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2:48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成人教育改革;教学内容;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4)32-0069-02

成人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改革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手段等一系列具有联动关系的范畴。本文聚焦于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两方面,讨论两者之间关系,着力于解决成教改革中“教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内涵

教学内容要依据其服务的人群而发生变化,即考虑其实际需求。若教育对象为文盲,则教学内容是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教育对象为社区成人,则教学内容为社区服务类的课程,如法律常识、烹调营养、妇幼保健、花卉栽培等;对于已经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或寻求掌握一技之长的待就业人员,成人教育则要提供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接近,学员使用的教材也是从自学考试或普教直接拿来,缺乏针对性[1]。

管理是维持成人教育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管理手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管理系统存在着浓厚的行政化倾向,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淡薄。其次,对学生与教师的考核方式,存在照搬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情况。对学生的成绩认证,除了考勤和作业外,就是笔试,而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考核,违背了成人教育偏向于实践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关联性

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统一在服务于成人教育的实践中。

教学内容是基础,而管理手段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成人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职从业人员,这类人群参加成教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除了部分只想获取学历的人,大部分人试图通过接受再教育来提升职业技能和补充相应的文化知识。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成人教育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因此,若成教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员的实际要求,成人教育也就失去了对学员的吸引力。

管理手段可以监督、调控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员的需求。管理层对教学的调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团队,通过巡查、观摩课堂教学来了解教学相关情况,对教学秩序、教师水平、教学内容合理性作出评价,从而达到监督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二,在每学期的固定时段,如期中、期末等,实施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学生评教的结果是检查教学内容与授课情况的重要参照。

三、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协调并举的具体路径

从社会需求出发,使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向更具针对性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应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成教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功能。在编写教材时,将内容划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综合型,强化后两种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含量。由于教材的编写、成稿总是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介绍给学生,扩大教学信息量。在管理方面,则重在聘请优秀教师以及改革考核方式。要继续完善教师聘用制度,从企业生产第一线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完善对教师的岗前、在岗培训制度,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合理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此外,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学员的考核应由传统的注重卷面考试向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转变。作业、学案、开闭卷考试与职业技能的考核结合在一起,综合衡量学员的学习结果。

从成人教育学员自身需求出发,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协调并举,向更具适应性的方向转变。成人教育学员大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根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的研究,成人所获经验增强了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其学习具有主动性[3]。在学习过程中,成人倾向于以经验学习为主,而且其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偏重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

增加选修课程,以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主性。因成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导能力较强,管理应向服务型转变。管理系统重在服务教师与学生,使师生有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管理团队尤其是教务管理团队,应树立师生是立校之本的信念,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曾艳萍,银德辉.当前成人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3(8):96-98.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2

体育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体育教研、体育教学人员情况、体育教学设施四个子系统构成,其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其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运行效果。

1.1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常规文件信息、学科和专业建设信息、课程建设信息等,这三个方面的管理信息主要内容有:有关日常教学文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日期和内容等要素信息。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开设专业相关的教学文件名、建设日期、内容,学科专业建设名称、日期、内容和课程建设名称、日期、内容等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数据管理,便于快速高效地查询、增减、统计与分析相关信息。

1.2体育教研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研信息主要包括体育教改与教研指南信息、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信息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施信息等。具体信息有:教改与教研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名称、日期和内容,教学改革与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名称、建设日期和内容等。体育教学与研究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体育教学与研究的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准确把握系部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系部体育教学和研究的相关动向和实施情况。

1.3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人员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业绩考核信息、教师培训进修信息和教师工作酬金信息等。具体信息有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专业、学历、学位、职称、工作时间、职务、获奖统计、联系方式、业绩考核、进修培训等。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

1.4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如场地设施建设、场地设施使用、场地设施管理等。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进行有效查询和统筹管理,有效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查询结果合理安排上课地点,有效提高课堂组织及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运行信息的管理

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管理、教学文档信息管理、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群体工作信息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构成了体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

2.1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的管理

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学生选课、教师安排、教材订购、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课程考核、缓考补考、重修补修等。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2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人员选聘、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学编制的确定等,如:选聘人员姓名和工作内容与要求、系部教学工作总量、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教学编制设定和要求等。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既可以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也可以方便其他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的查询。

2.3教学文档信息的管理

教学文档信息主要有系部各个专业的教学规划、教学管理制度、教改与教研、教学评估信息等。教学文档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查询和管理,提高系部教学文档管理规范化水平。

2.4群体工作信息的管理

群体工作信息主要是指校运动会和各类竞赛的有关信息,如活动开展的时间、项目,比赛项目的设置,比赛时间的安排,比赛成绩的登记。群体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能够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效保障学校各类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2.5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的管理

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主要包括运动队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有关信息,如运动队名称、人员情况、训练时间、参加比赛的时间、比赛成绩等。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对以上信息进行有效查询管理,为学校运动队的科学训练提供保障。

3.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评价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管理体系,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完善对于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3.1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是指系部领导评教、教师之间评教、专家评教、教研室评教、学生评教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和课程考核成绩控制信息等,主要评教主体、评教客体、评教的时间和内容、评教结果及课程考核及格情况等内容进行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便可以很轻松地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为日常教学监控奠定基础。

