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十篇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十篇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56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1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S250.7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1016

引言

“互联网+”日益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作为互联网思维实践成果的“互联网+”代表着适应时展方向的先进生产力,激发了企业的管理变革[1]。伴随着组织虚拟化以及新生代员工涌入职场,互联网“去中介化”的特征打破了层级式的组织框架,形成了内部的互动协同关系网络。基于岗位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受到质疑,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lectronicHRm)正是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趋势[2]。运用互联网思维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互联网+”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新要求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打乱了现有的结构体系,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无一不在重构。发展“互联网+”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了更好地将个体创造性转变为企业创新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被赋予了新的要求。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指在组织中有意识地并且直接性地应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通道,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策略以及具体措施[3]。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以来,相关研究借鉴信息技术理论成果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虽然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日常的管理活动已经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但是单纯的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互联网+”,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本质上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所形成的开放式的互动管理方式[4],打破了原有的官僚组织框架,消除了层级制的等级观,更多地体现为员工分享与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从某种方面上说,车间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代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车间管理信息化是构建与支撑企业管理体系、融合与应用企业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手段。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车间管理工作中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车间制造过程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如何吸收运用先进的车间管理理论,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化技术,构建一套适合、高效、精炼的谷物干燥机制造过程信息系统,来增强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对企业运营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1基于“互联网+”的谷物干燥机车间管理系统

1.1系统登录

登录方式:注册――登录。

系统按部门分为生产部、设计部、采购保管部、质检部、财务部、办公室6个部门,分别对应6个部门编号,系统自动给每个注册成功的人员分配一个3位数的编号,第1位代表部门(0:领导层,1:生产部门,2:设计部,3:采购保管部,4:质检部,5:财务部,6:办公室),后两位是顺序码。

每个部门设置1名管理员,通过用户名、密码注册登录,部门管理员可以对自己的功能模块进行编辑,非部门管理员只有查看权,没有编辑权。

人员注册与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人员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

1.1.1生产管理模块执行界面

生产管理模块包含在产项目管理和外协项目管理,在产项目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点击左侧功能区的“项目添加”,右侧显示区会出现需要输入的项目有关信息,输入信息后点击添加项目,项目添加成功。在上方的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3栏任意输入1则或3则信息,可以在生产项目汇总表里查询项目的基本信息。选择某个项目,可以在左侧功能区的“构件添加”功能里把项目所需的材料消耗,操作人员等基本信息输入。当查询历史项目所需材料时,选择该项目,对应的生产项目明细表也会同时显示在下方。

外协项目管理界面如图4所示,操作同在产项目管理。

1.1.2财务管理模块执行界面

财务管理界面包含产品成本、工人工薪两方面内容,产品成本分为计算工期、计算材料成本和成本分析3部分,点击左侧功能区“成本分析”,在项目编号下拉菜单中选择要查询的项目编号,然后点及“显示”,生产部门输入的项目基本信息会显示出来,财务部人员根据工期内的工资核算给定人工成本,系统会自动计算该项目的料工比和废料比,成本分析界面如图5所示。

1.1.3库存管理模块执行界面

库存管理模块分为原材料库存、工器具库存、半成品库存、产成品库存4个子功能,以原材料库存为例进行演示,在库存管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原材料库存管理,在左侧功能区会出现“材料入库”、“材料出库”2个选项,右侧显示区会显示原材料库存状况,点击“材料入库”,在右侧区域输入需要入库的原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击提交,此时这批原材料的入库信息会保存到质量管理模块,质检人员要对原材料质量情况进行检查,质量合格的原材料会进入到库存管理信息中,质检不合格的原材料会被退回,不会显示在库存信息中。点击“材料出库”,在右侧区域输入需要出库的原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击提交,系统会在合格的原材料里选出要出库的原材料。系统支持打印入库信息单和出库信息单。原材料库存界面如图6所示。

1.1.4|量管理模块执行界面

每条入库信息都会显示在质量管理模块中,包括生产过程,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质量检查,质检人员根据采购的需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在“质检情况”栏有合格、不合格2个选项,质检不合格的要列明原因退回。质检不合格的不能进入到库存中,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查是随时发现,随时整改。质检人员可以查询合格、不合格的信息,查询质检合格的原材料结果界面如图7所示。

1.1.5文档管理模块执行界面

点开文档管理模块,左侧显示文件上传和文件下载,选择文件上传功能,点击选择文件,可以选择要上传的文件,文件格式可以是word、excel、txt、图纸、照片等,确认上传后文件名称会显示文档的路径来源和具体的文件名称。在文件名称里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文件进行下载,文档上传管理界面如图8所示,文档下载管理界面如图9所示。

2结论

通过“互联网+”谷物干燥机车间管理系统能够随时了解车间库存、人员出席情况等信息。

所谓“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如何发挥互联网的平台功能,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在新型组织中的应用以及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业务活动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祺.中国企业信息化创新之路有多远――基于电子信息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7).

[2]谭凌波,谢晋宇,陈扬.人力资源经理的议题营销过程及策略研究[J].管理世界,2013(4).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2

中国铁塔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借鉴“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的支撑手段,把公司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固化成数据流和信息流。在全国集中统一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尽量减少管理成绩,进而提高对全国基层服务的质量。

平台化生产

为了实现这样的互联网组织机构,中国铁塔打造了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分应用层、平台还有基础层,基本上采用云平台模式,呈现新的架构。构建“互联网+”的生产体系过程中,打造了一级平台,二级生产、三级管理,也就是生产体系由总部构成了一级生产,响应中心、it平台,甚至包括研究院等。维护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以网管监控系统为主要支撑手段,通过数据感知层到数据采集层、传输进而达到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现。传统运营商的网管基本上是有限传输,在结构方面呈现多级化,以厂家为主导进行梳理,最后集中到省公司;中国铁塔的方式是无线化,从数据塔到每个基站,平台是云化,整体结构是互联网化,实现总部直接派单,和运营商完全不同。除了生产方面,高步文认为实现网管手段的平台化也十分重要。其中涉及到监视、遥测、遥控等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远程控制。

