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十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十篇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1:35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1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一些非经济因素虽然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其长期走势。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而起作用。

(一)公司经营效益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公司的经营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而变动。如当公司经营随宏观经济的趋好而改善,盈利水平提高,股价自然上涨。

(二)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例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仅促进消费,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而且还会增加证券市场的需求,促进证券价格上涨。

(三)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是宏观经济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途径。当宏观经济趋好时,投资者预期公司的效益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投资的信心增加,证券市场自然人气旺盛,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上扬。

(四)资金成本

当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利率、消费信贷政策、利息税等政策发生变化时,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随之变化,促使资金流向改变,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地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是影响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当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时,表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此时,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也较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将上升,反之,股票价格会下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必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GDp的增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二)经济周期变动

经济周期循环会经过高涨、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景气变动从根本上决定了股票价格的长期变动走势。通常,经济周期变动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是:复苏阶段,股价回升;高涨阶段,股价上涨;危机阶段,股价下跌;萧条阶段,股价低迷。且股价总是伴随经济周期相应的波动,股票价格的变动通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或衰退领先一步,即在经济高潮后期股价已率先下跌,在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股价已先行上涨。因此,投资者应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以便对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常情况下,通货紧缩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的热情,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总需求减少,物价下跌,最终导致经济恶性循环,这时,证券市场上的股价将会大幅走低。由此可见,因通货紧缩引起的经济衰退,将导致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下降,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别股票有可能在同一时间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首先,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可容忍范围之内的温和的通货膨胀,通常会促进经济增长,股价上升,但是通货膨胀提高了债券的必要收益率,所以债券价格将下降;而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人们将通过购买房地产等方式对资金进行保值,从而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下跌。其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货膨胀实质上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将导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有的公司可能因此获利,而有的公司则可能损失惨重,甚至倒闭。相应地,获利公司的股价上涨,而蒙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最后,政府必然会运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遏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长期存在,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一)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利于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

(二)有利于判断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

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是指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结构变动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与速度反映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就是正确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可行性的关键。

(三)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主要手段,这些政策不仅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匪浅,而且将进一步影响证券市场的交易运行。由此可见,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是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运动趋势和各种证券投资价值的重要一环。

在证券投资领域,宏观经济分析至关重要。正确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是准确判断证券市场趋势和投资价格的前提,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想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作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霍文文.证券投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2

【关键词】经济指标分析;政策分析;证券市场

一、引言

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融资和资源配置的资本媒介的职能,而且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发挥着经济预测等功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宏观经济因素是股价波动的大环境,只有从分析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着手,才能把握住股票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二、需要分析外部环境的原因

例如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由天赋决定的,其所处的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环境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公司的成长也是如此,不管公司的管理质量、经营能力如何,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会对公司的成功及其证券收益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证券市场的波动总是与整个经济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股票市场,有宏观经济晴雨表之称。甚至可以说,证券市场长期趋势是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其他因素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其长期走势。所谓这种长期走势,就是指股票价格受政治,经济形势,股份公司的经营能力,盈利状况,产业结构变化等稳定的、渐变的因素的决定而形成的发展趋势,这是一种相对长期的变化趋势,如果大势是趋于上升的股票价格,虽然遇到临时不利因素也会下降一点,但不久就又会回复上升,保持其总体的上升态势。

而证券市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非常敏感。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等工具调控经济,或挤出泡沫,或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会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证券市场上人们的预期和交易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证券市场时必须了解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和影响方向,所以对股票市场所处大环境的分析、认识成为了了解影响股票走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各种宏观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按照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形式不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宏观经济指标影响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本文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宏观因素进行分析,以得出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常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指标,如利率,通货膨胀的高低,和汇率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

1.利率水平

2007年全年自3月18日开始到12月21日,央行先后加息六次。这对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的股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今,我国的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增加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进行有效调控的难度,最终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看研究利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在当前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很多的学者专家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结果。

一般而言,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跌。在绝对价值理论中,证券市场的证券价格主要由证券未来现金流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公式中,分子为未来现金流,分母为利率,股票价格与利率成反比。这说明利率对股票价格是存在影响的,我们利用利率来对股市的波动作研究也是可行的。

在宏观经济因素中,利率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最为直接,影响也最大。当利率升高时,使储蓄获利增加,因此吸引部分资金由股票市场流向银行储蓄,导致股票需求量下降,自然使股票价格下降。其中,金融服务业对利率水平是最敏感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行业的收支状况。一般来说,当利率变化比较频繁时,银行业的获利水平会相对提高,对大多数行业来说,较高的利率水平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欲望,与之相关的钢铁,机械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变的萧条。

2.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提高整个市场的名义利率水平,并令未来价格水平和成本状况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也就加强了企业的决策难度,特别是一些对下家议价能力不强的企业,他们既要承受成本上涨的痛苦,又不能通过涨价将这些成本转嫁给下家,行业利润自然就会下降。虽然通货膨胀对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有消极的影响,但是一些行业却能从中获益,例如煤炭,石化等自然资源开采行业,他们的成本不会随着通货膨胀提高,但是产品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特别当这些行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时,通货膨胀将带来很大的收益。

3.汇率水平

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例。绝大部分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都会通过汇率水映出来。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增强,包括证券市场在内各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相互加深,一国汇率的波动也会影响其证券市场价格。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升值,会吸引外资流入,经济形势稳步发展,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但若汇率盲目上涨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汇率太高会影响贸易出口,出口受阻,不利于经济发展,进而证券市场受影响。

近年来尤其是近年,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的变动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对我国经济的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汇率和证券市场的股票等虚拟资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人民币升值和汇率调整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汇率水平的走势及其变动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国币的实际购买力,进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着该国进出口贸易数量以及额度的变化,进而通过影响相关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造成相关股票价格的变动。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的贬值会增加出口企业的利润,引起股价上升;相反,进口企业因成本增加而业绩受损,将导致其股票价格下跌。同时,汇率的变动也可能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从而引起股票市场价格变化。

汇率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也不一样,从而股票市场表现的价格走势也就不一样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国内对外依存度很大的出口型和外贸型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长远利空消息,对于国内进口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进口成本降低,长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人民币升值对于沪深两市的各个板块而言,其中受益最大的板块集中在地产、航空、石油加工、造纸行业里面进口高档纸的上市公司、资源类上市公司等。

此外,财政政策也能对股票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宽松的财政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方式。例如,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供需提高使企业的股票价格的上扬。反之,紧缩的财政会使股票价格下跌。

四、结论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3

证券市场是一个融资的市场,充足的流动性是证券市场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流动性的稳定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现实中流动性是经常变动的或流动性不足,对投资者的投资产生一定的风险,称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产的多样性。证券市场的资产多样性,表现在不同投资者选择不同的资产。由于资产的投资性质和投资水平,再加上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导致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一般情况下,流动性风险与流动性的速率成正比。

第二,市场交易机制的不成熟。完善的交易机制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目前流行的交易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报价驱动机制,指在同一时间上交易者在买价和卖价之间的交易选择,这种选择在交易报价下能够得到履行,这确保了市场流动性的完成,降低流动性风险。另一种是指令驱动机制,价格有效发现机制是指令驱动的市场上的主要作用,在实践和价格优先原则下,大量投资者利用信息做出交易决定,并在电脑系统中做成交易,从而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的成本。

第三,流动性的不稳定变化。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未知状况是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流动性的不稳定是证券市场的常见现象。信息不对称,资产的投资方向和质量,政府的监管措施、经济发展形势等因素都影响着流动性的稳定性。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宏观货币政策和股市调节政策也会造成股市的流动性风险。具体来说,通过宏观货币政策,如调节利率水平、控制货币供给量、控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等,可以对金融体系产生持续性的影响。金融体系和股票市场在中国来说结合是异常紧密的,金融体系产生动荡,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问题。另外,国家为了特定的目的对股市进行调节也会对股市的流动性产生影响,造成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

