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47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1

[法条诠解]

本条是关于夫妻关系的原则性规定。

本条与1980年《婚姻法》第九条完全一致。

1.夫妻关系的内涵。

夫妻又称配偶,是指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结合而成的伴侣。夫妻有以下含义:(1)夫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而非同性的结合;(2)夫妻是男女两性的合法结合,非法的两性结合不为夫妻;(3)夫妻须具有永久共同生活的目的,不具有此目的同居的双方不为夫妻;(4)夫妻是共同生活的伴侣,同时还承担着生育和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可见,夫妻具有特定身份,并且与其他两性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夫妻关系是由法律规定的夫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又可称为配偶身份权。夫妻关系可分为夫妻人身关系和夫妻财产关系两个方面。夫妻人身关系表现为配偶双方在家庭中的身份、人格、地位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本《婚姻法》在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分别规定了夫妻的姓名权、人身自由权以及计划生育义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在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这是本法新增加的内容,1980年《婚姻法》没有此规定。夫妻财产关系表现为配偶双方在财产、扶养、遗产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本《婚姻法》在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分别对此作了规定。夫妻的人身关系是夫妻关系的主要方面,财产关系从属于人身关系,是人身关系所引起的相应的法律后果,二者共同构成了夫妻关系的完整体系。

2.夫妻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夫妻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是由法律规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夫妻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不同,权利义务关系也不相同。“夫妻一体主义”时期,法律上表现为确立并维护夫妻关系中的夫本位,妻子处于夫权的支配之下,双方的权利义务绝对不平等。“夫妻别体主义”时期,法律上确认夫妻人格独立,在婚姻生活中享受各自的权利,承担各自的义务。夫妻法律地位在形式上渐趋平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的建立,使得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从而使夫妻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了从形式上的平等向事实上的平等过渡的新时期。我国1950年的《婚姻法)第七条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确立了夫妻平等的家庭地位的原则。1980年《婚姻法》第九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本法继续沿用此规定。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是调整夫妻关系的总的原则性的规定,本法中有关夫妻关系的其他规定,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其含义如下:

(1)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是“男女平等”原则在夫妻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作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夫妻只有在家庭地位完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平等地行使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共同承担对家庭、社会的责任。

(2)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是指夫妻间的权利义务的平等,不允许出现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享受不到权利的不合理现象。

(3)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既包括夫妻在人身关系上权利义务的平等,如夫妻有独立的姓名权、有平等的人身自由权、有平等的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也包括夫妻在财产关系上的平等,如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理权、平等的相互继承权、平等的相互扶养义务等。

(4)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是确定夫妻权利义务的基础,也是处理家庭纠纷的基本依据。夫妻间发生纠纷缺乏具体的处理依据时,可以根据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精神加以处理。

[适用须知]

1.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虽然包含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平等,但立法重点在于保护“女方”在家庭生活中的各项合法权益。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七章对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保护问题作了专门规定。本法第二条第二款也明确规定,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无论是从清除封建主义夫权统治影响的角度,还是从妇女地位和生理特点的角度来说,只有强调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才能保证夫妻地位平等原则的实现。

2.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应禁止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和遗弃,尤其是禁止家庭暴力。因此,适用此规定时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及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如第三条第二款的“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禁止遗弃家庭成员”)等全面理解其含义。

3.本条规定了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为这一新型的夫妻关系法律原则的贯彻,开辟了广阔道路,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夫妻从法律地位平等到实际生活中的完全平等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与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作斗争,也要正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妇女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夫妻地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完全平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四十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五条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二条第一款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名词解释]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2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团体,在每一个时期,都在为实现家庭财富的增值而不断努力,使家庭财产总额处于最大值,以满足家庭成员的不同需要,使每个人都能愉快的生活。而家庭理财的目标是以现在家庭已经拥有的资产和以后的收入来制定计划,将风险减少到最小,而使收益达到最大。

【关键词】

家庭理财;最佳方案;收入;效益最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个人、家庭、公司、政府甚至国家地区等不同经济主体的理财活动都在不断进步与提高,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中,家庭理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西方国家强调个人的财务管理的不同的是,家庭观念在我国非常浓厚。使得家庭理财即家庭成员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并提高价值,也就是对自己现在所拥有资金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资金的开源、节流、使用过程中使用金融经济,会计管理方面的理论为基础建立并新兴交叉科学。研究家庭理财对于个人实现理想优越的生活,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家庭理财的目标制定与资产管理

(一)含义和目标

家庭理财就是利用理财的思想和金融工具的方法对家庭经济收入与支出进行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增强家庭经济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整个家庭的效用。家庭理财的目标是以现在家庭已经拥有的资产和以后的收入来制定计划,将风险减少到最小,而使收益达到最大。家庭理财目标管理最好是以金额来进行比较,计算每月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将投资回报率与风险系数结合起来,根据个人的条件和喜好来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变量:第一是一次性或多次投入的金额的多少;第二是以存款、股票,基金,证券,期货,以及以农产品等形式出现的投资理财方式,一般来说投资回报率与风险成正比;三是投入的时间精力,财富是有时间价值的,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所获得的收益一般也成正比。因此,理财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实现这三个变量的平衡。

(二)资产理财规划

家庭理财其本身是一个不断规划和与时俱进过程。理财规划一开始是通过估计家庭资产的数量、生活水平的质量、预期收益率和市场风险,再结合投资工具,实现收益最大化而风险最小化。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资产理财规划来划分不同阶段,而这些相互联系的阶段可以组成具有反馈修正的循环系统,也就是“理财环”这一概念,而家庭理财活动就是围绕其展开的系统化流程。一般来说,大致划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分析总体环境,对家庭的财务状况的进行全面核算与判断。

第二:目标的定位,以家庭的现实状况制定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财务目标。

第三:策略规划,制定家庭理财中长期目标及其战略规划。

第四:战术计划,制定家庭理财近期目标的实现所需要的具体方案。

第五:反馈控制,目标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需要进行控制,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自身状况进行动态变化,优化不同阶段的目标。关键时刻需进行重新分析,在反馈机制中使理财流程更加明智。