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是我们的最大特点。过去远程控制终端基本上称为工业控制或者自动控制,而今天,我们做到了计算机用程序软件的主体,终端智能化的状态,改变了生产体系由原来的三大运营商命令执行式的现状,无论是派单还是生产人员工作等都呈现一种共享化、自主化。”高步文强调。

依照互联网组织扁平化、管理集中化的特点,中国铁塔在构建“互联网+”机制的过程中呈现机制建设模块化。铁塔公司主要将铁塔分为铁塔、基础、机房、配套四部分,以设计、施工、监理、产品模块、服务模块为导向。客户自主选择铁塔产品,其中包括选择所有的原材料乃至最后的决算,通过勾选产品模块(把产品分成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中根据各个省、地区的不同地方,细化成标准产品后再进行勾选)最后形成表格,进而反馈到最终决算。高步文表示:“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由需求到计划,到施工,再到决算的建设流程,我们前期的预算就等于决算,订单就是我们的计划,这是我们构建的第四个体系。”

统一化运作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电子商务的潮流促使中国铁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构建了采购平台,入口在总部,随后生产一线的人员会根据生产需求在网上打勾采购,最后形成统一对外的模式。这个采购由一线员工参与,物资派送到站,全网一点结算,逐渐形成了阳光化的采购方式。

高步文在演讲中还提到决策民主化的问题。他说:“通过模块化的操作采购平台,我们把决策权下放到一线员工和一线班子,对于这种形式,构成一种互联网机制。这种民主化坚持以区域经理负责为核心,赋予基层一线员工的权力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这样,中国铁塔形成了一个总体架构:方案决策权由区域经理、项目经理和客户经理一一把关,从技术方案的形成到施工采取统一规划的原则。打破了原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取消了计划环节,只要有订单驱动就可以进行立项并施工。中国铁塔以150个基站位着眼点,每个基站为核算单元,建立一张财务收益表,然后依照基站各种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it机制由支撑向生产转变。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3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1月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受访中小企业中,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3.0%。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首选渠道,其中搜索引擎营销推广以53.2%排名第一。百度公司和前程无忧联合2012的《中国互联网营销职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显示,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旺盛,未来3年岗位需求增幅将达30%,培养互联网营销人才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针对高职互联网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构成进行阐述,结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思想,探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营销越来越受到关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通过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和百度公司的合作,我校开设了培养互联网营销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学生有两条学习主线,分别是软件开发方向和互联网营销方向,主要学习pHp(Hypertextpreprocessor,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技术和Sem(Searchengine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技术,从而掌握网站开发技术以及互联网营销方案设计等。

在设置课程时,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分析职业特点,在加强实践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集中实践,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其中“C程序设计-网页基础-数据库基础及应用-pHp程序设计”构成了软件开发核心课程主线,“Sem基础-Sem基础方案训练-Sem营销方案设计”是互联网营销核心课程主线。

二、课程体系构成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根据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指导方针制定的,主要包括人文素质类课程、外语类课程、政治类课程及体育类课程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电子商务的特点,了解互联网营销的基础知识,熟悉网页开发的整个过程。核心课程如下:

1.数据库基础及应用: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SQL语言和主流数据库的使用。

2.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掌握网络通讯原理,理解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任务及tCp/ip协议族典型协议的基本结构、通讯方式。

3.C语言程序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网页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静态网页、客户端动态网页的设计方法,为后续学习pHp打下基础。

5.电子商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网络营销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专业技术课

专业技术课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互联网营销方案的分析设计和管理,掌握网页设计技术以及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等。核心课程如下:

1.pHp程序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使用pHp进行web开发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web应用开发能力。

2.Sem基础:使学生理解互联网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网络推广常见的方法及特点。

3.Sem基础方案训练:要求学生掌握Sem基本原理和了解百度网盟推广,通过基础方案的训练,掌握推广方案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流程。

4.Sem营销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整合营销的思想,正确分析企业的营销目标,掌握Sem方案制作思路,管理和优化设计方案。

5.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该课程从技术层面优化网站,使其更容易被搜索引擎命中。

6.网站分析工具:学习如何利用网站分析工具,对网站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结论,指导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最终创造更大的网站价值。

(四)集中实践

互联网营销专业的应用领域广泛,结合两条主线的课程体系,依据学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通过不断深化、循序渐进的实践和实训,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第1~4学期分别设置了一级、二级、三级实践课题和毕业实训。

一级实践课题安排在第1学期的最后1周。一级课题是使用C语言,完成一个基于控制台的小应用程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编程思路及C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

二级实践课题安排在第2学期的最后3周。二级实践课题是通过设计和制作动态网页,练习HtmL网页标签基础和JavaScript动态脚本技术。

三级实践课题安排在第3学期的最后3周。三级实践课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百度沙箱系统模拟互联网营销环境,练习营销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另一种是weB应用程序开发,通过使用pHp技术完成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练习开发网站的流程和方法。

毕业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毕业实训是让学生在校外或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完全实境的项目练习,体验实际的项目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进一步为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各个实践环节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

三、核心问题与相关措施

互联网营销近几年发展迅速,技术知识更新块,营销推广平台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互联网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核心问题。本文从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相关措施。

1.单靠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专业需要。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两年专科的学生来说,时间短任务重,只能有重点选择主流技术平台进行讲解。新技术的一些介绍可以穿插在专业课程中讲授,或者利用讲座或者培训等对新技术进行讲解。积极利用和企业的合作,让师生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真实工作中去,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2.缺少适合教学的成体系的教材。目前把互联网营销作为专业开设的院校还相对较少,配套的系列教材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选教材时只能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相近的技术书,主要还是依靠老师自己编写讲义。这给授课带来了很多不便,对学生听课过程也要求更加严格。该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众多同行的共同努力。

3.师资力量较薄弱。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定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重视教师培训,通过请企业相关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新技术的普及,以及将教师送到公司加强培训,及时补充新知识。另外,不定期聘请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技术专家举办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模拟实践环境与现实应用之间存在差距。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模拟平台进行营销方案的设计与管理,相对于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重视实验室建设与校企合作,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并鼓励学生多了解和使用不同的平台和技术。

四、结语

为了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互联网营销人才,我院建立了科学的互联网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以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依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希望在社会环境的支持下,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改进和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互联网营销人才。

[基金项目]1、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软科学),软件学院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a520051。2、中原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文号:中工教(2014)22号,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车战斌,韩玉民,刘安战.高职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44-45.