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市场,是投资者直接投资的渠道。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关乎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稳定发展。体现在对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流动性风险对投资者投资收益和预期的影响。证券市场流动性是一种未来预期的投资,证券市场流动性不存在问题时,投资者能够如预期一样获得应得的投资收益。若存在流动性风险,现实的发展将会背离获得投资收益的预期,这就会使投资者受到一定的损失。

第二,流动性风险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实现。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保证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良好的流动性使投资者的资金以最低的成本流入到最需要的部门,这为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那么,如果证券市场存在流动性风险,将不能保证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最大化。

第三,证券市场的严重流动性风险会引起社会经济的不平稳发展。金融市场是一个包含很多部门的融资市场,那么,一旦爆发金融风险,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证券市场如果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风险,也将会引起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并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经济的微观层面,对民众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目前,中国股市持续低迷,从2008年大跌之后,一直到现在市场仍然不能恢复如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后续作用,但其他一些因素,诸如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也造成了证券市场的不良表现。

证券市场存在流动性风险将会对投资者乃至对整个社会和宏观经济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分析流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意义重大。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效应是指在证券市场中,如果存在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将会对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主体造成何种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证券市场存在流动性风险,表明证券市场将存在一定程度的资产不良现象。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出现过一次比较大的动荡,其原因就在于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很多临时“募集基金”,当股市出现动荡的时候,“募集基金”大量外逃,造成证券市场资金链的中断,流动性危机立刻浮出水面。证券市场的反常表现造成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这种不良现象持续传导,最后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不利影响。这种现象说明,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证券市场的不良反映,将会通过金融体系迅速传导至整个宏观经济体系,造成经济动荡。

其次,证券价格的异常波动引起基金赎回,进一步引起股价下跌,那么基金将进一步赎回,股价进一步下跌,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会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如果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投资模式单一,比重大,证券市场的恶性循环会导致严重的“羊群效应”,加剧市场的波动性。

第三,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2007年中国股市大涨持续良久,对中国居民造成了很大影响,最直观的现象就是证券市场中的投资个体开户数前所未有地迅猛增加。那么,如果证券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其影响的投资者范围也空前加大。证券流动性引起的资金流动性会影响宏观经济中的资源配置,进而由证券流动性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

同时,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会引起投资方投资预期的改变,从而使投资方的投资行为短期化,阻碍原本由证券市场提供的短期融资渠道,引起资本市场的恶化,削弱市场信心,使商品及资本市场都出现震荡。这将进一步扩大风险可能带来的冲击,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四、政策建议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流动性对证券市场的重要作用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流动性风险,以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配置效率:

(一)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加强各种信息披露制度

证券市场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交易的场所,机制的健全和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的公开,对于投资者权益的维护,投资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降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股权分置,培养投资者信心

投资者的预期,股权体制的改革,对于融资的畅通,交易的达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对流动性风险的降低,提高流动性有着推动作用,进而提高投资者投资的信心。需要说明的是,股权改革对于投资者信心的提高起着基础的政策支持。

(三)采取有利于投资者的措施,以平稳证券市场的交易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4

关键词:利率通货膨胀率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对证券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在我国,由于金融工具缺乏创新,股市又主要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利率、税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参数的变动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显。下面我们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一探讨。

利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其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利率是影响证券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利率与证券市场表现为负相关。根据现值理论,证券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市场利率两个因素,并与预期收益成正比,与折扣率(无风险利率)成反比。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利率上升和下降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

利率上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上升将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利率上升,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自然下跌。使投资者不能对其业绩形成一个良好的预期,从而公司债券和股票价格将下跌。

利率上升将改变资金的流向。利率上升,吸引部分资金从证券市场特别是股市转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下降,证券价格下跌。

利率下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银行利率的调低有可能使证券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从而抬高证券的投资价值,吸引投资者从银行抽出资金投入证券市场,以获取最大收益。因此,利率调低通过游资释放的刺激,使大量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形成一轮新上升行情;利率的降低也意味着银根的放松,企业借款规模的扩大和借款成本的下降,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得益尤甚。

对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指数波动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但是,对于一个过渡经济中的新兴市场而言,其波动除了受利率等通常因素的影响外,在更大程度上主要受到诸如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政策变化、资金推动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过渡经济中的新兴市场在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上可能存在的随意性,导致证券市场与利率的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王小颖(2003)对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事件中利率与上证综指之间的关系以及降息前后预期和后果对股市的冲击作了实证检验,认为利率变动预期与股指存在更强的相关性。投资者将降息看成是利好消息,积极入市购买股票,从而把股票价格推高;早在降息公告之前,市场已对降息作出反应,市场过度反应现象明显,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

表1列出了我国1996年及以后的历次利率调整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股市利率预期的反应还比较到位,在9次降息中提前一周作出反应的有6次,占67%。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3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开始由负转正,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并在年末上升至3.2%。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方面,通货膨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的稳定增长受到威胁,企业利润变得不稳定,投资趋于茫然,投资者心态受到严重影响,政府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如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股票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受到不利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很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很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企业利润变得不稳定,使新投资停滞不前,这会使股价上升缺少实质性的支撑。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过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进而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引起股价上涨。在通胀后期,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即将结束,如果通货膨胀使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高于工资和其它成本的增幅,通货膨胀便有可能促进投资和企业盈利的增加,这又会使股价上升。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证券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从理论上来说证券市场的运行方向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主流应该是一致的,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都会带来影响。

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有不同的影响

温和、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证券价格上扬有推动作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通常被理解是一种积极的经济政策结果。旨在调整某些商品的价格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行业、产业和上市公司因受到政策的支持,其商品价格有明显的上调,销售收入也随之提高,促使其证券价格上涨。但是,严重的通胀则是非常危险的,政府不能长期容忍通货膨胀的存在,又必然会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通胀,其结果是置企业于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中,这又势必在短期中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资金进一步离开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价格又会形成新一轮的下跌。

我国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影响的检验

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走势的一般刻画通货膨胀率作为系统风险中的市场要素,其变动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价格的变化,股票价格也会受到影响。王宏利(1999)对1991-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初期,股票市场资金量少,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股市扩容速度不断加快,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明显显现出来。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具有极高的负相关性。

我们对2001年1月到2004年4月的通货膨胀率作图1分析。可以看出,整个时间段可以基本划分为四个区间,每个区间的对应相关性如表2所示。

虽然自去年以来,通货膨胀率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因素它的走势比较平稳。而股票价格几经波折,说明股票价格不但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也是股票市场固有的特点。从整个走势图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还是反映出了一定的宏观经济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股票价格作为预测通货膨胀的重要经济指标。

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我们对股票收益率与通胀率进行拟和得到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与较平稳的通货膨胀率相对应的是波幅更大也更频繁的股票收益率。

对2001年1月到2004年4月期间股票市场收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作进一步检验。其中上证综指取月末收盘价,数据来源为中国证监会网站;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为得到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关系,建立以下基本方程式:

Rt=α+βtinFt+μt

这里,Rt是股票收益,inFt为通货膨胀率,μt是残差项,α是常数。

令:Rt=Ln(indext/indext-1),inF=Ln(Cpit/100)

其中R代表股票收益率,inF代表通货膨胀率,index代表上证综指月度收盘价,Cpi代表月度居民消费物价同比指数,t表示时间,μ是误差项。回归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2001年1月-2004年4月期间股票市场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但统计意义上不具有显著性。

本文通过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预期有过度反应。由于其它因素的干扰,股票市场更多地显现出非理性的一面,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不显著,我国股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5

关键词收益率;波动;股票;因素

abstractBasedontheShanghaistockmarketfortheresearchbackground,weScreenthesampledataduringthestudyperiod,applythestatisticalmethods,analysisthefactorsaffectingthestockyieldunderdifferentconditions.concreteanalysisofproofandcauseofunusualfluctuationsforthestock.findouttheimpactofyieldofmacroexternalfactors,internalfactorsoflistedcompaniesinChinesestockmarketinthesocialistmarketeconomicdevelopmentprocess.thispaperstartsfrommacroeconomicfactors,what'smore,expectation,canbeconsideredtobethemacroeconomicvariablefactors,becausewecanonlyunderstandthemicro-expectedfromacquaintaionofmacrofactors.

