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35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年12月底,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共有467户,人口数量467人;带动农户3885户,人口数量15540人。合作社参加和带动的农户数量在全市农户中的比重占3.7%;其所涉及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市农民数量的3.5%。涉及的领域有种植、水产、畜牧、养蛇、农产品运销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种植业15家,农户364户;水产业4家,农户33户;畜牧业6家,农户60户;农产品运销1家,农户10户;养蛇专业1家,农户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独特的生命力,正在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发展合作社所采取折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特别强调市农业行政领导部门一定要具体负责业务的协调、指导、培训、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日常工作。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市农业局的引导下,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培育、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积极与市工商部门协调和沟通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登记管理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定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培训,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到村、社,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工作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年度考核。重点考核各镇、办事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指导、扶持、服务情况,对发挥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二)积极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环境

1、做好登记服务。工商部门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服务工作,免费登记,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登记管理中执行“不验资、不评估、不收费、不罚款、不年检、不贴花”的“六不”政策。在办理工商登记的窗口,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绿色通道”,为农民申请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2、加大财政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刚成立,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启动困难,市农业局向市政府申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2009年度市政府同意支持每个专业合作社拨2万元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用于合作社的基本管理费用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对有较大影响、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扶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3、提供信贷支持。市农业局与省信合联社沟通,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会议,互道信贷情报,发动具备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市农村合作信用社表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信贷额度,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增加农户小额贷款额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以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或采取联保方式进行贷款,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纳入贷款担保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信用贷款提供服务。市信用社为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2007年度已提供资金贷款200多万元,20*年度支持贷款资金340万元,解决瓜农的实际问题,市信用社今后将继续加大贷款额度,支持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实行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成员生产和初加工农产品以及销售非成员农产品不超过合作社成员自产农产品总额部分,享受国家有关农户自产自销的优惠政策。20*年下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销售的农副产品都得到了税收减免,合作社初次偿到了甜头。

5、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市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厅、市农业局的支持下,争取国家农业部项目资金20万元,省农业厅项目资金6万元,作为西瓜种植技术推广,为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扩大西瓜良种培育、嫁接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海南西瓜打造优良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昌兴三元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0*年度获得省农业厅扶持,生猪良种苗项目资金20万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

6、支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农业局帮助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制定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为合作社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并享受优惠的免费办理。经常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指导良种良苗培育技术,为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7、提供用地用电和运输优惠。我们按照省农业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精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场、农机示范推广和设施农业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及时与市国土局联系,按农业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业,其种植、养殖环节用电及时与市电网公司沟通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运输,与市交通局联系优先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

(三)加大骨干培训力度

今年12月份农业局对我市各专业合作社社长进行一次经营管理培训。我市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思路,制定市、镇、合作社三级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用3年时间完成400名合作社业务指导骨干和经营管理能手的培训。市重点指导镇、办事处、分管工作的部门及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镇、办事处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合作社重点对社员进行合作知识、规章制度、权利义务、利益分配和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教育,使各级业务指导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水平;使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提高合作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使合作社社员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素质,增强合作信心。

三、存在问题

(一)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政府财力的支持,项目资金的扶持,并金融贷款的困难,优惠政策对合作社的特殊性没有突出,合作社还没有偿到甜头,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建社初期,由于资金缺乏,工商登记后,成员则将股本又重新分退,专业合作社变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壳”,完全背离了组织专业合作社的初衷。

(二)办社目的不明确。许多合作社办社目的不明确,主要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依赖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能力比较弱;第二种类型是为了取得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第三种类型是借合作名义肥自己,对合作社的带动发展缺乏信心。由于办社目的不明确,出现了一些“空壳社”、“家族社”等不规范合作社。我们及时通过典型的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办社事例充分说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前景,使他们认识到,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势所趋,是实行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和经营的新型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是引导农民走致富奔小康的组织形式,是党和国家给农民发展经济的指路明灯,使他们明确了办社的目的和意义,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加强创建示范,引导规范发展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建设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备,合作关系不紧密,整体布局不合理,因此,在2009年度,重点抓合作社的扎实创建工作,市农业局结合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选择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家兴*鸡繁养专业合作社等带动农户多、发挥作用好、发展潜力大的合作社作为市级示范合作社给予重点指导和扶持,并且进行交流,引导全市合作社规范建设和发展。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2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XX、XX两家烟农专业合作社,社员数量xx户,烟农入社率达到xx,行业补贴资产原值xx万元。

2015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xx万元、同比提高xx,经营利润xx万元、同比提高xx%,利润率xx%、同比提高xx%。2015年合作社实施专业化育苗xx万亩,专业化机耕xx万亩,专业化起垄xx万亩,专业化植保xx万亩次、专业化烘烤1.1万亩,专业化分级xx万担,专业化服务模式得到了烟农普遍认可,烟农综合满意度达到xx%。2015年,XX合作社通过国家局验收,被评为首批“XX示范社”:XX县烟农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XX的充分肯定,分公司首次在XX财务会议上做了合作社财务管理经验交流。

(二)主要做法

1.分公司深度介入

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思路,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分公司烟叶科、基础办、财务科、政工科和综合科等部门指导合作社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为合作社建设提供管理依据。同时,财务科、审计委派办指导规范财务管理和开展审计整改;基础办指导合作社清理行业补贴农机,建立农机资产台账;办公室指导合作社规范收发文管理,落实文件会签手续;信息科指导合作社推广应用信息系统软件。

2.加强合作社组织建设

一是2015年合作社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依托社员组长搞好合作社组织建设、专业化服务管理,面积预约、政策宣传和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共计招聘社员组长xx名,人均服务面积xx亩,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和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烟农对社员组长评价普遍较好。

二是启动合作社整合工作。按照“人员不减、薪酬不变”的原则,于5月中旬启动合作社优化整合工作,7月初完成合作社人员和业务合并,11月份底完成财务合并与工商注册变更手续,实现全县烟农专业合作社“三变二”。

3.推行现代企业管理

一是推行指标化管理。根据合作社建设实际,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月度和年度岗位人员考核细则,全面落实绩效目标考核。

二是实施预算管理。费用开支遵守“预算在先、使用在后、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通过制定年度预算和专项预算,提升合作社决策及管理水平。

三是规范资产管理。通过建立资产台账,明确资产管理标准和流程,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合作社资产长期发挥作用。对于短少的资产,严格追究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赔偿责任,xx年追回农机赔偿资金xx元,其中植保机xx元、微耕机xx元。

4.积极拓展多元产业

一是成立农机维修门市,建立“维修呼叫平台”,采取定点检修与上门维修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为专业化服务实施和烟叶生产保驾护航。xx年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检修植保机xx台、微耕机xx台套、烤房xx座,提供各种上门维修xx次。