3.2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成绩的分析和实践技术课成绩的分析,如分析的时间、分析的结果等。建成的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教学管理人员查询和管理相关信息提供便利,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是指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学科专业、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评价、学生学风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如培养定位信息、队伍结构信息、教学中心地位信息、评价主体信息、评价个体信息、评价内容和时间信息、发展优势和特色信息、学风建设成果信息等。建成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反馈各类教学信息提供便利,又可以为系部做出有关教学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4.结语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3

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状况,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教育理念、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考核与评定等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和总结中美高校体育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1中美高校体育现状对比

1.1中美高校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对比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图1)分为校外管理机制和校内管理机制两大部分。校外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体卫艺司、处)和体育行政部门(科教司)组成。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协调和组织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规划并指导有关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和教材建设、开展专业师资培训等;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校内管理的主要方式由校领导分管和学校体育工作部门具体执行而进行的。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指导、布置和检查。制定本校工作计划,落实教学任务,组织课外群体活动,开展课余训练竞赛工作。

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图2)是典型的、彻底的地方分权制。联邦教育部,代表国家对整个教育行业实行宏观管理,主要任务是统计和分析全国教育相关数据,为总统和联邦议会,以及州和地方教育机构提供制定教育政策法规的依据和建议。不能指导、监督和控制任何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及个人的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州教育部是州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辖区内的各类学校,对州内学校办学状况进行考察评估,协调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相互间的关系。高校一般实施自我管理,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我负贵。绝大多数学校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美国,大学体育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大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工作。按照学生类型和教学目的,把大学体育分成竞技体育部和娱乐体育部。娱乐体育部管理以各个运动项目体育俱乐部为参与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竞技体育部管理大学生运动员〔1〕。

从教育行政的权力分配方面看,我国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中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贯彻、执行实施中央制定的教育法律政策、规划、指令。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教育事业是地方和公众的事业,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的经营和管理,拥有统治性自主权,中央政府则总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只有在必要的范围内才参与。

1.2中美高校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对比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可见,我国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为根本,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健康第一”即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美国的体育教育理念课概括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个体价值和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联系社会并且服务社会。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始终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识、社会和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意识、兴趣和习惯,主张学生在学校阶段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终生都有意识和能力参与体育锻炼〔2〕。

1.3中美高校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比

在我国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总的目标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思想,强调要突出促进学生健康的课程之本,使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3〕。

由于地方分权的运行机制,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办教育的权利属于各州,各州的教育委员会有权决定本州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发展方向。体育的情况也是一样,在美国各高校对体育目标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实质上都是要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因此,美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发展体能、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心理发展,以改进生活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终生参与体育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服务〔4〕。

对比来看,两国都从人本主义的体育课程理念出发,以学生为本,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而美国高校体育课程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自信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验,侧重于体育参与的态度的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以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而我国则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实施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更多的则是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注还不够,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两者的整合有待加强,忽略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效益。

1.4中美高校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对比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和集体项目为主,开课率较高的项目主要为:足、篮、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其次为:健美、田径、舞蹈、形体、健美操等。像游泳、网球、轮滑这些项目由于受场地师资条件的限制开课率较低。

美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东方传统体育项目,又有流行的健身、休闲娱乐项目。其内容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有氧运动、集体项目、个人项目、水上运动、体适能、传统的养生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有些学校还将登山、潜水等一些野外生存类项目纳入课程。还有不少高校以研讨的形式开设急救、个人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所需要的体育知识等课程,有的还开设怎样购买、保养和修理体育器材等课程。

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课程内容丰富,主要以个人项目、健身休闲、娱乐项目为主,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和保健教育,突出终身体育的内容,有很强的健身性、文化性、选择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学生可选择空间大。我国则是以竞技运动项目、集体项目为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健身、休闲运动,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等,开设的还比较少。另外,美国的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是主要向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知识、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的指导。而我国则是以健康知识为主,对运动处方的内容涉及不多。

1.5中美高校学校体育学习考评对比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学习考评也在不断转化,更加重视强化激励、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也由重运动成绩转向重全面发展。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从注重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三方面进行。评价过程仍然以教师为主。

美国高校体育课的考核没有统一要求,国家也没有统一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视考核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过程,即对学生的整个实践操作进行考核、评分。考试成绩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相对来说比较松散。但是对学生的出勤的要求是比较严格。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俱乐部、校内或校际的各种竞赛的方式来获得学分,但是有些高校对参加校内的比赛是不给学分的。

在高校学校体育学习考评上,相比较而言我国要比美国要完善的多,并且其系统性较强,注重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上,美国侧重于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改进和成就,学生互评方面较弱。我国总体上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较差,而且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对心理健康、情感内容和社会适应考核在操作层面上还有待提高。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中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贯彻实施中央政策、规划和指令。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地方的几乎完全拥有自主权,难以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划,教育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种制度纷乱复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各地经济条件不同,现实的贫富差异也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2.1.2教育理念方面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理念和美国具有一致性,都包含激发体育兴趣,培养体育习惯,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倡大众参与和终身体育等。

2.1.3课程目标方面

两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美国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侧重于体育态度的培养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而我国从实施的现状来看,则更多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注还不够,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两者的整合急待加强。

2.1.4课程内容方面

两国的体育课程内容都呈现多样性,具有很强的可选择空间和实用价值。美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以个人项目、健身娱乐项目为主,突出终身体育的内容。而我国则是以竞技运动项目、集体项目为主。美国高校体育基础理论课主要向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知识、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的指导,更多的注重对健康、安全锻炼的方法的传授。而我国对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的指导显得不够。

