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25

老年护理学篇1

1.1临床资料:本实验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60岁以上的胃溃疡大出血住院保守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1.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溃疡病史,病程为3~14年。入院诊断:检查无肝硬化。临床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呕血6例,便潜黑便11例,首次出血13例。

1.2研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经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采用同一治疗方案。进行止血,输血,抗休克,补液,抗炎等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实行心理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微笑的服务,主动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了解各位患者的是否有其他的老年病史,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子女赡养,亲属及朋友关系等,综合分析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护理实施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心理沟通及家属及亲属的引导融合工作。

1.2.2对照组:采用胃溃疡并发胃出血的常规的护理方法。

1.2.3实验评价指标:①并发症(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褥疮为主);②住院时间;③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2结果

2.1实验组:引起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13.84±4.45)d,护理满意度14例。对照组:引起并发症2例,住院时间为(16.27±5.12)d,护理满意度10例。

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综合多因素致病,要对上述三轴系统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重视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诸多因素,这就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要注重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患者个体差异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形成的科学性。研究资料表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的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思想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丘脑下中枢神经调节减弱,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皮下植物神经中枢紧张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胃平滑肌收缩痉挛,组织缺血,胃面膜营养障碍,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低下;也是引起的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酸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胃黏膜上溃疡的愈合因素之一。影响住院治疗老年心理变化有诸多因素,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导致老年人心里变化的重要因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关节等疾病,老年病多数久治不愈,经常用药,加之随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衰退势必给思想带来压力,思想势必发生变化。

突然发生胃出血老年患者,由于医学科普常识的贫乏,对突然的呕血,便血,产生各种的思想负担。住院期间配偶及子女是老年人精神支柱,子女的探视问候,照顾态度都显示在同时病友医护人员的面前,是老年患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是影响老年患者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他们对老人的态度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亲友关系是老年人业余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亲友关系是老年人诉说沟通的主要途径,住院期间亲友的探视问候是必会给老年人带来重归活动群体的渴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诸多不利因素会导致老年人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出现恐惧心理,怀疑心理,焦虑情绪,导致性格急躁、厌烦、自卑等多种表现,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治疗效果。为此,研究老年人心理学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人文关怀是链接沟通的纽带,有针对性的沟通是缓解、解除老年心理压力的最佳途径。综合考虑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全方位做好心理教育及引导工作,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先沿的护理学理论,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树立严肃的科学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如静脉点滴,外科处置,灌肠导尿等护理技能,都是患者对护理技能评价的常见指标,无菌观念,病房管理,查房投药等常规工作都能显示护理的工作作风。

热情的服务态度是患者接纳护理服务的第一印象,如在查房、投药、处置等履行护士职责系列过程中,脚步轻盈,语言温和,态度和蔼,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对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虚心接受耐心解释,构建良好的与患者亲友沟通对话的纽带,切实把心理护理要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医院、家庭、社会的合力,为患者打造和谐的治疗氛围和治疗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正确的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执行医嘱,严格按护理要求的卧床,禁食、进食、检查、用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常的生理代谢,发挥自身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引起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13.84±4.45)d,护理满意度14例:对照组引起并发症2例,住院时间为(16.27±5.12)d,护理满意度10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凸显心理治疗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治疗效果。

4结语

老年护理学篇2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融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0-00

据估算,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1%[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面临或终将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发展老年护理已成当务之急。我校在本科护理课程设置时把老年护理学设为必修课程,授课的方式基本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考虑到授课对象为第三学年的护理学生,护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经过一轮的教学发现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改革。“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综合”或“整合”,“融合”在教学领域中,它的概念相对广泛,比如各门课程的融合,就是把原来各门课程的封闭状态,逐渐做到各门课程之间达到沟通和互补。针对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如何做到融合,笔者将进行一系列探讨,介绍如下:

