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十篇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十篇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20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1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检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农产品产地管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五项制度,全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执法检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章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检查本地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和调整情况;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及其认证和管理情况;制定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及实施情况;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兽)药残留和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行为的情况;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和监督抽查制度及实施情况。

(二)开展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执法检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重点检查建立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档案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情况;对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培训情况;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示范园区等种养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记录情况;依法收缴甲胺磷等国家禁止、限用和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的情况及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五种”高毒农药行为的情况。

(三)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执法检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章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包装标识是否按规定标明品名、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使用添加剂或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是否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四)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的执法检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的规定,重点检查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和我省财政支持建立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抽查检测和报告制度的实施情况;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是否立即停止销售并报告;农产品销售企业是否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和不合格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情况;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情况;对超标农产品进行溯源和跟踪检查情况;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经营农产品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筹备部署阶段。*年7月底至8月初,省农业部门研究制定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并部署全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工作。8月15日前,要求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具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上旬-9月底,各级农业部门按照本地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

(三)督查检查阶段。*年8月底-9月上旬,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将派出督查组,对部分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四)整改提高阶段。*年10月,各级农业部门对本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抓好落实,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法效果。各地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这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的组织单位,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挂帅,负总责,并指定专人狠抓落实,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这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二)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负责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力。

(三)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技术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宣传媒体,深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消费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开展调查研究,完善监管制度。在执法过程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研究和改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规范农产品溯源管理和市场监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管理工作规范化、日常化和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五、工作要求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2

一、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业生产方面。各级各部门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情况;小春粮食耕种进展情况;农资生产、供应及价格波动情况;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落实、推进生猪“三百”工程的情况;其他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及价格等情况。

(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方面。中央及省、市、县政府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情况;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力度,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的情况。

(三)生物产业方面。启动实施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实施招商引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品研发的情况。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改造中低产农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完善农村电网和邮电通信设施等情况;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建农村公路,建设沼气池,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农村民居实施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情况。

(五)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的情况;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

二、关于工业生产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情况;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情况;做好煤电油运等保障工作的情况;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分析;健全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机制的情况;落实阶段性工业用电特殊电价扶持政策的情况;加强资本运作,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保障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区建设情况。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加快在建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进度等方面情况;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政策,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完善供排水、供电、供气设施的情况;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尤其是农村和基层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四、关于扩大消费

(一)促进旅游消费情况。推进休闲度假基地、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建设的情况;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创新旅游产品,拓宽国内外旅游客源,拉动旅游消费的情况;加快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服务水平的情况。

(二)扩大住房消费情况。廉租住房建设情况,建设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住房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三)提升城镇消费情况。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市政公用设施、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体育、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的情况。

(四)发展农村服务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情况;“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和网络终端发展,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情况;加快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

五、关于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的经验和做法;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监管的做法和措施;对生产流通环节加强管理,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教育方面。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努力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排除中小学危房,增强中小学校舍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的情况;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的新举措、新经验及存在的困难问题。

(二)医疗卫生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面和筹资水平的情况;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抓好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抓好重大疾病防治的情况;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的措施及做法。

(三)就业方面。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建立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的情况;引导和鼓励个人自主创业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情况;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等情况。

(四)社会保障方面。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缴费政策,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的情况;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情况;关心弱势群体,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上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人员、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逐步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的情况。

(五)扶贫开发方面。建立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的情况;第二批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866”工程进展情况;推行对口帮扶、定点挂钩扶贫、社会帮扶、信贷扶贫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的情况。

(六)保障群众基本生产方面。健全重要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增加粮油肉储备,保障市场供应的情况;加强物价控制,对因物价上涨而影响生产的低收入人群给予临时性补贴的情况;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供应的情况。

(七)社会管理方面。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新举措、新经验;改革和加强城乡社会警务工作的情况;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八)禁毒防艾方面。贯彻落实《省禁毒防艾新3年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经验做法,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政策建议;探索建立艾滋病防治长效机制的情况。

七、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3

1.1农机质量投诉监督

1)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2002年起全省农机管理系统共设立了省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1个,州(市)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16个,县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129个。初步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网络,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机质量投诉体系。

