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超声诊断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46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1

【关键字】医学超声;B超;开发现状;新动向

现阶段,超声检查在不同医学影像检查中占据25%,又因其没有创伤、可以实时获取人体内组织图像,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世界范围内总销售额增长已经超过X线诊断装置。医院治疗离不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辅助,超声影像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高空间分辨率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四大影像诊断技术之一。

一、简述医学超声软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有多家单位从事超声诊断仪器的开发和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B超诊断具有实时、无创伤、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四大医疗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广泛应用于眼科、肝、心脏科、泌尿系统、血管系统等多个科室,尤其在妇产科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方法。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超声设备功能日益强大,性能也日益提升,所显示的颜色由黑白转为彩色,空间由一维、二维向着三维、四维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现今超声诊断软件通常运用数字成像技术,采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可以对医学图像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促使医学影像技术产生巨大改变。超声诊断设备根据使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划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超声诊断设备的发展趋势。在新设备出现的同时,新技术也不断涌出。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能对所有部位、所有运动方向的心血管结构进行m型成像,对其室壁运动速度、幅度及增厚率进行定量评估。弹性成像(elastrography)作为全新的超声诊断成像技术,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和范围,有效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成为超声医学诊断高效而准确的手段之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显现出患者的细微结构特征、位置关系,并对患者的运动状况进行跟踪扫描,为肿瘤诊断、活检引导和术后放疗等方面提供安全可靠的成像方式。此外,介入超声,宽景成像,微泡声学造影等也已成为当代超声发展的主题。

二、医学超声软件新动向

(一)超声与其他学科结合

现阶段,市场对于影像设备的需求,分别是高质、高效、高覆盖率、高性价比、高可及性,超声产品更应突出“专业、规范、创新、融合”的特色,大力提倡超声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交叉和融合。如结合药学和微泡声学的超声造影技术、结合X线钼靶检查的全容积成像系统等。随着超声产业的快速发展,超声诊断仪器也由单一诊断设备转化为介入诊断的模式。超声能实时动态显示介入性操作也成为微型创口及微型导管技术等介入诊断医疗重要辅助工具,并检测保证治疗疗效。超声影像不再是仅提供病灶描述,更增加了对介入治疗的描绘判断。只有将超声知识,临床知识及其他与超声医学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使超声诊断过程更真实地反映人体解剖,生理及病理过程,提高诊断准确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产品结构上看,开发美观大气的高端超声诊断仪的同时,便携轻巧的设备同样具有潜在市场。笔记本式彩超、挂式触摸屏彩超等轻巧、便携、带内置电池的产品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多地点移动诊断需求。随着服务意识的增强,各种辅助产品也接踵而来,超声3D打印服务,随时打印出栩栩如生的胎儿立体模型等,在满足医学应用的同时增添趣味。

(二)超声与大数据时代

提高图像质量、显示更细微的组织结构始终代表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趋势,高清晰度、高敏感度的图像质量在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的同时势必会增加各种数据量。医疗数据结构较为复杂,除了普通结构化数据外,还大量存在临床影像文件等多非结构化数据。医疗数据量急剧增长,完整的医学影像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医学影像的自动分析来确定病变的位置,能将病变范围定位的越准确,接受的辐射量就越小,对病人本身的损害就越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结合流媒体技术,实时流式传输,实现动态高质量图像的实时采集和后处理,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也将成为超声医学影像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像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数据,基于相似病例或历史病例等,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分析采取治疗手段。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方式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

(三)超声与网络相互结合

当今,网络地位日益趋重。随着DiCom3.0标准在国际上的使用并成熟,不同医学成像设备之间在两地之间传输图像、信息交换、联合会诊成为现实。我国开发高档数字化超声诊断仪器,必须把图像工作站一体化及DiCom3.0作为标准接口,在各医院及科室中形成网络系统,提供数据资源,保障医疗质量,实现远程医疗。同时,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医学作为社会服务向大众靠拢,在it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时代,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与最新的it技术相结合,从提高机器性能入手,采用云服务平台,迈入全新的云时代。采用云服务平台的医学设备,改变传统单机状态,达到多机互联,实现不同地区同步诊断。很大程度上改变多数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确保患者达到合理分流就医。不仅如此,迈入云时代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还具有云交流、云维护、云信息等一系列功能,使资源和服务由分散等待向即时共享变化。把云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相互结合,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及巨大商机,受到国内外多数前瞻性企业和资本的看好,从而积极促进其快速发展。云正不断改变人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快速步入云时代。云彩超使医用超声设备在设计开发、使用方式、数据管理等方面得以扩展,云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让未来充满期待和想象。

结束语: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方法不断出新。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医学超声影像专业的发展,文中根据医学超声软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了医学超声软件新动向。

参考文献:

[1]陈曦.医学超声影像中的图像融合应用[J].医学信息,2014,(5):3-4.

