(剑阁、昭化、旺苍)为取样地点和基本取样单元。以植烟乡镇为最小取样单元,采用五点取样法在每个取样点取一个代表性土壤样品1.5kg,记录标号保存,共采集50份。烟叶样品取样点与土壤样品取样点一致,每个取样点取一个代表性烤后烟叶样品1.5kg,记录编号保存。品种为当地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7(C3F)。

1.2指标测定方法

1.2.1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pH值采用酸度计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13,14]。

1.2.2烤烟品质指标测定物理特性测定:包括叶长、叶宽、单叶重、梗重、抗张力。

常规化学成分测定:包括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氯、钾,参考王瑞新[15]的方法进行。

1.3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microsoftexcel2013和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征

2.1.1土壤pH值测定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广元烟区土壤pH在7.5范围内的均值为8.1,所占比例较大,为59.67%。因此,从整体来看,广元烟区土壤pH范围为弱酸性-碱性,其中碱性土壤所占比例较大。

3讨论与结论

土壤酸碱度对土壤的物质转化、元素有效性及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植株品质[16],同时会影响烟叶叶片中的保护酶[17];虽然有机质仅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多方面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烟叶的风格特性[12]。

本研究表明,叶长在中性偏碱性的土壤环境中最长,在偏碱性土壤中最短,而叶宽则正好相反;单叶重、梗重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中最大,在碱性土壤中最小;抗张力在较中性土壤中较好,在偏碱性土壤中相对减弱。烟叶叶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时呈下降趋势,梗重在有机质增加时几乎呈下降趋势;抗张力会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当有机质达到一个范围后,抗张力不再发生变化。烟叶物理特性在pH值较中性时比碱性时要好,在有机质含量适中时比含量高时好,可见,要提高烟叶外在质量可以通过调节pH值和有机质含量来实现。

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升高有助于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提高。总氮含量在中性偏碱性土壤环境中较高,但随着碱性升高,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含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减小。随着土壤pH升高,烟碱含量反而降低;在有机质含量为10~15g/kg范围内烟碱含量最高。在pH值的影响下氯与总氮、钾与烟碱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有机质含量15~20g/kg范围内氯、钾含量相对较高,但与其它有机质含量范围的差异不大。烟叶化学成分在pH值和有机质含量适中的情况下较好。

土壤对烟叶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包括土壤碱解氮、各种微量元素等都对烟叶生长发育及品质有重要作用,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针对土壤多个因素间的比较作用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银科,王菲,羊波,等.土壤pH对烤烟K326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6):1334-1337.

[2]徐宝,夏立峰.土壤有机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农林科技,2009,99(3):153.

[3]李章海,王能如,王东胜,等.烤烟香型的重要影因子及香型指数模型的构建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055-2057.

[4]李念胜,王树声.土壤pH值与烤烟质量[J].中国烟草,1986(2):12-14.

[5]SchwambargereC,LsmisJ.effectsofsoilpH,nitrogensource,phosphorus,andmolybdenumonearlygrowthandmineralnutritionofbarleytobacco[J].CommunicationsinSoilScienceandplantanalysis,1991,22(7/8):641-657.

[6]曹志洪.优质烤烟生产的土壤与施肥[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StephensonmG,parkepmB,Gainestp,etal.manganeseandsoilpHeffectsonyieldandqualityofflue-curedtobacco[J].tobaccointernational,1987,189(26):69-73.

[8]韩锦峰,陈建军,王瑞新,等.pH值对烤烟物质生产和营养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1992,1(2):37-44.

[9]黎成厚,刘元生,何腾兵,等.土壤pH与烤烟钾元素营养关系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9,36(2):276-282.

[10]徐晓燕,孙五三,李章海,等.烤烟根系合成烟碱的能力及pH值对其根系和品质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3):315-319.

[11]杜舰,张锐,张慧,等.辽宁植烟土壤pH值状况及其与烟叶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40(6):663-666.

[12]王小东,田晓莉,许自成,等.不同土壤有机质水平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5):99-105.

[13]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147.

[14]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35-211.

