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19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1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身体锻炼

一、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们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做操、锻炼体能,最后自由活动等最基本的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失去了趣味性,学生也逐渐地对体育课感觉到枯燥,更丧失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把初步的活动做完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游戏,利用比赛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各种比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员的英雄战绩,从而使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感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和偶像,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他们的体育精神,让学生感兴趣,并喜欢上体育课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信仰,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体育明星身上有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如果能看到他们身上的体育精神,自己也会受到体育明星的影响,也会争取获得与他们一样的体育成就。

二、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结合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师教学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体育方面的知识,在姚明看来,体育精神是指顽强拼搏的赛场精神,教师通过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的存在,虽然说只是体育游戏,但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使其了解体育动作要领,使其领会体育知识的精髓,让学生进行小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更有凝聚力。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体育跳大绳,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对决,增加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使团队与团队之间产生竞争力,从体育游戏的进行中,可以体现体育精神的伟大,体育精神就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从体育游戏中得到体育精神的培养,这是令人振奋欣慰的。教师通过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存在,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是值得运用的,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自由,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体育游戏体育精神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单纯的动作没有兴趣,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游戏形成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育游戏包括个人与个人的体育游戏,还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体育游戏,两个人之间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竞争力,充分体现体育精神的伟大,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小组内成员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是强大的,通过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小学体育感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更是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对实践的这一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也可以在大课间活动时,让学生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等,通过让学生进行体育小游戏,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好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有好的身体素质也同样重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课下时间进行各种体育游戏,并从中感受伟大的体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社会来说依旧处于人们不太重视的阶段,教师应该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的强大,体育精神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尽情展现,体育游戏可以使呆板的体育动作变得有趣,赢得更多学生的青睐,使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杜辉.小学中年级体育教学与游戏的有机融合[J].当代体育科技,2016(30).

[2]薛原.学校体育改变来自点滴[J].中国学校体育,2016(6).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2

在重视主体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现阶段,“体验”是出现率较高的词汇。此处的“体验”是教学时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体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时,其是教学的主体。体验式实践的特点是教学中深入分析问题、历经教学过程以及有目的实践。教师在进行小学生体育教学时,要在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和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增强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一、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关于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给出不同的答案,一些学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结果,是体验学习期间,内化学习内容后产生的内在感受、内心反应和内心反省,指出体验式学习与其他体验相同,属于内在的,是学生在知识、情绪、形体参与后获得的。一些学者指出体验式学习是学习方式,是通过活动开展的教学模式,与参与者有密切关系,此活动是在反思中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对体验式教学的内涵进行归纳,其是学生以结构性或自然性方式得到的实践和亲身体验,而后分析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进而获得概括、抽象的结论,并按照此结论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模拟或真实的活动或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丰富的感受与经验,并实现分享和交流,再整理、总结为理论成果,并能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健康、坚强的心理素质,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小学体育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1.通过体验式教学,推动学生主动锻炼

小学生增强体育技能要具备持续参与训练的精神,教师的动作示范和理论讲解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才是重点。由于在体验中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运动技能与知识,在此前提下进行锻炼才能逐步增强运动技能。小学生对事物的专注度由其心理决定,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持续技能学习的耐心是比较有限的。体育教师要通过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习耐性,增强学习自主性。例如,目前普及率较高的足球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球运动体验,并教授基础技术,在训练时体验与感受每个动作,并按照足球运动的具体情况选择战术。基本功是获得足球比赛胜利的重点,要求学生练习射门、控球、带球过人、传球、接球的技能,进而实现熟练运用技术的目的。

