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本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7:35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1

关键词:知识网络;构建方法;呈现形式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各种或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网络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是由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清晰整体,其中每个知识点在网络中都有相应的特定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比较容易。第二,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维度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和水、[H]”联结,或通过“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第三,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和理解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点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入到原来的知识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网络的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下面重点从生物教学中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和网络的呈现类型(形式)上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三步构建法,即找点、连线、建网(即遵循点、线、面的数学构建原则)。现以构建“基因专题”知识网络为例加以说明。

(一)找点

找点是指在生物学课本中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为了防止找点时的遗漏,可以根据课本目录查找相关的知识点。知识点有大小之分,一般把课本中节的名称或课本中用黑体表示的标题,定为大知识点(一级知识点)。对于标题之下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成为小的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例如,在构建基因专题网络时,要在课本内容中找出与基因相关的知识点。与基因主题相关的知识点集中在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册和选修本中,大知识点有:基因(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选修本中有:基因的结构、人类基因组研究、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在大知识点之下,通过分析归纳出小知识点。例如,Dna复制一级知识点中归纳出二级知识点:概念、场所、模板、原料、产物、过程、特点、意义。把这些相关的一级、二级知识点都罗列出来,摘写在一张白纸上(或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完成了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一步。

(二)连线

连线就是把查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线连接起来。线有干线和支线之分。干线一般是连接一级知识点的线,通常为一条。支线是连接二级知识点的线,数目较多。例如,在基因专题知识网络中,把基因库――基因――基因结构――基因功能――基因变化――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研究,这些知识点用一条干线连接起来。把翻译中的二级知识点用支线连接,概念――场所――模板――原料――产物――过程。

(三)建网

建网是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三步。在找点、连线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根据纸张的大小,整体考虑知识点、干线、支线的位置,确定整个知识网络的布局,使知识网络整齐美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佳结合。(网络图图例见本文表1、图1、2、3)

二、知识网络的呈现类型(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网络的大小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知识网络通常有以下四种呈现类型(形式):

(一)列表格网络

把教材中易混淆(相似或相关)的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逐项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以加深理解,并避免知识之间相互混淆。例如,光反应和暗反应、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及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知识等。

(二)流程图网络

这种知识网络的呈现形式适于把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如高中生物中的关于细胞分裂、动物的物质代谢、生物生殖、个体发育、生物生理、生物进化、实验步骤等内容的各个知识点用流程图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学效果尤佳。

(三)衍射(树形)图网络

衍射图也称树形图,即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主线上各点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非常适用于专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它能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的联系起来,常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引出几条主线,使每个孤立的知识点成为网络中活化的一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联想、归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使记忆形成有序性,可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现以染色体为中心归纳出如下衍射图:

(四)括号图网络

括号图也可叫展开图,是通过把有关知识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来,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从属的层次关系,分门别类地用括号将其层层展开,网络起来,就组成了一幅“括号(展开)图”。这种图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特别是复习时经常使用的主要方式,尤其适合于对生物体结构等方面知识点的教学。现将花、果实、种子与胚珠的结构及发育关系整理成如下图所示: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概念、生物学术语、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基本理论。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常要靠记忆,(有人说学习生物七分靠记忆,三分靠理解)生物的确有点象理科中的文科。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有的同学好不容易对某些知识点硬记住了,但考试中也没有或不能答好题。这就好象是语文中只认识了许多单字,在语句和文章中却无法读懂题意一样和运用一样。通过把相关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梳理课本知识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并形成生物学科能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将会使得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就象一棵大树要想长得枝繁叶茂,必须得靠纵横交错的根,吸收提供各方的营养,生长的硕果才有源泉。只有把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生物科学知识才会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1]刘德富,张毅茜,胡克能等.高考a计划总复习[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89.