[15]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3

一、化学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化学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5、归纳能力的培养。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为什么碳碳双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键的两倍?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例如,在学习焦炉气时,可指导学生联想到石油气、裂解气、高炉煤气等,并从它们各自的来源、成份、用途等方面加以比较。在学习nH3的溶解性时,可联想到HCl气体的喷泉实验,同时思考Cl2,So2,Co2等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4

关键词有机肥;腐熟程度;理化指标;堆肥

中图分类号S1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6-0207-03

饼粕是植物种子或果核压榨提取油脂后所剩下的副产品,是一种富含氮且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原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为作物生长提供前期氮源。此外,饼粕还能显著提高一些产品的质量[1-2],如饼粕能够增加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香气含量。

中国饼粕类资源丰富,如大豆饼、芝麻饼、菜籽饼、花生饼、棉籽饼等,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大豆饼、芝麻饼和菜籽饼[3-5]。三大饼肥各有其特点:大豆饼易分解,肥效快,但价格昂贵;芝麻饼营养全,但难降解,肥效慢;菜籽饼价格低,但分解慢,养分少[4,6-7]。为整合优点,弥补不足,可将芝麻、菜籽、大豆三大饼肥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复合饼肥施用于农作物。但是在饼肥施用之前,必须先进行堆沤发酵,通过微生物分解,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于田间。未腐熟的饼肥施用会导致植物生长前期缺肥,而后期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施于旱地还易引发烧苗等现象[7-8]。因此,如何评价饼肥发酵是否充分腐熟便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评价腐熟指标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指标各异,很多学者考虑到堆肥腐熟的实用意义,推荐以植物生长试验作为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最终和最具说服力指标[9-11]。但是植物生长试验评价周期长,制约了其生产应用,亟需一种快速简便的腐熟检测方法。为了进一步分析芝麻、菜籽、大豆三大饼肥的堆肥发酵情况,筛选出能快速准确有效地分析复合饼肥充分腐熟的方法与手段,笔者以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饼肥为材料,研究复合饼肥在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情况,为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复合饼肥分别为芝麻饼、菜籽饼、大豆饼,质量比为3∶6∶1,由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复合饼肥发酵程序。加入石灰粉4%,微生物发酵菌剂0.4%,用水调节含水量至50%,混匀后运至发酵槽中,堆高1.5~1.8m,堆长80m,堆宽15m。翻堆时间分别为发酵第6天、第12天、第18天及第24天,第30天终止发酵并投入使用。

1.2.2取样及其样品前处理。分别取发酵第0(未开始发酵的原料)、6、12、18、20、27、30天物料,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直径为2mm(10目)的筛子。过筛物料于4℃下保存备用。

1.2.3蒸馏水浸提液制备:按照物料(g)∶蒸馏水(mL)=1∶5的比率于摇床内进行振荡浸提30min,25℃,80r/min,用定性快速滤纸过滤,滤液4℃下保存备用。

1.2.4水分检测。将新鲜物料置于卤素水分测定仪中,50℃,标准加热模式,烘干自动停机状态,检测新鲜物料水分。1.2.5电导率检测。取蒸馏水浸提液,采用梅特勒电导率仪(型号Fe30K)检测溶液电导率。

干物料中电导率换算值(mS/cm)=C×5/(1-t)

式中,C为实测电导率(mS/cm),t为物料含水率(%),5为原料浸提时物料与水比值。

1.2.6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检测。用碱量法精确称取0.5710g水溶性蛋白质标准品,用200mL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2.855mg/mL标准蛋白质溶液。准确吸取蛋白质标准液0、10、20、30、40mL分别加入到5个40mL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定容,充分振荡均匀后,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80nm处测定吸光度。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蛋白质标准曲线为Y=0.2968X-0.0019,R2=0.9991(Y为吸光度值,X为蛋白质浓度,X=3.3693Y+0.0064)。

将蒸馏水浸提液,按10倍稀释,充分振荡混匀后,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80nm处检测吸光度值。将吸光度值带入蛋白质标准曲线方程中计算出蛋白质浓度。

干物料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mg/g)=50×(a280×3.3693+0.0064)/(1-t)

式中,a280为280nm下的吸光度值,t为物料含水率(%),50为换算系数,3.3693和0.0064为蛋白质标准曲线方程系数。

1.2.7氨基酸含量检测。用碱量法精确称取0.1409g甘氨酸标准品,用500mL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得到浓度为3.7543mmol/L标准甘氨酸溶液。分别取标准甘氨酸溶液0、0.2、0.4、0.6、0.8、1.0mL于试管中,用蒸馏水补足至1mL。各加入4mLpH值为5.5浓度为0.2mol/L磷酸缓冲液;再加入0.2mL2%茚三酮显色液,充分混匀后,盖住试管口,在100℃水浴中加热15min,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再加入5mL60%乙醇溶液稀释,充分摇匀,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572nm处测定吸光度。以甘氨酸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甘氨酸标准曲线为Y=3.9035X-0.0714,R2=0.9923(Y为吸光度值,X为甘氨酸浓度,X=0.2562Y+0.0183)。