2)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情况。2005-2013年全省各投诉监督机构共接收农机用户质量投诉199件,受理198件,结案198件,结案率100%。其中受理拖拉机投诉125件,占总投诉量的62.1%;农机具50件,占总投诉案件的25.3%;联合收割机15件,占总投诉案件的7.6%;柴油机8件,占总投诉案件的4%。2005-2013年,我省未发生补贴机具质量重大事故和群体投诉案件。

1.2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

2009-2013年,省农业厅对16家本省农机生产企业开展了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工作,涉及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六大类农业机械。质量保障督导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用户、现场查看生产企业等方式,对农机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及执行情况、企业质量承诺的兑现情况、企业售后服务情况以及补贴机具的推广鉴定情况和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等方面进行现场检查和考核评价。通过质量保障督导,促进了我省农机生产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1.3农机质量调查

2006-2013年,全省开展了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手扶拖拉机、微耕机、茶叶机械、水泵、喷灌机、水稻插秧机、半喂合收割机等补贴机具的质量调查,质量调查以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内容,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由用户填写农机产品质量调查表。通过质量调查,掌握了产品的整体质量状况和行业发展动向,为我省农机化快速、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较准确的管理和决策依据;促进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达到了增收的目的。通过质量调查可以看出我省农民对补贴机具质量状况反映较好,对服务质量总体满意。

1.4农机重点检查

从2005年我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以来,省农业厅每年组织开展全省农机综合检查工作,农机综合检查工作以各县自查为主,省农业厅对部分州(市)、县(市、区)进行重点抽查,综合检查以补贴机具质量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从受益人情况调查、实施情况调查、补贴农机产品质量和投诉情况调查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和督导。

1.5农机推广鉴定

截至2013年,全省有64家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的238个农机产品通过了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获得了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其中耕整地机械80个、种植施肥机械11个、田间管理机械16个、收获机械2个、收获后处理机械40个、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5个、农用搬运机械6个、排灌机械23个、畜牧水产养殖机械8个、动力机械26个、其他机械11个。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我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了信息。

1.6农机支持推广目录

2013年,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根据促进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确定、公布了2014年云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共有11大类379个产品进入目录。云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结合了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是对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补充,一批为烤烟、咖啡、茶叶、橡胶、蔬菜等高原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服务的农机产品进入云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提高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使我省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1.7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为加强我省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省农业厅积极组织农机维修服务,规范农机维修市场,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截至2013年,全省共发放综合一级、综合二级、综合三级和专项维修点《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3096本。完成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工等8个工种4048人次初、中级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报农业部有关部门审批,核发了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1.8农机质量报告

从2005年我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以来,省农业厅每年组织相关单位编写年度农机质量报告,报告从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质量调查、重点检查和质量保障督导等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工作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我省农机化质量状况和各项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存在问题

2.1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不健全、投诉监督工作不规范

尽管全省各州(市)、县(市、区)都相应成立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分站,但是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大部分没有专门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投诉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工作变动大,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相关法律法规、农机专业知识匮乏、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等情况,有的投诉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报送农机质量投诉信息。

2.2部分农机产品质量较差

取得部、省级农机产品推广鉴定证且由各级农机部门推广的农机产品,其产品质量是可靠的。但广大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市场销售的农机产品种类多,品牌繁杂,部分农机产品粗制滥造,材质差,构件薄,刚度不够,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没有或不符合规范。特别是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农机产品为了降低成本,采取用旧件拼装,私自改装,以劣代优,减少工艺工序,仿造名牌等方式,不顾产品质量,一味追求低价抢占市场,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2.3部分农机产品适应性不强

由于农机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性能和成套性差,导致我省大中型农机具与小型农机具相比,小型农机具偏多,大型农机具偏少,运输机械过多,田间作业机械少,动力机械与配套农机具的配套比例低,不能发挥机械的全部效益,影响了农机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2.4农机维修网点维修质量不高

农机维修网点点多面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维修点的零配件进货渠道也是五花八门,质量难以控制。究其原因,一是维修网点多部门管理。我省农机专修点不多,绝大部分农机维修点是兼修点,主要修理汽车,同时兼修农机,而且绝大多数维修点都取得了交通部门发放的《汽车维修技术合格证》,农机部门很难对这些网点进行证照管理。二是维修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证出多门。维修从业人员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的是汽车修理工,有的是《电焊工》,农机部门对修理人员培训鉴定的难度较大。