二、家庭理财的风险控制

在家庭理财过程中,各种风险与具体收益是正相关的,因此随着家庭财富的不断增加,风险与收益衡量也成为人们无法避免的问题。

(一)相关的知识储备是提高自身控制风险能力的基础

首先制定目标需要及时完整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就不容易。如果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在各种纷乱的材料中找到所需。然后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规划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充分发挥知识的价值,也能为风险的减少和收益的提供保证。

(二)合情合理消费是提高自身控制风险能力的前提

家庭理财中投资与费是相互制约的,想过投资比重来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控制生活上的许多消费,要求我们在短期和长期来规划收入和支出。

(三)增强抗风险能力是提高自身控制风险能力的核心

大部分人遇到的基本风险包括收入风险、意外风险,有些还会遭遇债务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对于投资意识强的家庭而言还会面对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

(四)规划未来是提高自身控制风险能力的关键

理财的关键是要应对未来支出需求的变化,对那些需求弹性较大的支出进行有效的规划。风险也就随着对未来规划的不断完善而减少。对一些好的投资储备资金,进而获得丰厚的回报,这就是理财的灵魂所在。

伟大的莱斯特梭罗曾说过懂得合理运用知识的人最富有。家庭要使理财的效果更突出,家庭负责理财的成员必须主动去提升相关的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理财最新消息,并不断进行整理和利用。使自己家庭有限的收入合理配置,合理消费,合理投资,进而不断增值,改善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美)杰克.R.卡普尔,个人理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孙冬.构筑家庭风险防御工事[J].钱经,2005,(3):116117;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3

子女保险,保障优先

有一份保障,是做理财规划的有力基础,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有一笔应急金及时给付,而无需动用投资或储蓄。在子女保险规划中,笔者的建议是父母及子女都要有所保障。现在的主流意见是先保家里的经济支柱再管孩子,大人有了保障就相当于孩子有了保障。如果理财师这么说,表明他们对风险的理解不深入。

所谓风险,是指:(1)是否发生不确定;(2)发生时间不确定;(3)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不确定。这指的是个体,对于家庭来说,还要加上一条就是:发生在谁身上不确定。因此子女教育金规划中的风险管理,是家庭中每个成员的风险管理,不单单是只考虑父母。只不过在具体的规划中,每个家庭成员所规划的项目与保险金额不同罢了。所以,如果预算没那么充裕,就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有一个起码的保障。

就子女而言,保障项目中应包含意外险、意外伤害医疗险、住院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这样建议,是考虑到儿童身体娇弱、生性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溺水、中毒、动物咬伤、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玩耍打闹致伤等,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另外,儿童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抵御疾病侵蚀的能力较弱,特别是近年来重大疾病逐渐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因此,儿童保险一定要保障优先。

意外险

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缺乏规避危险的意识等特点,决定了意外伤害事故较其他人群高。该类保险可以积极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突发的意外事故而产生的风险,而且这种保险普遍价格不贵,属于消费型险种。

意外伤害医疗险

属于意外险中的一个细分。与意外险不同,意外伤害医疗险是解决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医疗费用,通常情况下100元以内是免赔的。通俗地说,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就是小意外的医疗保障,如意外受伤需要看门诊住院的费用可以报销。

住院医疗险

儿童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生病的几率高。普通的儿童疾病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动辄住院。在大中城市,急性肺炎治疗费用大体在3000~5000元;支气管炎,住院3~5天,也得花费3000元左右。积累下来,花费不小。补充住院医疗险和住院津贴险是有必要的,孩子万一生病住院,大部分医疗费用就可以报销。

重疾险

重大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已成为一些家庭的沉重负担。由于家居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少儿重疾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据广州市最新统计,14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9/100000。其中白血病是“第一杀手”。据了解,治愈一例白血病儿童,平均需要3.5~5年时间,花费至少15万~30万元。合理选择保险可以转嫁孩子的医疗风险,有效保护家庭资产不受损失。

寿险

如果为孩子投保以死亡为赔偿条件的保险(如定期寿险、意外险),累计保额不要超过10万元,超过的部分即便付了保费也无效(重大疾病险的重疾赔付除外),这是保监会为防范道德风险所作的硬性规定。

对于少儿保险种类的选择,不同的家庭,不同经济实力的家庭应有所不同。经济实力一般的,可以选择儿童意外险、意外伤害医疗险以及住院医疗险。这3种险大多为消费型,价格便宜。经济实力尚可的,可以外加儿童重大疾病保险及寿险,这类多为储蓄型保险,少儿时期买,价格也不会太贵。如果以上几个项目在购买时都包含在内,在少儿保险的项目上就相对完整了。至于保险金额及产品形态上,消费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而定了。保险金额上,如果风险意识强,可能觉得重大疾病保险30万元才够,但也有人觉得5万元足矣。还要问自己:产品形态上选择分红型还是万能型?保障是阶段型的还是终身型的?交费年期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如此规划,可以远离被推销的烦恼。

教育金规划是关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意义重大。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和教育成本的逐年提高,教育金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支出之一。如何筹备足够的教育金以让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众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教育金规划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不可取消。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也是做父母的义务,所以孩子一定要上学。二是不可延后。孩子到岁数就要上学,不能到时候说:“孩子啊,你爸钱还在股市里面套着,等解了套咱们再上学”。同样的话,对学校说也没用。三是不可降低。孩子本来有着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样要是因为各种的经济问题或者暂时拿不出来,岂不是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鉴于教育金所具有的特点,合理规划显得必不可少,需要遵循提前规划、专款专用、保值增值、风险管理的原则,以保证教育金的安全。

2种规划方式

教育金的筹备是一个投资积累的过程。家长需要在名目繁多的可选项目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金融工具。

