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十篇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十篇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1:14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1

关键词:园林建筑小品;校园;景观设计;应用

abstract:alongwiththeeducationcareerandlandscapeofrapiddevelopment,gardensketchbecamecreateabeautifulscenery,humanities,arts,richcampusenvironmentessentialfactor.Buildabeautifulenvironment,outstandingcharacteristicsofcampusenvironment,forstudentsandteacherstoprovideagoodstudyandlivingenvironmentisverynecessary,andlandscapearchitectureproductsinthewholecampuslandscapedesignplaystheroleofthepenthatnodseyeball,itwithlightandbeautifulmodelling,andcolorfulcontent,adornthecampusenvironment,foilthegardensofthecampusatmosphere,activethescenery,deepentheartisticconception.thispaper,fromthestudentshavearestandreadingcanreflectthecharacteristicsofthecampuscultureangle,tothecampusinlandscapesketchanalyzedandputforwardrelevantproblemsandthedevelopmentprospectofforesight.

Keywords:gardenarchitecturalsketch;thecampus;Landscapedesig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蒸蒸日上,尤其是大学校园的扩建、重建、搬迁等任务刻不容缓。在此时空下,建设一个校园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大学校园,为莘莘学子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园林建筑小品在整个园林景观中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园林建筑小品更应与时俱进,融入现代,融入校园,并要有着人性化的设计。

园林建筑小品,也称景观小品,是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它以轻巧美观的造型,多彩的内容,点缀了园林的环境、烘托气氛、活跃景色、加深了意境。

1园林建筑小品的含义

关于园林建筑小品的含校园景观小品是基于园林建筑小品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中国大本科全书―农业卷》中,园林建筑小品指园林中供游人休息、欣赏以及点缀环境的小型建筑物和装饰设施[1]。园林建筑小品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艺术者加工处理,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变化,园林建筑(景观)小品的概念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提及的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为学生休憩读书之用的“小品型”的建筑和景观设施以及附属服务设施[2]。

2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建筑小品的特点

2.1体量小,结构简单

园林建筑小品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用功能的小型建筑筑物,因此园林建筑小品体量一般都不大,结构简单。园林小品作为园林空间的点缀,体积虽小,但在园林造景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校园中各种造型的新异的围栏、圆凳等均在一定的特殊环境条件下,与其他景物一起共同组成新的校园园林艺术景观。

2.2造型别致

园林建筑小品在校园园林景观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需要具有吸引游人视线的作用,在造型上都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的特异性,造型上富有情趣。

2.3装饰性强

园林建筑小品在校园园林景观中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一方面园林建筑小品在室内外空间应用时需通过精心加工,另外一方面园林建筑小品具有艺术化,景致化的作用,增添了园林气氛。

3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建筑小品的功能作用

3.1使用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都有具体的使用功能,园灯用于校园照明,园椅园凳用于学生、老师的休息,展览栏及标牌用于提供校园或游园信息。园林栏杆用于安全防护,分隔空间等等。为了表达校园景观效果,园林建筑小品往往要进行艺术处理,并且符合其校园使用功能以及在技术上、尺度上和造型上的特殊要求。

3.2观赏价值

园林建筑小品作为艺术品,它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园林环境中的一景。一些园林建筑小品在校园园林景观中常作为重要的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运用园林建筑小品进行室内外空间形式美的加工,如校园中各种园路的铺装,造型独特的花窗,可用来提高校园园林艺术价值。把那些功能作用较明显的桌凳、地坪、踏步、桥等予以艺术化、景致化,例如,园林建筑中桌凳可以用天然树桩做素材,以水泥塑制的仿树桩桌凳就必用钢筋混凝土造的一般形式更能增添校园园林气氛。同样,仿木桩的蹬道、桥板都能起到自然又美观的造园效果。运用园林建筑小品的装饰能够提高校园景观中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

3.3组景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还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校园空间增添了变化。园林建筑小品还起到将校园内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在校园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起着校园导向和组织校园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能在校园各个不同角度都构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诗情画意。

3.4渲染气氛

设计新颖,富有艺术情趣的园林建筑小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园林艺术美的感染力。构思独特的园林小品与校园环境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环境宜人而更具感染,能创造校园园林意境、反映一定地域校园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正是由于园林小品的小巧、造型独特、种类繁多、可塑性大等特点,使得园林建筑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3.5校园景观小品的文化功能

校园景观小品设计要以校园文化为指导思想,体现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小品来源于校园文化,并且表现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景观中最能感染师生的特色景观。校园景观小品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质形态,而且有深层的校园文化寓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个性,景观渗透校园的历史文化,表现着浓厚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传承校园的历史。在校园里有些小品是历史的遗物,传承历史,体现悠久的校园历史文化[4]。

4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建筑小品的类型

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园林建筑小品,按照体量大小或是功能使用特点,以及校园景观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四类:建筑类,如园门,廊,亭,景桥等;景观类,以点缀景致为目的的小品,包括雕塑,水景小品,地面铺装,栏杆,置石,景墙等;设施类小品,包括指路的标识,电话亭,垃圾箱,饮水器,座椅,路灯等;植物类小品,指应用植物造型而设计出的人工欣赏类小品,包括孤植类,拼图造型。

5园林建筑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在各类学校各高校新校建设的大潮下,校园建设中的景观小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所塑造出的校园园林小品却缺失了人性化,没能让师生感到一种学习的环境氛围,缺乏了校园文化个性与特性。中国地质大学的黄凯等认为“作为艺术设计形态的校园景观小品设计,大多由不熟悉校园文化的设计公司来实施,使得很多校园小品缺乏整体风格”[3]。纵观当今的高校和中学校园,存在着漂亮却不具文化性;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模仿照搬元素过重等问题。

5.1园路铺装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1.1当今校园景观铺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中的铺装有别于城市铺装,生搬硬套城市铺装的设计风格,或是使用材料单一,就会使得校园缺失了一种特有的清新的文化气息。

5.1.2合理的校园铺装

校园铺装应多元化,选材方面多元化可塑造出不同的校园环境氛围,小花园路面的鹅卵石给人一种圆润、亲切的大自然感受;青石板块料路面朴实、大方;校园操场的硬铺砖让人感受到博大、空旷。色彩搭配方面多元化能营造出或欢快或宁静的校园气氛,但不宜使用艳丽的色彩。

