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十篇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十篇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09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1

1.1课程安排

老年护理学主要由老年护理理念、老年护理工作方法、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临终关怀6部分组成,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课,共32学时。采取优化教学环节,细化教学目标及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方式(即理论授课16学时,校内模拟实践6学时,养老院活动4学时,社区见习6学时,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社区实习两周和医院老年病科实习两周),实施实践准备、模拟实践、养老院活动、社区见习、社区实习和医院实习6个阶段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2教学组织与管理

1.2.1实践准备阶段

(1)细化实践教学计划。课题组根据老年护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将所涵盖的各种老年护理实践归纳为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及老年人临终关怀5个模块,并分别制定具体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及我院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状况,确立实践主题,根据主题优化实践形式,具体计划见表1。

(2)师资的选取。我院要求理论教师每年到养老院、社区、医院老年病科工作两个月;实践带教教师则选取具有5年以上老年护理工作经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素质高的资深护士担任。

(3)成立合作小组。在老年护理学开课之初告诉护生关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与要求,根据护生学习成绩与认知能力、性格、特长等分小组,每组6~8人,各小组选出组长1名。各小组配两位实践带教教师,以轮转方式进入养老院和社区进行实训。

1.2.2模拟实践

(1)老年人健康评估。教师根据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实践目标,设计1份老年人健康评估单。当老年人健康评估理论课结束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院附近社区的老年人家庭,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下次课安排两学时讨论,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针对评估内容分析案例,提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定。其次,教师抽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接受教师及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最后,开展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学生将资料整理后书写并上交老年人健康评估报告。

(2)老年人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理论课后,确定老年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等多个主题;每个小组负责教师选定的一个主题,准备的内容要具体,有可行性,并制作一份宣传教育手册。宣传教育手册语言要通俗易懂,考虑到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宣传教育内容应为老年人最关心或最需要的知识。下次课安排两学时的模拟健康教育讲座,由每组派学生代表作为宣传教育者,其他学生作为养老院的老年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接受“老年人”的提问。最后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每组学生上交一份讲座课件及宣传教育手册。

(3)养老院活动。由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理论课后,到岳阳国泰阳光养老院进行慰问、帮扶等爱心服务活动,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如梳头、洗脸、剪指甲、卫生清洁等,并结合专业知识对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通过志愿者服务让学生接触患病老年人及健康老年人,加深其对老年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尊老爱老意识。

(4)社区见习。在所有理论课结束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理论课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到岳阳楼区三眼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等大型活动,主要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健康咨询、保健知识讲座(如糖尿病人的饮食、用药指导,冠心病的护理,跌倒的预防等)。到老年人家中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指导老年人的饮食、睡眠、运动,为老年人合理有序地摆放居室物品,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

(5)社区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介绍社区老年人的现状,由社区护士带领学生进入老年人家中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指导与促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居家护理。

(6)医院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医院老年病科的护士介绍老年人常见生理、心理疾病的发病情况,护理计划。由实习带教教师带学生进入病房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实践,为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临终关怀。

1.3效果评价

实习结束后,课题组自行设计实践教学反馈问卷,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包括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问卷当场发放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讨论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对社会老龄化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感受不到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压力,且尊老爱老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浓,老年护理就业意向不高。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为老年人进行护理保健服务的意识。他们在走进老年公寓、街道社区、老年病房后很快就会感到“银色浪潮”的来势凶猛。同时能了解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老年人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能理性地认识到老年群体十分渴望得到相应的保健和护理,从而激发其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产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就业意向。

2.2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沟通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从饮食、睡眠、活动、衣着、环境等方面着手,为老年人制订合理的生活计划,有序安放居室物品,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一些自理能力差或有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制作简便易用的生活工具及设计恢复功能的训练方法,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推进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2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实际生活中,大多只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寻找到很多解决方案,但对于老年人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还缺少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加强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护理。