[2]王美华.充分利用图表,提高教学效果[J].生物学教学.1999,24(10),15-16.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2

关键词:基础;知识;能力;实践;创新;拓展应用;联系

苏教版初中物理采用的基本思路是“分―总―分”,知识点看似是分别叙述,分别讲解,但是有内在的适度融合,我们可以采用“适度的综合扩展”方式,进行有效的课程讲解和学习。

一、掌握物理的核心知识,以课本为重

课本知识反映了初中物理的基本教学目标,像每一章都讲解到物理教学的核心知识和基础的必备知识,例如像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电磁原理等知识,这是教学中的基本内容,这也应该是教师特别重视的课程,它们不单单是独立的知识模块,而且有的直接关系到以后章节和课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将物理知识具体化、实践化,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跟紧知识思维的拓展和操作实验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分章叙述的物理基本知识,深入掌握理解,为日后应用打下基础。比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光的传播、物质三态变化,电的相关知识和功的知识以及热能”等,将知识仔细严格地进行有效传授,包括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重点在于物理原理的基本实践和应用。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交汇点,这就是能力提升的地方和最容易展开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关联和综合,教师需引导学生将其进行有机联系,能进行物理知识的综合思考和运用。比如我们学习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随之引申到了“电磁知识”,这就是两者的交汇点。

二、知识的联系拓展和能力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联系和应用,将知识应用于现在的学习当中,同时思考创新知识。

例如我们在学习了“力的基本知识”,包括“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和浮力”等,随后,我们学习“功和机械能”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将其与力的知识相联系,分析能量的运动和转化,做到融会贯通。

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是单一进行的,而是与实验操作融为一体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融合展开。

在学习了电路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及时跟进一个小实验,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巩固知识,做到协同发展。

例如要求:现有两个电压表和一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1)画出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测量的物理量;

(3)写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的表达式。

再比如:实验器材只有一个电流表和一只滑动变阻器,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1)画出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测量的物理量;

(3)写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的表达式。

在物理课堂的实践操作实验中,运用到基本的物理知识,更要有效的综合运用,掌握操作技能和科学的方法,提倡“实验操作与知识的紧密衔接和及时反馈跟进”。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3

在"3+综合"考试中,与过去的单科考试相比,综合考试中对考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的要求没有太大的变化,物理学科的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的基本知识框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知识考试的形式有一些改变,考生要在一张卷子上完成生物、化学、物理的考题,有些考题还是这几科知识的综合问题。虽然考题是综合的,但是同学们还要先搞好单科复习,只有最基本的东西掌握牢固了,才能应对复杂情况。

通过分析,近两年高考物理试题有以下特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察的主要内容,但知识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知识范围的广度有所拓宽,命题者的舞台大了。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所谓信息题所涉及的知识已游离于课本,但最终所考察的仍立足于课本知识,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为此笔者认为高三物理复习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主导地位不能改变

虽说现在高考突出考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但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非常重要的,仍是物理高考的主要内容。而且,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也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只有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了物理学的基本技能,才可能谈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对电磁感应现象中的阻碍作用的理解,是否正确、全面、深刻,直接影响解题。因此夯实"双基"依然是复习备考的主要内容。

2.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应该有所调整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从生产、生活现象或需要出发,通过抽象、归纳形成理论知识,而后又依据理论知识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其间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高三物理复习的教学过程,不是对物理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单纯的追求更大的深度,而应从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入手,尤其是学生的建模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在一个"精"字上做文章。

"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2.1精讲。高考的重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解、讲透,其他知识略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出现畏惧心理和厌倦心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大脑动起来。

2.2精练。针对高考的重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多练。根据高考能力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经历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常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精选。每一本复习资料都有自己的特点,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需要一个"选"字。因此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更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不要做资料的奴隶,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2.4精评。所谓精评就是画龙点睛,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要着重讲评,学生都会的题目只需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通过讲评,达成共识。

