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十篇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十篇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11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1

论文摘要: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开展国防教育要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取得最优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套优良的教育方法。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国防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本文将围绕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予以探讨。

1加强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

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层次的社会性教育。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拒绝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

第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抓紧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

第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是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国民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国防教育任务决非一朝~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持久地开展,常抓不懈。因此,国防教育不仅要在组织形式和法规制度上予以保障,更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特别应在国防教育赖以进行的国防理论上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一套教材,使国防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防教育事关国家的安危。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把着眼点始终放在教育的实效上,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倾向。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着跟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施教;要注意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搞好各种教学保障。

2开展国防教育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要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形式看,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经常教育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国防教育节目、栏目,以及结合思想工作、业务工作等所进行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积累,增强人们的国防观点。集中教育通常是结合重大的国家和国防纪念活动、部队和民兵训练、征兵、学生军训、举办国防教育学习班以及战争动员等所进行的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集中教育的效果往往比较明显。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提高。

二要把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对象看,国防教育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两种类型。普及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普遍教育,主要是进行国防建设和战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国防法教育、“三防”知识教育等。重点教育是对重点团体、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的教育对象进行较系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门理论知识及技能教育。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是个有机整体。普及教育是基础教育、共性教育、长期教育,是全体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没有普及教育,国防教育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就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公民的心中。重点教育是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的提高教育,不抓好重点教育,那些担负特殊任务的团体和人员,那些作为国家和社会后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就不能胜任自己所负担的建没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

三要把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就教育内容和方法看,国防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知识等教育;行为教育包括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教育、参军参战和支前教育、爱护和保护围防设施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实际操作、战备演习等教育。理沦教育和行为教育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能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国防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

3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

国防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取得最优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套优良的教育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对象,涵盖了全国党政军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各级干部是围防教育的关键对象,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国防教育内容则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国防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这是国防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

一是学校课堂教育。可在各级党校、军队院校、地方大专院校和高级中等学校开没国防教育课,对国防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使这些受洲者成为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举办专题讲座。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一些国防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军事形势和有关热点问题,国防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知识,或邀请老将军和军队离休干部作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等。

三是组织各种参观。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队在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如军事演习、外出驻训、阅兵仪式等)时,可以邀请群众观摩;部队还需经常地有意识地与地方联合搞一些展示我军形象的军事活动。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2

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层次的社会性教育。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拒绝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

第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抓紧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

第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是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国民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国防教育任务决非一朝~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持久地开展,常抓不懈。因此,国防教育不仅要在组织形式和法规制度上予以保障,更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特别应在国防教育赖以进行的国防理论上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一套教材,使国防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防教育事关国家的安危。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把着眼点始终放在教育的实效上,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倾向。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着跟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施教;要注意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搞好各种教学保障。

2开展国防教育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要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形式看,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经常教育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国防教育节目、栏目,以及结合思想工作、业务工作等所进行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积累,增强人们的国防观点。集中教育通常是结合重大的国家和国防纪念活动、部队和民兵训练、征兵、学生军训、举办国防教育学习班以及战争动员等所进行的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集中教育的效果往往比较明显。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提高。

二要把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对象看,国防教育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两种类型。普及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普遍教育,主要是进行国防建设和战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国防法教育、“三防”知识教育等。重点教育是对重点团体、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的教育对象进行较系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门理论知识及技能教育。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是个有机整体。普及教育是基础教育、共性教育、长期教育,是全体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没有普及教育,国防教育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就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公民的心中。重点教育是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的提高教育,不抓好重点教育,那些担负特殊任务的团体和人员,那些作为国家和社会后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就不能胜任自己所负担的建没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

三要把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就教育内容和方法看,国防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知识等教育;行为教育包括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教育、参军参战和支前教育、爱护和保护围防设施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实际操作、战备演习等教育。理沦教育和行为教育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能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国防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

3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

国防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取得最优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套优良的教育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对象,涵盖了全国党政军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各级干部是围防教育的关键对象,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国防教育内容则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国防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这是国防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

一是学校课堂教育。可在各级党校、军队院校、地方大专院校和高级中等学校开没国防教育课,对国防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使这些受洲者成为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举办专题讲座。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一些国防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军事形势和有关热点问题,国防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知识,或邀请老将军和军队离休干部作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等。

三是组织各种参观。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队在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如军事演习、外出驻训、阅兵仪式等)时,可以邀请群众观摩;部队还需经常地有意识地与地方联合搞一些展示我军形象的军事活动。