[2]廖卫红.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94-96.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4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在社会中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该方式应用到金融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程度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在使用期间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风险管理模式的形成,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风险管理工作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对其完善与制约是各个人员研究的主要话题。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处以初级发展阶段,对风险因素还在不断分析,所以,我们要努力借鉴国外一些经验,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与完善性。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方式是不同的,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便捷性特点,利用三大技术以及自身的发展优势,能够改变传统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地位。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是一项新的金融模式,其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素为风险管理,所以,在当前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环境不够良好,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没有充分发挥诚信制度。并且,相关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在金融市场上,也没有促进制度的优化建设,从而造成了一些风险因素的产生[1]。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

三大技术能为支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积极发展,其风险性影响了该行业的有效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产生、加密技术的不完善性,其隐患的形成给个人信息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同时,技术支撑中存在潜在风险,导致我国采购的相关设备与软件出现一些内部问题,从而导致一些风险因素的逐渐产生。

2.虚拟风险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化网络,能够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性,也能分辨出信息真假。特别是资金周转现象,利用该虚拟平台,无法促进资金的有效监管。

3.操作风险

因为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的,但这种交易方式是固定的,如果对操作流程不够熟练,将造成一定的操作风险[2]。

4.监管风险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呈现分散状态,但监管工作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给监管模式也带来一定冲击。

5.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理财产品没有一定的信用担保,在对金融产品投入前期,其内部存在较大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管理风险对策的研究

目前,互联网金融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风险,影响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制约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形成和规范运作。所以说,互联网金融风险成为目前金融发展行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

1.基本原则的合理制定

制定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并使之能够遵循相关的实施原则。因为互联网金融是面向全球用户体现的,不仅服务工作较为便利,还能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互联网金融原则的形成主要遵循几点原则。其一,遵循严格的监管原则,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监管,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性有效制约,以降低其产生的危害。其二,遵循行业的自律性原则,各个单位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性进行分析,以保证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4]。其三,遵循实体经济的服务原则,在本质上,互联网是一个交易的平台,是一种实体服务方式。其四,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该原则能够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其五,遵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原则,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不断发展中,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动态分类监管工作的执行

执行动态分类监管工作,需要对金融监管的主要概念进行划分,金融监管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自律性、规范性、谨慎审查性以及监管的严格性。同时,动态分类监管工作的有效执行还能对互联网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在具体评估过程中,需要根据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特征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对其评价,以保证监督管理方式的有效形成[5]。

3.运行安全体系的完善

促进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的形成,能够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的产生。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的完善性,在具体实施期间,首先,要根据互联网的技术层面,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并将“三大技术”作为互联网金融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条件,在该形势下,不仅有效减少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在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操作与交易过程中,也能促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现安全防护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形成。

4.自我保护意识的积极提高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保证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得以提高。消费者需要正确认识到法律法规,并了解法律手段所起到的作用,以使在互联网金融监督工作与管理工作中有效完成。在对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过程中,需要将互联网金融风险知识大力宣传,以保证监管部门明确出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且,一些监督、管理机构还需要为其提供一定保障,使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各个参与人员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不仅保证了互联网消费者相关信息的安全性,还加大了对一些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5.促进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

促进监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因为互联网金融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控制期间,面对一些困难。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庞大性,导致一些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能无法充分发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促进各个监管部门的协调发展,这样不仅能有效防范互联网中的风险因素,还能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如图中所示,为余额宝的发展规模。在业务发展上,互联网企业是很难自己形成深化的,并且,与腾讯、国金证券的合作也不是仅为了导流、销售,在生态链上,实现安全性标准,依靠各个渠道为其创造价值,才能促进金融领域的有利形成。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5

论文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主权国家主权

主权理论是当前国际政治领域的基础理论,也是国际关系得以进行的依据。主权原则是在国际法的发展中产生、发展和确立起来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坎坷,现在依然是国际法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基石。在新时期,国际间矛盾冲突不断,我们更应该以战略的眼观来重新审视国家主权理论,将国家主权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相结合,根据时代变化的需求来及时调整。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国家战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适应当前时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网络时展中寻求主动地位,在网络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我们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决心,还有利于我们真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一、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

(一)网络主权的概念

网络主权是指国家主权在信息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在络空间的行使主权管辖权。在网络环境中,由于一国公民的行为空间有了新的扩展与此相应,国家主权概念也有了新的内涵。豍加强网络主权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分析国家在维护网络主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探寻网络对于国家主权维护的作用。

(二)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就在于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信息网络秩序的法制化建设是维护我国网络主权的重要基础。计算机信息网络属于全球信息共享网络。网络环境的优劣对于资源的传播和信息的共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还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相反,如果一个差的网络环境则直接危害信息安全,还会危害社会,作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从而危害到国家安全,破坏社会安定的秩序。网络空间作为法律领域的一个空白,必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立法规范变成为必然的选择,也是迫切的需求。因此,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权,是我们国家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基础。而加强行使网络空间管辖权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内容就是要利用法制的力量来规范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塑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秩序,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网络信息资源有法可依,真正实现法制化管理。可见,我们行使网络主权管理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加强网络信息的法制化建设,这也是我国对信息网络资源进行管辖的必要手段,是国家主权安定的客观需要。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的规避发达国家利益互联网推行政治特权,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的安定。