1.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孤独感以及失落感

对老年人而言,在离休之后没有机会与同事进行交流,并且儿女都有自己的家庭与工作,无法长时间陪伴身边,因此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大部分子女在其生活上比较重视,但都忽略在情感上与之进行交流。老年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有所减少,增加了其生活中的空余时间,另外,由于身体状况等原因造成行动不方便,导致老年人有空虚、寂寞感,在心理上会有一种孤独感产生,尤其是在其生病时,会使得孤独感以及失落感增加。

1.2恐惧感

对于老年人群,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担心自己会出现某些疾病,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感或者忧虑感;有些老年人虽然知道自己患有疾病,但出于自身经济状况的考虑以及担心增加儿女经济负担,因而将最佳治疗时机耽误,导致疾病更加严重,也使其心理恐惧感增加[1]。

1.3抑郁

对于老年人而言,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以及心理失调现象。抑郁情绪的出现大多是由于老年人被慢性疾病困扰以及死亡威胁而导致的,有一部分老年人是由于失去配偶或者生活单调、家庭失和以及内心空虚而出现抑郁与焦虑,有些老年人是因为在退休之后其生活方式出现改变,减少了社会交往,比较缺乏归属感,从而导致其出现抑郁心情,对于遇到的事情感到悲观失望[2]。

1.4健忘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会有所减退,并且其记忆力也会逐渐降低,常出现近期记忆力减退的表现,对于近期所发生的事情,经常会忘记,另外对于自己所做事情以及所说话往往会无法回忆起来,可能常常找不到东西,或者是对于所说过的话重复讲述。

2.老年人心理护理对策

2.1指导老年人正确认知,自我调节心理状态

要帮助老年人将生活、家庭、健康、疾病以及业余生活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妥善解决,对于衰老事实要学会适应,使心情放松,从而及时享受剩余的人生幸福,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时准备好应付。在实际生活中要能够了解自身心理变化,对于出现的各种变化做到愉快接受并适应。培养自身积极思维方式,学会以积极心态来面对人生,使自己心态保持积极乐观。对自身善于进行调整,对事情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心态[3]。

2.2提倡老年人多接触社会

指导老年人要学会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利用不同方式融入社会,保持与其他人的交往。可以鼓励其尽可能地参加健身活动,通过锻炼身体,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保持精力旺盛,从而消除很多不良情绪。保持平和心境以及稳定的情绪,使其具备更有深度与广度的认知,从而使其在生活上健康快乐。

2.3及时疏导老年人消极情绪

若发现老年人存在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要指导其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并向其讲述和示范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使老年人的失眠、焦虑及抑郁等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4]。

2.4鼓励老年人不断学习

要避免老年人在心理上出现空虚与无聊,首先就应当使其有上进心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追求以及学习新知识所要具备的心理动力。在启发好奇心方面,组织老年人进行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鼓励老年人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学习和交流,比如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以及适应方法,老年人容易出现的意外事件、疾病与心理困扰等,通过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仅使其能够自我预防以及治疗疾病,还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延缓衰老,特别是心理衰老。

2.5引导老年人正确面对生老病死

对于老年人而言,进入晚年并不代表着结束人生,而是要重新构建新生活。护理人员要正确引导老年人,使其正确面对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老年人要承认自己衰老的事实,对于自己无法做到的事,不要勉强去做,但心理上要保持年轻,老年人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对死亡有正确认识,才不会对死亡恐惧,对一切都坦然面对,从而做到安度晚年。

3.小结

现代社会,老年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对老年人进行有效护理,解决其心理问题,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使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巧玲.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3(22):47-48.