四是增强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励创作有关国防教育的影视作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的作用;对全社会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共建活动,慰问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开展关心退伍军人活动,参加保护军事设施和支援国防建设活动,举办军民联谊活动,宣传并表彰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单位。

此外,开展国防教育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学校课堂教育、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参观等各种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国防教育广泛、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现实途径刍议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3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对策;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75-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如何才能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一方面要依赖于国家的军事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则是公民的国防意识。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谈及公民国防意识,我们无可回避的是青年的国防意识,因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国防力量的主体,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责任重于泰山。

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国防教育的影响

针对当前世界新格局的变化,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区域稳定,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显然已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点工程。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这标志着高校国防教育开始由专业性军事教育向普及性国防教育转化,逐步进入了普及阶段。2002年6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并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及时对高校学生军训和军事课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展开,高校国防教育也因此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国防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国防教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国防教育中。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前者主要是与地方驻军进行军校共建,帮助大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我军光荣传统、过硬的军事素质等。后者主要针对当前国家军队建设、军事国防科技、国防建设的相关理论等为内容进行教育。在军事理论的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正如《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在军事理论的教学中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研成果。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大学生民族感情、民族荣誉感、自豪感,拓宽国防教育思路,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

三、针对当前情势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

针对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隐忧,我们应该以这些敏感问题来充当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学材料。通过详实的证据,鲜活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们了解影响我国国防安全问题的真相,和我国政府对这些敏感问题的一贯立场,唤醒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增加同学们对国防教育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作用。

当然在进行国防教育时,我们不能撇开经济条件不提而单纯的就国防讲国防。因为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所以结合当前情势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要从经济和国防实际问题出发,切忌偏废一方,造成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疏漏。

四、从国防教育方针出发,改进当前教学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四条重申了这个方针。从我国国防教育的实践看,从为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目的出发,只有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才能确保国防教育的效果。

而纵观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各高校普遍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对新生开展为期三周左右的军训,并对大一同学开展为期一个学期军事理论教育。这两个科目结束后,在接下来的大学学习中就难觅国防教育的身影。当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反应出的问题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忽略了国防教育的长期性、讲求时效性。

我们说国防教育不是“练一练队列”、“踢一踢正步”又或者是搞个“长途拉练”、“实弹射击”;也不是按照《大学军事教程》照本宣科,“读读书”、“考考试”,而是要真正的把国防教育落到实处,加强重视,要把国防教育当做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来抓。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4

(一)科学把握新媒体环境,引导主流文化传播

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要求社会确立优秀的主流文化,同时对优秀的传统话进行有效传承、改革与创新。毫无疑问,社会是新媒体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新媒体环境对现代社会人民的社会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媒体环境是社会环境中人与物的延伸,是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交替影响的一个重要系统。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中国梦”新的理念与正能量驱动社会人民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能动性,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新媒体环境。社会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新媒体环境,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环境新的信息辨识与信息选择能力,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特点,立足于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功能机制与交流技巧,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管理机制,转变社会管理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路,营造有利于社会人民思想成长、综合素质提升的新媒体环境。“中国梦”新的思想理念为教育者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如何辨识、选择正面的新媒体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提供理论支撑,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新媒体环境,全面调动学生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主动性,开发新媒体环境的教育价值,基于新媒体环境拓展社会管理的育人功能,创新社会管理的发展路径。同时,根据社会人民的思想动态发展与精神文化需要,建立融合当代社会主流文化,社会思想、知识性以及服务性与一体的网站,强化新媒体环境培育社会人民的重要影响力,研究社会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实现师生之间的网上与网下互动,确立社会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探寻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全面、科学的把握新媒体环境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方式,立足新媒体平台与社会管理实践教育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转化,进一步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管理的保障机制,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全面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

二、国防教育是实现社会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国防教育是实现社会科学管理的重要路径

中国国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防教育的载体选择是国防教育内容的承载形式,国防教育要素的联系纽带,国防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实践中应科学选择国防教育载体,全面发挥教育载体的长效功能。国防教育主要核心是培育与中国梦相适应的国防理念。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保证,国防教育对国家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亟须努力培育与中国梦相适应的国防观念,全面建设、巩固与发展中国的国防力量。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支柱,培育与中国梦相契合的国防教育观念首要普及、强化的国防教育,训练群体国防知识与技能,强化执行国防义务的能力与意识;其次要科学把握形势发展方向,坚持与时俱进,传承国防文化,创新国防教育方式,以全国为传播载体,将国防观念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人民的思维与生活之中。中国国防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理念,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进世界,开阔视野,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理念,有机统一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单一性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尊重新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新的价值体系。中国国防文化的凝练与培育工程需要以民族文化为建设载体,将民族文化作为中国国防文化建设的原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强化社会人民的民族认同理念,促使社会各层群体形成正确的国防意识与观念。