[2]沈新平,杨莉,叶炯贤等.大型公立医院超声影像诊疗中心的规划与筹建[J].中国医学装备,2012,(6):60-63.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2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软组织肿瘤;诊断

浅表软组织肿瘤是临床上相对不常见的肿瘤种类之一,主要包括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腱鞘囊肿、窝囊肿、神经鞘膜肿瘤等。临床上,该类型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之分,其中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发生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约1%,儿童恶性肿瘤的约15%[1]。早期,受临床医学诊断技术的限制,其临床诊断缺乏较理想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代表的诊断技术在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势及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应用价值

1.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势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脉冲多谱勒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无创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采用加压探测法借助二维图像显示机体组织的层次结构,从而为临床组织疾病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①操作简单。临床上,受检者行该项检查的整个过程中无需特殊准备,且整个检查操作流程简单。②无创性、可重复性。该项检查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损害,且具有可反复进行、重复性高等优点。③高分辨率。20世纪70年代后期,B型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从3.5mHz升至5mHz;80年代中期,升级到7.5mHz;90年代,高频探头突破7.5mHz,目前已经达到12mHz,甚至更高[2]。④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经多普勒信号处理后,可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因此,该检查技术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3]。

1.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应用价值①对浅表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各层次结构。临床应用中,高频超声凭借其高分辨率能对受检者皮肤、皮下脂肪层、各层肌肉筋膜进行清晰的显示,因此,无论哪一层的浅表组织有病变,均可以从超声显像上加以定位。②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反映能够清晰、真实的进行反映。因机体浅表软组织的肿物在运动因素上几乎不受影响,因此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所获得的多普勒信号比较稳定,从而能够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进行清晰、真实的反映,以利于发现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的特点,在肿瘤血液供应检出方面的应用价值良好。③准确定位病变范围。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对软组织肿瘤病变及病变范围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④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肿瘤内部血供情况及周围血管供应情况的显示,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4]。

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应用情况

2.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应用刘利民[5]在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肉软组织病变的价值中指出高频彩色多普超声检查诊断技术的声像图清晰,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在浅表组织肿块定性诊断中深受临床好评。

李桥福等[4]回顾性分析了30例皮下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患者的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以高回声、混合回声和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且CDFi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因此强调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下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温俊飞[2]总结了经手术病理活检确诊的12例腹壁纤维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表现,结果发现患的者声像图及血流特征表现为腹肌内长条形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无包膜,内部及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并强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

刘利民等[5]在分析10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超声表现的基础上,发现6例患者呈"洋葱皮型"肿瘤,3例患者回声呈均匀型,1例患者回声呈杂乱型1例。因此,强调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予以患者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

2.2高频多普勒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对比性研究刘立鑫[6]以22例软组织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Ct、mRi的检查结果。结果强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经济、无创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可作为浅表软组织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王丽丽[7]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数字X线摄影(DR)和Ct诊断结果相比较,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强调超声因其价廉、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检查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有效方法。

3例证报道

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138例疑为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70例。年龄50~75岁,平均(62.2±6.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超声检查显示122例患者为浅表软组织肿瘤。122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17例:脂肪瘤85例,皮脂腺囊肿19例,腱鞘囊肿10例,纤维瘤3例;恶性肿瘤5例:纤维肉瘤3例、滑膜肉瘤2例。后经手术病理证实,本组138例患者中,共128例患者为浅表软组织肿瘤。超声与病理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5.31%(122/128),但对恶良性肿瘤检测的准确率均为100%。

4结论

超声具有对浅表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反映能够清晰、真实的进行反映、准确定位病变范围及利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主要优势,且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及可重复性好优点,可作为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杜艳,闫平.多普勒超声检查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2):100.

[2]温俊飞,温静宜,周英.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肿物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5):110-111.

[3]林碧珠,金占强.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J].中国医药指南,2013,6(12):431-432.

[4]李桥福,张贵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瘤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10-111.

[5]刘利民,张韵华,袁海霞,等.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02):260-261.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3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二维超声;胎儿畸形;应用价值

近些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影像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原先的二维超声技术已经逐步被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所取代[1],且在胎儿产前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胎儿畸形率提供更多参考。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62±2.16)岁,孕龄21~27周,平均孕龄(24.21±

1.84)周。1.2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一般选择型号为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同时应用腹部容积探头(探头频率3.5~5.0mHz)。该型号仪器可对孕妇进行二维、静态三维以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首先对胎儿进行二维超声常规扫查(主要包括脊柱、胎盘、胸部、四肢、脐带以及测量数值),随后,对疑诊的胎儿启动三维超声诊断程序,采集相关图像,从而更加直观的分析胎儿肢体运动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足月分娩后,共发现胎儿畸形36例(四肢6例、胸部9例、脊柱8例、腹部及泌尿系8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5例),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25例(69.44%),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34例(94.4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16,p

3讨论

目前,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被临床视作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2]。以往更多的是利用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但该方法提供的图像质量不够清晰,无法完全将胎儿的细小结构呈现在临床医师面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被不断应用[3]。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使用方法独特且图像质量优质,一方面可以重建胎儿的体表和体内结构,另一方面也能够实时根据胎儿的活动图像对其发育情况进行判断,清晰展示出胎儿眼睛、鼻子、面部和四肢等细小部位结构,提供给胎儿研究和畸形诊断重要的信息,使胎儿的发育异常检出率得到大大提高[4,5]。

为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随后对其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并记录相应检查结果,最后将两种检查方法得出的结果与足月分娩后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足月分娩后,共发现胎儿畸形36例(四肢6例、胸部9例、脊柱8例、腹部及泌尿系8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5例),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25例(69.44%),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34例(94.4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16,p

综上所述,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相比于传统的二维超声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丰富全面的图像信息,还具有立体成像等优点,深受临床医师认可,

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俊,赵志军,赵改萍,等.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当代医学,2010,16(36):97-99.