现代校园,在铺装设计时,可结合纹理等来起到导向作用,增强空间感。更可结合现代科技,在铺装设计时与地灯结合,为夜晚行人照明,指引方向,更塑造了一个“星光校园”景观。

图一单理想的校园园路布置图二理想的校园园路卵石拼花

5.2植物景观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2.1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校园中许多植物都是种植在建筑物,道路的旁边,使得校园绿化范围局限化,树种单一;还有的是在引种时未考虑到该植物的乡土习性,导致植物不能良好生长或是死亡;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色彩、层次搭配很随意。

5.2.2校园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小品的合理设计

校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校园丰富的思想内涵。合理的设计,能够很好的发挥植物所特有的一些保护视力、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陶冶情操等功能。

(1)校园植物在整体布局上要协调,根据自然地形、气候,植物自身的特点,全盘考虑,合理利用资源。

(2)植物在设计时既要有艺术美,还要体现校园气息。如学生宿舍前种植乔木,能够形成自然绿色屏障,从而使学生得到一种领域性的安全感。若种植梅花或是竹子,就能把师生带入一种古诗的意境当中。

(3)植物种植时要选择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的植物,让四季都有景赏。观花、观叶植物要合理搭配,植物与建筑之间搭配也要考虑。

图三某校园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5.3景石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3.1校园景石应用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在校园绿化美化中,大量的采用景石作为点缀,但许多高校的景石应用或选石大小,材质与环境不匹;或是只有一块石头置于空旷的草坪之上,无其它背景、点缀,过于枯燥单调;或是上面的题字内容过于俗气,没有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5.3.2校园景石的合理设计应用

(1)校园景石在安放时应力求平衡稳定,每一块石头都应埋入水中或土壤中,使其仿佛生长出来似的巧夺天工,体现其自然性和趣味性。

(2)在位置选择上要融于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不宜安放于正中,不然给人于死板,无空间迂回之感。

(3)利用植物来修饰景石。或灌木或花或草来掩饰山石的缺陷,丰富石头的层次,使景石更能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自然过渡。

(4)景石的石刻题咏能营造出校园人文意境。但石刻题咏要根据景石造景来决定字体形式、字体大小、疏密曲直,做到景石造景与石刻艺术互为补充,浑然一体,使景石更具人文美、自然美的统一。

图四玉溪某校园景石应用

5.4其它景观设施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4.1其它校园景观设施小品的现状

校园景观公共设施缺乏独创性、文化气息与地域特色;校园景观公共设施被破坏性严重,维护与维修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校园景观公共设施摆放位置不够人性化等。

5.4.2校园景观设施小品的合理设计

校园景观设施的合理设计能够体现一个校园的规划特色和文化深度。如垃圾桶,不仅要体现它的实用性还应让它体现出美观性;在高度与开口形状方面也要合理,才不会出现垃圾桶旁还有垃圾的情况;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和垃圾桶容量要根据师生的生活活动情况来考虑;垃圾桶应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设计,这样能倡导节能环保。坐凳、公用电话的安放设计要因地制宜,让使用者充分感受到场所感、空间感以及隐私性。

图五垃圾桶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座椅、旗杆、电话亭等等,其中最为学生与教师广泛接触的是座椅,合适的地点放置合适的座椅可以创造出功能性强而又迷人的场景。经过精心设计与细部推敲的坐憩设施,能够给人们提供心理上的引导与调节作用。坐憩设施在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如同室内一样,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校园中设置坐椅的地方,很自然成为吸引人流前往汇集的场所,从而促进人与人的交往,使校园公共交流空间充满人文气息,也使广场、喷泉等户外设施得到更好的利用。良好的坐椅设计与布局是公共空间富有吸引力的前提,又是最易创造亲切环境的要素之一。

在学校主入口空间景观中,雕塑是最常用的小品,其主题由多种因素而定,有些是为了纪念,有些是为象征而设计,发人深思,给师生的心灵一些启示。还有的单是从美化角度考虑,结合周边的景观,雕塑往往是通过和谐的对比、呼应的关系结合其具体的环境和校园历史、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性质等方面入手而设计,都是为了增加校园景观文化精神内涵,为环境带来更多的生机、内涵。

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需要和周围环境巧妙的结合,以衬托出其意义和主题,背景应简洁,对主体起到衬托的作用。具体的设计还需要对小品的尺度、色彩等加以推敲,适当的时候,考虑与水体等的结合,给校园主入口空间增添环培的情趣、内涵和生气。如西南交大新校区则是用“钟”来体现“几番沧桑几度秋,几声钟声几何求,如烟往事历历在,余音绕梁传千秋”的意境,同时也设有名人雕塑,在纪念的同时引人深思[6]。

图六启发思维的雕塑图七诗情画意的校园景观

6结语

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是寄宿制度,而校园的使用者是师生,校园成了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因此,以校园为载体,以小品为对象,将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的应用于校园景观当中是必要的。

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设计是校园环境塑造的重要方式之一,校园里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思想自由发展,有益于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个性化景观建筑小品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发展[7]。

校园景观建筑小品的个性化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塑造符合自身的特点,有自己校园特色的个性化景观才能和师生产生共鸣,被师生认知,从而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师生的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在钢筋混泥土的建筑中,我们希望通过园林建筑景观小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着标新立异的雕塑、妙趣横生的景石假山、欣欣向荣的花草、蜿蜒曲折的小溪,可以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104-110.

[2]黄凯,王运强.浅谈高校校园景观小品设计[J].青年文学家,2009,18:22-24.

[3]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省略/viewthread.php,

2007-8-28.

[4]龙源期刊.省略,2010-10-10.