1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融合

我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也必须被实践活动检验。对于老年护理学来说同样必须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护患比例低.护理人员的减少与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照料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够护理老人的人员越来越少,这要求我们的护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后可以很快地走上临床老年护理工作岗位,所以在教学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老年护理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融合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课程,有部分内容在其他学科已有讲授。而且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多,以及课时相对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年护理学的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课程等)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其他学科已经讲授过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概述”的时候,其中书中提到的两种疾病,包括老年性关节炎和帕金森病,因为在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中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所以我们在给同学进行本次课时,重点的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把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细讲或精讲.比如像“衰老的相关理论”这一章,有大量需要理解识记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教师耐心和细致并且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3知识素养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在过去的护理中,对老年人的护理着重技能培训而忽略人文关怀。一直以来,护理过于关注技术以及护理人员的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2]。老年人的情绪很敏感,感情也相对特别脆弱,一句我们看来正常和普通的话语可能不经意中就给老年患者带来伤害。老年人目前还面临巨大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也成为了严重危害老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老年人工作忙碌了一辈子,对家庭以及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应该得到全社会尊重与爱护。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要求护生要“以老人为本”,充分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和老人的性格特征,阅读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的书籍,并且通过到养老院这样的机构进行教学实践,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做到尊重每位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对老年人要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效应。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我需要表现出自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对老年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才能让护生从进教师身上学到要尊重爱护每位老人,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换来老人的快乐和信任。这样来提高同学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积极性。

4各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正夫认为,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4]。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效果,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我们把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包括课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和专题讨论法等等。比如在“跌倒和损伤”这一章中,就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用课堂讲授法让同学们了解跌倒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的特点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直观地看到老年人跌倒后的情况和如何处理。再使用角色扮演法,让一名同学扮演老人,一名同学扮演护士,如何处理病房当中的老人跌倒事件。为帮助同学了解其中的伦理和法律知识,让同学们查找一些新闻中的老年人跌倒事件,再展开展开专题讨论。使同学们真正充分发挥积极性,提高兴趣,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可以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自己制作幻灯片并且上讲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对于老年护理学的融合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成熟,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开始关注老年人,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护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郭桂芳.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3.

[2]诸芳.社区老年病房人文关怀护理研究进展[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2):97-98.

老年护理学篇3

从移情的上述意义理解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学启示呢?

1.以移情为理论基础,理解并尊重学生。移情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自觉养成站在学生立场和背景下思考问题,从学生真实的心理情境出发,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移情性理解学生要求教师思路开阔,心胸豁达,对学生不受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等偏见所左右,也不以个人思维定式和主观想法去理解对待他们”。能够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客观分析,设身处地理解、体察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教师还要灵活地调节自己的参照系去观察和理解学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表现及有关观点、意见、情感和价值观;能够正确认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2.以移情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研究移情的重要目的并非简单地为了移情而移情,其中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的手段实现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移情能力的培养和造就。让学生在移情中学会移情,在人文关怀中学会关怀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情感与情绪,从他人出发思考问题。这不仅是一种心理自觉,更是一种移情性的价值观自觉,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3.以移情为理论基础,建构具有教育意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移情并不单纯是一种情绪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它更具有社会意义的助人反应。因此,建构具有教育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移情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借鉴意义。以移情为理论,建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老师要做到:

(1)熟悉感。了解学生,头脑中有每个学生的生动形象。

(2)和睦感。师生关系融洽,感到学生爱戴自己。

(3)理解感。与学生的心灵相通,能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

(4)信任感。相信学生,学生也信赖自己。

(5)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领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价值。

学生也要做到:(1)亲近感;(2)安全感;(3)共鸣感;(4)使命感;(5)依赖感。

二、移情理论对老年护理学教学的价值

老年护理学篇4

1专科院校护生学情的普遍特点

专科院校护生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高职生即高中毕业,二是中职生即初中毕业。高职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力比较强,而初中起点的学生认知力和自主学习力都不如高职生,所以就出现了高职学生“吃不饱”,而中职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文化层次的显著差异,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讲得深奥听不懂,讲得简单不想听等现象使得专科院校护理教学收效不佳,教师勉为其难。

2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老年护理教学中的优点

2.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实施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在典型案例的引导下开展讨论,再通过理实一体化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设置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可以进行个人训练,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例如,在老年人进餐护理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教师先从老年人的饮食原则讲起,再到进食的步骤和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法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换一种方式即先将发生在某养老院因进餐时不慎将老人假牙碰落而发生呛咳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印象会更加深刻,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护理操作,也会引起学生对反面案例的关注。

