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行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5:24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1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上市公司风险控制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充分利用国家的鼓励政策和鼓励资金来增强企业竞争力等角度论述了上市公司加强环境审计内部审计力度的必要性。本文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对环境审计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应该重点关注的环节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环境审计;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变化,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这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惠及千秋万代的伟业。因此,重视和加强环境审计,监督国家环境政策是否有效落实、政府和企业环境保护责任是否切实履行、环境治理活动是否有效开展,对促进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审计的宏观层面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由国家审计机关对环境管理者的责任和绩效进行审查和评价。在环境审计的微观层面上,需由社会审计组织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参与和完成。本文拟从上市公司角度来分析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中的环境审计力度,防范环境风险的意义和措施。

 

一、上市公司加强环境审计内部审计力度的必要性

1.上市公司加强环境审计内部审计力度对于上市公司风险控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当前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群体性事件和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都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例如2012年四川宏达集团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项目和镇海pX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等,不仅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破坏,也令上市公司本身遭受到了重大的投资损失。摘要随着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等方面的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上市公司应该认清这一形势,以加强环境审计内部审计力度,从而适应该趋势的发展。

 

2.上市公司加强环境审计内部审计力度是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发表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内容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2)》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责任实践,并及时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与各利益相关方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工具之一。中国证监会及沪深证券交易所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近年来陆续出台系列规定,加强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成立更是有助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管理和推进。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内容,公众关注度越来越高的环境影响力,企业有必要做好环境审计的相关事项。2012年586家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共592份,其中有6家公司在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同时,又了环境报告,这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更有针对性地向利益相关方披露其在环境方面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更显示出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最受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3.上市公司加强环境审计内部审计力度对于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引导和存进的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强节能、减排等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政策和技术的鼓励和引导,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这些对于企业的未来投资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充分利用国家有利政策和资金发展企业。

 

二、上市公司加强环境审计的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上市公司在相关报告中加入环境审计相关事项

第一,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环境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环境事项的考虑。而内部审计相关部门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要有意识地增加对环境事项的关注,及时关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提高对被审计单位环境事项的谨慎性,增强自身对环境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还处于自愿性披露阶段,2007年公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2008年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在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数量的增加,这为上市公司在进行环境审计时具有指导意义。2007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使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环境风险增大,上市公司对高耗能高污染等行业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特别注意环境事项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合理保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第二,将环境审计嵌入内部控制审计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经常化为会计师事务所开拓环境审计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企业需要对其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控制和监督,确保企业在环境法律法规方面的遵循性、环境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多重受托环保责任的履行。

 

另外,1999年壳牌(中国)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增长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起增长迅速。虽然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还没有强制性规定,但随着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的增长,为提高报告的可信度,我国开始有企业对其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自愿性鉴证。企业在环境方面的相关战略、政策、管理和绩效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内容。我国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大多根据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制,而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推荐有9大方面30项环境绩效指标供企业参考选择以披露其环境绩效信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主动披露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能够为企业经营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系统中环境审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内部审计机构应从监督企业环境管理和内部控制与协助企业污染自治两方面开展工作,构建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制度。

设置有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如企业已经通过iSo14000等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依据iSo14000等系列标准对其建立的环境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和监督,评价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未建立环境管理系统的企业可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在环境方面实施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协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业务流程的环境风险,监督环境方面控制措施的执行。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2

关键词:环境会计报告成本 环境会计报告收益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一、引言

环境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是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政府均对此十分重视。研究表明,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企业、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环境问题的本质在于应当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将其环境责任推卸于社会。鉴于此,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由于理论和实务水平的限制,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比环境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相对充分,通常企业所报告的环境成本会高于环境收益。由于环境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报告业绩的贡献往往为负值,因此,企业缺乏建立实施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在实际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报告的过程中还会发生披露成本。在人力资源成本、财务资源成本十分高昂的今天,环境会计报告成本也形成制约企业实施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因素作为主要立足点,辅之以环境报告的效益分析,目的是帮助我国的企业更好地认识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成本收益,以改进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

二、环境会计报告成本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过对所有与作业成果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环境会计报告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环境报告信息能够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产生影响,促使其改进管理和增进效益,实现价值增值。所以,作业成本的思想可以运用于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过程。

(二)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理论依据分析 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大为增强,用户需要更多、更相关的信息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从而做出决策,因而用户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越来越高。但企业在考虑是否披露一项新的信息时,除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外,必须对其成本和效益进行权衡。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和支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或目的的一项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一项约束性条件(或称修订性惯例),在西方会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成本效益原则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加之环境会计领域在我国也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更应加强对成本和效益的分析。首先,在对环境进行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坚持成本与效益的统一,是要求成本的耗费必须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收益或为提供相应的收益创造条件,否则就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避免无效的成本支出,使得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其次,收集加工环境会计信息的过程当中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工作中收集加工环境会计信息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会计主体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何种会计核算方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除了要遵循一般的会计原则的要求外,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最后,提供会计信息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因为环境会计信息也是一种信息产品,提供和使用会计环境信息需要花费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析所花费的代价等,甚至还包括为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而在同业竞争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效益,对企业而言可能会增加其经营效益、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归集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值得提供。

(三)基于会计理论的理论依据分析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定义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管理活动论认为,合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当用这两种观点衡量环境会计时,环境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可用货币表示的与环境相关的各类信息,同时收集、整理其他非货币形式的环境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经过调查分析,通过科学的思维和合理的推断而得到新的信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报告。于是可以将环境会计信息视为环境会计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的产品,那么就有必要利用投入产出法正确衡量披露会计信息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会计报告成本核算与分析

(一)环境会计报告直接成本分析 环境会计报告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工成本。会计部门承担编制环境会计报告的工作,就必然会消耗人力从而构成本性支出。这些支出主要出自于以下作业:会计人员需要与技术部门、管理部门等多方协商来确认报告事项,其他工作就绪后负责设计报告版式并撰写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此部分的开支可按照作业成本法,将会计人员所有的基本工资、加班费等与编制报告有关的人工成本进行合理分配,计算出环境会计报告人工成本。技术部门为环境会计报告编制提供各种指标数据,如各类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能量的消耗量和利用率等,这类数据必须依赖相关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采集、汇总,与以前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制作成表,再上报至会计部门。如前所述,此部分的人力开支同样可依据作业成本法归入环境会计报告成本中。管理部门的部分人工也应当计入环境会计报告人工成本。环境会计报告需要披露企业的环境政策以及政策的执行情况。这部分工作则依赖于管理部门。环境政策的制订不仅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样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如股票所有者、投资者等)进行交涉、谈判。环境政策制订后,为了改进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还存在向使用者收集整理反馈信息的工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因这些工作所得的收入都可视为因编制环境会计报告而发生的有关管理部门的成本因素。由于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并且有关环境会计报告编制的法规也处于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所以对于正要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报告和已经开

始编制年度环境会计报告的企业都存在人员培训的问题,包括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对法规的学习费用、技术部门对新设备的学习费用。此处的学习费用不仅包含直接的学费,还包含因培训而产生的交通费、招待费、差旅费等等相关费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环境会计报告不同的对外公布方式也会存在不同的人工成本。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都选择在其网站上公布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这就涉及到网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信息系统以便帮助使用者便捷地获取所需的环境信息,还需要对已建成的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完善。也有可能在企业预备将环境事项纳入管理范围之前,就需要建立一个环境管理系统,这同样需要企业的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协助。与前述原理相同,企业为这部分工时所支出的人工费用应计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中。(2)设备仪器成本。由于环境会计报告必须披露与环境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而这些数据指标的获得需要借助专用的设备和仪器。此处所言的设备和仪器只要是指各种用于获取数据的大型的测量设备、小型的实验设备(如试管、烧瓶等化学实验用具),以及用于分析数据的计算机硬件和财务软件等。类似于购置固定资产和采购原材料,大型设备存在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修理和折旧等成本因素;软件等小型仪器也存在调试、替换等成本因素。(3)材料成本。环境会计报告的材料成本是指编制和公布环境会计报告所消耗的纸张、印刷报告所用的油墨、账簿,以及耗费在环境会计报告上的各种其他办公用品(包括所有的工作部门或工作流程中使用的办公用品)等。

