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教室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00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1

■全纳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资源教室建设

接纳、包容、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也是资源教室发展的指导思想。10年来,我校从建设最初的1间资源教室多个分区发展到如今的3间资源教室8大功能区;从两套语言训练设备、几件感统训练器材发展到多套语言训练设备、心理咨询与辅导仪器设备、心理辅导软件,以及1间以体能活动为主的资源教室;从只有1名兼职资源教师到拥有一个资源教师团队。学校的资源教室是起源于特殊教育、发展在普通教育、服务于每一个师生及家长的资源中心,资源教室为学校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保障。

■两个课堂为主线,提供个别化教育

全纳课堂教学是每一个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资源教室是实施全纳教育的主渠道。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资源教室训练课可以有效地帮助特殊需要学生扬长补短,更好地回归课堂。多年来,学校坚持资源教室课程与全纳课堂教学研究并行的策略,为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1.资源教室教学

资源教室训练课。资源教室训练课是落实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特殊需要的学生都获得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在资源教室里,资源教师利用一对一听力语言训练仪器对听障学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利用注意力分配训练仪、双手协调器、沙盘等心理测量和训练的仪器设备,对普通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利用海洋球、平衡木、滑板等感统训练设备对肢体不协调的学生进行肢体协调性训练;利用各种教学软件、教具学具等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补救性教学和学法的指导。资源教室训练课教学减轻了特殊需要学生课堂学习的困难,为他们适应集体学习提供了支持。

协同教学。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教师开展了协同教学的研究,包括教师之间的协同和教师与家长间的协同。课堂上,一位教师担任主讲,一位教师或家长对随班就读学生适时给予个别辅导;对于学习困难大的学生,则采取相同内容在不同空间进行的协同教学,即在任课教师为全班学生授课的同时,担任协同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的困难点,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在不同地点进行个别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掌握所学知识。

思维训练课。为进一步开发资源教室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教室的作用,学校开展了资源教室思维训练课的研究。由资源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开设思维训练课。资源教师利用一些有趣的思维游戏,如组织学生开展“趣味七巧板”、“智力魔珠”、“巧手拼拼拼”等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全纳课堂教学

全纳课堂是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学生在资源教室接受训练和补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课堂,回归主流社会。为适应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将随班就读学生和普通学生融合在一起,根据其心理特点、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重新分层,并为每一层学生分别制定教学目标,真正为学生提供个别化、个性化的教育。

■四项服务为根本,提升资源教室效能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服务社区的四项服务为根本,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依托的资源教室发展策略,提升了资源教室的工作效能。

1.为学生提供支持

在为随班就读的残障学生提供训练之余,我校还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对其他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训练和为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为特需学生提供支持。我校学生中有近70%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学前教育,表现出认知能力弱、胆小、肢体动作不协调等现象。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课堂学习、课间活动、体育课适应情况等进行观察,通过对学生进行前测,筛查出在跑、跳、动作模仿等方面完成数量和质量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学生,利用资源教室的设备开展肢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的训练。

资源教室还为特殊需要学生组织朗读比赛,为听障学生举办个人画展,将有绘画、书法特长的随班就读学生介绍到兴趣小组,将抖空竹技法好的特殊需要学生介绍到空竹队,这些做法不仅激发了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资源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与情绪、情感方面的观察,协同班主任在每个班级中选择1名特殊需要的学生,由全校教师参与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了解学生家庭环境、个性特点、课堂学习、作业完成、日常交往等情况制定方案,教师不定期与学生进行交谈和指导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交往能力和学习效益。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将心理咨询室与资源教室的心理咨询功能进行整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组织特色教育活动。在“爱耳日”、“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等纪念日,资源教室都会举办主题活动,以“专题广播”、“小报宣传”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关爱”教育。

2.为教师提供研究

资源教室作为教师学习、研究、实践的基地为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学习培训,夯实教师基本功。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教师在开展随班就读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教师的发展需要,为教师开展相关培训。资源教师开展了“分层教学策略”、“资源教室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分类指导的有效性”等多个主题的自学与研讨,使教师对分层教学、资源教室课程、全纳课堂教学策略等都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课题引领,更新工作理念。学校先后开展了《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全纳性班级语文教学分层评价的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源教室教学策略的研究》等研究。2010年4月,我校向北京市特教研究会申报了《普通小学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课程设置与开发的研究》市级课题。我校教师结合自身基础、特点和开发的可能性,根据承担资源教室训练对象实际情况编写了四大领域的资源教室课程读本,并通过个别指导、小组教学活动、独立学习活动、家校协同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了听力语言训练课、口语交际训练课、思维发展训练课、肢体发展训练课、社会适应训练课、学法指导训练课的六大类课程。教师在开展资源教室训练课的实践中实施训练课百余节,编制教学设计20余份,积累了众多案例。

多项课题研究,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将我校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3.为家长提供咨询

资源教室是家长的学习中心、咨询中心,更是家校协同的交流中心。资源教室为家长提供了大量的家教类书籍,并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推荐好书、好文章。每周二作为资源教室的接待咨询时间,资源教师为前来咨询的家长提供教育方法的指导。此外,资源教室还为教师与家长提供了沟通的平台。学科教师或在资源教室的心理咨询区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或在资源教室组织召开部分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会。

4.为社区提供指导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2

关键字:高中图书室信息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一、高中图书室信息资源现状

目前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情况下,高中图书室相对于过去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越来越多的高中开始建设图书室,并不断提高图书室的质量,但是目前,高中图书室的发展依然不平衡,发展状态也不尽相同。所以,正确的认识高中图书室的资源管理现状,对于高中图书室的发展完善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图书室的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图书室的馆藏建设,它的内容包括图书数据库的建设,文献资源的建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组织等。对于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中来说,主要存在着几种情况。首先,高中开展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短缺,投入不足,虽然越来越多的高中逐渐在加大对于图书室的投资,但是相对来说,依旧是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另外,图书室的价值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程度不高,许多教师依旧处于陈旧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引导也造成了对学生的影响,现今高中图书室在大家的认知中认可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加强图书室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化

(1)做好高中学生调研工作

高中学生是高中图书室的最主要的使用群体,高中图书室也主要为高中学生服务,所以做好高中学生的调研工作十分重要。首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一定是最主要的任务,所以首先应当对于学生学习上的需求进行调研,并对教师进行咨询,找出最适合学生的信息资源,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学生w习资源上的要求。其次,图书室也应当对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了解,并结合教师的知道,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因此,只有做好高中学生的调研工作,才能使图书室得到信息资源的最大优化。

(2)建立和完善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

建立和完善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对于高中图书室来说十分重要,每个所高中都拥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特点,学生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教育方式。所以每一所高中图书室,都应当根据自身高中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于这所高中的信息资源,这样才能是高中图示与整个学校的氛围相适应,达到统一,因此才能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得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

(3)形成相应的数据库系统

对于每一个图书室来说,数据库系统都十分重要,精确可靠的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图书室的基础。拥有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方便学校对于图书室的管理,十分准确的了解图书室的现状,认真分析图书室的信息资源,可以进行下一步有效合理的分析和优化。对于学生来说,数据库系统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找出需要的信息资源,节省时间,提高在图书室的效率。