[5]舒湘鄂,等.景观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8:58-60

[6]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2

摘要:本文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小学校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校本开发为主要途径,建设各自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与管理功能。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途径与方法

小学校园文化指的是小学校园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在小学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小学生产生内部心理变化,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能正确地评价社会和认识自我,并能稳定地指导自己对未来生活、理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新课程下构建小学校园文化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一)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墙壁,发挥小学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为了让小学校园文化墙壁建设达到陶冶学生性情、规范学生行为、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在小学校园文化墙壁建设中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师生熟知的领域里,挖掘新的教育资源,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小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小学校园文化墙壁建设应分为核心和主体两部分。核心文化墙壁应设在人员最集中,位置最显眼的地方,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主题墙壁可按楼层、班级、教室功能等展现师生风采,展示不同的文化主题,颜色多以生态绿色为主,白、红、蓝、黄等多种颜色共存,意喻校园为一个生态校园、以人为本的校园、多元评价取向的校园。其中,各班教室展示墙壁的设计要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充分展现学生的才华。各辅助教室、办公室、楼梯、甚至水房,每一处的设计,都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校园文化长廊是师生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创新实践的平台。每一幅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的选取,每一条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箴言警语的筛选,都体现着师生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学生置身在设置规范、整洁美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感受到和谐、高雅、清新和优美,赏心悦目、耳濡目染,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真正做到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的目的。

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因此,要把师生员工看做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针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可以通过问卷,对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广泛地调查,并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征集活动,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意愿和要求。

如果校园文化墙壁的设计灵感能真正来自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并由学校教师独立设计、制作。那么,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色,也是全体教师教育理想的升华和外显,所有参与者在建设中都将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

(二)开发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小学校园文化的培养和激励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追求需要的满足为目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积极源泉,没有需要就没有人的行为。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重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的各种培养和激励功能,能激发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凸现。

1.开发综合性强的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值得教育者深入研读与思考。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呢?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应本着小、近、实的原则,以专题为主要形式特征,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非学科性为内容特征,围绕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自身四大版块,以班级形式组织,突出小组合作学习,以年级形式组织,多层面挖掘主题内涵,以五一、十一、寒暑假为契机,设计全校学生参与的,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活动主题可在学科开放教学的基础上,同年级各学科通过交叉备课,整合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根据学生需求补充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校需要而加入的主题;还可以是以地方文化、政治、经济为资源开发的主题。这些以专题形式展开的实践活动,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彰显小学生的个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学校把原来的足球、合唱、美术等兴趣小组进行改造,根据现有的条件、师生现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整合学校、自然和社会资源,设计开发语言素养、科技、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门类的校本课程。丰富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小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小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3.开展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小学生的生活

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新年音乐会、六一艺术节、国庆演出等大型节日庆祝活动,跳绳、踢毽子、拔河、长跑、篮球、足球、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远足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地参与中体验到快乐,并逐步形成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读报节等活动,逐年发展完善。这样,就会使组织经验不断积淀,经典不断传承,校园文化得到不断地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要紧紧把握时代特征,突出学校特色,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对已生成的主题进行遴选和完善,实现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互变。文体活动、校本课程和德育实践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联系,实现了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自然的开放。

总结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校本开发为主要途径,着力开发本校资源。从环境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校本课程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对校园文化进行系统性、继续性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与管理功能,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提高师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3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色校园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

“大学始终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标志。”人们常说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区域内的学校情况反映了整个区域的发展情况,学校的发展与所属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校园环境跟随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我的完善。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进步,使人们开始追求软文化的发展,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文化隐形的力量,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出一种身心舒畅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内涵与作用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从古至今的一切文化遗产,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民俗、生态、传统等文化表现,将地域与文化进行有效地融合。每一个区域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当中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具有发展性;而在一定的阶段当中,每个区域的文化当中也有着自身不变的成分,具有稳定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而这种文化又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地域文化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将地域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相结合,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方面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于文化力量的重视,有效利用起当地的文化特色,可以以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各个层面的发展。

1.2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卫生、校园绿化和校园的景观等,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校园的软环境。它承载着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学习的主要场所,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进行独特的设计,从而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兼容并包,交流与融合。从表面上来看,校园环境可以给广大的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娱乐等容纳的空间或场所,是一种空间定义;而从深层的意义上来看,校园环境可以使大家放松心情、缓解因工作或学习而产生的一些压力,这是校园环境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看似没有,在身体或心理方面,实则对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够督促自身,让整体的大环境影响我们自身的小行为。

2地域文化特色在校园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

2.1结合当地历史文化

在进行校园环境的建设时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尽可能的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的设计当中。学校本来就是文化的传承地,从环境中体现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继承,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利于促进历史文化的发展。在了解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历史文化,保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特色孕育不同特性的人类,经过历史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地域根基,这种根基的文化力量会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例如,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时,可以参考当地的历史名人或城市的特色,结合其特点发散自己的思维。

2.2结合现代社会生活

只有进行校园环境设计时充分结合当下的时代特点,才能让校园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在进行校园环境设计时,要注意与时代相联系,让校园环境融入社会整个大环境当中,例如在一些建筑、雕塑等设计时,与城市的特点相结合,营造更好地与时代接轨的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校园环境设计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在现代快节奏的发展中,我们的校园环境应该给广大师生一种放松的感觉,过分压抑的设计会影响环境中的人,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发展,只有轻松、愉悦的氛围,才能使师生在环境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2.3结合绿色健康发展

自然因素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有机结合,才能使彼此相得益彰。所有的环境建设都需要立足于对自然的保护之上,尽可能地使建设设计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不影响过去的自然生态,也不对将来的环境产生影响。在建设设计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要确保观赏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营造校园的和谐分文。构建各方面相协调的校园环境,首先,遵从自然规律。在一些特殊的位置进行环境设计时,结合自然环境的地形、地势、地貌等特点,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有机融合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地貌特征,使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相互融合,建立起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关系。例如,原有的环境中有一个水池,我们在校园环境设计时,通过植入绿藻、鱼类等水生物,可以将这个水池开发成学校的景观湖,成为校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3小结

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校园环境设计通过独特的创新思S进行结合,这种有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作用,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辅相成。不仅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独特建设,同时也能增强地域的文化特色,带动经济的发展。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敢想敢做,让现代思维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凤凰空间・上海.校园景观设计[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3.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4

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人类生活情绪、审美能力、文化水平、地域或民族特征,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以求达到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学校通过优美而充满个性的景观环境设计塑造,科学构建了其具有教育意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校园,其不仅能够使校园景观生态和谐、品位高雅,而且可以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2设计的基本思路

2.1传承文化,力求推新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景观设计中,学校要做到将历史文化的承接与现代化新校园相结合。科学的做法应当是老校区在改建和扩建时,要在保持传统校园特色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新校区则应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设计。

2.2注重生态,关怀人文

校园既是文化空间也是使用空间,学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有效营造出能够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怀人的绿色生态校园。

