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十篇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十篇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35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1

关键词: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激流回旋

中图分类号:G81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4-0050-07

onthemechanismofeventCompetitionorganizingandCooperationinBeijingolympicsGames

XUGang

(StateKeyLaboratoryofturbulenceandComplexSystem,Schoolofengineering,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principlesofcombiningfortheoryandpractice,systemconstructionandorganizingoperation,thisstudykeepstheolympicGameseventorganizingandmanagementsystemasthecoreandfocusesonthecharactersofthesystemdevelopmentofeventcompetitionorganiz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systemsscience,thecoordinatingmechanismofBeijingolympicGameseventcompetitionisexaminedwithcanoeslalomasanexample,andthespiritualcoreanddevelopmentprinciplesofthecompetitionorganizingandmanagementisexplored.

Keywords:olympicGames;eventcompetition;organizingandcooperation;canoeslalom

在奥运会这个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中,竞赛组织工作始终处于核心到位,奥运会的各项组织工作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竞赛工作而展开的,奥运会的成功也首先取决于竞赛组织工作的成功。现代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与规则体系,体现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必须紧密结合主办地的实际情况,体现主办城市的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东方大国,要完成奥运会这个具有浓厚西方文化烙印的、大型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需要大力协调的组织关系相对会更多,难度也会更大。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上,要顺利完成各项竞赛组织工作,必须构建既与奥运会组织惯例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实际需求的竞赛组织管理模式,创建总体和谐的竞赛组织环境。本研究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入手,以单项竞赛组织工作的协同发展特性为重点,以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为实践例证,在总结奥运会竞赛组织发展以及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构建与组织实践,探悉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精神内核与发展机理,探求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系统构建与良性运行的机制,力求提高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管理工作效益,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做出贡献,同时也为我国今后举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提供参考依据。

1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协同的理论溯源

1.1紧密结合中国文化特点是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客观要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逐渐成为文化体育的盛事,在世界范围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仍然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的烙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组成、责权利的分配、承办地的选定、竞赛项目的选择以及各种政策的制订等问题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由此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因此,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世界性文化体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必须采取多元文化互补互动、共同发展的方式,必须从世界历史文化,尤其是东方思想体系中汲取有益的养分,需要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在亚、非、拉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更为广泛的开展与宣传。

正是由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背景和运作模式特点,在北京奥运会上,在充分遵守国际惯例和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就更加需要切实考虑中国文化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机制完备、运转协调、紧密结合实际的奥运会竞赛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和谐融合,为竞赛工作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1.2“系统和谐”是北京奥运会竞赛工作的组织需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类尊严的、和平的社会”[1]。在奥运会的比赛过程中,始终推崇运动员之间的公平、友好竞争,着力营造各方融合的和谐氛围,强调各类人群共同享受竞赛的快乐。

竞赛组织系统的“和谐”强调复杂系统活动的相互合作与协同效应,更特别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力求通过构建总体稳定、协凋、能动的动态发展机制提高竞赛组织的工作效益,使竞赛组织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发挥最大的组织效能。为了实现竞赛系统的和谐,需要从“和”与“谐”两部分剖析竞赛系统的组织内涵。其中,通过“和则”调整人际间、人群间乃至组织间的“共处”,形成“人和”的环境,通过“谐则”解决给定目标和资源条件下的管理优化,提高组织效率[2]。

其实,正是由于北京奥运会竞赛工作的复杂性,由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内在需求,在客观上要求参与其中的各类人员实现有机的整合。为此,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要以“和谐共进”的精神引领各项组织工作,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协调好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协调好各个项目比赛之间的组织关系,有效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和谐共享的竞赛氛围。这是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现代性和复杂性的客观需求,也需要参与竞赛组织的各个方面协同共商,共同创建良好的竞赛环境。

1.3“组织协同”是创建北京奥运会和谐竞赛环境的有效途径

1.3.1“组织协同”的内涵“协同”现象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是系统要素之间互相协调、合作、同步的彼此作用,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性之一[1]。其实质在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合作性和同步性的状态和趋势,强调系统协作与功能整合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组织协同”强调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彼此协调,逐步形成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动态有序结构,强调组织要素之间通过彼此的能量交换与耦合,获取组织发展的动力,实现组织的优化与功能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内部的协作意识与自发观念,对于驱动组织协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动力作用。

1.3.2“组织协同”是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成功的关键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涉及的人员多,层级交错,复杂性强。在竞赛组织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着力实现竞赛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融合,实现人、物等组织要素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协调,逐步熔炼竞赛组织系统的核心精神,从根本上实现组织要素集合效应的最大化。

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过程中,相关各方对于完成赛事组织工作的基本追求是一致的,在完成自身工作过程中也都需求相关的部门给与支持,否则根本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各个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各方处于不同的组织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整个组织工作,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组织利益差别。因此,合作在竞赛组织工作中不是必定存在的,必须在总体上强调彼此之间的组织协作,在统一组织思想的指导下引导各方成员齐心协力地运行竞赛组织系统,才能减少组织摩擦与功能内耗,从而实现对竞赛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竞赛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北京奥运会而言,由于中外竞赛组织思想与管理模式的客观差别,在竞赛组织工作过程中,现代奥运会的组织运行方式需要实现“软着陆”,与中国既有的组织文化以及竞赛管理经验相融合;而这种融合,取决于中方竞赛组织者与国际体育组织专业竞赛技术人员之间的组织协作,体现于竞赛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本质上是竞赛组织指导思想与组织理念的融合,是两种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的协同,贯穿于竞赛组织组织工作的始终。而推行组织协同,强化协作机制,建立人与人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稳定的动态合作秩序,也就成为营造和谐组织环境,有效运行竞赛组织系统的关键环节。

2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基本构想

2.1单项竞赛组织工作的顺畅运行是奥运会成功的基础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之所以特别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奥运会赛时要在主办城市同时期运行多个项目的顶级水平比赛。北京奥运会设立28个大项、38个分项,共有302个小项,在北京举行比赛的有26个大项;各个项目的竞赛工作对城市运行的要求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各类差异,使得组织者必须从总体上对赛事组织工作进行系统设计与总体掌控。而在坚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奥运会竞赛工作的成功从根本上还是建立在各个单项竞赛组织工作顺利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各个单项的竞赛组织工作得以顺畅组织,协同运行,才有可能实现奥运会整体竞赛工作的成功,这也使得单项竞赛的组织协同成为奥运会竞赛工作成功的重要基础。

2.2构建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核心思路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国际奥委会对竞赛工作做出总体上的规定,而各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则从技术层面对各个项目比赛的组织工作进行详细的规范化设定,奥运会组委会在各个项目的竞赛规则、规程等技术规范方面必须执行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与此同时,从历届奥运会的组织实况来看,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不同,奥运会的竞赛组织管理构架也不可避免地有所差异。尤其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背景、人文观念以及管理体制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竞赛组织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保证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更能贴近运动员的需要,更具备现代体育专业化的特征。

而对于皮划艇激流回旋这种发展时间相对不长的项目,由于项目本身的组织管理体系还有不完备的地方,在组织过程中可能面对更多的变数和突发事件,更需要组委会与国际奥组委以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加强持续沟通,共同协商确定各项竞赛事宜。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更需要组委会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客观实践与国际体育组织保持平等、有效的沟通,系统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确保竞赛组织工作的顺畅。

由此,我们就确定了构建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以激流回旋项目为实施范例)组织协同模式的关键思路:从系统发展的角度规划竞赛组织模式,在组织内部确立明确的竞赛组织工作核心目标,通过对组织目标的反复、持续强化,激发组织成员形成并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协同意愿;细化组织工作任务,协同组织操作流程,创造相应的协同环境,通过组织信息的有效沟通,实现竞赛组织系统的有序运行,实现组织系统的认识同一性与行动统一性,实现竞赛组织成员之间的功能互补,确保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顺畅运行。

2.3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主要内容由于奥运会竞赛组织过程涉及的要素多、层面广、动态性强,需要从不同角度审视竞赛组织的协同要素,其核心在于不同时空维度的人物信息的协调,关键在于竞赛组织系统发展理念的终极归一。

2.3.1人性要素与物性要素的协同人作为竞赛组织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竞赛组织活动的运行主体与组织实施者,决定着竞赛组织系统的运行发展方向。因此,在竞赛组织运行过程中,调整人际间、人群间乃至组织间的关系,形成“人和”是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而实现组织系统各个群体人员之间的工作协同,建立各类人员之间的有序合作关系,是确保竞赛组织系统顺畅运行的基本保障。

与此同时,竞赛组织过程中涉及的大量物性要素之间也具有复杂的关联,各种物性要素在系统内的流动方向与强度直接影响着竞赛系统发展的均衡性。因此,在实现组织协同的过程中,协调各种物性要素的关联与匹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始终都是竞赛组织者需要特别关心的重要问题。

2.3.2时空维度的协同奥运会的竞赛组织过程,持续时间长、空间跨度大,复杂的时空要素集中体现着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复杂性,这也要求我们从时空发展的角度全面审视竞赛组织协同的发展机理,实现竞赛组织工作的时空同步与整体协同。

