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43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1

具体项目及规则如下:

一、名称:《懒惰的自行车》

规则:自行车在规定的跑道上行驶,比赛时参赛者不能从自行车上掉下来,以行驶速度最慢者获胜。

要求:单人一组,男女不限,会骑自行车者均可。

二、名称:《团结一致》

规则:同一组人相互肩搭肩、脚绑脚从起点跑至终点,在此过程不可出现摔倒和放手现象,比赛时时间花的最少者获胜。

要求:6人一组,男女不限。

三、名称:《乒乓接力赛》

规则:参赛着平均分配在起终点,第一个参赛者用乒乓球拍捧着乒乓球,从起点把球传给终点的另一个队员,依次循环,传得最快的那一组为胜。另外在传球的过程中那个队员掉球了,要从起点重新出发。

要求:4人一组,男女不限。

四、名称:《你的地盘我做主》

规则:每组成员,每人站在一张报纸上,每组有一人手抱一个篮球,任意向别的组抛球,球打到哪一组的哪张报纸上,这个组上报纸就减少一张,哪个队员同时被击中,他也要淘汰,最后哪一组剩下的队员和报纸最多为胜。注:抛球时只能往对方的脚部攻击。

要求:6人一组,男女不限.

五、名称:《抱双球接力赛》

规则:2人一小组,3小组进行接力。2人不以有用双手抱球,只能用身体夹住两个篮球,从起点出发到终点,再把2个球传给下一组队员,3小组轮好后,以时间用的最短者获胜。

要求:6人一组,男女不限。

六、名称:《小马过河》接力赛

规则:分几组同时进行,第一个参赛者从起点用两个圈依次向前摆放,每次参与者的双脚必须踏在圈同,以最快到达终点为胜。

要求:8人一组,男女不限。

七、名称:《单脚火车跑》

规则:参赛时所有队员都需用右脚支撑,后一人右手搭前一人肩,左手托住前一人左脚,在规定的起跑线上,以到达目的所用时间最少者获胜。(注:脚掉下来的队伍将失去比赛资格)

要求:6人一组,男女不限。

八、名称:《黑熊蹦蹦跳》

规则:蒙面站在画定的圈内跳绳,在规定的时间内,跳的次数最多者胜(不能跳出圈)

要求:单人比赛,男女不限。

九、名称:《夹乒乓球》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左手拿筷子,将乒乓球夹至框中,夹多者为胜。

要求:2人一组,男女不限。

十、名称:《100米障碍接力赛》

规则:参赛人员手持接力棒听发令后,在规定的跑道上穿过障碍物到达场地的另一端,咬住一个苹果再返回,以最先到达终点为胜。

要求:单人比赛,男女不限。

十一、名称:《反项竞走》

规则:两个男生背靠背挽住对方,每个男生前面1米处站着一个女生,手拿一块苹果,听发令后男生反向用力吃对面女生手里的苹果,先吃到者获胜。(比赛时男女双方各有一道线,比赛时不能超线,否则接违规处理)

要求:2人一组(一男一女),男女不限。

十二、名称:《拔河比赛》

规则:男女分开比赛。

要求:10人一组,男女不限(比赛时男女分开)

此次竞赛每个项目均有一、二等奖及参于奖具体为:

一等奖:价值30元奖品一份。

二等奖:价值20元奖品一份。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2

关键词科技竞赛竞赛组织管理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科技竞赛是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同时,科技竞赛项目选择的都是密切结合相关科技领域的实用技术,通过参与科技竞赛,既能起到对学生综合素质检验和提高的作用,也能起到对教学实践的扩展作用。建立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竞赛管理机制一直是学校和老师努力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这成为高等职业学院加强技能培养力度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并形成惯例,定期进行。

目前,科技竞赛更多的被赋予了为获奖、为个人争荣誉、为学校创品牌的功能。科技竞赛的核心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推动学生知识扩展和提升、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反而被弱化。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科技竞赛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竞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核心作用,许多学校对此都有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之前建立的电子、计算机科研竞技队运作经验,对高职学校科技竞赛管理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并在不断完善之中。

1思考

(1)如何把竞赛作为学习的推动和促进。目前,许多学校把竞赛得奖为主要目的,甚至把“胜者为王”作为主导思想。却忽视了以竞赛为引导,带动学生知识、能力的扩展和提升这样的核心目的。

(2)如何强化训练和竞赛过程。以往学生竞赛以老师为主,甚至出现老师大包大揽的不良现象。建立一支日常性的普及面广的竞赛训练队伍,以赛促练,以练促学,让学生从训练、选拔、竞赛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竞赛的真正目的。建立健全竞赛的日常管理办法和应赛的选拔办法,重在训练,并与日常教学相辅相成,作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让同学们有兴趣、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3)如何让竞赛推动学生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工作。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科研、课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的相结合,相互促进;推动教学质量提高。以竞赛为引导,将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应用型人才建设。

2竞赛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以我校电子竞技队为例)

近年来,为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职业院校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努力探索通过技能竞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探索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通过技能竞赛推动专业建设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旨在通过竞赛积极落实各院校的教改精神,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

我校把技能竞赛活动作为一项学期常规重点工作,使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营造了竞赛与教学、竞赛与职业技能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技能竞赛水平和质量。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竞赛组织管理机制。

(1)以爱好为牵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计算机竞技队。在每一届新生进入学校之后,学校进行专业宣传和电子、计算机协会招聘,为今后电子设计大赛进行技术储备并积累人才。电子、计算机竞技队作为学生的社团组织,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日常活动。系部以定期开展科技讲坛;引入企业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系部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大赛等多种方式让电子竞技队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随之而来的国家或省级电子设计大赛夯实基础。