二是为满足社员烟叶生产的农资需求,合作社加强市场调研,开展农资门市,销售玉米种和蔬菜种、植保机、农药等生产资料,实现经营收入xx元,农资销售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开展卷烟销售门市,卷烟销售额达到xx元,实现经营利润xx元。

二、2016年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全面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

1.明确“三支队伍”和“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把“一支专职专业的管理团队”,“一员多能的社员小组长队伍”和“一专多能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作为合作社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把“烟农生产资金银行信贷服务保障体系”、“社员资金结算网上结算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社员认可度的重要措施。

2.推行整体推进合作社建设工作

召开整体推进合作社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并由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深入合作社调研,制定《合作社整体推进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计划表》,帮助合作社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强培训和指导,以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

3.全面发挥行业监管作用

分公司明确由内管科牵头、财务、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全面参与专业化服务项目检查验收,确保专业化服务质量达标和数量真实,切实加强了行业补贴资金规范管理,以监督管理促进合作社提升管理水平。

4.试点开展劳务中介服务

合作社计划在5月份启动劳务服务中心建设,在烘烤和收购环节为烟农提供增值服务,解决种植大户劳动力组织困难的实际难题。

(二)做实做精专业化服务

1.全员参与服务过程管理

由站长担任合作社经理,每个技术组安排1名技术员担任片区经理(专职负责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技术员、片区经理、社员小组长(社员代表)等人员全面参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管理,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到位,服务质量和服务面积得到有效保障。

2.全面实施费用预算管理

所有专业化服务和多元产业项目必须事前制定费用预算,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服务结束后核算收支情况,将预算执行率与管理人员工资绩效挂钩。

3.实施差异化收费标准

专业化育苗根据种植面积大小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促进烟农种植规模提升和职业烟农队伍培育。专业化起垄根据农机的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和田块情况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烟农和队员可以当面议价,提升烟农的服务满意度。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3

近年来,供销系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业产业化、商品经营连锁化(简称“两社两化”)为重点,全面结束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得到新发展。全县累计发展“两社”111个,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80个,入社农户21705户,入社股金550余万元,乡镇覆盖率达到51.6%;发展行业协会1个,专业协会9个。合作社已成为培育特色产业的摇篮,综合服务社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协会已成为连接城乡、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二是农业产业化得到新推动。发展“渝黄一号”优质油菜基地8万亩,苎麻基地3.5万亩,榨菜基地2万亩;专业合作社自主培育优质水稻、水果等其他种植基地3万余亩,生猪、禽类养殖基地7个,存栏2万头(只),12个合作社依托基地兴办了大米、榨菜、白酒等农产品加工厂(生产线),注册了“包鸾大米”、“大黑山”小包装榨菜、“英吉源”榨菜等系列农产品品牌,正在着力培育黄金梨、锦橙、九叶青花椒等品牌。通过发展基地,培育品牌,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经营多样化。三是流通模式得到新拓展。发展烟花爆竹连锁批发企业1个,连锁网点260个,桐君阁大药房加盟店28家,村级药品专柜63个(已营运14个);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1个,连锁网点70个,重庆丰谷农资超市有限公司丰都配送中心已登记注册,即将开展全县农资配送服务工作;建成综合农贸交易市5个、3万余平方米,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两社”积极参与以“乡镇建超市、村社建便民店”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工程”建设,全县70%的“两社”承担着“双建工程”任务,为推动放心商品下乡和绿色食品进城奠定了基础。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有新贡献。全面结束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安置职工3376人,支付安置费3647万元;全面完成社员股金清退,共清退股金5874万元,结清入股户50865户;供销系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积极参与“兴工强县”战略,高家镇供销社改制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英吉源辣酱调味品公司落户高家镇食品工业组团,今年可望加工小包装榨菜1万吨,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创新合作发展,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全县供销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共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17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3171万元、工业产值2793万元、利税45万元、市场交易额1153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4.4%、57.3%、79.3%、18.4%和25.5%。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的结果,更是供销系统广泛发动群众、依法规范运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供销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两社”规模急需进一步壮大,入社农户仅占总数的12%;市场开拓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县还有8个乡镇没有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服务有待规范,个别经济组织未按制度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象。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使供销工作尽快适应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是大家面临的首要任务。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闭散的商品集合起来,是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发展合作经济,符合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潮流,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从20*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四项改造”战略(即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和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经营网络),为供销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国人大十届二十次常务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农村合作经济规范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从全市的发展要求看,胡总书记“314”讲话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供销工作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纽带作用,促进“两社两化”和农村新型流通网络日益健全壮大。从全县的客观形势看,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办法之一。只要我们顺应发展形势,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民办、民管、民享、民受益原则,转变观念、创新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的要求,努力真抓实干,全县供销工作一定能开创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开创供销工作新局面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全市供销总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我县实际,今年全县供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着眼发展现代农业,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两社两化”工作为载体,突出抓好项目经济,着力构建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工作目标是:实现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实现工业产值6000万元、利税150万元;规范组建“两社”31个,基层社3个,行业协会2个,专业协会5个;巩固扩大油菜、苎麻、蔬菜、花椒、水稻等基地建设。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搭建为农服务平台。一是加大“两社”及协会发展力度。围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主导产业,以项目为纽带,规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入社农户比例增加1.53%,使之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购销及与龙头企业实现对接的主渠道;围绕新农村千百工程、农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6个,使之成为农村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服务中心;围绕打造专业合作社、经济实体、各种合作经济联合体“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服务平台,着力抓好社坛、十直、包鸾3个基层社(联合社)组建工作,成为基层管理的新阵地,合作经济的新载体,助农增收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和谐社会的新亮点;按照“一个产业建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围绕农资、农副产品购销等行业组建2个行业协会,围绕苎麻、油菜、花椒等产业组建7个专业协会,使之成为协作服务“三农”的载体,发挥为农服务的整体优势。二是做好“两社”转登记工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已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申请设立登记。对已办的综合服务社,凡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的,可以选择当地的一个农业生产项目变更为专业合作社,并按相关程序申请登记。对已办的联合社,凡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的,可以用“行政区域名+专业合作社”的办法更换名称,确保已发展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顺利完成合法登记,持续发展。三是构建新农村信息网络体系。要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农信通”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建设1个信息中心,100个“两社”信息服务站,使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务工信息、市场行情等涉农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的手中,真正解决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1公里”问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完善优质农作物技术推广体系,各乡镇要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重点抓好8万亩“渝黄二号”油菜推广工作;以重庆山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以十直镇为重点,新增优质苎麻“川苎八号”种植面积1万亩,达到总面积3.5万亩;进一步加大榨菜、水稻、花椒等基地建设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强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地方特色品种。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阜康公司肠衣生产规模,实现年加工肠衣30000桶,工业总产值1亿元,利税200万元;抓好富宏食品公司万吨小包装榨菜加工项目,力争实现年加工小包装榨菜1万吨目标,实现产值3500万元;强农合作经济联合社大米加工厂、永兴综合服务社大米加工厂、富营榨菜合作社等和合作经济组织加工项目,要多方筹资,扩大规模,争取纳入“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三是推进专业合作社向现代农业经营服务载体的转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分工分业不断细化深化,专业合作社应采取委托转包、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土地流转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使外出农民既不失地,也能够获取土地经营利益,同时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业服务队伍,提供系列的农业生产服务,让合作制使生产向集约化迈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围绕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要求,搞活城乡经济。一是突出抓好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体系建设。以市农资公司为龙头,以“两社”为终端,加快启动丰谷农资超市有限公司丰都配送中心营运,按照“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放心店(两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全县的农资经营,组建全县农资行业协会,改善农资市场特别是化肥市场多、杂、乱现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以“两社”和商品基地为依托,组建全县农产品购销公司,有效解决“两社”农产品的购销问题。二是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烟花爆竹以及桐君阁大药房网络体系的延伸和规范。继续抓好富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及行业协会工作,扩大网络建设,拓展报废汽车拆解归口经营业务,开拓市场,使之成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县级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以绿色回收为载体,吸收、整合回收大户,发挥人才、资金、资源的优势,规范全县再生资源市场,发展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继续优化全县烟花爆竹连锁配送体系,认真执行市、县关于烟花爆竹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进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继续完善桐君阁大药房及村级药品专柜的布局和配送工作,建设村级药品专柜60个,让农民足不出村买到放心廉价药品。三是继续抓好“千社千店”安全消费放心工程。将“千社千店”安全消费放心工程同“两社两化”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千百工程”有机结合,新增安全消费放心店10个,实现全县60%的农民安全消费覆盖。