3.抓住核心部分、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必须明确重点部分,对高考考什么,怎么去考,应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课讲透,练习到位。核心就是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该注意两个线索:力和能。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不断发生变化。能及能的相互转化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分别从力和能入手,对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为"能力。"

4.抓住薄弱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4

一、明确要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心,它串起了中学化学的各个知识点,可以说高考每道命题均离不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该专题虽然在2009年考试说明中在“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中只有一个“理解”、三个“了解”和一个“认识”,在“化学实验基础”中一个“了解”,看上去内容不多,要求不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对元素化合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比例上元素及其化合物由以前的18%调为20%,题型上除了有选择题,可能有框图推断,还有学生感到有难度的以元素化合物为背景的综合题和计算题。

二、回归课本

师生都必须清楚每个单元复习的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回归课本,抓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质量,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保存”为思路,注意“点”―每一节的知识点、“线”―单质和化合物连起来的线、“网”―与某一物质相关的知识网络(整个中学阶断)三者相结合。同时通过教材(如新教材中有关环保、高新科技的彩图和阅读材料)、习题教学中试题背景材料的介绍及围绕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来设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关于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在回归课本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求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热点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否则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就是一句空话,复习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三、融会贯通

近年高考试题中,重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同时配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这已经是多年高考试题的一种稳定的固定模式,为此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在融会贯通中求发展。与基本理论的融合,与化学实验的融合,与化学计算的融合。

四、巧用“经典”

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模拟试题对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使用好这些经典试题,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巩固基础知识。因而,在每一单元元素化合物复习的过程中,要精选试题,所选的习题力求紧密结合知识点,同时要体现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讲评,讲评时要有针对性,讲知识要讲联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讲思路要突出关键找题眼突破;讲方法要讲基本思路、常规解法,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一些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智力。

五、分层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化学知识的载体,其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人人过关,否则将会给化学科的整体复习带来困难。但是在具体复习中由于知识点掌握简单和有些题目的难度较高,也容易造成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的情况。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5

一、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期间,教师应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即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教师应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⑤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近几年高考化学的命题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教师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

二、立足教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考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块。学生在复习时应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

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

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

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

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

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学生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

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它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验、试剂存放、事故处理等。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学生在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主体,使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三、经常联想,善于总结,使教材知识网络化。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地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讲究方法,归纳技巧,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勇于号脉高考。

1.多选做中等难度的题。

学生应以考纲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血液”,以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为“营养”,对课本知识进行扫描式清点,多选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尤其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2.复习先考虑主干重点知识。

复习到最后阶段,学生在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尽可能与高考试题接轨。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重点、琢磨重点、强化重点、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学生一定要避免盲目地追赶时髦、花较多时间去找热点材料和热点题目的做法。

特别提醒的是,学生除了要留心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不变的内容才是基础,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对于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学生首先要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然后考虑其它。

3.关注常考的热点知识。

在一轮复习时,学生要全面浏览教材章节,熟悉教材内容,在二轮复习时学生要按专题构建复习体系,形成“考纲、考点、教材、知识点”的网络。

近三年高考常考的热点知识如下:(1)阿伏伽德罗常数;(2)氧化还原;(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4)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转变;(5)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电子式;(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7)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9)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大小的比较);(10)离子共存;(11)溶液的pH值及计算;(12)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13)原电池、电解池;(14)有机化学思想、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体、同系物;(15)四大反应;(16)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转化及计算;(17)实验仪器的洗涤、实验装置、基本操作;(18)混合物的计算;(19)化学史、环境保护、能源材料;(20)新信息、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4.重视基本实验,形成技能创新。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73-02

关于高中生物复习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平时的教学,先把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参透,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其特征包括人文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三方面,教学方法主要从大方面着眼,提出相关教学方法的提纲。