2.借助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因为体育锻炼和运动量较少,小学生体质弱、体能差,难以达到体能标准。所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是特别迫切与重要的。体育锻炼和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如果教师盲目强迫学生锻炼,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淡化运动兴趣。如开展中长跑运用,一些学生畏惧练习,体育教师不但要讲长跑的意义,还要经常播放长跑运动录像,让学生受到拼搏精神的感染,产生崇拜、敬仰之心,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小学生树立中长跑信心。在锻炼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增强体质的快乐,让其感觉到因为体质增强,更加坚定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3.采取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培养人格的重要时期,所以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了解与领悟体育内涵和体育精神,在体验过程中认识到只有奋勇向前、永不言败才能得到成功,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小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耐挫折能力,体育教师要加强品德教育。如很多小学生知道长跑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后半程需要极大的勇气、韧性和毅力,当学生出现放弃的想法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他们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困难和压力,从小塑造健全、坚毅的人格。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锻炼和运动中的自我感受与反思审视的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熏陶与发展。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有效利用课程内容,对学习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积极体验,进而增强其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逐步增强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完善人格,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和目标体系的讨论[J].体育学刊,2007(3).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思考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性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学的地位也在素质教学的任务行列中逐渐地提升,学校体育可以促进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因此针对小学体育教育进行改革和优化更加具有重要意义。(1)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身体发育和学习文化课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进行体育和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培养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这对于未来的人生也是很有意义的。(2)在体育课堂中,学生一定会亲自参与实践,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他们可以进行合作和交流,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发扬合作精神。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了呼应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1)逐渐运用小学体育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小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这两者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生活化是体育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着重加强对于学生安全健康知识的讲解和日常体育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生活化还要求体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扩大体育教学范围,只要是有利于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体育素养的活动,都可以尝试和实践,帮助学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体育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把教学对象进行分类,通过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性格特点,有选择性地将他们分组,可以针对每一组学生的特点传授教学知识,实施订制的教学计划,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3)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多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关注,每一个人都能够快乐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频繁的交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复思考和经验总结,深刻意识到小学体育课堂创新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寻找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和策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突破,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共同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概念体育;实践探索;拓展练习

在素质教育开展的广阔背景下,我校开展了概念体育教学的尝试教学,本人承担了这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实践研究,因此体育概念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由于这类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活动属于新型项目,无论是从教还是从学的角度来讲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下面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开展“概念体育”教学尝试的。

一、准备部分

这部分的教学目的是要建立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具体的开展程序如下:(1)学生自由站队,由教师提出问题:“心脏有什么作用?我们怎么知道心脏在跳?”学生可能会回答:“心脏提供氧和能量营养以维持生命需要。”“测量脉搏可以知道心脏在跳。”(2)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测量脉搏,并要求各小组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第一小组测量颈动脉;第二小组测量耳后动脉;第三小组测量腕部动脉。最后总结出颈动脉是运动中测量脉搏的最佳部位。同时要详细记录各人安静时的心率。

二、实验部分

将全班学生每4~6人分为一组,场地中心为“心脏(休息)区”分别进行如下运动(运动时配合音乐,从慢到快激发学生情绪):

运动一:原地跑(由快到慢,锻炼臀大肌、股后肌群、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肌肉群)。

运动二:跳绳(训练学生弹跳能力及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度,强化前跳30秒,后跳30秒)。

运动三:俯卧撑(或变形俯卧撑,训练学生胸大肌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韧度和耐力)。

运动四:马步靠坐墙(由双腿支撑过渡到单腿支撑,训练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肌肉群)。

运动五:足球(或蓝球)障碍运球(训练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运动六:十米往返跑(训练反应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学生经过几项运动,同时在30秒时间内必须测量和记录好心率(前十五秒),慢走到下一运动区(后十五秒)让心率回复接近安静水平。用虚线将“慢音乐”的心率连起来,用实线将“快音乐”的心率连起来。

三、探索分析

根据记录的情况,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绘画出心率变化图。然后进行问题思考:(1)从变化图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跑、跳绳、足球运球后的心率变化更快,而且在运动后期听到了快节奏的音乐后运动强度加大,心率也更快。(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学生将讨论的结论展示出来,然后教师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进而制订适宜的运动量和训练模式,这样才能是小学体育教学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出现因盲目教学而导致有的学生承受不了,有的学生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的现象。

四、理论研究

根据预习作业的内容锻炼心率区间计算公式“208(0.70×年龄)×65%=锻炼心率区间下限”“208(0.70×年龄)×85%=锻炼心率区间上限”计算个人锻炼心率区间;用已记录的心率对照区间计算结果,确定刚才是否让心脏得到应有的锻炼,预测到达锻炼心率区间的时间。全班从前面做过的运动中选一,预测如用快节奏音乐进行,要多少时间心率可达到锻炼心率区间内?然后开展运动,最后开始和结束时测量心率,看结束时心率是否达到锻炼心率区间。

