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十篇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十篇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38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1

校园公共艺术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校园是肩负重大教育责任的机构,校园空间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因此,校园公共艺术是一个交叉课题,它基于公共艺术和教育文化两门学科。成功的校园

公共艺术,具有塑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启发参与者的创造才能、保存校园文化和历史记忆、美化校园公共空间、带动地区经济等功能。研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有助于把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本质和内涵,有助于解析现有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和遇到的问题。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科学必须将注意力投射到对“理想的、真正的人,对完美的或永恒的人的关心上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准则。人性化设计能创设为校园人群提供安全、舒适、愉悦、自由等体验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需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满足受众人群的生理需求,即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二是满足受众人群的心理需求,即符合心理学原则。第一,人体工程学原则。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在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优化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尺度。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尺度为设计环境和特定空间提供依据。此外,作为人体工程学研究重点的人的感知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也应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之中予以考虑。如作品的色彩搭配、材料选择、活动内容等,也都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第二,心理学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需要满足校园活动人群行为的心理需求,需要根据在校园环境中人群的心理及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出适于特定人群参与的公共空间。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多关注校园内活动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与校园环境互动的关系,通过考察、分析确立场域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更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停留,因为这样的空间既便于参与公共活动,又能满足一定的私密性要求。

2.生态化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必须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才能更科学、持续地对学校人文精神产生影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校园环境。生态学观念的注入拓宽了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范畴,包括在作品中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等观念的呈现。因此,生态化有利于未来校园环境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校园公共艺术的生态化原则是指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尊重自然、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内人群生活品质的属性。

3.艺术性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无论如何丰富,美化环境、为校园人群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条件,始终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校园公共艺术需要满足受众人群的审美需求,给予受众美好的精神享受。

4.公共性原则

当今,在公共艺术理论中,有关公共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笔者认为,对于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兼顾艺术性和公共性。通过在校园范围内完成有效的问卷调查、考察分析等前期工作,进而在精英意志和大众群体诉求间找到平衡点作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其设计过程本身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通过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亦可在专业高度和受众审美高度间选取适当的切入点。校园公共艺术在满足校园人群行为需求的同时,也在其心目中留下校园文化的印象。依靠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使校园成为更加多元、立体、个性化和艺术化的综合构成体。通过受众与校园公共艺术的互动,艺术介入并改变校园人群的价值体系,促使校园人群反思人与环境的新关系。这种构建或反思超越了简单的教化功能。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原则在未来会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和巨大价值。

三、结语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2

摘要:中国本土的环境艺术设计面临几个主要的问题,其一,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其二,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精华,并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其三,如何利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创造新的艺术环境,实现“经济、实用、美观”的要求。从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的亲和,谈及现代环艺在设计方面受其影响,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达到一个美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美合理性

环境是对人类生活和活动给予各种广泛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有机构成,人与环境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渗透到环境因素的各个层面。基于此,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体、场地、植物、道路等成为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基本的研究对象。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以自然因素或人工因素为主要审美主体,遵循科学的和美的法则,运用完美的技巧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现实生活境域。

中国本土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面临几个问题如下:

一、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西方,有一个“土拨鼠”理论,是这样描述土拨鼠的生存状态的。聪明的土拨鼠是如此精心地安排它们的居住环境,每个土拨鼠的巢穴旁必有一片谷子地,因而有取食之便;临近溪流与沼泽,因之有饮水之便;它们不在乱石堆或赤杨林安家,因为那里常栖息着可怕的天敌,猫头鹰、隼和蛇。它们把家建在土丘的东南坡,充足的阳光使洞穴保持温暖和舒适,寒冷的冬天,东南的山坡有一层厚厚的松软积雪覆盖着土拨鼠的家宅。相比起人类,土拨鼠的规划多么具有科学性。人们把村镇建在丘岭的北坡,任凭冬天的寒风肆虐冷如冰窖,树木砍伐过度,河水污染严重,地下水位降低,土地沙化,空气污染。两相比较可以知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之科学化、合理化,对人类的生存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中国和英国同为园林的早期实践者。但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几百年,西方国家逐渐从单纯的造园理念发展到现代的“景观设计”理论体系,着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的“大生态”理论,对土地的开发,自然水体的利用,景观种植,气候的影响以及人的本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等一系列牵涉到植物学、生态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的有关理论及相互关系,都有深入的研究。而在国内,由于历史的原因,理论研究缺乏,人多地少,自然生态不良,城市规划水平较低。照搬国外现有的景观理论较为生硬,所以必须关注设计的合理性。就实际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物、植物、水体、交通等可视景观与我国有着很大不同,拿来主义是不切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依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二、发扬民族传统,保护艺术精华

环境的改造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活需要――农事耕作、放养动物、栽植果树花草、布置围篱。当朴素的实用型绿地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时,园林艺术诞生了。中国的古典园林大多为自然式园林,以顺应自然的地理特征为主导的造园思想正符合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看法,追求自然适意、清静恬淡的生活情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古代诗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对意境的追求。“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残阳古道,西风瘦马”,天涯归人的断肠情怀,绵绵无尽,带给人无尽的慨叹和人生感悟。这种情境的描写可作为意境生成的典型例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在中国传统审美标准中具有显赫的地位,其思想的源头可以上溯到老庄哲学,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在早期,由于受魏晋南北朝崇尚自然朴素风尚的影响,儒道思想深入人心,古代的知识阶层将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生活观念、意境学说融贯于园林环境艺术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于是所谓“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唐宋以来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到了明、清两代,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成为著名的园林设计者。而一些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明代著书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园林艺术著作《园冶》的计成,也都擅长山水画,所以更加强调所谓“诗情画意”园林艺术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式的山水式的园林环境艺术。它在处理空间,创造浓厚的艺术境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不仅使中国古代建筑增添独特的光辉,而且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顺应自然,遵循美的规律

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一个好的环境艺术作品是由某种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某种哲理、情调、趣味和理想所构成的可视景观,其内容与形式应当是协调一致的。那么,好的环境艺术应当“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比例和尺度及节奏韵律是创造美的作品的基本法则。

“功能决定形式”。在设计中,所有的材料空间及布局,应为最有效地满足所要完成的工作而设计,而且要恰到好处,如果设计者能够实现形式、材料、装饰和用途的真实自然和谐,定会使人赏心悦目。举个例子,一只轻便的单桅小帆船,流线形的船体以便乘风破浪。适度的桅杆,不锈钢索链的支索,帆索则是尼龙的,风帆由薄织物构成,船舱大小适合,精确而平衡,便于掠水而行,这样一只侧身飞速前进的小帆船是形状、材料和共同作用力协调一致的奇迹,证明了形式是为功能而设计的原则,而且这形式本身也是优美的。环境艺术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环境的各个因素必须首先使人感受到心理上的极大舒适。清新的空气,良好的卫生,幽静的环境,合理的生态平衡,带给人们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产生良好氛围。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力求最经济地建造一座园林,用以满足人们对环境条件的需要。只有提高园林艺术的规划设计水平,改进施工技术,合理选择价廉物美的工程材料,提倡植物造园,减少投资,增进环境设计的审美功能,才能达到“经济、适用、美现”的环境设计目的。