2.1.5学习考评方面

两国高校体育课程都重视对学生的立体化评价,评价方式主要由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方式结合使用,注重理论的研究。但是,在具体操作上,美国高校更具实践性,侧重于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运动参与和运动体验。而我国较注重终结性评价,重视对运动技能水平的考核,而对心理健康、情感内容和社会适应的考核不够。

2.2建议

2.2.1课程目标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程目标上,应更加关注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的整合,使课程目标和学校的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客观条件有效的整合起来。努力整合成适应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课程目标的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整合起来。真正使运动成为发展的载体,是发展成为运动的目标。

2.2.2课程内容应更加生活化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关注身体教育、情感教育和保健教育,使之与竞技运动教育一起构成多样化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4

引言

德育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劳动者。

1、德育教育的意义

目前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德育教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当然这是广义的德育。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到学校的实践教育中,就是要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活动中。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活动寓于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有关知识,还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不但学习,更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特别是能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他人、艰苦奋斗、关爱国家、关心民族事业的热心,和建社自己和国家更美好未来的信息和决心。

2、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1、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管理效益。

2.2、德育教育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2.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

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3、在教学过程之中的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3.1、重视预防教育

学生可塑性极强,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他们观察事物只能看到表象,看问题比较孤立、片面,抵制不良因素、防止上当受骗的能力差,道德观念不明确,在许多问题上分不清美、丑、善、恶、是、非。他们中有些人对不良的引诱缺乏应有的警惕,往往陷入泥坑,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宣讲革命传统、社会公德、爱党爱国、英雄模范事迹,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求知进取的胸怀和欲望。组织课外活动,观摩聆听英雄报告,开讨论会、讲演会等德、智活动,同时联系司法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典型犯罪事例,剖析犯罪原因,讲清犯罪经过,帮助他们提高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增强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讲为维护正义而战的英雄事迹,激发正义激情。在开展上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狠抓养成教育,学生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很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讲,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可使一个人善于思考,会思考,善于学习,会学习,从而走向成功之路。一个有不良习惯和行为的人,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甚至会犯罪。学生的行为习惯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上,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过程,因此,要利用班会、师生交谈、文艺演出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他们灌输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等人格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在校日常生活规范要求,如,不准随地扔纸屑,要爱护树木,打水打饭自觉排队,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等,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坏境。

3.2、充实内容,改革方法

现在,学校德育工作不仅要丰富教育内容,更要改革德育教育方法。在强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和社会背景,补充、完善德育教育内容,使得这些内容为学生所接收,进而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摒弃传统上单纯的教条式的灌输和教育。对于学校德育教育方法,应做到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课堂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避免“满堂灌”,鼓励学生课堂上讲述与德育有关的真人真事。一般认为,如果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讲得非常容易的理论用于社会实际问题的分析,才能算是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德育教育要大力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更需要不断采用丰富的教育手段。

3.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切的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在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不但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首先,不同时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于学生具有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每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把握住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很容易会弄巧成拙。其次,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德育渗透,关键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和实际需要。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身体心理素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对学生的一生有益。

3.4、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管理力量

德育教育下的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氛围,发挥德育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39-0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1]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强调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其独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特殊规律。探索、找寻规律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1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状况分析

1.1课堂载体功能的僵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主阵地。民办高校中应充分利用课堂载体,坚持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相统一,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载体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的滞后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仍以政策说教和道德规范为主,鲜有文化、经济、军事等科学知识。理论脱离现实,就会失去根基,没有说服力,这也是学生容易对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接受的主要原因。其次,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仅让学生被动接收,缺乏激发学生思考、主动积极参与的方法和手段。最后,不能与专业课课堂形成合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该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管理者的“独唱”,而应是全体任课教师的“合唱”。很多专业课教师随便的对社会现象进行不负责任的评价,课堂上宣泄自己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毁掉政治课教师长期努力的成果。

1.2管理载体功能的弱化

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远落后于公办院校。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愿,经常三分钟热情,不能够保持持久学习的状态。因此必须切实落实管理载体的作用,督促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目前部分民办高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意识,把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割开来。部分管理者认为只要学生不出现安全事故、不违反学校规定,安心上课,顺利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把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包袱完全交给辅导员与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载体功能的弱化,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发挥。

1.3活动载体的形式化

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数在高中阶段成绩不本班级的中等学生,并非各类学霸,他们往往是班级中的活跃分子,具有多种多样的才华。因此他们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渴望通过活动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故此,活动载体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最具吸引力的形式。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在运用活动载体时片面追求形式而非内容,使活动成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的“装饰”或“表演”。例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活动时单纯追求流行和时尚,最终起到的作用只能是以乐代教而不是寓教于乐;还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组织活动总体数量作为考核业绩的标准,忽略了活动的实际效果;此外一些活动存在严重的短期性、暂时性等问题,活动大张旗鼓的开始,但随后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活动载体的形式化,严重束缚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2优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载体创新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主要载体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1活化课堂载体

活化课堂载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促使学生成长、成功、成才。首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紧密联系现实,弘扬时代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活化教学内容,增强时代感。除了对受教育者进行传统的“三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外,还要不断充实反映时代特征,与受教育者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竞争意识教育、诚信意识教育等。其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直接对话、交流与协商,变常规的“请假条”为“问事条”。最后,强化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民办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也要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主流文化、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2强化管理载体