(四)围绕扩大开放办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进一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麻纺龙头企业落户丰都,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做大做强苎麻产业。多方寻求合作企业,启动富宏食品厂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取得实效。二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争取力度,促进10万亩“渝黄二号”优质油菜基地、5万亩优质苎麻基地、油菜和苎麻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加工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益尽快发挥。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结合正在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年”活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围绕和谐丰都建设,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安全生产经营责任体系、督查体系、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重点抓好烟花爆竹,以及平都、民达等农贸市场安全经营管理,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二是妥善处置企业改制和移民搬迁遗留问题。结合全县干部大下访活动,全面排查、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和移民搬迁企业存在的各种遗留问题,全力确保社会稳定。三是努力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疾苦,对供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合理解决。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确保供销工作顺利推进

发展供销工作,推进“两社两化”,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着力研究解决供销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两社两化”发展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丰都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当前,供销工作正处在二次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两社两化”,着力发展合作经济和现代流通网络,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鼎力支持。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高度,更加重视供销工作,把“两社两化”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实人员,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连锁配送流通体系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抓出成效。当前,正值对物资系统及食品公司等11个国有企业进行关闭重组期间,请各乡镇、有关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并对原国有企业实行关闭走人和过渡经营。在过渡经营过程中,要保证有序经营和规范管理,坚持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力争把生猪产业及特种行业做大做强。对此,各乡镇、有关部门,一是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涉及企业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要求各乡镇财政所监管好辖区内改制企业资产不流失;三是确保外销外运的市场秩序规范,原食品公司承担的市场猪肉供应责任不变。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4

一、坚持防控风险,努力实现资产业务风险最低与效益最大化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信社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即在遵循银行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基本条件下,才能实现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防控风险的方式很多,从业务经营的角度说,在防控风险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贷款增量的总量安排上要思考信贷风险的防范。在农信社的业务经营当中,部分县级农信社不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不考虑当地的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不考虑自身资金筹措能力,片面追求盈利和员工的绩效,随意地扩大贷款的规模,形成只讲员工的眼前个人利益,不考虑农信社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的情势,导致贷款不讲条件、不计风险的十分可怕的结果。坚持贷款增量总量的风险控制,首先要遵循农信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总量安排上,坚持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不允许超比例运用拆借资金发放贷款;在结构上,处理好资产负债的各种比例关系,注意资产重组期限对称,防止超比例发放贷款,通过资产和负债方面的综合调整与控制,以谋求资产负债最佳组合,实现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其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信贷的有效需求把握好贷款投放总量。农信社是“社区银行”,有特定的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在贷款的投放上,应根据摸清总量、确定对象的思路,匡算出区域内有效的信贷需求,通过对总量需求的把握,严控贷款出现跨区域、垒大户等道德风险问题。第三,贷款投放总量应充分考虑农信社的管理水平。可运用信贷管理差别化的办法,对管理水平高、风险控制好的农信社,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可以发放贷款;对管理水平低、信贷风险问题比较多的农信社,要控制贷款的发放。通过差别化管理来控制信贷资金风险。

二是在业务发展中不断调优信贷结构。优化信贷结构是农信社防控风险的重要任务。优化新增信贷资金配置。通过信贷投向由一般产业向优先发展产业转移,从风险集聚行业向多元化行业分布转移,从限制型、淘汰型企业向扶持型、成长型企业转移,由低需求的传统种植、养殖业向高效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需求转移。对贷款行业间分布进行动态分析和调控,严格控制压缩需求饱和行业和高污染、高能耗等限制行业的信贷投入,通过利率等杠杆加快风险集中、占比偏高行业贷款的逐步压缩,不断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结构。控制好存量结构。按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认真界定存量信贷资金的质态,可将贷款区分为正常、控制和退出三类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对正常类的贷款,按信贷管理要求进行全面维护;对控制类贷款,可运用信贷管理手段促使贷款人尽快归还贷款;对退出类的贷款,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收回贷款。提高低风险信贷资产的比重。在新增贷款上严格进行控制,主要是压缩信用贷款规模,增加抵押贷款和其他低风险资产。

三是通过合理整合资产总量把风险控制到最低。资产总量结构的合理整合,是按照资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之间的协调要求,谋求资产的最佳组合,以达到资产风险最低、效益最大目的,也就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目前农信社资产组合的情况看,也还存在低风险资产占比低、业务品种不多、从事专业操作的人员少等问题。下一步应按风险最低、效益最大化原则,合理、有效整合好资产总量结构,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优化资产质量,防控资金风险。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激励和约束并举的经营与考核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农信社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本贯穿到业务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通过建立和健全经营考核机制,把员工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从业行为的规范化作为农信社以人为本的重点,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农信社发展事业上建功立业。