2.3科学划分景观功能区

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要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区、图书馆、足球场场、篮球场以及多功能活动区等。

3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

为了有效贯彻教育部关于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学校应当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反映时代特点,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合理使用校园空地兴建综合建筑,要将学科文化建设与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切实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多方需求。

3.1以雕塑小品烘托深厚文化底蕴

雕塑小品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无论是在教育上还是在人文上都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它们对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校园学习氛围和学生思想特点设计“梦想之翼”系列校园雕塑,以帮助学生树立和坚持心中的梦想,明确他们前进的目标,增强他们奋斗的力量。

3.2以园林小品增添校园文化情趣

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园林小品来增添校园文化情趣。例如,亭子不仅可供人休息之用,而且可以给校园带来古代建筑的文化气息;秋千可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快乐地玩耍,放松心情;喷泉既给校园增添生命流动之感,又能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线。

3.3以植物造景展示生态文化

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校园景观建设,可以突出育人环境,将学科、专业特点融于校园绿化中。例如,淮北地区的学校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可以将乡土树种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多选用玉兰科、樟科、乔木类等植物,以反映所处的气候特征。还可以在校园内多栽种不同季节的花卉,让校园更丰富多彩,让师生感受每个季节的气息,欣赏到每个季节独有的特色风景。

4结语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5

【摘要】文章指出,满园春色关不住,环境育人润无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在校园规划设计中追求个性的设计理念,打造绿色的生态校园,拓展历史传承与人文底蕴,注重精神环境的塑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

【关键词】校园绿化;环境育人;内涵;特色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其有着特定的环境要求。就是说,高校的整体环境状况必须符合“教书育人”这个特定任务的要求,使之具有“环境育人”的特殊功能。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的校园更有助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和优良学术氛围的形成,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而且能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美好感情。让广大师生员工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安心工作,发奋学习、生活舒适、身心健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一所环境幽雅、建筑独特、史料丰富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校,作为湖南省培育师范生的摇篮,素有“湖南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以其“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闻名遐迩。其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独特的人文内涵一直吸引着省内外立志献身教育的师范生。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管理者,如何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和富有个性魅力校园空间,将丰富的人文资源融入师范生的理想信念之中,铸就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把环境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的建筑、山水、园林、雕塑等景观的设计之中,在绿色环绕的校园中,师范生既能通过参与校园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又能在学习、休闲和娱乐中传播科学知识、宏扬科学精神和营造校园高雅文化环境[1],使人们深入体味千载学府、百年师范的风采,最终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和理想。

一、追求个性的设计理念

大学校园的设计应当具有鲜明特征和个性魅力,要能够反映出历史风貌、精神文化、审美情趣及价值观念和取向,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的教育功能,尤其是要善于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特有地形、生态环境条件及角色需要,有选择、有追求地将学校的特点、性质以及地域特色融入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中。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目前共有新老两个校区:老校区现在的主要功能为纪念馆与参观游览;新校区――东方红校区则成为湖南第一师范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新的主要场所。东方红校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东方红镇,枫林三路1015号,总占地面积1090亩,其依山伴水的特殊地貌为美化自然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校以“方圆曲直、千载学府、百年师范、山水林园”为设计理念[2],根据特有地形及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规划出五个功能分区:即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师生活区、附属校区。通过对校园科学设计、合理配置以及各种物质形态的整体规划,构成园区自然和谐、错落有致的景观,使景观和周边环境紧密联系,并充分实现环境绿化美化,以山明与水秀的新校区环境凸显其个性化特色,使学生在优美清新的校园中接受知识与文化的熏陶,形成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信仰,积极上进、心胸开阔、充满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打造绿色的生态校园

一个处处充满绿色、时时体现环保的优美、高雅、文明的绿色生态校园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不仅能给师生提供怡人的学居环境,为使用者的工作、学习、交流、休闲及娱乐活动注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且在开展环境育人方面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蕴含着巨大的育人功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校区为打造绿色生态校园,非常注重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工盲目改造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如学校依据“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紧扣“山水园林”的主线做大文章,展示山明水秀的特点。首先是“山”:充分利用新校区内四座保存完好的自然山体,打造成极目远眺山、春华秋实山、虚怀若谷山和宁静致远山,这些山均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其次是“水”:水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与人类知识最高殿堂的大学也有着不解之缘,中国传统文化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它是灵性与智慧的象征。学校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系统,展示“水秀”的自然风貌,设计了学子湖、名人湖、学生滨水演艺中心,将校园景观与自然生态交相融合。再次是“树”:树是一个展示各种植物景观的绿色系统,小至如茵芳草,高到参天大树,都可以显示四时不同的怡人景色。为此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优秀的乡土植物及观赏植物资源的同时,考虑其生态上的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和生长旺盛的特点。因为植物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变化的校园景观,它所创造的景观是多彩动态的,不仅丰富着校园的色彩和质感,还能综合体现出以人为本、亲切宜人,以绿为主、注重造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地域特色和特定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第一师范的特色和风格。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灵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拓展历史传承与人文底蕴

对一所高校而言,校园面貌的最大特点就是给人以直观、真切的感知,从而达到审美的效果。当人们步入校园时不仅仅是看其壮观的教学大楼,还要透过美丽的校园环境及教育理念共同酝酿的内涵去体味它所凝聚的学校历史、精神和文化底蕴,从而感受它散发的人文气息和审美意蕴。作为百年名校,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国藩、黄兴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萧三等曾在此学习,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王季范、李达、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3]。因此,校园环境建设必须体现这些历史的文脉。如第一师范教学和实验楼中庭的主题设计各自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方法:文科楼中庭设计主题为“博文”,采用的是自然、写意的设计手法;理科楼中庭则以“睿智、笃学”为设计主题,大胆运用了规整、较为现代的设计手法;实验楼中庭借用“格物、致知”为设计主题,综合运用自然、规整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科技楼中庭突出“创新”的设计主题,巧妙采用新颖的设计手法及趣味小品的构思,营造出一种灵动轻松的氛围。通过这些设计可以窥见其赋予的历史传承与人文底蕴。同时,湖南一师作为伟人的母校,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和革命文化特色,可以更好地将第一师范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及校园文化融入到校园景观之中,将传统理念渗透到空间格局之中,以此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使文明健康、稳定和谐、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起到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规范行为、丰富智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开启了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为师生学术交流、学术活动提供理想的舞台,引导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传承一师的历史底蕴,发扬一师人的开拓精神,使人们深入体味千载学府、百年师范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刘青.环境育人视角: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科学规划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10)166.