(二)环境会计报告间接成本分析 环境会计报告的间接成本主要有:(1)审计成本。在对环境事项进行管理和报告时,环境审计也是关键要素。由于不同企业在财力和能力上的差异,有的企业自行承担此项工作,有的企业则会寻求外部援助,更多的企业则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有自己的环境审计,又在不同的阶段寻求外部团体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建议和评价。对于企业自己的环境审计部门的职员,与企业的其他员工一样,会存在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种开支,这些开支可全部纳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中。对于企业聘任的环境审计咨询师为企业进行环境核查时,除了收取基本的聘用金,对企业而言还可能存在招待费、交易成本等其他费用。所有这些开支同样应该纳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中。(2)竞争劣势成本。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由于环境信息的披露而有可能导致企业市场份额的减少;由于消费者素质和修养的提高,在选购产品时不仅要看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还要看产品本身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绿色消费者”。此外竞争劣势成本还包括由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而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或其他商业秘密,从而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动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损失随披露内容的增加而增大。(3)风险成本。从筹资角度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和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投资必须尊重其价值观。这类投资一般被称为责任投资、道德投资或绿色投资。责任投资指的是将投资目的同社会、环境和伦理问题相统一的一种投资模式。据1999年出版的《1999年美国社会投资论坛关于美国责任性投资发展趋势的报告》显示,79%的社会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会考虑其产品、服务及经营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美国银行业联合会1991年对其1741家成员行的调查,有62.5%的银行曾因可能的环境债务而拒绝贷款申请;有88.1%的银行己经改变了传统的贷款程序以避免潜在的环境债务。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在努力使贷款项目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毫无疑问,责任性投资者比一般的投资者更需要企业的环境信息,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应有助于责任性投资者在有较强的环境意识的企业政策中去评估获得的收益和所涉及的成本,从而有助于其投资决策。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误导性信息,甚至提供有效的信息都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诉讼,其中,有效信息的错误指控而引起的诉讼成本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企业为应付这类诉讼,往往要花费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由于企业需要对其环境政策进行评价,并且对偏离环境政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又因为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预测结果往往不够准确,而如果预测不准导致企业受到外界的抗议,引发股价下跌,企业则可能会面临误导投资的指控。(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放弃的其他方面收益,包括企业把资源用于对外信息披露而丧失的在提高其他管理活动方面而获得的收益等。通常来讲,企业在一开始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必要设备等多方面原因,成本都较高。另外,环境信息的披露以及披露后公众和利益相关主体的反馈,有可能需要企业在此方面做大量的解释和调整工作,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使企业从真正关系企业发展前途的问题中转移注意力。

(三)环境会计报告成本核算 环境会计报告成本的汇总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据工作流程进行汇总。如可以把编制环境会计报告的整个工作程序按照工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为:确定报告事项、建立必要的环境信息系统、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资料、设计环境报告的版式、印刷、收集使用者对环境会计报告的意见、做出事后调整和对使用者进行回复。对这些工作成本进行核算、汇总,便可以得到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所花费的总成本。另一种方法是按照参与工作的部门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汇总。将与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工作按部门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核算成本。可以分为以下部门:会计部门、技术检测部门、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

四、环境会计报告收益分析

(一)筹资收益 企业如果能够进行有效、可靠的信息披露,会降低资金供给者的信息获取成本和风险,因而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得市场上的资金,或以平均资金成本率获得其他企业不能得到的资金,或者吸引一些潜在的投资者。总之,企业会借助良好的形象从而取得资金的节省成本,环境信息披露企业因此获得筹资收益。

(二)竞争优势收益 企业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形象可给市场一个诚实和有所作为的信号,能够增强其竞争力,从而获得高于一般企业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或通过边际利润规律扩大产销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些增加的利润就是企业竞争优势收益。

(三)其他收益 环境信息披露的其他收益包括: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增强员工道德和企业文化信念等。《accountingfortheenvironment》一书对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提供了公司经常提到的有关环境报告的好处和成本清单,如(表1)所示。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3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依据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相关国际标准,弄清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同时为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仅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还评价其环境绩效。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不断拓展和完善,国外企业为应对激进环保组织的责难,也在不断完善其对外披露的环境报告的内容。因环境成本是环境报告的重要内容,笔者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进行阐述,并探讨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期望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7年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98年isar《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97年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2003年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1997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2006年财政部相继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三)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4

【关键词】煤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意义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第十五届会议上将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内容归纳为:1.环境成本方面的信息,具体包括排放污染物的处理,场地的恢复、修复,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2.环境负债方面的信息;3.环境政策方面的信息,主要披露与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有关的计量和确认的政策及采用的计量基础;4.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主要有对环境损害事项的说明和企业对环境损害作出赔偿的法规要求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环境风险、环境影响、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绩效等。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许多公司出现了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现象,投资者和债权人、管理者、公众等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和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对获得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由于传统会计披露的信息中没有提供与环境会计信息有关的内容,若管理层仅依赖传统会计信息,极可能无法了解到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与环境治理方面的情况。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弥补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使企业内外部使用者更多地了解到关于企业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

(二)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要素

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环境会计中的一个关键要素,综合理论界目前观点,本文把环境资产定义为“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环境资源”。综合考虑目前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和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煤炭企业所追溯的环境资产主要有:环保专项存款、应收环境赔款、环境治理专利技术、环境许可证;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有煤炭企业购置的污水净化设备、废气控制设备和噪音消除设备等环保设备。

2.环境负债。从煤炭企业的角度出发,其环境负债主要有:在开采前缴纳的煤炭采空区土地税及土地复垦保证金等义务、对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义务、对废弃物处理厂的关闭义务、对矿井瓦斯等废气的净化义务、对排放超标废气和废弃物的处罚等。

3.环境权益。煤炭企业的环境权益主要有: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和煤炭企业提取的环保基金。国家为了鼓励煤炭企业预防生态破坏,积极治理环境污染,由财政部专门为煤炭企业拨放治理矿区环境污染的基金供企业支配。同时,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也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治理环境、购置环保设备的基金。

4.环境费用。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煤炭企业需缴纳水土流失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生态环境补偿费、排污费、绿化费、青苗赔偿费、工农共建费、废弃物处理厂的关闭费、污染事故罚款、对他人人身伤害和经济伤害的赔偿、环境资源税、自然环境污染税、环保设施支出费用、煤炭采空区土地税及土地复垦保证金等。

5.环境收益。煤炭企业环境收益主要有:因贷款购买环保设施而享受的利息、税收减免优惠及政府补贴,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工艺与设备而享受到的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和土地使用税、加速折旧等优惠,转让排污权所获得的收益,利用废弃物获得环境收益,建立生态工业园所带来的环境收益。

二、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热点话题。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山西省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大省,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开采、运输、利用各个方面。由煤炭生产和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以及土地、水资源破坏等情况预测见表1(胡予红等,2004)。

由表1结果看出,由于煤炭消费总量的上升,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不断上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对于这样一个环境污染和破坏都极为严重的行业,做好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反映各项环境会计事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从我国沪、深两市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总体中,选择11家山西煤炭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选择的条件是:第一,截至2011年底在沪、深上市的煤炭企业,11家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的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和上市时间见表2。第二,各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都可以取得。以各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2009—2011年三年的年度报告①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暂时不考虑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中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假设随着法制法规的健全完善和企业的成长,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会逐渐提高。