基于安全性、现金性的需要,可以用银行、保险等去储备基础教育金,不求收益多高,只求到时候能让孩子有一个确定的高等教育,这部分属于基础教育金规划。

基于收益性考虑,或者希望将来孩子出国留学,需要资金量庞大,可以用基金、股票、信托等投资方式完成,这部分属于品质教育金规划。

4个步骤

制定基础教育金计划是一个专业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家长全面考量目前的情况,还需要根据现有的数据与信息,预测出十几年,并为此制定规划,持之以恒。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4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教学方法。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年至2005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10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30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4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琴.未来10年个人理财市场将年增30%[J].北京日报,转载于搜狐网,2008-01-09.http://news.sohu.com/20080109/n254539439.shtml.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5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婚姻当事人通过协议方式,对他们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关系解除时的财产清算等事项作出约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婚姻家庭领域里的财产状况起了很大变化,除了高档家俱、家用电器和银行存款外,还出现了股票、债券、和外币;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和私营企业还拥有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和经营资金;有些家庭还有为私人收藏品的文物、古玩、名人字画、珍品邮票和珍贵的文房四宝;以及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利等等。由于夫妻财产客体上的变化,仅依靠法定夫妻财产制已不足调整夫妻在财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必须完善我国法律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以避免夫妻财产纷争难以裁决。

我国现有的约定财产制是任意性的约定,赋予了当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甚少的情况下,应作出一些具体规定,以便贯彻执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约定的时间。夫妻可以在结婚时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夫妻财产问题进行约定。

2.约定的标的及内容。约定财产制的标的只能是夫妻财产,其范围为夫妻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的财产。约定的内容包括夫妻财产的所有权归属;财产管理、使用、收益、处分;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债务清偿责任;婚姻关系终止时财产的清算及分割等。

3.约定的条件和形式。夫妻双方对财产制的约定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合法,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和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必须符合法律行为的以下要件:

(1)约定的条件:

①约定的主体必须是夫妻双方,夫妻双方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或无行为能力人不得进行约定,他人也不得其约定。

②约定的双方必须自愿。双方对财产约定的意思表现必须是真实的自愿。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表示作出的约定无效。

③约定的内容合法,不规避法律或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2)约定的形式:可采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两种:①结婚登记时进行约定的,在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填表一式三份,夫妻各保管一份,存婚姻管理机关一份。②结婚后进行约定的,以书面形式由公证机关公证。③夫妻双方口头约定的,如双方无争议,或有可靠证据证明的,可予承认。

4.约定的变更和废止。夫妻对其财产进行约定后,可以变更或废止。当情况发生了变化,原定协议内容不能适应夫妻生活的需求时,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变更或废止原约定的协议。如果原来的协议是在婚姻管理机关达成协议登记的,由婚姻管理机关更改。如原来协议是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应由公证机关公证其变更或废止的内容。

5.约定的效力。我国婚姻法实行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夫妻双方有约定时,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其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财产制。

6.约定的无效撤销。凡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而设有发生法律效力的约定,因其约定欠缺合法性,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撤销约定,或宣布其约定无效。

夫妻财产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财产制度,它的完善和实现还有赖于其他相关制度的建立,如夫妻财产数额的查实是一项很难办到的工作,它有赖于税收制度中公民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因而,夫妻财产制真正执行任重而道远。

五、我国配偶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婚姻是男女两性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并为当时的法律制度所确认的两性之结合。合法有效的婚姻一经缔结,就具有了法律上的意义,结婚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互为配偶,基于配偶身份关系的权利义务也随着婚姻的缔结而产生。因而配偶权产生于婚姻的缔结,终于婚姻关系的结束,它是身份权的一种,具有专属性。配偶权经过了夫对妻的单方权利到夫妻相互权利的发展阶段。现代社会法律规定的配偶权是夫对妻以及妻对夫的身份权,它是身份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世界各国立法来看,配偶权的内容包含有配偶姓名权、配偶人身自由权、同居权、忠实请求权、互相协作权、日常家事权及其他权利。

(一)我国配偶权制度之不足与缺陷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6

市级统筹,以区、县为主,强化市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分配等方面的统筹作用;集中财力,扶持薄弱地区,减轻县级财政负担;加强顶层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

制度亮点:为促进均衡发展,晋中市开创“四化两改三保证”的模式,即“四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两改”:改造薄弱学校、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三保证”:保证贫困生不失学、保证学困生不流失、保证农民子女和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实施县域教育质量的考评制度,增强政策实施力度,提高实施效率:考核内容包括县级领导教育责任考核;县级教育局发展性评价考核;县级教育督导评估考核等。考核对象有县级党政领导、学校及校长级领导班子成员,其中对县级党政领导的考核包括9项内容,考核主体除了相应的教育督导机构及上级管理部门,还重视学生家长的参与。

创新效果:提高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使大量农村学生回流。城市“择校热”现象得到遏制,班额缩小到正常水平,教师的管理和教学压力降低。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点班、尖子班、快慢班现象消失,促进了教育均衡、公平。

市政府出台《关于发放“幼儿助学券”的工作意见(试行)》,由此成为全国率先免除幼儿基本教育费用的城市。

制度亮点:“幼儿助学券”实行政府买单,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具有申请资格。南京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共安排资金3.4亿元,“幼儿助学券”发放采取“政策全市统一、经费市区共担、实施区县为主”原则。全市统一部署、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只要符合相关条件的幼儿园,无论公办民办均具备“兑换”资格。向弱势群体倾斜,具有南京市常住户口、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3至6周岁适龄幼儿均可发放。发放标准:一般幼儿每月200元,困难家庭幼儿每月220元。据统计,可享受助学的17万适龄幼儿中,有7%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创新效果:2011至2012学年,全市共有13.3万名幼儿成功申领,市财政下拨相关经费2.66亿元。“幼儿助学券”制度实施增强了政策杠杆的激励功能。同时引入学前教育发展的竞争机制,其结果不仅资助了政府办园,也资助了系统办园、集体办园及民办园。幼儿入园没有学区限制,家长自由选择的压力小了,幼儿园因此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了幼教质量。

不再用城市教育标准和眼光去评价乡村教育,而是尊重差别,因地制宜,尊重教育规律,合理灵活利用乡村资源,办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学校。全县40多所学校先后告别以往毫无个性、指向不明的校训,结合师生的智慧和学校特点,确定了新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

制度亮点:就地取材,创设良好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特点对学校进行“定位改造”,通过精心布局和设置,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接受现代知识。亲近自然、走近社会,用现代教育改造农村教学。通过开展“读书行动计划”,使农村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通过构建“课程超市”,提高农村学生认知能力。教师被要求自学一门“特长”,以便“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不同满足”。乒乓球、太极拳、十字绣、根艺和石头彩绘在全县农村学校已蔚然成风。