[2]赖冉冉,林梅.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科技资讯,2010,23(25):232-234.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3

关键词“老龄健康”经济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老龄健康逐渐受到社会关注,我国政府与各地区也正在制定相关政策,以更好地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之前的研究中,“老龄健康”更多地作为一种医学问题。而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老龄健康”问题,进而阐述经济与“老龄健康”的关系,希望能从经济学角度寻找解决老年健康的新途径。

二、从微观层面的分析

(一)“老龄健康”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是影响其社会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当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背景下,老年健康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为活跃。例如,日本是当前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在劳动人口中,经常可以看到70岁甚至80岁的老年健康人口依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而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农民工的主要群体就是年龄从40~65岁之间的健康人群,其中年龄高于60岁的农民工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由此可见,老年健康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使其能更好地面对社会劳动要求,进而加快经济发展。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经济压力是导致老年人继续劳动的关键原因。由于老年人经常要面临各种健康支出,这就促使老年人必须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达到保证生存与维持健康的目的。

(二)老年人健康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健康属于一种耐用消费品,个人健康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发生损耗、折旧,而人们为了维持健康,就需要产生相应的支出。[1]同时,老年时期具有特殊性,人们在该阶段的健康支出要明显多于其他阶段。这样,老年健康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就会得到体现。例如,老年人为了保证自身健康,经常会采用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而产生经济支出。健康对老年人个体福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富效应等方面,具体表现为“财富-健康”梯度。老年人的财富越多,则所享受的健康服务也就越多,在正常情况下,其健康水平也会优于财富较少的老年人。

而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生活质量等因素对老年人使用医疗保健的水平产生影响,多数贫困的老人在与家庭、朋友沟通之间存在困难,这些本身就会对老年人接受健康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2]

三、从宏观层面的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讲,政府为了保证老年人健康,经常会通过制定各种法律的方法配置健康资源,引导老年人承担相应的支出,达到改善老年人健康的目的。

(一)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宏观层面实现老年健康的最常见手段。国家为了保证老年人的养老与健康问题,通常会采用缴纳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健康要求。同时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退休年龄、预期寿命等都会对老年人养老保险水平产生影响。

(二)医疗保障中的经济

医疗保障是现阶段经济学家在老龄健康问题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例如,在医疗保障完善的情况下,老年人往往会在发现潜在病因的情况下接受医疗护理,而不是需要在生病之后再接受治疗。两者相比,在发现潜在病因就接受医疗护理自然更有助于老年人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保证老年人具有足够的资金,就需要国家在宏观方面对医疗保障进行投入,才能确保老年人能在发现健康隐患之后就能得到及时处理,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治疗。

(三)长期照护方面

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老年人更加健康,能做到“病有所医”。在这种背景下,对身体残疾、虚弱的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健康水平。本文所分析的长期照护,主要是指提供照护者或者专业人员开展的一种针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活动,以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使老年人能享有人格尊重、独立、自主等。

在长期照护方面,已经有国家进行了实践。例如,德国确定了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将私人保险与商业保险结合在一起,保证老年人能享受到高质量照护。从应用效果来看,这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体系明确了老年人养老的问题,促使养老体系进行改革,最终形成了长期照护机制,因此对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本文重点研究了“老龄健康”经济学的相关问题,并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总体而言,“老龄健康”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相关单位必须要重新认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能从经济学角度对老龄健康问题进行处理,以切实保证老年人的利益得到维护。

(作者单位为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军.老龄健康的经济学意义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05):27-31.

[2]考沙伦德拉・库马尔,刘霓.老年人口中财富与健康的联系:中印比较[J].国外社会科学,2016(05):152-154.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4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老年期又面临重大的生活改变,如退休、丧偶、由子女照料等,这些变化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1孤独感和失落感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等原因,人际交往减少,家庭及社会地位改变,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突然有了被轻视、被抛弃的孤独感或失落感,或沉默寡语,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易发脾气,。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

1.2焦虑和抑郁症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骤然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易造成心情低沉,悲观失望。这种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与失调,容易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随着身心逐渐衰老,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