(三)网络信息立法的原则和策略

加大网络信息立法,应该以宪法为准绳,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网络信息立法的基础。由于互联网自身存在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因此网络中的信息和资源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获取和泄露,这就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立法就是要以安全性为基本原则,将有效防护信息网络安全作为立法的基本目的,保障社会公众依法享受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其次是引导和鼓励原则。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需要法律进行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网络技术的发展来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难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利用信息网络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健康的心态来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交流和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全面推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最后是开放性原则。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一些特定技术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手段会逐步被新技术而取代。因此,网络信息立法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术形态,这时就需要通过对现行法律的逐步完善来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发展的需要。如果网络信息法律停滞不前,那么就无法解决随时展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带来的各类问题,法律也就将失去其必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信息网络立法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和立场来面对随时带来的难题,通过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来逐步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保持法律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加强网络信息立法,还需要加大明确立法的相关策略。从一方面来讲,就是要积极地制定有关的网络信息法律和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从另外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逐步的去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修订和补充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而带来的新问题的司法解释。总体上来说,第一,就是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通过网络信息基本法的实施来统一规范网络信息的基本问题,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加强管理信息制度的管理,同时进一步来明确各级企业如电信运营企业、接入商企业等的主体义务和法律责任。第二,抓紧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有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第三,逐步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法律法规,如修改完善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相关规定,逐步完善各级监督机构的法规建设和互联网管理规定等。

二、我国应对网络主权立法问题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

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对于加强网络主权立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前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建立良好的内外部协调运行机制。当前,政府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控力度也逐渐增强,这种趋势的变化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逐渐越强。另外,互联网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官民之间的关系,民众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来参政仪政,就一些重大事项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了政府的决策当中。政府部门也更多的习惯于通过类似微博这种互联网传播方式来与民众直接沟通,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加大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国家必须对此作出迅速的反应。政府部门需要不断的来完善其网络办公智能化,完善政府互联网办公的法规建设,才能更好的为网络主权立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积极建立特定的政府职能机构,实行网络信息监控,保障信息安全。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特点,网络在运行中会出现各种自身的缺陷或者其他非法入侵,严重危害到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设定专门的职能机构,加大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于破坏网站,篡改信息和窃取机密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通过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发挥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统一管理。

(二)掌握信息监控权,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

在互联网建设初期,受制于互联网的信息控制能力和信息屏蔽能力,我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遭受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丢失和窃取,给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网络没有边疆,在网络世界里,信息资源任意来往,冲突与对抗也萧然无声,这种隐蔽性也极大的危害到了国家的信息安全。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一种信息传递途径,如果不能够被政府用来作为强有力的宣传工具,那么就很容易对一些国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做为颠覆性的宣传工具,诸如制造流言、散播不满情绪等。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种特性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渗透,改变公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就是要在技术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创新网络技术,取得国际互联网技术上的话语权。当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技术上的差距,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窃取到国家机密和公众个人信息,直接危害到我国国家信息安全和公众个人隐私,使我们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加大国家网络技术的创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投资,加强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建设,努力扩充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

(三)强化网络外交功能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6

猎聘网2014年9月的《2014互联网人才大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互联网行业人员的跳槽频率比传统行业高了整整1倍。互联网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员工平均跳槽时间是15至16个月―不到1年半,而传统行业5年以下经验员工的平均跳槽时间为34个月。

造成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率高的原因有很多。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使得新生人才的供给速度无法填补人才需求的缺口,许多公司为了争取能“拿来就用”的高质量人才,不得不高薪挖角。同时,互联网创业投资热也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涌入,不少小型初创公司愿意支付比大公司更高的薪水来吸收人才―它们成了互联网人的新去处。而从公司人的角度出发,相同领域公司同一岗位的工作内容差异不大,因此员工跳槽所付出的成本较低,他们更能“轻易”跳槽。

于是互联网人的薪水水涨船高。互联网猎头咨询公司offerCome公布的互联网薪水分析报告中提到,2014年在互联网行业工作3年以下的新人,只要绩效排名在原公司前30%,跳槽一次后基本都能够拿到30万元以上的年薪。

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行业内的大公司HR、相关的人力资源专家,以及有跳槽经历的公司人,为我们解读互联网跳槽的原因、跳槽方向以及跳槽时要考虑的事。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企业HR还是行业专家,都认为互联网人应该要对行业有更理性和清晰的认识,“目前互联网人才市场存在很大的泡沫。一旦市场不再,人才价格就会回到理性水平。”猎聘网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专家魏方翌认为比起薪资,客观地衡量自己并做好规划才是对公司人职场发展最有利的帮助。

a

造成互联网行业跳槽率高的原因

人才需求缺口大,尤其需要有经验的公司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而实际从业者不到70万。根据淘宝大学的统计数据,中国电商人才的缺口达到400多万。“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这几年呈几何增长。”魏方翌说。

从雇主角度说,高校毕业生和传统行业过来的人才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过渡,想要招到能马上上手满足业务需求的人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其他互联网公司争取有经验的公司人,结果就是行业人才价格的不断上涨。为了填补人才缺口,公司不得不以市场价格来支付薪资。“但其实,这种人才价格与公司人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相比是虚高的。”魏方翌说。

融资成功的创业公司成为新的吸引力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就超过20家。这些公司在拿到大额融资后,会将一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端人才的招募上,并且给出的价格往往比原来的大公司高出10%至30%,有些甚至还附加期权。

“最近一两年,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人员流向了创业公司。现在这种人员流向创业公司已经和跳槽去大公司一起,成为了我们人员流动的两大主要方向。而且我们判断这种趋势还会持续,甚至会越来越明显。”腾讯深圳总部人力资源总监陈双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工作内容可复制性强,公司人跳槽后可立刻上手

互联网行业跳槽率高的一大原因在于,这个行业里很多岗位所做的工作基本一致,不会因为公司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对于公司人来说,他们不需要花太长时间去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过渡到新工作中。

“而且互联网公司一般都以年轻人为主,所以人际关系并不复杂。这使得互联网行业的公司人跳槽基本上没有成本,也是造成行业高跳槽率的原因之一。”魏方翌说。

B

互联网人大多怎么跳?