创新效果:构建现代农村教育体系,乡村教育悄然回归。原来普普通通的农村校园在现代教育的熏陶下和和美美起来,学校真正成为农村孩子学习的“一片乐土”。

全省初步形成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公办与民办职教共同发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

制度亮点:在创新职业教育中注重评价体系建立,组织开发科学的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组织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专家研究开发20个高职专业类的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全年对3至5个专业进行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并强化技能抽查结果的运用,对连续两年抽查不合格的专业,拟停止其招生资格。

以抽查结果“倒逼”职业教育制度化、教师专业化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在全省范围内,凡在各中职学校及高职院校中职部已经开设且有在籍学生的专业,都必须接受专业技能抽查。抽查结束后,教育行政部门将技能抽查成果向社会公布。

创新效果: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使教育主管部门与科学监控教育质量互动,此项抽查制度已成为湖南切实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无棣县委、县政府出台“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管理的实施意见》,实行有效解决全县学生乘车上学的安全问题。

制度亮点:县政府按市场化改革原则创新校车管理和运营模式。组建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的“校车运营公司”,配备驾龄均在10年以上的119名专职司机和119名随车看护员。家长需要承担的实际校车费用每月只需70元。同时,无棣县成立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提出校车运行过程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事项,组织督查全县校车运营管理,按照学生从离开家门一直到进入校园全程分段划分责任,做到每一个细节均有章可循。

创新效果:政府减压,解决了校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家长放心,由于校车长期固定准时运营,家长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学生上下车的信息,解决了接送学生与家长务农和上班时间的冲突。

关注孩子营养午餐问题,利用制度拨款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兴建改修食堂。计划5年内投入120亿元,为贫困山区中小学生解决上学食宿难题。其中100亿元由政府财政投入,剩余资金通过贵州山区希望工程基金――幸福校园计划,向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募集。已投入资金6亿元在全省88个县建设了9961个农村中小学食堂。

制度亮点:组织督察组,监督落实营养午餐。省教育厅组织多个督查组,对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中的20个县、68所中小学校进行督查指导。省级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县级财政部门通过特设专户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实行“四统”模式,即“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配送”,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学校食堂供餐方式为:一是包餐制;二是自购制;三是蒸饭制。

创新效果:新建成的9961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已全部投入使用,全省6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还配套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山区孩子们已在洁净的食堂里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已基本实现“校校建食堂、人人有午餐”的目标。

随着学校生源逐年减少,乡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日益困难,城乡差距、地域差距也造成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外流。湖北先后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进教师“省考、县聘、校用”新机制,2012年招录新教师1.7万名。

制度亮点:创新录用乡村教师机制。招录对象为在岗、未入编的资教生(含特岗生);应、往届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招录程序为报名、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和录用6个环节,政策包括:在岗资教生(含特岗生)、服务期满“三支一扶”毕业生笔试成绩加5分;新录用教师一律安排在农村乡镇(村)学校任教,可以在县域内农村乡镇学校间流动,但因解聘、辞退或其他原因离开农村中小学的(包括到县城任教),其年薪、编制等待遇即被终止。

实现乡村教师工资省级统筹。全省新录用教师实行年薪制,到艰苦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任教者每人每年3.5万元;到其他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万元。年薪按绩效考核发放,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增,所需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新录用教师事业编制,由省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自然减员等因素统筹安置。

创新效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省考、县聘、校用”机制,标志着该省改善农村教育的努力正变成一种制度的力量。新录用教师实行年薪制,所需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有利于统筹省内资源,保障教师利益,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学分银行”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搭建重要载体,引导和助推从教者走上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制度亮点:“学分银行”是以继续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管理与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上海市推行的终身教育学分管理网上银行通过上线试行,首批开放商务英语、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涵盖本科与专科层次,已有139种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转换为学分。注册学分银行后,学习者将有自己的“学习账户”,在本市成人教育机构,不同时间和专业接受学历教育,都可以积累学分,这样的学习“存款”可以“通存通兑”,转化成相应的学位。学分银行用户的“存款”是终身累积的学习成果,目前包括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3大类学分。其中,部分职业培训等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学分是可以按标准“兑换”的。学分银行制度的基础就是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首批6个专业的专家组已经完成制定了166门课程、139个证书的认定标准。

创新效果:“学分银行”是世界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促进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为教育者终身学习服务。上海市自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以来,与全市建设学习型社会相匹配,学校师资队伍相应得到“自学式提高”。

成都锦江区成立教育“公众督导团”,引入公众监督。“公众督导团”设成员20名,其中包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新闻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以及社区工作者等。督导职责为学校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及教学管理的察访与督导,对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开展测评并提出建议,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管理提供参考和决策。

制度亮点:创新教育动态管理机制。“公众督导团”实行一年一聘制,年终对优秀公众督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公众督导员实行关联学校回避制度。把督评的主题聚焦在校风建设上,采取分组包片及小组负责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察访相关情况,按照《评分标准》对学校评分,并形成书面意见反馈。区级财政设立“公众督导团”专项经费,保障“公众督导团”独立开展调研与评价。

创新效果:通过“第三方”走访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可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地方的教育者品质,理解地方办学的诉求与艰辛,由此增强了双方的社会服务意识,加大了学校教学管理力度,为政府和教育行政如何贴近教学服务提供了样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克拉玛依市启动“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并正式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制度亮点:家庭教育成为政府行为。克拉玛依市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为家庭教育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行保障,并赋予“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行政职能。搭建专业平台,由“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区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校(园)家庭教育指导站(中心)”构成三级家庭教育组织网络。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家庭教育顾问队伍、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及班主任队伍等。同时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制定《克拉玛依市家庭教育指导站考核细则》,建立家庭教育考评考核、评比表彰等多项制度,采取网上评比与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指导考核原则。

创新效果:克拉玛依市的家庭教育工程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家庭教育不足的一些瓶颈问题,更建立了家庭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全国家庭教育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市政府将全市31所国有民办的改制校全部收归公办,学校债务由政府接管、学校运转由政府提供经费保障,改制校自主招聘的教师由政府进行考核,纳入编制管理。在清理和规范改制校之后,盐城市重新划分学片区,全市学生实行划区就近入学。