(一)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1.整体情况。在所选择的样本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中,样本企业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及其所占比例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美景能源、永泰能源和山煤国际(由于改组和名称变更等原因招股说明书与企业性质不符)外,其余8家上市企业都对环境问题予以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高达80%,这与煤炭行业的资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国家对于煤炭行业的环保政策和税收政策也是督促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

2.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煤炭企业环保信息的披露方式不尽相同。有关招股说明书中各项目的披露比例见表3。

由表3可知,几乎所有样本企业在选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都定位于“风险因素与对策”项目中,其比例高达73%;其次为公司及行业情况(36%);最后,有些上市公司也扩展到筹集基金的运用(27%)、关联交易(18%)、重要合同及重大诉讼事项(9%)以及财务会计资料中(27%)。另外,2000年以前上市的煤炭企业主要集中在风险因素与对策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2000年之后上市的企业更加注重在筹集资金运用这一项目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例如,阳煤集团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筹集资金用于新建活性炭项目②。

(二)年度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1.年度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在阅读了11家样本企业的33份年度报告后,发现除了永泰能源2009年因变更名称原因年报与企业现有性质不符外,基本所有的山西省煤炭上市企业都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了有关环境会计的信息,但是各企业披露的方式和程度存在差异(见表4)。具体来看,第一,所有样本企业都选择在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部分披露相关环境会计信息;第二,大约60%的企业在其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了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第三,个别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也提及环境会计信息;第四,若企业本年度发生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重大事项,在重要事项中会给予反映,例如美景能源在2009年、2010年年度财报的重要事项中,都列出污水处理等综合服务这一关联交易内容;第五,没有企业在审计报告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除了潞安环能发表社会责任报告书外,其他企业没有单独发表环境报告书。潞安环能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阐述了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从环保措施、环保影响等多角度反映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

2.年度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2009—2011年年报中有关样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情况见表5。

从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目前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主要是资源税、城市建设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补偿费、绿化费、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其中,披露城市建设税、专项储备和资源税的煤炭企业比例最高,这主要源于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严格规定;第二,样本企业中对排污费的披露企业比例仅有30%,对其关注程度之低不容忽视;第三,与2009年相比,2010年、2011年披露各项内容的企业数都有所增加,更多的煤炭企业披露了有关环境权益会计要素内容。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年度报告披露内容在不断完善。

三、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大多数煤炭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很多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出于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和行业的约束。例如,2007年3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决定,颁布实施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03号《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所以在近三年的年报中80%的样本企业都对可持续发展基金进行了披露。

2.山西煤炭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都不同程度地关注了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集中于对环保风险的考虑和对策,这是由煤炭资源的性质和所处行业性质所决定的。但是,有个别企业因为更名等原因,招股说明书和企业性质不符,无法获取有关环境会计信息。

3.煤炭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统一,这导致了煤炭上市公司间信息缺乏可比性。样本企业中,大多企业选择在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中很少提及,甚至几乎没有企业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反映。同时,很多煤炭上市企业会计报表比较重视表内披露,而忽视表外披露,对于那些只能在表外反映、不能用货币化数据在表内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得不到充分披露。

4.山西煤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各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项目不一致。其中大部分是法律规定的环境费用要素,对环境资产、环境权益、环境收益涉及非常少。在已反映的信息中主要是过去的信息,如企业对过去环境治理进行的投资、费用的支出以及一些因污染环境产生的赔偿损失等,并没有对未来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信息给予反映,而这些信息可能对企业未来产生一定的财务影响。

5.山西煤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大多不进行环境审计。在煤炭企业的年报中,审计报告完全没有涉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年报中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煤炭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鉴证,这无疑降低了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完善山西省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议

1.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法规条例。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煤炭企业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政府应该承担指导者和监督者角色,出台相关法规强制企业关注环保,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编制环境报告书单独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统一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目前,山西煤炭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集中在报表附注部分,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所以,企业应该单独编制环境报告反映环境会计信息。另外,企业可选择在其网站中设立专门板块公开年度环境会计信息大事记和环境报告书。

3.完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科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直接反映环境会计信息。现行的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主要是管理费用和应交税费下设的二级科目资源费等,可以在现行的体系下设置“资源资产”以及其他科目,对资源资产的使用、开采、损耗等分别进行评估。

4.增加对环境会计审计的报告。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行为,既有利于审查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又有助于监督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明确煤炭企业环境受托责任,提高煤炭企业内部管理层、经理层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自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加强环保意识,在董事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中应涉及环境会计信息。

6.鼓励社会公众对煤炭企业进行监督。企业环境的建设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与社会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作为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应发挥积极作用去监督企业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4).

[2]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2005(3).

[3]魏素艳.西方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特点与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7).

[4]储一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J].上海会计,1999(3).

[5]王简,孟淑芳.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1(11).

[6]郭秀珍.循环经济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9(1).

[7]梁舒.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环境会计[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5

关键词: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41-02

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和平利用,特别是发展核电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1]。然而,2011年日本爆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了有关核能安全的广泛关注,众多国家纷纷表示将重新反思各自的核电站计划。核电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如何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反映核电企业的环境绩效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会计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环境会计的产生。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耗竭,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环境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问题。1972年联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并且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首次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由此,遏制和降低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会计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思考,从而产生了环境会计。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可能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满足使用者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他们做出相应的决策。它应遵循客观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二、核电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1.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核电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目前,中国能源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但由此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严重。中国政府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发展以核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一座百万千瓦燃煤机组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约588万吨,排放二氧化硫约4.8万吨,排放氮氧化物约2.2万吨,排放烟尘约0.9万吨,排放灰渣约45万吨。而对于相同容量的核电机组而言,以上排放量均为零,企业的环境效益明显。

2.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体现出核电的经济性。中国核电企业在计算发电成本时已经将核电站退役费、乏燃料处置费、中低等放射性废物处置费、辅助安全设施的运行维修及折旧费用等外部成本全部计算在内,而其他发电方式,如煤电、水电、天然气发电等的成本核算中通常没有核算外部环境成本。如果所有企业都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就可以准确衡量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从而充分体现出核电的经济性。

3.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宣传核电安全环保清洁能源的形象。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宣传核电安全环保清洁能源的形象,减少项目建设的阻力。长久以来,由于核电行业的特殊性,普通公众对核工业总有一层神秘感,一些人甚至谈“核”色变。事实上,为了保证核电机组的安全,核电企业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核电企业通过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可以减少公众的恐慌心理,从而减少核电站建设中的社会阻力和舆论压力。

4.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树立核电企业良好形象。由于涉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核电企业更加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介绍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消除社会公众的疑虑,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核电企业还应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就业,从发展质量上下功夫,苦练内功,重视内涵,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发展目标,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不断提升核电企业的形象,从而被社会所认可。

5.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需要。构建核电企业环境会计系统,可以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反映和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和效益,并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傀决策依据,也有利于合作伙伴、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了解情况,从而消除顾虑,更好决策,巩固关系。

三、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中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大部分是对西方环境会计理论的介绍、模仿和局部的创新,能够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有见解的、有针对性的理论较少。另外,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充实,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中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往往是偏重于某部分,环境会计的研究方向不是很明确。

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计量部分没有突破,使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政府应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环境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产品市场规律、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欧美国家理论创新上已有所进展,实践上已得到初步尝试,值得中国核电企业借鉴,从而加大中国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和完善。