大公司之间互跳

互联网大公司之间相互跳槽是最普遍的一种跳槽方式。“很多人都会在B.a.t.之间跳槽,选择同一级别下不同的大公司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陈双华说,“我们很理解这种情况:因为个人发展或家庭等因素,需要寻找不同的机会。当公司需求和自身需求不匹配时,员工就会选择跳槽到符合自我需求的地方。”

贺力在2014年年初选择离开工作4年的百度,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发展,他跳槽到了新浪。两份工作中他都负责互联网营销。“在百度4年的工作经历还是让我收获了很多经验、理念与思路。之所以出来,是希望看看更大的市场。”贺力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互联网行业内细分了很多子类别。贺力之前服务了4年的百度属于搜索引擎领域,该领域里几家核心的公司包括百度、搜狗、360和Google等。贺力通过观察行业发展,认为社交、游戏、工具等领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下一轮的增长热点。因此他决定离开百度,进入属于社交和媒体领域的新浪,接触与以往不同的东西,以此获得更好的职业未来。

跳槽到创业公司

随着创业公司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原本待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人选择跳槽到创业公司,而相应地,这些初创企业也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加入,在短期内提高公司发展效能。

2014年7月,钱莉从新浪微博跳槽去了一家互联网人力资源初创公司。她原本在新浪微博担任商务运营经理,主要负责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不过她认为新浪的内部升职机会较少,薪资涨幅也比较有限,以她所在的8人团队来看,3年内只有1个人升过一个级别。而来到初创公司之后,她不但在职位上晋升了一级,变为高级商务运营经理,工资也上涨了50%。

除了薪水和职位的上调,钱莉选择跳槽到初创公司也是因为在这里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过去在大公司,大家都只负责手中的一小部分工作,跟产品的整体脱钩。但在初创公司一个人往往要负责好几个工种,能全面地统筹整个项目,对自己是很好的锻炼。此外,在大公司工作完全以Kpi为导向,很多时候员工会为了Kpi指标去做一些实际对用户体验有伤害的事情。但在初创公司,员工可以直接跟Ceo沟通,只要是对公司好的做法就能获得支持,Kpi的考评方式更灵活。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之间互跳

随着互联网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严格说,现在已经没有单独的互联网行业了。如今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会涉及到互联网。”魏方翌说。猎聘网报告显示,2014年公司人从传统行业流向互联网行业的数量,是互联网行业流向传统行业的1倍。

传统行业由于面临发展互联网业务的需要,往往希望吸收更多拥有丰富互联网业务经验的公司人加入。但由于互联网在整个招聘市场上属于热门行业,传统行业为了吸引人才,往往愿意给出更高的薪水。腾讯北京分公司人力资源平台部助理总经理韩旭婷认为,这个现象虽然会给互联网人才短缺带来一定压力,但长远来看,对整个行业有着利好意义。“互联网原来更多是同行业竞品公司之间互相挖人,但现在传统行业也加入了进来。这说明互联网从原来的单纯打造网络世界,变得更深入传统行业,人才流动的选择性也更高,体现的是互联网全行业的能力和行业面的扩大。”

同样的,互联网行业也在积极地从传统行业中吸收人才。这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发展过快,人才总量不足,必须向传统行业要人。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必须与传统行业结合,传统行业人才的经验对于互联网的落地发展有很大帮助。目前来说在互联网行业中,电商、o2o、服务及智能硬件等领域是最需要传统行业人才的地方。以电商为例,传统行业中懂渠道、懂物流、懂仓储的人才会更被需要。

C

跳槽时需要注意的三件事

不能只看薪水,更要注重职业规划

薪水有大幅度提升是不少互联网人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公司人跳槽的唯一原因。

判断是否应该离开原公司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你的工作还有挑战吗?你所在的领域发展前景如何?公司的业务发展与你个人规划是否一致?你是否还有晋升的可能?―要解决这些问题意味着你在跳槽前得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而薪资只是其中考量的一部分。

从雇主角度来说,它们也更愿意看到自己招募的员工对职业有想法有计划。“我们喜欢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的员工,他能够同时对个人成长和公司成长提供助力。这一类人职业选择会比较慎重,不会因为短期利益放弃规划,在频繁跳槽上面会有所节制。他们明确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提升,只有在公司用人无法匹配上的时候才会选择跳槽。”韩旭婷说。

有一些跳槽理由会成为阻碍

每个互联网公司人选择跳槽的理由都不同,但有一些跳槽理由是HR在招聘时不希望听到的。

韩旭婷说,腾讯公司在招聘跳槽员工的时候会着重考察几点。首先是员工的人品和价值观。很多候选人专业能力好,但他不能体现和公司一致的价值观,对于这类员工,腾讯在招聘时不会考虑。第二是根据跳槽员工离开过往雇主的原因,来判断他需要怎样的平台。如果他是没法跟同事上级和谐相处,或犯了公司原则性的制度问题,又或者对现实中的困难抱怨诸多,这类员工HR在录用时会比较慎重。员工在职业过程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成长,而不是找客观环境的问题。

为融入新企业文化做准备

不同的互联网公司之间,文化和环境有巨大的差异。魏方翌介绍,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Google、腾讯这类公司,它们在人才保留、公司福利等体系比较成熟,能给员工更多的安全感。另一类是以华为和很多创业公司为代表,崇尚务实精神,更注重效率和结果。跳槽的公司人如果没有及时做好适应不同公司文化的准备,跳槽之后可能会面临极大的心理落差,无法适应新的工作。

