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实践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13

科学的实践观篇1

关键词:实践;认识论;权力;解释学

abstract:Kuhnrealizedarevolutioninthetheoryofscience.theessenceofthisrevolutionisreplacingrepresentism’sconceptionofsciencewithpracticalone.throughinterpretingtherelationbetweenepistemelogy,powerandpractice,discussingtheconstructionofknowledgeanditsrelationwithcontext,thepaperconstituteavalidplatformforre-understandingscience.

Keywords:practice;epistemelogy;power;hermenutics

科学技术在二十世纪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于自然科学在理智与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技术创新的应用已使地球表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些重大的转变无疑会引发众多对科学知识及其本性的反思。事实上,对知识的反思早在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开始了。亚氏将他的工具论分为分析和论辩。在分析篇中,他创导了普遍性证明的逻辑手段,并将这种知识确立为分析的、确定的和普遍有效的;但同时他也为我们留下了“修辞学”与“论辩篇”(“topica”,指有立场的论辩),以这种方式确立的知识是一种实践的知识,即“实践智慧”(phronesis),它是通过商谈和论辩而达成的一致。我们称前者是knowthat的知识,后者是knowhow的知识。

笛卡尔以后的近代哲学家都在试图为knowthat的知识奠立牢固的基础。这一对阿基米德点的笛卡尔焦虑引发了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的哲学探讨,与此相关的合理性话语(discourse)几乎支配了之后所有为科学奠基的哲学思考。20世纪初兴起的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约定论、逻辑原子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正是沿此思路发展的。这些学派的盛衰很大程度上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诸如非欧几何、相对论、量子理论等发展的推动,并最终促成了逻辑经验主义这一20世纪初英美科学哲学的公认观点。

但是,由于奎因对其两个教条的批评,逻辑经验主义走向了衰落。这一批评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自我批判和“语言游戏”理论,以及波普尔对归纳逻辑的批判中得到进一步加强。1960年前后,皮特温奇(peterwinch)出版了他的社会科学著作,伽达默尔出版了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著作,意义的确证观念和说明的普遍法则(covering-law)的观念均受到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挑战。在他们看来,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中的理解具有不可或缺的解释学维度。这一论点很快就为许多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应用到自然科学中。1962年,库恩出版了其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在这本在科学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书中,库恩以范式为中心展开其观点,将历史和概念的相对性引入了对科学的理解,从而标志了对科学的理解已经从knowthat转向了knowhow——实践的知识。引入“实践”问题,可以说是库恩区别于以往科学哲学的显著特征,也是他对当代科学论转向的一大贡献。然而,真正的实践论转向并非库恩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由诸多思潮共同汇集而成的潮流。其中有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言语行为论和解释学,以及稍后兴起的新实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之后更为激进的社会建构论者、文化建构论者、众多解释学家和人类学家正是在这一转向的基础上谈论科学的。

其实,实践的科学观念并非什么新东西,它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实践的观点在欧洲大陆哲学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黑格尔早就提出过替代康德先验论的辩证法。根据辩证法,知识失去了其无时间性的特性,并在辩证过程中不断生成、被中介和进化。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进一步明确声明,以往的哲学都试图解释世界,而新的实践论哲学则以改造世界为宗旨,该宗旨要求我们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来理解。之后,在尼采主义者那里,实践则更明确地作为权力的形式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中,因为只有实践才具有支配的力量,而支配就意味着权力的介入,从而有效地拒斥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知识、真理或合理性的基础。20世纪以后,实践的观念在大陆哲学中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作为尼采的后继者,海德格尔告别了胡塞尔的科学主义迷梦。在其后期的实践解释学中,他将科学知识看作是历史地形成的,并根植于语言体系中的世界观结构,即将科学知识实践地纳入我们的生活世界中来理解。

本文所涉及的实践问题,既与历史上的实践概念有联系,又具有当代语言学转向所赋予它的新的含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所谓的“实践哲学”(philosophiapractica)就已经超越了伦理学的范围,而进入政治学、经济学等实际问题的领域,“实践智慧”则是我们面对具体问题做出明智决断与妥贴应对的能力。马克思对实践的强调是想弥合近代认识论在自然的本质与人类历史的本质之间所造成的断裂。在这之后,尼采与福科等人则力图展现一个通过权力而不断打造的新的世界。而60年代以来的库恩、哈金、戴维森、罗蒂以及拉托尔等人则是在反表象主义的意义上重新引入实践概念。这个概念首先体现了言语行为论的成果。正如奥斯汀所说:“说话就是做事”,话语能引发行为,并能产生效果,说话获得他人的实际认同才叫有效。其次,实践是一个参与的概念,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置身于科学实验室、田野等场所构造科学事实的行动(action)本身。另外,实践的概念也体现了一种解释学的观念。正如海德格尔所强调的那样,对行为的理解只能通过行为者对自身的不断追问来进行,因而,理解行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实现;理解行为与理解整体的情境之间的循环是必要的和合理的。在此意义上加以改造的实践概念,为我们在表象主义之外寻找到了一条重新理解科学的途径。