制度亮点:推行集团化办学。按照就近组合原则,多所学校组成教育集团,集团内部教师流动、管理联动、教研互动。优质学校领衔薄弱学校发展,分为“直办型”与“领办型”两种:前者为一个法人,一套班子,集团内人、财、物统一;后者领衔学校和成员学校均为独立法人,集团内人、财、物分置管理。

校长教师团队式交流制度。通过集团内领衔校和成员校校长教师的双向团队式交流,实现各成员校优质师资共享,促进各学校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凡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均须参加交流,每年交流一次,每批交流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交流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5%,同时要求领衔校具有区级以上学术称谓或荣誉称号教师不低于同类教师总数的15%。

创新效果:通过集团化办学,各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开始走向均衡,薄弱校得到提升的同时,优质学校也在进步。通过改造薄弱学校全市学校布局和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和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创建民办教育新政,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格局,清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障碍,打造“学在温州,走向世界”的教育高地。制定《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出台9个配套文件,全方位打造具有突破意义的民办教育改革体系。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7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现值;终值;个人理财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7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收入和财富都有了大幅度增长,随着家庭收入与财富的增长及世界整体投资环境的影响,家庭理财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这一观点明确地告诉人们,经济基础对于一个社会稳定与发展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管理好家庭经济,是维系一个家庭及过好日子的至关重要问题,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1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及产生条件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金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资金的增值。换言之,资金的增值就是指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

在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里,还隐含了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两个条件。一个是,资金经历时间;另一个是,资金产生运动。第一个条件强调的是,资金所经历的时间不能太短,否则资金的增值是非常微小的,甚至是不能计量的。第二个条件中所说的资金产生运动,主要是指资金产生信贷或生产这两种运动。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把家里闲置的资金存在银行中,我们就可以说这笔闲置的资金产生了信贷运动,如果我们把闲置的资金用于跟朋友合伙开办企业或投入于某种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我们就说这笔闲置资金产生了生产运动。

为了较容易地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假设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在没有通货膨胀没有风险情况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在这里为了更接近家庭理财环境,假设资金都是出于信贷运动形式下而产生的增值,即资金的时间价值。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所得的资金时间价值,通常是指资金的利息。

2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

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量,如果要比较两笔资金的价值量,就必须折算到同一时间点上,那么就需要引入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现值与终值。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间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算到现在的价值;终值又称本利和,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2.1复利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在家庭储蓄中,理论上包括两种计息方式,一种是单利计息,另外一种是复利计息。现在的实际生活当中,银行存款通常是复利计息。复利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滚利”,即每经过一个计息期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起滚算。

2.1.1复利的终值

2.1.2复利的现值

其中,F表示终值,p表示现值,表示银行利率,表示期数,表示一元复利终值系数,表示一元复利现值系数。系数的值是可以通过查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得到的。

2.2年金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的时间,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系列款项,一般用来表示。年金又可以分为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在家庭生活中各种款项的收入与支出,有的是很有规律性的,比如人们贷款买房买车,在未来还款的时间段内,还款一般是每隔相同的时间发生一次,而且每次还款金额会相等,像这样的款项支出便是年金的一种。

2.2.1普通年金的终值和现值普通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每期期末,间隔相等时间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系列款项。普通年金终值,现值。除了计算终值与现值外,有时也会碰到求年金,即等额的一系列款项是多少的问题:

;。

其中,表示一元年金终值系数,表示一元年金现值系数,表示偿债基金系数,表示资本回收系数。

2.2.2预付年金的终值和现值预付年金是指每期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款项是发生在每期的期初。预付年金终值,

现值。

2.2.3递延年金的终值和现值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的款项发生在第二期期末或第二期以后期末的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在这里我们假设递延年金是前期没有发生任何收付款行为,后期发生了普通年金形式的收付款业务,整个期限为

期。递延年金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相同,现值计算有三种常用方法,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

2.2.4永续年金的终值和现值永续年金是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特种年金,可视为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永续年金没有终值,只有现值。

3资金时间价值在家庭理财规划中的思考

3.1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储蓄规划

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多数家庭的收入还不算高,能省下来的闲钱不多,加之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钱存在银行里比投资更安全,所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闲置资金主要用于储蓄。我国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期限一般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截止到2011年2月9日各种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6%、2.8%、3%、3.9%、4.5%和5%。通过搜集各定期存款利率资料,可以看出,期限越长的存款,利息率越高。那么是不是应该把家庭中的钱财都尽可能的存成期限为5年的定期存款呢?

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按活期存款来计算,现阶段我国活期存款利息率为0.4%,远远小于定期存款利率,如果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损失的利息会很多。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比较合理的储蓄方式,可以称之为阶梯式储蓄,即将家庭中准备用作储蓄的资金分成几份,在各种定期存款下都存一定数量的资金。对于家庭收入较高且稳定的家庭来说,可以多存一些长期定期存款,对于家庭收入较低且不稳定的家庭来说,应该多存一些短期定期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3.2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购房规划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整体呈上升趋势,住房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来说是奢侈品,对于一般收入家庭来说也是最沉重的负担。人们在购买住房的问题上,大多数无力承担一次性付款购房,而是选择按揭贷款购房。那么,在现有收入的条件下,该如何选择合理的还款方式呢?

生活情境一:小王月收入1万元,现欲购买住房一套,需要向银行按揭贷款80万元,准备分10年进行偿还,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小王每年等额偿还金额应为多少元?如果分15年进行偿还,每年等额偿还金额为多少元?按小王现在的收入水平,应该选择哪种偿还期限?

如果小王分10年偿还,每年还款金额为

=10.87万元。如果小王分15年偿还,每年还款金额为

。按小王现在的收入水平,小王一年收入为12万元,如果分10年还清,除去还款还剩1.13万元,如果分15年还清,除去还款还剩3.76万元。在现实生活中,小王除了还款以外还应该有日常生活支出,按小王月收入,小王生活的城市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也会较高,所以应该多留出一些日常支出,所以应选择分15年还清。

3.3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购车规划

随着分期付款购房方式的出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用品都可以分期付款购买,仅次于住房的奢侈品便是汽车。

生活情境二:李先生欲订购一辆私家车,采用现付方式,车款为20万元;如果分期付款,于每季末付款1.2万元,付款期限为5年,假设五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4%,在不考虑其他费用的情况下,李先生应采用哪种方式付款?