精确吸取0.1mL样品的蒸馏水浸提液(用蒸馏水作对照),用蒸馏水补足至1mL。其余试验操作步骤均按照氨基酸标准曲线制作进行。溶液反应完成并用60%乙醇稀释后,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572nm处测定吸光度。将吸光度值带入甘氨酸标准曲线方程中即可计算得出氨基酸浓度。

干物料中总氨基酸含量(mg/g)=61.2×(a572×0.2562+0.0183)/(1-t)

式中,a572为572nm下的吸光度值,t为物料含水率(%),0.2562和0.0183为甘氨酸标准曲线方程系数,61.2为换算系数。

1.2.8总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检测。总氮含量检测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有机质含量检测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具体操作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525-2012)》[12]。

1.2.9验证试验。随机取发酵已经腐熟、生产中正在使用的复合饼肥发酵料3份(30~40d的发酵料,通常生产上以27d后的发酵料为腐熟料),按上述方法进行预处理和蒸馏水浸提,分别检测物料含水量、电导率值和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检验上述分析方法是否可靠。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水分含量和电导率结果分析

水分含量和电导率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水分逐渐降低。发酵前期水分降低较快,后期较慢。发酵前后水分差值达5.82个百分点,较为明显。但水分的散失受到多方面影响,如发酵堆温、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翻堆次数等,因此发酵过程中通常不以水分变化情况作为评价有机肥腐熟的指标,只作为一项参考数据。

电导率是检测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电导率越高,溶液中带电离子和分子浓度越大。如图1所示,干物料中电导率换算值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这说明物料在发酵过程中大分子逐渐被分解,转化成小分子和离子态,从而使溶液中小分子和离子浓度升高,电导率值也随之逐渐上升。干物料中电导率换算值能较为准确的反应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客观变化,并且检测值呈明显上升变化趋势,发酵前后值相差大,可用作衡量发酵是否腐熟的指标。通常生产上以27d后的发酵料为腐熟料,取第27天检测对应值为参考,建议以干物料中电导率换算值大于80mS/cm作为复合饼肥发酵腐熟标准。

2.2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检测结果分析

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280nm波长下检测蛋白质吸收峰,所得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值无明显趋势。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波浪式变化,说明此方法检测水溶性蛋白质不具有代表性。这可能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大分子物质降解形成了新一类物质,这一类物质在280nm波长附近有明显吸收,从而干扰了蛋白质的检测。此方法检测复合饼肥中水溶性蛋白质不能作为衡量和评价有机肥腐熟的指标。

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物料中的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第30天时发酵物料中氨基酸总量达到了27.19mg/g,与发酵初始相比增加了16.35mg/g,增加了逾2倍。饼肥为高蛋白原料,在有机肥堆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会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干物料中氨基酸总量的多少是评价氨基酸肥料好坏的最具说服力的指标,也是分析评价堆肥发酵过程中是否腐熟的重要标准。此方法用来检测氨基酸总量,能准确反映氨基酸变化趋势,可作为评价饼肥发酵过程中是否腐熟的一种重要方法。取第27天检测对应值为参考,建议以干物料中氨基酸总量大于25mg/g作为复合饼肥发酵的腐熟标准。

2.3总氮含量和有机质检测结果分析

总氮含量和有机质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从总氮含量变化看,随发酵时间推移总体含量趋于减少,发酵前期变化明显,后期变化量不大,并且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从检测数值大小分析,由于后期变化量不大,而在检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微小误差,一旦检测出现误差,从数值大小上难以得到区分,因此不建议以总氮含量作为衡量和评价有机肥腐熟的标准。

从有机质含量变化看,随发酵时间推移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但是检测数值出现较大波动,影响判断分析。检测数据存在波动,这可能是检测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更适宜检测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物料,当检测高含量有机质物料时,检测结果会出现一定误差。此外,在发酵后期,有机质含量变化值不大,数值趋于平稳,不宜作为衡量和评价有机肥腐熟的指标。

2.4验证试验

综上2种检测方法均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复合饼肥发酵过程中的腐熟程度。这2个指标分别为干物料中电导率换算值大于80mS/cm和氨基酸总量大于25mg/g。当2项指标同时满足时,发酵腐熟;只满足一个指标或都不满足,物料判定不腐熟。为验证试验结果,随机取发酵已经腐熟的物料3份(30~40d的发酵料),按上述方法进行预处理和蒸馏水浸提,分别检测物料含水量、电导率值和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干物料中电导率换算值3份物料均超过80mS/cm,均可判定腐熟。干物料中氨基酸含量3份物料均超过25mg/g,均可判定腐熟。从发酵时间看,物料检测结果与发酵时间相吻合,证明上述试验提供2种检测方法和指标十分可靠,能作为复合饼肥发酵过程的腐熟程度的检测分析。