悠久的历史给我们遗留下大量历史遗迹,将古典的文化传承下来并建立新的人文景观是城市建设中的两大课题,如何将之完美地溶为一体,建立新的环境景观设计理念和指导原则、无疑将极大推动社会的越步。如同工业革命后期现代设计理论对产业经济和科技进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一样,新的环艺理论重视人、重视环保、心理学、工程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重视新材料和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将之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设计原则,必将对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起到良好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英)戴维・斯蒂文森:《花园设计》,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

[2].(美)约翰・酉蒙兹:《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

[3].吴家骆:《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3

现代服装市场上不断推出流行,商家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各种媒体宣传和展示其新作品,目的只有一个,促销刺激消费,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同你的设计作品,达到最终的商业效应,美国的罗维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家,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设计观念,而是设计的最终经济效益,他说过:“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因此,服装设计不仅是单纯的美学原则或设计理论的哲学,而且其商品性也不容忽视,能够得到计会的认可,创造效益,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愿望,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理想目标和追求。

二、功能和效用原则

服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需要使用设计的手段来使服装穿着更加舒适和漂亮。因此,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变化,服装的功能和效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体现在使用高科技的手段改变纺织材料的物理特性来适应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适应环境和主流艺术潮流的需要。服装效用功能性是指人们使用服装功能性的变化性,如内衣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外套的防风性,宇航服装的抗辐射性,服装材料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舒适性、服装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性、服装的卫生性等等。现代主义设计师提出的观点“形式服从功能”很好地表现了服装的功能和效用原则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背离功能美的服装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长久生命力的审美形态,这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审美形式,效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最终将走向统一。

三、艺术性原则

服装是被传统文化所界定、覆盖于人体表层并体现限定区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性格特征的形态,是具有限定区域群体的特定功利目的和审美观的统一体,兼有实用与艺术双重的品格。服装设计的艺术原则是指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艺术元素和最终服装成品视觉效果所具备的艺术性,是用美学理念或审美精神来主导设计创作过程。消费者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视觉美感和心理感如上的愉悦,使得服装符合与之相协调和适应的消费者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达到服装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师独特个性、审美意境和灵感的诠释)、服装各艺术元素(造型、结构、色彩、面料肌理、图案以及装饰配件)与设计受众(目标消费群体的性格趋向、兴趣爱好、文化品位和职业环境等)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这样服装设计艺术美的表达才具有文化深度、代表内涵、装饰与审美艺术等。

四、合理性原则

现代服装设计的合理性体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自然科学是体现人的卫生、人体、生理方面的因素,设计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材料合乎人体结构和适合人体活动机能为前提,完善服装对人体的保护和保健功能。社会科学表达的是社会规范如个性、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强调入与自然的统一性,掌握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和时代脉搏,合理地表达现代审美或传统审美交融的范畴。服装的高级需求是体现美观、个性的艺术性和好用、舒适的效用性的合理协调。服装设计的要素为———对象、时间、地点、目的、设计物品、价格。

1、对象———即设计的主体对象———使用者———人,掌握使用者的主要特质是设计最优先考虑的基本要素。这个基本要素的特征为:年龄、性别、职业、喜好、个性、体态、肤色、脸型、发型、生活方式及使用者本人对流行的理解。

2、时间———现代服装的季节时令性很强,我国国内四季差异明显,若须发挥设计的最佳效果,很好地掌握消费者的季节细分十分必要。

3、地点———服装使用者的使用场合会经常改变,设计自然须根据不同场合对待,家居服装、职业装、工作服、休闲服、礼服;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差异亦被列入设计应考虑的范畴.自然其搭配的材料、色彩、款式也有所不同。

4、目的———现代服装设计的目的,除了合乎使用者服用,还应能表达使用者的爱好、个性、倾向的理念,最终被使出者所接受和认可,这个原则又称为适合原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少设计师总是向人们展示新近的流行风潮,并将这些流行融进自己的个性设计风格,同时将着眼点放在消费者的心理诉求,这样就比较容易使消费者的心理具有亲近感,从而达到拓展自己目标市场的目的。

5、设计物品———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容、形式及所表达酌情理机能和物理特性。比如,材质的耐久性、质感、肌理特性、染色的稳定性、后整理及技术尺寸等特征是完善的现代设计的重点。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4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茶馆;装饰设计;应用策略;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不仅仅讲究内涵、价值、理念、修行、哲学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还十分注重器物、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建设。长期以来,我国茶文化本身带有的“东方闲情逸致”色彩以其“内敛质朴”的审美想象力,在世界上扮演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给国外的受众提供了独特的心理体验,尤其是近些年来兴起的茶文化旅游更是将我国茶文化的审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茶文化在形式层面的一种集中展现,现代茶馆融合了传统的装饰设计元素和现代工艺美术的诸多理念,给生活节奏较快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消遣场所。从我国较为知名的老舍茶馆、杭州西湖茶馆等内部装饰设计来看,巧妙地将古今中外的工艺美术理念和元素应用到茶馆中是提升茶馆消费档次、文化底蕴、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改善人们生活情趣和环境造型的艺术,工艺美术的诸多内涵和外延都可以在现代茶馆的装饰设计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应用,从而提升茶馆的文化软实力。

1工艺美术应用于现代茶馆装饰设计的必要性

现代茶馆的兴起是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商业化等趋势综合交叉的产物,常见的类型比如有茶艺馆、商务茶楼等,其基本的功能在于社会交际和商务洽谈等。现代茶馆设计相较于传统的茶馆设计最为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讲究“市场细分”和“文化享受”,是一种内嵌于现代生活的消遣场所。将工艺美术相关理念和元素应用到现代茶馆的装饰设计中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1现代茶馆的人文关怀属性薄弱

我国茶馆在古代一般也被称为茶坊、茶肆、茶楼、茶摊、茶社、茶屋等,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我国古代茶馆的整体特点是讲究喝茶消遣但不过分突出精神享受,只注重满足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水平档次层次较低等。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意义上的茶馆开始兴起,茶馆的风格定位主要是服务于现代都市人的物质需求和交往需求,融合了古代风格和现代风格两种基调。在茶馆的功能方面,现代茶馆主要是定位于发展茶业产业、促进茶文化交流等,因此对于茶馆的“文化软实力”之塑造来讲,需要在人文精神、传统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开展突破,给现代人提供一种文化家园的存在感。