一方面,在为期七年的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竞赛组织工作贯穿始终,不同阶段的竞赛组织工作在时间序列中又具有紧密的连续性;前期的竞赛工作成果往往为后期竞赛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组织基础,也是制定后期工作目标的重要标尺与方向标,在规划的时期必须强化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与协调。

另一方面,在奥运会竞赛的空间场景中,各项组织工作在相互关联的不同空间同时进行,各个组织空间的工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任何一项工作的发展都会对其它工作出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竞赛组织工作中必须保证各项竞赛组织工作的空间同步性和关联紧密性。由此,也就使得竞赛组织协同过程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2.4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三个关键环节

2.4.1竞赛团队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的技术协同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体系中,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负责提出并监督执行是奥运会竞赛工作的技术标准,对奥运会竞赛工作的技术细节具有既定的权威性。奥运会各项目的比赛,实际上是由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和竞赛规则进行组织的;与竞赛相关的各项组织事宜,都需要得到各个单项体育组织的认同。因此,在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过程中,各个项目的竞赛团队需要与其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良性的互动。在雅典奥运会协调委员会的赛后报告中,特别提出雅典奥组委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之间在工作角色和沟通上出现的问题,指出组委会对于国际单项组织的角色、职权等方面的理解存在不足,对于各组织提出的要求重视和考虑不够,而这也反映出组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足够的信息流[1]。在竞赛组织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这种协同状态对比赛组织工作造成的隐患就将是明显的。所有,建立组委会竞赛部门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的良性协同,对于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来讲非常重要。

2.

4.2竞赛团队与组委会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近几届奥运会组织工作的成功,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是成功经验之一。也就是说,具体实施组织工作的各部门以及场馆层面有着较大的权利,在赛时运行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这不但使得竞赛组织工作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还具备了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映的组织基础。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这种特点,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基于场馆团队运行的组织模式,决定了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必然需要各个相关业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因此,竞赛团队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紧密协同,对竞赛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4.3竞赛团队内部的业务协同根据单项竞赛具体组织工作的需要,各个项目竞赛团队内部设置包括场地、器材、信息以及主要竞赛客户群(运动队、国际体育组织、技术官员)服务等岗位。在竞赛组织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逐级落实各项工作细节,分别负责赛事运行所需的场地设施以及各项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之间又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业务上的关联决定了各个岗位人员必然既为其他岗位服务,又需要其他岗位的支持,竞赛团队的各个成员彼此在业务上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任务。

3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构建

3.1竞赛组织目标的协同设定组织目标是组织系统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对组织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直接掌控组织发展的方向。在实践工作中,建立组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组织人员及事物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其成效的基础就在于对各类资源的整合而实现的优势互补与效益的整体放大。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组织,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组成的;所有组织的结构,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组织任务而设计的。在各种组织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组织的整体目标根据组织层级而逐级转化为组织单位乃至个人的具体目标,形成一个各层次目标紧密衔接的目标体系,引导着组织系统的前进方向[1,2]。

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紧密围绕为期四天的比赛而展开,其根本目标在于确保奥运会比赛按照既定的竞赛日程有序进行,为运动员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全面展示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魅力。

“确保竞赛如期有序进行”,是一个非常明确且直观的组织目标,也是全部竞赛相关组织活动的终极归宿。但是,在组织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竞赛目标却不一定能够始终为大家所贯彻。实践工作中,大家往往容易陷入具体的工作事务之中,反而忽视对于竞赛组织目标的根本追求。这时,竞赛组织系统往往会出现组织目标在实践中不能被彻底贯彻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工作过程中组织系统的方向模糊与偏离。因此,确立竞赛组织目标后的关键还在于时时强化、事事落实竞赛组织目标,切实推行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竞赛组织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3.2竞赛组织工作内容的协同规划根据历届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特点,结合北京奥运会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在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涉及各个工作点,而其中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图1)。

3.2.1竞赛核心工作在比赛中,竞赛组织者需要完成的首先是那些竞赛组织本身的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是奥运会体育竞赛组织工作的核心,是构成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奥运会组织工作的重点,对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组织过程中,竞赛团队要对各项核心工作进行系统剖析,从时间发展和空间同步的角度对每项工作进行详细的设计,把各项工作规划为不同时间段落、不同空间位置的工作环节。以场地管理工作为例,从时间上涉及设计规划、工程施工、验收试用、赛前训练、竞赛期、赛后期等6个段落,从空间上涉及场地内的管理活动、场地外的器材供给与能源保障等,牵涉到的组织人员既包括竞赛团队的场地、器材、信息等部门,也涉及场馆团队的工程、技术、医疗等业务口以及国际体育组织的竞赛技术人员,通过多点联动的管理机制共同驱动着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

3.2.2与竞赛直接相关的工作在完成竞赛核心事务的基础上,竞赛组织者还必须充分重视几项与竞赛工作直接息息相关的组织任务,主要包括竞赛成绩、比赛现场的体育展示、场地设施的工程支持、竞赛技术设备的服务支持、场地医疗救生、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等。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过程中,这几项工作由相关的业务口同事完成,但是与竞赛组织工作紧密相连,起到了直接保障竞赛运行的关键作用,对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件工作出现的小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竞赛组织工作出现问题,需要竞赛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加以特别的关注。而这种关注的核心要素,也就在于竞赛团队人员与相关业务口部门人员之间建立紧密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共同商定并实际操作既定的协同工作方案。

3.3竞赛组织机构的协作体系

3.3.1竞赛组织机构的设置在奥运会的三个重要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以及奥运会组委会中,分别设置特定的机构专门负责竞赛的技术工作,彼此之间有着不同层面的合作关系,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上(表2)。

其中,技术层面的合作是指导层面合作的具体化。技术代表负责就竞赛组织的工作细节提出技术需求,将国际奥委会的技术基本原则落实到单项竞赛需求之中;竞赛主任针对技术代表的需求,将竞赛工作具体化并组织技术实施;而场馆主任则根据竞赛工作的具体需求,协调场馆团队的资源为竞赛创造必须的条件。三方在实践工作中的协作体现着三个组织结构的组织协同关系,也建立了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总体协同框架。3.

3.2三级竞赛组织机构体系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以运动员为人员核心,以比赛场地为空间中心,各项组织事务成辐射状扩展,而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难点就在于多项目竞赛同时空交叉运行,对城市整体运行的要求很高。在比赛中,竞赛组织者既要关心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以及训练场地中的各种技术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驱动竞赛组织系统有效运转,实现对竞赛活动的有效掌控;同时也要考虑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需要面对的、直接与比赛紧密相关的诸如颁奖、兴奋剂检测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与运动员参加比赛相关的事务进行系统的规划。也就是说,竞赛组织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场地的空间范畴,超越了比赛本身,而是已经上升到一个城市总体运行的层面。

如图2所示,竞赛组织工作既包括比赛场地内的设施、器材、信息传递等竞赛核心工作,也包括在场馆范畴上的技术、餐饮、休息、医疗等竞赛关键支持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在城市范围的交通等保障工作。适应这三部分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竞赛组织机构也就包括了“北京奥组委(主运行中心)-场馆团队-竞赛团队”的三级管理体系,分别从不同的组织层面落实竞赛保障运行工作、竞赛支持工作和竞赛基本核心工作。

3.3.3双通路竞赛组织汇报机制基于“场馆化管理”的奥运会组织模式,场馆团队对竞赛团队具有行政管理权,绝大多数竞赛事务都是在场馆团队进行解决;而与此同时,竞赛指挥组作为主运行中心专门负责竞赛工作的核心部门,以奥组委体育部为主体,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国家气象管理部门等有关负责人组成,赛时担负着专业化的竞赛指导职责,保证竞赛组织工作的专业性,同时在奥运会组织运行总部(主运行中心)对项目竞赛工作进行必要的协调。

与此相适应,在奥运会竞赛组织的三级管理体系里,竞赛团队的竞赛信息是沿着两条通路进行向上传递的:

通路一:竞赛团队-场馆团队-主运行中心

通路二:竞赛团队-竞赛指挥组-主运行中心

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采用的竞赛信息双通路管理模式,使得处于中间层级的场馆团队与竞赛指挥组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竞赛组织工作的核心信息,可以及时把握竞赛组织进程,进而分别从现场指挥操作与专业化指导和协调的角度对相关竞赛工作的发出指令,以保证实施及时的适宜处置。

在这种模式下,场馆团队与竞赛指挥组之间的协调非常关键。在竞赛工作运行过程中,当竞赛团队将竞赛信息上传到场馆团队和竞赛指挥组时,需要双方建立快速的信息沟通与联动机制,实现紧密的组织衔接,共同商定应对措施,从而可以快速地对竞赛事务做出有效的指令并传达到竞赛团队的操作层面。