3结论与讨论

饼肥作为一种高蛋白质含量的有机肥源,不能未经发酵而直接施用于生产,否则会导致作物前期养分供应不足,后期营养过剩,甚至由于后期发酵致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烧苗现象[13-15]。因此,饼肥必须经过充分堆沤发酵,将大分子物质充分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施用。该试验中复合饼肥发酵过程随时间推移,电导率值和氨基酸总量逐渐上升,这证实了堆沤发酵效应,即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

评价有机肥腐熟有多种指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指标各异。考虑到堆肥腐熟的实用意义,很多学者都推荐以植物生长试验作为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最终和最具说服力的指标[9-11]。然而,植物生理检测腐熟程度,时间周期长,一般需要2~4d,因此在实际检测分析过程中,理化分析更为快捷。

通过紫外吸收的方法检测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出现波浪式变化,这可能是由于饼肥发酵后期逐步形成新的产物,而新物质正好在280nm波长附近有较大吸收峰,与蛋白质吸收峰相互干扰,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者,大分子的脂溶性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的水溶性蛋白质或多肽,小分子的水溶性蛋白质或多肽再分解成氨基酸或被微生物利用,这种水溶性蛋白质或多肽的增加和消减过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未能达到平衡,从而出现此长彼消的不平衡效应,具体原因还需做进一步分析。

电导率换算值和氨基酸总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饼肥物料发酵过程的变化情况,检测方法快速、准确,能较好适应生产需要,这2项指标可作为其他有机物料评价腐熟度的参考依据。不同有机物料,内含成分有较大差异,检测分析数值需重新测定,才能适应相应肥源的分析评价。以第27天发酵物料检测数值为参考,建议以电导率换算值80mS/cm和氨基酸总量25mg/g为检测值,可作为供试复合饼肥判断是否腐熟的理化指标。

4参考文献

[1]陈刚,彭健,刘振利,等.中国菜籽饼粕品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6,21(1):95-99.

[2]付利波,苏帆,陈华,等.菜籽饼肥不同用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77-80,58.

[3]樊武广,王振海,牛书金,等.不同氮源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50-52.

[4]王鹏,张吉立,李洋,等.大豆饼肥对烤烟氮积累及烟叶产值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5):143-146,153.

[5]郑华.菜籽粕对烤烟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武雪萍,钟秀明,秦艳青.不同种类饼肥与化肥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196-1201.

[7]樊立辉.菜籽饼肥的施用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0.

[8]郭红祥,陈良纯,张联合,等.配施饼肥对烤烟化学成分、致香物质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62-664.

[9]李季,彭生平,李国学,等.堆肥工程实用手册[m].2版.北京:化学工程出版社,2011:148-151.

[10]刘颂颂,许田芬,吴启堂,等.采用本土蔬菜种子替代水堇评价污泥有机肥腐熟度[J].生态学报,2012,32(5):1510-1518.

[11]宁尚晓.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腐熟度试验与评价研究——以乌鲁木齐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

[12]农业部.有机肥料nY525-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3]王鹏,周建朝,陈连昌,等.发酵饼肥氮在土壤中转化、烟株氮积累及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5,12(6):27-32.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5

1.研读《考试说明》,精做高考试题,明确复习策略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研读《考试说明》可以明确高考考查的范围及能力层次要求。精做高考题,可以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了解高考题命题规律。这样在复习中才不会偏离考试范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处理好几种关系,提高复习效率和针对性

(1)现行教材(有机化学)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山东省的教材有两套:人教版和鲁科版,两个版本的知识体系编排差别不大,但在部分章节的部分知识点上,侧重点还是各自有所差异。但高考命题山东省是统一命题,试题却完全相同。怎么处理这种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比较两个版本的相关知识求同去异,在复习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2)处理好有机化学部分和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有机化学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必考的内容中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分,如若和选做的有机加起来,那就举足轻重了。所以再有机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常见物质的结构、性质要非常熟悉,反应条件,方程配平等细节要注意记清。和其他化学知识一样:代表物质记性质,同类物质看特征,特征一样性质同。不管是有机还是无机复习方法都总是相同的:由个别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同类可由此及彼,特殊单独记忆。