在传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中,知识就是世界的表象。科学作为“被大量书写的常识性知识”,是我们用来描述世界的手段。科学哲学的任务是为成功的描述做出解释、说明和辩护。科学的成功通常是这样完成的:先观察对象,记录其相关特征,进而检验其理论表述,随之对那些与观察不符的理论进行修改或替换。当然,科学的表象主义模式无疑也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世界的存在方式与我们对其的表象是有差距的。正因为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表象,我们的表象也可能并未正确地描述世界,因此,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用不断积累的经验事实来弥合这一差距。

从这里我们可以引出两点结论,这两点结论事实上对这种表象主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是,用于获得和积累经验事实的观察必须是中立的、客观的或无偏见的,否则这些经验事实就不可能为理论提供独立的、唯一合法的检验标准。可是这种“中立的”观察者毕竟是理论上的抽象。任何实际的观察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多少要受到历史、文化情境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象主义是一种“无主体”的哲学。二是,除了在主体间的交往中征得他人的认同外,一个人凭什么说自己感觉到的东西是真实的?在这里,表象主义封闭了自己,很难摆脱唯我论,至少是卡尔纳普所谓的“方法论唯我论”的困境。

如果转换一下思路,我们也许会提这样的问题:科学研究实际上是如何进行的?其目的何在?如何达到目的?科学研究的成就如何得到公认?等等。当这么思考时,我们已经转换了看待科学的视角。事实上,并非所有有关自然世界的真理都有科学的意义,都能引起科学家的兴趣。科学史上,有多少正确的,已经证实的观点被人遗忘,悄然消失,不是因为它们是错误的,而只是由于对当下的科学事业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罢了。试想一下,哪一种规划是值得实施的?什么样的结果和效果是值得重视的?哪些实验和计算工作是必需的?何种设备和技能是必需具备的?什么样的成果才值得推广、出版?“除非我们了解了科学家是如何区分什么是值得去知道,值得去做,值得运用,值得考虑的,什么是无关紧要,无用的和无意义的,否则我们将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学。”[1]

如果科学不再被看作是客观世界的表象,而是一系列实践过程的集合,又会怎样呢?首先,你不必再为证明或者证实一个命题而颇费苦心,因为科学是一个尚未被给定,或者说是正在形成中的东西。与之相关,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能产生效果的施行过程。其次,这个过程不只是某一个体或抽象的类主体的实践,而是不同文化群体公共地参与的社会行为。对这样一种科学实践的研究与其说是哲学中的知识论问题,不如说是与社会建构论、文化建构论、乃至与权力相关的政治学(福科与法兰克福社会批判)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说,正是引入了实践,才使我们摆脱了纯粹思辨的束缚,使科学论进入一个更广阔,更富有成效的研究领域。

用实践的观点如何看待认识论问题?早在黑格尔与马克思那里就已提出,认识论不是独立于本体论,而是与本体论相一致,联接二者的纽带就是实践。在他们的理解中,本体论不是世界本身是什么或存在着什么,而是存在着的感性的人具有改变对象的物质力量,这使认识论与本体论得到统一。因而,马克思指出,实践不仅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能力,更是改造世界的能力。确切地说,认识与改造是同时进行的,认识就是改造。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一种感性的活动、物质的力量,是力的较量和碰撞,体现了认识主体与对象间的力量对比。而实证主义的问题就在于将本体论与认识论割裂开来,从而在认识主体与对象间建起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尼采、福科、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劳斯那里,实践则体现为权力问题。认识论也是与权力相一致的。劳斯将构造科学现象、生成科学知识的实验室理解为一个权力关系场。他认为,实验室小世界是一个精心布置的空间:有工作台空间、材料处理空间、设备运行空间、储藏空间等,这种被分割的空间使得其中发生的事件被监视与跟踪成为可能。在福科的军营、监狱、学校、医院等规训机构中,人们被监视、封闭、隔离和分割。这两者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从而“实验室里对现象的构造、操作和控制的策略必须被视为贯穿现代社会的权力网络的一部分,使科学知识得以可能生成的实验室活动也直接包含着对人的强制(约束)形式。”[2]鉴于权力在实验室里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劳斯将权力刻画为场本身的特征,而不是场中的事物或其关系的特征,这一点与福科的“权力之网”是一脉相承的。在劳斯看来,既然对实验室中权力的说明不能脱离人们的行为与实践,那么说实践包含着权力关系,权力对实践有极大影响,也就是说“实践以一种重要的方式塑造并限制着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人们可能行动的场”[3]。总的来说,一方面,权力本身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显示出力量,才能控制与改造外在事物,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4],而这也正是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本意所在。另一方面,对权力的任何言说与讨论,仅停留在说的阶段是不完整与不充分的,只有身体力行,对权力的充分诠释才是可能的。