三、加强图书室网络资源的优化

(1)网络信息的评价和筛选

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了解网上相关学科、专业、主题领域内的学术信息分布及质量水平等情况,从而为有关信息的选择、舍取提供判断依据。评价的重点是内容的权威性、完备性、可靠性、原创性、新颖性、稳定性等,当然也应考虑外部特征及操作使用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美观性、条理性、检查性、帮、快捷性、低耗性等[4],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

(2)网络资源的序化和优化

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序化和优化,把具有学科内在联系的信息资源重新加工融合,使之科学稳定、清晰完整,同时,针对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依照结构功能优化原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开发,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信息资源网,以改善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环境。

1.建立网络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和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

专业信息指南系统是指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学科发展方向,对读者的主流需求进行类目设置,再由工作人员在网上利用多种搜索引擎,对每个类目的主题进行搜索,最终通过浏览网站内容筛选出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并将其网址列于该类目下,有必要时可作简短说明。

2.建立学科导航库

学科导航库是以学科为单元对互联网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的整理,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分类目录式的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学科资源数据库导引和检索的导航系统。

3.建立“镜像站点”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建立了数据库的“镜像站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找并获取其所需信息。

(3)建立高中图书室资源共享系统

建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包括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避免信息资源的分散、重复购置和缺漏,从高校系统整体层面出发,各高校图书馆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合作,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总体保障能力,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四、加强与高中学生的联系

想要高中图书室拥有良好的信息资源的优化,并且的到学生的认可就要增强与学生的联系。增强创新和宣传,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室,并积极使用图书室良好的信息资源;增强与高中学生的互动,举办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有请同学们参与,使更多学生了解图书室并加以利用。

五、小结

总而言之,近年来高中图书室有着显著的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高中图书室的信息资源优化方面存在这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高中图书室信息资源的优化,加强图书室自身的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认可高中图书室。

参考文献:

[1]任宁;网络环境下高效图书馆资源的科学配置;图书馆论坛;2006年1月

[2]狄九凤;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J];兰台世界;2006年6月

[3]熊筱琴;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J];图书馆论坛;2005年4月

[4]谢筠;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管理与利用[J];科技与管理;2005年2月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3

[关键词]院级,资料室,建设,管理,服务

theanalysisofthecollegesanddepartmentReferenceroomoftheuniversities

ZHanGHong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dthemeaningofCollegeReferenceroomconstruction,bookcollectionstructureoptimization,highlightingmajorcharacteristicsandthebestserviceofferedtotheteachersandstudents.it'squitedifferenttheCollegeLibrary.theCollegeReferenceroomisprofessional,conciseandwithprofundity.thissmall-scaleinfomationorganizationgivesprioritytoprofessionalliterature.thecollectedliteratureisbuiltupwithyearsofexperience.Sothere'smuchmorepertinenceandprofession.onlytomasterservicerule,exploretheservicechannelsandrealizetheconstructionoffeaturespeciality,theCollegeReferenceroomwillbebetterusedasthemainroleofeducationandscientificresearch.

Keyword:CollegeLevel,thereferenceroom,construction,management,service.

一、加强院级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当前,高校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高校中的院级资料室建设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院级资料室建设如何适应新时期教学和科研需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院级资料室主要是为院系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又是高校整个教学、科研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职责。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也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师生双重增加的情况下,院级资料室服务的对象也呈现逐年增长,院级资料室工作的性质、地位和功能也都发生了变化。院级资料室有别于校级图书馆,它不仅拥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各种资料,而且具有工作重点突出的为教学和科研搜集、汇编专业性文献资料,并主动为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服务。院级资料室要在教学、科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就必须从初级服务转向高级服务,即在做好一次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加工整理、编制出教学和科研所需的专题书目、题录、索引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服务,甚至三次服务。加强和完善院级资料室的建设和服务管理,能极大地促进院系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建设好、管理好具有学术优势和专业特色的院级图书资料室,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院级资料室的特色化建设和

网络资源建设

院级资料室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的对象是专业特长鲜明、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及相关层次的学生,服务对象的专业信息需求往往具有特色化、专业性和时效性强等特点。因此,根据专业学科特点确定文献资源的收藏范围是院级资料室工作的关键。作为艺术院校的资料室,面对的教学主体和研究课题及科研方向主要是艺术设计、美术、雕塑、音乐、戏剧、舞蹈等专业。艺术设计有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等学科方向;美术专业有美术、动画、板画等学科方向;音乐专业有声乐、作曲、器乐等学科方向。我院资料室的文献信息的重点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围绕本院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确定文献资源的范围和建设重点,进而构建与我院相适应的馆藏体系,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1.建立院级资料室的特色文献库和文献资料数据库

(1)应首先着眼于从本院系艺术学科的发展规划和侧重点出发,优化藏书结构,建设比较完整的艺术类藏书体系,能够从该藏书体系中了解到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历史、脉络和最新动态的要求。

(2)在文献的采购方面应该遵循适用、专业、特色的原则,力争所采购的文献最大限度地体现艺术的特色。这个特色馆藏的收藏范围包括艺术设计、美术、雕塑、音乐、戏剧、舞蹈等专业的文献资料及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各种载体类的文献资料。还应当注重电子资源和音像资料的采购与收藏。

(3)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一些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都会最先在权威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对艺术学科资源“专、精、新”的要求。

(4)参加全国院校艺术教育研讨会或外出交流学习的老师所带回来的资料、国内外学者来院讲学访问赠送的图书、音像资料等,很多都能反映艺术专业最新的动态、观点、方法,收集整理这些资料,有助于不断完善本资料室的特色文献库建设。

2.加强院级资料室的虚拟化馆藏建设

虚拟馆藏有明显优势,包括利用方便、获取容易、保存所需物理空间较小,相对价格低廉等。拓展了资料室信息资源的空间和服务模式,使网上所有的信息资源成了图书馆逻辑上的“馆藏”。虚拟馆藏与实体馆藏形成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使馆藏资源相对贫乏的院级资料室能够突破馆藏的限制,进而实现文献资源的无限扩大,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保障。

我院资料室要对艺术学科的网络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使用,建立虚拟化的网络馆藏。首先,建立网页,根据本院开设的不同艺术类专业进行分类,并设立相应的栏目(读者服务指南、服务项目、书目查询、数据检索方法、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其次,采用购买、自建等多种途径建设科学适用的数据库。对于精品课程、优秀教师课件(教学档案)、历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及留校优秀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名师名人来校讲座等均可自制成数据库,为师生提供一个借鉴参考的作用和互相学习交流的渠道,实现资源互享的网上免费资源。

三、院级资料室管理创新服务

院级资料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落实“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服务效果的好坏已经成为评价院级资料室水平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资料室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必须转变,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意识,讲究服务风格,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服务水平。