(3)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有机部分的内容必修中知识点少,难度也小,基础性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学习记忆都很容易,所以复习过程中归纳总结轻松,但对于选修部分的有机,知识点增多,物质类别多,反应的类型也增多,反应的复杂程度也有所加大,这么多的内容要全部记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让学生明白《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太难的反应《考试说明》中没有要求的可以去掉,而对于《考试说明》中要考的内容,如果自己使用的版本没有介绍到的,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做适当的补充。争取在复习中做到:必考的掌握清楚,考到的学生能够自己分析,以“渔”取“鱼”。

3.明确常考知识点,高度重视课本复习

这一模块常考知识点有:①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聚合反应)②官能团的名称③有机物的性质判断④有机物的结构简式⑤重点有机方程式的书写(如醇的催化氧化、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醛的银镜反应等)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种类的判断⑦简单有机物绿色合成路线的设计和评价。

基础决定能力,基础决定成败。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都是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或“影子”。无论高考题怎么出,大部分都会落到基础知识的考查上,那些在高考中创造奇迹的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是基础知识牢固、熟练、全面、扎实的学生。所以,在复习中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夯实、熟练上,决不能好高骛远,喜欢偏难怪新,浪费时间、精力、体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知识既是解决问题的本源,又是能力提高的根基。

4.学会归纳,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立体网状的知识结构

有机化学知识的脉络非常清晰,在复习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1)夯实基础。

采用多种方法,下功夫记忆基础知识。如对比记忆,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和性质,代表物、典型反应进行对比记忆。如整体记忆,利用化学复习资料总结的“有机物的分类与性质”表格从整体上进行记忆。如分类记忆,如有机反应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可以记忆每一类反应的各类物质的典型反应;也可以以反应条件为分类方法记忆典型反应,如浓硫酸加热为条件的反应有醇消去、酯化反应、酯类糖类的水解反应,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为条件的反应为水解反应(酯的碱性水解、卤代烃的水解)、中和反应。各种记忆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2)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知识系统化

《有机化学基础》涉及的有机物多,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但有机化学又有很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贯穿《有机化学基础》的一条主线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类有机物的性质相似”,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以一知十”。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做到事半功倍。如可以以官能团类别为主线,把物质按“脂肪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的顺序,将各类物质的物理性质、代表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主要化学性质、制取方法、来源和用途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

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进行模块内综合,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5.突破信息,加强推断题训练

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

6.培养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6

(-)知识脉络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已有的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发展过程以及对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利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多样性的原因。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从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新教材较旧教材更符合知识的逻

辑关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3、教学媒体、课件;

4、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一部分(60页---62页);

要求提前准备一种有机材料了解它的性质、用途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

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问题:你认识的有机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什么用途?

这个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物

讨论:1、哪些是有机物的共同性质?

2、从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电离性等五个方面比较无机物有哪些区别?

3、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用到哪些方法?

演示实验:

归纳:有机物性质特征

大多数有机物:1、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易燃烧。

3、大多数是非电解质,难电离。

4、熔点低,易熔化。

5、反应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二)师生共同活动“观察……思考”(能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更好)

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1、完成书中实验1、实验2;

2、按小组讨论、记录实验现象。

3、归纳甲烷的性质。(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甲烷的结构特点:阅读63页知识点击

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二部分(63页---65页);

用球棍模型组合丁烷分子,体会有机物的样性。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63页工具栏,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结构简式。

(二)进行“活动与探究”

(1)动手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模型,写出它们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给烷烃的概念,找烷烃的通式。

(2)阅读64页知识支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当碳原子数较多时组合方式不只一种,碳原子数越多,可能的结构越多;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讨论。

(三)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控制深度。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

(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

(3)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4)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

第三课时概括与整合

教学准备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7

关键词:打叶复烤;风选除杂;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感官质量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03-04-134-02

风选除杂是打叶复烤的关键工序之一,其工艺任务是利用原料与轻质杂物悬浮速度的差异,通过风力将麻丝、纸片、塑料等轻质物料分离出来,以达到除去杂物的目的[1-3]。加工线约40%杂物是通过该工序来实现剔除的,尤其对一、二类杂物剔除效果明显。另外,分离出来的物料中含有一部分烟叶,即风选除杂烟叶,约占烟叶原料总投量的1%~2%左右,经过人工挑杂后重新回填到烟叶原料中。该部分烟叶容重轻,且含有极少量杂物,目前对于这部分烟叶的质量分析等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针对风选除杂烟叶从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指标和感官质量等方面与正常烟叶原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打叶复烤风选除杂烟叶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仪器与设备2013年河南驻马店B2F烟叶;Ca24叶片振动分选机(北京长征高科技有限公司);罗太普旋转筛;烘箱(德国Binder);autoanalyzer3连续流动分析仪(德国Bran+Luebbe公司);切丝机(郑州嘉德机电有限公司);CmB120卷烟机(德国Burghart公司);电子秤(感量0.01g,瑞士mettler公司);风选除杂机(云南昆明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样品制备