没有管理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没有教育的管理是低层次的管理。强化管理载体,就是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首先,转变管理者理念,改变原有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把管理提高到育人高度,管理也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对学生不良现象,既要有高度责任心敢抓、敢管,又要运用灵活方法会抓、会管,更要管之有据、管之有效。其次,民办高校管理者也要重视而非忽视或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不是单凭制度、处罚来约束人。

2.3优化活动载体

优化活动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开展的各种活动具有三个特点:生活性、普遍性、长久性。生活性就是各项活动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难疑问题。广泛性就是要求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健康丰富,具有思想性的同时也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广泛参与。持久性是指活动应稳定、长久地开展,而不是来时一阵风,过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3结语

总之,必须活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载体、强化管理载体、优化活动载体,使各种主要载体功能互补,作为一个整体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血脉中。让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6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首先要了解高校体育管理。所谓高校体育管理是指学校体育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以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活动[1]。高校体育管理的内容按范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反映学校外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而后者则是指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它属于微观层面的高校体育管理。微观层面的体育管理一般分为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两类,高校体育业务管理主要包括高校体育课程管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管理、早操和课间操管理、余暇体育管理等;高校体育行政管理包括体育教师与组织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体育经费管理、体育科研和体育情报管理等。综上,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概念的界定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指高校体育管理者对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科学的管理,使其达到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它是为了稳定高校体育教学秩序、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内容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对体育教师、大学生、教学进度、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教学文件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一系列综合管理的活动。如果这些管理内容中有一项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也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2.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具有连续性,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其管理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常规,即:也要保持循序渐进,不能脱节与中断。从时间序列上看,虽然可以把它分为不同教学阶段与环节的管理,但是如果管理缺乏连续性,就不能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也就不能确保顺利地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与环节,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3.管理反馈的及时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管理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要根据反馈原理,及时获取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能保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提高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场地、器材等的利用率和效能[2]。

(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

1.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指高校师生为共同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双边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务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和意外伤害事故管理。(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是课堂教学管理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期保障。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课堂常规、编班、安排课表、分配教师任务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课堂常规是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前提,也是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编班、安排课表、分配教师任务等工作对能否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起着重要作用。(2)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包括备课管理、上课管理和课堂结束管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学习过程。备课管理就是管理者对教师提出具体的备课要求,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评比,确保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上课管理是指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并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加强对课堂的检查和督导。课堂结束管理,是指要求教师做到按时下课,并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安排课后作业、组织学生整理场地、收交器材,同时提出下次课的任务。(3)意外伤害事故管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或者死亡事故。由于体育教学多数是在户外进行,尤其是同场对抗类和格斗类项目更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对此,首要的是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学校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等的有关规定,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体育教学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修缮。其次,要做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理及管理,一是要正确判断伤害事故的性质并做好现场急救或者送医院诊治;二是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和当地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并填写发生伤害事故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与处理措施等,必要时应提供人证和物证,如果发生意外死亡等重大伤害事故,最好请当地法医做鉴定报告。

2.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

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故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分为高校体育教学部对成绩考核的管理和体育教师对成绩考核的管理两部分。(1)高校体育教学部对成绩考核的管理主要是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体育课考核的内容,制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审核各个班级体育课成绩,及时上报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学生体育课成绩档案,安排不及格学生的补考事宜。(2)体育教师对成绩考核的管理按照学校和体育教学部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体育课成绩考核工作。熟练掌握考核办法与标准,做到准确、公正、客观的测评,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做好体育课成绩的登记、录入和上报工作,组织落实不及格学生的补考工作。

3.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去测评和判定体育教学质量状况及其优劣程度[3],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校内评估是指学校的自我评估,其目的是通过评估,客观地了解本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也为学校管理者在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决策时提供依据,这类评估可以一年进行一次。校外评估是指由上级部门或兄弟院校组成的评估组的评估,它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各校的体育教学状况,发现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推进各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理念滞后,目标定位不准确

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和统帅作用。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服务,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只有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提供最佳的服务,才能稳定教学秩序和保障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还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目标定位不准确的弊端,导致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偏低,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阻碍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分数既是考察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又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可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分数管理的弊端盛行,在这里分数被绝对化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被分数管理观念严重扭曲了,致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造成教学质量管理的低效。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评价和监控体系运转不畅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普遍不够健全,尤其缺少行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作用。评价和监控对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诊断、促进、规范、导向和反馈等作用,它对于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由于许多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伸缩性,仅凭数量是无法客观反映出工作质量的,如体育教学的社会效益、协作精神和服务质量都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不够健全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只以定量的标准来评价体育教师的绩效就会有失公平与公正,这无疑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水平待提高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对于高校的发展要求而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管理队伍不稳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4],因为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是专职管理者,他们还承担有教学任务,他们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显然不足,同时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工作,这势必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另外,由于有些决策层的管理者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上经费有限,从而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

按照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采用三自主的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按照学生选报项目重新编排了教学班级,打破了原有的行政教学班授课形式,使得体育选项课教学班的组成情况变得复杂,一个教学班里的30个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不同专业的行政班,少则来自6~9个行政班,有的多达10~15个行政班甚至更多,这对教学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良好班风的形成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由于学生之间的平时交往较少,致使冷漠与不合作的课堂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影响课堂分组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由于学业要求,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不同时段、不同持续时间的集中实训,使得班级里同学之间实际参加体育教学的学时不均等,教学设计也难以从整体把握,致使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被分到了不同的体育专项班之后,由于不同专项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的差异,对选择不同项目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就会有失公平,而最后的体育课成绩又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以及评优评先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依据,这也增加了体育教学管理的难度[5]。