(2)形成合理的竞赛选拔程序。在确定参加电子竞赛后,按照举办单位、行业协会或者举办竞赛的学校先提出大赛的指导思想、比赛内容和初步方案,根据本校的仪器设备能力和比赛场地的限制,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比赛选拔方案。从学生中挑选对竞赛有爱好、能吃苦、有潜质的学生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师也加入其中,在鼓励尽量多的学生报名同时也根据学生不同特长进行竞赛小组的组合,让学生在赛前培训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设计科学的技能竞赛方案。根据竞赛指导思想、竞赛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拟定竞赛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方案指导和关键技术难点指导,力争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4)将竞赛项目引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竞赛结束,曲终人散。荣誉过后往往无人再关注竞赛之后的后续工作。实际上竞赛项目都从实际教学案例中来,而且是实际案例的提升和浓缩,将竞赛项目做为学生的实训项目或岗位强化的内容能收到较好效果。为此,教师将历届电子产品设计大赛题目编入授课讲义中,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实训课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同时也为今后的电子竞赛进行了技术储备。

3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除了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外,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这也是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益补充。其中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活动形式,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同时,在选拔选手的过程中,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同时,获奖选手的美好职业前景,形成广大学子的职业动力。

通过我校近三年的竞赛组织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建立健全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和相关组织措施,有效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理念和模式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盛.科技竞赛在本科创新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B07).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3

召开会议凝聚合力

海门中专专门召开省“文明风采”竞赛动员会。会议由教科处主任肖冰主持,副校长陆幸、教务处主任陈小军、各系部主任出席会议。会上,肖冰就文明风采参赛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高度重视运筹帷幄

为了加强对“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领导,确保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徐忠校长任主任,陆幸副校长任副主任,教科处、教务处和各系负责人等任委员,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大赛的各项筹备、组织和创作工作中来。同时,制定了《海门中专组织参加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各系部根据学校的竞赛方案,制定本系部比赛实施方案,明确竞赛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整个组织工作严谨、有条不紊地开展。

群策群力精彩纷呈

学校明确提出了“人人参与、班班比赛、学校选拔”的竞赛形式,开展配合“文明风采”竞赛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落实“重在参与”和“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德育实践活动要求,提高“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参与普及率和广泛性。

本次活动在教科处牵头下,各系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群策群力,为了同一个目标,拧成一股劲。大专部组织专项培训,参加的学生争先恐后;财贸系深入宣传动员,师生踊跃参与,初赛有序进行;电信系感悟生活,寓教于乐,学生爱学,老师爱教,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在各项活动中形成了空前的和谐;机电系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运用集体智慧,聚合众人力量,全力以赴冲刺省级奖项;工贸系积极动员,明确分工,各施其责,精心组织,大胆亮出本系学生的特色。

由于发动面广,全校近4000人次参加初赛,经过认真筛选、初评、讲评、反复指导、修改,最终筛选了征文类作品近100件,设计类作品60多件,摄影类作品90多件,动漫类作品10多件,展示类作品30多件,共计300多件作品报送参加江苏省复赛,最后由省复赛组委会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决赛。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4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水平和效益,使竞赛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

第三条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通过竞赛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顺延举行。

第五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第六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七条在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当年,凡已列入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不再安排该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项目和竞赛的申办

第八条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所设项目应按基础性强、普及面广并具有一定传统的原则选择确定,每届运动会所设项目不宜过多。

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可设置6—8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等。

全国中学生综合运动会一般可设5—7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另外,可选设1一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乒乓球、武术等。

第九条凡承办全国大、中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的单位和地区,应当提出运动会设项方案,报主办单位审定后正式列入该项比赛的竞赛规程。

第十条具备以下条件的盛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承办地是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2、运动会承办城市及学校,必须有较好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符合比赛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其它条件;3、除国家财政拨款外,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保证运动会顺利进行;4、承办单位必须遵循主办单位制定的各项规定,保证完成运动会筹备、召开、总结等各阶段的工作。

第十一条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应当在上一届运动会举办前,向主办单位递交申请承办报告,并需附下列文件:1、当地人民政府批复意见书;2、承办工作实施意向书;3、经费预算及经费保证。

第十二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主办年度单项比赛,应当上报年度竞赛计划,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供以下材料:1、承办单位名称;2、比赛名称;3、比赛日期、地点;4、参赛队数;5、竞赛规程;6、经费条件。

第十三条凡有条件承办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的大专院校,在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均可向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单项分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分会审核后,在比赛前一年的11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举行。

申请承办全国中学生单项比赛,应经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批准。

第三章竞赛组织

第十四条承办单位应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成立筹备委员会或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筹备工作,并制定竞赛规程,报主办单位审定。

第十五条竞赛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竞赛名称、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参赛单位、竞赛日期和地点、运动队及运动员的参赛条件、竞赛办法、录取名次、奖励办法、资格审查、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裁判员、经费条件等。

第十六条承办单位应在比赛开始前向主办单位报送组织委员会成立方案,经主办单位批准,正式成立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全面负责比赛期间的领导及善后工作,处理重大或紧急事项,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地顺利进行。在全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递交书面总结。

第十七条竞赛筹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下设各机构工作职责如下:1、办公室:根据比赛安排,排定活动日程表,拟定、印刷有关文件和材料,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有关机构组织各种会议,组织实施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的评选工作。

2、竞赛机构:执行竞赛规程,确保比赛符合各该项目的竞赛规则并按竞赛规程的规定进行。负责比赛轮次和日程的编排;接受参赛队报名,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保证比赛场地、器材、设施的正常使用;安排赛前的训练,组织安排裁判员学习和实习,以及赛前的技术会议;编辑竞赛秩序册,定时发送竞赛公报。

3、接待机构:负责参赛队、裁判员以及参加赛会工作人员的迎送、食宿、市内交通等生活安排;负责返程交通票的订购。

4、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依照竞赛规程有关规定,负责审查参赛运动队、运动员的资格;听取受理意见和材料,并作出处理决定;负责处理赛会和比赛期间的一切违纪事件。