(二)基于国防教育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中国国防教育载体的运用直接影响着中国国防教育整个过程开展的效率、效果与效益,国防教育载体具备承载性、目的性、系统性、相对性及规范性五大特性,研究国防教育载体运用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第一,基于国防教育载体,整合价值观教育。科学选择国防教育载体,面对中国社会实施国情教育、国家安全观念教育、近代史教育、国防义务意识教育。中国国防教育载体运用策略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着眼于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前沿,汲取世界优秀科学文化理念,传承中华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与稳定力为实施目标,以正确精神文明理念引导社会,进而全面拓展中国国防教育文化,实现中国教育载体的社会价值。第二,强化社会国防文化培育。中国国防教育是社会建设与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是捍卫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国防文化教育培养要紧贴时代主题,从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整合社会相关力量,从军事干部的思想抓起,提升军事干部的思想意识与综合能力,全面发挥领导干部的正面影响力,推进中国的国防教育工作,强化社会的国防观念与忧患意识。国防文化培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思想理论为实践执行过程的结合,思想理论培育要使社会具备国防建设的基本知识,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与专业技能,具备一个正确的内在动机与态度;在实践执行的过程中,要求社会遵守国防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注重人文理念与思想道德的培养,总结相应的经验与教训,并反馈至相关的国防文化建设项目之中,创新中国国防教育实施途径。第三,融合国防教育与国内培育目标要求,提高中国对国防教育载体的认知水平。对中国国防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军人的精神风貌为载体,创新爱国主义内容,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国防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效融合。国防教育过程中,要透过国防教育载体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国防文化,全面拓展国防教育内容,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激发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社会的危机感与忧患意识,建立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将国内的理想与目标转化为国防建设的驱动力。国防教育是实现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结束语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5

[关键词]高校国防军事教育大学生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是国家为了捍卫与扩大利益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高校国防教育,是在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主要是指与国防教育内容有关的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高等学校国防军事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那么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对大学生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同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二、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而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我们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为重。在高校国防教育就是按照军队的基本标准来要求学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万千宠爱于一身,使许多学生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应有的爱心。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国防意识;重要性;爱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75-02

树立和平发展意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主题。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若要稳定建设国家经济,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每个人都要将国防意识根植于心。所以为了坚固这张立国之盾,要从当代学生开始培养、强化他们的安全常识及国防意识,将国防教育普及于国家教育体系当中,并以实践行动坚持下去。

一、独立学院基本特征与学生特点

1.基本特征。独立学院有别于普通高校,无论在运营机制还是教育管理体制上都有差别,本文简要分析了它的三点基本特征。首先,独立学院所采用的是民办办学机制,它的办学经费完全由社会机构筹措投资。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独立学院的扶植力度,通过政策、社会宣传和实际出资来鼓励独立学院的建设成长。在多数省份,独立学院主要对社会招生,有些学院还拥有自己的专业招生考核机制,体现了其高等教育办学的专业性。独立学院由于采用了相当先进的教学硬件设备,注重专业教育培养,而且在师资力量方面也愈发强大,所以它的学费也相比普通高校更加高昂,每年学费平均在万元以上。其次,独立学院所实行的是全新的办学模式,即突出“独立”二字。所谓独立就是它具有独立的校园环境、独立的办学设施和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并且独立学院有别于普通高校,在招生方面实行独立招生,财务核算也是完全独立的。由于其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所以独立学院也需要独立承担一切民事责任。第三,在新课改后,独立学院也开始尝试实施新的管理机制,那就是由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学院院长负责全校上下事务。这一管理机制就证明了独立学院的一切管理制度与办学路径都是由学院的申请者、合作者、院长等共同协商决定的。