1.2.1.1风选除杂烟叶在河南驻马店B2F烟叶加工过程中,每隔30min从风选除杂落料口下方的输送带上取人工挑杂后的风选除杂烟叶约1kg,连续取样5次,混合均匀后先后进行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检验,剩余样品切丝、卷制后进行感官质量评价。

1.2.1.2正常烟叶在河南驻马店B2F烟叶加工过程中,每隔30min从叶梗分离出口汇总输送带末端取烟叶约1kg,连续取样5次,混合均匀后先后进行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检验,剩余样品切丝、卷制后进行感官质量评价。

1.2.2检测方法参照文献[4]对风选除杂烟叶进行外观质量检验;按照打叶复烤质量检验[5]中的方法对风选除杂烟叶进行叶片结构检测。分别按照文献[6-10]的方法测定风选除杂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总氮、钾离子和氯离子。正常烟叶外观质量检验、叶片结构、常规化学与感官质量分析方法与风选除杂烟叶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1外观质量从外观质量上看,与B2F正常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色泽暗淡,轻质,油分少,身份偏薄,成熟度略显不够,手感光滑,且存在少量的气候斑、枯焦、残伤等利用价值相对较低的烟叶(图1、图2)。

2.2叶片结构叶片结构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与B2F正常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大片率、大中片率、中片率、叶中含梗率相对较低,而小片率、碎片率正好相反。该数据说明若按照相同工艺条件进行打叶、复烤两者利用率会存在明显差异。

2.3常规化学常规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与B2F正常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相对较低,其中总糖低30.3%、烟碱低15.2%,而总氮、钾含量正好相反,氯含量两者接近。

2.4感官质量技术中心专业评委按照9分制单料烟评吸要求进行了对比评吸,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与B2F正常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香气质感差,香气量不足,劲头、浓度小,杂气、刺激性大,余味较苦涩,燃烧性好,呈灰白色,总体使用价值较差。

3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打叶复烤风选除杂烟叶与正常烟叶对比质量分析说明,风选除杂烟叶在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感官质量均存在明显差异,风选除杂烟叶总体使用价值相对较低,若按照当前模式进行回填处理,势必对烟叶原料品质构成不利影响,另外该部分原料还存在少量的一、二类杂物的风险,因此建议将风选除杂烟叶进行分开加工,降级或做再造烟叶原料等其它用途的使用。对于风选除杂烟叶分开加工对烟叶原料经济指标及质量影响程度有待于下一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YC/t146-2010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S].

[2]徐继华.风选除杂技术的应用[J].现代机械,2008(5):73-74.

[3]黄建彩.风选除杂技术在打叶生产线中的应用[J].龙岩学院学报,2007(12):68-69.

[4]GB2635―1992烤烟[S].

[5]YC/t147―2010打叶烟叶质量检验[S].

[6]YC/t159―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水溶性糖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7]YC/t160―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植物碱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8]YC/t161―1998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9]YC/t173―2003烟草及烟草制品钾的测定-火焰光度法[S].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8

【关键词】高考复习总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53-02

近几年来,高考内容的改革方向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更多关注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化学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高考复习,本身就是总结性的教学,在复习的过程中一些方法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考化学复习中可用下列总结方法:

一、列表总结法

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可把前后、左右的知识用表归纳、总结、比较,尤其是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极有帮助。

1.基本概念、理论的对比

在复习电解质理论时,我们可以列表对比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之间的区别,在复习有机化学时,“四同”之间的区别……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2.物质性质的对比

通过列表对比复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计算对比

通过对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进行对比,可区分理解三个概念的含义,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

4.实验对比

中学生应掌握的气体制备有:三种单质:H2、o2、Cl2;三种氢化物:HCl、H2S、nH3;四种氧化物:Co2、So2、no2、no;三种有机物:CH4、C2H4、C2H2。复习时应从药品选择、反应原理、装置的特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归纳出这是十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二、知识网络图表法

通过反思归纳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

三、讨论总结法

通过短时间的讨论,不仅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例如,讨论常见的置换反应有哪些?经归纳得出,有以下几类:①同主族置换;②不同主族置换;③金属置换金属;④非金属置换非金属;⑤金属置换非金属;⑥非金属置金属。