(五)课外活动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缺乏有序的课外活动管理机制。具体表现在,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严密的组织和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与学科发展的需要,致使许多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多数处于一种无序的、随意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6]。

三、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理念对管理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只有合理的管理理念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管理效果。发达国家已提出“生命第一,健康第二,教学第三”的教育理念,应引起我们的深思,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从根本上转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实现管理理念的突破与创新。一流的教学质量靠的是一流的教学管理,而一流的教学管理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在教学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核心要素,而人的积极性则是科学管理的动力之源,只有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保证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7]。所以,要加强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鼓励、支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并使之由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的高度。

(二)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进行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管理,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高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既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等特点,又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及当地季节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施课内外全学分制管理

为改变高校体育课外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建议考虑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施课内外全学分制体育教学管理。具体做法是,取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学生的体育课内、课外(俱乐部、协会、课余锻炼)全部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在完成体育必修课学分外,还必须获得若干体育类的选修学分,上不封顶,鼓励学生多拿体育学分。为了加强竞争机制,对课外俱乐部和教学俱乐部采用“末位淘汰制”。为改变学生课外锻炼的无序状态,也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借鉴北航的“体能锻炼走廊”,对学生每一学期必须锻炼的次数提出具体要求,并由专人负责考勤,完成者获相应学分,体现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兴趣与强制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与健康水平。

(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信息;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1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新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管理模式。加强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提供优质高效和及时准确的体育教学信息,提高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体育教学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当前规范教学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新建本科高校规范体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学计划信息的管理

系(部)根据国家或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及学校和系部的发展定位制定所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参照系(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教研室结合实际撰写教研室工作计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任课教师编写教案并组织课堂教学是当前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信息管理的主要模式。一般而言,系(部)教学计划信息指在教学实施前教研室和教师所反馈信息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日期、内容提要等。开发体育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将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时、有效查询或管理相关文件提供帮助等。系(部)、各教研室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信息都可以在体育教学计划管理子系统中查询;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中检查、查询系部和教研室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实施情况,汇总分析每学期的各类相关信息,这将有效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体育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体育教研、体育教学人员情况、体育教学设施四个子系统构成,其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其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运行效果。

1.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常规文件信息、学科和专业建设信息、课程建设信息等,这三个方面的管理信息主要内容有:有关日常教学文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日期和内容等要素信息。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开设专业相关的教学文件名、建设日期、内容,学科专业建设名称、日期、内容和课程建设名称、日期、内容等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数据管理,便于快速高效地查询、增减、统计与分析相关信息。

2.体育教研信息的管理。体育教研信息主要包括体育教改与教研指南信息、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信息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施信息等。具体信息有:教改与教研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名称、日期和内容,教学改革与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名称、建设日期和内容等。体育教学与研究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体育教学与研究的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准确把握系部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系部体育教学和研究的相关动向和实施情况。

3.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人员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业绩考核信息、教师培训进修信息和教师工作酬金信息等。具体信息有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专业、学历、学位、职称、工作时间、职务、获奖统计、联系方式、业绩考核、进修培训等。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

4.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如场地设施建设、场地设施使用、场地设施管理等。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进行有效查询和统筹管理,有效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查询结果合理安排上课地点,有效提高课堂组织及教学的效果。

三、体育教学运行信息的管理

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管理、教学文档信息管理、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群体工作信息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构成了体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

1.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的管理。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学生选课、教师安排、教材订购、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课程考核、缓考补考、重修补修等。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人员选聘、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学编制的确定等,如:选聘人员姓名和工作内容与要求、系部教学工作总量、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教学编制设定和要求等。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既可以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也可以方便其他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的查询。

3.教学文档信息的管理。教学文档信息主要有系部各个专业的教学规划、教学管理制度、教改与教研、教学评估信息等。教学文档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查询和管理,提高系部教学文档管理规范化水平。

4.群体工作信息的管理。群体工作信息主要是指校运动会和各类竞赛的有关信息,如活动开展的时间、项目,比赛项目的设置,比赛时间的安排,比赛成绩的登记。群体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能够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效保障学校各类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5.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的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主要包括运动队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有关信息,如运动队名称、人员情况、训练时间、参加比赛的时间、比赛成绩等。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对以上信息进行有效查询管理,为学校运动队的科学训练提供保障。

四、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评价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管理体系,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完善对于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是指系部领导评教、教师之间评教、专家评教、教研室评教、学生评教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和课程考核成绩控制信息等,主要评教主体、评教客体、评教的时间和内容、评教结果及课程考核及格情况等内容进行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便可以很轻松地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为日常教学监控奠定基础。

2.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成绩的分析和实践技术课成绩的分析,如分析的时间、分析的结果等。建成的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教学管理人员查询和管理相关信息提供便利,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是指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学科专业、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评价、学生学风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如培养定位信息、队伍结构信息、教学中心地位信息、评价主体信息、评价个体信息、评价内容和时间信息、发展优势和特色信息、学风建设成果信息等。建成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反馈各类教学信息提供便利,又可以为系部做出有关教学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五、结语

众所周知,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当前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索和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构建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不但是高校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孟凡会,等.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1):110.