在实践的科学观中,实践的解释并非只是对科学知识做出辩护与奠基,而是通过实践本身来实际地构成知识。因为只有实践才直接相关于知识的发生,我们不可能脱离知识的发生来构成独立的辩护理论,发生本身已经包含辩护了。前边我们提到了“know-how”,这很重要。早在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明白,所谓“episteme”(知识或科学)就是,知道X意味着知道如何把X做出来,当时的工匠,乃至诗人只有在干活时才显示出知识。同样,在马克思及其尼采、福科、海德格尔等人的理解中,对知识的认识就意味着改造、权力的较量,或对自身的追问。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知识的考察不应只看到那些文本的,业已形成的知识,而应该回到知识实际发生的情境中去构造并理解知识。在1975-1977年期间,拉托尔(BrunoLatour)和沃尔加(Stevewoolgar)着手尝试这样的工作。他们直接参与萨克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活动,亲自体验构造科学事实的全过程,并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描述并分析科研活动的实情。他们发现科学知识与其说是自然规律的表象,不如说是通过科学家之间相互协商,通过说服政府和企业获得经费资助等一些微不足道的活动过程构成的。[5]1987年,拉托尔出版了《行动中的科学:如何通过社会追踪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该书中,他带着读者直接跟随科学家本人进入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中去。发现科学领域并非一片圣土,这里的争论比在其它日常生活中的争论有过之而无不及。持不同观点的人经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甚至列出一大堆数据、资料和文献,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正如拉托尔所描述的:“当我们从‘日常生活’进入科学行为,从街上的行人到实验室人员,从政治学到专家意见,我们不是从嘈杂走向安宁,从激情走向理性,从热烈走向冷静。我们是从争论走向了更为激烈的争论。”[6]只要我们仔细想想那些铺天盖地的科学论文、不可计数的文献资料,就会发现这样的争论和说服行为在科学中是极为普遍的,更不用说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实验室中所进行的磋商行为,以及两个反对的实验室之间为证明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所做的一切辩论了。科学事实就在论辩、说服、协商这样一些“行动”过程中呈现出来了。

行动中的科学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它是一项集体参与的行为。参与科学活动的主体既包括科学家和研究者,也包括科学研究的对象、仪器设备以及以往的科学研究成果,甚至还包括学生、投资者等。因此,主体并非传统意义上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共同体,所研究的客观世界也不是被看作与主体对立的客体。相反,这里的主体是一个扩大了的共同主体,在这个共同主体中,所有参与研究的人与物都被纳入其中。其次,科学不再被理解为对客观世界的表象,而是所有参与者——共同主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磋商和谈判在情境中共同构造出来的。最后,行动中的科学是一个不断重构的过程。科学永远处于进行中,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并持续重构的情境之中。

说到底,科学不是描述和观察世界的方式,而是操纵并介入世界的方式。科学家不是对所看到的东西作中立的记录,而是以感兴趣的方式直接介入科学实践的活动。因此,我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实现,科学知识的性质直接取决于构成它们的情境条件的性质。我们知道,在解释学中,若想揭示个体的行为,必须揭示使这种行为成为可能的整体情境;反过来,对整体情境的揭示也须通过个体的行为进行。这就是“解释学循环”。因此,认识论问题同时也是解释学问题。解释学是欧洲大陆哲学发展的,但却对英美哲学,尤其70年代以后产生了重要影响。库恩就是最早在科学哲学中提及解释学的哲学家之一,他曾说:“不管自觉不自觉,他们(历史学家们)都在运用解释学方法,但是对我来说,解释学的发现不仅使历史更重要,最直接的还是对我的科学观的决定作用。”[7]

然而,这里所提的解释学概念与狄尔泰意义上不同。在狄尔泰眼里,解释学的方法只适合于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但不适用于自然科学。因为人文科学所研究的社会、文化行为本身就具有反思性,但是我们显然不能指望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其实,作为实践的科学并不是单纯的研究对象,或与认识相割裂的本体。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它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因而本身就具有反思性。海德格尔将这种解释学称为“实践解释学”,关注的是事情的发生,或者行为所引发的现状的变化。

刚才已经提到作为实践的科学与人文科学一样,本身就具有反思性,因为我们在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对象的同时,也在反思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这是科学的实践活动与其它躯体(body)活动的重要区别,也是科学之所以成为典范的原因。现在的问题是,科学实践活动如何在情境中加以理解和解释?它与整体情境的关系如何?

首先,在实践的解释中,解释不是别的,而是解释的行为本身。事物是什么,如何存在,这些都是通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处理而揭示出来的。参与世界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世界会成为什么,以及事物在世界中如何存在的解释。从而,我们理解世界的情境不再是“信念之网”,而是“生活形式”,用海德格尔的话说是“在世(being-in-the-world)的方式”。情境,即生活形式是我们所不能选择的,我们只有,并且必然已参与其中了。例如,在燃烧理论中,拉瓦锡抛弃了传统的燃素说而选择了氧化说,但是实验所用的材料、操作程序以及表达新学说所用的语言等都是他从前人那里承袭下来的,“生活形式”对拉瓦锡实验来说不再是假设,而是别无选择的前提。[8]