例如,讨论用温度计测温度的实验有哪些?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哪些?经讨论归纳得到用温度计的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用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通过讨论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提问总结法

把复习内容的考点编纂成问题,逐一向学生提出。这样既避免了讲授的重复,又可以活学活用。

五、练结法

选择典型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做。

六、回顾总结法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9

关键词:“三校生”高考总复习教学策略

“三校生”高考总复习,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采取良好的复习方法。复习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增强考试能力,既要归纳总结又要强化模拟训练。下面,笔者就自己组织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的数学总复习方法谈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回顾、筑网和演练有机结合

1.回顾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总复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温故”,就是将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大脑中不断再现,以便强化记忆,巩固学习效果。回顾知识是开展总复习的最基本环节。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当学生回忆不起时,要指导他们打开课本或总复习资料书的目录,通过看目录回忆、查找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做到由一个知识点的回忆带动一个单元的回忆,以一个单元的回忆带动相关几个单元的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开展讨论交流,之后复述归纳,这样可以系统全面地回顾所学内容。

2.构筑数学知识网络,理清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回顾所学数学知识基础上,构筑数学知识网络,是应对“三校生”数学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筑面,做到以典型的例题之点带动一线知识的掌握,再以线带面,强化知识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和对比,构筑知识网络。

3.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还得体现在解题能力和水平上。因此,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是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环节的主要做法是:对过去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筑网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习题和适量题目进行课内外训练,以巩固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做到总结归纳、理论习题化

1.总结归纳,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数学总复习时强调总结归纳,目的不在于机械地重复和死记硬背,而在于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认识和遵循数学学习规律,真正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同时,将总结归纳知识和解题训练相结合,以总结归纳推动解题速度和能力提升,以解题深化总结归纳的落实。通过训练适当适量的习题,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目的。做一道习题,就应该认识到是在训练某一类题型,总结归纳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要马上联想到与这一类题型相关的知识点、定理及公式等。

2.使数学理论习题化。数学理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有数学概念、相关性质判定、推理及数学公式等。数学理论的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和死记硬背,而是要建立数学理论之间以及理论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中职数学中涉及到“集合”、“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概念,涉及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性质判定,还涉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数学公式,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判定和公式,要求学生训练一些相关题型,熟悉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3.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开展“三校生”高考数学总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就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牢记零散的知识而不至于被轻易遗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例如,通过写总结笔记、列表、画知识结构图等来理清所学知识。

有机化学性质总结篇10

关键词:乙醇;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发展;教学活动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29–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作为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开端,必修2模块选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典型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油脂、蛋白质等)逐一展开学习。通过实验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这些有机物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或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等[1,2]。由于教学是分别针对某一具体有机物进行的,并且这些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典型反应及结构特点等内容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易被发现或容易被忽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觉这些知识是孤立零散的,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学生难以建立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整体而深入的认识。为此,沟通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关注具体有机物知识与更为基本、更为深刻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渐和连贯地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必修2“乙醇”的教学为例展开探讨。

1必修阶段“乙醇”知识及其教学价值

从人教版必修2教科书的编排看,必修阶段“乙醇”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的组成、结构式及羟基等,这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具体知识。若教学只停留在对这些具体事实性知识的识记上,学生获得的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已有的有关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知识得到重组和改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核心在于引领学生把握“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形成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认识。学生要达成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需要经历一个渐进与发展的过程。由此需要思考,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看,“乙醇”这部分内容与之前的甲烷、乙烯和苯等知识有什么关联?“乙醇”的学习将发展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哪些认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深刻理解知识的结构及其教学价值。

按照认识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框架[3],可以较为清楚地梳理乙醇与学生之前所学的甲烷、乙烯等在结构及其性质方面的不同,表1列举了从组成和结构特点来分析乙醇和乙烷的主要性质与反应,由此可以引领学生把握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对其性质的影响。以此分析框架为指南,可以促进学生依据所学相关知识的递增而整体把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而建立连贯而深入的理解。

依据表1中的分析框架,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发展来说,必修阶段“乙醇”知识的教学价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4]:第一,认知价值。基于从组成、性质、结构特点与官能团的角度,丰富对有机物(乙醇)的认识。第二,发展价值。基于与乙烷的比较,基于乙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缓和的比较等,初步体会乙醇分子的结构特点(官能团、价键的极性)等对其性质的影响,逐渐发展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第三,工具价值。即基于上述两个方面,逐步形成认识有机物性质的思路与方法,使之成为认识和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工具。