一是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经营机制。做到干部的能上能下。对县级联社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农信社主任提拔任用,业绩考核要作为重要标准。各级农信社要加大对管理范围内干部的考核力度,优先提拔使用业绩优异的干部。同时强力推进末位淘汰。充分运用末位淘汰机制,全力推进农信社用人制度改革。对年度综合考评末位的县级农信社领导班子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末位的县级农信社领导班子引咎辞职;对市、县两级农信社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年度考核处于末位的,免去行政职务。通过末位淘汰,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以此促进农信社员工积极向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做到员工的能进能出。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员工,依据合同规定的条款进行处理。实行竞争上岗。在定编、定员、定岗的基础上,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营造上岗首先爱岗、爱岗才能在岗、在岗要凭业绩的进取氛围。加强人才引进。有计划地引进招录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资源性人才,充实农信社队伍,改善员工结构。做到工资能高能低。坚持工资分配与效益,案防和资产质量挂钩,充分体现“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计酬,依员工业绩计酬,合理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彻底打破“铁饭碗”、“大锅饭”。

二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绩效分配机制。完善业务指标万元含量计酬办法。根据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和难易程度合理确定各项目含量标准;对基础性管理工作、中心工作等,进行货币化计酬,促进基础管理和中心工作平稳推进。加强绩效分配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优化。县级农信社可根据实际按月考核,重点考核清收盘活、收息和到期贷款回收率等指标,内、外勤同工同酬。加强绩效考核的监督。基层农信社应及时将员工薪酬兑现情况进行公示,加强彼此监督,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县级农信社应按月直接将员工薪酬考核兑付到员工,同时将兑付情况上报市级农信社人事教育科;市级农信社职能科室按包片蹲点的要求,加强对县级农信社绩效分配的管理,切实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

三是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机

制。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知识竞争经济,这种经济特征对现代企业职工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要想立足并谋求发展,必须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强网络、客户经理人才培养。要做到职工教育制度化。将职工教育纳入领导责任目标,作为政绩进行考核。落实领导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不同层次的人才向高级努力,引导更多的人学有所成。要做到职工教育全方位进行、超前进行。从农信社的长远目标出发,做到提前规划,提前培养,促使职工终身受教育,终身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型农信社氛围,改变目前员工技能单一、复合型员工缺乏的状况,促进农信社经营机制转变、业务发展。

四是建立与客户良好互动机制。客户是上帝。离开了客户,农信社将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生存。因此,要搞好金融服务。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度,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居民,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努力为客户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信贷资金周转、存款资金划拔、收付、工资等金融服务;对不同对象要实行差异化服务。要培养黄金客户。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客户,在客户周转资金暂时出现困难时,要积极支持;在国家经济金融及产业政策指导下,引导客户做大做强,成为农信社可以依赖的黄金客户。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对现有客户按存、贷、中间业务分类,在此基础上实行个性、人性化服务,定期维护,增强忠诚度,同时,吸引、发展、拓展新的好客户。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考核,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在培养黄金客户上,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如有发生,严惩不贷。

三、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农信社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农信社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工作方法,在把握好总体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好各项工作的平稳发展,形成工作平稳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是要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应立足县域、面向“三农”,努力实现城乡市场发展的一体化。城区社要立足社区,根据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的特点,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各级都能发放贷款的优势,利用金融新产品,开展“一站式”服务,不断拓展城区市场,积极为城市居民,为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社重点在农村,在集镇居民,要结合政府产业政策调整重点,结合地方特色,抓好金融服务,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总之,要结合各自特点,积极开展组织存款、发放贷款、发展中间业务等工作,扬长避短,加快业务发展。

二是统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信社的性质、服务宗旨、金融地位、作用和支农成绩,力求家喻户晓,提高信合公信度。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积极与地方政府配合,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建设,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打击各类逃废农信社债务的行为,营造讲诚信的氛围。要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积极与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联系,建立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维护和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实行联合制裁,为农信社发展打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法律支撑体系。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5

一、近几年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是深化改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发展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台市委发〔2007〕78号、台政发〔2011〕23号等一系列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有关领导还多次到市社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难题。近年来,通过认真制订实施五年规划,推动系统科学发展,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11年,为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以强化管理、转型升级和联合拓展作为加快发展的三大举措,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系统全年实现总经营收入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7%,是2005年的2.66倍;实现利润5260万元,比上年增长78%,是2005年的5.24倍。市社本级企业实现总经营收入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5%,是2005年的3.58倍;实现利润3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55%,是2005年的7倍。

二是扩展网络,新网工程有效推进。我们依托农资、华联、新田园等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有各类连锁经营企业19家,各类连锁网点总数达到3903个(乡镇网络覆盖率达97%,农村35%),其中:生活资料网点2264个,生产资料网点1288个,农副产品网点28个。总营业面积达到21.49万㎡,配送中心面积5.39万㎡,连锁经营销售总额20.7亿元。为强化农资网络服务功能,我们开展关键零售门店管理项目(tKR)建设,相继开办、改造了30多家标超式农资连锁超市。市农资公司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为走出走农民提供服务,与各地供销社在市内外建立了10家子公司,与跨国公司合资建立了天津绿颖、汕头微补、苏贝尔等专业营销公司,子公司总数达到17家。公司通过每年组织400多场农民培训会,完善了农户档案、农情短讯、《植保园地》、测土配方等项目,推广技物结合服务新模式。去年11月份,公司被全国总社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新田园基本实现市内县以上网络的全覆盖,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开设了农产品直销中心,前年获得省社注资,升格为新田园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了名特优农产品博览中心和兴合农产品配送中心,并与台湾企业合作成立了逗妮开心贸易有限公司,门店总数达到22家。

三是开放办社,组织基础得到加强。2011年,全市供销社参、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39家,入社社员11896户。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不断加快,共有18家部级、34家省级、58家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02个品牌获得了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34个农产品获得市以上名牌称号,32个产品获省部级优质奖。结合基层组织发展现状,我们积极探索“三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子,入股忘不了柑桔专业合作社,开办农资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建立草莓种植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先后被全国总社、省社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的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首例。临海市社探索开展中心基层社建设,与永丰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了永丰基层社,建成了鲜果加工车间、冷库、农产品交易中心。

四是强化合作,服务体系得到完善。自全省开展“三位一体”试点以来,我们一直把开展农信担保工作作为试点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以此促进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有效结合。目前,有4个县级供销社成立了农信担保公司,截至2011年底共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植大户担保贷款2649笔,计2.99亿元。全省率先成立的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2011年累计吸收社员存款1510笔,总额8696万元,存款余额522万元;全年发放贷款137笔2340万元,年底贷款余额847万元。2009年成立以来共累计存款2577笔1.6亿元,发放贷款301笔4653万元。各地供销社还和金融系统合作,推出了“一卡一点一服务”项目,方便了农民消费。市供销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获批成立,取得鉴定许可证。2年来,共举办了10期培训班,1218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1年8月30日,由市农资公司等单位牵头,组织了市农资行业协会。椒江、黄岩、临海、玉环、天台等地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了12家农产品经纪人、农资经营等专业协会。