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是不能比较的,需要把它们换算到同一时间点上才能比较。那么,我们可以将分期付款的普通年金折算到现在。

21.65万完,因为21.65万元大于20万元,所以李先生应该选择现付方式购车。

3.4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子女教育费用规划

由于我国还没有普及高等教育,所以较多的学费仍然成为家长的负担。在家庭理财规划中,不妨从子女出生开始就有计划地存入资金,等到子女需要交纳高等教育学费的时候,也不会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生活情境三:小张夫妇为了在18年后,支付女儿3万元的大学学费,从女儿出生每年年末等额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假设银行利率为3%,请问小张夫妇该每年末等额存入多少钱才能攒够女儿学费?

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理论,经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偿债基金的问题。小张夫妇每年需存入资金数为:

参考文献

[1]黄良杰.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8

新机制:农村孩子免交学杂费的8年之旅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近日,中央财政下达了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878.97亿元,在学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仍比2013年增加约50.6亿元,增长6.1%。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的8年时间,农村的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不用交了,很多困难家庭的孩子也终于有学上了。而这背后的功臣就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

2005年年末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通知。作为一个新机制,该政策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该政策从2006年在西部农村中小学实施,2007年扩展至全国。

新机制的特点与深意

新机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二是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在资金的总体安排上,体现了中央拿大头的原则。三是实行了由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省以下各级政府应承担的经费,制定地方各级政府的具体分担办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落实到位。

同时,在部分地区试行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资金支付管理等制度,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农村中小学校财局管,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新机制的实施对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经过2006年在中西部部分地区的试点,2007年的全面推开和调整完善,到2009年底,国务院确定的改革目标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全部实现。

2010至2011年,连续两次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每年提高100元,一补生均标准每年提高250元。

2011年,中西部地区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东部地区年生均达到小学550元、初中750元,同时,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按100人核拨公用经费,较好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学和运转之需;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一补生均标准达到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

据统计,2006-2013年,全国财政已累计安排保障机制改革资金(不含教师工资)895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050亿元、地方财政390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从2006年的15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878.97亿元,年均递增24.7%。

保障机制改革以来,一方面,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公共财政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的比重,由税费改革前1999年的67%提高到2010年的97.05%,实现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的历史性转变。

全国近1.3亿名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122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

2011年,我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8%,高于上一年世界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100.1%,高于上一年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9年和12.7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另一方面,农民负担切实减轻。粗略估算,仅2006-2010年国家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相当于全国农民减少支出2300多亿元,平均每个小学生家庭年减负250元、初中生家庭年减负390元。改革成果直接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农村学生家庭负担明显减轻,因贫失学的学生也因此重返校园。

此外,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支持力度,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学校收费行为明显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各项合理的经费需求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从源头上治理了教育乱收费。

新机制不断完善

在新机制实施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新机制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在于多部门的密切配合。比如各省、市、县各级政府均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政府相关领导任组长,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部分省份的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相当多的市、县都将此项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

各级政府明确各自责任,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改革资金落实到位。同时,为了使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还制定了有关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支付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

此外,还建立中央对地方专款的国库特设专户试点制度,对中央财政安排的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实行动态监控,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全面推行中小学预算制度,将学校各项收支统一编入预算。

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多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健全保障机制,主要政策包括:

一方面坚持保基本。一是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二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到2013年年底,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经过6次提高标准后已经达到中西部小学560元、初中760元,东部地区小学610元,初中810元。同时,要求地方在分配资金时向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等薄弱学校倾斜。

三是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央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比如,2006年汶川地震后,校舍安全问题突出,2009年2012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中央投入3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500亿元。

针对部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较差,2010年,又启动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共投入656.6亿元。

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财政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另外一方面,在保基本的同时,着力补短板,积极支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从2010年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约657亿元。从2014年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将用于大力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

二是从2011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1-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301.9亿元。

此外,财政还将关注点放在努力提质量上面,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门启动特岗培训、国培计划和鼓励地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体系。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快速增长,财政投入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当然,资金的投入越多,需要的监督和管理越多。2014年3月国务院启动了督导工作,督导委员会将前往各地进行督察指导工作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

保障机制改革基本目标实现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为此,业内人士提出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支持政策的思路:围绕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公平,按照政策框架不变、内容充实完善、标准动态调整、经费管理加强的理念,坚持更加注重薄弱环节、更加注重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注重投入绩效的原则,聚焦薄弱地区攻坚克难,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构建覆盖面更广、保障水平更高、管理更加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相关阅读: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完善机制、城乡一体;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推进改革;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免费教科书资金,国家规定课程由中央全额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二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央统一确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北方取暖地区学校补助水平。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三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由地方建立,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四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中央继续对中西部地区及东部部分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9

理财需求诊断

罗先生目前刚进入家庭成长期,已生育一子,家庭财务状况并不复杂,其资产除一套通过贷款购入的房产外,仅有存款3万元,可投资的资产不多,且尚有房贷未能清偿。这段时期罗先生家庭的财务压力较大,家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较大。一方面,罗先生家庭需要准备好应急资金降低短期财务风险,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强自身保障以覆盖长期财务风险。

罗先生家庭目前的主要需求是子女教育。要为罗先生和罗太太诊断其子女教育需求,需要先搜集各个阶段的教育费用。

幼儿园

幼儿园的费用包括两个项目:一是保教费和假期留园费,也就是幼儿在园期间所需的保育、教育费用,以及假期(寒假暑假)留园的费用,此类费用由物价局统一规定。另一个是其他代收代管费,主要包括伙食、体检、生活用品、外出活动、交通接送等费用,此类费用遵循“家长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每月收取的伙食费一般是200元。

读幼儿园通常采取就近原则。由于不是本地户口,罗先生还需要交纳一定赞助费等,省一级幼儿园约需2万元(一次纳,4年)。部分幼儿园还设置了一些思维训练课程,这些费用额外收取,每年1200~1500元。