3.3.4单项竞赛团队的层次管理奥运会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竞赛组织工作涉及到的人员和事件纷繁复杂,但是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竞赛场地为中心的赛事技术运行工作,二是竞赛团队的综合事务工作,主要包括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竞赛客户群服务以及团队内部的行政运行(图3)。

根据奥运会竞赛工作的需要,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赛团队采取了层级管理模式,设置了一名主任和一名副主任统管全局,设置了一名技术运行经理和一名综合事务经理分别负责赛事技术工作和客户群服务工作,根据竞赛需求安排了相应工作的7名主管,从竞赛团队内部运行、主要客户群服务(主要包括国际组织、技术官员、运动队)以及场地、器材、竞赛信息等7个方面落实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与相关业务口人员的沟通机制,从组织构架上实现竞赛团队内部的工作协同。

3.4竞赛组织任务的协同分配

3.4.1竞赛指挥组与场馆团队的竞赛组织任务协同在奥运会的比赛过程中,国际奥委会对比赛进程进行总体控制,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则负责各个项目比赛的具体实施。在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体系中,竞赛指挥组作为主运行中心负责竞赛事务的机构,与国际奥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对接,从竞赛业务层面与国际奥委会建立紧密的工作机制;场馆团队则在场馆层面直接解决与竞赛相关的工作事宜。

在竞赛组织机构的三级体系中,竞赛团队主任与国际单项组织技术代表紧密沟通,确定各项技术信息,具体实施竞赛组织工作事宜,同时向场馆团队和体育指挥中心进行重要信息汇报。由此,北京奥组委的竞赛组织机构与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从三个层面的不同角度协商解决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而场馆团队与竞赛指挥组(体育部)同处于竞赛体系的中间层级,在完成的竞赛组织任务方面需要总体的协同,从而确保竞赛行动的协同。

3.

4.2竞赛团队内部人员的职能协同竞赛管理团队作为场馆团队的组成部分,是负责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竞赛运行的专业队伍,主要职责是在主运行中心竞赛指挥组和场馆团队主任的领导下,在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技术代表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协同组织,全面负责本项目竞赛运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全面沟通、协调、处理本项目竞赛事务。

在工作过程中,竞赛团队的不同岗位人员分别负责完成各项任务,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各自组织职能之间具有紧密的协同性。

3.5竞赛组织实施方案的双向细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如果系统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发生扭曲,系统结构的设置和功能不能协凋,系统就会产生各种负效应,导致系统能量无谓损耗,造成系统功能无法正常发挥[1]。也就是说,系统的负效应会使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削弱系统的整体功能;而通过减少系统的负效应,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系统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事物的进化和发展过程都伴随着负效应的削减过程,对于系统的优化过程也可以看作是系统负效应的减少过程。因此,把竞赛系统的运行管理当作一个不断改善的持续发展过程,从竞赛系统的整体观入手,抓住系统中关键的制约环节对其进行整体调控,通过各种组织手段减少和控制负效应,是实现竞赛组织协同与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

3.5.1双向核定竞赛组织工作方案在确立竞赛组织工作目标,核定各项组织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一项关键的工作就在于系统规划、详尽设计激流回旋项目各项竞赛组织工作方案,这既是对组织工作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对竞赛组织系统资源详尽的时空规划,是确保竞赛组织工作在整体时空节点上有序进行的关键环节。

在制定竞赛组织计划的详尽方案时,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

1)常规工作方案。根据竞赛组织工作的目标以及各项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核定各项任务细则,确定工作方案,落实竞赛资源配置和调控措施,实现竞赛组织工作的具体化。

2)应急工作预案。从各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入手,沿着“核定问题实质-确立解决措施-组织调控落实”的思路,在竞赛组织管理三层级体系基础上,制定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各个组织层级的沟通协调机制,确立解决各种问题的快捷办法和途径。

雅典奥运会竞赛组织者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对策问题,包括天气、场地和规则判罚等类别,主要内容涉及的是竞赛自身的核心事件。考虑到在竞赛工作运行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密切相关的几类工作,我们在规划应急预案时充分考虑了与竞赛密切相关的几类事件,包括医疗卫生、人员及特殊事件等,保证竞赛工作与相关工作的总体协同。

通过上述两个角度审视激流回旋项目的竞赛组织工作,制定出的相应组织方案形成了一套互补的组织机制。常态下的组织工作方案从工作的发端就确定了组织工作的进程,通过详细设计的工作目标、方法、手段及措施规划,将竞赛组织工作逐级细化、规范化、程序化,从组织上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与此同时,从问题出发设定的应急预案,则从负面的角度对竞赛组织工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梳理,分析竞赛组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通过执行制定的应急措施方案,保证组织系统在面对此类不测事件时能有备无患,应对自如,把组织进展控制在预期的轨道,把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避免出现更多的不利连锁反应,从而实现从非常态向常态良性转化的组织目标。3.

5.2通过时间与事件管理细化竞赛组织方案根据激流回旋竞赛组织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竞赛团队结合每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翔实的组织工作方案,主要包括竞赛日程、训练安排、客户群证件计划、交通方案、人员流线控制、技术官员工作计划、竞赛技术会议计划以及竞赛活动调整与应急方案等。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组织管理进度表(themasterplan)和悉尼奥运会的关键计划(Keyplaning),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在每一个时间段内列出各项组织工作的种类和计划的内容,体现了时间管理和事件管理在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在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我们通过对竞赛组织时间要素的把控,沿着竞赛组织工作的时间主线,将各项工作在不同阶段的重点以“菜单”的形式列出,保证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同时监督工作进程,把立体的、系统的、繁杂的事务平面化、直观化,更直观体现各项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与此同时,从事件管理的角度确立各个阶段的重点组织事宜,针对奥运会组织涉及领域广、相关事件多、动态变化频繁的特点,通过把握竞赛日程核定、场馆设施建设、报名与资格审查、国际组织联络、竞赛信息传递、客户群服务等核心竞赛事件,从总体上控制竞赛组织系统的主要环节,有效引导竞赛组织系统的运行,实现对竞赛组织体系的调控。

由此,我们通过时间管理把各项任务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整体的清晰界定,通过把握核心事件控制竞赛系统运行,进一步细化了竞赛组织工作方案,实现竞赛组织工作的优化。

4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实现机制

4.1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运行要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过程中,在确立共同的组织目标和统一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要实现单项竞赛组织协同体系的有序运行,必须紧紧把握核心的组织协同要素,系统制定完整的竞赛组织实施计划。

其中,组织目标是建立竞赛组织系统的前提,也是衡量竞赛组织管理活动合理性的标尺;它贯穿于竞赛组织活动过程之中并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组织管理行为的方向与归宿。因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强调“确保竞赛工作如期有序进行”的核心组织目标,始终强调“以竞赛为中心”基本指导思想,使之成为引导整个组织系统协同运行的方向标尺,控制整个组织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迹。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对整个竞赛组织系统实施严格的总体控制,又需要给与各个组织层级的人员以适当的决策自,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组织决策的总体有序和快捷高效;既需要针对竞赛组织的核心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又要特别强调针对偶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保证整个组织系统在常态和非常态下都能有序运行,实现和谐共进。

4.2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赛中沟通机制沟通是两个或多个信息传递主体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具有控制、引导、信息传递等功能,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工具,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需要各个成员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而沟通是加强各成员之间联络的信息桥梁,可以消除潜在的冲突源头,避免组织冲突的发生。

4.2.1组织工作汇报程序北京奥运会赛时运行与指挥的核心部门是主运行中心(moC),各场馆团队内部相关业务口是各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比赛时各部门在场馆主任领导下开展组织工作。

在比赛过程中,竞赛团队实施双向汇报制度,即竞赛主任在向场馆主任汇报的同时,还就竞赛核心事宜向主运行中心的竞赛指挥组汇报,竞赛指挥组再酌情与相关部门协商并向主运行中心(moC)汇报。

4.2.2竞赛信息的赛中传递沟通机制是为组织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系统与环境更好的产生协同并使得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所采取的交流方式,有效的沟通是实现组织协同的基础,利于提高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奥运会竞赛组织系统的有序运转源自各个业务岗位的工作协同与有效沟通,而竞赛信息在各个机构和部门(业务口)之间的及时、准确传递不但确保了有关的各个单位可以及时把握赛事组织工作的进程,借以适时推进自身的相关工作;还通过这个信息传递路径,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沟通网络,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络,对竞赛组织工作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

4.3单项竞赛组织过程的时空协同控制系统构建的组织协同模式为竞赛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障。而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地点、工作步骤,在各个工作岗位逐步落实各项竞赛组织行动的细节。也只有保证各个岗位的各项工作都能严格按照竞赛系统设定的既定组织流程运行,才能保证实现竞赛组织系统内部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协作,保证竞赛组织系统实现紧密的衔接与有序的推进。

根据“统筹兼顾,快捷高效”的系统组织原则,结合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竞赛组织工作进行了流程设计,实施了对竞赛组织工作的具体程序化规范。通过把各项工作细化为具有时空序列概念的若干工作程序,强调了对竞赛组织工作的微观控制,与场馆团队相关业务口以及国际体育组织建立了相对均衡的紧密协作关系,有效控制了竞赛组织工作过程进程,取得了预期的组织效益。

5结论

1)奥运会等大型体育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组织工作过程中必须切实结合主办国社会文化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奥运会组委会三个核心体育组织的协作效益。2)实现单项竞赛的组织协同是奥运会成功的重要基础,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基本理念在于通过组织要素的多维协同创建和谐的竞赛环境,实现竞赛组织的优化与功能倍增。3)实现奥运会竞赛组织协同的关键在于以共同的组织目标为基础,激发组织成员的协同意愿,反复强化“以竞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协调组织成员的组织行为,需要重点关注竞赛团队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的技术协同、竞赛团队与组委会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以及竞赛团队内部的业务协同三个关键环节。4)北京奥组委竞赛组织者与国际体育组织建立了指导层面和技术层面相结合的协商-合作机制,强化了三级竞赛管理机构体系和双通路竞赛组织信息通报机制,保证了竞赛组织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了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伍绍祖.系统科学与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黄小寒.世界视野下的系统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杨伍拴.管理哲学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许国志,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6]席酉民,等.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理查德.霍尔.组织:结构、过程与结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艾伦.杰伊.查伦巴.组织沟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陈来成.组织的复杂性及其管理[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12(1).