五是推进项目,社有企业发展加速。省市重点商贸工程、国债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4.3万㎡的供销华联仓储中心,已完成仓储部分施工,预计今年可完成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日用消费品集散中心,成为第三方物流平台并开办仓储式超市。总营业面积达3.8万㎡的东方华联生活广场项目完成了卖场装修、设备安装、商品铺设和招商工作后,于去年12月底试营业,成为路桥城区一个地标性的中心大卖场。为提高农资企业仓储能力,改善我市农资的断档脱销涨价状况,我们启动了占地41亩,建筑面积2万㎡,总投资6000万元的省市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项目位于椒江区东港大道与纬三路交汇处,临近椒江港区外沙码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项目用地于2011年12月23日以1532万元顺利摘牌,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启动了农副产品集配中心项目,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万㎡,预计总投资5亿元,年交易量可达50亿元,集展示、交易、储藏、信息、物流、检测、冷链和电子商务功能于一体。项目用地计划已得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厅审核批准,进入了挂牌程序。市社在江苏宿迁投资成立的天成纸业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前后投产,三期项目也即将投产。公司年收购废纸8万吨,销售瓦椤纸7.2万吨,销售额达到1.2亿元。此外,椒江的恒通二手车市场、临海的医废回收处置公司、天台的供销大楼、仙居的绿色农业产业化项目等也得以实施。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1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发〔2009〕40号和浙政发〔2010〕46号文件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总社提出的建设全新供销合作社为目标,做好改革联系点工作,完成“三会”制度建设试点,努力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职能,不断开拓供销社为农服务工作新局面。主要做好三个结合和三个立足:

一是点面结合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连锁网络面上铺设速度,建设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市农副产品集配中心筹建进程,努力完成规划、立项、设计和土地摘牌等工作。

二是技物结合推动农资企业壮大。与华东部分农资企业强强联合,拷贝技物结合模式,组建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做好省市化肥储备库设计和审批,力争早开工早使用。抓好台农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工程建设,筹建优质米研发中心。

三是购销结合搞活生活资料流通。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加强供销华联仓储中心施工管理,力争完成一期工程。强化现有门店管理,提高商品质量、设施档次、服务水平。

四是立足创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信担保工作,创新服务模式,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扩大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范围,创新业务内容。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深化横向合作,创新开展培训工作。

五是立足合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规范化、品牌化和标准化进程,发展“三力”专业合作社(组织凝聚力、品牌影响力、发展后劲力),成为新型基层组织。按照开放办社和因地制宜原则,建设中心基层社。坚持多元合作、合力共建原则,发展综合服务社。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6

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我们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管理,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宣传培训、登记备案、建设指导等服务工作,帮助合作社完善组织机构、制定规范章程、完善管理制度,解决实际困难。上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九华香葱培育种植专业社、三六八畜牧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元峰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新增社员23户,带动农户400多户。组织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参加市财政局、农委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知识培训。并进一步做好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监测分析工作,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填报各项统计表格,并对填报数据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建立健全了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档案。

2、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4月8日至9日,对全区三个乡(镇)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检查村级财务管理具体事项和财务公开。从检查结果看,全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总体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继续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根据农业部和省、市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村级资金管理制度,帐务、物资、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及操作规程,从体制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促进财务公开,要求乡(镇)按期对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情况等财务活动公布明细。

3、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土地流转

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市农委马农文[2010]42号文的要求,建立了我区土地流转信息季报制度,以便于及时掌握全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截止目前,全区共流转了各类土地面积8605亩(包括山林、水面)。

4、狠抓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加大,减负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我区认真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强化责任,确保减负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不断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加强监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利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印发资料宣传惠农政策。上半年,全区共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2万份。

5、加强农业“三资”引进和服务工作

继续组织编制一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项目落实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为载体,大力提升农业项目质量。积极编制财政支农项目,并抓好项目服务。落实好为项目服务的各项措施,重点推进姚家寨、春盛农业生态园、茂林园艺、三联葡萄种植园等农业“三资”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区共引进“三资”投入农业4300万元。

6、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

积极做好对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工作,完成市产业化科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配合市农委完成龙头企业调研工作,了解全区龙头企业的现状、今年的发展计划、目前存在的困难,上半年全区龙头企业运营正常。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完成了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些工作没做到位,我们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下面对下半年的工作做出如下的打算:

1、继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2、认真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推动我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3、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减轻农民负担不反弹。

4、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管理和培训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下半年再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5

1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界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最早的时候是一些农民自己组建得一些小组织,并且这些组织互帮互助,但是它们的前提仍然是土地私有制,但是到了后期,由于所有制开始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重要得市场经济力量,能够推动农民走向市场经济,同时,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迎合了三农发展得需求,在商家和农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使得农村和城市之间加强了联系。

2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的现状分析

2.1发展历史

全州县可以算是广西第一个互助组织的起源地,也可以算是合作社中的龙头,在1951年全州县进行以后,在进行1951年的以后,由于很多农民得到了土地,有了生产资料,所以他们对于生产极为热情,但是这也有很多困难,例如缺少劳动力等,这些都为生产带来困难,于是全州县派人下去调查,并向人们宣传的号召,但是因为缺少经验,大家盲目开荒,不做农活,遭到很多人反对,于是第1次组织就散伙了。区委书记对这个事情很重视,立即召开领导班子举行会议,不久,在区委指导下,在蒋在球、蒋在龙等人的带领下,他们很快又搞起一个16户、51人的互助组,但由于户多人多,农活安排不合理,不到10d的互助组织又失败了。在第2次的失败之下,在上级党委的知道之下,他们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之后重新将这种互助组织发展起来。

2.2发展规模

据当地人员介绍,广西很多地区,通过合作社,进行农户联合,使得广大农民在市场的组织程度极大提高,也拓宽了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以此增加了农民收入。

2.3资金来源

在调查采访中,也有很多合作社表示,对于资金问题,政府有进行一些扶植,但在较贫困的地区,扶植力度还不够,但在这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在逐步改善,加强对农业合作社这种经营模式的重视。当然,除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不少地方也有农民自己投入,但农民自己投入资金有限,不少地方又缺乏政府支持,导致合作社发展缓慢。

2.4全州才湾镇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州才湾镇农业经营以合作社为主,由于农民青壮年外出打工,限制土地集中,荒废的土地要恢复生产,所以形成这种模式,并且已经持续10a,规模已达到13.33hm2,对于农业合作社,当地市政府不太支持没有太多资金投入,但县政府给予了较多的资金,且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扶持公共设施建设,县政府鼓励当地个人老板投资开设合作社,并且在农民年老,劳动力短缺以后,合作社可以帮忙,这种费用耕田100元/667m2,杀虫60元/667m2,收割80元/667m2。对于产物销售方面,相关人员表示,大多为自己出售,或者最后收购以后,政府联系粮油公司进行收购,并且成立销售小组,进行品牌广告的推广,或者说可以引进外地商人进行销售。但此种合作社在当地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就自然原因方面来说,才湾丘陵地形较多,这不利于土地的开发,政府方面来说,对于资金技术投入度还不够,这本身也是制约现在合作社发展的最大问题,合作社自身得到的利益较少,如果继续资金缺乏,合作社利益就更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势必会造成农民与合作社的矛盾,产生这种利益之争。对于这种合作社模式,农民普遍满意,但是大家也更希望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公共设施建设,能够将此种经营模式继续扩大。