Keywordsyield;fluctuation;stockmarket;factor

股票市场价格及收益率的变化特征是考察和分析股票市场运行机制、风险特征和结构特点的重要层面,也是运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对股票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而研究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

本文试图运用比较简单的数学原理来分析中国股市,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简单分析从中找到某种必然联系。然而并不是看这些方面就可以正确的分析股市的发展。还必须了解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比如:利率、人民币升值、外贸顺差、股市资金流动性等等方面去探索。以上这些都是可以影响股市价格波动及其收益的的因素。

一、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根据很多方面的信息我们知道,影响股市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可分为三方面来说,从宏观调控方面来讲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失业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治因素都大大小小的影响着股市的走势;微观方面,公司本身的业绩增长或下跌、盈利能力、行业地位、公司的产业前景、管理层的经营战略,当然还有它的行业生命周期。[1]

(一)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无论在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起非常直接的作用。根据宏观经济的各个组成因素,宏观经济中国民生产总值(GDp)、经济周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物价、利率、汇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政治因素等都对股票市场有影响。

1.国民生产总值(GDp)

从根本上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都将对股市及股市中存在着的各种股票发生显著作用。很难想象,经济持续滑坡的国家股市会保持持续的增长而不疲软。

2.经济周期

一般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经济周期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当经济由复苏达到繁荣阶段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2]。

3.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很低(如5%以内)时,危害并不大且对股票价格还有推动作用。因为,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于是股票价格将上涨。

4.利率

利率是最重要的宏观因素,如果利率上升,会使投资股票者认为存入银行带来的高利率回报可能会高于股市,所以会使资金回流到银行。同理,如果利率下降,可以使买股票的人认为值得为股市的风险买单,那资金会回到股市。

5.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不同传导机制影响股票市场及其发展的。它的影响途径可分为两个大方面:①直接影响,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作为股市基石的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公司利润水平提高;②间接影响,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投资者提高对股市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股市。有些宏观经济政策,虽然并非直接针对股市,但股市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潜在的、长期的,有时政策效应在股票市场的显现也会有一定的时滞。但是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管理层对股市发展也非常关注。因此,宏观经济与股市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

6.政治等其它因素

这里所说的政治因素,包括:战争、政权、国际政治形势、法律制度等可作为外生变量来看待。政治稳定的国家经济也会比较稳定,有利于投资,对股市是有利的。

(二)微观因素

1.行业因素

行业因素分为行业周期、政府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平衡等。行业周期包括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处在不同寿命周期的行业,其股票价格必然存在差异。产业政策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前景。国家对某一产业的扶持,意味着这一产业有更多更快的发展机会;对其限制,则意味着封杀了发展的空间。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投资活跃,股票投资有较好的预期。

2.市场因素

在成熟市场股票价格的波动中市场因素起着绝对的作用。股票市场的技术投机操作对股价的影响很大。尽管各国都已制定相关法律以保证股票市场的正常交易,但是投机现象仍屡屡发生,经常运用的手段主要有:转账、做庄、轮作、布遥、串谋、公司操纵。

3.公司内部因素

决定公司股票价格在合理范围内调整的主要依据是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内在价值是由公司内部因素决定的。内部因素包括:行业地位及产品竞争力、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与未来发展战略、股权结构调整与重大的人事变动等。近几年由于市场改革的需要,股权分置改革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最大的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改政策带动股票价格的波动。

二、建立模型实证分析

(一)相关假设与变量解释

1.股票价格及其指数

股票价格是指货币与股票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与股票等值的一定货币量。它有广义与下一之分,广义的股票的价格是股票的票面价格、发行价格、账面价格、清算价格、内在价格、市场价格的统称;狭义的价格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在此,我们研究的是狭义的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指数中尤以上证指数影响最大,上海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上海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的简称。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上海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随着上市品种的不断丰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这一综合指数的基础上,从1992年2月起分别公布a股指数和B股指数;于1993年5月3日起正式公布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和综合五大类分类股价指数。

上证a股综合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2]

2.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指投资于股票所获得的收益总额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股票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是因为购买股票所带来的收益。股票的绝对收益率就是股息,相对收益就是股票收益率。我们以a股上证综合指数来衡量股票的平均收益率。

(二)数据与变量

1.变量选择与解析

为了量化评估宏观因素对证券市场股票指数的影响,我们主要选取了以下变量作为模型变量。

(1)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在描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时,我们采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RoU、通货膨胀率三个变量。

(2)上证a股指数

在研究证券市场股票指数时,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自股票指数的基期指数及计算方法不同无法合并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上证a股指数为例来代表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指标

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多方面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股票指数。财政政策我们主要选取政府每年的财政赤字作为变量,反映货币政策则采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2.数据选取

本文以1991至2007年为样本,选取这期间的上证综合指数作为研究对象。上证综指每年的数据我们采用当年各月收盘价的平均值[3],货币供应和Cpi采用每年的12月末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各变量所需数据见(表1)。

变量解释:Gpi每年平均股价指数,m货币供应量,RoU失业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FD财政赤字规模(亿元),R利率,GDp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模型分析

(1)模型设计

我们建立一个能够反映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值指数的宏观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联立方程模型来进行分析和验证。根据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构造模型方程如下:

Gpi=C(1)+C(2)×m+C(3)×RoU+C(4)×Cpi+C(5)×FD+C(6)×R+C(7)×GDp

这个方程反映了上海证券市场上的a股股票价格指数与国内宏观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4]。

(2)模型估计及检验

本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区间为1991至2007年,模型估计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

(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在分析中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被删除。)

参数估计方程结果:

Gpi=2351.988305+0.004595577311*m-486.2785512*RoU+0.2252290938*FD-75.03727697*R+0.007362256359*GDp

从eviews5.0中处理得到以下的结果:

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本模型估计出来的参数反映了其经济意义;实际值与拟合值的匹配程度较好,残差项取值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本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934997,参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能够通过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4.结论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对于影响证券市场股价指数的因素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经济发展水平与股价指数不呈单一关系

①GDp与当年上证综指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存在正向的滞后效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一直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从理论上说GDp的增长会促使上市公司业绩变好,股民收入增加,促进股市的繁荣从而股价指数攀升,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经济人”,投资行为是理性的,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股票的时候,、要看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GDp的增长率,、如果GDp增长,政策利多、上市公司效益出现止跌回升的增长拐点,投资者就会积极投资股票,从而拉动股指。

②失业率与股价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失业率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与股价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失业率增加则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失业者增多。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会将原有的储蓄和投资变成消费,消费能力下降了自然投入股市的资金量也会有所萎缩,从而企业产品的市场变小,导致利润下降,综合作用导致股价指数下滑[5]。因此,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股市的繁荣,但经济发展并不会和股价指数呈现简单的一致关系。

(2)财政政策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呈滞后效应

在衡量政府的财政政策时,我们主要采用了财政赤字这个指标。实证表明,政府当年的财政赤字与上证综指呈现负相关关系,上一年的财政赤字与上证综指呈现更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了政府财政政策的滞后效应,政府若在当年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下一年才开始产生效用,而当年由于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增加,中央政府必须发行国债以弥补赤字,反而对股价指数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6]。因此我们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股市的繁荣,但有滞后效应。