五、游戏练习拓展

教师总结:提高心脏功能,青少年需每天让心脏在锻炼心率区间内锻炼30分钟。我们今天知道了哪些运动能有效地让心率上升。现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一项体育游戏活动,然后进行记录,看一看是否符合运动区间的要求。如,“立定跳远”训练复练率高、枯燥乏味,容易产生消极训练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脱化出可以替代该项训练的对应游戏活动,笔者经过探索,就设计了比较有趣的“青蛙跳跳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达到训练的目的,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体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都一改传统学习者的身份,而以初级研究员的角色进入体育教学课堂。学生兴趣浓厚,由于更多时要依靠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更为合理地进行分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保证小组学习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助。另外,由于本次课程研究需要精准的数据,因此教师要走人小组之中,检查并指导记录情况。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不认真记录。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依靠小组的集体力量来规范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认真会影响小组的整体汇报,这样处理后教学效果理想,但是也为教学提出新的思考,教师在开展概念体育教学时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上面是笔者在一线教学中以授课实例的方式对小学体育概念教学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想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身材发育情况出发,结合动力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引导,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课堂高效,奔向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牛猛.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3(08).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5

【关键词】小团体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教学

小团体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相关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组团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团体教学模式显得更具有灵活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它主要优势在于学生与教师都可以愉快地进行学与教。而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往往表现为体育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小团体教学一般要求学生的组团人数在4~6人之间。小团体教学也可以理解为是将有共同爱好、共同兴趣和共同学习目标的不同学生进行集合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团体教学模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学生很快掌握体育动作技术,巩固体育动作学习效果。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体育动作的信心。第三,有利于创建体育运动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第四,有利于促进学生人际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笔者近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尝试运用小团体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现将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一、小团体教学模式的课前预设

教师在进行小团体教学前,一般要先了解该班学生的体育基础情况,然后拟定出一个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方案。如果这个班的学生男生居多,那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就多做一些耗体力的运动游戏,诸如快跑比赛、弹跳力比赛和垒球比赛等;而对于女生较多的班级,就可以设计一些耗体力少的体育学习项目,例如跳绳、体操、排球等体育项目和相关游戏,这是教学计划的初步拟定。在计划设计的进一步考虑中,教师不但要对自己的教育提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还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教材第1课中对广播操的体育项目学习中,教师对这一课的教学计划可以这样制定:第一,先按身高进行简单的排列;第二,选取音乐《初升的太阳》作为学生学习体操运动的歌曲;第三,老师利用小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对学习体操的兴趣,游戏时选出会跳《兔子舞》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作为学习体操的领导,以此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操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在体操学习课快结束之前进行体操模拟比赛,并给予奖励,以便加强学生对体操学习的记忆力。

二、学生体育小团体的组队

小团体组队的基础是在第1节课初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小团体组队的目的是要区分出优秀的体育学生和不优秀的体育学生,然后根据他们体育素质的好坏和体育学习的特点进行级别分组和建队。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第7课的站立式起跑、截住空中球和第8课的对墙投掷小沙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站立式起跑、截住空中球和对墙投掷小沙包的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组队,将体力好的先挑出来把他们平均分成四组。其次将那些体力一般的学生平均分到由体力好组成的这四个队当中去。接下来进行上面三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贴大饼》等有趣的游戏,加强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学习记忆力。最后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站立式起跑、截住空中球和对墙投掷小沙包体育项目的比赛,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在以后的体育项目学习中很多都是组队学习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体育动作的学习能力。

三、多姿多彩的小团体教学内容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因为小团体是由4~6个学生组成的,在体育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方法、认知程度和学习速度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所教的内容也根据学生个人能力、个人特点和个人对体育动作认知程度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第10课“5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做的工作是首先将能力很强的学生单独组成一组,能力良好的组成一组,能力一般的组成一组,能力很差的组成一组。其次利用接力赛的形式组织他们比赛,并记下比赛成绩,最后比较成绩,找出他们的优势与不足。这样不但能够测试出他们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之间的竞争,增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的力度。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6