[2]蒋柯夫,沈守云.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现代园艺,2012(9)45.

[3]易佳莉,徐飞雄.红色旅游混合开发模式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4)125.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6

关键词:特色校园;空间;规划

abstract: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oncampusplanningispeople-orientedideasofhomizationdesigninthecampusplanninganddesignofthebiggestreflecton.Characteristicsofcollegecampusspacefortheteachersandstudents,willsurelyisaspecialplacespiritspace,inparticular,isawith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environmentlandscape,richandorderlyopenspace,uniquecultureofthecampusculturecharactercampusspace.

Keywords:characteristiccampus;Space;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文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及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大中专院校纷纷面临着调整、合并、升级的问题,由此形成了高等高职学校校园的改、扩、新建热潮。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校园在建设中普遍存在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大,办学目标、院系设置不够明确、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在设计中反映出规划理念较为单一,对地域性、学科特色尊重不足,使得新建校园缺乏校园特色与人性化,这已成为我国当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个普遍问题。文章从场所精神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顺应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遵循大学园区的整体规划,结合基地的地域特色,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来构建特色校园空间,从而起到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品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以助真正实现教育最终目标的作用。

一、场所精神视角下的特色校园空间构建

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在校园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处于一定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其场所精神必定表现出不同地域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因此,校园规划设计首先应该研究校园的生活,并且将其与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关注空间与生活的契合,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建成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广大师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需求,成为与他们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特性和特别意义的场所。笔者认为从场所精神角度出发,来构建特色校园空间,校园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二、尊重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园规划设计

场所精神视角下的特色校园空间规划首先应该尊重基地自身及周边环境现状条件。新校区应该考虑与现状基地及周边地区的融合,即新校区建设应该给人感觉是从该地区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捏造和移植。这样不仅能塑造和谐有序的城市景观,更能通过场所精神的塑造而唤起生活于其中的师生对于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使得校园空间的鲜明特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在本学院新校区规划中,依据基地特征及校园功能配置要求,规划形成“一带、两心、五片区”的总体结构,见图1。起于校园主入口的生态步行带以现状冲沟的改造利用为基础,由北至南,继而转向西贯穿整个校园,既构成了本次规划结构的核心元素,也是校园的功能发展带,它串联了校园两大功能核心:公共教学核心和生活服务核心。而“一带”中的最主体部分“龙之畔池”,则充分利用了原冲沟洼地设置了龙形的水体,蜿蜒于公共教学楼西侧,并结合滨水空间设置滨水步行道、跌落台阶、喷泉、露天小剧场、小桥,形成局部滨水活动节点,学生们可在此散步休坐,观绿赏水,静静思考。此外,在校园东入口,尊重原有地形,在一片近似矩形洼地上设置密植游赏性绿化空间―――“天工之谷”,既屏蔽了主干路上的交通噪音干扰,又利用自然草坡地形,通过校内外的高差变化来丰富进出校园的心理体验,并使校园空间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注重校园交流空间的组织和安排

“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指标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品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范意义上的教育内涵。大学校园生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更多的来自于课余时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由随意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相互间信息传递方式,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激荡的途径,这种交流突破了专业上的限制,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习得,更是个人心智、道德、精神等各方面的全面提升。

可见,大学校园的交流空间的组织安排应该成为校园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它不仅赋予了校园对于师生们生活的独特意义,即所谓的场所精神,更能由于师生们在这样的空间中自由健康地全面成长而激发他们对大学校园产生深切的热爱和眷恋,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塑造和品牌建设。

本校区规划中的交流空间主要设置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两大功能区内。其中教学区内的交流空间主要为学子课余时间提供交流休憩场所,它包括:(1)筑业广场―――位于“成才之道”南北向的最南端、图书馆的北入口前。该广场较为开阔宽敞,便于较大规模的公共活动的开展,学子们可以在此进行群体性的交流交往。(2)神匠之丘―――位于图书馆以南,利用就近取土堆起高4m左右的小山,适合学子们攻读后的放松小憩活动,也适合小范围的群体进行交流,而设置在学生生活区内的交流空间,主要包括:(1)学子坡―位于运动区和学生生活一条街之间,在临路侧开始起坡,坡高最大处约2m,坡地设置不仅屏蔽了运动区的噪声干扰,也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一起观看比赛,午间就餐小憩的场所;(2)生活广场―――位于学生生活一条街的中心部位,在为解决学子日常生活所需以外,也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空间;(3)育人林―位于学生宿舍区的西侧,现状为群植的泡桐树阵,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进行周边的适度环境改造,重在营造宁静优雅的学生生活氛围,也为学生晨读、休憩提供良好的环境;(4)美食广场―规划在食堂西侧设置美食广场,为学子们提供良好的就餐和交流环境,

四、校园整体建筑风格与立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

校园建筑单体设计应该在规划设计整体框架的统领下,结合学校特点进行相应的建筑形态组织与立面设计,并使其与总体规划、景观设计相互交融,共同构建校园特色空间。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建筑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建筑风格。整体建筑风格以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为主,造型简洁大方,突出体积感,丰富的屋顶构架作为建筑母题使得校园各类建筑造型得到了统一。墙面色彩淡雅,以浅暖灰色调为主,以求与周边环境取得协调,局部辅以亮色点缀以突显建筑物性格,塑造有特色的校园空间景观。

(2)建筑结构选型。为体现建校特征,校园内的建筑结构选型可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按照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分别选用各异的结构造型,将校园景观塑造与教育展示充分结合,从而将整个校园营造成“百科全书”式的建筑展示园地,不仅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学校基本功能,也突显了建校的专业特色,构建了特色的校园空间。

(3)建筑材料。设计考虑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多采用各类建筑材料以及相应的建筑构造技术,从校园的主要建筑到景观建筑小品,从传统材料技术到新型材料技术均可依据不同功能性质分别采用,从而将校园特色与文化品质渗入建筑细部设计,有助于构建特色校园空间,营造特定的场所精神,并起到相应的教育展示作用。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7