1.2跨文化交际时代的文化自信力彰显

在我国茶文化的延续中,20世纪中后期现代茶馆的产生整体上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在城市化、工业化、人口迁徙、国际化等浪潮的簇拥下,现代茶馆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产物和场所,很大程度上成为与“咖啡馆”、“酒吧”等西方文明分庭抗礼的一种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当前阶段的茶馆经营、茶馆营销来讲,在一个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下巧妙地运用传统工艺美术的元素增强茶馆的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从心理层面给国人注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既是一种茶产业的突围行为,又是一种文化消费的升级行为。

1.3现代茶馆美学营销的必然要求

现代茶馆在精神层面上承载着传统茶文化的道德伟力,同时又融合进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集合茶叶消费、茶文化享受、社会交际的综合体。现代美学营销理论认为,在后消费社会时代,消费者更加关心的是内心的体验和舒适度、精神的享受和审美的开展,而不仅仅关心茶馆的茶水与服务等内容。从这一点来讲,当代茶馆的装饰设计本质上服务于茶馆营销,而借由茶馆装饰设计开展的营销实际上就是美学营销,一种“不依赖文字的沟通方式———感觉沟通,从感官、产品和价格的体验上升到一种美好感觉的沟通方式”,在这种沟通方式中消费者不仅仅可以消费茶水和服务,还可以消费文化氛围,追求生活的美感。

2工艺美术在现代茶馆装饰设计应用的基本原则

工艺美术是工艺美学的衍生产物,整体上来看主要是被应用于各种民俗场所和生活世界、工艺品设计等方面,无论哪个国家的工艺美术在寻求作品设计的时候主要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追求产品的物质实用性;二是寻求产品的审美导向性。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将工艺美术运用到现代茶馆装饰设计中应当至少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2.1市场细分原则

现代茶馆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比如说地域、性质、功能等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茶馆遵循的艺术设计理念、艺术氛围、消费档次、定位的消费者群体等又有差异,在这个意义上讲现代茶馆是基于市场经济和消费档次等进行科学布局、市场细分的产物,区别于传统茶馆那种“大杂烩”的感官形象。因此,工艺美学的应用不是简单粗暴地将传统工艺美学元素或者当代工艺美术元素进行简单的移植,而是要服务于主要消费者的审美想象需求。

2.2实用性和审美性并重的原则

现代茶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分化,高档茶楼的优雅精致和大众化茶馆的质朴淡泊形成了风格上的对比,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茶馆在布局工艺美术元素时要坚持做到审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工艺美学整体上偏向于审美和精神文化的氛围营造,对于讲究实用化、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的现代茶馆来讲,过度的美学营造不仅有可能会损害茶馆的营销,还可能会在艺术审美上形成令现代人反感的效果。古今中外工艺美学、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围绕着实用性和审美性不断地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突破的,从人类早期的石刻、壁画到后期的书法、玉雕、国画等无不都是人们追求实用基础上的审美之产物,当然这种审美也不是抽象的审美,而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3工艺美术在现代茶馆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茶文化的明显分化、茶馆市场细分的趋势下,当前的现代茶馆在装饰设计上呈现出诸如视觉化趋势、功能分化趋势、人文化趋势等。将工艺美术的相关内容引入到茶馆装饰设计中可以有效为现代茶楼注入和谐的审美立场和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工艺美术在现代茶馆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展开:

3.1色彩应用策略

工艺美学最直观、最形象的元素在于其色彩部分,也可以说色彩美就是整个工艺美中最具直观效果的一种美。我国传统的茶馆装饰设计并不讲究对色彩的特殊调度和运用,只是将茶馆作为一种世俗的消遣之地。我们认为,现代茶馆的文化乡愁气息最为重要的表现力就在于茶馆装饰设计的色彩调度。对此,基于市场细分和茶馆功能布局的综合考量,可以尝试“主色彩基调”+“分情境色彩”的工艺美术思想理念,即在整体茶馆色彩基调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茶馆功能区域分布和茶馆定位、茶叶的类型等实施不同的色彩调度策略。比如说,对于红茶茶馆来讲可以采取红色、橘红色、黄色等暖色调作为主基调,而在不同的茶馆房间和功能区域则根据不同的茶品类型和格局,灵活搭配翡翠绿、墨绿、宝石红、豇豆红等分项主题的颜色,给游客和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营造。

3.2家具陈设的应用策略

工艺美术归根到底是一种生活化的美学思想,它立足于生活世界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当代茶馆中家具陈设的应用是最能体现出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原则的一种策略。对此,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晚清时期流行的将“雕漆描金”等制成漆家具的方式,在茶馆中布局古色古香、原生态的家具,一方面增加传统茶文化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给现代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和品茶环境。常见的家具陈设主要包括桌子(比如方桌、炕桌、酒桌、供桌)、屏风、窗格、案、榻、架等。这些家具陈设通过发挥其物质性、实用性的功能,同时又基于其自身具有的造型艺术和古家具风格,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好休闲的去处,反过来促进了茶馆的营销。

3.3吉祥纹案应用策略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吉祥纹案图式,集中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活智慧,同时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吉祥文案的“流行风”。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典籍如《考工记》、《古玉图谱》、《蜀锦谱》等在分析古代的工艺美术时都十分推崇吉祥纹案的应用策略。作为现代人情感体验的一种回应,我国古代的吉祥纹案运用到茶馆的装饰设计中可以增加茶馆的人文情怀。比如可以在茶馆的醒目位置将诸如梅兰竹菊、书法图画、篆刻艺术、松鹤延年、传统风雨纹样等吉祥图案悬挂其上,增加茶馆的吉祥氛围和喜庆休闲氛围。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茶馆的整体艺术风格,即便是在应用工艺美术思想方面也要把握好主体指导思想,不能在主导的装饰设计风格上形成不中不西、古今格格不入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慧丽.基于中国茶文化探析新中式风格家居设计[J].文学界:理论版,2012(7):249.

[2]杨岽俊.全美学营铺,在营销中沟通美感[J].中国广告,2015(2):132.

[3]张建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视觉设计,2009(3):68-69.