[10]段世杰.2008年奥运会组织与准备工作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6.

[11]徐晏玫.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2]白烈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13]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题研究,2002.

[14]北京奥组委:《学习、探索、创新-2004年雅典奥运会实习报告集》,2005.

[15]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总结报告:雅典2004第二十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5.

[16]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信息中心.国际奥委会重要文献汇编.

[17]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雅典启示录.

[18]officialReportsoftheGamesofolympiad[R].theinternationalolympicCommittee,1992-2004.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校企联合;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96(2016)01-0049-02

职业技能竞赛既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可以使行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服务竞赛,使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竞赛,将行业企业精神融入竞赛,用行业和职业标准引领竞赛,有利于提升大赛管理水平,提高赛事质量,特别是有利于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行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宣传行业精神,推广企业形象,培养、选拔和储备人才。因此,构建统一开放、责权清晰、运行有序、互利共赢的校企联合办赛机制,有利于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1校企联合办赛机制存在的问题

1.1领导机制不健全

领导体制主要是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主要是解决谁决策、如何决策、谁执行、如何执行等问题。行业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行业协会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企业参与办赛的积极性,但基于同样的原因,容易出现行业协会对企业管理不严等问题。而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的校级竞赛,由于职业院校往往在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企业容易出现过度商业行为,损害职业技能竞赛的公益性。总的来说,目前,各层级、类别的职业技能竞赛,虽然建立了领导机构,但往往决策机制不健全,导致领导机构领导、决策、统筹、协调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行业企业在领导机制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影响赛事质量。

1.2制度体系不完善

制度体系主要是指覆盖赛事各个环节和步骤,相互贯通和衔接的制度。审视近年来各层级、类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建设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制度缺失是影响赛事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由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项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性赛事,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年,每年教育部都会下发竞赛通知,也会制定相关项目的技术文件,但是关于竞赛设备、竞赛项目、竞赛组别、参加方法、竞赛办法、竞赛规则等,特别是关于竞赛赛点选择、合作企业遴选、竞赛时间安排、竞赛评委选聘等,至今都没有出台相关制度加以规范,导致各方特别是行业企业无所适从,制度之间相互贯通和衔接、构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确保校企联合办赛的重要保障。

1.3运行机制不畅通

在实践中,职业技能竞赛运行机制各种各样,目前,职业技能竞赛运行机制中的主要问题是,参加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各方难以围绕办赛宗旨和目标发挥合力,政府部门往往出于审慎目的,过度压制行业企业适度的商业行为,行业企业参与办赛往往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主要精力放在宣传、推销产品上,而忽视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而职业院校参赛往往是为了获奖,没有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和行业企业联合办赛,往往是为了解决办赛、办学过程中的设备、资金短缺问题,存在“短视”现象,没有考虑通过联合办赛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4监督机制不到位

目前,政府主导的职业技能竞赛,办赛资金比较充足,管理比较严格,运行也比较规范,参与政府主导的职业技能竞赛的行业企业往往是优中选优遴选产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所以赛事质量较高,出现有损职业技能竞赛公益性的现象较少。但除由政府或行业主导的职业技能竞赛外,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往往面临缺乏资金、设备、技术,行业企业参与办赛则是弥补办赛资金、设备、技术的有效途径,所以行业企业往往是“坐等来求”的一方,而趋利性是企业的天然属性,所以为了争取行业企业合作办赛,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或者是监督机制失灵,导致职业技能竞赛中出现过度商业行为,最终影响职业技能竞赛的公益性。特别是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的校级竞赛,合作的企业往往良莠不齐,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遴选和把关,而在合作中职业院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对行业企业无人监督、无法监督、不敢监督,最终影响赛事运行质量。

2校企联合办赛机制创新的对策

2.1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

职业技能竞赛往往牵涉到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统一、健全的领导机制,是职业技能竞赛有序运行的组织保障,也是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平等参与办赛的重要体现。应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确立为领导体制建设的原则,建立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构建政府部门统一规划,竞赛专家组为核心、相关行业深度参与、相关企业为支撑的赛事组织方式,要将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纳入竞赛领导机构,明确竞赛领导机构的组成单位、部门的责、权、利,要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在竞赛方案制定、竞赛组织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激励企业为竞赛提供人员、技术、器材和经费支持。要尝试职业技能竞赛举办期间,成立专职的领导和工作机构,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赛事管理团队。

2.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将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各个主体、环节和步骤纳入制度化范畴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特别是通过制度使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责、权、利更加明晰和对等,有利于提高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纠纷。强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制度建设,提升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重视制度之间的衔接和贯通。重视职业技能竞赛方案制订,重大竞赛要制订章程,制订经费管理使用规定、比赛裁判与仲裁工作要求、专家组工作规范,特别是要重视企业合作计划、合作企业遴选方案等有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确定竞赛专家组、形成竞赛技术方案、实施竞赛筹备的工作流程,重视根据技术方案综合评议企业合作方案、确定合作企业和比赛设备等,努力确保竞赛主要流程均有章可循。加强制度执行,强化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处,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2.3构建畅通的运行机制

运行是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决定赛事成败的关键环节,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职业技能竞赛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可以促使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包括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在内的各方的作用,有利于职业技能竞赛目的的实现。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领导机构的决策职能,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及时对竞赛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决策。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赛事从筹备到进行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在筹备和组织过程中,不可能避免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特别是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要加强会商,及时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实现密切配合,关乎竞赛成败。要充分发挥日常办事机构作用,确立其赛事“指挥中心”地位,积极对赛事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推动和检查。

2.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3

关键词:学科竞赛;目标体系;机构体系;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50-02

高校学科竞赛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本质上看,“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1]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着力于新技术的应用,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竞赛的方式融入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为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构建学科竞赛完善的组织体系,务求把学科竞赛落到实处。

一、高校学科竞赛的目标体系

高校学科竞赛的目标就是落实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要求,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在高等教育重视质量背景下,对学科竞赛目标的新要求。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学科竞赛应当如何定位,并发挥功能呢?也就是学科竞赛的目标体系构建应当围绕什么核心展开呢?从现实情况看,高校提高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学科竞赛的价值目标体系构建必须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而展开。可以说,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外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国际上,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校长通过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等方式阐述了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探索。2010年1月6日,美国正式启动了“为了创新的教育”运动。在国内,我们在回答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提问中也在进行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10月30日,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担任主席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北京举办。该论坛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而“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2]而事实上,高校学科竞赛本身就具备了独创性、创造性元素,本身就是以学科竞赛为媒介,鼓励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实验、实训等方式,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实,创新型人才培养本身就渗透于学科竞赛过程中,并与学科竞赛相生相因,相伴相随。所以,高校在组织学科竞赛时,必须首先设定学科竞赛的价值目标,那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高校学科竞赛组织和开展的价值意义。

二、高校学科竞赛的机构体系

高校学科竞赛要想抓出成效必须成为学校行为,融入学校党政工作重点,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由学校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学院具体落实。为此,学校应当成立大学生学科竞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人应当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学校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学校办公室、学工处、教务处、科技处、人文社科处、研究生处、团委、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及各二级学院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各校的校情不同,办公室可以设在教务处、或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这些部门负责在学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牵头组织学校的学科竞赛活动,并负责组织师生团队参加国际、国内的学科竞赛活动。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爱岗敬业、业务竞赛、提高素质”为主题,在乡村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中普遍开展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比依法管理水平;学习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知识,比业务服务技能;学习先模事迹,比无私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比”活动,努力提高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执法、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此带动广大群众学法、守法、自觉依法规范生育行为,掀起全民普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高潮,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竞赛内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理论、管理知识,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基础知识和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