1.高中生物的知识特点

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了解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点是第一步,要把握整体就要从整体进行归纳,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把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人文性。我们常常把生物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一方面,因为生物理论知识多以文字描述,它的数理性不如化学、物理强;另一方面,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为紧密,它所包含的知识是我们在生活中甚至在自身也能有所体会,所以生物知识在某些方面正如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带有主观体会性。以上两方面的特征就组成了我们所说的人文性,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参考文科学科的复习方法,灵活地复习。

1.2逻辑性。前文中我们谈到了生物学科的人文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它的科学逻辑性仍占主要地位。它所包含的知识点环环相扣,正如自然界中独立的生物个体看似毫无联系实际通过一个生物链构成整个生物体系,生物学科看似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例如高中生物知识的总体结构,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命物质基础、生命结构基础、遗传变异及进化、细胞代谢、生物活动、生物和环境六个模块。从这些模块总结可以看出,高中生物知识经历了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每一个微观模块的知识点与其相对应的宏观模块有相应的联系。在我们初次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是逐点逐点的讲解的方法,并不会跨越教材把后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而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同学也不能够准确地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所以在进行最终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个微观到宏观相互联系对应的特征,从而进行合理高效的复习。

生物学科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决定了它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仅依靠主观思维是不足以学好生物学的,我们在复习安排中要注意遵从知识的条理逻辑,切忌"一把抓"。

1.3实践性。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总结和实验验证,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实践实验密切相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验和强调同学们对生活实践的体验,在复习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它的实践性,利用实践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由面到点,全面复习

根据高中生物知识的种种特征,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做出复习教学计划,力求做到点面兼顾,夯实基础,有效提升。

2.1注重教材,夯实基础。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教材为重,因为教材中包含了最基础的知识体系,但是在复习中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现象,许多老师在安排复习时,把教材略过就进行知识拓展和提升训练,导致复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前文中我们总结出生物学科的"人文性",所以社会科学学科的复习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生物学科,其中之一就是对教材的掌握。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学生要掌握每本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例如必修一主要的知识由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六部分。显而易见,六个知识点总结就是教材的六章标题,所以要让同学们关注教材标题,写出知识框架,做好整体把握。其次,从知识点考虑,同学们对于教材中的理论描述不应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式,阅读要仔细,理解理论从其意义上理解是一方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以上要求是我们在复习时对教材复习的要求,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能有稳定的提升,所以对于每一本教材都要做到从字到框架结构的全面把握。

2.2把握结构,注重联系。我们把教材内容总体进行了复习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处于一种散乱无序的状态,接下来就要开始系统复习。在对教材复习的要求中,我们已经谈及了把握知识结构,在此我们就整个高中生物知识的复习再次强调整体结构复习。

首先,根据教材上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分模块复习。例如基因知识模块,它包括了基因的发现、基因是什么、基因的变化及基因的实际运用四大方面的内容,以基因的变化方面为例,它又包括了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两个内容。在知识模块的划分中,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生物进化理论,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变化中,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应用中,但是我们始终要遵从最优教学选择,保证学生能最好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重难点知识强调复习。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结构、规划出知识框架后,接下来就要着眼于个别,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强调复习重难点知识时,除了依照通用的教学准则、经验外,也需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复习知识的要求,找到总体知识的重难点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点地复习。重难点知识复习可分为理论知识复习:"重点理论、易错难点理论分析",以及题型复习:"常考题型解析、难点题型分析",从理论学习和运用两步突破掌握重难点。

2.3实验辅助,加深理解,巧妙记忆。在最终复习的阶段,由于学习时间紧迫、学习压力较大,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同学们思维会疲惫和混乱,采取巧妙的实验穿插,可以起到提点知识,帮助记忆的效果。如果有条件,尽量采取实验操作或者现场实验演示,或者运用多媒体演示。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7

一、注重基本概念

物理知识是由一系列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概念间有其联系,便形成规律。物理教学注重的是思维的培养,基本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如果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就无法形成正确的思路,思路不正确就不可能正确反映客观物理现象,那么就不可能学好物理。我们经常说,基本知识点是能力的基础,必须正确掌握基本知识点,方可培养其能力,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物理教学应尤为注意基本知识点。