[2]彭元忠,张万平,李妩真,等.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临床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2):142-143.

[3]王冰冰.三维超声诊断在胎儿颜面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394-395.

[4]宋红,熊奕,易艳,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胎儿室间隔外科观的可行性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2):1109?1111.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4

【关键词】肛瘘;经直肠超声诊断;准确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061

肛瘘就是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直肠很少会有所涉及,大部分是由于患直肠肛管周围的脓肿导致的,内口大都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会自行破溃或者切开在引流部位形成外口,处于肛周的皮肤上[1]。肛瘘外口会有少量脓性、黏液性、血性的分泌物反复流出,因为分泌物的刺激,部位会有瘙痒、潮湿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湿疹。外口愈合后,瘘管会有明显疼痛,以及寒战、发热、全身感染和乏力的症状[2]。及时确诊并给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肛瘘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肛瘘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37.26±13.86)岁,病程2~9d,平均病程(3.96±1.71)d。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38.53±13.62)岁,病程2~8d,平均病程(3.72±1.6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直肠的超声检查,要求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以为中心全面扫描,将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并套上,将探头伸入肛内,注意动作要缓慢,旋转探头,做全方位的检查,清楚病变的范围、位置和走向,了解瘘管数量,并针对超声的检查结果,对瘘管和脓肿的走向示意图来绘制描述。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1.2.2对照组患者选择体表超声检查,选择胸袭卧位,以为中心,采用高频探头做扇形扫描,一旦发现病变,要对病变的形态、大小和内部回声情况进行观察,判断病变和肛缘距离,是否有肛瘘出现。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38例确诊,占88.37%,2例误诊,占4.65%,3例漏诊,占6.98%,诊断准确率为88.37%。对照组24例确诊,占61.54%,9例误诊,占23.08%,6例漏诊,占15.38%,诊断准确率为61.54%。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肛瘘在前期一般为肛旁脓肿,在脓肿破裂之后,会有慢性阶段期肛瘘,但是很多患者在肛旁脓肿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在诊断过程中经常有误诊、漏诊等情况,延误治疗,加重病痛,使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都产生较大的痛苦[3]。在诊断中常用的有经直肠超声检查和体表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诊断采用的技术较为先进,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能够清楚显示影像,广泛在临床中应用,可以清晰的看到内外的肛提肌和括约肌,准确提示外口的数目、位置和距肛缘距离,肛瘘内口在超声图像中,黏膜有回声,但不光滑,增强周边回声,使局部回声失落和低回声瘘管相通[4]。一般超声检查首先寻找瘘管,沿着瘘管找到内外口,这种检查方法费时费力,还加重患者病痛。本次检查先寻找到外口,对瘘管大致走向和内口大致方位初步判断,检查时间大大缩短,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在检查中也存在误诊的情况,是因为瘘管短,且内径较细,当超声探头进入到肛管后,由于疼痛等因素不能积极配合检查,会将括约肌周边正常的低回声区当作瘘管,从而造成诊断的失误。而且肛管的黏膜局部有组织水肿、炎症,模糊不清,导致超声会对内口位置产生错误提示。体表超声检查则是对肛周脓肿进行扫描,诊断是否出现肛瘘,在体表超声中能够看见瘘道,为弯曲状或者直线状,在临床的诊断中发现,体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较低。经直肠超声检查可准确观察肛瘘情况,在高频超声的发展中,会增加超声检查图像的清晰性,进一步提高了肛瘘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肛瘘患者经直肠超声诊断的准确率高,可以在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痛,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成改.经直肠超声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4245.

[2]项晓宇,程遵华,童仙君.经直肠超声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5):1064-1069.