四、建立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1.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核电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环境财务信息;二是环境绩效信息[2]。环境财务信息主要是环境要素的信息,环境会计要素是设定环境会计报告中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环境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能够用货币量化,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的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属于货币量化反映的内容。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企业不能用货币量化,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但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多数与定性或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的内容。

2.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1)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补充报告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科目、扩充会计报表体系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来达到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因此,补充报告可以起到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作用[3]。第一,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中增加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科目。第二,在现有的会计报表中增设有关环境信息项目。第三,在现有的会计报表附注基础上增加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2)独立环境报告。独立环境报告是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独立的环境报过来披露核电企业环境信息,它对以自然量为基础的环境信息综合采用文字、图表进行单独披露。

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分为两大部分,对于核电企业内可以定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采用专门的会计报表形式披露,不能量化的信息则采用非特定形式的报告形式披露,两者相互补充[4]。此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将环境会计信息摆在了与传统财务信息同等重要的地位,便于利益相关者增加其社会责任,加强环境管理,全面了解相关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完善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途径

1.建立环境会计的规范标准。一是修改《会计法》,在其中增加环境会计的内容。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有使用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核电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就应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就能通过财务报告使得核电企业环境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得到真实反映。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环境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三是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结合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设和研究,组织研究与之相配套的绿色会计制度,以绿色GDp的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核算精度为中心,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形成统一的绿色计量标准。财政、审计、法律、计量等部门应组织专家就会计核算体系和计量体系进行调研,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在制度方面做好准备。

2.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环境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强制性。要建设环境会计制度,也要建设与环境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环境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环境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

3.完善绿色考核与奖惩制度。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核电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核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加强监督。可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专项环境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并促使核电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加强绿色审计,对与环境有关的管理、组织或设备等业绩进行全面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估价,反映核电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所发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未来环境的影响,说明核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建立全国性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1]谭德明,邹树梁.核文化泛众化传播的SwC模型构建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5):6-8.

[2]陈佳稳.构建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89):82-84.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人类逐渐认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环境会计是推动组织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是,与国外先进实践相比,仍然有许多不足,尤其是在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拟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入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披露体系。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就笔者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规范性研究多,同时也有少数实证研究成果。主要有王立彦教授对企业的环境意识、环境管理、环境会计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王立彦等,《经济科学》,1997;《会计研究》,1998。),耿建新教授通过对30家上市公司1992-1999年的招股说明书的分析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耿建新等,《会计研究》,2002。),李建发教授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企业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企业环境报告现状与信息需求、企业环境目标等进行了研究(李建发等,《会计研究》,2002。),李永臣教授研究了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的环境信息问题(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2005。),肖淑芳教授则分别通过对企业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企业的环保意识、环境管理的认识、环境收入和支出的确认、环境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调查研究(肖淑芳等,《绿色中国》,2004。),和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的1000余家上市公司2002、2003年度会计报告中有关环境信息的统计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肖淑芳等,《会计研究》,2005。)。从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我国社会、企业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全面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披露比例偏低。统计显示,各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明显偏低。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总体的环境信息披露比例只有34.39%和36.99%,几个强污染行业的披露比例都仅在50%至80%之间,重污染企业的总体披露比例也仅为55.75%和61.60%(肖淑芳等,《会计研究》,2005。)。

二是披露内容不全面。在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大部分只是对某些会计科目中存在的环境信息做一简要说明,而未能在独立的环境项目中对环境信息进行反映;披露的项目也不完整,只集中在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环境相关认证等内容上。

(二)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环境信息大多数是以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的方式对外披露,缺乏固定、规范的形式,使所披露的信息在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三)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存在差距

根据调查研究,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认为企业应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需求也非常强烈(民生环境指数调查,2005。),但是,从环境会计的供给来看,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在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大部分没有按照《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四)信息披露受国家法规强制要求多,自愿披露少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主要受国家法规强制,在环境会计处理中,也主要是环保投资、绿化、排污费等,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几乎没有,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和谐环境意识急需加强。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对上市公司2005年年度会计报告进行了研究,并在重污染行业中选取造纸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一)披露比例

造纸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百分比统计

年份2002(1)2003(1)2005其中:披露环境政策

企业数222227(2)27

披露企业数16172111(3)

披露百分比(%)72.1777.2777.7840.74

(说明:(1)2002、2003年数据来自: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3:p48;(2)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分类统计,造纸业上市公司共29家,其中吉林纸业已经被苏宁环球改组,退出造纸行业,华光陶瓷主营业务中造纸所占比例较小,未列入统计。(3)披露事项中有环境政策、环境战略的公司,见表2。)

统计数据表明,在造纸这样的重污染行业中,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仍然不是很高。特别是结合披露质量来看,只有40.74%的企业在环境会计事项外披露了环境政策、环境战略等。

(二)披露内容

2005年年度报告中,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如表2所示,各企业披露项目数如表3所示。

表2:2005年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统计

披露内容环保投资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排污费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环境政策及战略林纸一体化环保负债其他

披露企业数1777311654

表3:2005年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项目数统计

项目数1项2项3项4项5项6项合计

披露企业数55450221

由表2、3可以看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1)披露事项主要是环境会计事项。这些事项由环境法规引起,并且导致会计要素的实际变动,一般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进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于难以计量的环境信息披露很少。(2)披露内容不全面,披露项目较少。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会计账户和环境报告格式,环境会计事项混合在其他经济事项中一并反映,除非企业在年度报告中予以单独说明,否则,报告使用者将看不到这些信息。例如,排污费可以说是造纸业的所有企业都会缴纳的费用,但是只有7家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了该事项信息。(3)披露方式不统一。有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有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同样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排污费,有的出现在对管理费用的项目披露中,有的出现在“经营活动支付的其他现金流量”项目披露中。

可喜的是,除了环境会计事项外,还有11家企业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出了环境政策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战略,显示出部分公司管理层对环境保护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三)环境会计事项及涉及会计科目

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会计事项主要有环保投资、排污费、环境补偿费、环保融资、环保补贴等,就笔者所能从年度报告中读出的信息而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补贴收入、资本公积、专项应付款、可转换债券等。

由于没有相关会计规范,环境会计事项的核算显得比较混乱。突出表现在同一种事项所用的会计科目不统一,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例如,造纸业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在年报中就出现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无形资产等不同项目中。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披露的环境分析及改善建议

(一)社会环境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民生指数”表明,2005年度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68.05分,特点是公众环保关注很高,参与不强,反思不足,公众环保知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调查显示,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空气质量指数、垃圾处理等环保负面问题,认知程度较高,关注程度也较高;而对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正面的环保问题,认知程度和关注程度则较低。目前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认为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事实上,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公众信息来源主要依赖报纸和电视,从其他媒介获取的信息较少。

(二)法律环境

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环境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我国在有关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非常少。目前仅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主要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标时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2003年9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总则中提及应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等有了较具体的规定。

(三)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意识不够。绩效评价尚未与环境绩效挂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主动考虑环境问题的直接动力,往往只是被动地对国家现有的法规进行应付,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环境信息问题,造成了环境信息披露现状不令人满意。

以上种种因素决定了在我国目前的状态下,要将环境会计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来保证环境会计的实施环境。

社会环境而言,要加强环境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促使企业增强自愿披露的动机。

法律环境而言,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更多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产品环境标准、工艺环境标准等。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会计制度规范现在已有的环境会计事项处理及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格式等。

企业内部环境而言,要加强环境意识,在企业绩效评价等方面加入环境绩效评价内容,促使企业加强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的管理。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思考

(一)现实思考的影响因素

一是要立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法律法规的现状,会计制度要能够涵盖所有环境法规的要求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影响,同时要能够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二是要立足于我国企业的现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会计信息的记录、报告和披露的成本,尽可能满足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不能够完全照搬国外的现有成果。