其次,解释的情境并不是既定的,而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情境是不断变动更新的,我们找它却无法找到,因为它处于不断扩展、变迁与修正之中。”[9]事实上,情境不是一种理论,也并非外在于实践活动而存在,它本身就是由各种科学实践活动构造出来的。因而,一旦构成情境的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整体情境也就随之改变。劳斯将这种科学的实践活动比作“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我们总是已经被置于故事之中了,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包括讲述者在内的故事。因此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共同叙事”(commonnarrative),我们总是依赖于与他人共同构成的情境来叙述他人,同时也是其他人所讲述的故事中的角色。在互相讲述中,我们与他人一起构成并共享这个新的情境。[10]

第三,情境不仅是变迁的,而且还是重构的,是“持续重构”(continualreconstruction)的过程。叙事并不是已经完成的(completed)行为,而是正在进行中的(ongoing)。“我们与各种正在进行着的故事生活在一起,这是我们能够讲述它们的情境条件,或者是做其它任何可称之为行为之事的情境条件。”[11]科学的实践活动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对自身进行反思与批判,同时也包含对自身的辩护。正是批判与辩护的统一,使我们不致简单地认可,并委身于一种既成的情境,而是不断地重构它们。这样一来,科学知识就不存在确凿无误的意义,意义也始终处在重构和不断形成的过程之中。“科学知识的可理解性、意义和合法化均源自于它们所属的不断重构着的,由持续的科学研究这种社会实践所提供的叙事情境。”[12]也正因如此,科学研究才能吸纳来自各个方面的反思和批判,并对自身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更具开放性。

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到,我们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理解已经不是一套信念或对象的规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知”,而是内在于我们身体中的全部技能(即实践的知识),只有将我们、实践的对象以及物质环境一起置于一个实践的解释的情境中加以构造,才可能更为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解世界,同时我们的解释性行为也才是可理解的。另一方面,实践知识的获得同样也不是通过学习和使用规则或依据信念行事,而是通过库恩所说的范例的学习。这样所获得的技能或实践知识才具有创造性,具有向外延伸和发展的可能性。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之所以能从所教会的单个的词句中衍生出无穷多的句子,既不在于先天的深层结构,也不在于一个被给定了的文化与历史的语境,而是由于他们一开始就已经实践地参与了生活。同样,只有实践地解释并参与科学,科学对我们才是开放的,其自身才具有不断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2][10][11][12]JosephRouse:“thenarrativeReconstructionofScience”,in:inquiry,Vol.33,1990,186,183-185,181.

[3]J.Habermas:“交往能力的预备性考察”,in:theoriederGesellschaftoderSoZiaLteCHnoLoGie:wasleistetdieSystemforschung?SuhrkampverlagFrankfurtammain,1971,118,120.

[4]JosephRouse:Knowledgeandpower,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7,53.

[5]BrunoLatourandStevewoolgar:LaboratoryLife,London:Sage,1979.

[6]BrunoLatour:Scienceinaction,openUniversity.press,1987,30.

[7]t.S.库恩:《必要的张力》,纪树立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V页。

科学的实践观篇2

一、健全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案

县委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本单位于20*年10月12日接着召开本单位成员会议,认真讨论和研究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事宜。10月15日召开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传达县委动员大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结方案,成立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张思耿主席担任,副组长由周旭才副主席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足够人员专门负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根据博委发〔20*〕19号文件,我们制定了《XX县科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和要求,我们还制定出《XX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实施意见》、《XX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意见》、《XX县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我们按照已定方案有序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调研活动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学习,亲自辅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科协积极组织,周密安排,单位虽然党员人数不多,但领导带头学习,亲自辅导报告,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每次学习,领导必须亲自主持,每周单位都要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并规定自学内容,这一阶段,县科协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学习达10次足有5天时间。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根本方法等,同时还认真学习有关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活精神。通过这阶段的学习,单位全体党员认真做好笔记,完成学习心得体会文章6篇,各位党员学习认真,精神焕发,工作热情高,机关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着力解决科普惠农问题。

学习调研阶段,县科协根据收集到的征求意见,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到乡镇农村进行科普调研,深入到农户和专业户家庭了解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撰写了《XX县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在科普工作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农村实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去年我们分别在龙溪镇、湖镇镇举办了五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我们主动争取市科协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科普惠农方面的活动,极力推荐科普惠农项目,将柏塘镇光华食品有限公司科普惠农项目申报到市科协,并送省科协参加评审,得到科普惠农项目的资金帮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县科协还积极配合县人事局认真做好惠州市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我们深入各乡镇农村挖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认真做好相关材料组织和报送工作,经过市级评审,县科协送评的23名农村技术员有22人评上了农村技术高级职称。

3、主题实践活动和“四民”活动并举

XX县科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和“四民”活动,做到两个活动同时开展。20*年11月,县科协在张思耿主席的带领下,组织6名党员到挂钩联系点——柏塘镇古调村开展主题实践和“四民”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到古调村遇到冬种启动资金不足问题,县科协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支持该3000元冬种资金种值6亩豌豆,目的带动全村农户掀起各种高潮,同时,县科协6名党员与该村支部6名困难党员结队,进行一对一帮扶,为解决该困难的实际困难,我们分别组给他们6名党每人200元慰问金,并送去有关农村实用技术科普资料100多份,鼓励困难党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论,立志勤劳致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科学种田,安心搞好生活和生产,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三、分析检查阶段准确查找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注重发展思路