1.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

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目标,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院级资料室,必须牢固树立以师生服务工作为重点的理念,为他们的学习、求知提供最大的方便和优良的环境。图书文献资料要全部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的自身价值。院级资料室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的坐等别人上门被动服务的思想,要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思想,站在师生的立场,研究不同读者、不同时期对创新服务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创新服务的新领域,不断探索资料室为师生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重新树立资料室资源价值观,让文献资源“以藏为主”改为“以用为主”,形成资源共享、全方位开放的服务格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对师生要以诚相待和睦相处、为师生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开展服务创新活动

创新是资料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树立起全体馆员的创新意识,在资料室上下建立起创新的体系,才能为资料室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的动力。一个优秀的馆员应当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一个先进的资料室应当是拥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图书馆员的文化信息机构。如果每一位图书馆员都能在其工作岗位上创造性的工作,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不断进取、不断充电、不断自我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将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图书资料室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意识将日臻完善,跨上一个新台阶。

(1)改革管理模式,提供多元化服务。在资料室管理中引入人本的管理策略,变“以书为本”为“以人为本”,变被动的封闭式服务为主动式的开放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延长服务时间,拓宽服务范围,给每一位读者提供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方便条件,改变重藏轻用、自我封闭的状况。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电子化,将读者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尽快提供给读者,能大大提高资料室文献信息的利用价值。要通过服务创新改进服务方式,变借还服务为多元化服务。

(2)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资料室的服务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师生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以师生需求为己任,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师生到资料室能够感受到温馨、融洽、和睦的友好氛围;管理员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文明用语,体现出尊重师生、关心师生的满腔热情,使师生感到亲切,让师生到资料室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管理员要树立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资料室成为师生获取文献信息、学习知识的新场所。

(3)加快数字化建设,开展网络信息服务。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目的、渠道与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创新成了当前高校资料室读者服务工作的唯一选择和发展契机。资料室要加快数字化建设才能适应发展趋势,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尽快使资料室达到数字化就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以校园网和校图书馆的局域网为依托,建设好适合本院资料室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料及现代化查询系统。对资料室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编制出教学和科研所需的专题书目、题录、索引使资料室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存储、传递、咨询和检索实现数字化。

另外,资料室的文献资源不仅有纸质文献,还有各种综合专业的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所以,资料室管理人员不能将这些信息资源简单的罗列就呈现给读者,还需要对这些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将检索获得的各类信息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以及综合归集,并编制与之相配套的二次、三次文献;通过加工、整合,建特色的专业数据库,实现院级资料室的数字化,创造一个适合网络化需求的信息服务方式,同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开设计算机检索服务、远程服务等,提高资料室信息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方绍丽.关于高校合并后图书馆改革的探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学报,2005(1).

[2]钱洪兵.浅议美术(院)资料室的建设.大学图

书馆学报,2006(6).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4

——洪桥镇中心小学资源教室工作汇报

长兴县洪桥镇中心小学位于太湖之滨,弁山之北。2019学年有共7名残疾学生,其中六年级2名,604班一名,多重残疾,感统失调,由王晨欢老师负责对她进行补偿教学;602班一名,智力残疾,由钱利萍老师负责对她进行补偿教学;四年级1名,404,听力有残缺,带了助听器后能随班就读,能比较正常地参加学习,家长不建议进资源教室;三年级1名,301,多重残疾,虽有8周岁,但生长发育不健全,像1周岁大的孩子,而且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爬行,不会说话,只会摇头摆手,需要送教上门;二年级1人,201,男,残疾证上是肢体残疾二级,但经观察,应该是多重残疾,由金莲英老师负责对他进行补偿教学。一年级2人,103一名,女,听力残疾三级,由倪琴芬老师进行补偿教学。104一名,男,肢体残疾二级,其实是脑积水压迫脑神经引起瘫痪,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啊啊的叫声,由朱胜红老师负责对他进行送教上门教学。对于这些孩子,全校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的保障支持及一定的康复操作,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完善了每个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人档案。资源教师积极认真踏实地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并取得了一点点进步。

因此,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脚踏实地,就会发现别样的风景。

一、校长组长,扎实管理

自2015学年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以来,学校组织管理非常到位扎实。校长亲自担任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每学期多次参与研究工作并给予指导,还亲自和残疾孩子进行交流。每学期的第一次行政会和教师例会上,总要带领大家学习有关特殊教育的文件、精神。为了照顾随班就读的孩子,校长对于教室的安排都会做指示。在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学校张贴了明确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工作实施网络和工作规章制度,管理架构清晰,行之有效。为了更好地服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专门成立了特殊需要学生筛查工作小组、安置工作小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实施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定期开展工作。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

二、资源团队,结实发展

脚踏实地去工作,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做不到。从2016学年开始,学校资源教师团队建设更加合理。学校聘请了专职首席资源教师。这两年,在首席资源教师的带领下,学校资源教师团队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定期研讨资源教室个案的教育教学和训练工作。学校还系统规划资源教师团队成员的特殊教育专业成长,持续培养资源教师,不断提高资源教师、随班就读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每学期定期对本校全体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和提供特殊教育信息。全体教师的系统培训每学期一般安排两次。有机会会尽量让老师多出去学习。上一学年,我们安排了四位资源教师一起参加了湖师院组织的“中外文化典故趣读妙解”32学时培训,让他们在随班就读工作中能妙趣横生。学校随班就读教研组,有系统地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效果明显。一个学期,我们教研组活动一般安排在五次左右。上课评课的活动安排两次,其他的学习安排三次。这学期,我们已安排了三次活动。9、10月份安排了两次学习活动,一是学习了随班就读工作计划,二是对我们团队的分工稍微做了一下调整,并检查了工作手册的完成情况。11月20日,为了加强我校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校资源教师的综合素质,根据学期计划,结合学校教研节活动,我们组织全校资源教师开展教学研训活动。我们的王伟婷老师为大家执教了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们王庆才副校长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资源之家,充实温馨

我们的家,整洁而温馨。2015年底经财政拨款耗资68562.43元,学校投资硬件场地建设3万余元,建设了100多平米的资源教室。后来,为了更加合理地放置器材,学校能按要求专门添置了矮柜等设备。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资源教室设备比较先进齐全,特殊教育专业书籍及相关资料比较丰富。又因为健全制度的建立,给各项工作指引着方向。特殊教育资源利用率高,作用很明显。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下,在学生训练时笑脸的点缀中,充实温馨的味道扑面而来。

资源教室优良的硬件设施在为特殊孩子提供支持之外,也为我们的低年龄段孩子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带来了支持与帮助。