三、活动方法和步骤

整个活动按照分级负责、逐级细化的原则和省宏观规划、市部署落实、县乡具体组织实施的方法进行。省计生委制定活动方案、统一编制学习竞赛试题、表彰先进、推广经验;各市计生委制定活动计划、组织专项检查考核、督促活动的落实;各县(市、区)计生局制定实施细则,以乡(镇、街办)为单位组织乡村计生工作人员的学习竞赛。各地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业务考试、演讲竞赛、述职评议等形式进行“三学三比”活动,并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进一步优化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各地也可根据本地情况,探索其他灵活多样的学习和竞赛形式。

乡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在普遍参加学习竞赛活动的基础上,要结合技术工作特点强化业务学习,切实提高依法开展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全省的学习竞赛活动要做到每年有所突破、逐步深入。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动员部署,在全省普遍兴起学习竞赛热潮。

第二阶段深入推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学习竞赛的内容。

第三阶段总结典型、巩固成效、表彰先进。

省计生委通过发放竞赛试题样本指导全省活动的开展。各市可依据试题内容组织乡村计生工作人员参加学习竞赛,并通过活动加强对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培训。

四、考核验收方法

在普遍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各级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制定考核验收标准,采取专项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验收,其结果可作为确定乡级计生工作人员奖金发放和确定村级人员浮动工资的重要依据,并根据考核结果,表彰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计生委在对整个学习竞赛活动全面总结、考核的基础上,表彰部分先进县和先进个人,作为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此项工作在省计生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机关各处室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抓好落实。整个活动由人事处牵头,协调制定活动规划、组织出题和专项检查。各级计生部门要把这项活动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时间、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并安排专人负责抓好落实。各级都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建立联系点,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5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教育承办单位核心技能

教育部在2013年年初《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提出未来三年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改变了往年竞赛“一年一策划”的办法,使办赛走上科学化健康发展轨道。2013年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未来三年规划的第一个执行年,天津作为主赛区接纳了全国近万名职业院校的高手进行同场竞技,在赛后举办的获奖选手专场招聘会上,企业更是开出了“诱人”的薪资“疯抢”高水平技能人才。

通过对2013年度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深入跟踪和调查,笔者总结出组织一项职业技能竞赛主要包括以下赛事工作。

一、赛前准备阶段

(一)确定竞赛内容。职业技能竞赛的构建要做到几个衔接:

1.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

职业技能竞赛所锻炼和强化的应该是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技能竞赛活动及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竞赛的内容应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方面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统一。

2.与部级和地区级技能竞赛相衔接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要和国家、省市级的职业技能竞赛相衔接。一般来说,省市级以上的职业技能竞赛均应以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为支撑,形成“院校级竞赛,扩大受益面,强化专业技能;省市、部级竞赛,提高水平,为校争光”的良好氛围,构建校级、省市级、部级三位一体的竞赛机制。

3.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

应加强与劳动部门和鉴定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将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结合,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与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相衔接

职业技能竞赛所设置的比赛项目与企业一线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社会价值。竞赛前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竞赛内容、标准的制定与研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从实践出发,把企业生产岗位的职责、要求作为考核范围,把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作为竞赛的主要考点。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赛项设置上强调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100个赛项中,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的赛项占比分别为10%、40%、50%,与产业结构基本吻合。在赛项的调整上紧跟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在赛项内容上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近九成的赛项融入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确定竞赛组织机构。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保证职业技能竞赛顺利举办的关键。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设立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各分赛区又设立了分赛区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各个赛项设立了赛项执行委员会、赛项专家组和赛项承办单位。

(三)撰写赛项技术文件。赛项技术文件主要包括赛项规程、赛(样)题、竞赛规则、评分细则、赛场开放与体验环节方案、赛事成果转化方案、赛项经费预算、赛事安全规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赛项竞赛指南、赛项分析报告等。所有技术文件应按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撰写并提交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四)召开赛项说明会。各赛项经大赛执委会批准,可按需在赛前举办说明会,对竞赛相关事宜及技术标准进行解释、答疑。说明会通知应通过大赛官方渠道,会议内容应以纪要形式向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报备。

(五)接受赛项技术咨询。赛项专家应就备赛院校师生的技术咨询予以解答。赛事答疑一般通过大赛官方网站的赛事问答功能进行,即由竞赛执委会办公室汇总备赛院校师生在网上提交的问题后转发赛项指定专家,由专家解答后在竞赛官网。

(六)信息。赛项所有技术文件、样题及通知需向竞赛执委会办公室报备,经审核后应通过网站等渠道。对已经的文件或通知进行修订,亦应说明报备,统一更新。

(七)竞赛场地准备。承办单位应按竞赛要求将相关场地、设备、设施、人员落实到位,协调有关企业做好竞赛设备装调测试。

(八)裁判员选拔与培训。赛项执委会和专家组应按照大赛裁判与仲裁工作的相关要求选拔赛项裁判员及仲裁人员,并在赛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充分培训,统一执裁尺度,严格纪律要求,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

(九)做好经费预算。承办单位根据竞赛目标任务要求,本着节俭办赛的原则,形成本赛项经费预算稿。

二、竞赛实施阶段

(一)参赛队领队会议。在各参赛队报到后,竞赛开始前,由赛项执委会组织召开各参赛队领队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裁判长或专家组负责人介绍竞赛规则,解答各参赛队疑问;承办单位负责人介绍赛事后勤服务方面工作和相关注意事项;执委会负责人重申竞赛纪律。

(二)安排选手熟悉场地。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前提下,安排参赛选手在规定时段熟悉场地。

(三)赛前场地设备检查。专家组及裁判、仲裁人员检查竞赛场地、设备等,核对设备编号,随后封闭赛场。

(四)开、闭赛式。赛项执委会负责人主持开、闭赛式(开赛式可不举行)。

开赛式主要议程是:承办单位致辞、裁判长宣誓(代表全体裁判员就公正执裁表态)、参赛选手代表宣誓、协办单位(或赞助企业)发言、赛项执委会领导致辞。整个议程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闭赛式主要议程是:简要小结竞赛完成各项任务情况、裁判长对竞赛进行技术点评、宣布竞赛成绩。整个议程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

(五)赛事后勤服务和安全。赛事后勤服务工作在赛项执委会指导下由承办单位具体实施,包括竞赛场地(设施、设备、人员)服务和后勤(食宿、交通、参观)服务等。赛事安全工作由赛项执委会负责,承办单位及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包括赛场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

(六)作品展示。有条件的赛项可安排选手完成的优秀竞赛作品展示,同时安排专家对作品进行点评。

(七)开放办赛与国际交流。赛项的技术体验、研讨交流、展示活动于赛场同地、同期举行;邀请港澳台或其他国家学校组队参加部分比赛或设置表演赛,通过观摩、体验和参赛等多种方式促进国际交流;在不影响竞赛公平的前提下尽量多地开放竞赛现场,组织各界人士有序参观。

(八)网络赛务系统。利用赛务网络系统,完成规定的赛事成绩填报、制证等工作。

(九)赛事宣传工作。为更好地宣传大赛、宣传职业教育,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应切实加强技能竞赛的宣传工作,建立并完善竞赛网络信息平台。

1.做好赛事前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浓厚的竞赛氛围。具体包括:

(1)成立宣传报道组,与部级、省、市有关媒体联系,及时将各种赛事情况向社会进行集中报道。

(2)与新闻、公安、食品卫生、交通管理等各部门联系,广泛消息,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工作支持。

2.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深入进行赛事宣传,展示竞赛良好风貌。

(1)联系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大赛概况、进展情况、重要动态等进行宣传报道。

(2)设立专题网站或在承办单位网站开设竞赛专栏,积极开展网络宣传。

(3)在主流报纸刊登专题报道,提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营造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4)组织人员编写新闻稿件、采集视音频资料,通过多种宣传渠道,相关内容可包括:

①跟踪报道大赛赛事进展情况,相关机构、领导、社会各界对大赛的关注与评价信息。

②专题报道赛场花絮(文字、照片、视频),赛事系列主题活动筹备、实施、总结、评价内容。

③参赛选手感言与相关培训过程。

④赛事期间的主题活动报道。

⑤拍摄宣传短片。

⑥竞赛后期相关活动的跟踪报道。

⑦获奖选手的系列报道。

(5)编印《技能竞赛信息简报》。

3.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宣传,提高大赛影响力。

(1)在接送选手的大客车两侧悬挂或印刷大赛宣传内容和标志。

(2)在发放给参赛队的材料袋上印制大赛标志。

(3)给领队、选手、评委、裁判、工作人员发放带有大赛标志的胸牌。

4.做好赛后总结。

承办单位在竞赛结束后应及时对竞赛结果、赛事规模和赛事组织等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向社会宣传获奖选手及大赛中的亮点,突出大赛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赛后总结阶段