5、财务机构:根据竞赛规模制订经费预算及开支原则;提出经费筹集方案,负责经费筹集和资金管理;合理支付各种费用;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提交结算报告。

6、宣传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影响;负责与新闻单位的联系,组织必要的新闻会;编印宣传手册;配合集资部门做好广告宣传和广告设置。7、安全机构:负责赛会期间的食宿、交通、赛场安全保卫工作,负责维持赛场观众秩序。组织委员会机构除下设以上机构外,要加设体育道德风尚评选等与竞赛活动有关的其他机构。

第十八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可设主席团。

第四章竞赛管理

第十九条参加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取得学籍的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并符合参赛项目竞赛规程中有关“运动员条件”的各项规定。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者,除取消运动员参赛资格或比赛成绩外,主办单位有权进一步追究派出单位或直接有关人员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对学生运动员应建立统一的档案登记,并实行统一的计算机储存管理。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校每年对招收的运动员要进行统计,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申报。凡比赛前一年度未申报的运动员一律不得参加本年度比赛。凡当年招收的学生不得参加当年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

第二十一条比赛报名办法必须按所参加比赛的竞赛规程中有关报名规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原则上不收取报名费,如确需收取报名费的,必须报请比赛主办单位批准。

第二十三条参赛队应按竞赛规程所规定的人数和日期报到,同时交验学生身份证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比赛场地、器材、设施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和标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大型比赛应有必要的摄录像设备。

比赛一般应安排在学校的场地或体育馆进行。

第二十五条运动队应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学校食宿。宿舍、餐厅及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能提供保证运动员赛后的热淋浴条件。必须有食品卫生检验制度,保证运动员营养的需要,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

裁判员、运动员应分离住宿和就餐。

第二十六条赛会期间任何人员不允许将家属、亲友及无关人员带住赛会。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参赛或工作资格。

第二十七条运动队成员、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大会制定的制度和纪律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承办单位应确保比赛驻地、赛场的安全。参加比赛的各队必须按要求办理全队人员比赛期间阶段性人身保险,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第二十九条比赛尝馆内一律禁止吸烟。

第五章裁判员的选派和管理

第三十条在比赛中担任副裁判长以上的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聘。其他裁判员按竞赛规程中有关规定选聘。

第三十一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所有裁判员均由主办单位选聘。

第三十二条凡由主办单位选派的裁判员差旅费由赛区负担。裁判员在比赛期间所有的食宿费、裁判员酬金均由赛区负担。

第三十三条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单项分会主办的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裁判员的选聘方案及主要裁判人员名单,要在比赛前一个月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备案。

第三十四条裁判员在执行裁判工作时要认真执行裁判员守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裁判工作以外的事情。对违反此规定者将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止工作等相应处理。

第三十五条如无特殊安排,裁判员到赛区参加工作,应自备裁判服装和裁判工作用品,裁判员临场工作时必须佩带级别标志。

第三十六条每次竞赛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裁判长负责组织全体裁判员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连同填好的裁判员工作报告表送交主办单位。

第六章资格审查、竞赛纪律及申诉

第三十七条为端正赛风,对比赛中出现的运动队、裁判员、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及其他违纪行为,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据竞赛规程、竞赛规则、资格审查办法的规定,分别情况作出警告、停赛、通报或取消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资格的处理决定。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的处理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三十八条参赛各队均有举报和申诉权。举报和申诉时要注重证据,要出据经团(队)领导核准签字后的书面材料及一定数额的举报、申诉费,否则不予受理。

第三十九条对参赛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的检测和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体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竞赛财务管理及经费支配

第四十条举办学生体育竞赛应贯彻勤俭办赛的方针。比赛预算要符合比赛基本需要,并有可靠的资金或财源保证。

第四十一条凡与比赛有关的一切经费来源要独立设帐,由专人管理,并健全财务收支制度和监督、审计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比赛主办单位有权决定对其所主办的比赛进行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四十三条以赞助单位产品名称、标志命名的比赛,必须征得主办单位的同意,否则不得冠名。

第四十四条凡承办大、中学生运动会的单位、地区以及承办规模较大的全国大、中学生体育单项比赛的单位,以运动会或比赛的名义所征集的赞助款,广告、售销体育的费用等行政拨款以外的收入,应按总收入5%的比例上缴大、中学生体育协会。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5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06-02

面向职业院校开展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社会团体、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产生的积极意义也十分明显,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

(一)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各个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与论证,分析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显而易见,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指向性明晰。而且,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过硬技能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十分注重对学生(或学员)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解释是: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竞赛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职业技术教育词典》对技能竞赛的定义是:为了解职业教育或职业训练的成效,并提升技能水平,由有关单位举办的技能性竞赛,并对优良技能者公开表扬。职业技能竞赛首先是面向企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和作用并开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是2004年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的开展;2008年,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11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而后每年一届,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职业技能竞赛内涵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十分明显的正向功能。

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职业技能竞赛内容的选定引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职业技能竞赛赛题(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职业特性鲜明。任何类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其职业针对性必须十分明确,绝不能模棱两可,因为其本身就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技能竞赛。第二,具有反映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某种职业其技能是多方面知识与技艺的综合,职业技能竞赛是一种比武活动,有时间、场地、设备等诸多因素的要求,竞赛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必须是本职业的核心技能内容,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否则就失去竞赛比武的意义。第三,紧跟职业岗位技术的前沿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更新,各种职业岗位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必然发生变化。如果竞赛测试的是被淘汰的技术,或采用的还是大型企业已经不再广泛使用的设备,职业技能竞赛就失去了其现实意义。