表1列出了广州市的幼儿园保教费用。在广州就读省一级幼儿园全日制的保教费用为每月240元。在幼儿园9个月(扣除寒暑假)需要花费的费用为(240+200)×9=3960元。需要在孩子3岁时准备2万元赞助费;如果参加思维训练课程,还需要准备1500元/年。如果将2万元赞助费平摊到每年,幼儿在幼儿园的花费就需要10460元/年。

中小学

2009年1月1日起,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正式取消了借读费。目前的中小学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服务性收费,包括校外活动收费、学生校内伙食费、午休管理费、学生课后托管费、搭乘校车费5类;另一项是代收费,包括作业本费、校园一卡通工本费、城镇中小学校服费、军训期间食宿费、高中学生体检费、住宿费6类。虽然中小学是义务教育,但如果不属于本地户口,就读当地学校则需要交纳额外的费用。根据各中小学的招生信息,这些费用加起来一学期需要1.1万~1.5万元,9年需要27万元左右。

高中

高中阶段的收费标准参见表2和表3。由于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可以收取择校费。广州市省市级高中的择校标准为4万元,入学时一次纳,再加上每学期交纳的学杂费1175元,平均每年需要1.6万元。

大学

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所设专业为例来测算相关费用(不含生活费),见表4。

根据以上信息测算,罗先生在孩子各个阶段需要筹备的教育费用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到,罗先生家庭需要准备285992元作为教育储备。要注意的是,这笔费用没有考虑通胀对学费的影响。由于罗先生并非需要一次性准备好这笔资金,通过合理的规划能够满足罗先生各个阶段的子女教育需求。

理财规划

罗先生家庭目前的主要需求是子女教育,如果没有做好最基础的应急准备和长期保障规划,子女教育规划也可能因意外情况的出现而导致目标无法达成。

应急准备

罗先生家庭的月支出为3000元,加上房贷月还款额2500元,每月支出总和为5500元。按照应急准备金应以3~6个月的月支出额来计算,罗先生应准备1.65万~3.3万元作为应急资金。罗先生可将目前的存款3万元作为应急资金。

长期保障

罗先生和罗太太都有社会保险,但这对于有房贷和孩子教育压力的罗先生家庭来说还不够。一是社会保险无法覆盖房屋贷款,二是社会保险也无法覆盖子女教育费用。通过商业保险来做好家庭的长期保障对罗先生家庭来说非常重要。罗先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按其年收入6万元、保障5年期收入计算,可设置保额为30万元,保费控制在年收入的10%~15%,即6000~9000元。罗太太是家庭的第二经济支柱,按其年收入4.2万元、保障5年期收入计算,可设置保额为20万元,保费控制在4200~6300元。按最低标准来算保费,即每年需支出1.02万元用以做好长期保障,每月需预留850元用以支付当年保费。

养老规划

罗先生目前28岁,还需工作32年至60岁退休。罗太太目前26岁,还需工作29年至55岁退休。这里以较早退休的罗太太来测算其退休后家庭需要准备的养老费用。按3%的通胀率计算,罗太太退休时应准备255万元左右的生活费用。如果罗先生和罗太太准备自己筹备其中的50%,按年均8%的收益率测算的话,可通过每月定投933元,达成目标。

子女教育规划

由于罗先生需要为每个阶段的子女教育费用进行规划,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假设罗先生家庭的收入增长率为1%,支出增长率为3%,教育费用支出增长率也为3%。根据表5中各阶段的教育费用,在考虑上述基本规划所需支出后可以画出罗先生的子女教育需求现金流量图。

从图中蓝色的曲线可以看到,在孩子7岁时当年会出现现金流缺口,不过这种缺口可以用孩子7岁以前的节余资金弥补。但即便这样,从红色的曲线可以看到,在孩子13岁时仍会出现教育资金不够的困境。孩子13~22岁,教育费用总的现金缺口为14万元。

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建议罗先生家庭将每月支出缩减300元,并在最初的3年内(孩子3~5岁时)将300元定投到基金中。如果按年均回报率8%计算,3年累计投入的10800元将在孩子17岁增值到约34327元,加上孩子5岁之后每年节省的3600元资金,完全可以补充教育资金的不足。

实施策略

(1)将3万元存款作为应急准备金,50%以活期存款方式保留,50%购买货币基金。

(2)为建立长期保障,罗先生和罗太太都应购买商业保险,罗先生设置保额30万元,罗太太设置保额20万元。保费控制在每年10200元左右,重点考虑重疾险、寿险、意外险。

(3)罗先生和罗太太可每月定投基金933元作为退休后的养老费用储备。

家庭理财规划的含义篇10

   论文摘要:在传统的民法里,婚姻家庭关系、劳动关东和土地财产关东的调整,均属于民法的任务,但在前苏俄民法里,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都脱离民法而呈独立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承袭前苏俄的法律观念,也将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从民法中剥离出去;改革开放以后,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逐渐呈现出不同程度回归民法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之初,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清末民初因继受而来的传统民法理念以及作为这些理念载体的民事法律制度均遭废弃。新的政权因袭前苏俄的法律观念及其立法安排,将原属民法体系的一些法律制度,主要是婚姻家庭制度、土地财产制度和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从民法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有着直接的关系,是这种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在法律上的反映。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法律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回归的民法,无论婚姻家庭法还是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土地财产关系的调整,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回归民法的现象。

   一、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回归  

   在传统的民法中,婚姻家庭关系既有身份关系的内容,又有财产关系的内容,本质上属于民事关系,因而属于民法的组成部分。在《法国民法典》里,有关婚姻家庭的身份关系部分内容规定在第一编“人”(第五章到第十章),有关家庭财产部分内容规定在第三编“财产取得的方法”(第五章)。《德国民法典》将婚姻家庭中的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合并,设亲属编加以规定。日本民法典、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采取德国的体例,设亲属编规定婚姻家庭法的内容。