2.2联系实际,生动形象

老年护理教学案例较多,有临床案例,也有生活中的实例,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这种学生间信息的交流会让他们觉得这一过程很有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更能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记忆的效果比教师的直接传授要牢固得多。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案例教学法将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中的知识点变抽象为具体,透过生活与临床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主探究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相互交流中悟出一般问题的原理和规律,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所以案例教学比较易懂、易记,生动形象,也颇受学生欢迎。例如在学习老年人睡眠特点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解释什么是睡眠时相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很有可能学生会跟着这个内容而入睡。但若采用案例或新闻报道的形式,先引入一段老年人因夜间睡眠呼吸暂停而出现心血管意外的案例,或某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因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坠落的报道时,学生的眼球会很快被吸引,而且还能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对教师的讲述产生很大兴趣。

2.3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一样,都是教学的主体,人人都有任务,都有参与思考和讨论,这样师生间形成平凡互动,可以合作,可以讨论,甚至可以争执,它真正重视的是找出答案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自然是热闹非凡、波澜壮阔的,它抛却了传统课堂的一池静水。所以,案例教学中人人都有发言权,重在启发学生的思考潜能,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形成信息交流,就算是错误的意见,也是课堂上需要收集的,起码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空白,给教师一个纠错的机会。学生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反复的训练,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4能够知道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

传统讲授法就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戏唱完了,一节课就结束了,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自然是不得而知,只有期末考试才能判断,等到那个时候补救都为时晚矣。案例教学则需要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个老年人跌倒的案例,它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即我该怎么救助老人;又有道德层面的问题即我若不救,于心不忍;还有社会层面的问题即万一出什么意外,就可能负法律责任。那么此时,学生就得综合判断老年人跌倒时的救助措施了,既得有救人能力,还得有救人的技巧,也就是说还要从社会层面思考,找个证人帮助自己一起施救。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就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得知她们思考到了什么,有了哪些知识储备。这样因材施教便会事半功倍。

3案例教学在老年护理课堂应用效果

3.1实现了老年护理教学相长

教学中,教师也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学习者。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控制教学进程,诱导学生思考、开展小组讨论,总结、归纳要点。此外,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现自身的弱点,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甚至可以在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

3.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高

采用案例教学,教师抛砖引玉,先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在任务引领的学习中,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学习和思维方式,通过自学、查阅资料、信息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间的讨论加强了她们的团队意识,提高了沟通和交流能力。大部分学生从案例教学过程中受益。(见表1)

3.3生动形象、易学易懂

直观形象,通俗易懂是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由于教学案例是来源于临床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学习和理解。另外,真实的实例更加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而不是当做游戏。医学的严谨性是不容半点马虎心理的。

3.4集合意见、产生作品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瓦解,不再是自导自演,而是课堂的一分子,要一起参与讨论;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忙于记笔记,而是要积极的发现与提出问题,同老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因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将意见收集整理并记录,就形成了优秀真实的教学作品。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4结论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教学的内在归律我们一定要遵循。案例教学法只是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并不是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就等于摈弃了传统教学。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只有进行科学地应用。传统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我们只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去创新,去拓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很多生活护理的内容是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比如:老年人进餐护理,老年人跌倒,老年人睡眠与便秘等等知识和技能,运用案例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有些内容则必须采用传统教学,比如老年人的临终护理问题,安乐死以及一些伦理问题,是不适合采用案例教学的,更不能让学生任意评价,这样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引起对生命不可侵犯论的怀疑。

老年护理学篇5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19-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老年护理学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传播大量的信息,具有非常好的互动性,并且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向学生传递较大的信息量,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得到改善。护理学教学,尤其是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化技术将这些生动形象的课程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我国家庭人口在结构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一个亿,占我国总人口的7.12%;80以上老年人增速更快,每年增长约在5%以上。预计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年龄的人口将会占到总人口的20%,而80岁以上年龄的老年也会增加到7200万人左右。社会各界都已经开始关注老年人的养护问题,因为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老年人自身,更是牵扯到社会和谐与稳定。老年人的养护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需要全社会更加关注。

二、学习老年护理学的重要性

老年人不同于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进入衰退期,表现在身体状况的衰退,社会活动的减少,心理状态的萎缩。加强老年护理就是为了延迟老年人的这种衰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伤残,并且预防疾患的发生。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需要进行护理。人体进入老年期之后,各方面功能出现衰退现象,一方面各种组织器官功能日渐减退,储备能力逐渐降低,各种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不断增加,肌体适应能力降低,免疫功能也逐渐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行动迟缓,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或者出现交通事故等意外,感觉功能的下降容易导致一些烫伤事件的发生,手足协调能力下降,反应速度也逐渐降低,这些都可能导致涉及老年人的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在生活上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进行辅助,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恰当的营养膳食以及医疗保健方面的护理。