关键词:教学实践;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3-02

一、创设情境的意义

体育教学特别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身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置与之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较快且自然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互动与交往,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的、和谐的、平等和充满活力的教与学的氛围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适时、合理地把握学习时机,使情境的创设在课中发挥最大的实效,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创设情境的条件

1、针对儿童特点。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其身心理特点、兴趣取向和个性特点,把握好与其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相应的事物进行创设,让情境更贴近学生。

2、针对教材内容。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内涵,揭示教材的知识点,把握好重点难点,使教材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兴趣化,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有利空间。

三、创设情境的方法

1、创设和丰富学习情境。如故事情境、场地情境、想象情境、描述情境等形式,启发学生观察、体会、再现情境。

2、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或富有情节的主题。如直观教具、形象化头饰、有意义的课题,使情、景、人物在体育活动中融为一体。

四、创设情境的实践

1、通过教师语言引发学生想象的情境。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提出,把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能够接受的、富有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使其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兴趣由隐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参与预设的任务,同时使已有的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并在学习中体现能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思维,以自主的、积极的、生动的学习方式进入情境,参与游戏与活动,从而达到增强其体质,发展其情感,培养其能力的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去精心引导学生的自主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课的目标、规则和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与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增强创造能力,在身体活动中增强其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培养其能力。例如在一年级的队列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已有的经验引入“薯条和汉堡”的情境,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薯条是什么形状的”,“长长的”;“汉堡呢”,“圆圆的”。接着诖学生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各种“薯条”(纵队),“汉堡”(圆形)的队列队形变化的动作,并不时“四根薯条”,“两个汉堡”,变化着名称与数量。学生们根据要求不时更换活动伙伴,且在短时间内排好队型,他们完全沉浸在虚拟的“肯德基”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与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相结合,实现了学习活动的目标,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利用场地器材创设富有情境的主题。小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充满着求“奇、新、变”的心理需求,场地、器材、色彩的变化对孩子们充满吸引力,根据学生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场地、器材去创设各种符合学习内容的情境。例如在低年级“跳单、双圈”的跳跃中,利用“呼啦圈”在操场创设“荷叶”与“池塘”的情境,学生自然地把自己比作“青蛙”,整个教学就在“小青蛙”与“青蛙妈妈”之间顺利开始。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扮演情景中的人物,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愈发平等,师生间的情感愈发融洽。依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极爱模仿的特性,选用故事的情境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锻炼身体,学会与人合作交往。“青蛙妈妈”提问“为什么青蛙捉虫不会让虫子发现呢?它是怎样跳过去的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意思的情境,创设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们快乐地蹦蹦跳跳起来,实现了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尝试使他们自我体会动作,小组讨论,研究如何才能落地轻巧,经过教师提示、点拨,使学生掌握了“落地轻巧”的动作重点。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以课堂主人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与伙伴的合作活动中去,从而在欢乐的气氛中实现了学习的目标。

五、创设情境的效果

1、学生在变化。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幅度增大了、深度增强了、效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愈发浓厚并得到迁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升华,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并能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创造性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交往共同探究,获得较大的能力发展效应。

2、教师在变化。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师不断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用新的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发展观来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从单纯的教学发展到教育发展至情感的交流,更凸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师生共同发展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意识、主体发展和师生互动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促进了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3、课堂教学在变化。在情境中,教师积(下接第57页)

(上接第53页)极地参与、互动与观察,采用适当、适用、适时的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锻炼热情持久,活跃;同时学生的自律能力得以加强;与友伴友好相处,合作精神充分,使得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教法与学法、师生关系与评价更开放。

六、创设情境的结论

1、实现自主参与。通过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投入活动,实现了教学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在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地去“玩”,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手法。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体育的教学都笼罩在竞技体育模式下,使得体育教学变为单纯的技能传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快乐体育跳出了这个藩篱,它使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个体发展水平在选择、参与运动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上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参与运动的趣味。学生们自由、自主的体育活动是深入体验快乐体育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的自由空间越大,其运动的主观意愿会更好地实现。因而,快乐体育理论提倡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可资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条件[1]。快乐体育实际上就是摈斥以技能掌握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式的教学,而是在发展学生的身心水平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发、自觉的体育意识。

1“快乐体育”理念的含义和教学意义

1.1“快乐体育”理念教学的含义

“快乐体育”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导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旨在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去体验参与的快乐以及运动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主动性。它是以学生的人格为出发点,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把情感与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快乐体育”理念的教学意义