根据博学组发〔20*〕14号《关于印发〈XX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县科协认真按照“重要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检查分析阶段的各项工作。

1、查找问题分析问题

县科协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切,尤其是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创新上没有彻底解放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工作效率,我们努力追求工作创新、制度创新。一是开展科普新工作,科普工作不只局限于传统的科技宣传和科技咨询,工作要与时俱进,要以人为本,科技要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要深入农村,利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再培训和指导农村专业户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要利用现有的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一批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三是重点做好厂会协作工作,邀请国内科技单位专家与农民企业建立厂会协作关系,切实解决农民企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2、积极开展机关作风“三评议”活动,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

根据科协工作实际,我们在开展“三评议”活动中,深入基层农村专业户和一些农民企业中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在求农民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所反映的问题。例如,科技工作者提出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问题,我们通过不同形式向县委和县政府反映,尽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要为“科技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努力工作。关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和民主生活会上,单位班子成员作好了首先发言的充分准备,班子成员各自较为深刻地摆出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同时也虚心地接受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位党员要抒已见,客观地查摆问题,深刻地分析问题,力求在工作上达成共识,推动本单位工作向前发展。

3、认真落实工作创新。

县科协在开展经常性科普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协工作与时俱进,力求创新,经过单位领导的认真研究,大胆地创新工作方法。根据科协工作实际,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9年1月,县科协首次召开XX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大会,通报表彰了一批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少年学生和科技指导老师,为我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了先例。

四、确定整改项目,落实整改措施

县科协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梳理出来的突出问题,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对本单位的工作思路重新审视,用实际行动加以整改和落实。

1、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头脑,统揽科协工作全局,巩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首先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制定学习制度,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树立县科协的良好形象,提高县科协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其次是要及时调整工作心态,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机制,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大学的要求,适时开展科技活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把我县的科普工作落实到农村,积极培养农民实用技术人才,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的实践观篇3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邻域,已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认识与分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外开放、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他强调坚持的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好一切发展的前提。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好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科学的实践观篇4

我校根据州教育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精神,我们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开始,学校党委结合实际,拟定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就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统一安排。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同志为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为成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书记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为支部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全校一个党总支。按照学校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结合支部实际及科室工作的实际,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之中。全校22名党员,111名教职工,以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我校的学习活动。按照要求,我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每一位党员配备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资料,为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学习动员和宣传,积极推进学习活动深入进行

根据安排,10月19日党支部开动员大会,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校长向教职工传达了自治州教工委关于转发州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通知。并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设想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总体要求。会议由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热依木江同志主持。会议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随后,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同志做了学习动员讲话。在讲话中,她要求各党支部、各科室要深刻理解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实意义,要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基本要求,要明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任务;要结合支部、科室的实际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各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担当起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的重任,科室主任要积极带头参加并紧密配合党支部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党支部要切实组织好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后,党支部按照会议要求组织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落实。

三、围绕主题,认真学习,切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

科学的实践观篇5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分局户政科作为一个既有业务指导,又有窗口接待工作的机关科室,如何确立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户政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切入点。

第一,必须深刻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在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要求我们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户政科全体党员只有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户政业务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只有立足于对内不断提增主体素质,对外实现更好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才能不断提升业务部门由内而外创建和谐服务工作的能力。在实践中,第一、结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户政科领导带头学、全体民警、聘用保安人员集中学,通过对业务工作中的实例进行剖析,找出服务群众理念上的差距,打牢服务群众的思想基础。第二、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户政民警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第三,立足于“三基”工程建设的大环境,坚持开展“三熟练”考核活动,从比武竞赛到基层派出所的现场抽测,从组织经验交流推进会到业务工作现场会,多方面、多形式的推进户政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要善于从去年以来推广的诸如社区巡防、二代楼宇加装防攀爬系统、社区警务室创建及社区民警、户籍身份证内勤竞赛达标等一系列活动中进一步总结提炼经验,分析查找不足,反作用于户政实践。第三,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丰富人口服务管理,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开展户政工作,需要总结经验,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更好的服务于民,构建和谐。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通过协同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进以服务为内容的“流动人口零距离服务制度”的落实;通过推行分局“流动人口集约化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各项措施。在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方面,以信息化为手段,执行“身份证到期、申领短信提示制度”,把过去人工电话通知和短信通知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常住人口户籍办理方面,以信息化为依托,在市局统一规划下,实施城市户籍一站式户口办理制度,方便居民群众。所有新制度新举措的建立施行,都源于创新、发展的观念的与时俱进,实践了科学发展观对业务工作的指导。

第四,必须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手段。总书记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公安户政业务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便民惠民的服务举措,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从年初的大走访,搜集辖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到“亮剑”行动,从社区发案入户反查听取群众意见到社区保洁员工作队形成网络提供各类信息,所有活动都来自于科学发展观对问计于民的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安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矛盾,必须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者,成为人民利益的服务者,成为和谐社会的创造者。