2.5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不完善

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机销售者要对农机产品质量负责,但在现实生活中,生产厂家与销售企业互相推诿,售后服务差,水平低,致使农民购买农机需要“三包”时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与补偿。售后跟踪服务和零配件供应不够及时;存在拖延、搪塞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主机和配套发动机企业“三包”服务人员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三包”期外配件不易购买,配件价格高的现象时有发生。

2.6农机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农机购买能力比较低,在购买农机过程中大多以价廉为首选,这种消费意识与行为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温床”。加上农机用户对农机产品的使用性能、可靠性以及适用范围不了解,也弄不清生产销售单位的情况,对整个农机市场产品无法做比较。更突出的是,农民的维权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是制约农机投诉少的原因之一。国家虽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省也相继成立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分站,但农机用户法律知识有限,甚至很多农机用户有嫌投诉麻烦、自认倒霉的思想,有些用户等到想通维护自我权益时,又错过了投诉期限或找不到原始证据。

3发展对策

3.1健全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

健全完善我省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是加强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关键环节,没有体系的支持,投诉监督信息不可能及时全面地收集汇总上报,也难以进行准确的农机质量分析,定期质量信息、引导市场的工作目标就无法实现。要结合我省农机产品特点、农业生产要求和农机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做到“四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使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机械化中心工作。

3.2加强对投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投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从投诉业务程序、法律法规知识、投诉案件处理方法、信息化应用系统使用等方面开展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成为农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专家,更好地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切实维护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

3.3加快完善标准体系

加强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是提升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薄弱等原因,导致农业机械化标准协调配套性不强,有些领域、环节的标准尚属空白,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我省要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鉴定、推广、监理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加快地方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以国家标准为龙头、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支撑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和管理需求,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3.4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省农机用户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方面明显滞后于我省农机化事业发展。大多数农机用户对于《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有的农机用户甚至不知道购买的农业机械在“三包”期内可以享受免费的“三包”服务。因此利用农机用户购置农机、2.15活动等时机适时向广大农机用户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出现农机产品质量纠纷和人身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到有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5规范农机生产销售、作业、维修服务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4

一、指导思想

农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生产、保供给、强服务、增效益”的目标,把“访农家、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作为这次活动的工作主线,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建设,以服务“三农”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2012年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和服务要点,切实解决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活动内容

1.走访调研,摸清情况。每个综合服务组联系3-4个镇(街道、开发区),采取蹲点、联系点、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下基层、访农家、走基地、进企社活动,调研农业生产和管理,帮助合理把握农时季节,特别要正确把握好春耕备耕、冬春防疫、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关键季节;通过开展大走访活动,摸清农民在想什么、基层需要什么、发展中碰到哪些困难,同时及时了解今年农业生产新情况新特点,收集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宣传政策,取信于民。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编印、发放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册、明白卡,宣传资料要通俗易懂,便于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并运用各项政策。

3.疏理重点,落实责任。对大走访调研中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疏理,将今年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任务与重点,以及重点项目、面源污染整治等分解到各专业服务组,由各专业服务组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导各镇(街道)加快建设。

4.深入基层,科技服务。组织全县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服务,开展现代农业“良种、良机、良法”等多项咨询活动,现场解答今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配方施肥、科学种田、畜禽防疫、水产养殖等各种问题。

5.加强监管,确保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组织“绿剑保春耕”活动,开展大宗农资组织供应及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三、活动时间

农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从2012年2月中旬开始到11月底结束;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主要工作是摸农情、寻问题、问需求。

第二阶段,3月中旬至9月下旬,主要工作是找对策、解难题、强措施。

第三阶段,10月初至11月底,主要工作是抓提升、强标准、促完善。

四、活动方式

1.组建队伍。全县组建5个综合服务组,9个专业服务组。综合服务组由局领导带队,结合农事季节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到19个镇(街道、开发区)开展大走访调研和农业科技服务,指导督促农业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突出问题的查找。专业服务组由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调研,并形成服务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2.座谈交流。组织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农民需求和投资意向,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商发展对策。