[4]肖宇窗,王玉英.重庆现代茶楼设计的文化寻绎[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2-103.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5

关键词: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园林建筑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结晶。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涉及建筑、设计、美学、生物、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能够使园林建筑更加人性化、人文化、生态化,使园林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造一个生态良好、功能齐全、美丽怡人建筑空间。

1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原则

1.1生态性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首先要考虑环境的因素,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条件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大气环境设计合适的建筑类型、建筑风格,从而使园林建筑能够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相适应、相匹配、相吻合。使人工艺术与自然艺术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可以利用现有的地形、地势、地貌减少后续的工作量,比如,保留现有的山丘、河流、湖泊、绿植,使之融合到之后的园林建筑设计规划中,减少对土地的动土更改,减少施工量,也是减少投入、提高效益的有效方法。只有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因地制宜,才能使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更加科学化与人性化。

1.2功能性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也要注重园林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比如,亭台的设计要满足遮风挡雨的功能性,园林中的桌子、凳子要能够使人更好地休息,厕所的数量、位置要方便人们的使用等。园林建设艺术设计功能性的实质就是人性化,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设计布局和细节上,全面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满足园林建筑的实用性,让人们在游玩观赏中能够更加舒适便捷。

1.3观赏性

园林建筑艺术一方面是美观性,另一方面是人文性。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考虑园林建筑的美学性、观赏性,比如,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外观设计也是各不相同,亭台楼阁等各个建筑都要根据不同的美学进行设计。建筑的线条、颜色、布局都要注重美学性,建筑的构造布局也要与周围的环境还有绿植相辉映,使园林建筑的整体能够极具观赏性。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

1.4可操作性

园林建筑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也要注重园林建筑施工的可操作性。园林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环境,尽量保留现有的地形地貌、湖泊、河流、绿植,与园林建筑相搭配,体现建筑园林的整体性,既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又可以节约施工量,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提高效率。

2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2.1园林建筑与环境的搭配协调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注重与环境搭配协调,与周边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适应、相融合,使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能够达到很好的完整性。比如,园林建筑的亭台、楼阁、水榭等各个类型要合理布局、合理搭配,园林建筑的园艺,各种植物的搭配也要与整体园林建筑环境相匹配。

2.2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园林建筑之间的空间处理也很重要,比如,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空间处理常用对比手法,比如,大小对比、色彩对比、阴影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等,这些对比手法的巧妙应用,能够使园林建筑有更好的空间美感。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也要注重园林建筑的收与放、围与透、疏与密,注重园林间的层次排序,比如,门洞、窗口、廊坊以及路径的设计,注重层次感。

2.3园林建筑的布局设计

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更要注重园林建筑的布局设计,好的布局会使园林建筑设计事半功倍,同样的园林建筑,不同的布局设计、搭配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园林建筑的布局要巧妙借助周边已有的环境要素,内外结合。园林建筑的各部分要疏密有致、黑白分明,色彩阴影搭配要合理,亭台楼榭、景观、假山、水泊要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园林建筑也要以围为主,合理布局园林建筑的收与放、围与透、疏与密。只有好的布局设计,才能使园林建筑整体上显得和谐美观。

3结语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对园林建筑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要遵守生态性、功能性、观赏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具体操作中,使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注重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与布局设计,使园林建筑能够兼具美观性与功能性,使园林建筑能够真正地人性化,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继承发展人类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6

关键词:工艺美术;艺术营造;独特性;当代性

工艺美术是人们经济生活和艺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环境和人类认知的反映,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规律特征。

一、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分析

田自秉先生曾经对于“工艺美术”问题做了大量的探讨,指出:“重视工艺思维,是现代工艺美术创造方式变化的需要。”[1]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工艺美术”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张道一先生访问日本之后对于如何在发展中处理好现代工业设计、传统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三者关系的探讨。[2]李砚祖先生在他的《装饰之道》中,对于工艺进行了再发现,指出从工艺美术到工艺文化的概念。[3]杭间先生认为:“‘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不是截然分开的东西,而是需要重新认识的中国设计的两个过程。”[4]一大批从事设计艺术教育的学者,对于“工艺美术”这个概念也进行大量的讨论。如今,我们对于工艺美术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同时,把工艺美术作为单独的艺术门类进行开设,这些无疑都是对于我们传统的设计造物观念理解的升华,使得我们在现代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中,找到了具有自己传统的设计之路。工艺美术是中国特有的设计形式,它既有现代设计的理念又有中国特殊的设计特征。我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成就,而且种类庞大。早在5000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工艺美术的杰作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石、丝织品,宋瓷,明式家具等等。现代的各种陶瓷器皿、玻璃器皿、竹藤的编制物品,还有各种装饰画、商品的包装等等,这些都是工艺美术的范畴。工艺美术无论是哪种分类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拥有社会功能,都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出现。它既有生活上的实用特征,又有生活上的精神需求。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在于通过自己的艺术形象去唤起人们对于美的感悟,对于工作的热爱,同时能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情绪,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使得普通的产品变得更加美观,用艺术的匠心来美化物品,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使得人们能感受的“物”的存在。“工艺美术”所创造的产品是悄无声息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中国的传统“造物”观念也形影不离,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二、中国工艺美术独特性的表现形式

1.时代性

工艺美术的产品,它不只是生活的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它达到了艺术品的要求。它具有现代“设计”所需要的设计制作程序和过程,运用各种材料、工艺,以及创意思维,把它变为物质存在。所以,工艺美术既要表现自己的时代特征,还要运用工艺美术产品的材料以及工艺特征表现它的技术美和装饰美,尽量发挥它特有的时代属性特征。充分利用工艺美术本身的设计特征,表现它的时代感。工艺美术作为中国的“设计”,要符合现代大工业环境下的生产制作技术,利用科学技术以及设计上的各种因素。我们当代的工艺美术从选题、构思、设计、到制作产品,是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工艺美术不能只是形式美学的设计,它是为大众服务的产品,应该具有实用性特征。工艺美术要符合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把这些科学性的技术活动变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条件。纵观当代整个“设计”的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一直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而不断的发展的。我国古代有了青铜技术的发明,才有了各种青铜器工艺品;现代有了塑料材料的发明,才有各种塑料的工艺美术设计作品。同时我们要明白,所有的技术以及材料的发明都可以辅助工艺美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认识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框架里,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2.适度性

传统的美术是体现空间、体积和色彩关系。而工艺美术则是立体与平面的关系,通过它的设计、形式、比例、结构、色彩等,将整体特征、结构、形式等众多内容处理得当,把它变为富有感染力的设计作品。同时艺术中的变化统一、对比、比例、节奏、对称等形式法则,都可以运用到现代工艺美术之中。当然,这些法则,不能在一件作品之中全部使用,每种形式法则的运用都是要适度的。如陶瓷器皿的设计,主要运用的就是比例、外形等形式法则。在染织产品之中则需要另外一些法则。一件好的工艺美术作品它不是装饰了众多的花纹,使用了各种技术就是美的。与一般的美术相比较,工艺美术在完成美术所需要的法则的同时,加入了“设计”一词,它可以充分地使用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各种技术原则和设计法则进行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但是,这绝不是说要进行“量”的累加,在更深的层次上,我们已经进行“质”的提升。