二、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指思维活动,它在解决问题时表现为善于进行抽象思维。能从概念和规律的内在联系中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抓住解题的关键。在思考问题时能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解决方案,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要求在教学中对公式、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要讲析清楚,并且积极引导学生类比、联想,促进学生思维深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这个环节,教师应该在情感上给予感染,让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达到以情足知,知情共育的效果。那么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还要琢磨学生可能存在的疑点。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现行教学中的物理知识,大都是以定理、公式、法则、原理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庄严“神圣”、完美无缺的感觉,被供奉于教学的殿堂里,看似“威严”的知识给学生一种枯燥感。那么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些物理知识是人类在长期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探索后取得的,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的精神,将物理知识与人有血有肉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激发其兴趣。在教学语言方面,要做到准确、清晰、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能达到传神又传情,获得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学语速能做到抑扬顿挫,缓急有致。变化的语言能刺激和强化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从而引起其兴趣。

四、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时,心中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时间预习,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天地。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让出长期以来牢牢控制的位置,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做试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物理的魅力,提高兴趣,培养其能力。

五、注重物理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尤其是课程改革以后的探究式教学。我们往往是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研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提出问题,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物体的质量?空气的阻力?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大胆猜想,确定了思考目标,带着问题让学生亲手设计或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快慢是一样的。整个过程由自然现象,设计实验。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长期在这样“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那么在探究式的教学中,可以选用某一种办法试探性的力求达到解题目标。如果这种试探过程毫无结果,或许就可以从这一错误方法中获得正确的启示,或许通过尝试错误更加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的实质。

六、小结的重要性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多数中学开展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宏观来看在内容设置上基本分三类:一是生物科技前沿介绍,如克隆技术、生物芯片、转基因等;二是生物知识和技能拓展,如动物行为、实验设计等;三是属于学科间综合,如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温室效应、仿生学等属于这范畴。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上要尊重学生意愿,以整合的方式形成。但从微观层面即实施层面看,教学内容的设计如何满足学生需求仍有待于研究。笔者曾观摩过一节展示课,课题叫《花和花絮》,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教师借助演示文稿图片,将大学植物解剖学课本中花的结构和分类、花絮的结构和分类内容,完整的讲了一遍。从一朵完全花的构造到不完全花,从周位花、上位花到下位花,从雄蕊的类型、雌蕊的类型到胎座的类型名称;从花絮的结构到分类名称。大学课本上的分类名称都一一告诉,如二强雄蕊、合生心皮雌蕊、侧膜胎座等,一节课下来,中学课本没有的生物名词术语就有二三十个,令人目不暇接。从学生课堂听课情况看,越往后,跟着听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那么,在生物校本课程中,教学内容设计到底应注意什么呢? 

 

一、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遵循的原则 

 

1.切合学生实际知识需求,注重实用性的原则 

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能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本原理、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或实验能力的提高,即以学生的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这种需求既包括学生的知识需求也包括学生兴趣,是二者的整合。应避免知识选择的无目的性,避免大学知识的生搬,避免增加学生心理负担。要让学生感到能学懂,对平时的学习有帮助,有点拨作用。当今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随着课程的进展进行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对知识再加工,形成知识网,并对原理、重点、难点知识深入思考并会应用或迁移。限于背景知识的缺乏,这对学生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如果围绕课本中原理、重点、难点知识以丰富的典型事例再加以佐证或加深拓展,会起到夯实知识基础并适当开阔学生眼界的作用。这样也会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高考接轨,因此会迎合学生的需求。而往往中学生物课程中的原理、重点、难点知识,也是牵扯国计民生和学生生活的重要问题,如果教师介绍和引导到位,也应是学生的兴趣点,也是校本课程的整合点。因此,生物校本课程不等同于奥林匹克生物培训班。 