论文摘要: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了空前的机遇,也把校园景观设计推向新的高潮。蓬勃发展的形势必然要求校园景观设计与之相适应,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和劳动市场,这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几年来,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的基础除了建筑更主要的是校园景观设计,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园林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园林景观强调的当然是对师生的作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才的摇篮,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校园不仅应提供用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根据当前多元素,综合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探讨适合高校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对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进行指导,进而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环境,适宜的工作、学习、空间。鉴于这些设计要求,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尤其重要。

1场所精神的提练和情感文脉的注入

人文主义的词源于拉丁文来自古希腊的教育,教育与人文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把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使这种思想在人们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而这一点在一般高校设计景点几乎都贯穿了这种思想。

(1)校园小广场。在进入小广场的路口上,如出口的一排挺拔的雪松,不加装点,显得很严肃,寓意校园是一所神圣的知识殿堂,广场中心国旗的伟岸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众人面前。它时刻警醒大学生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仅此,如果仅有一种庄严的氛围似乎又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在旗杆下放上一盆对节白腊,一株植物四种不同枝叶,它更象征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盆景四周颜色绚丽的草花,形成花带,簇拥着盆景,意味学生拥护着校园。

(2)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它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存在于主客观之间,即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反映,即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主客的统一。高校广场喷泉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水底喷头喷出各种图案形成立体美,而所有的空间造型效果都要靠光影表达,在喷头边置灯,根据喷出的水柱恰如其分地反应灯光,为校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夜景照明。几乎所有高校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那象征着生生不息。夜景照明应当与校园周围环境结合,主要烘托校园气氛,并始终为学生和所需要的景观空间服务,遵循突出自然的景观特色,突出校园人文活动特色。

(4)道路设计。首先决定于校园绿地的规划形式,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场,正是小广场设在此处目的所在,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在出口处采用循环道,实行人车分流制,外环行车,内环行人,在小广场中用草坪围出一条条小径,形成放射状,为师生提供极大的方便。

(5)亭楼。“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常见的建筑,亭应设在靠图书馆旁边,这个地方最适合晨读,其寓意是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振兴中华的未来。唯有用功读书,奋发图强,才能承担所赋予的重任。

(6)教学区小园。它通常的精神核心理所当然落在正中心雕塑上,如园心雕塑是一名女学生手拿一本书,昂首挺胸展望未来,这尊雕塑明确反映学校对学生要求,用小饰品来反映主题,小中见大,看表面找实质。

2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1)以植物造景为主。着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园林单位有树才有园,有花才有景,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春华秋实,树茂花艳,生命之类和季相之妙主要是通过植物景观来表现,绿色植物还能调节人的心理,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和肉体,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动感和舒适感。

(2)建筑环境的植物种植。小广场和大门处都设置草坪,使人进入校园都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广场上的草坪,用小黄杨做绿篱,把草坪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整个广场面的布置气势庄严。通过这种精神环境的塑造,展示校园美好的精神风貌,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道路植物的种植。在考虑到校园交通所需要的空间和绿化的需要,总体采用植物的有节奏的排列在道路旁,主道一律采用高大乔木,除满足其交通和遮荫功能外,更注重了与人行道植物的搭配和协调,樟树、石楠等冠大荫浓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并用桂花,棕榈大叶黄杨作为道路旁建筑的背景烘托主题。加之樟树与广玉兰、塔柏、小叶黄杨结合层次丰富。协调统一,韵律感强,简洁明快,既满足师生夏季遮荫又照顾了师生的视觉美,达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4)水景植物的种植。高校人工湖里的水是一种静态的水体,根据原有的鱼池和水沟改建而成,就地取材,并且根据原有曲折岸线做池岸改造为自然式的水岸曲线,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使它的外形美观,周围的水景植物与之协调,水旁的园林植物其姿态、色彩和倒影等,强化了水体的美感。湖边垂柳之间草坪相连,湖里倒影涟涟。利用倒影起到借景虚幻虚实结合的效果,人工湖中种植野生水草更增添自然的情趣。

(5)造景中穿插小品着力渲传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艺术效果。园林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泛的国土之上自然风景的美,同时园林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光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的风景,以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更新和安慰因紧张而成天忙碌的劳动生活。构成园林空间的景观除山石、水体、动物、植物以及园林建筑等到五大要素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设施,从而满足师生的休息娱乐,采用情景交融,用园林小品在所处环境中表达一个主旨,通过设计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园林景观设计多方面讲究艺术特色,往往是含而不矫作,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它的主观要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切合学校自身意义和办学目的等用来表达这种艺术效果的手法。

3融入园林绿化的建筑设施

(1)住宿区建筑园林绿化。住宅区显得幽静、素雅,也体现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离老师宿舍用高大的水杉,樟树栽种成林带,摆上圆凳、圆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此休闲有惬意和深幽之感。学生宿舍成排成列,考虑到空间的问题,在每栋搂之前设花坛,栽种观赏性植物,又起障景作用,同时使空间显得宽阔不产生拥挤感。

(2)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化。校园共公建筑的绿化首先是共公绿地的选择,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校园园林艺术水平,使能适应改革开放与师生的需要。针对校园就是能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位置适中交通要方便,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节约用地,为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就在教职工住宅群最前沿设一个小广场,留出一定的空间,足够为他们进行各种集体活动周围,仍用樟树用作遮荫。

(3)草本花卉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常用各种草本花卉创造形形的群体装饰图案。多布置校内道路广场,主要建筑之前的林荫道等处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对活跃环境气氛。启迪人们的思想都有重要意义。

(4)花坛设计。花坛布置的形式要和环境求得统一,花坛在园林中不论是作主景还是作配景,都应与周围的环境求得协调。布置在广场的花坛其面积要与广场成一定比例,平面轮廓也要和广场的外形统一协调,并注意交通上的要求不妨碍人流交通和行车拐弯的需要。

(5)花境设计。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混合种植,以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用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所以构图不是为了几何平面图案的美联社,而是为取得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之美。校园花境设计多在道路用地上布置花境,如道路两旁种植各色的月季,并用月季组成花境,形成流线形的带状。

(6)植物的色彩布局。校园植物是高校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等。必将出现绚丽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7)叶色。高校小广场两旁如种红叶李、樟树、月季。让红叶李在月季与樟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春夏为浅绿,秋为深绿,落叶之前叶自身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红色,从而可欣赏到不季节的景色。