3.地域性

工艺美术作为特殊的艺术门类,它应该是独自存在的,而不是在现代设计的内容之内。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广大的疆域其居民都有其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和生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就会有自己的造物,有自己的工艺美术,因而自然地形成和构建了与其他地区工艺美术不同的地域性特殊。[5]这种地域的特征自然地表现在其自身的工艺产品之中。由于资讯的传播更加迅速,设计的理念方式得到更广范围、更快速度的传播。这使得现在的各种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现代设计更加强调产品差异性的体现。工艺美术产品作为地方特有的产品形式,从产品的原料到产品的加工方法都是地域代代相传的结果。这种传承工艺的结果就是,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性。差异性正是迎合了现代设计的时代需求,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使得现代社会更加关注地域文化。而地域的工艺美术产品正是地域文化的反映。因此,社会的发展促使了工艺美术在这个时代有了用武之地。

4.实用性

工艺美术的作品应该是民生的,早期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来源于包豪斯设计学校,它的目的就是为大众设计。这点与我们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相似,我们的工艺美术作品是要让人民可以接受的,在经济上是可以负担的,能够买得起的。早期的工艺美术产品都是产生在匠人手中,使用在广大人民生活中。工艺美术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将工艺美术变成高不可攀的高档艺术作品。作为工艺美术,它的特征之一就是实用性。这是这个门类艺术叫做“工艺美术”的重要原因。脱离了实用,去做艺术,这就违背了工艺美术的初衷。当代的传统民族化设计,要做的是通过工艺美术把传统文化深入到平常生活。实用,则是普及工艺美术产品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中国工艺美术独特的当代性

尽管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我们通过历史的梳理会发现,近代以来的工艺美术是在外来文化强势入侵之下开始发生了转变。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性与现代化之间有矛盾吗?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向现代化的趋势靠拢其实是一种现代设计全球化的现象。如果没有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还是会继续发展,这种向现代化靠拢的趋势也是会存在的。李伯重先生认为:“在工艺美术发展到清代后期的时候,其实江南地区的轻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条件,与近代早期的英国相比,要更加突出。”[6]然而,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上来看,中国的工艺美术的水平发展的潜力,不比当时的欧洲差。我们以前把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性认为是“保守”“封闭”“家庭式作坊”等等因素,因为这个原因,也使得我们的工艺美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其实在1949年以后,我们所谓的家庭式的作坊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在国家引导下的现代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张道一先生对于工艺美术的现代化的看法有着深入的理解,指出:“这是由四个矛盾所掩盖的,一是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二是工艺技术加工的水平;三是经济和生产信息的灵通性;四是生产管理体制的先进性。”[7]这些矛盾虽然不是工艺美术自身的矛盾,但是它制约了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认识更应该寻找学科以外的客观原因。所谓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沉淀下的设计精华,这种精华性的东西是一种质朴的精神,是在设计之中巧有用心的态度,更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必须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发展必将在现代后工业时代的大环境之下进行,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认识,还属于较为薄弱的阶段,要进行深入研究沉淀,找出工艺美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化的设计之中。其次,工艺美术的特殊性也要与现代高科技、高信息化的新型艺术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脱离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特点,是把现代化的技术特征融入到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之中,使得它成为工艺美术独特性的一方面。总之,独特性与现代化之间它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一直贯穿于现代化之中,这种独特性是要依附于现代化的普遍价值观。对于中国现代的工艺美术独特性的认识,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发展。工艺美术之所以在现代的设计浪潮之中能生存下来,说明了它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它始终是满足各种人群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只有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之中才有意义。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中国的工艺美术探索仍然在发展途中,它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模式,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是一种不断摸索的过程。现代化始终是这个时代的大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学习外来现代设计文化的关系,使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始终建立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注释: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编:《装饰艺术文萃》,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2]陈晓华:《工艺与设计之间———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现代性里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1页。

[3]李砚祖:《装饰之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4]杭间:《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装饰》2009年第12期。

[5]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1期。

[6]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490页。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设计技术艺术 

 

一、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是计划,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既不限于事先构想,更不排斥实践,是人类智慧和技能表现得最为充分的领域;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例如造物,从原始到现在,造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而在造物活动中,使物蒙受艺术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为一种创造行为,设计就是将某种观念转化为实体(给予特定的形)的过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质材料,在特定空间中“创造物体形象”的计划。考察物的造型过程,即可发现: 

1.设计(即计划)是造物过程的中心环节。它源于需求,规约制作,决定使用。由此可见,自原始时代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设计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2.产业革命迅速改变了手工艺者个人从事设计与制作的情况,出现了设计师这个新职业。造型计划也随之从混沌的生产关系中独立出来,这才产生了设计学及其后的发展。设计学是研究产品造型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设计活动的经验,以指导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形环境。它的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有人反对用这样的观点来谈问题,但学科细分化却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分化与综合是有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分子的分化,哪来量子力学的发生和发展?)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设计的关心逐步加深,设计对象不断扩大。于是,造型计划又有了更细的分化。 

其一,造型计划的性质有所不同。若将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无用性、无观赏性的要求进行整理,则造型计划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对材料和物体进行组织或加工、综合。这是专门研究“物与物”关系的机能造型和以“物与人”关系为目标的造型。前者的计划主要在工学方面(基于工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例如齿轮、发动机、人造卫星等。而后者,则还必须考虑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即便是后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条件作为设计重点的,即把人作为活动的物体来处理,例如驾驶座的设计。以上,一般被称为“工程设计”①。也有重视使用和接触制造物之人的生理与心理条件的(即寻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条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家具、住宅的设计等。这种计划常常不能用复杂的计算去解决,而更强调艺术感觉。此外,还有使用物体和物质来表现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并打动受众的心,传达某种意义。此种情况是把造型作为作者与观众精神联系的媒介,通过物来建立“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例如宣传画、广告等。以上,都被称为“艺术设计”,余者则属于“纯美术”②。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而并非理工科或者纯艺术的分支门类。再加上其又以实用性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艺术设计”而不叫“设计艺术”的原因。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和设计”(写作“艺术·设计”),而是对design的意译(在国外,“设计”和“design”也是分别使用的),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

在这个领域中,复杂的公式和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无济于事,本质的东西在于以简化的公式为基础的方向性的估测,被称为“以直观为基础的力学意识和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属于直观感觉的技术经验领域),从而才有了艺术设计师自由驰骋并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在实用的造型领域中,绝对不变的物理法则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师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师的工作,做二度创造(人性化设计)。而在纯粹美的造型领域里,则是美术家纯感性的专业范围(尽管有所谓“美术的工艺化”,那只是特种工艺,而不是艺术设计的主体),但艺术设计却可以帮助纯美术将“只可意会”变为“可以言传”的科学③,破除玄学。 