以上原则确定的职业技能竞赛赛题内容,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具有导向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的,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动态可调整性。其相对稳定性指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通过学校组织专业人士认真分析论证、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的,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依照方案实施。其动态可调整性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后,对一届届学生的教学实施过程也是对方案本身的完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对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也在变化,所以,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或重新制定。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面向行业的各类各级竞赛赛题内容选择是非常慎重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具有风向标意义。

(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专业建设与改革

无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行业或企业管理部门、各行业社会团体组织,还是企业、学校等,组织举办或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针对职业院校组织的或院校自行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能较好地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首先,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和评分考核方式不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完善能起到引导作用,而且对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遵循前述基本原则确定的竞赛赛题,可能会涉及某门或某几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甚至可能促使增设新的课程。另外,考核评分方式对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也会带来新启示。通过对大赛赛题的分析与反思及对当届参赛学生的培训,引发和推动专业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改革,直接受益的是全体学生。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6

一、竞赛目标

全镇的总目标:

1.生殖健康监测到位率100%;

2.有男户结扎11例,纯女户结扎3例;

3.流产14例,引产2例;

4.上环97例。

二、活动时间

本次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时间为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三、组织领导

1.成立2013年6月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顾问: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计生办全体计生工作人员、联村干部、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2.本次活动以村(社区)为单位,具体任务下达到各村(社区),镇联村党政负责人、联村干部、全体计生工作人员、村(社区)支部书记、计生专干为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持召开好6月份优质服务活动专题会议,制定具体方案,将镇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量化细化,负责组织好具体服务活动。联村计生队员、联村干部和计生专干为直接责任人,澄清底子、造好花名册,负责提供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好此项活动的具体工作。

四、工作措施及具体要求

1.6月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统一组织实施,主动争取联镇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县计生局的业务指导。计划生育综治单位特别是公安和卫生部门必须全力支持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广泛宣传,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3.具体任务分解到各村(社区),采取党政负责人包村、镇村干部包对象,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罚到人的捆绑责任机制,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抓好落实。

4.全镇上下要增强搞好此次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三集中”,即领导、力量、时间相对集中。镇党委、政府把6月份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集中全部镇、村干部的力量,奋斗1个月,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做到任务未完成,班子不散。

5.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的日常性管理和集中清查,加大合同签订和查证验证力度,借助流动人口“一盘棋”平台和“人口计生综治信息实时通”系统,巩固孕期短信跟踪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6.实行举报有奖制度(举报电话:)。发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对举报属实的对象实行重奖。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7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会计;建议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但随着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包括赛事组织设计、资源配置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系统的研究,建构一套合理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国外的研究对我国开展技能竞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建设理论仍然需要更多的完善,在宏观及微观视角下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仍然需要不断补充。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大量收集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汇总、比较研究,系统掌握了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确定了职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出了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总结、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希望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技能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对行政教育部门的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问题在于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建设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建议将技能大赛制度内化到行政教育部门当中,实现技能大赛由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周期性工作转变。同时需要制定相应具体的行政实施细则,否则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力度必然会逐级减少,最终声势浩大的技能大赛落实到职业院校里就仅存空洞的口号。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信息公开原则、普惠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基础性制度体系。

(一)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的高度。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公布了一些要求各地区大力开展技能竞赛的文件,也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样一句教育界“流行语”,但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实质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上级行政教育部门可以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各个职业院校的一次“高考”来看待,制定相应详尽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甚至问责制度,相信各职业院校自然就会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的最终考场,为了备战这场“高考”,开展各类的校内竞赛,围绕大赛的内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二)成立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大赛的举办方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为其深入持久地开展竞赛提供保障,并且要把相关制度予以严格落实,因为在所有环节当中,制度的执行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所以常态的工作需要一个常设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行政教育部门应成立常设机构,例如:技能竞赛科。建议省、市、区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都分别设立这类部门,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指挥组织实施区域内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配有专职的、带编制的教育行政人员来直接组织管理竞赛工作。不建议大赛的举办采用由行政教育部门主要牵头,由行业企业、各职业院校组成组织委员会的共同管理形式,以确保各类竞赛的专业性,避免竞赛出现商业行为及各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常设机构的日常工作包括直接组织、具体安排各学科的技能竞赛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并负责对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制完善科学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编制常年的、周期性的技能竞赛计划等,使职业技能竞赛在制度下有序开展。

(三)成立职业技能中心。建议成立省或市职业技能中心,功能为职业技能的培训、检测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中心应直接受控于行政教育部门的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是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一,日常工作包括:各学科各种技能的测试及证书的颁发,统筹安排本辖区各职业院校间的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所有的测试及竞赛都在本中心进行。性质为行政教育机构,并且不与商业机构合作,避免了商业运作模式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问题。职业技能中心不依附某间学校或某个企业而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运作场所,有各学科技能测试的设备仪器,为此行政教育部门必须有所投入,构建各类固定资产,配备各类专家及公职人员。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的职业技能包括传票翻打、点钞、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等,为此,技能中心就必须配备计算器、传票、点钞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电脑、会计软件等相应的设备工具。技能中心应制定职业技能测试制度,制度适用于各职业院校。制度应规定各职业院校都必须组织学生到技能中心进行各学科的各类技能测试,测试成绩可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合格以上等级者颁发各级技能证书,作为学生求职、晋升的依据,并作为学校颁发毕业证的条件之一。这种技能测试制度的好处还在于,由于存在着技能中心的第三方评价,在这种公平公正的评价下,学生的技能测试成绩,可以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评价、监督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依据,并配以相应的奖罚措施;也可以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颁发各种奖金、晋升的依据之一。不仅能促使各职业院校自觉围绕技能测试开展日常教学,为了提高毕业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使教师为了学生能通过技能测试全力授课,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技能中心的技能竞赛;学生也会为了拿到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更加自觉地学习,能有效地抑制学生通过搞关系等方式通过考试和教师对考试把关不严等现象,学校的办学风气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测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也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竞赛目的。