科学的实践观篇6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任务

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党的*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中央明确,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强调“党员干部受教育”是基础,“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要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要紧扣“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解难题,三个服务上水平”实践载体。着力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广大党员特别是各单位领导班子能力水平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着力解决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对群众感情冷漠的问题;着力查找不适应、不利于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问题;着力解决党性修养不高、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着力查找和解决对单位的不稳定因素和倾向性问题排摸不力,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能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等问题,推动我市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学习调研阶段:

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要充分体现突出实践、注重实效的特色。

1、搞好学习培训。各单位要根据局党委的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阅读《科学发展100例》、《科学发展100问》、《科学发展感悟》等刊物。学习可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网络论坛、主题征文、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等形式进行。

2、开展蹲点调研。局班子成员要根据分工,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研。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影响和制约本单位发展和建设的突出问题,形成调研报告。要求每个单位上报一份调研报告和科学发展建议书。

3、开展帮扶活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各单位要组织党员干部走访企业、走进农村和服务对象,按照市委部署的“双百干部下企业”、“百个机关支部联百村”、“千名机关党员帮千户”开展活动,帮助企业共克时艰,办好企业、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

4、组织专题讨论。各单位要结合工作特点确定专题,以支部为单位进行讨论,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帮助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提高认识,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分析检查阶段

这一阶段是把认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在学习、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明确方向。

1、开好党员干部生活会。各单位要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结合“两会”提案、议案座谈会形式,组织开展民主恳谈,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开展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党支部要召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员组织生活会,班子成员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

2、写好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各支部(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3、组织群众评议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认真组织民主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在评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三)整改落实阶段。

这一阶段是出成果、见实效阶段,要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工作。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在前两阶段工作基础上,重点围绕分析检查报告揭示的困扰各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人民群众期盼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干线公路建设等民生工程,并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3.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各单位要重点开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专项行动,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为推进交通事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支部(党委)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党委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系统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局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勇于探索创新。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鼓励和支持各单位在高标准完成上级规定要求的同时,紧密结合单位工作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单位要把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贯穿于学习实践的始终。通过报刊、网站、宣传栏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舆论引导;要集中宣传推进交通工作科学发展的好的做法和举措,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学习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科学的实践观篇7

2013年公布的《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科学与工程实践”(以下简称“科学实践”)一词取代了“科学探究”。这一改变不是否定科学探究,而是对科学探究的拓展和丰富。科学实践包括8个类型:提出问题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和使用模型;设计和实施调查研究;分析和解释数据;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证据进行论证;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等。科学实践有学习进阶、科学论证等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支持,成为指导全美科学教育的新纲领。就一线教师而言,对于“科学实践”思想最有意义的学习可能是在实际教学中去尝试、印证和理解。2014年10月的“第四届教科版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暨研讨会”上,多位教师围绕“科学实践”的有关观点作了课堂教学探索,笔者也执教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初步感受到了“科学实践”对科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

一、通过实践进行概念的有效学习

从科学探究转为科学实践,要求学生像科学家认识、了解自然世界的过程那样来学习科学,学生要通过实践进行概念的有效学习。

1.立足儿童的立场

新标准中的框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学习源于问题,科学课中的问题,有的是教师直接提供的,有的是学生提出的,有的是基于情境设计的,有的是教学进程中自然生成的。从“提出问题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观点来看,不管问题的来源和途径如何,它都应该是指向科学概念的,而且必须是基于儿童立场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通过提供材料——观察材料——混合材料——发现剧烈起泡现象,激发问题:“起泡是怎么回事?气泡里是什么?”这使学生真正卷入探究活动,迅速进入研究状态。

除了通过材料、现象激发以外,还可以由教师根据先前相关的学习内容引发问题,或是在课堂聚焦阶段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这些问题都要让学生感觉到站在科学学习的新路口,探究的天性瞬间被点燃。只有学生认可、明确这是他当下最想解决的问题,它才能够成为学习的驱动力。

2.提供结构严密的材料

美国的兰本达教授很早就有过“材料引起经历”的论述。绝大多数的实践性学习都需要材料来支撑,无论是观察、测量还是调查记录,都以相关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数据”和“基于证据的论证”的观点来考量,科学教师准备教学材料,不只是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只是为了引起经历,更要从呈现数据的角度来优化材料。材料之间应该有严密的结构,才能为科学概念的建构服务。

以本课为例,多少白醋配比多少小苏打?(影响产生气泡的剧烈程度和小苏打的残留。)多大的集气瓶配多厚的毛玻璃盖片?(影响气体从毛玻璃盖片缝隙下逃逸的程度,理想的状态是有气体逃出但保留下来的气体足够支持后续的验证活动。)另外,演示灭火实验的二氧化碳气体准备多大的量?白醋的浓度如何?小苏打宜放置多久?都需要教师明察并悉心准备,说科学课“功夫在课前”一点儿也不为过。