3.现场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基地,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提供面对面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宣传推介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和新模式,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培训授课。举办基层农技人员、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宣讲中央1号文件、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现代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增收致富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年四季在于春,当前是春耕备耕重要时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全年农业的布局和收成。各服务组要高度重视,及早开展服务活动,周密制订方案,精心设计载体,扎实开展走访调研,把农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抓实抓好。

2、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两区”建设和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升级作为此次活动的重点。各服务组要在解决农民创业增收、支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等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5

一、 2017年工作情况

   (一)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完成情况:

1.财政资金到位情况

我市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除部门项目)财政总投资10925万元,实际到位10925万元,到位率100%,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59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763.6万元,市级财政资金290.3万元,县级财政资金277.1万元,均已全部到位。比2016年财政总投资9732.1万元增长12.26%。项目资金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土地治理项目共11个,其中: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财政总投资822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81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951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31.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24.5万元,均已到位。比2016年财政总投资8133.5万元增长0.01%。

产业化发展项目36个,其中:国立项项目32个(财政补助28个、贷款贴息4个)、省立项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270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779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12.6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58.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2.6万元,均已到位。比2016年财政总投资1593万元增长69.68%。

2.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我市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完成4.45万亩,实际完成4.45万亩(襄垣县基本完成,但尚未验收),完成率100%;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计划完成1.46万亩,实际完成1.46万亩,完成率100%;产业化发展项目计划完成36个,实际完成29个,完成率80.56%。  

3.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完成情况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新增灌溉面积2.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8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5万亩。在项目区的农业生产中,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0.2万公斤,新增蔬菜生产能力324万公斤,有力地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项目区粮食产量增长,使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我市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始终把支持和扶持优势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和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的引导,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优势产业群体,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后,年新增生产能力449.9万公斤,其中:新增蔬菜107万公斤、新增肉53.8万公斤、新增蛋91.41万公斤、新增水果14万元、新增粮食35万公斤;新增加工转化农产品407.8万公斤;年新增总产值3024.63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数1584户,年新增就业人数450人。

    (二)农发项目检查验收情况

为保证我市农发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目标任务,在2017年4月下旬,市农发办深入各项目县市区和项目单位,对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9月初,我办组织林业、水利专家和县级业务骨干对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了市级验收工作,针对市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我办已下发通报并要求其限期整改,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三)2017年农发综合开发项目获奖情况

10月中旬,省农发办组织对各地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竣工项目综合检查,在此次检查工作中我市被评为优秀,被抽查的项目县有长治县和平顺县,两个县也均获得优秀,省农发办以(晋农发﹝2017﹞60号)文件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综合检查情况进行通报表扬。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劲,省农发办针对这次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综合检查取得优秀的各地市进行了奖励,我市获得奖励资金40万元,长治县和平顺县各获得20万元。

根据《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综合考核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办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准备,圆满完成了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综合考核工作。省农发办以(晋农发﹝2017﹞68号)文件予以通报表扬,我办进入了省级排名前五名,这将作为年度资金分配和奖励的重要因素。

    (四)积极争取省级追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

11月16日,我办参加省级高标准农田项目座谈会,为我市屯留县和长子县争取了省级追加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省级资金分别600万元和848万元,目前该项资金已下达市级,月底前下达县级。

11月24日,我办参加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座谈会,为我市争取了2018年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该项目在武乡县实施,中央资金1500万元,总投资2250万元,目前该项目资金已提前下达市级,月底前下达县级。

二、2018年工作计划

1、继续加大力度,监督和检查非贫困县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的实施完成,保证2018年验收中再创佳绩。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6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7

 

    为做好谷脚镇201X年农业生产救灾工作,根据《龙里县农村工作局关于拨付201X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通知》(龙农发〔201X〕X号)文件精神,及时组织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高救灾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灾后无大疫,对绝收地块进行补种改种,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减少灾害损失,现结合我镇灾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农业生产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谷脚镇201X年度农业生产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成  员:

 

工作职责:负责对辖区内农业生产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及时组织农户灾后开展补植补种和生产自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对受灾严重的农户进行物资补助;加强对各村(社区)农业生产的工作指导;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上报等工作。