(四)分层分级的竞赛机制。教育部提出了要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序列,这是大赛举办者的行动纲领,必须层层落实。职业技能中心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举办本辖区的技能竞赛。设置省、市级别职业技能中心的,市级技能中心隶属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市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竞赛具有行政性质,各职业院校必须无条件参加,为此学校应把这类的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任务。为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技能中心每年要举办一次全省级别的大规模的技能竞赛,为了让学校有多一次的参赛资格,省级比赛可设计为与市级技能竞赛不关联,各院校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可重新派选手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有资格代表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若只设置省级别技能中心的,就由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省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及全国总决赛的选拔赛。校级技能竞赛由学校组织,学校要以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项目为载体,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竞赛覆盖学校的每个专业。由于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技能中心的各类技能测试,这些测试就是学生的一次个人竞赛,学生的测试成绩,可以作为选拔选手组队参加校内团体竞赛或省市级赛的依据。若选拔选手时需要重新测试学生时,可依靠职业技能中心,职业技能中心应提供最新的测试平台,例如提供会计专业网上在线测试,这样可以解决学校教师选拔选手困难的问题。

(五)竞赛项目细化制度。许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综合性的竞赛,颁发综合性奖项。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为例,由“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两部分组成,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又穿插了出纳、成本、总账和主管四个不同岗位的专项技能pK赛,奖项是这些项目的综合奖项,包括一二三等奖,没有设置单个项目的奖项。这样会令到没有获奖,但单项技能突出的选手得不到鼓励,也打击了没有获奖的参赛学校的积极性,不利于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为此建议职业技能竞赛应细化竞赛项目,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可细化为各专项技能竞赛,也即可以分为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总奖项下相应设置各专项技能奖项。为了准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中心也应常年举办与大赛内容相关的各学科细化的竞赛项目。例如会计类的竞赛,应设立上述的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技能竞赛等竞赛项目,以便更好地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选拔赛对接。并且技能中心作为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可颁布技能竞赛规则,规定各职业院校必须参加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可获得奖状和奖励。这些奖项也是教育部门对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进行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六)制定培训制度。建议职业技能中心编制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首先要加强中心内管理人员以及各学科各类技能培训导师的学习,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会、典型介绍、专题调查研究、现场参观等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深入地进行竞赛理论的探讨,研究国外技能竞赛发展水平成熟国家的先进竞赛制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技能中心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并通过组织各职业院校教师到技能中心参加各类培训班,把技能中心学习到的最新技能和理论传递到学校,最终传递给学生,能很好地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七)赛出综合能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始终倡导与追求的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我国目前正需要大批的具有应用型、会计职业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会计人员。但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就是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较低,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工作的现象,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不是不需要会计,而是需要不仅能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会计,更需要职业道德强、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沟通、有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目前的各级技能比赛,比专业技术多,比综合素质少。为此建议竞赛项目设置综合能力面试环节。形式可分为个人面试和团体面试,个人面试侧重个人能力,团体面试侧重团体合作能力。通过交谈,竞赛选手的内在潜力和能量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回答各类问题,可以知道竞赛选手拥有多大的综合能力。面试评测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2.综合分析能力。3.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八)时间安排。职业技能竞赛的时间安排不妥当,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出现一系列的备赛问题。竞赛时间应该顺应学校的教学规律,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下,建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2月底,省赛在每年的11月中旬。因为根据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切实落实职业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也就是大三的第二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并且很多的职业院校为了让学生比其他学校早一步找到实习单位,把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的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上述的竞赛时间安排,可以让大三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前参加省赛,能避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赛前集训时,出现学生宁愿顶岗实习也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职业院校的建议

职业技能竞赛需全程全员参与,制度的落实不是有多少学生参与国赛、省市赛,最重要的环节是有多少学生能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的训练及竞赛,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虽然本课题组建议成立职业技能中心,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技能测试,但技能中心的竞赛毕竟是校际之间的比赛,学校精英与精英之间的竞赛,只有校赛才是全员参与的竞赛,因此必须建立全程全员参与、科学、健全的校级竞赛制度。

(一)思想上真正认识技能竞赛的本质。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比较重视技能竞赛,但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提供知名度,为此而开展一些相应的临时性活动,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挑选参赛学生,选人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没有达到人人参与。并且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都是临时性质的,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举办技能竞赛的意义,没有把技能竞赛升华到应有的高度。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是必须把技能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校级技能竞赛制度趋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经常性、全面性的开展,且项目设置要实现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全参与。这些都取决于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本质的认识程度,学校认识的深浅而采取的不同措施,能直接影响全员的参与程度,因此职业院校要把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对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目标,否则,校内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宗旨。

(二)制定长效的技能竞赛工作制度。只有保证各项技能竞赛都能按制度办事,才能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要把技能竞赛写进每年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各专业必须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例如:技能竞赛月、各类协会的技能竞赛活动等,并且这些活动不应每一学年只举办一次,建议上下学期均应举办。可根据教学进度来举办不同项目的技能竞赛。例如会计专业,当修完了《基础会计》课程,就可以举办基础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竞赛;当修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就应举办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等。技能竞赛要求学校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制定细化的竞赛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做到大赛有方案、落实有措施、安全有保障。在竞赛项目上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以本学期课程为主,充分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选择学生基本素质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和专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做到部署周密、安排细致、宣传广泛、发动积极,各环节要衔接紧密、确保竞赛的高效、实效、公平运作,体现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营造“人人讲技能、人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组织管理体制。为保证各项技能大赛都能按制度办事,关键是学校层面要设立专门的技能竞赛管理机构或岗位,配备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技能竞赛的研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经费管理办法、选才和训练细则等。建议职业各院校成立技能竞赛科室,专门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科室成员必须为专职成员,只有专职人员才有时间、精力,去严密地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技能竞赛,处理竞赛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地研究技能竞赛,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赞成有些院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兼任主任的技能竞赛委员会,去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并且这种竞赛委员会成员是由教务科、学生科、团委、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组成的。这种机制模式,非专职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非本职工作,非本职工作往往没有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种兼任机制也表明,这些院校表面上很重视技能竞赛,实际上技能竞赛的工作只作为兼任工作被对待,没有被真正重视。技能竞赛科是专门具体组织管理技能竞赛的部门,每学年通过举办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常态化的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技能竞赛科负责日常技能竞赛管理工作,如转发省或国家的竞赛规程,组织、申报、审批竞赛经费;组织各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本校技能竞赛,制定本校竞赛方案、确定竞赛规模和时间,组织技能竞赛命题、评审;做好参赛时的后勤保障,负责与竞赛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调配学校的资源;协调人事部门做好技能竞赛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认定等工作。