   前苏俄的民事立法是将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从民法典中分离出来,并以独立的法律部门相待。十月革命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通过了《苏俄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1926年又通过了修订后的《苏俄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1923年颁行的《苏俄民法典》不再规定婚姻家庭法的内容,婚姻家庭法成为独立于民法的法律部门。苏联学者对此的解释是;家庭法虽然涉及到一些财产关系,但是其根本问题是家庭成员间的人身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如《共产党宣言》所批判的“资产阶级撕破了家庭关系上面所笼罩着的温情脉脉的纱幕,并把这种关系化成了单纯金钱的关系”:但在社会主义社会,“苏维埃家庭的成员履行着极为多种多样的非财产性质的相互义务”,“家庭法中调整财产关系的规定是和调整家庭成员间人身的、非财产的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因此就不能对负担生活费一类的债务适用民法典中关于债的一般规定”,“婚姻不能被认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婚姻、家庭、监护等问题的法律调整是社会关系中极为特殊的范围,因此有充分的理由把家庭法分为苏维埃法的一个独立部门”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的民事法律是《婚姻法》。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既是革命战争时期婚姻家庭法的延续,同时也秉承了苏俄民事立法的传统,显示出其独立法部门的‘面。1980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延续了婚姻法单独立法的传统。虽然我国尚未颁行民法典,但是在我国法学界,婚姻法也被认为是独立于民法之外的。一本权威的《婚姻法学》教科书在谈到婚姻法的独立性以及与民法的关系时说:“婚姻法所以形成独立的部门,是因为它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即婚姻家庭关系,而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人身关系,虽然有的具有财产关系内容,但人身关系是主要的,而财产:关系是以人身关系为前提的,是派生的、次要的。因此,婚姻法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至于婚姻法与民法的区别,作者认为“民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婚姻法虽然也调整一定的财产:关系,但是这种财产关系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不同,后者是等价有偿的,而前者“是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而发生的,不存在等价、有偿的特点”②。由此可见,我国学界关于婚姻法独立于民法的理由,与前苏俄法学界的观点,基本一致,都是强调婚姻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与民法的不同。

   然而,尽管学界主张婚姻法独立于民法,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婚姻家庭纠纷一直是被作为民事案件对待的,其适用的法律规则大多与民法没有根本的区别。这是由于婚姻家庭关系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质的一致性,即平等性,婚姻家庭法可以单独立法,但它不可能真正独立于民法而存在。例如,家庭成员的主体属性是民法的自然人,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取得,其法定婚龄的计算,都离不开民法的自然人制度:现代婚姻家庭制度推崇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与民法的契约自由具有相同的意义,都属于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婚姻自由比起契约自由更加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结婚行为和协议离婚本质上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夫妻财产无论是采取法定财产制还是约定财产制,都离不开民法的财产制度,尤其是共有制度;夫妻相互间的权利义务、父母子女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诉讼上表现为请求权,与民法的债权制度具有原理的相通性。因此,不仅司法实践中一直将婚姻家庭纠纷作为民事案件对待,适用与其它民事案件共同的民法原则;而且在立法上,一直以来也存在将婚姻家庭法作为民事单行法的认识。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K的王汉斌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中即阐明:已颁行的《婚姻法》与《继承法》、《经济合同法》等均为民事单行法;同时,他还阐述了民事单行法与民法通则的关系的基本看法,民法通则是关于这些单行法所涉及的民事活动的一些共同性问题的规定。由此可见,立法机关并没把婚姻法作为完全独立于民法的部门对待,而是作为民事单行法对待。这就初步确定了婚姻法的民法属性,以及婚姻法对民法的回归趋势③。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婚姻法学界就有学者主张婚姻家庭法应回归民法①。90年代后期,关于《婚姻法》修订的讨论中,有学者提出了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的思路,但是鉴于民法典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难以列入立法议程,因此采取“两步到位”完善婚姻家庭法的思路:先就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婚姻法的系统化、完备化待制定民法典时一并考虑”②。2002年初,立法机关决定起草民法典草案,婚姻法被列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2002年底由立法机关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五编和第六编分别规定了婚姻家庭和收养。此外在学者的民法典建议稿中也都包含了婚姻家庭法的内容③。这意味着婚姻家庭法“已经走到了第二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原版全文步,即回归民法,结束过去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情况”,“实现了向民法的最后回归”④。  

   二、劳动关系调整的回归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关系为雇佣关系,有关劳动关系的调整归属于民法。《德国民法典》债编规定的“劳务合同”(第611—630条),《日本民法典》债编规定的“雇佣合同”(第623—631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债编规定的雇佣合同(第482—489条),都属于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法律。虽然随着19世纪工人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专门的立法加强对劳工权益的保护,以保护劳工权益为宗旨的劳动法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但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法律仍是民法,民法的合同与债的制度构成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主要内容,契约自由仍然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  然而,在前苏俄的立法中。劳动法属于独立的法律部门。1922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苏俄劳动法典》,用以调整劳动关系,同年通过的《苏俄民法典》不再有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在前苏俄,劳动法的独立不仅表现为独立的法典,更为重要的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界定。尽管1922年的《苏俄劳动法典》中仍保留着“雇佣劳动者”、“受雇者”、“雇主”、“劳动合同”等概念,但是随着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全面建立,人们根据新的意识形态和政策对这些概念赋予了新的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民法的内容。在一本苏联学者写的《苏联劳动法规诠释》里,作者指出:一受雇者’和‘雇主’这两个名词,显然是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劳动合同的双方的”,因为在苏联社会,“现在已经没有劳动力出卖者和购买者之分”,苏联的工人阶级“不仅没有被剥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反而和全体人民一起占有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在社会主义的劳动合同中,把‘受雇者’说成是‘工人’或‘职员’是更确切的”,“而把‘雇主’说成是‘企业’、‘机关’、‘农场’也更为确切”;社会主义的劳动合同不再是雇佣关系,“没有互相对抗的阶级”,而是“摆脱丁剥削”的人们之间的“同志般的合作和社会主义互助关系”⑤。在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劳动不再是劳动者的权利,而是一种义务⑥;劳动合同不再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合同的订立不需要通过要约和承诺的缔约程序,而是通过招工或计划分配来实现;除非特殊原因,禁止工人辞职或更换工作⑦,那些辞去或更换单位的人,与“懒汉”、“自私自利者”等,被认为是“不觉悟的,落后的或不忠诚老实的人”,而应受到劳动纪律的处分⑧。显而易见,民法的合同观念、意思自治原则以及雇佣合同的规范完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