2.与学生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的原则 

学生是处于青春期发育中的人,是成长中的人,校本课程可选择相关内容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发展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与正常性心理和性卫生、平衡饮食与健康、生活中的环保与防病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活过程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渴望知道的,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也有助于我们的育人。 

3.地域性原则 

校本课程具有地域性特点,根据学校所处位置,寻找能激起学生探索欲望的周边环境或地域性的问题。例如某中学地处古城西安的城墙边,护城河水异样的颜色和气味,会触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引起探索的欲望,可就此设计探究性课程。又如园林艺术与校园内植物种类的选择,学生健康与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等。

二、具体阐述三种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对于生物科学科技前沿介绍,内容的设计宜围绕课本原理的应用,选择生物科技典型事例,进行举例和拓展,加强学生对课本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拓宽学生眼界。如转录翻译的原理与基因重组技术和转基因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转录翻译过程的再理解和记忆,又知道了生物技术对这原理的应用,还向学生展示了更多的应用前景,使学生张开创意想象的翅膀,想象出更多的人需要的基因重组技术产品或转基因产品,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如从抗虫棉到是否粮食作物也可导入抗虫基因进行育种,从基因工程产品胰岛素到sars病毒或艾滋病毒的免疫蛋白等。教师在引导时,要着重原理及应用,注意不要过于引导学生拘泥于技术过程的细节,超出学生的知识背景,造成理解的困难,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2.对于生物知识拓展类,教学设计的内容可选择围绕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上做文章。因为平时限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课本上的这些重点难点,学生或只有初步认识,或

认识不到位,或感到难以理解。以前面提到的《花与花絮》为例,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适当拓展深化,尽量避免太多的新的术语出现。例如可选以下作为教学内容:花的构造与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想象;花的构造与杂交;花药、花粉的构造与传粉受精及无子果实、单倍体育种;花的构造、花的色彩和传粉的关系及与适应性和进化;花的构造与植物分类等。 

3.实验思维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方面,可做的有很多。如围绕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原则、简便和可操作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设立对照等),选择实验事例,对学生从设计思想、设计步骤,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如何下结论等方面的训练,或针对学生设计思想的疏漏处进行探究等。实验事例的选择,应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应是学生课本所学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的再应用,这样,达到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实验思维能力,并促进这种能力在新情境下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历年高考题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事例。 

综上所述,生物校本课程绝不是一堆新生物术语的简单堆砌或大学内容的翻版。生物校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学生已有课本知识基础,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和生活需求,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适当开阔眼界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学中.谈校本课程的开发.pep.com.cn/200406/ca471356.htm. 

[2]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pep.com.cn/200406/ca471381.htm.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9