1.2.1满足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要求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不仅仅只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且根据每个人个性的不同队体育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得体育教学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2.2满足体育教学方法双向性的要求

任何一种教学的成功都离不开师生的配合,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快乐体育”打破了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正真能够从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快乐体育”不仅是时展的产物,也应该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产物。

1.2.3能够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很多学校过多地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没有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就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创作性和个性的发展。“快乐体育”改变这种趋势,它充分强调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2]。

2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当遵循的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毕竟有其独特特征,这方面心理学和生物学已经告诉我们了。其中,小学生在生理上的典型特征是神经容易兴奋,好动活泼,容易扩散,动作准确性及协调性弱;而在心理上则感觉及知觉已得到充分发展。尽管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有稍微的区别,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其感知觉的系统性及准确性都不断增强。甚至,对于小学低、中、高年纪学生,其身心特征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说,运用快乐体育理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譬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当尽量选择运动负荷量小的运动,在教学上要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3]。

2.2趣味性原则

所谓的趣味性就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要活泼、有趣,既能调动小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较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这里的趣味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方式要尽量生动有趣,如选择游戏法、合作学习法、阳光体育教学法、建构主义法等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法,二是具体的教学形态,包括语言、教姿教态、教具的展示等,如在语言的选择上,要尽量绘声绘色,达到“矫情”的效果,这是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姿教态要栩栩如生、贴切,运动项目的动作示范要与生动的语言协调起来;选择的教具类型也要选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集中学生注意力的。

2.3互动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意识已充分建立,其自我意识十分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其自我意识尚不够全面、客观,主观色彩较浓。因此,内心极其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认可。快乐体育理论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这种情感体验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体育教师的正面评价上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转换角色,怀有一颗“幼稚”的童心,实现与小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使得教师融入小学生的内心,使其获得成功的感受[4]。

3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3.1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

(1)教学主题要多角度。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以跳绳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学生双脚跳、单脚跳、单替跳后,举行花样跳绳表演及跳绳接力比赛。又如可举行投弹打靶比赛,可提高小学生的投掷技巧;举行跳背接力比赛,能增强学生的跳跃支撑技能。教师一旦在比赛中发现小学生的错误动作,要及时引导并纠正,使提高运动技巧与比赛有机融合,以让小学生从比赛中得到快乐。

(2)教师言行要有魅力。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5]。

3.2教学活动要乐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趁,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后体会到运动后的,人际交流的自由感,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一个动作或取得较好的成绩时,都会无比的激动或兴奋.在体育教学中,可组织课堂拉拉队,用掌声给学生鼓励加油,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手势、表情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练习和课堂表现加以肯定、赞许、表彰奖励,使学生获得偷快和成功的倩感体验,从而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学校体育应当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使学生获得体育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快乐体育的教学中,身体素质得到提商,技能得到改善,思想受到教育,意志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升华。

结论

总之,快乐体育理论能成功地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应该是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快乐体育通过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感交流方式,因而能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宜璞.浅谈“快乐体育兴趣体育”[J].成功(教育),2013,08:296.

[2]鄢龙富.浅谈体育课中的快乐体育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6:87.

[3]周卫哲.对快乐体育思想植入小学体育教育中的研究[J].学周刊,2013,05:23.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逐渐由重视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转向重视发展、激励和反馈等功能的转变。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体育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康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培养健康意识,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即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具体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办法的制订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个体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能接收,能乐意学习。新课标中的健身体育、愉快体育、民族体育以及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教学中注意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交流的快乐。通过安排克服障碍和经受与适度挫折的训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教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农村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三、注重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有的体育教师把评价当板子,对那些上课不守纪律的,对绝对权威有不同意见的,就任意压分数,致使师生关系紧张,矛盾恶化;有的教师更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对学生总是没有好声好气,如学生一提问题,就责怪学生:“这也要问!”有的学生协调性差些,前滚翻动作做不好,就冲着学生说:“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不会做,笨得像猪一样”等等。诸如此类不合理的评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锻炼身体、学做真人的积极性,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是一种敏锐的教育机制,更是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中应从多方面考虑,掌握这门教育艺术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效性。高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可以启迪人的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全面的身心发展。