(二)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及账户设置

根据肖淑芳等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肖淑芳等,《会计研究》,2005),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货币形式占主要部分,主要集中在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绿化费、环保投资等内容,而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涉及到的环境会计事项主要包括:新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按现行法规要求的对原有设备增添的环保支出、排污费、专门环保机构的经费、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违反有关环境法规而被罚款、因工作环境而对职工的特别补偿福利费项目、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收入、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获得的减免税收入、国家对环境保护成绩显著的企业发放的奖金、其他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排污许可证交易收入、国家拨给企业的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环境治理贷款利率低于正常利率的部分、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捐赠收入、由于实行清洁生产减少交纳的排污费、环保技术专利收入等。

环境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加上目前尚不能科学地定义环境权益问题,因此,单独设立完全独立于现行财务会计体系的完整的环境会计要素和完整的环境会计报表体系目前而言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实的考虑应当是将环境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结果融入现行的会计体系中。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首先统一现有的环境会计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改变现有的总账账户,在一级科目下设置环境会计的二级科目,例如,在固定资产总账账户下设置“环保固定资产”二级账户,在管理费用中设置“排污费”、“专门环保机构经费”等明细项目;第二步,时机成熟后,定义环境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设置一级科目核算相关内容,将原来分散在各个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中的事项提取出来,归入单独设置的环境会计账户中。例如,设置“环保固定资产”、“环保原材料”等一级账户。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及格式

从形式上来看,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搬西方环境会计报告模式,而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报告方式,将理论研究成果逐步转化为现实。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状况,应当将环境会计信息尽可能与现行的会计体系相融合,在现行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单独一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同时,考虑到环境会计的特殊性,遵循重要性原则,这一项可以以独立形式披露。

从披露格式及内容上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一是将融合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环境会计报表项目单独提取出来,以货币金额表示;

二是不能进入现行财务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环境事项,可以用非货币形式的量化指标予以披露。如,废气排放总量和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

三是纯粹的环境信息,无量化指标,可以以文字形式表示,包括企业的环境政策、环境保护方针等等。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设计

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的要求,设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格式及内容如下:

1、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

2、财务信息

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环境收入、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

3、非财务数量信息

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量、再循环使用等信息

4、环境管理信息

环境治理、奖励、环保守法信息等

5、环境资源消耗

能源总消耗量和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新水取用总量和单位产品新水消耗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2002年第1期。

[2]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会计研究》2002年第4期。

[3]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立彦尹春艳李维刚:《关于企业家环境观念及环境管理的调查分析》,《经济科学》1997年第4期。

[5]王立彦尹春艳李维刚:《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实务调查分析》,《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

[6]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7

【关键词】企业绿色经营系统 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亦称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其实务与研究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而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独立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目前在发达国家,自愿编制和对外环境报告(environmentalreport)正成为诸多大公司的一种时尚。有些国家的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如日本环境厅)和会计管理部门还着手制定环境会计与报告的有关准则。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是有其深刻微观背景的,那就是企业绿色经营系统(greenoperatingsystem)的出现。本文无意就绿色经营系统或环境会计的某些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而想把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总体考虑,为我国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研究的深化提供一平台。本文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总结提出绿色经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导入环境会计的讨论;其二是对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系统见解。需要指出的是,限于篇幅,本文不对中国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的实务及研究进行述评。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环境会计发展的微观背景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架构分析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负面影响的加剧,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负荷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亦成为问题。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环保法规,开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但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只是到了80年代后期才受到较多的关注。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作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此后,联合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早期的环保法规只重视环境污染后的补救措施,而忽视了环境问题的事先预防。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这一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系统解决方案之重要,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也就应运而生了。

1992年,英国标准协会(thebritishstandardsinstitute)制定了全球第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欧盟(europeanunion)则于1993年了另一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及审核体系(emas),此后,许多国家都颁布了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但是,各国分别制定环境管理标准不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故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在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之后,于1996年9月了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0系列的第1份iso14001,即ems标准,随后,iso14000系列也陆续,包括环境审核(ea)、环境表现评估(epe)、环境标签(el)、生命周期评估(lca)以及产品标准之环境考量(eaps)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等概念与观念开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开来。

企业作为环境的一重要影响者,自然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以及绿色消费主义(greenconsumerism)等绿色理念日益盛行的情形下,注重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为此,企业需要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或环保)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流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其中包括获得iso14000系列认证,按其要求扩展构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或绿色管理系统(greenmanagementsystem)。这一系统是从建立企业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一直到明确具体措施与行动方案,亦可称之为“绿色经营系统”。笔者认为,绿色经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与环境政策。

2绿色融资(greenfinancing)。利用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有效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专门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如索尼公司在总公司设有社会环境部,在各地区和各事业部设有地球环境委员会。再如abb公司在ceo之下设有环境咨询委员会,有专门公司环境事务部,在各国设有国家环境控制长(countryenvironmentalcontroller)和生产地的当地环境控制官(localenvironmentalcontrolofficers)。

4产品与服务设计时秉持“与环境为友(environment-friendly)”、与环境协调的dfe理念(即为环境而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该理念要求对产品设计要进行从生产到运输、销售、顾客使用以及报废后的处理这一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评价与成本计算,即进行生命周期评估或分析(life-cycleassessment/analysis,lca)、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cyclecosting,lcc)”及生命周期设计(life-cycledesign),而不是仅从企业自身考虑。产品和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物等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5设备、原材料、能源等采购时秉持“绿色采购(greenpurchasing)”或“绿色供应链(greensupplychain)”理念。要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不从环境保护不力(如造成较大环境污染、不节省能源、不节约资源)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能源等,迫使供应商采取措施改进环保状况。这一理念也适用于最终消费者,这就是“绿色消费主义”。绿色消费主义将使绿色理念逆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营销作业环而上,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迫使整体产业都“绿色”起来。如果持有所有或大多数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对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都持绿色消费主义理念,则将极大推动全球环境的改善。

6在制造环节实行“清洁生产(cleanproduction)”与“零排放(zeroemission)”理念。这要求企业重组生产流程,运用dfe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和技术应用。所以,dfe理念既要用于产品(product)的设计,也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process)的设计,要做到3r,即尽可能减少废弃物(如废水、废渣、废气、报废物品等)的排放,力争零排放,即reduce;即使有排放,则要尽可能做到再利用(如报废物品的零部件),即reuse;对于不能直接再利用的,也要研究如何使之再资源化,即recycle;真正不能再利用或再资源化的部分,交由相关合格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进入最终处置环节。此外,产品与过程均要尽可能节约资源(resources-conserving)和节省能源(energy-saving)。

7在运输和销售环节也要秉持dfe与绿色营销或环境营销(greenmarketingorenvironmentalmarketing)理念。国际上正日益盛行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环境壁垒(environmentalbarrier”或“绿色壁垒(greenbarrier)”,如iso14000系列的认证已成为产品进入欧洲一些国家的“通行证(passport)”,而要打破这一贸易壁垒,就需要建立绿色经营系统,开展绿色营销。

8在顾客使用后,要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对顾客报废的产品实施回收(take-back),进行再利用、再资源化或最终处置。

9在对外投资或信贷时树立“绿色投资(greeninvestment)”或“绿色信贷(greencredit)”理念,在选择投资对象或信贷对象时要将其环境保护工作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甚至第一位的衡量因素。

10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health,security,environment,hse)体系,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建立环境教育体系。

11建立环境会计系统(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子系统(或两者合一的环境会计系统)。前者是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利害关系人报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环境支出(environmentalexpenditure)、环境负债(environmentalliabilities)与环境业绩(environmentalperformance)以及环境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履行企业对利益关系者的诚实报告或详尽说明的责任(accountability);后者是提供对企业的相关决策中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的导入