四、别样风景,厚实质朴

为了更好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完善个案管理,学校有完整系统的资源教室个案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规定每一步骤要做的工作。有资源教室个案、教师及教室的课程安排表,并较好地按照课表执行。对于每个特殊孩子,学校按照研判会的分析,已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严格执行,记录详实。根据训练计划,每周对随班就读孩子在资源教室进行两次个别辅导。604班的孙某某,多重残疾,走路不稳,戴着助听器,感统失调,不能参加大规模的体育活动,而且胆子特别小,不敢大声说话。我就从训练精细动作开始,先拼简单的拼图,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系纽扣拉拉链,教她做一些简单的操,拉着她的手带着她跳。三年多的训练,她现在已经能系好纽扣和拉链,在蹦蹦床上跳几十下了。为了练她的胆子,其实是交际能力,我就在其他的时间去找她,跟她和其他同学一起聊天,带着她活动,教她跟人打招呼,现在胆子比较大了,敢在运动会上替我分发奖品,去年班级元旦文艺庆祝会上,她还和同学一起表演了节目,真令人刮目相看。602班的杨某某,主要是智力残疾加癫痫,开始应家长对于课堂学习和集体活动尽量参加的要求,所以资源教室的个别辅导时间把他安排在大课间,主要进行认知训练。后来发现把他们俩安排在同一时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效果不错,今年还在资源教室里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404班的范某某小朋友,主要是听力残疾,戴了助听器以后可以正常学习,所以家长不建议孩子进资源教室进行个别辅导,我们尊重家长的意愿。201的汝某某小男孩,肢体残疾,右手右脚无力,孩子年级小,有点多动。去年刚入学时,教他数数,认颜色,给他讲故事。一年下来,能数0到9这几个数了,跟着讲部分白雪公主的内容了,但颜色还是不认识。今年的新加入的随班就读孩子王某某,听力残疾,我也是单独安排在周三和周五的中午,进行单独训练,主要训练说话和课业辅导,效果还可以。我们的辅导按要求坚持进行,效果明显,还注重家长的定期培训,并为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信息,家校合作积极主动、全面、系统、深入。辅导中,孩子们虽然进步不快,但那一点一滴的进步,就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送教上门的孩子,我校送教老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现状,针对服务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后,立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康复训练等课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特需儿童得到持续、科学、理性的关怀和积极鼓励,洪桥小学特教团队通过网络,以同“屏”共振的方式,对特需儿童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进行关心指导,对特需儿童家长宅家陪学提供有效支持策略,在“云端”架起了与孩子、家长沟通的桥梁。

这几年来,洪桥小学特教团队始终坚持不放弃每一个特需孩子,用创新、智慧的工作方式、支持策略助力特需儿童快乐成长。我们特殊教育小组教师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认真的工作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让家长感动。

五、多方关注,落实成长

随着教师对资源教室的认识深化,不仅仅中层以上干部积极主动地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工作。其他老师都能积极愉悦地参与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工作。学校对于随班就读和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针对孩子的情况,学校选派了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利用资源教室开展工作。学校对特殊孩子零拒绝,形成了全校积极参与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工作的良好氛围。很多孩子都能积极支持,603班的孩子问得最多的是,姚老师要打扫了吗?我们政府和一些企业爱心人士对于特殊儿童也特别关注。前年年底洪桥镇政府开展了一个微心愿活动,对学困生和个别残疾儿童进行了资助。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爱心企业对学困生和个别残疾儿童进行了资助。今年上半年,民政局对所有特殊学生资助1000元。2020春节前,我们学校给每个残疾孩子资助了300元。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5

[关键词]图书馆(室);信息时代;教育功能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决定了图书馆(室)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室)在学生教育中逐步彰显出其优势和特点,在众多的文化载体中,它堪称文化的最大载体,而且是最具生命力的载体,这一点是任何机构都不能比拟的。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优势,决定了它对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一、学校图书馆(室)教育功能的特点

1、学校图书馆(室)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室)逐渐成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学生要搜集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信心,而图书馆(室)正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学校图书馆(室)的工作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重要成果的展示平台,对于促进学校工作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2、学校图书馆(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图书馆藏书包罗万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满足学生的各种阅读需求。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图书馆(室)查阅自己的精神食粮。在学校图书馆(室)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学校图书馆(室)是提高学生文化思想素质的重要阵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学校图书馆(室)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不断向学生传播积极有益的知识。学生通过在图书馆(室)大量的阅读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激发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思想素质。

4、学校图书馆(室)是能很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图书馆(室)是学生自学的良好场所。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会在图书馆(室)度过,图书馆(室)具有接触学生广泛、频繁的特点。在图书馆(室)与学生的接触中,能观察到他们发出的大量的思想方面的信息,为配合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依据,因此图书馆(室)可以利用信息资源的独特优势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人生的理性认识。

5、学校图书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检索知识的能力。学校图书馆蕴藏了世界上多种多样丰富的知识。这些藏书是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本)》进行分类、著录和排列的,体现着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各学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归属,这样的编排便于读者检索知识。在图书馆中,学生不仅可以读到各种有价值的好书,而且可以使用各种工具书,读到各种新旧知识。这一切既可增加学生的知识,又可训练学生会检索的基本技能,提高自学能力。会用图书馆(室)的丰富藏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图书馆(室)教育发展趋势

1、实现学校图书馆(室)现代化发展。首先应实现学校图书馆(室)所用装备的自动化,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图书馆(室)订购新书、编排目录、分类归档以及借阅管理等;其次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与其他学校及机构的资源共享,从而解决校内资源的局限性。

2、创新学校图书馆(室)的服务理念。学校图书馆(室)不仅仅要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要成为学生放松和释压的场所。这就需要学校图书馆(室)的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始终贯穿到工作中,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不断满足学生的全面需求。

3、图书馆员素质专业化。图书馆(室)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为凝聚作用、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三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室)的先进性,其工作行为不仅直接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化的服务,更能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情绪。图书馆员专业化的服务势必能促进图书馆(室)的科学、优质的发展。

4、图书馆(室)资源信息数字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必然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这也是数字图书馆产生的必然要求。数字图书馆就是把图书馆各种大量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贮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有序的传递,达到资源共享。图书馆(室)资源信息数字化,会更大途径和范围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加拓宽学生的阅读选择范围。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6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主题教室;研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D2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4―0122―04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教育培训模式”。对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而言,要想在办学中始终突出特色,真正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探索实践,综合各种培训方式方法的优长,建构起一种具有鲜明自身特色,别人难以复制和取代的教学模式。建设主题教室,就是旨在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如何定位好、设计好、应用好主题教室,对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一、主题教室建设的认识和定位

首先,建设主题教室应明确“主题”所指。它是教师构思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是教学的“思想灵魂”,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内核。“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艺术化的实体,是不同对象围绕适当话题进行思想交流,实现育人共进目标的过程化载体,是一个艺术化的思想运作系统。”[1]确立了教学“主题”,教师就可以根据“主题”进行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使教学逻辑严密而紧凑;学员则可以依据“主题”进行思想交流,思考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突破方向和延伸空间。适当合理的教学“主题”,对提高教学的思想内涵、增强教学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干部教育工作的教学要求和培训特征,决定了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教学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主题教室,其所指“主题”,就是上述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教学“主题”。