从百度跳槽到新浪的贺力就曾经因为文化差异一度无法适应新环境。“媒体类公司跟互联网技术公司属性差别很大。百度是产品创新驱动的,产品迭代速度很快,但新浪就无法实现这么快的迭代速度。”经过了两个月的调整和努力,他才终于让自己适应了新公司的文化,“新浪的曝光量大,媒体属性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公司人需要快速去适应。”

互联网行业的热门城市依然是北上广

尽管现在新一线城市已经成为很多大公司下一步发展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公司人也从一线城市往新一线城市流动,但在互联网行业,情况有些不同。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主要挑战;税收政策;优化措施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理应建立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300%,但是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个人基本都不需要纳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国家财产流失。为此,应当针对互联网金融对现行的税收理论、征管制度带去的挑战,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降低互联网金融税收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借力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而实现资金融通、支付、信息中介等功能的金融模式[1]。如,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等,都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税收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是对现行税收制度的另辟蹊径,对现行的税收理论、征管制度等带来极大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冲击税收公正原则。所谓的税收公平原则,指的是具有相等纳税能力者应负担相等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者应当负担不同的税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由于覆盖面广、参与者多元,业内的企业、个人纳税的金额、性质、类别等没有明确界定,难以落实税收公正原则,也很难做到税收公正[2]。第二,冲击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核心是税收不能阻碍经济发展,并尽量的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降低税收城管成本。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发展,对税收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之所以这样,主要在于两方面原因:1.互联网金融纳税人的收入、成本有一定的时效性问题,难以清楚界定,易出现逃税问题;2.互联网金融中的很多业务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体系都没有明确规定,缺少征税依据,如果按照传统金融产品征收税款,势必给互联网金融造成障碍,降低税收效率。第三,互联网金融税制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金融交易过程是虚拟化的,且方式多种多样。现有的税务登记制度不能确定无形金融交易的税收管辖权,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

三、优化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的相关措施

(一)基于税收公平原则建立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国家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并推出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应以税收公平原则为基础,既要遵守税收公平原则,也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简单的说,无论是传统金融企业还是新型金融企业,只要从事了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应当负担相应的税收,且税负与其他行业企业相差无多,坚守税收公正原则。对于税收负担的轻重问题,在我国金融业一直是一个争议课题,传统金融企业也面对这一问题[4]。一些发达国家集中征管银行的所得说,流转税税负一般较轻,而我国银行的流转税税负相对重一些,但是总体税负并不高。2010年后,我国银行实行“营改增”后,虽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要继续试点。对于互联网金融如何适应“营改增”政策这一问题,可能在传统金融试点结束后才会提上议程。虽然现阶段还不能探讨互联网金融业的“营改增”问题,但是可以考虑流转税、所得税等征管问题,都要坚持税收公正原则,体现出公民在税收待遇上的原则。在这基础上,给予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采用先征后退的征管方式,尽可能减少逃税漏税情况

互联网金融税收支持政策上有很多备选方案,如直接减免税、先征后退等。一般行业,不建议采用先征后征管方式,但是互联网金融采用先征后退征管方式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做,可以带来三个方面的优势[5]:(1)在先征后退的税收征管方式下,利于全面衡量互联网金融业的税收支持力度,为将来编制互联网税制支出预算提供支持;(2)尝试采用先征后退方式,利于探索互联网金融业的税收征管方式与处理方式,为未来建立统一、公正的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奠定基础。由于互联网金融税收的纳税人、应税收入等问题都没有确定,工作实践中很容易产生问题,而先征后退征管方式恰好为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途径,这正是互联网金融税收征收方式的一种“演练”;(3)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是较高的,先征后退利于规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止滋生泡沫现象。鉴于以上三点,互联网金融税收采用先征后退征管方式是可行的,能简化互联网金融税收的征管程序。为了方便税收征管上,可以把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贷平台等作为代扣缴义务人,支持先征后退征管方式。

(三)将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健全的涉税资料定为前置条件

税收支持政策实行与落实以健全的涉税资料为前置条件,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繁杂,税务部门难以掌握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部的涉税资料,使税收支持政策落实有一定难度。如,p2p网贷一般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税务部门无法完全掌握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合作信息,特别是利益分配方式方面的,这样一来就无法全面掌握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的涉税资料,给税收征收造成困扰。对于一般企业,遵从成本约束条件是可以的,即使不提供齐全的涉税资料也能正常进行税收征收,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提供齐全的涉税资料。为此,应当把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健全的涉税资料定为互联网金融税收支持政策落实的前置条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信息处理和风险分析,以大数据、高速算法为基础,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低[6]。在大数据和高速算法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大量数据综合分析客户行为偏好、互联网数据等情况,为挖掘客户价值、制定个性化服务等提供可靠依据,信息处理不仅快速,且成本较低,更容易提供全面的涉税资料。倘若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能提供全面的涉税资料,或提供成本较高的话,可能过于乐观的看待大数据信息了。假设互联网金融企业真的无法利用大数据技术、高速算法工具提供全面的涉税信息,极可能出现“旁氏骗局”,此时更应该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完备的涉税信息,以便出现规避应付税收的情况。