上述第11点就是指,将企业管理当局所承担的经管责任(stewardshiporaccountability)中的诚实报告责任扩展至向利害关系人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信息,企业管理当局要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也必须掌握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决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为此,企业需要建立环境会计与报告系统。这就是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及其研究得到发展的微观背景。

上述企业环境活动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政府、投资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雇员以及社会公众(尤其是受影响的社区公众)等。政府面对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压力,必须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时刻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投资者关心投资对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潜在或真实但未披露的环境负债,而持有强烈“绿色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则更把投资对象能否做到“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放在考虑是否投资的首要因素。债权人非常关心债务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以免债权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绿色信贷”的理念也在债权人中日益流行。顾客关心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关心产品或服务的绿色等级(如制造时是否节约资源、消费时能否节省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便于再利用、再资源化和最终处理等)以及供应商的环境保护行动,为此,供应商必须关注顾客的绿色消费意愿和购买后的绿色消费实际效果。雇员由于关心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持续性,自然更加关心企业的环保措施(如是否实行良好的hse计划)。其他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的机构或组织也关心企业的环保情况,如保险公司关心企业投保设备的环保状况及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状况,有关中介机构关心客户的环保形象与潜在的环境风险。社会公众既作为个体在上述各角色上关心企业的环境保护境况,也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关注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共生,关注企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外部环境效应。

但无论是政府制定执行环保法规,还是其他利害关系人要了解与评价企业的环境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都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这些利害关系人大多处于企业外部,是外部人(outsiders),不确切掌握企业的环境信息,与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内部人,insiders)相比,处于环境信息的劣势地位,环境信息在外部人与内部人之间分布不对称。为解决此问题,就要求企业向利害关系人诚实报告环境信息,这其中就包含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与手段提供环境信息。同时,企业要在遵守环保法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也必须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充分利用环境信息,这也包含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与手段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如考虑环境费用后的产品盈利能力,购买排污权与自己购置环保设备这两种情况下的成本与效益等),以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来生产与提供企业外部人和内部人需要的环境信息的工作就是环境会计,它至少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

当然,企业会因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编报环境报告、请第三方审计或审核等而增加不少的费用开支,但它们也会因向外部提供相关的环境报告而缓解来自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压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吸引绿色投资者的注意等而获益匪浅,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当环境会计与报告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它们就会自愿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对外编报环境报告。

在上述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环境会计的研究。如在北美,美国环保署、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等都在进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支出、环境负债与环境业绩报告等方面的研究。在欧洲,德国环境局等则致力于“环境成本价格计算手册”等的研究。在亚洲,日本环境厅等于1999年始展开了关于“环境会计系统”的研究,并于2000年3月了正式的环境会计指针。这些国家的企业还自愿进行了对外环境报告的编报。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等开展关于环境会计的国际合作研究也在进行着,1999年8月曾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有关环境会计的国际会议,有15个国家参加。此外,北美等地的学者还展开了关于环境会计问题的经验研究(kimbroandli,2000),并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目前,企业实务界、学术界与有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正在热烈进行中。

二、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未来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经济生活的21世纪,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各种绿色理念将被人们广泛接受。各国企业要使绿色经营系统有效运作,必将大力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编报环境报告,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与债权人等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经营、投资、信贷等决策,各国会计学术界也必将更重视环境会计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将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未来发展作如下的展望。

1加强环境会计的国际比较研究。要研究环境会计,首先应对各国的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有所了解。为此,应吸收各国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实务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进行国际协调。各国会计实务界与学术界应为此项国际比较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

2环境会计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要求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运用。如在对环境业绩的计量中就可能需要大量应用实物量的计量单位,如节省多少能源,节约多少资源,减少了多少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排放。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需要会计师与企业环境工程师等的共同努力。

3政府应在环境会计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如美国的环境保护署(epa)和日本的环境厅(现环境省)均在本国的环境会计发展中担当了重要的正面角色(相比之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贡献倒小些),包括直接组织实务界与学术界等各方力量研究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指南,利用政府的权威推动企业采用这些指南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等。

4从环境财务会计角度,应注重研究以下问题:

(1)要明确环境财务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环境财务会计的定位,可以有三种理解:①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③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若理解为①,则现行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就需要作根本变动;若理解为②,则其概念框架只需作些微变动,只是如何将现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理与环境财务会计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若理解为③,则需结合环境科学的原理对概念框架作较大或部分本质性的变动。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我们倾向于以第2种观点为主,并吸收第3种观点的某些长处。我们将环境财务会计理解为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准确地说,环境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环境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的别称,如现行财务会计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的别称一样。因此,环境财务会计的准确提法是“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其英语表达应是“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vents”。至于“environmentalfinancialaccounting”的提法虽也可以接受,但表意不够准确。在具体实务中,“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vents”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环境支出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xpenditures)”、“环境负债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liabilities)”等内容。在具体会计处理中,若有需要,应充分利用环境科学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

(2)企业将来的环境财务会计将面临如下一些急待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①如何统一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分析环境报告,利用环境信息评价企业环境业绩?②多元化经营企业如何编报合并环境报告?③如何提高企业环境负荷与环境保护效果计量的可靠性?如何利用实物单位(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节约材料)和货币单位来计量环境保护效果?如何将科学地实物量转化为货币量来反映环保效果?如何防止环境保护效果的货币化对信息使用者的误导(如直接将环境成本与环境保护效果进行损益比较)?④如何处理环境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环境支出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如何在确保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将它分配到相关成本计算对象或责任中心上?⑤如何按照权责发生制和稳健原则要求来计量企业的环境负债(时间分布、金额与不确定性,为此是否折为现值)以及因环保法规的趋严而可能带来的企业资产的减值损失(如提前报废)?⑥如何解决确认与计量环境负债等的较高不确定性问题?或因不确定性太大,只是披露,而不予确认?只披露已计提的准备金,还是披露所有可能的负债额与资产减值额?⑦如何较客观、较准确地将“复合目的(或多重目的)”的支出(投资或费用)划分为环境支出与非环境支出?如在一项节约能源、对环境无害的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中有多少属于环境支出?⑧由于新的环保法规所带来的环境支出与环境负债等如何在以前期间、当期与未来期间进行分配?⑨环境报告是作为企业年报的一部分,还是独立于年报之外?频率如何?其具体内容如何?环境报告由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编制还是会计部门编制?如何提高企业间环境报告的可比性?如何阅读分析?环境报告越来越厚,是否需要出环境报告摘要版或称简式环境报告(summaryenvironmentalreport)?⑩企业现在已进行许多环境支出等的会计处理,如将购置的环保设备计入“固定资产”中并计提折旧,将企业环保部门的运行费用、iso14001的认证与维续费用、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费计入“管理费用”,等等。为便于编制环境报告,是否需要将目前的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加以改变,独立出来,设置绿色账户(greenaccounts),或至少在相关总分类账户中独立设置绿色明细分类账户核算?是按融资、投资、研究与开发、经营等活动性质置设账户,还是维持现行做法,仅在编报环境报告时做分析与分类的工作?在年报中如何充分披露企业处理环境事项的会计政策?