[3]何峥,陈坤,高志玲,等.经直肠高频线阵型超声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2011:79.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5

关键词:彩色超声;诊断;急腹症;误诊

急腹症(acuteabdomen)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是以急性腹痛同时伴有全身反应为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如果诊断和处理不当,后果严重。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对各种致病原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了解和掌握[1]。现将2011年3月~2015年5月年来我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彩色超声诊断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年来我院就诊的例急腹症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年龄情况,所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手术确诊,见表1。

1.2方法选取经我院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LoGiQ-tpRo,探头频率2.5~12mHz进行诊断的急腹症患者,回顾彩色超声诊断检查诊断的结果,结合临床检查、手术确诊后病例资料系统分析,总结误诊原因。

2结果

2.1误诊情况,见表2。

2.2误诊疾病,见表3。

3讨论

急腹症是临床急诊常见的急症,三级医院急腹症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许多疾病的影象特征在彩色超声上有相同或相近或几种疾病彩色超声表现同时具备,许多急腹症彩色超声诊断由于肠道胀气对检查带来影响,导致诊断难以鉴别,加之超声医师不注重各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是误诊的基本原因。对于急性胃肠道疾病,比如实际工作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由于声像较典型,诊断符合率较高,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不典型阑尾炎误诊率较高[2]。这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对彩色超声无法显示肠管形态及腹腔情况,对此类疾病应与X线检查配合应用[3]。对于泌尿系结石超声诊断同时要结合血尿常规检查以及X线。肝、胆、胰腺疾病,要结合Ct、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妇产科急症要结合年龄、月经史、生育史等。腹主动脉夹层临床较少见,但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当夹层动脉瘤之血肿,沿主动脉长轴分离扩展,可经胸主、腹主动脉直至髂总动脉,刺激腹膜后神经丛,而出现剧烈腹痛,容易与外科急腹症混淆[4]。因腹主动脉夹层误诊率较高,要根据年龄、可能的病因分析,尽早完成主动脉Cta检查确诊。在临床上,阻抗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正常组织间的强度非常接近,两者缺乏必要的反差和对比度,使得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此时应动态观察和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检查综合分析[5]。总而言之,彩色超声检查可为大多数的急腹症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超声影像也有误诊情况,为了提高彩色超声的诊断率,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Ct、Cta表现来下结论,降低误诊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9-237.

[2]孙连超,赵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漏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2,3(3):221.

[3]郭玉霞.130例成人胃肠急腹症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3):103-104.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6

[关键词]超声检测;妇产科;应用发展

1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途径的发展

超声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是从20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超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超声技术刚发展起来的时期,不仅在中国,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科技型国家都投来注视的目光。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主要应用在化工、食品、生物、医学方面。近几年,在医学上的应用尤其是妇产科的应用得到了重大突破,也给妇产科的检查方式开拓了新的领域。女性的内生殖器多数是软组织器官,内部软组织器官在医学检查X线下无法显示影像,此时超声检查技术作为妇产科临床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为妇产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支持。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这项技术也担负着协助诊疗的重要作用。超声检查技术是妇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的重要理论依据,例如在产科方面,产科胎儿畸形的筛查以及胎儿发育都是重要阶段,超声检查技术在这一阶段也为医师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1]。我国提倡“优生优育”,超声检查则在其中起到了检测作用。另外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其他各方面检查都提供了重要支持:阴道相关疾病、宫腔相关疾病、腹腔相关疾病等等。它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妇产科检查和诊断的综合发展,因此合理正确应用超声将是临床以及妇产科的全新课题。

2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最新进展

超声检查技术近几年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自身技术方面,近几年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超声探头的进步以及晶片制作工艺的改善。相比于之前,超声探头逐渐缩小,更为轻巧灵活。由此,其在妇产科超声检查中,其方式也有进步,以前妇产科应用的是单纯腹壁超声检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多种检查途径,其适应了妇产科各种检查手段,自身不断修订翻新。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检查中具有实时、价廉、无创伤、可重复等巨大优势,技术也不断提升,在分辨率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不断创新推出新颖的检查方式,为医师及临床诊断提供精确、合理、科学的影像信息。妇科应用超声诊断有其特殊性,诊断的正确性对诊断结果有较大影响,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专业医生的临床知识以及对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只要有超强的专业水平以及广阔的医疗知识,才能在诊断上做到精、准。

2.1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应用

介入性超声技术即interventionalultrasound。是现代超声在医学应该上超声技术的一个分支,在1983年哥本哈根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其检查原理是通过超声显像进行引导,将穿刺针、导管、药物或操作器械等正确放置到需要检查的病患患处[2]。是妇产科中主要针对囊腔、体腔或经特定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技术。在1988年相关文献报道中提到:介入超声技术正式在妇产科应用。从此项技术正式应用于妇产科之后,被各国医疗机构关注引进,并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使原本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治愈的疾病,在此技术的协助下得到保守治疗,免除患者的治疗痛苦。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影像学诊断方面的缺陷,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和正确性,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患者就诊时间,使得在相同时间内科室可以接纳更多的患者。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也带动了科室及医院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彩色血流显示技术也被引入,如此可在诊断治疗中有效避开大血管,让介入性治疗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另外也在检查中使取材的代表性更强。相信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仪器不断被推出,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在妇产科将会更广泛的被应用,也能更快进步。