1.3多疑和健忘老年人身体日渐衰老,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致行为异常,自私、多疑、孤僻,或像老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行为;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身边的人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而有的老年人智力水平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如出门忘记是否关门,经常忘记吃药等,健忘使老年人经常怀念、唠叨过去,多疑和健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1.4固执、易怒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事业上成功、工作时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对新事物难以适应甚至看不惯,固执己见。老年人性格同老年人的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先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故老年人性格易发生改变,同时皮质的退化,对皮质下的控制减弱,造成皮质下原始冲动占优势,出现控制力下降,易发怒。

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老年人机体衰老严重,有的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这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因素:

2.1社会角色转变进入老年期,将面临离退休这一人生的转折点,生活规律发生极大地变化。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地位、社会联系和生活重心的巨大变化,导致社会角色的重大转变。从而产生无价值感、不平衡感,甚至茫然、颓丧。

2.2家庭角色转变退休老人的生活范围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结构、成员彼此间的关系以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心理状态。在老人和子孙三代同居的家庭,老年人与子女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存在差异与矛盾。另一方面,"空巢家庭"的增多,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再加上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3经济状况经济是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备,医疗服务费用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等原因,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3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社区心理护理以健康为中心,旨在促进和维护社区内个人、家庭和人群的心理健康。而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心理问题,社区护士更应加强服务,促进老年人适应老化过程,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帮助他(她)们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具体措施如下:

3.1建立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中心社区成立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老年的自我保健。如饮食的烹调,营养的搭配,娱乐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建立保健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组织专家进行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保健杂志,建立老年健康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组织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社区护士要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

3.2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由于疾病,老年人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护士应加倍耐心,热情,更加体贴,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就能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3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4鼓励老年人适度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让其了解社会变化,更新观念,丰富自己的生活。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保险;社会保障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分析

1999年,有12600万人已经进入了60岁以上,占了总人口比例的10%,充分显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同时需要关注的是,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们国家的老龄化人口会达到总人口的30%。这样快的增长速度对我们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身体护理、医疗卫生等需要也亟待解决,养老问题极其严峻。2013年我们国家在商业健康保险方面保费是376.90亿元,保费相对较少,只占到人身保险保费的9.1%。由此可见,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国家的健康保障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我们国家亟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开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养老观念阻碍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开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一些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越来越重,一旦子女有些外出挣钱的想法,老年人便会恐慌,怕自己被子女抛弃而导致无人赡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日趋完善,老年人担心的不再是物质上的需要,更害怕的是寂寞和孤独。长期护理保险难以被公众接纳是这种传统养老观念长期阻碍的结果,这种传统思想影响了大部分的老年人,使得他们并不乐意去享受护理服务同时也不愿意去护理机构。其实,老龄人长时间入住专业化的护理机构会享受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护理机构内老年人在一起更能轻松地享受生活。可见,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转变传统观念才能有力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展。

(二)我国没有长期护理保障性立法,相关政策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保险业的政策环境是不太分明的,相关的政策法规是不太健全的,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保险业无法可依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就会制约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开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护理法律,所以会缺乏对事物明确的衡量标准,比如对护理机构的界定、对护理等级的界定、对日常活动和日常使用生活工具能力丧失的界定,进而会造成对界定范围的模糊,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三)我国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健全

我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加之缺乏丰富经验,导致保险公司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有很大的难度。正因为风险很大,我国的保险公司开发的健康类保险产品大部分适用中青年,适用于老年人的健康类保险产品少之又少,有的话也会以住院医疗费用保险等附加险形式存在,大多数保险产品的投保年龄明确限制在65岁或60岁以下,适合于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非常稀少。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健康保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缓慢。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微乎其微,因此,我国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是非常不健全的。

(四)发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缺乏专业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

充足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是发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严重缺乏状态。在我国,政府来引导社会福利事业,由商业公司运作的情况很少,因而长期护理的社会化的程度比较低,资金的来源渠道也较少,就使得接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不能充分享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量。大多数人并不愿从事护理服务工作,而且也因为护工并不属于正式职业人员,所以人们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很小,因而造成我国严重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我国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家庭护理模式