(四)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同业务类型,具体确定相应的应税节点互

联网金融企业涉及业务范围广、类型多,如p2p网贷、众筹等,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具体实施起来,各个互联网金融业务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确定相关利益主体的应税节点。如,p2p网贷的应税节点。目前,p2p网贷运营及其监管尚不完善,税收管理重点应当放在p2p网贷平台上,参考传统金融业借贷的税收处理方式确定借款人、贷款人,但是具体的税务处理要看是否形成资金池。如果借款人通过p2p网贷平台介绍获得贷款,贷款人直接从监管银行拨付贷款资金给贷款人,p2p网贷平台从中收取中介费用,按照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如果借款人先拨付贷款到p2p网贷平台上,p2p网贷平台再将贷款划拨给借款人,形成了资金池式运营模式,则可以按照当前的“营改增”政策进行税务处理。再如,众筹的应税节点。众筹有股权式众筹、募捐式众筹、借贷式众筹、预售式众筹几种形式,其中募捐式众筹具有公益性性质,一般都全面免税。借贷式众筹已经转化成为p2p众筹,这里不做探讨,重点讨论股权式众筹、预售式众筹的应税节点问题。股权式众筹分企业和个人两种情况,在企业情况下,众筹项目发起人、项目支持人都要进行相应的税收处理;在个人情况下,对众筹资金产生的投资回报,按照股息所得税进行税收处理。对于预售式众筹,由于构成了销售行为,众筹项目发起人获得的众筹资金按照销售收入进行税收处理,缴纳流转税,因众筹资金产生的收入还需要缴纳所得说。此外,项目支持人投入的资金属于购买性支出,记入成本费用,并按照规定予以扣除处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一种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有很大的不同,对现行的税收政策产生极大冲击,主要存在于税收公平政策、税收效率政策、金融税制等方面,不利于正常开展税收工作。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未来发展方向,对税收政策应当持有清楚的认识,建立完善税制结构,在不影响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情况下维持正常的税收工作,防止税款流失。

参考文献:

[1]叶娅莉.对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270.

[2]王宜笑,王向荣,马慧子.互联网金融国家政策分析与发展建议[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96-103.

[3]沙超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与税收政策[J].商,2016(31):169.

[4]杨玲玲.应对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取向——基于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21):75-77.

[5]邹新月,罗亚南,高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4-89.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8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刚要》)明确指出,“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本研究以《刚要》为指导方针,依托国家实行“大交通”的行业背景和目前高职院校现有办学条件,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面向物流行业物联网管理与技术应用岗位,培养了解物联网相关法规和发展动态,懂得现代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物联网基本理念和物联网核心技术原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应用软件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管理与应用等工作,具备规划、运行和维护物联网的基本能力、物联网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高尚、操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突出、专业特长鲜明的高素质高技能物联网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融合”专业办学模式

1.建立多方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针对行业发展变化、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对专业发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把脉,确保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

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2.实行柔性化教学改革

聘请高层次专家团队和客座教授,把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带入课堂,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以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进行深层次的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赢。

与相关行业协会形成紧密互动,在技能证书和员工培训、科研、实习、招聘等方面为行业发展、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三、“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融合

依托物流行业,根据行业企业物联网复合应用型人才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响应,以需求为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深度对接。

2.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基于物流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职业标准,依据职业标准制定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并以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

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课程开发来源于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课程内容来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将教学过程和真实工作过程进行“融合”。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积累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支撑。因此,不但要在课程内、课程间、学期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设计课内实践、集中实践、课外实践,还要在课程考核中实行课程内、课程间、学期间专业系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合格”考核制度。

四、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物流行业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设置需要整合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以“宽、专、交”的知识体系为目标,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物流企业的互动合作,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通过职业岗位调研、职业能力探析、职业情景搭建,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构建“物流企业管理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划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三大类。其中,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知识学习的承接性和重要性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突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为凸显高职类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特色,与本科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实行“差异化经营”,加大了实践课程比重,将实践课程又分为课内实践课程、集中实践课程、课外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具体体现与本科院校相区别的“理实交互”特色,即课程内部理实交互、课程之间理实交互、课程体系理实交互。

图1课程体系结构图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政治与国防教育、体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审美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精神,对英语、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好掌握,并能熟练应用。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部分。

2.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经济学、管理学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物流管理、物联网导论,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2.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物联网信息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终端设备选配、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嵌入式应用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安全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eRp原理与应用、二维条形码技术原理与应用、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案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核心知识。

2.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物流统计、市场营销、运筹学、电子商务物流、物联网英语、管理与沟通等,使学生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拓展和能力上升空间。

3.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包括:课内实践课、课外实践课和集中实践课。集中实践课主要包括:管理基本技能实训、供应链业务实训、eRp业务实训、职能仓储管理实训、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实训、车辆调度实训、立体苦点、线、面业务实训、企业物联网构建方案设计等。通过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9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利用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系进行大众化传播,由于互联网的跨越性、开放性、兼容性及网民互动性,可以形成信息传播的互联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互联网模式与机制创新。

(一)传播素材转换和web2.0互动沟通模式

网络区别于传统媒体交流的特性,主要在于其随时随地的互动,并且具有信息原创的普遍性。近年来web2.0的发展及其应用,全面打破了原先单点、单向的大众媒体交流特性限制,新生网路传媒工具不断诞生并逐步升级,诸如即时新闻、个人主页或博客、微博、推特(twitteR)、社区(SnS)、电子杂志等形式,为互联网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交换方式选择,也为互联网使用者的条件或背景网聚提供了可能。其中的网络互动性虽有别于现实互动,但其内容信息交流载体多元丰富背景下的实践,实质却是人们生活或学习以及工作实践。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价值判断标准和生活实践价值观念必然会渗入人们的网际交流和相应的活动中。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首先实现有别于以往传统课本教育或社会宣传的素材转变,迅速地将其融入人们的生活实践,使其不仅通俗化,而且形象化、生活化,从而获得网络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互联网接驳准备。另一方面,应快速从传播和反馈上建立匹配于现实互联网传播的模式。马克思主义教育传播工作者,应积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应用形式化,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块,不仅要有定点传播,更要有集合各种网民群聚的社会化互联网平台模块,其中内含马克思主义批判、沟通的社区或现代网络移动应用平台素材,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的大众化传播形成共鸣基础。最后,要建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反复探讨反馈机制,特别是以web2.0技术构建诸如微博、互动空间、社区等工具平台,为广大网民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理解和互动反馈的基础平台。