其二,机械以机能价值为目的,却是为了人类而存在,所以必须适合人类并有秩序。遗憾的是,近代的科学技术排除了难于定量化的人类要素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只遵从容易对象化的自然法则,这样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发展。不过,“无时求有,有时求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机械的形态也应该是美的,应该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因为美与真、善一起是人类最根本的愿望,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近代的产业组织又要求一切方面的专业化,于是,艺术设计学作为新的职业而诞生,并有了日益扩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完全可以由工业设计④的诞生得到证实。 

传统的设计领域只有图案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学。到20世纪初期,作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才逐渐发展成为设计领域的独立分支,并统一为“艺术设计”。这是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它将新的视觉现象(大众社会、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与艺术、广告以及新媒介结合为一体。 

 

二、艺术设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从原始社会以来,造物活动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来以“衣、食、住、行”来表达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学产生于人类的造物活动,又服务、指导着人类的造物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应用造型技术和艺术来创造合适的环境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是研究艺术设计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艺术设计学最基本的社会性质。 

艺术设计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的变化,都密切地影响着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此外,艺术设计学的美学意识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艺术设计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引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是培养广告、装饰、平面设计等相关产业一线岗位所需求的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日益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质上的生理需求,愈来愈注重精神上的感受,这种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装饰、广告、环境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工美专业的学生正是这支队伍中十分紧缺的重要的基础技术力量。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在校期间的课程内容,怎样做到学为所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学习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育教学的环节紧紧围绕市场的要求展开,课程结构以市场需求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开设,教学内容满足一线工作环境的要求,构建衔接、融合、沟通的课程新体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人才的教育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应以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工艺技能,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的人才为主。并应以此为特定目标,开展对中职工艺美术教育规律、方法、课程设置的研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施教原则、师资结构、教材体系。工艺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理、工教育,又有别于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它应使受教育者达到四个目标:一是技能目标;二是专业理论、审美能力;三是文化知识、综合能力;四是品质培养、市场反应能力。其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合格的工艺美术人才,既是物质生产者,又是艺术创造者,创意和制作不能截然分开,并依赖于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实现目标的过程应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动脑与动手交替的动作,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从设计的观点看,熟悉程序与掌握方法是比结果更为重要的追求目标。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美专业教育来说,更应深入地研究市场的需求,着力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一线技术人才,必须完全彻底地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随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不能因强调学科性、系统性而面面俱到,必须把教育的重点突出在职业性与多向适应性,必须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逐步走出以学科为体系的面面俱到的旧套路,要侧重应用,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一)适应市场,学以致用。

这应当是中职工艺美术教育的首要原则,对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直接有效地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岗位的需求相一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水平提高了,社会对环境艺术、装潢艺术、平面广告等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我们应以市场之急需,即时调整课程结构,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比如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强化培训就愈来愈明显与紧迫,“手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那么在技能培训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就可以减少手绘的课时,加大力量重点加强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技能培训,使学生出了校门就能直接上机操作,而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正是市场所迫切需求的。

(二)为了突出学以致用,必须坚持“短小精通”的教学原则。

中职工美专业的学生大多文化成绩不太好,对系统的理论学习难以静下心来,因此,把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也就是适应一线岗位需求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因此,针对性要强,内容要精选,重点要突出,不能庞杂无章。比如:电脑美工专业,电脑美术辅助设计是重点。而CaD和photoshop又是设计诸多软件中的重点,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能力的培养只是引导学生用艺术审美的眼光观察、发现、创造事物,而重点则是对平面设计的工艺流程、材料、预算、表现形式的教育训练培养;同样,室内设计的分类是多样的,中职阶段的学习重点应该是体量较小的,容易接触到的家居装饰、小会议室、专卖店等。总之,凡是非重点的课程,都作弱化,减法处理。

(三)因人施教,兴趣教学。

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差,但对新生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具有爱动手的特点。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兴趣教学,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互教互学,摒弃灌输注入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任务式教学的方法,把工厂搬进教室,把学生领进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

(四)贯彻项目教学的教学原则。

这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建设作保证,其中首要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从目前工美专业的师资结构来看,教师市场化的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是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应按照“热爱职教事业,一专多能”的标准,适时对专业教师采取增加投入,支持业务进修,鼓励科研,增加任务,多压担子,促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应广泛地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单位联系,建立选拔、聘任、兼职教师的柔性机制,广招人才,为教育教学注入活力。其次是实训场地的建设,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尽早筹建工美专业的专用电脑机房,材料工艺的展示厅,操作训练室,购置供实训使用的材料、工具等。再次是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要争取同用人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寻求一条互惠互利的合作途径,建立较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让他们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就会什么。

三、中等职业学校美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构想

(一)关于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所要实现的目标。

1.技能目标

(1)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通过对基础能力阶段的素描、色彩、图案的课程训练,学生掌握形体的结构、比例、透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手头表现能力。

(2)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知识。其中以CaD和photoshop为主,了解3Dmax、Flash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3)具备一线工作岗位所需求的工艺制作能力。室内装饰方面,掌握常见的工艺制作技术和施工规范、工程质量的检验方法,工艺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处理方法,装饰材料的种类、规格、性质、价格;平面设计方面,熟练掌握平面设计方面的制作流程、安装方法、工具的使用等。

2.专业理论目标

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艺术的观察方法、设计原理、色彩设计的方法、图形的构成、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运用等,使学生运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理解和创造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文化知识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文化知识学习,促进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例如:语文课重点放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意境欣赏,从而培养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意境气氛的把握,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如何简洁、清晰、条理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设计思想,以及“说明、合同、协议、收条”等文体的写作规范。地理历史课要结合专业课的需求,向学生介绍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对色彩避讳、气候特征对环境设计的要求,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家俱造型、服饰特点,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元素;英语课也可以从专业的需求方面开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如电脑英文菜单中的释义,广告中外来语的含义,英文书写、排列、字体的规范等。

4.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有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立志创业的勇气和决心,培养适应就业环境需求的完善人格。

(二)关于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的构想。

1.基础能力

(1)美术基础能力:素描课要求掌握形体的透视、比例、光影、质感的表现能力;色彩要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方法,色彩的情感因素的理解认知能力;图案课掌握写生与归纳、图案、图案装饰色彩;学会使用美术基础课的工具,具备一定的手头表现能力。

(2)电脑辅助设计软件: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础知识,比如办公软件的常规操作,图片、文体的编辑、设置和输出;熟练设计软件的操作,其中以CaD和photoshop为重点,CaD要能够独立绘制设计平面图、立体图,尺寸的标注、投影图的绘制。photoshop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使用,能独立完成平面设计的排版、图形各种效果的制作,明白与相关设备相联接的输出方法。3Dmax是三维图形设计的软件,要求工美专业的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三视图的认知能力,简单模型的建立、材质、灯光、渲染的基本操作方法。