赛项执委会对本赛项组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专家组对项竞赛内容进行全面技术分析,形成专门的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竞赛内容(难易程度、范围)、竞赛组织方式、赛题呈现方式、选手完成情况。依据分析报告形成相关建议:对赛事组织工作的建议、对职业院校教学尤其是技能教学的建议,乃至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相应建议。承办单位完成赛项竞赛材料、资料归档工作,完成经费决算、证书和奖品发放,注重对赛项宣传资料的汇总,对服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等,具体如下:

(一)赛项过程文件存档与报备。赛项过程文件指赛项实施和竞赛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纸质或电子资料,包括赛项指南、赛期活动议程、工作表格(如抽签分组表、检录表、裁判评分表、成绩单、设备检验表等)、工作守则、赛场监控录像、选手试卷等。其中:(1)各类工作表格模板、赛项指南、工作守则等资料应统一汇总整理;(2)各类工作表格、选手试卷、赛场监控录像等资料的原始文件,应统一封存备查(电子数据应以光盘等介质独立保存)。

(二)汇总赛项宣传资料。汇总整理赛项比赛图片视频、宣传册页、纪念品小样、地方媒体相关报道等资料。

(三)撰写承办单位工作总结报告。对赛项承办工作全程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撰写工作报告。总结应紧扣赛项组织及服务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春林.《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与管理》.《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5.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6

这次竞赛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第十一届全运会竞赛工作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部署安排综合筹备阶段的竞赛组织工作。刚才,同志宣读了各项目竞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及运行团体主体单位,世平同志部署了《赛区项目竞委会组建实施方案》,对下一步各项竞赛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做好赛区竞赛组织工作

在十一运组委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赛区各项筹备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完成竞赛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十一运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以竞赛为主线的综合筹备阶段,各项测试赛、预赛和先期比赛项目陆续展开,赛区作为主会场,做好各项竞赛组织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一是竞赛项目多。共承办16个大项、26个分项、212个小项的比赛任务,将产生224.5枚金牌,占十一运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二。二是时间跨度长。从今年5月份开始体操预赛到全运会闭幕,比赛项目跨度时间有6个多月。三是接待规模大。包括各省市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有关行业体协在内的共47个代表团参加比赛,各类人员将超过1万人。四是办赛经验少。缺乏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熟悉赛事组织和运行的高端人才比较少,特别是赛区竞委会组成时间较晚,还需要配备充实大量的工作人员,工作对接和磨合的任务还很重。五是筹备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场馆建设改造、体育工艺调整、比赛器材配置、信息系统配套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滞后。这些问题对高水平做好竞赛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强化措施,加快进度,提高效率,扎实推进各项竞赛组织工作,以一流的竞赛组织满足全运会各项赛事需要。

二、抓紧健全完善竞赛工作组织机构

项目竞委会作为十一运会各项目比赛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项目赛事的组织工作。这次会议,我们初步建立了项目竞委会的基本框架,各项目竞委会的主任、副主任、联络组组长都已明确。会后,各个项目竞委会要抓紧开展工作。一要健全工作运行团队,尽快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力量,完善工作运行方案,建立起高效率的竞赛组织工作运行团队。二要主动加强与方方面面的沟通与联系,正确处理好与两级组委会、国家体育总局各管理中心的关系,认真研究制定竞赛项目工作时间表和流程图,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建立程序清楚、职责明确、沟通顺畅、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三要进一步加强竞赛组织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制度,编制工作人员岗位手册,尽快建立一支熟悉综合性运动会筹办规律、综合素质优良的工作人员队伍,准确熟练地完成好承担的各项任务,为赛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高质量完成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

在3月30日召开的全省迎全运动员誓师大会上,姜异康书记提出了所有场馆必须确保5月底竣工交付使用的要求,这事关筹备工作大局,没有商量余地,对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一要确保如期完成场馆建设任务,赛区组委会、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场馆设施建设进度,靠上抓落实,争取提前完成场馆设施建设任务,并积极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各项目中心和十一运组委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完成竣工场馆的验收工作。二要搞好场馆配套设施建设,场馆内部要抓好功能性用房和功能性设备的配套完善,规划建设好技术官员、运动员、媒体记者及工作人员用房,配套建设好指挥调度系统、计时计分及比赛成绩处理系统、网络通讯系统、消防安保系统等功能性设备。场馆外部要抓好水、电、气、通讯及周边道路和辅助设施的配套建设。

四、精心组织好各项预赛和测试赛工作

我市首次承办全运会,绝大部分场馆是新建场馆,能否满足正式比赛要求有待进一步检验。各指挥部、竞委会要高度重视通过预赛和测试赛来检验各场馆的运行保障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一要抓紧完善细化场馆运行方案,对场馆运行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类,逐条逐项细化专项方案,直至深入到具体的时段和地点。二要加强与十一运组委会竞赛部沟通联系,尽快落实各个场馆竞赛器材配备,尽早组织安装调试,搞好人员培训,尽快熟悉器材功能和操作规程。三要精心搞好实战演练,充分利用先期举办预赛和测试赛的有利机会,组织各项目竞委会有关人员现场学习观摩,实地培训,对场内运行团队、场外保障团队乃至城市运行团队的各个方案进行充分的衔接磨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直到实现无缝对接、顺畅运转。

五、高水平做好竞赛服务保障工作

服务保障工作是整个筹办组织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紧紧围绕竞赛组织,提供“安全、有序、可靠、便捷”的保障服务。一要把“平安全运”摆在首位,细化完善赛会交通保卫、信息通信、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对竞赛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方案。适时组织实战演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二要统筹搞好城市运行系统保障,按照职责分工组建专业指挥部,对赛事期间城市运行进行全面评估和系统规划,确保水、电、气、热等能源正常供应,加快推进道路等重点设施建设,集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必要时可以对社会车辆采取单双号限行、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按比例封存等办法,为参赛人员和来宾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务。三要全力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围绕“吃、住、行、游”等环节,完善各项来宾接待方案,严格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统筹谋划,强化细节,做好应急保障准备。全运村作为本届赛事赛区的主要接待单位,要主动协调各竞委会,完善联动机制,搞好合成演练,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功能。四要精心组织志愿者服务,按照全面实行志愿服务场馆化要求,尽快展开馆校对接工作,充分利用先期预赛和测试赛,搞好现场观摩和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六、切实加强领导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7

一、积极承办上级体育赛事

今年3月-5月将承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排球及田径联赛、市第四届运动会排球比赛,?月-?月将承办省乒乓球(甲a、甲B组)锦标赛及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羽毛球、网球比赛。

主要措施:一是做好各项赛事的组织筹备工作;二是检查修缮比赛场地和竞赛器材;三是认真组织落实赛事各项活动方案,抓好细节关键、确保不出纰漏。

二、全力备战市运动会

市四运会将于10月19日-22日在文登市举行(部分项目先期举行),大会共设23个大项、428个小项,932枚金牌,我市将组队910人参赛。在保持原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手球、跆拳道等项目运动员的培养力度,努力争创各项比赛历史最好成绩,确保金牌总数超往年。

主要措施:一是做好赛前资审、报名工作;二是抓好赛前训练工作;三是调整好竞赛期间运动员技战术及心理状态;四是做好参赛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五是做好赛后成绩收集、汇总及总结工作。

三、组织办好市级体育赛事

年内将组织举办省第五届“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比赛赛区初赛,全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小学生乒乓球、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六大联赛,中小学生长跑竞走比赛,全市机关运动会等34项赛事,并从中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级、省级联赛,力争在各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措施:一是做好各项赛事的筹备组织工作;二是做好接待、安全保障工作;三是调整好竞赛期间运动员技战术及心理状态;四是做好参赛期间的交通、食宿、安全保障等工作。五是做好参加市级、省级联赛的选拔、组队、报名及训练工作;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5月份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及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3月-10月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拔河、象棋等单项比赛;8月8日开展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10月份举办“九九”老人节及健身成果展演活动等;通过各项活动,带动全市开展各类健身活动100项次以上,直接参与健身活动25万人次以上。

主要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各协会团体、各健身站点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二是通过开展年度全民健身“十、百、千”评选及大中型群体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五、做好农村健身器材发放

加快农村健身器材发放速度,确保5月底前尚未安装健身器材的356个村居全部安装到位,实现全市农村健身器材全覆盖。

主要措施:一是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健身器材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二是积极争取省体彩公益金支持;三是跟踪督促,及时发放安装。

六、加快完善社区健身设施

年内全面核查全市27个城乡社区,312个农村社区的健身设施情况,积极争取各级体彩公益金资助,对社区健身路径进行改造、更新。

主要措施:一是组织人员逐个社区核查情况建立档案;二是多渠道争取各级资助资金;三是定期排查各社区健身路径,对损坏物件及时维修、更换。

七、加快体育中心免费开放

进一步完善体育中心健身、照明等服务设施,5月份前将全部室外训练场地每天上午八点到晚上九点向市民免费开放,满足城区群众健身需要。

主要措施:一是制定工程预算方案并上报市政府,督促责任落实;二是督促、指导健身、照明等服务设施安装。

八、争创体彩销量历史新高

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5950万元的目标,力争销售过亿元,实现体彩公益金700万元以上。