教师需要对知识(教什么)和过程(如何教)做出决策,即要用合适的方法去教最有价值的知识。上述知识内容及其教学价值的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教什么知识的问题[5]。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有效的教学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就必修阶段“乙醇”的学习而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乙醇的了解,基于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乙醇的元素组成和化学式或结构简式,知道乙醇易溶于水,易燃,能做燃料、溶剂等;二是基于甲烷、烷烃、乙烯和苯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及其性质等知识有所了解,知道甲烷能发生取代反应、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等,并初步体验了通过实验了解有机物性质、通过有机物结构特点认识其性质的学习思路;三是基于之前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化学键、共价键的极性、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等,这些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乙醇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性质反应的理解。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找寻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教师设计出能促进学生知识重组、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活动。例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与人教版必修2教科书中“乙醇”内容顺序的编排(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结构、羟基与官能团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不同,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教学内容顺序做如下的调整:从教学整体思路来看,按照“用途—性质—结构”的顺序来设计学习进程;就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来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不熟悉来安排具体内容,兼顾前后内容的关联与递进。为此,必修2“乙醇”教学内容主线的设计具体如下:乙醇的用途与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依次为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结构特点(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分析讨论、乙醇与乙烷性质的比较)。这样的安排既体现知识的逻辑,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3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将知识与认知过程进行整合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知识的理解协调同步,其设计框架如表2所示。

依据上述教学活动设计框架,必修2“乙醇”一课的学习进程按照“用途-性质-结构”依次展开,其主要活动设计简介如下。

任务1从乙醇的用途了解其性质

[问题1]根据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关于乙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请从元素组成、结构简式、用途和性质的角度进行考虑。请写出乙醇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用途?这些用途反映了乙醇的哪些性质?

[问题1-1]在一块白板上有用油性笔写的字,你能用什么方法将其清理干净?这种方法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

[问题1-2]乙醇可以作为燃料,请书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与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相比较,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认知发展]回忆并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梳理对乙醇的已有认识,建立乙醇的用途(燃料、饮料、溶剂)与其性质(易燃、易溶于水,能溶解其他物质等)之间的联系。

任务2通过实验学习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问题2]乙醇能够燃烧,说明乙醇能被氧化。乙醇还能与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吗?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向试管中加入3~4mL无水乙醇,将一根洁净的下端呈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颜色和试管中液体气味的变化。思考如下问题:(1)铜丝的颜色先后如何变化?(2)乙醇被氧化成什么物质?(3)综合整个反应过程,铜丝的作用是什么?(4)尝试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1]通过图片示意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演示实验1]借助实验模拟交警检查酒驾的方法,认识乙醇与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等)的反应。

[问题3]乙醇还有什么其他的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2]观察教师演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与以前学过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进行比较,思考如下问题:(1)根据反应产物的检验,说明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2)据实验测定,1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molH2。请结合乙醇的结构简式,分析是什么氢原子参加了反应?试着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认知发展]在问题引导下,按照“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获得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思路,学习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会通过实验研究有机物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任务3从乙醇的性质认识其结构特点

[问题4]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金属钠与煤油不反应,而金属钠与乙醇却能反应,从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问题4-1]按照表3所示,比较乙烷与乙醇的性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乙烷与乙醇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

[问题4-2]比较金属钠与水、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两者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认知发展]在问题4的引导下,从有机物结构的角度认识其性质的原因。针对问题4-1的分析,认识乙醇的结构,知道乙醇是由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所取代,乙醇和乙烷性质的差异是由乙醇的官能团(-oH)所引起的。基于金属钠与无水乙醇反应比金属钠与水反应缓和的比较,初步了解乙基对乙醇分子中羟基氢活泼性的影响,从而从官能团、价键的极性等方面丰富和发展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任务4总结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思路

[问题5]根据今天对乙醇的学习,请你总结认识有机物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认知发展]反思这节课的学习,在互动讨论中,师生共同总结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以“有机物性质”为中心,基于用途了解性质,通过实验深入学习有机物性质,从有机物性质可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可以解释其性质等(见图1)。

总之,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有整体考虑,既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也要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为此,需要考虑知识的结构与价值、学生的基础与认知发展,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等要素[6]。以关注学生认知发展为导向,注重沟通具体知识与学科思想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教学核心内容将知识与认知过程进行整合设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逐渐和连贯地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知识的深层理解协调同步。这值得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2]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何彩霞.发展学生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认识的教学研究——以“苯酚”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5):11~14.

[4]杨开城著.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新探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