他们采用基地种植模式与种植技术。合作社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大棚设施种植、膜下节水滴灌等。合作社基地按规定的程序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每月进行抽样检测,超标产品严禁出售,经过1a多的例行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了果蔬质量安全。

2.5富川农民专业合作社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粤3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全县辖12个乡镇,145个村(街、居)委会,总面积1572.36km2。

福利镇的富川金鑫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富川县境内长期从事蔬菜种植、购销的个人、企业作为成员发展对象。有成员328个。合作社成员遍及全县富阳、福利、石家、城北等乡镇,并且利用富兴果蔬有限公司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研发、实验和推广以及开拓市场方面的能力,将社员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面向粤、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市场组织社员生产。

在发展合作社方面,他们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资金,政府对某些乡镇合作社仍然不够重视,投资力度不够,导致各乡镇与市级发展差距大,并且基础设施不好从而导致发展缓慢;创新力度不够从而不能形成独具特色产业效应,这也是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这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活力仍然不够,没有因地制宜的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不能产生产业集群效益,规模难以扩大。

合理规划布局,突出产业优势。发展农业,要结合富川当地独特的气候特性、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特色,要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规模种植要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多方位多措施促进土地流转的力度、深度、广度,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集中配置和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园区,全面推进富川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产业化协同发展。

2.6百色农民专业合作社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总面积3.62万km2。全市共辖12个县(区),总人口378万人,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

据农经站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了解到,2014年1~6月,百色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178个,总数达到1390个。成员总数3万余人,带动非成员农户近9万户。

农经站人员表示,他们在发展农业方面,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农业厅将划分好的每个工作目标下发到各个县,由此分工明确,做到做事情有条不紊,分工协作,从而效率高且管理到位。

十分注重宣传力度,精彩采取各种培训方式,例如开展一些座谈讲座等,提高当地人民农民合作意识,营造群众广泛参与、政府大力推动、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气氛。

农经站的人员表示,他们也在不断派遣人员加强培训,深入合作社,为合作社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服务,从而来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7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

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总面积12838km2,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86km2,总人口70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9万。

个别地方配备的专业工作人员太少也是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同时不少干部还要兼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外的大量业务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局表示,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按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依托玉林市农业产业化“123”工程六大产业,紧密结合水稻增产增效工程等重大项目发展农民合作社,完成2014年个各县(市、区)和玉东新区定下的新增合作社任务,争取用2~3a时间实现村村有农民合作社的目标。“扩容”就是扩大合作社成员容量和服务种类。根据玉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农业厅表示,农民合作社要按照:“增量、扩容、提质”的要求,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增量”就是增加农民合作社总量。“提质”就是要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实施合作社示范工程,推行分级认定和管理,构建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农民合作社示范体系,建立示范社检测评价制度。

2.8北流农民专业合作社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与广东省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接壤。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北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日益扩大,呈现出数量增长快,经营方式活、辐射效应高的特点。据统计,到2014年5月底止,全市已注册登记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到242个,其中示范合作社32个,农民经营性组织不断扩大。

要加强信息引导,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层次也是北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注意的。北流市注意展开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工作。农业、水果、水产畜牧等部门积极在合作社于院所之间牵线搭桥,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邀请专家前来指导,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

在发展当中,坚持鼓励探索,在壮大发展中逐步规范化。坚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着眼于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处理好合作社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密切利益联结程度,增强经济实力。

尽管北流合作社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相关部门尽管都十分重视合作社的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彼此协调不够,都各自为战,所以使得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益。

从组织建设来说,当地组织水平不高,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3总结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之下,在精心准备了对农业合作社的几个调查点之后,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在广西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着力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普遍但又有许多问题发展的经营模式。此篇论文通过调查之后,为广西地区和国家披露农业经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构建新农村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中国梦”献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林忠伟.进一步促进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05):28-31.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8

截止20*年底,全市基层社总数为166个。总资产3.53亿元,负债3.35亿元,所有者权益0.18万元。去年实现总购进10.8亿元,较上年增长13%,总销售11.6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农资销售完成4.96亿元,工业品零售完成2.92亿元)。利润总额310万元,社会贡献总额629万元。全系统基层社统计在册职工4730人。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市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社的指导下,坚持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方向,以基层社改造和建设为重点,致力深化基层社改革,加快基层社体制创新,整合基层社经营网络,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基层社的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为农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㈠、加大基层社改革改制的力度。我们抓住基层社改革的薄弱环节,在前几年已对门店经营抽本大包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改造,采取分离重组、托管兼并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对基层社主体经营部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扭亏增盈新机制,彻底切断亏损后路。到20*年底,全市166个基层社,有124个实行了较深层次的改革改制,改制面占基层社总社的74.7%。其中,合作制、股份合作制8户,按经营区域调整16户,用专业合作社改造42户,其它形式改造改建58户。渭城区供销社实行一县一社管理和经营新体制,在原来基层社建制的基础上,撤销原底张、窑店总社,成立了渭城区供销合作社基层中心社,使基层社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力得到加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秦都区西郊供销社是兼并了原来两个基层小社组建起来的,新社按照有限责任公司机制管理,内部职工用身份置换的资金入股。新机制实行以来,企业销售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武功县苏坊供销社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年化肥经销量保持在近7000吨,且彻底堵住了改制后管理人员吃大锅饭、吃资本的问题。近年来,他们还多渠道融资金,对两个行政大院进行了改造,建起了日用品市场和商业街及50间门店,提升了供销社实力,方便了群众购物,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

㈡、加强基层社改造和建设。2006年以来,市社系统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总社《关于加强基层社改革和建设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在全市大力开展了基层社改造和建设活动。两年时间,全市共完成了124个基层社改造建设任务,新建基层社9个,中心社6个,累计投入资金851万元,改造建设新的营业门店840间,发展“新网工程”连锁店2600个,基层社经营设施明显改善,网点得以增加,实力有所增强。