主要措施:一是把销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局机关人员包点联系业户,每月到联系点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加强体彩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九、改善体育中心住宿条件

对体育中心、体校宿舍进行改造,完善住宿设施,更新日常用品,改善我市体校学生住宿条件,提高我市承办高级赛事运动员住宿水平。

改造内容包括:1、增加、更换窗帘、床、学生衣柜、被褥及饮水机等物件;2、体校宿舍安装太阳能,改善洗浴条件;3、粉刷宿舍屋内、外墙体。

主要措施:一是对所需增加、更换物件进行列单、清查,并制定详细预算方案;二是督促、指导太阳能安装、墙体粉刷等工程的实施。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8

一、抓好竞赛组织工作,做到有序进行

指挥部党委高度重视这次知识竞赛活动,把它作为深化安全环保基础年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委副书记魏银广和副指挥佟德安分别批示,要求认真组织好这项活动。党委工作部和质量安全环保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对竞赛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好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动员和参赛组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党委工作部、质量安全环保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现状,精心做好试题的编印工作,1.9万份试题在两天之内分发到二级单位,保证答题活动顺利开展。各单位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必须将答卷发到班组,确保全员参赛。钻井二公司为了抢速度,从网上下载试题后,迅速组织加印,并安排专人专车分送试题。录井公司、供水供电处把学习资料、试卷按照员工人数分发到队站,由各支部分发到班组。钻井三公司为保证在海外员工能够和国内员工同步参赛,将试题和参考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海外员工,保证不留死角,不挂空挡。

二、掀起学习培训热潮,做到寓教于赛

为了防止答题活动流于形式,各单位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及时对员工进行相关法规的学习辅导,加大安全环保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参赛过程成为学习知识、讨论问题、提高安全环保思想认识、关心企业安全清洁发展的过程。各单位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指挥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指挥部反“三违”办法》等制度文件,并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强化对员工的安全环保知识教育。录井公司、特车公司组织员工统一观看安全环保教育专题片和安全环保知识展览,通过模拟事故应急处理演习等安全防范措施和方式进行教育,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安全生产操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意识。钻井一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环保案例教育活动,让员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否有“三违”行为,发动员工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小车服务中心以《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为主要内容,举办了交通安全专题讲座,使所有驾驶员认识到按规定驾驶的重要性。机械厂举办安全环保知识培训班,强化对新招员工的培训,坚持做到培训合格在上岗。据统计,指挥部有8300多人直接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或学习活动。

三、全员参与竞赛答题,做到保质保量

在竞赛答题过程中,各单位都明确要求不能为答题而答题,更不能安排少数人答题应付交差,要认真组织好竞赛工作。广大干部员工更是把竞赛活动作为丰富自身安全环保知识,提升自身安全环保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带头学习,带头答题。有的领导干部白天跑现场,利用晚上时间找资料答题,为干部员工作出榜样。二是各单位结合指挥部开展的“安全、高效、优质、低耗”主题劳动竞赛,发动干部员工广泛参与。有的单位还组织了答题互助组,一起学习讨论,利用休息日聚在一起共同查找答案;有的员工为了弄准答案,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直到全部答完。离退休管理中心以党支部为单位,将试题发给居住在西安、兰州、苏州、成都等地的离退休人员,组织3000多名离退休人员参赛,有些老同志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给子女,帮助寻找正确答案,使教育的覆盖面得以扩大,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三是为保证竞赛活动有序进行,竞赛办公室还加大督察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基层单位答卷、审阅各单位总结等形式,掌握各单位活动的开展情况。技术监测中心、鄯善物业公司等单位将竞赛试题作为考卷,专门设立考场,对领导干部、安全总监、hse监督员进行闭卷考试。物资供应处在答题结束后,结合案例,对试卷进行讲评,达到了加深印象,提高素质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求实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下,此次安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一是这次学习竞赛活动摒弃了以往竞赛活动中答题者只抄答案,甚至不看试题内容的答题方式,各单位普遍结合实际,采取专题宣讲、演讲比赛、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安全环保知识及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多层次参加竞赛活动,掀起学习掌握安全环保知识的新高潮。二是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安全环保技能和自身素质,对于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秩序,促进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大员工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树立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坚决杜绝小隐患、小违章,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三是针对个别单位、部门安全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安全环保管理力度不够和安全环保规章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指挥部安全和宣传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方式,深入基层,跟踪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采取有效措施,人盯人、点对点地解决安全隐患,把安全环保防范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保障了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顺利推进。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9

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启动县四运会各项筹备工作,以确保按时保质有序安全地开好四运会,现由我代表县第四届运动会筹备委员会作动员报告。

一、县三运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自2001年县第三次运动会顺利闭幕以来,我县体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在座各部门、乡镇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坚持致力于改革创新与传承优良传统相结合,始终以全民健身和提高竞技水平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舆论宣传,加快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各项赛事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县体育工作的组织能力与知名度,推动了体育事业依法、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一)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经历了多年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活动的锻炼,我县的体育组织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与完善,初步形成了综合协调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乡镇部门、企业群团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做到了各项赛事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将体育赛事作为各部门、各乡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改变了原有的体育部门组织赛事单打独斗、协调能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力弱、发动面窄的局限性。二是单项体育协会网络不断健全。相继成立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10个单项体育协会,进一步划细了组织体系,提高了业务水平,推动了专业运动员的集训水平的提升和承办单项赛事的能力。

(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四年来,我们通过送体育下乡,送器材下乡,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等形式推动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结合争创体育特色乡镇、村等载体,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带动乡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晨练健身建设为落脚点,以赛事活动为杠杆,全面推动企业、社区和学校健身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个系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树立了群众崇尚健身、科学健身的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我县也于2002年、2003年两度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xx镇也于2003年被命各为省首批体育特色乡镇。

(五)重大赛事活动有了新突破。连续成功组织了两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中国登山协会、省体育局、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山地极限运动邀请赛,一届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和全国围棋甲级联赛浙江赛区专场赛,通过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对外宣传,掀起了我县体育旅游新风,促进了经济建设,为我县打造山地极限运动之都夯实了基础。

回顾过去,可以说,我县的体育工作是出色的,取得了成绩是喜人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快速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县目前的体育工作对照新时期党对基层体育工作的新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不平衡,乡镇体育基础设施的相对简陋,竞技体育后备人员的选拔困难等都是当前困扰我县体育事业的突出问题,亟待我们积极探索与研究。

二、尽心尽职开好四运会

(一)正确认识开好四运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第一,要充分认识成功举办四运会,对全面展示我县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重要意义。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体育运动自身的范畴,它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召开如此规模的体育盛会,是参赛单位展示形象、增进友谊、提高地位的大好机会,是充分展现人民生活水平、道德素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一次契机,是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增强市民向心力、凝聚力的一个有利时机。

第二,要充分认识成功举办四运会,对加快我县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举办运动会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有利于进一步团结同志,振奋人心,增强集体观念、团队观念,形成合力,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服务业,扩大我县影响。我们一定要集中精神,把成功举办四运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为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第三,要充分认识成功举办四运会,对推动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县竞技体育坚持精品工程战略,打造精品项目,培养精品人才;群众体育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农村体育红红火火,与竞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技体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教育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不断发展,为我县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就体育来说,通过成功举办四运会,必将把体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可以发现、培养、锻炼大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扩大竞争面,增强竞争实力,夺取优异成绩,为省市运动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同时,我还可以以此为推动点,加快一批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我县体育设施的现状,并吸引众多的体育爱好者和青少年前来观看比赛,这对增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意识,激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推动全民健身运动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周密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此次四运会与以往三届运动会相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规模大。运动会共设两个部、五个组,共计35个大项,218个小项,近70个代表团,7000余人次参加比赛,为历届之最。二是时间紧,5月15日我们就要举行运动会开幕式,算上今天,我们还剩不到50天时间,期间有大量的组队、策划、集训、宣传工作要完成,时间上可谓争分夺秒。三是涉及面广。为真正体现全民参与宗旨,此次运动会中我们新增了企业组,这给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如何组好这支队伍,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竞赛,仍需细致研究。四是定位高。县四运会是县人代会明确的重点工作之一,是领导、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努力使此届运动会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办出轰动效应,是我们筹委会和在座全体人员的职责所在。

第一,要加强学习,掌握要点。各部门、单位和代表团团长一定学深学透县四运会总体方案、竞赛规则等各项筹委会的文件,领会其精神、内涵,因地制宜地按要求开展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标准规范,有条不紊地实施。

第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本届四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富有建设性和开创性的工作。由于其牵涉的乡镇和部门多,必须要有一个求真务实的组委会领导班子,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来。3月23日,县四运会筹委会正式成立,并调整了领导成员,健全了部室机构,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筹委会办公室作为筹备工作的总协调、总指挥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千方百计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筹委会的各成员单位,都要增强责任意识,顾全大局,主动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乡镇和部门、单位均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既要统筹好本单位组织工作,又要积极服务筹委会,做好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思想高度统一,人员时间精力三到位。