2.2三维超声技术在妇产临床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技术(three-dimensionalultrasono-graphy)是医学影像学中一门新技术。其最早开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究其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包括a超、m超、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3]。近年随着计算机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日益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中,特别是妇产科临床检查中,三维超声检查最新最新推出了三维新技术,将普通二维超声诊断仪的呈现途径由二维提升为三维,其表面重建成像对于不同灰阶进行分割,能够精确反映相关组织的结构轮廓。在临床中适用于膀胱、胆囊等部位,在妇产科中应用于子宫、胎儿等含液性的空腔结构,另外也可广泛应用于被液体环绕的组织和器官。因此,三维超声技术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产科对子宫胎儿的发育阶段检测和监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维超声技术是介入性超声技术在引用和应用于妇产科检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2.3超声造影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检查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技术又称为声学造影技术,该技术在妇产科检查中有很高的价值,其主要是利用造影剂通过增强后散射回声的方法,来提高超声技术妇产科临床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4]。在设备仪器改进的基础上,新的造影剂技术的更新,使造影技术更上一层楼。现有的造影技术已经能够显著增强心肌、肝、肾、血管等器官的影像效果以及血液流动产生的多普勒信号,能够清晰显示正常的组织器官与产生病变的组织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这一新的技术使超声诊断技术步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造影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中除了比较常规的造影波成像以外,还包括其他多种造影技术其主要成像方式包括:间歇式、反脉冲谐式、低机械指数式、能量对比式、造影剂爆破式等等。其在妇产科检查中常用两种成像方法:①造影剂爆破法:当局限于第一代造影剂使,一般用爆破微泡的方法,观察造影剂分布在血管器官和组织中的动态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丰富的谐波信息;在观察心肌血液灌注的图像是,一般通过心电波触发的方式来爆破,然后对比相关的谐波来达到成像的目的;在观察肝脏等器官时,一般用手动的方式触发,来获取造影剂灌注肿瘤是的实时图像。②低机械指数法:当发射超声的时候,如果机械指数mi低于0.15,称之为低机械指数。采用这种低能量的超声波造影的技术被称为低机械指数造影。在这种技术中,主要使用第二代造影剂。

3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的前景展望

未来超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超声技术也必定存在一片蓬勃的前景,对此应该充满信心。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都会给超声医学带来一片新的明天,这也正说明了综合学科的发展与其相关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技术不管是从图像质量还是检查精度上都会有质的提升。超声检查的图像质量一定会有一个本质的提升[5]。现有的图像处理技术正在朝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度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某一天,新的图像成像技术一定会让超声图像更加真实,直观。近年来超声医学技术在实际临床的诊断和医疗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该文中,就超声中的三维成像技术、介入超声技术、腔内超声技术与声学造影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简单的探讨。而其中的三维成像技术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的检查中。正是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信息存贮的提高才能够使三维技术更加成熟。目前而言,三维技术已经能够成熟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器官的解剖检查当中。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医学治疗领域的进步,超声检查技术一定在将来走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4结语

超声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在妇产科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女性生理健康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疗手段的进步,超声检查技术在未来会有一片新的前景。其中三维超声技术正广泛的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检查中。现如今超声检查的地位只是辅助科室,但是不能够忽略超声技术的重要性,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是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寒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医学,2016(27):58.

[2]肖琴.超声影像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68-3069.

[3]陈剑敏,余桂云,覃碧芳.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6(5):66-67.

[4]陈秀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7):197.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7

【关键词】三维超声;二维超声;联合;胎儿畸形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50

胎儿畸形是指胎儿内外结构或功能上存在可识别的异常,致使胎儿(婴幼儿)残疾或患病,甚至导致胎儿(婴幼儿)死亡。目前,超声成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产科观察及诊断胎儿的影像工具[1]。超声检查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胎儿畸形评价有着独特的优势,是首选的发现及诊断胎儿畸形的检查方法[2]。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联合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检出的82例畸形胎儿临床资料,探讨其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联合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检出的畸形胎儿82例,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28.5±5.7)岁,孕周16~40周,平均(25.9±6.8)周。

1.2方法采用GeV730三维超声成像仪,经腹二维与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3.0~5.0mHz。孕妇平卧,对胎儿的头部、颜面部、胸腹壁、脊柱、胸腹腔脏器、四肢等体表及非体表结构进行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对怀疑存在胎儿畸形的孕妇,进一步施行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符合率=经超声检查确诊畸形数/引产或追踪随访确诊畸形数×1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二维、三维及二维联合诊断符合率比较82例畸形胎儿中,经引产或追踪随访,共确诊畸形胎儿125处。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2%,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二维、三维及二维联合疑诊、漏诊情况82例畸形胎儿中,二维超声疑诊率高达19.2%,其中脊柱裂2处、颜面部畸形4处、肢体畸形4处,脑膜(脑)膨出2处,前腹壁畸形3处,心脏畸形3处,泌尿系统畸形4处,消化系统畸形2处;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疑诊率为2.4%,其中心脏畸形、脊柱裂、脑膜(脑)膨出各1处。二维超声漏诊率为5.6%,其中脊柱裂1处、前腹壁畸形1处,心脏畸形3处,脑膜(脑)膨出1处,消化系统畸形1处;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漏诊率为1.6%,其中心脏畸形、脊柱裂各1处。