2.平面设计

(1)photoshop软件的熟练掌握。在基础能力训练的基础上,为适应平面课程的内容学习,应强化该软件的操作技能,做到心手相印,能准确地运用软件的强大功能表现设计内容。

(2)平面设计:广告、装饰画、招贴画、装帧、包装等。其中以广告、装饰画、招贴画为重点。通过优秀作品的欣赏,正确理解和认识作品的创作意图、色彩构成方式、画面的视觉传导感受,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开拓眼界,激活创作思路,要求能独立完成简单主题的创作任务,且达到教学要求。

(3)平面制作工艺:熟悉平面设计制作的材料、性能、工艺制作、安装方法,表现的形式和预算的构成。

4.立体设计

(1)CaD、3Dmax设计软件的针对性技法训练,能绘制平面图、立体图、节点大样图,掌握建筑尺寸的测量方法,看懂建筑图纸,绘制效果图,了解常规的设计尺度。

(2)室内设计:家居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①家居设计的重点:卫生间、厨房的水电改造,防水的处理,材料的选择,文化墙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梁、柱、小空间的处理手法,装修和程序、工艺的规范,造价的预算,业务的洽谈,合同的签订。②办公空间重点学习会议室的设计方法、色彩的搭配、设备的安排,吸音、通风、冷热等物理因素的设计,灯光的照明等。③商业空间以茶馆、酒吧、KtV、专卖店的设计为重点。④展示空间重点学习店面的材料与施工方法。⑤展示空间的交通线路安排,展示的形式,灯光的安排。

(3)室外环境设计:介绍常见的外墙包装材料与施工方法。

3.相关综合知识能力

(1)职业思想教育。通过对相关工作岗位性质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将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兴趣,坚定学好专业技能的决心。

(2)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就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以促进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工作情景的介绍。以讲座的形式,聘请业内人士向同学们介绍工作的环境、流程、特点,为走上工作岗位做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5.第二课堂

(1)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作为更深一层次的学习和实践。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参与实践技能的操作。

(3)阶段性开展主题性的技能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4)请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演示工艺制作的方法。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9

〔关键词〕湖南;美术资源;美术教育

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在内容上重视美术技能与普世性美术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对地方美术的传承,在教学模式上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美术学科与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实际生活的关系。近年来,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不断涌现,课堂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资源在课堂中的综合展示。综合性学习是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是美术课程独有的特点,实现美术教育的多元化、综合性,是美术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的目标。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资源的多样性逐渐增加,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将地方美术资源合理地在美术课堂中充分体现,将会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湖南本土美术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如何选择合适的美术资源进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先原则

本土美术资源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其内容与学生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有关联,涉及的材料在运用时也会比较顺手,学生们在心理上也容易接受。地方美术资源多源于民间生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介于历史和风俗的原因,有些地方美术资源其内容裹挟着一些低俗、迷信的内容。在开发美术资源时,要注意加以选择,选择思想上积极向上,能传播正能量、弘扬优秀民族艺术的内容。湖南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丰富,而“立德树人”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美术教育要坚持德育与美育相结合,所以在地方美术资源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红色美术资源。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政治宣传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劳。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比如同每个都进过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1]我党历来重视包括美术在内的文艺工作在革命宣传中的作用,而湖南素有“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美誉,湖南红色美术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艺术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湖南地区留下了大量壁画、标语、插图、传单、画报等美术遗存,湖南还保留了大量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故居、战争战斗遗址、著名战役、会议遗址等红色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很多与优美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开发利用湖南本土美术资源时优先选取,通过美术考察、写生等方式组织重大红色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转化美术资源,也可以通过创新性研究型学习,研究发掘和传承红色美术资源。除了红色美术资源外,在湖南境内,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术资源的选择上,就要优先考虑有影响力的“非遗”,如滩头年画、瑶族挑花、湘西土家织锦、印花兰布等。湖南滩头年画《老鼠娶亲》是一幅家喻户晓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很多人因此而知道滩头年画,在开发本土美术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优先选取滩头年画作为美术资源,到实地考察民间木版画的工艺流程、造型特色、色彩特点、文化内涵等,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民间版画进行现代性转换,使之更好地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活态传承非遗。

二、适应性原则

通过学校教育这一载体来挖掘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实现学校教育在原有课程设计上的横向综合跨越,具有创新价值和深远意义。开发本土美术资源是实现地方、校本课程发展的重要部分。[2]开发和利用湖南本土美术资源,要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训场地以及本土美术工艺流程复杂程度、材料等因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切不可盲目。首先,地方、本土美术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近年来,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和担忧,政府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由民间自发的保护、抢救活动发展到由政府部门出面,专家学者主导、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格局,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环境会来越来好,这对充分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另外从目前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部推进高校艺术教育指导性意见来看,都强调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可见,通过美术教育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符合学校教育的办学宗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进步方向。其次,地方、本土美术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求知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特殊人才要求的需要。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也是基本的美术教学行为,美术课程应该努力体现这些特征,以保证其不偏离美术的轨迹。[3]在本土、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也应该遵循学生求知发展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从感知开始,主要是对湖南本土美术的造型、结构、色彩、肌理、比例、材料等进行观察和感受,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生活常识、文化修养、视觉经验和美术知识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蕴。美术是一门重要的术科,重技术是其重要特征,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感知、理解美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对湖南传统印染的开发利用上,首先要感知色彩、纹样,在此基础上,要理解吉祥纹样是作为民族的文化图腾而存在,表现了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比如湖南群众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幅称为“凤栖牡丹”的印染被面,凤的双爪前伸,与牡丹花的枝叶接触,有栖身于牡丹之势,其含义并没有跳出“凤戏牡丹”、“凤啄牡丹”的范畴,只是中心图案与众不同,八只蝴蝶围着一朵大牡丹转。蝴蝶是产籽甚多的昆虫,在苗族神活中、它又是产十二颗蛋后变为十二兄弟的“蝴蝶妈妈”,从而赋予了人类繁衍的创世典故。在民间美术中,蝴蝶与花成为配偶形象、如“蝾恋花”表达男欢女爱。凤栖牡丹与蝶戏牡丹一同展示出一种喜气融融的景象,成为被面印染纹饰的大特色。[4]传统印染工艺图案主要应用于被面、民族服饰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一方面给传统印染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曾经十分生活化的旧日时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破解挑战,迎接发展机遇,就需要在继承传统民族工艺生产流程、材料、纹样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拓展产品的外延,开发新的时尚印染产品,在时尚服饰、围巾、箱包等时尚印染产品上注入传统民族元素;同时要提升产品的内涵,创新设计图案,尝试将中国画、剪纸等其他艺术图案应用到印染图案中,也可对传统的布匹材料进行改良与创新,满足多元化需要。最后,地方本土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要与教师教学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要与条件保障相适应。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既可以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能人,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非遗传承所、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作为美术实训场地,从而多渠道解决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实训场地不足等问题。但在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要立足于学校已有的师资力量,做到人尽其才,要立足于已有的或者可能具备的实训场所,做到物尽其用,切不能盲目。