第三,要强化宣传,烘托氛围。我们的宣传部门和各与会单位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契机,周密制定宣传方案,密集新闻报道。在赛前,要加强舆论导向宣传,不断在人民群众中扩大四运会的影响,营造人人关心、全民参与的浓厚会前氛围,同时,筹委会要在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划下,适宜地用好公益牌、横幅、彩旗等宣传工具;在赛中,各单位要通过设立专题、专刊等形式,主动积极地抓新闻、找题材,集中宣传赛事情况和团结、拼搏、奋进的四运会精神,进一步掀起新闻宣传的高潮,巩固四运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影响力;在赛后,要精心组织成绩、经验专题报道,进一步宣扬全民健身、科学健身,让体育锻炼意识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推动我县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要紧密协调配合,互相支持。承办这样大型综合性的运动会,需要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密切配合,主动协调,严密策划,精心组织,确保筹备工作万无一失。凡是四运会要求做的工作,各单位都要主动承担,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考虑;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不相互推诿,敷衍塞责,影响大局;凡有疑虑或涉及到交叉职能的,一律以大会筹委会解释为准。希望各单位间在会前、会中、会后各项工作中要加强沟通、加强衔接,互相谅解、支持,共同推动此项系统工程的开展。

第五,要周密部署,确保安全。安全是一切工作的核心,要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理念贯穿整个赛事的组队、赛前集训、参赛等各个环节。做好安全工作,首先是要周密各项安全工作方案,包括运动员进场安全方案,场内比赛安全方案,场外交通管制安全方案。参与活动群众方案等等。不论是代表团队筹委会还是各相关单位,都要深入实际调研制各项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安全方案,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能迅速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其次是要抓好安全责任的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每块安全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专项管理,明确各代表团团长为团队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三要坚决服从指挥和统一调度,不仅是个人要服从指挥,而且要约束自己的团队和大会筹委会保持步调一致,整齐划一。

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篇10

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我国各行各业以及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极大地提高了职工技能水平。职业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我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2010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5月,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参加了数控车床、焊接等6个项目的比赛,标志着我国职业技能竞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国内职业技能竞赛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在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技术纲要方面缺乏系统研究。笔者拟以全国技工院校“无线电调试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例,对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和技术纲要的制定方法、模式和要素等进行研究。

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的制定过程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众活动,如同体育竞技一样,是分级别和分项目进行的。在我国,职业技能竞赛按规模、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同分为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由于我国企事业在职职工人数众多,而职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相关工作又归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所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组织的跨行业(系统)、跨地区的竞赛可冠以“中国”或“全国”名号,此类竞赛称为部级一类竞赛。由国务院有关行业部门或行业(系统)组织牵头举办的竞赛,因为举办范围一般局限于某行业或某系统内,被称为部级二类竞赛。其他由省或地方组织的本地区范围内的竞赛称为省级和地市级竞赛。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都属于部级一类竞赛。

制定职业技能竞赛各项目的专业标准,最重要的依据是国家职业标准。该标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主要内容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

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制定工作的依据是竞赛专业标准,制定竞赛专业标准也是竞赛组委会和技术专家组主要工作之一。主要工作流程为:(1)竞赛组委会设立相应工种技术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主要来自企业、职业院校、研究机构等,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并在本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熟悉国家职业标准,了解专业的现状和技术发展状况;(2)技术专家组召开会议,研读和学习竞赛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3)技术专家组根据竞赛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竞赛主办方的场地、设备情况制定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并报请竞赛组委会批准备案;(4)技术专家组根据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制定本工种竞赛技术纲要并报请竞赛组委会批准备案;(5)竞赛组委会召开各工种竞赛主办方工作会,各工种竞赛主办方按竞赛技术纲要要求准备竞赛场地和设备;(6)竞赛组委会适时召开各竞赛队领队和指导教师参加的技术说明会,由技术专家组组长解读竞赛技术纲要。经过以上工作准备后,方可开展竞赛后期工作。

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的制定

以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无线电调试工工种为例。无线电调试工主要是指使用测试仪器调试无线通信、传输设备和广播视听设备以及电子仪器、仪表的人员。职业等级共设四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现行的“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信息产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自2005年2月施行。

在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中,无线电调试工主要进行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组的比赛。根据“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大赛专业标准时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2)工作要求,主要包括针对职业工作内容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其中,职业道德要求是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标准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基础知识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所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工作要求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有的技能要求。

按照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的工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试设备准备工作,指调试工作环境设置,包括清理工作环境卫生,按调试规程摆放系统测量用仪器、仪表及其附件,检查通排风及电源,检查电磁干扰环境,准备操作防护设施等。(2)调试文件准备工作,指准备和识读各类调试工艺文件,包括整机原理方框图、各分单元原理图、印刷电路板图、信号流程图、连线图、产品调试指标、产品说明书等。(3)装接质量检查工作,指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对电子设备的各单元电路印刷电路板、机电部件及其相互连接导线等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不良点或错误点并进行改接或改装。(4)电子设备调试工作,包括以下工作:根据被测电子设备调试指标要求,按照工艺文件准确连接各调试用仪器、仪表,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对被测电子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之处进行更改或提出更改建议;按照被测电子设备功能要求对整机供电系统、信号输入及调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信号驱动执行机构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功能要求,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指出不符合要求的具体位置,对异常或故障处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调整;按照被测电子设备指标要求对整机性能指标逐项进行测试,确定是否符合指标要求,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指出不符合要求的具体位置,对异常或故障处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调整。(5)指导低级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6)调试的后处理工作,整理电子设备调试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数据、表格、记录等,书写调试报告,对调试过程、检测点、故障(异常)原因、解决方案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制定大赛专业标准,首先要保证“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考虑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主要来自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制定大赛专业标准还要参照技工院校的教学大纲、实训教学条件和竞赛场地设备情况等。例如,对于调试工艺文件准备要求,针对技工院校教学中普遍使用电子电路CaD软件protel的具体情况,大赛专业标准确定为“使用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对于功能调试要求,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开设了51系列单片机课程,大赛专业标准具体确定为“使用51系列单片机相关编程软件修改程序、能应用在线下载方式下载程序”,等等。另外,由于技能大赛的时间要求和内容要求,还要设计、制作合适的电子产品作为比赛载体,此电子产品应尽量包含“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中调试部分所要求的技术和功能。

按照以上原则,制定的大赛专业标准如下页表1所示。

职业技能竞赛技术纲要制定

技术纲要制定亦是竞赛前的重要工作。技术纲要是竞赛专家组经过认真、充分研讨制定的,主要包括竞赛技术文件制定标准、竞赛内容和形式以及成绩计算、命题原则、竞赛范围和比重以及类型、主要参考资料、竞赛规则等内容。

竞赛技术文件制定标准是制定本文件所参考的关键性依据。例如,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组的竞赛是以《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为基础,结合技工院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标准制定。

竞赛内容规定了参赛选手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测试选手技能水平的实际操作、测试选手专业理论水平的理论知识笔试和口试等。竞赛形式是指参赛选手以团体或以个人形式参赛。竞赛成绩计算则规定了竞赛内容的分值比重。

竞赛命题原则是技术纲要中指导命题工作的指南,命题原则要结合目前参赛单位的现状提出命题的依据以及通过命题体现出的大赛目的和意义。例如,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组竞赛命题原则是“命题依据《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注重基本技能,体现现代技术,结合生产实际,考核职业综合能力,引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并对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竞赛范围和比重以及类型是技术纲要的核心,是参赛单位和选手训练的重要参考。对于竞赛内容规定的项目应在此详细说明范围、试题比重、试题类型、竞赛时间和命题方式。除此之外,实操竞赛项目还要说明竞赛场地与设施、竞赛提供材料、参赛选手自带工具和评分办法等内容。

主要参考资料提供参赛选手应参考的书目,所列书目的依据应参考参赛单位的培训教材,并根据“竞赛范围和比重以及类型”条目中的内容加以筛选。主要参考资料应是正规出版并广泛使用的书籍。

竞赛规则是对参赛选手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应遵循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不同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技术纲要内容不尽相同,根据需要,部分竞赛的技术纲要可以提供评分标准、标准样题等,技术纲要亦可对裁判员、监考员工作规范以及竞赛的保密工作等提出要求。

结语

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和技术纲要的制定是竞赛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大赛组织部门、大赛承办单位、设备提供商等单位的协调和支持。同时,竞赛专家组成员是专业标准和技术纲要制定的承担人,其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竞赛质量,职业技能竞赛的专家应是来自于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的高水平专家和技术能手。竞赛专家组讨论专业标准和技术纲要时应重点关注参赛选手的专业和技能平均水平,关注竞赛对参赛单位教育培训的引领作用,使得参赛单位能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提高职工或学员的整体素质,让职业技能竞赛真正起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锐.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2(7).

[2]杨冬旭,石虹.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基于建构主义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

[3]陈发金.浅谈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对实训教学改革的影响[J].职业,2012(24).

[4]杨俊,魏访.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