二、救灾资金补助对象、方式

(一)补助对象。

1.各村(社区)因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受灾严重的农户。

2.各村(社区)因洪涝灾害引发的病虫害导致受灾严重的农户。

(二)补助方式

根据《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X〕X号),《省财政厅、省农委关于下达201X年省级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全(农业生产救灾专项)的通知》(黔财农〔201X〕X号)文件精神,拟将上级划拨的救灾资金用于采购种子、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并采取物资补助方式对农户进行补助。

三、工作步骤

各村(社区)根据辖区受灾情况,以村(社区)为单位对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明确补助物资类别和对象。谷脚镇201X年农业生产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村(社区)上报的受灾农户名单、所需物资数量等进行审核,确定补助对象及补助标准,根据所需物资种类,采取市场询价、公开竞谈等方式采购相应物资。各村(社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受补助对象名单在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进行物资发放。补助的物资须经农户签字认可,谷脚镇201X年农业生产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对物资发放情况进行回访跟踪,确保物资发放到位。

四、工作要求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8

根据中央、省、市农办等11部门《关于印发〈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农发[2019]3号、晋农组办发[2019]10号、运农工办发[2019]3号)的要求,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准确把握清理范围和工作步骤,严格依法分类处置,做好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专项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我县合作社发展迅速,在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生产、衔接产销、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合作社数量不实、质量不高的问题,有不少合作社有其名无其实,沦为“空壳社”,给合作社整体社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突出抓好和重视培育合作社发展、促进合作社规范提升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合作社依法健康发展、夯实乡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基础的现实需要,是营造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良好环境的客观要求。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统筹谋划,落实属地责任,及时解决清理整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专项清理工作责任主体

此次专项清理工作共涉及15个部门和单位,分别是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税务局、县银监办、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县扶贫办、县农经管理中心、县畜牧中心、县农机中心、县果业中心。

三、准确把握清理范围和工作步骤

(一)清理范围

1.突出重点。各部门要对各业务领域的合作社进行全面核查,重点对被列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经营异常名录、在抽查抽检中发现异常情形、群众反映和举报存在其他问题的合作社,查核具体情况。

2.主要问题。清理整顿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类:(1)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2)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3)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4)涉嫌以合作社名义骗取套取国家财政奖补和项目扶持资金;(5)群众举报的违法违规线索;(6)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如变相高息揽储、高利放贷和冒用银行名义运营等。

(二)工作步骤

1.摸底排查。2019年4—6月10日前各成员单位开展全面排查。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是: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全县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表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抽查抽检存在异常情形的合作社名单于4月20日前提供给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报送合作社注销办法相关资料。

县税务局负责整理提供合作社税务登记情况,于4月20日前提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农业农村局对合作社发展情况和群众举报的合作社违法违规线索进行摸底排查。

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对各业务领域梳理汇总的涉嫌骗取套取涉农资金补助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县银监办对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如变相高息揽储、高利放贷和冒用银行名义运营的合作社负责查处工作。

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县扶贫办、县农经中心、县畜牧中心、县农机中心、县果业中心等负责开展涉及各业务领域或领办创办的合作社清理整顿工作。在全面清理整顿过程中对自愿注销的合作社做好登记工作。

2.精准甄别。通过现场查看合作社经营场所、生产基地、管理制度、财务会计账目等,结合实地问询合作社交易相对人、成员、村两委等,对合作社经营状况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作出准确判断。对摸底排查发现问题的合作社,逐一建立问题台账,为清理整顿提供依据。

3.分类处置。

2019年7—10月底,根据排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合作社区分类型,依法依规进行清理。

(1)对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的合作社,引导其自愿注销;

(2)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合作社,可采用简易注销方式办理注销;

(3)对有生产经营活动、运行管理不规范的合作社,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政策宣传,指导其对照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办社;

(4)对发展遇到困难的合作社,及时跟踪帮扶;

(5)对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特征,但符合其他市场主体设立条件的,可引导其自愿设立、依法登记,并从政策咨询、经营方式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

(6)涉嫌骗取套取涉农资金补助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的,移交财政部门依法查处或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查处;

(7)发现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由地方金融工作部门会同银保监部门等负责查处工作。

4.长效机制。以专项清理工作为契机,强化合作社规范发展长效措施,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公示等手段,开展合作社运行情况动态监测。加强基层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合作社设立辅导和跟踪指导服务。加强合作社登记管理,依法规范登记注册,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探索简化合作社注销登记程序,畅通合作社退出渠道。