(四)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无缝对接,才能使技能竞赛活动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才能达到广泛开展校级技能竞赛的建设目标,为此关键要着重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会计专业,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可规定会计班的学生每学年都必须参加会计技能竞赛。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载明《各级各类别技能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学分奖励的办法》,规定学生参加院级(含院级)以上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系统、协会、学会主办的各类会计竞赛(不含各类表彰)获得奖励证书的,获奖的学生不单单获得学校颁发相应的奖金,同时可获得学分上的奖励。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8

一、高中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多、非常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的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如: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其他,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师生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

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按时间顺序分,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等等。

三、建立与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事项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最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四、建立学校与学生体育档案的意义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激发全县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精神,展现*人民坚韧、积极、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风貌,促进文化*、创新*、和谐*建设。

(二)工作目标

1、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全县人民参与体育的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

2、活跃全县人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促进全县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3、办成一个隆重、热烈、精彩的体育盛会。

二、比赛项目和场馆安排

(一)比赛项目

县运会定于2008年10月举行。县运会设置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拔河、中国象棋、围棋、环城跑、门球和登*山共11个比赛项目。

(二)赛场安排

县运会主赛场设在县体育馆。开幕式拟在县体育馆举行、闭幕式拟在*英文中学举行。各项目赛场分别设在:

1、篮球赛在县体育馆篮球场、县全民健身广场篮球场和县人民医院篮球场进行,镇场组篮球赛初赛在各镇(场)进行;

2、羽毛球赛、中国象棋赛、围棋赛在县体育馆篮球场进行;

3、乒乓球赛在县体育馆地下乒乓球训练室进行;

4、门球赛在县城*社区全民健身点门球场和县老干局门球场进行;

5、足球赛在*二中进行;

6、拔河赛在县全民健身广场进行;

7、环城跑赛在县城进行;

8、登*山赛在*山进行;

9、田径赛在*英文中学进行。

三、筹备机构及其职责

为做好县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成立了*县第二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县运会组委会”),领导和统筹各项筹备工作。县运会组委会办公室地点设在县体育局。县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下设八个工作组,其组成人员及各工作组主要职责如下:

(一)会务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县政府办、县体育局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县运会组委会全体委员会议、组委会办公室会议和专题会议的会务组织工作;

2、负责县运会组委会文秘、档案、机要保密、印信管理和接待工作;

3、负责编印县运会简报和县运会大事记;

4、负责撰写县运会筹办工作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

5、负责县运会文物、档案的接收、分类、保管和移交工作;

6、负责县运会组委会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

7、准备竞赛的奖旗、奖牌、奖章、奖杯和奖品;

8、负责拉赞助等市场策划和实施工作;

9、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宣传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信息中心、县科教局、县体育局、团县委、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制订县运会宣传战略计划和实施方案;

2、负责新闻,接待记者采访,组织协调新闻报道工作;在县运会各项比赛期间做好电视拍摄、采访、新闻报道工作。

3、负责开展有关县运会形象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4、负责征集县运会理念口号、主题口号、会徽等工作;

5、负责县运会各类宣传品、纪念品的设计、制作,组织和管理社会各类相关宣传活动。

6、负责在*信息网设置县运会专栏工作;

7、加强运动员、裁判员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选活动工作。

8、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竞赛组

组长:

副组长:成员由县体育局、县科教局、县总工会、县进修学校、各体育协会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依据县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起草各单项竞赛规程;并负责对县运会竞赛规程总则、各单项竞赛规程解释。负责各项目竞赛地点、时间的安排;负责起草、印制各种竞赛表格。

2、按照竞赛规程总则和各单项规程规定,负责县运会运动员注册、报名、抽签和资格审查工作;做好裁判工作人员、代表团队的证件发放工作;编印秩序册;核对比赛成绩和成绩公布。

3、负责各竞赛项目委员会的组建、协调、联络和竞赛工作。拟定各项目竞赛场地器材标准,赛前应全面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安全。

4、负责提出发奖计划,会同会务组实施颁奖工作。

5、处理竞赛中出现弃权、争议、弄虚作假、赛风等方面的问题。

6、负责提出场馆、设施和竞赛器材需求及技术标准,并参与审查和验收。

7、会同场地器材组等部门,编制各场馆运行计划并组织实施。

8、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选拔组

组长:何福生(县体育局)

副组长:梁志良(县体育局)、杨献渊(县体育局)。

成员由县体育局、县科教局、各体育协会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拟定参加第十三届市运会运动员各项目的选拔原则和方案。

2、拟定参加第十三届市运会运动员各项目选拔小组的教练员,并由教练员提出预选运动员名单。

3、提出、审定参加第十三届市运会运动员的初选名单。

4、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场地器材组

组长:胡元清(县体育局)

副组长:王金瑶(县体育局)、杨献渊(县体育局)

成员由县消防大队、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县体育局、县老干局、县委农办、县林业局、县人民医院、*二中、*英文中学、*镇、周陂镇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编制县运会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与竞赛组共同制定县运会比赛场馆调整的计划;