首先教师要巧妙启发和引导。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注意他们的心理动向和学习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巧妙引导、开拓思维,敢于学习。其次勇于赏识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把握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大胆赏识“多面手”。如教师对那些“体育尖子生”或大胆勇敢尝试的学生赏识,这样无形中起了表率的作用,还带动了全班同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9

关键词:游戏变化;体育教学;再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1

传统游戏非常多,关键是教师要利用好游戏的功效,以游戏活动为手段,把所要教学的知识设计融入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地学,爱上体育课。但同一个游戏经常让学生活动,学生会失去兴趣,感到厌倦,教师要多动动脑筋,不能随心所欲。游戏形式、名称、规则可以有变化,即使同一个游戏在设计上也要让学生感到有不同,有新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选择的安排,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安排不同要求、形式的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为平台,以学习目标为根本。

一、一样的内容组合巧变化

游戏是创编出来的,关键是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游戏,怎么玩。在我们体育教学中,设计的游戏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中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要能提高孩子们运动技能,学到知识,巩固知识。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有计划设计某一游戏,使游戏为学习内容服务,贯穿其主导思想。通过体育游戏来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巩固课的内容要求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某项目技能,达到该课的教学目标,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体验运动乐趣。

水平一《原地拍球》内容教学中,首先要分析原地拍球项目基本特点,我们老师不能把知识教死,虽是原地练习,但不能把学生规定死,画地为牢。本内容学习目的是让低年级学生更好的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逐步为运球作为铺垫。如果只能让学生在原地练习,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时间不会太长,会出现动作变形,甚至拍疼小手。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练习情趣会变得很高,体验到拍球运动的。静动结合,抓住课的重点融入游戏中,把拍球活动中的原地拍球和“人动球不动”、“球动人不动”游戏进行组合,学生的练习情况大不相同。实践证明静动组合后的拍球游戏,没有超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还是在“原地”拍球,这样设计更符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并且拍球活动形式得到优化、创新,学生不会因单一的拍球产生厌倦,拍疼小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一样的内容规则小变化

不少传统游戏的玩法学生都很清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示范讲解。在三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中,本人设计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贯穿整节课,主要思路是:

在开始部分:1-3、2-4小组两两相对的同学用手玩石头剪子布,三局二胜,输的同学做两次深蹲跳起(为立定跳远有力蹬地铺垫),练习时间约1分钟;接着改用脚做剪刀石头布,也是三局二胜,输的同学做两次深蹲跳起,练习时间约1分钟;之后再在规则上略作改变,允许三局二胜中已输二盘的同学可以继续挑战,让输的同学有重新翻盘的机会,学生既看到希望或输的心服口服,练习劲头大不相同。

在基本部分:在老师提示下,学生先以小组集体练习,主要解决学生动作协调,蹬地有力,让学生体会“快、高”的技巧;接着运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形式,在规定距离、范围的条件下,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练习,赢一次跳一次,看谁先到达;完成一次后可以另选对手继续挑战。利用这种方法,学生没有厌倦感,练的满头大汗,在不知不觉的玩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束部分:教师又安排游戏“你替我按摩”,利用“剪刀石头布”,输的同学为赢的同学轻轻地拍十次大小腿。

本节立定跳远内容利用“剪刀石头布”游戏贯穿整节课,在传统的玩法上进行了改进:首先不是一玩了事,而是改变一点规则,让学生的结果有机会转变;

二是不固定对手,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有新鲜感。规则小小改变,学生学习兴趣大不同,学习效果提高很大。

三、一样的游戏名称来变化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教学实践就需要我们教师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把游戏内容融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爱学乐学。游戏是可以变化的,无论是形式,方法或名称,需要我们教师思考研究,分析其目的,然后根据课堂需要进行设计,发挥游戏的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

换一个新名称就是好办法之一,新名称新体验不一样的效果。《搬运接力》是一则旧游戏,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素质及团结协作精神,把它和“救援”概念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担架”等器材可以设计出新游戏《紧急救援》,学生听到紧急救援的游戏名称就有不一样的表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练习从而达到相同的锻炼目的。