(3)货币政策对股价指数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主要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方面来观察政府的货币政策。可以发现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都和股价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利率提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却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它们却会同时给股市带来积极的影响。由于储蓄的收入效应,使得投资者财富增加,扩大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股市的发展。并且,储蓄具有刚性,利率的提高并不会大幅增加居民的储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直接放松了银根,促进了投资和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和股市的繁荣[7]。因此,积极的货币政策对股市会产生促进作用。

三、总结

总之,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而且错综复杂,既包括公司所处的行业、经营业绩、未来预期、重大事件、经营风险,又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及变化、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等。[8]每个公司的股价都或多或少地因这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股价波动,给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只要参与投资、进入股市,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随着股权分制改革的逐步完成,随着“清欠”、“新会计准则”、“两税合一”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相信中国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也会越来越突出。

参考文献

[1]马树才、宋丽敏、王威.沪市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0,(08)。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第一版79页。

[3]埃德温・J・埃尔顿等.现资组合理论和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51页。

[4]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资料(FactBook,2005年)[eBpoL].http://省略/psseportal/ps/zhs/yjcb/fact.shtml,2006-01-02/2006-07-26.

[5]张妍.套利定价理论在中国上海股市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2000,(10).

[6]郝军红.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06).

[7]williamF.Sharpe.SomeFactorsinnewYorkStockexchangeSecurityReturns,1931-1979[J].Journalofportfoliomanagement,1982,(08).

[8]刘霖、秦宛顺.中国股票市场套利定价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4,(06).

作者简介: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6

正因为如此,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及相关政策的关注度更是前所未有,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这一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经济,陷入了十几年来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在我们看来,这种复杂的经济局势也正是造就宏观分析师的黄金时代。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曾经笑侃,股票市场推动了中国宏观经济学发展。因为投资离不开对宏观形势的判断。

认识到这种重要性的本土投行,已经开始抢占宏观分析的战略制高点,不断高薪挖角,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判断。如2007年3月原光大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意外请辞,光大证券主要研究力量集体出走,前一阶段风生水起的光大研究所,瞬间解体。

在华尔街,最值钱的也就是宏观分析师,备受投资界尊崇,因为真正优秀的宏观分析师并不多见。

在中国市场,经过过去10多年的发展,宏观分析师的队伍逐渐壮大,很多分析师脱颖而出,高善文、诸建芳、龚方雄、滕泰、哈继铭……

或许,市场已经习惯了聆听他们的意见。其实,在他们之后,还有更多优秀的分析师正在浮出水面,对市场而言,他们的声音同样重要,他们的很多研究不乏洞见,正在成为宏观分析领域里的新生力量。

他们是谁?《投资者报》回顾了中国所有券商宏观分析师对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的报告、观点、结论,帮助投资者寻找出了2009年度前10名优秀的新锐宏观分析师和前3名优秀宏观分析团队。

量化标准为本

如何才算投资者心目中的优秀宏观分析师?

一个好的宏观分析师既要能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包括宏观经济自身和宏观政策,要有一个良好的判断。股票的价值是未来收益的一个现时体现。过去的事件,已经体现在股价之中了。而对未来判断的分歧,才是投资的真正魅力。

现在市场上的评比方法主要是由买方(投资经理)给卖方(券商)分析师评分。以主观打分为主。

投资经理根据分析师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来进行市场操作。分析师对未来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将体现在投资的收益上。因此由投资经理打分有其道理,但用主观打分来衡量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还是存在不少弊病。

众所周知,卖方券商和买方投资机构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而对于一个分析师来说,明星分析师的头衔会带来名利双收。因此现有的打分评比机制,长期执行,可能会导致分析师分析判断时更多的考虑投资经理的喜好,影响其独立地位。更客观的评比,应由利益无关的机构通过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

此外,分析师的媒体曝光度、影响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仅中国,华尔街也一样,一个超级明星分析师,其言论会被市场追随,即使他的判断失误,由于有投资者追随,于是就似乎成为了一个正确的判断。

摩根士丹利的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是上世纪末华尔街的“网络女皇”,是她最早发觉了互联网的巨大投资潜力,掀起了“.com”的热潮。然而在互联网股票的股价远远超出自身的价值时,她继续看好。而市场依然追捧她这样的明星分析师,直至整个互联网泡沫破灭时,naSDaQ市场数万亿美元转眼间灰飞烟灭。

对未来判断的准确性完全可以体现在一些数量化的标准上面。比如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m2)、投资、消费、出口、利率、汇率等指标的预测值,并与最终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对准确性进行客观的打分评比。

其实市场也一直有这样的呼声,希望完全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评比至少可以占大部分比重,难以量化的定性评比占少部分比重。

不过这样的工作难度很大,主要是样本资料的完备性。一直也没有机构严肃地进行这项工作。我们今年开始尝试做些努力,希望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收集相关资料,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我们在资料的选取上,也是有所取舍。同样的预测,显然是越早越有价值。2008年底时,能看到GDp增长8%就非常出色;但2009年四季度,看到8.5%就很平常了。因此,我们的评比侧重于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券商关于宏观经济的报告、观点和言论。再之后的材料,则仅作为参考。

定性评分标准也保留了一些,主要是对政策的研判和投资者的认可度,但是权重在下降。我们的量化评比机制中,完全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评比占到70%~80%的权重,定性评比只占20%~30%的权重。

新锐力量崛起

宏观分析师对经济未来趋势进行研判。而我们对此进行评估,找出明星分析师。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对未来进行研判,寻找出明日之星。

因此在分析师评比中,我们更突出了新生力量,把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所所长排除在外,找出了一批优秀的未来实力派代表人物。我们相信,未来的5到10年,将有新的首席经济学家或研究所所长从这批优秀的宏观分析师中成长起来。实际上,在我们所选的评选时段之后不久,潘向东就成为了光大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

这些新锐力量展现的宏观判断力确实令人吃惊。比如光大证券的潘向东预测,2009年GDp增长8.5%,投资增长30%,消费14.80%都是相当的接近实际数据;国信证券周炳林预测GDp增长8.8%,是最接近最终数据的预测。早在2008年11月,国信证券就判断政策将会变得非常积极、非常宽松,预测刺激政策会带动GDp增长2.8%,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另外,申银万国的李慧勇和中金的邢自强对进出口的判断也很准确。国泰君安的王虎则对Cpi的预测最贴近。

2009年,货币政策是一个重头戏。但是对于m2增长和信贷的发放,预测值和实际普遍差距甚大。一方面宽松的程度远超大家最初预测,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异常情况的发生,分析师的思路往往被束缚了,预见力还有待提高。

在团队评比中,则更重于团队建设的情况,并结合预测能力。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首席经济学家或研究所所长的思路至为关键。缺乏一个领路人,或者领路人的思想在某个时期与经济形势脱节,则团队必定难有好的表现。

团队的稳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也说明人员之间得到磨合,合作会更有成效。人员频繁变动的团队,也难以形成持续的影响力。

团队的人员结构应该能体现出不同层次。思想的核心和实际执行力彼此比较协调。我们认为好的团队,不仅仅是预测能力强,而且团队本身是可发展的、可以成长的。一个好的团队,未来还会锻炼出新的首席经济学家或研究所所长。

豪华阵容也无疑会给团队加分,百分之百的博士阵容固然让人敬佩,但是预测本身的相对准确也依然是考虑因素。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最终评定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和安信证券为优秀宏观分析团队。