3.协调相互矛盾的解释

应该鼓励学生捍卫他们的预测和解释,只要他们有理有据。同时,需要协调他们之间的分歧,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准确的解释,这有赖于学生之间的积极聆听并回应他人的发言。这种基于证据的论证,既可以利用可靠的数据形成自己的证据,也可以利用他人的证据和评论来检验自己的解释。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如果巩固了原有的解释或者修正了解释,这些都是可贵的学习成果。

学生的解释有较强的固执性。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教学中,当点燃的火柴梗伸入集气瓶口火苗熄灭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确信是瓶中的气体导致了这一现象。有人质疑也可能是瓶口太小的缘故,这是学生尽可能地调动生活经验为自己的原有认识辩护,直到新的现象否定了这种可能,学生才接受“确实是瓶中的气体使火苗熄灭”,这就是证据和事实不断协调的过程。同样,当学生通过实验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相符合,不少学生认为那就是二氧化碳,但还是有学生反对,提出另一种可能——那种气体可能是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性质的不明气体。通过辩论和查阅资料,第二种观点被大家采纳。这样的论证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系统

科学课要求“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科学实践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从形成目标、制订方案、观察、体验、调查、阅读、测量、制作、交流、论证到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意义的领悟是一个整体化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调动着学生的全部心智。科学实践应整合实施,不能步骤化、模式化地开展8个实践类型,科学实践的过程是复杂而动态的,可能同时展开几方面的活动。课堂教学应当找准一节课在整个单元甚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一节课既要达成目标,又不能承载过多、过高的目标,应该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系统。

1.把握教材

我们至少要研究一个单元的教材,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内容和程度。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科学课的教学单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一节课可以视为单元整体活动的一个段落,不能因教师喜好随意发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深入理解教材,谨慎地对活动进行设计、调整或取舍。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属于“物质的变化”单元,这里的物质变化主要是指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的物质。这节课放在单元的第四课,前三课主要是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如豆和沙混合、白糖持续加热等,以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三课中还有米饭、淀粉遇上碘酒后的变化。前三课涉及到了化学变化,为什么第四课还要放有关小苏打和醋混合、变化的内容呢?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小苏打和醋放在一起,产生了明显的现象,产生了新的物质,把化学变化的特点凸显出来。前几课的活动不足以达成这项目标——要建立起化学变化的概念十分不容易!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中抓住最具价值的实验点、观察点——冒气泡现象和产生新的物质。要在这一关键点上下足功夫,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教材中为什么要安排“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活动了。

科学课的内容分为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设计与技术等几个领域,如果能从整个领域着眼来审视、设计一节课,就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准。

2.找准起点

只有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才能确定教学的预期,概念结构严密的科学课更是如此。“学习进阶”的研究为我们找准学习的起点提供了新的标尺。“学习进阶”是以概念序列的方式描述学生在各年级学习某一主题时所表现的连贯的逐渐深入的概念理解过程,这一概念序列的特点在于:一是充分考虑学生对概念的实际理解过程而不是单纯从科学知识逻辑出发;二是聚焦于概念理解深度的发展,提升其复杂性、应用性和严密性,而不只是科学事实或信息的增加。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中,对于液体中出现的气泡,学生的认识并非一张白纸。比如: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砖块投入水中冒出气泡,搅拌肥皂水也起泡,这些都是他们在以往的科学课中观察过的。学生观察到的小苏打加白醋产生的气泡与这些气泡并无显著的区别,因此,多数学生认为小苏打加白醋产生的气泡里确实有物质,但这种物质并无特殊之处(一般默认为空气或水蒸气),这就是相关概念的起点。找准了起点,就明确了论证的焦点在这种物质是否具有一些特别的性质?这种物质是不是新物质?

找准学习的起点还包括了解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如何?学生有无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记录的习惯如何?个体学习和集体论证的能力怎样?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了解。特别是在借班上课前,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接触、了解学生,这也是教学的重要基础。个别高水平的教师,能边上课边了解学生的状况,但这种“超级水平”无须刻意追求。

3.削枝强干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很多科学教师来说是个难题。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科学公开课超时严重;另一方面,很多活动又展开得不够充分。究其原因,一是目前部分教材的内容偏多、偏难,一旦教材中的几个活动都充分展开,会使教学时间显得局促;二是主要的活动只限于操作、记录、汇报,未能分析数据、呈现数据,未能展开“基于证据的论证”,显得匆匆而过。如何避免这种状况?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以教学时间为刚性标尺对教学内容进行削枝强干。大多数科学课适宜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如果必须解决几个问题,则重点突出一个问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聚焦于“产生新物质”,对于“是否真的产生了新物质”“新物质有怎样的性质”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论证,学生展开充分的质疑和辩护。而对于“混合前的物质具有怎样的性质?”“反应后的余液具有怎样的性质?”“余液加小苏打或白醋又会有怎样的反应?”等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使课堂中的实践活动从容且充分。