浙江省已经参加了两年“3+理科综合”类型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过程中,本人依据“3+理科综合”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我校高中生物学教学及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为此对“3+理科综合”高考生物学复习应抓好的关键问题,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1.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广州、上海、山西和天津等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我们把握了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总之,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单元课题的复习过程中,我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于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热点。对单元知识的处理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在系列练习过程中力求做到:不猜题、不压题、出活题、无怪题和求实效。当前的高考正处于变革之中,每年都要修订《考试说明》,以便反映当年高考的新动向和具体要求。因此,从《考试说明》的修订内容中可以获得许多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2.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不变,考试热点的重现率较高,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年年出现,系列练习中的传统试题也不回避。因此,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与此同时,也要看到2001年理科综合试卷发生的一些变化,如进一步加大能力考查力度,增加了StS知识量,增大实验设计、图表分析试题的比例,尤其是命题的素材突出新情境、新材料和新问题。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和复习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3.广泛搜集高考信息近年来,有关高考改革和复习备考的小道消息不断,各类型学科复习资料泛滥。为了增大高考命题的透明度和抵制复习备考活动中存在的不良之风,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都出版发行《考试说明》和一系列有关高考试题分析等专著。此外,《光明日报》、《生物学通报》和《考试》等报刊杂志都及时报道高考信息和提供质量水平较高的复习资料。因此,要重视从各类正规渠道获得准确可信的高考信息,广泛搜集高考研究的信息或复习资料,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同行问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4.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1991年版高中《生物》课本中概念性和命题性知识多,学科间渗透性知识、学科内新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少,教学中需要教师扩展和引申的知识面宽,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空间大。因此,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在一些单元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得透彻,学生听得很清晰,但由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仍存在着听得懂、忘得快,或者记得住、用不上的现象。总之,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学习不到位”和“能力训练不到位”的问题。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和活中求快。高考试题特点是:全、小、精和活;考知识、考技能和考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教学实际与高考要求极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复习备考活动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达到:常见的试题不出错,不常见的试题努力做,认真反思,减少失分。5.制定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我们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分章复习、专题复习、学科间综合与模拟测试、查漏补缺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5.1分章复习阶段分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9月初至12月底,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事实表明,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是不能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为了夯实基础,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我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然后,对于主于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所谓的横向扩展是指关注学科问的相互渗透。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单元知识明细表,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之间的结点上。5.2专题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翌年1月初至4月中旬,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与生殖、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与生物、污染与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实验、遗传学中的概率统计、图表和曲线图及StS等10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在专题复习阶段,除完成上述的知识专题复习外,还穿插了高考试卷的各类题型特点、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专题讲座,并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能,使其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此外,在分章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练习时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但是,在专题复习阶段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参考资料。选择复习资料必须是质量好、品位高、立意新并备有参考答案的正式出版物,杜绝使用盗版书和质量低劣的练习题。5.3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至6月初,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试卷中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中学的各门课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每个学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是必然的。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把握学科间相关知识的交叉点,做到知识上互相迁移和方法上互相借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考中的理科综合主要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3科知识的综合,因此复习时教师有必要提示学生注意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存在的知识交叉点。一般说来,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细胞的元素组成、植物体内可循环元素和不可循环元素、自由水和结合水、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糖类和脂类、蛋白质、酶、活性肽、抗原和抗体、核酸、atp与aDp、半透膜、渗析与渗透、化学因素与基因突变、化学因素与染色体变异、光反应与暗反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生命的起源、米勒实验及化学污染与防治等。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物质的扩散与渗透原理、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光能转换化学能的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理因素与人工诱变、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X射线衍射、失重或超重条件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噪声和超声波与环境污染及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等。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但教师可以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5.4查漏补缺阶段查漏补缺阶段的时间安排在6月至6月中下旬,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适应高考环境。在这个阶段,我们在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重点、特点、热点的基础上,结合大多数学生尚存在的薄弱环节,自编两套高考冲刺练习题,试卷格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均与高考试题相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查漏补缺学生不仅发现良己存在的不足,而且体验和感受到摸拟环境对自己产生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同学问通过交流彼此的感受取得经验或教训,从而为学生迎接“3+理科综合”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生物基本知识点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多数中学开展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宏观来看在内容设置上基本分三类:一是生物科技前沿介绍,如克隆技术、生物芯片、转基因等;二是生物知识和技能拓展,如动物行为、实验设计等;三是属于学科间综合,如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温室效应、仿生学等属于这范畴。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上要尊重学生意愿,以整合的方式形成。但从微观层面即实施层面看,教学内容的设计如何满足学生需求仍有待于研究。笔者曾观摩过一节展示课,课题叫《花和花絮》,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教师借助演示文稿图片,将大学植物解剖学课本中花的结构和分类、花絮的结构和分类内容,完整的讲了一遍。从一朵完全花的构造到不完全花,从周位花、上位花到下位花,从雄蕊的类型、雌蕊的类型到胎座的类型名称;从花絮的结构到分类名称。大学课本上的分类名称都一一告诉,如二强雄蕊、合生心皮雌蕊、侧膜胎座等,一节课下来,中学课本没有的生物名词术语就有二三十个,令人目不暇接。从学生课堂听课情况看,越往后,跟着听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那么,在生物校本课程中,教学内容设计到底应注意什么呢?