2、做好县运会比赛场馆及设施的维护工作,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县体育馆工程验收工作;

3、会同竞赛组等部门,编制各场馆运行计划并组织实施;

4、负责制订县运会比赛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设备、器材、技术系统需求,组织安装、调试和赛时保障工作;

5、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开、闭幕式文体表演组

组长:刘先艳(县文广新局)

副组长:刘首红(县体育局)、蔡新红(县剧团)、刘红兰(县进修学校)、张秀玲(县科教局)

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县体育局、县科教局、县进修学校、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武警中队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开幕式、闭幕式文体表演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2、负责训练开、闭幕式文体表演队伍和培训颁奖司仪人员;

3、负责颁奖仪式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4、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安保组

组长:叶养(县公安局)

副组长:梁跃辉(县公安局)、郑文芳(县交警大队)、李尚乐(县消防大队)、王金瑶(县体育局)

成员由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交警大队、县安监局、县体育局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制订县运会安全保卫工作总体计划和实施计划;

2、负责提出县运会场馆、相关配套设施(含临时设施)的安全功能和技术标准并负责审查和验收;

3、负责县运会安全保卫工作项目的综合管理,督促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协调县运会安全保卫工作各参加单位的关系;

4、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志愿者工作组

组长:陈思佑(团县委)

副组长:杨龙年(团县委)、黄宝瑜(县体育局)、胡可斌(县进修学校)、许秀玲(*二中)、张华明(县人民医院)成员由团县委、县妇联、县进修学校、县体育局、*二中、县人民医院等单位派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县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调配、表彰;

2、根据组委会各部门、各竞委会的需要,合理派遣志愿者;

3、配合宣传组开展社会宣传工作;

4、负责重大活动、重要比赛项目场馆的文明观众、文明拉拉队的组织工作;

5、组织志愿者机动队伍,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应急任务;

6、承办县运会组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县运会筹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筹备县运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举办县运会对活跃全县人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推进文化*、创新*、和谐*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二)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筹备县运会涉及到场馆建设、备战训练、竞赛组织、安全保卫、环境治理、新闻宣传、大型活动组织、后勤保障、志愿者服务等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人员,明确目标任务,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三)科学务实,勇于创新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借鉴举办综合体育竞赛的有益经验,做好相关计划方案;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结合本地特点,把县运会办成既具有强烈时代感,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盛会。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积极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县运会,宣传体育,宣传*;各镇(场)、各单位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动员全县人民关心县运会、支持县运会和参与县运会;努力营造“办好县运会,建设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扎实工作,狠抓落实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在县运会组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如期完成。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10

关键词:艺术体操;比赛;战术

中图分类号:G834.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0)10-0120-03

aResearchonthetacticsapplicationofRhythmicGymnasticsGroupevents

XieYing,SUnDan

(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acticalabilityisanimportantcomponentofathleticabilityinthehigh-levelcompetition,theabilityofsettingandapplyingtacticsplaysavitalrolefortheresultofcompetition,especiallywhenotherfactorswhichdeterminetheathleticabilityhavetinygapafteranalyzingthetacticsapplicationofChineserhythmicgymnasticsgroupeventsinthe29tholympicGames,thepapersummarizesthesuccessfulexperiencesandfindsoutitsordersinhopeofbringingsomereferencestotheplayers.

Keywords:rhythmicgymnastics;competition;tactics

战术运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尤其是在高水平比赛中,往往是在细微的差距上取得胜利,在决定运动员成绩的其他因素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比赛战术制定是否成功,战术水平和运用能力对比赛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艺术体操项目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日趋接近,仅仅依靠技术发挥取得高分的空间逐渐缩小,因此,战术的设计和运用在艺术体操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中成为高度重视的领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国家艺术体操队集体项目运动员参加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战术设计与运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本文研究运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各类体育学术期刊、杂志、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术文献的查阅与分析,为艺术体操战术训练及竞赛战术的理论体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针对艺术体操项目战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我国艺术体操专业领域的专家、艺术体操国际和部级裁判员、艺术体操部级和高级教练员以及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有关专家共计30位进行访谈。

1.2.3个案分析法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战术应用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合理战术方案的设计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的作用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得理想的名次,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素包括:运动员自身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参赛对手具有的比赛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点。

参赛运动员和其支撑系统(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可控的只有“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运动训练学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及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图1)。

综上所述,根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就中国艺术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组在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因素进行专家访谈,得出结论:具有突出贡献的因素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伤病的治疗和恢复、训练保障系统的支撑等,统计结果(图2)。

根据艺术体操项目的特殊性,通过多年来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实践总结,并请本领域的专家进行分析,得出

投稿日期:2010-05-17

作者简介:谢莹,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结论:提高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促成因素内容广泛,细则深入。根据专家权重分析结果及成功备战2008年奥运会训练实践流程的实证,战术设计及应用已达到同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同等重要程度的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艺术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组取得了全能银牌,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历届奥运会比赛名次(表1)。

图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及其在比赛中的表现

注:根据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6改制图2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成绩提高因素表1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历届奥运会名次统计

比赛名称名次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五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未入围决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六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名从表1数据可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这一成绩的获取改写了中国艺术体操的历史。在专家访谈的过程当中,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组教练员都曾指出,战术设计及成功运用是运动员和教练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智慧体现,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致力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制定合理的战术方案,是大力发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的迫切需求。

2.2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构成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构成与一般项目竞技战术构成相同,包括: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运动员竞技战术构成及内容(表2)。