三、独特性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一些独特的美术资源,这些美术资源为我们开展独特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可能。湖南为楚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源远流长,湖南又是一个多民族集居地,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那么,在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要进课堂进教材,选择美术资源一定要选择湖南独有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湖南为楚文化的发源地,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如湘绣、滩头年画、湖南的红色文化、张家界的自然风景、湖南蓝印花布、民间织锦、长沙、醴陵陶瓷等最能代表湖南文化特色。如滩头年画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以粉纸木版水印,造型夸张大胆,多用品红、品绿、黄丹、青莲等色,色彩鲜艳,在全国的木版画中占有一席之地。又如湖南的民间织锦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制造工艺之一,分为土家、苗、侗、瑶四大织锦,土家织锦以世代相传的打花铺盖(土语称西蓝卡普)闻名于全国,苗锦色彩沉着、古朴厚重的牛肚被面为人称道,侗锦制作精美细腻,色彩和谐,瑶锦纹样粗狂单纯、朴素大方,深受欢迎。

四、多样性原则

强调本土美术资源的独特性,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多样性,湖南本土美术资源十分丰富和多元化,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美术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课程体系,考虑湖南本土美术的多样性,统筹兼顾,使学生更多接触、了解湖南本土艺术特色,感受湖湘文化艺术魅力。例如在美术鉴赏类或者中国美术史课程中,可以插入湖南长沙铜官窑陶瓷这一内容,介绍其源流、历史地位、装饰技法、题材、纹饰、器型等,长沙铜官窑创烧年代可上溯到初唐,烧造时间持续300多年,器型有壶、瓶、杯、盘、碗、灯和动物塑件等,装饰技法主要为釉下彩绘和釉下彩饰,还有模塑贴花、印花、刻花、堆花等装饰形式;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云气、花草、鸟兽等,还有大量的书法作品;其对中国陶瓷史最大的贡献,是创烧了高温釉下彩瓷,以丰富的彩绘技法、绚丽的窑变工艺,分别开启了磁州窑瓷绘艺术与钧窑窑变艺术的先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长沙铜官窑有正确的认识。在设计类课程或者创新思维训练类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湖南剪纸、印染、皮影、湘绣等的设计与制作,了解其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绘画类课程中,可以学习湖南传统年画、民间绘画等。

参考文献:

[1]谭天.中国美术史百题新修订本[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400.

[2]周德章.河南社科调研文萃[m].华龄出版社,2006:100.

[3]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49.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篇10

关键词:电脑 艺术设计 课程 体系建设 基本原则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背景下,除了掌握传统的美术基础外,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已成为当代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必备的技能。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一个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技术,就成为目前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发晨状况

电脑艺术设计实质上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工具、使用艺术创作的软件、通过软件所提供的创作平台来完成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完整的电脑艺术设计涵盖了电脑绘图和传统美术基础两个学科。传统美术是电脑艺术设计的基石,而熟练灵活地掌握电脑绘图的相关技术,才能将设计构思在电脑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体现出设计的使用和美感统一的实用价值,最终形成需要的作品形式。

电脑艺术设计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发展十分迅速。二维、三维的卡通动画特别突出,绝大部分的人物、动物、背景,都是用电脑直接绘制而成。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影片《海底总动员》里栩栩如生、造型可爱的主人公及海底水世界的光线、潮流、折射等技术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些观赏性的电脑美术挂画行销世界,形成跨国产业,在城市建筑、装饰装修、环境艺术、服饰面料等领域都有电脑艺术设计的存在。由于经济及语言等因素,我国的整体电脑设计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特别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协调还有待研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如何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因素,下面主要论述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电脑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课程体系要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应适应学科的发展,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信息,还要考虑知识的衔接、先后程序,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目前,能够进行电脑艺术设计的软件种类众多,该如何正确选择呢?首先要明确软件的类别及软件的应用范围,然后根据具体的设计专业有所取舍。就应用领域而言,可大体将电脑美术软件分成四大类。一是图像处理软件,二是工程图制作和绘画软件,三是动画制作软件,四是网页设计软件。最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为鼎鼎有名的photoshop,工程图制作软件autoCaD,绘画软件CorelDRaw、iiistrator和Freehand,动画分为二维Flash和三维3DSmaX,网页设计软件Frontpage和Dreamware。当然还有其他特殊用途的软件,如人体造型软件poser,模拟手绘软件painter,立体字动画软件Cool3D,渲染软件lightscape,印刷排版软件pagemaker等,这些软件都是由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开发研制且目前市场广泛使用的,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有保障,在安排具体课程时要优先考虑。

转贴于

科学性原则还表现在课程要有实践性和应用价值,要在建设某一专业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时,要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课程结构的核心是各门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最合理、最能体现市场需求的知识体系。

其次是特色性原则。学校只有建立自己的特色专业,办学才具有生命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最近几年,由于设计市场的火热,各院校不管是否具备条件,盲目仿效,纷纷开设了设计专业,从而造成专业重复设置,学生的就业出现困难。设计市场真的全面饱和了?据报道中国的动画产业人才现在还不到27人,只占韩国的1/3。年制作动画片的总量超不过27分钟,仅占日本的2%。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电视台每天播放的动画节目中,进口动画片不得超过40%。由此可见,中国的动画人才缺口还相当大。目前,一些游戏及动画制作公司根本招不到立刻就能投入工作的人才,特别是动画前期规划和原创人才缺口更大。所以进行专业设置时,一定要搞好市场调研,选好切入点,不能只是效仿。再比如我国设置普遍的服装设计专业,就可以根据地域及环境的特点,专业倾向于童装、西服或工作装设计,避开大众化,打造出自己的专业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特色专业不是自诩的,应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凭其业绩形成的。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录用谁,往往是取决于该校专业的社会信誉度。因为学校的社会信誉度是特色专业的办学质量的重要标识,它是通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表现出来的,你注重专业建设,毕业生能很快投入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品牌”,自然受人欢迎。

最后是灵活性原则。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要注意从知识面的狭窄转变为知识的复合,从知识量的增加转变为知识结构的优化,从书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注意课程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应开设大量课程,供学生选择。除公共基础和专业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他课程;另外,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脑常用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最常见的输入设备有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化仪。输出设备有彩色打印机、喷绘仪、胶片记录仪、激光照排仪。从素材的摄取方法、具体的制作技术直至产品输出,让学生掌握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才是更切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