(8)层次。植物分层配制不仅影响高校园林景观空间感,而且是校园色彩搭配的最主要方法。以不同叶色的绿色度与花色,用不同高度的乔灌木层配制。可形成丰富的层次,特别是不同花色的乔灌木分层配植,更是园林中常用的一种配植形式。

(9)季相。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使得植物产生了型貌和色彩的变化,如:话的开谢、叶的层落,植物色彩丰富,交替出现优美的季相。在校园的春季有开红和黄的迎春花搭配成格式的花坛,开粉红和白色的樱花,嫩绿的垂柳;夏季有各色的紫薇、白色广玉兰、红色的一串红;秋季以色叶木为主。冬季有翠绿的雪松等使整个校园丰富而不杂乱。春天的迎春花,红花艳丽。其背景树上层是白色的樱花。夏季当其落花之时背景树又出现一片红叶李,带红叶李落叶,其背后又是一片苍翠的雪松。

4结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坏境己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目标。相信,随着高校景观园林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小青.我国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研究[d].福建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文.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3.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祭彦加等.校园绿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6]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987.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8

【关键词】校园景观;文化内涵;设计思路;

1前言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多样的综合体,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因此,校园景观设计不能单纯只解决自然景观环境问题,应以人文环境的提升为目标,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之中,营造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景色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使学生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不但有美感的享受,而且得到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

2疏勒实验学校新校区概况

疏勒实验学校新校区规划面积20.1公顷,位于疏勒县城东南部的新城区,西侧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张骞公园,东侧靠近规划干道东三环路。新校区地势较为平缓,高差很小,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规划用地较为规则,东西宽约330米,南北长约630米。

2.1文化背景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西汉时代起,直至明代海运大开之前,疏勒--喀什噶尔既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枢纽,也是我国西疆最早的国际市场和门户之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并不亚于今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国际商埠。疏勒不仅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传播与发扬当时汉朝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现在的疏勒是一座功能完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浓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之城、文化之城、魅力之城。

3景观设计基本思路

3.1设计理念

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结合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充分反映疏勒悠久的历史文脉,处处体现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交融统一,提倡勤学好问,借古人之典故,传今日之正能量,造势、造景、造情,这就是“学富五车真不假,才高八斗果非轻,敏捷七步思成章,气贯长虹展英姿”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学富五车真不假应用在平面布局中,意辎重学车硕智博识;才高八斗果非轻应用在空间组织中,斗式庭座交流切磋,休息平台造斗式座椅;敏捷七步思成章应用在行为启示中,意七步成章,集思广益,庭园路径造七步脚印;气贯长虹展英姿应用在精神气节中,长空彩虹立志为国为民,雕塑造型,大气传情。将文化融汇于现代校园景观之中,达到生态和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中学校园。(图1)

3.2设计思路

注重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如以汉朝及其前后时期的中华文化的经典典故和新疆民族随时代的演变作为理念的依据。把握传统与文脉,力求做到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提升学子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3.3景观功能分区

校园在总体景观布局上由一心两轴多庭园、数节点的空间脉络结构组成,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各式绿色空间。一心即位于校区中心的校园中心广场,两轴即贯穿东西向的人文景观轴线和由南至北贯穿四个教学区的自然生态景观轴,多庭园即“桃园”、“李园”、“博学园”、“慎思园”和“笃行园”,数节点即校园内多个绿化景观节点。(图2)

4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构思

4.1广场景观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心广场位于行政办公楼前,是体现学校特点的重要场所,又是学生聚会的主要场地。在设计中既要体现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地的特点,又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广场采用特色铺装来体现以上要求,图案为太阳系行星,象征学生们放飞梦想,遨游太空和充满热力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广场两侧规则的设有一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雕塑和刻有学校办学历史、办学思想和所取得的成就的文化墙。块状绿地内种植有修剪成造型的花卉和灌木的组合,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感,营造中心广场的文化气氛,给人进入知识殿堂之感。

行知广场位于行政办公楼后,营造浓厚的学子氛围,并起到励志怡情的作用。两侧的绿地内对称设置景观灯柱,灯柱上有名言警句用来勤勉立志,一句格言就像波涛中的灯塔,为海上的航船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众学子指引并照亮前行的道路。

4.2雕塑及小品烘托深厚的文化底蕴

博学园、慎思园和笃行园位于教学楼前后,为师生提供室外休息、交流的场所,园内设置寓意深刻的园林小品,慎思园内设置铭廊,廊柱上格言名句、名人轶事等,起到励志、启蒙的作用。博学园设置了书籍雕塑作为中心景物,让学生们知道从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能使视野更开阔,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笃行园设置笃行景墙,还设计脚丫造型汀步点缀于绿地中,勉励学生勤能补拙,学习要坚持不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桃园和李园位于教学楼围合的庭院空间,在绿地内设置形态美观的景石,上面题刻诗句,营造出高雅的氛围,体现教师的最大愿望和荣耀。

学生宿舍楼前的绿地布置成庭院式,并巧妙地结合园林小品、小型雕塑的设计,如设计一组景观柱,柱上雕刻寓言故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交流,乐在其中。

4.3植物造景展示文化生态

校园绿化是整个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设计要考虑校园的文化氛围,突出育人环境,将学科、专业特点融入校园绿化中。在树种选择方面,以乡土树种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如以馒头柳、大叶榆、彩叶杨为学校的基调树种,以外地驯化后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

中心广场区绿化要做到精心布置,可选择四季景观较好的植物品种,比如法桐、杜松、山桃、暴马丁香等。法桐根深叶茂,高大挺拔,树冠宽阔,体现出奋发向上、开放进取的精神,与校园的文化氛围相融合。乔木下可用榆叶梅、红王子锦带、丰花月季、景天、地被菊等布置成大型花镜,形成简洁、大方、自然的景观效果。

教学区前的绿地设置桃园、李园2个专类园,种植桃树、李树为主要树种,寓意老师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绿地中适当种植夏橡、合欢、梓树,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学习环境。

生活区前的绿地种植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花池内种植花灌木和宿根花卉,如丁香、紫叶矮樱、金叶女贞、荷兰菊等,美化校园环境。有较大场地的区域,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既便于学生在大树下活动,还可遮阴、纳凉。