(3)要研究如何制定高质量的环境财务会计准则问题。环境财务会计准则与现有的《或有事项》等准则如何协调?有些不同行业在环保方面差异甚大(如电子、化学、食品与流通),是否应(及如何)分别制定不同的环境会计准则?环境财务会计准则应由哪个机构或组织来制定(如政府环保管理部门、会计主管部门、企业界或多方合作)?制定机构的组成规则与制定程序如何?准则是企业自愿执行还是强制施行?准则在不同时期的适用范围如何?(4)要采用经验研究(empiricalresearch)方法研究环境财务会计的实施情况。如:①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其信息含量(informationcontent)如何?市场(有关利害关系人)如何解释环境报告中的信息(体现在阅读环境报告后的相关行动中)?②在自愿披露情形下,哪些企业报告了环境会计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其动机是什么?披露企业与不披露企业的股票价格有什么区别?③企业倾向于报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还是倾向于报告货币化的环境信息?原因是什么(两类企业的特征分析)?④企业环境报告偏向于报告好消息(如企业的环境业绩)还是坏消息(如新环保法规使企业产生了新的环境负债),为什么?什么样特征的企业倾向于报告好消息?什么样特征的企业倾向报告坏消息?(如与企业规模、被环保当局及民间环保组织关注的程度、企业环境业绩优秀或低劣等的关系。)⑤同一企业什么时候倾向于报告好消息或坏消息?原因何在?报告好消息与报告坏消息时的企业股价有何差异,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有无差异?⑥企业环境负债等的确认(如计提污染土壤恢复准备金)与企业管理层报酬计划之关系如何?⑦进行生态投资基金的收益率与一般投资基金收益率的比较研究,注意将被投资企业环保之外的因素控制住(予以排除)。⑧环境业绩优秀的企业是否有竞争的比较优势(如具有自创的绿色商誉并在企业股价以及并购中体现出来)?(5)要采用比较法对国内、国际的环境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研究。如进行一国内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投资者的企业(如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等)环境会计的比较研究,提高一国国内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环境会计的比较研究(包括研究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否执行全球统一的环保标准,开展相同的环境会计与报告工作),进行国际协调,提高国际间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5为了确保环境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研究环境审计(或审核)(environmentalauditingorreview)的问题。包括环境审计程序、技术与方法,环境审计小组的成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执业资格,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意见种类等等,均有待解决(甚至连名称也许不叫“环境审计”)。此项内容可以利用现有的审计规则,但其中很多问题需要开发新的审计规则,这有待于环境审计实务经验的积累。环境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执业资格由谁来认定、政府部门应否介入抑或由市场通过竞争自行解决、国际间的协调等问题也需要解决。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环境会计,故对环境审计问题不做详细分析。

6从环境管理会计角度看,企业应在绿色经营系统的各个环节(如融资决策、产品研究与开发、设备及对外投资决策、采购决策、营销决策、预算编制与业绩考核、风险管理乃至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等)中充分考虑到相关决策可能引致的环境问题,分析其财务影响,慎重决策。这些方面的信息就是由环境管理会计来提供的,如生命周期分析(lca)与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cc)。引入环境管理会计之后,将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与环境业绩(收益)等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决策者们也许会发现,在原来管理会计的分析中认为可行的事项(如绿色产品的定价、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设施或产业的投资、对企业外部环保专业服务的利用等),在包含环境管理会计的新管理会计的分析中却变得不可行了(或者相反)。这是由于在原来管理会计中,环境支出与环境业绩(如因环境损害所带来的诉讼、赔偿或罚金,为社会环境活动进行的捐赠等公益支出,因采取环保措施而带来税收的优惠、融资成本的减少、市场份额的扩大等)等数据不是独立生产与提供的,而是被分散或隐藏在其他项目中的,未被追溯归集到真正引致其发生的事项中,从而使得其分配归集丧失了相关性、准确性,而导致决策失误。可以想见,由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引入,管理会计的许多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管理会计信息将更加具有相关性。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应更多地采用现场研究(fieldstudy)或案例研究方法,如日本柯尼卡公司2001年度就开始制定环境预算。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还应具有国际视野,立足于全球市场,进而发展国际环境管理会计。

7会计自20世纪30年代逐渐分野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以来,两者虽原始数据相当部分出于同一来源,但在会计对象、目标、基本前提、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技术方法方面均差异甚大,结果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批评为丧失了相关性。会计及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用,且对内部人有用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技术方法对外部人也一定会有用,反之亦然。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也就是会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现在,两者已到了开始融合的时候,如关于分部报告(segmentreport),但力度仍远不够。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应可以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一个起点。就此而言,上述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的区分也许是不恰当的,我们期待着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融为一体的环境会计的出现。

三、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构建和环境会计的导入问题,并展望了环境会计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已经和将要面对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中国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一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要防止发达国家将不够“绿色”的产业、企业与商品转移或销售到中国来。中国企业还将被迫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自然也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理念重组自己的经营,建立有效的绿色经营系统,发展环境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对外环境报告,打破各种绿色壁垒,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同样,中国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等中介机构也必将格外关注环境会计问题,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孟凡利1999环境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accountingasabusinessmanagementtool:keyconceptsandterms

japanenvironmentagency2000developingan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year2000report).itscorecontentis”guidelineforintroducingan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2000theisosurveyofiso9000andiso14000certificates-ninthcycle:uptoandincluding31december1999)citedfromwww.iso.ch

marinilkab.kimbro,andyueli2000environmentalaccountingandfinancechinabell200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vironmentandbusinesseducation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8

【关键词】会计制度环境资源环境会计一、环境会计及环境会计报告的概念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是向信息使用者传递有关报告主体在环境责任、环境影响和环境业绩方面的信息载体。

二、我国环境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和必要性

(一)我国环境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环境会计报告还处于基础理论阶段,环境会计报告的发展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将日益显著,企业的环境风险将日渐增加,新的环境法规可能使企业产生潜在的环境负债,而企业一般倾向于低估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这说明如果企业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现行财务报告中对环境数据的披露不足。三是没有规范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四是企业对环境会计报告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告的必要性

随着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投资者对于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判断也越来越倾向于关注企业的环境表现,体现在会计方面就是企业是否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合理而透明的披露。

(1)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的要求。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但是又是人均拥有量的贫国。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来的却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持续的破坏和恶化,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堆积6亿多吨,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地下水及水源地,释放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从我国污染物质排放量来看,工业排放占70%,是主要的污染来源。传统的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量多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损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的多元化转变、人们对文化和优质环境的追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制定兼顾环境和社会要求的经营决策,在生产活动中兼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多个目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国际上,许多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到其国家的商品在原材料的使用及制作工序等各方面作了严格的限定。而我国很多企业在生产上由于技术或制度的原因,尚无法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并且在发生贸易摩擦时也由于没有专门的会计计量从而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结果往往导致贸易纠纷的不利后果。如果我国的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种种环境保护因素予以详细记录,会计报告中有专门的环境会计事项披露,再经过对生产流程的严加控制,相信就会比较顺利的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顺利进军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为我国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告创造条件

(一)为我国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告创造外部条件。

政府部门应在企业环境会计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利用政府的权威推动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规,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以税法为例,可以征收环境税,使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者承担一定的税收,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减轻环境污染,也可以在税法中规定企业使用节能型、防污染型的机器设备可得到税收优惠。

(2)明确企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便于环境会计核算。为方便企业环境会计要素量的确认,应明确规定企业需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

(3)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强化环境会计监督。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都没有设立环境审计组织,审计法和其他审计法规以及审计规范中也未做环境审计的相应规定。当前建立环境审计制度,一是要搞好环境审计法规和环境审计规范建设;二是建立环境审计组织,配备环境审计人员,以利于做好环境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控作用。

(二)为我国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告创造内部条件。

为了确保环境会计的顺利实施,在政府部门为企业创造一定外部条件的前提下,企业也必须从自身出发,努力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做好准备。

(1)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和资源意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以及传统会计与环境会计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只有当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并加强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真正达到环境会计的最终目的,从而使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协调一致。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的确认和披露方法。环境会计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涉及到许多领域,实行环境会计必然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环境会计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9

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5.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97-02