三、处理好科学实践中的几对关系

1.实践性学习与接受学习

“科学实践”拓展和丰富了“科学探究”,但就像探究与传授不矛盾一样,实践性学习也不排斥接受式学习,关键是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科学课中的科学实践是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学习科学,使他们更易于理解科学家的方法、思想和行为。那么,接受式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效率,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信息。在一堂课中,实践性学习与接受学习可以同时存在,很多时候,接受学习是科学实践中的一环。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中,教师有示范性的操作传授,有资料式的信息提供,有提示式的活动规定,这对学生来说都是接受式学习,这些学习所得都是科学实践的支架,当然,对教师而言,在明确“当讲则讲”的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少讲精讲。

2.个体探索与集体论证

个体探索与集体论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体探索是集体论证的基础,任何形式的学习最终都要由个体来完成,只有个体学习扎实,集体论证才可能深入。所以,学生个人的操作、观察活动要有记录、个体展示、组内汇报等任务,并要求倾听、理解同伴的意见。集体论证必须基于个体探索,不能脱节甚至另起炉灶。科学实践中的“建构解释”被定义为“将科学理论与观察结果或现象相联系的描述”,“解释”要前后一致地说明学生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基于证据进行论证”。

3.及时点拔与延时评价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应该介入还是等待?对此,有些教师格外小心,既怕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又怕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选择及时点拨或延时评价,需要审时度势,适时适度。比如,当学生的自主活动偏离方向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指点路径,使学生思路回到正轨。教师要在紧要处点明主旨,使之明晰,帮助学生疏通思路、拨开疑难、扫除障碍。教师的点拨要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当然,有时候点拨还要留有余地。

在我们思考如何恰当地指导学生的时候,也可以思考一个相反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不介入?以“等待”给学生提供静思的时空。许多时候,学习任务和路径之间不可能无缝对接,在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凝神静思、窃窃私语、互相争辩,一场小小的“头脑风暴”可能使教学豁然开朗。适当的延时,还可能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把设计、分析、论证、交流信息等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科学的实践观篇8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办和第四监督指导组正确指导下,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呈现出组织领导到位,学习活动扎实、调研开展深入、大讨论热烈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提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检查分析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进而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要切实加强对分析检查工作的领导,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当好表率,只有我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过去的工作,敢于触及思想,不回避问题,才能保证分析总结的高质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要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带头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把问题找准,带头把解决问题的措施确定实。要坚持边分析总结边改,边查找问题边改,边评议边改,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先行先试重点工作,用实践项目的实施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突出中心,把握重点

以领导班子名义起草好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分析总结得是否“准”,是否“深”,决定着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只有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清楚,才能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提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至关重要。认真严肃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写好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负责,敢于问责。要严把发言材料质量关,做到“四不上会”即“问题找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与此同时,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一是集思广益,认真分析总结;二是实事求是通报分析总结情况;三是心平气和接受群众评议。

科学的实践观篇9

班级:2009级模具三班

姓名:踏雪无痕

日期: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三日

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今天我又一次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向党组织汇报我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伟大的理论宏观上可以立国兴邦,微观上可以指导人生,使人获得美满幸福的生活。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决定党和国家的生存,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人们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实现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文明的发展道路,一代一代的发展。准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实行政治、经济、文明一起抓。

科学发展观是就经济工作提出的,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各方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实力决定综合国力的竞争,党和人民的期待都是科学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应将它作为指导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理论。作为三峡学院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圆满完成学业;培养树立正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实践中成才、成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我们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研究和深入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实践相结合。

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学习问题。国家要发展,个人要进步。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客观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人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环境变化、紧跟时代步伐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开阔视野,才能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素质。

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产物,是党和国家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跟随党的号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我们迈向美好的明天,指导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信只要我坚持要求进步,不懈学习,我一定能够得到党组织的认可。党组织请相信我、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踏雪无痕

科学的实践观篇10

我校将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就是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动员广大党员,迅速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是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为了确保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能够按照上级的部署深入开展,真正收到实效,下面,就我校如何开展好本次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助于把全校学习贯彻*精神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动力,使全体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尤其是在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各项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实现教育改革新局面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这次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明确活动的主要任务,抓住活动的关键点

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学校这个中心,以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进而达到“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教职工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活动目的。

必须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查找、分析和破解学校发展中的主要难题,用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习实践活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的关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确保工作取得成功。牢牢地把握“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注重内涵、提高质量”这个主题,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和“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这两个关系,实施“质量提升、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强校、机制创新、文化建设”这六大战略,向建设高水平学校的目标阔步迈进。

学校的发展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与时俱进,从时代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具有个性鲜明的先进办学理念,既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共性,又要有因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而各异的个性,做到统一性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

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我们都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保证质量、取得实效为前提,决不能降低标准、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抓好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理论学习,切实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空对空。在学习时间安排上,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保证集中学习培训时间。

二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既要坚持自我教育,又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并如实反馈群众的意见,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要逐个对照检查,党员之间要进行互评、互查,最终达到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是要紧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着眼点,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抓落实、求实效贯穿始终,正确处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这次活动与学校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活动的要求体现到促进各项工作上来,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这次活动的成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学校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方朝英,副组长马丽霞,成员李波、李笃强、薛秀香、聂爱丽、曹平、王永超、陈冬、盛宏、宋建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波同志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突出重点,紧扣主题,加大力度,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做法、经验和成效,努力营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