3讨论

胎儿畸形是胎儿及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检查出胎儿的状况对于优生优育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3]。二维超声检查现已成为诊断产前胎儿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在诊断胎儿体表及非体表结构异常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二维超声仅能提供胎儿某一部位众多的断面图像,无法直观的表达胎儿某一部位的立体结构,对于正确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作为超声界重点关注的三维超声,通过分析、重组获取存储的参数,得到三维立体图像,更好地显示了胎儿各组织解剖特征及空间关系[4],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之处,更准确直观地显示胎儿的畸形部位,进一步提高了胎儿的畸形诊断符合率,在诊断胎儿畸形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三维超声既安全、可靠,又有较高的诊断率,是诊断胎儿畸形的有效手段[2]。本研究数据显示,二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75.2%,明显低于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诊断符合率96.0%,在疑诊、漏诊方面,二维超声疑诊率及漏诊率(19.2%、5.6%)均高于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疑诊率及漏诊率(2.4%、1.6%)。特别是对心脏畸形胎儿,单纯二维超声漏检3例,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漏检1例,漏检率明显降低。有研究报道,三维超声检查技术大大提高了心脏畸形胎儿产前检出率[5,6]。

三维超声检查存在明显优势,但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三维图像的质量直接受二维图像清晰度的影响,且三维图像的分辨率较低[7];羊水的量、胎方位等影响着三维图像的质量;容积探头的体积较大,较为笨重,对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扫描程序启动时,要放稳探头,避免其移动[8]。因此,三维超声检查还不能完全代替二维超声检查。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痛苦,简便、可靠。高质量的二维图像是建立三维超声成像至关重要的条件,且三维超声图像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胎儿诊断信息[9],直观、准确。两者联合,互相补充,提高了产前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4.

[2]赖慧华,夏丽华,李玲,等.二维与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胎儿畸形的产期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3):449-450.

[3]郑桂霞,刘品红.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787-788.

[4]RankinRn,Fenstera,DowneyDB,etal.three-dimensionalsonographicreconstruction:techniquesanddiagnosticapplication[J].aJRamJRoentgenol,1993,161(4):695-702.

[5]SklanskymS,nelsontK,pretoriusDH.threedimensionalfetalechocardiography:gatedversusnongatedtechniques[J].JUltrasoundmed,1998,17(7):451-457.

[6]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286-289.

[7]黄丽卿.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84-285.

[8]王彬.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4-15.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8

[关键词]二维彩超;四维彩超;胎儿畸形;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7(a)-0144-0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valueoffour-dimensio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indiagnosisgestationperiodfetussurfacemalformation.methods289pregnantwomenwhoconductedexamination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6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studyobjectandthedataofthemwereretrospectiveanalyzed(allcaseswereconfirmedbypostnatal).allselectedpatientswererespectivelyexaminedbyfour-dimensionalandfour-dimensio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theaccuracyrateoftwomethodsindiagnosisfetusmalformationwascompared.Results289caseswithclinicallyconfirmed,26caseswerefetussurfacemalformation.Four-dimensio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checkedout24cases,theaccuracyrateandrateofmisseddiagnosiswasrespectively92.31%and7.69%;two-dimensio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checkedout16cases,theaccuracyrateandrateofmisseddiagnosiswererespectively61.53%and38.46%,andthedifferencewasobviouswhencomparedbetween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imageoffour-dimensio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isstereoandintuitive,andcanbemoreaccuratelyreflectthefetussurfacemalformationandhasbetterapplicationvalueinpre-natalfetusmalformationdiagnosis.

[Keywords]two-dimensio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Four-dimensio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Fetusmalformation;Diagnosisvalue

随着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四维彩超在超声成像中占明显优势,因此,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四维彩超成像和二维、三维超声比较,能更直观全面化,病灶空间定位更准确,信息量更加丰富[2-3]。本研究对289例孕妇分别使用二维、四维彩超进行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四维彩超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28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孕妇年龄19~37岁,平均(26.4±3.5)岁;孕龄14~37周,平均孕龄(25.2±2.5)周。

1.2方法

仪器使用SamsungRS800,philips-HD11,aloka-3500超声仪,探头频率3~6mHz,其腹部使用探头频率2~4mHz。孕妇检查时选仰卧位(在检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让孕妇转换左侧位或右侧位)。所有入选病例经引产或足月产胎儿来证实结果的准确性。

1.2.1二维超声检查测量相关数值时,侧重胎儿头颅、颜面部、脊柱、胸腹部、四肢等部位的检查,并了解胎儿肢体脐带遮掩情况及面部前方羊水状况,保存图像,并将检查结果认真记录,有可疑病例做详细检查。

1.2.2四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检查后行四维超声,方法同二维超声。

1.3判定指标

诊断准确率(%)=四维超声(二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与临床实际畸形符合例数/引产或足月产证实胎儿畸形例数×100%;漏诊率(%)=四维超声(二维超声)诊断与临床实际畸形不符合例数/引产或足月产证实胎儿畸形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二维、四维彩超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的比较