为了切实指导好我市基层社建设,市社组织相关科室深入基层,对全市13个县市区大部分基层社基本状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加强基层社改造和建设的意见》,提出了7种改造和建设方法(①按经济区域重建或改造基层社;②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形式改造基层社;③以专业社、综合服务社改造基层社;④以现代流通方式改建基层社;⑤以新型供销社为组织形式,实行开放办社改造基层社;⑥试行一县一社的组织形式;⑦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兴办龙头企业和各类市场)。同时要求基层社建设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要把基层社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凡被县市区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的乡村,其所在乡镇供销社也首先作为改造建设的对象。二是要把基层社改造和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三是要把基层社建设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相结合。四是要把基层社建设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相结合,要求市政府拟建的100个新农村示范村,村村都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五是要把基层社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特别是要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工业密集区、新工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兴建经济实力较强和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社。总的设想是,争取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绝大部分基层社的改造和建设,力争能够打造40个左右经济实力较强的基层社,15个中心社,100个专业合作社,从而使基层社的布局尽量趋于合理,结构比较优化,机制比较灵活,功能有所增加,服务较为规范,效益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社经营行为,创新基层社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壮大基层社经济实力,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我们专门制定了全系统示范基层社标准,从领导班子建设、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业务经营、为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诚信服务等方面提出要求。

为了快速在全市掀起基层社改造建设的热潮,市社认真总结武功、乾县、彬县等县基层社改造建设的经验,大力宣传武功县苏坊社、永寿县常宁社、乾县临平社、阳峪社、彬县新民社和永乐社等一些起步早的基层社的做法,并在武功县组织召开了全市基层社改造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与会的县市区社主任、业务科(股)长参观了武功县三个基层社改造的先进典型。交流了武功、乾县、彬县等基层社建设经验,从而使大家深受启发和鼓舞。

各县市区都制定了基层社改造和建设的三年规划,将具体目标和任务逐年分解落实到了各个基层社。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各县基层社改造和建设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和收效。武功县供销社三年多时间对7个基层供销社基础设施全面进行了更新改造。累计投入资金675万元,新建改建营业设施1.85万平方米,新增营业门店162个,建设专业市场4个,全系统基层社固定资产总值净增735万元。武功镇供销社是该县最大的供销社,占地近50亩,其门店等基础设施大都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布局不合理,严重陈旧老化。近年来,该社先后投资203万元,建成两个日用工业品商场,改建营业门店55间3600平方米,使临街门店从2002年的60个增加到106个,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固定资产从2002年的316万元增加到目前的650万元购销利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增幅,该社先后被省总社和市社授予“十强基层社”称号,被全国总社命名为“基层供销社文明示范单位”。泾阳县太平供销社旧社址多年来一直没有开发利用,最后成了当地一个垃圾堆放点,且污水横溢。太平镇农民李振奎与该社合作,投资800万元,盖起了70多间门面房,中间建起交易大棚,彻底改变了该社的面貌。彬县新民供销社通过内联外引、多方筹资、承包租赁等形式,筹资200万元,建起了3100多平方米的中心市场,预计年商品交易额可达1200万元,为3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礼泉县城关供销社利用地利优势,招引湖南客商,引资2100万元,建成了3080平方米的服装超市,每年上缴税金140万元,基层社每年收入15万元,同时也使60多名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㈢、以基层社为主体,努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基层社为载体,尽力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富农工程和国家总社、省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通过积极创办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培育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形式,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经营,实现增产增收。20*年全系统用于农业产业化投资总额4330万元,销售、贮藏、加工果、菜、蛋、奶、粮、棉等大宗农副产品总量12.44万吨,销售总额约为3.75亿元,助农增收5600多万元。

一是努力建设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目前,全系统已建成有一定实力的果菜贮藏、粮食加工、养殖、农资配送等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23个,带动农户7.15万户,助农增收17500万元。以兴平市各基层社和相关直属企业为主体,组建的兴平市果菜保鲜储销公司,固定资产达到725万元,库容量达到3000多吨,年贮销果菜3500余吨,购销总值1500余万元,被国家总社和*市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长武县利用基层社闲置资产,招商引资2500多万元,建成长武惠远万吨果品气调库,年贮存苹果5500余吨。旬邑、三原、渭城等县区社正在加紧洽谈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建设项目。二是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系统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222个,其中已注册登记25个,进入国家总社千社千品专业合作社10个。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1057个,各种协会87个(其中农民经纪人协会20个)。专业社社员和协会会员达到7000多人(其中农产品经纪人2380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5300多户,专业社和协会带动农户99100多户。兴平西吴散区养猪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300多户,生猪存栏3000头,年仔猪销售达到1.3万头,产值400万元,去年总理在陕西视察生猪生产时,对散区生猪养殖给予了充分肯定。三原县以基层社和种养销大户为主体,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该县的兔业协会年种兔、仔兔出栏4万余只,带动养兔大户300余户,协会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该协会会长、西北大学毕业回乡创业优秀青年,柴东涛同志被选为省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三原县高渠乡养鸡协会发展专业户415户,年肉鸡出栏323万只,产值达到8000万元,户均收入5万元。淳化县供销社组织基层社和直属公司挖掘该县原生态农产品潜力,培育主导产业,将当地农民生产的土鸡蛋、蜂蜜、山野菜、荞面等十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宣传推介,提高了知名度,目前已注册4个商标,为规模化生产和进入超市销售奠定了基础。三是引导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兴办农产品交易市场。全市以专业合作社、基层社为主体,引导建设、种植和养殖基地10余个,种植面积18.9万亩,养殖规模180万头(只),兴建农产品交易市场26个,年交易额2.3亿元。

三、存在问题及打算

近年来,我市尽管在基层社改革建设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初步取得了一点收效,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困难还依然存在,主要是:①基层社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扭亏增盈的根基不稳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20*年,全市基层社平均盈利为1.86万元,许多属微利经营,仍处于亏损边缘;②大多数基层社机制还比较落后,没有真正建立起“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尤其是经历1994年的抽本大包干之后,基层社元气大伤,实力锐减。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社仅有三、五个人员,从事资产管理和少量农资经营,有些只是看门守摊,仅靠收取的一点租赁费维持生计。全市仅有五分之一的基层社由于资产比较优良、地理位置优越、管理比较规范、法人代表能力较强而得以正常运转。目前全市现有的基层社,有三分之一为名存实亡的空壳社,基本处于关门停业状态。三是经营模式单一,经营形式落后。由于基层社门店经营大多实行了个体承包租赁经营形式,既没有发展连锁超市的设施条件,也没有做大做强的经济基础,经营形式还原是老面孔,经营品种还是老三样。四是人才缺乏,管理混乱。在经济转型时期,相当一部分地方放松了对基层社监管,基层社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从而导致“损失了一大批资产、流失了一大批人才、跑走了一大批业务、留下了一大堆债务”的严重后果,这些问题直击基层社的软肋,大伤基层社元气。20*年底,全市基层社资产总额为3.53亿元,所有者权益仅为1800元,而内欠外债就达3000多万元,这些债务基本上都是改制前留下的后遗症,难以清理清收。严重的经济包袱,恶劣的财务状况,概括地反映了目前基层社的整体经营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原有人才留不住,新的人才看不起,缺乏新生力量,出现后继乏人,直接影响了基层社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任务和使命,我们也有一定的信心,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克服困难,推进基层社建设。