其次,建设主题教室应重视教室环境对身处其中个体的重要影响作用。在主题教室建设中,要对教室布置的教育性和艺术性给予应有关注,努力将教室环境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和平台,营造出科学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可以这样看,教室环境是一种包含了明暗、色彩、展板、装饰物等诸多因素在内的、类似物理中所说“场”的存在,身处其中的个体,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个“场”显性或隐性的影响。不同的学员,因为学习经历不同、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各异,受到环境影响的效果也不同。但不能否认,在一定程度上,教室环境确实可以起到默默告诉学习者、影响学习者的作用。人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在环境与人之间,始终存在持续的互动。在教室这个具体环境中,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于人的,即环境承载的物理或人文价值对学习者有潜在的教育影响;二是人对于环境的,即学习者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参与环境设计,既是对环境的丰富,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互动将会给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体验认知,是一种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照“课程即经验”的认识,教室环境可以看作是隐性课程。既然教室环境作为一种课程存在,就应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教室成为“主动说话”、“说有意义的话”的课程。

如上所述,可以把“主题教室”看作围绕一定教学“主题”设计的教育环境,当成一种隐性课程,它对学员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也就是说,主题教室对在其间进行教学活动的学员,它的影响是润物无声地进行着的。在主题教室这个环境中,通过综合各个方面有形、无形的,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的隐性因素,可以使学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这种感染和熏陶,虽然表面上看作用似乎十分细微,但却能渗透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学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于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主题教室,某种程度上,进行的也是一种隐形课程建设,作为一般意义上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对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建设主题教室的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室内教学和现场教学之间、不同现场教学之间,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这也是学员经常反映的热点问题。建设主题教室,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整合已有的各类教室、现场教学点等教学资源,构成层次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的教学空间体系,围绕不同教学主题,统筹现场教学和室内教学,避免内容重复,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重要平台。

建设主题教室,可以进一步强化大党性教育的主题。党性教育是当前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员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国情教育提升到党性教育的层面看待,通过组织学员了解当地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生的深刻变化,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主题教室建设如何适应这方面的要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实践中作出了新的探索,把“西部国情”主题教室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时代”、“延安精神”等其他3个主题教室统筹在党性教育的大主题下,进一步凝练出更加鲜明的教学主题,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大党性教育的思路下,安排教学内容。

建设主题教室,有利于创新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教学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的重要基础。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为例,党在延安十三年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这些资源,既有不可移动的革命旧址遗迹资源、可查可寻的文献资源,还有历史亲历者的记忆资源和国情实践资源。而主题教室的建设,对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站在一个更高角度,从全局视角出发,深入挖掘、整理这些宝贵资源,分析、完善、构建新的教学资源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应该从教学主题出发,注重挖掘不同教学资源的内涵,针对不同类型教学资源的特点,多视角、多方式地加以运用,努力建立起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教学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保证。比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主题教室建设中,同时运用革命文物、历史文献、老照片、图书资料、电子资源等,为学员提供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利用空间。

建设主题教室,有助于促进现场和室内教学课的统筹。现场教学是近年来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的重要特色,研究式教学是提升室内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主题教室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统筹现场教学和室内教学课程。比如,结合主题教室的教学主题,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层次学员的培训需求,对教学模块进行更加精确的整合,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从教学主题出发,统筹课程内容,把现场教学和室内教学课程内容放在一个更大的综合性课程框架内加以审视和取舍,对于需要在现场讲的课程,进一步提炼观点,精简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不再重复;对于适合展开讨论、能够启人深思的问题,尽量安排在主题教室开展教学,以提高教学深度和培训质量;借助主题教室这个平台,增强教学的研究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开展更加灵活多样的研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三、依托主题教室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式教学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可见,研究式教学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有效方式。依托主题教室,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在办学中推广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是指把研究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通过教学双方互动,实现过程控制的教学方式。研究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员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法。它是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强调学员牢固树立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并有组织地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难看出,研究式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员学习方式的一种改进和创新,它着眼于素质教育,通过提倡教师研究式地“教”和学员研究式地“学”,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更适合于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法。

在主题教室开展研究式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即在“问题”的情景中,教师引导学员围绕“问题”主动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规律,从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化和提升。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对于以短期培训为主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员难以按照一般学科的逻辑线索来寻找学习起点,而“问题”恰是最佳的起点。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可以围绕“问题”而设计,对学员来说,“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是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依据,也是提升情感、增强态度和筑建价值观的抓手。二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应该有较大转变。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其作用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而应该更加注重课前的方案设计、课中的教学推动、课后的评价反馈,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如何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式教学?首先,要将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和预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开始的时候,就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规划和预判。比如,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延安时代”主题教室,可以要求学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订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计划书,向教师和其他学员解释说明该计划,并当场接受大家对计划的提问。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有时间限制,学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成果。其次,在主题教室范围内尽可能配置好所有相关教学资源。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后,需要寻求一些学习资源来帮助解决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让学员自己去寻找是不现实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主题教室内配备的各种相关资源――可以是常规文献资料,也可以是音像资料,还可以是网络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应该是提供间接性的帮助而不是提供直接答案。其三,设置好中心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是关键。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四种模式的问题:“泥沼型问题(问题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各方各面,而各个因素之间又互相牵连,互相牵制);两难型问题(虽然知道什么是错的,但是要纠正这一错误却要以牺牲组织的另一些重要的目标为代价);常规型问题(大多数领导干部经常会遇到,但又每每感到棘手的问题);实施型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遇到来自各方面阻力的问题)。”[3]第四,还要注重设计情景。很大程度上,知识和情感是具有认知和感性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相互作用建构生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员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利用口头讲述、文献材料、音像资料、历史文物等资源,将问题的背景、情况、性状等呈现给学员,给学员再现或者回放这些情景,以增强其解决问题和感知精神的过程的真实性。

在设置中心问题过程中,还应注意所提问题与学员的关联性。一般而言,提出的问题与学员工作阅历、学习经历、生活经验关联越紧密,越有利于学员将外部的学习压力转换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设计问题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哪些是学员关注的、身边最常发生的事情,从学员的工作实际和生活经验中寻找问题。这样,可以使学员对问题产生亲切感,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在主题教室建设中营造深度体验的学习环境

如前所述,某种程度上,主题教室是一种隐性课程。因此,主题教室的环境设置既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又可以看成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人文特性对学员具有潜在的深刻影响,所承载的隐含信息更容易在无形中被学员接受,并内化为学员的思想观念,从而最终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只有赋予主题教室以丰富的人文特性,让其承载一定的人文价值,才能发挥强大的教育功能,从而达到不知不觉中塑人于无形的培训效果。也就是说,精心设计和开发利用主题教室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

前文阐述过,在主题教室中,一方面,环境是学员在学习中生成各种经验的重要场所,不同的主题教室环境会促进学员形成不同的体验;另一方面,不同的学员因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同,对环境的创设需要也不同,某种程度上,学员会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创新课程资源,从而影响或改造已有环境。就是说,教学环境对学员的潜在影响和学员对教室环境的客观需求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在教室环境的设计中,要避免单向设计,因为单向设计的教室环境通常是单调的,只是单方面地表达培训机构、教师的意愿或价值取向,有可能造成学员的审美疲劳,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从而阻碍学习的有效性发挥。要想充分发挥主题教室作为隐性课程的作用,形成学员与学习环境的良性互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员在一定指导下对环境创设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教师、学员、教室环境之间形成有效的两两交互作用。