问题和展望

在评比打分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资料的完备性、时间段的选择等等。现在的时间跨度还有6个月,这样大的时间跨度中,选取不同时点的研究报告、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的差别还是很大。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7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因素风险原因我国证券市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也在迅速的发展中。但是,由于证券市场存在着各种客观风险,与证券投资的利益相生相伴,所以,广大投资者在对我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前,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证券投资的相关知识认真学习,理解并不断剖析微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策略对上市公司的运营影响,加强证券投资风险意识和防范。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也正处于起步阶段。

现资理论认为证券投资是有风险的,造成证券投资的风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股市价格的风险、银行的利率、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等。但是面对变化的市场,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意料不到的因素将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会给投资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证券投资市场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的地方,投资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证券投资的有效技术和方法,才能真正了解证券的价格变化规律,及时的根据那些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市场日趋完善、各种政策也在不断出台,证券投资者应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充分分析和了解投资市场,使投资得到较高的回报。

二、什么是证券市场的风险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的含义非常广泛,在社会经济的各项活动中到处都是风险,人们经常将风险与各种危险、不确定性、各种损失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三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所以,风险是一种对预期的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的一面。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不利性、同利益之间存在着对等性等基本特征。

(二)证券市场风险的含义

根据前面对风险的定义,学者们对证券市场的风险做出了不同的定义,普遍认为:证券市场风险是实际收益对期望收益的偏离,是资产价值的损失,是收益的不确定性。由于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导致证券资产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型

证券投资风险根据其性质可以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一些因素对证券市场上所有的证券价格出现变动的现象,并会给所有的证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一种可能性。这种风险首先是由于某些共同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将会影响到所有的证券投资收益,这种风险是不可能通过证券的多样化特征来回避或消除的。例如: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都是这种风险的来源和主要表现。造成系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动。

1、购买力风险

又被称为通货膨胀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国家经济发生通货膨胀而引发的投资者实际收益率的不确定。证券市场是一个企业与投资者都直接接触的融资场所,所以,社会货币资金的总供给量就成为证券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当社会的货币资金供应量增长过快时必然导致通货膨涨的发生,而通货膨胀的出现又导致证券市场的价格出现变动。如果通货膨胀的程度比较严重就会使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迅速贬值,最终导致抛售股票时获得货币收入出现实际购买力下降的局面。

2、利率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在信用活动中的存款和贷款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杠杆,国家银行的利率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就会给证券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当国家银行的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会下跌;当国家银行的利率下降时就会导致股票的价格上涨。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人们在面对相同的收益率时,喜欢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金融工具作为投资;另一方面,当银行的利率上升时,相应会引起信贷市场的银根缩紧,企业资金会出现流动不畅、利息成本提高的现象,那么企业的生产发展与盈利能力将会下降,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造成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下跌。

3、汇率风险

汇率与证券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本国货币的升值将大大有利于那些以进口原材料为主而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但是不利于那些主要产品出口的企业,而投资者如果从有利于企业生产发展的角度看,将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由于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汇率的变化必将引起资本的输出与输入,最终影响到国内货币资金和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8

关键词:宏观经济;股票;国债;企业债券;动态相关;结构断点

一、国债、企业与股票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

(一)动态相关性的度量方法

动态相关系数是针对一系列的白噪声随机变量而言的,rt~n(0,Ht)可用DenHaa提出的VaR估计方法,Ht是方差-协方差矩阵,Ht=DtRtDt,由此可以导出Rt=Dt-1HtDt-1,其中的Rt就是动态相关系数。

K.H.Liowetal.为了研究公开交易的房地产证券市场,就曾使用GaRCH模型来估计房地产证券市场收益率的条件波动性,用mV-DCC模型估计动态条件相关性。并且估计条件相关性的数据即是条件波动性的数据。并考察了条件波动性是否具有时变特性。

在使用DCC系列模型估计动态相关系数之前,有专家提出判断恒定相关系数是否合意的方法,因为如果恒定的相关系数能良好的描述经济序列的情况,那可以不用动态相关系数。tSe于2000年在GaRCH模型中引入了Lm检验来验证,JimLee(2006)的文章就是采用的这种检验方法。首先对收益率数据进行常数相关性检验。

本文利用交叉相关系数公式计算动态相关系数,交叉相关系数(CrossCorrelation)计算的是两个变量之间、其中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超前或滞后期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公式为:

ρi=■,i=0,±1,±2,…,±k(1)

其中,cov(Xt+i,Yt)是变量的协方差,σXt+i*σt是变量的标准差相乘,i≤0时表示当期的Y与超前i期的X的相关性,i≥0时表示当期的Y与滞后i期的X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有关的动态相关系数轨迹,他们的相关性在较长时间范围内比较稳定,当Y出现扩张性冲击后,x在当年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扩张性反应,这种反应较为灵敏。

交互相关系数(CrossCorrelation)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其中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超前或滞后期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公式为:

ρi=■,i=0,±1,±2,…,±k(2)

其中,cov(Xt+i,Yt)是变量的协方差,σXt+i*σt是变量的标准差相乘,i≤0时表示当期的Y与超前i期的X的相关性,i≥0时表示当期的Y与滞后i期的X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有关的动态相关系数轨迹,他们的相关性在较长时间范围内比较稳定,当Y出现扩张性冲击后,X在当年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扩张性反应,这种反应较为灵敏。

(二)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选取2003年第三季度至2011年第一季度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自国泰君安数据库,其中股票指数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简称为SZ)作为代表,它利用在沪市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计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国债指数也选取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国债计算的上证国债指数(简称GZ)做代表,它于2003年1月2日起对外,可以反映国债市场价格综合变动情况。企债指数同样选取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企债计算的上证企债指数做代表,如此可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因为国债指数和股指的编制起始日期较早,而企业债券的编制日期较晚从2003年6月9日开始,因此本文的数据从2003年7月始。

因为宏观经济变量数据日度的不可获得性,因此采用月度数据作分析,同时也可以跟资本市场数据的频度保持一致性。本文所使用的宏观经济数据和资本市场收益率都是来自国泰安经济研究数据库。

(三)动态相关性实证结果

检验发现,在四个时间段,波动出现了异常,推测市场相关性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引入结构断点检验。

资本市场间的相关性更低,因此分散风险的能力也就更强。通过看回归系数,可以判断出经济周期对相关性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相关系数可以表示两列经济序列的周期性,从国债和企业债券的相关系数曲线图可以看出,系数大于零的顺周期和系数小于零的逆周期交替进行,大概一年半为一个周期。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动态相关系数与企债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动态相关系数曲线波动性十分相似,只是后者的幅度稍大。三条曲线的波动性在2006年一季度后都变大了,国债市场和企债市场的动态相关系数曲线与其他两条曲线的波动性在2006年后的趋势是相反的,波动幅度也较大。

二、影响资本市场间动态关系的宏观经济因素

(一)宏观经济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影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因素很复杂,本文尝试从国家调控的角度和以往研究的基础出发,选择相关的经济因素做分析。我们分析后认为,影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共同因素可能为利率(LL)、货币供应量(HB)、汇率(HL)、宏观景气预警指数(JQ)、居民消费价格指数(Jm)、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FDC)等,故本文将其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引入模型。

因为宏观经济变量数据日度的不可获得性,及与资本市场数据的频度保持一致性的目的,采用月度数据作分析。本文所使用的宏观经济数据和资本市场收益率都是来自国泰安经济研究数据库。利率采用的是金融机构1年期的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使用的是m2准货币,汇率是对美元的加权平均汇率,宏观景气预警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采用的都是环比指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综合价格指数和汇率相关性为0.5,和宏观景气预警指数的相关性为0.644,货币供应量和汇率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利率的关系为0.7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宏观景气预警指数为0.46,宏观景气预警指数和房地产开发综合价格指数为0.644,相关性较高。