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需要进行护理。随着生理方面的不断退化,很多老年人一方面在心理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情绪变得不稳或者抑郁,脾气变得暴躁或者多疑等等,甚至出现人格的改变;另一方面有些老年性希望通过学习改善生活,却面临着记忆力不断衰退的现象,甚至不能有效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年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这一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在进行老年人护理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热心和耐心,通过有效的感情沟通,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和人生观念,以达到尽享天年的目的。

3.老年人的社会特点需要进行护理。进入老年衰退期之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变化,再加上老年人退休之后社会交往的减少和经济收入的降低,甚至一些老年人出现丧偶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不适应等问题,就导致了老年人面临很多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老年人社会学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让老年人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4.老年人的病理特点需要进行护理。老年人因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下降,其病理特征也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病较重但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或者漏诊,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二是与老年人在交流方面有一定障碍,采集老年人病史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导致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老年人病史;三是老年人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四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同时发生的现象,甚至一种疾病掩盖了另一种疾病的症状;五是很多老年人对一些药物不敏感导致用药效果较差,甚至出现不良反应等现象。

三、信息化教学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

老年护理学篇6

1、其实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实用性很强。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病理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这门课程是很有帮助的。

2、对于护理学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在各个病房工作都有可能遇到年老的患者。如果说能对老年人常见病的基础护理还有急性意外有了解的话是非常有帮助的。

3、对于普通人来说,家里有老人,对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日常护理是有很大迫切的需求的。那么从这样的实用性来解决,讲课的重点针对不同人群应该有所侧重。

4、对于社区的宣教来说:主要应该放在预防疾病、

(来源:文章屋网)

老年护理学篇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研究以老年综合评估结果为基础对老年癌症患者进行多学科护理的生存获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45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老年评估后多学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癌症患者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护理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http://

关键词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癌症患者;多学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2(b)-0140-02

[作者简介]冯艳(1984-),女,四川人,护师,本科,研究方向:老年病科护理。

老年综合评估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躯体功能评估、全面的医疗评估、环境以及社会评估等方面[1-3]。与临床常规治疗不同,老年综合评估多由多学科团队,例如:老年科的临床医师、药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管理,以便临床制定相关治疗及护理方案[4]。临床癌症患者的治疗中若能够接受详细的评估后联合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7]。研究者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45例老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对23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评估后实行多学科护理并与22例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45例老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研究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78.6±2.7)岁;病程在0.5~7年,平均(4.3±1.4)年;病理分型主要为鳞癌8例、腺癌1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在60~86岁,平均(77.6±2.1)岁;病程在0.5~6年,平均(3.6±1.2)年;病理分型主要为鳞癌6例、腺癌16例。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间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肿瘤科护理:①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悲观、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采取正确护理措施。②完善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图册、多媒体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展开健康教育,在固定时间组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进行学习,加强其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1.2.2研究组护理根据肿瘤科特点结合老年综合评估内容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后采取相关护理。内容包含:日常生活能力的aDL以及iaDL评估、认知评估、焦虑量表SaS评估、抑郁量表SDS评估、简易营养量表mna评估、各项身体机能的评估、相关治疗情况评估等,评估问卷的排版应简洁明了,方便查阅及填写。经由3名以上高年资老年科专家进行审核修改后投入临床使用。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多学科护理干预:①23例患者均建立老年综合评估档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及相关治疗资料、老年综合评估内容及结果等内容。②联合临床医师、药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医师以及家属等对患者进行多方位的全面护理,将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归纳进护理目标中,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集采用个性宣教与集中宣教结合的形式解决。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评价,将护理计划全部以书面形式纳入病历中,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SaS评估、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SDS评估[8]。

1.4统计方法

经spss14.0软件对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实施χ2检验,如果p<0.05,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比较,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疲劳、疼痛、失眠等,研究组总发生6例,总发生率26.09%,对照组发生10例,总发生率45.4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35,p<0.05)。

3讨论

老年癌症患者具有许多自身特点,因老年患者机体的衰退,患者各方面生理功能均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肝脏的代谢功能异常等造成药物在体内的积累不利于排泄,神经束以及神经元等的下降让机体对化疗产生的神经毒副作用更加敏感。上述原因增加患者化疗时的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作用[9-11]。

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护理干预,患者在心理情绪、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的改善上较对照组显著,SaS评分及SD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各方面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采用关怀护理、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等融入服药干预、营养干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梁丽萍[12]在对老年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中,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各器官功能衰竭,在临床仅能接受支持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采用关怀护理、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等融入服药干预、营养干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09%低于对照组的4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护理可有效降低抗肿瘤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老年癌症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后,再采取多学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评分,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

http://

参考文献

[1]淳雪丽.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管理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980-982.