我们国家当前主要还是信奉传统的养老观念,对老年人的护理还是采用家庭护理模式,然而这种护理模式祈祷的效果不大而且会出现很多现实问题。首先体现在经济问题上,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费用非常高,如果单独承担,大部分家庭面临巨大困难;继而体现在精力问题上,现代家庭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大部分家庭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对老人进行护理。最重要的是,那些亟需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在家庭中享受不到专业的护理服务。由此可见,传统的养老观念必须改变,家庭护理也需要转变为全社会的护理,这种转变也更有利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相关保障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要法律法规的切实保障。我们国家应全面制定与长期护理保险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开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健康发展。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其作用、地位、发展方式、发展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说明,并且加大重视和支持力度,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完善我国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社会基本保险是不够的,还需要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少不了基本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配合。这就要求商业保险公司在开发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时,明确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地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标准等,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对长期护理及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完善护理机构及护理人员队伍

长期护理本身就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在被照顾人家中或者护理机构中向其提供的服务,这种护理包括医疗服务、居家服务、社会服务、运送服务或者其他支持性的服务。长期护理方式的采取是决定长期护理保险能否提供保险金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可知,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完善护理机构及护理人员队伍。而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责任感直接影响到长期护理的质量。因此,只有专业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所以,完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队伍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戴卫东.应对“未富先老”的可行选择[n].人民日报,2013,05.(6):10.

[2]张华东.对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开发的供需矛盾分析[n].经济日报,2010,01.(8):11.

[3]申|.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因素分析[n].光明日报,2009,07.(10):10.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6

【关键词】老年人;常见症状;健康指导

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重视,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已成为老年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因为疾病和生理机能的减退,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一系列常见症状,如跌倒、腰腿疼痛、大便失禁、尿失禁、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及消瘦等,这些症状对老年人的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针对不同症状实施有效的健康指导能缓解这些症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形成“老年人常见症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跌倒、腰腿疼痛、大便失禁、尿失禁、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消瘦7种常见症状。采用方便抽样、现场调查方式,对德州市某高校社区60岁以上人群进行走访调查,调查问卷由老年人自填或调查人员协助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50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的850位老年人中,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9岁;男性387人(45.5%),女性463人(54.5%)。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7种老年人常见症状中,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听力障碍(71.9%)、视力障碍(70.4%)、消瘦(49.1.4%)、疼痛(47.1.4%)、尿失禁(26.1%)、大便失禁(25.5%)、跌倒(19.5%)。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身体器官同时发生了缓慢进行的老化过程,身体素质下降,致使常见症状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仅个别症状存在着性别差异,如尿失禁,女性(17.9%)明显多于男性(8.2%)。各种症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譬如腿部疼痛走路容易跌倒,大便失禁通常伴随尿失禁的发生,听力障碍伴视力障碍等。

1、关于听力障碍症状

听力障碍是指听不清2米之外的人正常说话声,是老年人常见症状中发生率最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老化,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产生感音性耳聋。具体健康指导为:清淡饮食;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如葛根、山药、芝麻和黑豆等;避免长期噪声刺激;积极就诊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糖尿病;进行适量健身运动如散步、慢跑和打太极拳;必要时佩戴助听器。

2、关于视力障碍症状

视力障碍指视物模糊,看不清书本文字和1米之外的人。视力障碍是由于晶状体老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眼的血液供应,导致视觉功能减退。有效的健康指导包括:定期体检;积极就诊相关疾病如白内障;多食用麦芽、花生、豌豆等新鲜水果蔬菜和鱼类、牛奶;按说明书正确使用和保存滴眼剂;保持室内光线充足。