四、专项清理材料报送

1、摸底排查情况报送。各单位于6月10日前将摸底排查情况报告报县清理小组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农民合作社总体发展情况、清理工作组织动员情况、摸底排查情况,并附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摸底排查情况表(附件1)。

2、分类处置情况报送。各单位于10月10日前将分类处置情况报告报送县清理小组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情况,对重点领域清理整顿情况、开展实地抽查核查情况、开展问题查处和分类处置及典型案例情况等,并附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分类处置情况表(附件2)。

3、全面总结情况报送。各单位于11月10日前认真总结各业务领域清理整顿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清理工作小组办公室,并附《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统计表》(附件3)。

五、切实加强协同配合

(一)统筹推进。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杨铁宁任组长,县财政局局长姚三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程建军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分别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银监办、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县扶贫办、县农经管理中心、县果业发展中心、县农机中心、县畜牧中心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清理整顿、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和总结成效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农经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县农经管理中心主任魏国艳兼任。

(二)部门协同。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加强专项工作指导和督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等机制,

各部门要强化协作,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切实把专项清理整顿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

附件:⒈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摸底排查情况统计表

     ⒉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分类处置情况统计表

⒊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统计表

⒋芮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9

一、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形势社会背景下,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具有较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效果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农业生产的规模还都较小,并且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还都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农业生产实践设施通常还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之中,很难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并且很多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够正常投入到日常生产应用中,很多都出现了年久失修的问题。

2.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农业生产方式,是影响到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在大多数的农村区域,农业经济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主要是体现在:第一,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措施水平不高,很难有效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工作,机械化大生产还没有广泛普及到农村的各个地方。在当前的很多农村地区之中,大多还是依靠劳动力开展农业生产工作,不仅效率低下,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第二,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链条。农业的生产无法和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联结,市场竞争力较低。

3.缺乏农业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高针对于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需要有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经济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中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资金、技术投入力度的不够大,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4.农业资源的分布态势不合理

农业资源的分布不够良好,是制约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平原山地的分布本就是不均匀的,与此同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农业经济长久秉持“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农业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还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二、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方法和途??

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制约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因而需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基础。首先,需要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当地基础设施的配备工作,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项机器和设备,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定期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其次,需要积极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这主要是针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规模采用相应措施。积极倡导当地企业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工作之中,促进企业和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再者,政府可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合作之中,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益,促进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2.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朝着集约型的方向发展。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减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失误问题的出现,减少资金和资源浪费,保证和提升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效果。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农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农业经济的多方面发展效果,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其能朝着多种经济增长方向发展;第二,需要积极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取得良好的统一,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第三,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功能,促进其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果,形成更加健康、优质、具有竞争力的新农业经济。

3.加大农业发展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

针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为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第一,需要完善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有效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各项惠农和利农政策有效实施;第二,还需要积极开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给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第三,积极开展多方筹资工作,促进农业生产过程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现代科技知识水平,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民文化知识教育体系,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组织农民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调动广大农民朋友学知识、用科技的热情,并使其尽快掌握市场经营本领;第四,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各项资金和技术投入工作,需要采用相应的监督工作,保证其能够落到实处,发挥积极作用。

4.改善农业资源的紧张态势

农业资源发展的进展态势,是影响到农业经济良好增长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发展策略,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资源的可持续应用,作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针对农业资源的紧张态势进行有效改善。首先,需要充分应用现有的各项农业资源,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效果;其次,需要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性的划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促进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充分的应用;最后,还需要将农业资源进行调配发展,使其朝着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缓解当前农业资源紧缺的社会现实。

5.开展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产业

我国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产业方面,要优先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以利于促进与带动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开展产业时要把产销相结合,以保障产有所销,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农民创收着想,才可真正调动农民开展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篇10

一、指导思想

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实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方针,分品种、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二、工作目标