[2]温志宏.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设想[J].中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4.

[3]袁正刚.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69.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8

关键词网络教育《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theoreticalSystemandapplicationmodelof

"executivemanagement"innetworkeducation

XieZhiping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Dalian,Liaoning116025)

abstract"executivemanagement"isthecorebascicourseofexecutivemanagementmajor,it'sthefoundationofthetrainingofexecutivemanagementmajors.withthepopularityofnetwork,administrativepersonnelgoesintointernettimes.Fromnetworkeducationandconceptdescrip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theoreticalsystemandapplicationmodelofthe"executivemanagement"innetworkeducation,andthecorrespondingnetworkresource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sandimplementationmodalities.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executivemanagement";theoreticalsystem;applicationmodel

2004年6月,《行政管理学》作为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核心基础课列入正式建设和开发课程,近7年时间,招收全国各地行政管理专业学员近5000名,均学习和使用此课件内容,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网络教育界广泛好评和推广,于2008年10月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本文主要结合网络教育特点,从教育思想与理念、理论体系、应用模块、实施过程与形式等方面,对此教学成果的建设心得和体会展开阐述。

1《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地位与网络化教学的意义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它以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作为课程的知识点,通过系统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为学生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及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工作奠定职业和能力基础。可以说,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行政管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网络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形式有着重要的区别,首先,它不是老师与学生的当面交流与学习过程,而是通过互联网这个中介。这样,老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都被赋予全新的含义。更多时候,老师是一个学习信息的提供者、规划的设计者,而不是一个有效的监督者和评估者。而学生则完全是自主地学习,脱离了固定的学习场所和被监管的场所,对学生的自律与自主性要求更高。其次,因为有互联网这个中介,因此它在上课时间和上课内容上都是开放式的,可以无限延伸。互联网这个中介,不仅提供了学习的途径与桥梁,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武器和信息资料的重要来源。因此,如果利用好了,这种学习模式的潜力将是非常巨大的。再者,由于网络学习的特定对象,决定了网络教育教学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应用性的特点,因此,所有的教学与学习单元设计环节,都需要围绕着网络这个核心背景来实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互动性,且必须是最新的信息与资讯,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经发展到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等多个方面。在CeRnet主干网中,全国共建立了地区的网络中心,连接了全国的地区,CeRnet省级结点设在36个城市的38所大学,分布于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CeR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已达到2.5Gbps,有12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特区联网,总带宽在100mbps以上。CeRnet地区网的传输速率达到155mbps,已经通达中国大陆的150个城市,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超过800个,联网主机100万台,网络用户达到500万人。如今,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利用这一新兴技术工具,可以更大范围更加便捷地普及行政管理知识,为国家提供大量具有一定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从而实现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现代化的升级。

2《行政管理学》网络教育的设计思想与理念

将《行政管理学》教学嵌入网络教育,必须尊重网络教育的固有特点和规律,在课程设计、资源组织、技术实施等方面,均要按网络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落实。

第一,以人为本,人机互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而网络教育又是通过互联网这种途径来实施远程教育和虚拟管理。《行政管理学》在课程实施中充分考虑了这个根本宗旨和基本模式。比如在内容设置上,围绕行政管理必要的知识点构筑了绪论、行政体制、行政内容、行政行为、行政目标和心理、行政发展六个单元,形成了关于行政管理专门知识的完整结构和必然逻辑。整个知识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活动安排都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为原本。而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通过保障人机交互,实现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无限扩展,通过设置网上导学、课程论坛、教师信箱、值机答疑、网上作业、随堂随练等环节,使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得到充实和完善。可以说,这是这门课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时优先考虑的理念。

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行政管理学》牵涉到的理论范畴横跨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本课程在设计时,从理论出发,以理论为切入点,或以理论为主线,落脚到行政管理的具体环节、对象和思维上来,贯彻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本宗旨。比如对“行政发展”的探讨,从含义与原则、模式出发,解释政府体制与行政行为不断变迁的原因、内容、动力和阻力,再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行政发展的具体不同,归结到对我国行政发展的评价和正确推进的现实问题上来,使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变得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第三,强调基础,突出重点。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工作规律最好的方法,是使本课程的讲解在注重基础时重点突出。本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从体制结构到行政行为再到过程与心理等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重点了解行政效率、行政结构知识,掌握行政方法、行政组织原则,学以致用,这充分体现了知识基础与重点的结合。

第四,弹性、开放与自主性学习。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角度考虑,本课程在设计时注意到了时间与进度安排的弹性化、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开放性和在实践中体会与培养能力的自主性学习要求。如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机关管理属于比较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了管人、管钱和管事三个主要的方面,由于不同学生对不同内容的体会和感悟不同,因此在具体内容上可以扩展、在时间进度上可以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自主地将该课程知识学习与运用更有效结合起来。

3网络教育中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与应用模式

网络教育中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与应用模式教学成果,其基本内容包含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系统。

从理论体系构建来看,根据网络教育学习者的特定学习规律和学习模式,在实体教学活动中,课题小组将将行政管理学的内容按六个部分来组合,即导论、行政体制、行政内容、行政行为、行政目标与心理、行政发展(图1),形成了关于行政管理专门知识的完整结构和必然逻辑。整个知识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活动安排都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为原本。