(二)理论模型的设定

(3)

是三个资本市场两两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估计值,fk,t-1是宏观经济变量的一阶滞后值,ρgq,ρgs,ρqs分别代表国债和企债收益率的动态相关系数、国债和上证股指收益率的动态相关系数、企债和上证股指收益率的动态相关系数。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宏观景气预警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

(三)实证结果

本文用动态相关系数对各个宏观经济因素做回归,下面是相关的系数表和拟合程度。

通过实证发现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对三个资本市场两两间的收益率相关系数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宏观景气预警指数、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及利率三个宏观因素对国债和企业债券之间动态相关系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汇率、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三个宏观因素对国债和上证股指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有影响作用;汇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及利率五个因素均对企业债券和上证股指收益率之间有影响,实证证明了影响企业债券和上证股指收益率的因素更多,这二者的信息流通渠道宽于其他两个市场之间的。

三、三个市场动态相关系数的结构断点检验

(一)结构断点检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拟对股指、债指、企指收益率三者的动态相关关系分别做结构断点检验,来具体量化宏观经济变动可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同时在对资本市场收益率动态相关关系进行检验时,分析国内因素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相关结构变动的影响。

闫鹏、杜子平、张勇曾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的聚类功能对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的相关性进行了变结构点的测定,同时利用了时变copula模型对变结构点前后相关性过程分别进行了建模。

结构断点的单位根检验也可以检测序列中是否存在结构断点。单位根检验根据序列类型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随机游走、随机趋势、退势平稳、趋势非平稳。aDF检验和pp检验是非常常用的检验单位的方法,但是实验证实这两种检验在样本有限的条件下检验效果不理想,同时perron(1989)对结构突变的考虑使单位根检验就入了一个新的层次。现在,将存在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误判为单位根过程的错误就称为“perron现象”,但perron仅考虑了结构突变点已知的情况,Banerjee,LumsdaineandStock,(1992)开发了在结构断点未知的情况下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下面将按照结构突变点未知情况,采用递归检验编程来考察序列中是否存在结构突变点。

(二)结构突变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对于水平值或者趋势存在结构突变的过程来说,如果不考虑这种突变,直接使用aDF统计量检验单位根时,将会把一个水平值突变的退势平稳或者趋势突变过程错误的判断为随机趋势非平稳过程。这样无疑会导致检验功效降低、发生判断错误(把退势平稳过程误判为单位根过程)。

1、结构突变点已知的单位根检验。如果时间序列的结构突变点已知,用虚拟变量aDF检验式来代表结构突变,检验的零假设是时间序列是存在结构突变点的单位根过程,备择假设是存在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检验用临界值从perron(1990)中查找。

2、结构突变点未知的单位根检验。Banerjee,LumsdaineandStock,(1992)通过抽取子样本的方法不同提出三种检验结构突变点的方法:递归检验、滚动检验和循序检验。递归检验通过相应的aDF值与临界值的比较,判断原序列是否为带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循序检验判断序列是否发生均值突变和趋势突变。三种检验方法得到的都是一个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值的序列。临界值可以在Banerjee,LumsdaineandStock,(1992)的表1、2中查到。

差分平稳过程代表的是频繁的随机的微小变化的积累,而带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代表的是一种间歇发生的持久的猛烈变化。LiXiaoming(2000)从结构变化的角度对中国宏观经济总量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如果宏观经济变量序列实际经济序列是差分平稳过程,则政府主导的结构改革意义不大,因为改革对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影响会轻易被其他的随机冲击淹没;如果宏观经济变量序列是趋势平稳过程,则只有比较巨大的冲击,如改变经济基础结构的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才是有效的。如果序列是带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却被误判为单位根过程,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递归检验

递归检验样本分段,2003.07~2005.04,2003.07~2005.05,…,2003.07~2011.02.第一个子样本容量是22,从2003年7月起逐月扩大子样本范围。对每一个子样本进行含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aDF检验,检验式为:

Lngqt=ρLngqt-1+μ+αt+βLngqt-1+μt(4)

aDF(k)表示aDF检验值,其中k,(k=1,…39),分别对应于每一个递归子样本。把aDF(1),…,aDF(39)分别对应于2005年4月,…,2011年7月份,如果有某个aDF值小于临界值,说明原序列是带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在递归检验中,如果某个aDF值小于临界值,说明原序列为带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从图2可以看出,由图可以看出,曲线有处于临界值以下的点,说明国债和企债收益率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结构断点。

从图3可以看出,国债和上证股指收益率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不存在结构断点。

从图4可以看出,国债和企债收益率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不存在结构断点。

四、结论

从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宏观景气预警指数、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及利率三个宏观因素对国债和企业债券之间动态相关系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汇率、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三个宏观因素对国债和上证股指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有影响作用;汇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房地产开发综合经济指数及利率五个因素均对企业债券和上证股指收益率之间有影响,实证证明了影响企业债券和上证股指收益率的因素的因素更多,这二者的信息流通渠道宽于其他两个市场之间的。国债和企债收益率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结构断点。

参考文献:

[1]潘婉彬,陶利斌,缪柏其.tGaRCH模型在利率波动建模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2007,(20):15-17

[2]Yang,ZhouandLeung.asymmetricCorrelationandVolatilityDynamicsamongStock,Bond,andSecuritizedRealestatemarkets,forthcoming(2010)

[3]霍德明,刘思甸.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10):15-21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9

资本市场的内涵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资本市场的内涵。在我们惯常使用中,通常将资本市场等同于股票市场,其实两者并不完全一致。根据国际通行的解释,资本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具体包括股票市场以及一年以上的债券(包括国债、金融机构债、企业债等)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货币市场,即期限在一年以下的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如回购市场、拆借市场、票据贴现等,在国际利率体系中有着重要基准地位的英国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即是国际重要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同样包括两大类: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其中股票市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主体,同时辅以三板柜台市场等。债券市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体,加上交易所债券市场和柜台国债市场,共同组成我国的债券市场体系。经过十余载的不断积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其中股票市场经过成功的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进,上市公司质量得到改善,投资者结构日趋合理,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样,债券市场也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交易品种日趋丰富,交易活跃程度极大提高,融资效率显著提升,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性工具也实现突破,市场化运作机制日渐成熟。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方面基本实现了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财政政策方面也在积极向公共财政转变,其他诸如产业政策、汇率政策等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系特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特色的适应性调整和完善。

纵观1984年正式确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带有明显的“相机抉择”特点。从货币规则理论上来讲,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体,考虑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较大的周期波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较高比重,而投资带有明显的“顺周期”特点),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过程更能适应其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要求。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结论。经济基本面的周期波动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周期,这两者又共同决定了资本市场的运行周期。

1、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原因分析。我们都知道,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股票带给投资者的未来现金流,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通常用每股盈利来表示,这是决定股票价格走势的根本力量,正如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所说“epS(earningsperShare),epS,还是epS”;另一个是市场估值水平,通常用市盈率来表示。

当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时,通常企业能实现较佳的经营业绩和利润,这给股价带来了基础性支撑。同时,一般在经济处于温和增长状态的时候,通货膨胀水平往往处于可控水平内,此时的货币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通胀水平将名义基准利率确定在一个相对合意的水平,从而使实际利率保持在“均衡水平”。此时的银行信贷活动也较为旺盛,整个市场的资金面较为宽裕,从而推升了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良好的企业经营业绩加上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共同推动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扬,一般而言,市场情绪会对比过渡反应,投机情绪会促使估价以较快的速度脱离实际盈利水平的支撑。