3、关于消瘦症状

消瘦是指一个月内体重下降达到或超过5kg。其原因除恶病质外与衰老导致的生理变化及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有关,致使老年人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缺乏症。其健康指导为:膳食合理,荤素搭配;每日食用适量肉、蛋、奶,补充足量蛋白质和热量;注意食物色、香、味;进行适量健身运动。

4、关于疼痛症状

疼痛是由于感觉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及情感的不愉快经历,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系统的四肢关节、背部、颈部疼痛,头疼以及其他部位疼痛。如果疼痛能忍受应看看电视或与老人谈话转移其注意力,如果严重到无法忍受,应及时就医。

5、关于大便失禁症状

大便失禁是由于老年人直肠感觉减退,盆底肌的收缩强度、直肠弹性及内外括约肌压力减退,使粪便随时呈液态流出,自己不能控制,因而常同时伴有尿失禁。针对大便失禁的健康指导为: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便后用温水清洗,可涂药膏保护皮肤;进行收缩练习,每次10秒,放松间歇10秒,连续20分钟,依个人情况每日数次,5周左右可缓解。

6、关于尿失禁症状

尿失禁症状总发生率近似大便失禁,但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尿失禁的产生除上述原因外,还可由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咳嗽、打喷嚏、尿道手术史等因素引起,致使尿液不受主观控制而自尿道口溢出或流出。预防尿失禁的健康指导为:饮用磁化水;睡前限制饮水;避免饮用有利尿作用的酒类、浓茶等;老年人的房间应靠近厕所;严重者可使用纸尿裤。

7、关于跌倒症状

跌倒多由于老年人深感觉、视力、肌力、关节的灵活性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及心脑血管、精神、骨关节炎等疾病影响,加之地面过滑不平、家具不合适诸因素造成。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跌倒知识的教育十分必要。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包括:有效控制血压;防止低血糖发生眩晕;一旦出现身体不适马上进行休息;持之以恒参加适量运动;少饮酒;不乱用药物;家里地面要防滑;如果多次跌倒,则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应尽快就医。

三、讨论

老年人的症状可能使老年人处于发生不良后果的较大危险之中,根据被调查老年人的不同症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促使其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对于长期受不良因素影响或有慢性症状的,劝其定期去医院做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指导中最基本的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指导可以帮助老年人在功能障碍的状态下恢复基本的生活功能,使其适应日常生活,或在健康状态下独立方便地生活,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促进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1]吴士文.重视老年人头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06:497-500.

[2]翟坤光,赵桂玲.益气健脾法治疗中老年夜尿增多症69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9.4325.

[3]李文兵,高德伟,王晶,卢文宁.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及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研究[J].医学杂志,2009.01.81-83.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7

如何了解老年人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进行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健康指导总结如下。

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社会角色的转变:离退休使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也产生了影响。

据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也大不相同,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退休后的社保和医保,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

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同了,他们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产生悲观心理,情绪低落、不愿见人、急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梦、产生抑郁,有的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引起其他疾病。

(2)经济状况: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老年人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年上升,使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的保障,特别是那些收入少或无收入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怕自己一旦生病,无钱负担医药费,拖累家人,怕家人不管,怕医治不好等,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3)家庭环境:老年人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重要的精神物质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然而,有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在极不愉快的环境之中,从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沉默寡言、对生活失去信心。

(4)身心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老化,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对具有价值观念、思想追求和乐观的老年人,他们退而不休,老有所为,渴望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脑力、体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上延缓衰老。

然而有许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不理想,他们机体衰老或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方面的衰退也非常明显,使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指导

我们与居委会联合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指导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衰老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从心理上正视这一生命现象,通过学习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自我调节延缓心理衰老。

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尽其所能发挥余热,并且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减少孤独,消除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饮食定量、禁烟少酒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度运动: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延缓衰老。如太极拳、健美操、扭秧歌、散步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40分钟。

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有了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使老年人有精神寄托,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每天过得充实,并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减少孤独感。如:书法、绘画、下棋等。