投掷项目垒球的学习,受场地、授课班级数、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比较难开展,但我们又不能随意删掉不上,我的主要做法就是把投掷内容设计在游戏中,用其他器具代替,并用不一样的游戏名称命名,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新鲜感,达到投掷项目学习的要求。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用羽毛球代替垒球,优点是比较安全,需要的场地不需要太大,不足是用羽毛球代替垒球飞不远,学生兴趣有落差。根据优缺点产生的可能性,把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由《轻物掷准》变身为《枪林弹雨》,一样的游戏,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感受,产生的效果大大提高;二是用纸团代替垒球,材料由学生自己准备,纸团一般比羽毛球要重,掷的距离会略远,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同时设计新游戏《疯狂的冰雹》,让学生往上掷,落下似冰雹、雪球,学生练习非常有兴趣,也达到挥臂有力的技能目标。三是利用各色塑料袋装纸团代替垒球,学生可以掷、抛、甩等动作形式,展开飞行似彩球、烟花,设计新游戏《快乐儿童节》。不同颜色的塑料袋飞起、落下既有运动中的美感,学生也在不经意的玩中得到锻炼,提高投掷的能力。

四、一样的内容形式多变化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是采用教材上的游戏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和训练手段。我觉得教材游戏与创编相结合更可取,改编后更适应自己学生的需求,改编后更能体现体育教学课堂的需要。

游戏的活动形式很多,通过变幻游戏方法,追求相同游戏不同形式或不同玩法,最终达到共同目标的目的。如跑的游戏形式就有追逐跑、8字接力、十字接力、换物接力、看谁先触线、折返跑等等。

又如《快快跳起来》是比较常见的游戏(如图),有的老师采用圆形的组织形式,一位同学在圆心用一根竹棒作圆形转动,其他同学在圆周线上看到竹棒快到身边马上跳起;有的采用纵队的组织形式,两位同学拿绳子的两端,从前往后拉动绳子,其他同学依次跳起;有的采用横队的组织形式,两位同学拿绳子的两端原地不停抖动绳子形似蛇形,其他同学看准绳子的位置跳起跑过绳子;有的采用时钟走的组织形式等等。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快乐的玩起来,快快跳起来,提高学生反应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游戏中的各种素材、活动技能等是可以改变的变量,对某一个或多个素材进行改进,使其变成一个新游戏,在体育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体育游戏不但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要让他们快乐,有意义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通过新颖的名称,多变的形式,不同游戏再组合多角度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新编小学生健身活动.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11.

[2]余素梅.新课标小学体育课游戏创编和教学设计.人民体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存教育;生存技能;心理素质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让百度在夜空中自由地搜索,我见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突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体育功能的角度对在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生存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和生存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化。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在“走跑交替”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情境――“过马路”。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后,教师可以适时灌输“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进社会化发展。又例如,在跑步练习中,体育教师可以制作红绿灯的卡片,自己充当交警,指导学生在十字路口时要注意交通安全,要牢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教师可以让体育委员带头领跑,自己站在“十字路口”,间断性地更换红绿灯,以此来训练学生“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生存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对红绿灯的反映,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也给枯燥单调的跑步练习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有效的生存训练机制尚未建立,学生对生存训练内容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导致的校园群死群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在人多拥挤的地方,鞋子被踩掉了或随身物品掉落了,弯腰去捡;火灾发生后,慌乱逃生导致互相践踏;面对意外伤害者,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求助于专业救护机构,结果白白丧失抢救的时机……因此,体育教师将生存技能的培训融入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国内生存教育的空白,更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全新诠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如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运动损伤、运动休克、晕厥、中暑等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应急状况下能自我保护,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炼个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累,受点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也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耐力跑比赛。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绩,发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适应以后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了学校体育进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参加团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运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四、正面对待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当尽可能避免体育伤害事故或减少到最低程度,不出大事故,但是体育运动与伤害事故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参加体育锻炼难免会发生伤害事故,不能因为会出现伤害事故就取消或变向停止体育运动。倘若如此,交通管理部门也应该宣布停止使用会带来事故的交通工具,这是消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重视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并认真做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力求使运动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那些“宁愿坐死,害怕跑死”、“收起山羊和跳马”、“封了爬竿和爬绳”等的做法无利于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五、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