289例病例经临床证实,胎儿体表畸形共26例,其中四维彩超检出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漏诊率低于二维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二维、四维彩超胎儿畸形部位的比较

四维彩超在颜面部、四肢、前腹壁、神经系统等部位检出畸形比例和二维彩超检出的相对应部位的畸形比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临床上,形态学改变为超声影像诊断的基础,胎儿的结构、形态大小关系着检出率的高低,形态改变小则检出率低(如胎儿颜面部和指趾异常就不易检出),形态改变大则检出率高[4-5]。妊娠晚期,羊水如果变少,或者检查角度不合适,也容易漏诊。四维彩超立体成像在三维超声基础上增添了时间要素,观察的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维视野,获得胎儿立体图像,实时捕捉胎儿运动,显示胎儿的三维结构,从多角度呈现图像,将胎儿表面结构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四维彩超能明确提供胎儿肢体畸形、运动障碍等信息,也能够对胎儿的缺陷程度进行精确的评估,其在胎儿畸形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6-7]。总之,四维超声具有三切面模式、多普勒能量模式、立体成像功能,能实时捕捉胎儿运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二维、三维的补充,现已成为胎儿畸形筛选的首选方法。

钱美娟等[8]的研究显示,四维彩超检测妊娠期胎儿体表畸形符合率为92.59%,二维彩超符合率为62.96%,充分显示了四维超声的优势。本研究显示,289例病例中,四维彩超检出畸形24例,准确率为92.31%,和上述研究结果相符,二维彩超检出16例,准确率为61.53%,其检出符合率相对较低,主要是不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胎儿表面所致,其只显示单一切面,致使其他方位的畸形无法捕捉到。四维彩超则以多角度、直观、全面动态成像为特点,为提高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奠定了基础[9-10]。

尽管四维彩超在胎儿畸形诊断方面占很大优势,但也有漏诊现象。主要是因四维超声检查时,检查区域前方如果羊水较少,胎儿体表有时无法完全显示出来,导致漏诊;如果胎儿在检查时发生胎动,也会造成图像扭曲,无法保证图像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四维彩超漏诊率为7.69%,因此四维超声在临床上还无法完全替代二维超声。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以降低漏诊率[11-12]。有资料显示[13],在孕龄20~24周时,胎儿肢体观察较理想,在孕龄23~27周时,颜面部观察较理想,因此期羊水较多,胎儿活动频繁,且宫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四维成像效果好。所以在检查过程中,操作者有娴熟的操作技巧和选择适宜的检查时机也非常重要[11]。

先天性畸形为形态结构异常的出生缺陷,主要是由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形成,能够传给后代。胎儿畸形的形成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联合多因子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孕妇在下列条件进行超声检测时,考虑胎儿有畸形可能[14-15]:①孕妇在以往妊娠时有胎儿畸形史;②母体在妊娠16~18周时出现甲胎蛋白升高;③有明确致畸因素;④母亲在孕期有感染史。本研究中在胎儿体表畸形检查中,以四肢畸形最多,肢体畸形孕龄在18~28周,平均23周。孕妇在妊娠中期用超声检查最容易表现肢体全貌,此时期胎儿宫内活动度大(羊水量在高峰期),便于胎儿四肢运动观察。妊娠晚期,特别是足月妊娠,羊水量逐渐变少,胎儿体积变大且固定,四肢畸形诊断变得较困难。足内翻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小腿长轴切面时出现足底冠状面。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比较,四维超声更能表现足底和小腿间的空间位置关系[16-17]。颜面部占第2位。本研究显示,4例唇裂中,有3例孕妇本身为唇裂患者,均已做唇裂修补术,提示有唇裂家族史孕妇要督促进行四维彩超检查[18]。二维超声在喙鼻畸形中漏诊1例,主要是因二维超声无法将外鼻结构完整显示出来,经四维超声,才能将这一实性结节与唇部、眼部关系清楚地显示出来。二维彩超在颜面部、四肢、神经系统及前腹壁四个部位畸形中,均有漏诊现象。因此建议有畸形危险因素的孕妇一定要做四维超声检查,增加畸形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综上所述,四维彩超图像立体、直观,对胎儿体表畸形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惠聪.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8):142-143.

[2]廖丽娟,黄文武.四维彩超对妊娠期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8):68.

[3]卜秋强,林淑莲,李育蝉,等.四维彩超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3):79-81.

[4]张卫军,赵璞,李长春,等.实时四维彩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119-121.

[5]李梁瑜,巫朝君,魏达友,等.四维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1,4(8):56-58.

[6]杨玉萍,向兴余,石玉凤,等.四维彩超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3):188-189.

[7]曾茂平.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12):1972-1974.

[8]钱美娟,马新德.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5):37-39.

[9]李颖.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1,8(9):89-90.

[10]赵永存,许翠红,杨玉萍,等.四维彩超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3):188-190.

[11]郭炜.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3):42-43.

[12]苏娜,赵琨,张国锋,等.二维超声联合实时动态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230-231.