5结语

校园环境作为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设计时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中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之初,要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探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中学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9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场所,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内,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空间环境中。校园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载体,承载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突出思想审美、重视德育潜化,所以它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的教材之一。

一、校园雕塑设计需要文化定位

雕塑属于人文景观,而文化性又是人文景观的本质,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体现。对于校园雕塑设计来说,应在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之外,同时着重考虑其文化内涵。

1.地域性文化定位

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小型雕塑作品则是景观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之局部,它既可独立存在与被赏析,又可完全融入整体设计并与之遥相呼应,所以在进行校园雕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城市中地域性文化的影响,以期形成独具风貌的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而特定的校园雕塑总是位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在此区域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地域性文化,这是一个大文化。以甘肃兰州高校校园雕塑为例,在它的地域文化层次上,包括兰州的地域文化、甘肃省地处的汉文化、以及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为该地域的人们所共有。

2.校园文化定位

一所学校的历史、学校的精神、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整体环境等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在本质上这些都是一种学校文化的个性化设计。个性化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学校形象要区别于企业、机关以及其他组织,要充分体现培养人的目的性。二是形成每个学校自身所独有的风格、特色,使之构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显示出学校形象所特有的个性特征。所以校园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学校自身的文化背景、教学模式以及校风、校训等,另一方面又是依托于其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历史渊源等。

高校是创造和传递文化知识的地方,其最迷人之处是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文化氛围一般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需要通过雕塑等文化形式传达出来。如兰州理工大学校训“奋进求是”的校园精神就是通过雕塑设计体现出来的,此组雕塑位于学校行政楼和办公楼之间的一处草坪上,通过形体之间有机的结合和鲜明的对比使得这一环境里马上充满了文化的味道,充分体现兰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秉承“备进求是”的校训,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雕塑还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是对课堂教育的很好的补充。

3.校园特定环境文化定位

校园雕塑的隐性教育体现在多方面,首要体现在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其中含有传统的伦理道德等内容的雕塑作品表现得十分突出。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裁体,充分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的认同。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校园雕塑必然有一个放置的地点,或为道路旁、或为草坪中、或为广场上等等。因此从景观营造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必须和周边小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另外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又必须继承以往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应有所创新,故此雕塑制作完成后要放入特定环境中。如何让雕塑融入现有的地域环境中是雕塑创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校园特定环境文化与校园雕塑设计是直接相关的。如在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后侧设置了一处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小环境——学思园,本着“环境育人、空间育人”的设计理念,采取现代、简约、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此环境中以一雕塑为主体,充分体现了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地域胜文化对校园雕塑设计的影响

甘肃虽地处祖国西北腹地,经济不是很发达,自然灾害也频繁,但是它仍然作为华夏文明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甘肃独特文化遗产辉煌灿烂的一面。丰富而又独具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肃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目前如何对它们的现状加以有效地勘察和保护,如何使它们中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如何使它们的艺术鉴赏、科学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等得到最大化开发和利用,是眼下迫切而又艰巨的课题。此课题已进入我国大学的讲坛。

1.地域性文化历史对校园雕塑设计的影响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雕塑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如果校园雕塑设计丧失了地域性文化与历史,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所以一个优秀的雕塑设计应是本地域历史和文化的深层体现。在中国,一个地域的特定文化往往被称为“味了”,那么位于带有“味了”文化的城市里的学校在建设校园雕塑时也受到极大地影响。

因此,成功的甘肃兰州高校环境雕塑设计应该与甘肃兰州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文化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应该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感,正是对这种“文脉”的传承才能使甘肃兰州高校校园环境雕塑的设计独具深厚的地域性的民族、历史、文化等特色。

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篇10

关键词: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成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41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创新校园文化形式,凸显校园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流向城市,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逐年下滑。很多学校领导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逐渐认识到只有立足实际,创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才能凸显农村校园的特色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读。

(二)加强了物质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改善。许多学校的建筑布局得到了调整,校园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校园内修建了花坛、橱窗、v壁。大部分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活动室、学术报告厅,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教室配有白板、投影仪等。这些物质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创建了制度文化,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区政府和教育局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建立了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全面开展“三风”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提高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造新课堂文化

学校不仅要注重课堂以外的文化建设,还要重视课堂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的开展,很多学校组建了学习小组,拟定了组名、组训等,构建了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管理、学习形式的班级文化。小组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单位。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凸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

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建设

随着中央对农村学校的重视,政府的很多专项资金投向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部分学校却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只重视“教书育人”,甚至个别学校还在追求应试教育,而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却十分薄弱。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团队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建设、课外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这些活动的背后还是有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的隐性文化建设没有受到重视,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力度,影响了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

(二)重视制度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度

虽然学校制定了许多管理规章制度,但是有些制度却得不到执行,没有真正将制度落实到行动中,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文化。部分学校的一些制度只是写在汇编上,挂在墙壁上,只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装饰,没有真正发挥制度文化的作用。

(三)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忽视文化内涵的挖掘

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是针对上级部门提出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的,部分学校领导不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只注重搞形式主义,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形象工程,缺乏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许多学校照搬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模版,缺乏创新,没有特色;走廊文化大多是别人的作品,师生原创内容较少;墙规章制度多,但是落实不到位;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突出,但小组文化建设不够。

三、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整合育人环境,创新物质文化建设

许多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基本达标,校园建设、校园绿化、教学设备已基本到位。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整合育人环境,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努力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画都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使校园内的每一个物件都成为育人的载体。学校要科学布局,美化、绿化、净化育人环境,重视校门、花坛、雕塑、旗台、标语牌的设计建造,设立黑板报、广播站、橱窗,组织社团活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二)强化学校行为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转化为精神文化的关键。但是许多农村学校不重视校园传统文化的积淀,随意照搬名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拷贝名校的规章制度,根本不能体现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使很多师生无法接受,以致影响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必须通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努力做到合情合理。既要强调制度的刚性,又要有一定的弹性;既要从群众中来,又要到群众中去,才能正真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保持制度的生命活力。

(三)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学校要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开展“三风”建设,培育学校的精神文化。重视校史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弘扬校园师生的先进事迹,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活动文化

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一定要立足农村校园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文化活动要结合形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周密制定计划,有序进行,突出活动主题,保证活动效益。我们不仅要开展常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突出农村校园文化特色,打造农村校园文化的品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