当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导致企业过度投资时,经济增长将逐步正向偏离潜在增长水平,产生“正缺口”,经济过热迹象逐步显现,需求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实际利率将显著低于“均衡水平”。在此情形下,“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将采取紧缩措施,提高名义基准利率,控制银行信贷投放。对于企业来讲,意味着借贷成本的加重,市场需求的减弱,以及由此带来的存货积压,企业将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存货调整行为,企业利润将明显下行。同时,受银行紧缩信贷的影响,市场资金面转为紧张,市场估值水平下滑,由此导致股票市场的下跌和深幅调整。

从2007年至今,我国恰恰经历了经济由过热到转入调整的阶段,政策的周期性转向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形成明显的对比,也符合本文所分析的经济周期到政策周期,进而再到股票市场周期的传导链条。

2、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债券市场影响原因分析。对于以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市场而言,其定价相对股票更为简单,因为固定收益产品的未来现金流是确定的,唯一不确定的同时也是决定其价格的因素就是折现率,因此货币政策所主导的利率走势就成为决定债券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由此一来,从经济基本面周期到债券价格周期的逻辑线条就非常清晰了。在经济过热、通胀高启时,政府会采取提高利率、紧缩市场流动性等手段抑制通胀,由此导致市场利率水平的不断走高,进而形成了债券市场的下跌;反之,当经济低迷、通缩来临时,政府会不断降低利率以维持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同时会采取多种手段向市场投入大量流动性,由此促成了债券市场的上升。

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从2002年至今,我国债券市场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周期波动,其中2002、2005和2008年是债券市场的牛市行情,债券收益率不断下行,而2004和2007则是明显的熊市行情,债券收益率屡创新高。这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基于当时不同的经济基本面表现所采取的不同的利率政策,比如2007年政府为了抑制过热的宏观经历,连续多次上调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并采取定向票据、特别国债等手段回笼市场流动性,债券一级和二级市场收益率屡创新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创出了接近4.7%的历史新高;而在2008年8月底宏观调控政策开始转向以来,各期限、各品种国债收益率纷纷下行,债券市场走出了

一波十年以来最大的牛市行情。

总体来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有着先导性的重大影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宏观调控政策是基于经济基本面的周期波动进行“相机抉择”调整的。

我国资本市场对宏观调控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分析

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效应也产生了愈来愈根本性的影响,一方面,股票市场的发展使货币政策原有的中介目标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日趋完善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使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得到提升。

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失控的背景下,我国中央银行开始寻找新的总量调控手段,在内部尝试货币供应量目标,到1993年,首次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并于1996年起采用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从而标志着我国开始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8年,随着信贷规模控制的取消,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地位更是无可争议。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已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被看作是货币政策取向的风向标。

一般来讲,资本市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动。在假定短期实际经济不变即收入不变的条件下,证券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财富效应、交易效应、替代效应。股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净影响由这三方面的效应共同决定,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增大货币需求,而替代效应则减少货币需求。一般而言,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股价上扬一般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逻辑上讲,这些新增的需求需要有相配套的货币供给予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各类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行为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资本市场的发展所导致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属于一种刚性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典的货币需求模型进行修正,可以推导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结论。通过比较近年来我国mo、m1、m2的流通速度可以发现,其基本上呈现一种下降趋势,尤其是1996年以来这种下降趋势更是十分明显;而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正是自1996年开始。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减慢全社会货币流通速度,而货币的实际需求量是以货币供应量与其流通速度的乘积为基准,因此流通速度的降低客观上要求货币供应的绝对量增加。

根据经典货币理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性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供给及其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所带来的资金流动的不稳定性必然会影响到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指标的真实性。而且,近年来,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也在逐渐降低。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的缺陷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是否继续满足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提出了挑战。

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理论上讲,通过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本市场与国民产出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循环机制。资本市场的发展引起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并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进而使总需求增加并最终使国民产出增长。由于证券需求是国民产出的函数,与国民产出正相关,并且其需求弹性大于1,这样国民产出的增长将使股票需求以更大的速度增长,这一现象称之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加速效应。美国资本市场的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宏观经济运行、货币金融调控和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在1991-1996年美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期间,除1994年出现异常外,其余年份的加速系数都远大于1,平均值水平为3.94,这表明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及宏观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效应得到了有效发挥。

从我国实践情况来看,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迅猛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这种良性循环机制已经得到了初步体现。统计数据显示,在1993-1995年间,由于资本市场相对低迷,加速系数较小,并且证券化比率也是趋于下降,加上资本市场规模总量较小,这时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力都不大。而在1996-2001年间,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快速发展之势,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加速系数持续上升,表明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加速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对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结论与建议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篇10

[论文摘要]文章对股市宏观调控研究作了简要回顾,运用VaR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股市的有效性进行了最新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不显著;同时,现有的财政政策调控属于漏损型调控,不利于股市的长期发展。因此,必须创新股市宏观调控机制。

一、股市宏观调控研究的简要回顾

股票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资产表现形式,股市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股市宏观调控的内涵、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股市宏观调控的工具以及股市宏观调控的效果等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在宏观调控的内涵方面,清晰界定了股市宏观调控与股市监管(沈小平,2004);在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方面,基本上肯定了股市特别是我国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股市宏观调控的工具方面,提出了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手段,绝大多数主张把政府对股市的干预转变为通过财政、货币和股市政策杠杆进行间接干预。在股市宏观调控的效果方面,主要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上,对此研究的意见很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是有效的,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效果不明显。潘明霞、周莉凡(2006)的研究则表明,货币政策尽管对股市会产生影响,但相对于频繁的股市波动来说则显得微不足道,货币政策还不是解释我国股市波动的有效变量,也并非是应对股市“泡沫”和低迷的最佳工具;但当央行意图影响股市时,经验表明,选择利率工具要好于货币数量工具。货币政策对股市不具备可控性。国外的研究也表明,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影响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也不能独立地解决资产价格的破坏效应(伯南克,2006);另外,有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作用的时滞较长,但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却是非常迅速的(高湘一,2002)。加之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较短,因而是调节股市的理想政策工具;同时认为,政府的各项财政政策亦会对股市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尤以证券交易税和资本利得税对股市影响更甚。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股市经济调控的论述相对来说要少得多。杨新松、龙革生(2006)的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双向正向关系,而利率对股票价格有明显的反向影响。但由于股票市场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使用货币供应量调控股票市场时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难度增大,因而对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与货币供应量相比,中央银行利用利率调控股票市场更有效。论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提出财政政策是股市的自动稳定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社会总需求与经济结构而对股价的运行产生影响(夏宇、陈达,2002)。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调控的有效性和调控的手段与工具上。尽管对宏观调控股市的效果有分歧,但在主流上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是有限的。

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有效性的最新检验

传统调控股市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特点来看,首先,实施货币政策的依据在于对基本经济面的判断而非基于对股市的判断。货币政策是全局性和整体性的政策,一旦运用,必然会对经济全局产生影响,而不仅仅只限于股票市场本身,尤其是当股票市场调控的方向与基本经济面调控的方向相背离时,货币政策调控股市的窘境则显而易见。因此,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最多只能算作货币政策调控基本经济面的一个副产品,而不能为了专门调控股市而对基本经济面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货币政策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传导才能作用于股票市场。因此,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是间接的,其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当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

财政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调控主要是对股市交易行为进行税率的调整,不管税率如何,其结果必然提高股市交易成本,弱化股市活跃程度,同时减少股市资金的净流入量和直接从股市汲取交易资金。从这个方面来讲,这种调控方式显然是一种漏损型调控,从长期来说,不利于股市的发展。因此,这种调控方式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弃之不用。间接调控和货币政策一样,其效果也要取决于财政政策对股市调控的传导机制。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股市调控的传导的内在机理与环节基本一致。因此,货币政策间接调控股市的效果与财政政策间接调控股市的效果具有同一性,在此,以货币政策调控股市的效果为例来说明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有效性。