[13]邵芸青.四维彩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22):38-39.

[14]吴淑华.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论丛杂志,2016,37(1):174-175.

[15]胡芳铭.四维彩超与二维彩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63-65.

[16]郝向军,朱莉,朱恒,等.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3):229-230.

[17]彩光.实时四维彩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76-77.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9

【关键词】超声;产科;胎儿;畸形

【前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带动工业的腾飞,但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却在一步步恶化。空气的污染、化学品的危害、电脑手机的辐射早已跟随着我们,而这些都是引起胎儿畸形的高危因素。据统计现在的胎儿畸形发生率已是上世纪80年代的6倍,这个比例是相当高了,而我们对于环境的改变短时间内是很难有效果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早期发现并早终止畸形。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更早的发现畸形?

下面就我院产科超声门诊(12个月门诊量)3427例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来评估产科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能力。

胎儿畸形超生检查一般选择在孕18—24周进行,因为在此期间胎儿的结构较比较清晰、羊水也较多较清澈、胎儿活动较多,方便于观测胎儿整体结构以及四肢和内部器官。

1检查研究对象

受检查的孕妇均来自我院产科门诊,无主观及刻意影响。

2方法

2.1全腹检查:胎位、胎儿数量、胎心波动。

2.2胎儿分段检查

2.2.1胎头:测量双顶径、头围、侧脑室宽度及观察头颅的完整性。(见图1)

图1脑脊膜膨出

图2唇裂

2.2.2面部:观察双侧眼眶、鼻孔和上唇的连续性。(见图2)

2.2.3胸部:观察心脏及双肺结构,要看到四腔平面及短轴切面。

2.2.4腹部:观察腹壁连续性,胃泡、双肾、肠腔、膀胱、脐血管并测量腹围。(见图3)

图3腹裂

2.2.5脊柱:观察脊柱的连续和完整性,并观察形态与结构。(见图4)

图4脊柱裂

2.2.6四肢:观察双侧股骨、胫腓骨、肱骨、尺桡骨,并测量肱骨的长度及关节的结构。

2.3观察胎盘、羊水、脐带,并测量羊水。

3结果

受检的3427例孕妇中,被检出胎儿畸形者为67人,占总被检人数的1.96%。(见表1)

从上表结果可以看出,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的检查中有着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4讨论

4.1随着超声学技术的发展和超声医生长时间经验的积累,产科超声的内容将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临床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胎儿畸形检出手段。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超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以便达到更准确更完美的效果。

4.2超声畸形检出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胎儿发育是一个连续贯穿的动态过程,不同的时期可以发现检出不同的畸形。所以我们要抱有耐心、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工作。尽量降低漏诊病例,有效的提高畸形的检出率。

5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超声在胎儿畸形检出的应用上有着明显的效果,所以超声在胎儿畸形的检查上是现今最重要也是无可替代的一种方法手段,而顺序分段法在胎儿畸形超声检查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发挥超声在产科胎儿畸形中的应用,让其能为我国的卫生事业中做出更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YanYingliuetal:Ultrasoundoftherenaltract.UltrasoundobstetGynecol2004,35(suppl.1):8-8

现代超声诊断学篇10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联系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超声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学好超声诊断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以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观察病变的回声强度(强回声、等回声还是低回声)、形状是否规则、最大直径、病变的边缘是否清晰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或浸润情况。超声诊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学习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利用超声波分析诊断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如条件允许,可以将便携式移动彩色超声诊断仪(床头彩超)带进课堂直接应用于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彩色超声诊断仪(此方法也已被用于心电图教学过程中),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此外,我校设有超声诊断实验室,拥有多台教学用彩超,使学生都能上机操作,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三、改进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超声诊断学需要从观察图像来诊断疾病,传统的教师讲授利用板书、挂图或绘图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遗忘较快,使学生在超声诊断学的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状态。采用多媒体辅助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形象、动态、直观、交互式等优点,可以真实形象、直观具体地反映超声波诊断的特点,为超声诊断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超声诊断学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超声诊断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虽然已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但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也应注意在幻灯制作上必须多下功夫,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背景和文字要对比鲜明(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白底黑字效果较好),适量加入动画、声音或实际患者超声诊断录像,对超声图像加以讲解、分析,可以极大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避免对超声诊断学教学幻灯片的简单复述,放映幻灯片过程中避免速度过快,讲授时语速适当,讲到重点时应放慢速度,给学生思考和记忆的时间,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例如眼神、声音和动作等)突出超声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最好在讲授过程中能做到抑扬顿挫。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应根据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传统教具,使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突出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式、启发式、探讨式和回顾式等教学方法,把难懂的超声诊断学概念、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有些重点部分,还可利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可采取pBL教学法或CBL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难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利用“填鸭式”教育完成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医学生的学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应该持续终生。目前,一般医学院校的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医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支撑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是对医学的兴趣和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每个医学生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现代大学医学教育学强调医学生是医学学习的主体,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对这一群体笔者并无偏见),但客观上不少学生在自立方面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