[2]刘妙仪.老年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86-3088.

[3]彭旻,徐慧兰.老年癌症患者感知需求、心理压力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70-1474.

[4]王淑兰.老年癌症患者临终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72-173.

[5]马红霞,高志华,罗红格,等.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84-385.

[6]王晓燕,韩雅姣,丁有霞,等.理清亲人路径对老老年癌症患者余寿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238-1239.

[7]谭慧.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状态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00-2801.

[8]赵玉涛.优质细节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22-23.

[9]李颖,张延丽.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7):67-69,86.

[10]金环,熊莉娟,胡莉萍,等.积极艺术治疗护理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C].//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13(9):22-25.

[11]刘荣荣,汪丽芳.循证思想在老年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46-447.

老年护理学篇8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课程考核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巨大挑战,社会对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学历低、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化教育。为改变这一社会现状,我院在护理专业中开设了老年护理课程,以往基本遵循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以就业为宗旨,服务为导向”的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提高,毕业后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及技能都较欠缺。因此我们尝试对老年护理进行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围绕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从学生今后面临的老年护理职业岗位出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中确立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课程整体设计以典型的老年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来构建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针对每个教学单元按照“资讯(获取信息)、决策(作出决定)、计划(制订方案)、实施(进行操作)、检查(审视过程)及评价(总结反馈)”六步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二、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的关键步骤是将原来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本位的导向和项目化的思路遴选项目,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序化。德国职业教育家paetzold指出:“课程似乎是建造了一个存放和重现经验与知识的书架,书架不同隔层的划分使得整理与重获更加容易,它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本课程项目设计的依据是以老年人为主体,通过护理干预,延缓衰老和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给老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消除或减少老年人自我照顾的限制,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实现其最佳的功能状态。鉴于此,通过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老年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后,提炼了以下9个能力训练项目(见下表),能力训练项目的设置体现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以任务引领学习,并使老年人护理岗位工作程序化。在每个项目下分别设定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模块,而应用到的理论知识则穿插于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如在完成“老年人饮食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我们把“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饮食的关系”等理论知识融入“指导老年人制定合理的食谱”操作技能训练中;在完成“老年人排泄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把“排泄形态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排泄形态障碍的护理”等理论知识内容融入“指导腹肌、膈肌、盆底肌的锻炼”“排尿功能训练”“自我间歇导尿”等技能训练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也解决了工作导向课程重构的最大难点重实践轻理论,整门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了行动导向。

三、课程的目标设计

使学生掌握老化的特点,能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老年时期这一特定阶段存在和潜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并能应用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康复护理;能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老年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作为社区医院护士长,学生分4组(每组5~6人)作为社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每次工作的分配,安排工作进度,协调整个项目实施,组织人员完成具体项目。每个教学单元基本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四个不同的工作任务,每组护士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五、课程考核设计

老年护理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重点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本课程考核采用项目任务考核(占80%)与期末考核(占20%)相结合的方法,从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项目化教学理论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传统学科型知识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实践训练提升能力、获取知识,用工作任务或项目来承载理论,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老年护理项目化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符合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能帮助学生迅速适应老年护理工作岗位。但是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编写配套项目化教材,不断进行老年护理岗位需求调研以改进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等,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147-148.

老年护理学篇9

我院老年外科是以诊治肝、胆、胰、脾和胃肠道肿瘤为主,兼顾甲状腺、乳腺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普通外科性质的科室,收治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集外科手术和衰老于一体的老年外科护理工作量大,需要更多的护理知识、技能和工作投入。我们尝试"医护结盟"的模式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时间为护理人员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实施近3年来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医护结盟"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模式

每月由1名医生和1名高年资护士结盟,就一类或一种疾病共同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医生针对手术脏器的解剖关系、手术方式的选择、麻醉和手术过程、手术中设备及器械的使用、术后各种引流管放置的位置、意义和留置时间等进行演示或讲解完成业务学习。结盟护士选择对应疾病的患者组织查房,针对主要护理问题查阅文献,提供最新的护理研究进展,并围绕护理难点组织讨论,探讨新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对新开展的医疗护理技术共同学习和交流,探索护理规范和流程的建立。