2.学生特点。(1)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我国,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与积极性方面是极其缺乏的,这也与社会教育发展的导向有关,再加上教育政策使然,独立学院在每年的招生都要等到本三批次,所以说独立学院在生源质量上明显是弱于普通高校的。学院入学门槛低,入学后学生自然会延续中学以来的问题――学习困难。因此在独立院校内,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是相对较差的,这一方面来自于招生政策的不利,一方面也在于我国社会对于民办教育的不认可。简言之,独立学院的学生可能个性十足,但在文化基础与学习能力方面相对薄弱,自信心方面也由于社会因素影响而相当匮乏。(2)极度热衷第二课堂。所谓第二课堂就是文化教育课程以外的内容。独立学院学生兴趣广泛且多才多艺,所以他们对学校所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兴趣更加浓厚,参与热情也更高,而且学生表现欲望极强,善于利用这些校园及社会活动来展现个性,表现自我。(3)家庭经济状况差距大。独立学院虽然入学门槛低,但学费相对较高,所以能让孩子读独立学院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但也不排除一部分特困生通过专业特长入学,这就造成了独立学院中学生之间无法跨越的经济鸿沟,这也是独立学院中学生之间差异化较大的根本原因之一。(4)纪律意识淡薄。独立学院学生在自控性与纪律观念意识方面相当淡薄,这也与他们张扬、无拘无束的个性、性格有关。而独立学院在我国的低认可度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丧失了自信心。可能在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之中对自我约束不严,没有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生活方式变得散漫,甚至在学习生活中都毫无规律,没有节制[1]。

二、培养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性

1.易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我国兴起。推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发展全面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而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首先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事实上,我国高校目前在国防教育知识传授方面是相当欠缺的,许多高校根本没有关于国防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只能在其他某些学科的教学中普及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且实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专门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不但可以直接扩大大学生在国防知识理论体系这一方面的知识面,也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消除传统专业学习中所存在的文化知识思维定式。另外,国防教育也易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都极有帮助,是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

2.成为高科技战争的重要需求。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全面向高科技信息时展,未来的军事战争形态也必然是高科技化的,所以强化独立学院学生的国防意识也是在向他们科普“科技兴国、强国兴军”这一先进理念。我国独立院校包括普通高校都应该以培养新时代高科技国防信息化人才为目标,在适应国防信息化未来建设理念的同时,也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在这一方面,美国国内高校教育就已经相当到位。美军现役部队中有近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于各地地方大学,他们在高校期间就已经学习有关于国防教育的大部分知识,成为了美国未来国防高科技战争的兵员候补,是具有高级国防知识体系及素质的综合人才,随时可以听候国家调遣。所以从国家发展整体形势来看,美国的国防教育是相当成功的,它直接为国家培养了无以计数的后备军事人才,更重要的是,这种人人皆有的国防意识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许就是美国能立于强国之林的原因之一。

3.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向大学生灌输国防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现,因为爱国教育就是国防意识的根本核心。所以独立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能够尽早投身于建设国家、保家护国的体系当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爱国热情。这对国家未来的长久强盛发展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2]。

三、有效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与措施

1.增强师生对开展国防教育的认识。同志曾经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强化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实现全党全国关心、支持、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这一段话就指出了我国应该在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普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当国防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位国民需要拥有的认知时,独立院校也应该强化师生对开展国防教育的深刻认识,使师生们主动参与、配合到学校所开展的国防教育体系当中,提高自身国防意识。

2.强化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前提就是强化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懂得自我牺牲、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他人的大学生才能够拥有国防意识。因此,独立院校应该首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通过该教育过程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并能够将国防意识融入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防与自我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克服独立院校中学生所特有的极端个性和个人主义情绪。

3.创新国防教育方式。信息时代,国防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符合时展为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独立院校开展国防教育方式的角度讲,应该结合国家的国庆节、建军节、国防日、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活动,邀请名人名家开办讲座,在学生之间开展演讲比赛、报告会、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跃学生在国防教育环境中的积极性。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遗迹、老兵家园等,通过历史来深化和丰富培养学生国防意识的手段。

4.实现专业知识与国防知识的结合。可以说,国防知识体系包含了内政与外交,也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知识,具有极为广泛的综合性,因此它能够与独立院校中的专业知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门综合学科。独立院校应该抓住国防教育这一特点,将国防意识融入到各门专业学科当中,从专业知识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国防知识与国防意识水平。

5.加快建设教师队伍。独立院校应该拥有一批具有军事思想与知识体系的教师队伍,即将军事教师队伍融入到校园当中,并加强对军事教师在思想、知识体系方面的培养管理与考核,丰富他们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在这一点上,我国独立院校到目前为止还做的远远不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军事教师团队应该是我国未来高校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远大目标。