建设主题教室,营造深度体验的学习环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主题性。环境的设置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主题性课程,主题要有教育和启发意义,与时代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学员的关注问题和工作经验紧密相关;二是连续性。环境的设置应该为学员提供合意学习、感知经验、重铸精神的连续机会,使学员获得螺旋上升、层层推进的学习效果;三是整合性。教师应围绕主题,在不同内容学习道具和教育资源的设置之间建立恰当联系,以便于学员在不同内容间建立起某种联结次序,尤其要注重在一个大的时期或时段内,不同主题间的顺序关联性;四是艺术性。即环境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美感,切忌杂乱无章的简单堆砌。

参考文献:

[1]高莉设计教学主题,构建高效课堂[J]科技信息,2012(3)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7

关键词:高校资料室;信息化;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449-03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就开始了校园网络的建设。进入21世纪后,高等学校的校园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更是如火如荼。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影响,它改进了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拓宽了科研所需资源的渠道,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作为高校传统意义上情报资料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

由于图书馆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地位,它隶属于学校直接管理,经费直接列入学校的年度预算。因此,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匪浅,有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反观高校院系资料室,由于经费来源于本院系,碍于院系经费有限,投入信息化的经费不可能太大。所以,与多年前相比,资料室的状况虽有所改变,但变化不大。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院系资料室的功能受到了时代的挑战。院系资料室的现状必须改变,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更好地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1 高校的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虽然我国高校之间的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不管是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高校、经济稍发达的中部高校,还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高校,都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已延伸到校园内的每个教室、办公室、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完善的校园网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学校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平台、精品课程制作平台、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邮件系统等建设工作。为了解决各系统间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不少高校正在或计划开展系统间数据融合的建设工作。随着互联网络技术、虚拟机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高校的私有“云”即将成为现实。

移动通信设备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它可以允许人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网络。随着各种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近几年将是各高校进入无线网络建设的高潮期。

笔者所在学校就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上世纪末就开始建校园网络,2010年网络主干升级为10000m。现在,在校园内的任何一个办公室、教师宿舍、学生公寓、学生宿舍都能以100m的带宽接入校园网。上面提到的各应用系统建设,我校都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计划开展系统间数据融合的建设工作。

老师和学生中,计算机已基本普及。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为80%,二年级以上学生拥有率为87%。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为笔记本电脑。学生中手机已普及,且多数为智能手机。因此,广大老师和学生对建设学校无线网络的呼声很高。

2 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现状与问题

通常,高校的图书情报资料系统分为二类,学校图书馆和学校各院系的资料室。学校图书馆属于综合类情报资料系统,它的特点是藏书量大,种类多,涉及的服务面广。作为学校整个图书、情报资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院系资料室是本院系教师和学生学习、查询文献资料的重要场所,也是为院系教学、科研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机构。院系的资料室与学校的图书馆相比,虽然规模较小,所拥有的图书及文献资料也较少,但是资料室的文献资料专业性强,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院的学科结合紧,内容专深,特色鲜明,是专业文献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因此,资料室在本院系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隶属关系及经费来源不同,在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图书馆通常都建有自己的服务器机房,有自己专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量引进了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为了方便读者,图书馆还建有电子阅览室。可以说,图书文献资料从入到出基本实现管理自动化、信息化。

与图书馆不同,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系资料室的信息化没有得到充分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室的工作面临着以下新的挑战:

1)资料室工作人员相对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目前,不少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相对来说,学历层次不高。另外,多年以来,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得到进修与培训的机会。笔者所在学校,资料室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7岁,基本没有得到过进修和相关培训。因此,他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不足,难以利用信息化条件来创造性地做好情报资料工作。

2)经费预算不足,制约了院系资料室的发展。从经费预算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经费由学校单独列入预算,经费相对充足,而院系资料室的经费则大都由各院系自己解决。但由于各院系的经费本就紧张,有限的资金只能优先考虑急需的项目,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给资料室买书、订期刊、进行信息化建设,且现在的书价、期刊价格是一涨再涨,所以有一些院系资料室多年来购进的新书越来越少,一些有理论学术价值或专业性较强的期刊,也订购得少之又少,这对高校各院系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十分不利。

3)信息化程度低,管理和服务的手段较落后。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基本为图书、期刊杂志、报刊等各种形式的纸介质出版物,很少见到数字化的文献资源。资料室对文献的管理基本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水平,管理和服务的手段相对落后。虽有些院系为资料室配备了电脑,有的还自己建立了文献资源管理数据库,但因数据编码规则不统一,无法通过网络集成为学校全局文献数据库中的资源,数据库仍然是个信息孤岛,无法被大家共享。

4)各资料室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机制,文献资源难以实现共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学科和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它学科和专业的影响和渗透,相继诞生了各种新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这就要求资料室拥有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文献资源。由于资料室的性质,决定了资料室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实际上,各资料室之间的文献资源如能实现共享,就能基本解决上述问题,但现行的管理体制,使资料室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资料室文献资料专业性强的优点也成为了它的不足。

3 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与发展

1)加强对资料室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及自主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院系级资料室的功能体现,最终必须由资料室工作人员实行。因此 资料室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决定了资料室所能发挥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资料室工作人员的现状,除引进高素质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外,应积极为现有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资料工作人员应主动定期参与学校图书馆的业务培训和图书情报科学方面的研讨会,及时了解图书情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的科学技术。适当时,资料工作人员也应参与院系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2)加强图书馆与各资料室之间沟通与交流机制,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因学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定位不同,作为全校文献资源系统中枢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必须兼顾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覆盖面很广。虽然如此,但馆藏只能优先考虑学校的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难以收藏很完备的所有专业资料。而院系资料室处在为院系教学与科研服务的第一线, 文献资源专业性和针对性强。很多老师所需的专业图书、期刊,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外文期刊,在图书馆见不到,但在自己院系的资料室却能查到。因此,院系资料室具有图书馆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各种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相继诞生,要求资料室拥有的更加全面的学科、专业文献资源,这将更加剧资料室经费不足的矛盾。实际上,如果所有资料室的文献资源能被其它院系的师生共享,就可以大大缓解上述矛盾,还可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资料室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料室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水平。

现代知识的载体,除了传统载体外,各种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络技术、虚拟机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用不了多久,高校私有“云”将成为知识的重要载体。

反观高校院系级资料室现有的服务方式,一方面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用户的需要。在校园网络和移动手持通信设备普及的今天,用户要求随时、随地都可查询资料室的文献资源状况。

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高校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将高校图书馆、各院系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考虑、统一规划,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文献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校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共享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从目前情况看,首先应根据实际需要,为资料室添加计算机设备和一定量的数字化设备,使资料室有能力将非数字化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另外,资料室在引进文献资源时,除纸质载体外,亦可考虑电子、网络多种载体形式。