培养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慌,老年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传统社区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主要是以预防保健为主,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以前社区护理并不能被人们完全认可,而护理人员在进行社区护理工作时不能有效开展,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人群的老龄化,以及社区人群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他们对社区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有一套健全的社区护理模式很重要。

1、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年轻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老年人的数量逐渐增减,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一般国际上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由于人的寿命的延长,计划生育导致的小孩的减少,再加上医疗技术的升高,人口逐渐走向老龄化,我国老龄化主要呈现老年人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状态,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其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以及养老问题非常重要,因此,社区护理对其越来越重要。

2、传统的社区护理

2.1没有固定的组织管理系统,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不够,经费不足。我国卫生部门近几年一直在提倡社区护理的发展,并且颁发了有关文件,但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也不完善,更没有拨款到社区服务中心,没有经费支持,社区居民也不愿意自己支付费用享受社区护理,而社区护理又不在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内,因此,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2.2社区人群对疾病预防以及保健意识不强,生活质量不高。社区人群没有疾病预防的意识,觉得没有哪疼哪痒就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并不需要社区护理,即使老年病、慢性病在不断增加,社区人群也意识不到加强预防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再加上人们生活质量不是很好,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身体的保健。

2.3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由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社区护理的不重视,导致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不重视,一些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开设社区护理的课程,即使要开设社区护理也没有配套的教材,因此人们对社区护理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是根据自己的意念了解社区护理的涵义,护理人员的观念还是以疾病为中心,没有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理念,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社区护理工作辛苦,而待遇很低,还有可能发不下工资来,更影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4人们对护理学的认识并不明朗。人们总认为护理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为了服务于医生的工作,如果护理人员对社区人群进行独立服务,会遭到质疑,社区人群认为护理人员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为他们服务,因此,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3、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需发展社区护理

3.1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加大对社区护理的支持。成立完善的组织系统管理社区护理,落实对社区护理的拨款,给社区护理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设置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争取社区老年人都能得到相应的社区护理,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3.2加强社区护理宣传教育。可在社区设置宣传栏,以文字形式或张贴一些宣传画,宣传社区护理的重要性,组织社区护理人员定期到社区人群家里进行宣传教育,可对其老年人家属进行教育,认识社区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加强社区人群对疾病预防的认识,认识保健对其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要积极采取对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一些老年病的发生。

3.3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社区护理仁人才的培养,督促有关大学开设社区护理科目,制定一本社区护理教材,注重培养社区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由于社区护理人员需要到家庭进行家庭护理,护理人员要学会交往、沟通,才能得到护理对象的理解和配合;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综合护理的能力,要有全科护理的技术,才能得到护理对象的认可,才能更好的发展社区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护理人员与住院护士不同,经常处于独立工作的状态,在医院遇到什么事情有其他护士或护士长或医生来帮助解决,但在社区工作,工作人员将独立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教育、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尤其是社区老年人更不好进行护理工作,不容易相信人,因此,独立独立判断、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对于社区护理人员非常重要。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老年人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因此具有预见能力可减少问题的发生。

3.4加强老年人对护理学的认识,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可独立服务于社区的老年人们,护理学有自己独立的护理程序,有能力预防疾病和对老年人做保健工作。

总之,随着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做好社区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江雪萍;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6期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9

关键词:老年人 退休综合症 空巢综合症 丧偶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0)10-005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每个家庭也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责任。以下从三个方面就老年人常见的社会问题及护理进行分析。

1 离退休综合症

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易发人群为:男性;退休前处于管理岗位的老人;事业心强;严谨、固执的老人;个人爱好少、社会交往少。

健康指导:

1.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将离退休生活看成是另一种绚丽生活的开始,重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1.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离退休的老人如果体格健壮且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学习能促进大脑的灵活度,延缓智力衰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1.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如书法、作画种花养鸟、跳舞、打球、下棋、垂钓都能增进身体健康。

1.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进生活情趣。

1.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老年人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按时休息。