近两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大米、畜禽等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瘦肉精”污染和重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下降到5%以内,生猪瘦肉精得到基本控制,水产品孔雀石绿、呋喃唑酮检出率为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到40个,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5个;二是农业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达到20%以上,以原料生产和供应城市消费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达到40%以上,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达到20%以上;三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取得突破。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全面推行以蔬菜农残、生猪瘦肉精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准入,30%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市场实现产销对接。从年5月开始,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以蔬菜、生猪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从10月开始城关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对蔬菜全面推行市场准入。2008年将市场准入范围逐渐扩大到乡镇、集市,准入品种逐渐扩大到生猪、大米、水果、茶叶、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生产规范、生产记录管理、包装标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不发生因处置不当而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重点工作

1、加强产地环境管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产地环境的保护,净化产地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抓好产地环境定位监控。及时掌握了解全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产地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开展产地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和复查换证工作。在继续开展产地环境调查评价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跟踪监督和复查换证管理工作;三是努力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办好清洁工程示范村,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开展农业环境污染整治。

2、加强农资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企业诚信建设、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四项执法行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处理生产、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行为。加强“三品”认证标志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仿造、违法使用“三品”认证标志的行为。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参照《省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方案»,加强对我县农业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以我县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加强技术规程、产品加工、市场准入等地方标准的制定,本年内制修订本县农业标准3项。建立农业标准信息网络,加大农业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4、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农业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县农业局年内高标准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农贸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各大超市马上建立检验检测室。

5、强化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逐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范围、品种和项目,将监测品种扩大到蔬菜、水果、茶叶、大米、生猪、家禽和淡水产品等农产品,将蔬菜农残监测项目从13种扩大到20种,并加强对大米重金属的监测。在五一、国庆、春节三大节日长假期间,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重点监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超市。加大对认证农产品、认定名牌农产品和许可农资产品的质量跟踪监测力度,加强以农药、肥料、种子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监测工作,加大监测信息力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6、加强认证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一是在巩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建设部级绿色食品原料示范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三封寺、治河渡、护城、插旗、新河、万庾、操军、北景港等乡镇每年要申报1-2个无公害基地,认证2-3个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面积稳定快速发展,保障全县的蔬菜供应。二是按照发展增量、稳定存量、扩大总量的要求,在搞好26个产品复查换证的同时,以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优势产业带、优粮工程基地县以及“三品”认证工作薄弱地区为重点,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9个。三是强化认证产品监督管理。一方面强化认证产品标识管理,提高标志使用率,积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工作,力争每年标志加贴超过100万枚。另一方面加强对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管,积极开展认证产品质量抽捡和市场检查,加强企业不规范用标的综合治理工作,突出整治超期用标和超范围用标行为,确保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7、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年,是我县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第一年,根据湘政办发[]5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重点抓好以蔬菜、生猪、水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一是要落实入市农产品进货查验制度。除了在有效期内的认证农产品、与市场建立产销对接的农产品、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免检进入市场销售外,其他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今年我县各批发市场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经过培训的检测技术人员,确保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条件;二是建立有毒有害农产品销毁制度。经入市检测发现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转销其他市场,对已进场销售农产品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报告当地农业或工商部门监督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造成危害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建立市场经营档案制度。批发市场各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农产品经营档案,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查验检测凭证、记录和保存购销台帐等制度;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各批发市场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确定一名业务联系人,负责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情况。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要主动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建立稳定、有效的联系渠道,及时报告相关工作情况。要将市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机构设置、设备配备、人员安排、工作制度等情况报告县农业主管部门。每月将本市场开展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向县农业主管部门做一次书面报告。对平时抽查检测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依法进行处理,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县农业主管部门。报告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农产品的名称、数量、检出的有害成份、来源地及处理情况。农贸市场和超市要以产销对接和从批发市场进货为重点,从规范进货渠道着手,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8、启动农产品“身份证”计划。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以认证产品为重点,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试点,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重点做好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农产品包装标识工作试点,组织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宣传,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包装标识进行集中检查,依法查处包装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行为。

9、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将培育、评审、宣传与保护相结合,打造名牌农产品,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将农业标准化与优势产业带建设、“三品”认证相结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组织龙头企业开展创名牌活动,在全县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着力打造名牌,争创中国名牌。

10、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近几年来,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当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有效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事故和事件,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中,保障产业健康发展。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应急机制,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事件应急预案。对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事件,有关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以内上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有关规定事故和事件相关情况。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大力宣传培训。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种现代媒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结合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实施,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督促生产者、经营者提高产品质量,激发自觉参与的热情,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