一、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遵循的原则

1.切合学生实际知识需求,注重实用性的原则

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能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本原理、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或实验能力的提高,即以学生的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这种需求既包括学生的知识需求也包括学生兴趣,是二者的整合。www.133229.Com应避免知识选择的无目的性,避免大学知识的生搬,避免增加学生心理负担。要让学生感到能学懂,对平时的学习有帮助,有点拨作用。当今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随着课程的进展进行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对知识再加工,形成知识网,并对原理、重点、难点知识深入思考并会应用或迁移。限于背景知识的缺乏,这对学生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如果围绕课本中原理、重点、难点知识以丰富的典型事例再加以佐证或加深拓展,会起到夯实知识基础并适当开阔学生眼界的作用。这样也会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高考接轨,因此会迎合学生的需求。而往往中学生物课程中的原理、重点、难点知识,也是牵扯国计民生和学生生活的重要问题,如果教师介绍和引导到位,也应是学生的兴趣点,也是校本课程的整合点。因此,生物校本课程不等同于奥林匹克生物培训班。

2.与学生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的原则

学生是处于青春期发育中的人,是成长中的人,校本课程可选择相关内容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发展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与正常性心理和性卫生、平衡饮食与健康、生活中的环保与防病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活过程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渴望知道的,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也有助于我们的育人。

3.地域性原则

校本课程具有地域性特点,根据学校所处位置,寻找能激起学生探索欲望的周边环境或地域性的问题。例如某中学地处古城西安的城墙边,护城河水异样的颜色和气味,会触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引起探索的欲望,可就此设计探究性课程。又如园林艺术与校园内植物种类的选择,学生健康与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等。

二、具体阐述三种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对于生物科学科技前沿介绍,内容的设计宜围绕课本原理的应用,选择生物科技典型事例,进行举例和拓展,加强学生对课本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拓宽学生眼界。如转录翻译的原理与基因重组技术和转基因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转录翻译过程的再理解和记忆,又知道了生物技术对这原理的应用,还向学生展示了更多的应用前景,使学生张开创意想象的翅膀,想象出更多的人需要的基因重组技术产品或转基因产品,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如从抗虫棉到是否粮食作物也可导入抗虫基因进行育种,从基因工程产品胰岛素到sars病毒或艾滋病毒的免疫蛋白等。教师在引导时,要着重原理及应用,注意不要过于引导学生拘泥于技术过程的细节,超出学生的知识背景,造成理解的困难,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2.对于生物知识拓展类,教学设计的内容可选择围绕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上做文章。因为平时限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课本上的这些重点难点,学生或只有初步认识,或

认识不到位,或感到难以理解。以前面提到的《花与花絮》为例,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适当拓展深化,尽量避免太多的新的术语出现。例如可选以下作为教学内容:花的构造与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想象;花的构造与杂交;花药、花粉的构造与传粉受精及无子果实、单倍体育种;花的构造、花的色彩和传粉的关系及与适应性和进化;花的构造与植物分类等。

3.实验思维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方面,可做的有很多。如围绕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原则、简便和可操作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设立对照等),选择实验事例,对学生从设计思想、设计步骤,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如何下结论等方面的训练,或针对学生设计思想的疏漏处进行探究等。实验事例的选择,应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应是学生课本所学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的再应用,这样,达到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实验思维能力,并促进这种能力在新情境下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历年高考题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事例。

综上所述,生物校本课程绝不是一堆新生物术语的简单堆砌或大学内容的翻版。生物校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学生已有课本知识基础,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和生活需求,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适当开阔眼界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学中.谈校本课程的开发.http://www.pep.com.cn/200406/ca471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