6.加强学院国防教育法制建设。独立学院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也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告诉学生应该从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做起,逐渐形成国防意识,正确认识国防教育在我国法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独立学院强化国防教育课程法制建设,不但是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培养下一代人才所必须要履行的职责,所以强化法律在国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对学校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很有帮助[3]。

独立院校学生在专业上较强,所欠缺的就是对文化课的学习与国防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高校教育都应该将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培养具有新思想、新意识、新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型人才,将国防教育体系贯彻到底,为祖国民族未来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夏元元,赵佳.独立学院国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研究[J].金田,2013,(3):158.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7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必要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对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着神圣的使命和义务。“以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爱国意识,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1]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国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国防教育,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正确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努力为国防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其次,加强国防教育,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全面发展。国防中军事技能训练是一项强度很大的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中军训期间,每天长时间的户外“摸、爬、滚、打、练”,对大学生增强体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高校的军事教育是以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要求、严格的管理,以铁的纪律规范行为,开展一系列军事项目活动。其目的是磨练意志,增强体质,战胜困难,锻造出一批批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建设强者。”[3]军事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传授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形体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最后,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未来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军训中普遍开展军队的优良传统教育,集中体现在服从命令,对党忠诚,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的奉献精神。

二、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主要途径

国防教育除了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外,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国防教育为新生教育的首要课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其本身就具有民族精神塑造的功能。在爱国主义的视角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铸“魂”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民族塑造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最基础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应该贯穿于国防教育的始终。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国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观念以爱国主义为精髓,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巩固的精神根基。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最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爱国热情。比如说,学校可以将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在学生触目可及的学校主要场所。可以利用学校食堂、宿舍等的宣传栏介绍国防知识;在学校的校园广播及校园报纸上开辟有关国防教育的专栏,定期播放并出版有关国防教育的内容。

(二)改革和创新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的教学,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工作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仅仅依靠军事训练和简单的理论课很难达到要求,需要在国防教育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拓宽国防知识输出的渠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国防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以让学生接受为主,长期的接受学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必须肯定的是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因此,高校国防教育不应该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而应该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德育文化建设必须以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以时代精神为支撑的国防德育文化体系。为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吸取中华传统国防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内核,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国防相适应。

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对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进而对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因此,它能使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提高技能,对于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杨莹(1981.8-),女,四川泸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5]周玲.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8

[论文摘要]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民族精神和国防教育的内涵分析,论述了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结合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强化和优化网络宣传等一系列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培育 大学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持和前进动力,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今天,中国正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有昂扬奋进的中华民族精神来凝聚和团结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应对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时,我们更需高度关注在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问题。故此,在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必然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的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起来的、为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并渗透和体现在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思想、性格和情感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等核心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的总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共性,又包含着独特的个性。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体系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爱国主义不仅是她在千百年来生存和发展中凝结成的崇高的民族情感,也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价值选择。长期以来,中华儿女把爱国主义视为个人生命的根基和发展的基础,当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精神目标。爱国主义精神绵延不绝,支撑着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前进和发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促进作用,它包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一直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统摄力,它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思想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民族成员的行为和实践,它像一根强有力的纽带把整个民族紧紧地联结和黏合在一起,在起到协调、统一的整合作用的同时也引导和促进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目的是培育国防后备人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国防教育具有明确的民族精神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总则写道:“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由此可见,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担负着提高思想道德、民族精神、科学文化、心理健康等素质的重任。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主要以国防教育作为重要的活动载体,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

1 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一些高校开设了国防教育专业,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但总体上看仍存在问题:一是编制不落实。按照相关规定,高校一般应设军事理论教研室,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专职军事理论教员,而实际上许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配备人数比例远低于规定要求。二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普遍不高。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增加了国防教育开展的难度,降低了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了国防教育的改革进程。

2 国防教育形式内容简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国防教育将逐步摆脱传统军事国防观念的束缚,而代之以更新、更完善、更丰富而且是全民、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现代化大国防观念。”高校国防教育要培养具有大国防观念、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才,它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所以,仅传授军事知识是不够的。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把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单一手段,应在加强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媒介以及国防教育实践,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 国防教育氛围欠缺。目前,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都是依靠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来进行的。军训在各高校都能正常进行,但许多学校对学生进行军训仍然停留在队列和内务管理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枪械使用和枪械射击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要求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但也有少数学校不能达到学时要求,甚至根本就不开,或者搞形式主义。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营一日、射击运动及国防教育日活动等,除了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开展外,不少学校基本上没有。再加上有些学校的重视不够,使得国防教育的渠道过于单一,形式过于简单,经费过于欠缺,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国防教育的氛围。