作为高校图书馆,应从学校全局出发,设计一套完整、统一的文献资源编码规则。院系资料室将馆藏文献和外来信息加工后,以数字化的方式存贮在计算机里,然后按照统一编码规则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图书馆采可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建立全校文献资源数据库,将院系资源库并入学校的全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供全校师生使用,同时也避免了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节约有限的经费。这样,网络用户只需通过访问学校图书馆网站,就可方便地查询到院系资料室的文献信息,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学校的全局数据库的建立,可为高校实现私有“云”服务提供一定的基础。

4)加强专业文献资源的特色建设,建立特色数据库。

院系资料室不同于图书馆的特点在于它的文献资源学科、专业性强,所以院系资料室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具有本身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如:特色报刊数据库、专家成果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有条件时,资料室还可根据专业设置及用户需求,直接建设目录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独特新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网页(还应考虑手持设备屏幕的显示),设立网址,在本院系的主页上建立链接,通过点击该链接可直接进入资料室的主页,使用户可更加快速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及时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使全校的师生都能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情报资料,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资料室工作人员还应主动开展专题文献服务,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项目查新、项目背景分析,完成相关课题的论证;根据本院系各专业课的内容和教学计划,主动整理出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并及时向有关教师推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室的功能。

5)增加经费来源的多样性,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解决资料室经费短缺的困难,增加经费的来源是关键: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支持;各院系应积极鼓励广大老师与学生参与科研,加大创收力度;动员有条件的校友给予一定捐款等等,使资料室经费短缺的困难得到一定程度上缓解。

总之,信息化给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院系资料室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各自发挥自己的学科、专业文献资源优势,与图书馆一起,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分工,利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加快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步伐,树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真正把信息化的高效便捷体现到实际的信息服务工作中去,使其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为教学、科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彦芬.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07(6).

[2] 李茉莉.高校专业资料室工作新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

[3] 周小阳.高校资料室信息化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2).

[4] 郝世英.浅谈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7).

[5] 周舒, 方忠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1(6).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8

摘要:文章阐述了建立藏、借、阅、咨一体化学科专业借阅室管理服务模式,对促进图书馆为学校专业建设服务、增强藏书建设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满足读者学科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需求等方面的意义,提出了学科专业借阅室的业务建设和读者服务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113-02

1学科专业借阅室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为学校专业建设服务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学校图书馆是否拥有丰富、多学科的图书和现代化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是否具有一支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队伍,决定着学校图书馆是否具有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和职能,标志着学校的总体水平。作为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的图书馆,建设学科专业借阅室,可使图书馆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这一中心工作。

12有利于藏书建设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通过建设专业借阅室,加强了藏书建设工作。藏书建设从学校的专业教学和科研这一中心任务出发,围绕学校的专业开展图书采购,制定入藏重点学科专业图书文献的侧重方针和策略,确定专业文献的入藏等级、入藏类型的比例,有利于藏书建设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和特色化。

13有利于读者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

设置学科专业借阅室,方便读者全面掌握学科专业的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综合利用专业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读者在专业借阅室中自由地查询专业文献信息,实现“自助式服务”,能够充分调动读者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利用信息的主观能动性,方便师生进行专业学习和讨论,这也是对学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拓展和服务功能的强化。

14有利于提高馆藏利用率

近年来由于书刊涨价,图书馆专业藏书复本量减少,流通部门的拒借现象时常出现。图书馆设置学科专业借阅室,坚持“以用为主”的理念,坚持以内阅、外借相结合的服务策略,在专业借阅室的图书的借阅期限比普通借阅室的借阅期限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拒借率,从而提高专业图书的利用率。

15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整体业务水平

当前,信息技术已在图书馆管理服务方面普遍应用,为图书馆的高层次学科专业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可能。高职学校图书馆服务不应只停留在借借还还的传统服务上,应开拓图书馆服务新领域,开展学科专业信息服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专业信息服务中,需要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空间,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藏、借、阅、咨四位一体全开架服务的专业借阅室,使馆员更加接近读者。在指导读者利用图书文献过程中,面对读者的咨询,馆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进行业务学习,努力地向学科馆员和学科专业信息服务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图书馆整体业务水平。

2学科专业借阅室的业务建设

21学科专业借阅室馆藏的图书要具有专业性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选择地收藏专业基础理论方面藏书,做到专业知识方面的馆藏丰富,基础理论方面的馆藏够用。同时,要围绕学校骨干专业及专业群分布展开,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操作技术、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资料,体现出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专业特性。

学科专业借阅室的藏书规模可以相当于图书馆的学科专业辅助书库,如图书馆采购3本专业图书,典藏到学科专业借阅室1本,基本书库2本,即专业图书基本有1本典藏在学科专业借阅室。学科专业借阅室与传统的学科专业样本书库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以用为主”,可以进行外借。学科专业借阅室中的专业图书体现了图书馆特色藏书的专业性,与基本书库配合完成图书馆藏书体系建设。

22建立学科专业馆藏书目数据库,使导读工作信息化

学科专业馆藏是图书馆围绕学校开设的专业采购专业图书,体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但这些纸质专业图书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网站一般没有导读信息显示。因此,要打破偏数字资源、轻纸质资源的做法,进行纸质学科专业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大对学科专业借阅室专业纸质馆藏的宣传和揭示。馆藏专业书目数据库栏目的设计,应按照本校的国家重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市示范专业、学校重点专业、学校一般专业,逐步开展专业图书导读数据库建设工作,形成围绕学校骨干专业及专业群设置专业图书导读数据库。

23建立馆藏特色专业数据库及教学课程资源库,使知识服务信息化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突出,图书馆应围绕学校重点专业建立馆藏特色专业数据库,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建设了教学课程资源库,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在馆藏特色专业数据库建设中走在前列,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站,以网页形式建立特色数据库,自2008年开始启动,目前建立了眼视光工程特色数据库、应用化工技术网络信息平台、物流管理专业馆藏信息资源平台、电信学院重点专业资源库、眼视光技术信息导航资源库、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学习资源库、包装技术与设计数据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网络信息资源库、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导航系统、职业教育特色数据库等10个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由10组团队建设,每个数据库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挖掘了馆员知识服务创新潜能。以电信学院重点专业资源数据库为例,在网站中设有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科学、精品课、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实习实训、学术研究、工学结合、人才需求、免费资源、相关资源等11个一级栏目,为学院教师提供教学资料、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工学结合等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撰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等方面的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这一典型的知识服务建设,不需要硬件投入,通过专业馆员服务和自动化部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术开展就能实现,值得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鉴。

3学科专业借阅室读者服务的特点

31全开放与多种服务模式的结合

读者面对传统的按22大类分类排架的借阅室管理,面对上万甚至几十万的图书,要从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专业图书,对没有学过图书馆专业分类编目知识的读者来说,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图书馆应从提高图书利用率的角度出发,根据馆藏学科专业文献开设专业借阅室,并且把网络信息服务同传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读者能从多种渠道来获取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促进读者有效地利用综合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建立学科专业借阅室,采用全开放与多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管理,体现了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的全新服务理念。