(二)大众化传播的民主、开放的民议模式

互联网作为崭新传播工具的自由交流机制和公共沟通场域,有利于拓展大众网民虚拟交流的内容涉及领域,有助于一国信息特别是政治和行政信息进行广泛传播及其贴近民众生活化的实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和受益主体的一致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可以通过国家法律和党的规定等形式确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但要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还必须有宣传普及载体,必须转化为大众话语权。”[3]为此,可以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行政治理的互联网传播交流模式机制。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的平台传播,不仅可以促成广大民众的双向沟通交流,更能实现网民参政议政的民主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获得执政理念的广泛民众价值认同,这也是我国在进行民主治国过程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民众社会生活实践,以及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具体要求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要适当放宽网民参与权限,降低言论约束限制,以利于政府与民间的意见沟通反馈;同时,开发基于上述web2.0平台的行政民议模式机制,并配套建设好网民隐私保护机制,从而形成民主文明和开放的议政环境;最后,要注意基于互联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这一民议模式下的谏策落实效率,特别对是的热点问题,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以鼓励民议模式平台的后续积极性、主动性。“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4]。在民议模式平台基础上,应注重人主体性发展趋势,不断还原经典理论的实践意义,将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民主参政议政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参与过程中体现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感知、认同与内化,并至最终的网络大众自由自觉的行为主体选择外化。因而,应在民议模式的网络传播应用基础上,加以引导控制,不仅促进更深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更将民议落到实处。

(三)基于共同关注的传播沟通模式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篇10

记者:张立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您和您的团队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推出了《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全面、细致、深入的数字报纸调查报告,对我国报业机构的数字报纸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我们想了解一下,第一个来做数字报纸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张立:为什么首选数字报纸进行测试,我想主要是因为数字化是新闻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统媒体向新兴数字媒体的转型。目前,学术期刊的转型已相当成功,图书向电子书的转型尽管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但已有相当规模,报纸的转型情况不明。因此,我们决定首选数字报纸作为我们测试的第一个项目,主要想了解一下当前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情况。另一个考虑是,我们目前对数字出版宏观的研究较多,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而实验室的工作更多是从操作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和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对整个产业有一个比较贴近实际、比较准确的描述,给业界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报告。这次主要是对多媒体数字报纸的使用功能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是评价多媒体数字报纸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记者:本刊刊登了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测试对象、指标、方法和基本结论等,我们想了解的是:作为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您认为数字报纸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对数字报纸的研究,您认为报业数字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立: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绝大多数多媒体数字报纸缺少与读者的交互,很少使用语音和视频播报功能,检索功能和用户控制功能不完备等。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媒体大搬家”。几乎所有的多媒体数字报纸都是原版原式、原内容、原更新频率地放到互联网上,过多地展现了纸质报纸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忽略了互联网媒体的特性。什么是互联网的特性呢?就是基于数据库的强大的检索功能、新闻的即时更新、与读者的广泛交互,甚至是用户创作内容(UGC)等,而这些特性,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中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纸质报纸工作者还是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应用互联网媒体,以为“媒体大搬家”就叫网络出版,实际上这和网络出版差得很远。记者:目前,报业机构普遍都进行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如流程再造、商业模式转变等方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数字报业正在量变中谋求质变。您作为我国数字出版方面的专家,能否结合您在国内外的调研情况,给报业机构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张立:实际上,数字化不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简单地搬到互联网或手机上就行了,数字化的本质是流程再造。也就是说,数字化时代,我们传统的以平面媒体为主的工作流程面临着挑战,我们的流程本身需要数字化。传统出版的特点是把注意力放到介质上(如报纸本身),而数字出版要求我们把注意力从介质转移到内容上来,把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再通过数字化流程,把这些内容按读者的不同需求到不同的介质上(既包括纸质介质,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这就是跨媒体出版。未来既不可能是单一的纸质媒体一统天下,也不可能是新媒体一统天下,未来是跨媒体出版的时代。至于商业模式,我们现在经常把一些经营手段当成商业模式了。互联网出版有哪些经营手段呢?比如:旗帜广告、流量计费、包库、镜像站点、虚拟商品及虚拟货币、收费会员、无线增值业务等。这些经营手段都非常重要,有些网站正是靠这些经营手段实现了盈利。但经营手段不等于商业模式,同样的经营手段在有些网站上成功了,在另一些网站上则没有任何商业效果。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探讨新经济的模式,比如广告,既是互联网的重要经营手段,也是传统平面媒体的重要经营手段,它并没有体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使B2C模式、B2B模式,虽然是一种商业模式,但也并非互联网所独有。互联网所独有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信息和经营活动的即时性及用户创作内容。长尾理论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能实现,因为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我们传统商业活动中无法克服的物理条件的限制,比如传统商店陈列商品的有限空间、用户浏览商品的有限时间等,在商品的上架和选购上,只能定期进行,不能实时进行。包括传统媒体为什么分为周报、日报,就是因为我们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报纸的实时更新,因为我们需要排版、需要编辑和印刷等,这些环节必须有一定时间量的消耗才能完成。这是物理条件的局限。这些局限使二八理论大行其道,在出版上过分追求精品图书、畅销读物;在传媒上,强调单向传播,缺少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

至于用户创作内容则是互联网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互联网使无限膨胀的并列对等结构部分代替了传统的层级命令式结构,使大众可以直接参与出版活动和信息。博客、播客、维基百科等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与此相适应,维基经济学、SnS等理论开始盛行。

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传统媒体的这些工作方法移植到互联网上来,甚至过分强调原版原式、与纸质报纸相同的更新频率、缺少读者的广泛参与,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呢?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只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播・报》算得上是原创数字报,其余的均是其纸质报纸的翻版或附属品。当然,如果将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的补充或附属,目前的结果还算满意,但如果把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方式,则明显有很大问题。与数字报纸一样,数字期刊也强调原版原式,为数字报纸提供技术平台的XpLUS同时也为数字期刊提供技术平台,可从实际情况看,数字期刊原创性远远高于数字报纸,像《开啦》等很多原创数字期刊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的建议是:只有打造一个即时更新、充分交互、便于检索的海量或专业的新闻平台,才谈得上商业模式,否则通过简单的旗帜广告、收费阅读等都可能难以实现数字报纸的真正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