2"医护结盟"学习和查房的管理与实施

2.1内容和计划每年年初由护士长制定全年的业务学习和查房计划,具体到每月。科主任根据内容推荐特长的中青年医生主讲,护士长指定高年资护士与主讲医生结盟,共同负责一种或一类疾病。每月主查护士负责与医生的沟通和全部活动的组织,护士长提供必要的协助。提前制定计划便于主讲人和主查人查找收集资料,准备课件。3年来先后围绕肝脏、胆囊、胃肠道肿瘤、甲状腺、乳腺等10多种科室常见疾病组织学习和查房,同时考虑手术和衰老两大科室特点就麻醉方式与护理、水电解质平衡与外科休克、临床营养与指导、衰老研究进展与护理、放化疗及护理、肿瘤的生物转化治疗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疼痛管理、慢性伤口造口与护理等与科室工作相关的专题均采用"医护结盟"模式组织了学习和查房。

2.2组织和管理业务学习和查房计划完成后科内公示,主查护士主动与结盟医生沟通,保证内容的互补与衔接。其他护理人员参考最新版教材复习相关知识,带着问题有准备的参加学习。主讲、主查人在当月的第1w提交课件,主任和护士长审核、修改,第3w组织实施。学习和查房当日全体护理人员无论上、下夜班还是休息统一要求参加,当班人员在学习和查房前完成所管辖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护士长搭配人力留2人值班,值班人只负责接诊新患者、手术患者等应急事件。主查护士的组织和完成情况由参加学习的护理人员书面量化评价,计入当月的护士绩效考核。同时召开科会,总结本月的护理工作。

2.3分享和传承为充分保证学习效果,建立了科室交流群,课件资料转换成pDF格式后上传群共享,备学习和查阅。主讲、主查人对所分管的内容需要像Cochrane系统评价一样定期更新,形成个人专科特长。所有资料护士长备份留存,同时作为制作疾病宣教手册以及新工培训、学生带教的内容补充。

3"医护结盟"学习和查房模式取得的效果

3.1明显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源于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差异,医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更新速度明显优于护士[3]。在临床中治疗观念的更新、术式的更新、耗材的更新给医生的手术带来进步和便捷,而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难以与医生同步。导致在面对患者时医护提供给患者的信息可能不一致。这不但导致患者的信息混乱和迷茫,还可能导致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护患信任危机[4]。例如疝气手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塞修补术,术后患者开始活动的时间不同;生物夹、钛夹的应用对患者手术后需要核磁共振等检查的影响不同;特殊止血材料、防粘连膜、吻合器、切割缝合器、Ligasure能量平台、高频电刀等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对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的改变、切口愈合、首饰的佩戴、术后出血和粘连的风险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差异,同步的学习和沟通让护理人员在患者健康教育、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指导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其次,外科术后管道多,很多护理措施护士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盲目和缺乏针对性,甚至因为工作不到位导致医生、患者的不满意或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通过医生讲解和手术演示护士明白术区周围的组织关系、管道的位置、放置的目的、引流量的含义等等,使护士在早期半坡卧位的提供、挤捏引流管、防脱管等很多操作中主动和到位,提供有的放矢的护理。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老年伴随疾病的学习使得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加得心应手,从知识和技能多方面全方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采用该模式进行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近3年来,伴随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稳步提高,其中患者"对护士业务知识和技能"是否满意一项,从2011年的84.56%提升到2013年的98.68%。

3.2建立了良好的医护专业知识交流平台,提高了医护合作的满意度"医护结盟"的学习和查房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医护专业交流平台。医生能够在这里从专业角度表达对许多护理工作细节的希冀,护士也可以在这一平台敞开心扉,主动提问,围绕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深度沟通和交流。

例如同样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些医生习惯在术后放置引流管,而有些医生则选择不放置引流管,护士不知道放置与不放置的偏好和选择,术前提供给患者的健康教育时常无法回答患者的提问。开展腹腔镜手术初期术后患者主诉肩背部疼痛,护士常常以为是麻醉的影响或卧位时间久等等给患者解释或提供相应的舒适护理,与医生的共同学习让大家知晓疼痛原因是术中气腹的二氧化碳残留膈下所致。同时医生在授课中也会表达一些对护理工作的希望,比如结肠造口患者在开放造口前希望护士观察和提供哪些需要的信息,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术前血糖的监测和饮食的控制希望达到什么水平等等。