32藏、借、阅、参考咨询为一体的专业服务模式

学科专业借阅室与一般借阅室最大的区别是所收藏的图书具有专业的特点,最主要是具有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职能。学科专业借阅室除开展一般性业务工作,如:专业图书的上架、整架、借阅管理等工作,解答读者使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和图书的分类排架等一般性咨询,同时要具备学科专业信息网络咨询检索能力,掌握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检索知识和技能,指导读者查找所需学科专业文献,提高专业借阅室的信息服务水平。学科专业借阅室还要结合教学科研的需要,围绕学校开设的专业,开展专业图书导读数据库建设,进行专业新书宣传推荐导读工作,引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提高专业图书利用率。

33专业服务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指图书馆“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取、知识利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需求,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学校师生提供其所需知识和知识产品的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以学校专业建设的专业群为知识服务重点,围绕学科专业对文献进行组织、搜集、分析、整合,为师生提供所需专业的知识和服务,以专业借阅室、专业图书资源数据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为载体及平台,进行专业知识服务。

34学科专业借阅室馆员具有参考咨询服务能力

学科专业借阅室馆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查询能力、专业信息资源检索的指导能力,定期接受参考咨询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参考咨询工作水平。

总之,建立藏、借、阅、咨一体化学科专业借阅室管理服务模式,促进了图书馆为学校专业建设服务,满足了读者学科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需求,有利于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陈虹涛,武联未来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构成及设计特点初探[J]山西建筑,2007(23):17-18

[2]张梅,马洪月,牛晓芳,邵红医学图书馆开架管理及藏书布局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6(12):2110-2111

[3]朱永忠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发展及思考[J]广东建材,2006(2):109-110

[4]廖常艾,张建国,陈奇志高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布局分析及问题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S1):105-109

[5]吕文利谈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合理设置与特色建设[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121-123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9

关键词:设计与建立农村中小学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

前言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资源的问题,改变设备设施(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设施)大量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调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硬件无资源这一难题。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内实现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查找、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把学校各部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学校局域网,将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硬盘换成超大硬盘,作为学校资源库服务器,达到共享资源库和共享一条电信宽带网访问因特网,形成一个资源库系统共享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校局域网中加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让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有无线网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访问学校资源库资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建有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光盘播放室播放内容发送到每一个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硬件资源。同时,学校还应购置必要设备,把计算机音视频接入到电视,一播网络中,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源发送到每一个教室,为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方式。

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可安装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配备超大容量的硬盘存储设备,对资源库数据按分类进行网络化集中存储同时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统较好的文件权限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储中心为每一类的资源建立存储目录并进行共享,为每个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靠访问用户名与访问密码,为不同用户、不同的资源共享目录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到资源库内的资源,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对资源库进行管理、更新等。这样既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能确保了资源访问的安全。学校还要安排专人对资源库存储中心进行管理,定期对学校资源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备份等,使学校的资源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多渠道收集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

农村中小学自建资源库其教育教学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有关节目,因特网上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各类教育教学光盘,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电子文档,学校管理资料和教育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教师自制课件,学生电脑制作等方面。

总之,为了使农村中小学校白建教学资源库既节约经费又内容丰富多彩,就要发动学校学科教师、管理员、学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创作、整理、分类、存储、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加强学校资源库管理,是建设农村中小学资源库的重要保证

3.1建立建全领导机构

由于学校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之下成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学年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资源库所需人员,以及对管胛小组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同时提供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保障。管理小组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工分类管理,进行资源的收索、接收、编辑、分类、整理、再开发、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以及资源的存储工作,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管理资料登记与记录。

3.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资源二次开发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校资源库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

3.3激励措施是学校资源库建设动力

资源教室的特点篇10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各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了实验室管理,但是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育资源配置、项目开发政策、规格定位、实验教学改革等决策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这就导致师生对实验教学知识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的降低,即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起来,产生被动传授与接受的现象,更谈不上将所讲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方式和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旧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的实验室按课程设立,依附于教研室。按课程设置的实验室,实行专业细分配合理论教学,曾在推动高教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不利于形成跨学科的科学实验能力,不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容易导致在不同院系设置相似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是小而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有的实验室虽然以大类学科设立,从表面上来看为一个整体,但是往往各门课程为了扩大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实力和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争抢实验室资源的情况,使原本有限的资源被分割,不利于实验室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有的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将实验室物资和实验教学放在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上的不协调和混乱,与现代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实现整体效益不相符合。

(三)实验设备重复购置,设备使用率较低

尽管教育部曾两次颁布本科教育专业目录,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专业调整与改造,但实验室的设置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相似的专业设置雷同的实验室,购置相同的设备,使得有限的资源投入于设备的重复购置上,导致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资源闲置,造成巨大浪费。此外,由于高校扩招,高校校舍资源紧张,有些实验设备购买之后,无处安置,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实验室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状况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高校都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要务,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师资水平,然而,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却没有得到关注,这样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实验室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偏低也影响了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实验室分割过细,使得实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院系,缺乏相互间的交流,不利于他们提高实验水平,不利于对他们的统筹管理。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做好实验室管理设置工作

从纵向看,包容了各级各类实验室,从横向看,涉及教学、科研、生产与技术开发等各个系统,“规程”是国家法规性文体,因此,我们必须把执行“规程”提高到依法管理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以体制改革为龙头,切实抓好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设置。“规程”第二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明确其主要职责,因此,必须根据职责范围设立专门归口机构进行管理,解决职责分散、管理不顺等问题,坚持“三级管理,院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机构应由一批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组成,实行校系两级目标管理,在主管校长的指导下,共同做好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制定全校实验室建设规划,组织拟定实验教学、物资、设备、管理等条例和规定,组织仪器设备、物资的采购供应,抓好实验室人员的培训,组织对院(系)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的检查评比,推广交流实验等工作先进经验等。

(二)优化实验室资源

在目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要从面向院系逐步走向面向全校面向社会,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应具有如下优点:(1)有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充分利用;(2)有利于于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3)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4)有利于学校对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投资建设;(5)有利于加强管理。为此,学科相近,所用仪器设备大致相同的实验室应该合并,各系(院)、部、专业实验室之间要打破各自为政,独立门户的状态,促进专业、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结合。

(三)建立学科实验室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日益兴起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根据课程设立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管理的旧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其要害是“小而全,教研室所有制”,表现为财务分散、实验水平不高,实验教学不衔接等,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科实验室体系的建立具有许多优越性:(1)避免了不同学科的相同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利用率,(2)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实验室相应集中,大大增强了实验室的整体实力,(3)有利于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克服过去实验人员归各教研室,忙闲不均,业务单一的现象,实验人员由学科统一调配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建设重点实验室

在抓好基础课和公共课程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好“学校特色实验室”,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所谓“特色实验室”,一般是在国内外高校中占有优势的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所依托的重要实验室,如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等,把它们建设好,能为增强人才和成果的竞争活力创造“最优化”的条件,为发挥学校特色,占领该学科或科研项目的领先位置打下雄厚的基础,因为“特色实验室”的发展既可为培养某一方面的高水平人才服务,又可为重大科技成果提供强大的“科研潜能”,它不但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特长”,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