具体来看,导论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介绍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与变迁。第二部分是行政体制部分,包括第二至四章,主要说明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这一部分涉及到的是行政管理的功能、结构和权力配置问题。第三部分是行政内容,包括第五至七章,主要说明人事行政、财务行政、机关行政,涉及到政府对人、财、物的管理问题。第四部分是行政行为部分,包括第八至十二章,主要说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法治、行政方法、电子行政,涉及到的是政府运用决策及相应的方法来管理和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第五部分是行政目标与心理,包括第十三、十四章,主要说明行政绩效和行政文化,涉及到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文化、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问题。第六部分是第十五章行政发展,主要说明行政改革的若干问题。本着全面、前沿的要求,该体系既延续了行政管理学传统的一些研究内容,如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文化等,也专门论述了一些内容,如机关行政、行政方法、电子行政、行政法治、行政绩效、行政发展等。即使是在论述传统的研究内容中,也补充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新近成果。

图1网络教育中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

图2网络教育中的《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模块

在强调内容的同时,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了每个章节的学习目的、应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运用,在学习内容中穿插案例、补充学习资料、名词解释等,案例、补充学习资料都用新近材料,使学生明确重点,抓住主线,方便学习,灵活运用。

从应用模式来看,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强调人机交互、弹性化学习和无缝隙沟通与考核机制(图2),录制了由主讲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所作的全面、细致讲解的视频光盘,并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划分与组合,在结构上设计了课程大纲、考试大纲、知识点、重点难点、思考题、参考书目、常见问题、例题分析、案例分析、背景资料、课程附表、名词解释、随堂随练等内容,使学员能够掌握脉络、活学活用。再次,充分利用互联网,作到沟通无极限、学习内容无极限、学习时间无极限、监督考核无极限。互联互通,灵活机动是网络教育的独特之处,也是其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地方,因而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通过保障人机交互,实现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无限扩展,通过设置网上导学、课程论坛、教师信箱、值机答疑、网上作业、随堂随练等环节,使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得到充实和完善。

4网络教育中的《行政管理学》的实施过程与形式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9

关键词:资源;品牌;管理

在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正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育主题的网站已成为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普遍,如何用教育类的资源网站进行科学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是当前教学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网站的教育规划及定位

在教育与网络全面接轨的时代下,要迅速让教育资源与网络技术手段衔接,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工程建设规划。尤其在小学的教学资源基础建设上,必须在内容繁多的教学资源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投入,根据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需求,以小学课程、学科为契合点,进行教育组织开发建设。同时,小学教育资源网站要以现有小学课程信息为网络资源基础,在吸收新课改的道路上,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的网站建设,以先进、实用为特点的软件开发为资源内容,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点,为小学教学资源提供信息化的服务。

二、教育类网站的内容开发建设策略

1.教育类网站必须在栏目策划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建设

首先,教育类网站必须确定明确、适宜的网站主题,再以主题为指导进行教育分类:主栏目和其他栏目,凸现出主栏目的显要地位,加深大家对该网站准确、清晰的关注度,并遵循以体现需要求者关注的价值内容为主的编排原则,使网站能够快捷、迅速地为需求者提供教学信息。

2.教育类网站的教学信息设置

在主题网站的栏目建设之下,教育网站的信息是教学资源的重点内容。首先,要注意教学信息的有序性,由于教学资源信息内容较多,资源量较大,极易使需求者感到无从下手而失去搜寻的兴趣,因此要注意教学信息结合主题进行有序的策划,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失去网站的竞争力。其次,教育类网站教学信息建设要向品牌化发展,要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以品牌名称和标志为教育类网站宣传要素,针对目标受众,系统分析其教学需求和心理,进行网站的准确定位,打造网站品牌。如:可以学生考试动态资料为主、以教育新闻资讯为主、以远程培训、在线视频和辅导为主、以教学课件资源为主等,教育类网站必须在消费者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精准地为其服务。

三、教育类网站的设计建设策略

教育类网站是面向广大普通教师的,目标是为了让教师都能够使用网站界面便捷、功能齐全、操作简易的资源数据库,掌握网站资源库的系统性操作。因而要对教育类网站的设计开发采取模块式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库主要涵盖软件库、教师备案库、学生学习库、科教研究库、自创资源库等,它必须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一体化,具有层次鲜明、结构清晰的设计特点。其各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教学资源模块设计

这一模块是包括教学资源的上载、下载、审核、查询和删除为内容的功能模块,在这些模块之中,具有不同的网络功能,网站通过上传和下载模块实现教育工作人员和需求者对资源的使用;在网站审核模块中,主要是由网络管理员对上载资源进行确认和评审,再对其进行;在查询和删除模块中,主要是实现用户对教学资源的关键字搜索以及网络管理员对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替换。

2.网络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这是以网站为对象的系统管理设计,由网络管理员对教学数据库系统进行初始化设计、用户的权限设置、网络安全设计等,并在安全性管理的前提下,实现教学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升级与扩展。

3.教学资源用户模块设计

教育类网站是以教育为对象和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教育类使用客户进行需求性设计,因而它也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了模块设置:在网站的上端,是网站系统管理员由其通过浏览器对教育类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在网站的中端,是系统教学资源审核管理员,它对上载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格确认和审核,并实施功能;在网站的下端,是教学资源数据库的使用客户,包括教师和学生等,他们通过在使用权限内进行引擎搜索和查询,进行教学资源共享。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中,可以上载有关数学科学家的故事、自然常识等,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说课三类,例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领域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教研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课例征集等;在“统计与概率”专题中,重点突出分类与统计的数据性概念,并研讨统计中的“可能性”问题,使学生在网络数学数据库资源的激发下,感受到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资源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管理