3.3启迪护理科研临床护理人员常常觉得护理科研难在选题。在开展结盟方式的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中,医护合作度增加,医生的科研项目希望得到护士的协助,而共同的交流中也使护士找到科研的切入点。

例如护士常规放置胃管的长度是根据教科书的两种体表测量方法进行的,胃管实际到达胃内的准确位置不得而知;其次为保证胃管的固定效果护士常使用3m丝绸背衬胶布固定。该胶布会在接触到患者的体温后粘性增强,很难脱落。医生在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实施的"排钉阻断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和胃恶性肿瘤患者的"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胃管末端的位置有不同的要求。通过交流,护士将探讨不同体表测量方法放置胃管到达胃内的位置作为研究课题,研究由手术医生在手术中直视定位,最后测算新的理想的体表测量方式,满足鼻饲饮食与不同手术患者对胃管位置的需求。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中。同时研究中为方便医生术中调整胃管深度,术前先改用普通胶布固定,便于术中调整,术后改用丝绸胶布固定,保证胃管的固定效果。

科室在2013年底开始开展肿瘤的转化医学治疗。作为新兴的医学治疗手段,细胞免疫治疗没有相关的护理流程和规范,通过结盟学习和查房,通过科研手段逐步建立了相关的流程和规范,取得肯定的成绩。

3.4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教学能力,为教学人才储备奠定基础作为交通大学附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我们一直承担着各级各类教学任务。教学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中青年医师和护士在走上大讲台之前鲜有教学锻炼的机会。为此,在开展结盟学习的过程中,科室邀请专业人士对教学课件制作、授课礼仪等进行培训,在科室组织的学习和查房中进行体验,使中青年医护人员得到了良好的教学锻炼,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得到实习学生和院校老师的肯定。

3.5锻炼高年资护士的组织领导能力,为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提供借鉴1次/月的学习和查房由高年资护士组织和实施,护士长全程参与,组织反馈和评价。从资料的查找准备、内容的组织和医护的沟通、活动的布置和安排甚至学习后的讨论和放松,全方位锻炼和考量个人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组织领导能力,现场评价的结果也可以为管理人才的选拔储备提供量化考核依据。

总之,科室创新性开展的"医护结盟"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模式,得到了医生、患者、护理人员的一致认可,在院内交流中也得到多个科室的效仿。普遍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促进科室的和谐团队建设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梅桂平,谢红珍,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流程与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03.

[2]林婵兰,陈楚芬,庄秀.护理业务查房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5):637-638.

老年护理学篇10

关键词肌少症;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2-0037-04

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ofsarcopeniainthenursinghomesinFengxianDistrictandanalysisoftheirriskfactors

wUZhinong1,wanGYongbin2,SHUFuquan2,SonGBing2,LiGang2,ZHUHanmin3(1.Fengche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FengxianDistrict,Shanghai201411,China;2.FenchengHospitalofFengxianDistrict,Shanghai201411,China;3.HuadongHospital,Shanghai20004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anddistributionofsarcopeniainthenursinghomesinFengxianDistricttoprovidetheevidencefortheexplorationandpreventionofsarcopenia.methods:anepidemiologicalsurveywasconductedin786elderlypatientsin8nursinghomesinFengxianDistrict,includinggeneraldemographicinformation,occupationalhistory,currentmedicalhistory,pasthistory,musclefunctionandbodycompositiondetermination,andthehumanbodycompositionwasmeasuredin503patientsamongthem.theprevalenceandinfluencingfactorsofsarcopeniawereanalyzed.Results:theoverallprevalenceofsarcopeniawas25.31%(199/786),theprevalencesofthemaleandfemalewere20%(64/320)and28.97%(135/466),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arcopenia;epidemiology;riskfactor

肌少Y易使老年人骨盐流失,基础代谢率以及体脂增加,可导致步态和平衡问题,增加摔倒风险,从而使残疾患病率增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死亡率上升。国内对肌少症至今仅有局部地区的小样本调查,尚无较大范围发病状况的调查资料,更无大样本系统的相关调查资料。本研究对上海奉贤地区8家护理院住院老人中肌少症的患病率、发病特点、病理分型、自然转归及治疗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