㈠、坚持体制创新,推进基层社改革。要围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经营机制,开放的用人机制,灵活的分配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目标,以开放办社为突破口,深化基层社改革。要大力推进两个置换,采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实现基层社产权多元化。积极实施开放办社,民主办社,广泛吸纳承认供销社章程的经济组织和农民入社,请贤才、引能人,让基层社真正办起来。对小社、弱社、亏损社,可以实行撤社留店、合并重组。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基层社,按照有关政策,在妥善处置资产、安置人员、清偿债务的前提下,实行破产或撤并。通过改造一批,退出一批,新建一批,使基层社摆脱旧的体制束缚,重新得以发展壮大。

㈡、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实务。在协会建设上,想法是坚持因地制宜,民主自愿,市场取向的原则,依托基层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和各种经营网点,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和主导产品,广泛吸纳和联合生产、加工、销售多方面的企业、组织和自然人入会。使基层社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今年,重点抓好各县市区农产品经纪人流通协会建设。

㈢、创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继续抓好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争取年内三分之一的专业合作社完成注册登记。要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引进民办机制,联合一切愿意加盟供销社的大户和自然人,互利互惠,结成为农服务的联合体,形成开放式的经营服务氛围。要围绕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组织和引导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阵地前移,网点下伸,拉长服务链条,在完善物资供应功能的同时,强化产品销售服务,通过产品包装注册,打造供销社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培育龙头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一些具有一定带动力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主导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坚持合作制和开放办社的原则,大力开展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全面提升供销社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力量,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全县规范建设基层社7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领办各类协会8个、农村合作经济组联合会1个;培育壮大社有骨干企业2家,其中:销售额过亿元的1家,过5000万元的1家,改造完善社有企业2家;规范建设商品配送中心2个,农产品或再生资源交易市场1个;力争建成1家县级庄稼医院,培养持有合格证件的农产品经纪人50人以上。全县供销社实现购销总额达到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亿,利润总额90万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和完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1、加快发展以新丰农资为主体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和农资商品配送业务。充分发挥新丰农资龙头企业在农资流通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建成县级配送中心+乡镇中心店+村级农家店的新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80%的行政村拥有规范的农资农家店。同时,要充分利用“供销、“供销”两大农资服务品牌,为农民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和服务。

2、加快发展以兴安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认真抓好兴安烟花爆竹龙头企业的归口管理工作,在全县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式、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的安全经营管理办法,力争在2013年底前完成兴安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和仓库的迁址工作。

3、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着力培育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整合资源,开放办社。力争2015年初步建成县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乡(镇)骨干店、村级小超市或农家店,并实现村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目标。加快农民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努力扩大销售,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供销社年实现商品购销总额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亿元。

4、积极探索农超对接新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购销业务。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农村、联系农民、服务农业的优势,促成大型批发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对接,进一步扩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和购销方式。加快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快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力争到2015年末建成一个购售额过1000万元的批发市场。

5、充分利用供销社现有再生资源业务,大力发展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加快供销社现有收购企业、回收网点、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主要废旧商品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到2015年,供销企业及其回收网点废旧商品收购总额占全社会回收比重达60%以上,80%的乡镇建成规范的回收站点,年购销总额达30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

6、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不断拓展“新网工程”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让农民享受更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力争到2015年,初步实现60%以上行政村拥有电子商务服务网点。

(二)加快新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活跃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载体。在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县、乡(镇)、村三级结合,突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建成县级配送中心,力争到2015年,全县实现村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目标。

(三)加快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1、创新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发展新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供销社改革的不断深入,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思维、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新方法、新途径。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开放办社。到2015年,建成年销售达10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0万元的1家。全面实现基层供销社的振兴发展。

2、大力领办专业合作社。大力领办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健康发展。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总数达到24家。

3、积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牵头组建“农合会”。供销社积极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规划,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并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到2015年,全县建立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8家,农合会1家。

四、工作措施

1、用好用活政策,促进振兴方案实施。认真领会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关于振兴供销社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供销发展的实际,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综合服务社建设、专业合作社建设、基层社建设、社有企业发展、社有资产经营、扶难解困、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认真研究政策,深刻领会政策,结合实际用足用活政策,抓住发展机遇,推动供销社快速发展。

农业合作社工作总结篇10

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研究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科学,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次向更深的文化层次发展,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竞争的方式、内容也表现为企业文化竞争。

二、农村信用社之企业文化

农村信用社是集体合作金融企业,本文就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企业精神、行业风气、服务规范、企业形象以及金融法制、制度文化和传播文化、金融文艺等很多方面。农村信用社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新时期战略调整的理性选择,农村信用社独立运作以来,创造了许多值得好好总结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如以人为本、以农为本、以社为家、诚信合作等方面。这些都是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实践和探索。对全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导向,凝聚、整合和培育作用,是农村信用社的灵魂工程、民心工程、动力工程和智力工程。

三、农村信用社如何走好企业文化之路

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具体的说,分为远期和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建设“四个一流”的,具有“中国农信人”特质的长效型现代化农村合作金融企业文化。

近期目标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提炼、创造出农村信用社核心价值观,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创优服务、转换机制、改进作风等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夯实基础,增添亮色、整章建制、规范行为、重塑社魂,进一步提升经营和管理层次,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1.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规范员工行为、工作作风有机结合。树新农信形象,创新农信精神文化。促进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采取统一培训与岗位练兵、业务技术比赛相结合,培养大批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及相关产业经济理论和精通计算机操作及网络管理系统的专门人才。并将服务用语、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行为规范汇编成《员工手册》作为广大信合员工的行为准则,并在广大信合员工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并抓好人生观教育、敬业爱岗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化无形为有形,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提速发展新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物质文化。搞好市场定位: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与农共舞、与农共赢。呈现出“农信塔台、农民唱戏”共同致富的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3.将企业文化建设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提增品牌效应,创新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并以“敬业、诚实、守信、创新、效益”作为信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4.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优服务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层次,转变服务观念,创新农村信用社行为文化。

服务是一切创新的手段、方式及其过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服务是一切创造利润和财富的手段,客户是效益生长的源泉,员工是创造效益和财富的主体。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实践“三个第一”服务思想,就要强调“态度第

一、关系第

一、团队第一”。态度决定一切,它决定立场、方向和成功。关系是市场经济的神经,理顺关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是领导组织要求;团队是主干,带好团队是领导天职,要重视天时地利人和,发扬农信人“诚信、团队、牺牲、创新和奉献”精神。

作为员工,要坚持“学习第

一、执行第

一、创造第

一、”不学习,就不能贯彻和执行,不执行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创造就没有发展前途,就不能实现最佳效益的这三者的辩证关系。