从表1可见艺术体操运动员比赛战术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战术观念形成、战术指导思想的确定、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知识的积累与教练员、运动员的竞赛经验、知识结构、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密切联系,与艺术体操竞赛环境、评分规则的变化息息相关。战术观念、战术意识、战术知识的训练应该贯穿运动员整个训练过程,与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心理、智能训练紧密结合。战术指导思想、战术形式和行动的确定应该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提出,与比赛具有高度的即时性关系。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训练过程有着明显的专项特征,依赖于运动员日常训练积累的战术能力,只有在基础训练阶段培养扎实的战术运用能力,运动员才能在复杂、艰苦的比赛环境中,及时准确的观察场上的现时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正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场上其他运动员协同配合处理好各项决定比赛成绩的因素,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实现比赛目标。

表2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构成

构成内容战术观念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的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对战术的设计、计划、实施具有导向意义战术指导思想在战术观念的影响下,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活动准则。是基于战术规律认识基础上对行动的规范或模式,是战术活动的核心竞技战术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的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想活动过程战术知识是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的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的了解和把握。战术形式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形式和结构的行动方式战术行动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取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注:依田麦久.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制。

2.3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运用实例分析艺术体操项目的战术运用多表现在技术编排时的扬长避短和动作的合理布局方面,比赛场上的战术运用往往被人忽略。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艺术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所有工作人员针对此次比赛的情况,制定了详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强的战术方案,最终实现了战术运用的“天时、地利、人和”,超水平完成比赛套路,充分发挥了集团竞技能力,获取了集体全能银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国家队设计和运用的心理战术、技术战术、战术等经实践证明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在艺术体操常规比赛中值得借鉴。

2.3.1心理战术心理因素的对运动员技术发挥的影响会随着比赛的临近而越发重要,优良的心理稳定性和心理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积极对待比赛,超水平发挥的基础。心理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运动员心理战术的运用是对运动员比赛中心理过程施加影响,进而帮助运动员从容、理智的完成比赛动作。中国艺术体操队集体项目国家队参赛时运用心理战术(表3)。

表3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国家队比赛心理战术

战术行动内容自我暗示调节我是一名普通的运动员,我在参加一场普通的比赛主要对手比赛失利,有可能实现成绩突破时稳定自己的情绪语言提示上场前3min,教练员的语言提示(如:稳一点、压住、果断),队员间的相互鼓励队长做最后的总结,喊出强信心的口号(如:相信自己,相信对方,加油)比赛中心理的一时控制不当,足以使训练的千日苦心付诸东流。实践证明,参赛前制定一套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战术方案,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的可靠保障。

2.3.2技术战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参赛技术战术,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应对比赛中技术方面的突况,部分技术战术实例(表4)。

表4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国家队比赛技术战术

战术行动内容临场战术赛前临场的安排与规划控制器械准备:专人负责保护与整理

比赛服、比赛鞋的更换时机安排

化妆及上场前的最后整装节奏战术固定的时间控制与上场前最后的节奏把握临赛前把握节奏,程序化准备活动

实现运动员最终全力完成3-5套成套动作后上场完成战术成套动作完成过程出现差错器械出界及处理方案

抛接失误:a、B……(多种可能的处理方案)

协作配合失利:a、B……(多种可能的处理方案)

音乐中断或成套结尾时原动作与音乐不符合的处理方案制定运动员技术、战术需要充分考虑到比赛前和比赛中可能发生的每一个问题的细节,做出相应的对策,增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信心,实现无论发生什么意外事件,运动员都能沉着、冷静的按照事先策划的技术战术方案进行处理,做到有备无患。从表4可见,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国家队参赛前制定了周密的技术战术,按照竞赛规程的时间和节奏举行模拟比赛,采用程序化的准备活动模式,使运动员建立稳定的生物适应;多次模拟在比赛中协作配合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备用方案的计划,保障了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能够集中全部注意力完成动作。根据运动员及教练员的训练比赛实践和研究,最终全力完成3-5套成套动作后上场正式比赛,是调动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临界训练负荷。这一结论有力的证实了中国国内比赛时一些教练员以保存运动员体力为依据,在比赛前仅安排运动员进行单动作练习的不合理性。

2.3.3战术区别于艺术体操队队内力量实现的战术,本文将借助艺术体操队以外的资源实现的战术行动定义为战术。艺术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组比赛战术设计实例(表5)。

表5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国家队比赛战术

名称战术行动激励战术在入场时固定的加油口号(如: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好样的……)环境调节战术在重要难度之前保持安静,使运动员保持冷静,在每个协作成功之后呐喊,增强运动员自信心中国艺术体操队在比赛时安排了专门的负责人带动在场观众组成临时啦啦队,在运动员入场时喊出固定口号,如:“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好样的”等口号,按照运动员入场节奏打出整齐的节拍,帮助运动员调整技术状态;在重要难度之前引导观众保持安静,使运动员充分的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完成。在每个协作成功之后整齐呐喊,以鼓励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兴奋性。整个战术安排充分发挥主场作战的优势效应,运动员们精神饱满的完成比赛动作,最终实现了比赛目标。如果没有人正确的引导,可能会有热心的观众在运动员需要净化心绪完成动作时突然叫好,而引起运动员改变了动作性质,导致运动员间的协作失利。可见,在艺术体操比赛中战术运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是运动员成功参赛的可开发领域。所以,比赛中应针对本项目比赛前和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各种可能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情况,策划具体对策,动员一切可能的因素,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以顺利完成比赛目标。

3结论

1)战术设计及运用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参加奥运会的智慧体现,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专项特征,比赛战术的运用是运动员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场上其他运动员协同配合处理好各项决定比赛成绩的因素的保障。3)参赛前制定科学性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战术方案,可以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中按照竞赛规程的时间和节奏举行赛台训练,采用程序化的准备活动模式,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备用方案,能够保障运动员在赛场上集中注意力完成动作。5)战术设计是保障运动员成功参赛的可开发领域。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科学训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4]姚家新.竞技战术与孙子兵法及其哲学、心理学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4(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