由于教学资源内容的庞大性,因而要做好教育类网站的日常维护与更新管理,可以对资源数据库进行科目章节的顺序设计管理,也可以进行模糊查询,使数学资源与数据库进行属性链接,实现安全、快捷、快速访问的功能性管理;并对于支持网络直接播放的课件,进行超级链接制作,而对于不支持网络播放的大型课件,则利用winzip进行压缩、链接。

同时,要注重对教学资源库内容的更新管理,首先是教育类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要保证,建议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批次更新;在网站的更新数量上,也要教学栏目进行更新,对于可有可无的栏目进行删除,对于访问量高的栏目则要逐步细化,确保教育类网站的更新质量;在教育网站的内容版权问题方面,对于搜集的教学信息,要进行版权注明等。

小学教育类网站的系统建设是时代所趋,是现代化教学策略与科学信息化统一的必由之路。为了改善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解决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诸多问题,需要对教育类网站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借助网络的软件支撑技术,对教学各科目设计进行优化的资源共享管理,并进行长期和持久的系统性维护,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胡玲静.用web2.0技术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

[2]赵喜玲,李友国.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03).

[3]韩锡斌,程璐楠,程建钢.mooCs的教育学视角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01).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篇10

一、体育教学计划信息的管理

系(部)根据国家或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及学校和系部的发展定位制定所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参照系(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教研室结合实际撰写教研室工作计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任课教师编写教案并组织课堂教学是当前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信息管理的主要模式。一般而言,系(部)教学计划信息指在教学实施前教研室和教师所反馈信息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日期、内容提要等。开发体育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将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时、有效查询或管理相关文件提供帮助等。系(部)、各教研室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信息都可以在体育教学计划管理子系统中查询;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中检查、查询系部和教研室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实施情况,汇总分析每学期的各类相关信息,这将有效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体育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体育教研、体育教学人员情况、体育教学设施四个子系统构成,其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其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运行效果。

1.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常规文件信息、学科和专业建设信息、课程建设信息等,这三个方面的管理信息主要内容有:有关日常教学文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日期和内容等要素信息。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开设专业相关的教学文件名、建设日期、内容,学科专业建设名称、日期、内容和课程建设名称、日期、内容等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数据管理,便于快速高效地查询、增减、统计与分析相关信息。

2.体育教研信息的管理。体育教研信息主要包括体育教改与教研指南信息、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信息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施信息等。具体信息有:教改与教研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名称、日期和内容,教学改革与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名称、建设日期和内容等。体育教学与研究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体育教学与研究的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准确把握系部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系部体育教学和研究的相关动向和实施情况。

3.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人员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业绩考核信息、教师培训进修信息和教师工作酬金信息等。具体信息有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专业、学历、学位、职称、工作时间、职务、获奖统计、联系方式、业绩考核、进修培训等。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

4.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如场地设施建设、场地设施使用、场地设施管理等。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进行有效查询和统筹管理,有效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查询结果合理安排上课地点,有效提高课堂组织及教学的效果。

三、体育教学运行信息的管理

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管理、教学文档信息管理、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群体工作信息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构成了体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

1.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的管理。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学生选课、教师安排、教材订购、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课程考核、缓考补考、重修补修等。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人员选聘、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学编制的确定等,如:选聘人员姓名和工作内容与要求、系部教学工作总量、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教学编制设定和要求等。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既可以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也可以方便其他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的查询。

3.教学文档信息的管理。教学文档信息主要有系部各个专业的教学规划、教学管理制度、教改与教研、教学评估信息等。教学文档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查询和管理,提高系部教学文档管理规范化水平。

4.群体工作信息的管理。群体工作信息主要是指校运动会和各类竞赛的有关信息,如活动开展的时间、项目,比赛项目的设置,比赛时间的安排,比赛成绩的登记。群体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能够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效保障学校各类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5.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的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主要包括运动队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有关信息,如运动队名称、人员情况、训练时间、参加比赛的时间、比赛成绩等。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对以上信息进行有效查询管理,为学校运动队的科学训练提供保障。

四、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评价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管理体系,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完善对于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是指系部领导评教、教师之间评教、专家评教、教研室评教、学生评教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和课程考核成绩控制信息等,主要评教主体、评教客体、评教的时间和内容、评教结果及课程考核及格情况等内容进行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便可以很轻松地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为日常教学监控奠定基础。

2.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的管理。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成绩的分析和实践技术课成绩的分析,如分析的时间、分析的结果等。建成的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教学管理人员查询和管理相关信息提供便利,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是指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学科专业、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评价、学生学风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如培养定位信息、队伍结构信息、教学中心地位信息、评价主体信息、评价个体信息、评价内容和时间信息、发展优势和特色信息、学风建设成果信息等。建成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反馈各类教学信息提供便利,又可以为系部做出有关教学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五、结语

众所周知,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当前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索和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构建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不但是高校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孟凡会,等.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1):110.

[2]温志宏.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设想[J].中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4.

[3]袁正刚.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69

[4]周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5]刘成,李秀华,翁家银.对普通高校体弱、特形学生的体育教学[J].体育学刊,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