我国货币政策作用于股市的机制与西方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西方国家一般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目标的手段(即通常所说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通过两种渠道(即通常所说中介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对股市施加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利率基本上是官方利率,因而货币政策工具体现出利率水平的调节和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分而治之的特色,央行可通过如下两方面来对股市施加影响。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主要运用通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进入股市的资金总量,进而影响股市。二是利率变动,通过改变货币市场和股市上各种金融工具的机会成本,以及作为政策信号改变投资者的未来预期来影响股市。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选取市场利率(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i)和法定准备金率(Qi)以及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变量,以股价指数(上证指数SZ)作为反映股市变化的变量。样本区间为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数据均来自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考虑到季节因素,所有变量都经X-12季节调整,并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性。

由于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多少都会对股市造成影响,因此,很难脱离这些经济变量单纯地考察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基于这种考虑,则将股市与货币政策变量的关系放在一个经济系统中考虑,Sim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及脉冲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工具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可能(高铁梅,2006)。VaR由于将所有变量都看成是内生的,不对变量施以任何先验的约束,显然,用此来衡量经济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是相当适用的。此外,VaR还可借由脉冲反应来解释变量如何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应,以及对解释变量的方差进行分解,提供在每一解释变量的方差中其他解释变量所能解释的比例。

理论上VaR中各方程式的残差必须符合白噪声过程,因此,进行VaR参数估计需选取合适的滞后期,根据aiC&SC信息量最小的准则确定最佳滞后期为2;对VaR模型中股价指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SZ=-218.3-0.00079*m1(-1)-0.0042*m1(-2)-0.014*m2(-1)

(477.652) (0.00237)

(0.00244)

(0.00720)

(-0.45703) (-0.33356)

(-1.72823)

(-1.90698)

+0.016*m2(-2)+281.17*i(-1)-135.17*i(-2)+33.28*Qi(-1)

(0.00773)

(230.544)

(165.034)

(49.1536)

(2.12003)

(1.21958)

(-0.81904)

(0.67703)

–43.88*Qi(-2)+1.21*SZ(-1)-0.28*SZ(-2)

(50.5700)

(0.17940)

(0.22241)

(-0.86762)

(6.75108)

(-1.23961)

R2=0.795

F=12.47

从结果分析来看,VaR模型估计效果是较好的,表明股价主要受到其自身惯性SZ(-1)的影响(系数为1.21),同时短期股价指数与利率存在失衡现象,并不遵循严格的负相关(如滞后1期的利率与股价正相关);短期货币供应量和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指数既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说明我国“股经背离”现象的存在;从参数的显著性来看,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指数的影响都不显著,说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各滞后期不能解释股价指数变化,在以股价指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滞后2期m1和m2对股价指数估计系数有显著性影响,但这种关系很弱。

通过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信息对股价指数变化的动态影响(如图-1至图-4)。

以上4个图显示,不同货币政策指标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几乎都是不显著的。相对来说,股价对货币供应量反应比对其他货币政策变量的反应要强烈些。而且股价指数对货币供应量m2的单位冲击的反应在调整后第2个季度为最大,随后影响力逐渐下降,股价指数对货币供应量m1的单位冲击的反应在调整后第1个季度为最大,过后便迅速减少,说明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性的。脉冲反应过程清楚地显示,股市的货币供应量变动效应表现得比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效应明显。

为了解各变量信息对股价指数的相对重要性,对股价指数进行了方差分解(见表-1)。

结果表明在影响股价指数波动的因素中,占绝对优势的因素是股票市场自身,一个年度内,贡献达90%左右。即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力度极为有限,一年内对股市波动的贡献度仅为6%左右,货币供应量对股价波动的贡献度也很低,仅为4%左右。此外,工具变量和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都极其短暂,而货币市场对股市的作用是持续的,表明货币市场是股市资金的一个重要、稳定的来源,且长期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对股市影响程度弱于货币供应量,其对股市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货币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对股市宏观调控的效果目前仍然不理想,财政政策对股市间接调控的效果也一样。同时根据实践方面的经验可以发现,目前对股市的调控主要是间接调控而非直接调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般要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而后才能作用于股市,才能对股市产生间接的调控作用。事实上,目前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很有限。因此,宏观调控股市的思路要有新突破,宏观调控股市的方法要有新途径。简而言之,必须对股市宏观调控的机制进行创新。

三、股市宏观调控机制创新

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的股市间接调控政策的调控效果不显著或不理想。因此,完善股市调控政策,创新股市调控机制,是中国股市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务之急,完善和创新中国股市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对股市直接进行调控的机制与政策,把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股市的调控,提高股市调控的绩效,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1.建立专司股票调控的国家股票调控委员会。股市监管与股市调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职能差别和操作差别,应该建立一个直属于国务院的股市调控委员会,以别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的权能,专司股市调控之职,以确保中国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国家股市调控委员应该把握股市运行的周期性特征,建立股市稳定运行机制,并进行相应的调控操作,以熨平市场的周期波动或减小短期波动幅度。

2.建立直接调控股市供需关系的机制。建立股市直接调控政策体系,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建立对股市供需进行直接调控的机制与手段,通过控制股市的供求来直接调控股市。国内有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如吴晓求在1995年提出,建立股市调控基金,通过国有股的吞吐来调控股市。这是一条先有基金后有股票的方案。童士清(1999)提出用国家股调节股市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和建议都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提出的,所以在直接调控股市上均以对国有股吞吐的调控为基调,局限于对国有股的调控上。笔者的构想是:任何上市公司都有维护股市稳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限于国有上市公司。因此,只要是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均应根据其发行溢价情况划拨给国家一定份额的股票,这些股票可以以相当于股票溢价发行的税收的名义划拨。因此,无偿划拨股票给国家股票调控委员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已经上市的公司应该补交这笔溢价税,原则上应该以股票的形式上缴。划拨给委员会的股票即为国家重要战略储备资产,是国家的股票储备,在股市过热或某只股票价格明显超过股票的内在价值时,该委员会可以卖出股票,平抑股价;当股市过冷或某只股票价格明显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时,该委员可以买进股票,稳定股市。即国家可以通过这个专门的委员会进行股票的买卖来调控股市。

3.赋予国家股票调控委员创造新的调控股市的证券衍生产品的职能。证券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股票市场出现还是一个新事物。目前,我国证券衍生产品的创设不规范和不合理。国家应赋予该委员会创造新的调控股市的证券衍生产品的职能。证券衍生产品的创设,可以由专业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提出,但必须经国家股票调控委员会批准设立,但专业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创设的衍生证券产品在一级市场上所获的收益必须同国家证券委员会分享。国家证券调控委员当然也可以直接创设证券衍生产品,通过创设证券衍生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证券衍生产品的吞吐来调节各类专业投资基金与证券公司的资金余缺,利用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自身的市场化行为调节股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证券衍生产品的创设来筹集股市调节基金,使股市调控委员即使在股市过热且手中没有股票时,也可以通过高买低卖的方式来调节股市。这样既克服了漏损型调控造成的股市失血,又建立了一条经常性的股市调控融资渠道,真正体现取之于股用之于股。

[参考文献]

[1]沈小平.我国股市宏观调控观点述评[J].经济研究参考,2004,(87):4-10.

[2]潘明霞,周莉凡.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能力[J].西南金融,2006,(7):18-20.

[3]伯南克.金融学文献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

[4]高湘一.论宏观调控与股市自发机制的相关关系[J].财贸经济,2002,(7):23-25+53.

[5]杨新松,龙革生.货币政策是否影响股票市场: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39-44.

[6]夏宇,陈达.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J].吉林财税,2002,(1):49-50.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