2 空巢综合症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老人常常要担心生活的照料问题和疾病的医护问题。容易出现无助感等消极情绪,从而出现空巢综合症。

健康指导:

2.1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2.2孩子离家后父母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

2.3夫妻之间相互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

2.4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经常回家看看,与父母沟通,交流。

2.5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症的老人,如果产生了严重的心境忧郁、失眠应及时寻求心理和精神医生的帮助。

3 丧偶综合症

丧偶综合症是指突然失去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所产生的适应。最常见的表现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

健康指导:

3.1自我宽慰:“领悟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提醒自己老伴儿的去世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果总是这样悲伤下去,对自己是个损害。

3.2自我激励:多想过去成功的事例,培养自信心。

3.3转移注意力:为避免触景生情,不妨把老伴的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未来的生活中去。

3.4寻求积极的生活方式:老人要积极的走出去到社会上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是到所在的社区跳跳舞打打牌等。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篇10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治疗,要想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既需要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全面治疗,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

目前,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只有出现并发症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社区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对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已逐渐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我中心于2006年9月为我县某小区内298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检出有52人血糖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中46人被进一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经中心同意开始对46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服务,收到效果满意,现就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阐述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我县某小区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46名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30名,女16名,均为Ⅱ型老年患者。

1.2方法由我中心护理部抽出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以该小区为单位,定期进行社区护理。2护理具体措施

2.1前期规划与该小区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患者进行逐一的家庭随访,建立健康档案,针对其不同特点,制定社区护理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追踪和监测,有条不紊地展开社区家庭护理。

2.2落实的护理内容建立健全家庭护理记录单,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护士定期上门服务,主要实施:卫生宣教及健康教育、基础护理、饮食调节及运动疗法、心理护理等方面内容。

2.2.1健康教育及宣教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参加人员包括患者及家属和养老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全面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认识态度,这次均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很大影响。

采取双向交流的咨询方式,针对患者病情的轻重不同,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解答。鼓励患者提问,针对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聋、眼花、思维迟钝等,应反复多次简明洪亮地回答问题,尽量不用眼神和手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2.2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饮食、运动、心理与病情控制的关系。

2.2.3基础护理方法家庭的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非常重要,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社区护士除要认真耐心地教会患者做简易尿糖、血糖测定及胰岛素注射技术。

2.2.4护理技术指导指导患者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2.5饮食及运动疗法与护理应向病人讲解饮食控制的目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最基础治疗措施。鼓励适合运动的病人选择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跳舞或球类活动等。

2.2.6实施心理指导糖尿病是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迁延,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焦虑、恐惧的现象,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和精神刺激都可加重糖尿病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一般较慢或不明显,尤其是患病初期,易紧张、焦虑甚至绝望,这种种矛盾心理可促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也易促进并发症的发生。恰当的心理指导,可使患者心态平和,正确的面对疾病,增强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治疗。

2.3收集反馈意见,提高护理技术定期收集反馈意见。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走进社区已成为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3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时,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我们对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正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社区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长期规范治疗和心理健康。社区护理就是社会医学所赋予护士的而且应该由护士完成的为健康服务的工作。社区护士不但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而且要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观察、咨询等各种技能,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慎独的工作态度,要善于利用家庭现有条件正确判断和预防处理突发的健康问题。

社区护士在访视时给患者以安慰并给予传授有关疾病治疗的各种知识,护士的解释或鼓励,使患者从精神上增强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通过对社区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密切护患关系,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内容与方法的指导,病人能够掌握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方法,能够安排一日三餐及必要的点心,能够有规则地进行运动并陈述运动时的注意事项;能够及时正确服药,能够自行监测尿糖,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及处理,为控制病情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劳务和经济负担,有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人类健康及提高人类生命质量提供了保证,得到了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及其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钟华荪,邝星驰,王良珊.广州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46.

[3]范丽风,朱筠菌,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