4 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滞后。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在当今时代,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防教育已经超出了纯军事的范围,主张从政治、军事、民防、经济、技术、心理、外交、精神等诸多方面增强公民的现代军事意识和战争意识、自强意识和面向未来意识、现代竞争意识和科学意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多数处于孤立状态,没能做到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军事理论课的内容基本上包含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等内容,内容相对简单,也缺乏完整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以大国防观念为主的综合素质,也不能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

四、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考与对策

1 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健全机构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组织保障,高校在进一步加强和稳定人武部建设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军事理论教研室的建设。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国防教育一定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抓起。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职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在队伍建设中既要重视将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教学经验的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同时还应该补充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在岗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使高校国防教育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应建立国防教育学科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逐步形成本学科领域的技术职务评审体系。

2 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拓展和丰富国防教育内容。新世纪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应紧紧抓住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世界军事斗争领域的热点问题,强化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核心,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拓宽国防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的要求;应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模式,营造学习和宣传国防教育知识的良好氛围,高校可以利用节日载体如重大节日、纪念日、国防教育日,场所载体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媒介载体如板报橱窗、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实践载体如军事训练、军营一日等,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各种国防宣传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9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份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但国防教育的内容还不够系统,还没有开设独立的学科,缺乏国防教育的教师配备。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交流,当地社会和军队并没有承担其责任,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导致其教育内容空洞凌乱,教法呈现单一性的特征,导致当前中学生国防教育形同虚设。目前,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很多国家的国防教育难成为中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存在专门的经费投入。我国国防教育经费投入项目并未设定,更没有专项经费,国防教育需要的社会资源也得不到利用和挖掘。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有效物质保障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应当设置相应的国防教育课程,将课程内容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将国防教育写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日本近期发生的捐钱买事件、菲律宾拉拢多国在黄岩岛闹事问题、越南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事件等等,这让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具备相应国防意识,随时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独立作出贡献。吃苦耐劳、不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上世纪80年代后实行了计划生育,很多中小学生和年轻教师成了独生子女,啃老族、炫富、坑爹等是时下中国对80后、90后的最不信任的“专有名词”,在吃苦耐劳方面令人担忧。国防教育既能增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又能培养吃苦耐劳和不畏艰难,以及勇于担当责任的民族精神,是和平年代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加强中学生国防教育的策略

一是要确定国防教育专门机构,明确其职责和任务,设定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完善教育制度;二是完善法律,使法令具备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三是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奖惩力度,对民防机构、培训机构、教学装备和专项费用做出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国防教育的法规和机制完善。为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对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丰富教育的内涵,认真研究中学生国防意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才能针对国防力量、精神、历史、技能、法制及形势等构成的内容体系,加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一般讲授向国防战备的转变,引导中学生居安思危,克服麻痹思想,调动起关心和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国防教育;高校;作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人才已经成为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而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已成为当今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国防教育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防教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有效载体,具有发展德育和体育的功能。就智育方面说,其功效也是非常显著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决定》深刻地阐明了智育工作的重心,就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国防教育对于推进这一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而创造性思维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

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军事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既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搞好训练;又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军事教育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练兵。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不难看出,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国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国防教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综合育人”上下功夫,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二、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而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其次,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国防教育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

当前,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初,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地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其工作的基本点就是要放在使学生能够成才的这一中心点上。而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在促进培养人才文化素质方面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军事课教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的一系列文体活动、板报评比、战地广播、军训之声、军训简报、国防军事知识竞赛、演讲会以及队列训练,还有军事理论课中的古代、近代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国防法规等人文类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军事科学方面的内容,或多或少都对培养人才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作为未来世纪的人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要有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掌握高科技的欲望和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国防军事科技的超前发展,是推动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国防教育中,向同学们较为系统的介绍现代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和国防科技的发展前景,让同学们了解未来战争是高科技的较量。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军事科技方面的差距,激发他们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爱国热情变为努力掌握高科技的动力,从“要我学习”转化到“我要学习”,注重把专业知识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专业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钢等著.姚延进,王传友主编.论国防科学发展观[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武炳等主编.国防教育学[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3]徐玉玺.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层次追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