在经济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迫害至深,环保工作的实施已是迫在眉睫。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建立起环境会计体系,披露和揭示环境信息,为社会各方提供有效信息,以保护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目前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内容不全面、模式不规范、披露比例不高等。鉴于此种境况,本文主要从内容及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新的发展趋势,及消除障碍的一些建设性构想。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我国还比较落后,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与西方会计存在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相继了一系列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矿产资源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保护法》等,同时还制定了许多行动计划和战略方案,在环境保护实践中形成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环境政策。传统会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可操作性方面亟待改善。主要问题是:

(一)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不高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污染严重的企业,而且对这样强污染企业披露的也不够理想,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样很易造成大多数企业逃避社会责任。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反映的是历史性的信息,如企业对过去环境治理进行的投资,费用的支出以及一些因污染环境产生的赔偿损失等,而并没有对一些不确定性的信息给予反映,这些信息可能对企业未来产生一定的财务影响。内容一般只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资源利用、绿化、税收优惠、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而且信息大部分是文字说明,很少有财务数据的分析。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有障碍

现行环境会计体系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反映,而主要以会计报表为主,以董事会报告、报表附注、文字说明为辅。这种模式比较注重披露表内的以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货币化信息,而忽视了那些目前无法或难以以历史成本计量并货币化的,对使用者来说又是非常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同时,传统会计报表比较重视表内披露,而忽视表外披露。有些只能在表外反映,不能用货币化数据在表内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将不能被充分披露。另外,披露模式的不固定性使得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要素信息的主要内容

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披露应以资产项目的类别为依据。披露环境资产的存量是各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为了全面地反映环境资产的存量和流量信息,环境会计报告应披露期初量、本期增加量、本期折耗量、其他减少量和期末存量。

2.环境费用。应将确认的环境费用按费用项目类别加以披露,通常分为环境资产耗减及损失费用和环境保护费用。耗减费用是指生产资源产品而耗用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它虽然以折耗的形式在环境资产中有所反映,但为了总括地反映耗减费用,有必要在环境费用中单列项目进行披露,发生的环境成本如果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就应将其资本化,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环保费用是指能提高经营效率及环境利用效率的支出,有必要披露环境费用总额及各种环境费用的具体用途。

3.环境收入。环境收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治理环境污染产生的环境收益。环境成本的发生必然带来相应的收益作为必要的补偿。企业积极参与治理污染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经济收益。从常见的形式来看,这些可能的收益主要有:国家颁发的对环保做出贡献的奖金;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所得收益以及享受到的对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免税或减税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加税后净收益;由于采取某种污染控制措施而从政府取得的不需要偿还的补助或价格补贴。

4.环境负债。企业不论是承担生态环境破坏费用,还是支付生态环境补偿费,只要“企业有支付环境成本的义务,则应将其确认为负债”,即为企业的环境负债。其作为一项负债,可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已进行了披露,但为了总括地反映微观经济组织的各种环境要素,有必要将其在环境报告中单独披露。

5.环境利润与环保基金。环境利润为本期环境收入与环境费用比较所得。这里的“环境收入”不一定与“环境费用”的发生有关联、相配比,这里的“环境费用”是狭义的费用,而非广义的“环境成本费用”,它只包括“环境成本费用”中已销售出去的,计入本期产品销售成本的环境费用,以及计入当期损益的环境费用,其他那些已资本化计入环境资产或固定资产价值的环境费用,不包含在内。“环保基金”就是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只能用于环境保护的积累资金。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根据我国关于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各级环保机关对企业的各种要求,特别是多年来环境统计报表中的要求,反映企业环境绩效信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有: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

2.企业环境质量情况。主要有: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排放总量及其所含的污染物质含量及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危害;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发生的污染事故情况,包括污染性能、对环境和经济的危害;环境资源(包括水、电、煤、石油等)的耗用量;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保管情况;厂区绿化以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

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主要有:污染治理情况,包括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主要污染源治理情况等(包括环境和经济指标);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包括有关的开支、费用);本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包括对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入、利润等指标);其他污染治理措施和事项,如企业制定的重要环保规定、职工的环保培训、本企业取得的环保技术成果等。

(一)环境会计要素信息的披露模式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旨在提供企业有关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以及环境收入和环境成本的指标。这些信息的披露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

1.非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

非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就是指企业不用独立的报表形式单独报告其环境活动和信息,而是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表及其附表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把因环境因素可能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予以全面考虑,进而纳入到现有会计报表之中予以披露;也可以不调整原有的会计报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披露模式:

(1)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但不单列项目

将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糅合到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予以披露,但不单独列示环境会计要素项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实务中采取的就是这种做法

(2)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并单列项目

(3)在现有的会计报表基础上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

凡与环境有关的财务问题,在财务报表中仍然采取传统的处理方式,另外增设附表或补充报表来单独反映相关的环境支出及其环境收益。如可编制单独的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和环境现金流量。

2.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

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是指利用年度会计报表以外的独立报表形式,即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由于企业的一些环境费用和投资,如排污费、环境保护设备投资,虽然可以以货币计量,但是一些自然资本、自然资源即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尚未能以货币计量,所以建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体系来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尚有难度。

(二)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模式

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可采用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实践中应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披露目的。一般而言,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有两种基本模式:

1.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披露

将环境绩效信息分散到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工具之中加以揭示。例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都可以以其中的某一或几部分对环境绩效予以披露。

2.编制单独的环境绩效报告

在编制初期,为简便和易于操作,不妨先以文字、图形和数量、技术指标等为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环境绩效报告也应该过渡到同现有的财务报告一样,成为一种正规的和严谨的信息报告工具。单独编制的环境绩效报告应该是一种通用报告,也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以便使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益。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行业报告篇10

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一项支出是否能确认为工业企业环境成本,有如下重要的条件:一是企业的交易或事项是否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二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交易或事项能否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三是环境成本金额能否可靠计量或估计

2.工业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

为了强化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使环境成本的核算具体可行,应当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反映环境成本信息。本文认为,为了方便应用,可以在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设置“环境成本”一级会计科目,根据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的分类设置“环境预防成本”、“环境维护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三个二级子科目,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发生项目设置三级子科目,以充分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分配、结转及留存,便于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环境支出。下面将从每个二级科目入手,对具体的处理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3.工业企业环境成本常用科目的核算

(1)“环境成本——环境预防成本”科目的核算。该科目借方表示环境预防成本的增加,贷方表示环境预防成本的减少和转出。例如,当工业企业因举办一次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而发生一笔支出时,其会计处理如下:借:环境成本——环境预防成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成本)贷:银行存款等工业企业购买用于降尘等环保型固定资产后,固定资产发生的折旧应计入该科目,其具体的账务处理如下:当购买环保设备时: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等当计提折旧时:借:环境成本——环境预防成本(环保设备折旧)贷:累计折旧(2)“环境成本——环境维护成本”科目的核算。该科目借方表示环境维护成本的增加,贷方表示环境维护成本的减少或转出。例如,当工业企业为专门从事检测废水是否达标的工作人员计提工资时其会计处理如下:借:环境成本——环境维护成本(废水检测人员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3)“环境成本——环境损失成本”。该科目借方表示环境损失成本的增加,贷方表示环境损失成本的转出。企业在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排入河流前,要对废水进行处理,因此会发生一笔费用支出,其会计处理如下:借:环境成本——环境损失成本(污水治理费)贷:银行存款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反映因废物利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当工业企业发生因废物利用而产生的收益时应冲减“环境损失成本”账户,以反映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科目的核算。生态环境损害成本是指工业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生态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而需要进行补偿的成本。其科目借方核算的是因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引发周围生态环境资源破坏而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补偿成本,贷方表示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转出,其会计处理如下:借:环境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生态环境损害成本)贷:环境资源累计折耗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